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管理

2024-09-21

水资源管理(精选8篇)

水资源管理 篇1

国际水资源管理:问题及解决策略

内容摘要:水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所有生物的结构组成和生命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从全球范围讲,水是连接所有生态系统的纽带,自然生态系统既能控制水的流动又能不断促使水的净化和循环。水资源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数量最大的资源,也是世界上开发利用得最多的资源。现在人类每年消耗的水资源数量远远超过其他任何资源,全世界用水量达3万亿吨。水资源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人类把水作为维持生活的源泉,人类在历史发展中总是向有水的地方集聚,并开展经济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人类对水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因此水在自然环境中,对于生物和人类的生存来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水既是生命的物质基础又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作为环境问题的一部分,由于全球范围的气候变暖、环境污染、人口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等原因造成的水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水资源在质和量上的缺失不仅严重影响到地球生态系统的维系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还对当代国际关系产生极为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目前,因水资源问题引发的国际冲突不断,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对国家安全和地区的和平稳定构成威胁。本文通过论述当代水资源问题现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特点以及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从水资源问题的自身特点入手,研究探讨管理水资源的对策,得出节约与保护并重实现可持续利用的水资源管理的结论。

关键词:水资源、问题、水资源管理

水资源问题现状

1.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总量少。海水是咸水,不能直接饮用,所以通常所说的水资源主要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如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地下水和冰川等。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只占地球上水体总量2.53%左右,其中近70%是固体冰川,即分布在两极地区和中、低纬度地区的高山冰川,而且很难加以利用。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储量约占全球淡水总储量的0.3%,只占全球总储水量的十万分之七。

原因分析:全球水资源分布不平衡,对冰川和深层地下水的开采利用难度大。

2.水体污染严重。水污染的定义:即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称为水污染(Water Pollution)。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万亿立方米的淡水,这相当于全球径流总量的14%以上。

随着工业进步和社会发展,水污染亦日趋严重,成了世界性的头号环境治理难题。据世界权威机构调查,在发展中国家,各类疾病有8%是因为饮用了不卫生的水而传播的,每年因饮用不卫生水至少造成全球2000万人死亡,因此,水污染被称作“世界头号杀手”。日趋加剧的水污染,已对人类的生存安全构成重大威胁,成为人类健康、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

原因分析:人类的活动会使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水体污染影响工业生产、增大设备腐蚀、影响产品质量,甚至使生产不能进行下去。水的污染,又影响人民生活,破坏生态,直接危害人的健康,损害很大。

水资源问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水,不再仅仅是环境学家们关注的生态问题。对于水资源控制权的争夺,将可能引发许多地区的种族冲突和国家间的敌对。“水政治”将像“石油政治”一样,成为国际关系的热点,让全世界为之悬胆。

目前,全球有200多条河流的水资源由两个以上国家分享,13条河流流经五个以上国家,而刚果河、多瑙河、尼罗河、尼日尔河则分别流经九个以上国家。这些河流的流域覆盖了亚、非、拉美60%的土地和全球47%的陆地面积。在上述许多地区,水资源的争夺由来已久。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工业化进程和人口增长的影响,这些地区的水资源短缺矛盾愈显突出。

在过去几十年里,中近东地区的水资源问题一直困扰着周边国家。幼发拉底河水问题、底格里斯河水问题、约旦河水问题在阿以各国之间形成了难解的矛盾。叙利亚和以色列之间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因争夺水资源的控制权而数次发生冲突,约旦对于叙利亚在约旦河上游修建亚尔穆克

大坝不满。60年代,由于土耳其和叙利亚在幼发拉底河上游修建水利工程,控制了这一河流源头90%的水资源,从而引起了伊拉克对叙利亚和土尔其的敌视。1974年,伊拉克扬言要轰炸叙利亚的塔布卡大坝,双方集结部队准备诉诸武力。在多方斡旋之下,争端才被暂时搁置起来。

从90年代开始,土耳其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由于水资源问题再度趋于紧张。1990年1月,土耳其在底格里斯河上游建成阿塔土克水坝。这一水利工程如能有效利用,可以结束底格里斯河的水患历史,造福于沿岸各国,但它的建成也使得土耳其在底格里斯河水问题上取得了支配地位。只要土耳其政府愿意,就可以随时减少对叙利亚40%的水供应,而伊拉克的水源供应则将减少80%。水资源控制权成了土耳其政府手中的一张王牌,下游各国无不为之恼怒。这一地区风调雨顺则罢,如遇干旱水资源冲突则在所难免。水资源的匮乏同样困扰着南亚次大陆,使得地区关系变得更加难以捉摸。印度不仅在印度河水问题上与巴基斯坦存在矛盾,而且它还在恒河水资源的利用上与孟加拉国存在摩擦。印度在距孟加拉国边境几英里的地方对恒河进行分流,造成孟加拉国境内的恒河水位下降,水体含盐量上升。恒河下游水质的破坏,致使这一人口增长较为迅速的地区土壤退化,直接威胁着数百万人的生计。

在非洲,水资源问题同样严重。从东北非的尼罗河到西南非的奥卡万戈河,都存在着潜在的水冲突可能性。人口激增所导致的生态失衡,使整个非洲大陆各主要河流面临干涸的危险。为了争抢有限的水资源,有可能爆发部族冲突,一些国家也可能在水争议地区动用武力。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前苏联咸海周边地区的水资源状况逐渐恶化。苏联解体之后,俄联邦、中亚五国在阿姆河、锡尔河水资源利用方面的矛盾,已由一个国家内的区域矛盾转变成了国家间的矛盾。这一地区的两大河流,由于长期管理不善,河水水位下降,含盐量大幅度增加。与此同时,作为全球第四大湖的咸海,由于水注入量下降面积正在缩小。因此,这些国家不排除在这一地区发生水资源冲突的可能性。

水资源紧缺问题不仅仅存在于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北美和欧洲的部分工业化国家,水资源短缺的形势也非常严峻。由于气候变化和工

业污染,许多地区河流和地下水位已经明显下降,工业化国家间的水资源矛盾也逐渐暴露出来。

根据一些国际研究机构的预测,2025年以后,全球2/3的人口将陷于水资源短缺的困境。面对日益严重的水资源危机,一些国际组织频频发出警告,认为21世纪水资源有可能成为地区冲突的导火索。联合国环境署官员也不断发出呼吁,要求处于水资源敏感地区的国家,应就共同开发保护水源问题达成多边协议,以避免冲突发生。全球水资源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如果处理不当,将影响全球的稳定与安全。

水,生命的源泉,在过去千百万年中养育了地球这蓝色方舟之上数以百万计的物种,使我们这个星球生机盎然。然而,在社会经济突飞猛进发展的时候,我们却发现自己正处于前所未有的窘迫之中,人类从未感到像今天这样干渴。悄然迫近的水资源问题,已经发展到了再也不能视若无睹的程度。

水资源管理

为了社会的和平、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对水资源的管理已是势在必行。水资源管理要从全社会需求出发,以宏观的、全局的、综合的角度,依法管理、保护和开发利用水资源,确保水资源的永续利用。对国际上有水资源冲突的国家和地区,应通过加强对话和合作,如共同开发利用和共同治理,完善国际水法,以及积极发挥国际组织的作用来共同应对面临的挑战,而不应将水资源作为地区冲突的手段或工具。1.要树立惜水意识,开展水资源警示教育

长期以来,大多数人们普遍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聚宝盆”,使用中挥霍浪费,不知道自觉惜。人们一定要建立起水资源危机意识,把节约水资源作为我们自觉的行为准则,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水资源警示教育。

2.合理开发利用,优化资源配置

1加快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规划,○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规划,要全面、实际、科学,要与水利建设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衔接,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具有一定超前性,为政府制定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相关政策、规划及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2实行水资源有偿使用,促进水工业发展。水资源既是生产资料,又是生活资○

料,具有商品的属性,水资源有偿使用是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的要求。实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是水资源国家所有权的体现,是一种经济手段。实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使水成为一种商品,从而使水从开发、生产、加工、运输,到回收、处理、再利用等过程实现产业化、形成水工业。水工业的发展可使水资源以商品的形式在流通过程中得到合理的配置,高效地利用,使水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3实行水资源配额制,○促进节约用水。城市用水定额管理是国际上通行的办法,它是在科学核定用水量的前提下,坚持分类对待的原则,市民生活用水、工商企业用水、机关事业团体用水实行不同的水价,定额内平价,超额部分适当加价,超额严重的给予经济处罚,以培养公民节约用水的习惯。通过实行用水配额制,对工业企业和农业用户的用水量进行控制,限制耗水量大的工业企业和农业的发展,从而强制工业企业和农业向节水型发展,逐步建立节水型产业和节水型社会。

3.科学治理保护,改善生态环境

1实行污水排放配额制,○改善水生态环境。水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本地区的经济技术条件、水资源状况和水环境容量,确定企业的污水排放配额。将排污费分为几个不同档次,排污量越大,排污费越高,排污量超过配额则受到严厉的经济处罚;排污权实行有偿转让,缺排污权的单位可以购买。通过实行污水排放配额制、对企业的排污量进行控制,限制排污量大的企业的发展,鼓励企业积极采纳“清洁生产”工艺,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

2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实现污水资源化。这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应本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在主要水源地限制农药、化肥的使用,加大生态型和节水型农业的发展力度;对已受污染的河段、水域限期治理;应要求城镇、企业排放的污水进行处理,达到一定的标准,处理后的污水可用于农业灌溉和环境用水,使污水资源化。

4.建设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就是利用计算机的硬、软件资源,建立水资源管理数据库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实现水资源信息(资源量、用水量、开采量、质量状况)的自动记录、处理、分析、评价、预测,为水资源的有效管理提供准确、及时、全面直观的数据信息,为水资源的有效管理提供准

确、及时、全面直观的数据信息,为水资源优化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将实现计算机管理水资源,可以极大提高水资源管理工作水平、效率和时效性,使水资源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对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都具有示范重要的作用,也是水务工作统一化、规范化及现代化的技术保证。

地理科学学院

地理科学类09级2班

王尊波

水资源管理 篇2

关键词:水资源,计量与统计,管理模式

2011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了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建立了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四项制度”, 划定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建立和完善用水计量网络, 全面、准确地掌握用水户的用水信息, 填报用水统计台账, 实现全覆盖的计量和统计管理, 是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基础, 可为红线的划定和水资源管理责任考核提供数据支撑。然而, 我国目前的水资源计量与统计管理还存在着监测计量基础设施严重滞后、不同行业和地区水资源计量和统计管理发展不平衡、技术标准体系亟待完善、地方法规基础薄弱、管理体制尚未理顺、水质监测内容不全等问题[1,2,3,4,5,6,7]。这些问题导致了部分地区的用水计量和统计覆盖率不高, 从而可能会对红线指标的考核带来一定的困难。

本文回顾了我国水资源计量与统计管理的历程, 根据现阶段实施最严格水资源制度的管理需求, 针对不同管理尺度和管理层面, 讨论了完善水资源计量与统计管理的主要内容和任务, 提出了我国现阶段的管理模式, 为推进和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参考。

1 我国水资源计量与统计管理历程

我国的水资源计量和统计管理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

(1) 无管理状态阶段。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 由于对水资源的资源性认识不足, 我国取水还处于一种无序和无偿使用状态, 居民生活用水长期实行按月包费制, 企业用水大多取自自备水源, 农业用水更谈不上计量, 几乎全部实行大水漫灌。

(2) 管理起步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 随着我国《水法》的颁布和节水工作的开展, 逐渐实行计量取水。1988 年颁布的《水法》明确:“对城市中直接从地下取水的单位, 征收水资源费;其他直接从地下或者江河、湖泊取水的, 可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决定征收水资源费。”水资源费的征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取水计量装置工作。90年代以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的突出和节水工作的重视, 取水计量与统计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1993年国务院颁布的《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1998年国务院批准的《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都对取水计量做了相关规定, 依法管理水资源、安装计量设施已成为一种法定措施。

(3) 强化管理阶段。2002年颁布的新《水法》和2005年《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中对取水计量做了进一步明确规定, 2006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的第460号令《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对计量管理再次做出了规定, 同时, 对取水户安装计量设施提出了法律责任。第460号令的颁布和实施, 对取水计量的管理起到了强化的作用。2011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的“四项制度”对水资源计量与统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需要进一步完善水资源计量与统计管理, 明确各级管理任务, 建立覆盖各行业的水资源计量和统计网络, 使得大部分取水量处于受控范围, 从而为最严格水资源制度的考核提供基础数据。

2 不同尺度的水资源计量与统计管理方向

从管理尺度上来看, 国家和区域是宏观管理尺度, 行业是中观尺度, 用水户是微观尺度。由于不同管理尺度的性质和特点不一样, 各个尺度的管理主要方向和内容不尽相同。

(1) 宏观尺度。目前国家已经在第460号令《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三十二条分别对水资源数量的计量管理和水功能区的水质监测进行了明确规定, 因此, 在该尺度上, 主要任务是加大监督力度, 进一步重视水资源计量管理和核定功能区纳污能力, 加快完善技术标准体系, 并定期组织调研, 对计量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

(2) 中观尺度。在中观尺度上, 主要是协助用水户执行计量管理制度, 积极推广先进的计量装置设备, 普及计量装置的日常维护事项, 加强对不同行业污水排放控制量和主要污染物的指导, 配合区域尺度的监督管理。特别是工业领域的各行业协会, 应当积极在大型企业推广安装先进的计量装置, 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 提高行业内计量装置的安装率和设备的先进性。行业协会需联合统计部门、水行政主管部门, 推动做好企业用水统计工作, 规范行业用水公报, 推动整个行业的水资源计量和统计工作的实施。

(3) 微观尺度。微观尺度上的用水户是水资源计量管理的执行者, 在该尺度上, 主要设计的任务是积极安装计量装置, 配合上级进行计量管理, 维护计量装置设备。不同的取水户, 根据其不同的水源、不同的取水量、水质优劣以及经济承受能力, 因地制宜, 选型配号, 分类实施。取水量大、效益好的取水户, 可选用超声波流量计或电磁式流量计;对取用地下水及取水量少的取水户, 可选用水表;对效益不佳及取水量小的取水户, 可选用电表、时间累加器等一次计量设施;对水质较差、含沙量大的河段的取水户, 可选用浑水表;对发电取水户, 则选用电表计量, 这样既可以减轻取水户负担, 也可达到计量管理的要求。

3不同层面的水资源计量与统计管理内容

从管理体制上来说, 完善和提高水资源计量与统计管理还需要充分发挥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作用, 明确国家、流域、省区三个层面的主要管理内容和职责。

(1) 国家层面。在全国层面, 以宏观指导、加强考核为主, 需要重视水资源计量与统计管理工作, 加强对用水计量的监督管理, 制定出台取水计量、用水统计、水资源监测管理办法, 明确取水户用水计量的责任和义务, 规范用水统计与水资源监测管理工作。完善各类计量设施技术规范, 出台供用水统计和水资源监测技术标准。建立水资源管理统计数据库, 提高信息共享程度, 组织开展取水计量、监测和用水统计规范化建设。

(2) 流域层面。在流域层面, 主要任务是平衡流域内各省区水资源计量和统计工作的推进状况, 推动落后地区的计量和统计管理工作, 重点对流域内用水大户进行计量管理。编制流域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实施方案, 实现对流域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大型灌区、中型灌区计量全面实现计量设施的安装。对流域机构负责审批的建设项目取水许可, 流域机构须检查项目是否安装了符合标准的计量设施, 计量设施不符合要求的不得发放取水许可证, 而且要对流域机构已审批的取用水户要逐一排查, 重点排查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取、退水计量设施的安装与完好程度。结合流域的水环境实际情况, 提出限排意见, 合理设置省界、流域干流以及重要支流口的水质监测断面, 根据监测断面监测结果, 对各级政府进行监督评估。

(3) 省区层面。省区层面是水资源计量与统计管理制度的执行者, 逐步建立覆盖省、市、县三级的计量与统计体系。首先, 省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合理利用经济杠杆, 促进取水计量设置的安装, 可以根据各省行业发展特点、经济发展情况,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 通过适当提高水资源费, 推动取水户积极安装取水计量设施。其次, 利用行政手段, 加强取水计量设施的安装工作。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批取水许可证时, 要重点审查取水计量设施的安装情况, 并要求各供水单位应当加强供水范围内用水的计量设施安装工作的管理, 逐步实现所有用水户按计量用水和交费。第三, 采取政府补贴等多种手段, 加大农业领域的水资源计量和统计管理工作, 各地区省级主管部门需要根据管辖内农业发展现状和趋势, 采用政府补贴、以奖代补等多种形式, 鼓励各类型灌区安装和维护计量设施。第四, 加大监督力度, 强化处罚措施。要长期坚持对取水计量设施的安装和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特别要加强用水大户和特殊行业的取水计量监督管理, 全面实现对规模以上工业取用水户的在线监测, 实现对80%工业取用水和大型灌区、重点中型灌区取水口的取水计量与复核, 实现公共供水单位取水的在线监测。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辖区内的取水口、退水口和向水体排污的排污口以及水利水电工程、水环境治理工程的前期设计阶段及施工期的水质实施监督性监测, 为取水许可证的发放和年度审查中的取水及退水水质提出核实意见。

4 结语

(1) 水资源计量与统计管理是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基础。我国水资源计量与统计管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 但目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在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下, 需要从宏观到微观, 从国家水行政主管部门到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 根据管理对象的特点积极发挥作用, 明确管理方向, 落实管理内容。

(2) 综合考虑水资源计量与统计管理的尺度和层面, 认为国家层面应当以宏观指导、加强考核为主, 完善和发布技术标准;在行业尺度上, 主要应当协助用水户执行计量管理制度, 加强不同行业的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的行业指导, 配合省区层面的监督管理, 以点带面, 推动整个行业的水资源计量统计管理及水功能区纳污控制管理;在流域层面, 重点工作是推动落后地区的计量和统计管理工作, 对流域内用水大户进行管理, 提出流域限排意见, 合理设置省界、干流及主要支流的水质监测断面, 并进行水质监测;省区管理层面需要通过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 加强监测计量基础设施建设, 扩大计量与统计管理的覆盖范围, 着重加大对工业取用水户和大中型灌区取用水户的计量与统计管理, 对辖区内的水功能区水质进行监测, 实行水功能区管理。

(3) 通过结合不同尺度、不同层面的管理方向和任务, 最终形成以国家宏观指导、行业协助、流域平衡、省区管理实施为主导的上下联动、全面覆盖、分级负责的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戴向前.对制定水资源监测计量统计管理办法的思考 (摘要-303期) [EB/OL].http:∥www.waterinfo.com.cn/cybg2/Document/71852/71852.html, 2013-07-22.

[2]张江汀, 张建友.对当前水资源计量管理困境与出路的几点思考[J].水资源保护, 2003, (5) :58-60.

[3]潘元全.加强用水计量管理促进计划用水节约用水[J].中国水运, 2008, (8) :145-146.

[4]桑连海, 黄薇, 刘强.加强取水计量管理促进长江流域节水型社会建设[J].水利发展研究, 2007, (4) :25-27.

[5]宋凤义, 何思.北京市海淀区取水计量管理模式探讨[J].北京水务, 2010, (4) :57-60.

[6]张贤铱.推进取水计量设施装置的探讨[J].水资源保护, 2002, (2) :63-64.

浅议水利管理中的水资源管理 篇3

【关键词】水利管理;水资源;存在问题;解决办法

一、水资源管理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供需关系单一,管理内容较为简单

由于人们对水利的需求日益提高,水资源管理工程也逐渐走进了人们的实现,得到了国家的重视。以往传统的供需关系明显已经不适用于当下时代的发展,所以选取更加完善的供需措施是当今水利企业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现今的供需关系明显趋向于复杂多变,向多层次方向发展,所以对供需供需关系的调整也显得更加困难,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思考,我国已经建立了相关的管理部门来对这一情况进行简单分析,并且出来了相关政策来缓解这些问题。较为突出的政策有水利行政部门的管理措施,主要针对水资源的开发管理,整合管理技巧,操控管理体制,实施水资源保护,防止认为破坏做出严格规定,而且还对水资源利用进行简单规划,提出如何合理用水的相关思考,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二)水资源分配和调度不合理

国家在对水资源合理调配时,首先应该考虑到的就是国民用水情况。再以往仍旧处于探索阶段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当中,水资源的调配权只在少部分人手中,他们操控水资源的利用。然而在现今社会主义体制当中,水利资源属于公有关系,应该受到全体公民的监督,并且如果要取得水利资源的使用,必须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严格审核,才能够获得使用权。在一定区域内,往往会有很多施工单位需要很大程度的用水量,在水利分配方面难免会产生分歧,所以国家要加强这方面到位管理制度,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合理调配,在不影响当地居民用水情况下进行分配,管理水利资源。在不同企业的纠纷当中根据相应的章程制度进行管制,解决问题。如果恰巧出现干旱情况,就应该采取针对性的应急措施,减少企业用水,保障当地居民用水不受到影响的基础上,合理分配水资源。

(三)环保意识不强造成水资源严重污染

在水资源日益减少的今天,仍然存在很多个人或者企业没有意识到水资源的重要,严重破坏着水资源,这也是因为我国未出台大力度的审查措施导致的国民意识还不够。造成大范围的水资源污染,水资源的浪费,等问题。如果要使得水资源破坏问题得以解决,就应该正确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措施,坚持实行水利管理方案,增强国民的节约资源意识,对水资源进行严格调配,控制用水量,增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方针政策进行。努力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而奋斗。调控用水企业对水资源的利用,加深对水资源节约意识的提升。不断寻找新型水资源,为加快市场经济体制奋斗。

(四)相关政府部门对水资源管理力度不够

当下有关政府部门对水资源的管理力度仍然不够,这应该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不同水质特点进行准确分析,合理思考,建立一个更加全备的措施制度,给各地区谋发展,促进企业进步,增强水资源质量监测工作,做出针对性的方案,与管理体制相结合,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加强体制监管工作。

二、强化水资源行政管理势在必行

强化水资源行政管理必须与当下时代特点相结合,符合当今时代发展特点,营造一个良好的以水利资源管理为中心,与行政管理体制相结合的管理方案。完成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增进水资源利用率,实现水资源利用结构的强化。

(一)搞好水资源行政管理应从强化法制入手

首先应该加快水利资源建设,建立良好的管理方案。然后在遵循管理方案的基础上,形成区域内水资源的分配体制。结合当地具体情况,促进城市水利资源工程全面开展。做好水利资源评估工作,形成完善的管理方针,促进水利发展。最后要对具体方案进行准确实施,完善资源管理工作。

(二)充分认识水资源危机

我国水资源面临的困境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水利资源的短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社会经济的进步;第二,供水分配不合理,很多地区存在浪费现象;第三,水利企业存在严重亏损;第四,忽视了水利资源的调配,存在运输浪费状况。更加由于人们对水资源的认知程度还不够,或者没有意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加剧了水资源的浪费。在当下供水体制当中,国民只是将用水当成一项必须的生活特征,并没有意识到这是国家经过调配的结果,这也是造成水资源浪费最重要的原因所在。所以,必须建立良好的节水观念,树立良好的水资源管理措施,促进水资源合理分配利用,以及节约工作。

三、强化水资源行政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强化水资源统一管理

对水资源统一管理体系应该从这种角度来思考:通过对城市水资源的合理管理分析,提高管理方案,增强管理技巧,提高政府部门调控力度,保证政府管理制度能够准确实施,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化规划,实现水资源优化管理。

(二)城市水务实行一体化管理

对城市水务进行整体化管理,合理整合水利资源,将水利资源和城市化管理进行统一结合,推动城市管理方案发展。

(三)水利管理改革

水利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水利资源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界定。能够促进水利资源发展,促进资源合理化利用,树立良好的市场风气。确立管理体制,优化资源改革,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考量,逐渐形成良好的水权发展制度。

(四)合理提高水价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在一定范围之内提高水价,做好市场评估,水利资产审核工作,准确核查水价成本,做好调配工作。在迎合市场结构特点的基础上,允许水价的提高,适应于国民承受限度之内,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五)以市场为导向制定实施水资源管理政策

在某些地区水资源的利用过程当中,严重违反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这一原则,以及水资源管理体制。要改善这一情况,必须努力引导国民的思想工作,建立良好的供水价格标准,完善水资源体系,根据供需关系进行进一步调整。

(六)强化全民节水意识

在经过国家管理体制的调整之后,水价就是衡量供需关系的必要条件。有相关数据表明,家庭水的利用随着水价的提高而降低。所以,合理调控水价,能够提高人们的节水观念。所以,政府要加强相关规定的思考,建立全备的水利结构,调整供需关系,不同地区制定合理的水价,推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把握市场份额,增强全民节水意识。大幅度控制用水量,建立良好标杆,为建立新型经济节约型社会做出进一步思考。

四、结束语

从以上几点情况来讲,水资源行政管理仍然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管理制度不能满足当前工作需求,管理体系必须得到进一步完善。现今国家应该做到调控水资源一体化管理制度,根据当今情况,制定适合的政策,提高水利管理效率,调控水价,增强国民节水意识,在不影响居民正常生活状况下,全方位降低水资源提供,促进供需关系平衡,给水利管理工作做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晓南. 水利技术创新与水利管理能力提升浅议[J].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5,12:26-27.

[2]刘永胜. 浅议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管理体系[J]. 地下水,2015,03:128-129.

[3]陈俊红. 浅议平原井灌区水资源管理[J].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5,20:59-60.

[4]闫刚强. 浅议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的问题[J]. 陕西水利,2009,05:137-138.

[5]郝钊,董秀颖. 浅议环境与水资源管理中的市场化工具[J]. 中国水利,2006,09:35-37.

水资源管理实例3 篇4

水资源既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又是战略性经济资源[1]。但自然界中的水资源特别是淡水资源具有有限性和脆弱性[2]。人类进入 20 世纪以来特别是近几十年,随着人类人口与经济规模的急剧膨胀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日益增加的水资源需求对世界淡水资源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及用水冲突等水资源问题日益复杂和严重。越来越多的国家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越来越与水有关。

我国是个贫水国,人均水资源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 1/4,世界上公认的 13个水资源最为贫乏的国家之一。同时由于过去人们对水资源问题认识不深,我国水资源开发与管理中还存在着用水结构不合理,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污染严重、水管理中部门间及不同区域间缺乏协调且管理低效等诸多问题。

IWRM 可从系统论的角度进行解释。如图1-1所示,社会经济、水资源、生态环境三大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复杂水资源复合系统。

本研究以水资源问题突出的甘州区水资源管理为研究案例,在提出适于研究区 IWRM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并对绩效指标确定权重的基上,对研究区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背景下水资源管理绩效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化实证研究。由此,提出了一些改进研究区水资源管理式,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关政策建议。甘州区/灌区集成水资源管理绩效,型社会试点建设以来,水资源管理绩效综合突出,表明甘州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程度可持续发展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各维度、各项绩效间存在较大差距:水管理经济效益与社会公平性效益突出,环境效益差,特别是水资源环境可持续性整体看下降;经济效应中用水的经济效益显著,而节水特别是农业节水效率不显著;管理机构工程性绩效中,渠系衬砌率大幅提高;但渠系维护完好率提高幅度不大。表明研究水资源管理存在‘重经济效益轻环境效益’、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重建轻管’、农业结节水工作力度不够等问题。

水资源管理期末复习[定稿] 篇5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水资源管理试题

一、选择题

1.因为气候和地理位置不同,水循环的情势不同,水资源具有时间和空间的()A.均匀性 B.不均匀性 C.有限性 D.无限性

2.降水降落到地面后,由地面或地下注人河流,最后流出流域出口断面,这样的物理过程称为()。

A.水循环 B.径流量 c.径流 D.壤中流

3.某水文变量的离势系数Cv值大,表示该水文变量()。

A.会以较小的概率分布在均值附近B.会以较大的概率分布在均值附近C.为正偏 D.概率较大

4.兴建水库后,进入水库的洪水经水库拦蓄和阻滞,使得其洪峰流量,其流量过程()A.增大、缩短 B.增大、延长 C.消减、缩短D.消减、延长

5.<<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规定,水利工程供水价格()。A.是指自来水价格 B.不包括农业用水价格 C.不计入利润

D.是指供水经营者通过在拦、蓄、引、提等水利工程设施销售给用户的天然水价格

二、判断题

6.地区地表水资源数最包括区内降水形成的河川径流量以及入境水量。()7.进行水文分析计算时“三性审查”是指对资料的合理性、可靠性、代表性进行审查。()8.大气中不同气流相遇时,在接触区形成的气象要素不连续变化的交接面称为锋面。

()9.按照地面分水线与地下分水线在平面位置上的关系,可将流域分为闭合流域与非闭合流域。()10.某日调节水电站下游有航运要求,且在系统中起调峰作用,其在日负荷图中的工作位置应为基荷。()

三、问答题

11.什么是水资源? 12.什么是水文现象的重现期?试写出对于枯水、少水情况,重现期的计算公式,并说明式中各项的含义。

13.缺乏径流实测资料时,进行年径流分析计算可采用水文比拟法。何谓水文比拟法? 简述该法如何应用? 14.什么是水电站的保证出力?何谓保证电能? 15.什么是水库的正常蓄水位、防洪限制水位和设计洪水位?

四、计算题(同作业三的第一道计算题)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2-2013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水资源管理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l.B 2.C 3.A 4.D 5.D

二、判断题6.X 7.X 8. 9. 10.X

三、简答题

11.答:水资源是指一个区域中能够逐年恢复和更新的,并能够为人类经济社会所利用的淡水。

12.答:重现期表示在长时间内,水文现象发生的平均周期,即平均多少年发生一次。水利工程中所说的重现期是指对工程不利情况的重现期。(5分)对于枯水、少水的情况,重现期是指水文随机变量小于或等于某一数值这一随机事件发生的平均周期。计算公式为T=1/(1-P)式中T一…水文现象的重现期: P←水文现象的频率。(7分〉

13.答:水文比拟法是将参证流域的水文资料移用到设计流域的水文计算方法。(4分〉 适用水文比拟法应先确定与设计流域气候条件、下垫面条件相近的参证流域。然后可按具体情况移用其水文资料。(3分〉

当设计流域可以找到与其气候条件和下垫面条件极为相近,同时具有校长期实测径流资料的参证流域时,可直接移用参证流域的水文资料,如多年平均径流深、年轻流量的离势系数Cv、不同干旱年份的月径流系列等。分)当参证流域面积或雨量与设计流域有差别时,在移用水文资料时,可考虑流域面积或雨量进行修正。(2分)14.答:水电站相应于设计保证率的枯水时段的平均出力称为保证出力。(6分)与水电站保证出力及其计算时段相应的发电量为水电站的保证电能。(6分)15.答:水库在正常运用情况下,为了满足设计的兴利要求,在设计枯水年或设计枯水段开始供水时必须蓄到的水位称为正常富水位。(4分〉

水资源管理 篇6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和维护管理,根据水利部《信息化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省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省发展改革委《关于江苏省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一期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和《江苏省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实施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包括江苏省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一期工程及后续所建工程、各级取用水单位自建并接入的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由信息采集、通信网络、中心机房、业务应用软件、数据库等内容组成。

第三条

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运行和维护坚持“统一标准、分级负责”的原则,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是运行和维护管理的责任主体,运维情况纳入水资源管理工作考核内容,运维经费优先在征收的水资源费中列支。

第四条

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按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和技术标准执行;国家尚未发布标准的,由省水利厅制定相关技术规范或标准。

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运维工作可以采取外包服务方式,外包运维服务单位的确定应符合相关规定,参与运维服务的单位应具有相关资质,有类似工程业绩,具备专门人员和本地化服务条件。

第五条

取水口所在地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工作。

取水用户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本办法,配合做好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工作,保证测站的正常供电和设备的日常防护,保证测站的正常运行。

新取水用户应承担测站建设的设备费,配合做好测站建设工作,并将测站建设作为取水许可验收和发放取水许可证的前置条件。

第二章 管理机构及职责分工

第六条

省水利厅负责全省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运行和维护工作的组织、监督和管理,制定相关细则,落实省级运维经费,组织省级水资源系统的运维工作,督促市、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筹措经费,协调处理运维中的重大问题。

各市、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辖区内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运维工作,及时落实本级运维经费。

第七条

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运维工作实行专人负责制,省水利厅成立省级运行维护小组,厅水资源处、省水资源服务中心、省水利网络数据中心参加,各市、县(市、区)水利(务)局成立运行维护小组,并接受省级运行维护小组的指导与考核。

第八条

省级运行维护小组的主要职责是:

1、指导各地水利(务)局成立运行维护小组,审核批准组建方案;

2、组织制定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运维的技术标准和规章制度;

3、监督和指导全省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运维、统计,考核各地运维工作;

4、负责业务应用软件、数据库、省中心机房的运行和维护;

5、协调全省水利专网通达问题,协调无线通讯服务;

6、制定和实施系统升级改造方案,审核批准地方自建系统接入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方案;

7、确定外包运维服务单位;

8、做好运行维护档案材料整理工作;

9、定期组织技术交流和人员培训;

10、负责与各地水利(水务)局及有关部门协调,研究处理运维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并及时向省水利厅报告。

第九条

各市、县(市、区)运行维护小组的主要职责是:

1、负责所属分中心机房、数据采集平台、数据库、辖区内测站的运行和维护,定期巡检测站;

2、对辖区所属数据负责,包括测站上报数据的准确性、连续性和完整性,业务应用软件中上报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协调辖区水利专网通达问题;

4、制定和实施自建系统的升级改造方案,审核测站变更方案,并报省备案;

5、确定外包运维服务单位;

6、做好运行维护档案材料整理工作;

7、配合做好有关的评比考核、技术培训和学习交流工作;

8、负责辖区内水资源系统运维工作的协调,研究和处理运维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上报。

第三章 机房网络管理和信息安全

第十条

机房管理按照《江苏省水利信息网络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执行,并做好定期巡检记录。

第十一条 省水资源系统依托中国电信CDMA网络和全省水利专网实现数据传输,CDMA网络信道租用费统一由省级负担。

第十二条 有线网络运维及信息安全管理按照《江苏省水利信息网络管理办法》执行。网络、域名和节点命名及IP地址申请、分配和使用等,执行《水利信息网命名及IP地址分配规定》(SL307-2004)。

第十三条 为解决部分不通水利专网用户的通讯问题,在各分中心设置了VPN设备,各分中心用户在只有互联网的环境下,可以通过VPN接入访问。

第四章 采集系统运行维护

第十四条 各地遥测站点使用中国电信CDMA网络传输数据。数据由省电信经省水利厅专线进入水利专网,分发至各市县分中心,各地监测站的采集信息由所属分中心接收入库,经整编后通过系统上报省中心。

第十五条 采集系统的运维管理主要内容是对测站中RTU、DTU、防雷、传感器、电源、太阳能板、蓄电池、机箱、电缆以及接地等设备的运行和日常管理。

第十六条 采集系统的运维管理核心任务是保证测站的不间断运行和数据的准确性,纳入水资源管理目标考核内容。

各级运维单位负责所属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原始数据采集情况的日常运行监视,对采集数据每天进行一次的比对分析,保证入库数据的准确性,发现测站异常、报警要立即排除。

第十七条 取用水计量设施实行定期更新制度。更新周期水表一般为3年,超声波流量计一般为5年,电磁流量计和涡街流量计一般为10年;但计量设施运行过程中出现损坏且不能修复的,应当及时予以更新。

第十八条

测站的日常管理:

1、每月至少一次对所管辖的站点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维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作好记录;

2、每年至少一次对投入式水位传感器进行检查和养护,每季度至少一次对计量设备进行检查与养护;

3、每季度至少一次对太阳能电池板表面清洁;

4、每两年至少一次蓄电池和防雷接地的检查和养护。第十九条 测站设备故障的处理:

1、在测站设备出现故障时,运维人员及时到现场检查处理。其中,测站RTU、DTU、电源、电池、太阳能板和防雷等设备出现故障,应在24小时内排除。测站计量设备出现时,应在48小时内排除,并作好检查维修记录;

2、为了保证系统数据采集的连续性,及时做好备品备件的准备工作,备件数量一般按总数的5%配备。

第二十条 测站变更必须符合水资源系统的有关标准和规范,变更方案须报省厅审核确定。

第五章 应用系统及数据库维护

第二十一条 应用系统包括基础信息管理、水资源实时信息服务、水资源规费征收管理、取水许可管理、地下水管理、节水管理、水功能区管理、饮用水源地管理、入河排污口管理、水务管理和综合统计、水资源信息发布平台,以及地方自建系统等内容。

数据库包括:水文地质、取用水户、取排水、取水许可、节约用水、计划用水、地下水管理、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水功能区、水源地,排污口等水资源数据库,以及水资源实时运行库。

第二十二条

应用系统运维管理:

1、各级运维部门对应用系统的维护与管理,应定岗、定人、定责,制定工作制度,建立工作机制,确保应用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工作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2、维护和管理应用系统平台环境及相关支撑软件,预防和解决应用服务器可能的故障,确保应用系统正常工作;

3、各级运维部门对软件运行情况进行日常监控,定期检查应用系统软件日志。出现故障或其它非正常情况时,应及时报告主管部门,通知技术开发单位组织人员修改完善;

4、每内定期研究分析应用系统运行情况,以及应用系统数据采集、更新和共享情况,提出应用系统运行报告和建议,并报送主管部门。

第二十三条 数据库运维管理主要由数据库运行管理、数据库运行维护制度建立、数据库运行管理培训等内容组成。

1、各级运维部门由其负责本级水资源数据库的运行管理与维护工作,职责涵盖数据库管理、数据维护、数据质量监控、数据责任、数据安全等六个组成部分;

2、数据库运行管理包括制定水资源数据库系统运行任务计划、定期对水资源数据库系统进行升级,以提高系统性能。

3、建立严格的水资源数据库运行维护制度,包括日常管理制度、系统维护制度等。出现问题及时解决,不得随意人为停运设备。发生重大故障造成系统停机,应作出通告说明;

4、水资源数据库系统应采用实时备份方式,保证在数据库出现问题时正常恢复;

5、针对数据库系统维护人员,每年应提供数据库系统运行管理的培训学习。

第二十四条

应用系统用户的管理要求如下:

1、应用系统用户是全省各级水资源业务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后进入操作运行;

2、用户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遵守水资源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办法,保证系统的信息安全;

3、用户按省、市、县三级管理,分别授予不同的使用权限。在同一级细分为系统管理员级、操作员级。

第二十五条

地方自建系统升级改造必须符合水资源系统的有关标准和规范,方案须报省备案。

第六章 保障措施与运行考核

第二十六条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筹措和落实网络运行维护经费,将运行维护经费列入部门预算,为正常运行维护提供保障,每年的运维经费可参照建设费用的5~10%计算。

第二十七条 各级水资源系统运维部门要建立结构合理、人员相对稳定的管理队伍,完善制度,加强培训和交流,提高系统运行和管理的技术水平。

第二十八条

各级水资源系统运维部门应加强日常系统维护管理,配备必要的维护软件和工具,落实管理责任制,规范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做好工作日志,加强制度落实的检查和考核。

第二十九条 各级水资源系统运维部门要加强用户服务,规范服务流程,对用户进行定期检查,保障用户和应用系统的正常工作。

第三十条

水资源系统运维情况纳入水资源管理考核内容,重点考核测站正常运行率、上报数据准确性、接入水量比例等内容。

对于运维情况较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于运维情况较差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一条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由省水利厅负责解释。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颁发之日起施行。

附件:

一、采集系统运维细则

二、应用系统运维细则

浅谈水资源管理 篇7

一、水资源管理的含义

水资源管理是从学科角度对水资源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管理, 是水资源管理知识体系, 是建立在水文、水资源, 水法制等多学科基础之上的新的交叉性综合性学科。通过对水资源管理的研究, 可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利用效率, 保障水资源安全。

对水资源管理确切定义, 目前学术界尚不统一。但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不同的卷中, 对水资源管理有不同的解释。综观传统的水资源管理概念, 有以下特点。首先, 从整体上来看, 他们都是以水资源开发作为主线, “保护”处于被动的地位;其次, 视野相对狭窄, 大多数概念只局限于水资源本身, 缺乏复合系统下对水资源的综合认识, 以水论水;第三, 缺乏生态环境的和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内涵。鉴于此, 我认为, 水资源管理就是为了满足人类水资源需求及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的总和。

二、水资源管理的内容

水资源管理学研究对象很明确, 就是围绕水资源持续高效利用的而展开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目前, 水资源危机正在全球范围内蔓延, 水资源危机的出现和加剧与人类在经济活动中缺乏对水资源的有效保护和管理有着重要的关系。水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 人类的绝大多数经济活动都要涉及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和未来人类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目标。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解释多种多样, 但都基本围绕着“满足目前需要但不破坏未来发展需求的能力”这一核心思想。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实现水资源等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人类追求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前提下, 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要求人类必须正视干旱洪涝灾害、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等诸多与水资源相关的问题, 这给水资源管理学提出了新挑战和难得的机遇。传统的水资源管理活动无法应对挑战。实现可持续的水资源利用目标必须改变传统的水资源管理活动, 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的和综合的观点构建全新的现代水资源管理体系, 这成为水资源管理学研究的主要国内研究内容。

三、外水资源管理学研究进展

1、国际水资源管理的研究进展

到目前为止, 明确提出水资源管理学的文献极为有限。根据人类开发利用水资源面临的新的问题和挑战以及实际水资源管理活动的特点, 国际上也对新形势下的水资源管理理论和体系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和研究, 并就一些问题达成了某种程度的共识。他们主要围绕着“可持续发展条件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目标对水资源管理活动的要求”而展开。这些研究活动为水资源管理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的诞生和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2000国际水文科学学会 (IAHS) 年在美国召开了“水资源综合管理研讨会”。这次研讨会主要探讨了可持续发展条件下的水资源综合管理的内容和目标, 以及交流水资源综合管理的经验。此次研讨会达成一个共识:未来水资源管理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流域的统一管理。流域统一管理是流域内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统一协作管理, 其目的是防止土地退化、保护淡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的基本框架是政府和社区公众的共同管理。会议认为, 为了实现流域统一管理的目标, 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复杂的水资源管理活动必须建立在有效的科学规划基础之上; (2) 必须显著提高预测各项管理活动结果的能力; (3) 为了达到水资源管理的目的, 持续的检测和评估工作十分必要; (4) 水资源管理活动的管理过程必须是透明的和公开的。

2、国内水资源管理的研究进展

我国关于水资源管理理论的研究开始与上个世纪80年代, 早期的水资源管理研究主要是对实际水资源管理活动中的管理内容的简单罗列和堆加, 并未从理论的高度来对水资源管理的体系和框架进行系统的阐述。随着我国水资源危机的不断加剧以及可持续发展对现代水资源管理的要求和挑战, 学术界开始逐渐关注水资源管理理论的探讨和框架体系的构建。

林洪孝在《水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中界定水资源管理活动为:依据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遵循水资源系统自然循环功能, 按照经济社会规律和生态环境规律, 运用法规、行政、经济、技术、教育等手段, 通过全面系统的规划, 优化水资源配置, 对人们的涉水行为进行调整与控制, 保障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和谐持续发展。值得注意的是, 该书提出, 随着人类水资源问题认识的发展深化, 水资源管理逐渐形成了专门的技术和学科, 其管理领域涉及自然、生态和经济、社会等许多方面, 其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水资源权属管理、水资源政策管理、水资源综合评价与规划管理、水量分配与调度管理、水质控制与保护管理、节水管理、防汛与抗洪管理、水情监测与预报管理、水资源组织与协调管理以及其他水资源日常管理等十个方面。

四、结束语

要保护水资源, 要加强水资源用水的管理已成为人类必须重视的问题。由于水资源是与人类生存和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自然资源, 特别是近年来由于水资源短缺引发的各种问题, 长期以来有关专家学者对水资源管理极为关注, 积累了大量的文献资料, 水资源管理是水资源管理的知识体系, 是建立在众多学科之上的交叉性综合性学科。积极推进和发展水资源管理, 对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同时也要加强水资源管理的法律体系, 严格执行水资源法律所规定的各项规章制度, 维护水资源管理, 保卫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建设成果。

摘要:水资源管理成为同每一个人息息相关的问题, 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体系, 以水资源为管理对象, 探讨水资源高效利用保护的各种措施规律, 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浙江省水资源管理条例 篇8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合理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水资源,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保护生态平衡,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管理水资源,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第三条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水塘和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修建管理的水库中的水,归各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

前款所称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修建管理的水库,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确保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用水权益的前提下,按照尊重历史、维持现状的原则,根据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予以确认。

对水资源依法实行取水许可制度和有偿使用制度。

第四条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应当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用水。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工作,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增加财政投入,加强水工程建设,促进水环境改善。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节约用水工作,建立健全节约用水管理制度,强化节约用水宣传和教育,全面推行节约用水措施,推广节约用水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发展节水型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

第六条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的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有关工作。

第七条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义务。

鼓励单位和个人以多种形式参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在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管理水资源等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第二章水资源规划

第八条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按照流域、区域统一制定规划。流域、区域规划包括综合规划和专业规划。

综合规划以及与土地利用关系密切的专业规划,应当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相协调。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重大建设项目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应当与水资源承载能力及环境状况相适应,并进行科学论证。

制定规划,应当进行水资源综合科学考察和调查评价。

第九条流域、区域规划按下列规定进行编制:

(一)钱塘江、瓯江、东西苕溪流域,杭嘉湖地区、萧绍宁地区的综合规划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发展计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和有关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编制,报省人民政府批准;专业规划由省有关部门编制,征求省相关部门意见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二)甬江、飞云江、灵江、鳌江流域、舟山本岛的综合规划由所在地的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发展计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和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编制,经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发展计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专业规划由所在地的市有关部门编制,征求同级相关部门意见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三)其他江河流域或者区域的综合规划由所在地的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发展计划行政主管部门编制,经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发展计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专业规划由所在地的县(市、区)有关部门编制,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后,报县(市、区)人民政府批准。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县(市、区)的流域综合规划或者专业规划,应当由共同的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发展计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条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发展计划、环境保护、国土资源、建设等有关部门,根据流域、区域规划和上一级水资源规划,编制本行政区域的水资源规划,经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发展计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一条经批准的规划是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害活动的基本依据。规划的修改,应当经原批准机关批准。

第三章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

第十二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水源源头保护,加快生态公益林建设,保护自然植被和湿地,涵养水源,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水库库区应当封山育林,逐步减少水库库区居住人口。

禁止在水库库区保护范围内采挖和筛选砂石、矿藏等活动。

禁止向河道、湖泊、水库等水域抛撒垃圾、动物尸体和其他污染水体的物体。

有饮用水供水功能的水库库区的保护,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的法律、法规执行。

第十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业污水、城乡居民生活污水应当按排污规定的要求进行处理。

畜禽养殖场和农副产品加工单位产生的废污水,未经处理达标,不得直接排入河道、湖泊、水库等水域。

第十四条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禁止设置排污口。

在江河、湖泊、水库、运河、渠道新建、改建或者扩建排污口,应当经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审批。

第十五条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水功能区对水质的要求和水体自然净化能力,核定该水域的纳污能力,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该水域限制排污总量的意见。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水功能区对水质的要求,做好江河湖库水量水质监测,发现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控制指标的,或者水功能区的水质未达到水域使用功能对水质的要求的,应当及时报告有关人民政府采取治理措施,并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通报。

水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水质监测数据、资料应当实行共享。水量水质监测结果应当按国家规定向社会公开。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水文、水资源信息系统建设。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水资源的动态监测。

第十六条开发利用地表水,应当维持江河的合理流量和湖泊、水库的合理水位,维护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防止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第十七条禁止围湖造地。已经围垦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有计划地退地还湖。

禁止擅自填埋或者围垦河道、水塘、湿地。确需填埋或者围垦的,应当经过科学论证,依法报经批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建设活动占用水域行为的管理。具体管理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第十八条开采地下水应当遵循总量控制、优化利用、分层取水的原则,并符合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和年度计划中确定的可采总量、井点总体布局、取水层位的要求,防止水体污染、水源枯竭和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地质环境灾害的发生。

在沿海地带开采地下水,应当经过科学论证,并采取措施,防止地面沉降和海水入侵。

在地表水丰富的地区,严格控制开采地下水。

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和年度计划,由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土资源等部门制定。

第十九条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地下水分布状况及开采情况,划定地下水的超采地区和严重超采地区。

在地下水超采地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严格控制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在地下水严重超采地区,禁止开采地下水,已开采的应当限期停止。具体期限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土资源等相关部门,征求有关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意见后提出,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条利用水域从事旅游开发的,应当符合水功能区划和水环境保护功能区划的要求,并不得污染水体和影响行洪安全。

第二十一条水电资源的开发应当符合规划。水电资源的开发使用权可以通过招标等方式取得。

第四章水资源配置和取水管理

第二十二条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依据上一级的水中长期供求规划和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订本行政区域的水中长期供求规划,经本级发展计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后执行。

第二十三条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流域规划和水中长期供求规划,编制江河径流调蓄计划和水量分配方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跨行政区域的径流调蓄计划和水量分配方案,由共同的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征求有关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意见后编制,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编制径流调蓄计划和水量分配方案,应当服从防洪的总体安排,遵循基本生活优先原则,并兼顾上下游、左右岸和有关地区之间的利益。

第二十四条水源和引供水工程建设、供水调度应当以径流调蓄计划和水量分配方案为依据。有调蓄任务的水工程,应当按照径流调蓄计划和水量分配方案蓄水、放水。

第二十五条跨流域及跨县级以上行政区域调配水资源,应当进行全面规划和科学论证,统筹兼顾利害关系各方的利益以及调出和调入地区的用水需要,防止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第二十六条县级以上发展计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水量分配方案、本行政区域城乡用水状况、下一年度水源预测及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取水控制总量,制定区域年度用水计划。

第二十七条直接从江河、湖泊、地下和水工程拦蓄的水域内取水,应当办理取水许可,并按照取水许可规定条件取水。

下列取水不需办理取水许可:

(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使用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水塘、水库中的水的;

(二)家庭生活和零星散养、圈养畜禽饮用取用少量地表水的;

(三)在城乡供水管网未覆盖的区域,因家庭生活需要取用地下水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前款各项取水,妨碍公共用水、环境安全或者损害他人用水合法权益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可以限制其取水,直至禁止取水。

第二十八条需要申请取水许可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应当进行水资源论证。

需由国家审批、核准的建设项目,申请人应当在报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者项目申请报告前,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取水申请;建设项目未取得取水申请批准文件的,项目主管部门不得审批、核准该建设项目。其他建设项目应当在取水工程开工前,取得取水申请批准文件。

第二十九条水行政主管部门认为取水涉及公共利益需要听证的,应当向社会公告,并举行听证。

取水涉及申请人与他人之间重大利害关系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在作出是否批准取水申请的决定前,应当告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申请人、利害关系人要求听证的,应当组织听证。

第三十条取水许可程序及审批权限,按照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一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直接从江河、湖泊、地下取水或者利用水资源发电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缴纳水资源费。但本条例第二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的取水除外。

水资源费由水行政主管部门收取,纳入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水资源费应当用于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及水资源保护、管理和节约用水工作。

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第三十二条取水许可持证人应当安装符合国家计量标准的取水计量设施,并保证取水计量设施的正常运行,不得擅自拆除、更换。农业灌溉应当逐步安装取水计量设施。

取水计量设施发生故障不能正常运行的,应当在三日内向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及时修复。

第五章节约用水

第三十三条省级行业主管部门应当制订行业用水定额,报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质量监督检验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由省人民政府公布。

用水超过定额的单位,应当进行节水改造,在规定的期限内达到定额标准。

第三十四条用水应当计量,并按照批准的用水计划用水。

用水实行计量收费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用水单位应当在每年年底前向水行政主管部门申报下一年度的用水计划,由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其用水状况和下一年度水源预测综合平衡后核定。

第三十五条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做好渠系配套改造和建设,对农业蓄水、输水工程采取必要的防渗漏措施,推广农业节水技术和节水灌溉方式,减少农业用水,提高农业用水效率。

合理调整水库供水功能,增加对城市、工业供水。农业供水水源转向城市、工业供水的,水价中应当附加农业节水补偿资金,专项用于农业节水。

第三十六条省经济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根据国家规定制定并公布本省限期淘汰的落后的、耗水量高的工艺、设备和产品的名录。

生产者、销售者或者生产经营中的使用者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停止生产、销售或者使用列入淘汰名录的工艺、设备和产品。

第三十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推广节水型生活器具的应用,支持节水技术的开发;加强城乡供水管网改造,降低供水管网漏失率,逐步推行分质供水,提高生活用水效率;鼓励使用再生水,提高污水再生利用率。

第三十八条水资源紧缺地区应当对耗水量高的工业、农业和服务业项目加以限制。

海岛等水资源短缺的地区,鼓励对雨水和微咸水的收集、开发、利用和对海水的利用、淡化。

第三十九条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应当制定节水措施方案,配套建设节水设施。节水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已建建设项目未配套建设节水设施的,应当逐步进行节水设施的配套建设。

第四十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积极采取措施,逐步推进城乡一体化供水,保障城乡居民的饮用水水量和水质,并实行有利于节约水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水价政策。

供水价格应当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确定。

对城市供水价格逐步实行阶梯式水价和分类水价。

第六章监督检查

第四十一条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水政巡查制度,加强对用水单位取水工程建设情况、取排水情况的检查;其中,对地下水取水工程施工应当进行现场监督。

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水政监督检查人员在监督检查中,发现用水单位未依法办理取水许可或者未按照批准的取水条件进行取水设施建设的,应当责令其停止建设;对拒不停止、继续施工的,经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查封、暂扣用于施工的取水工具、取水设备。

查封、暂扣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十五日。因案情重大等原因难以及时处理的,经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十五日。

第四十二条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水政监督检查人员履行本条例规定的监督检查职责时,依法行使调查取证权、现场检查权、制止权、行政处罚权等职权。

第四十三条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对水政监督检查人员的监督检查工作应当给予配合,如实提供有关资料和情况,不得拒绝、拖延或者谎报,不得阻碍水政监督检查人员依法执行职务。

第四十四条水政监督检查人员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应当出示执法证件,依照法定程序执法。

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本部门、本系统行政执法活动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五条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以及水工程管理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关部门按管理权限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予以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单位或者个人核发许可证、签署审查同意意见的;

(二)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用水申请单位或者个人,未在规定期限内核发许可证、签署审查同意意见,故意拖延的;

(三)违反规定收取水资源费的;

(四)不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或者发现违法行为不予查处,造成严重后果的;

(五)拒不执行禁止开采期限规定,放任取用水单位和个人在禁止开采区开采地下水的;

(六)拒不执行水量分配方案和水量调度预案的;

(七)拒不服从水量统一调度的;

(八)有调蓄任务的水工程,未按径流调蓄计划和水量分配方案蓄水、放水,造成损害的;

(九)其他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的。

第四十六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一)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的;

(二)未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擅自在江河、湖泊新建、改建或者扩建排污口的;

(三)畜禽养殖场和农副产品加工单位超标排放废污水的;

(四)围湖造地或者未经批准围垦河道的;

(五)未经批准擅自取水的;

(六)未按照批准的取水许可规定条件取水的;

(七)拒不缴纳、拖延缴纳或者拖欠水资源费的;

(八)建设项目的节水设施没有建成或者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擅自投入使用的;

(九)生产、销售或者在生产经营中使用明令淘汰的落后的、耗水量高的工艺、设备和产品的。

第四十七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二条第三款规定,在水库库区保护范围内采挖和筛选砂石、矿藏等活动的,由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采取补救措施,并可处以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条例第十二条第四款规定,向河道、湖泊、水库等水域抛撒垃圾、动物尸体和其他污染水体的物体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打捞、清除,有关单位和个人拒不打捞、清除的,对个人处以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处以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八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条规定,利用水域从事旅游开发不符合水功能区划要求的,由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采取补救措施,并可处以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九条取水许可持证人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未安装取水计量设施或者安装的取水计量设施不符合国家计量标准的,或者擅自拆除、更换取水计量设施的,由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安装或者修复,并按工程设计取水能力或者设备铭牌功率满负荷连续运行的取水能力确定取水量征收水资源费,并可处以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拒不安装或者不修复的,吊销其取水许可证。

第五十条取水许可持证人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三条规定,拒绝提供有关资料或者提供虚假资料的,由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处以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取水许可证。

第五十一条依照本条例规定应当给予行政处罚,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未依法给予行政处罚的,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有权责令其作出行政处罚,并可提请有关部门对有关负责人给予行政处分。

下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作出违法审批、越权审批或者错误决定的,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责令其限期纠正或者予以撤销。

第八章附则

上一篇:公安消防执法档案管理规定下一篇:描写大公鸡的优秀作文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