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本土动漫

2024-09-29

重庆本土动漫(共7篇)

重庆本土动漫 篇1

近年来,《秦时明月》、《喜洋洋与灰太狼》、《魁拔》、《熊出没》等国产动画,改善了中国动漫领域的发展,其中,以武侠为题材的动画片《秦时明月》,它不仅成为了热门点播的动画之一,也被上海唐人电影制作有限公司改编为电视剧版,并衍生了动漫相关周边的销售。动画片《秦时明月》,以武侠文化、中华历史、玄幻风格为一体,巧妙地将悠久的中国历史与文化蕴于整部剧情之中,为国产动画作品注入了浓厚的中国风情。作品里最大的成功因素,可归属于其定位与创新,在其定位上,建立了整体的产业链体系;在其创新上,通过剧情、人设、画风方面的创新,实现了对本土国产动画的突破。而观重庆动漫产业,虽近年来重庆动漫在制作技术和人物设定上都有所进步,但在产业链的建设和本土元素的巧用方面尚有待改善。由此,笔者认为,通过对《秦时明月》两大主体方面的分析,能为重庆本土动漫产业带来新的启发。

一、习而求异的定位

针对动画片《秦时明月》的成功,可归功于其“习而求异”的定位,即它在借鉴原著作品、优秀产业模式等的基础上,又不乏创新的设计。一方面,它学习日本和西方动画的受众定位,不再局限于少儿群体的受众,而将受众年龄扩大到成年人,寻求符合任何年龄阶段的题材。那么,众所周知,武侠里的侠骨柔肠、精忠报国等精神易于形成不同群体共同接受的题材。同时,“武侠”是中国最具有文化优势和市场基础的民族性题材,也是国际识别最高的中国文化符号。[1]于是,《秦时明月》将武侠元素运用到极致,并依托了中国的历史背景,完美地贴上了中国特色的动画标签。然而,在重庆动漫作品里,除《麻辣小冤家》体现了重庆的方言特色,其他的动画作品都偏向于借鉴日本动漫的构架框式和漫画风格,这就使重庆动漫的定位不够独特鲜明。由此,笔者认为,重庆动漫可以将中国历史文化或本土民间故事、风俗特色等,融入到动画作品里,结合当代的动漫画风,并设定不局限于少儿群体的动画剧情,势必能提高重庆动漫的发展。

另一方面,动漫产品作为文化商品,从创意开发到推向市场被消费群体接受,向各个行业延伸,是一个环环相扣的复杂市场运作过程,其中任何环节的偏差,都会对整个产品链的形成带来连锁的负面影响,导致产品的失败。[2]因此,《秦时明月》的成功也源自其不同于中国常见的动画市场定位,它采用了由“小说改编→动画翻拍→相关游戏软件研发→真人影视剧及相关周边销售”的一体化产业链模式,这意味着,在动画制作之初,就已存有部分热爱原著小说的粉丝,而这些小说受众很可能转化为动画受众,以及后期衍生产品的受众。那么,倘若重庆动漫在产业链的定位上,尝试通过小说原著、游戏等方式,去赢得部分稳定的受众或者挖掘到潜在的受众,或在动画作品里蕴藏本土元素,去激发本土受众和吸引外地受众,就能有效实现动漫作品受众率的提升,促动相关动漫衍生品的开发,进而推动产业链系统化的发展。

二、融而不同的创新

《秦时明月》作为代表“中国风”的优秀动画作品,融合了中国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和当代数字艺术的创新风格,这部动画在整体上,体现了气势磅礴、侠骨柔肠、神秘玄幻、唯美新颖等特征,尤其在剧情、人设、造型方面都做出了一定突破,为我国“全龄化”动画作品打开了发展道路,亦对今后我国本土动漫作品的创作带来了宝贵经验。

(一)剧情构架的创新

动画片《秦时明月》的灵感来自温世仁小说作品,正如武侠类型小说的一个共同点,其剧情背景通常选用在历史里的“战争乱世”或“著名时期”为参照,且会伴随一群对历史轨迹起到一定影响的英雄人物展开。这样的剧情构架也存于《秦时明月》中,但它又不同于其他武侠作品,去围绕一些武林门派展开,而是对诸子百家进行创作。《秦时明月》是基于秦始皇兼并六国到咸阳被楚军攻陷的历史为故事背景,加入了一些当时的民间故事、传说,主要讲述了荆天明历经种种困难最终蜕变为盖世英雄,并致力于用一己之力改变历史轨迹的传奇故事。整部剧情的构架虽融入了真正的历史,但为了构架出原创型武侠情怀的剧情,在巧用历史原型人物和部分历史故事的同时,也在情节里注入玄幻色彩,更是将武侠的舞台建立在诸子百家中,运用武侠视角去诠释诸子百家的各种思想精髓,淋漓尽致地展现出阴阳家的阴阳术、墨家的机关术等,从而让受众更好地领略到中国的奇门遁术、百家思想,以及武侠世界里天马行空的奇妙幻想,进而为动画本身增添了趣味性,也暗示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那么,重庆制作的《可儿历险记》,其剧情上也将大背景构架在中国历史里,选用了汉朝抗击匈奴的背景,并进行了一些情节上的创新,但由于剧情里“穿越”桥段的设计,使其创作层面上的独特性、创新性还有待增强。

(二)人物设定的创新

人物形象往往被看作动漫里的灵魂,人物形象的设定关系着动漫作品能否吸引受众,以及能否通过人物的性格、精神等体现动漫所蕴藏的内涵,因此,只有把动漫里人物形象设定好、塑造好,才能创造出令人难忘的动漫作品。动画片《秦时明月》在人物设定方面做得十分成功,它以原著小说的人物形象作为动画版人设参考,再凭借创作者的独到见解,创作出不同身份和不同派别里的独特人物形象。尤其在人物的外形设定上,不仅注重了中国的美学特征,如:中国古代的服饰、妆容,也迎合了当代大众的审美需求,对人物的身形结构、发型设计、武器配饰等进行了夸张,如:女一号高月的发型设计上,颜色选用了橘红色加咖啡色的混合,配合飘逸的青蓝色服饰,体现出其神圣高傲的气质;女二号石兰的装束上,借鉴了当代特工的紧身衣设计,展现了其灵活的身躯、坚强的性格;农家的胜七,强壮的肌肉、干练的短发、脸上的符文,以及身上铁链的装饰,强有力地彰显其威武雄壮。并且,通过不同流派代表的人物形象,很好地衬托出墨家的威严感,道家的仙雅感,阴阳家的异域感,农家的力量感等特征。而重庆制作的《缇可春季篇》里司徒寒等中国古代人物形象,其人物整体画风上,处理得比较简单,对人物细节的显著刻画不足,故而未能完美地挖掘出中国古代人物之美。

(三)画面风格的创新

中国动画多以二维动画居多,直至近几年受国产游戏里三维动画影响,原创三维动画的作品才陆续增多。《秦时明月》作为当下的三维动画作品,在继承民俗文化的同时,又以当代审美与数字技术进行艺术创新,其造型可谓既有现代动漫的时尚造型,也带有中国水墨画的气韵,非常唯美,是典型的中国风格的动漫作品。[3]其第一部、第二部的画面,虽在质感上略逊于后面几部,但从整体画面上,已经可以看到它对画面光影、色彩、服饰等的精准把控。而从《秦时明月》的第三部起,画面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更加能展现出精致、精美的画面设计,也使画面更贴近当代国产游戏的画面风格,有效地调动了当代受众的审美习性,并且在不少剧情场景、动作特效、人物造型上,依旧注重了中国山河、青铜器皿、古老符文、机关暗术等元素的展示,使其画面风格具备了传统的东方气韵。那么,在重庆未来动漫的画面创作中,对于本土巴渝文化的特色,可以依靠水墨气韵的画面,绘制重庆巴国历史文化,也可运用“传统东方”与“现代时尚”结合的方式,制作出具有时代底蕴和中国特色的原创动漫作品。

三、结语

动画片《秦时明月》的创作,不仅蕴含了中国文化和独创精神,也展现了中国动画技术的发展,再度提升了中国动画史上的视觉艺术。因此,通过探析动画片《秦时明月》,归纳出它在定位、剧情、人设、画风方面的创新特征,无疑对未来我国动漫的产业模式、受众划分、画面设计以及故事编写起到了启示作用,也通过重庆本土动漫与其进行比较分析,发掘出重庆动漫需要改进的元素,从而推动未来重庆本土动漫作品的创作与发展。

重庆本土动漫 篇2

动漫作为一种时尚文化已经深深扎入了我们的生活,而时尚文化似乎很难而且也没必要做出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的区分。但动漫不仅是时尚文化,它还是一个产业,又是一种普及文化,它能起到影响青少年成长及道德审美观形成的作用。因此,笔者有兴趣去探索动漫文化形成的根源。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动漫文化是由日、韩传入的。在中国传统的美术分类中,没有动漫这个概念,只有动画和漫画。动漫作为一种文化、一种形式、一种产业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那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了。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大量日式漫画涌入中国。这种以大眼睛、长头发、细高个的唯美人物造型,采用大量光感、动感的表现手法,结合电影剪接的构图形式的新颖连环漫画的出现,一下子吸引了广大青少年读者,并在社会上迅速传播,形成了一种新的阅读习惯。这种新的阅读文化又与之后传入中国大陆的日本动画连续剧结合在一起,产生了互动,这就形成了动漫文化。随后国人还发现,这种文化互动还能带来丰富的经济效益,于是又有了动漫产业的概念。所以我们过去将动漫归入外来文化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然而我们是否想过,日本的动漫文化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它的出现既不可能从天上掉下来,也不会从地里长出来,它必须从一个原始或传统的胚胎里发育出来。那么纵观传统通俗美术读物的各种表现形式,哪一种能够成为动漫文化的母体呢?答案是:只有连环画具备这样的功能。因为连环画和动漫画不仅有着同样的叙述模式,还同样有着“整整影响一代人”的文化效应。

所以国际上统称连环画和动漫画为漫画或连环漫画也并非偶然,如法国安格莱姆国际漫画节、美国漫画节等均包括传统连环画和当代漫画,原因就是它们原本出自一体。当世界在从连环画向动漫画渐变的时候,正逢我国“文化大革命”。在近二十年的与世隔绝之后,我国打开国门,完成了蜕变的动漫文化正好进入中国大陆,于是,一场外来文化传入的误解就由此产生……但是,我们又不得不承认,日、韩,尤其是日本包括美国迪士尼将动漫文化发展成一种产业,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运作模式。动漫衍生产品出现并成为利润的主体,动漫从文化成为产业。

如今,动漫文化是个大概念,这其中儿童、青少年真正喜欢的只是偏向日式风格的当代动漫。这方面作为“直系亲属”的连环画代替不了,时政漫画、讽刺漫画等“旁系亲属”就更不可能替代了。所以做好当代动漫是整个动漫产业成功的关键,它不仅影响到我国的文化产值和文化消费,更是一件关系到我国青少年成长的大事,对这点我国的动漫工作者务必要有清醒的认识和思考。

本土动漫企业的营销策略探讨 篇3

关键词:市场营销,动漫产业,营销策略,衍生品开发

目前, 动漫产业正在步入新的需求阶段, 消费者也在逐渐表达对动漫产业一成不变的不满。从现今动漫市场来看, 国内动漫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 而且国内的动漫企业面临着一系列的市场问题, 例如人才的缺乏、衍生品开发不足、缺乏品牌建设意识等。笔者本着严谨的态度, 对国内动漫市场的相关情况进行了分析, 目的在于提出有效可行的营销建议, 以帮助本土动漫企业的发展。

1 我国动漫市场的现状

目前我国动漫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市场竞争激烈。尽管经历了多年的快速成长, 中国动漫产业在文化产业中的占比仍然较低, 动漫产值同美国、日本相比仍然存有较大差距。全球范围内动漫产业最发达的国家为美国和日本。早在2004-04, 国家广电局就发布了《关于发展我国影视动画产业的若干意见》, 积极构建国产动画片播映体系, 规定省级电视台、省会城市电视台、计划单列市电视台都要积极开办动画专栏、开辟动画时段, 扩大动画片的播出数量。

2 本土动漫企业存在的主要营销问题

我国的动漫企业在营销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缺乏品牌建设意识、缺乏营销人才、衍生品开发不足、宣传不力等。

2.1 目标市场范围太窄

国产动漫受众群众单一, 动漫受众定位不准确, 偏于教育意义, 而娱乐性明显不足。动漫姓“娱”还是姓“教”的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动漫市场的首要问题。就动画的客户群来说, 应该是对全年龄段开放的, 不同年龄的人都可以从中得到不同的感受。

2.2 动漫衍生品开发不足

动漫衍生品开发不足也严重影响了动漫公司的营销。据第七届中国国际动漫节正式发布的《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报告 (2011) 》有关数字指出, 中国动漫年产量已达220 000 min, 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动画生产大国。另有数据表明, 目前全国动漫企业已达6 000多家。动画产量高度增长的背后是巨大的资金投入, 但是由于中国动漫企业不重视对衍生品市场的开发, 动画产业收入水平却不尽人意。

2.3 企业缺乏品牌建设意识

虽然动漫品牌作用大, 但是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过程中, 一直存在着品牌意识缺乏的问题。不可否认, 我国是一个动漫品牌弱国。我国的动漫产业起步比较晚, 所以当美国、日本拥有自己众多动漫品牌并且从中获得大量利润的时候, 我国的动漫产业才刚刚起步。我国人们对动漫的认识存在偏差, 很少人会认真对待动漫, 更不用说是把它当作是一个可以拉动经济发展、提高国民生产总值的产业, 大家一致认为, 动漫就是用来娱乐小孩子的, 更不会去关心动漫品牌。

3 本土动漫企业的营销建议

首先, 要实施差异性目标市场营销策略。企业可根据消费者的年龄段来为他们制作不同的动漫作品, 针对儿童开发具有教育意义的动漫作品, 而针对青少年以及成年人, 可以开发具有娱乐性的动漫作品, 从而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产品价位上, 应有高、中、低档的货品来满足不同地域、不同城市、不同人群的消费需求。

其次, 要加强对动漫衍生品的开发力度。将动漫制作与衍生品开发对接, 这是国外已成熟动漫衍生品的运作模式, 也是业界公认的动漫衍生品发展的“正道”, 国内的动漫企业应当加强动漫衍生品的开发力度, 学习国外先进经验, 打造完整的动漫产业链。

有实力的企业, 例如腾讯等大公司应设立专门的开发衍生品的团队, 与开发动漫的团队合作, 在自有品牌的基础上开发衍生品并投放市场。设专门的衍生部门负责开拓、推广其动画衍生商品, 负责的业务划分为玩具、文具、服装、出版物、游戏和家居用品等, 在细分产品生产的同时, 还要细分产品推广方式。要将消费者分为婴幼儿、儿童和青少年三类, 针对儿童市场, 可以通过互联网、图书、音像、电影等增强动漫品牌的影响力;针对青少年, 主要致力于开发有创意与流行性的新产品, 加强其对品牌的忠诚度。

最后, 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集中力量打造自有品牌。相较于美国和日本动画电影这种有条不紊地推新作品, 国产动漫时常控制不好自己的品牌节奏, 要么是作品突然火了成“大牌”了, 产品开发突然提速, 大电影一年两部, 电视动画每年过百集, 正版授权已经嫌多, 再加上铺天盖地的盗版产品, 品牌价值很快被过度透支;要么就是总觉得条件不够成熟, 一拖再拖, 直到观者兴味索然, 最后成为“有生之年”系列作品。不管是太着急, 还是太拖沓, 都是产业不够成熟的表现。

参考文献

[1]米君.论动画剧本的创作思维[J].安顺学院学报, 2012 (03) .

重庆本土动漫 篇4

关键词:动画 动漫音乐 发展策略

一、中国动漫音乐本土化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历史:中国香港本土化动漫音乐的辉煌阶段

1997年,在徐克根据电影《倩女幽魂》改篇的电影动画《小倩》里,著名作曲家雷颂德创作了主题曲《亲亲桃花》,大胆地加入流行音乐的元素,使得香港动漫音乐取得了飞跃式的突破。1999年《宝莲灯》出现的时候,制片方专门为动画音乐配制了两首主题曲和一首插曲,分别是李玟演唱的《想你的365天》、张信哲的《爱就一个字》以及有著名男歌唱家刘欢演绎的《心中有天地》,真正体现出动漫音乐的特质,意味着正式的动漫音乐真正出现了。2001年,本土化语言与古典音乐成为香港特色的动漫音乐,在继《小倩》之后推出地《麦兜故事》里,动漫音乐在节奏上换上了明快的节奏,歌词填上了反映市民平时生活的粤语,在曲调上采用了舒伯特的曲调,使人更感到亲切,并能与本土观众产生共鸣。香港动漫音乐因为“本土化”而获得了成功。

(二)现状:中国本土化动漫音乐的启蒙阶段

追溯历史,可以发现我国的动漫音乐创作起步并不晚,甚至要早于日本的动漫。我国最初的动漫音乐可以追溯到1926年,那时候只是给动画片配上的背景音乐,还没有动漫音乐的概念。进入21世纪,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各方面的多种原因,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停滞不前了。而日本、欧美的动漫却高速发展起来,以美国的迪斯尼、日本的宫崎骏等为代表的动漫产业品牌中的翘楚以势不可挡的威力,伴随动漫音乐前所未有的发展,征服了全球的动漫音乐迷们。如今的日本动漫音乐已经发展成一个专门的行业,在动漫制作上一方面注意发展视觉效果技术,同时在音乐制作这一方面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由于发现动漫音乐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动漫音乐更加得到动画制作人的重视。以目前的状况来看,日本动漫音乐的制作水准远远高于日本的流行音乐。相反地,我们中国却在大力发展流行音乐,而忽视了动漫音乐的市场。曾经承担过《喜羊羊与灰太狼》、《智谋家族》等国产动画片音乐制作的本土动漫音乐制作人那育林认为,如今的国产动画音乐还处在起步阶段,大多还只是停留在写给小孩听的初级阶段,在广大观众中,尤其是在成人观众中普及的程度很低。而且,国产动画音乐日化现象严重,大多依靠模仿国外动漫的音乐,音乐风格走的路线相对单一,真正本土化的原创较少,逐渐丧失了本土气息。

(三)未来:动漫音乐本土化市场潜力无限

尽管动漫音乐本土化的发展将是一个较长的阶段,但是动漫音乐制作人士看好本土动漫音乐发展的前景。在香港中文大学流行文化研究学者何故看来,中国内地未来动漫音乐市场前景无可限量。这是由处于21世纪的中国第三代消费群体的消费特征决定的,作为在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中长大的他们,不喜欢同质化产品,重视和突出个人使用产品的个性化;相比较于对价格的关心,更关注产品的价值,消费趋势区域感性;受品牌的影响越来越显著。他们的年龄段主要集中在15~30岁之间,大多数是看动画片成长起来的80后、90后一代,他们正日益成为社会主流消费群体。当他们成为父母以后,因为他们喜欢动漫音乐所有对他们的孩子喜欢动画就不会有太大的抗拒。另外,他们有动漫影视消费能力,能够承担其消费,当动漫音乐的支持者跨越两代,就会开始出现结构上的改变。比如出生于1983年的联想集团的区域营销主管张大巍,特意和他的朋友们从北京坐飞机过来看日本动漫人气歌手下川美娜的表演,当然张大巍只是庞大动漫音乐迷群体的一个。

在动漫音乐的本土化发展环境上,香港观众较早开始观看动画,香港人对动画主题曲的认受性较高,因此累积了超过一代的动画观众,此种情况与日本很相近。只要本土动漫歌曲的发展回到动漫本身,动漫音乐能和动画主题息息相关,推出一批受欢迎且具内涵的漫画作品,动漫音乐本土化市场潜力将会是无可限量的。

二、中国动漫音乐本土化发展的策略分析

(一)动漫音乐人才本土化

如果要打造出知名的动漫项目品牌,,那么就需要有最好的团队人员。而发展本地动漫音乐人才对于动画制作公司而言,无论是为了提高管理效率,或是在节约成本上,都是极其有效的。在人才培养的实施上,最好组建一个由品牌化的导演、编剧等构成的培训队伍,如日本的动漫品牌导演宫崎骏、编剧臼井仪等人。经过这些著名导演和编剧的指导,可以让专业的人员在创作理念和创作手法上快速缩短差距,利用他们的品牌号召力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大树立品牌项目的影响力,促使资源的利用达到最优化。

动漫音乐人才的本土化,还应该让专职动漫音乐人更好地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了解当地人们的宗教信仰,与当地的受众更好的沟通,这必然有利于动漫音乐的创作和作品的发行。这些手段也为专职动漫音乐制作团队深入了解本地市场的消费文化、消费需求和生活习惯提供了有益的帮助,为动漫公司在当地拓展业务和市场积累了经验。同时,还应当启用本地经理人员拉近动漫公司与当地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这能够帮助动漫公司更快融入本土化的文化,提高管理效率和工作效益。

(二)动漫音乐服务模式本土化

在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1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做了一次对我国网民的互联网活动习惯做过调查,指出34.4%的中国网民有使用在线音乐及下载服务的行为习惯,这一数据超过了很多流行于互联网的其他应用,这其中甚至包括网游和博客。这说明中国的网民愿意接受音乐的下载服务。所以在动漫音乐本土化发展中,动漫制作以及营销公司应该改变传统的服务模式,消除异国文化差异,融入当地本土化地消费习惯,以顺应市场发展需要。针对大部分网民偏好于免费音乐的下载服务而不是在线试听,在网站营销方面可以提高网页操作的易用性,培养用户对网站提供的动漫音乐的依赖性,从而留住客户。对于网络付费的动漫音乐,则要开通多样便捷的支付渠道,减少支付手续繁多,过程冗杂的问题,提高客户的电子商务体验,让他们在欣赏动漫音乐的时也能享受到互联网特有的便捷、快速等优势服务。因此我国动漫音乐本土化的发展中要重视数字化服务方面,不应该将发展的重点着眼于音乐内容曲高和寡的深度发掘上,或是停留在写给单一受众“小孩听”的阶段,进一步加强和开发在线音乐简单、便捷人性化应用,适应互联网的平民化趋势是动慢音乐服务本土化的重要体现。

(三)动漫音乐产品研发本土化

动漫音乐产品研发是一个技术型动画制作公司最核心的职能之一,是企业进行跨越式发展的应该具备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产品研发本土化是动漫公司实现良性运营的关键。动漫音乐产品研发本土化一方面可以减少动画制作的运营成本,另一方面在动漫音乐制作中叶融入了本土市场的需求,同时还能够吸引各本土音乐人才的涌现。因而动漫音乐产品研发本土化发展,对于动漫公司来说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当今社会,国际经济日益一体化,加大对动漫音乐产品研发本土化战略的实施力度,已经成为动漫公司从容应对国际竞争的不二法门。

综上所述,中国香港动漫音乐本土化的发展,需要采取有效地策略,不断解决在本土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不断探索和创新,做强做大本土化品牌。中国香港动漫音乐本土化的发展,需要各方合力,共同推进。

参考文献:

[1]周伟.浅析中国在线音乐市场的问题及其美好前景[J].现代商业,2009,(09).

[2]宋倩倩,朱旋.中国在线音乐产业盈利模式分析[J].知识经济,2010,(11).

[3]黄晓艺,叶田.如何塑造谈话节目的品牌形象[J].青年记者,2010,(03).

[4]吴显英.跨国公司本土化策略的主要障碍及对策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4,(06).

浅析黑龙江省动漫产业本土化 篇5

关键词:黑龙江省,动漫产业,文化产业

一、对于黑龙江省动漫产业发展前景的展望

从《2010--2015年中国动画产业调查及投资前景咨询报告》中可以看出, 未来几年内将是中国动漫奋力突围、跨越式发展, 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升华, 形成自我品牌的关键时期。黑龙江省动漫产业能否发展壮大, 关键就在这几年。而在国际动画产业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 把握动漫市场发展的要素, 推动动漫产业走向民族化、本土化, 使我省动漫产品在市场中实现其商业价值, 促进动漫产业的发展则是当前黑龙江省动漫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动漫产业属于文化产业的范畴, 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产业。而文化产业能否生存与发展, 则要看它是否真正扎根于本民族的文化沃土, 体现了本土的文化特色, 否则它必定是无源之水, 终将枯竭。

黑龙江省地处中国的最北部地区, 是我国的边疆大省, 在文化上已逐渐形成了一种亚洲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磨合的多元化的、极具地域特色的本土文化。在面对国产动画片在本国遭到了“文化折扣”现象的今天, 若能很好地将黑龙江这种多元化的本土文化特色融入到动漫产业之中, 必然会形成产业文化上的竞争优势, 从而在动漫产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 能够在知识经济的竞争中获得属于自己的丰厚利润。

在动漫产业文化竞争中, 黑龙江省已占据“天时”与“地利”上的优势, 若能充分地发挥自身的优势, 将动漫产业同本土文化相结合, 走自主创新的道路, 立足文化传播与发展, 积极融入知识经济的竞争之中, 其自身的前景将十分乐观。

二、对于黑龙江省动漫产业现状的分析

1、产业链的恶性循环

当前黑龙江省动漫企业仍然面临着资金来源单一, 风险投资机制不完善, 风险资本出口不畅等资金严重短缺与投融资渠道空位之间的矛盾的威胁。

其主要原因是:黑龙江省的动漫产业投资主体基本是政府和民办企业, 由于投资、回收周期长的特点, 企业难以获得贷款支持, 而且缺乏风险投资基金以及上下游市场资源的垄断, 使动漫企业发展面临重重困难, 从而使得企业的原创意愿不强, 制作粗糙, 很难有精品力作出现, 由此逐渐陷入“投入不足、制作不精、播出难、收视率低、衍生品开发乏力、严重亏损、投入更加不足”的恶性循环。

此外, 由于资金链的短缺, 也使得黑龙江省动漫产业的发展相对南方沿海省份而言一直处于低迷状态, 企业薪资普遍较低, 仅为南方从业者的1/5, 造成人才的大量流失。最终导致原创乏人, 自然也就缺乏了打拼市场的资本。

这也就使得目前大部分动漫企业为了谋求生存, 不得不放弃走本土化的发展道路, 转而走外包代工的生存之路。

2、动漫服务群体的“低龄化”

相比较周边国家的动漫产业而言, 我省的动漫内容与形式都相对单薄和孱弱, 呈现出定位的“低幼化”特点, 故事情节简单幼稚、制作粗糙、缺乏思想性艺术性。而日韩的动漫则在故事情节和角色造型中渗透一种各年龄段都普遍需要的精神及品质, 在娱乐中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人文内涵, 老少皆宜。动漫产业从本质上看是一种文化娱乐业, 将儿童作为其主要的消费群体, 涉及购买力不足的问题。但是我省及国内大部分动漫制作和播出企业并没有抓住国际上动漫产业成人化的趋势带来的产业机遇, 没有将成人作为目标消费群体, 创作适合成人的动漫产品, 因而极大地制约了动漫购买力的上升。

从某方面来说, 国产动画片市场定位的“低龄化”透露出了其人文内涵的缺失, 是缺乏对本土文化精髓的把握的体现。

除此之外, 在后期宣传上, 也存在着急功近利的缺点。没能把握长远的利益需求, 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形象, 而是追逐片面的商业利益, 将动漫作品很快的投入市场, 转化为直接的利益需求, 从而导致大部分动漫在儿童玩具制造上的集中, 没能长久地在市场中流传。

3、本土动漫人才的缺失

中国动漫产业素有“21世纪知识经济的核心产业”、“新兴的朝阳产业”的美称, 市场需求量很大。但是, 国内对动漫产业人才缺口却十分严重, 培养与供给上存在着严重的矛盾。就拿黑龙江省动漫产业发展而言, 目前产业的发展急需文化产品研发领域的高端专业人才、懂经营管理的文化企业管理人才和视野开阔的高级营销人才。而通常这些人才多是企业通过经济利益从南方沿海地区引进而来, 缺乏本土培养意识。而动画片的制作人员却是供不应求, 即使这样, 大部分的学生毕业后, 还是需要在企业经过半年至一年的再培训才能胜任项目制作的要求。

这就使得黑龙江省本土的动漫产业在生产的环节上存在严重的缺陷, 很难达到产业本土化的持续发展, 为动漫产业的发展留下了隐患, 也造成黑龙江省在动漫产业竞争中处于“人和”上的劣势。

三、对黑龙江省动漫产业本土化的构想

1、把握“天时”与“地利”

针对以上问题, 黑龙江省动漫产业若想获得更好地实现本土化的发展, 在其产业创新与发展上则需要更多地去借鉴日、韩两国政府以及我国其他省市扶持动漫产业发展的经验与政策, 根据动漫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 建立不同的投入机制, 抓住“十二五”建设这一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时期, 切实打好动漫产业文化的艰巨战。

在“地利”上充分发挥地域优势, 对日、韩动漫主要输出国要加强文化与技术上的交流与合作, 在借鉴中创新学习, 谋求自身的发展。对俄罗斯这一广阔的动漫消费市场, 则要利用自身的文化优势, 结合多元的本土文化特色, 逐步打开俄罗斯的市场, 推动动漫产业的输出, 创造自身的经济效益, 从而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

2、正确定位市场, 树立树立世界眼光

一个好的品牌是企业的生命线, 品牌意味着产品所占市场份额的潜力。我省的动漫企业应全力创新, 注重打造动漫形象, 走品牌战略, 才能带动整个动漫产业链发展。从某种程度来讲, 一个经典意义上的动漫品牌, 是其动漫可持续发展的立业之本。

所以说我省当前应注重发现、选择若干发展战略高、企业实力强, 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作为扶持的重点, 加强对该产业的指导与扶持, 培养出我省动漫产业的龙头企业和领军力量。从而打造属于自己的动漫品牌。树立世界眼光, 科学的对待民族与世界的关系, 挖掘优秀民族文化和优秀地域文化的题材和要素, 在创新、开放和交流中实现本土化与国际化的有机结合, 创造属于自己的动漫特色。

3、合理培养人才, 形成“人和”优势

“艺术创新”是动漫文化产业长久生存的根本源泉。市场对创新具有巨大的需求。如今, 全球动漫产业的“创意创新”成为焦点话题, 原创就等于“经济效益”。而目前我省动漫作品的叙述方法整体上比较保守, 手段尚显单调, 缺少让人眼前一亮的时代元素。这归根究底就是因为我省动漫原创类的人才匮乏, 制作人才再多也无补于事。

所以当前我省人才培养上要加强动漫原创、制作、经营、管理以及营销策划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把动漫人才纳入我省文化艺术类人才培养规划。在政策上指引省内高校加强动漫专业建设, 依托省动漫产业基地建立动漫人才培训实习基地, 推动产、学、研三者的有机结合。学校也要同企业相互沟通, 了解当前行业的人才需求, 此外各大动漫产业也应注重引进有突出成就的动漫高端人才, 采取优惠政策和措施, 做好精英人才的引进, 从而推动省内动漫产业的蓬勃发展。

只有这样, 才能有效地弥补黑龙江省动漫产业本土化发展中面临的“人和”问题。使得这一产业在新一轮竞争中, 取得高效的成果。

结语

随着动漫产业在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中的效益日趋明显, 我国对动漫文化产业的关注程度也急速上升, 我们由此看到了中国动漫的发展机遇、上升空间及其市场环境。但是作为拥有国家动漫基地的黑龙江省, 其真正实现动漫产业本土化的道路还很漫长。在此我们要学会全方位地去分析这一产业在发展中所面对的问题, 解决问题, 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切实把握好自身发展的优势, 才能再严峻的产业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完成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双重结合。

参考文献

[1]赵晖:《黑龙江省动漫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经济理论与实践探》, 2011, (3) 49-51。

[2]刘东非:《浅析国产动画的原创价值和本土化结合》, 《产业经济》, 2011, (5) 128。

重庆本土动漫 篇6

中原文化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 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源和主干, 并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占有突出地位。广义的中原一般泛指以河南为主体, 包括河北南部、山西南部、陕西东部以及山东西部的黄河中下游地区, 而狭义的中原则谓之河南。

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说:“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河南曾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五千年中华文明史中有三千年是河南史。河南史是中国历史的主流, 是中国文化的浓缩, 它影响和推动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 在今天乃至将来仍然体现出巨大的文化艺术价值。

河南作为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文人名家辈出, 文学艺术繁荣昌盛, 历史都城在此建立。例如, 人文始祖三皇五帝等与河南关系密切;周文王将伏羲氏的先天八卦改造成后天八卦, 进而推演成六十四卦, 完成了旷世奇书《周易》, 此事发生在古老的河南;闻名世界的少林武术、豫剧、具有民俗特色的朱仙镇年画、桐柏皮影、剪纸等民间艺术, 都是河南的本土文化。可以说, 中原地区历史文化厚重, 传承绵延不绝。干百年来中原文化不因历史尘封而失色, 不因时代变迁而黯然, 始终在创新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 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力量。

二、中原本土文化与中国动漫产业的结合

黄河两岸色彩鲜明, 斑斓多姿, 她养育了我们的先民, 同时也孕育了带着泥土芬芳的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少林武术、豫剧脸谱、年画、皮影、剪纸等作为中原本土文化的代表。它们为动漫产业的发展提供生动、丰富的创作素材。

(一) 少林武术

少林功夫是中华武术体系中最庞大的门派之一, 历史悠久, 门类众多, 博大精深。

“少林”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代名词, 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和代表, 在动漫产业中的出现是司空见惯的。无论在少林功夫的文化内涵, 还是在少林功夫的技法和角色上都不乏经典之作。例如, 美国经典动画《功夫熊猫》, 其精神风貌充满了东方神韵, 设计师把中国功夫与动画制作相结合, 同时结合中国古典音乐, 完美体现了中国功夫的魅力和文化内涵。动画短片《圣僧》把少林形象和武术技法渗透影片中, 成功展现了少林武术的独特表现力。

(二) 河南豫剧

动漫与中原传统戏曲文化相结合, 有着传统戏曲无法比拟的先锋, 是中原戏曲的现代化表现, 其时尚的出现可以更好更多地争取到青少年观众。河南电视台著名戏曲栏目《梨园春》在这方面做了很好的尝试。

2006年6月《梨园春》栏目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征集戏曲动画, 动画在传统的戏曲唱段上添加了现代的时尚的动画元素, 这是《梨园春》在戏曲艺术上寻求历史性突破的一次尝试。后来, 《梨园春》栏目中展播的戏曲动画共有20件作品, 《梨园春》栏目导演李媛媛在一次记者采访中说:“梨园卡通形象设计大赛与戏曲动漫作品的征集, 一方面是为了塑造《梨园春》的品牌形象;另一方面通过动漫这种艺术形式使青少年参与到中原戏曲文化中来让他们认识喜欢上戏曲。”这些动漫作品主要以河南豫剧为表现形式, 将其直接运用经典豫剧选段搭配动画画面的形式表现, 主要有《朝阳沟》、《七品芝麻官》、《花木兰》、《抬花轿》、《板桥道情》、《说唱脸谱》等, 这些以河南豫剧中的经典故事为背景, 以中原戏曲独特的表现形式为依托, 并以豫剧中鲜明的艺术形象为特征, 再运用动漫制作的方式, 最终呈现出来的戏曲动漫具有浓郁的戏曲韵味, 令人耳目一新。这种形式既强化了视听艺术特征又传承了戏曲经典;既是一种对原作品的丰富, 更是对原作品的发展和宣传, 变听觉艺术为视听艺术, 形象更加生动直观, 更符合新时代的大众传播要求。

(三) 朱仙镇年画

动漫产业作为一种新的适应市场大发展的文化产业, 将其与朱仙镇木板年画相结合, 也许会产生更大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目前, 朱仙镇木板年画与动漫的结合虽然又有成功的经典范例, 但是杂志《电影文学》刊登的一篇文章《探析中原特色传统文化在动漫形象设计中的应用》中提到了动漫形象设计对朱仙镇木板年画艺术特色的汲取:“南宋抗金民族英雄岳飞, 其精忠报国的精神深受中国各族人民的敬佩。在动画片制作中对于岳飞的形象, 设计师应该吸取朱仙镇民间年画、中国画艺术等形式, 使人物角色的外表看起来很威武、矫健。对于脸部的细节处理应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画, 比如脸部运用象征忠义勇敢的红色;服饰主要是由红、黄、黑、白等纯色构成, 对比鲜明而富有装饰性, 显示了角色的威武勇猛、精忠爱国;家居简朴, 以体现他虽身居显位、高官厚禄, 但并没有忘记民间的疾苦, 而是保持了节俭淡泊、刻苦励志的美德。对于反面角色秦桧的形象则可以注重对人物性格的刻画, 特别是斜眼看人的眼神, 图案化的眉梢动作。会更加显露出他那凶恶、伪善和刁钻的本性。而对于宋高宗赵构的形象, 则应吸取民间天官、财神、灶王等形象特征, 使他的外表看起来很严肃、祥和, 肥嘟嘟的脸庞、细长白嫩的双手, 这些都能暴露出他昏庸无能、养尊处优的本质。”

(四) 皮影

河南皮影以南阳桐柏皮影最具代表。桐柏皮影极具中原特色, 古朴风韵, 同时又带有浓郁的浪漫色彩和诙谐趣味。传统的节目大多以宋代历史演义为主, 有《杨家将》、《岳飞传》等, 这些剧目都是连本的, 往往会连演二三十本, 引人入胜。

桐柏皮影造型厚重、敦实, 体现了当地人的淳朴与憨厚的性格。男女人物形象威武壮实, 很少有纤细柔弱的特征, 整体外形简洁夸张, 作全侧面的影像。线条刻制欠缺流畅, 但增添了一种稚朴的味道。桐柏皮影在色彩上用色单纯, 艳丽明朗, 多使用对比色和原色, 如黑红、蓝绿和皮子透明发黄的本色, 既艳丽又庄重, 颇有古韵。而皮影的这种艺术特色在动漫产业中得到很好的体现, 例如, 2006年环球数码深圳公司推出的一部独立动画短片《桃花源记》, 其中流露出皮影、国画、剪纸等中国传统艺术符号, 电脑和中国传统艺术“混搭”使这部动画片从骨子里透着一股“中国味”, 这让国际评委们震惊不已。

(五) 剪纸

河南民间剪纸艺术流传范围广泛, 发展为豫东、豫西两大流派。豫西剪纸多为传统题材。而豫东剪纸多体现现代人们的生活状态, 反映民俗风情, 并吸取皮影、泥塑、刺绣、民间印染灯传统工艺的营养, 形式新颖, 风格独特。然而据调查, 剪纸通常仅在民间小范围内流传, 人们很少想过将其作为一种商品来投入市场, 参与市场竞争。因此, 河南剪纸工艺所面临的一个迫切问题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应当让剪纸艺术走出庄户人的小院, 走入现代设计的广阔天地, 尤其是动漫设计;让她也走向世界, 名扬四海, 成为全人类的文化财富与艺术瑰宝。

1957年, 在上海美术电影厂厂长特伟提出的“探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下, 中国动画艺术家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当中吸取精髓, 将民间剪纸、皮影戏、与电影技术有机地结合到一起, 创作出一批极具中国特色的动画片。1958年中国完成的第一部剪纸动画片《猪八戒吃西瓜》, 将动画形象塑造得生动丰满, 同时吸取传统戏曲服饰的特点, 还根据皮影戏的轴承运动关节结构进行动作设计, 使中国的民间传统艺术得到充分的发扬。1980年钱运达导演制作出根据同名京剧改编的剪纸片《张飞审瓜》, 本片制作精良, 色调柔和, 动画背景融入了剪纸窗花的艺术特色, 将剪纸、皮影艺术发挥得淋漓爆致, 不失为剪纸动画片中的精品。

三、结语

从中国动漫的发展历程来看, 将传统民族文化元素运用在其中的比比皆是。再从中国动漫在21世纪的发展蓝图来分析, 对传统民族文化的应用成为中国动漫的创作的灵魂。因此, 中原动漫产业的发展应当顺应“探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 加强河南动画的民族风格建设。河南动画艺术家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当中汲取营养, 为己所用, 力求表现出中国独有的风格, 使中原动漫产业。成为中国动漫走向世界的主力军, 可谓“只有民族的, 才是世界的”。

参考文献

[1]李庚香.文化河南:中原文化精神[M].郑州:河南文艺出版社.2007

[2]徐光春.中原文化与中原崛起[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7

[3]肖瑞兰.河南省动漫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发展方向[J].中州学刊.2009

重庆本土动漫 篇7

广西是少数民族最为聚集的地区之一, 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孕育出古朴淳厚、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在当今旅游盛行的趋势下, 越来越多的旅游业意识到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备受游客的青睐。广西作为历史、自然旅游资源以及旅游文化大省, 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浓郁的民族风情, 在挖掘和弘扬本民族文化的同时, 运用创新的理念有效地将传统文化与旅游纪念品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重塑广西本土动漫旅游品牌的“新形象”。

二、动漫产业与旅游产业协同发展的意义

动漫产业和旅游产业相互渗透和协同发展, 不仅符合旅游产业的需求也满足了动漫产业的需求。是促进一个国家、地区和城市的产业调整和结构升级, 符合产业发展的大趋势。旅游产业更重要的是:可以降低动漫产业的风险, 可以为旅游产品以及旅游纪念品提供素材, 可以扩宽动漫产业的创意发展空间, 还可以有助于延长各个产业之间的产业链。反之, 动漫产业有助于塑造旅游品牌形象推广, 同时还是动漫旅游营销的新模式, 是对传统旅游产品以及旅游纪念品的“再创新”。

三、开发广西动漫与旅游品牌形象设计

(一) 刘三姐动漫旅游纪念品开发的目的

打造鲜明、独特的旅游品牌形象设计。其目的在于目前广西的旅游纪念品的开发缺乏创新, 全国各地的旅游纪念品在市场略有雷同, 总体上有民族文化、民族特色的纪念品比较少。假如我们开发一个广西当地的旅游纪念品推广项目, 比如广西的民间传说人物、故事或动漫游戏, 不仅可以作为景区的观光项目, 其衍生产品包括玩偶、吊饰、 文具、U盘等可以作为旅游目的地的特色旅游纪念品。旅游产业可以带动广西的动漫产业发展。

我们可以以刘三姐为形象品牌结合动漫衍生品, 设计出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产品。旅游纪念品, 顾名思义即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购买的精巧便携、富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工艺礼品。[1]如同这个城市的一张名片, 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意义。动漫衍生品是指利用卡通动漫中的原创人物形象, 经过专业设计师精心设计, 开发制造出的一系列可供售卖的服务或产品。

(二) 刘三姐动漫旅游纪念品的形象设计思路

1. 民族风格。动漫衍生品及旅游纪念品设计应着重汲取本土民族文化元素。在刘三姐的人物形象塑造方面, 可以走民族风格。服饰上, 可以结合当地的民族服饰进行创作, 如利用壮锦、绣球、围裙、挂包、头巾等壮族元素进行装饰。整体的色彩可以绚丽一些, 在衣服边角镶上精美的图案, 还可以配上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的几何纹案, 显示出壮族人民热情奔放的性格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2. 民族气质。动漫衍生品及旅游纪念品设计应着重汲取本土民族文化内涵。在刘三姐的人物气质塑造方面, 侧重于壮族人民淳朴的性格。除了具有壮族人民的长相特征, 如大眼睛、黑皮肤、厚嘴唇等外, 还需赋予她高贵的民族气质。刘三姐不但是民间的传说人物, 还美丽动人、聪慧机智、能歌善舞, 有“歌仙”之美誉。其歌声脍炙人口、 铿锵有力, 既有一些“野”的味道, 又有民族的气质, 如漓江水一般清澈。将这种民族气质设计到旅游纪念品上一定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经济效益。

3. 民族精神。动漫衍生品及旅游纪念品设计应着重汲取本土民族文化精神。弘扬和传承民族精神是未来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刘三姐形象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刘三姐文化品牌, 在刘三姐旅游纪念品形象设计方面, 应与她的民族精神相结合, 创作出栩栩如生的刘三姐新形象, 打造一个全新的广西本土动漫旅游品牌形象。

四、结语

利用本土的民族动漫文化与旅游纪念品相结合, 打造广西本土动漫旅游品牌形象, 全面把握动漫产业、旅游产业各环节的内在联系, 以动漫创意和形象为核心, 构建相互支撑、完善的动漫旅游产业链, 形成旅游与动漫上下之间的良性互动。扩大动漫产业与旅游产业的盈利空间和市场规模, 推动各环节企业的互动合作。

摘要:广西是一个多民族的地方, 居住着壮族、汉族、苗族、瑶族、侗族、仫佬族、仡佬族等35个少数民族。它的历史悠久, 本土的民族素材丰富多彩, 创作资源取之不尽。本文结合旅游纪念品的开发理念, 分析动漫旅游品牌形象的设计, 以打造广西地方文化特色品牌。

关键词:动漫产业,旅游产业,形象设计,旅游纪念品

参考文献

【重庆本土动漫】推荐阅读:

本土体育07-15

本土教材07-16

本土建筑07-20

本土超市05-23

本土设计06-04

本土教育06-21

本土元素06-29

本土零售08-03

本土理论08-09

本土服装08-28

上一篇:高校实验室建设及管理下一篇:数控实训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