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消防执法档案管理规定

2024-09-21

公安消防执法档案管理规定(精选8篇)

公安消防执法档案管理规定 篇1

公安消防执法档案管理规定

公消【2012】336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公安消防执法档案(以下简称执法档案)管理工作,有效地保护执法档案,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在消防执法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实物等各种载体历史记录的管理。第三条 执法档案管理应当遵循客观、科学、完整、安全、有效利用的原则,落实逐级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定期和离任离岗移交制度。

第四条 上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加强对下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执法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督、指导。执法档案管理工作接受主管公安机关、地方档案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指导。第二章 档案归档内容

第五条 执法档案包括消防行政许可档案、消防监督检查档案、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档案、重大火灾隐患档案、火灾事故调查档案、消防行政处罚档案、消防行政强制档案、消防执法救济档案和消防刑事档案。

第六条 消防行政许可档案分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卷、建设工程消防验收卷、公众聚集场所使用/营业前消防安全检查卷。

(一)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卷的归档内容及装订顺序如下:

1、卷内文件目录;

2、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意见书及审批表;

3、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申报表;

4、消防设计文件;

5、专家评审申报材料,包括:特殊消防设计文件,或设计采用的国际标准、境外消防技术标准的中文文本,其他有关消防设计的应用实例、产品说明等技术资料;

6、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明文件,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批准的临时性建筑证明文件;

7、建设单位的工商营业执照等合法身份证明文件,设计单位资质证明文件;

8、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申请受理凭证;

9、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记录表;

10、集体会审、专家评审意见及有关记录和材料;

11、送达回证;

12、其他有关材料;

13、备考表。

(二)建设工程消防验收卷的归档内容及装订顺序如下:

1、卷内文件目录;

2、建设工程消防验收意见书及审批表;

3、建设工程消防验收申报表;

4、消防设计文件变更情况、消防设计专家评审会纪要及其他需要提供的申报材料;

5、工程竣工验收报告,有关消防设施的工程竣工图纸及隐蔽工程记录;

6、消防产品质量合格证明文件,消防设施检测合格证明文件;

7、具有防火性能要求的建筑构件、建筑材料(含建筑保温材料)、装修材料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证明文件、出厂合格证;

8、施工、工程监理、检测单位的合法身份证明和资质等级证明文件,建设单位的工商营业执照等合法身份证明文件;

9、建设工程消防验收申请受理凭证;

10、建设工程消防验收记录表,现场抽样检查及功能测试、检测、综合评定等资料,不合格项目的整改证明资料;

11、集体会审意见;

12、送达回证;

13、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移交记录;

14、其他有关材料;

15、备考表。

(三)公众聚集场所使用/营业前消防安全检查卷的归档内容及装订顺序如下:

1、卷内文件目录;

2、公众聚集场所投入使用、营业前消防安全检查合格证复印件/不同意投入使用、营业决定书及审批表;

3、消防安全检查申报表;

4、营业执照或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出具的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5、依法取得的建设工程消防验收或竣工验收消防备案的法律文书;

6、消防安全制度、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场所平面布置图;

7、员工岗前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记录、自动消防系统操作人员取得的消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资格证书;

8、场所室内装修消防设计施工图,消防产品质量合格证明文件,装修材料防火性能符合消防技术标准的证明文件、出厂合格证;

9、消防安全检查申请受理凭证;

10、消防监督检查记录;

11、现场抽样检查、功能测试、检测等有关记录和资料,现场照片;

12、集体讨论意见;

13、送达回证;

14、其他有关材料;

15、备考表。

第七条 消防监督检查档案分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备案卷、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消防备案卷、单位消防安全监督抽查卷、举报投诉消防安全违法行为核查卷、大型群众性活动举办前消防安全检查卷和消防产品专项监督抽查卷。

(一)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备案卷的归档内容及装订顺序如下:

1、卷内文件目录;

2、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备案凭证;

3、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备案申报表;

4、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备案材料补正通知书;

5、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备案材料,包括:建设单位的工商营业执照等合法身份证明文件,设计单位资质证明文件,消防设计文件,施工许可文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明文件,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批准的证明文件,施工图审查机构出具的审查合格文件等;

6、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备案检查不合格通知书、复查意见书、违法通知书及审批表,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

7、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备案检查记录表、复查申请、复查记录表;

8、送达回证;

9、其他有关材料;

10、备考表。

(二)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消防备案卷的归档内容及装订顺序如下:

1、卷内文件目录;

2、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消防备案凭证;

3、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消防备案申报表;

4、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消防备案材料补正通知书;

5、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消防备案材料,包括: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和有关消防设施的工程竣工图纸、隐蔽工程记录,消防产品质量合格证明文件,具有防火性能要求的建筑构件、建筑材料(含建筑保温材料)、装修材料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证明文件、出厂合格证,消防设施检测合格证明文件,施工、工程监理、检测单位的合法身份证明和资质等级证明文件,建设单位的工商营业执照等合法身份证明文件等;

6、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消防备案检查不合格通知书、复查意见书、违法通知书及审批表,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

7、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消防备案检查记录表、复查申请、复查记录表;

8、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消防备案检查的现场抽样检查、功能测试、检测等资料;

9、送达回证;

10、其他有关材料;

11、备考表。

(三)单位消防安全监督抽查卷归档内容及装订顺序如下:

1、卷内文件目录;

2、消防监督检查记录;

3、责令立即改正通知书、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

4、消防监督检查记录(复查),复查申请;

5、消防行政处罚等依法处理情况的文书;

6、责令停止施工/停止使用/停产停业的当事人申请恢复的申请,消防监督检查记录,同意或不同意恢复施工/使用/生产/经营决定书及审批表;

7、送达回证;

8、其他有关材料;

9、备考表。

单位消防安全监督抽查卷可以以被抽查单位为单位,以抽查时间为序,按季度或立卷,集中归档。不能纳入其他执法档案的消防监督检查文书材料等应当纳入本案卷归档。对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历次监督抽查文书材料,纳入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档案,不纳入本案卷。

(四)举报投诉消防安全违法行为核查卷归档内容及装订顺序如下:

1、卷内文件目录;

2、消防安全违法行为查处情况告知举报投诉人材料;

3、*受案登记表、*接受案件回执单;

4、消防监督检查记录

5、*询问笔录、证人证言;

6、责令立即改正通知书、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

7、消防监督检查记录(复查);

8、消防行政处罚等依法处理情况的文书;

9、送达回证;

10、其他有关材料;

11、备考表。

举报投诉消防安全违法行为核查卷可以以每起核查案件为单位,以举报、投诉受理时间为序,按季度或立卷,集中归档。对建设工程、消防产品质量的举报投诉,其归档内容可参照有关案卷归档内容进行适当调整。

(五)大型群众性活动举办前消防安全检查卷归档内容及装订顺序如下:

1、卷内文件目录;

2、消防监督检查记录;

3、公安机关治安部门通知检查材料;

4、其他有关材料;

5、备考表。

大型群众性活动举办前消防安全检查卷可以以每起大型群众性活动为单位,以公安机关治安部门通知时间为序,按季度或立卷,集中归档。

(六)消防产品专项监督抽查卷归档内容及装订顺序如下:

1、卷内文件目录;

2、消防产品监督检查记录;

3、消防产品现场检查判定不合格通知书及审批表;

4、消防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抽样单;

5、消防产品质量检验结果通知书、复检结果通知书及审批表;

6、消防产品复检申请表、受理凭证;

7、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消防产品监督检查记录(复查);

8、消防行政处罚等依法处理情况的文书;

9、关于通报涉嫌违法生产/销售消防产品案件的函、关于通报涉嫌生产不合格消防产品的函、涉嫌犯罪的移送案件文书及审批表;

10、消防产品样品照片等证据材料;

11、送达回证;

12、其他有关材料;

13、备考表。

第八条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档案归档内容及装订顺序如下:

1、卷内文件目录;

2、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告知书、公告;

3、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申报表;

4、单位的工商营业执照等身份证明文件;

5、单位消防安全基本情况材料,包括: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基本情况,主要建筑的消防基本情况,消防安全重点部位情况,专职、志愿消防组织及其装备情况,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员工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记录,自动消防系统操作人员取得的消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资格证书复印件,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情况;

6、单位总平面布局图、平面布置图、消防设施系统图等;

7、历次消防行政许可、备案文件复印件;

8、历次消防监督检查记录、责令立即改正通知书、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复查申请等;

9、历次消防行政处罚、火灾事故调查等依法处理情况的文书复印件;

10、其他有关材料;

11、备考表。

对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档案每年至少应当进行一次归档检查,有关消防监督检查的文书以及消防行政处罚、火灾事故调查等文书复印件应当在执法活动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归档。

单位的工商营业执照等身份证明文件、消防安全基本情况等内容发生变化的,单位应当重新申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及时审查、依法公告,在档案中补充相关内容。

档案历次调整、补充情况应当在备考表中注明。第九条 重大火灾隐患档案归档内容及装订顺序如下:

1、卷内文件目录;

2、重大火灾隐患整改通知书及审批表;

3、消防监督检查记录(立案前);

4、重大火灾隐患现场照片;

5、立案前集体讨论、专家论证意见;

6、由所属公安机关给本级政府的报告,政府批复意见;

7、重大火灾隐患销案申请;

8、消防监督检查记录(复查);

9、重大火灾隐患整改后的照片;

10、复查后集体讨论、专家论证意见;

11、重大火灾隐患销案通知书及审批表;

12、消防行政处罚、消防行政强制等依法处理情况的文书;

13、政府督办的有关材料;

14、送达回证;

15、其他有关材料;

16、备考表。

第十条 火灾事故调查档案分火灾事故简易调查卷、火灾事故调查卷和火灾事故认定复核卷。

(一)火灾事故简易调查卷归档内容及装订顺序如下:

1、卷内文件目录;

2、火灾事故简易调查认定书;

3、现场调查材料;

4、其他有关材料;

5、备考表。

火灾事故简易调查卷可以以每起火灾为单位,以报警时间为序,按季度或立卷,集中归档。

(二)火灾事故调查卷归档内容及装订顺序如下:

1、卷内文件目录;

2、火灾事故认定书及审批表;

3、火灾报警记录;

4、*询问笔录、证人证言;

5、*传唤证及审批表;

6、火灾现场勘验笔录,火灾痕迹物品提取清单;

7、火灾现场图、现场照片或录像;

8、鉴定、检验意见,专家意见;

9、现场实验报告、照片或录像;

10、火灾损失统计表,火灾直接财产损失申报统计表;

11、火灾事故认定说明记录;

12、消防技术调查报告;

13、送达回证;

14、其他有关材料;

15、备考表。

复核机构作出责令原认定机构重新作出火灾事故认定后,原认定机构作出火灾事故重新认定的有关文书材料等,按照火灾事故调查卷的要求立卷归档。

(三)火灾事故认定复核卷归档内容及装订顺序如下:

1、卷内文件目录;

2、火灾事故认定复核决定书/复核终止通知书及审批表;

3、火灾事故认定复核申请材料及收取凭证;

4、火灾事故认定复核申请受理通知书;

5、原火灾事故调查材料复印件;

6、火灾事故认定复核的询问笔录、证人证言、现场勘验笔录、现场图、照片等;

7、火灾事故复核认定说明记录;

8、送达回证;

9、其他有关材料;

10、备考表。

第十一条 消防行政处罚档案分消防简易行政处罚卷、消防行政处罚卷。

(一)消防简易行政处罚卷归档内容及装订顺序如下:

1、卷内文件目录;

2、*当场处罚决定书;

3、现场调查材料;

4、罚没收据;

5、其他有关材料;

6、备考表。

消防简易行政处罚卷可以以每起处罚案件为单位,以处罚时间为序,按季度或立卷,集中归档。

(二)消防行政处罚卷归档内容及装订顺序如下:

1、卷内文件目录;

2、*公安行政处罚决定书/*不予行政处罚决定书/*终止案件调查决定书及审批表;

3、*受案登记表;

4、*询问笔录、证人证言,鉴定意见、检测结论,*检查记录,*现场笔录,物证照片等;

5、*传唤证及审批表;

6、与此案有关的消防监督检查记录、责令立即改正通知书、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火灾事故认定书等;

7、*调取证据通知书、*登记/先行登记保存证据清单等及审批、处理材料;

8、被处罚单位营业执照、个人身份证等身份证明材料;

9、*公安行政处罚告知笔录;

10、听证申请,*不予受理听证通知书/举行听证通知书及审批表,*听证笔录,*听证报告书;

11、重大行政处罚集体讨论意见;

12、责令停产停业报请政府审批文件、政府批复;

13、执行情况材料,包括罚没收据、*执行回执、*没收违法所得清单、*责令停产停业/停止施工/停止使用后的现场笔录和照片等;

14、送达回证;

15、其他有关材料;

16、备考表。

第十二条 消防行政强制档案分临时查封卷和行政强制执行卷。

(一)临时查封卷归档内容及装订顺序如下:

1、卷内文件目录;

2、临时查封决定书及审批表;

3、消防监督检查记录、*询问笔录、火灾隐患现场照片等证据材料;

4、临时查封集体讨论意见;

5、*现场笔录;

6、临时查封现场照片或录像;

7、解除临时查封申请;

8、解除临时查封前消防监督检查记录;

9、同意/不同意解除临时查封决定书及审批表;

10、送达回证;

11、其他有关材料;

12、备考表。

(二)行政强制执行卷归档内容及装订顺序如下:

1、卷内文件目录;

2、*行政强制执行决定书/*代履行决定书及审批表;

3、责令改正通知书、*公安行政处罚决定书等文书;

4、*催告书;

5、行政强制执行集体讨论意见;

6、*现场笔录;

7、行政强制执行现场照片或录像;

8、送达回证;

9、其他有关材料;

10、备考表。

第十三条 消防执法救济档案分消防行政复议卷、消防行政诉讼卷和消防国家赔偿卷。

(一)消防行政复议卷归档内容及装订顺序如下:

1、卷内文件目录;

2、*行政复议决定书/*行政复议终止决定书/*行政复议调解书;

3、*行政复议提交答复通知书、行政复议申请书/*行政复议申请笔录;

4、答复意见;

5、*责令履行行政复议决定通知书/*行政复议意见书/*行政复议建议书/*行政复议具体行政行为停止执行通知书;

6、被复议的消防执法行为原案卷材料复印件;

7、其他有关材料;

8、备考表。

(二)消防行政诉讼卷归档内容及装订顺序如下:

1、卷内文件目录;

2、法院的判决书或裁定书;

3、起诉书、答辩状;

4、被诉的消防执法行为原案卷材料复印件;

5、其他有关材料;

6、备考表。

(三)消防国家赔偿卷归档内容及装订顺序如下:

1、卷内文件目录;

2、*行政赔偿决定书;

3、赔偿申请书/*国家赔偿口头申请笔录;

4、*国家赔偿申请收讫凭证、*国家赔偿申请补正告知书;

5、有关消防执法行为的调查、认定材料,判决书、复议决定书、调解书等;

6、*国家赔偿金支付申请书;

7、有关消防执法行为原案卷材料复印件;

8、送达回证;

9、其他有关材料;

11、备考表。

第十四条 消防刑事档案的案卷归档内容和装订顺序,按照公安机关有关规定执行。第三章 档案的建立与管理

第十五条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主要负责人是执法档案管理第一责任人,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组织建立健全执法档案管理制度,落实人员、经费、场所、设施;

(二)积极采用先进的档案管理技术;

(三)组织检查、鉴定、销毁档案。

根据需要,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主要负责人可以明确由分管负责人具体组织实施执法档案的管理工作。第十六条 消防执法人员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对所承办的消防执法活动的有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

(二)按照归档内容及装订顺序立卷,确保案卷材料齐全完整、真实合法,符合规定;

(三)按规定时限向档案管理人员移交执法档案;

(四)严格保管案卷材料,严防遗失;

(五)严禁弄虚作假、私自留存或损毁案卷材料;

(六)调离本岗位时,移交所承办或保存的案卷材料。消防执法人员向档案管理人员移交执法档案前,应当按规定整理立卷,填写案卷封面(目录号、案卷号除外)、卷内文件目录,并在备考表中立卷人处签名。

第十七条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明确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档案管理人员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指导、监督消防执法人员对案卷材料立卷、归档;

(二)接收移交的执法档案,履行检查、签收手续;

(三)按规定对执法档案进行分类、编号和存放;

(四)做好执法档案的收进、借阅、移出、销毁等情况登记和台帐管理工作;

(五)不得擅自复制、翻拍、抄录、抽取、销毁、涂改或伪造执法档案,严防丢失、损毁;

(六)做好档案室(柜)管理工作,严格遵守安全保密制度,确保安全。

档案管理人员接收执法档案时,应当对其合法性、规范性进行检查,对符合规定的,填写案卷目录号、案卷号,并在备考表中检查人处签名,登记归档;对不符合规定的,提出检查意见,登记后退回立卷人在10个工作日内完善。未经档案管理人员检查、签名,执法档案不得登记、归档。

第十八条 消防执法人员应当在消防执法活动完结后30个工作日内立卷并移交档案室(柜),法律、法规、规章和本规定另有规定的除外。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负责人、消防执法人员离任离岗时,应当将执法案卷材料归档情况纳入工作交接内容。档案管理人员离岗时,应当移交全部执法档案和台帐,办理工作交接手续。

第十九条 消防执法人员按照实际发生的消防执法活动收集、整理、建立执法档案,卷内归档内容应当根据执法活动的实际发生情况收集、归档。

单位营业执照、个人身份证、资质资格证明文件等证明材料,以其复印件存档。同一文书、证据材料涉及两个以上案卷的,应当按照刑事案卷优于行政处罚卷、行政处罚卷优于其他具体行为卷、具体行为卷优于其他案卷的原则存放原件,其他案卷存放复印件。复印件应当逐页经提供人签名并注明日期,由收件人现场核对与原件无误,加盖“与原件核对无误”章;法律文书复印件可由文书制发机关加盖公章确认,多页文书可只加盖骑缝章。

第二十条 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及备案档案中图纸较多时,可将图纸另立分册装订,并注明总册数,集中存放;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电子档案的形式保存图纸。

执法档案归档内容中有声像材料的,应当按有关案卷装订顺序要求在卷内相应位置列明,并随案卷一并归档、移交。有条件的单位,应当按照公安声像档案管理的要求,根据不同载体,使用专门装具分别整理、编号,妥善保存和管理,并在执法档案中注明声像档案编号。第二十一条 除本规定另有规定的外,执法档案以案(人、单位、事等)立卷,按类别集中存放。

各类执法档案应当做到归档材料齐全完整,制作规范,字迹清楚,并采用具有长期保留性能的笔、墨水书写或打印。

卷内材料,除卷内文件目录、备考表、空白页、作废页外,应在正面右上角和反面左上角用铅笔逐页编写阿拉伯数字页号,页号从“1”编起,为流水号,不得重复和漏号。

档案装订前要拆除金属物,对残缺破损、小于或大于卷面的材料,应当进行修补、裱贴和折叠,不得有压字和掉页情况;装订时应当采取右齐、下齐、三孔双线、左侧装订的方法。案卷材料较多时应当分册装订,每册不宜超过200页。

第二十二条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设立能够保障执法档案安全的档案室,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建立执法档案台帐,落实档案管理措施,保证档案的真实、完整、有效和安全。没有条件设立档案室的,可以设立档案专柜。

第二十三条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除按照本规定建立纸质执法档案外,还应当按照消防执法信息化的要求建立公安消防执法电子档案,并进行物理归档,将保存载体与纸质档案一并移交档案室管理。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在推行办公自动化系统和编制消防监督业务管理软件时,应当设立电子文件的归档功能,实现文档生成与归档一体化,逐步实现档案计算机数据管理、整理编目、检索查询、安全保密功能。

第二十四条 公安消防执法电子档案应当符合有关规定,其归档范围、内容、保管期限应当符合本规定。

公安消防执法电子档案应当采取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技术措施,确保不被非正常签发、修改和删除,保持其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第二十五条 档案管理人员应当严格落实执法档案借阅、查阅制度,为消防工作服务。

查阅、摘抄、复制执法档案,应当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负责人批准,并严格遵守档案管理有关要求;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依法不予批准的,应当说明理由。

第二十六条 执法档案保管期限分为永久、长期和短期。长期为16年至50年,短期为2年至15年,具体期限如下:

(一)消防行政许可档案 长期

其中公众聚集场所使用/营业前消防安全检查卷 16年

(二)消防监督检查档案 16年

其中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备案卷 长期

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消防备案卷 长期

(三)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档案 16年

(四)重大火灾隐患档案 5年

(五)火灾事故调查档案 长期

其中火灾事故简易调查卷 5年

较大以上火灾事故调查卷 50年

(六)消防行政处罚档案 长期 其中消防简易行政处罚卷 16年

(七)消防行政强制档案 长期

(八)消防行政救济档案 长期

(九)消防刑事档案 永久

第二十七条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每年组织对保管到期的执法档案进行鉴定。对属于公安机关归档范围的执法档案应当按照公安机关综合档案部门的要求定期移交归档;对不属于归档范围的其他执法档案,且经鉴定确实无继续保存价值的,应当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主要负责人审批后按规定销毁。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处分:

(一)未建立执法档案室(柜),未明确档案管理人员,或未建立档案管理制度的;

(二)未按规定立卷归档,或未按规定时限移交、完善执法档案的;

(三)私自留存、损毁、丢失、涂改、伪造案卷材料或执法档案的;

(四)擅自提供、复制、翻拍、抄录、公布、抽取、销毁执法档案的;

(五)未按规定对执法档案进行分类、编号、存放,或未落实收进、借阅、移出、保密等管理制度的;

(六)未落实离任离岗时执法档案或案卷材料移交工作的;

(七)其他不履行执法档案管理规定,玩忽职守的行为。

第二十九条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定期组织对执法档案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并将其纳入执法质量考评内容。对执法档案立卷归档和管理工作成绩突出的,应当予以表彰奖励。第四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本规定中案卷归档内容中的文书统一使用公安消防行政法律文书、消防产品监督管理法律文书式样,其中文书前加“*”的,使用公安行政法律文书、公安行政复议法律文书、公安国家赔偿法律文书式样。

第三十一条 执法档案的案卷编号及案卷封面、卷内文件目录、备考表等,应当执行公安机关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可由省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在公安机关档案管理部门指导下,根据公安机关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规定统一规范。

第三十二条 本规定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2010年7月印发的《公安消防执法档案管理规定》(公消〔2010〕209号)同时停止执行,此前的执法档案维持原状。

公安消防执法档案管理规定 篇2

完善档案管理, 提升规范执法意识

基础档案建设是执法规范化工作的重要组成之一, 也是前提和保障。支队始终高度重视此项工作, 三年来支队先后投资40余万元, 设立专门的档案室, 明确专人负责档案室的硬件设备和消防档案资料的管理。2010年, 支队着力打造执法规范化建设, 加强硬件配置, 重新购置了大批档案柜和档案盒, 进一步完善消防执法基础档案建设和管理制度。在业务档案的制作、装订、存档、借阅、交接等方面, 形成操作规范的档案建设流程, 形成了完整档案管理体系。健全和完善了单位和个人消防监督执法档案, 保证了每名消防监督员的每个执法事项、执法环节都有记载, 提高了规范执法的意识。今年6月, 支队新建的二级指挥中心正式投入使用, 按照《公安机关执法办案场所设置规范》的要求, 支队将用房设置为接待、办案、办公、生活四个区域, 进一步强化了执法规范化的硬件建设。

强化业务学习, 提升执法工作能力

消防监督执法的主要任务就是排查、督改、消除火灾隐患, 消防监督员是消防监督执法的主体。支队一直把提高消防监督员队伍的执法能力放在首位, 购置了消防设施多媒体系列软件和消防技术规范业务书籍, 并采取三项措施进行强化, 一是支队根据每月确定的学习重点, 制定学习计划, 采用每日点名提问、每周学习讨论、每月试卷笔试的方法, 强化业务理论学习, 并将成绩纳入绩效考核范畴。二是每季度邀请局相关业务处室的领导和业务骨干来支队授课, 对专业领域的知识深入讲解, 并进行答疑解惑。对新施行的消防法律法规以及总队的规定, 支队集中组织学习讨论, 尽快熟悉相关内容, 以适应新法律和规定的变化和要求。三是组织监督员深入现场, 学习建筑消防设施的功能原理和实际测试操作, 现场学习监督器材装备的应用, 掌握相关数据的判定方法, 提高检查发现火灾隐患的能力。通过业务素质水平的提高, 促进执法能力的提升, 从而迅速提升了消防监督队伍的火灾隐患排查整治水平。

严格制度落实, 提升规范执法水平

为进一步提高执法规范化水平, 支队对部分总队制定的制度进行了细化, 重新完善了《河东支队防火监督处工作管理规定》。消防监督工作按照“主管领导全面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要求, 随时发现解决容易发生执法问题的执法环节、岗位, 及时查找漏洞。建立消防执法责任制度, 明确执法部门和执法岗位的职责, 建立健全消防审核、验收、监督检查工作交接制度。同时狠抓各项制度的落实:一是落实执法质量考评制度, 将各项工作进行量化, 支队组成考评组, 每月对执法案卷质量进行考核评议, 及时发现并纠正了执行中存在的各类问题;二是认真执行执法例会制度, 通过每月召开执法例会, 引领监督员就辖区执法重点和难点问题分析研判, 确定不同时期工作的重点、应注意的问题和工作目标;三是落实绩效考核制度, 由监督员每周每月分别汇总个人工作完成情况, 部门领导进行考评打分, 由政工部门统计存档, 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 调动了监督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是将消防工作纳入政府各部门年终责任制考核内容, 由区政府组织定期检查考评, 通报情况, 促进各街道办事处和行业监管部门依法履行职责;五是加强对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工作的考核, 坚持每月深入公安派出所, 指导并掌握开展消防监督工作的情况, 举办派出所消防监督执法培训班30余次, 为派出所更好地履行消防监督职责提供了有力的业务保障。

实行政务公开, 提升执法服务水平

支队利用政府政务网建立了消防专栏, 在区政府行政许可中心设置了消防许可窗口, 在防火监督处设立了举报投诉中心, 将举报投诉电话通过河东有线电视台进行了公布。通过各类途径, 严格落实警务政务公开制度, 将消防执法有关事项进行公开, 便于群众及时了解消防法律法规和反映消防问题。一是公开执法依据, 把涉及的消防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向群众公开。将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消防安全检查和备案抽查的范围等内容公布在互联网上方便群众了解。二是公开执法程序, 针对行政许可、行政执法等不同的情况, 在区行政许可中心利用查询机公开办事程序、权限和时限, 让各项执法活动实现阳光作业, 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三是严格落实执法事项回访制度, 利用总队开发的纪检监督信息化应用软件, 实现对消防执法工作的实时监督, 以发送短信的方式, 征询群众对消防执法工作的满意度。同时, 支队每月梳理汇总执法事项, 按一定的比例抽取进行回访, 征求当事人对执法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进行消防执法事项的回访, 延伸了服务渠道, 堵塞了漏洞, 从源头上预防了违法违纪案件发生, 促进了执法公平公正。

加强执法监督, 提升消防执法效能

2008年以来, 共检查单位5143家 (次) , 发现隐患4343件, 督改火灾隐患4269件, 下发法律文书3277份。实施临时查封8起, 处罚152起, 罚款190余万元, 责令“三停”82家, 警告1人, 拘留2人, 有力的净化了消防安全环境。自2010年构筑消防安全“津门防火墙”工程以来, 大力实施消防安全管理“1234”工程, 完成了235家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四个能力”达标建设, 今年正在推动辖区413家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四个能力”建设100%达标。同时, 采取多种方式, 提高执法效能。一是实行消防监督工作“组长负责”制。支队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 对各管辖区域以“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 划片包干, 采取日查与错时检查相结合的方式, 监督责任到人。二是实行内部和外部联合监督制。制定了《干部“八小时”以外管理规定》, 人人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 采取聘请执法和廉政监督员、设立举报电话、发放助廉卡和助廉费等多种方式, 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制作监督服务联系卡, 多次召开行风监督员座谈会, 把解决群众信访问题作为畅通群众意愿的着力点。三是实行执法过错追究制。坚持严格的案件审核、审批制度, 严格落实内部审批、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和执法质量考核评议等内部执法监督制度, 坚决杜绝执法不作为、执法不公、执法不严问题。

支队连续三年在河东区行风警风评议活动中名列第一, 人民群众对消防监督执法的满意率达100%。近两年支队领导和消防监督执法人员没有因执法违法违纪行为受到法律追究或者纪律处分的情况。在连续两个执法考评年度内, 执法质量考评成绩优秀, 无被撤销、变更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复议案件。近几年也获得了一些荣誉:2007年被公安部消防局评为“信访工作先进集体”, 2007年被总队评为“十七大消防安保先进集体”, 2009年度总队新《消防法》知识竞赛三等奖。2009年被评为天津市消防志愿者行动先进组织单位, 被天津市市局评为“安全工作先进集体”, 被总队评为业务大比武标兵单位, 被市局评为执法为民先进单位。2010年在总队消防执法技能竞赛中获得第一名, 被总队评为“达沃斯论坛消防保卫先进集体”, 被评为“天津市消防协会先进集体”。2008年至2010年连续三年被评为天津市河东区行政许可服务中心“优秀服务窗口”。

强化科技手段, 提升执法工作效率

公安消防执法档案管理规定 篇3

规定要求,对于以下现场执法活动,公安机关应当进行现场执法视音频记录:

一是接受群众报警或者110指令后处警;

二是当场盘问、检查;

三是对日常工作中发现的违反治安管理、出入境管理、消防管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等违法犯罪行为和道路交通事故等进行现场处置、当场处罚;

四是办理行政、刑事案件进行现场勘验、检查、搜查、扣押、辨认、扣留;

五是消防管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等领域的排除妨害、恢复原状和强制停止施工、停止使用、停产停业等行政强制执行;

六是处置重大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

地方公安机关和各警种可根据本地区、本警种实际情况,确定其他进行现场执法视音频记录的情形。

该规定明确了使用执法记录仪的起止时间:公安机关开展现场执法视音频记录时,应当对执法过程进行全程不间断记录,自到达现场开展执法活动时开始,至执法活动结束时停止;从现场带回违法犯罪嫌疑人的,应当记录至将违法犯罪嫌疑人带入公安机关执法办案场所办案区时停止。

同时,现场执法视音频记录应当重点摄录5方面内容:执法现场环境;违法犯罪嫌疑人、被害人、被侵害人和证人等现场人员的体貌特征和言行举止;重要涉案物品及其主要特征,以及其他可以证明违法犯罪行为的证据;执法人员现场开具、送达法律文书和对有关人员、财物采取措施情况;还有其他应当记录的重要内容。

根据该规定,现场执法视音频资料的保存期限原则上应当不少于6个月。对于记录以下4类情形的现场执法视音频资料要永久保存:作为行政、刑事案件证据使用的;当事人或者现场其他人员有阻碍执法、妨害公务行为的;处置重大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的;其他重大、疑难、复杂的警情。

而对具有“应当进行现场记录的执法活动未予记录,影响案事件处理或者造成其他不良影响的”“剪接、删改、损毁、丢失现场执法视音频资料的”“擅自对外提供或者公开发布现场执法视音频资料的”这3种情形之一的,应当依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本刊编辑部综合)

公安消防执法档案管理规定 篇4

档案实施方案

按照“整治突出执法问题,推进公正廉洁执法”专项活动的工作安排和要求,为全面贯彻落实执法办案单位、民警执法档案建设工作,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我大队执法工作,规范执法活动,提高执法质量,规范执法档案建设,加快建档进度,提升执法软实力,根据省厅和商丘市局《关于大力加强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我大队结合工作实际,制订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廉洁公正执法和执法规范化建设,提高民警执法质量和水平,强化民警责任,提高民警执法为民思想,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二、组织领导

成立执法档案建设领导组,大队长***任组长,教导员***任副组长,副大队长***、副大队长***、副教导员***为成员。大队设“执法档案”建设办公室。教导员**任办公室主任(兼任),负责建立执法档案的组织、协调和指导,保证这项工作落实。

三、目标任务

以规范大队民警执法行为,全面提升民警的执法能力、执法水平和执法质量为目标,通过建立民警执法档案,进一

步强化民警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不断推进大队的执法规范化建设。

四、范围和内容

1、范围。具有执法职能岗位的执法单位的负责人和从事执法工作的所有执法民警。

2、内容。执法档案的基本内容包括民警基本情况;执法资格、岗位、职责或者培训情况;办案数量、质量和案件评查、执法检查情况;处理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和解决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情况;办理案件被投诉、举报、信访查处情况;受违纪查处和国家赔偿情况;日常考核、专项考核及其他执法考核情况;纪检监察、组织人事、政法部门对民警执法工作认定结论作出的评优奖励、晋职晋级、提拔重用及惩处情况等。

五、管理与考核

档案信息的及时更新,按照办案的数量,一个月至少更新一次,确保动态经常化管理和执法档案的鲜活性。

大队建立考评、通报制度,定期向民警通报考核情况;并建立季分析制度,每季度对日常监督考核发现的问题及好的经验做法进行总结分析,找出差距、总结经验、促进公正执法;年终要依据考核成绩确定考核等次(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河南省公安巡特警执法暂行规定 篇5

第一条

为保障全省公安机关巡特警队正确执法,充分发挥公安巡警、特警在预防、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中的职能作用,提高打击和防范的效能,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公安部《城市人民警察巡逻规定》、《河南省城市人民警察巡察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执法权限

(一)拥有治安、刑事案(事)件办案权。即依法办理因果关系明显、案情简单、无需专业侦查手段且发生在本巡区范围内的下列治安、刑事案件:

(1)违法犯罪嫌疑人被巡逻民警当场抓获的;(2)违法犯罪嫌疑人到巡特警部门投案自首的;(3)群众将违法犯罪嫌疑人扭送到巡特警部门的;(4)巡特警部门获取线索可直接破案的;

(5)其它案情简单、巡特警部门有能力侦办的街面治安、刑事案件。巡特警部门在办理上述五类案件过程中,发现需要开展专门侦查工作的线索,应当及时将案件移交有管辖权的部门办理。

(二)上级规定或本级公安机关授权办理的其他治安、刑事案(事)件;

(三)城市管理处罚权。即依据《河南省城市人民警察巡察条例》规定的城市管理权限对违法行为人进行教育、处罚;

(四)法律、法规授予巡警、特警的其他权力。第三条

执法办案主体

(一)巡警、特警队应成立办理案件的专门机构,具体负责办理应由巡警、特警办理的案件。

(二)巡警、特警队应成立法制办公室,专人负责案件的审核。

(三)巡逻中的巡警、特警,只负责当场调解的或当场处罚、双方无异议的治安案件,其余治安、刑事案件应移交案件队处理,不属于自己管辖的案件,应移交有关部门处理。

第四条

执法程序

(一)巡警、特警在巡逻中,发现有违反治安管理或正在实施刑事犯罪行为的,应立即处置,除按规定执法外,其余需要处理的治安、刑事案事件应立即报告巡警、特警队,巡特警部门应派出案件队查处或移交有关部门处理。对现行犯罪人员、重大犯罪嫌疑人或者在逃的案犯,可依法采取强制措施,并及时移交相关部门处理。

(二)对需要依法处理的治安、刑事案件,按属地管辖原则,以案件发生地公安分局名义裁决,使用案件发生地公安分局的法律文书,但另行编号。省辖市公安局成立直属分局的,可使用直属分局的法律文书。

(三)巡警、特警队在办理治安、刑事案事件时,要严格依法办事,按照法律程序进行,接受公安机关督察、法制部门和检察机关的监督。

第五条

上级巡特警部门发现下级巡特警部门作出的决定不当或者有错误的,可责令其纠正,也可直接调查处理。

第六条

当事人对巡特警队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可以依法提起行政复议或诉讼;超过法定期限申请复议的,按人民群众来信来访程序处理。第七条

巡警、特警执法实行错罚追究责任制。

巡警、特警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经查证属实,应根据情节轻重,对责任人分别给予批评教育或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擅离职守、不依法履行职责或者滥用职权的;

(二)徇私舞弊、敲诈勒索、索贿受贿、枉法裁决的;

(三)打骂、侮辱、打击报复当事人的;

(四)随意拦截、调用单位和公民车辆办私事的;

(五)毁损被检查证件或者物品的;

(六)罚款、查(暂)扣物品不出具票据、法律文书的;

(七)依照规定应当移送有关部门处理而不移送的;

(八)其他违法行为。

巡特警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合法权益的,应当赔礼道歉;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八条

案件移交

(一)巡警、特警部门应最大限度地把警力摆上街面,严密社会面治安控制,对在巡察执勤中发现的下列案件,应在做好先期处置工作同时,及时移送或通知有关职能部门办理:(1)故意杀人案;

(2)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案;(3)强奸案;(4)团伙抢劫案;(5)绑架案;(6)贩卖毒品案;(7)放火案;(8)爆炸案;

(9)投放危险物质案;

(10)入室盗窃、盗窃汽车以及有系列作案、团伙作案和跨地区作案可能和其他需要开展专门侦查的盗窃案件;

(11)其他案情复杂、需要专业侦查手段侦办的刑事案件。

巡特警部门对发生在巡区内、已查明属于上述十一类刑事案件的,应进行现场先期处置后,立即移交有管辖权的其它部门办理,并积极协助,配合做好相关调查工作。

(二)巡警、特警在案件移送时,应确保巡区不失控,并将移送案件通知书、抓获经过或盘问、讯问笔录、证人证言、涉案物品登记清单移交职能部门。受理部门必须填写接受案件回执单,并在案件办理完毕3日内,向移交部门反馈结果。

第九条

本规定由省公安厅负责解释。

第十条

各地可根据本规定,结合当地实际,制订具体的实施细则。第十一条

公安消防执法档案管理规定 篇6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障森林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正确履行职责,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执法过错是指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在执行职务中,故意或者过失造成的认定事实错误、适用法律错误、违反法定程序或者其他执法错误。

第三条 在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工作中,公安业务部门、法制、督察、政工等部门应当互相支持,积极配合。

第二章 执法过错责任追究范围

第四条 民警在执行职务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执法过错责任:

(一)违反法律规定,对应当立案或者撤销的刑事、治安、林业行政案件不予立案、撤销,对不应当立案或者撤销的案件予以立案、撤销的;

(二)明知违法而实施行政处罚的;

(三)在办案中弄虚作假、逼供、骗供、诱供,逼取证人证言的,或者因为在勘验、检查、鉴定中出现重大失误、疏漏而造成案件错误处理的;

(四)因办案人员的主观过错导致案件主要犯罪事实错误,检察院不予批捕、不起诉或者人民法院判决无罪的;

呈报劳动教养案件,因办案人员的主观过错导致案件 主要事实错误,审批机关不予批准的;

(五)应当报捕而未报捕、应当起诉而未起诉,该作行政处罚、劳动教养而不报、漏报或作降格处罚(处理)的;

(六)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符合劳动教养、行政处罚条件而不予批准的;

(七)因办案人员的主观过错导致行政案件主要事实错误或者严重违反法定程序,被人民法院、复议机关撤销具体行政行为的;

(八)对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没有证据证明有犯罪重大嫌疑的人,错误采取刑事拘留、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刑事强制措施,或者超过法定期限办案情节严重的;

(九)违反法律规定,作出拘留、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或者采取劳动教养、少年收容教养、收容教育等限人身自由措施的;

(十)违反法律规定,对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追缴、没收等刑事、行政强制措施,或者违反国家规定征收财物、收取费用的;

(十一)拖延履行或者拒绝履行法定职责造成严重后果的;

(十二)错误执行或者拒不执行发生法律效力的刑事、行政裁判、复议决定和其他纠正违法的决定、命令,造成严重后果的;

(十三)越权办案,插手经济纠纷的;

(十四)其他故意或者过失违反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依照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执法过错责任追究规定》应当予以追究的执法过错。第五条 民警在执行职务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追究执法过错责任:

(一)通过内部审核自行纠正,并有效防止不良后果发生的;

(二)本级或上级执法监督机构发现前已经加以纠正,尚未造成损害后果的;

(三)因案件疑难,依据现行法律、法规难以作出明确结论或定性处理不当的;

(四)确因不能预见或者不能抗拒的原因导致错案;

(五)因当事人作虚假陈述或供述、提供虚假证明材料等故意行为导致错案的;

(六)执行上级命令的;

(七)其他依据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执法过错责任追究规定》可以不予追究的情形。

第六条 民警在执行职务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轻或者免予追究执法过错是责任:

(一)由于轻微过失造成执法过错的;(二)主动承认错误,并及时纠正的;

(三)执法过错发生后能够配合有关部门工作,减少损失、挽回影响的;

(四)情节轻微、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

第七条 民警在执行职务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追究执法过错责任;

(一)因贪赃枉法、徇私舞弊、刑讯逼供、蓄意报复、陷害等故意造成执法过错的;

(二)阻碍对执法过错责任进行追究的;(三)对检举、控告、申诉人打击报复的;(四)连续多次发生执法过错的;(五)情节恶劣、后果比较严重的。

第三章 执法过错责任的划分

第八条 办案人、审核人、审批人都有故意或过失造成执法过错的,应当分别承担责任,其中审批人承担主要责任。

第九条 审批人在审批时改变或者不采纳办案人、审核人的正确意见造成执法过错的,由审批人承担全部责任。

第十条 违反规定的程序,擅自行使职权造成执法过错的,由直接责任人员承担责任。

第十一条 因办案人员或者审核人弄虚作假、隐瞒真相,导致审批人错误审批造成执法过错的,由办案人或者审核人承担主要责任。

第十二条 因鉴定人提供虚假、错误鉴定结论造成执法过错的,由鉴定人承担主要责任。

第四章 对执法过错人的处理

第十三条 对执法过错责任人员,应当根据其违法事实、情节、后果和责任划分分别追究行政责任、经济责任和刑事责任。

笫十四条 对于发生执法过错的责任人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作出以下处理:

(一)辞退;

(二)限期调离公安机关;

(三)停止执行职务;

(四)延期晋级、晋职;

(五)通报批评;

(六)取消评优选先的资格; ‘

(七)离岗培训;

(八)责令作出书面检查;

(九)减发或者停发岗位津贴、奖金。

第十五条 执法过错责任人员有违法违纪行为,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公务员法》及公安机关有关规定给予处分。

第十六条 执法过错责任人员的行为已经构成犯罪,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依法移交有关部门办理。

第十七条 对依法承担国家赔偿责任的案件,除依照以上规定追究执法过错责任外,还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向有关责任人员追偿部分或者全部赔偿费用。

第十八条 发生严重的执法过错或者多次发生执法过错的所、队、室,本年度不得评选为先进集体。

第十九条 对执法过错责任人的处理情况应当作为民警考核、定级晋职的重要依据,记入档案。

第二十条 公安机关发生执法过错案件影响恶劣、后果严重的,除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外,还应当依照《公安机关追究领导责任暂行规定》,追究领导责任。

第五章 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的程序

第二十一条 追究执法过错责任,由发生执法过错的公安机关负责查处;上级公安机关认为有必要的,可以直接查处下级公安机关发生的执法过错案件。

第二十二条

法制部门负责执法过错案件的检查和认定,并提出纠正意见。业务部门对本部门发生的执法过错案件,应当主动检查和纠正。

对于需要追究执法过错的纪律责任的,由法制部门或者业务部门提出处理意见报政工督察部门,由政工督察部门研究决定后,报县局主要责任人审批。

第二十三条

被追究执法过错责任的民警不服追究执法过错责任决定的,可以向本级或者上级公安机关申诉;接受申诉的公安机关应当在三十日内作出答复。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按照有关规定办理。第六章

第二十四条

本规定由县局法制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公安消防执法档案管理规定 篇7

随着全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机动车的普及,道路交通违法行为逐年上升,由此引起交通事故、道路拥堵频发,部分驾驶人为逃避违法查处,采用假牌、套牌或故意遮挡号牌等恶劣行为,给公安交通管理机关非现场执法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目前非现场执法的最大困境是,现有交通视频监控、电子警察等执法装备对无法精确识别车辆身份,且识别率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引入先进技术手段,提升公安交通管理执法水平。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由于其在技术、可靠性方面的突出优势,已初步在部分交通管理系统中集成应用[1]。

在国外,新加坡全国80多万辆机动车全部安装有源电子标签用于路段收费;墨西哥全国近900万辆机动车在风挡玻璃上安装了电子标签;巴西全国2011年起强制安装RFID标签,包括客车、货车和摩托车,其中圣保罗600多万辆机动车安装了RFID标签。在国内也有许多城市开始使用RFID技术涉车管理,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1年深圳“大运会”采用RFID技术对进出场馆车辆进行管理[2];重庆在全市所有汽车已安装电子标签,主要用于交通流信息采集、停车场管理及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等;南京在80万辆汽车安装了电子标签,计划2年内完成所有汽车的安装工作;此外,北京、武汉、厦门等城市使用RFID技术开展了交通流数据采集、路桥收费、黄绿标环保车辆管理等工作[3],同时张席洲等人根据RFID系统的特点及优势,提出了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停车诱导系统[4],王国伟等人在隧道交通事件检测中,利用RFID作为主要技术手段,开发了基于RFID通行卡的时间检测系统[5]。从国内应用情况来看,由于各地RFID涉车管理项目大多处于项目建设阶段,大多还没有将RFID技术应用于执法领域,因此,如何将汽车电子标签应用于公安交通管理执法,需要交通管理者在技术和法律层面进行重点研究。

1 RFID技术特点

传统图像识别技术对环境要求较高,在大雪、大雨、大雾、微光等条件下识别率急剧下降。此外,视频识别结果可能出现错误,实际非现场执法过程中,即使错误率很低,也需要对所有抓拍图片进行人工甄别,工作量非常大,执法效率降低。公安交通管理机关仅凭抓拍图片很难确认车辆真实身份,也难于确定车辆是否是假牌或套牌,人们很容易质疑抓拍图片作为非现场执法证据是否具有权威性。

RFID 技术是一种利用射频通信实现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具有存储容量大、识别率高、基本不受气候环境影响等优点,特别是RFID技术具有可存储车辆信息、能精确识别车辆真实身份等优点,如能在执法装备中使用RFID技术配合传统图像识别技术,则可减少非现场执法人工甄别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可识别假牌和套牌违法行为,提升非现场执法的权威性。

RFID技术根据使用频率可分为低频、高频、超高频、微波,比较适合车辆使用的是超高频RFID技术。早期超高频RFID技术主要用于物流行业,相对于涉车应用领域,其技术性能指标和安全性能要求较低。随着芯片制造技术的进步,装有无源超高频RFID技术的电子标签车辆可以在距离15 m,速度180 km/h的条件下精确识别,已满足涉车应用对识别性能的技术需求[4]。此外,各地开展RFID涉车应用研究及实施过程中,采取了对空口协议进行安全扩展、增加数据加密和读写访问控制等数字安全措施,同时改进标签封装和安装形式,提高RFID标签的防拆性能,使得RFID技术整体安全性已经基本达到涉车应用的要求[5]。

2 基于RFID技术执法应用的设计

2.1系统总体框架

基于RFID技术的交通管理执法应用分为识读基站、后台业务处理系统。识读基站主要功能是识别车辆准确身份、采集违法信息,识读基站由监控摄像头和车辆电子标签识读等设备组成,分布在交通系统中需要监测的关键位置,如主干道、快速路、城市主要出入道路等。后台业务处理系统主要为违法监控系统提供车辆基础信息,同时负责非现场违法的后续业务处理。基于RFID 技术执法应用框架结构见图1。

2.2识读基站

识读基站主要由RFID识读设备、视频监控摄像头和工控机等组成。RFID识读设备实时采集所有经过基站的车载电子标签信息;视频监控摄像头实时采集车辆图像信息;工控机负责电子标签信息和图像信息的汇总和融合,并上传至后台业务处理系统。此外,工控机还负责定时下载和存储“黑名单”车辆信息,并与车辆信息进行实时比对,发行嫌疑车辆,立刻产生预警信息,并将预警信息发送至后台业务处理系统和相关查缉点。

2.3后台业务处理系统

后台业务处理系统主要由公安交通集成指挥平台、公安交通管理综合应用平台、全国公安交通资源库组成。集成指挥平台负责控制识读基站运行状态,向基站下发查缉指令,对采集的违法信息进行甄别等工作,并负责将已甄别的违法信息上传至综合应用平台。此外,集成指挥平台还对所有采集信息进行分析、整理,从海量数据中挖掘流量、拥堵状态等更深层次信息,将信息用于辅助交通管理决策;综合应用平台负责提供机动车、驾驶人基础信息,同时还负责违法行为的后续处理;资源库负责提供异地机动车、驾驶人信息,以及机动车、驾驶人异地非法信息的转递和交换。

3 RFID在交通管理执法的主要应用

与传统图像识别技术相比,RFID识别技术最大优点是可精确识别车辆身份,也就是说只要能识别出车辆信息,则识别结果一定是正确的,这一准确可靠的优点使得路面监控执法装备可全自动运行,无需人工干预,特别是执法装备产生的预警信息,可以作为即时拦截布控的信息源,使得路面执勤民警查缉工作变被动为主动,提高了执法工作效率,也加强了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见表1。

3.1假牌、套牌违法查缉

车辆经过识读基站时,监控摄像头抓拍车辆图片,识别车辆号牌号码,同时RFID识读设备读取车载电子标签上的车辆信息,比对图像识别的号牌号码与电子标签存储的号牌号码是否一致,如两者不一致,则机动车存在假牌、套牌违法行为嫌疑,将嫌疑车辆的信息发送至集成指挥平台,并由集成指挥平台通知相关查缉点和路面民警进行查缉。

3.2 “黑名单”车辆查缉

识读基站定时从后台业务处理系统下载“黑名单”车辆信息,并储存在本地工控机中。当“黑名单”车辆经过识读基站时,RFID识读设备读取车载电子标签上的车辆信息,与“黑名单”进行比对,如发现匹配车辆,则立刻向集成指挥平台发出预警信息,集成指挥平台通知执勤民警前往查处。“黑名单”车辆查缉功能实现示意图见图3。

3.3非现场执法

以闯红灯抓拍为例,视频监控摄像头抓拍违法视频,RFID识读设备识别车辆身份信息,将2种融合后发送至后台业务处理系统,按相关法规进行后续流程处理。使用RFID技术非现场执法,可以避免人工甄别,实现非现场执法的全自动处理,提高了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使用RFID识读信息作为证据,避免了机动车所有人质疑抓拍车辆不是真实,是假套牌车辆,而公安部门无法认定的尴尬,维护了非现场执法装备的权威性。

3.4区间超速执法

在高速公路或全封闭快速路的多个断面设置识读基站,统计分析车辆通过识读基站断面的时间,计算车辆在前后断面的平均车速,可确定车辆是否超速。

3.5民警现场执法

路面执勤民警使用便携式或车载式RFID读写设备,配合移动执法终端和后台业务处理系统,可实现假/套牌违法行为查处、“黑名单”车辆缉查、城市特定区域限行管理等功能。

1) 使用便携式终端。

民警使用便携式读写设备读取车载电子标签信息,与公安交通管理综合应用平台的信息进行比对,确认该机动车是否有假/套牌、肇事逃逸、盗抢车、私自改装、“黑名单”、违规闯入限行区域等违法嫌疑。

2) 使用车载式终端。

执勤巡逻车在路面巡逻时,使用车载式RFID读写设备读取路面行驶车辆的信息,与公安交通管理综合应用平台进行比对,确认该机动车是否违法嫌疑。特别是使用车载式RFID识别技术后,处理违法停车时,执勤民警只需开车从违法停车侧面经过,使用车载式RFID识读设备和车载摄像头,即可完成违法停车行为的取证工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4 结束语

随着我国道路交通及相关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道路交通管理对先进通信和电子技术的依赖度正在不断提高,特别是物联网技术兴起以及物联网技术向各个领域包括交通管理领域的渗透,给交通管理者提出一个全新的命题:如何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合理的使用新技术,如何改进我们的法律法规,使之包容新兴技术。本文通过比对分析现有执法装备与RFID技术的优缺点,提出了基于RFID技术的执法应用框架体系,并详细介绍了RFID技术精确识别的优点。使用RFID技术辅助已有的执法装备,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执法的精确性,为进一步在物联网和车路-车车协同环境下的道路交通执法管理新技术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胡玲玲,黄银龙,朱彤,等.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交通管理系统[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0(12):3013-3017,3021.

[2]赵勋.RFID技术在智能交通管理中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3):2-3.

[3]卢辉忠,钟天宇.基于RFID技术与车载导航构建新型智能城市交通管理[C]∥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第六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暨第七届国际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创新发展论坛论文集(上册):北京:中国智能交通协会,2011:73-77.

[4]张席洲,邱永涵.基于RFID的停车诱导系统设计[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1(3):484-487.

[5]王国伟,杜荣华,胡乐秋,等.基于RFID通行卡的隧道交通事件检测系统设计与实现[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1(5):112-115.

公安消防执法档案管理规定 篇8

派出所作为公安机关的派出机构,处在公安工作的第一线,经常与社会单位和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接触,在开展公安消防管理工作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警力资源优势。公安消防机构一般只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设立,而派出所与之不同,遍布城乡,覆盖面十分广泛,这对于缓解公安消防机构警力资源不足和提升公安消防管理工作的实效性有着重要的意义;社会资源优势。派出所贴近基层,与广大群众和街道办事处、居委会、村委会等有着密切的联系,丰富的社会资源对于基层公安消防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执法资源优势。作为公安机关的派出机构,派出所有着丰富的执法经验和执法基础,且对辖区的工作需要有着深入的了解,因而能有效减少违法乱纪行为,火灾隐患、失控漏管等现象。

就大理湾桥派出所目前情况来看,其安消防管理工作规范性和有效性性程度仍然较低,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警力不足,专职民警数量少与日益增加的警力需求形成了鲜明的矛盾;工作效率不高、工作负担较重,公安消防管理信息化程度低;辖区管理缺乏重点,对辖区治安、消防情况了解不足,管理缺乏综合性和系统性等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大理湾桥派出所结合云南省公安消防总队文件云公消发〔2013〕115号,就落实公安消防管理新模式问题展开了研究。

派出所落實公安消防管理新模式的对策

大理湾桥派出所为了提升公安消防管理工作成效,推行了公安消防执法规范性建设,在消防管理模式创新方面取得了许多新的突破。为了进一步贯彻好《云南省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管理规定》,落实好公安消防管理新模式,现就如何加强消防监管和创造性地开展消防工提出以下三条措施:

推行“1+1+1”公安派出所消防警务模式。随着人口的逐渐增加和社会公安消防管理需求的增长,派出所工作负担日益加重,公安派出所除了日常的警务工作和上级公安机关安排部署的各项任务外,还要承担当地党委政府交办的大量工作,警力不足的问题非常突出。为了解决警力不足与任务增加之间的矛盾,大理推行消防警务“1+1+1”模式,由一名派出所民警带一名辅警和一名消防文员配套开展消防工作。这种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派出所警力不足的问题,效果十分明显。在这种管理模式下,专职民警在完成派出所其他工作的同时,还可以腾出部分时间和精力指导辅警和文员开展消防工作。可见“1+1+1”警务模式对全省派出所有着很强的借鉴意义。需要注意的是:文员和辅警的招收需要得到党委政府的支持,一方面要在经费上取得帮助,另一方面也希望党委政府在文员、辅警培训上给予支持,以确保从事派出所公安消防管理工作的队伍具有十足的干劲和过硬的业务素质。

强化公安消防管理信息化建设。由于派出所任务日益繁重,而警力不足的问题又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彻底解决,因而创新工作模式,提升工作效率就显得十分重要。信息化时代全面到来的今天,我们看到社会各阶层,包括各种企事业单位均十分注重办公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为其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升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且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办公人员的工作负担。对此,派出所应进行合理借鉴,通过强化信息化手段的运用来提升公安消防管理效率,减轻民警的工作负担。以往派出所办理案件,都是采用纸质化办公和网上执法两套程序,案件办理形成纸质档案材料之后,还要进行网上录入,费时费力。这次现场会推广的消防监督移动执法终端,即pad掌上电脑具备现场执法数据采集、远程数据传输、执法过程制约、现场打印法律文书等功能,实现了信息采集、存储、传输等便捷化的电子化办公模式。对此,派出所应尽快配备pad掌上电脑执法终端,向公安消防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保障。

创新重点单位监管措施。对辖区的深入了解和对重点管理单位的有效监督是保障派出所公安消防管理工作有效性的重要基础。对此,我们可借鉴单位户籍化管理模式来创新对公安消防管理重点单位的监管工作。对此,我们可参照单位户籍化管理的做法,督促重点单位加强信息收集,建立重点单位户籍化管理电子信息档案,为强化重点单位的公安消防管理工作提供充分的依据。此外,基层派出所民警应强化对辖区治安、消防及重点单位情况的了解,做到“一口清”。对此,派出所应对重点单位的治安管理、消防管理进行整合,形成一套综合性的管理模式,就每个管理单位建立电子信息户籍档案,以便于派出所加强对重点单位的管理,确保做到对辖区重点单位“底数清、情况明”,从而提升派出所工作效率和减轻民警任务负担。

上一篇:初三班主任学期总结下一篇:水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