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农业发展现状(通用8篇)
贵州省农业发展现状 篇1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贵州省大健康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贵州省大健康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表示,2015年,贵州全省医药制造业总产值384.13亿元,增加值101.63亿元、增长6.9%。以苗药为代表的民族医药总产值突破300亿元,苗药成为全国销售额最大的民族药。全省中药材种植及保护抚育总面积达到511.28万亩,总产量155.25万吨,实现产值120.12亿元,太子参、石斛、天麻、杜仲、薏苡、刺梨等种植面积和产量居全国首位。全省新增社会办医疗机构129家,新增养老床位4.37万张,达到16.37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30张以上。初步核算,全省大健康医药产业增加值达到440亿元、增长20%。
(二)产业集聚效应初显
成立了贵州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认定命名了贵安新区、乌当区等10个贵州省大健康医药产业发展示范区(县、市、特区)。白云老龄休闲度假养生示范基地、梵净山度假避暑生态养老基地等一批休闲养生养老基地(园区)颇具规模,“黔中综合健康养生圈”等健康养生产业集群加快构建。乌当医药园区、益佰医药园区、都匀医药园区、凯里医药工业园区等一批医药园区集聚效应日益显著,益佰、百灵等一大批行业领军企业聚集的千亿元产业集群“贵阳新医药产业圈”加快形成。
(三)企业发展势头强劲
益佰、百灵、景峰等一批10亿元以上的医药企业加快发展,进入中国医药500企业14家,其中百强企业1家。朗玛信息成功收购39健康网,互联网医院等新业态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国药、广药、修正药业、天士力、华大基因等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已经在贵州落户投资。景峰企业借壳湖南天一科技成功上市,新天药业等企业到中小板上市融资,威门药业通过新三板平台融资6亿元,三力制药成功挂牌新三板,大健康上市企业达11家,其中主板上市6家,约占全省上市企业总数的25%,形成主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新三板大健康医药产业的贵州板块。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贵州省农业发展现状 篇2
关键词:磷化工,现状,发展
贵州化工产业是贵州省的支柱产业之一, 它包括磷化工、煤化工、氯碱化工、橡胶加工、无机化工和生物化工。本文重点介绍贵州磷化工的现状及发展。
一、贵州磷化工现状
贵州省磷化工起步于1958年, 历经四十九年, 已初步形成一个磷肥、磷复肥、黄磷及其下游产品初具规模的产业体系。目前, 贵州省的磷酸二铵产量居全国第一, 目前占全国总产量的25%以上;黄磷产量居全国第二, 约占全国产量的25%。贵州省高浓度化肥的生产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对全国高浓度磷复肥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贵州现已建成全国最大的磷化工基地和钡盐生产基地;其中, 国家“八五”和“九五”期间建设的五个大型磷矿肥基地之一贵州省瓮福矿肥基地是亚洲目前最大的磷化工企业, 公司现具有磷矿石350万吨/年、磷精矿240万吨/年、硫酸200万吨/年、磷酸80万吨/年、磷酸一铵48万吨、磷酸二铵120万吨/年的生产能力;贵州开磷集团公司拥有年产250万砘磷矿石、30万砘磷酸一铵、60万吨磷酸二铵、10万吨重过磷酸钙、10万吨普通过磷酸钙、7.5万吨合成氨、13万吨农用硝酸铵、NPK复合肥20万吨、1.5万吨饲料级磷酸氢钙、1.5万吨黄磷的生产能力;贵州西洋集团生产规模为年产磷复肥100万吨、硫酸100万吨、合成氨12万吨、磷酸二铵80万吨、盐酸30万吨、焦炭60万吨。是贵州省最大民营企业, 也是中国最大的硫基复合肥生产企业。
磷化工产业发展速度较快并已具一定规模, 在国内已处于领先的地位。据统计[1], 2006年全省磷化工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52亿元, 化工工业产值250亿元, 磷化工产品销售收入占全省化学工业的60.08%。全省工业产值1400多亿元, 化工工业产值占全省工业产值17.86%, 磷化工产业占全省工业产值的10.85%。贵州高浓度磷复肥、黄磷的生产技术、装置水平、生产能力等方面在国内已经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在国际同行中也享有较高的知名度。2006年, 磷肥产量132.07万吨 (P2O5) , 其中磷铵等高浓度磷复肥112万吨, 产量居全国第二;黄磷产量15万吨, 产量居全国第二, 约占全国产量的25%[2]。
初步形成以资源优势为基础, 以产业链相连接的磷化工产业带。“十五”以来, 贵州省化工行业高速发展, 培育了一批大型骨干企业, 磷化工产业在资源富集区域获得了长足发展。目前, 已初步形成息烽—开阳—瓮福磷化工产业带。三大高浓度磷复肥企业均分布在这个产业带内, 并发挥着产业聚集的作用, 推动了产业创新, 不断延长产业链, 使磷化工产业向精深方向发展。
磷化工产品开始由初级产品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转变, 磷化工技术创新能力在国内业界处于领先地位。20世纪80年代, 贵州磷化工产品只有磷矿石、磷矿粉、普钙、钙镁磷肥、黄磷等少数几个磷的初级加工产品。如今磷化工产品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 技术创新能力在国内业界处于领先地位。深加工产品得到了发展, 品种增加到二十余个, 高浓度磷肥从无到有, 现占全省磷肥比例已超过88%, 磷铵生产能力及产量在全国排位第二, 并且获得本行业唯一的两块中国名牌。开磷 (集团) 井下锚杆护顶空场采矿、无轨机械化运输, 宏福总公司露天采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浮选剂选矿、磷矿浆管道化输送、大型湿法磷酸生产装置国产化、磷酸二铵联产料浆法磷酸一铵等创新技术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二、贵州省磷化工发展的总体布局
我们在对贵州的磷资源和磷化工产业的格局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贵州磷化工南北联线发展布局的思路。今后贵州省磷及磷化工产业发展拟按“完善、充实、强化息烽—开阳—瓮福磷化工产业带, 积极创造条件建设织金煤、磷、电、化多联产一体化生态工业新区”的总体思路来布局[2]。
1. 强化瓮福磷煤化工大型生态工业基地 (黔南地区)
以黔南地区宏福总公司瓮福磷矿、瓮福磷肥厂为核心, 地域涵盖瓮安县—福泉市—都匀市, 并辐射到贵定、龙里。该生态工业基地以磷、煤、电三大产业耦合共生, 发展以磷铵为代表的大规模、多品种、功能型高浓度磷复肥, 湿法磷酸同集约化黄磷生产相结合, 发展磷酸盐和精细磷酸盐产品为特色。“十一五”期间, 该基地的目标重点是完成磷铵所需原料合成氨的配套, 多品种新肥种、湿法磷酸净化、氟回收制无水氟化氢、从稀磷酸中回收碘;启动利用湿法磷酸发展三聚磷酸钠、饲料级磷酸氢钙等项目;在磷石膏综合利用制建筑砌块、磷渣综合利用制磷渣水泥方面取得实质性的突破;争取建成窑法磷酸工业化示范装置, 在窑法磷酸工业化、大型化的创新技术上取得突破;开工建设瓮福新增400万吨/年磷矿采选能力的二期矿山建设项目。
该产业基地的生产力布局突出以湿法磷酸为主线、磷煤化工共生耦合为特征, 通过发展循环经济, 实现资源的有效、合理利用和环境的友好、和谐。其循环的基本脉络是:煤资源经高效、清洁气化, 产出优质合成气, 并实施热电联产, 使合成氨生产与磷铵生产链相耦合, 进而生产磷酸一铵、二铵、功能性磷复肥及工业级磷酸一铵, 产出的甲醇进而生产二甲醚产品;磷、硫资源组合加工形成的湿法磷酸主产业链, 既包括主产品高浓度磷复肥的生产, 也包含实施磷矿资源中伴生元素碘和氟的回收利用;磷、煤资源组合加工生产的窑法磷酸, 既可与湿法浓缩磷酸组合生产磷酸二铵, 又可与湿法稀磷酸组合生产磷酸一铵, 还可与净化湿法磷酸组合生产系列磷酸盐产品;磷资源与电力组合形成的黄磷及热法磷化工产业链, 既包括黄磷及其精细磷制品、精细磷酸盐系列产品的生产, 更包含磷渣、磷炉尾气的大宗资源化利用;磷石膏制硫酸联产水泥, 既实现了宝贵硫资源的循环, 更使磷矿伴生的钙、硅元素得到大宗资源化利用;煤气化产出的合成气脱硫净化回收得到的硫化氢用于生产硫酸;热电联产产出的蒸汽先发电, 再用于合成氨、甲醇生产, 实现能源梯级利用, 锅炉烟气回收的SO2并入硫酸生产系统生产硫酸;煤气化炉渣、除尘灰, 热电联产锅炉炉渣同湿法磷酸排放的磷石膏、黄磷炉磷渣, 组合用于生产建材。各产业链共生耦合、循环组合的实现, 将成为国内磷化工发展循环经济的典范。
2. 贵阳磷化工产业示范基地 (黔北地区)
建设开阳永温—大水磷、煤化工产业新园区。本园区以开磷 (集团) 大水工业园区120万吨/年DAP项目为核心, 以同兖矿贵州能化50万吨/年大型煤头合成氨耦合共生为特征, 并辐射到开阳金中、城关磷化工企业群落。重点实施、并完成开磷矿业公司新增150万吨/年磷矿扩产改造, 县级以下小磷矿的技术改造与整合, 开磷 (集团) 大水工业园区120万吨/年DAP及其配套的硫酸和磷酸, 兖矿贵州能化50万吨/年合成氨;三聚磷酸钠改造扩产, 发展工业级磷铵、赤磷、三氯化磷等黄磷深加工, 实现磷渣资源化利用。
充实开阳双流—白马热法磷化工产业走廊。开阳双流—白马热法磷化工产业走廊聚集了黔能天和、国华天鑫、青利工贸、双流开发、开阳磷化、核工业新源、西洋磷铵等重点磷化工企业, 是我省黄磷的集中产地, 截至2005年年末已形成11万吨/年黄磷生产能力[3], 是黄磷板块发展循环经济, 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最有条件、最具前景的地区。在“十一五”期间, 这个产业区将利用黄磷生产产生的大量黄磷尾气发展“碳1”化工;利用磷渣为原料发展建材;利用自有知识产权, 发展脱氟磷酸三钙等优势产品;以规模化、集约化的黄磷产能为平台, 发展食品添加剂、阻燃剂、水质稳定剂、低砷、高纯黄磷等精细磷酸盐、磷制品;建成西洋肥业公司50万吨/年MAP及其配套装置;力争实现电磷结合, 大型黄磷炉用电直供。
完善息烽磷化工企业群落。以中化开磷和开磷集团磷业公司为主体的小寨坝磷化工区现已形成黄磷1.2万吨/年, DAP30万吨/年, MAP36万吨/年, TSP10万吨/年, DCP1.5万吨/年的生产规模。该群落还涵盖西洋肥业公司的息烽S-NPK生产基地, 息烽磷矿采掘及黄磷生产。该群落是贵州国家级高浓度磷复肥生产基地三大组成部分之一。“十一五”期间重点完善中化开磷60万吨/年DAP;实施息烽磷矿露天转井下采矿改造;开发、发展湿、热并举的磷酸盐产品;开展磷石膏、黄磷炉磷渣资源化利用;完成中化开磷的大型硫磺制酸余热发电、磷矿浆管道输送、全厂水资源综合利用等节能、节水实现环境和谐的改造工程。
3. 建设织金煤、磷、电、化多联产一体化生态工业新区
织金是我省最大的无烟煤田——织纳煤田的中心地区, 煤炭累计查明资源储量107.6亿吨。织金磷资源储量14.9亿吨[4], 占全省磷资源总储量一半以上, 该矿区磷矿富含重稀土元素, 是我省磷资源富集区中一块待开发利用的处女地。随着隆百铁路织黄段的开工建设, 该地区煤、磷两大资源的组合优势凸现, 创新整合煤、磷、电、冶四大产业, 建设以煤、电、合成氨、高浓度磷复肥、重稀土回收综合利用等多产品耦合共生、多联产为基本组合模式的新型工业园区的条件基本具备。在抓紧勘探查明磷矿储量、质量及其开采条件, 加快磷矿选矿技术、伴生元素的回收、加工新技术研究的同时, 扎实做好煤、磷化工、能源、稀土冶炼回收一体化的循环经济型生态工业基地建设各项目的前期工作。
参考文献
[1]匡国明.贵州磷复肥工业的现状和可持续发展战略[J].磷肥与复肥, 2000, 1:56-58.
[2]匡国明.贵州磷复肥工业的现状及应对入世之策[J].磷肥与复肥, 2002, 5:19-21.
[3]邹洪涛.循环经济与福泉磷化工产业发展战略构想[J].化工矿物与加工, 2006, 3:94-96.
贵州省公益广告发展现状研究 篇3
关键词:公益广告 发展现状 对策
我国公益广告已经有近二十年的发展历史,经历了萌芽-发展-繁荣三个阶段逐渐成熟起来,如今很多耳熟能详的公益广告还停留在我们的脑海之中。公益广告是一种高层次的广告形式,有自己的不可估量的社会价值,公益广告在社会中发挥着规范社会行为、改善社会风气、创造良好社会环境的作用。
1 贵州省公益广告发展现状
目前,贵州省公益广告的内容及表现手法良莠不齐,出现一些规范化不足或创新性不够的状况,未体现公益广告的精髓也未发挥出公益广告对社会大众的正向引导作用。
1.1 传播媒介分析 贵州的公益广告大部分都是由媒体来发布的,所以在贵州公益广告宣传的重要阵地就是媒体。作为省级媒体的贵州电视台、《贵州日报》凭借其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影响力,成为公益广告传播的主力军,而且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媒体的力量对公益广告的传播也起到了不可缺少的作用。自2003年起,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工商总局、广电总局和新闻出版总署明确规定,大众媒体的公益广告量不得低于商业广告量的3%,各级政府为了起到对社会公众正确的引导作用,就加强媒体的宣传力度,也更加重视公益广告的投放。
1.1.1 电视 1986年贵阳电视台首次播出了以“节约用水”为主题的公益广告。贵州各大电视台都很重视自身的社会责任,因此都精心制作和积极播放很多类型的公益广告。近些年很多地方频道每天均有不同的公益广告播出,如贵州卫视、贵阳电视台、贵州各地新闻综合频道等。有的地方电视台甚至还筹集经费自行制作拍摄来支持公益广告,有的作品都会在全国、全省的公益大赛中获得奖项。例如贵州电视台制作拍摄的《爱护环境——苍蝇篇》等作品就入选《全国优秀公益广告推荐播放目录》。
1.1.2 网络 贵州文明网由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合作建设,贵州省文化厅、贵州团省委、贵州省直机关工委等担任成员。由贵州电视台、贵州日报社等贵州的一些新闻媒体共同参与建设的网络媒体,除了在网站首页位置显示有公益广告外,还专门设立了一些文化专栏展示公益广告内容,主要形式是以视频、图片、动漫、微博等类型为主,主题内容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道德行为规范、生态文明建设和与人民群众生活关联度高的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健康知识等方面内容。
1.2 主题内容分析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公益广告承担的社会问题的责任也各不相同,呈现出来的主题诉求也各不相同,体现出来的都是符合当时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等。例如我国经常宣传的计划生育、希望工程、下岗再就业、讲文明、树新风等一些宣传之所以能深入人心,并且在社会中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就是因为公益广告的宣传。贵州地区在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还有大幅提升空间。在西部如何保护环境与开发利用,这是系部大开发政策下的一项长期的任务,因此在贵州省一项重要的公益广告的主题内容就是环境保护。
1.3 组织机构分析 根据2013年中央七部门联合下发《关于深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宣传的意见》
可以看出,分管我国公益广告的部门有党委宣传部、文明办、党委外宣办、通信管理局、工商局、广播电影电视局、新闻出版局等多部门。与商业广告的运营模式不同,政府部门在我国公益广告的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每年各级政府都会投入一定经费来开展各种主题类型的活动,因为政府也需要自身的公关策划与形象宣传,公益广告与其职能有机的结合能够达到双赢的效果。例如中央精神文明办组织“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活动;中央纪委办公厅、中央宣传部办公厅、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办公厅、国家广电总局办公厅联合下发《关于开展“扬正气,促和谐”全国廉政公益广告创作展播评选活动的通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中央精神文明办组织全国优秀公益广告作品评选活动等。都对地方政府的工作起到指导和号召作用。贵州省各级部门在积极参加全国性的公益广告活动的同时也在积极开展有地方特色的公益广告活动。
2 贵州省城市公益广告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缺少专业的公益广告管理部门与健全的法规政策 公益广告需要相关部门的大力配合及全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才能够得到发展,因此就需要政府建立专门的部门对公益广告进行监督管理,这样就不会出现公益广告管理不到位的现象。且没有健全的法规政策,将造成公益广告管理中的混乱。
2.2 公益广告缺乏创意 创意是广告的灵魂,没有创意的广告就没有发展目标,还乏味可陈。所以整体看,贵州的公益广告大部分都比较趋向于面上文化,一般都以说教和宣传为立场,没有很深层次的东西,以此导致广告出现严重的口号化,这样群众感受不到创意,因此很大程度上影响广告传播效果。所以很多公益广告因为数量少、质量差而备受争议,让人为之伤头脑。
2.3 公益广告内容缺乏特色 贵州省公益广告内容缺乏区域性特色。没有将贵州省特有的地域特点和自身文化表现出来,也没有把特有的城市设计风格及氛围结合起来,因此没有建立特有的广告文化圈。
3 贵州省公益广告发展的方式
我国的公益广告是在政府主导下发展的,各级政府机构一直是公益广告的推手,为了完善公益广告的发展机制,政府除了要加大对公益广告投入的力度之外,还需要动员一切社会力量,整合全社会资源参与公益广告活动。
3.1 制定贵州省公益广告发展的政策与法规并建立专业组织机构 政府应依据我国颁布的《城市公益广告管
理条例》和贵州省自身状况,制定出有利于贵州省公益广告健康发展的有效政策与法规。同时,在政府相关部门中建立公益广告专业组织机构,不仅能够对贵州省城市公益广告进行全面的组织管理与统一协调,而且从根本上解决了目前对城市公益广告多头管理,责任不清的问题。
3.2 提升公益广告创作水平,确保公益广告的影响力 贵州广告创意人才的整体缺乏和从业人员自身素质有待提高是制约公益广告创作的重要因素。如何调动广告行业对公益广告参与的积极性,并加大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此政府部门要通过相关法规制定鼓励机制,促进广告行业和人才队伍的建设。
3.3 构建具有贵州特色的公益广告类型 因为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逐渐变小,各国的文化差异也慢慢缩短,很多建筑风格也互相借鉴,这样发展的趋势就是导致“地球村”的形成,多元化的世界将慢慢消失。因此,贵州的城市公益广告需要把自身的文化与地域特点表现出来,这样它将为贵州省独有的特色文化增加魅力。
公益广告在现代社会公众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其影响力日益明显,作用力也越来越重要。本文针对贵州省公益广告出现的问题提出有效发展策略,从建立公益广告专业组织机构、提高创意表现手段、制定完善的公益广告实施策略、建立有贵州特色的公益广告内容设计规划。发挥公益广告的社会价值观正向引导作用,推动贵州省社会公共事业不断迈向更高的台阶。
参考文献:
[1]赵志明.公益广告在新疆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报业,2013(4).
[2]韦利安.发展公益广告之我见Ⅲ[J].广西社会科学,2002(02).
[3]王东东.对我国公益广告发展现状和前景的思考[J].广告经营,2006(11).
[4]贵州文明网.http://gz.wenming.cn.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2013.10.
贵州省农业发展现状 篇4
贵州省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本文是根据对贵州农产业加工业的现状(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对其进行SWOT分析,然后提出相应的`对策.
作 者:罗玉珍 钟纪友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经济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刊 名: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 英文刊名:KEHAI GUSHI BOLAN(BAIKE CHUANGCXIN) 年,卷(期):2009 “”(10) 分类号:S2 关键词:贵州 产业 发展 对策
贵州省农业发展现状 篇5
——以黔东南州的村级小学体育教学现状为例
张力1,龙晓英2,(贵州省凯里市第十一小学,贵州省凯里市红洲路14号,556000)
摘要:
本人生在山村,长在山村,教在山村,发现很多农村小学现在的体育教学模式与我们儿时所在学校的体育教育模式没有多大改变。带着促进农村体育教育发展的愿望,我于今年对贵州其他地区的小学进行调查统计,发现我们贵州大部分农村小学的体育课上得很随意,缺乏应有的教学步骤和程序,缺乏专门的体育场所和器材,缺乏专门的体育教师。为了加快西部贫困地区体育事业的改革发展,笔者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用自己的调研案例来解剖分析其中落后的原因,并对贫困山区的体育发展策略提出自己的建议,希望能给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在制定体育教育发展策略时作为参考依据。
关键词:贫困山区农村小学;体育教育发展现状;分析;对策
一、研究目的:探寻制约贫困山区农村小学体育教育发展的原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策略。
二、研究方法:调查访问,举证分析,文献资料。
三、结果与分析:
研究结果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加强体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余活动时间,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可见,体育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今后的学校体育教育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体育教学工作,是各级教育部门和基层体育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然而,在中国贵州贫困山区,农村小学的体育教学一直无法突破应试教育的瓶颈,应试教育长期制约着农村小学综合素质教育的前进步伐,本人小时候就在农村小学读书,长大后又到农村从事了12年的教学工作,发现只有一样变化:原来的木质结构教学楼大部分变成了砖木结构教学楼。而现在的农村体育教学条件比20多年前没有多大改变。现在上级管理部分对农村小学的评价标准基本上还是走应试评价路线,对音体美及科学实践科目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很多乡镇中心校或乡镇的教育分管领导多年来只习惯于用学生的统考分数来评价一个学校和一群老师的业绩。由于教育主管部门对体育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所以就不会加大对体育经费的投入,学校的体育设施就得不到改进,体育教师就得不到进修培训,学校的体育教学就很难发展。
在贵州贫困山区广大地区的村级小学的课程表上,基本上能够按照教育部的规定足时足量地安排了体育课程。但是,由于多种原因,课程表下的体育课无法足时足量地完成既定课时目标,更难按照《体育教学大纲》和《中央7号文件》的要求去实施体育教学内容了。
原因分析
1、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学校体育场所过于简陋和狭窄。以贵州黔东南凯里市龙塘小学为例,该校连个乒乓球台、篮球场都没有,更不用说跑道了,整个学校的学生有300多个,但是学生的活动场地才有85平方米。这样的学校就无法对学生进行正规的体育训练了。再以黔东南从江县岜沙小学为例,该小学虽然处于著名的原生态文化旅游村寨,但还是没有钱把学校的活动场地硬化,学校的活动场地坑坑洼洼,使得体育课的开展常受到天气的影响。只要下一场雨,地下就变成了泥潭,想要让操场能够正常活动,得需要太阳晒一天或两天。如果长时间不下雨,操场上又是尘土飞扬,可谓“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虽然该学校有了篮球场,但是这些篮球场顶多只能够按放两个篮球架,而且绝大部分是无法达到国家规定的长宽高的标准尺寸。上体育课的最终目的是给学生一个健康强壮的体魄,可在这满是灰尘的操场上反而诱发了呼吸疾病,怎能给学生一个健康强壮的体魄呢?在这不合格的场地上开展体育课,很难达到国家教育部的强身健体的目的。
今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的发展思路。但是由于贵州贫困山区当地的财政经费投入不足,使得学校的体育运动器材过于欠缺和简陋,提高农村小学的体育教学质量只能是空谈。比如:大部分学校能用的器材只有几个胶球和几根跳绳,条件好一点的还可以用水泥和砖头砌成一个乒乓球台。在贵州的广大农村,很多学生不知道什么是“山羊”,真正的足球有多大和有多重。至于其它体操、举重、田径等等竞技用的器材不仅没见过,而且连听也没听过。贵州的关岭县属于石漠化山区,操场是很难推平,碎石遍地,师生走在操场上还担心被石头绊倒磕伤,有谁还敢去练习竞技运动呢?贵州是一个多山的地区,山高谷深。大部分农村小学都建在半山腰或坡顶上,校园没有围墙和防护网,村民的猪狗牛鸡鸭鹅随时可以走进学校的操场“逛逛”。体育课堂上,经常有篮球掉下坡去,一滚就滚到几百甚至上千米的山脚,且山脚树木茂密,学生下去寻找球就得花上一两节课的时间,这时候体育老师不得不花一两节课的时间组织学生到山脚下去找球了,也意味着这节体育课的篮球运动被迫取消了。还有让学校更头痛的事情经常发生,学校所在的山坡脚下,还有很多民房,如果篮球把民房屋顶的瓦片砸破了,学校还得赔农民的瓦片损失费,老师还得去帮农民上房顶盖瓦片。举个实例,黔东南凯里市白水小学建在寨子的坡顶上,经常有篮球往山脚下掉,一次又一次把村民的房瓦砸破,主人家气得拿起菜刀,划破了一个又一个胶球。这一切都是学校没有钱修建围墙和安装篮球防护网造成的。
虽然一些条件好的学校添置了部分体育器材,但要达到国家的《等级学校体育器材配备》的要求还是有差距的。许多学校的体育设施不能得到补充,部分学校一个学期也没有用一分钱购置体育器材。而破损器材不能及时维修,就会给体育教学及课外体育活动留下严重的事故隐患,导致一些学生受到伤害。所以,学校经费不足,体育器材匮乏,是制约着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很多人对这样的一条标语不陌生:“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但是,现实生活中。
一边是摇摇欲坠的教学设施,一边是花天酒地的公款挥霍。甚至还有很多贫困县和贫困乡镇的领导还想找借口来挪用中央下拨的教育专款。所以说,教育经费的落实将是学校教育质量得以保障的重要条件。
2、农村体育专业教师严重欠缺是制约农村体育教学发展的次要原因,而造成体育专业老师严重欠缺的主要原因是体育人才的培养投入不足,很多师范院校招的体育专业学生太少,造成供不应求。另外,农村小学教育的偏科造成体育专业教师“隐性流失”。在优秀、先进教师等一些名单里,很难见体育教师的名字,主要原因是现行的教育评价机制对体育老师存在一定的偏见。在广大农村小学,教师如果不上语数英这些主科就没有统考成绩分数,就无法评上中级职称。所以导致许多体育专业教师不得不放弃自己的专业改行上主科。体育教师的这种遭遇源于两个方面得原因:一是广大乡镇教育机构对教师的考核评价主要以学生的期末统考均分为标杆。二是家长“惟有读书高”的传统思想没有改变,认为孩子学好主科,将来才能吃财政饭,才能跳出农门。三是有些边远农村小学教师人数太少,体育老师不得不参与包班教学。基于以上原因,农村小学对体育课就不再被重视,很多学校长期以来不组织体育教师开展体育教研活动,也不对体育教师进行奖罚,导致体育老师没有上进心,体育课变成了一种应付。在农村小学,大多数体育课是这样上的:体育教师把篮球、品乓球拍、跳绳一丢给学生,就回到办公室改作业去了。至于体育课的“队列”和“准备活动”都免了,甚至有些学校常年不组织学生做体操和做眼保健操。
3、老师、家长没有体育竞技观念意识,也是导致体育课程不受到重视的重要原因。很多农村的家长和老师认为,农村的孩子每天基本上要走几十分钟甚至一两个小时的路才走到学校,走路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锻炼的过程了,在学校就没必要进行体育锻炼了。所以至今很多农村小学向来很少重视体育技能训练,这样的后果就是中国的许多奥运冠军苗子都被扼杀在小学教育阶段了。就拿中国的篮球和足球来说,最大的弱点是就是耐力太差。而拥有一身耐力的农村孩子却不会打球和踢球,这不就是农村小学不注重体育技能培训造成的吗?落后的思想观念,导致这些孩子终生不能走向奥运领奖台,悲哉哀哉!
4、农村的学生来自不同村寨,农民居住比较分散,寄宿制条件不够完善,许多学生放学后不得不要走两小时左右的路回家,没时间留在学校进行课外锻炼;老师的住校条件也不具备,也要早早走很远山路赶回家。从体能锻炼上讲,孩子们得到了锻炼,但是从技能上讲,没有机会学习。
以上四个原因,导致农村的孩子无法享受到正规的体育教学培训。现在有很多随迁进城读书的民工子女连简单的“立正”、“稍息”、“向后转”、“齐步走”等等基本动作都不会。可想象还有多少留守儿童将来会变成“体育盲”。
四、结论与建议
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简称《中央7号文件》)对中小学体育教育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目标要求,明确了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责任。《中央7号》的颁布,给农村小学的体育教学“正规化”带来一定的效果。仅在2008年奥运举行之前,很多农村小学领到了很多体育器材。让农村的孩子终于大开眼界,老百姓也对此赞赏有加。从这一点足以证
明:政府行为是农村体育教育事业能否发展的关键因素。但是,我们遗憾地发现,这种现象只是基层党委和政府的“一时冲动”而已。现在那些器材已经严重老化和破旧,却没有再看到新的器材下拨。城关小学的体育条件就相对要好些,比如贵州的三穗县城关一小,台江县城关一小的体育条件基本达到了国家的等级标准,而贵州的大部分边远农村小学条件就不容乐观。共同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体育器材和场地欠缺;二是师资水平不足;三是教育评价体制不健全不完善;四是观念转变滞后。因此,我们的结论是:只要党委政府真正重视体育教育事业,定能解决影响农村体育教学发展的资金、师资、评价体制、观念四个方面的问题。
作为基层教师,我们认为,要真正的提高农村小学的体育教学质量,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做好体育投入预算,落实体育经费拨款制度。政府部门必须制定一个长期的体育教学发展规划,在对体育教学的人力财力投入上要建立一个长效机制。不能只抓典型,要着重均衡发展。要让“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器材支持项目真正运作起来,辐射到贵州贫困山区地区的每一个农村角落,彻底解决农村小学的运动场地和体育器材及设施的改善问题。并且把培养乡村体育专业教师列为大学扩招的重要组成部分,2、落后的考评制度必须来个大换血,评价学校和教师的教学不能只看学生的主科考试成绩,要看教师能否把学生培养成为会学习,懂创新,能吃苦,善思考,有特长的新一代人才。学校必须正确对待体育教师,在职称、待遇等方面要与主科教师一视同仁。体育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个性发展,鼓励体育教师去挖掘体育苗子,培养体育人才,对有体育天赋的学生要做好个别辅导,促其成长为一名体育专业人才,带动更多的人参与体育运动。同时,学校要做好体育教学意义的宣传,让农民知道,做好体育锻炼,就能减少疾病开支,就能避免因病返贫。让全民支持和参与体育教学事业。
3、农村小学校必须勇于探索,找出适合自己村情校情的体育教学发展路径,农村小学的校领导和体育老师,必须走“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的发展道路,尽量用自己的双手去改造办学条件,多渠道筹集资金用以改善办学条件。用自己对体育的热情行动来改变农村落后的体育教育思想观念。
4学会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地发展自己的特色体育。举个实例,享有“浙江省农村示范性学校”之誉的浙江缙云县长坑小学,他们的活动场地过于狭窄,无法开展田径类活动,于是,该校的老师扬长避短,他们把训练的重点放在品乓球和跳绳上,因为这两项运动不需要多少场地。结果,每年的小学生运动会他们基本上包揽了全县品乓球和跳绳的前三名。贵州省凯里市的鸭塘中学把“苗拳”作为大课间操来锻炼,凯里十一小学把粗狂豪放的反排木鼓舞和芦笙舞步带进了体育课堂,把苗族舞蹈的基本动作编成了大课间操。这三所学校的体育各有特色,值得很多农村小学借鉴。体育教育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就得需要当地的教育主管部门和体育教师善于发现和利用这些民族民间体育资源。
5、要规范体育教学管理,对体育教学要有正确科学的评价,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基层教育主管部门必须进一步促进体育新课程理念的落实,进一步促进学校领导对体育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体育方式的认识,促进教师对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克服体育教学的“随意性”,禁止主科课程随意占用体育课时,这样才能保证学校的体育教育步入正轨。
6、建立学生体育达标制度,推动校园体育运动热情
(1)实行小学体育毕业考试。每个学期将学生的体育达标测试分数加入其毕业考分数中,当地教育局要按学生的体育和主科成绩对各校作出恰当的评估,对在体育比赛中拿奖的同学适当加分。对体育不达标的学生,不能评为“三好学生”或其他优秀。以此行动引起学生、教师对体育的重视。
(2)学校每年组织一至两次全校运动会,因地制宜积极组织开展各种深受学生和家长喜爱的运动比赛,鼓励家长加入到这些轻松愉快、陶冶性情,小型多样的体育活动中来,鼓励家长支持学校的体育教学事业,从而加强教师、学生、家长之间的情感沟通。
7、保证课外体育活动,制定详细可行的落实计划
学校要抓好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的落实。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各班级要组织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明确由体育教师和班主任实施。学校必须建立“两操”制度,认真组织学生做好广播体操和眼保健操,提高学生做操质量。各班学生做操的检查情况应列入文明班、先进班的评比范围。学校要积极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培养学生强身健体的意识,学校要根据本校实际,安排一定的体育活动,让学生的课外活动更丰富多彩。
贫困山区的特殊地理环境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落后的经济又制约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艰苦落后的区域环境不能成为我们西部的教育管理部门和教育工作者们用以惰教渎职的借口。素质教育势在必行,注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是当今教育的主旋律。希望广大贵州贫困山区贫困地区的农村小学能利用国家对体育事业高度重视的时机,克服自身的困难,不断完善办学条件,积极开展体育教学的改革探索,紧跟全国素质教育的步伐,为我国培养出各式各样的杰出人才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简称《中央7号文件》)2007年5月7日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年8月20日
3、《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教体
贵州农村贫困现状调查 篇6
(以盘县为代表)
一、盘县地理背景:
盘县位于贵州西部、六盘水市西南部,地处滇、黔、桂三省结合部,素有“滇黔咽喉”之称,周边与水城县、普安县、兴义市和云南省富源县、宣威市接壤。全境南北长107公里,东西宽66公里,总面积4056平方公里。全县辖6个街道、14个镇、7个民族乡。总人口118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9.2万,有汉、彝、苗、回、白、布依等27个民族;农业人口96万。县人民政府驻地红果经济开发区。
二、农村主要致贫原因:
(一)缺乏劳动力,家庭成员年老或残疾
缺劳力的贫困人口是扶贫工作的难点。目前,盘县农村的社会保障机制还不健全,没有任何形式的医疗和社会保险,对农户而言,如果家庭中有残疾人、体弱或年老丧失劳动能力的成员,不仅对家庭没有收入的贡献,反而还增大支出,导致家庭长期陷入贫困之中,难以脱贫。我县现有贫困户中,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比重为34%,此类贫困户很难通过自己的努力脱贫,就是脱了贫也容易返贫,需要政府和社会对他们进行救助。
(二)长期患病或突患疾病和重病
贫困户中若有长期生病或重大疾病患者,不仅不能通过劳动获得收入,而医疗费用又居高不下,有的甚至债台高筑。对贫困农户来说,生病以后,常常是小病扛,大病拖,对不能再扛、不能再拖的病,治疗费用就成了这些农户的沉重负担,这类贫困户因为长期积累的医疗费用和长期生病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自身无精力和信心摆脱贫困。
(三)自然环境较差,资源缺乏
我县占三分之一的农户地处山区,其中有12.5%的贫困人口生活在山区,农户居住分散且远离场镇,交通不便,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贫困户经济的发展,对生活在很差的自然环境中的贫困户采取常规扶贫措施,往往会因为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自然环境而效果较差。
(四)缺资金,缺项目
缺资金、缺项目的贫困农户的经济状况一般都处在脱贫的临界线上,对此类贫困户采取帮扶措施容易见成效,针对这类贫困户,应从提供增收项目,提供资金、信息方面给予帮助,使其尽快摆脱贫困。
(五)劳动力文化素质差
由于种种原因,许多贫困人口因贫困而失学,又因失学而成为新一代贫困人口,劳动力文化素质低,既是贫困的结果,又是造成贫困的原因。调查结果表明,贫困农户的劳动力文化素质状况较差,贫困人口中文盲率为48.5%,贫困人口平均受教育时间2.92年,大大低于全县人口平均受教育水平。由于劳动力文化素质低,发展家庭经济缺计划,缺技术、缺管理能力,外出打工收入也与非贫困户有很大差距,缺乏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六)自然灾害是造成贫困和返贫的重要原因
有的农户本来家庭经济状况就差,超过贫困线就不远,若遇天灾人祸,如种植业减产减收,养殖业遇瘟疫,或因家庭成员突然伤残、死亡或其它自然灾害等,就可能造成贫困或返贫。
(七)供养子女读书
因供养子女读书而致贫的,他们占贫困人口的5.9%,这类贫困户随着子女成长,读书毕业和就业后,一般都能摆脱贫困,通过采取帮扶措施也容易见到成效。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贫困人口脱贫难度大
通过扶贫措施难以摆脱贫困的农户,主要是缺乏劳动力的伤、残、病和五保户中的贫困人口,他们所占比例也相当大,为60%。其次是居住在交通不便,信息不灵,自然资源缺乏,生存条件较差的边远山区的贫困人口,他们想脱贫因受自然条件制约,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财力不足,扶贫资金缺口大
县乡两级财政比较困难,绝大部份乡镇是贫困财政,由于财力不足,扶贫资金投入甚微,甚至根本没有投入,使贫困人口脱贫难度进一步加大。
(三)贫困户主观脱贫意识差,没有危机感
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摆脱贫困的信心和决心。部份贫困人口文化素质低,思想消极保守,思维观念还停留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期,没有发展动力,安于现状。党政机关党员干部踊跃为贫困户捐物捐资,部份贫困户便产生严重依赖思想,甚至少数人认为,机关干部为贫困户捐物、捐钱是应该的,反正他们吃不完、用不完。
(四)两年脱贫计划时间紧、任务重
贫困作为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存在于任何社会制度的国家,旧的贫困户消除了,新的贫困户又会产生,它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的动态反映。因此,帮助贫困人口脱贫是各级政府长期的基本任务之一,扶贫又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扶贫攻坚不是两叁年内就能消除贫困,要准备打持久战。这次调研中乡镇普遍反映县上下达两年内完成的脱贫任务,时间紧,任务艰巨,大部份贫困户突击性地脱了贫,由于返贫防御机制没有完全建立,因灾因病容易返贫。
(五)在宣传报导上没有把握好重点,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对扶贫攻坚的宣传报导,应重点宣传各级党委政府在扶贫攻坚工作中形成的制度,采取的具体措施;重点宣传贫困户在党委政府的正确引导和帮助下,通过自身努力,借助外力挖掘自身潜力,积极发展家庭经济,寻找到脱贫致富路子的典型事例。过多地宣传各级党员干部为贫困户捐物、捐钱,第一,给党员干部造成了更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一般干部收入低,见领导干部为贫困户捐钱捐物,自己借钱也得捐。县城搬迁,被迫到新县城购房,干部职工经济十分拮据,党员干部的收入水平和家庭负担情况差异大,大多数干部不堪重负,县、乡镇干部反映十分强烈。第二,容易滋长贫困户的依赖和攀比心理。如县上一名领导捐资3000元为安昌镇双福1组贫困户邓从贵建房,该村3组叶正友认为自己的房子比邓从贵的房子还烂些,也要求为其建房。
四、对策及建议:
(一)建立长效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使贫困人口基本生活有保障
一是要建立面向农村贫困人口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现有绝对贫困人口中有相当一部份是无劳动能力的人口,通过扶贫开发很难脱贫,只有纳入社会救助范围。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建立和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势 在必行。二是要提高和扩大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和保障范围,增加农村公共卫生支出,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制度,防止农户因病返贫和因贫失医。将农村五保户、特困户、残疾人贫困户纳入农村医疗救助范围,给予医疗救助。三是建立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辍学救助机制,切实解决贫困适龄儿童的辍学问题,保障贫困户子女受教育权利,杜绝少年新文盲的产生。我们建议:(1)认真落实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两免一补”政策;(2)免收在城镇务工的贫困农民工子女借读费;(3)在筹集的扶贫发展基金中拿出部份资金资助辍学的贫困生复学,帮助贫困家庭子女完成学业。四是要尽快建立农民养老保险金制度,使外出务工的农民能在为当地和家庭创造财富的同时,解除自己的后顾之忧,并能从一定程度上遏制贫困人口的增加。
(二)改革农村信贷体制,建立扶贫信贷制度
当前农村贫困农户的资金短缺现象十分严重,农户贷款难和信用社放贷难同时存在。而对于有劳动力缺资金的贫困户来说,在找准了项目又能获得小额度的贷款就如鱼得水,有可能尽快摆脱贫困。如宝林镇依托镇信用社,对部分有发展能力的贫困户实施小额信贷,帮助贫困户解决因发展种养殖业而无资金的问题。由贫困户主动申请,镇政府、信用社根据申请发展项目进行评判把关,村组督促实施,发放每户贫困户贷款金额在1000元至2500元之间。今年全镇已针对贫困户发放小额贷款56300元,共扶持了25户贫困户。
(三)建立扶贫政策机制,解决扶贫专用资金 一是建议县委、人大、政府在审定财政分配方案时,从财政总盘子中划出适当份额作为全县扶贫基金使用,建立扶贫发展基金专户,帮助重点贫困人口脱贫。二是每年从预算外收入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存入扶贫发展基金专户,作为扶贫资金使用。三是实行非农经济返哺农业经济的办法,可按非农企业营业收入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扶贫专项资金使用。
(四)开展科技扶贫,提高贫困人口素质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培训的投入,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使大多数贫困人口掌握一至二项实用技术和操作技能,如优质、低耗、高效的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等。建立扶贫培训基地,狠抓劳务输出培训,加大智力扶贫力度,为贫困农民外出务工和寻求就业门路创造条件,通过培训基地源源不断地将他们推荐到省内外企业务工,增加贫困农民的收入。通过狠抓技术扶贫、劳务扶贫,使贫困人口的素质得到普遍提高,管理能力普遍增强,经济效益普遍增加,进一步培养贫困人口的“造血”功能。
(五)推进项目产业扶贫,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以发展农业产业化为主要途径,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农产品为原料,以加工或销售企业为龙头具有地方特色的支柱产业,通过拳头产品带动基地建设,通过基地建设联系千家万户。根据地方特色和优势发展以种、养、林、果为主的特色农业。如现在各乡镇正在抓紧发展的水稻制种、蚕桑、水产养殖、蛋鸡、肉牛、奶牛、肉羊、肉兔养殖、优质水果、蔬菜基地建设,通过公司+农户、公司+基地、专业协会+基地等形式,依靠科技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乡镇除抓紧实施县上规划的扶贫新村、村通公路、卫生院改革以及“五改三建”等项目外,还应根据本地实际需要,通过招商引资不断引进新的项目,推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为贫困户脱贫致富搭建经济平台。
(六)加强对贫困人口的宣传教育,开发内动力
发挥宣传舆论正确导向作用,有深度、有质量地宣传种植业、养殖业技术,宣传城乡实用技术、经济信息,宣传有理想、有志气、奋发有为发展经济而脱贫的典型事例,为扶贫攻坚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乡镇、村基层政府在加强对贫困人口职业技术技能培训的同时,还应通过举办培训班的形式,加强对贫困人口的宣传教育,向他们宣传国家的法律、法规,宣(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查看)传党和政府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帮助他们分析贫困原因,引导他们牢固树立自强自立、勇于战胜困难、勤劳治贫、勤劳致富、守法致富的信心。抓住国家大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大好时机,利用政策的优惠性努力寻求发展家庭经济,脱离贫困的路子。对子女不尽赡养义务造成老人贫困的应加强法律和道德教育,令其限期改正,不应把责任推向政府和社会。扶贫应先扶志,在贫困人口中大力倡导人穷志不短、只有自己才能救自己的精神,不能坐地等穷或依靠外援,应充分调动贫困人口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内动力,使他们自觉地投身到扶贫攻坚的活动中去,主动配合当地党委政府发展生产,发展经济。
(七)扶贫攻坚应突出重点,分类化解。现有扶贫对象按其经济发展状况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发展型、维持型、萎缩型。重点扶持发展型,积极帮扶维持型,救助萎缩型。发展型贫困户,经济发展条件基本具备,只差一点启动力或外部要素,通过扶持很有发展前景,收入可以赶超当地平均水平。维持型贫困户,发展经济内外部制约因素较多,通过改善基本条件,经济基本上可以启动,经济收入基本上可以达到或接近当地平均水平。萎缩型贫困户,一般为老弱病(绝症)、残、疯、傻等年龄老化、丧失劳动力人员,发展经济先天不足,后天无法补救,通过扶持脱贫基本无望,建议将其剥离扶贫范围,纳入社会低保,以社会救济帮助其生存,实行自然淘汰。
贵州省竹鼠养殖现状与发展对策 篇7
1 贵州省竹鼠养殖情况
1.1 竹鼠养殖优势
1.1.1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贵州山川秀丽, 气候宜人, 资源富集。气候上, 拥有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全省最冷月平均气温3~6℃, 最热月平均气温一般为22~25℃, 这与竹鼠的生活温度-8~35℃, 以及最适生长温度8~28℃相吻合。地理位置上, 贵州地理位置特定, 地质地貌复杂, 可起到良好的疫病防控与隔离作用, 使得贵州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复杂多变, 立体农业特征明显, 宜于整合农业开发, 发展特色农业, 为竹鼠进行立体化生态养殖提供了自然基础。贵州植被丰厚, 组成资源繁多, 能为竹鼠提供丰富的饲料来源。
1.1.2 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机遇:
当前, 竹鼠养殖业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政府重视, 竹鼠养殖业已成为我省农村农民增收的途径之一;二是随着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 促进了竹鼠养殖业的发展;三是我省农村经济结构出现新变化, 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的竹鼠养殖业已被广大农民作为致富的项目;四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畜产品消费市场不断扩展, 为竹鼠养殖业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五是中央、省、市出台的一系列惠农政策, 为竹鼠养殖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机遇。
1.2 养殖现状
1.2.1 初具养殖规模:
贵州省竹鼠饲养分布广泛, 主要分布的地区为铜仁、遵义、贵阳、安顺、黔东南、黔南、毕节和黔西南。铜仁市是贵州竹鼠饲养比较普遍的地区, 2012年出栏达16万只。许多竹鼠养殖基地已经初具规模, 并形成了龙头企业, 经营模式大多采取“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相结合, 为广大竹鼠养殖场 (户) 提供优质种源和竹鼠养殖技术服务等。
1.2.2 网络信息平台:
贵州省一些竹鼠养殖企业已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如:雷山县达呀竹鼠黑豚繁训基地、遵义顺发竹鼠养殖中心、开阳飞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贵州天圣竹鼠养殖场等养殖基地的网站网页做得很有特色, 宣传效果好。
2 竹鼠的价值
2.1 利用价值
2.1.1 食用:
竹鼠肉质鲜美, 为野味上品, 是1种营养价值高, 低脂肪、低胆固醇的肉类食品。
2.1.2 药用:
据《本草纲目》记载, “竹鼠肉味甘, 微温, 无毒。补中益中, 滋阴壮阳, 固本生津, 消促毒。牙治小儿破伤风, 胆滴耳治疗聋”。现代医学证明, 竹鼠能够促进人体血球蛋白和毛发生长, 增强肝功能和防止血管硬化等功效, 对抗衰老, 延缓青春有良好效果, 是天然美容和强身佳品。中医学认为, 竹鼠的胆、肝、心、脑、睾丸、肾均可入药。胆可明目, 提神健脑, 可治眼疾和耳聋症;肾可治疥疮、脚气病;肝、心、脑可治心慌、惊悸、失眠等症;睾丸炒干后加冰片少许, 冲开水吞服可治高烧不退、呕吐和风症;骨头浸酒, 可治疗风湿和类风湿病[4]。竹鼠的毛主要成分是硬质蛋白, 可制成水解蛋白、胱氨酸和半胱氨酸等重要药品。民间通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病、痘麻病。竹鼠的内脏等下脚料可提取甘麻酸、胸腺肽、脑磷脂等生化药物。竹鼠尾中的线状白筋, 可用于外科手术缝合线等[5]。
2.1.3 制裘:
竹鼠皮毛细软, 光泽油润, 底绒厚, 皮板厚薄适中, 易于鞣制, 毛基为灰色, 易于染色, 是制作裘衣的上等原料。
2.1.4 观赏:
不同的竹鼠品种有不同的外观, 有的小巧玲珑, 有的身强体胖, 很是可爱。且竹鼠爱干净, 吃得也不多, 抗病力强, 可作为宠物饲养, 市场前景看好[6]。
2.2 经济价值
2.2.1 畅销国际市场:
每年我国都有一定数量的竹鼠及其制品出口到东南亚国家, 美国阿拉斯加州每年需从我国进口300 t竹鼠肉。用竹鼠须、竹鼠毛、竹鼠皮加工成的制品很受国外消费者的青睐与追捧。
2.2.2 国内市场供不应求:
竹鼠已经步入我国南方及西部地区的大中城市消费市场, 需求量每年以3%的速度递增。在深圳、珠海、香港、广州、海南、上海等沿海城市, 商品竹鼠销售量逐年攀升, 价格在120~160元/kg。
2.2.3 贵州省内市场潜力大:
目前, 贵州省正在集中打造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以加快农村发展, 而现代高效特色畜牧业是园区的1个主要内容。今后1个时期我省畜牧业的重点是转变发展方式, 调整产业结构, 提高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竹鼠作为1个具体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特种养殖品种, 不仅能保护贵州生物的多样性, 还能满足消费者的市场需求。
3 贵州省竹鼠养殖存在的问题
3.1 市场机制不健全, 区域性价格差异大
贵州竹鼠养殖遍及全省各地, 竹鼠市场主要以外销为主, 导致出现竹鼠的区域性价格差异大。目前竹鼠的价格波动范围可达20元/kg左右, 同一时间段内, 竹鼠在贵州省一些地区能卖到120~130元/kg, 其他地区能卖160元/kg, 若销售到省外有可能会高达160~200元/kg。
3.2 养殖模式单一, 信息滞后
贵州省内多数农村养殖户的养殖模式为个体经营, 以“公司+农户+基地”等模式经营的单位比较少。此外, 大部分养殖户在获取相关信息技术方面还很滞后, 知识得不到及时更新, 网络网站上的信息不健全。
3.3 养殖技术较差养
殖户在饲养方式、疫病防控等相关方面的技术水平较低, 盲目跟风的饲养农户也屡见不鲜, 失败的也不少。
3.4 优质竹鼠种源短缺
贵州竹鼠养殖场的种鼠大多是引进外省的种源进行驯化和繁育, 本地竹鼠虽与外地竹鼠差别不大, 但因省内野生竹鼠数量有限, 种鼠品质参差不齐, 这对处在过渡阶段, 规模化和标准化养殖程度不高的地区农户来说, 带来了很大困扰。
4 发展对策
4.1 转变观念
贵州竹鼠在省外畅销, 而省内多数消费者认为竹鼠毕竟是鼠类, 从心理上接受不了这种野味。因此, 应加强宣传工作, 普及竹鼠知识, 让消费者对竹鼠有足够的认识, 让养殖户了解竹鼠的市场需求, 以扩大竹鼠养殖规模。
4.2 成立协会
贵州省竹鼠养殖行业中分散养殖户较多, 应成立竹鼠养殖协会, 定期举办行业内部的学术交流会, 广大业内人士相互交流经验, 互相学习, 促进竹鼠养殖发展。
4.3 规范饲养操作
规范竹鼠养殖户的饲养操作能帮助养殖户很好地掌握竹鼠的生物学特性, 养好竹鼠, 提高经济效益。
4.4 加大扶持力度
各级地方政府应重视与支持竹鼠养殖, 为拓宽竹鼠养殖行业的融资渠道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 解决竹鼠养殖户发展养殖业贷款难、资金周转难的问题。
4.5 多形式发展竹鼠养殖产业
以生态为前提的商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大力发展竹鼠养殖合作社, 发展以“公司+农户+基地”、“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等为模式的生态竹鼠养殖基地, 推动竹鼠养殖业在贵州健康发展。
4.6 重视疫病防控工作
疫病防控是所有养殖户不能掉以轻心的, 也是养殖户经营管理的关键点。当地畜牧兽医部门应为竹鼠养殖户普及疫病防控知识, 并不断强化免疫、监测、检疫、监督等综合防范措施, 增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实效, 确保动物及动物产品安全, 提高动物疫情应急处置能力。
摘要:文章对贵州省竹鼠养殖现状、存在问题、市场前景、发展对策等进行了综述, 旨为贵州竹鼠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数据。
关键词:贵州,竹鼠,养殖
参考文献
[1]宋兴超, 杨福合, 邢秀梅, 等.我国竹鼠资源种类、价值及人工驯养前景[J].特种经济动植物, 2009, (2) :8~10.
[2]蓝招衍, 张文明.特种养殖新秀——竹鼠[J].科学种养, 2010, (4) :50.
[3]姚茂均.竹鼠养殖技术[J].贵州畜牧兽医, 2013, (2) :61.
[4]罗承金.竹鼠特种养殖技术[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1, 27 (5) :77~78.
[5]陈国松, 赵秀月, 涂利武.如何养殖中华竹鼠[J].浙江林业.2009.1, 30~31.
贵州省农业发展现状 篇8
关键词:林业产业; 发展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S7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020(2014)06-0069-03
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是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客观要求,是实现兴林富民的必然途径,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效保障,它对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升人民的生活品质都有重要意义。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原始生态保存完整,林业资源丰富,是全国南方28个重点林区之一,也是贵州省重点林区,贵州省10个重点林业县有8个在黔东南州。因此,林业产业在黔东南州大有所为。
1黔东南州林业产业发展现状
作为重点林区的黔东南州,林业一直很受重视,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黔东南州率先实施世行贷款造林项目,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世行贷款造林面积7.6万hm2,兴建速生丰产林基地30.47万hm2,提前四年实现了“基本绿化荒山”的目标。实施“八七”扶贫攻坚以后,黔东南州抢抓九万大山地区历史发展机遇,先后实施“灭荒绿化”、“生态立州”等发展战略,积极开展林业建设。据二类调查统计,全州现有森林面积已达190.05万hm2,比1985年净增118.16万hm2;活立木蓄积量达1.1亿m3,比1985年净增6 211万m3;森林覆盖率达63.44%,比1985年净增39.08个百分点。2011年11月,黔东南州委、州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蓝莓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15年,全州蓝莓种植规模发展到1.33万hm2,年产蓝莓果20万t,实现年产值120亿元,将蓝莓产业作为全州支柱性产业的指导性意见,对我州林业产业发展起到重要的鼓舞和引领作用,进一步掀起了加快发展林业产业的热潮。2012年1月,国发2号文件指出贵州要重点发展“农林产品加工业”、“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区”、“扎实推进生态建设与保护”、“大力发展林下产业,加强山区特色经济林建设”等战略部署。2012年5月,国家林业局《关于支持贵州省加快林业发展的意见》(林规发[2012]128号)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国家林业局将采取有力措施,对贵州投入按照高于“十一五”时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于中央对全国林业投入增幅的“三个高于”原则,从六个方面重点支持贵州林业发展。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给林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
目前,黔东南州林业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成效显著。一是林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州林业产业总产值从2008年的39.6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110亿元,年均增长约13.9亿元。二是新兴产业异军突起。在传统林业产业不断发展的同时,森林旅游、森林食品、森林药材等非木质产业迅速发展,野生动植物繁育利用、林下养殖等一批新兴产业异军突起。三是加工企业茁壮成长。为拉长林业产业链,实现林产品的再增值,黔东南州通过对外招商引资,积极兴办各类林产品加工业。据调查统计,截至目前,仅蓝莓企业在全州已成立54家。四是发展机制不断创新。“公司+基地+农户”与“企业主体、政府服务、农民参与、科技合作、文化推介”的产业化经营规模不断扩大,林业产业园区建设迈开步伐,产业集聚逐渐加快。五是发展环境逐步改善。全州完成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业生产力开始得到释放,初步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利”的目标。六是政府支持进一步加大。各级政府和单位制定了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州委州政府设立了蓝莓产业发展等专项资金,加大了对林业产业发展的投入。
虽然黔东南州林业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几个突出问题。一是可采资源贫乏。全州现有中幼龄林140.07万hm2,占全州林地面积的82.1%,而近、成、过熟林32.46万hm2,仅占全州林地面积的17.9%。二是林区路网基础设施差。黔东南州山高坡陡,地形破碎,运输大多靠肩挑背扛,导致单位林地净产值降低,特别是蓝莓、油茶等特色资源净产值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三是林业产业化程度偏低。与外地企业相比,黔东南州林业产业规模小,缺乏龙头企业及品牌产品。目前全州具有规模生产的木材加工企业44户,中密度纤维板平均规模为每年2.5万m3,而发达地区的平均规模为每年10万m3以上;现有细木工板企业最大规模是3.5万m3,规模有待扩大。
湖北林业科技第43卷第6期陈彦林 等:贵州省黔东南州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2全州森林资源特点及林业产业发展优势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对林业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全国各地都加大了林业经济建设力度。面对新的形势,黔东南州如不加快林业产业发展,很可能沦为其他地区的原料基地,而事实上黔东南作为林业资源大州,林业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2.1林地资源丰富
黔东南州是个耕地严重缺乏的地区,全州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04 hm2,低于全国人均水平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人均0.05 hm2的警戒线,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然而,全州有林地220.38万hm2,其中集体林地213.59万hm2,人均林地面积为0.49 hm2,是人均耕地面积的11.2倍。因此,充分利用广阔的林地资源,是农村生产发展的必然选择和潜力所在。长期以来,由于体制机制问题,林业生产力很低,全州集体林蓄积量平均每公顷仅45.43 m3,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1.25%。若将全州213.59万hm2集体林单位面积蓄积量提高到全国平均水平5.6m3,森林蓄积量就可增加到1.79亿m3;若提高到世界平均水平6.7m3,森林蓄积量就可增加到2.15亿m3,为全州现有森林蓄积量1.1亿m3的2倍多,这对维护全州生态安全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2物种资源丰富
黔东南州现有种子植物2 346种,隶属189科785属;蕨类512种,隶属65科146属;苔藓401种,隶属48科107属;大型真菌367种,隶属4纲44科。在种子植物中,木本植物1 585种,隶属117科418属;草本植物761种,隶属86科367属。在木本植物中,乔木树种824种,灌木树种761种,在木本植物中属国家保护树种共39种。野生动物有脊椎动物5纲31目104科557种:鸟纲13目37科217种;哺乳纲8目25科96种;鱼纲5目22科130种;爬行纲3目11科69种;两栖纲2目9科45种。有森林昆虫16目153科1 299种。可见,全州森林中的基因资源丰富,包括已有的农作物、家禽野生近缘种,以及能在将来创造出许多新生物品种的、各种性状的基因遗传材料。此外,黔东南州有丰富的木本粮油物种资源,但目前人工种植的只有蓝莓、板粟、核桃、油茶等少数几种,如把适宜栽植木本粮油树种的土地全部开发出来,不仅不占耕地,而且能改善人们食物结构、促进民众健康、保障粮食安全。同时,黔东南州被誉为“人类疲惫心灵的最后家园”,建有风景名胜区15个,面积2 111 km2,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2个,省级森林公园9个。若将全州的森林生态旅游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进一步打造旅游热线,森林生态旅游效益必将成倍增长。
2.3林产品加工转化潜力巨大
近几年,全球对木材、林木水果等林产品的需求量呈逐年攀升之势,供给缺口越来越大,价格也呈上升趋势,给林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然而,由于黔东南州在林业发展中缺乏强大的龙头企业带动和有效科技支撑,林产品加工转化潜力巨大。从木质产品来看,目前,全州生产的木质产品仍然以销售原木、加工锯材等初级产品为主,未对年采伐120万m3的商品木材和几十万立方米的枝丫材进行有效的综合开发利用。与此同时,经济林产品也具有较高的提升空间,经初步统计,截止2013年底,全州已累计建成蓝莓基地0.67万余hm2、油茶基地4.58万hm2、各类经济林基地7.98万hm2 (脐橙、椪柑、小香柑、文旦柚、杨梅、金秋梨等),但全州全年的经济林产品采集产量仅为25.32万t,产品主要以鲜果销售为主,森林食品及林副产品年产值仅为19.11亿元,尚未形成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经济产业链,未对蓝莓、油茶等特色经济林产品进行深加工,延长其产业链。
2.4林业企业稳步发展
由于国家实施生态建设工程,加上林业自身的深化改革,林业企业负担逐渐减轻,自身积累扩大再生产能力逐步提高。据统计,仅54家蓝莓企业的银行存款额就达百亿元,蕴藏着扩大投资、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的潜能。
3实现全州林业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对策及建议3.1破除林业产业发展滞后思想
由于黔东南州少数民族聚集,信息闭塞,经济落后,部分干部群众把林业资源等同于木材,把林业产业化等同木材加工业,看不清林业产业化发展具大的市场空间,导致林地得不到有效流转,影响林业产业化发展进程。因此,干部群众必须加大思想解放的力度,下功夫转变林业发展的传统思想理念,破除墨守陈规的思想,树立开拓创新的意识,破除忽视产业的思想,树立工业主导的意识,把林业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紧密结合,大力发展蓝莓、油茶等优势产业。
3.2完善林业产业发展规划
将林业产业发展规划主动与上级林业产业发展规划、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规划及相关产业发展规划对接,争取林业产业项目进入相关发展规划。同时,根据上级相关专业规划和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规划,修订林业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争取林业产业发展资金。
3.3强化林业产业科技支撑
依靠科学,强化科技支撑,是实现林业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一是要充分发挥各级各部门的科技力量,强化技术培训,切实解决林业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重点和难点;二是要建立林业产业高产示范基地,充分发挥科技示范带动作用,通过综合示范,以点带面,加快林业产业发展。
3.4加快林业产业园区建设
抓好蓝莓、油茶、木材加工等林业产业园区建设,从项目规划、项目招商、项目实施、项目运行等方面全程参与和指导,摸索总结经验,以点带面,推动全州林业产业园区发展。积极谋划,培育、推荐条件基本成熟的产业园区申报工作,在审批林业产业园区时要结合当地实际,按照有利于园区建设,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原则,进一步解放思想,灵活掌握园区授牌的标准和程序,并给予扶持。
3.5壮大林业产业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对促进林业产业发展,带动林农增收致富具有很好的样板示范作用。抓好各类林业产业龙头企业的认定与运行监测,建立龙头企业联系帮扶制度,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指导和服务力度,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在贷款贴息、税费减免、原材料供应、基地建设、产品流通等方面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解决企业发展中面临的实际问题。此外,引导、帮助、推荐符合条件的林业企业积极申报商标注册,深一步提高全州林产品品牌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自治州林业局.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林业志(1988-2010)[M]. 中国林业出版社,2012.
[2]张凤莺, 沈建群, 曹晓平 等. 浅谈促进上饶市林业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J]. 华东森林经理,2012,26(2):52-55.
[3]郑东洋. 遂宁市安居区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J]. 四川林勘设计,2012, (3):44-47.
[4]张晓鹏,安焕霞,郭永峰. 浅谈渭南市临渭区林业产业发展 [J]. 防护林科技,2013,112 (1):81-82.
[5]范玉琴. 浅谈青海省林业产业发展对策西部经济[J]. 西部经济,2013,112 (1):14.
[6]冯洁. 推动福建林业产业发展对策探讨浅谈青海省林业产业发展对策西部经济[J]. 金融经济, 2012, (1): 22-24.
【贵州省农业发展现状】推荐阅读:
贵州农业发展现状07-18
贵州旅游市场现状分析11-11
贵州省旅游发展委员会05-21
贵州省大数据发展报告11-05
贵州发展09-25
贵州省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实施办法06-09
贵州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12-05
贵州乡村旅游发展10-15
贵州生态产业发展10-23
贵州经济发展论文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