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辅助与数控编程

2024-10-13

计算机辅助与数控编程(共9篇)

计算机辅助与数控编程 篇1

实验教学是工科专业教学培养体系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内容, 是为大学生将来毕业后从事技术、教学或科研工作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的环节[1]。长期以来, 许多工科院校的工科专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课堂、轻实验的现象, 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动手能力差,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薄弱。目前, 该问题已引起高等教育界乃至于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为此, 许多高校大刀阔斧地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加强实验教学环节, 注重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已成为各高校教学研究探索的重要内容之一。我校自2006年以来, 也加大了实验教学的改革力度, 希望设计和开发既能反映各门理论学科的知识, 又具有相互关联的系统的实验课程, 以便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树立工程意识, 提高实践动手能力。数控加工是在传统机加工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制造技术, 并且已成为目前主流的高效、精密加工技术, 其理论教学与实验课程已在各工科院校的机械类专业普遍开设, 并日益受到重视[2,3,4]。我校的机械工程专业实验中心担负着机械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实验教学任务, 同样对数控实验给予了高度重视, 并进行了积极的改革探索, 已取得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一、原实验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目标

原先设置的“数控加工编程”实验隶属于理论课程, 实验内容简单, 学生以观摩为主, 缺少主动参与的机会, 属于验证性实验, 学生普遍积极性不高, 甚至小部分学生只是迫于学时安排走走过场, 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此背景下, 机械工程专业实验中心以大连交通大学2010版培养方案为指导, 依托学校的现有实验条件, 对原实验进行了大胆的改革, 力求满足新版培养方案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将之由隶属于理论课程的地位提升为独立的实验课, 补充实验内容, 优化实验方案, 随之其实验性质也由验证性自然而然地上升为综合性, 并更名为《数控机床计算机编程及切削加工》实验, 该实验包含了“机械制造基础”、“机电传动控制”、“数控技术与编程”等专业基础课程的内容, 并将设计、工艺、刀具、编程、数控、实际加工等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 能够真正体现“综合”的特点, 力争达到既能让学生加深对相关课程内容的理解, 又能够体会各门知识之间的交融贯通, 同时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的目的。

二、采用直观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控机床计算机编程及切削加工》是一门理论与生产实际紧密联系的实验课, 其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实验课, 初步掌握一个待加工零件从图纸到产品成型的整个数控加工过程。整个实验过程中涉及到的专业知识很多, 如《机械制图》、《机械制造》、《PRO/E造型设计》、《PRO/E数控加工》、《机械加工工艺学》及《加工中心的操作》等, 尽管这些课程之前学生几乎都已经学过, 但掌握的都是各门课程的独立的知识, 如何在一个具体的实验过程中将这些知识内容综合运用, 并完成一个完整的加工过程, 对学生来说既是一个从未有过的尝试, 也是一个具有相当难度的挑战。因此, 要想达到既定的实验目标, 就要求对实验课进行精心设计和悉心指导。在实验开始之初, 指导教师给学生用PPT展示一些三轴、五轴数控加工复杂零件的实例, 通过数控加工的VCR, 一是让学生对数控加工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二是 (也是更重要的) 让学生对数控加工技术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很多学生提出:就我们所学的知识能做得到吗?当听到指导教师肯定的答复后, 学生们脸上便会涌现出兴奋的神情, 跃跃欲试, 急于上手去取得“成就”, 这样激发的兴趣为实验效果提供了切实的保障。

三、让学生参与的具体实验内容

为了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 在实验内容的安排上, 选择了不同企业生产的多个实际产品, 作为学生的实验操作对象, 并要求该产品具有一定的难度, 如某阀门厂生产的阀体、阀盖的模具等。做到在实验开始前, 组内每个学生各自拥有不同结构形状、不同尺寸的工程样图, 作为实验的原始依据。这样可以保证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立的实验部分, 也就是保证了实验课的效果。下面就一个学生所作的一个完整实验为例进行简单说明。第一步:给出待加工的模具零件样图, 分析零件图, 了解零件的各部分的结构及尺寸。第二步:根据零件图用PRO/E进行三维实体造型设计。第三步:在PRO/E环境中, 进行模具设计。第四步:编制加工程序进行模拟加工。第五步:利用实验中心的数控加工中心加工进行实际加工。包括:进行零件加工程序的传输;装卡毛坯, 建立工件坐标系;启动机床, 完成零件加工;检验零件的尺寸精度等。为节省篇幅, 在此略去用分型面分割体积块三维图、模具爆炸图、仿真加工图和数控加工编码等。

四、《数控机床计算机编程及切削加工》实验课改革采用的多种教学形式

在实验内容进行改革的同时, 在实验形式的改革上, 专业实验中心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如在实验中加入了开放式、远程式、模拟操作系统仿真加工等多种实验方式。由于实验内容丰富充实, 并且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实验课规定时间内, 学生很难将实验内容全部完成, 实验中心采取的方式就是在实验课之外的时间对学生开放实验室, 以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条件完成实验任务, 既保证了实验课的质量, 又有效地提高了实验室现有资源的利用率。同时, 还采用远程教学方式, 学生可以不必身临现场, 将出现的问题直接在网上与实验教师进行沟通, 并能够将加工程序直接传输到加工中心进行加工操作。另外, 为了更好地指导每个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加工中心配置了四台HASS系统的模拟操作系统, 在软件仿真加工的基础上, 再进行加工中心的模拟操作, 这样便可以在确保无误的情况下, 由加工中心加工出自己设计的产品对象。

五、实验效果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 要求学生自己参与动手操作的内容繁多, 如用PRO/E软件设计造型、制订生产加工工艺路线、选择合适的刀具、仿真加工、实际加工操作等, 涉及到的知识面广、知识点多, 对于没有实际工程背景的学生来说, 的确是一个挑战。为完成实验任务, 学生需要去回顾以往学过的各个知识点, 并思考如何将之有机结合, 以便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可以说, 《数控机床计算机编程及切削加工》实验课已成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相结合的课程, 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不仅让学生产生一定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而且也让他们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产生浓厚的兴趣和自豪感。正如有许多同学在实验报告中写到的那样, 希望今后在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上能有所作为。

参考文献

[1]曾红, 李卫民, 李铁军.机械工程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10 (5) :105-107, 127.

[2]毛瑞卿, 马西良.《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探索[J].科技资讯, 2008, (35) :181.

[3]吕宜忠, 宋英超.《数控加工与编程》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 2011, (22) .

[4]杨保成, 苟建峰.《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教学技巧探讨[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25 (2) :83-86.

计算机辅助与数控编程 篇2

论文摘要:本文将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应用于数控教学中,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进行理论教学和教学效果测试等具体实施方案。以计算机辅助软件在特征建模上的强大功能,使数控设计更优化,加之其工作路径输出的多样性,使数控加工制造更便利。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计算机辅助软件在数控加工制造中被广泛的应用。在数控加工制造业中广泛应用计算机辅助数控技术,数控专业是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特征的专业,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极大的提高数控教学效果和降低教学成本,本文研究了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在数控教学中的应用。

1 数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编程辅助数学教学探讨 篇3

1.1 数学学科

数据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是对逻辑分析的抽象、归纳、总结。对于数学本身,从学习过程中讲可以分为认知阶段、重建阶段和融会贯通阶段。在认知阶段,学生接触到新的数学原理,但由于数学本身具有严谨的逻辑性,学生并不一定感觉所学内容太陌生,因此,在这一阶段的学生中可以考虑让学生自己亲自实践、体会和感知原理的内容。重建阶段是认知阶段发展的自然结果,是学生将认知阶段所学的原理进一步做深入理解、证明和应用的过程。融会贯通阶段则是学生通过应用原理解决问题,形成数学技能,掌握数学思想方法的过程。

针对上述3个阶段,教师在教学中应创设各种教学和学习环境,为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创造必要的情境,以利于学生对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1.2 数学的教学方法

数学包含抽象原理和形成这些原理的过程中所应用的基本的数学方法和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因此,在原理的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理解原理,更要使学生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

要使学生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仅仅靠教师的讲解是不够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只有在学生反复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掌握,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是学生自己探索,尝试错误,最后取得成功,也可能是通过与同学的协作学习或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只有经过了学生自己的学习探索,形成的数学思想方法才具有生命力。

要使学生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就必须注重数学学习的过程性、活动性,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主动的思维,使学生具有独立地发展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数学思想方法。

1.3 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

数学的教学内容与其他科目相比较抽象,再加上有些内容的传统教学手段不得力,所以某些内容对于学生而言比较难掌握,这就形成了教学的难点。而教学重点是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某些教学重点、难点的教学上有一定的局限性。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进入课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尤其计算机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利用这个特点可处理其他教学方法难以处理的问题,并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增强他们的直观印象,这就为教师解决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比如在讲“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这一节时,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就用教具进行比划演示,这很难把一个图形绕着一个点旋转180度后的图像与原来的图像的关系说清楚,进而学生很难掌握。而用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可让图像绕着一个点旋转180度后的运动过程和结果都保留在屏幕上,使学生清楚的观察图形的运动变化过程,同时也使学生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得以丰富和加强,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建立起“中心对称”的概念。

2 计算机编程的相关技术和适应场景

形成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核心技术为计算机编程技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根据知识点的不同、学习情境的不同采用不同的编程技术来实现辅助教学的内容。下面列举流行的计算机编程技术以及这些技术在辅助教学中适应的场景。

2.1 html+css+Java Script技术

HTML(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文本标记语言,是用于描述网页文档的一种标记语言。

HTML提供了各种元素和属性,这些元素能够实现辅助教学中的图形、图像的显示。

HTML的Canvas对象将给浏览器带来直接在上面绘制矢量图的能力,这意味着可以脱离Flash和Silverlight,直接在浏览器中显示图形或动画。一些最新的浏览器,除了IE,已经开始支持Canvas。

CSS(Cascading Style Sheet)可译为“层叠样式表”或“级联样式表”,它定义如何显示HTML元素,用于控制Web页面的外观。

Java Script是运行在网页上的脚本语言,可以实现各种用户事件的交互功能,例如,使用鼠标单击某个图形,形成互动。使用Java Script实现事件处理的方法可以通过在Html的标签中加入事件属性的方式来实现。

使用Html+Css+Javascript技术,可以实现基于互联网Web页面的辅助教学功能,由于Web的特点不局限与本地,因此可以实现在远程教学中的辅助教学内容。

2.2 Flash/AS 3技术

Flash是美国Adobe公司一个商用的二维矢量动画软件。可以通过本地的播放器和在浏览器内部的播放器来播放Flash格式的影片。全世界97%的网络浏览器都内建Flash播放器(Flash Player),由于Flash使用的场景,元件等面向对象概念,可以方便地实现对象的重用,为建设计算机辅助教学资源库提供了不错的基本框架。并由于其播放器的通用性,仍可以使用该技术来实现远程教学辅助内容的制作。

AS3即Action Script3.0的简称。Action Script是Flash的脚本语言,与Java Script相似,是一种面向对象编程语言,通过AS编程可以实现用户的互动。

2.3 Authorware技术

Authorware是一种解释型、基于流程的图形编程语言。Authorware被用于创建互动的程序,其中整合了声音、文本、图形、简单动画,以及数字电影。通过图形花的拖动和在元素图标上属性和脚本的设置来实现辅助教学内容,最终生成可以独立运行在操作系统上的应用程序,该技术可以用来实现辅助学习的数字化产品,通过光盘的方式来发行。

2.4 Office+VBA技术

VBA作为一种新一代的标准宏语言,具有上述跨越多种应用软件并且具有控制应用软件对象的能力,使得程序设计人员仅需学习一种统一的标准宏语言,就可以转换到特定的应用软件上去,程序设计人员在编程和调试代码时所看到的是相同的用户界面,而且VBA与原应用软件的宏语言相兼容,以保障用户在代码和工作上的投资。有了VBA以后,多种应用程序共用一种宏语言,节省了程序人员的学习时间,提高了不同应用软件间的相互开发和调用能力。

在Office 2000中,宏语言VBA适用于所有应用程序,包括Word、Excel、Power Point、Access、Outlook以及Project。在Office 97的各应用程序中,新增了Visual Basic编辑器。这样,用户无论是在Excel中,还是在Word中或是在Access中建立和管理VBA都具有统一的方法和标准。

通过VBA的编程,可以实现基于Office产品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功能内容。

2.5 Visual Studio 2010编程技术

Visual Studio 2010是由微软基于其.NET Framework开发的一套编程语言环境,支持包括C++,C#,Basic等众多语言的实现,可以通过该平台实现基于Windows系统的应用软件,在计算机辅助教学领域可以通过Visual Studio开发较为复杂的系统,以及通过微软的Direct X开发工具包开发具有3D功能的辅助演示系统。

2.6 Java编程技术

Java是一种可以撰写跨平台应用软件的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Java技术具有卓越的通用性、高效性、平台移植性和安全性,广泛应用于个人PC、数据中心、游戏控制台、科学超级计算机、移动电话和互联网,同时拥有全球最大的开发者专业社群。在全球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的产业环境下,Java更具备了显著优势和广阔前景。

该语言的最大特为为跨平台性,适用于实现跨平台的计算机辅助内容,但由于其编程运行的机制为解释执行,因而在对演示系统实时的速度有要求的辅助教学内容中不适用。

2.7 Android Phone/Android Pad

Android一词的本义指“机器人”,同时也是Google于2007年11月5日宣布的基于Linux平台的开源手机操作系统的名称,该平台由操作系统、中间件、用户界面和应用软件组成,其源码对外开发。目前,最新版本为Android 2.4 Gingerbread(针对手机)和Android 3.0 Honeycomb(针对平板电脑)。

Android以Java为编程语言,但对Java原有功能开发包做了调整,需要适用Android特有API来完成应用软件的设计,由于Android智能手机和平板的电脑的数量在急速增长,实现基于该平台的辅助教学内容必将成为一大趋势。

3 计算机编程辅助数学教学

(1)计算机编程辅助数学教学,是运用计算机辅助授课教师解决难点教学问题,因而应让计算机成为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而不能完全代替教师的授课。用传统教学方式很难讲清楚的内容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比较合适,有以下几方面:1)从常量到变量的过渡,如:函数;2)从静态到动态的过渡,如:三角函数,点的轨迹;3)从平面图形向空间图形的过渡,如:柱、锥、台;4)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如:数形结合;5)教学资料的汇总,如:图片、声音、录象的合成;6)探索性问题,如:多边形的内角和等方面。

(2)计算机课件的设计应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着重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体现学生的思维方式,而不是老师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在课件的引导下,学习新知识,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此类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理解此难点内容的实质所在,彻底掌握此知识点,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脱离课件后仍然能解决问题。

计算机辅助与数控编程 篇4

数控3081班于2011年2月21日~3月18日在机电系数控实训室进行了为期四周的实训。

实习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实训,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更好的应用到实践中,通过实训,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团结协作、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实训的主要内容是以数控车削、铣削编程和加工为主,辅以仿真加工,让学生更熟练的掌握数控车、铣的编程与数控机床的操作。

在四周的实习时间里,学生通过实训较全面、综合地掌握数控机床的结构和操作,深入,详细地掌握加工工艺等相关知识,能够熟练运用数控车、铣基本指令、循环指令进行编程,掌握常用工、量具的使用方法,能正确测量工件的尺寸,能正确装夹工件,独立操作数控机床加工零件。

实习的第一天,实习指导老师给学生做了实习动员,让学生知道了实习的重要性,明确实习的目的、知道实习中应完成的实习课题、实习中应注意的事项后,数控班的学生就积极地投入到实习中。在四周的实习时间里,数控3091班的学生表现得十分认真积极,每天能认真听实习指导老师进行讲解,看实习指导教师进行示范操作,然后根据老师布置的实习任务进行工艺分析、编程、程序正确后再操作机床加工出零件。在四周的实习时间里,数控3091班的学生大部分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了实习的任务。实习中的不足主要是:有个别的学生在实习中精力不集中,程序输入将字母O错输成数字0,导致程序不能运行,不善于通过辨别声音判断切削力是否过大,导致粗加工打刀等现象。

通过这四周的编程与加工训练,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车、铣编程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操作机床根据程序加工出工件,为他们以后走上社会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以后的实习中,我们实习指导老师争取把实训工作做得更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以积极的态度认真对待实习,让每一个学生在实习中能学到更好的、更先进的技术。

实习指导老师 :徐运芳

2011年3月 25 日 数控3092班《数控编程与加工实训》实习总结

数控3092班于2011年3 月 21日~4月 15日在机电系数控实训室进行了为期四周的实训。

实习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实训,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更好的应用到实践中,通过实训,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团结协作、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实训的主要内容是以数控车削、铣削编程和加工为主,辅以仿真加工,让学生更熟练的掌握数控车、铣的编程与数控机床的操作。

在四周的实习时间里,学生通过实训较全面、综合地掌握数控机床的结构和操作,深入,详细地掌握加工工艺等相关知识,能够熟练运用数控车、铣基本指令、循环指令进行编程,掌握常用工、量具的使用方法,能正确测量工件的尺寸,能正确装夹工件,独立操作数控机床加工零件。

实习的第一天,实习指导老师给学生做了实习动员,让学生知道了实习的重要性,明确实习的目的、知道实习中应完成的实习课题、实习中应注意的事项后,数控班的学生就积极地投入到实习中。在四周的实习时间里,数控3092班的学生表现得十分认真积极,每天能认真听实习指导老师进行讲解,看实习指导教师进行示范操作,然后根据老师布置的实习任务进行工艺分析、编程、程序正确后再操作机床加工出零件。在四周的实习时间里,数控3092班的学生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了实习的任务。

通过这四周的编程与加工训练,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车、铣编程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操作机床根据程序加工出工件,为他们以后走上社会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以后的实习中,我们实习指导老师争取把实训工作做得更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以积极的态度认真对待实习,让每一个学生在实习中能学到更好的、更先进的技术。

实习指导老师 :徐运芳

计算机辅助与数控编程 篇5

1 数控技术与计算机辅助设计概述

所谓数控技术就是指利用数字控制技术对某道工序环节进行自动控制生产的现代先进技术。其所进行的工序控制主要是针对工件的位置、角度以及速度等机械量和与之相关的开关量进行控制。这是一种在计算机运算和数据载体的基础上实现的数字控制技术。

而计算机辅助设计, 简称为CAD。是一种利用计算机为设计载体, 通过一定的图形设计软件来辅助设计人员开展设计工作的技术。在现代的设计行业中, 单一的设计图形较少, 大都是需要对设计方案进行计算并仔细分析对比的复杂设计图形。若在设计中是通过人工进行计算分析与对比, 那么其工作量的极大的, 不但效率很低, 且易出现差错。而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则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其能够快速完成设计草图向工作图的转变设计、检索以及分析对比、存储等任务, 并且能够实现随时修改, 编辑等加工工作, 是现代设计中不可缺少的辅助设计工具。

2 数控机床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的原理和设计要点

数控机床的设计运行原理主要是利用数控技术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来实现对机床生产环节的自动化控制。其中信息处理和自动控制是数控机床的设计要点。而在信息处理又是最为关键的技术环节, 其贯穿了整个机床自动控制的全过程。一般数控机床的信息处理主要包括信息采集、信息加工以及信息传输三个阶段。

2.1 信息采集

信息采集是计算机辅助设计中的基础技术阶段, 采集到的信息是否具有较高的精确度以及采集信息的速度大小都会给数控系统的效率造成很大影响。就以数控切割机床来讲, 其加工对象主要是所有材料下的所有二维图形, 制药将其采集精度控制在0.0001, 即可以实现较高的加工精度和控制效率。其中信息采集主要包括图形信息采集以及其他辅助信息采集。其信息采集处理系统的工作流程大致为:待加工图形-扫描-利用CAD绘制封闭面-图形分解-生产文件-编制代码-控制执行机构等。在此过程中, 所有的二维图形都能够在CAD的绘制中完成扫描处理, 从而实现信息采集。一般对于除图形以外的信息进行采集时, 可以利用ACCESS数据库进行采集管理, 这样能够更大程度的简化采集过程, 实现快速开发。

2.2 信息加工

在信息加工的过程中, 所使用的操作平台依然是计算机辅助设计平台, 经过一定的技术措施来对所采集到的信息进行二次开发。并进行排料、自动识别移刀和进刀以及定义加工速度和延时的有效性、自动机床加工代码输出的功能。在这里应注意移刀和进刀点定义的灵活性, 以便充分发挥编程人员在编写不同材料的加工路径时, 避免因工件加工完毕跷起导致与运动中的刀头碰撞的问题。

2.3 信息传输

信息传输是指将G代码通过控制模块传递给执行元件后执行, 在WINDOWS操作系统平台下, 文件的传输简单高效, 因此采用文件交换和网络传输。

3 数控机床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的工作过程

在二维数控机床自动控制系统中, 是以工控系统为中心, 读取并处理运动G代码, 对机床各动作部件进行统一控制, 对运动过程的各项参数进行实时采集, 以便对机床进行有效的安全控制。本控制系统的核心主要在X、Y轴的电机插补控制。首先对G代码数据进行实时处理, 以串行的方式传给插补函数, 并同时向运动控制器发出插补命令, 运动控制器按G代码行号顺序地进行插补, 并向伺服 (步进) 驱动器发出脉冲信号, 达到控制x、Y平台联动的目的。在控制过程中, 可采用脉冲加方向的信号控制方式, 运动模式为位置模式, 其速度曲线 (梯形包络线) 如图1所示。

在图1中, 它的加减速值相等。该梯形的面积就是电机转动的距离。由于伺服 (步进) 电机所带负载有一定的机械惯性质量, 速度不可能立刻达到设定值, 所以应有加减速阶段。实际上只要向插补函数发出距离、速度和加速度, 运动控制器就能自动完成梯形包络线运动, 并向驱动器发出脉冲信号。

编程示例如下:

absacc (0, 10000) ;/设置0轴加速度/

absvel (0, l0000) ;/半设置0轴速度/

absacc (1, 10000) ;/半设置l轴速度/

absvel (1, 10000) ;/设置l轴速度/

absacc (2, 10000) ;/木设置2轴速度/

absvel (2, 10000) ;/木设置2轴速度/

Linelnterpolation (3, AxisNO, NowPos, PerPos, IpolSpeed) ;/木对直进行插补/

4 数控机床计算机辅助设计控制系统的选择

在数控机床计算机辅助设计控制系统的选择中, 需要根据其所用的平台相匹配的方法进行选择。如对于X、Y平台驱动来讲, 一般需要用步进控制进行设计, 或者也可以使用伺服控制进行设计。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以步进电机作为运动主体开环系统运行中, 若加速的时间过长就会出现较为严重的低速共振或掉步现象。但是若加速时间过短, 也会使电机在启动时所使用的力矩不足, 从而造成控制系统出现较大的误差, 降低了工件的加工精度。

而采用配套的数字伺服系统, 也有可能出现轻微掉步的现象, 不过其加速性能相对较为良好, 脉冲时所在造成的损失也会更小, 因而能够实现较好的控制精度。因此, 一般在数控机床的系统设计选择时, 常常会使用伺服控制系统而非步进控制系统。

摘要:目前在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下, 数控机床已经成为制造业进行产品生产加工的主要生产设备。数控机床是在数控技术的理论基础上发展形成的, 但又需要以一定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来对其进行系统设计以实现自动化管理。简单来讲, 数控机床就是一种在特定编程控制下实现自动化生产的机床。现主要分析了数控机床中关于数控技术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具体应用问题。

数控编程技术与后置处理 篇6

数控机床是采用计算机控制的高效能自动化加工设备, 而数控加工程序是数控机床运动与工作过程控制的依据。因此程序编制是数控加工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理想的加工程序应保证能加工出符合产品图样要求的合格工件, 同时也能使数控机床的功能得到合理的应用与充分的发挥, 使数控机床安全、可靠、高效地工作, 加工出高质量的产品。从零件图纸到获得合格的数控加工程序的过程便是数控编程。

数控编程技术与数控机床两者的发展是紧密相关的。数控机床的性能提升推动了编程技术的发展, 而编程手段的提高也促进了数控机床的发展, 二者相互依赖。现代数控技术正在向高精度、高效率、高柔性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编程方式也越来越丰富。

2 数控编程的基本概念

数控编程是数控加工准备阶段的主要内容之一, 通常包括分析零件图样, 确定加工工艺过程;计算走刀轨迹;得出刀位数据;编写数控加工程序;制作控制介质;校对程序及首件试切。总之, 它是从零件图纸到获得数控加工程序的全过程。数控编程一般分为手工编程和自动编程两种方法。

手工编程是指编制数控加工程序的各个步骤 (零件图样分析、工艺处理、确定加工路线和工艺参数、计算数控机床所需的输入数据、编写零件的数控加工程序单以及程序的校验等) 均由人工来完成。一般对几何形状不复杂, 加工程序不长、计算不繁琐的零件, 如点位加工或几何形状不复杂的轮廓加工, 一般选用手工编程。手工编程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 它是编制加工程序的基础, 是机床现场加工调试的主要方法, 是机床操作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但它也有以下缺点:

a.人工完成各个阶段的工作, 效率低、易出错;

b.每个点的坐标都需计算, 工作量大、难检查;

c.对复杂形状的零件, 如螺旋桨的叶片形状, 不但计算复杂, 有时也很难实现。

但上述问题若由计算机进行处理, 难题就迎刃而解了。自动编程是指在计算机及相应的软件系统的支持下, 自动生成数控加工程序的过程。除分析零件图样和制定工艺方案由人工进行外, 其余均由计算机自动完成, 故又称计算机辅助编程, 它充分利用了计算机快速运算和存储的功能。编程人员将零件形状、几何尺寸、刀具路线、工艺参数、机床特征等, 按一定的格式和方法输入到计算机内, 再由自动编程软件对这些输入信息进行编译、计算等处理生成刀具路径文件和机床的数控加工程序, 通过通信接口将加工程序送入机床数控系统以备加工。对于形状复杂, 比如具有非圆曲线轮廓、三维曲面等零件编写加工程序, 采用自动编程方法效率高, 可靠性好。

随着微电子技术和CAD技术的发展, 为降低编程难度、提高效率, 减少和避免程序错误, 自动编程技术不断发展, 大约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a.20世纪50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MIT) 开发APT语言;b.20世纪60年代MIT组织美国各大飞机公司共同开发APTII、APTIII;c.20世纪70年代出现基于APTIII的APT-IV、APT-AC;d.APT衍生出其他语言如ADAPT, EXAPT, HAPT, FAPT, IFAPT等;e.20世纪80年代以后各种不同的CAD/CAM集成数控编程系统发展起来。

自动编程分为数控语言自动编程和图形交互式自动编程。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 计算机的图形处理能力不断增强。一种可以直接将零件的几何图形信息, 自动转化为数控加工程序的全新的计算机辅助编程技术--图形交互式自动编程应运而生, 并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得到迅速发展和推广应用。

图形交互自动编程是计算机配备了图形终端和三维绘图软件后进行编程的一种方法, 它以人-机对话的形式, 在图形显示终端上绘制出加工零件及毛坯, 选择机床和刀具并制定加工工艺, 计算机便按预先存储的图形自动编程系统计算刀具轨迹, 然后由相应机床的后处理器自动生成NC代码。

现代图形交互式自动编程是建立在CAD和CAM系统的基础上的, 典型的图形交互式自动编程系统都采用CAD/CAM集成数控编程系统模式, 与早期的语言型的自动编程系统相比它有如下特点:

a.输入工件图形并采用人机对话方式, 而不需要使用数控语言编制源程序;

b.从加工工件的图形再现、进给轨迹的生成、加工过程的动态模拟, 到生成数控加工程序, 都是通过屏幕菜单驱动, 因而速度快、精度高、直观性好、使用简便、便于检查;

c.可以通过软件的数据接口共享已有的CAD设计结果, 实现CAD/CAM集成一体化, 实现无图纸设计制造;

d.为提高生产率、缩短新产品研制周期、保证产品产量、降低成本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尤其是对三维复杂曲面零件, 只要作适当的修改就能产生新的NC代码, 因而它具有相当大的柔性。

从20世纪40年代第一台计算机问世以来, 50年代出现了第一台数控机床, 60年代的交互式图像显示设备, 70年代的工作站 (Workstation) 和造型技术 (Wireframe Modeling、Solid Modeling、Surface Modeling) , 以至80年代的智能机器人及专家系统, CAD/CAM历经形成、发展、提高和集成各个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发展到如图1所示阶段。

3 后置处理技术

从图2我们可以看出, 传统的机械制造方式正在向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CIMS) 方向发展,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CAD/CAM) 集成系统又是实现CIMS的核心技术。实现CAD/CAM系统的无缝集成, 必须将CAD/CAM自动编程系统生成的APT格式的刀位代码转换成指定数控机床能执行的程序。

在数控编程中, 将刀具轨迹计算过程称为前置处理。为使前置处理通用化, 按照相对运动原理, 将刀位轨迹计算统一在工件坐标系中进行, 而不考虑具体机床结构及指令格式, 从而简化系统软件。因此, 要获得数控机床加工程序, 还需要将前置计算所得的刀位数据换成具体机床的程序代码, 该过程称为后置处理, 即根据具体机床运动结构和控制指令格式将前置计算的刀位数据变换成机床各轴的运动数据, 并按其控制指令格式进行转换, 成为数控机床的加工程序。后置处理的目的是形成数控加工指令文件。由于各种机床使用的控制系统不同, 所以, 所用的数控指令文件的代码和格式也有所不同。因此CAD/CAM数控编程系统通常设置一个后置处理文件选项, 生成与某类数控系统相对应的加工文件, 按文件所使用的格式定义数控文件所使用的代码、程序格式、圆整化方式等内容, 输出所需要的加工文件, 也可对文件进行必要的编辑修改。后置处理器是衔接CAD/CAM集成系统与数控加工设备的纽带。

后置处理系统分为专用后置处理系统和通用后置处理系统。

前者一般是针对专用数控编程系统和特定数控机床而开发的专用后置处理程序。

通用后置处理系统一般指后置处理程序功能的通用化, 要求能针对不同类型的数控系统对刀位原文件进行后置处理, 输出数控程序。

数控加工的后置处理是CAD/CAM集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直接影响CAD/CAM系软件使用效果及零件加工质量。目前, 国内很多CAD/CAM软件的用户对软件的使用还只停留在CAD模块上, 对CAM的应用极其有限, 其中一个关键的原因就是没有配备专用的后处理器, 另外的原因是对数控加工的基本知识了解的太少, 对数控设备 (特别是加工中心) 知之甚微。

由于数控技术的不断进步, 数控厂家不断推出具有先进功能的控制器 (比如高速数控加工和各种拟合曲面型的技术) , 这对后置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那就是要不断提高处理技术, 满足这些新技术的要求, 同时具有开放功能, 即允许用户在后置处理模块中可以描述未来数控功能的能力。总之, 一个完善的后置处理器应该具备以下功能:

a.接口功能:后置处理器自动识别并读取不同CAD/CAM软件所生成的刀具路径文件。

b.NC程序生成功能:数控机床一般具有直线插补、圆弧插补、自动换刀、夹具偏置、固定循环及冷却的功能。这些功能的实现是通过一系列代码的组合来完成的。数控代码的结构、顺序及数据格式必须满足数控系统的要求。Pro/ENGINGEER的后置处理器NC-POST提供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机床选配文件生成器, 把不同数控机床的代码的定义和格式要求制作成一个数据文件, 这个文件可以作为后置处理器的部分输入参数的选项, 配合用户定义加工对象和加工参数, 从而生成符合指定机床要求的加工代码。

c.专家系统功能:后置处理器不只是对刀具路径文件进行处理和转换, 还要加入一定的工艺要求。比如对于高速加工, 后处理器会自动确定圆弧走刀的方式, 以及合理的切入切出方法和参数。

d.模拟仿真过程:仿真过程目前主要针对刀具运动轨迹进行实际模拟。

4 结论

总体来说, 由于机床程序的多样性, 很难找到一个通用的方法对APT文件进行后置处理。使用最广乏的仍旧是一对一的编程方式。在程序的编制过程中, 对机床坐标转化的把握, 以及机床语言的熟悉程度是决定后置处理程序好坏的关键。对机床的了解主要包括:刀具位置描述所需的因素, 坐标原点的位置, 进给量、转速等的描述方法, 运动的描述以及一些特殊的语法。后置处理得到的结果可能是错误的, 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后置处理的翻译过程存在问题。也可能是APT刀轨本身具有一定的问题, 需要通过一定的手段来检验NC代码的准确性。一般可以直接运行来检验其正确性, 也可以使用一定的数控仿真软件进行模拟仿真来验证其准确性。后置处理的研究是机床程序语言不通用性的产物, 也必然会随着机床控制通用性的实现而消亡。而机器人操作PC化的趋势也许会使机床的控制的通用性成为现实, 那时, 后置处理也会越来越少的受人关注。

参考文献

[1]张宁.数控加工技术概述, 2002.

[2]殷保祖.参数化数控编程技术, 2003.

[3]刘雄伟.数控加工理论及编程技术, 2001.

计算机辅助与数控编程 篇7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人们已经将计算机辅助软件和数控加工制造技术结合在了一起, 有效的提高了零件加工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促进了企业经济的发展。目前, 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 常见的计算机辅助软件有很多, 这些软件在不同的工作环境下都有着不同的性能, 而且其使用效果也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 我们在对计算机辅助软件选择的过程中, 要根据其实际情况和实际要求, 对其进行选取, 这样才能达到效益最大化。在通常情况下, 我们在对计算机辅助软件设计和制造的过程中, 我们都要对零件的特征、加工工艺、使用器具等基础工作进行深入的分析, 然后再进行采用。当前, 在数控加工制造的过程中, 最为常见的就是Pro/ENGINEER软件, 和其他的计算机软件相比, Pro/ENGINEER软件的各方面的功能更加的完善。下面我们就以Pro/ENGINEER软件为例, 简要的介绍一下计算机辅助软件在数控加工制造中的实际应用。

1 Pro/E区别于其他计算机辅助软件的优势

Pro/ENGINEER软件是一种将工程制图、计算机辅助制造和计算机辅助工程一体化的三维计算机软件。目前, Pro/ENGINEER软件在三维软件领域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而且由于本身的参数化和多功能的特点, 在应用过程中也受到人们的青睐, 并且推广应用到各个领域当中, 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Pro/ENGINEER软件在应用过程中, 主要是采用模块的发生对各个领域进行辅助控制, 从而提高其工作效率和作业质量, 目前Pro/ENGINEER软件的应用内容有草图绘制、零件技工制作以及装配设计等。

2 计算机辅助制造过程分析

所谓的计算机辅助制造就是指在机械制造工艺当中, 人们通过利用现代化电子计算机技术, 对其机械设备的各种数值进行有效的控制, 并且自动完成工艺生产所需要的各个工作流程, 比如加工、装配以及包装等。在应用过程中, 我们发现计算机辅助系统有着数据转换和自动处理这两大方面的功能, 因此在制造过程中, 可以对工程机械设备的各项数值进行准确的控制, 从而达到人们理想的效果。目前, 计算机辅助制造涉及的方面很广, 其中主要包括了计算机的数控、计算机辅助工程的设计等。其中计算机数据控制是计算机辅助制造的主要内容, 在数控加工制造的过程当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计算机辅助软件的自动化也是计算机辅助软件运行过程中一个显著的特点, 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在工业生产过程中, 对于产品的要求更加的严格。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已经不能达到人们的要求。因此, 人们就将计算机科学技术应用到了机械加工当中。由此可见, 当前的数控机床加工工序其实就是一个自动化的加工工程, 它主要是以零件部分或者机械加工的全过程的自动化控制为中心, 完善零件的加工工序, 从而将计算机辅助制造应用到零件加工工序当中。

计算机辅助制造系统和常规的计算机系统一样, 都是由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组成的。它们是计算机辅助制造系统运行的条件, 计算机辅助系统只有通过这些硬件才能体现出自身在零件生产过程中的作用, 从而对零件进行加工;而软件则是指计算机辅助制造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和程序设计, 比如数据库、计算机辅助工具设计、计算机辅助质量控制等, 这些都是计算机辅助制造系统运行的核心内容, 在零件加工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 我们在计算机辅助制造系统运行的过程中, 为保障在生产的过程中不出现问题, 要对计算机辅助制造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这两个方面进行有效的管理。

3 数控系统的概述

所谓的数控系统也就是机床在零件加工过程中的控制部分, 它是根据零件图纸的信息和各方面的参数进行控制, 再按照工业生产的要求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处理, 从而提高零件加工的效率和加工的质量。

传统的数控机床 (NC) 上, 零件的加工信息是存储在数控纸带上的, 通过光电阅读机读取数控纸带上的信息, 实现机床的加工控制。现代CNC系统常具有以下功能: (1) 多坐标轴联动控制; (2) 刀具位置补偿; (3) 系统故障诊断; (4) 在线编程; (5) 加工、编程并行作业; (6) 加工仿真; (7) 刀具管理和监控; (8) 在线检测。

数控编程在数控系统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是数控系统运行的基础, 它主要是在计算机辅助制造系统出现传递出来的信息或者人工干预下, 从而生产数控代码的过程。目前, 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 人们常用的数控代码有两种, 它们分别是ISO和EIA两种系统, 这两种数控系统, 在不同的工作环境中有着不同的应用效果, 因此人们对其进行选取应用的时候, 要根据实际需求, 确保零件加工的效率和质量得到提高。

4 结语

目前, 不管是在加工的精确性还是可靠性方面, 都已经是世界的先进技术水平, 我国计算机数控技术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而且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 人们也尝试的向网络技术和数控技术相结合, 满足人们网络化生产线的要求, 从而方便企业管理人员对企业生产系统的管理, 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当前这种网络技术和数控技术相结合的数控技术, 在我国还没有得到很好地发展。但是在一些发达国家, 他们已经开始对其进行研究, 并且还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这也充分的体现出未来的数控机床加工制造技术, 逐渐地向着网络化方向发展。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 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 为了加快社会发展, 人们已经在计算机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并且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目前为了提高数控加工制造的生产效率和加工质量, 人们已经将计算机辅助应用到了数控加工制造中。本文以Pro/ENGINEER软件为例, 讨论了Pro/ENGINEER软件在使用过程中和其他计算机辅助软件的区别, 论述了计算机辅助系统的制造过程和实际应用, 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Pro/ENGINEER软件,数控加工,应用

参考文献

[1]林有余.Pro/Engineer在电动工具CAD/CAM中的应用[J].电动工具, 2006 (04) .

[2]周芃.浅谈数控技术在机床中的应用[J].贵州农机化, 2009 (06) .

数控铣削实例编程分析与加工 篇8

关键词:数控铣削,实例,分析,加工

1 图样分析

数控铣削加工如图1。零件材料为铝合金,毛坯尺寸是126mm×126mm×16mm,准20孔不需要加工,编制加工程序。

1.1 分析结构

由图1可知,该零件需要加工一个六边形凸台,距离上表面高度为3mm,圆形凸台距离上表面高度为6mm。

1.2 确定装夹方式、工件零点

以工件下底面和准20孔的轴线为定位基准。待加工零件为对称结构,工件零点宜选择在工件上表面与孔轴线的交点处。

装夹方式:使用压板螺母、螺栓直接在铣床工作台上一次性装夹完成加工。

2 选择刀具及确定加工路线

该零件没有尺寸精度要求,加工分两步走,首先加工圆形凸台,加工轨迹为R60的圆,下刀深度3mm,分二次下刀;其次加工六边形凸台,加工轨迹为六边形轮廓,下刀深度3mm,一次加工完成。设定选取刀具为准16的平底铣刀,主轴转速1200r/min,进给速度400mm/min。如图2,圆外轮廓加工轮廓轨迹为:S-S1-S2-S3-S4。

六边形外轮廓加工轨迹如图3:s-s′-1-2-3-4-5-6-7-8

3 计算坐标

S点为XOY面上的安全起点。该点坐标S(-80,80),S1(-80,60),S2(0,60),S3和S2重合,S4(30,90)。S′(-80,51.9),1点坐标(X1,Y1)可以通过绘图得出,也可以利用三角函数求出。

1(-30,51.9),结合轨迹点图2,很容易求出其它点坐标,分别是2(30,51.9),3(60,0),4(30,-51.9),5(-30,51.9),6(-60,0),从图3可知,7点与1点重合,所以7(-30,51.9),8(0,90)。

4 编制程序

4.1 圆台的程序如下O0001

4.2 六边形凸台的程序如下O0002

5巧设刀具补偿参数

为了减少换刀次数,本例只选用了一把准16铣刀,由刀具补偿分析图4可以得知,加工圆台时需去除余量最大为AB之间的距离即29.1mm,然而刀具加工运行一次在XOY面上去掉金属最大余量也就16mm。对于具有刀具补偿功能的FANUC oi控制系统类型的机床来说,可巧用刀具补偿功能,进行如表1的刀具偏置参数设定。

同样的道理,为了缩短编程的长度,对于六边形凸台的加工,从图3不难得出,可进行刀具偏置参数设定如表2。

6 加工运行

当然,加工此零件,由于不更换刀具,可将程序O0001,O0002合并成一个程序,本例给出独立运行各自程序的过程。对刀完成后,圆台的加工需运行4次,第一次设定刀具半径补偿值为8,长度补偿值为0,运行程序O0001;第二次修改刀具半径补偿值为23,长度补偿值依然不变,再次运行程序O0001;第三次修改刀具半径补偿值为8,长度补偿值为3,运行O0001;第四次修改刀具半径补偿值为23,长度补偿值3不变,运行程序O0001。六边形凸台的加工需运行3次:第一次修改刀具半径补偿为8,运行程序O0002;第二次修改刀具半径补偿值为23,运行程序O0002;第三次修改刀具半径补偿值为30,运行O0002。至此,工件加工完毕。

7 注意事项

在建立刀具补偿或在撤消刀具补偿时,刀具必须移动一段距离,否则刀具会沿运动的法向直接移动一个半径量,容易发生意外。这一点在编程中规划刀具路径时需格外注意。另外,G41、G42、G40在G00或G01模式下使用,不能在G02或G03模式下使用。最后一定要将刀具补偿值在加工或运行之前设定在补偿存储器中。编程过程是制定加工工艺的过程,合理地设计编程路径,巧妙地运用刀具补偿功能,可提高编程效率和加工质量。

参考文献

[1]房连琨.数控铣床刀具半径补偿功能指令的应用技巧[J].煤矿机械,2012,33(3):132-134.

数控机床的加工与编程 篇9

零件在进行数控铣削加工时, 由于加工过程的自动化, 实用余量的大小, 如何装夹等问题在选用毛坯时就要仔细考虑好, 否则, 如果毛坯不适合数控铣削, 加工将很难进行下去。根据分析零件图得到, 所选毛坯尺寸为:100mm×100mm×25mm。

该零件由正方形底座、凸台、腰形槽、圆孔组成, 有尺寸精度要求, 尺寸公差为0.03, 无表面粗糙度要求, 但有制造公差, 公差值有0.03、0.04、0.06, 尺寸标注完整。

从图示结构来看, 该零件包括了凸台、平面、凹槽、打孔等加工。有较严格的尺寸精度和行为公差等要求, 适合数控铣床铣削加工。尺寸标注完整, 轮廓描述清楚。零件的材料为45刚, 该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好的韧性、塑性, 零件生产类型为单件小批量。

二、机床的选择原则

根据图形结构有圆弧、腰形槽、凸台、深孔等型面, 加工内容较为复杂, 为了避免重复定位带来的误差, 减少手工换刀操作, 故用数控铣床来完成此次加工任务, 数控铣床的特点:一是零件加工的适应性强, 能加工零件轮廓形状非常复杂或难以控制尺寸的零件。二是能加工普通机床不易加工的零件。三是能在一次装夹定位后, 进行多道工序加工。四是加工精度高、加工质量稳定可靠。五是生产自动化程度和效率较高。六是对刀具的要求较高, 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性、韧性和耐磨性。

三、加工顺序方案的制定

一是用立铣刀铣凸台;二是用立铣刀铣轮廓;三是铣两个腰形凹槽;四是用转头钻孔;五是用立铣刀扩孔;六是用铰刀铰孔。

四、定位及装卡

数控机床上由程序控制刀具的运动, 不需要利用夹具限制刀具的位置, 即不需要夹具的对刀和导向功能, 所以数控机床所用夹具只要求具有工件的定位和夹紧功能, 其所用夹具的结构一般比较简单。

通过对零件图的分析, 采用传统装夹即能满足条件。

五、刀具的选择

加工铣凸台, 刀具号T01, Φ12mm立铣刀, 主轴转速800 (r/min) , 进给速度200 (mm/min) , 背吃刀量8 (mm) 。

加工铣轮廓, 刀具号T01, Φ12mm立铣刀, 主轴转速800 (r/min) , 进给速度200 (mm/min) , 背吃刀量8 (mm) 。

加工铣腰形凹槽, 刀具号T01, Φ12mm立铣刀, 主轴转速800 (r/min) , 进给速度200 (mm/min) , 背吃刀量8 (mm) 。

钻孔, 刀具号T02, Φ8mm钻头, 主轴转速600 (r/min) , 进给速度50 (mm/min) 。

扩孔, 刀具号T03, Φ10mm立铣刀, 主轴转速600 (r/min) , 进给速度150 (mm/min) , 背吃刀量6 (mm) 。

绞孔, 刀具号T04, Φ12mm铰刀, 主轴转速200 (r/min) , 进给速度60。

六、程序单

现以加工外轮廓为例, 编写加工程序如下: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经济竞争的日趋激烈, 数控加工技术在机械及相关行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数控机床加工对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基准的选择、刀具的选择、工艺路线的确定、程序的编制等均有较高的要求。在制定零件加工工艺过程中, 需要注意的是零件的结构特点、精度等技术要求, 选用合理的加工工艺。用G代码编制该零件的数控加工程序, 其中零件工艺规程的分析是此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上一篇:灰度投影法下一篇:小胶质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