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水资源管理条例

2024-08-17

银川市水资源管理条例(精选7篇)

银川市水资源管理条例 篇1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科学合理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水资源,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管理水资源,应当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水资源,是指地表水和地下水。

第三条 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应当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利用、有效保护、讲求效益,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合理配置生活、生产经营和生态环境用水。

第四条 银川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的权限负责本市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县(区、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的权限具体负责本辖区内水资源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发展改革、环保、建设、规划、国土资源、农牧、园林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负责做好水资源管理的有关工作。

第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对危害水资源安全、损坏水工程设施的行为进行劝阻、制止和举报。

在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管理水资源等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予以奖励。

第二章 水资源保护

第六条 市、县(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发展改革、建设、环保部门编制水资源保护专业规划和节约用水专项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七条 市、县(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环保部门,按照自治区水功能区划的规定拟定本行政区域水功能区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环保部门备案。

市、县(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水功能区对水质的要求和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核定该水域的纳污能力,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该水域的限制排污总量意见。

市、县(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对水功能区的水质状况进行监测,发现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控制指标的,或者水功能区的水质未达到水域使用功能对水质的要求的,应当及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采取治理措施,并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通报。

第八条 在划定的地下水禁止开采区和限制开采区内,不得新建地下取水工程。地下水禁止开采区内已有的自备水源井,由市、县(区、市)人民政府依法限期封闭;地下水限制开采区内已有的自备水源井,应当逐年削减取水量。

第九条 建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

。市、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向社会公告划定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水源枯竭和水体污染,保证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

第十条 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设置排污口;

(二)开凿自备水源井;

(三)新建、改建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项目;

(四)建设垃圾场、大型养殖场和公墓;

(五)利用渗坑、渗井排放污水;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行为。

第十一条 禁止向河流、沟道、渠道、风景名胜区水体、湖泊倾倒垃圾、废渣和杂物,污染水体。

第十二条 水源地的勘探,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经市、县(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批准的范围、深度进行施工。

第十三条 在沟道、渠道、湖泊等水域新建、改建或扩大排污口的,应当经过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书(表)进行审批。

第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城市污水应当按规定进行处理,做到达标排放。

第十五条 市、县(区、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水资源实时监控信息管理系统和水质监测站网,对地表水和地下水进行长期动态监测。

第十六条 工业用水应当采用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各行业用水定额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的标准执行。

第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指导农业种植者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和布局,采取综合节水措施,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和生态农业。

从事农业生产,应当科学施用化肥和农药,防止化肥及农药过量使用对水体的污染。

第十八条 禁止围湖造地和其他缩小湖泊湿地面积的行为。

城市公用设施和道路建设确需占用湖泊湿地保护区域陆地、空间及水面的,应当经湖泊湿地管理机构同意,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九条 因城市建设或机井报废等原因需要封填机井的,机井产权单位应当按照有关技术规范在市、县(区、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监督下进行封填。

第三章 水资源开发利用

第二十条 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坚持优先开发、利用地表水,严格控制开发、利用地下水的原则,首先满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并兼顾工业、农业、生态环境用水和其他行业用水。

第二十一条 市、县(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会同发展改革、建设等部门编制水资源开发利用综合规划,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二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结合本地区水资源的实际情况,对高耗水的工业、农业和服务业项目予以限制。

第二十三条 开采、利用地下水不得超过本年度计划可采总量。地下水计划可采总量、井点总体布局和取水层位,由市、县(市)发展改革部门会同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确定。

第二十四条 直接从湖泊或地下取水并需申请取水许可证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建设项目批准前,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规定进行水资源论证,编制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

第二十五条 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项目,应当制定节水措施方案,配套建设节水设施。节水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第二十六条 建设项目取水,应当向水行政主管部门申报取水计划和回用水利用方案。市、县(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受理。

第二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发展规划,鼓励可以使用中水的用水行业使用中水。

第二十八条 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和个人科学开发、利用雨水和微咸水资源。

第四章 取水管理

第二十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利用水工程或机械提水设施直接从河流、湖泊或地下取水的`,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申请办理取水许可证。

第三十条 在市辖区范围内新凿水源井,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规定的审批权限审批。

县(市)所辖范围内新凿水源井,由县(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规定的审批权限审批。

对在城市规划区公共供水管网能力达到的范围内申请开凿自备水源井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征求建设主管部门的意见,建设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征求意见材料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提出意见并转送水行政主管部门。

第三十一条 下列情形不需要申请取水许可证:

(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使用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水塘、水库中的水的;

(二)家庭生活和零星散养、圈养畜禽饮用等少量取水的;

(三)为保障矿井等地下工程施工安全和生产安全必须进行临时应急取水或者排水的;

(四)为消除对公共安全或者公共利益的危害临时应急取水的;

(五)为农业抗旱和维护生态与环境必须临时应急取水的。

前款(三)项、(四)项规定的取水,应当及时报市、县(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五)项规定的取水,应当经市、县(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

第三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审批机关可以对取水单位或者个人的年度取

水量予以限制:

(一)因自然原因第一文库网,水源不能满足本地区正常供水的;

(二)取水、退水对水功能区水域使用功能、生态与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的;

(三)地下水严重超采或者因地下水开采引起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的;

(四)出现需要限制取水量的其他特殊情况的。

发生重大旱情时,审批机关可以对取水单位或者个人的取水量予以紧急限制。

第三十三条 开采已探明的矿泉水、地热水,应当向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取水许可证,凭取水许可证向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办理采矿许可证。

第三十四条 取水许可证实行审核制度。

取水许可证持有人应当在取水口安装合格的计量设施,并按照取水许可证的规定取水;未按照规定安装或未及时更换已损坏的计量设施的,市、县(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责令限期安装或更换;逾期不安装或更换的,水资源费以取水设施24小时连续最大取水量计收。

第三十五条 持证人应做好取水统计工作,建立取水年报、季报、月报制度。

水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检查时,持证人应当予以配合,如实提供取水量测定数据等有关资料。

第三十六条 凿井施工单位,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等级,并遵守下列规定:

(一)按照施工设计方案进行施工;

(二)施工成井前,应按物探技术取得水文地质资料;

(三)机井的布局和取水层位,不得任意变更或扩大,不得混层开采;

(四)做好分层止水措施,咸水层位应严密封闭。

第三十七条 机井施工完成后,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验收,验收合格的,方可投入使用。建设单位应当持有关资料到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十八条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距建筑物、构筑物30米范围内开凿浅层机井。

第三十九条 使用供水工程供应的水,应当按照规定向供水单位缴纳水费。

对直接从地表或者地下取水的单位和个人,由市、县(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征收水资源费,国家规定免征的除外。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条 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的,由市、县(区、市)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拆除,恢复原状;逾期不拆除、不恢复原状的,强行拆除,恢复原状,并处以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一条 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建设垃圾场、大型养殖场和公墓的,利用渗坑、渗井以及其他不正当方式排放污水的,由市、县(区、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的权限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采取补救措施,并处以5万元

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二条 未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擅自在沟道、渠道、风景名胜区水体、湖泊新建、改建或扩大排污口的,由市、县(区、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的权限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并处以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三条 建设项目的节水设施没有建设或者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擅自投入使用的,由市、县(区、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的权限责令停止使用,限期改正,并处以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四条 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擅自开凿自备水源井的,由市、县(区、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的权限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填埋机井,恢复原状,并处以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五条 生产、销售或者在生产经营中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的、耗水量高的工艺、设备和产品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经贸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或者使用,处以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县(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的权限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填埋机井或者采取补救措施,并处以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经批准擅自取水的;

(二)未依照批准的取水地点取水的;

(三)未依照批准的取水深度取水的;

(四)未依照批准的凿井数量取水的;

(五)未按规定取水层位进行混层开凿的;

(六)未严格做好分层止水,造成地下水污染或留下严重隐患的;

(七)浅层机井距离建筑物、构筑物30米以内的。

第四十七条 向河流、沟道、渠道、风景名胜区水体、湖泊倾倒垃圾、废渣、杂物的,围湖造地或未经批准围垦的,由市、县(区、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的权限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采取补救措施,并处以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八条 未取得取水申请批准文件擅自建设取水工程或者设施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补办有关手续;逾期不补办或者补办未被批准的,责令限期拆除或者封闭其取水工程或者设施;逾期不拆除或者封闭其取水工程或者设施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拆除或者封闭,所需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可以处5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九条 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骗取取水申请批准文件或者取水许可证的,取水申请批准文件或者取水许可证无效,由审批机关依照审批权限对申请人给予警告,责令其限

期补缴应当缴纳的水资源费,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条 拒不执行审批机关作出的取水量限制决定,或者未经批准擅自转让取水权的,由审批机关依照审批权限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逾期拒不改正或者情节严重的,吊销取水许可证。

第五十一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取水许可证:

(一)不按照规定报送年度取水情况的;

(二)拒绝接受监督检查或者弄虚作假的;

(三)退水水质达不到规定要求的。

第五十二条 拒不缴纳或拖欠水资源费的,由市、县(区、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据职权,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不缴纳的,从滞纳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部分千分之二的滞纳金,并处以应缴或补缴水资源费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三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逾期不申请复议、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五十四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五十五条 本条例自2006年5月1日起施行。

银川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二○○六年三月三十一日

银川市水资源管理条例 篇2

浮游生物包括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含有叶绿素, 能进行光合作用, 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 供其他消费性生物利用, 是湖泊中的主要初级生产者, 在水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浮游动物是水域生态系统中一类极其重要的消费者生物, 它们既可以作为许多经济鱼类的优质食物;又可调控藻类和细菌的发生发展。其组成十分复杂, 但在淡水水域中主要由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四大水生无脊椎动物组成。

底栖动物是鱼类喜食的天然活饵料, 但有的还是鱼类寄生虫的中间宿主, 成为鱼病传播的帮凶。底栖动物包括环节动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和水生昆虫等。在养殖水体中, 由于缺乏水草和受到鱼类摄食强大压力的影响, 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难以长时间存在, 所以底栖动物由能够钻埋于底泥中或鱼类难以充分取食的寡毛类环节动物和昆虫幼虫等组成。

水生植物不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更重要的是它还能吸收水中的污染物, 对水体起净化作用, 是水体天然的净化器。水生植物群落的形成为野生动物、水鸟和昆虫提供栖居地, 正是由于这些水生动植物的不断繁衍和相互作用, 使水体成为具有生命活力的水生生态环境。根据不同的形态和生态习性可分为五大类:沉水植物、漂浮植物、浮叶植物、挺水植物和滨水植物。

鱼类具有改善水质、增加水体透明度的目的, 同时还可提高经济效益。

随着环境的变化, 水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在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笔者于2008年对鸣翠湖设3个断面, 共10个采样点, 对浮游生物、底栖动物及水生维管束植物进行了定性、定量采集, 旨在为鸣翠湖渔业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提供重要的参数和指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器材及药品

湖泊地形图、浮游生物网 (孔径64μm) 、有机玻璃采水器 (5L) 、水草采集夹 (0.25m2、网孔3.3cm×3.3cm) 、采样网和耙子、采泥器 (采样面积为1/16m2) 、三角拖网、拉网、GPS定位仪、显微镜、解剖镜、电子分析天平、广口瓶 (1L、50mL) 、量筒、计数筐、碘液 (鲁哥氏液) 、甲醛溶液 (分析纯) 。

1.2 样品采集与生物量测定

1.2.1 浮游植物、原生动物和轮虫。

取1L混合水样, 加入10mL左右碘液固定, 使水样呈棕黄色。如需长期保存再加5mL甲醛溶液。静置24h, 用虹吸法将样品沉淀浓缩至30mL供计数用。浮游植物计数100~500个视野, 再根据体积比换算成1L水中浮游植物的个数, 由于藻类的密度接近1, 故可直接由藻类体积换算为生物量;原生动物和轮虫一般计数2片, 取其平均值, 利用体积法, 并假定密度为1, 得生物量。

1.2.2 枝角类和桡足类。

取20L混合水样, 用浮游生物网过滤, 把过滤物放入广口瓶中。在计数时根据样的多少全部计数。如在样品中有过多的藻类, 则可加伊红 (Eosin-Y) 染色。生物量测算依据体积法。

1.2.3 底栖生物。

定量样品可用开口面积一定的采泥器采集, 如采泥器 (采样面积为1/16m2) 或用铁丝编织的直径为18cm、高20cm圆柱型铁丝笼, 笼网孔径为 (5±1) cm、底部铺40目尼龙筛绢, 内装规格尽量一致的卵石, 将笼置于采样垂线的水底中, 14d后取出。从底泥中和卵石上挑出底栖动物。定性样品可用三角拖网在水底拖拉一段距离, 或用手抄网在岸边与浅水处采集。以40目分样筛, 挑出底栖动物样品。

1.2.4 水生植物。

定量样品用面积为0.25m2、网孔3.3cm×3.3cm的水草定量夹采集。定性样品用水草采集夹、采样网和耙子采集。采集样品后, 去掉泥土、粘附的水生动物等, 按类别晾干、存放。

1.2.5 鱼类。

采用渔具捕捞。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浮游植物和动物

2次共采集浮游植物6门9科13属, 其中最多的是蓝藻门, 1属, 占39.5%;其次是绿藻门, 3属, 占30.2%;再次是裸藻门, 3属, 占18.6%;剩余的各门种类较少。浮游动物方面, 原生动物种类繁多, 4属。共采集大型浮游动物3门10属, 轮虫最多, 有3属;枝角类2属;桡足类1属 (见表1) 。

浮游植物的平均数量为424.89万个/L。其中以蓝藻门最多, 占总数的39.5%;其次是绿藻门, 占31.90%;硅藻门第3位, 占总数的19.80%;隐藻门占10.59%;裸藻门和甲藻门分别占2.35%和1.20%。平均生物量为2.601 3mg/L, 其中硅藻门1.182 4mg/L, 占45.52%, 占第1位, 再次是隐藻门, 占20.11%;其次是裸藻门, 占15.16%;然后是绿藻门, 占14.34%;蓝藻和甲藻的生物量最少, 分别占2.78%和2.64%。

浮游动物的平均数量为172个/L, 原生动物占绝对优势, 为127.4个/L, 占总数量的74.07%;轮虫31.7个/L, 占总数的18.4;枝角类3.5个/L, 桡足类9.4个/L, 分别占总数的2.03%和5.47%。平均生物量为0.268 2mg/L, 枝角类以0.116 7mg/L为最多, 占总生物量的43.50%, 轮虫次之, 为0.073 9mg/L, 占27.55%;桡足类生物量为0.072 1mg/L, 占26.88%, 原生动物生物量最少, 仅为0.005 5 mg/L, 占总生物量的2.05%。

2.2 底栖生物

底栖生物2门5属, 种类数以多毛类占优势 (见表1) 。底栖生物平均密度为711.06个/m2, 平均生物量为84.80g/m2。

2.3 水生植物

水生植物2门4科5属, 沉水植被和挺水植被是鸣翠湖水生植被的主要生态类型, 分布面积分别占全湖总面积73.6%和18.3%。芦苇为优势种类 (见表1) 。

2.4 鱼类

鸣翠湖鱼类资源4科9种 (见表1) 。其中鲤科7种, 鲶科1种, 鳅科1种。

3 讨论

该次测定因时间、人力等因素限制, 采样虽然涉及了鸣翠湖的几个主体湖区, 但在各湖区只选择了一个断面进行测定, 结果可能代表一定的方面性, 但也能大致反映出鸣翠湖浮游生物资源的特点。

该次测定与宁夏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2000年) 结果相比, 浮游生物数量和生物量均有所上升, 依据鱼产力公式F=[m× (P/B) ×a]/E, 式中F为鲢或鳙鱼的鱼产潜力 (kg/hm2) ;m为浮游生物年平均生物量 (kg/hm2) ;a为饵料利用率;E为饵料系数; (P/B) 为水库中主要饵料生物的现存量与生产量的比值。可以推得, 当水体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 浮游生物平均生物量越高, 鱼产潜力越大。因而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增加水体中鲢鳙鱼的量, 以达到充分利用鲢鳙鱼产潜力的目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必须加大管理、执法力度, 坚决取缔非法渔具、渔法, 并延长禁渔期, 做到适度捕捞。水中营养物质增加, 富营养化水平的提高是导致鸣翠湖水体中浮游生物数量增加的直接原因。但是富营养化过程的进一步加剧, 水质进一步恶化、变黑变臭、严重缺氧, 最终连浮游藻类都将难以生存。因此, 必须制定较完整的环境保护措施以抑制富营养化进程, 维持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参考文献

[1]黄祥飞, 陈伟民, 蔡启铭.湖泊生态调查观察与分析[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9.

[2]章家恩.生态学常用实验研究方法与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

[3]吕宏国.湿地生态系统观测方法[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5.

[4]梁象秋, 方纪祖, 杨和荃.水生生物学 (形态和分类)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6.

[5]王玉凤, 王瑞梅.浑江水库浮游生物调查用鲢鳙鱼产潜力的估算[J].水利渔业, 1994 (2) :70-74.

[6]孙顺才, 黄漪平.太湖[M].北京:海洋出版社, 1993.

[7]朱松泉, 窦鸿身.洪泽湖[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1993.

银川市水资源管理条例 篇3

关键词:保健植物应用

1 银川地区保健植物资源调查及分析

1.1 调查地点 调查地点主要选择在银川市城市苗圃、银川市西干渠苗圃、中山公园、宁夏老干部疗养院、宁夏传染病医院、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等。

1.2 调查内容 银川地区保健植物资源调查,包括与人类的五觉:视、嗅、触、听、味有关的保健植物,对其长势、胸径、抗性(包括越冬性、越夏性、抗病虫害、干热、土壤板结、贫瘠、盐碱化等不良因素的逆境适应性)等。

1.3 调查方法 通过实地调查,采集植物标本,拍摄照片,对其枝叶特征、植物生境、观赏特性及应用评价作详细的调查记录,根据其保健特性统计银川地区的保健植物资源并分析其应用价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保健植物的种类 调查统计,能够在银川市区露地栽植的树木品种(包括变种)可达到236种,其中生长良好的品种就有132种,分属28科,45属。在银川地区共发现保健植物18科29属38种,有乔木、灌木、藤本、草本等。

2.2 保健植物的分类 所谓保健植物,是指对人们身心健康的保持、保护有着明显功效的植物[1]。根据目前的研究,对保健植物的分类是根据人类视觉器官、听觉器官、嗅觉器官、触觉器官、味觉器官对保健植物所产生的不同心理、生理感受,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2.2.1 视觉型 主要是指花、果、叶、枝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保健植物。人们长时间注视绿色植物,可以达到心旷神怡、神情目爽、增强体质的效果。蓝色能缓解紧张,调节体温;红色能振奋精神;黄色会增强食欲;绿色促进思维,减缓脉搏速度;白色镇静催眠[2]。(表1)

2.2.2 听觉型 植物的叶片或枝干在风雨作用下能发出各种不同的声响,有的萧瑟,有的优美,有的汹涌澎湃,这些声音能消除人烦躁不安、心悸不宁的情绪。人们熟悉的河清蝉鸣、雨打芭蕉、万顷松涛就是指人们心理获得了美感和满足,从而达到了保健效果。听觉型的保健植物要发挥保健作用,要选择安静的、没有噪声干扰的场所,在配置时要选择叶片经大自然风雨撞击后能发出优美声响的树种,而且要有一定的数量,才能具有声响效果。如核桃、梓树、睡莲、荷花、美人蕉等。

2.2.3 嗅觉型 “芳香疗法”(aroma therapy):指的的是用植物香精治疗或预防疾病,是既年轻又古老的自然疗法。嗅觉型保健植物主要通过散发出来的各种香气或其他挥发性物质如芳香油、萜烯类物质来起作用。如有些植物的气味具有很强的驱虫功效;有些植物的气味具有抗菌灭菌作用。对于人的保健作用,主要体现在一些植物的气味可以改善人的食欲、调节情绪。

2.2.4 触摸型触觉是一种新型的、具有发展空间的、有益身心的接触自然的感觉方式[5]。而触摸型保健植物正好满足了人们亲近自然的需要,植物的花、茎、叶的质感(粗糙、光滑、毛茸茸)对触觉都有应激作用。植物经触摸后,挥发出来的物质经过皮肤毛孔直接吸收,可以起到健身治病的目的。如触摸型保健植物萱草能消炎退肿,跌伤、扭伤可用接骨木涂擦。

2.2.5 味觉型 中医保健讲医食同源,植物的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和保健功能。这类保健植物在园林绿地中应用较少,主要适合在宅前和阳台绿化栽种。如号称“果中之王”的中华猕猴桃,能增强体质,抗衰老、降血脂;一年生地被植物马齿苋,含丰富的去甲肾上腺素,能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

3 保健植物在园林绿地中的应用

在园林绿地建设中,保健植物是构建养生保健型生态群落的基础,它能为人们提供一个生态健全、空气清新、景色宜人的健身、医疗空间和“森林浴”旅游场地[6]。随着环境心理学和医学渗透到园林绿地景观中,园林绿地植物材料的选择也偏向于具有防病、强身、祛病、延长寿命等保健作用的植物,从而营造出便于人们追求健康的场所。

3.1 营造高质量的健身活动空间 在园林绿地中进行建设活动也已成为人们追求健康的最佳方式。园林植物有调节空气负离子浓度的作用[7],许多人都喜欢在树林环境中健身,因为松柏类等植物能会发出有益物质,具有提神、醒脑、舒筋、活血的功效。建设活动空间的植物配置,应以嗅觉型保健植物为主,再配以适量的水体[8],水边配置菖蒲、芦竹、香蒲等湿生植物,营造保健与观赏兼有的景观。

3.2 开展“森林浴”旅游“森林浴”就是到森林中沐浴那里特有的气息。森林中含有大量对人体有利的良性物质,能清肺强身,使人心旷神怡。因此,“森林浴”收到众多旅游者的欢迎,而“森林浴”疗养院、“森林医院”也帮助许多疾病患者恢复了健康。

3.3 开辟植物保健专类园 保健植物专类园是保健植物引种、栽培的试验基地。

3.4 室内盆栽观赏 提倡在居室的厅堂、阳台或办公室放上几盆食药用型或芳香的保健植物,起到调节生理、心理机能,增强免疫力的的作用[9]。

3.5 与其他园林要素进行搭配 保健植物与其他的园林植物一样,能为山石、水体、建筑以及道路增添美感,使之产生出一种生动活泼而具有季节变化的感染力。

参考文献:

[1]殷利华等.居住区绿化保健植物的合理运用[J].江苏林业科技,2005.32(4):50-53.

[2]程绪珂,胡运骅.生态园林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95-104.

[3]陈有民.园林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4]蔡麗敏等.浅议植物保健园的营建[J].现代园林.2008.75(2).

[5]孔宪琨.感觉原理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C].北京林业大学硕士论文.2001:46-49.

[6]陈立军.保健型园林营造探讨[J].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4)108-114.

[7]吴克宁.探索城市园林绿地的新功能——植物保健园规划设想[J].中国园林,2003(10):31-33.

[8]庄树渊.城市园林绿地设计误区初探[J].中国园林.2002(4):89-90.

银川市户外广告设施设置管理条例 篇4

【发布日期】2013-08-12 【生效日期】2013-10-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全国人民大表大会

银川市户外广告设施设置管理条例 银川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银川市户外广告设施设置管理条例》于2013年6月28日银川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2013年7月31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批准,现予公布,自2013年10月1日起施行。

银川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3年8月12日

银川市户外广告设施设置管理条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户外广告设施设置管理,规范户外广告设施设置行为,维护城市景观和容貌,保障公共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国务院《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户外广告设施设置的规划、管理以及相关活动。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户外广告设施,是指利用建(构)筑物、市政设施、道路、广场、水域、空间以及公共交通设施等载体设立的户外电子显示屏(牌)、灯箱、霓虹灯、展示牌、招贴栏、实物模型、充气物、彩旗、布幔、横幅等用于发布商业广告和公益广告的设施(以下统称户外广告设施)。

第四条 市城市管理部门是本市户外广告设施设置的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市辖区户外广告设施设置的日常管理工作。

县(市)人民政府负责户外广告设施设置管理的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户外广告设施设置的日常管理工作,并在业务上接受市城市管理部门的监督指导。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户外广告发布的经营资格审核、内容登记和监督指导。

规划、建设、公安、交通运输、园林、民政、气象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户外广告设施设置管理工作。

第五条 户外广告设置应当根据城市的容貌、格局、城市规划确定的区域功能、道路特点等统一规划,整体设计,分区控制,合理布局。户外广告设施的设计风格、造型、色调、体量、形式、位置、朝向、高度、材质应当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第二章 规划管理

第六条 户外广告设置规划由市、县(市)人民政府负责户外广告设施设置管理的部门会同同级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编制,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户外广告设置规划报批前,应当将草案向社会公告,征求意见。公告的时间不得少于三十日,报送审批材料中应当附具意见采纳情况及理由。

第七条 户外广告设置规划应当符合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以及城市容貌标准的要求,并与有关行业专项规划相衔接。

户外广告设置规划应当明确允许、限制或者禁止设置户外广告的区域、位置、种类、体量和造型。

商业广告和公益广告设置规划应当分别编制。

第八条 户外广告设置规划期限为五年。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变更。

在户外广告设置规划期限内,市(县)人民政府调整户外广告禁设区域的,应当向社会公告,征求意见。

第三章 设置管理

第九条 户外广告设施设置实行许可制度。除公路、公路用地以及公路户外广告牌控制区外,在市辖区范围内设置户外广告设施的,应当向市城市管理部门申请;在县(市)范围内设置户外广告设施的,应当向县(市)人民政府负责户外广告设施设置管理的部门申请。第十条 申请设置户外广告设施的,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设置户外广告设施申请表;

(二)营业执照或者组织机构代码证等复印件;

(三)设置户外广告设施的位置示意图及效果图;

(四)户外广告设施载体的使用权证明文件;

(五)场地属业主共有部分的,应当提交相关业主或者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企业同意使用该场地的书面材料;

(六)设置大型户外广告设施的,应当提交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设计机构出具的结构设计图、施工说明书和施工结构图;

(七)利用工地围挡设置户外广告的,应当提供建设项目相关批准文件。

第十一条 市城市管理部门、县(市)人民政府负责户外广告设施设置管理的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查核实、现场勘察、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并作出决定;对准予设置的,核发户外广告设施设置许可证;对不予设置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第十二条 因举办大型文化、旅游、体育、经贸以及节日庆典等活动需要临时设置户外广告设施的,设置者应当提前七日向市城市管理部门或者县(市)人民政府负责户外广告设施设置管理的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供下列材料:

(一)设置户外广告设施申请表;

(二)营业执照或者组织机构代码证等复印件;

(三)设置户外广告设施的位置示意图及效果图;

(四)活动批准文件;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临时户外广告设施设置期限应当与批准的活动期限一致,设置者应当于设置期满后三日内自行拆除,逾期不拆除的,由市城市管理部门或者县(市)人民政府负责户外广告设施设置管理的部门代为拆除,费用由设置者承担。第十三条 利用广场、绿地、道路、市政设施等公共资源设置户外广告设施的,应当通过招标、拍卖的方式取得使用权,具体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十四条 市城市管理部门、县(市)人民政府负责户外广告设施设置管理的部门批准设置户外广告设施,应当符合户外广告设置规划和户外广告设置技术规范要求。

规划主管部门在实施规划许可时,涉及建(构)筑物外立面户外广告设施设置的,应当事先征求市城市管理部门或者县(市)人民政府负责户外广告设施设置管理部门的意见。

在城市重要地段、主次干道交叉口、城市广场周边、大型公共建(构)筑物外立面、建(构)筑物顶部设置户外广告设施,户外广告设置规划中未作出规定的,市城市管理部门、县(市)人民政府负责户外广告设施设置管理的部门在作出决定前,应当书面征求规划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十五条 户外广告设施设置许可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五年,但电子显示装置等造价较高的户外广告设施的设置许可期限可以适当延长,最长不超过八年。

本条例实施前经依法批准设置的户外广告设施,可以保留至设置许可期满;期满后申请继续保留的,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重新办理许可。

第十六条 取得户外广告设施设置许可的设置者发布户外广告的,应当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户外广告登记。

第十七条 在户外广告设施设置许可期限内变更户外广告设施的规格、结构、色彩、材质等许可事项的,户外广告设置者应当按照本条例规定重新办理设施设置许可。

第十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涂改、出租、出借、转让户外广告设施设置许可证。第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禁止设置户外广告:

(一)利用交通标志、道路隔离栏等交通安全设施和消防设施的;

(二)影响交通安全设施、交通标志、市政公共设施、消防设施、无障碍设施使用的;

(三)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的;

(四)妨碍生产生活、影响观瞻,损害城市容貌或者设置后可能产生不良影响的;

(五)危及建(构)筑物安全、公共安全的;

(六)遮挡建筑物玻璃窗的;

(七)占用城市湿地、绿地,影响城市绿化景观、树木生长的;

(八)户外广告设置规划规定的其他禁止设置情形。

第二十条 禁止在国家机关、文物保护单位、名胜风景点的建筑控制地带设置户外广告设施。第二十一条 禁止在下列区域、位置设置户外商业广告设施:

(一)有纪念性、代表性的近代建筑以及标志性建筑,学校、历史建筑的建筑控制地带;

(二)建(构)筑物屋顶、城市桥梁和立交桥;

(三)道路两侧各种护栏、杆体、树木、绿篱、通透围墙,道路中间绿化带、隔离带;

(四)电力、通信等设施;

(五)市、县(市)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禁止设置户外商业广告的区域、位置。第四章设置与维护

第二十二条 户外广告设置者应当按照许可的内容、户外广告设置技术规范和国家、自治区有关安全技术规范设置户外广告设施。

设置户外广告设施的材料,应当符合节能和环保的要求,不得危害公众安全,不得妨碍相邻人的采光、通风,不得造成噪声、光污染,不得影响交通安全设施和交通标志使用以及妨碍安全视距。

第二十三条 户外广告设施应当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户外广告设施竣工后,户外广告设置者应当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机构,依据有关国家标准、技术规范对工程质量进行验收。户外广告设置者应当自验收合格之日起十五日内将验收报告报送市城市管理部门或者县(市)人民政府负责户外广告设施设置管理的部门备案。户外广告验收报告应当载明户外广告设施的安全使用期限。

第二十四条 户外广告设置者应当按照国家《城市户外广告设施技术规范》等有关安全标准、技术规范进行日常维护管理,保证户外广告设施的安全、牢固、整洁、美观。

户外广告设置者应当对户外广告设施每年进行不少于两次的安全检查。户外广告设施设置期限届满二年的,户外广告设置者应当在每年六月一日前按照《城市户外广告设施技术规范》组织进行安全检测,并向市城市管理部门或者县(市)人民政府负责户外广告设施设置管理的部门提交检测报告;对检测不合格的户外广告设施,户外广告设置者应当立即整修或者拆除。

户外广告设施达到安全使用期限时,户外广告设置者应当及时予以更新。

第二十五条 户外广告设施和户外广告内容中的图案、文字显示不全或者出现破损、污迹、褪色、变形等情况时,户外广告设置者应当及时予以维修、更新。

第二十六条 遇有大风、暴雨或者其他恶劣天气预警时,户外广告设置者应当及时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发现安全隐患的,户外广告设置者应当立即予以修复或者拆除。

第二十七条 户外商业广告设施闲置时间不得超过三十日;逾期闲置的,应当临时以公益广告代替,公益广告发布时间不得少于五日。

公益广告内容由市城市管理部门或者县(市)人民政府负责户外广告设施设置管理的部门提供。

第二十八条 在户外广告设施设置许可期限内因城市规划调整、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涉及公共利益需要拆除户外广告设施,给户外广告设置者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给予补偿。

第二十九条 户外广告设施设置许可期满,且依照本条例规定不得延续设置许可的,户外广告设置者应当按照市城市管理部门或者县(市)人民政府负责户外广告设施设置管理的部门规定的期限自行拆除户外广告设施,市城市管理部门或者县(市)人民政府负责户外广告设施设置管理的部门依法办理设置许可注销,并书面告知工商行政管理等有关部门。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三十条市城市管理部门、县(市)人民政府负责户外广告设施设置管理的部门应当依法公布户外广告设施设置许可证核发、撤 销、注销等信息,方便公众查询。

第三十一条 市城市管理部门、县(市)人民政府负责户外广告设施设置管理的部门应当自核发、撤销、注销户外广告设施设置许可证之日起七日内,书面告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自核发、撤销、注销户外广告登记证之日起七日内,书面告知市城市管理部门或者县(市)人民政府负责户外广告设施设置管理的部门。

建(构)筑物外立面预留户外广告规划位置的,规划主管部门应当自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之日起七日内,将有关户外广告预留位置的规划要求书面告知市城市管理部门或者县(市)人民政府负责户外广告设施设置管理的部门。

第三十二条 市城市管理部门、县(市)人民政府负责户外广告设施设置管理的部门应当建立日常巡查制度,及时查处户外广告设置违法行为。巡查情况和查处结果应当予以记录,由巡查处理人员签字后按时归档。

市城市管理部门、县(市)人民政府负责户外广告设施设置管理的部门发现户外广告设置违法行为时,应当进行查处,查处结果应当及时告知相关管理部门。第三十三条 市城市管理部门、县(市)人民政府负责户外广告设施设置管理的部门发现户外广告设施存在安全隐患时,有权责令户外广告设置者限期采取有效措施排除安全隐患。在排除安全隐患期间,户外广告设置者应当在现场明显位置设置警示标志,必要时还应当派人值守,防止事故发生。

第三十四条 市城市管理部门、县(市)人民政府负责户外广告设施设置管理的部门应当建立户外广告设施设置举报、投诉受理制度,对属于其职责范围内的事项,应当自接到举报或者投诉之日起五日内进行核查、处理、反馈;对不属于其职责范围内的事项,应当及时移送有关部门。

受理举报、投诉和受理移送举报、投诉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为举报人、投诉人保密。第三十五条 对于户外广告设施设置管理中遇到的重要事项,城市管理、工商、规划、建设、园林、交通运输、公安、气象等相关部门,应当及时会商、处理。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市城市管理部门或者县(市)人民政府负责户外广告设施设置管理的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予以拆除,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经批准擅自设置户外广告设施的;

(二)户外广告设置许可期满,未申请办理延期手续且未拆除户外广告设施的;

(三)经批准的临时户外广告设施,设置期满后不按照规定时间拆除的。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市城市管理部门或者县(市)人民政府负责户外广告设施设置管理的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予以拆除,可以处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经批准擅自变更户外广告设施的规格、结构、色彩、材质等许可事项的;(二)违反户外广告设置技术规范设置的;

(三)户外广告设施存在安全隐患,户外广告设置者未在限期内采取措施排除安全隐患的。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未按规定报备户外广告设施验收报告和提交检测报告的,由市城市管理部门或者县(市)人民政府负责户外广告设施设置管理的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以虚假文件或者以其他欺骗手段取得户外广告设置许可的以及涂改、出租、出借、转让户外广告设置许可证的,由市城市管理部门或者县(市)人民政府负责户外广告设施设置管理的部门撤销户外广告设置许可,并处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第四十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设置户外广告影响交通安全设施和交通标志使用以及妨碍安全视距、影响通行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责令行为人排除妨碍;拒不执行的,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并强制排除妨碍,所需费用由行为人承担。

第四十一条 对市城市管理部门、县(市)人民政府负责户外广告设施设置管理的部门责令改正或者拆除的户外广告设施,设置人逾期未改正或者未拆除的,经市、县(市)人民政府批准,由市城市管理部门、县(市)人民政府负责户外广告设施设置管理的部门或者规划主管部门组织强制拆除,所需费用由设置人承担。

第四十二条 有关户外广告设施设置管理部门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户外广告设施设置许可或者超越法定职权作出户外广告设施设置许可的;

(二)对符合户外广告设施设置法定条件的申请人不予设置许可或者未在法定期限内作出设置许可的;

(三)对户外广告设施设置许可申请不予受理或者不予批准未说明理由的;

(四)在户外广告设施设置管理过程中索取、收受他人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的;

(五)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的。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三条 本条例自2013年10月1日起施行。

银川市水资源管理条例 篇5

第3号

《银川市停车场规划建设和车辆停放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已经2014年8月21日第24次常务会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4年12月18日起施行。

银川市市长 马力

2014年11月17日

银川市停车场规划建设和车辆停放管理条例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根据《银川市停车场规划建设和车辆停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停车场(含林荫停车场)的建设和管理应当遵循政府主导、统筹规划、配套建设、有效管理、方便群众的原则。

第二章 停车场的规划和建设

第三条 新建、改建或者扩建公共建筑物按标准配建停车场或停车泊位。因城市规划等原因,配建、增建停车场或停车泊位达不到规定标准的,应当由规划、园林管理部门责令其就近补建或者补足停车场或停车泊位。

第四条 公共建筑配套的专用停车场,在满足自身停车需要的情况下,应当按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要求,向社会提供停车服务。

第五条 公共建筑物改变功能的,已配建的停车场或停车泊位不得挪作他用;达不到改变功能后配建停车泊位标准的,由规划管理部门责令其按改变功能后的标准配建停车场或停车泊位。

—1—

第六条 住宅小区属于业主所有的停车位,由业主委员会或者业主个人委托小区物业等有关组织管理;业主委员会尚未成立的,由社区居委会或街道办委托小区物业等有关组织管理;属于小区业主共有的停车位,其停车收费的收支情况应当向业主公示,盈余部分为该住宅区业主共有。

第七条 旧住宅区需要且有条件建设停车场或停车泊位的, 经三分之二以上业主通过,报规划、园林和公安交通、消防等相关部门批准后建设,并按照停车场的技术规范施划。

第八条 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建筑物前规划红线与建筑红线之间的区域,应当建设面向社会服务的停车场或停车泊位,并按照土地权属分别由企业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负责经营管理。

第九条 建设停车场应当按照规定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并由具有专业资质的企业建设。

第十条 停车场或停车泊位的建设用地可采用下列方式提供:

(一)政府投资单独建设的停车场建设用地应当予以划拨;

(二)在不改变原土地使用性质的条件下,单位将其用地作为停车场建设用地;

(三)土地储备机构将政府储备土地作为临时停车场建设用地;

(四)集体经济组织将其建设用地作为停车场建设用地;

(五)在满足交通出行、行人安全、消防安全、绿化等前提下,可以利用广场、公园、绿地等的地下空间建设停车场;

(六)城市建成区内农村集体所有的未利用地,经批准可以作为停车场建设用地。

第十一条 开发利用卫生、教育、文化、体育场地、建筑物及道路、广场、绿地等的地下空间建设停车场的,建设单位应当进行安全论证,征求地面设施所有权人意见,提出建设方案,由规划部门会同发改、国土、住房建设、民防、园林和公安交通、消防等行政管理部门,按照鼓励建设的原则,依法办理审批手续。

第十二条 停车场应当设置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规范的标志标线等交通安全设施,并根据需要配建监控、照明、通风、通讯、排水、消防和安全技术防范、智能化电子支付系统、电子地图及价格监管系统设施。

停车场应当设置残疾人车辆专用车位和明显标志,配备无障碍设施,划分区域供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停放,或者建设非机动车专用停车场或停车

—2—

泊位。

第三章

停车场的管理

第十三条 市区内人行道和两车道及以下街、巷不得施划停车泊位。

第十四条 停车场应当配备符合规定的经营管理设施和专门管理人员,并向辖区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备案,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通过媒体及时向社会公告停车场或停车泊位的位置、经营管理人等。

第十五条 经备案的停车场具备相关条件的,鼓励开办车辆清洗、美容、租赁及装饰装修和修理业务。

第十六条 停车场或停车泊位经营者应当及时完善、修缮停车场或停车泊位基础设施和设备。

第十七条 停车场或停车泊位管理人员要具备以下条件:

(一)身体健康,不得有影响看管工作的身体状况;

(二)为本市常住或外地来银稳定居住的人员,年满18周岁;

第十八条 停车场中止或者终止经营的,应当向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备案,并提前十日前向社会公告。

停车场或停车泊位终止经营的,收费许可证应当同时注销。

第十九条 市公安交通、物价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停车费电子支付系统和全市停车信息发布及诱导系统,提高停车场利用效率。

第二十条 鼓励本地区各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社会组织等将其专用停车场或停车泊位向社会开放。

第二十一条 住宅小区停车场或停车泊位服务收费须经三分之二以上业主通过,并不得擅自上调停车服务费,不得私自设立停车服务收费项目。

第四章

道路临时停放

第二十二条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临时停车泊位使用、变更前,将设置地点、停车种类、允许停放的时限及其他规定事项向社会公告,并在该路段设置明显标志。因大型活动或者其他特殊情况需要对临时停车泊位进行临时调整的,应当提前十日将调整情况向社会公告。

—3—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三条 违反《条例》第三十七条规定,按以下规定予以处罚:

(一)未按规定配置停车场设施的处以5000元罚款;

(二)停车场设施不完善的处以3000元罚款;

(三)明知车辆装载危险品而允许其进入停车场的处以5000元罚款;

(四)发现危险品驶入停车场而未及时向公安交通管理

部门报告的处以2000元罚款;

(五)未按规定划定停车泊位的处以3000元罚款。第二十四条 违反《条例》其他规定,依据《条例》进行处罚。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2014年12月18日起施行。

银川市水资源管理条例 篇6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切实做好全市党政机关干部服务基层一线工作,充实基层工作力量,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根据《区市县党政机关干部到县以下基层单位工作实施办法(试行)》(宁党办发[2011]62号)和《关于集中选调机关干部到基层帮助工作的安排意见》(银组发[2012]1号)的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选派干部是指受市委选派,到各县(市)区乡镇、街道办事处、社区、村及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基层单位督促、帮助、实践的我市市直部门的科级及以下干部(包括近几年新录用的缺乏基层工作经验的公务员)。

第三条选派干部到基层帮助工作时间为一年。

第二章职责与任务

第四条各县(市)区委组织部根据选派干部个人特长,合理安排工作岗位,帮助选派干部制订工作计划,明确工作任务与目标,将选派干部的主要任务与目标报市委组织部备案。

第五条选派干部帮助工作主要围绕宣传发动群众、了解社情民意、帮助发展经济、加强社会管理、反映群众诉求、解决群众困难、指导基层党建、弘扬先进文化等内容开展。

第六条选派干部在基层帮助工作期间,要深入到农户、社区、车间,密切联系群众,在接收单位的领导下,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扎实地开展工作。坚持季度汇报工作制。要完成“四个一”的目标要求,即参与接收单位一项中心工作,完成一本民情日记、一份调研报告和一篇学习锻炼总结。

第三章管理与考核

第七条选派干部的考核管理由市、县(市)区党委组织部及各派出单位、接收单位共同负责。

日常管理考核以接收单位为主。各县(市)区党委对选派干部的工作绩效负主要责任,组织选派干部开展学习,提供本地有关资料,介绍有关情况,提供基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为选派干部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加强督查与指导,各县(市)区市委组织部主要领导要定期听取选派干部的工作汇报和交流情况,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派出单位和接收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将干部中途调回,或提前结束帮助工作。

第八条派出单位要提前做好本单位选派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干部踏实工作,服从组织安排。选派干部在基层帮助工作期间,派出单位要加强与接收单位沟通,关心和掌握选派人员的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建立上下联动和跟踪考察管理机制,定期走访、跟踪指导、密切配合,主动帮助选派干部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第九条市委组织部建立督查组,采用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汇报等形式,深入接收单位掌握工作开展情况和选派干部的现实表现。加强对选派干部的思想教育和工作指导,及时总结好的经验与做法,指导和推进帮助的工作。认真做好考核工作,督促有关部门解决好基层反映的突出问题。

第十条要严格考勤,认真执行请销假制度,选派干部因病、因事请假离开接收单位3个工作日以内的,由接收单位批准;请假离开接收单位3个工作日以上的,经接收单位党委组织部同意,由派出的党委组织部门或派出单位党组织批准;因个人原因请假累计超过15个工作日的,要相应延长帮助工作时间。节假日外出必须提前3天向接收单位党组织报告去向,经批准后方可离开。确因特殊原因须终止选派的,要报市委组织部批准。

第十一条选派干部在选派工作期间,不承担派出单位的工作。要按规定及时转接组织关系,人事、工资关系不转,享受派出单位干部的相关福利待遇,生活补助参照《关于转

发<中央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差旅费管理办法>的通知》(宁财行发[2007]1312号)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选派干部年终考核由接收单位和派出单位共同负责。工作期满后,由接收单位和派出单位根据选派干部工作期间的考勤以及任务、“四个一”目标等完成情况进行绩效考核,接收单位要及时填写报送《银川市集中选派干部到基层帮助工作总结鉴定表》,分送市委组织部和派出单位。派出单位对考核成绩突出的选派干部,在年度考核评优中应予优先考虑。

第十三条严肃工作纪律。选派干部必须服从组织安排,按时到基层工作。服从接收单位党委的统一领导,尊重基层干部,严格做到“四个不”:不得在所驻乡镇、村(居)、企业报销应由个人负担的各种费用;不得用公款吃请;不准收受所驻乡镇、村(居)、企业的土特产和发放的各种补贴、有价证券等;不得参与有损于党员干部形象的各项活动。

第四章附则

第十四条本《办法》由市委组织部负责解释。

银川市水资源管理条例 篇7

一季度工作计划

二〇一〇年一季度,我局在市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区局党组“1379”工作思路和“巩固深化年”活动要求,继续落实全市地税系统开展“严管理、重监督、提素质、作表率”主题教育,以组织收入为中心,以制度建设为抓手,为圆满完成“五年创佳绩”的工作目标,做出我们新的贡献。

一、2010年一季度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和分工,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在直属局党支部的统一领导下,按照一岗两责的要求,党支部书记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思想政治工作,主持研究和决定本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问题,统筹党、政、群组织,群策群力,努力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在全局形成上下联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加强理想信念和形势教育,持续推进道德建设。通过专题研讨、主题演讲、参观访问、文化活动等形式,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教育,不断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政治敏锐性,坚定干部职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信心。同时要及时对干部职工进行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以及国际国内形势教育,认清形势发展变化的主流和地税系统面临的形势与任务,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努力干好本职工作。大力弘扬“凝心聚力,负重拼搏,开拓创新,追求 1

卓越”的地税精神,在全局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和道德追求。

(三)加强政风行风建设,抓制度建设。以“严管理、重监督、提素质、作表率”为主题,以提高执法人员素质、提高服务质量、提高行业文明程度为目标,制定了机关学习、党风廉政、工作纪律、财务管理、机关管理、车辆管理等有关规范化管理的规章制度,制度办法达11个,基本涵盖了办公室政务、事务和服务等各方面的工作,形成了一整套形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坚持了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力求公正、规范,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抓好党风廉政,务实“巩固深化年”工作落实。按照区、市局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要求坚持“一把手”负总责,落实“一岗双责”。相应要成立了廉政风险领导小组并进行分工,同时制订了符合我局实际的廉政分险考核办法,分级签订了党风建设廉政责任书和效能目标责任书。并要求成立了相应的巩固深化年”领导小组,严格落实班子分工负责制,树立知责思为的干事新风。制定出适合我局的 “巩固深化”工作方案和实施一览表,明确了我局组织收入、深化税收预测分析、实施信息管税等42项工作任务,并修订了岗位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做到重点清晰、职责明确。

(六)注重人文关怀,积极推进地税文化建设。思想政治工作要始终坚持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并重,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继续坚持和完善局长信箱、局长接待日、党组民主生活会征求意见等制度,设立意见箱、电子信箱。同时大

力弘扬地税精神,激发全局税务干部职工为国聚财、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把地税文化融入税收改革、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行政管理、廉政建设等税收各项工作中去,促进地税文化建设和税收工作的协调发展。

二、2010年一季度税收征管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以组织收入为中心,全面完成市局分配的税收任务。市局下达我局的计划任务10.5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2%,占市局计划税收任务的38.33%,必须保质保量完成。

(二)严管理,重监督,全面提升征管工作水平

1、创新税源管理手段,深化税源管理方式

我局将以“信息管税”为主导,规范完善税源管理的岗责体系和业务流程,积极推广应用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网上办税服务厅、银川市税收综合管理平台。为下一步我局开展“一站式”服务,明确了方向。

2、加强各税种的精细化管理

(1)狠抓了年所得12万元纳税申报工作。预备制定了《银川市直属征收管理局年所得12万元纳税申报工作方案》,规范有序的开展申报工作。

(2)开展全员全额明细申报工作。将对管辖的122户个人所得税全员全额申报单位和税收管理员进行软件培训。

(3)做好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强化内外宣传,抓好培训,保征质量,对个别重点企业,上门提供相应的政策咨询。

(4)加大清欠力度。严格执行《税收征管法》有关欠税管理的规定,制定切实可行的清欠措施。

(5)深入开展税收专项检查和发票专项整治工作。认真落实市局有关打击制售假发票专项整治工作,制定了<银川市地税局直属征收管理局管辖业户发票使用情况自查表>和《管辖业户发票使用情况自查表》,重点对企业取得发票和使用普通发票的情况进行比对。

3、积极发挥直属局的职能作用

今年我局将接管了原由市局征管科负责的国家税务总局定点联系企业信息管理基础工作,对银川市各分局上报的企业征管信息及时进行审核汇总上报,指导相关信息的采集,报表的报送,保证此项工作顺利进行。

4、做好社保费征管基础工作

按照市局的工作部署,认真做好社保费基础信息管理,做到费源清晰、数据准确、更新及时,全面掌握社保费费源总量、分布构成、变动特征等情况。目前,我局管辖各类纳税人141户(其中分支机构13户,非正常户6户),已经参保86户,未参保36户,已参保各类企业的职工总人数为17302人,2009年共欠缴社保四险271.72万元,其中:养老保险45.31万元,失业保险210.67万元,医疗保险13.04万元,工伤保险2.7万元。切实做到参保户数清,缴费人数清、基数清、欠费情况清的“四清”要求。

(三)提素质,促和谐,优化服务体系建设

1、巩固已有纳税服务成果,提升服务新形象

认真贯彻落实区、市局纳税服务各项制度和办法,更新服务理念,转变服务方式。一是完善服务制度。落实好“一站式”服

务、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等制度。积极开展 “优秀办税服务厅”的“保优创优”和“纳税服务之星”评选活动,提升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

2、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提升契税管理服务水平

上一篇:美术教师实习报告怎么写下一篇:《爱的教育》心得感悟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