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

2024-11-13

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共12篇)

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 篇1

一、课程分析

数控车削加工是以培养熟练掌握数控车床操作、程序编制、工艺设计、数控车床的日常维护保养和常见故障的诊断技术高技能人才为目标,针对企业数控加工岗位需求而设置的一门数控技术专业课程。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训练是属于数控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主要是培养学生数控车床的编程知识和对机床的操作技能。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训练在本专业中属于一门承上启下的课程,下游连接普通车床的课程,上游为数控铣床和加工中心的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兴趣是最好的导师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中产生的。”鉴于中职学生基础较差、纪律性不强、厌学情绪较高的特点,我觉得要让学生学好这一门课程,就必须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学习的欲望。兴趣养成的方法有很多,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利用其好奇心。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利用他们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去研究数控车床的结构,数控机床的加工原理。然后再通过视频、动画等直观的影像跟学生讲解并与普通车床进行对比,让学生成功地跨入课程的第一课。上好了这第一课,学生兴趣自然而然就被激发了。(2)让课程震撼学生。通过让学生观看一些先进的数控车削加工视频和实际加工演示,让学生感受到数控车削加工的神奇世界。学生受到了震撼,也就有了追求和学习的动力,兴趣也就更大。(3)信心是兴趣的源泉。在课程中多点鼓励教育,激励学生,给予学生信心,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三、教材是最好的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材就是课程的利器。因此我们需要开发属于我们学生自己的校本教材。开发教材要根据我们的自身教学实际,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要遵循通俗易懂、由易到难的原则,还要结合自身的教学模式,开发具有自己的教学特色的教材。这样的教材更接地气,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也针对自身的教学特点编写了自身的教材,目录如下:

从上述目录中可以看到,我对教材进行了模块化,教材的内容从认识机床,学习机床指令开始,到综合加工实训结束。内容编排上循序渐进,加工操作上由易到难,由简单的光轴加工到复杂的阶梯轴加工延伸。在教学模式上,教材结合了一体化教学和项目教学的模式进行编写,老师和学生都比较容易掌握每个项目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模式是课程的助推器

好弓配好箭,有了好的教材辅助,还需要有好的教学模式来助推,所以,在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训练的课程教学中,我们还要注意课程的改革,选择好的课程教学模式。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采用了项目教学法,把课程内容模块化,划分项目,把教室直接搬到了实训室,以项目为目标,在教中练,练中教,达到了教练相结合一体化的教学效果。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训练课程的项目教学法是按照数控车的加工特点结合编写的教材,采用任务驱动法把需要学习的指令程序循序渐进地划分为若干个加工项目,再以任务的形式交给各个加工小组去完成。项目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具有如下特点:(1)能够最大限度地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有利于课程教学进程的编排,方便教师的教学进度调整。(3)能够更有效地去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4)能够提高师生的教学互动,提升教学质量。此外,通过在实训室设立小教室,可以达到教学场地一体化教学的目的,能够让老师在讲解的同时进行演练操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显得更加直观明了,更易于接受学习的内容。

参考文献

吴言.项目教学法[J].职业技术教育,2003(7).

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 篇2

浅析性内外讲义

(中文学名:深圳卓越模具数控培训官网;英文学址:www.0755ug.com)

主讲题材:数控车床编程及操作培训课程

时间:2016年11月23日

地点:公开场所

摘要:AutoCAD机械识图、数控车床加工原理、数控车床加工范围、金属与刀具切削原理、手工编程(G00快速定位、G01直线插补、G02、G03顺逆时针倒圆弧、G04暂停、单一固定循环G90车削外圆、单一固定循环G94车削端面、粗车复合循环G71车削内、外轮廓、粗车复合循环G72车削端面轮廓、封闭轮廓复合循环G73车削外轮廓、G01指令切断、径向切槽循环G75切深槽、端面切槽循环G74切端面槽、普通内外三角螺纹加工、梯形内外螺纹加工、锥形螺纹的加工、子程序的调用)CAXA电脑编程、Mastercam车削编程介绍、数控车床实践操作、数控机床维护及保养等。

数控车床课程内容:

AutoCAD机械识图、数控车床加工原理、数控车床加工范围、金属与刀具切削原理、手工编程(G00快速定位、G01直线插补、G02、G03顺逆时针倒圆弧、G04暂停、单一固定循环G90车削外圆、单一固定循环G94车削端面、粗车复合循环G71车削内、外轮廓、粗车复合循环G72车削端面轮廓、封闭轮廓复合循环G73车削外轮廓、G01指令切断、径向切槽循环G75切深槽、端面切槽循环G74切端面槽、普通内外三角螺纹加工、梯形内外螺纹加工、锥形螺纹的加工、子程序的调用)CAXA电脑编程、Mastercam车削编程介绍、数控车床实践操作、数控机床维护及保养等 学员作品

学时 1.5个月 招生对象

初中,高中,中专,大专毕业生,普车师傅想提升数控车,想拥有一技之长的社会青年 就业方向

数控车编程工程师,数控车床编程技术员,数控车编程高级工程师及相关部门主管 服务原则

不限学时,学会为止 深圳卓越模具数控高级培训是一家专业从事模具设计,产品设计,CNC数控编程,五轴编程,数控车编程及操作等技术指导与培训。由多年工作经验的工程师组建的教学团队,曾在浙江,佛山,深圳大中型企业任职模具设计及CNC数控编程等工作。现在我们自己独立开办了培训班,常年招生,滚动开班,带领你进入模具设计或数控编程这个行业。深圳卓越模具数控编程培训优势在于:

一:我们有着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授课完全按照工厂实际工作流程,利用我们曾经在工厂设计过的模具,产品进行讲解。二:我们这里实行小班手把手教学,不限学时,直到学会找到工作为止。无论你学历高底,只要把我们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全部传授给你,可以让你在短时间内踏上模具设计或者数控编程这个行业。

三:我们分全日制学习和业余学习,上课时间可根据学员的时间灵活安排。

四:我们有自己的实习车间,三轴加工中心,五轴联动加工中心,数控车等设备供学员实操。杜绝纸上谈兵。给自己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选择一位好的指导老师,你会少走很多弯路,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如果你是真的想学技术,欢迎前来了解。

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 篇3

《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是数控专业中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也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编程知识及操作数控机床的能力。该课程对学生抽象思维要求较强,单纯的理论教学,易使初学者感到抽象、难学,加上目前技工学校生源较差、学生基础知识普遍较低、学习主动性不高等诸多不利因素,使教学陷入困难的境地。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很多方面存在弊端,已不能满足教学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教学内容比较陈旧,且与学校现有的数控设备不配套

现在虽然为职业学校所编写的教材力量众多,但是真正适合各个学校校情的教材却很难找到。特别是由于教材中所介绍的数控系统和学校现有的数控设备不配套,造成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脱节,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职业学校数控专业师资数量不足,素质不高

数控技术在近几年的广泛应用,引发了数控人才的大量需求。同时,造成数控专业师资,特别是同时具备相当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数控专业师资严重不足。由于缺乏熟悉企业生产实际,并能够承担数控教学工作的“双师(教师、工程师)型”专业教师,严重制约了现代数控技术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

3.数控实训设备条件差,数量严重不足

由于数控设备比较昂贵,所以,大多数学校的数控设备都严重不足。每个学生独立动手实际操作的机会不多,同样制约着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课程改革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以社会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为培养依据,强调应用性,突出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如何在硬件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构建一个以就业为导向、符合职业教育目标要求的教学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近几年,笔者所在学校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市场对人才的需要,对该课程做了一些改革,采取了“理论、仿真、实操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1.编写校本教材

为了充分发挥学校现有设备的作用,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一体化,学校组织各专业教师共同合作编写了一套校本教材。教材中,基本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原则,以学校现有的数控系统为重点,同时也介绍了目前较先进的一些数控机床及高速切削知识。

(1)编写了《数控编程和仿真一体化教材》。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独立的,从而割断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为了能将理论与实践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目前多采用“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即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融合起来,将课堂从教室移到实训场地,从生产实践开始,让学生先有一个感性认识,再从理论上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程度。但是,由于实训设备及场地的限制,真正实现“一体化”教学对于大多数学校来说,是很难做到的。那么,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利用仿真软件来缓解数控设备的不足,应该是目前用的较多的方法了,即实现理论与仿真教学于一体,将课堂从教室移到机房,利用仿真软件模拟生产现场,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先有一个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在应用中找出自己现有知识结构的欠缺,促使自己进一步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即“学以致用,以用促学”。

(2)编写了实训教材。利用仿真软件只能够让学生熟悉数控系统的编程指令及操作面板,不能真实反映实际的切削情况,特别是加工工艺的选择,如刀具的选择及切削用量的设置对切削精度的影响等,因此,仿真绝不能取代实训操作。为了有效地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编写紧密结合理论教材的实训教材,实现了理论、仿真、实操的一体化教学,即先从理论上介绍编程知识和技巧,然后利用仿真系统进行初步练习,最后在机床上进行验证。这样,不仅让学生熟悉了所学的基本编程方法,又将加工工艺方面的知识有效融合进来,缩短了教学与生产实践的距离,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采用多种教学模式

(1)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采用理论、仿真、实操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利用仿真软件克服数控设备的不足,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边讲、边仿真、边训练的方式,可以在不断训练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提高其综合素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采用行为引导型教学方式。行为引导型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根本的教学活动模式组织教学;行为引导型教学是让学生在教师所设计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使学生在学习环境中熟悉生活和学习技能,其核心是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提高多方面的能力,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育以知识为本、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形成以能力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教学局面,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能力素质,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应用、学会创新。

3.改革评价体系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多是通过期末考核分数对学生进行评价,造成很多学生为应付考试而学习,往往到最后临时抱佛脚,忽略了学习过程,对所学内容理解不深,对实操训练及后续课程的学习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影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恶性循环。为解决这种矛盾,笔者将课程考核与技能考核相结合,将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作为课程教学与课程考核的重点。在课程考核中,采用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两种体系,不仅评价考核结果,更看重学习的过程;对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表现出来的良好个性品质,给予充分的鼓励、肯定、嘉奖;采用学生讨论评价的方式,在研讨中发现问题,得出正确结果。这样,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也就得到了培养。

三、提高专业教师的素质

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既能承担数控专业的理论教学工作,同时又要熟悉生产实际。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效果的直接保证。为此,理论教师和实习教师之间展开了“帮教带”的活动,即理论教师跟随实习教师下到实习车间熟悉各种生产工艺,并获得相应的技能等级证书;同时,实习教师在理论教师的帮助下,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学校领导也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每年派遣一定数量的老师外出学习,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

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 篇4

一、理论课程内容的构建

“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课程是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核心课程, 课程的实施注重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紧密结合, 根据数控铣工四级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要求, 基础理论教学任务选定采取“必需, 够用”的原则实施课程内容的重构, 以满足学生的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标准的有效整合。“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课程在课程内容设置上采取项目导向、任务引领的教学模式, 按照数控铣工四级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要求将课程理论知识分解成数控铣床基础知识、数控铣床零件编程、数控铣床综合编程三个项目以及相对应的十项基础理论教学任务 (见表1) 。

二、实践课程内容的构建

根据数控铣工四级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要求并结合数控技术专业的课程培养目标, 建立了以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要求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任务, 其主要内容包括:数控铣削仿真加工;数控铣床加工准备;中级考证技能操作等三个项目。实践教学任务遵从层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原则, 设计内容由基础性到专业性、从单一性到综合性、构成阶梯状递进的实践教学任务, 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通过仿真加工实践、数控铣工四级考证技能操作实践, 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越来越多, 在实践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学生策略层面的技能逐步提高 (表2) 。

三、课程的多元化考核的构建

目前, 以笔者任教的“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课程为例, 采用的考核方法是平时成绩加上实训成绩加上期末考核成绩, 综合得到最后的终评成绩, 其中, 期末考核方法采用理论考核与机床操作及加工。这种考核对学生的数控铣工理论知识考核比较到位, 但对于数控铣床加工及相关加工工艺的分析训练不够, 而且对数控铣工职业技能的养成缺乏感性认识, 几乎没有什么概念, 这对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非常不利。针对传统的考核方式的弊病, 对本课程的考核方法改革后进行了尝试。着重考核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以考核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程度为标准, 鼓励学生活学活用, 注重学习的过程性评价, 而不仅仅是对学习结果的评价。改革后的考核成绩包含平时考勤、单项技能考核和综合技能测试三个部分, 三项考核内容占课程考核分值比例分别为10%、60%和30% (见表3) 。

开展“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课程的改革, 打破了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学科模式, 体现了知识的实用性和能力的职业性。通过“项目化”教学为导向和“任务引”领型课程为主体的教学改革的探索研究, 以理论、实践两大模块为基准, 贯穿整个教学内容, 并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要求与课程教学内容相结合, 形成新的课程内容。课程内容与社会行业中的实践紧密结合, 形成职业化学习目标, 与职业岗位能力能够“无缝对接”, 为学生适应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摘要:中职“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课程的特点是理论与实践并重, 文章以上海市技能鉴定中心发布的数控铣工四级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要求为融合点, 将数控铣床四级操作工职业资格鉴定内容嵌入课程教学内容, 构建形成以“项目化”教学为导向和“任务引领型”课程为主体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数控铣床,职业资格,项目化,任务引领

参考文献

[1]周奎.基于“双证”模式的《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建设与改革[J].机械职业教育, 2009, (1) .

[2]赵红顺.双证融通《电气控制技术》课程项目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 2009, (17) .

《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试题 篇5

一、是非题

5.(×)当数控加工程序编制完成后即可进行正式加工。

6.(×)数控机床是在普通机床的基础上将普通电气装置更换成CNC控制装置。

7.(√)圆弧插补中,对于整圆,其起点和终点相重合,用R编程无法定义,所以只能用圆心坐标编程。

8.(√)插补运动的实际插补轨迹始终不可能与理想轨迹完全相同。

9.(×)数控机床编程有绝对值和增量值编程,使用时不能将它们放在同一程序段中。

10.(×)用数显技术改造后的机床就是数控机床。

11.(√)G代码可以分为模态G代码和非模态G代码。

12.(×)G00、G01指令都能使机床坐标轴准确到位,因此它们都是插补指令。

13.(√)圆弧插补用半径编程时,当圆弧所对应的圆心角大于180º时半径取负值。

14.(×)不同的数控机床可能选用不同的数控系统,但数控加工程序指令都是相同的。

15.(×)数控机床按控制系统的特点可分为开环、闭环和半闭环系统。

16.(√)在开环和半闭环数控机床上,定位精度主要取决于进给丝杠的精度。

17.(×)点位控制系统不仅要控制从一点到另一点的准确定位,还要控制从一点到另一点的路径。

18.(√)常用的位移执行机构有步进电机、直流伺服电机和交流伺服电机。

19.(√)通常在命名或编程时,不论何种机床,都一律假定工件静止刀具移动。

20.(×)数控机床适用于单品种,大批量的生产。

21.(×)一个主程序中只能有一个子程序。

22.(×)子程序的编写方式必须是增量方式。

23.(×)数控机床的常用控制介质就是穿孔纸带。

24.(√)程序段的顺序号,根据数控系统的不同,在某些系统中可以省略的。

25.(×)绝对编程和增量编程不能在同一程序中混合使用。

26.(×)数控机床在输入程序时,不论何种系统座标值不论是整数和小数都不必加入小数点。

27.(√)RS232主要作用是用于程序的自动输入。

28.(√)车削中心必须配备动力刀架。

29.(×)Y坐标的圆心坐标符号一般用K表示。

30.(√)非模态指令只能在本程序段内有效。

31.(×)X坐标的圆心坐标符号一般用K表示。

32.(×)数控铣床属于直线控制系统。

33.(√)采用滚珠丝杠作为X轴和Z轴传动的数控车床机械间隙一般可忽略不计。

34.(√)旧机床改造的数控车床,常采用梯形螺纹丝杠作为传动副,其反向间隙需事先测量出来进行补偿。

36.(×)顺时针圆弧插补(G02)和逆时针圆弧插补(G03)的判别方向是:沿着不在圆弧平面内的坐标轴负方向向正方向看去,顺时针方向为G02,逆时针方

40.(×)只有采用CNC技术的机床才叫数控机床。

57.(×)一个主程序调用另一个主程序称为主程序嵌套。

58.(×)数控车床的刀具功能字T既指定了刀具数,又指定了刀具号。

59.(×)数控机床的编程方式是绝对编程或增量编程。

60.(√)数控机床用恒线速度控制加工端面、锥度和圆弧时,必须限制主轴的最高转速。

61.(×)螺纹指令G32 X41.0 W-43.0 F1.5是以每分钟1.5mm的速度加工螺纹。

63.(√)数控机床的镜象功能适用于数控铣床和加工中心。

64.(×)数控机床加工时选择刀具的切削角度与普通机床加工时是不同的。

65.(×)数控铣床加工时保持工件切削点的线速度不变的功能称为恒线速度控制。

66.(×)在数控加工中,如果圆弧指令后的半径遗漏,则圆弧指令作直线指令执行。

区分。

83.(√)数控车床的刀具补偿功能有刀尖半径补偿与刀具位置补偿。

85.(×)数控机床的机床坐标原点和机床参考点是重合的。

86.(×)机床参考点在机床上是一个浮动的点。

89.(×)外圆粗车循环方式适合于加工已基本铸造或锻造成型的工件。

94.(×)编制数控加工程序时一般以机床坐标系作为编程的坐标系。

162.(√)在数控车床加工中,若刀具需移动一个准确的尺寸,则这个尺寸的正确性是依靠进给伺服系统来保证的。

163.(√)如果在数控车床上车削螺纹,该数控车床必须有主轴脉冲编码器,并处于工作状态。

164.(√)在数控车床上精车时,常采用高速细进给的精车方式,而不用低速光刀的精车方式。

166.(×)数控加工时,必须使用刀尖半径补偿来提高加工精度。

167.(×)数控机床的系统参数可随意改变。

171.(√)用G50指令建立工件坐标系,坐标原点与刀具当前位置有关。177.(×)世界上第一台数控机床是数控车床。

179.(√)CNC机床的含义是:计算机数字控制机床。

187.(√)数控程序由程序号,程序段和程序结束符组成。

188.(×)G02功能是逆时针圆弧插补,G03功能是顺时针圆弧插补。189.(×)G32功能为螺纹切削加工,只能加工直螺纹。

190.(√)G01功能为直线插补。

194.(×)在程序中,F只能表示进给速度。

197.(√)数控机床由主机、数控装置、驱动装置和辅助装置组成。

201.(×)G32功能为封闭的螺纹切削循环指令,可以加工圆柱螺纹和圆锥螺纹。223.(×)模态码只在指定的程序段内有效。

二、填空题

1.数控标准中规定平行于机床主轴的刀具运动坐标轴为__Z__轴;_X_轴为水平方向且垂直于Z轴并平行于工件的装夹面;取刀具远离工件方向为坐标轴的_正_方向。

3.数控机床主要由 输入输出设备、数控装置、伺服系统 和 受控设备 四部分组成。

4.数控机床按运动方式分为 点位控制、直线控制、轮廓控制等三类。

5.数控机床按伺服系统分开环、闭环、半闭环 和 混合 四类。位置反

馈系统的反馈信号取自机床工作台(或刀架)的伺服系统为 闭环 系统,其测量的内容是 直线位移。

6. CNC装置由 硬件 和软件 两部分组成,软件在 硬件 的支持下工作。

7.数控加工中,CNC装置对每个加工程序段的处理应按输入、译码、刀具补偿、进给速度处理插补、位置控制 这样的顺序来完成,以实现坐标轴的控制。

8.数控车床中,刀具补偿功能包括刀尖半径补偿和刀具位置补偿。

10.刀具半径补偿执行过程一般可分为三步: 建立、执行 和 撤消。

11.数控装置由 译码器、运算器、存储器 和 控制器 四大部分组成。

12.对编程人员来讲,永远假定 刀具 相对于 被加工工件 而运动。

13.数控机床上的坐标系是采用右手直角笛卡尔坐标系,其中大母指的方向为 X 轴正方向;食指为 Y 轴正方向;中指为 Z 轴正方向。

29.程序“字”由表示地址的 字母、数字 和 符号 组成。

30.FANUC数控系统绝对值编程用X、Z 表示,增量值编程用 U、W。

43.目前,数控加工中采用的数控编程方法主要有三种,即 手工编程、自动编程和CAD/CAM 软件编程。

三、单项选择题

2.加工(B)零件,宜采用数控加工设备。

A. 大批量B 多品种中小批量C 单件

3.通常数控系统除了直线插补外,还有(B)。

A.正弦插补B 圆弧插补C 抛物线插补

4.数控机床进给系统减少摩擦阻力和动静摩擦之差,是为了提高数控机床进给系统的(C)。

A.传动精度 B.运动精度和刚度C.快速响应性能和运动精度 D.传动精度和刚度

5.为了保证数控机床能满足不同的工艺要求,并能够获得最佳切削速度,主传动系统的要求是(C)。

A.无级调速B.变速范围宽C.分段无级变速D.变速范围宽且能无级变速

6.圆弧插补指令G03 XYR中,X、Y后的值表示圆弧的(B)。

A.起点坐标值B.终点坐标值C.圆心坐标相对于起点的值

8.车床上,刀尖圆弧只有在加工(C)时才产生加工误差。

A.端面B.圆柱C.圆弧

9.数控系统所规定的最小设定单位就是(C)。

A.数控机床的运动精度 B.机床的加工精度 C.脉冲当量 D.数控机床的传动精度

10.步进电机的转速是否通过改变电机的(A)而实现。

A.脉冲频率B.脉冲速度C.通电顺序

14.G00指令与下列的(C)指令不是同一组的。

A.G01B.G02,G03 C.G04

15.开环控制系统用于(A)数控机床上。

A.经济型B.中、高档C.精密

17.采用数控机床加工的零件应该是(B)。

A.单一零件B.中小批量、形状复杂、型号多变C.大批量

18.G02 X20 Y20 R-10 F100;所加工的一般是(C)。

A.整圆B.夹角〈=180°的圆弧 C.180°〈夹角〈360°的圆弧

19.数控车床中,转速功能字S可指定(B)

A.mm/rB.r/mmC.mm/min

20.下列G指令中(C)是非模态指令。

A.G00B.G01C.G04

21.G17、G18、G19指令可用来选择(C)的平面。

A.曲线插补B.直线插补C.刀具半径补偿

22.数控机床自动选择刀具中任意选择的方法是采用(C)来选刀换刀。

A.刀具编码B.刀座编码C.计算机跟踪记忆

23.数控机床加工依赖于各种(D)。

A.位置数据 B.模拟量信息C.准备功能D.数字化信息

24.数控机床的核心是(B)。

A.伺服系统 B.数控系统C.反馈系统D.传动系统

25.数控机床的主机(机械部件)包括:床身、主轴箱、刀架、尾座和(A)。

A.进给机构 B.液压系统C.冷却系统

26.数控机床的F功能常用(B)单位。

A.m/minB.mm/min或 mm/rC.m/r

27.数控机床加工零件时是由(A)来控制的。

A.数控系统B.操作者C.伺服系统

28.圆弧插补方向(顺时针和逆时针)的规定与(C)有关。

A.X轴B.Z轴C.不在圆弧平面内的坐标轴

30.数控机床与普通机床的主机最大不同是数控机床的主机采用(C)。

A.数控装置 B.滚动导轨 C.滚珠丝杠

31.在数控机床坐标系中平行机床主轴的直线运动为(C)。

A.X轴 B.Y轴 C.Z轴

33.用于指令动作方式的准备功能的指令代码是(B)。

A.F代码 B.G 代码 C.T代码

34.用于机床开关指令的辅助功能的指令代码是(C)。

A.F代码 B.S 代码 C.M代码

35.用于机床刀具编号的指令代码是(A)。

A.F代码 B.T 代码 C.M代码

50.数控机床的诞生是在(A)年代。

A.50年代 B.60年代 C.70年代

51.数控机床是在(B)诞生的。

A.日本 B.美国 C.英国

54.“CNC”的含义是(B)。

A.数字控制 B.计算机数字控制 C.网络控制

63.数控机床上有一个机械原点,该点到机床坐标零点在进给坐标轴方向上的距离可以在机床出厂时设定,该点称(C)。

A.工件零点 B.机床零点 C.机床参考点

64.数控机床的种类很多,如果按加工轨迹分则可分为(B)。

A.二轴控制、三轴控制和连续控制B.点位控制、直线控制和连续控制C.二轴控制、三轴控制和多轴控制

67.数控机床主轴以800转/分转速正转时,其指令应是(A)。

A.M03 S800B.M04 S800C.M05 S800

92.数控机床的标准坐标系是以(A)来确定的。

A.右手直角笛卡尔坐标系 B.绝对坐标系C.相对坐标系

99.G00的指令移动速度值是(A)

A.机床参数指定 B 数控程序指定C 操作面板指定

129.闭环进给伺服系统与半闭环进给伺服系统主要区别在于(B)。

A.位置控制器 B.检测单元 C.伺服单元 D.控制对象

144.在(A)时,当刀具的刀尖圆弧半径不等于零,不使用刀具半径补偿功能会造成过切或欠切。

A.车圆弧 B.车外圆C.车端面 D.切槽

147.在数控加工中,通过操作面板按钮控制可不执行的程序指令(C)。

A.M00B.M02C.M01D.M30

148.数控机床CNC装置包括(C)。

A.控制介质和光电阅读机 B.伺服电机 C.信息处理输入输出装置 D.位移速度检测装置和反馈系统

149.CNC装置将所接收的信号进行一系列处理后,再将其结果以(B)形式向伺服系统发出执行的命令。

A.输入信号 B.脉冲信号 C.位移信号 D.输出信号

150.全功能数控车床一般采用(C)电机实现切削控制。

A.步进B.普通 C.伺服 D.任一种类

155.下列数控指令中,(D)为非模态指令。

A.F1.5 B.S800 C.M03D.G04

161.世界上第一台数控机床是在(A)生产的。

A.1952年B.1948年C.1949年D.1958年

173.数控零件加工程序的输入必须在(D)工作方式下进行。

A、手动方式 B、手动输入方式 C、自动方式 D、编辑方式

174.在G功能代码中,(A)是主轴恒线速控制。

A、G96B、G97C、G98D、G99

175.在辅助功能指令中,(B)是有条件程序暂停指令。

A、M00B、M01C、M02D、M30

176.数控车床又称(A)车床,就是用电子计算机数字化指令控制车床各运动部件的动作,从而实现车床加工过程的自动化。

A、CNCB、CPUC、RAMD、NC

179.内外圆表面、螺纹、端面切削单一循环包括(C)个步骤。

A、2B、3C、4D、5

180.暂停指令G04用地址(C)指示的暂停时间单位为ms。

A、XB、UC、PD、Q

186.数控装置将所接收的信号进行一系列处理后,在将其处理结果以(B)形式向伺服系统发出执行的命令。

A.输入信号B.脉冲信号C.位移信号

187.开环伺服系统的主要特征是系统内(B)位置检测反馈装置。

A.有B.没有C.某一部分有

188.数控机床的数控装置包括(C)。

A.控制介质和光电阅读机B.伺服电机的驱动系统

C.信息处理,输入和输出装置 D.位移,速度检测装置和反馈系统

189.加工程序段的结束部分常用(B)表示。

A.M02 B.M30 C.LF

191.计算机数控系统是指(C)。

A.CIMS B.DNCC.CNC D.NC

198.刀具远离工件的运动方向为坐标的(C)方向。

A.左B.右C.正D.负

215.数控机床的“回零”操作是指回到(C)。

A.对刀点 B.换刀点 C.机床的零点D.编程原点

222.下列指令不使机床产生任何运动的是(C)

A.GOO X_Y_Z_ B.GO1 X_Y_Z_ C.G92 X_Y_Z_D.G17 X_Y_Z_

五、问答题

1.工件坐标系选择原则?

答:工件坐标系选择原则如下:

(1)工件零点应选在零件图的尺寸基准上。

(2)工件零点尽量选在精度较高的工件表面上。

(3)对于对称零件工件原点应选在对称中心上。

(4)对于一般零件工件零点设在工件外轮廓的某一角上。

2.简述FANUC系统数控车床的基准刀具对刀步骤?

答:基准刀具的对刀操作步骤如下:

(1)车削毛坯外圆;

(2)使CRT屏幕上的U坐标值清零;

(3)车削毛坯端面;

(4)使CRT屏幕上的W坐标值清零;

(5)测量尺寸;

(6)计算基准刀具移动的增量尺寸;

(7)确定基准刀具的起始点位置。

3.数控机床加工的特点?

答:数控机床加工的特点如下:

(1)加工精度高、加工质量稳定。

(2)加工生产效率高。

(3)减轻劳动强度,改善劳动条件。

(4)对零件加工的适应性强、灵活性好。

(5)有利于生产的现代化管理。

4.何谓机床坐标系?何谓工件坐标系?以卧式加工中心为例,说明X、Y、Z坐标轴及其正方向的确定方法。

答:①机床坐标系是机床固有的坐标系,一般出厂时已设定。

②工件坐标系是编程人员为编程方便在工件上设定的坐标系。

③卧式加工中心的坐标轴:首先确定Z轴,水平方向并平行于主轴轴线,刀具退离工件的方向为Z轴的正方向。再确定X轴,从主轴向工件方向看时,X坐标的正方向指向右边。而Y轴可按右手定则确定,即卧式加工中心的Y轴正向朝上。

5.简述数控车床中手动返回参考点的过程.

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 篇6

一、不断完善综合实训场所,打造适应一体化教学的综合实训基地

为了适应一体化教学的要求,学校投入了360万元建设了标准的数控实训基地。目前,学校不但建设了拥有先进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的标准车间,同时在车间旁还建设了拥有50个台位的计算机仿真教室。为了和全省技能大赛结合起来,每台计算机都安装了caxa电子图版、caxa数控车、caxa制造工程师、斐克数控仿真教学、无线网络DNC系统、数控技术考试教学管理系统等一系列先进的软件。计算机仿真教室同时配备有投影设备、网络连接。这一实训基地的建成,真正将车间和教室融为一体,为解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脱节的问题奠定了物质基础。

二、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

在一体化教学中,指导教师是灵魂。建设一支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实习操作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落实一体化教学理念的关键。我校的教师大多由专业院校的毕业生承担。他们理论知识扎实,教育教学能力强,但欠缺实践能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学校充分利用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有利政策,选派大批年富力强的教师参加市级、省级、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乃至出国培训。培训时不走过场,培训前下任务,培训后压担子,帮助教师迅速成长起来。其次,选派部分青年教师到合作企业进行至少半年的企业顶岗实践,亲手加工工件,参与生产实践,增长教师见识,提高教师实践水平。再次,积极参加省市数控技能大赛,组织竞赛辅导小组,参照技能大赛的高标准一起钻研技术,共同提高水平。通过多年的培养,我们形成了一支梯队建设合理、年龄层次理想的一体化师资队伍。这些教师同时承担起理论和实践的教学任务,教师、师傅融为一体,为一体化教学的实现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础。

三、选用最合适的教材

在教学中我们参考河南省职业教研室最新编写的校企合作版本的数控技术应用的教材,并根据国家教学大纲及国家技能鉴定的标准,按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有效性原则编写了更为实用、简洁的一体化教材。此教材突破了传统教材只重视理论的全面性和系统性的课程体系,着力以技能为重点,以实践为主线,对课程内容进行创新整合。我们根据企业用人需求和学校的培养目标、硬件设施,并结合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降低专业理论的重心,突出与实践技能相关的必备专业知识,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取舍与组合,对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进行适当调整。这样,新编教材将整个实训计划按照模块进行整合,具体分解为多个训练模块,每个模块都规定明确的任务要求,在每个任务下,又明确了必须掌握的理论、实操知识,这些模块合起来又成为有机的整体。当整个实训完成后,我们的学生将能达到中级数控车工的水平。教材还充分体现了“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学生将来做什么,学生要学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实践证明,这套教材理论知识删繁就简、通俗易懂、实践技能便于操作,实用性强,深受教师和学生的欢迎。

四、规范实训模式,讲求实训效果

在实训课上,我们要求实训教师在传授每一个模块时,让学生先进行理论基础学习,然后进行仿真训练,教师再将理论知识整合到实训中来,及时修正错误,加深学生对理论的认知。仿真训练完成后,学生就可以到车间进一步完成实践操作,掌握真正的技能。当训练到编程操作模块化时,我们在仿真教室将学到的理论编程知识在仿真机床上进行仿真加工,确认无误后,再通过DNC软件,直接上传到车间的机床上,完成实操训练。当整个模块化课题训练完成后,我们的学生基本上就具备了中级数控车工的水平,可以从技能上满足企业的需要。这样的模式使教学过程实现了四位一体,即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一体,一堂课同时完成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传授;教师、车间为一体,教室既是理论的课堂,又是实习操作车间;教师、师傅为一体,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实习指导教师;学生、徒弟为一体,学生既是理论知识的学习者,又是实践技能的操作者。

五、对课堂教学的质量控制

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加强对一体化教学效果的检查与评估。我们定期检查教师的教案、实习实训记录、教学计划,不定期检查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并通过与学生座谈、教师沟通及其他有关途径,及时反馈课堂教学质量的信息。

一体化教学在数控车操作与编程这门课上的实践已经有两个学期了。从整体教学效果上看,一体化教学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相脱节的问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也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

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 篇7

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这门课程对于数控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 它是前期专业技术基础课知识能力的综合应用, 也为后续课程顶岗实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从近几年职业学校招生情况分析来看, 学生的整体素质在逐年下降。学生缺乏积极向上的精神, 主动性、自觉性较差。面对教学现实状况, 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向学生灌输各种专业理论知识, 往往得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同时, 通过对企业调研, 对劳动者知识水平、职业素养、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而中职学校的数控教学往往沿袭传统教学模式, 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分开进行教学, 各自为政、互不干涉。加之教学方法死板、教学手段陈旧, 已不能满足企业用工需求。

通过实施任务驱动教学, 以任务技能训练为主线, 强化专业理论的指导作用, 突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 强化学生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专业能力的提高。经过一学期的理实一体化教学, 从实践效果来看,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 特别是独立工作能力、创新能力, 从而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下面以教材中项目三“螺杆轴零件加工”的教学为例, 尝试构建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1 传统教学模式

螺杆轴零件加工, 传统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读图、数控加工工艺分析、零件编程等相关理论知识, 通过实训课加工零件。这就需要学生学习机械制图、数控编程技术、数控加工工艺、普通车工技术等课程理论。而这些理论课程分别开设在不同学期, 数控车工实训又安排在第三~第四学期, 中间间隔时间过长, 理论课与实训课由不同教师承担, 相互间交流较少, 实训老师必须对新旧知识重新讲解分析、梳理。从课堂的评价来看, 仍以笔试成绩或操作考核成绩为主要形式, 很难正确判断学生的职业能力、专业能力、创新能力。

2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2.1 教学设计思路

通过每个专业模块下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将基础课程、数控理论与实训课相互融合, 把教学内容巧妙地设计隐含在单个的任务中, 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让学生以分组完成任务的方式领会学习的核心内容, 在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

2.2 创设情景

根据班级实训人数进行小组学习分组。分组的情况, 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一般分组根据为:学习成绩、性格特点、学习能力、性别等, 采用互补搭配。分组数目结合车间设备的情况, 每组确定一名组长, 全面负责小组的学习任务, 小组采用协作学习的方式, 在组长的支持下进行分工, 各司其职。本例, 将学生分成9 个工作小组, 每组3 位学生, 并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 确定质量管理记录员、操作员、展示员,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间团队协作精神, 又有助于顺利完成任务。

2.3 确定任务

本任务要完成的零件加工要求见图1。

(1) 能够根据数控加工工艺文件选择、安装和调整数控车床常用刀具, 能够刃磨常用车削刀具;

(2) 熟练操作数控车床、并能加工出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 达到数控车中级工水平;

(3) 培养学生安全与质量意识, 加强职业素养、创新意识, 增强团队合作精神。

(4) 分析螺杆轴零件图, 试编写其数控车加工程序并进行加工。

2.4 自主学习, 制定实施计划

(1) 根据任务要求学习本任务中所涉及的理论知识。

(2) 制定任务实施计划。

通过学生小组讨论、教师指导的方式, 分析螺杆轴加工过程的操作步骤, 并根据任务的内容和教学时间, 每个学习小组从以下几个环节:分析零件图样、填写数控加工工艺卡片、零件加工、零件检测、评价展示、填写实验报告制定合理的任务计划。

2.5 任务实施。

各个学习小组团队按制定好的计划, 确定具体的实施步骤, 并按计划严格实施。在任务实施过程中, 教师加强巡回辅导, 解决学生活动中的疑问。

(1) 零件图样分析。从主要工作面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进行分析。

(2) 零件加工工艺分析。包括:确定装夹方案、确定加工顺序及走刀路线、刀具选择、切削用量的选择。

(3) 填写相关工艺卡片。将前面分析的各项内容填入到数控加工工艺卡片中;

(4) 编制加工程序。根据螺纹轴图样的要求, 编制数控加工程序单;

(5) 零件加工。请在教师指导下在数控车床上进行加工。

2.6 检测与评价

对任务的检测与评价是教学中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本例借鉴德国双元制评价方式, 采用多元性整体结果的评价。由传统的教师主体评价向教师、学生、企业和社会等多元主体的共同评价转变。特点是让学生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评价主体的作用, 大大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激励学生学习热情, 提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和自觉性, 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养成。在教学中实施的评价主体有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学生间相互评价等主体评价的形式。充分考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知识积累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本任务检查方法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相结合进行, 详见表整体评价表1。

2.7 教师总结评价

同时教师要对学生完成案例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和评价, 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查漏补缺, 对部分难点要进行示范, 注重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的评价, 实行鼓励性评价, 同时注意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 激励学生的成就感。结合评价给出学生案例完成成绩, 作为该任务总评成绩的一部分。

3 任务驱动教学法运用效果分析

3.1 教师层面的能力提升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理念指导下, 越来越多的教师尝试在这一新理念下进行改革与实践, 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目标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评价方式都发生着变化, 能讲能做的“双师”型教师脱颖而出。教师对所教知识的教学目标和知识结构的认知能力加深。

3.2 学生层面的能力提升

教学任务的创设, 根据学生特点设置。教师通过一个个任务保持将数控教学理论知识形象化, 不断地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潜在的求知欲, 使之自觉地去思考, 从学生的能力培养上为重点突破。将技能实践融入课堂教学,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增强学生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强调学生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发展, 符合中职教育的规律。

通过实践研究表明, 教师能合理有序安排学生实习任务、培养节约意识, 使学生在掌握一定理论知识以后可以得到快速的验证, 提高了课堂学习有效性, 学生技能鉴定一次通过率达到95% 以上。促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 并且在实习过程中也可以避免资源的重复浪费, 有效的提高了数控设备的利用率。培养了学生爱护设备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综上所述,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本课程实施以来, 教师的专业素质、业务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了明显提高。但是, 任务驱动教学法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专业知识、技能水平、教学场所等要求较高。同时, 对于实践性不强的课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效果较差, 这种课程的教学实践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

摘要:《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这门课程对于数控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在本校数控车工专业“理实一体化”校本教材的开发使用过程中, 通过突破传统的教学设计和变革教学方法, 实现了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 形成了“教、学、做、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协作能力,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数控车床编程,操作,任务驱动,教学实例,探究

参考文献

[1]刘红.任务驱动教学法[J].才智, 2010 (32) .

[2]牛利平.任务驱动教学法初探[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3 (06) .

[3]周杏芳.职业技术教育中“模块式”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 (02) .

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 篇8

关键词:数控,实训,教学,反思

我校是全国中职发展改革示范校, 数控专业是我校的特色专业, 有省财政建设的实训基地。《数控编程与实训》是我校数控技术专业的主要实践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就我们学校这门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方式本人觉得有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以下就这些问题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一、我校数控编程与实训的现状

1. 教学模式陈旧依然。

我校数控专业实践教学进行过课程改革, 使用了校本教材。但教学内容仍较陈旧, 数控技术专业教材形式单一、内容落后。课程设置不尽合理, 还是先半个学期的理论课, 接着是半个学期的仿真练习, 上机床实训基本上安排在下个学期进行。加上学生基础较薄弱, 导致实践教学前后连贯性差, 实践技能训练效果不理想。目前大多数中专学校实践教学的重点一般着重在数控机床的结构和一些简单操作上, 而在刀具的选择和刃磨、工装的选择与调试、数控自动编程等方面的技能训练明显不够。

2. 实践教师数量相对匮乏。

我校目前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数控专业师资严重不足。现担任数控专业实践课的教师是机械方面相关专业经过短期培训转行过来的, 缺乏系统的数控专业实际操作能力。实践老师严重不足, 这就导致在实训时一个老师一般要负责10~20个学生, 这就做不到及时解决问题。

3. 实训课安全体系已经建立, 但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实践操作过程中, 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实训基地的安全规程, 劳动纪律都已经上墙。在教学过程中, 除进行原有的安全操作规程学习外, 还从学生的每一个训练细节入手, 列出各种安全隐患, 进行教育。在进入实验室之前, 要进行安全教育并进行考核。只有安全考试合格后才能进入车间操作。每次实训课课前训话中, 都要包含安全注意事项, 时时不忘安全, 同时采取一些被动保护措施。

4. 实践设备严重不足。

我校目前的数控车床数量严重不足, 通常情况下4~5个学生合用一台机床, 本来实训的时间就短, 现在还要浪费时间在等待上面, 这大大削减了实训的效果。那些没有实训任务的学生给车间的安全埋下了很大的隐患, 也给实训老师增加了许多额外的工作量。

二、改善数控实践教学的几点措施

1. 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课程设计上, 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 以就业为导向, 实践课程教学内容要结合实际, 采取项目教学法, 以具体的零件为加工对象, 让学生自己分析零件结构、作用、采用何种加工工艺。同时, 实践教学中也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采取小组制, 统一项目任务, 看哪个小组最先最好的完成任务, 并给予一点的物资奖励。每个学生都有好胜的心理, 这种教学方法最容易激发出他们的竞争意识, 同时也就激发出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当然这种教学方法还能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 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可谓一举多得。

2. 合理安排实践课时, 实现理实一体化。

《数控编程与实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合理安排时间实训课的课时, 尽量做到理实一体化。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 本人认为在传统的理实一体化基础上, 将实训教学课堂化和理论教学实践化结合起来, 让学生不仅在课堂上更加形象的获得理论知识, 而且在车间的实际操作中反思理论。这样在充分的情景教学环境下, 达到了最好的教学效果。经过本人近一个学期的带班, 发现确实有比较好的效果。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操作过程中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分组, 课程设置上应从机床结构原理分析、不同类型的机床操作、CAD建模、加工工艺编制、刀具的选择、对刀测量、到整个加工过程, 尽量让学生来完成, 教师按照生产实际要求进行辅导, 与学生共同分析问题, 尽可能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以期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继续更新本课程教材。

校本教材只是一个开端, 它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 我们要继续摸索, 编制一套合适我校学生, 服务本地企业, 并有一定前瞻性的教材。为此, 我们实训科的课程组成员还在不断地收集素材, 集中智慧。

4. 建立优秀的实践教师队伍。

学校应有计划地从企业外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 对本校实训建设加以指导。同时要对逐渐膨胀的年轻师资队伍整体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 除了通过拜实训老师为师傅、跟班参加实训实习、下派企业实地锻炼等形式增强实践动手能力外, 还应鼓励和创造条件让青年教师积极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 增加“双师型”教师和“复合型”人才的比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是一项长期而且艰巨的工作, 因此学校要制订一系列优惠政策, 吸引学校紧缺型专业优秀人才来校服务。

5. 完善校园网建设, 推进信息化教学。

数控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集精密制造技术、工艺设计、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检测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技术于一体, 是适用性、实践性很强的一个技术领域。教学活动不应局限于教室、仿真机房、实训中心。而应该更加开放, 利用校园网, 把教室、实训车间搬上校园网, 让学生能实时传输编制的程序, 在线与老师交流, 在线观看车间加工等, 初步实现信息化教学。

6. 实现真正的校企合作。

学校的师资和设备条件毕竟是有限的, 所以要真正让学生一出校门就能熟练掌握一门技能必须要做到校企合作。这种模式虽然有很多的有利因素, 但也存在许多不利因素, 比如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运行机制不能很好的对接, 以及学生自身素质等原因。这方面我校正在努力, 希望从2012年开始能真正意义上实现校企合作, 让学生一个月在学校上理论、一个月在企业实践, 只有前两年形成校企双方长效的合作机制, 才能积极有效地化解实践中碰到的各类难题。

通过以上六个方面改善措施的实施, 我相信课程的教学质量将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会为学生进入社会全面发展奠定强有力的基础。当然对于我们中专学校来说, 专业设置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因此, 学校必须站在培养技能型数控人才的角度, 努力去探索一套切合本校实际, 服务生产一线的培养模式, 这样才能缓解当前职业教育的对口就业率的问题。因此, 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对于以上问题还需不断探索, 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陈文娟.中职学校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模式与教学设计改革思考[J].网络财富, 2010 (1) .

[2]伍慧.浅谈对中职《数控》课程的教学反思[J].教育教学, 2010 (2) .

[3]管旭.王继梅, 数控实践教学探析[J].煤炭技术, 2010 (5) .

[4]刘明.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中职教育发展的思考[J].机械职业教育, 2010 (5) .

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 篇9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阶段的稳步发展, 人才培养的多元化格局日益明显, 将应用型本科人才作为学校主要的人才培养目标成为越来越多普通本科院校的共性选择。《 数控编程与操作》 是我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包含数控) 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由于该课程覆盖的知识面广, 专业技术性很强, 要求学生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具有能够在生产一线或相关技术部分从事数控机床编程、操作、维护、维修等技能。对大多数学生而言, 该门课程内容抽象、枯燥乏味、编程指令难记忆和灵活应用、理论知识很难应用到实践中, 部分学生学习吃力等情况。 又由于民办本科类院校的学生基础薄弱, 缺乏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学习情况很不理想, 更不用说能够独立操作数控机床加工出一个合格的零件。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 行为引导式的教学形式”。近几年来, 诸多专家学者也尝试把这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应用到课堂教学中[1,2,3]。本文针对该课程特点, 合理组织教学内容,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改善教学效果, 实现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1 教学内容改革

在我院教学大纲中, 本课程内容分两部分进行。 一部分为数控编程, 在教室授课, 要求学生重点掌握三轴以内一般数控系统的手工编程方法;另一部分为CAM, 在机房采用Mastercam软件教学, 要求学生掌握应用MASTERCAM软件进行自动编程。 本文针对该课程特点提出以下改革思路:

( 1) 对于课堂教学部分, 以项目加工典型实例展开教学, 在分析和实施任务过程中, 结合数控仿真教学、启发式教学、多媒体动画演示等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传授相关工艺处理、编程指令等知识。

( 2) 对于Mastercam软件教学部分, 以项目典型零件图的绘制和仿真加工展开教学。在分析图纸和实施绘图过程中, 掌握图形的绘制, 曲面的造型、实体造型绘制方法、二维零件加工和三维曲面加工方法等。

( 3) 在教学的最后阶段, 采用“ 理实一体化教学”[4], 以项目任务典型实例展开教学, 对理论与实践内容进行整合和凝练。

2 教学过程改革

本文提出根据课程各个部分知识结构特点分别设计若干个典型性项目, 通过分析项目, 掌握基本编程原理和操作方法。 以下给出“ 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设计过程:

2.1 项目任务:内外轮廓铣削加工

要求:先用Mastercam软件绘制零件图, 然后按单件生产安排其数控加工工艺, 编写加工程序并采用仿真软件调试, 最后实际操作数控机床加工零件 ( 系统不限) 。

项目任务明确以后, 学生会感到无从下手, 很茫然。教师首先采用启发式教学, 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完成项目绘图任务, 编程任务, 加工任务等。

2.2 知识链接

( 1) Mastercam软件介绍:授课中采用“ 边教、边学、边做”的方式教授常用绘图命令进行图形绘制。 这种最直观、最真实有效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更牢固掌握知识。

( 2) 轮廓铣削的工艺知识:授课中重点采用图片、文字和视频动画等方式讲授加工工序、铣刀的选择、刀具的走刀路线、切削参数、装夹方案等。 与此同时, 要不断地向学生灌输加工工艺合理才能编制出正确且能保证质量的加工程序的重要理念。

( 3) 轮廓铣削常用编程指令:授课中重点采用“ 精讲多练”的方式讲授编程常用指令, 并向学生灌输同一个项目加工任务可以采用多种不同指令来编程的重要理念。 授课中通过采用“ 分层技能提升教学模式”[5], 根据学生的能力因材施教, 引导学生向高级方向挑战。

2.3 任务具体实施

( 1) 工艺过程的确定:先铣削外轮廓, 后铣削内轮廓;

(2) 刀具与工艺参数的确定:主要填写数控加工的刀具卡和工序卡;

(3) 装夹方案:采用常用虎钳装夹, 底部用垫铁支撑;

( 4) 程序编制:包括工件坐标系的建立、加工路线和各个坐标轨迹点数值计算和程序清单。

在教学过程中, 对于编程前的工作, 教师以引导为主, 对关键步骤的实施可以加以适当的辅导;对于程序的编写, 尽量让学生根据工艺分析的结果自行编写, 若发现问题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或教师做适当点拨。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 5) 仿真加工: 授课中, 教师采用专门的数控仿真软件[6]或利用Mastercam软件进行仿真模拟机床的加工过程, 让学生真正体会到“ 学以致用, 以用促学”。

2.4 项目实际操作验证

通过实际操作数控机床加工出实体零件, 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理论最终要为实习服务, 培养了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2.5 项目扩展

精选出具有典型意义的轮廓铣削图纸, 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项目实施, 以巩固和强化学生的数控编程与操作技能, 更好提高自己。

3 结论

在《 数控编程与操作》 课程中开展项目式教学改革主要是为了整合所学知识的应用过程, 促进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相互融合, 通过近几年来的摸索, 教学成果得到显著, 提高了学生数控编程与操作水平和素质, 分析和解决项目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孙明江.以项目为导向, 构架《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教、学、做一体化的教改思路[J].今日科苑, 2010, 8:179-180.

[2]单春阳.数控编程与操作项目式实训方法初探[J].辽宁高职学报, 2008, 10 (4) :23-29.

[3]倪伟国.基于项目驱动教学的《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设计与实践[J].江苏教育, 2011, 4.

[4]杨志红.浅谈理实一体化教学在数控编程与操作的应用[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2014-4 (221) :103-105.

[5]姚佳.《数控编程与操作》分层式技能提升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科技资讯, 2015, 20:196-197.

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 篇10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主要的观点是结合岗位的实际工作过程, 来串起教学的各个环节和过程。工作过程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方案是对传统学科体系课程方案的革命, 它要求课程开发时打破学科体系的框架, 而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组织教学内容, 而学习情境设计就是在开发具体课程时所采用的课程构建与内容组织的具体方法。

1.1学习情境学习情境指的是与学生所学习的内容相适应的包含任务的工作活动事件。它是在工作过程的基础上, 将学习领域中的能力目标和学习内容进行整合序化后, 在学习领域框架内构成的“小型”的主题学习单元, 紧密围绕项目、任务、案例、产品等载体进行学习情境设计。学习情境设计是工作过程系统化学习领域课程开发的重要环节, 创设学习情境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有效德学习知识和技能, 实现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帮助职业能力的培养。

1.2当前学习情境的基本应用分析有效的职业学习只能通过实际工作来实现。按照学习情境组织教学, 打破长期以来的理论与实践二元分离的局面, 将教学内容与企业真实工作过程紧密结合, 为学生创设与企业生产环境相同或相似的工作情境并用生产标准来考核评价学生, 让学生真正实现了“做中学”。学习情境设计能够很好应用于实验性、实践性与操作性较强的教学内容, 在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数控编程与加工》课程学习情境设计

2.1《数控编程与加工》课程在数控技术专业中的定位《数控编程与加工》课程是数控技术专业核心主干课程。本课程结合数控车工职业标准、数控铣工职业标准, 依据数控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岗位-----数控车床操作工、数控铣床操作工核心职业能力的要求, 主要讲授数控车床、数控铣床的操作, 手工编制加工程序的基本理论和技能。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 学生将具备在数控车床、数控铣床上加工中等复杂零件的能力, 并为后续课程《典型零件数控加工工艺编制及实施》打下基础。

2.2设计步骤数控编程与加工课程是通过以下步骤来形成的。一是成立由企业专家、毕业生代表、资深专业教师、学校教学管理人员组成的课程开发组。二是由开发组成员对从企业获得的工作项目的工作对象、工具、方法和规范等逐一进行四要素的分析。工作对象:在工作过程中使之按预期目标发生改变并形成成果的事物;工具:完成工作必须的器具;方法:完成工作项目采用的途径、步骤与手段;规范:行业企业确立的相关标准。三是将四要素相同的工作项目归纳在一起, 作为数控编程与加工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进一步通过分析列出课程30-50个理论知识点、10-15项技能训练要求、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应知应会内容, 结合课程所属具体工作项目的完成过程系统设计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内容, 最终获得了覆盖数控编程与加工课程内容的十一个案例, 并对每一个案例进行教学情境设计及学习资料编写。

2.3学习情境的构建围绕学习目标、学习内容, 进行教学单元设计。对于适合于数控车床加工的轴套类零件, 由于不同的加工型面, 其编程方法及使用的刀具、切削用量、走刀路线都不同。因此按照零件的表面特征及工艺特点, 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 将数控车部分分为5个学习单元, 每一学习单元都是完整的工作过程, 每个学习单元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被嵌入到每一个学习性工作任务中, 学生通过5个工作任务的完成, 逐步养成职业素养和掌握职业技能。

以数控车部分为例 (见表1) 。

对于适合于数控铣床加工的零件, 课程组选取了企业一些典型零件, 并会同部分企业专家对这些典型零件进行了分析、分解, 将加工的职业能力划分为5个基本能力:①加工中心的基本操作;②外轮廓加工;③内轮廓加工;④孔的加工;⑤规则曲面的加工。

2.4学习情境设计 (以学习情境五为例) 学习情境设计更加突出了以能力为本位、按照工作任务为导向、项目为载体的教学设计理念, 突出学生是学习主体的理念, 从学生学习的角度, 去整合编排教学内容、明确学习目标、合理安排学时, 使课程意见进一步细化、具体化和系统化 (表2) 。

3结语

《数控编程与加工》课程学习情境设计是对本课程理论知识点、技能训练要求、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应知应会内容在课程学习中的贯彻落实的细化、具体化和系统化。为高职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摘要:现代制造企业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技能要求越来越高, 开展课程教学改革, 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非常重要。数控编程与加工课程是数控技术专业核心课程, 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学习情境设计, 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 有利于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关键词: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学习情境设计,理实一体化教学

参考文献

[1]宋英超, 吕宜忠.“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以《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为例[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14, 08.

[2]杨志红.浅谈理实一体化教学在数控编程与操作中的应用[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2014, 04.

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 篇11

一、确定项目任务

首先是确立项目。项目教学法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的知识和技能,考虑到数控专业的学生大多数都是到工厂从事数控加工生产工,他们的岗位一般需要具备读图画图、设定工艺、编写程序和检验测量的能力,而教材上的知识仅仅局限于简单的编程,作为教师应该要拓展学生的认识,把知识点进行延伸,“酒杯”加工是一个典型的工作任务。

其次是创设情境。为了使学习环境和企业的工作情境尽可能一致,并方便完成项目教学,工作地点设在数控实训车间。教学项目“酒杯”的工作情境描述如下:广州某某生活用品公司想在本单位加工一批酒杯,酒杯的形状参数如图纸所示,加工的精度要求是±0.02mm,加工数量较多,所以要求同学们在设定工艺和编写程序的时候注意加工效率。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完成任务,整个过程可以自己选取合适的刀具,分析、解决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二、制定计划

接着制订工作计划,以确保项目能顺利的完成,具体以以下几个步骤实施。

第一,合理分组,突出小组长的作用。小组合作是项目教学的主要方式,可以由学生自由分组,确保每组有一位能力相对突出的小组长引领。小组长需要具备熟练操作车床和编写程序,遇到突发情况能保持头脑冷静,做好组员分工,分配好工作任务。

第二,收集资料,分析图纸制定工艺。学生根据工作任务情况,进行图纸和加工内容的分析,确定加工的工序和质量要求,根据现有的数控设备和刀具,制订相应的加工工艺。要注意对工作任务细节的描述,并提醒学生把注意力放在工作任务。

第三,组间讨论,确定具体方案。具体做法是由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上前讲解自己的加工方案,然后师生共同讨论该加工方案的是否最合理,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教师还应该适当指出该工件在加工的时候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让学生在确定方案的时候考虑进去,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深刻理解工作项目。

三、项目实施

首先是分析阶段。要改变以往教师分析有关加工图,给学生讲好加工程序的弊端。可以让每一个小组进行讨论,设计刀具的有关补偿轨迹,进行有关的系统数控程序编写。教师可以同时在几个小组之间进行指导活动,对于没有学过的指令要进行必要的讲解,之后每个成员都要提出自己的方案。经过努力,多数学生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很快各个小组都是完成了程序的编制,制定好了加工的方案。

其次就是仿真阶段,每一个小组完成有关的程序都是需要在电脑之上进行仿真的模拟,在确定程序正确以后,才可以将工件放到机床上进行装夹的方案。

再次就是实操阶段,每一个小组开启一台数控机床,输入程序、装工件、装刀、对刀、输入有关的刀补参数、钻孔、镗孔等进行零件的加工。在学生实际操作的过程里面,要加强指导学生进行规范操作,同时注意对于每一个小组进行观察,为项目评估做准备。一般在学生操作的时候遇到困难,不需要马上进行回答,应该让其在组内先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可以采用小组互助的形式。一般在规定的时间内都能完成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任务。

四、项目教学的反思

项目教学法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不会感到理论的枯燥乏味,既学习了理论又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在实习中,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同时各个工件之间有了必要的联系,与生产中解决问题的模式基本一致,学生毕业后能更快地融入生产。项目教学的学习方式是小组学习。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经常要进行交流、讨论、沟通,每个子项目完成后都有小结,项目完成后有成果展示,这样的实习就不会太过枯燥。与此同时还可以加强与其他同学的沟通交流能力,能够很好的帮助其在今后的学习与工作生活,对于这一点值得我们在今后的教学里面广泛地采取这样的措施进行有关的教学。

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 篇12

关键词:教学法,行动导向,情景教学

《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课程, 传统的数控教学方法是理论和实践分开的, 学生不知道如何在真实的情景中灵活地使用知识和运用技巧。这对专业能力培养是不利的, 教学方法改革迫在眉睫。将广东省教育厅高教处主办、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师资培训中心承办的2012年广东省高职院校教师“德国行动导向教学法”送教上门的培训成果, 应用在《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课程的教学中,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内涵

行动导向教学是指教师构建特定的教学情境, 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引导者, 在真实或模拟的职业活动中, 通过学生们同时用脑、心、手进行自主学习的一种教学法[1]。它一般采用跨学科的统合课程模式, 不强调知识的学科系统性, 重视“案例”和“解决问题”以及学生自我管理式学习, 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提供咨询帮助, 并与其一道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行动导向的主旨是“教、学、做”三位一体化, 核心在于把行动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统一。它通过有目的地、系统化地组织学习者在实际或模拟的专业环境中, 参与设计、实施、检查和评价职业活动的过程, 通过学习者发现、探讨和解决职业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体验并反思学习行动的过程, 最终获得完成相关职业活动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在行动导向学习中, 行动是学习的出发点、发生地和归属目标, 学习是连接现有能力状态和目标行动能力状态之间的过程。

2 行动导向教学首先是教师的角色转变

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 在行动导向教学中教师的主要职能必须从“授”转变为“导”, 包括引导、指导、诱导、辅导、教导和导向, 教师应是一名研究型学者或制造业的专家, 是课程开发与学生智能开发相结合的高明设计师, 策划和创意良好学习环境, 经过精心加工后的信息资源供给学生, 充当学生学习过程的合作伙伴、助手和顾问。

在行动导向教学中,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宽容地对待每个学生, 对于学生的失误要给予耐心的指导, 容忍“差生”现象存在[2]。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 对每个学生的发展充满信心, 同时, 也要让学生对自己建立自信心, 相信自己的能力。教育学生自己要对学习负责, 而不是对教师负责。学生是独立的主体, 在学习的过程中, 不光是求知学技还需伴随交往选择、追求、创造与情感的领悟, 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增长与能力发展同步, 两者不可偏废, 缺一不可。

3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应用

《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是机电类专业的核心课程, 分为数控车削、数控铣削和加工中心三大模块。在企业调研、专家访谈和毕业生座谈的基础上, 确定了数控加工操作、数控加工工艺编制、数控加工编程、数控设备管理员等岗位群。从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分析着手, 将课程设计为从易到难的七个教学情景, 以职业标准为依据, 按真实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整合教学内容, 设计各教学情景的学习性工作任务。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 首先在课前将学生分成若干个项目组, 每个组成员为5至6人, 由成绩好与成绩差的学生合理搭配, 每次任务选一名组长 (组长由组内学生轮流担任) 。另外教师在课前需对工作任务的编程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进行充分的策划, 如精心准备学生学习的相关资料和学习任务、零件图纸、工件毛坯及必要的工量具等。

在课堂上, 教师先将当前学习任务中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 特别是重点和难点, 并强调注意节约和环保。讲授时间不宜太长, 具体工作任务的编程和操作交给组长来组织完成。按照企业真实生产场景, 组长扮演项目主管的角色, 并指派其他组员分别担任数控加工员、数控工艺员、数控编程员、现场管理员 (安全员) 等角色, 做到分工明细、责任明确又相互协调。

以“轴类综合零件编程与加工”任务为例, 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具体实施如下。

步骤1, 资讯准备。按项目组所分配工作任务, 项目主管提出工作任务要求, 组员明确工作内容。

步骤2, 详细计划。项目主管带领各组成员根据零件特征、尺寸、形位公差及表面质量要求, 共同参与讨论, 确定零件的正确加工工艺方案。

步骤3, 方案决策。项目组中的数控工艺员根据巳确定的加工工艺方案, 确定工序内容, 选择合理的刀具及刀具参数、切削用量, 独自编写刀具卡、工序卡。

步骤4~5, 执行实施与控制。数控编程员进行零件的数控程序编制, 并通过数控加工仿真系统进行零件的程序校验与仿真加工。经教师检查认可后, 由数控加工员上数控机床进行零件的数控加工。在加工过程中, 各角色间通过各项措施, 确保零件的尺寸与形位公差、表面质量达标。现场管理员负责整个工作过程的5S活动, 并确保整个工作过程的安全性。

最后步骤是评价。项目组将该组数控加工零件进行展示。项目主管在充分听取组员的建议和意见后认真总结, 并在全班进行汇报, 在汇报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取长补短。最后各组依据工作任务考核方式与标准进行自评和互评。

教师在整个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只对学生进行引导、辅导、答疑, 充当学生学习过程的合作伙伴。课程最后教师对整个教学环节进行画龙点睛式总结和评价, 学生的优点要充分肯定, 不足和缺点要及时指出, 并对下次任务进行布置, 引导学生提前预习和查找相关资料。

4 结语

在《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课程中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 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将任务驱动、角色扮演、头脑风暴等教学法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让学生真正在一种比较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 值得我们在其他的课程中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冷晶.德国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法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1 (9) .

上一篇:数字阅读的发展趋势下一篇:竞技管理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