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实训课程(精选12篇)
数控实训课程 篇1
0 引言
数控技术也叫计算机数控技术 (Computerized Numerical Control简称:CNC) , 它是采用计算机替代原先用硬件逻辑电路组成的数控装置, 使输入数据的存贮、处理、运算、逻辑判断等各种控制机能的实现, 均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来完成机械加工的一门技术。数控车床, 是一种高精度、高效率的自动化机床。它具有广泛的加工艺性能, 可加工直线圆柱、斜线圆柱、圆弧和各种螺纹。具有直线插补、圆弧插补各种补偿功能, 并在复杂零件的批量生产中发挥了良好的经济效果。与普通机床相比, 数控机床具有很多优点:高柔性, 适合单件、小批量生产, 适合新产品的开发;加工精度高、加工质量稳定可靠、生产率高, 数控机床的加工自动化, 免除了普通机床上工人的疲劳、粗心、估计等人为误差, 提高了产品的一致性;并且数控机床对操作工人的要求降低, 一个普通机床的高级技工, 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培养的, 而相对来说数控机床操作工人培养时间极短 (如数控车工需要一周即可, 还会编写简单的加工程序) 。随着数控机床在工厂的普及, 它已经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 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战略地位。因此, 世界上各工业发达国家均采取重大措施来发展自己的数控技术及其产业[1]。
1《数控车床》实训课程性质和特点
《数控车床》课程是我校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专业必修实验课。通过本课程学习, 使学生建立现代机械制造的全新概念, 掌握数控车床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该课程具有如下特点:
1.1 知识密集
《数控车床》是以数控车床设备为主要研究对象讲授计算机数控的基本原理、基础理论和方法。数控车床集合了多学科, 具有集机、电、液于一身, 技术密集和知识密的特点, 设计、使用数控车床必须具备机械制造、微电子、自动控制和计算机等多方面知识。
1.2 理论性与应用性均要求较高
《数控车床》课程既包含了开发设计数控系统和数控机床所需要的深奥的理论知识, 又包含了使用数控机床所需要的应用方面的知识。
1.3 知识更新快
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数控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数控技术从创造到现在虽然只有50多年的历史但已经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 相应的数控车床也经历了五次更新换代, 专业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快。
2《数控车床》实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探讨
《数控车床》实训课程具有以上的特点, 给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 在教学过程中, 授课老师经常有如下困惑:授课的重点在哪里、如何掌握讲授课程的深浅、如何收到好的教学效果等。笔者通过《数控车床》实训课程实践中获得的一些认识和体会归纳如下:
2.1 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软件
由于数控技术教学和培训都离不开数控机床, 而数控机床本身价格比较昂贵, 同时训练过程不可避免地存在误操作过程, 这对机床安全是一个巨大的隐患, 同时数控机床的数量有限, 难以满足大量学生实践训练的需求。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 数控机床加工仿真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 很好地解决了这些矛盾。数控加工仿真是一种先进的计算机人机交互技术, 具有生动的界面和强大的显示功能, 图形大小、颜色、观察视角以及刀具的形状等都可由操作者自行设计以满足不同的监控与学习要求;仿真系统的通用性较强, 其语法诊断功能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编程。在模拟过程中, 系统能及时提供错误信息以及刀具相对移动轨迹的显示以及最终加工的立体效果, 很容易发现和修改编写程序的错误, 高仿真界面及动态的模拟仿真系统可有效地显示代替机床实际运行状况并且还能够提示操作信息, 使数控机床的编程操作易于课堂化教学, 从而既节省了机床设备和实习消耗, 降低了实做危险, 又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规避了实习人员的操作风险。仿真系统在模拟中出现人为的编程或操作失误也不会危及学生和机床安全, 学生反而还可以从中吸取大量的经验和教训, 所以说它是初学者理想的实验、实践工具[2]。
2.2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刚刚开始接触数控车床, 首先要掌握常用的指令G、M指令, 例如快速进刀指令G00、直线插补指令G01、圆弧指令G02和G03、主轴正转M03等相关的指令。要求学生在最短的时间中熟记他们, 对于不明白的概念暂时不要理会, 在实训中, 通过实际的实践操作就会慢慢的理解明白。简单的指令对于学生的基础知识要求不高, 学生学习起来容易。脱离课本上大的知识框架直接从常见指令学期起, 学生容易上手, 又有成就感, 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3]。
3 展望
推进高校数控人才的规模化培养, 有利于壮大中国数控人才队伍, 对中国传统制造业转型有着重大意义, 同时还可向创业人才队伍输送人才资源。改变传统数控人才的自底向上的知识串联培养模式, 建构以项目为核心、自顶向下目标型的数控教学知识体系, 优化实训软硬件环境, 改善数控实训的权重, 降低高校卓越数控人才规模化培养成本, 结合创新、创业实践, 不断拓展卓越数控人才培养的知识活化面积, 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促进越工程人才规模化培养模式的可持续发展。该目标的实现需要多重数控实训教育资源的进一步优化整合, 有待深入探讨, 协同完成。
参考文献
[1]张三.数控技术与产业发展途径[J].电工论坛, 2013-04-11.
[2]张伟.《数控技术》课程教学探讨[J].教法研究, 2013, 3:84-85.
[3]黄卫.数控技术与数编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数控实训课程 篇2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综合实训(机电)”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数控技术专业(机电方向)的必修实践课之一。本实训环节是在机电一体化系统综合实训的基础上,以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信号检测、运动控制、逻辑控制、过程控制等的综合实训。
通过本环节的实训,结合生产实际,并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与技能,完成对典型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组装、连接、调试,实现典型机电产品的基本控制功能。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工程实践的能力。
二、在岗实训
1、适应范围
在职学员、找到就业实习单位的学员,可结合工作(实习)情况,进行在岗综合实训。
2、实训条件
凡与机电一体化技术相关的岗位(机电设备与产品的操作工、装配工、维护与修理、质量检验等),均可作为实训现场,进行本专业的综合实训。
3、基本内容及要求
凡进行在岗进行综合实训的学员,须由本人申请,并由专门实训指导教师根据学员的实际情况,结合岗位实际,给出实训任务书,指导实训。在岗进行综合实训的学员,须报地方电大备案,指导老师定期对其实训进行指导和检查。在岗实训要重点突出工艺过程的实训,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学生在完成实训后,提交综合实训报告,综合实训报告与其它方式的实训要求一致。
三、考核说明
1、综合实训(机电)的考核包括实训表现、操作技能和实训报告3部分。其中实训表现(出勤、安全文明操作等)占10%、操作技能占60%、实训报告成绩占30%。
2、实际操作技能考核依据“综合实训(机电)”课程大纲和考核说明,由各地方电大自主命题,报中央电大备案。
3、学员在综合实训结束时,要撰写实训总结报告一份,采用电子文档打印稿,实训报告不少于5千字。
数控实训课程 篇3
【关键词】数控加工技术课程 教学 实训法
一、前言
顾名思义,数控加工技术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尤其是它的实践性,必须引起教师和学生的注意。如果教师只在课堂上对学生传授数控加工技术的理论知识,而不让学生亲临现场感受数控加工技术的具体操作,是不可能很好地培养起学生的应用能力的。他们日后走上工作岗位也不能很好地适应工作的要求。实践证明,在数控加工技术课程教学中使用实训法,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巩固学生理论的同时也帮助他们不断提高实践能力。本文主要谈谈实训法在数控加工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二、数控加工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实训法
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实训现场,以实际加工现场对学生讲解知识,这种实训法的应用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安全实训。在授课时,教师首先要告诉学生,在进行数控加工时一定要注意自身的安全,只有严格遵守安全知识,才能避免安全事故,避免产生人身伤害。安全实训知识一般包括:工作时不允许戴手套,但是一定要配帽,女生一律不允许穿高跟鞋进入现场;还有工量具的放置等。为了引起学生的重视,教师可以为学生列举一些由于不遵守安全操作规则而引发的事故,让学生谨记于心,保护自身的安全。
(二)机床实训。数控加工技术课程必定要接触到机床。首先,教师要让学生熟悉机床,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先向学生讲解一些关于机床的基本知识,如床身、丝轴、主轴、尾架等。利用多媒体讲解,只是为了给学生一个系统的认知。当到了现场后,教师要在实际机床上为学生做进一步讲解,讲解步骤要细致,面面俱到,以此促使学生对机床结构有一个清晰认识。学生熟悉机床结构之后,教师要向学生介绍机床的开关机顺序,讲解机床面板上所有按键的名称和作用,并且教师要在实际机床上为学生演示,保证操作与讲解相一致,使学生得到进一步的体会。教师还要为学生讲授机床操作的具体事项,如站姿、动作等。当教师讲解完一部分内容之后,要让学生进行训练,这样可以及时巩固学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
在学生进行训练前,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让学生注意自己组员操作机床的动作和姿态,及时指出不足,共同进步。
(三)零件定位与装夹实训。数控加工技术比较复杂,教师要为学生打好基础,避免将知识一股脑地传授给学生,反而会让学生不知所措,无从下手。首先,教师可以提前在课堂上讲解零件如何在三爪、四爪卡盘上进行装夹,为学生的实际操作奠定理论基础。之后,到了现场之后,教师必须为学生亲自演示如何在三爪卡盘和四爪卡盘上装夹工件,告知学生如何使用卡盘扳手、如何配合卡盘扳手和加力套筒。还要对学生的身体站姿加以提点,告知学生如何使用腰部的力量处理工件。之后,教师要让学生亲自上机床感受,将全班分组,让学生互相点评彼此的站姿、做法等,以此及时纠正做得不对的地方。必须指出的是,在演示过程中教师还须穿插给学生讲解磁力表座和百分表的使用方法,将知识循序渐进系统地传授给学生。
(四)刀具安装与对刀实训。教师在现场可以拿着实际刀具为学生讲解刀具的相关知识,如数控刀具种类、刀片的型号、如何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刀具、如何在刀架上安装刀具等,让学生对刀具及其安装有一个系统的认知。教师要在机床上为学生演示如何安装刀具,演示刀具主偏角和副偏角的控制、刀架上锁紧螺钉的正确使用等。在教师完成讲解之后,学生要实际感受一下数控刀具,形成一个清晰的感受。学生学会安装刀具之后,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对刀。为学生讲解当刀架上只有一把刀具时的对刀原理、步骤以及刀具参数设置,以浅入深,慢慢拓展到当刀架上有多把刀具时的对刀原理步骤和刀具参数的设置。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必须有足够的耐心,让学生及时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切不可将所有问题堆积到一起,这样会让学生不知所措。
(五)手动与机动切削实训。当学生对机床、零件、刀具等都形成了巩固的知识体系后,教师要带领学生训练手动与机动切削。这个步骤要运用之前所学到的知识,教师必须保证学生的底子已经打好方可进行这一步。教师要为学生详细讲解手动和机动切削零件的原理和步骤,告诉学生如何使用手摇脉冲发生器及倍率、调整机动进给速度,并对手动和机动切削进行比较,让学生初步掌握数控加工技术。
(六)教会学生按照图纸进行程序编程并进行调试。手动与机动切削实训完成之后,教师要让学生进行数控加工的实际操作了。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零件图样,充分了解图样的技术要求,如形位公差、工件的材料与硬度等。然后,让学生根据零件图样的要求进行工艺分析,并根据工艺分析制定出数控加工所需要的一切工艺信息。之后教师要让学生根据零件图和制定的加工工艺方案,按照所用数控系统规定的指令代码及程序格式进行数控编程。再根据之前所学过的机床知识调整机床,进行首件试加工,以进一步修改加工程序,并对现场问题进行有效处理,直到加工出符合图纸要求的零件。这样的步骤完成之后,学生就掌握了数据加工技术。
三、结束语
中职数控专业实训课程改革初探 篇4
转变教学思想, 注重素质培养
过去, 在专业教学中强调能力本位的教学思想, 它是以培养受教育者从事某一职业的从业能力为出发点的教育观。在教学中, 教师只注重培养学生对该专业的从业能力, 关注学生对本专业知识体系或技能的掌握情况, 而忽略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这种能力本位的教学思想往往会造成学生心理认识上的一个误区, 认为只要掌握了技能就有出路。如果数控专业的学生只强调编程、操作技术的训练, 而忽视了职业道德、与人合作、诚信等职业素质的培养, 那么学生只能成为单纯的生产者, 而难以成为社会的服务者。
事实上, 有发展理论家提出:发展最重要的不是经济, 而是道德。道德将是社会衡量人才的主要方面, 知识技能固然重要, 但必须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才能充分体现知识和技能对社会的贡献。因此, 职业学校的数控专业课应充分结合教学内容, 渗透人格的培养, 教学思想应从能力本位走向人格本位, 专业技能的传授是教学的主要任务, 但不是终极任务, 课堂教学的目标应多元化, 既要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 更要注重对人的思想和人的全面素质的培养。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专业技能,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做人。
积极推行“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一) 坚持创新精神和务实态度,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准确进行培养目标定位, 不断调整数控专业设置和方向近几年来, 我校在深入调查论证的基础上, 果断地对数控专业进行了调整。通过深入到毕业生未来可能的岗位和现职岗位进行调研, 了解清楚目标岗位对毕业生理论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等各方面的要求, 科学地确定适合市场需求的培养目标。我校机电部目前设有数控机床技术及应用专业, 它有两个方向, 即数控车方向、数控铣和加工中心方向。为突出技能培养, 实行了“双证制”, 即毕业生获得本专业毕业证的同时必须获得相应工种的操作技能等级证书。数控车方向的学生须进行以下实训并取得相应证书:车工初、中级, 钳工初、中级, 数控车初、中级, CAD初、中级。数控铣和加工中心方向的学生则须进行以下实训并取得相关证书:钳工初、中级, 普铣初、中级, 数控铣或加工中心初、中级, CAD初、中级。
加强校企合作, 建立能力培养目标体系, 满足市场和学生就业两方面的需求职业教育走校企合作的道路, 有利于提高数控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双赢”。企业的需求是职业学校确定数控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依据。职业教育只有面向市场, 以就业为导向, 才会有出路。为此, 在教学计划执行过程中, 应不断对人才市场进行调研, 根据人才类型的需求变化进行一定的调整, 不断优化培养方案, 使其较好地贴近相关岗位实际需求。具体而言, 学生在企业所完成的主要是实践教学任务。企业根据自己的需求组织培训、岗位实习、专业综合技能训练等, 学生所完成的“专业综合技能训练”题目都是企业生产现场的实际生产任务, 并由企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和考核, 学生经过这样的训练, 毕业后直接上岗, 能很快适应岗位需求, 这样就形成了“订单式”数控人才培养模式。我校先后与天津荣程钢铁集团、迪恩电子 (天津) 有限公司、天津立林集团等公司联合办学, 做到“定单学生”校企共选, 培养计划校企共定, 教学过程校企共监, 学生就业校企共管, 学校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与标准, 注重学生职业道德、技术知识、操作技能和基本职业素质的全面养成,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我校利用职业指导与创业中心, 积极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 推荐就业率达100%, 当年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6%以上。毕业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 被赞为上岗快、留得住、素质高。
以就业为导向, 建立能力目标型课程体系我校从毕业生就业岗位的能力分析入手, 在确定了完整的目标培养体系基础上, 调整课程结构, 进行前沿技术和课程的整合, 以就业为导向建立能力目标型课程体系。重点抓好以下环节: (1) 成立数控专业指导委员会, 进行专业分析, 确定学生能力目标; (2) 进行教学分析, 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 (3) 编写课程教学大纲; (4) 选择、编写适用的教材, 确立相应教学方法; (5) 加强教学质量控制。
(二) 规范教学管理, 实时监控教学质量
规范教学管理, 创新课程评价体系, 重肯定, 多激励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 情感领域与认知领域是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的, 情感总是伴随认知同时存在, 又对认知过程产生一定的影响。中职学生有很多人在初中就没学好文化知识, 经常受批评, 学习积极性曾严重受挫, 所以教师不应再以理论学习成绩作为评定学生的唯一标准, 而应从多方面考核学生, 找到他们的闪光点, 争取给予每个学生表扬。例如, 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方法、能力、知识面、操作动手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创新能力、尊师守纪等都可以成为考核的项目。另外, 要采取多种激励手段。人的兴趣有时需要新鲜刺激才能保持下去, 所以要经常激励学生。鼓励、表扬是教师常采用的激励手段;此外, 多举行一些比赛并给获奖者颁发证书, 实行加分制和表扬通知等, 也能取得不错的效果。我校高度重视培养学生技能, 例如投入两万余元为2009年校级技能比赛获得一、二、三等奖的学生购买奖品, 加大表彰力度, 以赛促训, 激励学生学技能。我校重视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现有《天津南洋工业学校实训管理规定》、《数控安全操作规程》、《车间实训管理规定》等实训规章制度, 使得整个教学工作有章可循。数控专业实习有专人负责指导, 实训课程完成后, 学生必须写个人实训总结, 由实训指导教师按章给予实习评分, 对优秀学员在大会上进行表扬、颁奖。
实时监控教学, 促进教师改进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建立了部和实训处两级督导体系, 并将定期和不定期查课相结合, 由实训处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进行测评。考核结果与教师年度考核及绩效工资挂钩, 将考核结果及时反馈, 促进教师改进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改革数控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 增强学生就业能力
(一) 深化课程改革, 以就业为导向设计实训课教学内容
应深化课程改革, 推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从能力本位向人格本位转变, 调整课程结构, 合理确定数控实训课程的学时比例, 规范教学。应积极推进多种模式的课程改革, 促进课程内容综合化、模块化, 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水平。中等职业学校数控实训课程, 要按照培养学生数控专业基本素质、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功能来定位。
(二) 加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
要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 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 加大数控专业技能课程的比重, 专业技能课程 (含顶岗实习) 的学时一般应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二。要按照相应职业岗位能力要求, 采用基础平台加专门化方向的专业课程结构, 设置专业技能课程。课程内容要紧密联系生产劳动实际和社会实践, 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还应进一步推进实行“双证制”, 即毕业生获得本专业毕业证的同时必须获得相应工种的操作技能等级证书。我校广泛开展技能竞赛活动, 使技能竞赛成为促进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和职业教育制度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 加强创业教育
要在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指导中加强创业教育, 突出对学生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我校开设了创业教育和创业数控实训相关课程, 通过案例剖析、知识讲座、企业家现身说法、宣传中职学生创业事迹等多种方式, 增强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 还要加强创业教育师资的培养和配备, 以提高创业教育水平。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实现培养目标, 师资是关键。不同的培养规格对教师素质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与普通学校教师相比, 职业学校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更全面。数控专业课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科学文化素质, 还要有较强的专业技术应用和实践能力及基本操作水平。目前, 中职专业课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 缺乏实践训练。因此, 数控专业课教师必须加强“双师”能力的培养。
目前, 我校数控专业师资队伍具有一定的实力, 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建立一支真正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还必须加强多元化师资培训, 为专业教师成长搭建平台。
(一) 积极开展校本教研,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采用以老带新的师徒结对形式, 强化“传”、“帮”、“带”作用, 充分利用校内人才资源, 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作用, 举行多种形式的学术、教育教学研究讲座或讨论活动, 邀请教育专家或行业专家做顾问或来讲学, 引导教师一起参加各种课题研究等等, 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一个从教学新手到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专家的教师专业发展通道。
(二) 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培训, 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积极创造条件, 鼓励专业教师到高校进修和接受高技能培训。例如, 派数控专业教师参加国家级和市级高技能培训, 到经济发达地区学校学习访问等, 使专业教师不断掌握新知识和新技术, 更新教育理念, 提高教学水平, 从而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我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的60%, 13名专业教师被聘为技能考评员。
(三) 改革人才选拔体制, 优化教师队伍
广泛吸引和鼓励企业技术人员和具备相当实践能力、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 扩大兼职教师队伍。聘请当地行业专家、技术能手参与教学过程, 特别是实训指导, 积极引进优秀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实训指导师, 抓好新教师的补充工作, 并引入竞争机制。
(四) 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 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
充分利用校内实训设备进行校内数控技能培训, 每个学期由教师自主选择至少一项技能训练任务和训练目标, 期末进行目标考核。举办技能比赛、技能月等活动, 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市、区的各种技能比赛。在2010年天津市中职学校技能大赛中, 我校教师指导的40名选手荣获佳绩, 创本校市级技能大赛历史最好成绩。
有教育过程, 就有教育改革。教育改革伴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发展, 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破”与“立”的过程, 决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对于职业学校而言, 各个专业有其不同的特点, 我们要结合具体的数控专业课程, 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研究, 寻找更好的改革切入点, 让我们的数控专业实训课教学永远充满活力, 贴近生产实际, 适应社会需要。
实践证明, 转变教学思想, 优化课程设置, 改革教学模式,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适应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和特点, 凸现“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以育人为根本, 以技能为核心”的职教办学理念, 不仅对数控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 而且对整个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摘要:针对中职人才培养的基本特征, 从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几个方面论述了中职数控专业课程改革。通过课程改革, 力争满足人才市场和学生就业两方面的需要。
关键词:中职,数控专业,实训课程,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连彩元.浅析中等职业教育数控专业的建构[OL]. (2010-06-23) .http://www.doc88.com/p-49019455451.html.
[2]张正辉.谈中职数控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的改革[OL]. (2008-06-2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50b18c0100a148.html.
[3]张跃西.课程项目开发:实现职教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N].中国教育报, 2007-10-09.
数控实训总结 篇5
机加实训基地承接着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和数控专业实训任务,在院、处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本学期完成两个专业3个班共计105人数控实训教学任务,其中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四周、数控专业六周。实习中,广大同学拓宽了知识面,锻炼了工程应用能力,综合素质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同时实训实习也为推动实训教学改革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本次实训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一、明确实训实习的目的安排数控实习的基本目的,在于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数控车床的手工编程方法、典型零件、常规工序的数控机床加工操作方法,初步掌握数控机床精度检验和维护技能,并能达到中级的水平。
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学生开始实训时先进行为期半天的入厂教育,主要内容是尊师教育、安全操作教育、文明操作教育、实训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专业思想教育、学习方法教育,擦机床训练、打扫车间卫生训练、工量具摆放训练。通过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意识,养成良好的工 作习惯。
2、因材施教
“包教,包会”,确保每一个学生达到基本标准要求,对于极个别差的学生,如果在规定的实训期间内达不到要求,允许随以下的班 1
级训练达到要求。同时为优秀的学生创造脱颖而出的机会,鼓励他们参加高级工考试。
3、尽量为学生提供较多的训练时间
实训教师克服机床品种繁杂,操作方法不一样的困难,尽可能的多安排机床供学生训练;同时尽可能延长实训时间。
二、精心组织,认真做好实习教学
1、选择合适培训教材
我们实训教师通过多次筛选,最后选择了国家职业教育技能培训教材《数控车床培训教程》,该书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为主,突出了实践操作和编程技能,突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和综合能力。
2、高起点设计训练目标
此次实训跨跃了初级阶段,直接进入中级阶段,训练题目难度按中级工设计。学生加工零件的精度高于部分机床的定位精度,为实现与就业的零距离对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教学方法多样
实习教学不能局限于简单的讲解操作示范,要在短时间内,让学生熟练的掌握设备的操作使用,完成教学计划,就得在教学方法和方式上多想办法。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得的方法有:
(1)讲练结合讲练结合是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方式。老师讲解一段,学生练习一段,在数控实习教学中这种方式尤其重要,因为学生基本是第一次接触这个内容,对很多知识点都是很陌生的,要让他们正确掌握和理解老师讲授的内容,在短时间内完成实习计划,就要求讲解时重点
突出、语言表达条理清晰、现场示范要领到位。根据实习时间的长短,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分解实习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分段讲解,学生分段练习。这样学生练习难度相对小了,相应练习的时间就会变长了,掌握起来就容易了。
(2)多互动
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是很多课堂教学都会采用的一种方法。在数控实习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习情况设计了一些小问题与学生互动,取得了好的效果。例如在讲解数控机床铭牌含义时,我就问他们在普通机床实习时的机床铭牌是怎样的?在讲解数控机床结构组成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与普通机床的结构组成进行比较,这样对学生会起到很 好的提示作用,学生学习思考的主动性高了,学习的效果就好多了。
(3)勤指导多鼓励
实习教学中老师的指导贯穿整个实习过程。指导过程不仅要积极解答学生的疑点问题同时要多给予技巧的指导,正所谓的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与渔。多注意勤巡视,及时发现学生有可能在下步操作中出现的问题,纠正他们的错误。一旦出现问题,不要一味地指责学生,毕竟他们还是没有熟练的掌握基本的要领,尤其是一些胆小的学生,要多鼓励他们,做事要胆大心细,同时反复示范给他们看,解除他们的心理障碍,使他们尽快的上手操作。同时在思维方式和知识导向性上多给学生以指点。让学生有更多的想象空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4、新老结合,互相促进,互相提高
在此次承担实训任务的3名教师中有1名教师是第一次承担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克服老师少、设备系统繁多的种种困难,并
虚心请教老教师,很快进入角色,迅速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出色地完成了本次教学任务。
5、实习成绩的评定
为调动实习学生的积极性,保证实习效果,本处对实习学生的成绩评定分为两部分:
(1)是实习期间,由任课老师对学生的平时表现和加工情况做出评定。
(2)是由任课教师对学生完成的实习总测验进行评定,用百分制打分。两者的结合最后形成学生实习的期末成绩计入学生实训总成绩。
三、实习教学取得的效果、实习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手段,有力的促进了我处人才培养计划的完善,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实习教学达到了专业教学的预期目的。在实习之后,学生普遍感到不仅实际动手能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绝大多数学生达到了数控中级工的要求,更重要的是通过具体的实践,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同学对专业知识的兴趣,并能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后继课程和今后自身的就业及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四、存在的问题
在每期结束后,我们都做了认真的总结和反馈。大部分学生对我们安排的实习表示了满意,对任课教师也给予了很好的评价,但学生普遍也反映出一些不足。根据我们现有的情况,目前我们存在不足有:
1、师资队伍不足,已严重制约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目前,我们数控实训教师只有3人,而本次参加实训的学生有105 人,现在的师生比是1:35,与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中要求还相差甚远。学生人数多在实训期间出现的问题也随之增多,且出 现的问题往往各式各样,带课教师不可能一一加以解释,这样的话就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2、设备品种太繁杂,一个教师要掌握2~3个系统和机床,不利于教学。
目前,我们有29台数控机床,其中FANUC系统数控车床11台、西门子系统数控车床7台、华中系统系统数控车床8台、华兴数控铣床1台、华中系统系统数控铣床2台,面对如此繁杂的系统和机床,加之我们的教师过少,每种机床又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教师在掌握一种机床的时候对于另一种系统的机床不能做到精通,只能是尽力而为,如此一来不利于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和采取的措施
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应该是突出职业性和技术性,所以实训环节是高职院校教学环节当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院领导也对实训教学环节给予了很大的重视,对我处的实训教学的顺利进行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本学期实习教学给我们积累了很多的经验,为今后再次 开展工作提供了很好的财富。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实训圆满 结束,效果良好,通过实训使学生具备相应的专业基础知识。今后,我们实习教学的组织工作应更加周密细致,日常管理应更加及时而
有效,并沿着产、学、研方向良性发展。
数控实训课程 篇6
【摘 要】阐述在原有改革基础上对“数控加工编程与实训”课程教学进行深度改革,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化为载体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力求培养学生职业技能。
【关键词】数控加工编程与实训 高职 一体化教学 深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C-0143-02
数控加工技术是现代制造的基础,同时也是现代制造的核心,其先进性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战略地位和综合国力,全球的制造业强国都在采取各种措施积极推进本国数控技术及其附属产业的发展。然而,当前我国掌握数控技能的专业人才不仅数量短缺,在质量上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相比也存在着明显差距。因此,我国需要加强数控加工人才的培养,而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的的高职院校更是责无旁贷。高职院校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应以区域内行业的发展需要为出发点,其所培养的数控专业学生,要求掌握有关数控技术的知识,具备熟练应用数控机床的专业技能,并能通过训练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还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以便能更快地适应社会的需要,服务于区域、行业发展。
一、“数控加工编程与实训”课程教学初次改革及其成效
近年来,众多高职院校在数控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不断探索,加快教学改革。鉴于“数控加工编程与实训”课程所要求的较强理论性和较强实践性,课程涵盖的知识面较广的特点,许多高职院校经过认真分析研究,完成了对课程的初次改革,在培养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综合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中,项目化教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项目化教学以工学结合、行动导向、项目载体、任务驱动、素质渗透、学生主体、理论实践一体化等为精髓,是当前职业教育提倡的行动导向教学法中的一种,也是国际国内备受推崇的效果优秀的职业教育方法。“数控加工编程与实训”课程教学改革实施后,教学过程如表1所示。
表1 初次教学改革的教学过程
实施步骤教学内容实施过程
一理论教学教师教、学生学
二布置任务教师下达、学生执行
三示范操作教师实践、学生观摩
四填写工艺文本资料教师给出模板、学生分析填写
五加工实训学生模仿加工、实机操作
六上交文本资料、实物作品教师评定成绩
通过教学实施可以发现,初次改革仍存在以下弊端:一是工作任务简单。教师在设定任务时,要综合考虑整个班级甚至整个年级学生的制作水平的差异,不便于设计形状复杂、精度较高的零件。二是从教学模式上看,虽然形成了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但是由教师教、学生学、学生做,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过程,创新思维受到限制,单纯地模仿教师的行为,也不能对学生进行个性培养,发挥每个学生的自身优势。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一个班组只要有一人加工出零件,本班组的所有人就都能加工出该零件。三是实训室、设备的利用率较低,不能优化实训室、设备的使用,造成了人力、物力资源等的浪费。
从教学内容和实施过程中不难看出,虽然经过了改革,但教学的主体仍然是教师,学生围绕着教师的教而学。教学过程中的乏味、无新意依然存在,教与学的双主体性来能体现,学生的能力提高不明显。
二、“数控加工编程与实训”课程教学的深度改革
为了切实地达到培养学生设计、分析、动手实践、职业素养等综合能力的目的,应遵循高职学生的发展规律,在已有改革基础上,对“数控加工编程与实训”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再定位和再剖析,进一步深入细致地对教学进行二次改革。
(一)前期课程及其培养目标
在学习“数控加工编程与实训”课程前,学生需要先进行机械制造类基础课程的学习,实现相关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如表2所示。
表2 机械制造类基础课程及其培养目标
课程名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
机械制图能用图样正确表达零件结构、工作原理、技术要求
机械制造基础掌握机械工程材料和机械制造工艺过程一般规律、机械制造基本方法,具备对一般机床的实际操作能力
机械制造技术能对机械制造过程有总体的、全面的了解,掌握金属切削过程的基本规律,具备制定工艺规程的能力,具备对制造系统、制造模式选择、决策的能力
(二)教学实施过程
第一步:理论教学、零件设计、工艺设计。相对而言,数控机床操作的危险性比普通机床要高,因此在“数控加工编程与实训”课程中理论教学是不能忽略的,学生必须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才能进行实践操作。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讲授编程理论的主体,学生以自己的灵感为载体,自行设计零件,绘制图纸,为之后的实训做好前期准备。教师在此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不断提出新的工作要求,学生每人必须自行设计车削零件、铣削零件各一件,所设计的零件必须包含圆弧、内外螺纹、槽、孔等具有典型加工工艺的结构。教师对学生所设计的图纸进行指导并帮助学生进行修改分析,注意强调零件的结构工艺性。结合实训室设备的加工精度,再适当调整工艺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控制加工的难易程度。完成设计工作之后,进行工艺规程编写任务,制定并填写“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和“机械加工工序卡片”,培养学生合理利用现有的生产条件,制定出合理并且经济有效的加工方法进行生产加工的实践能力。整个步骤,实质既是一次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又是一次综合应用基础课程的过程。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陌生,激发了学生学习好奇心;对教师而言,活跃了课堂气氛,使教学变得新颖、灵活。
第二步:综合编程、仿真实训。在前期工作基础上,进行相应零件的数控编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选择合适的仿真软件,演示更为直观,也提高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可获得及时的反馈;每一位学生针对零件编写好程序后,可以利用数控仿真软件进行校验,及时发现加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降低了直接上机操作的危险性,确保实训加工的顺利进行。每个学校的数控操作系统的数量、型号都是有限的,利用仿真软件的操作,能够使学生了解多种操作系统的操作特点,做到举一反三,还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就业信心,缩减学校和企业的时空差距。
第三步:数控机床实训加工。教师结合实训用机床的操作特点,重点讲授数控机床操作和仿真软件操作的区别以及安全操作事项,侧重于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数控程序必须经过仿真软件验证无误后方可输入数控机床进行运行。为了生产安全和降低耗材的使用,可以先使用尼龙材料等非金属材料进行试切削加工,加工成型后,再进行金属材料的切削。在整个步骤的实施过程中,始终按照企业的生产、管理等标准执行,模拟企业的分工制,按实际工作过程组织和实施教学,加强学生机械加工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第四步:零件检测、分析总结、答辩评定。为了更好地体现学生主体特征,与之前教师直接检测零件、评定加工成绩所不同,学生将加工好的零件对照自己的设计图纸进行检测、计算超差,将测量结果进行汇总以便于后续分析。每一位学生将零件实物和测量结果与教师进行面对面互动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针对加工结果和设计图之间的差异与学生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找出超差原因,鼓励学生思考。不再出现过去教师提问、学生答辩的紧张气氛,将答辩、分析总结、评定等融为一体。
三、深度改革效果
深度改革后的整个“数控加工编程与实训”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思考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每一个步骤都体现着“教、学、做”的一体化,并且突出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完全区别于初次改革的“教师教、学生纯粹模仿制作”的模式。同时,充分地挖掘了每一位学生的潜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现对学生个性培养,因材施教,将学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用实物作品的形式表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机械类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很好地帮助学生在就业后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对教师则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收集更多的资料,进行周全的考虑,做好充分的准备,尽可能地接近企业生产的模式来进行教学,力求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实训设备管理者在实训的前期准备阶段、实训进行阶段以及后期收尾阶段,都应该做好全面的统筹安排,做好设备的日常保养,准备好各类耗材,确保实训的顺利进行,同时保证为下批次的实训奠定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数控加工编程与实训”课程教学改革需要紧密地结合学生的发展特点、教师的全面细致剖析、设备的综合利用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考虑,还应阶段性地分析总结以往改革的利弊。只有多方面多层次的共同努力,才能不断推进课程教学改革,为数控加工人才的培养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易志斌.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数控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
[3]黄淑芳,刘棣中.高职院校数控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轻工科技,2012(1)
【作者简介】黄淑芳(1984- ),女,广西南宁人,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机械制造技术。
数控实训课程 篇7
一、课程标准的内涵
课程标准描述了一个社会或一种教育体系规定学生在不同年级、不同的学科领域应该获得的成绩、行为以及个人发展, 以使学生为丰富完满的生活做好准备。从基础教育层面上来说, 课程标准的原始内涵是确定一定学段的课程水平及课程结构的纲领性文件。
纵观当前很多学校正在实施的相关课程标准, 学生学习所包括的主要领域涵盖了该课程的设计思路、教材、师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机制、教学资源等等。
二、目前中职学校课程标准的实施现状
对于中等职业教育来说, 专业课程科目繁多, 每一门学科都有其不同的课程标准。目前, 并没有专门的权威机构将如此多的专业课程的课程标准进行统一, 大多数学校的做法是请本校的骨干教师制定课程标准, 亦或借鉴别的学校比较成熟的课程标准来实施。但这也是局限于专业主干课程, 对于其他的一些专业课仍然没有课程标准, 还是沿用以往的“教学大纲”。现今的中职教育类型比较广泛, 包括了三年制的中专教育 (两年在校学习, 一年校外实习) 和针对江苏省单独对口招生的预科班 (三年在校学习) 。很多教师存在如下的理解误区, 横向地来说, 同一专业不同的班级 (中专或预科) 有着不同教学目的, 那么同一门课的课程标准实际是不同的。纵向的来看, 同是中专班, 而涉及不同的专业, 那么该课程的课程标准仍然是不同的, 各有侧重点。因此, 一定要将某一课程的课程标准真的“标准化”, 其实并不实用。
三、中职《数控加工实训》课程标准内涵的研究
我校目前使用的《数控加工实训》课程标准是参考其他学校制定的课程标准,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加以修改。该课程是数控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 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运用数控设备实现图纸到产品的过程, 培养学生数控加工工艺规划、程序编制、工装夹具选择及数控机床操作等综合应用能力。
1. 设计思路。
该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 转变以工作任务中心组织课程内容, 并且让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具备相关职业能力, 掌握相关专业知识。采用“任务引领”来设计, 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组织课程内容, 将各个知识点随着工作任务的布置传授给学生, 不仅将原来的单项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 更重要的是使得学生的学习有了实际的“成果”,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可以大大提高。
2. 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
《数控加工实训》课程标准中建议实施教学时主要以任务为训练载体, 依据企业实际工作岗位中数控机床常见的生产对象设计出具有普遍适应性的学习情境, 即所谓的任务引领, 用工作任务引领知识、技能和态度, 改变把知识、技能与工作任务相剥离的传统格局, 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 发展综合职业能力。
3. 教学方法。
不同专业所面向的职业领域的工作逻辑是不一样的, 例如我们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 其工作任务是以其产品为逻辑线索而展开的, 那么典型零件的加工即为我们的工作任务。《数控加工实训》以典型产品为载体, 这样可以有效的激发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动机, 也可以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对于实训类课程, 除了最常用的四步教学法之外, 还有当下最热门的项目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对于职业教育来说, 上述两种教学方法其效果应该是显而易见的, 因为不仅知识与技能是教学内容, 实际上知识与工作任务的联系在某种程度上更为重要, 这就要求教师彻底打破按照知识本身的相关性组织教学的传统模式, 将工作任务融入我们的教学中, 这样我们的职业教育才是“名副其实”的。
4. 考核评价。
课程标准规定的是每一门学科的最低标准, 而不是最高标准。因此, 学生只要达到最低标准, 那么该课程就可以合格, 这样不仅给学生也给教师减轻了负担。由于《数控加工实训》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灵活性较强的专业课, 该课程的考核应突出考核学生的工艺设计和解决实际问题等职业能力, 其考核方式可以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理论评价与实践评价”相结合等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即每一个学生最后的成绩并不是单一的, 可以有理论成绩、实践成绩、小组互评成绩、自评成绩等等, 从多种渠道反映出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实际情况, 而不是由一张试卷或者一个考试工件来片面地给学生下定论, 可以留给学生全面、丰富地发展空间, 有利于学生多样、持续、有创造性地发展。
数控实训课程 篇8
关键词:数控课程,教学问题,上机实训,方法
机械专业人才是市场紧缺人才之一, 加强专业生职业技能培养是学校办学的根本目标。为了加快机械教学体制优化改革, 要结合机械专业教学需求拟定方案, 从多个方面优化教学模式, 重点培养学生上机实训操作能力。因此, 教师要懂得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 结合课程教材向学生提供实训学习平台, 引导学生掌握机械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
一、数控教学存在问题
数控专业是培养掌握数控技术及应用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 能在生产第一线从事生产、管理、产品营销、设备维护等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现阶段数控教学存在诸多问题, 不仅制约了教学活动有序进行, 也影响了整个专业课程设置与实施。
1) 教学思维。思维是一切活动的指导, 教学思维影响着专业教学成效, 对实际教学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由于缺少教育规划趋势, 数控专业教学依旧面临着思维性问题, 各种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中得不到拓展。例如, 学校开展机械数控理论教学活动, 大多依赖于理论知识教授, 对知识应用培训、理论知识操作、课堂实践指导等方面缺乏引导, 极大地限制了学生专业实践能力。
2) 教学模式。设定教学模式是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 教师在数控专业教学设计方面缺少沟通, 与学生实际学习需求相互违背, 阻碍了专业教学流程的全面化发展。当前, “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尚未普及应用, 学校长期单一注重机械数控理论教学, 约束了学生个人动手操作能力, 不利于课堂教学流程编排与规划。例如, 实训课程时间安排少, 教师与学生缺乏互动学习平台。
二、数控上机实训教学意义
我国学校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以全面拓宽学生知识应用领域为根本, 长期致力于国家人才战略改革建设。理论教学是培养技术型人才的基本要求, 只有掌握先进理论知识, 才能在实践中培养专业型人才。“上机实训”是数控教学实践的新方式, 能够从多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动手操控能力, 如图1, 体现了实践教学法的应用优势。
1) 促进知识相互融合。数控人才是市场紧缺型人才之一, 数控专业教学关系着行业人才资源需求水平。学校设定上机实训平台, 可以从多个方面引导学生开展教学活动, 帮助教师提供更多知识应用空间, 带动教学流程与实训工作的协调发展。此外, 实训课也是专业知识与非专业知识相互融合的路径, 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2) 增强知识应用能力。因此, 为了摆脱早期教学模式的不足, 学校应重点设定“理论课”与“实践课”教学平台, 以理论结合实践为指导思想, 不断提升机械数控理论课教学质量。实训本质上是为了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按照实训要求提供可行的知识应用方案, 体现了专业知识与实训教学的相互关联性。
三、实训课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
机械数控课是学校教学重点内容, 对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多方面价值意义。随着高职教育体制深化改革, 传统教学模式弊端日趋显现, 拟定符合高职教育体制标准的授课模式, 才能推动技术型人才培养机制建设。
1) 操作实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所有理论知识必须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检验, 才能体现出理论知识的应用价值。实训教学中, 要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操作能力, 例如:精通机械加工和数控加工工艺知识, 熟练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和手工编程, 了解自动编程和数控机床的简单维护维修。
2) 编程实训。掌握机械数控知识对学生人才培养具有实用性意义, 但学校普遍反映学生对机械数控课兴趣不足等问题, 限制了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成效。通过实训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 掌握数控加工工艺知识和数控机床的操作, 熟悉复杂模具的设计和制造专业知识, 熟练掌握三维CAD/CAM软件, 如UG、PRO/E等;熟练掌握数控自动编程、手工编程技术。
3) 维护实训。机械数控是一门实用性的工业基础课, 实际教学过程面临着诸多问题, 限制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成效。为了改变这一现状, 教师要综合考察课堂教学实况, 带领学生熟悉数控设备、掌握必要的维护与管理知识。例如, 数控机床维护、维修, 掌握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和机电联调, 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与编程, 熟悉各种数控系统的特点、软硬件结构、PLC和参数设置。
4) 管理实训。学校作为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主要基地, 校内专业设置与教学活动必须围绕技术领域开展, 以先进理论知识为中心实施教学活动。机械数控理论课教学缺少方法与平台, 学生个人潜能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 实训课需添加数控生产管理方面的知识。要求学生精通数控机床结构设计、电气设计, 掌握数控机床的机电联调;能自行完成数控系统的选型、数控机床电气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和维修。
四、结论
总之, 数控专业生实践操作能力得不到培养, 限制了学生综合能力水平提升。基于实训课程改革趋势下, 教师需重视实训课安排与设计, 带领学生参与到数控操作实训中, 从多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其中, 操作实训、编程实训、维护实训、管理实训等, 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内容, 也是整个教学设计的重点对象。
参考文献
[1]吴金娇, 刘树青.虚拟数控机床在数控维修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1.
[2]姚兴军, 刘连军, 张凤阳.虚拟数控机床的开发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J].机床与液压, 2010.
[3]郭艳玲, 张东煜, 董本志.谈"数控机床"教学的虚拟化[J].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3.
数控实训课程 篇9
2 基本信息 (略)
3 课程设计
3.1 课程目标设计
3.1.1 能力目标
总体目标:在已学课程及其他相关教学内容的基础上, 通过数控加工工艺规程设计、数控车床程序编制、数控车床加工调试及数控车床操作等方面的实训, 使学生初步具备数控加工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
具体目标:
(1) 具备综合应用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数控程序编制、数控加工调试等理论知识的能力。
(2) 基本具备手动编程加工、数控设备程序调试、数控加工调整的专项技术能力。
(3) 基本具备常见工艺装备的应用能力。
(4) 初步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5) 具备编写技术文件、独立撰写实训报告书等的基本能力。
(6) 具备劳动态度、纪律及安全文明生产等方面的正确观念和意识。
(7) 具备一定的团队协作精神以及与其他成员的协调能力。
3.1.2 知识目标
(1) 了解数控车削加工的特点及基本原理。
(2) 了解数控车床的技术参数及其规格。
(3) 熟悉和掌握数控车削加工工艺要求及工艺规程设计。
(4) 熟练掌握数控车削加工中简单零件的程序编制及加工。
(5) 初步掌握中等复杂零件的程序编制及加工。
(6) 掌握数控加工调试及数控车床操作, 熟练掌握程序的输入、插入、修改、检索、空运行、自动运行等。
(7) 熟悉和掌握各类常见工艺装备的应用方法。
(8) 安全操作数控车床, 会分析系统中的提示错误信息。
3.1.3 其它目标
(1) 自我学习能力;
(2) 使用工具能力;
(3) 与人协作能力。
3.2 课程内容设计 (表1)
课程内容设计时, 引用以下实际案例, 整个课程的能力训练将围绕着这些案例展开。
(1) 零件图分析 (包括结构分析、技术要求分析) ;
(2) 数控车削循环指令单项训练
·单一循环指令。
·复合循环指令。
·螺纹切削指令。
(3) 子程序应用。
(4) 常用指令的综合应用。
(5) 综合课题训练。
(6) 撰写实习报告
3.3 能力训练项目设计 (表2)
3.4 进度表设计 (表3)
3.5 第一节课设计梗概
先引人一个适合数控车床车削的轴类零件零件图, 并展示相应的数控工艺与加工程序, 让同学明确本次实训课程的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说明本课程的考核方法与考核目标。告知本课程要讲解的数控加工实训项目大致过程, 并展示适合数控车削的不同轴类零件, 分析其机械加工工艺, 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观看各种适合数控车削的不同轴类零件的图纸, 引出CAM的概念, 并欣赏完整的运用数控车床车削完成的零件, 带领学生参观数控加工设备。
布置作业: (1) 根据零件图编制数控加工工艺。 (2) 熟悉数控车削循环指令单项训练有关内容。 (3) 熟悉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的有关知识。 (4) 了解数控车床安全操作规程。
4 考核方案设计
⑴根据零件图, 编制数控加工工艺 (10分) ;
⑵根据零件图, 利用数控加工循环指令, 编制数控加工程序, 并进行加工 (10分) ;
⑶根据零件图, 利用数控加工子程序调用指令, 编制数控加工程序, 并进行加工 (10分) ;
⑷根据零件图, 利用数控加工常用指令, 编制数控加工程序, 并进行加工 (10分) ;
⑸根据零件图, 综合运用数控加工指令, 编制数控加工程序, 并进行加工 (10分) ;
⑹完成实训报告 (50分) 。
5 教材
姜爱国·数控机床技能实训·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0, ISBN9787564007560
6 需要说明的其它问题
(1) 实验室数控机床存在种类不全, 数量不足的现象;
(2) 由于实验室数控机床存在种类不全的情况, 因此不能开展数控磨削、数控电火花加工等项实训项目。
(3) 由于实验室数控机床存在数量不足的情况, 因此同时操作的学生人数受到极大限制。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数控车工.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7.
[2]戴士弘.职教院校整体教改.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
数控实训课程 篇10
《数控加工实训》是我院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数控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职业技术课。该课程是基于《数控编程与加工技术》课程的学习基础并与之配套所进行的常见数控机床常规操作的技能强化训练, 是具备数控机床基本操作技能, 继而形成数控加工技术应用能力必不可少的强有力支撑, 并为学生将来成为优秀的数控加工技术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自《数控加工实训》课程立项以来, 机电工程与技术系给予本课程建设大力支持, 主管院长、教务处、评估办对精品课程建设高度重视, 多次对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给予指导。课程组教学人员经过多次讨论, 研究制定课程建设方案, 具体分工, 任务落实到人。
二、课程建设实践
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数控加工实训》课程建设进行了实践:
(一) 师资队伍建设
基于本课程在数控技术专业教学的地位, 我们很早就思考如何加强课程建设问题, 学校精品课程建设方案的出台, 为我们提供了最佳契机。我们认为, 建设精品课程, 关键在于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则体现在课程的教学质量上;而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是教师, 需要教师的团结协作, 利用集体的智慧发挥个人的特长。《数控加工实训》教学团队, 以教学水平高、业务造诣深、经验丰富的教师为主体, 配备一定数量的中青年教师组成。通过在全系范围内统筹安排任课教师, 使得《数控加工实训》课程的主讲教师均为该课程的业务骨干, 具有多年主讲《数控加工实训》课程的经验。各年级均有教学水平高、业务造诣深、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课程的负责人, 把好质量关。课程全部由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师任主讲, 他们中大部分为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双师型”教师, 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根底, 而且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
(二) 教学实践
1. 修订与编写新课程标准, 及时启用最新教材
适应时代的需求, 我们结合高职院校机电系的实际和培养目标的需要, 我们对使用的教材进行了必要的删减和补充。我们根据实际对该课程的学时进行了压缩与删减, 在保证其体系完整的前提下, 将近几年国内外出现的数控加工最新技术融入教学计划之中。精品课程建设初期完成了对《数控加工实训》课程标准的修改工作, 这使得《数控加工实训》课程教学方法特点主要体现在以工作过程为线索, 编排应用型教学体系;同时,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并努力提高综合素质能力, 如自主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与此同时, 我们还在考试与考核方法上做了一些有益改革, 改革过去一次考试定及格的做法, 使考试成绩来源于理论知识掌握、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多渠道, 目前这一突出体现高职教学特色的改革与实践已取得一定成效。
2. 严格执行教学计划, 确保《数控加工实训》课程的授课时数
按照新教学计划要求, 几次对课程设置、学科学时调整过程中, 《数控加工实训》课程均受到重视, 明确了该课程的主干学科地位, 有充足的学时保证教学计划的实施 (如表1所示) , 课程组负责人与全体教师一道严格执行教学计划, 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指导教师认真执行教学任务, 确保了教学计划与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3. 加强与兄弟院校的交流与学习, 及时掌握学科发展动态
参加科学出版社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数控技术专业编委会的讨论会议。同时, 为了加强学习、拓宽办学思路, 我们还与湖南大学、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的数控技术以及相关专业建立了业务交流渠道, 我们还聘请了国防科技大学知名教授为客座教授。
4. 挑选优秀教学参考书, 作为教材的补充
为了提高《数控加工实训》课程的教学质量, 我们加强了教学参考书的建设, 本课程建设组成员利用外出开会的机会购置了有特色的教学参考书、挂图、光盘等, 给任课教师作参考, 充实教学参考书。所有担任《数控加工实训》课程的任课教师, 为了不断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和自己的教学水平, 也都自购了许多的教学参考书, 我们也正在组织人力编写具有我院特色的《数控加工实训》校本教材, 以此作为对目前教材的补充和完善。
5. 修订完善习题库、试卷库, 编写《数控加工实训》实训指导书
在两年的课程建设过程中, 我们组织编写了《数控车床操作与加工实训指导书》、《数控铣床操作与加工实训指导书》和《加工中心操作与加工实训指导书》, 同时还完善了数控车、铣、加工中心编程操作习题库, 精心设计了十套模拟考试试卷。这些教学资料都已上传到网上供学生下载学习, 如图1所示, 为学生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点, 熟练掌握机床操作技能,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6. 开展学术讲座、实践指导, 加强学生能力培养
课程建设组教师定期为学生做专题讲座, 跟踪指导学生实习, 结合专业特点及学科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7. 完成课程多媒体课件及电子教案
近年来, 现代教学手段运用越来越广, 比如:多媒体技术、电子资料等。现代教学手段具有很大的优越性。首先, 它使得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明了, 大大增强了教学的吸引力和趣味性。其次, 它具有内容丰富, 时空跨度和信息容量大的特点, 大大开阔了青年学生的知识视野, 并增加了教学内容的可信度和说服力。再次, 它具有立体化、多视角教育的功能, 可大大提高教学实效。第四, 它具有摆脱书本局限, 超越课堂局限, 使学生有更大的想象空间和思考余地, 从而激发他们创新意识的功能。目前, 课程组成员全部能自主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该课程的电子课件已上传到校园网上。
8. 以学生为主体, 探索有效的质量监控体系
要提高教学质量, 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除了有良好的师资外, 还必须有良好的质量监控体系, 一方面, 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从而及时改进调整教师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另一方面, 又是对教师的有效监督和激励。我们通过定期向学生了解该门课程的教学情况, 来进行质量监控。由任课教师个人直接对学生进行教学情况调查反馈, 由学生提出建议和意见, 为了将这一形式普遍化、规范化, 我们还将在其它年级班级中专门进行教学情况的调查并进行分析, 不断探索好的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三) 网站建设
我们认为网络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 应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平台, 为教师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提供服务, 为师生教学互动提供方便。从这一观点出发, 我们课题组在网站建设方面作了以下工作:
1.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 把我们自己制作的课件和其他资源上传到网上空间, 使学生能够随时学习, 我们通过仔细研究, 已经从中挑选了一部分优秀的《数控加工实训》课程建设的站点, 链接在我们的网页上, 供师生学习。另外, 我们提供一些丰富学生专业知识的专业网站, 如:中国数控世界 (http://www.myncworld.com/) 、中国数控机床网 (http://www.c-cnc.com/) 、宇航数控仿真软件 (http://www.yhcnc.com/) 、热点模具网 (http://www.hotmold.com/) 、中国金属加工网 (http://www.mw35.com/) 、智造中国 (http://www.ugcn.cn/) 、CAD教育网 (http://www.cadedu.com/) 等, 并从网站上精心挑选了一些教学参考书向学生推荐, 这些教学参考书的目录已经放在了网上。
2.上网查阅了一些有关数控加工技术相关的论文, 并将这些论文整理, 逐步上传到我们的网上, 让学生更多的了解和学习数控技术新知识。
3.制作了部分教学课件, 用于辅助课堂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目前所有《数控加工实训》教学模块课件已制作完成, 下一步将实现课程组主讲教师教学录像上网。
4.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开展教学互动, 我们将逐步完善网上辅导系统进行辅助教学, 如开辟学习交流论坛等。
三、课程建设探索
数控实训课程 篇11
关键词:一体化课程 教学改革 高技能人才
一、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实训课程的特点与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实训课程是数控加工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也是包含数控车床编程相关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的一门综合课程,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性。该课程理论涉及面较广,对学生掌握综合操作技能的要求较高,兼有职业技能鉴定教学任务。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产品的相关工艺分析、数控编程知识、实际操作加工方法及相关理论知识点。本课程的训练从易到难,主要有中级工和高级工两个层次的阶梯训练。训练的产品项目有数控车削加工中的各种典型零件和企业常见加工的产品。
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实训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前,课程的教学是把数控加工工艺分析、数控车床编程和数控车床操作实训分成三门课程,由不同的教师分开独立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和掌握,既浪费了师资设备,又减少了学生实训时间,导致学生上理论课时听不懂,也比较枯燥,产生逃课、上课睡觉、玩手机等现象,上实操课时不懂编程,无法进行加工。学生不能按时完成教学内容,影响教学质量。
二、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施
为了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培养企业所需的高技能人才,对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实训课程实施一体化教学改革,即理论与实操一体化教学方法,将数控加工工艺分析、数控车床编程、仿真与操作实训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生产和技能训练融为一体,使教学环节相对集中,并采用项目教学法,制订一个项目实施的详细教学计划,确定的学习目标包括理论知识的掌握及实训技能的熟练程度。注重培养学生的工艺分析、程序编制、常用软件使用、仿真软件加工、实操加工中安全培训、刀具刃磨、机床操作及车削知识。运用一体化教学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实训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探索及实施。
1.重新规划实训教学场所
数控车间一体化教学要求:实训车间具备教学区、工作区、工具区、材料区、展示区等多个功能区域的综合性教学场所。教学区要具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如白板、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备。工作区要在合适的位置配备工具箱等设备。展示区要有现代化的展示设备,能够模拟加工过程。工作区与材料区的相互位置要规划合理,并在工作区墙壁周围展出安全操作守则、典型零件的图片、常用的指令公式等内容,部分内容要定期更换。
2.编写一体化教材
编写《数控车削加工与实训一体化教程》,该教材依据《数控车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结合企业对数控车工岗位工作要求与职业能力要求设计课程内容,根据笔者学院实际情况,对数控加工专业原有的课程结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邀请在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技师参与教材的编写。教材的编写采用项目教学法,以任务为驱动实现理论和实操一体化教学。项目内容按照零件的加工难易程度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每一个项目都包括一个零件完整的工作过程,包括相关理论知识点、工作计划、准备、实施、检查和评价。针对技工院校的培养目标,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提高技校生的专业技能,一体化教材突出了教、学、做统一的现代技工院校培养方案。
3.培养一体化师资队伍
一体化教学对教师的专业水平要求很高,除了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熟练的实操技能外,还要能够整合数控加工课程体系,要具有企业实际加工经验,同时还要具有创新综合能力。一体化教师要能够熟练驾驭教学过程,掌握一体化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学习开发一体化课程方案。在教学中,一体化教师要充分利用现场的教学资源,采用白板、多媒体视频投影、仿真软件加工和现场操作等教学方法,让学生观摩、讨论及模仿操作。学生在实操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巡视,以解决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项目实操结束后要对零件的加工过程做小组讨论和总结。现代社会高速发展,设备、工艺、理论更新较快,一体化教师要紧跟社会发展,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专业技能。学校要多选派教师走出去学习、锻炼、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
4.改进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一体化教学采用项目教学,每一个项目从理论到实践分为任务提出、学习目的、学习方法、工艺分析、工具选择、程序编制检验、零件加工、零件检测分析、项目总结等几个阶段。此种教学方法要求学生课前做好充分准备,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项目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利用课余时间、晚上休息时间,主动学习,可以在互联网上查找相关资料,充分利用学校教研刊物的资源学习相关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查找资料能力等。
根据学校现有设备资源有限、本着节约成本的情况下,学生先在多媒体数控车床仿真实训室练习零件的加工全过程,达到熟练操作后方可到数控机床上加工,避免了机床的损伤,也节约了加工成本。仿真实训室采用文图结合,生动形象,一目了然形式,将加工制造过程以直观生动的视频画面展现给学生,这样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教学质量,保证了教学效果,达到了教与学的目的。实习教学方面,把前几届学生加工制造的优秀模型拿出展览,能够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5.完善学生成绩评价体系
在考核学生成绩方面,以考核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重点的学习成绩评价体系,坚持知识、能力、技能考核并重,采取理论考核、仿真操作考核和实践操作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理论考核成绩占课程考核总成绩的30%,采用数控车工职业技能鉴定理论题库,全面考核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巩固学过的知识,达到精讲多练的效果,提高技能鉴定理论通过率;仿真操作成绩占课程考核总成绩的30%,考核学生对软件操作和编程的熟练程度;实践操作成绩占课程考核总成绩的40%,考核学生的综合实训能力,对学生的工作态度、团队精神、操作规范程度以及专业知识、职业能力、道德品质的综合评定。按照每部分所占比例,得出该课程的最终评定成绩。
三、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总结
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实训课程采用一体化教学,使学生对该课程学习充满了兴趣,不仅能够全面掌握理论知识,还能够掌握仿真软件的应用,熟悉加工工艺知识及数控编程能力,熟练操作机床加工零件,达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提高综合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席凤征.《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一体化改革探究[J].考试周刊,2013(72).
数控实训课程 篇12
1 组班化教学的特点及优势
1.1 提高数控车床利用效率
实训实践技能教学是高职类教育的核心内容, 学生所掌握的实训技能标志着职业学校教育的水平, 学生技能水平将直接决定并影响学校的办学质量。而组班化教学刚好能弥补传统教学带来的缺陷。在现实教学中, 以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系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为例, 学校用于教学的数控车设备数量有限。平均每个班级45名学生, 以4课时的数控车削项目为例, 除去教师讲授理论知识的时间, 每名同学仅能在数控车床上实践20 min, 学生实践时间严重限制了实训效果。在数控教学时, 引入“组班化”教学, 可以让学生充分享受教学资源, 增加每一个学生实践操作的时间, 以有限的数控车设备挖掘最大的潜能, 提高了装备的利用率, 进一步提升教学效能。
1.2 组班化教学
组班化教学其本质特征是个体化教学, 面向的对象是单个的学生, 而并非面向整个班级;教学的各个组织形式的多样化, 教学的内容、模式和方法甚至教学评价方式均以个体的发展而开展。数控车编程与实训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 其强调的是培养学生工艺编程和独立操作加工的综合能力。采用组班化教学方式, 组班教师可以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学生进行单独辅导;教师通过理论讲解, 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具备独立工艺编程能力;学生通过勤加练习进一步加强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然后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集体理论教学、分组实践教学、操作个体教学的方式进行优势互补。这种方式不但进一步增加教师和学生的接触时间, 还可以实现个别化教学,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3 组班化教学实现安全操作等问题
组班化教学中教师面对单个学生, 不必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纠正学生课堂上有可能出现的安全、纪律等问题, 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到教学和学生实践操作中去, 对每一名同学的关注时间进一步提升。由于数控车床的特殊性, 组班教学中教师可以加强对课堂的监管和掌控力度, 从而能确保每名学生在出现严重操作失误前及时纠正, 避免出现数控设备的安全事故。
2 组班化教学的教学过程
2.1 搭建工学结合一体化实训室
工学结合一体化实训室的搭建是组班教学的保障。该实训教室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训练相结合的场所, 教师在场内教授学生同时进行实践训练。教师利用各种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等讲解基础编程指令和范例, 教授学生进行基本的加工工艺和车削数控程序编写, 利用宇龙数控仿真软件进行加工过程的模拟运行以确保没问题[4,5]。在确定模拟操作没有错误后再进行车床实践操作练习。在整个组班教学的过程中实现企业工作过程课堂化, 以真实的工厂模式、任务和产品为模板构建一体化培养体系。
2.2 组班化课堂教学
将自然班学生拆分为2个大组, 每组再分为若干个小组。2个大的组班分别进行数控车教学实践和数控加工仿真实训。每2个星期进行一次组班轮换, 使2个组班达到理论和实践教学各一半的时间, 进一步加强了手工编程与自动化编程的结合。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及时有效地进行结合, 强化了理论教学知识点, 增强了学生动手能力。将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实现了学生遇到问题主动学习理论知识的能力。同样, 学生掌握工艺编程知识后会更加有兴趣地进行实践练习,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3 阶梯式教学
根据每位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个性特点进行编组从而引入阶梯式教学方式。实现教师重点指导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 从而培养学生间的团队合作精神。针对各组特点实现区别教学法、区别指导和区别考核方法[6,7,8]。在组班化分组过程中将学生分成3个层次。
1) 基础教育。该层次以基础理论和实践教学为主, 针对学生基础知识较差、困难较大、压力较重的特点展开。
2) 提高教育。针对学生依赖性较强但模仿性较强的、能较好地掌握课程规定的特点, 使学生立足于课本, 强化理解课堂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3) 创新教育。该层次的学生理论知识较扎实, 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且操作技能娴熟, 在进行教学时, 要加强他们能对复杂套件的加工组装并能确保符合装配图要求, 或者进行个性化的创新加工。
2.4“双师型”教学
数控车的教学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双师型”教师队是培养数控人才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应该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 还应具备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和技能, 实现教师和工程师双重能力和知识结构相结合。数控车这门课程的组班化教学更加强调教师的专业操作示范技能与实践操作经验[9]。因此教师的企业代职锻炼和培训、工厂学习以及实装维修显得更加重要, 兄弟院校的学习更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技能的重要手段, 这些都为组班化教学提供了“双师型”的师资力量。
2.5 多元化的教学考核评价
1) 评价内容多元化。组班化教学评价内容应该多元化, 不仅包括对数控车编程等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 还要包括对数控车实践操作技能和维修技能的掌握, 以及对学习态度等多元化能力的考核。实现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考核过程做到目标评价和多元化的要求。
2) 评价主体多元化。组班化教学要改变教师作为主体评价人、单独评价学生的状态, 实现学生自评、同组同学的互评等多主体共同评价的体系。学生的自我评价是实现学生自我提高的关键一步, 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担当性, 更加重要的是评价是反思的结果, 这将进一步促进学生对个人学习的反思, 从而塑造学生独立自主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实现学生的自我成长。而同组的互评也是学生之间学习和交流的过程, 彼此间将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
3) 评价方法的多样化。组班化教学改变以往一式定终身的考核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群体启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理论知识的考核评价将采取分组化的传统书面考查方式, 内容将更加丰富、样式更加灵活、难以适当。对实践操作技能的考核将在全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全面记录考核, 在结果评价时不仅仅注重技能的提高扎实, 更加注重操作的规范等问题, 在最大限度上给予学生尽可能合理的评价。
3 效果与体会
通过一年多来的实践, 在《数控车编程与实训》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仅能关注到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 更加能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 进一步挖掘其内在的潜能, 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主动探索欲, 评价体系的多元化实现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在“组班化”的实践教学过程中, 学生学习热情与积极性的提高, 学习效果显著, 成绩突出。
参考文献
[1]岑英敢.论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广西教育, 2009 (15) :7-9.
[2]颜刚.自主探究学习在小班化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09 (4) :108-109.
[2]李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模式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 (36) :78-79.
[3]程鹏飞.“项目教学, 小班推进”——数控专业实训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等职业教育, 2006 (14) :24-25.
[4]老青.试议基于计划项目的高职英语专业毕业设计改革[J].教师, 2010 (19) :45-47.
[5]张寿松.小班化教学的理论探讨与实践操作[J].教育探索, 2009 (9) :66-68.
[6]倪绍安.“小班化分组”教学模式在数控专业实训课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 2009 (23) :34-35.
[7]唐世文, 邹丽丽.高职毕业设计改革初探[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2009 (6) :78-79.
[8]张锦润.学生实习分层教学浅见[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8 (6) :33-35.
【数控实训课程】推荐阅读:
数控编程课程实训06-06
数控加工实训课程05-29
《数控编程》课程08-20
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11-13
数控加工工艺课程设计07-21
数控技术课程改革08-22
数控技术专业课程改革05-24
高职数控机床课程改革08-07
数控实训09-15
数控车工实训教学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