贵州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通用8篇)
贵州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 篇1
贵州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1996-10-1)
发布日期:2008年10月24日 来源:贵州农机化信息网 作者: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农业机械管理,保护农业机械经营者、使用者和所有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更好地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农业机械是指用于农、林、牧、渔业生产和农副产品加工的动力机械、作业机械、运输机械。
第三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农业机械生产、管理、科研、推广、销售、维修、使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四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业机械化工作的领导,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增加对农业机械化事业的投入,鼓励开展农业机械科学技术研究、技术推广和农业机械的技术改造。发展农业机械教育事业,完善农业机械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农业机械化。
第五条县级以上农业机械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业机械管理工作。根据需要设置的乡级农业机械管理服务站负责本辖区内农业机械管理工作,由县级农业机械主管部门与乡级人民政府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实行双重领导。公安机关依法委托农业机械主管部门负责上道路行驶的专门从事运输和既从事农田作业又从事运输的拖拉机安全技术检验、驾驶员考核、核发全国统一的道路行驶牌证等项工作。并有权进行监督、检查。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可以委托农业机械主管部门对上道路行驶的农用运输车依照前款规定进行管理。公安、交通、技术监督、工商、税务、机械等部门按各自职责管理农业机械工作。
第六条对在农业机械化事业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和鼓励。
第二章社会化服务
第七条县级以上农业机械主管部门和乡镇农业机械管理服务站,应当建立健全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体系,对农业机械使用者提供信息、技术咨询、人员培训、维修等方面的指导和服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无偿调拨、占用农业机械管理服务组织的房产、场地、设备和资金。
第八条农业机械科研单位、设置农业机械专业的院校、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机构和乡镇农业机械管理服务站,应根据农村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业机械经营服务,新产品开发和技术推广。
第九条农业机械科研单位、技术推广机构、有关院校及科技人员,以技术转让、技术服务和技术承包形式提供农业机械技术的,其合法收入受法律保护。
第十条鼓励和支持乡镇农业机械管理服务站和个人兴办为农业服务的经济实体,开展多种形式的服务、经营。购置、租赁和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增加为农村经济服务的功能。有关部门在税收、信贷等方面按国家规定给予优惠。
第十一条经县级以上农业机械主管部门认可的农业机械技术培训机构,负责承担拖拉机、农用运输车和其它农业机械的驾驶、操作、维修及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应积极扶持少数民族地区、边远贫困山区开展农业机械技术教育培训工作,促进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
第十二条乡镇农业机械管理服务站应当逐步完善乡村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功能,为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发展农村经济提供服务,向农户推荐优质适用的农业机械。
第十三条在开展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中,应保证服务质量,不误农时;属有偿服务的,收费应合理。
第三章经销与使用
第十四条单位和个人经销的农业机械产品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并有产品检验合格证明。经销农业机械产品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对其经销的农业机械产品的质量负责,禁止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经销国家规定实施安全认证或推广许可证制度的农业机械产品,必须具有安全认证或推广许可证标识。对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农业机械产品,应有中文警示说明或警示标识。
第十五条单位和个人经销农业机械产品应当做好售后服务工作,不得损害消费者的利益。按国家有关规定对经销的产品实行修理、更换、退货。
第十六条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人员必须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不得违章作业。不得将农业机械交给无驾驶证或操作证的人员驾驶或操作。
第十七条推行农业机械作业合同制。签订农业机械的作业合同,应当有作业质量和作业安全的内容。
第十八条发生严重自然灾害时,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可以调动农业机械进行救灾、抢险,并给予农业机械所有者适当经济补偿。
第十九条单位和个人拥有的农业机械按国家有关规定应当报废的,必须收缴牌、证,不得转让或买卖。不得自行拼装农业机械。
第四章质量监督
第二十条县级以上技术监督部门负责对农业机械产品质量进行监督。县级以上农业机械主管部门负责对农业机械产品质量进行行业监督管理。技术监督部门依法设置或授权的法定农业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负责本地区推广、经销、农业机械产品的质量检验和农业机械新产品投入使用前的质量鉴定检验。
第二十一条省农业机械主管部门根据质量监督检验机构作出的农业机械检测鉴定结论,组织专家评审,对适应本地区的合格产品应积极推广,并公布产品名称、编号和生产单位。
第二十二条单位和个人从事农业机械维修,必须具备农业机械修理条件,并配备必要的检测设备,取得维修技术合格证。
第二十三条经县级以上农业机械主管部门鉴定,属承修农业机械不合格的,应当进行返修。因修理质量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赔偿。
第五章安全监理
第二十四条各级农业机械安全监理部门依法行使农业机械安全管理职能,负责农业机械牌证管理,技术检验,驾驶、操作人员的考试、考核,安全检查,纠正违章和处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规定的道路外作业发生的农业机械事故。
第二十五条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人员应服从农业机械安全监理部门的安排,参加乡、镇农业机械安全联组,接受安全教育和管理。
第二十六条单位和个人拥有拖拉机、农用运输车、柴油机、耕作机械、收获机械的应到农业机械安全监理部门办理注册登记,领取号牌、行驶证或使用证,并办理第三者责任保险后,方准使用。从事营业运输的,应按交通、工商、税务部门的规定办理有关手续。纳入牌证管理的农业机械定期实行检验制度。经检验不合格的限期修理,并进行复验,复验不合格的,不准继续使用。需转让农业机械的,应办理过户、变更手续。
第二十七条禁止拖拉机和农用运输车从事客运。第二十八条本条例第二十六条所列农业机械的驾驶、操作人员,须经县级以上农业机械安全监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驾驶、操作证后方可驾驶、操作相应的农业机械。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人员须按规定参加农业机械安全监理部门的审验。未经审验或审验不合格的,不得 2 继续驾驶或操作农业机械。
第二十九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规定的道路外发生农业机械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当事人及有关人员应当保护现场,抢救伤者和财产,并及时报告当地农业机械安全监理部门。农业机械安全监理部门接到农业机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派员赶赴现场,组织救护,勘查现场,收集证据,处理事故,尽快恢复生产秩序。农业机械发生重大、特大事故时,由农业机械安全监理部门依法配合公安等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条违反本条例第十四条规定的,由技术监督、工商部门责令停止经销,并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第三十一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机械主管部门处以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并将农业机械依法报废。
第三十二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机械主管部门可处以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违反工商、税务规定的,由有关部门依法处罚。
第三十三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的,由县级以上农业机械安全监理部门给予警告或处以10元以上50元以下的罚款,可并处吊扣3个月以下驾驶、操作证。
第三十四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的,可由县级以上农机安全监理部门对驾驶员单处警告或20元以下罚款,也可以单处吊扣1个月以下驾驶证。
第三十五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的,由县级以上农业机械安全监理部门给予警告或处以100元以下的罚款,可并处吊扣6个月以下的驾驶、操作证。
第三十六条对违反本条例造成农业机械事故的,由县级以上农业机械主管部门给予下列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造成轻微事故负同等责任以上或一般事故负次要责任的,处警告或50元以下罚款;
(二)造成一般事故负同等责任以上的,处50元以上100元以下的罚款,可并处吊扣3个月以下驾驶证或操作证;
(三)造成重大事故负同等责任以上或特大事故负次要责任以上的,处10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可并处吊扣3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驾驶证或操作证;情节严重的,可以吊销驾驶证或操作证。
第三十七条农业机械主管部门应加强内部管理,完善监督机制。工作人员应廉洁自律,依法办事。对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工作人员,所在单位或上一级主管机关应给予行政处分;造成经济损失的,由所在单位和责任人员依法予以赔偿;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八条以谩骂、威胁、暴力等方式阻碍、拒绝农业机械监理人员依法执行公务,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依法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九条被处罚单位或当事人对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书之日起15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申请人不服复议决定的,可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逾期不申请复议,不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作出处罚决定的农业机械主管部门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七章附则
第四十条省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条例制定具体办法。第四十一条本条例自1996年10月1日起施行。
贵州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 篇2
易损性是指承灾体易于遭受损害的程度,它反映了人类社会对灾害风险的承受能力[1]。农业洪涝灾害是自然界的洪水作用于农业的一种表现,由于农业的生产周期性较长,特别是在我们国家雨热同期,是农业生产的最佳时期,及土地的固定性,特别是在西部岩溶地区农村主要是留守的老人、妇女和儿童,抗灾和救灾能力较弱,与其他产业相比,农业更容易在洪灾发生时受到损害。
目前国内关于洪涝灾害易损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区域等方面,理论也较成熟,如朱静等以云南文山城区为研究区,从承灾体属性特征和社会承灾能力两个方面探讨了城市山洪灾害易损性分析的方法,应用GIS定量城市山洪灾害易损性[2]。朱聪等将基于加速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应用于城市洪涝易损性分类与诊断,运用建议模型探讨了湖南省29个城市的洪涝易损性[3]。张海玉等以安徽沿长江地区为例,建立了基于GIS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洪水灾害经济易损性风险进行了评价与分析[4]。对于农业洪涝灾害的易损性研究国内学者已经进行了相关研究,但还很薄弱,其基本范式是基于数学模型的指标评价方法,如刘兰芳等选取汛期降水量、农业产值等8个因子作为湖南省农业洪涝灾害易损性定量评价的指标体系,以县域为评价单元,对农业洪涝灾害易损性进行了量化评价[5]。王根芳等人在对洪灾易损性的影响因素分析基础上利用模糊知识建立洪灾易损性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荆州地区农业灾害易损性进行综合评价[1]。但是以上关于农业洪涝灾害易损性的研究主要是针对非岩溶地区的,岩溶地区由于其特殊的水文“二元”结构和地质地貌特点,关于农业洪涝灾害易损性的评价指标和标准不适用岩溶地区,目前关于岩溶地区农业洪涝灾害易损性的研究还很少,因此,笔者以贵州省为研究区,探究岩溶地区农业洪涝灾害易损性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对寻求降低农业洪涝易损性的途径,对减轻农业洪涝灾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1研究区概况
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的东南部,介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共有9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6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全省东西长约595 km,南北相距约509 km,总面积为17.6万km2,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8%。气候温暖湿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贵州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喀斯特地貌面积11万km2,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1.9%,境内岩溶分布范围广泛,形态类型齐全,地域分布明显,构成一种特殊的岩溶生态系统。
2指标体系构建与研究方法
2.1指标体系构建
遵循指标的代表性、独立性、可量化和系统性等原则,借鉴已有的区域或者是农业洪涝灾害研究成果[1,4,5],在此基础上,参考岩溶地区的地质地貌、水土流失等特点,选择9个指标构成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2.2评价标准
参考已有的区域洪灾易损性、农业灾害易损性等研究确定的评价标准[6,7],同时结合岩溶地区水资源和水环境的特殊性(全国性平均值并不适合岩溶地区),在咨询专家的基础上,对部分安全评价指标标志值进行了适当修正,确定符合岩溶地区洪涝灾害易损性评价标准,同时结合集对分析的特点,将标准定为5级,见表2。
2.3研究方法
2.3.1改进熵权法
一般情况下,安全评价的所有指标可划分为逆向指标和正向指标等。正向指标(效益型指标)是指数值越大越好的指标,其标准化方法:
式中:xmax为该项指标最大值;xmin为该项指标的最小值。
负向指标(成本型指标)是指数值越小越好的指标,其标准化方法:
式中:xmax为该项指标最大值;xmin为该项指标的最小值。
(1)熵值。
第i项指标的熵值[8,9]:
式中:k>0,yij为标准化之后的指标数据,k=1/lnm,0≤ei≤1,当yij为0时,则yijlnyij为0。
(2)权重确定。
根据已有研究看出[8,9],传统权重计算公式为:
式中:
但是实际计算过程中该公式将会导致指标之间权重相差巨大,达到十几倍情况出现,超出指标的实际意义,因此,本文在此将该公式稍微改动,只利用其熵值来确定其权重,公式如下:
2.3.2集对分析方法
集对是由一定联系的2个集合组成的基本单位,也是集对分析和联系数学中最基本的一个概念,由赵克勤在1989年正式提出。集对分析是对集对中2个集合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以及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相互作用所进行的一种系统和数学分析。通常包括对集对中2个集合的特性、关系、结构、状态、趋势以及相互联系模式所进行的分析;这种分析一般通过建立所论2个集合的联系数进行。具体计算公式在此不再做赘述,详见参考文献[10]。
3实例分析
3.1数据来源
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贵州省水利厅网站对外公布的《贵州省水资源公报》(2010),贵州省环境保护局网站对外公布的《贵州省环境状况公报》(2010)以及《贵州省统计年鉴》,以及参考文献[11]等,部分数据依据统计数据进行简单换算得出。
3.2评价结果
根据指标标准化和熵权计算公式(1、2、3、5)计算各指标权重,见表2,在集对分析当中i1,i2,i3和J的值在运算过程中仅起到标记的作用,i1,i2,i3和J值都取为1,将指标权重分别与各指标联系数相乘得出贵州省各地区的洪涝灾害易损性联系度,见表3,按照集对分析联系度置信度公式[10],一般情况下置信度大于0.5即可,即首先满足自信度为0.5的等级即为样本的评价等级,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贵州省9个地级行政区的农业洪涝灾害易损性都不容乐观,有3个属于较高度易损性,6个为中度易损性。
3.2.1高度易损性区域
该区域包括贵阳、六盘水和毕节地区。贵阳市从降水条件来看,并不是贵州省降水最丰富地区,但是今年来该地区城市扩张迅速,城市扩张大量占用耕地、水田和林地,加快了地面径流的形成和流速。贵阳市作为贵州省唯一的大型城市和省会,近年来人口大量聚集,农村人口密度相对较高,加上受经济利益的趋势、农业基础设施有所荒废,一旦发生洪涝灾害,损失较大。六盘水和毕节地区相邻,山高谷深,沟壑纵横,水土流失,土壤瘠薄,岩溶强烈发育,属于贵州省岩溶石漠化较严重地区,每到汛期(每年4-10月),连降大雨、暴雨后, 由于水土流失等原因导致岩溶管道狭小、不通畅, 甚至堵塞管道形成洪涝灾害[12]。这些地方多是这些山区居民和农田集中分布地段,另方面六盘水地区又是贵州省主要的矿产开采区,所以洪涝灾害的易损性较高。
3.2.2中度易损性区域
该区域包括遵义、安顺、黔南、黔西南、黔东南和铜仁地区。在贵州岩溶山区的农村,耕地面积有限,人均有效耕地面积更少,据统计贵州省人均耕地面积246 m2,比全国574 m2的平均水平低327 m2。随着人口的增长,有限的土地资源无法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人们便开始了以扩大耕地面积为目的的毁林开荒等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导致上述很多地区的森林面积减少、石漠化加剧。天然的森林、草地等植被是调节径流的主要因素,森林具有强大的蓄水功能,是水分积聚和储存的中心。植被的减少导致上述地区洪涝灾害的加剧。
4结语
(1)贵州省农业洪涝易损性普遍不容乐观,9个地级行政区中有3个属于较高度易损性,分别是贵阳、六盘水和毕节地区;6个为中度易损性,分别是遵义、安顺、黔南、黔西南、黔东南和铜仁地区。因此,在目前全球气候异常的情况下,整个贵州省的防洪抗涝任务十分艰巨。
(2)农业洪涝灾害易损性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属于一个复杂的模糊系统,而且在目前全球气候异常的情况下,影响因子的随机性加剧,另外本文评价因子由于收集资料的困难性问题,没有考虑基于农户尺度的财产损失等因素,下一步将继续完善。
(3)农业洪涝灾害的影响因素很多都是动态变化的,本研究选取时间段仅为一年数据,虽然能看出贵州省农业洪涝灾害易损性的地区差异情况,但是很难看出该地区洪涝灾害易损性的动态变化情况,下一步应选择长时间段数据进行研究,这是本研究下一步继续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王根芳.农业洪灾易损性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估模型[J].决策参考,2010,(8):67-70.
[2]朱静,唐川.城市山洪灾害易损性的RS和GIS分析[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5(1):61-68.
[3]朱聪,秦蓓蕾,王文圣,等.城市洪涝易损性分类与诊断研究[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5,17(2):15-19.
[4]张海玉,程先富,马武.洪涝灾害经济易损性模糊评价[J].灾害学,2010,25(1):30-35.
[5]刘兰芳,钟顺清,唐云松.农业洪涝灾害风险分析与评估-以湘南农业洪涝易损性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3,24(5):380-385.
[6]李绍飞,余萍,孙书洪,等.区域洪灾易损性评价与区划的熵权模糊物元模型[J].自然灾害学报,2010,19(6):124-130.
[7]刘兰芳,彭蝶飞,邹君.湖南省农业洪涝灾害易损性分析与评价[J].资源科学,2006,28(6):60-68.
[8]张凤太,苏维词,周继霞.基于熵权灰色关联分析的城市生态安全评价[J].生态学杂志,2008,27(7):1249-1254.
[9]郭秀云.灰色关联法在区域竞争力评价中的应用[J].决策参考,2004,5(11):54-59.
[10]王文圣,李跃清,金菊良,等.水文水资源集对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11]苏维词,张贵平.地表起伏对区域发展成本影响浅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2,(6):144-149.
贵州省镇宁县农业机械化发展初探 篇3
关键词:贵州镇宁;农业机械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S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7-0164-1
1 镇宁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特别是国家大规模实施购机补贴以来,镇宁县的农机化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机械化耕作、联片防治、农产品加工、畜禽养殖等农业机械得到广泛推广使用,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提高。
截止2010年底,镇宁县农业机械装备总值达1.89亿元,农机总动力达18万千瓦(其中:柴油机5.59万千瓦,汽油机1.88千瓦,电动机10.53万千瓦)。主要农业机械装备中,耕作机械3345台,高性能联合收割机2台,拖拉机714台,排灌机械9600台/套。2010年全县实现农机总动力18万千瓦,实现机耕17万亩,机灌12万亩。全县拥有农机维修网点75个,农机户35258户,农机化服务组织26个,各类农机从业人员3.2万人,2010年实现农机化生产经营总收入1.2亿元,利润总额970万元。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农业机械化总的水平偏低,农机化发展质量不高
“十一五”期間,由于除了农民直接享受的购机补贴,地方政府投入农业机械化发展资金严重不足,导致农业机械装备总量较低,农业机械化发展较慢,发展质量不高、不平衡。农业机械总动力离现代农业发展相差尚远,农机化发展在机型、环节和区域上不平衡,原有机械设备设施非常落后,新购设备缺乏资金,严重制约了我县农机事业的发展。
2.2 基层农机管理服务队伍不稳定,人员缺位、经费无保障、体制不顺、工作缺位等问题突显
农机管理工作弱化,农机服务体系尚不完善,目前全县还没有真正的农机综合服务组织,难以满足农民群众对农机社会化服务的要求和市场的需求。
2.3 农田地块分散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机械化发展不配套
镇宁县为高原山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如农村机耕道建设、水利设施建设没有把农业机械化发展结合起来考虑,造成田间机械化作业效率低下。
3 镇宁县农业机械化发展展望
镇宁县在“十二五”期间,要积极发展壮大各类农机服务组织,不断拓展农机服务领域,提高农业机械利用率和效益,走“农民自主、政府扶持,市场引导、社会服务,共同利用、提高效率”的路子,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29.82万千瓦,实现机耕19万亩,机收5万亩,机插1万亩,机灌16万亩,机械化脱粒8万吨。
3.1 推广先进适用农机技术
以提高全县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耕、种、收机械化水平及畜牧、养殖、设施农业等机械化为目标,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农机技术,加强试点示范,加快推进优质粮油、优质畜禽、茶叶等大宗特色农产品生产及加工的机械化。
3.2 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
鼓励农业生产经营者共同使用、合作经营农业机械,提高农机利用率;发展农机连锁经营,完善农机营销网络;及时发布农机作业需求、产品供应、维修服务等市场信息,不断提高农机信息服务水平;探索建立以基层农机服务站、农机服务组织等专业服务组织为龙头,农机大户为主体,农机户为基础,农机中介组织为纽带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
3.3 抓好农机安全监理
抓好农机安全监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农机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健全农机安全监管体系,规范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及驾驶员的管理,严把安全技术检验关、驾驶员考试关,提高农业机械技术状态和驾驶员操作水平。开展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和创建“平安农机”活动,提高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3.4 实施农机重大项目
积极争取各级对农机化发展的投入,充分发挥财政投入的引导、整合、带动作用,吸引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对农业机械化的投入,形成以农民为主体的多元化、多渠道农业机械化发展投入机制。重点是实施好大宗农作物耕种收农业机械化项目、茶叶生产加工机械化技术项目、马铃薯收获机械化技术项目、单栋连栋温室机械化技术项目、畜牧机械化项目、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
4 以示范项目为切入点,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
4.1 大力发展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建设,提高农业机械的组织化率
“十二五”期间,计划组建农机合作服务组织4个,分布于城关、丁旗、江龙、沙子四个乡镇,城关镇组建一个大型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其余3个乡镇各组建一个中小型农机合作服务社。
4.2 抓好农机操作手培训,提高农机操作手的操作技能,提高农业机械的使用效益
按照农业部41号令的要求,在“十二五”期间,争取上级投资30万元,在城关镇范围内组建一个农机驾驶、维修技术培训、考试基地,计划培训拖拉机驾驶员750人,农机操作手5000人,农机维修人员160人。
4.3 立足地方特色,推进特色农业的发展
紧紧依托全县特色产业的发展规划,争取上级投入项目资金90万元(每个示范基地30万元),在江龙镇的毛草村、施丁村,在朵卜陇乡的白沙村抓好3个茶叶机械示范基地建设。争取投入20万元,在“十二五”规划时期发展设施农业0.5万亩,精准农业0.5万亩,以农业机械现代化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
4.4 争取投入国家购机补贴
补贴资金2500万元,推广补贴微耕机7500台/套,拖拉机30台/套,收割机15台/套, 茶叶加工机械6台/套,插秧机10台/套,其他机械8000台/套,通过补贴资金的拉动,促进我县农业机械的快速发展,到2015年农业机械基本满足重点粮食主产区和重点特色农产品加工的需要。
贵州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 篇4
2、学历学位:国家全日制重点高校本科及以上学历应届毕业生,并取得相应学位。
3、英语程度:本科毕业生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CET-4)成绩在425分以上,硕士及以上毕业生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CET-6)成绩在425分以上。
二、招聘程序1、报名和初审:应聘者请于201月25日前,通过E-mail将个人应聘报名表(格式如下)发送到我行人事处,并请邮寄以下资料,同时注意保持联络工具通畅,及时关注招聘进程。
A、个人简历、学校推荐表复印件、学校盖章的成绩单复印件;B、英语等级证书、各类获奖证书及其它资格证书等复印件。
2、笔试:对初审合格的应聘者,我行将在贵阳集中安排笔试,具体时间将提前通过电话通知,并请携带好以下资料:A、学校推荐表原件及成绩单原件;B、学生证、身份证,英语等级证书、各类获奖证书及其它资格证书原件。
3、面试:对通过笔试的应聘者,我行将组织安排面试。
4、体检:根据笔试、面试的综合情况,我行将对拟录取的应聘者集中组织体检。
5、签订协议书:通过笔试、面试和体检的应聘者,在接到录取通知后,请备齐如下材料,与我行正式签约:A、全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B、学生证、身份证,学校推荐表、成绩单及有关证书原件。
6、毕业报到:与我行正式签约的毕业生,在取得毕业证、学位证和报到证后,请在规定时间内到我行报到安排工作。
三、分配去向1、根据我行人力资源需求情况和应聘者的志愿,主要在贵阳市与六盘水市所辖农业银行系统内安排工作。
2、分配去向在签订就业协议书时予以明确。
联系地址:贵州省贵阳市中华南路201号中国农业银行贵州省分行人事处
邮政编码:550002 E-mail: wjqxsj@21cn.com
zqzpop001@163.com gznh2007@sina.com
中国农业银行贵州省分行应聘报名表
(本表为应聘者保密) 姓名 性别 政治面貌 照片 出生年月 民族 生源地 学历 学位 健康状况 毕业学校 英语水平 专业 特长爱好 所获表彰 联络工具 手机 家庭电话 学校电话 E-mail个人主要简历自我评价(限300字以内)所学专业主要课程成绩课程 成绩 课程 成绩 课程 成绩中国农业银行是国内最大的现代商业银行之一、世界500强企业,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优秀的人才队伍,遍布全国的网点资源,领先的网络优势。中国农业银行贵州省分行作为其一级分行,长期以来,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市场为导向的经营理念和以人为本、人才强行的发展战略,积极深化改革,强化管理,致力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的金融产品和完善的金融服务,已成为省内业务种类齐全、资金实力雄厚、服务功能完善、科技手段先进的商业银行。贵州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 篇5
九九牧医班(99劁)
毕业十周年同学聚会正式方案
一、时间:2012年6月30日---7月1日(星期六)(因七月一日是毕业日)
二、地点:州农校报到(李一刀动物医院)
三、招集人:全体99劁同学
四、聚会目的:
十年来为感谢恩师,怀念同学,使各位同学有更好的沟通平台和畅通的联系方式,在部分同学的倡议下,特组织本次十周年活动。请大家集思广义、出谋划策,为把此次活动办得有声有色而出一份力。
五、聚会人员和对象:
(一)、99劁全班同学:
(二)、99劁任课老师:
(三)、其它有意愿的农校毕业同学
七、相关事宜
1、参会人员每人预交400元,会后由会计结算多退少补,领导及老师免费参加。
2、原则上不能带老公或老婆,如带出两人费用。
3、未婚的可以带女朋友或男朋友,但要出两人费用。
4、有相机的带上相机,有驾照的带上驾照,有车的开车,会务组给予一定的油补。
5、烦请所有同学相互转告并推荐会务组人员。
6、真诚的希望联系上了的同学都能放下所有工作,让我们大家回忆美好的农校学生时代,更加有激情的去把握现在的黄金时光,从而去创造和享受更加辉煌的明天。
八、会务组人员及联系方式和安排
(一)、总协调:杨规淼负责全面工作的策划和安排
(二)、组织人:熊敬军、马仲杰负责科任老师和同学的联系工作
(三)、会计:潘莲宏负责会议费用预算和开支
(四)、出纳:邰思旭现金保管
(五)、杨轶群、彭光敏、张泽勇、王名游、吴朝阳、金道宽。
九、方案的定夺日期为:2012年5月
黔东南民族农业学校99劁十周年同学会会务组
贵州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 篇6
一、选择题
1-
1、下列四种叙述中___________是正确的。
(1)变应力只能由变载荷产生(2)静载荷不能产生变应力
(3)变应力是由静载荷产生的(4)变应力是由变载荷产生的,也可能由静载荷产生 1-
2、变应力特性可用σmax、σmin、σm、σa、r等五个参数中的任意___________来描述。
(1)一个(2)两个(3)三个(4)四个 1-
3、零件的工作安全系数为___________。
(1)零件的极限应力比许用应力(2)零件的极限应力比零件的工作应力(3)零件的工作应力比许用应力(4)零件的工作应力比零件的极限应力 1-
4、机械零件的强度条件可以写成___________。
(1)σ≤[σ],τ≤[τ]或Sσ≤[S]σ,Sτ≤[S]τ(2)σ≥[σ],τ≥[τ]或Sσ≥[S]σ,Sτ≥[S]τ(3)σ≤[σ],τ≤[τ]或Sσ≥[S]σ,Sτ≥[S]τ(4)σ≥[σ],τ≥[τ]或Sσ≤[S]σ,Sτ≤[S]τ
式中σ、τ是危险截面处的最大应力;[σ]、[τ]是许用应力;Sσ、Sτ是危险截面处的实际安全系数;[S]σ、[S]τ分别为正应力和切应力时的许用安全系数。
1-
5、一直径d=18mm的等截面直杆,杆长为800mm,受静拉力F=36kN,杆材料的屈服点σs=360MPa,取许用安全系数[S]σ=1.8,则该杆的强度___________。
(1)不足(2)刚好满足要求(3)足够
1-
6、在进行疲劳强度计算时,其极限应力应为材料的___________。
(1)屈服点(2)疲劳极限(3)强度极限(4)弹性极限
二、分析与思考题
1-
1、一部完整的机器由哪些部分所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试以汽车为例说明这些组成部分各主要包括些什么?
1-
2、设计机器的方法大体上有几种?它们各有什么特点?近年来机械设计方法有哪些新发展?
1-
3、设计机器的一般程序如何?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1-
4、机器设计应满足哪些基本要求?机械零件设计应满足哪些基本设计要求?分析下列机械零件应满足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电动机轴,普通减速器中的齿轮轴,起重机吊钩,精密机床主轴,气门弹簧,农业机械中的拉曳链。联合收割机中的普通V带。
1-
5、产品的技术评价常用什么方法进行?用什么指标来表示评价的结果?产品的经济评价通常计算什么内容?用什么指标来表示?
1-
6、提高产品的技术经济价值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1-
7、机械零件的计算可分为哪两种?它们大致可包含哪些内容?
1-
8、机械零件的条件性计算是什么意思?为什么采用条件性计算?试举例说明。1-
9、什么是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机械设计中为什么要实行三化?请举出几个标准化、2
系列化与通用化的零部件的例子。1-
10、机械零件设计的一般步骤如何?
1-
11、什么是机械零件的失效?机械零件可能的失效形式主要有哪些? 1-
12、什么是零件的工作能力?什么是零件的承载能力?
1-
13、什么是机械零件的刚度?什么样的机械零件需按刚度要求设计,试举例说明? 1-
14、什么是机械零件的振动和共振?如何避免零件产生共振? 1-
贵州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 篇7
我省是全国马铃薯生产的大省, 近年来, 已成为全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增加最快的省份, 到2005, 其种植面积已居全国第一位。2006年, 在本省的粮食作物中, 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已居第三位, 仅次于水稻和玉米, 其面积已占到整个粮食播种面积310.85万公顷的19.1%。“十五”期间, 我省马铃薯年平均种植面积达52.98万公顷, 年均总产量70.42亿公斤, 平均亩产达886公斤。今年预计种植面积可达60.7万公顷, 总产量达79.35亿公斤, 平均亩产872公斤。
我省地处低纬度的高海拔山区, 位于东经103°36′~109°36′, 北纬24°35′~29°09′之间的云贵高原的东斜坡, 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冬无严寒, 夏无酷暑, 雨量充沛, 光热资源好, 常年气候凉爽。海拔高度在148~2900米之间, 年均温度为10~19℃, 年降雨量850~1600毫米, 太阳辐射量的年平均值为3349~4605兆焦耳/m2。从全省的整体条件看, 其最大的特点是一年四季均可自然种植马铃薯。由于我省具有马铃薯生长发育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优越的自然条件, 使得近几年来全省的马铃薯种植生产发展很快, 亨有南方马铃薯之乡的美称。从1995年到2006年, 种植面积从35.6万公顷扩大到59.28万公顷, 增长66.5%;总产量从45.25亿公斤增加到77.28亿公斤, 增长70.8%。贵州马铃薯不仅种植面积大, 而且分布广, 在海拔300~2400米范围内均有较大面积种植。目前, 马铃薯已成为贵州重要的粮食, 饲料、鲜食菜用和加工原料作物及特色经济作物。
二、省内马铃薯主要种植区域的自然、气候条件及分布情况
(一) 东部:主要指黔南、黔东南地区
1. 黔南
(1) 自然条件及气候条件
黔南州地处云贵高原东南部向广西丘陵过度的斜坡地带, 土地以山地和丘陵为主, 土层深厚、湿润, 有机质含量高, 多为沙性土, 全州现有耕地18.64万公顷。全州辖都匀、福泉二市和瓮安、贵定、龙里、惠水、长顺、罗甸、平塘、独山、荔波、三都十县。海拔从242~1961米, 平均海拔997米, 平均气温13.6℃~19.6℃。平均降雨量1100~1400毫米, 无霜期270~290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 属典型的亚热带温暖湿润的季风气候, 有利于各种动植物的繁衍生息, 同样也适于马铃薯的发育生长。
(2) 区域内马铃薯种植分布情况
2006年, 该区域马铃薯种植面积为33925公顷, 总产量为11090万公斤。地区内各县市种植情况见下表1:
到2006年, 该区域马铃薯种植面积最大的是瓮安、其次是福泉、惠水、独山和山都等, 其中三都种植面积虽不是最大, 但当地土壤肥力很好, 地块也较大。其种植面积排前三位的各县市具体情况如下:
(1) 瓮安:地处黔中高原, 多数地区地势起伏不大, 海拔为488~1567米。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13.6℃, 年日照时数1226.3小时, 年降水量1148.2毫米。全县耕地面积为2.7万公顷。为黔南地区马铃薯种植面积最大的县, 2006年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9460公顷, 以春种为主, 土壤基本为沙性土。
(2) 福泉:西南部为中山地貌, 中部为山间盆地及丘陵, 其余大部分为低中山地貌, 海拔为622~1716米。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14.7℃, 年日照时数1167.9小时, 年降水量1197毫米, 全市有耕地面积1.64万公顷。2006年马铃薯种植面积达5505公顷, 在黔南地区排居第二, 也基本以春种为主, 土壤为沙性。
(3) 惠水:地势为北高南低, 海拔从655~1691米, 平均海拔为1100米左右。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19℃, 年日照时数1318.3小时, 年降水量1200毫米, 全县有耕地面积1.07万公顷, 有省内著名的万亩大坝。
2006年马铃薯种植面积达3095公顷, 在黔南地区排居第三, 大部分为春种, 有少部分秋种, 土壤也为沙性。
2. 黔东南
(1) 自然条件及气候条件
地势西高东低, 西部和西北部主要为丘陵状地中山, 向东为低中山、低山和丘陵, 全州辖16个县市, 海拔从137~2178米, 历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黔东南耕地面积较小, 且大部分地区地块较小, 全州有耕地面积17.22万公顷。人均占有耕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但东部、东南部多为山地, 土层肥厚, 保水条件好。属亚热带湿润气候, 四季分明, 冬无严寒, 夏无酷暑, 局部气候差异明显, 年平均气温16.8℃。气候温和, 雨量充沛, 年降雨量在1000~1600毫米, 日照年均约1200小时, 全年无霜期300天左右, 农作物三熟潜力较大, 北部普遍轮作两熟。
(2) 区域内马铃薯分布情况
2006年, 该地区马铃薯种植面积为63293公顷, 其中秋种面积仅占167公顷, 春、冬种面积占63126公顷, 总产量为15693万公斤。区域内各县市种植情况见下表2:
到2006年, 该区域内马铃薯种植面积最大的是黄平和镇远两县, 其两县的具体情况分别如下:
(1) 黄平:位于黔东南西北部。地貌有中山、低中山、丘陵和河谷盆地, 海拔从519~1370米。属亚热带温和湿润气候, 年平均气温14.7℃, 年降水量1233毫米。全县有耕地面积1.6万公顷, 2006年, 马铃薯种植面积为6963公顷, 基本为春、冬种。当地土壤多为沙性, 比较肥沃, 地块大, 基本采取取垄 (垄宽45厘米左右) 、净作, 多数为单行, 比较有利于马铃薯种植生产机械化。镇远:地处黔中高原丘陵向湘西丘陵盆地的过渡地带。属中山、低山和丘陵河谷盆地地貌, 海拔从345~1334米。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16℃, 年日照时数为1199.8小时, 年平均降水量1090毫米。全县有耕地面积1.14万公顷, 2006年, 马铃薯种植面积为6339公顷, 土壤多为沙性土。
(二) 中部:主要指贵阳、安顺和遵义地区
1. 贵阳
(1) 自然条件及气候条件
地处苗岭山脉中段, 南北高中部低。海拔从529~1763米, 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素有“冬无严寒, 夏无酷暑”之称。年平均气温15.3℃, 日照时数1353小时, 年降水量1196.9毫米, 无霜期270天。全市有耕地面积10.76万公顷。
(2) 区域内马铃薯分布情况
2006年, 贵阳市马铃薯种植面积为23220公顷, 基本为春、冬种, 该区域内各地马铃薯种植情况如下表3:
由表3可知, 到2006年贵阳市马铃薯种植面积最大的两地是修文和开阳, 两县具体情况如下:
(1) 修文:位于贵州东部。地貌呈现出山地、丘陵宽谷盆地, 海拔从666~1610米, 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6℃, 年降水量1235.2毫米。全县有耕地面积1.75万公顷。2006年马铃薯种植面积为5948公顷。
(2) 开阳:处于东西向分水岭地带。地貌呈现东西向分布的高原丘陵, 海拔从529~1713米, 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2.8℃, 年降水量1258.5毫米, 年日照数1084.7小时。全县有耕地面积2.64万公顷。2006年马铃薯种植面积为5865公顷。
2. 安顺
(1) 自然条件及气候条件
安顺位于贵州中西部, 全市中部高, 南北低, 海拔从369~1847米, 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西南和南部河谷地区具亚热带季风春干型。全市辖6个县、区, 有耕地面积11.64万公顷。
(2) 区域各地马铃薯分布情况
2006年, 安顺地区马铃薯种植面积为15746公顷, 基本为春种。该区域内各地马铃薯种植情况如下表4:
由表4可知, 到2006年安顺地区马铃薯种植面积最大的是平坝县, 其具体情况如下:
平坝:位于贵州中部苗岭西段, 海拔从960~1670米, 最高点为北部, 最低点为西北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14.1℃, 年降水量1305.7毫米。全县有耕地面积1.85万公顷, 2006年马铃薯种植面积为4807公顷, 基本为春种, 总产量为1656万公斤。
3. 遵义
(1) 自然条件及气候条件
遵义位于贵州北部, 地处云贵高原偏东北的斜坡地带, 海拔从224~2022米。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出习水外, 均在14℃~18℃, 年日照时数1000~1300小时, 年降水量1097.8毫米, 无霜期250~350天。全市辖13个县市、区, 有耕地面积39.49万公顷。
(2) 区域各地马铃薯分布情况
2006年, 遵义地区马铃薯种植面积为32607公顷, 仅次于毕节地区, 居全省第二。其绝大部分为春种。区域内各地马铃薯种植情况如下表5:
由上表5可知, 到2006年, 该区域内马铃薯种植面积最大是遵义县, 其具体情况如下:
遵义县:地处大娄山脉南坡, 地势西北高, 东南低, 海拔从487~1849米。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14.6℃~16℃, 年日照时数1000~1100小时, 年降水量900~1100毫米。全县有耕地面积7.6万公顷。2006年马铃薯种植面积为21146公顷, 总产量7686万公斤, 基本为春种。
(三) 西部:主要指毕节、六盘水
1. 毕节地区位于贵州西北部, 界于东经105.36°至106.43°和北纬26.21°至27.46°西邻云南省, 北接四川省, 东、南分别与本省遵义、安顺两地区和六盘水市接壤;辖毕节、大方、黔西、金沙、织金、纳雍、威宁、赫章等8个县 (市) 。毕节地区大部份地方属亚热带湿润气候, 全年平均气温13.20℃, 年降雨量1100毫米左右, 冬无严寒, 夏无酷暑, 适合于多种农作物和动物的生长、繁衍。
毕节地区气候温凉、旱地面积大, 马铃薯产量高、品质好, 历年是贵州省马铃薯主产区, 在我省马铃薯种植面积居首, 而威宁的种植面积又在毕节地区居第一, 是贵州马铃薯种植优势区域。作为毕节地区马铃薯主要产区的威宁、赫章、纳雍、毕节等县市, 马铃薯种植规模大, 无套种或套种单一 (多为玉米马铃薯套作) , 常年种植方式以垄作为主兼有平作。2006年, 毕节地区各县、市马铃薯种植情况如下表6。
1.威宁
(1) 自然条件及气候条件
威宁县是贵州省县级辖区地域最广的县, 面积为6296.3平方公里, 全县共有人口978674人, 是贵州地势最高的县, 被称为贵州屋脊。海拔从1185~2880米, 属亚热带高原湿润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11.2℃, 早晚温差约10度左右, 年日照时数1805.4小时, 为贵州之冠。年降水量962.3毫米, 无霜期220天。其独特的气候和地质特点利于植物碳水化合物的转化和积累, 非常适宜马铃薯的种植和生长, 在全国都是不可多得的马铃薯优势区域生产带。全县有耕地面积14.7万公顷。土壤多为黄棕壤沙性土, 其余为棕壤、黄壤、紫色土等, 地块连片较大, 相对坡度小, 适合机械化生产作业。
(2) 目前马铃薯种植情况
威宁马铃薯常年种植面积为8.67万公顷左右, 2007年已经发展到9.35万公顷, 总产23亿公斤, 最高亩产可达4000公斤。2008年为打造“中国南方马铃薯之乡”推进马铃薯产业化发展, 计划种植面积将达10.67万公顷, 其中:6.38万公顷是单作, 4.29万公顷是芋包套作。
2. 六盘水
(1) 自然条件及气候条件
六盘水位于贵州西部, 地处云贵高原过渡地带, 地势西北高, 东南低, 海拔从590~2901米。属高原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12.3℃~15.2℃, 年日照时数1250.3~1594.3小时, 年降水量1236~1509毫米。全市有耕地面积29.49万公顷, 土壤多为黄壤沙性土。
(2) 目前马铃薯种植情况
2006年, 该市马铃薯种植面积为0.62万公顷, 总产量86300万公斤。该区域各县市种植情况见下表7:
六盘水市是贵州省马铃薯重点产区之一, 该市特殊的地理条件非常适合马铃薯生产, 70%以上地区气候冷凉, 符合马铃薯的生长特征和生物学要求。同时也是马铃薯储存和保管的“天然冰箱”。2005年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5.64万公顷, 占全市粮食播面的26.7% (跃居第二位) , 占全省马铃薯栽培面积的13%, 平均亩产1007.8公斤, 鲜薯产量85250万公斤, (折粮17100万公斤, 占粮食总产量的21.2%) , 按0.4元/公斤计算, 产值达3.41亿元。水城县马铃薯种植面积居全省第二位, 仅次于威宁县。2007年, 六盘水市马铃薯种植面积居四大粮食作物首位, 达8万多公顷, 产量130000万公斤。全市最适宜种植马铃薯的海拔1400米以上的耕地占88%以上, 海拔1700米以上的耕地多是净作, 1400~1800米的耕地多是间作 (间作小豆、大豆、四季豆) , 同时种同时收, 不影响收成。
六盘水市总人口约300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众多, 占总人口的78%, 约230万人, 农业生产条件差, 农民收入增长慢。充分利用现有的农业资源优势,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 无疑是符合实际, 并能产生巨大效益的捷径。
三、省内马铃薯主要种植区域的品种布局及种植模式
由于贵州的立体气候和生态条件的多样性, 使我省马铃薯在不同种植区域内, 因耕作栽培制度和马铃薯用途的不同, 形成了种植品种和类型的多样性。既有特早熟、早熟、中熟、中晚熟和晚熟品种, 又有粮、饲、菜和加工用的各种类型和品种。根据马铃薯生长发育对具体生态气候条件和地理区域及产业发展要求, 结合不同品种类型的特性和各地不同的栽培耕作制度, 可将贵州马铃薯的种植区划分为春薯一熟区、春、秋薯两熟区和低海拔地区冬作区3个区。一般春薯一熟区多选用迟熟品种搭配中迟熟品种;春、秋两熟区春种以中熟品种为主搭配早熟品种, 秋种以早熟品种为主, 搭配中熟品种;低热区春种用中熟品, 种秋种用早熟品种, 冬种以早熟或中早熟品种为主。
(一) 东部 (黔南、黔东南)
1. 黔南
(1) 主要种植品种
该地区基本属于春薯一熟区, 虽然对于海拔200~600米的低海拔区具备冬作的良好条件, 但目前基本是春种, 仅有很少量秋种。现种植的品种主要有会-2、威芋3号及部分费乌瑞它等。其中荔波种植费乌瑞它较多, 其他县主要种植会-2和威芋3号。
(2) 种植模式
该地区马铃薯的种植不规范, 有净作, 也有套作。其中套作约占54%, 一般与玉米套作, 常为两行马铃薯套两行玉米, 多采取取垄种植, 垄宽40~60厘米左右, 通常秋马铃薯种植较稀, 春马铃薯种植较密。秋马铃薯一般行距60~65厘米, 株距20~30厘米, 3500~4500株/亩;春马铃薯一般行距50~60厘米, 株距20厘米左右。
2. 黔东南
(1) 主要种植品种
该地区马铃薯主要是利用冬闲田土冬作, 适宜种植早熟或中早熟品种。结合该区域马铃薯的主要用途是用作饲料, 现种植的品种:大部分为威芋3号, 有部分会-2和黔芋一号, 另还有少部分费乌瑞它等。
(2) 种植模式
该地区近80%为净作, 约20%为套作。区域内如黄平、黎平等地多采取垄作, 一般垄宽45厘米左右, 行距60厘米左右。也有部分地区如从江等地, 地块较小, 多采取平作。黔东南大部分地区地块较小, 不太适宜机械化作业。
(二) 中部 (贵阳、安顺、遵义)
1. 贵阳
(1) 主要种植品种
属于春、秋两熟区, 种植品种比较复杂, 有早熟、中早熟和中晚熟品种。现该区域内马铃薯基本以春种为主, 有少量冬种。主要品种有:中薯2号、中薯3号、费乌瑞它和鄂薯3号等。
(2) 种植模式
绝大部分为与玉米套作, 很少部分为净作。其中套作约占88%, 净作仅为12%左右。……
2. 安顺
(1) 主要种植品种
属于春、秋两熟区, 种植品种比较复杂, 有早熟、中早熟和中晚熟品种。现该区域内马铃薯的种植基本为春、冬种, 主要品种有:中薯2号、中薯3号、费乌瑞它和鄂薯3号等。
(2) 种植模式
大部分为套作, 只有约1/3为净作。一般在海拔1300~1800米地区多以马铃薯、玉米套作为主, 600~1300米地区以净作为主。
3. 遵义
(1) 主要种植品种
主要属于春、秋两熟区, 种植的品种有早熟、中早熟和中晚熟品种。
(2) 种植模式
该区域内马铃薯种植有平作、垄作和开厢多种种植方式。通常斜坡地多采取开厢种植。通常春、秋二熟区合理密植:
晚熟品种宜稀, 早熟品种宜密。
(三) 西部 (毕节、威宁、六盘水)
1. 毕节
(1) 主要种植品种
属高海拔春薯一熟区, 基本为春作, 多选用迟熟品种搭配中迟熟品种。现该区域种植的主要品种有脱毒米拉、威芋3号、威芋4号、会-2、中薯2号和中薯3号、脱毒微型薯等。
(2) 种植模式
常年种植模式以垄作为主兼有平作;多为净作, 套种少或套种单一, 多为玉米与马铃薯套作, 一般为两行马铃薯套两行玉米。有单垄单行和单垄双行, 垄宽40厘米左右;单垄单行, 垄距一般为40厘米左右;单垄双行垄距为60~80厘米。
1.威宁
(1) 主要种植品种
也属高海拔春薯一熟区, 马铃薯基本为春作, 多选用迟熟品种搭配中迟熟品种。现该区域种植的主要品种有:威芋3号、威芋4号、坝薯10号、会—2、合作88等。
(2) 种植模式
该区域通常采取开沟播种, 行距不等, 出苗后培土取垄;有单垄单行和单垄双行, 垄宽40厘米左右;单垄单行, 垄距一般为40厘米左右;单垄双行垄距为60~80厘米;当地多为净作, 少部分与玉米套作, 也是为两行马铃薯套两行玉米。
2. 六盘水
(1) 主要种植品种
也属高海拔春薯一熟区, 马铃薯基本为春作, 多选用迟熟品种搭配中迟熟品种。现该区域种植的主要品种有:威芋3号、威芋4号、坝薯10号、会—2、合作88等。
(2) 种植模式
该区域大部分为套作, 约1/3为净作, 一般都与玉米套作。
通常春薯一熟区比较合理的密植为;
厢栽:1.7尺×0.8尺每亩4400穴;
双行/垄:3.9尺×0.8尺每亩4600穴;
单行/垄:1.7尺×0.8尺每亩4400穴。
四、贵州省马铃薯种植情况对照分析表 (2006年统计数据)
五、结论
由于贵州具有马铃薯周年生长的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优越的自然条件, 使得马铃薯目前成了我省的优势作物和特色作物。从100多米的低海拔热量较好的河谷地区到海拔2900米左右的冷凉山区均有马铃薯种植。根据贵州省马铃薯不同的栽培耕作制度、自然生态条件及地理环境, 可将我省马铃薯的种植划分为三个区:1.春薯一熟区:主要分布于黔西海拔1800米以上的威宁、六盘水等高山区, 也是贵州省马铃薯的集中产区。2.春、秋两熟区:海拔在600~1800米, 广泛分布于全省。3.低海拔冬作区:分布于海拔200~600米的低海拔、热量较好的河谷地区。目前全省马铃薯的种植均不规范, 不同的地区, 不同的种植区域, 种植模式地块条件及种植品种都有所不同。在推广马铃薯生产机械化时, 我们充分考虑到各地的不同具体情况, 有针对性地引进和推广与之相适应的收获机具。同时必须加强农机与农艺技木的协作配套, 引导农民在种植过程中规范种植的行间距离与垄宽标准, 目前国内研制推广的收获机具和与之配套的动力机械性能要求马铃薯种植模式为:1.单垄单行: (1) 行距65~70厘米, 垄宽40~45厘米;适宜小型机具作业; (2) 行距100~110厘米, 适宜中型机具作业;2.单垄双行:行距115~130厘米, 垄宽70~75厘米, 适宜大中型机具作业。
贵州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 篇8
摘 要: 利用NCEP再分析月平均资料、全省87站降水、气温、MCI监测资料、向外长波辐射OLR (Outgo inglongw ave rad iation)资料, 分析了2011年和2013年夏季7到8月间干旱实况和环流的异常特征。结果表明, 2011年和2013年降水偏少,降雨量排位为1981年以来同期第一和第二,气温偏高,2013年7到8月平均气温为1981年以来最高的1年达到25.4 ℃。2011年和2013年副高和南压高压偏强,贵州等地及其水汽来源区域的对流活动都受到抑制,由南向北的水汽输送较差,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偏弱,西北气流不明显,贵州、四川一带没有明显的冷暖空气交汇带,导致降水偏少、气温偏高,最终形成了2011年和2013的干旱。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面温度大范围持续变冷(暖)的现象可引起大气环流的异常相应,可将ENSO事件作为次年预测贵州夏季干旱与否的重要因子。建议在贵州夏季干旱易发区域建设农业生产对策研究试验基地,指导农民改进农业种植结构,加大人工增雨力度应对夏旱。
关键词: 西太平洋副高; 南亚高压; 水汽输送
中图分类号:P426.616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4.11.027
干旱是我国最常见的、影响最大的气候灾害,每年因干旱造成的粮食减产约占气象灾害粮食总损失的50%以上[1]。根据黄荣辉和周连童[2]的研究结果,全国各地均可能发生干旱,全国每年平均受旱面积达0.2×108 hm2,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下,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贵州省降水处于一个相对少雨期,干旱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发生,2001年至2013年13年中,贵州发生了2001年夏旱、2004年西部春旱、2005年夏旱、2006年西部春旱和黔北特大夏旱、2009年7月至2010年5月夏秋连旱叠加冬春连旱的罕见特大干旱、2011年的特大夏秋连旱和2013年的夏旱。已有的研究着重从干旱个例事实、影响干旱发生的大尺度天气系统配置及前期热带海洋表面温度异常方面入手。方之芳等[3]分析了青藏高原温度场与贵州干旱的联系。黄桂东等[4]分析了黔南2011年夏旱特征。白慧等[5]研究表明赤道太平洋海温异常导致的大气环流异常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对次年夏半年贵州降水产生明显滞后效应,尤其在LaNina事件的次年,其影响更为显著。基于已有研究成果,本研究选取贵州省2011年和2013年的7—8月两次夏旱实例,对干旱实况和环流系统配置情况进行综合对比分析,以期为贵州干旱诊断分析提供有价值的思路。
本研究利用NCEP再分析月平均资料、全省87站降水、气温、MCI监测资料、向外长波辐射OLR (Outgo inglongw ave rad iation)资料, 分析了2011年和2013年夏季7到8月夏季干旱实况和环流的异常特征。
1 干旱概况
1.1 降雨偏少
1.3 影响强度和范围对比分析
1.3.1 干旱发展 2011年7月底贵州旱象露头(图2a),从8月13日开始,贵州大部地区晴热少雨,贵州东北部及江南大部等地出现35 ~37 ℃的高温,截至8月29日,贵州省出现23个县市特旱、36个县市区重旱、17个县市中旱。2013年6月底旱象露头(图2b),但进入7月后,降水主要出现在西部和西南部地区,其余地区仍持续晴热少雨,旱情再次发展。8月12日干旱监测,全省82个县(市、区)出现不同程度气象干旱,特旱36个县(市、区)、重旱30个县(市、区)、中旱14个县(市、区)、轻旱2个县(市、区)。8月14日、23日先后受台风“尤特”及“潭美”影响,全省干旱范围大幅缩小,气象干旱得到解除或缓解。截止8月25日,特旱以上站数减少了43个,重旱以上站数减少63个;与19日相比,特旱站数减少了9个,重旱以上站数减少37个。
1.3.2 干旱发生区域 2011年7到8月早期干旱较重区域是西南部和中部地区,随后向东部地区蔓延。铜仁地区西部、黔东南州中西部、黔南州中东部及南部、六盘水市南部、黔西南州西南部、遵义市东部局地等地为特旱区域。2013年7到8月,重旱以上区域主要分布在毕节市东部、遵义南部、毕节东部、安顺市、贵阳中西部、黔西南东部和黔南部分地区。
1.3.3 经济损失 截至8月25日,除了贵阳市云岩区外,全省的87个县(市、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旱灾,受灾人口达到2 000多万,其中550万人、280多万头大牲畜出现饮水困难。2013年7到8月,重旱以上区域主要分布在毕节东部、遵义南部、毕节东部、安顺市、贵阳中西部、黔西南东部以及黔南局地。截至8月9日,因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86亿元,264.48万人、119.97万头大牲畜出现饮水困难。
2 干旱背景分析
2.1 对流层中层环流系统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中高纬度的槽脊波动是对流层中层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夏季大范围旱涝分布及亚洲的天气气候均有重要影响。
2011年(图3a)和2013(图3b)年7—8月500 hPa位势高度场显示, 中高纬气流平直,乌拉尔山附近的脊和欧洲浅槽偏弱。常年位于贝加尔湖的冷涡偏弱,尤其是2013年该地区为一个气流平直的浅槽,基本上没有低涡存在,我国北方地区环流也比较平直,常年位于新疆的冷涡中心也明显减弱,东亚大槽比较浅,西太副高较常年明显偏强, 面积偏大,脊线位于28bN 附近,明显偏北, 西伸明显, 整个亚洲地区基本处于正距平的控制之下,常年位于孟加拉湾的水汽输送槽变为中心强度5 850 gpdm的高压脊。
从2011年和2013年对比可以看出,2011年的正距平区出现在贵州南部,2013年的正距平区出现在贵州北部。2013年的中高纬地区比2011年更加平直,2013年整个中高纬度地区没有明显的槽,在中国范围内为一偏西气流,副高脊线更加偏北偏西,西伸脊点到达120°E左右,副高控制的区域比常年偏强20~35 gpdm。endprint
从2011年7—8月500 hPa上的温度距平场和风场图可以看出(图4a),从贝加尔湖到我国新疆、内蒙古一带的冷中心偏弱,处于正距平控制,常年来自于中高纬度地区的北风也偏弱,中高纬地区以偏西气流为主。常年位于四川、贵州一带的冷暖空气交汇带不明显。2013年7—8月(图4b),整个中高纬地区都处于正距平区,在我国的新疆、内蒙古一带出现了-1.5 ℃的正距平中心,整个中高纬地区也是以偏西气流为主,北风偏弱,常年位于孟加拉湾的水汽输送带盛行反气旋环流。水汽输送比2011年更差。
2011年和2013年7—8月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偏弱,西北气流不明显,贵州、四川一带没有明显的冷暖空气交汇带,使得这两年7—8月降水偏少、气温偏高,形成了干旱。
2.2 对流层高层环流系统
夏季南亚高压是对流层上部和平流层低层的一个强大而稳定的反气旋环流系统, 在100 hPa最强,它对北半球大气环流和我国天气气候, 特别是对我国夏季大范围旱涝分布及亚洲的天气气候均有重要影响[6]。
2011年100 hPa位势高度场显示在中低纬度地区呈带状分布(图5a),中心强度达到16 850 gpdm,较常年偏北,强度明显偏强,比常年偏强15~20 gpdm其主体控制了整个东亚地区。贵州整个夏季几乎都受南亚高压的持续控制,从2013年100 hPa位势高度场来看(图5b),南亚高压的范围和强度都比2011年要强,在整个亚欧中高纬度地区都为正距平,中心值16 850 gpdm控制的范围要比2011年大。南亚高压更偏北偏东,贵州北部也处于正距平区。
由于南亚高压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进退有一定制约关系,具有相向而行,相背而去的特点[9-10],当南亚高压向东伸展时,西太副高常西进。2011和2013年夏季南亚高压偏强且位置偏北偏东,有利于西太副高北抬西伸,从而持续控制贵州地区,使得该地降水明显减少。
2.3 对流层低层环流系统
向外长波辐射(OLR) 可以作为衡量对流活动物理参数,从2011年7—8月OLR实况和距平分布图可以看出(图6a),从青藏高原到湖南一带都受OLR正距平场控制,距平值在5~20 W· m-2之间,贵州处于正距平区的中心,尤其是贵州西部,出现了20 W· m-2的正值中心,贵州东北部出现了250 W· m-2大值中心,表明该区的对流活动不明显,为一致的下沉气流,降水较弱,印度洋海域对流活动较强。从2013年7—8月OLR实况和距平分布图可以看出(图6b),云贵高原到长江中下游一带也都受OLR正距平场控制,孟加拉湾一带也为正距平场控制,副高强盛,与500 hPa上副高控制区域相对应,90°~120°E出现了260 W· m-2的大值中心,贵州受15 W· m-2的正值中心控制,说明贵州常年的水汽输送带孟加拉湾等区域内对流不活跃,没有明显的水汽向北输送。综上,2011年和2013年7—8月青藏高原、贵州等地及其水汽来源区域的对流活动不明显,这成为贵州高温少雨的一个重要原因。
进一步从2011年7—8月850 hPa上的水汽通量散度图可以看出(图7a),除贵州西部边缘以外,孟加拉湾、贵州中东部地区都是正距平区,其中贵州东部地区出现了30×10-7 g·cm-2·hPa-1·s-1到60×10-7 g·cm-2·hPa-1·s-1的正距平区,以此对应在850 hPa,辐散区一直上升到700 hPa附近,孟加拉湾一带也以辐散为主,水汽输送较差。从2013年7—8月来看(图7b),在90°~120°E范围内800 hPa以上基本都处于正距平场,除了贵州西部边缘有弱的辐合区,其余地区都为辐散气流,贵州东部区域也出现了30×10-7 g·cm-2·hPa-1·s-1的辐散中心。综上,两次干旱过程中贵州基本上都为辐散场,没有明显的水汽辐合,是干旱发生的物质条件。
3 贵州夏旱预报预测
贵州属于喀斯特地貌特征,地形比较破碎,不利于蓄水,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可以利用的水资源很少,水资源和农业生产过分依赖气候变化,特殊的气候和地理环境使夏旱成为贵州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使得农业生产深受影响[9-10],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降水、气温、蒸发是导致干旱灾害的主要气象因子,其中物质基础为降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印度西南季风、南亚高压、中高纬度对流层上层西风急流是影响贵州降水异常的主要环流系统。这些系统强度和位置异常将造成贵州降水异常[11-16]。主要表现为,每当贵州夏半年降水量降水偏少,东亚—太平洋(EAP)负—正—负遥相关型,高空西风急流的异常增强、贵州上空的异常反气旋形成都会导致贵州降水偏少。另外,在夏半年降水典型偏少的年份,赤道中东太平洋SST处于冷位相的次年,贵州夏半年降水偏少的概率达到80%;在LaNina事件的次年,贵州夏半年降水偏少的概率达到100%。说明赤道太平洋海温异常导致的大气环流异常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对次年夏半年贵州降水有明显滞后效应,在LaNina事件的次年,其影响更加明显。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面温度大范围持续变冷(暖)的现象可引起大气环流的异常相应,并常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尤其在ENSO年,因此可将ENSO事件作为次年贵州夏季干旱与否的重要因子。
4 农业生产建议
一是在贵州夏旱易发区域,建设农业生产对策研究试验基地用以应对夏旱,适应气候变化。充分利用气候资源,联合多部门进行应对夏季干旱的综合试验,寻找初步解决夏旱的技术方法,建立应对夏旱的高效农业生产模式[17]。
二是根据各种农作物生长的气候条件和气候区划,指导农民改进农业种植结构,适应气候,因地制宜,达到干旱年份也能获得丰产丰收[18]。
三是在相对干旱区域,在有降水过程的时候,积极进行人工增雨,扩大降雨区域和降水量,提高抗旱能力。
5 结论及建议endprint
(1)2011年和2013年降水偏少,降雨量排位为1981年以来同期第一和第二,气温偏高,2013年7到8月平均气温为1981年以来最高的1年达25.4 ℃,2011年干旱较重区域是贵州省的西南部和中部地区,2013年除六盘水以外,全省都发生了较重干旱。
(2)2011年和2013年7—8月来副高偏强,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偏弱,贵州、四川一带没有明显的冷暖空气交汇带,使得这两年7—8月降水偏少、气温偏高,形成了干旱。
(3)2011和2013年夏季南亚高压偏强,位置偏北偏东,有利于西太平洋副高西伸北抬,并持续控制贵州地区,导致该地区降水明显减少。
(4)2011年和2013年7—8月青藏高原、贵州以及水汽输送区孟加拉湾等地对流活动都不活跃。两次干旱过程中贵州基本上都为辐散场,没有明显的水汽辐合,是干旱发生的物质条件。这导致这两年的干旱。
(5)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面温度大范围持续变冷(暖)可引起大气环流的异常响应,并常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尤其在ENSO年,因此可将ENSO事件作为次年预测贵州夏季干旱与否的重要因子。
(6) 建议在贵州夏旱易发区域建设农业生产对策研究试验基地, 指导农民改进农业种植结构和加大人工增雨力度应对夏旱。
参考文献:
[1] 黄荣辉,周连童.我国重大气候灾害特征、形成机理和预测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02(11):1-9.
[2] 黄荣辉,刘永,王林,等.2009年秋至2010年春我国西南地区严重干旱的成因分析[J].大气科学,2012,36(3):443-457.
[3] 方之芳,李超,李贤琅.青藏高原温度场与贵州干旱的联系[J].高原气象, 1996,15(4):496-129.
[4] 黄桂东.黔南2011 年夏旱特征分析[J].贵州气象, 2012(4):10-13.
[5] 吴战平,白慧,严小冬.贵州省夏旱的时空特点及成因分析[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3(S2):383-391.
[6] 刘银峰, 徐海明, 雷正翠. 2006年川渝地区夏季干旱的成因分析[J].大气科学学报,2009,32(5): 686-694.
[7] 张琼,吴国雄.长江流域大范围旱涝与南亚高压的关系[J].气象学报, 2001,59(5):569-577.
[8] 陶诗言, 朱福康. 夏季亚洲南部100 毫巴流型的变化及其与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进退的关系[J].气象学报,1964, 34(4):385-395.
[9] 黄晓林. 贵州省干旱特点与防御对策[J].耕作与栽培,2003(4):57-58.
[10] 彭茜, 程李. 贵阳市夏旱发生的气候规律及大气环流特征分析[J].贵州气象, 2006,30(4):20-22.
[11] 许炳南, 张弼洲, 黄继用,等. 南亚高压活动以及与东南季风早晚与贵州春旱、夏旱、倒春寒、秋风的规律、成因及长期预报研究[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7:118-124.
[12] 钱永甫, 张琼, 张学洪. 南亚高压与我国盛夏气候异常[J].南京大学学报,2002,38(3):295-306.
[14] 马振锋. 高原季风强弱对南压高压活动的影响[J].高原气象,2003,22(2):143-146.
[15] 伍红雨, 王谦谦. 贵州夏季降水异常的环流特征分析[J].高原气象,25(6):1 120-1 126.
[16] 吴战平,白慧,严小冬.贵州省夏旱的时空特点及成因分析[J].云南大学学报,2011,33(S2):383-391.
[17] 赵广忠.贵州省政协委员赵广忠大会发言:主动适应气候变化 积极应对夏旱影响[R]. 贵阳:贵州省气象局宣传科普中心,2014.
[18] 张静,郭建,冯晶晶.2008—2009 年内乡县秋冬干旱对农业的影响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13):325,329.endprint
(1)2011年和2013年降水偏少,降雨量排位为1981年以来同期第一和第二,气温偏高,2013年7到8月平均气温为1981年以来最高的1年达25.4 ℃,2011年干旱较重区域是贵州省的西南部和中部地区,2013年除六盘水以外,全省都发生了较重干旱。
(2)2011年和2013年7—8月来副高偏强,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偏弱,贵州、四川一带没有明显的冷暖空气交汇带,使得这两年7—8月降水偏少、气温偏高,形成了干旱。
(3)2011和2013年夏季南亚高压偏强,位置偏北偏东,有利于西太平洋副高西伸北抬,并持续控制贵州地区,导致该地区降水明显减少。
(4)2011年和2013年7—8月青藏高原、贵州以及水汽输送区孟加拉湾等地对流活动都不活跃。两次干旱过程中贵州基本上都为辐散场,没有明显的水汽辐合,是干旱发生的物质条件。这导致这两年的干旱。
(5)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面温度大范围持续变冷(暖)可引起大气环流的异常响应,并常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尤其在ENSO年,因此可将ENSO事件作为次年预测贵州夏季干旱与否的重要因子。
(6) 建议在贵州夏旱易发区域建设农业生产对策研究试验基地, 指导农民改进农业种植结构和加大人工增雨力度应对夏旱。
参考文献:
[1] 黄荣辉,周连童.我国重大气候灾害特征、形成机理和预测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02(11):1-9.
[2] 黄荣辉,刘永,王林,等.2009年秋至2010年春我国西南地区严重干旱的成因分析[J].大气科学,2012,36(3):443-457.
[3] 方之芳,李超,李贤琅.青藏高原温度场与贵州干旱的联系[J].高原气象, 1996,15(4):496-129.
[4] 黄桂东.黔南2011 年夏旱特征分析[J].贵州气象, 2012(4):10-13.
[5] 吴战平,白慧,严小冬.贵州省夏旱的时空特点及成因分析[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3(S2):383-391.
[6] 刘银峰, 徐海明, 雷正翠. 2006年川渝地区夏季干旱的成因分析[J].大气科学学报,2009,32(5): 686-694.
[7] 张琼,吴国雄.长江流域大范围旱涝与南亚高压的关系[J].气象学报, 2001,59(5):569-577.
[8] 陶诗言, 朱福康. 夏季亚洲南部100 毫巴流型的变化及其与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进退的关系[J].气象学报,1964, 34(4):385-395.
[9] 黄晓林. 贵州省干旱特点与防御对策[J].耕作与栽培,2003(4):57-58.
[10] 彭茜, 程李. 贵阳市夏旱发生的气候规律及大气环流特征分析[J].贵州气象, 2006,30(4):20-22.
[11] 许炳南, 张弼洲, 黄继用,等. 南亚高压活动以及与东南季风早晚与贵州春旱、夏旱、倒春寒、秋风的规律、成因及长期预报研究[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7:118-124.
[12] 钱永甫, 张琼, 张学洪. 南亚高压与我国盛夏气候异常[J].南京大学学报,2002,38(3):295-306.
[14] 马振锋. 高原季风强弱对南压高压活动的影响[J].高原气象,2003,22(2):143-146.
[15] 伍红雨, 王谦谦. 贵州夏季降水异常的环流特征分析[J].高原气象,25(6):1 120-1 126.
[16] 吴战平,白慧,严小冬.贵州省夏旱的时空特点及成因分析[J].云南大学学报,2011,33(S2):383-391.
[17] 赵广忠.贵州省政协委员赵广忠大会发言:主动适应气候变化 积极应对夏旱影响[R]. 贵阳:贵州省气象局宣传科普中心,2014.
[18] 张静,郭建,冯晶晶.2008—2009 年内乡县秋冬干旱对农业的影响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13):325,329.endprint
(1)2011年和2013年降水偏少,降雨量排位为1981年以来同期第一和第二,气温偏高,2013年7到8月平均气温为1981年以来最高的1年达25.4 ℃,2011年干旱较重区域是贵州省的西南部和中部地区,2013年除六盘水以外,全省都发生了较重干旱。
(2)2011年和2013年7—8月来副高偏强,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偏弱,贵州、四川一带没有明显的冷暖空气交汇带,使得这两年7—8月降水偏少、气温偏高,形成了干旱。
(3)2011和2013年夏季南亚高压偏强,位置偏北偏东,有利于西太平洋副高西伸北抬,并持续控制贵州地区,导致该地区降水明显减少。
(4)2011年和2013年7—8月青藏高原、贵州以及水汽输送区孟加拉湾等地对流活动都不活跃。两次干旱过程中贵州基本上都为辐散场,没有明显的水汽辐合,是干旱发生的物质条件。这导致这两年的干旱。
(5)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面温度大范围持续变冷(暖)可引起大气环流的异常响应,并常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尤其在ENSO年,因此可将ENSO事件作为次年预测贵州夏季干旱与否的重要因子。
(6) 建议在贵州夏旱易发区域建设农业生产对策研究试验基地, 指导农民改进农业种植结构和加大人工增雨力度应对夏旱。
参考文献:
[1] 黄荣辉,周连童.我国重大气候灾害特征、形成机理和预测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02(11):1-9.
[2] 黄荣辉,刘永,王林,等.2009年秋至2010年春我国西南地区严重干旱的成因分析[J].大气科学,2012,36(3):443-457.
[3] 方之芳,李超,李贤琅.青藏高原温度场与贵州干旱的联系[J].高原气象, 1996,15(4):496-129.
[4] 黄桂东.黔南2011 年夏旱特征分析[J].贵州气象, 2012(4):10-13.
[5] 吴战平,白慧,严小冬.贵州省夏旱的时空特点及成因分析[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3(S2):383-391.
[6] 刘银峰, 徐海明, 雷正翠. 2006年川渝地区夏季干旱的成因分析[J].大气科学学报,2009,32(5): 686-694.
[7] 张琼,吴国雄.长江流域大范围旱涝与南亚高压的关系[J].气象学报, 2001,59(5):569-577.
[8] 陶诗言, 朱福康. 夏季亚洲南部100 毫巴流型的变化及其与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进退的关系[J].气象学报,1964, 34(4):385-395.
[9] 黄晓林. 贵州省干旱特点与防御对策[J].耕作与栽培,2003(4):57-58.
[10] 彭茜, 程李. 贵阳市夏旱发生的气候规律及大气环流特征分析[J].贵州气象, 2006,30(4):20-22.
[11] 许炳南, 张弼洲, 黄继用,等. 南亚高压活动以及与东南季风早晚与贵州春旱、夏旱、倒春寒、秋风的规律、成因及长期预报研究[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7:118-124.
[12] 钱永甫, 张琼, 张学洪. 南亚高压与我国盛夏气候异常[J].南京大学学报,2002,38(3):295-306.
[14] 马振锋. 高原季风强弱对南压高压活动的影响[J].高原气象,2003,22(2):143-146.
[15] 伍红雨, 王谦谦. 贵州夏季降水异常的环流特征分析[J].高原气象,25(6):1 120-1 126.
[16] 吴战平,白慧,严小冬.贵州省夏旱的时空特点及成因分析[J].云南大学学报,2011,33(S2):383-391.
[17] 赵广忠.贵州省政协委员赵广忠大会发言:主动适应气候变化 积极应对夏旱影响[R]. 贵阳:贵州省气象局宣传科普中心,2014.
【贵州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推荐阅读:
贵州省农业发展现状12-07
贵州农业发展现状07-18
贵州省计生条例12-11
贵州省河道管理条例11-22
贵州省牲畜屠宰条例11-07
贵州省水资源管理06-19
贵州省计划生育管理条例(54号)10-23
贵州省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办法11-27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修订《贵州省征占用林地补偿费用管理办法》的09-23
贵州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