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

2024-07-24

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共12篇)

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 篇1

摘要:计算机技能是大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同时也是当代社会对大学的基本要求。根据高校学生的计算机课程中的特点和学校现有的计算机教学资源设计实现了计算机课程辅助实践系统模型, 课下学生也可以实现练习, 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练习操作的积极性。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系统,开发

计算机技术已经应用到了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计算机技能的掌握已经作为每个高校的教学要求, 大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学校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时选择直接在机房上课, 可以很好的使学生完成实践操作。根据体育院校学生的特点及学校计算机教学环境开发计算机课程辅助实践系统。学生可以实时查看练习完成情况, 规范课堂实践练习, 学生课下也可以实现练习, 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练习积极性, 同时为进一步利用网络资源教学奠定了基础。

1 系统开发的支撑技术

此系统采用B/S模式的, B/S (Browser/Server) 结构即浏览器和服务器结构。用户工作界面是通过浏览器来实现, 极少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 (Browser) 实现, 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 (Server) 实现。B/S模式业务扩展简单方便, 维护简单方便, 如:网页浏览, Web QQ等。主要利用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开发。开发Web应用程序的技术有很多, 目前最常用的有ASP、PHP、ASP.NET等。ASP.NET是建立在公共语言运行库上的网络编程框架, 可用于服务器上生成功能强大的Web应用程序, 使建造、运行和发布网站应用非常方便和高效。以高效快捷的C#作为开发语言, 采用SQL Server 2000做后台数据库的进行开发。

2 系统功能设计

2.1 系统的主要功能

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用户登录, 练习题库的编辑和管理, 客观题随机组卷, 在线练习时间设定, 学生在线练习, 练习信息统计等。

2.2 系统的实现过程

用户管理模块:完成对于用户的管理。用户分为:学生、教师。主要功能是通过用户名和密码进行登录, 完成密码修改等。

题库管理模块:操作练习题编辑, 客观题的编辑, 教师在线批卷。非客观题部分即平时课上实践操作题每名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单独进行编辑。可以方便教师查看练习文件, 完成批分。

练习管理模块:客观题随机抽取, 全部客观题练习, 非客观题部分操作时间的限定设置, 非客观题操作内容的选择, 教师查看练习完成和统计情况。教师登录后, 选择操作题题目、限定时间、实践对象基本信息等, 此时学生可以登录, 选择对应的操作题题目进行操作。客观题练习时选择相关知识点进行练习, 结束练习时能查看得分情况, 还可以进一步查看错误处的正确答案。学生进行客观题练习后, 可以进行交卷系统会提示正确数和错误数, 同时把错误题目的对应正确答案显示出来, 便于学生加深印象, 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

信息管理模块:学生可以查看平时登录得分情况。教师可以查看每名学生的得分及练习情况, 为教师给出平时成绩提供依据和参考。

3 系统开发的关键技术

系统以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8作为开发平台, 涉及到有数据库的建立及访问, 客观考题的抽取, 非客观题的计时等。

3.1 密码的保存

在进行输入密码时, 如果采用明文与后台数据库进行验证, 容易引起安全问题, 很容易密码会泄露。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尽量避免出现密码泄露的隐患, 本系统采用的是MD5加密方法。

Message Digest Algorithm MD5 (中文名为消息摘要算法第五版) 为计算机安全领域广泛使用的一种散列函数, 用以提供消息的完整性保护。MD5用的是哈希函数, 在计算机网络中应用较多的不可逆加密算法有RSA公司发明的MD5算法和由美国国家技术标准研究所建议的安全散列算法SHA。MD5就可以为任何文件 (不管其大小、格式、数量) 产生一个同样独一无二的“数字指纹”, 如果任何人对文件做了任何改动, 其MD5值也就是对应的“数字指纹”都会发生变化。MD5将任意长度的“字节串”映射为一个128bit的大整数, 并且是通过该128bit反推原始字符串是困难的, 换句话说就是, 即使你看到源程序和算法描述, 也无法将一个MD5的值变换回原始的字符串。即使在后台数据库中, 看到也是字节串。

3.2 随机抽取客观试题

对于采用B/S模式开发的测试系统, 随机抽取试题是非常关键的技术。常采用的方法是:在SQL数据库中利用newid () 函数产生一个全局唯一的随机数。

3.3 菜单项

菜单在网页中起到了导航的作用, 非常关键。Visual Studio2008软件中提供了菜单建立的控件, 由于不是很适合此系统, 并没有采用。本系统的菜单项是采用母版页功能实现的。文件是StuMaster Page.master。

母版页Master Pages是ASP.NET所提供的一项非常实用的功能, 预先定义好的Master Pages模板能够套用到网站所有的Web Form, 从而使得网站每个页面所需的页首、页尾、菜单与超链接能够有一致的外观, 不但方便快速的特性, 也消除了以往必须在每个页面重复定义与排版的复杂工作。

母版页的优点:有利于站点修改和维护, 降低开发人员的工作强度;提供高效的内容整合能力;有利于实现页面布局;提供一种便于利用的对象模型。

通过Hyper Link控件完成连接不同的.aspx文件, 图1显示的是学生用户登录后进行选择题答题的界面。

3.4 非客观题计时

进行Web测试中倒计时的设计也是一项非常关键的技术, 系统计时采用的Ajax技术, 无需页面重新加载, 并等待服务器重新发送整个页面;提升网站的性能, 通过减少服务器下载的数据量而实现的。

参考文献

[1]Christian Nagel, Bill Evjen, Jay Glynn.C#高级编程 (第6版)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2]房大伟, 庞娅娟.ASP.NET开发典型模块大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0.

[3]匡松, 张淮鑫.ASP.NET开发宝典[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9.

[4]Ajax百度百科[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641.htm.

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 篇2

应试注意事项

参加计算机测试最大的好处是比较放松,不紧张,有利于考生发挥水平。但很多人对计算机测试比较生疏,担心操作出现失误,担心考试时出了问题没人提醒。其实,只要了解计算机测试的特点和一些常见问题,略加注意,就能保证考试的顺利进行。下面,就几个应该注意的情况作些说明:

一、关于准备时间

计算机测试同人工测试一样,会安排1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考生在准备室作测前准备。

二、关于音量

1、测试时应该采用中等音量(即两、三个人之间正常交谈的音量)。

2、从试音到整个考试过程音量应保持基本一致。常见的问题是说话项声音太小,像说悄悄话,请注意克服。当然,也不要太大声。

三、关于语速

考试时应保持适当的语速,一个字一个字念清楚。常见的问题是读得太快,字与字都粘在一起,每一个字都不清晰,都有缺陷。按评分规则,缺陷都得扣分,结果,得分自然不会高。当然,也不要读得太慢,太拖沓。要做到吐字清晰完整,速度稳稳当当,从容不迫。

四、关于漏读

测试时,前三项如果有“漏读”现象是要按字扣分的,所以要注意避免漏读,即使有不认识的字,也应揣摩着读一下。

要注意的是,看着电脑屏幕考试同看着书面材料考试的感觉会有些差异,换行时有可能发生漏行的现象。建议读字、词两项时换行可稍放慢速度,看清后再读,不要漏行(最容易漏行的读单字项,行与行单字的颜色已设置成蓝黑相间,以便把握);朗读时则要注意语义连贯,也不要漏行。

五、关于重复读

第一项和第二项如果有个别字词因读错后重复读一遍的话,计算机系统会自动进行识别,不会因为一个字的重读而影响整体评分。

当然,考试时沉着冷静,不出现错读、重读现象当然更好,因为像第三项朗读短文,如果出现上述现象,系统还是会按照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的评分要求扣分的。

六、关于第四题“命题说话”的要求 命题说话的30个话题都应作充分准备,测试时应按照要求讲述。如测试时有背稿、离题、简单重复、缺时等现象都会按评分标准被扣分。比如,说话不足3分钟就要被扣分,每缺30秒以上,加扣3分;说话时间少于或等于30秒,本测试项成绩计为0分。又比如,应试人不按测试目的、要求说话的(如反复纠错、简单重复、背稿、离题等),酌情从5分(5分为一挡)起扣。

七、关于对象感

有人担心对着计算机测试,会因为没有具体的交流对象而找不到感觉,尤其是说话项。这确实是计算机测试的缺陷。对此,我们应调整心态和测试状态,想象着自己是面对着朋友、同伴在说话。有了心理准备和这种虚拟情景设置,感觉就会好多了。

八、关于时间把握

1、每道题目的下方都有时间滚动条,不用特别注意,你就能清晰地了解每题的用时。

2、一般来说,前三题的时间很充裕,每项读完通常都会有时间多余。这时,你不要干等着,你可以点击右下方的“下一题”按钮,系统便会进入下一题测试。只有“说话”这一项,一定要说满三分钟。

九、关于环境影响

1、计算机测试安排在面积较大的语音室或实验室进行,各个机位保持2米左右的距离,考试时,难免能听到别人的声音。这时,请你调整状态,专注于自己的考试,这样就不会受别人干扰。千万不要去听别人的朗读,那样会影响你的情绪。再说,每台计算机的试卷是不一样的,没必要听别人的。

2、测试选用的话筒能屏蔽别处的声音,因此,别人的声音不会录进你的计算机,也就不会影响你的成绩。

十、关于系统的操作

1、考试报到室张贴有“应试指南”,请注意阅读。

2、计算机已设定程序,操作十分简便,测试时只要按提示操作即可。

3、不要随意按动其它按钮,也不要拉扯各种连接线,以防出现影响录音的情况。

十一、关于意外情况处理

测试前应解决所有操作上的疑问,测试时一定要沉着冷静,不要说同测试内容无关的话。测试时如遇问题,应举手示意,工作人员会及时前来处理。

十二、关于《准考证》

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 篇3

关键词:电站机组检修 计算机辅助管理(Projecl软件) 管理优化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1(c)-0032-02

1 电站机组检修现状简述

当前,几乎所有电站都有检修方案,可是方案常常缺乏科学性,检修项目也往往缺乏安全性和经济性评价。检修方案一般只是机械地按照国家的相关的条令条例执行,坚持“到期必修,修必修好”的原则,缺乏与电站设备实际结合的精神,思维僵化,缺少创新精神。在检修过程中,常出现管理混乱,不重视对设备检修的先后次序,缺乏功能化、模块化检修意识;很少建立设备检修数据参数库及时回收历次检修的宝贵数据进行数据分析等缺陷,这也就造成了检修成本的大幅升高,减弱了发电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市场竞争力。

2 工程上运用PROJECT软件开展计划管理的简介

对于PROJECT软件来说,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对任务,资源的控制与管理,并以最小成本、最快进度完成项目。PROJECT的任务由任务名称、任务期限和各种关联性组成;PROJECT的资源由资源名称,缩写、最大可用数、成本(标准费率,超时费率、单价和计费方式)、基本日历、群体名称和代码组成。日程控制按情况分为资源驱动和固定日程两种方式控制。PROJECT的成本核算依赖于资源的使用,根据资源标准费率、超时费率和单价三项,及其在任务中预计和实际使用情况便汇总出项目的预算成本和实际成本。

对于PROJECT的项目,任务、资源、进度和成本是紧密联系的,他们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任何一项发生变化都会反映到项目关联的其它各个部分,譬如,任务发生调整就会影响到资源、进度和成本方面的变化,资源配置的变化或费率的变化会影响项目的进度和成本,进度调整会影响成本,甚至反过来影响到任务、资源的调整。上面这种联系性在一个系统中自动实现,这种特性体现了PROJECT的优越性,它使项目管理人员可以迅速了解项目的局部调整对整体项目的影响情况,另一方面也为项目管理人员主动动态地调整优化项目管理,产生多方案提供了快速、高效的手段。

PROJECT面向用户精心设计了一套相互联系的图表,主要包括:甘特图、资源输入表、资源统计图、资源使用表、任务输入表、任务表等;对整个项目,为方便用户提取经过组合的和按条件选取的信息,PROJECT提供表格和过滤器以实现各种信息提取;另外,在报表输出方面,PROJECT提供缺省的七套报表,包括任务报表、资源报表、周期性资源报表、月历报表、基本月历报表及项目概要报表;对打印报表用户也可按需要自行设计制作。通过对这些图表的操作使用,用户完成自己的项目管理变得极其容易。

3 基于Project软件的电站检修管理体系

发电设备的特点是投产初期和使用未期的故障较多,而中间是一个可靠的、长时间的稳定期,各阶段的故障特点各不相同,如果企业在制订大修项目和检修周期时一成不变,就会导致在故障高发阶段降低了设备可靠性和利用率,在稳定运行阶段造成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因此,要合理确定不同的设备检修期限,合理检修。在检修时,要合理對检修发各进行模块化分解,使设备各部分检修有条不紊的进行,提高检修效率,节约检修成本。以水力发电为例,水力发电站的闸阀、水轮机、发电机等设备各有特点,设备故障和损坏间期也各不相同,而单元制的发电机组大修又是同时进行。如果机组所有设备全部大修,大修周期过短,会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大修周期过长,又会造成设备故障增高和利用率降低。为了便于进行管理,可将其中的每一个系统可分为若干个一级子系统,每个一级子系统又可分解为若干了二级子系统,如此类推,根据需要划分出合理层次的子系统,这就是Project软件中的工作分解结构(WBS),其原理图如图I所示,应用此方法可将水电机组分解为若干个子系统,是一种模块化的管理思维,对每个模块检修任务进行分解,并确定检修的先后顺序,避免不合理的顺序导致的重复检修,每次检修时要把相关技术参数如实记录下来,并仔细进行核对,避免数据差错,最后将分解结构和检修时的数据输入软件相应单元,利用软件对发电机组实行层次化检修管理,利用每次输入的数据进行比对,并与设备原参数进行比对,从而根据国家标准和电厂的自身情况合理确定机组不同设备模块的检修期,并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避免一定时间内不必要的检修,浪费人力物力,达到最优化的检修效果,做到。该修则修,修则修好,从而提高机组的工作效率与发电厂的经济效益。其检修管理流程图如图2所示。

4 利用Project软件对电站检修管理的优化

在检修过程中,客观条件是千变万化的,必然影响检修计划的实施。因此,如何通过计划的跟踪,一方面把变化的情况考虑进来,另一方面又时刻将检修进度方面的要求准确把握,使检修的实际进度处于及时的监控之下,最终实现工期要求,在计划进度管理上就显得特别重要。这也是一种管理上得优化方式。

进度计划的跟踪的目的是为了良好的控制,因此及时、准确、周期性是吏新的基本要求,任何一个环节的松懈都可能会造成前功尽弃。需要更新的计划主要是PMS和PDS,至于PCS一般是由PMS汇集而成,而PSS一般情况下不会调整。

在PROJECT中,进行进度跟踪的方法有三种:第一是一直通过输入完成工时的百分比跟踪,这种方法并不精确。但最快,第二是一直通过输入实际完成工时和剩余工时进行跟踪,这种方法较为精确,但耗时较多,第三是一直通过输入每个时间段完成的工时跟踪,这种方法最为精确,但也最耗费时间。

(1)完成情况的输入

输入时间方面的数据,包括本期检修的实际开工日期,完成百分数、剩余工期的最新估计,过去检修开工本期尚未完工工序的输入累计完成百分数、剩余工期的最新估计,本期检修完工工序的实际完工日期。

输入量费数据,包括对本期在检修的工序,不管是本期开工的还是过去开工本期继续检修的,输入本期的实际完成量或累计完成百分比。对本期还未完成的工序,如果最新的剩余量估计已不是原预算量减去已完成的实际量,可输入最新估计的剩余量。

(2)进度推迟因而要更新未来计划的因素

进度推迟因而要更新未来计划一般的原因有;检修图纸不能按期交付、设备材料不能按期到货、意料之外的现场条件、工作范围的变更、人力资源数量不足或效率不够、施工设备机具数量不足或效率不够、施工方案及施工措施的变更,质量问题、计划进度过于乐观以及其它因素。

(3)计划更新周期

详细工作计划(DWS)每三天一次,总进度计划(PMS)每周一次。详细工作计划的更新,只要每三天将DWS更新工作做好,利用计算机处理,将自动产生一周向前看计划。计划更新是计划管理最重要一环,是检修进度控制的重要手段。计划人员必须经常深入检修现场,参加有关协调会议,随时掌握检修进展情况及存在的重要问题,及时准确地把计划更新工作做好,推动检修项目的顺利进展。此外,还可同过增加检修资源设备、增加检修工作时间(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改变任务的日历,以增加检修作业的工作时间的方法来做进度调整。如改变每周工作制,由每周五天工作改为七天工作,或者将每天的工作时间由八小时工作改为三班倒等)、改流水施工为平行作业或交叉作业(如果允许增加工作面,我们可以把一个工作场地划分为两个工作面)等方法提高检修效率,以达到优化之目的,

5 结语

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系统应用研究 篇4

在当今的市场经济条件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广阔背景下, 许多企业为了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快速响应市场的变化而采用多种新技术。现代制造业也因用户追求个性化的需求而以大规模定制化生产为特点, 计算机集成制造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简称CIM) 是提高制造竞争力的一个有效方法。为了在CIM环境中各个模块之间实现无缝集成, 在企业中应用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 (CAPP:Computer Aided Process Planning) , 革新传统的工艺设计手段, 采用以计算机为工具的现代化工艺设计和管理方式是企业上水平、上台阶的关键之一, 也是企业发展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 是实现CIM的必需环节。CAPP可解决传统工艺过程设计中的许多问题, 在现代制造业如航空、航天、船舶、动力装备、电子机械、水利机械、武器装备、汽车、通用机械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1 CAPP系统的功能结构及相应技术创新

下面以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长虹) CAPP系统应用为例, 论述CAPP系统的功能结构及相应的技术创新。

1.1 CAPP系统的功能结构

长虹公司的CAPP应用主要分为7个部分:

(1) 基础数据管理。基础数据的作用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减少工艺设计时的数据录入量, 二是提供准确的工艺知识与能力信息供工艺人员选择。

工艺基础数据包含3方面的内容:工艺知识与术语、工艺材料与装备、车间 (工厂) 与工艺场所。

对于工艺知识与术语, 长虹CAPP提供基础模版, 便于数据的录入与维护。

对于工艺材料与装备, 例如原材料、工装等, 既可通过映射ERP数据库获取, 又可直接在CAPP中根据模版录入数据。

对于车间 (工厂) 与工艺场所, 也可按照工艺材料与装备库建立的方式创建。

(2) 产品数据管理。产品数据来源于设计, 从信息系统而言, 则来源于PDM (Product Data Management, 产品数据管理) 。当产品数据评审 (发布) 后, 信息系统连接到CAPP。在CAPP系统, 即可根据设计图纸和要求, 进行工艺设计。

当产品数据变更后, 同步将变更的消息和变更之后的文件、BOM (Bill of Material, 物料清单) 发布到CAPP, 进而对需要变更的工艺进行处理, 从而保证设计、工艺的同步性。

(3) 工艺BOM管理。设计BOM是面向产品描述的, 在产品制造、装配过程中, 通常不是按照图纸上的表达关系生产的, 而是按照生产工艺、结合制造中所需要的原料、辅料, 复合而成。

CAPP的工艺BOM管理提供BOM复制、调整、增加虚拟件、部件拆分以及BOM比较等各种功能, 保证产品、工艺、制造各环节数据的一致性。

(4) 工艺路线编辑。对于长虹而言, 工艺路线包含两层面的内容, 一是公司 (工厂) 之间物料的制造流程, 二是公司 (工厂) 之内零件、产品的制造流程。目前第一层由产品工艺设计, 第二层由专业工艺设计。

工艺路线编辑解决典型工艺、专业工艺、装配工艺路线等多方面的问题, 是ERP生产管理的关键数据。

(5) 工艺文件编辑。工艺文件是工艺知识积累的载体, 是指导现场操作的关键技术资料。

CAPP提供工艺文件模版定制、文件编辑的功能, 提供各种图形、文字、工程符号编辑的命令, 实现“所见即所得”的文件编辑效果。

(6) 工时定额编辑。对各种工序操作提供工时计算的功能。可以计算“在什么条件下, 对什么对象, 做什么样的操作, 需要的工时是多少”。

工时是制定生产节拍和ERP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企业资源计划) 能力平衡的重要数据, 也是进行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7) 装配工艺编辑。目前长虹的产品装配工艺是通过文字进行描述的。由于装配工位多、工序复杂、物料种类和数量大, 文字描述的装配工艺在阅读、理解、操作上很难发挥实际作用。

长虹CAPP提供图示化装配工艺流程图, 能以企业的实际装配线、装配工序为主线, 管理各工位的编号、名称、工序、物料、工装、操作、检验等工艺数据。

通过装配工艺流程图, 既清晰地描述了产品装配过程, 又合理地组织了与装配工艺相关的所有数据, 还可以通过系统集成, 将装配工艺流程图的信息 (工艺路线、工艺BOM) 发布到ERP系统。

1.2 与其它系统的集成方案

工艺是设计与生产的桥梁。从设计获取产品数据, 向后端生产发布工艺数据。因此, CAPP系统集成方案是:从PDM获取产品BOM、设计文档、变更信息, 作为工艺设计的基础;工艺设计完成后, 发布数据到ERP系统。在CAPP中, 如果需要绘制简图, 则与CAD集成, 实现简图的绘制与编辑。

1.3 CAPP系统的技术创新

(1) BOM调整。长虹CAPP系统要求允许设计BOM和工艺BOM并存, 并可在设计BOM的基础上产生工艺BOM, 在此基础上, 工艺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工艺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产生满足工艺需要的工艺BOM。

工艺人员可以根据产品上的制造流程进行分厂产品结构树的过滤, 只将含有分厂加工信息的产品零部件信息分配到各分厂, 各分厂的BOM结构可按装配工位来组织产品结构, 这样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各个工位上所需的零件、元器件, 从而指导现场工作。这些工位信息也可以自动传递到相关的作业指导文件上, 并保证此信息与其配置BOM是一致的, 如图1所示。

(2) 批次BOM处理。对于长虹旗下电视公司独有的批次BOM, 长虹CAPP系统将通过与PDM集成提取设计配置结果, 同时生成与设计配置对应的工艺配置结果, 同时生成配置BOM、工艺配置元器件清单和配置差异清单等。

(3) 图示化装配工艺流程。不仅要解决装配工艺设计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建立了装配工艺设计和管理的工作平台, 实现工艺人员通过此平台设计和管理工艺数据: (1) 以装配流程图的方式, 直观地描述装配的过程和顺序; (2) 以装配过程为主线, 将每一过程所涉及到的工艺数据、物料数据、工装数据、工时数据、3D模型、通用工艺和生产反馈数据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为生产提供完整的指导数据; (3) 在工艺设计过程中, 工艺人员可以随时查阅有关的设计资料 (图纸/3D模型/技术文件等) 和通用技术文件; (4) 可以为不同的人员生成各种管理用文件, 满足不同岗位的需要。

工艺部门通过此平台与其他部门进行数据交换: (1) 从设计部门获得产品设计数据, 作为工艺设计的基础工艺数据; (2) 将工艺数据传递给生产部门, 作为操作的指导; (3) 将生产过程中采集的数据反馈回工艺部门, 作为工艺改进的依据。

该平台的整体结构如图2所示。

对于长虹旗下电视公司这种“大物流”流水线生产企业, 需要通过产品BOM中的元器件及部件清单组织成与生产线各工位对应的生产线装配工艺图, 最终形成针对生产现场描述的工位分布工艺图, 如图3所示。

实际上, 长虹CAPP提供的是一个以流程图为核心的辅助装配工艺编制平台, 利用装配流程图可以实现: (1) 直观地描述产品装配的过程和顺序; (2) 以装配过程为主线, 将每一过程所涉及到的工艺数据、物料数据、工装数据、工时数据、3D模型、通用工艺和生产反馈数据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形成完整的总装工艺数据。

2 结束语

CAPP在实现CIM环境中的各种制造活动的无缝集成方面扮演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角色。长虹通过应用CAPP系统及对其进行积极创新, 可以更规范、高效地实现基础数据管理、产品数据管理、工艺BOM管理工作和工艺路线、工艺文件、工艺定额及装配工艺的编辑工作, 并能与PDM系统和ERP系统进行系统之间的集成, 提高了工作效率, 使企业的CIM进程更趋流畅, 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赵汝嘉, 孙波.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 (CAPP)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2]许建新, 孔宪光.CAPP技术综述[J].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 2002 (7) .

[3]许之伟, 刘永贤.面向中小型机械制造企业CAPP系统研究与实现[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11) .

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 篇5

1、 基于Web技术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总体设计

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是为师生双方的教学和学习提供辅助功能,以促进教学最优化。本系统设计的.总体目标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互动空间,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有针对性地学习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系统设计上,主要包括在线学习、师生交互、资源管理和在线考试4大模块。

1.1 模块功能设计

1.1.1 在线学习

在在线学习模块中学生可以方便地浏览教学信息、进行自主学习、下载所需教学资源,进行习题自测等,还可以进入考试系统模拟考试。

1)作业管理

作业管理主要实现布置作业、提交作业和批阅作业的功能。教师将布置的作业上传到服务器后供学生下载;学生下载后将自己的作业上传到相应的课程库中,系统会记录提交的时间和提交者的姓名,学生在提交作业后也可以修改作业重新提交,系统只保留最后提交的作业;教师将学生提交的作业下载后审阅,然后将学生的作业情况输入到系统中,并统计学生的作业提交情况,学生也可以查看已经批阅的作业。

2)浏览和下载多媒体课件

这一功能模块对注册用户免费开放,只要注册成功后就可以浏览和下载各种多媒体课件。

3)自测练习

自测练习类似于书本教材的每个教学单元后的练习题。需要注意的是,在自测练习题的答案设计上,除了给出结果,还应分析为什么如此选择。对于一些主观性的题,只需提供答题要点而不是给出绝对答案,这可以培养学习者的创新能力和分析能力。在题型的选择上也可以根据学习者的意愿来选择,使学习者可以方便的进行自主学习。

1.1.2 师生交互

该模块主要功能是学生在线提问和教师辅导答疑。

在线提问:在线提问功能是指学生可以利用网络给教师提出问题,由相关教师回复解答。

常见问题解答: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常常会遇到不同学生重复提出同一个问题的现象,常见问题解答功能可以将学生提出的常见问题总结归纳,给出此类问题统一的答案,此功能可以大大提高教师答疑的工作效率,也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1.3 资源管理

资源管理模块主要提供了课件、电子教案和教学相关文件上传、维护和下载、试题库管理等功能。任课教师可以将课件等上传到服务器,并对其进行修改和删除操作。下载功能主要是针对学生而言学生可以根据需要,自主选择相关资源进行下载。而题库管理功能仅提供给教师使用,用于增加、删除、修改、检索各种类型的习题试题。

1.1.4 在线考试

考生登录考试系统后,从试题库中随机抽取试题进行考试。答题完毕,提交试卷后系统自动地将客观题的成绩写入后台的客观题成绩数据表中,主观题需提交到后台试卷管理库中,由教师手工批阅,阅卷后的成绩,由教师填入相应的数据表,最后系统自动为客观题和主观题的成绩进行汇总,记录在成绩数据表中。教师批阅主观题时,不仅要给出分数,最好能够提供比较详细的错误分析给学生作为参考。考生还可以登录系统查看成绩并可以查看自己的答题情况。

1.2 模块结构设计

本系统的主要用户有系统管理员,教师和学生。

在线学习模块中学生可以进行在线学习、作业处理和在线练习等;教师主要负责维护课件和积件库、发布教学内容和处理作业等;管理员可以进行学生信息维护、教师信息维护、专业维护和课程维护、修改个人信息等。

2、 基于Web技术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的应用

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的实现将会改变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其最终目的就是要帮助教师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一定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人才,以适应生产实践或科学研究的需要。计算机辅助教学在教学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虚拟实验环境教学

实验是教学活动中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很多学习科目都是以实验课程为基础的,尤其是对于一些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例如物理、化学、计算机组成结构等。实验对于培养学习者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学习者的大部分实践能力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网络虚拟实验室实现的技术基础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虚拟技术的结合。通过网络虚拟实验室,计算机能够在网络中模拟一些实验现象。它不仅仅能够提高网络教学的教学效果,更加重要的是使一些缺乏实验条件的学习者,可以通过网络身临其境的观察实验现象,甚至和异地的学习者合作进行实验。

2)对话与咨询教学

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 篇6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电网规划;管理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大众的生活也更加的的丰富多彩,伴随而来的是电量的大量消耗,但是我国目前的电网结构存在很大的不足,电源的基础力度不够,进一步阻碍我国的进步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在当下这种情形下,加快电网的更加智能化的管理,实现与我国社会进步的相统一,已经成为电力工作中最为迫在眉睫的事情。

2.计算机辅助与电网规划的发展

通过计算机辅助系统在发达国家的将近40年的进步飞跃中,通过对城市建设规划意思的不断进步,数字技术的使用受到了巨大的影响。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较为理性的分析对电网规划是一种相对科学的体现,直接使得计算机通过对定性分析的发展。得出结论只要我们的数据是能我们满意的,在使用计算机的辅助,就能得到客观的,具体的,系统的电网模型。到了七十年代,这种思想的到了巨大的转变,计算机得到的模型不具有实际的可操作性,计算机的使用渐渐趋向于规划和管理较为简单的任务,更多的是用在对数据的计算,记忆,表示的过程中。到了最近的九十年代以后,发达国家中有一种通过互相之间的沟通来达到规划的新意识。通过此种意识,更多是要求大家的加入,通过互相合作的的计算机辅助技术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很快变成了发到国家城市建设中电网规划的重要话题。

经过对电网规划模型中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大尺度电网规划到现在的计算机辅助规划,电网规划的意识及使用直接影响了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的发展。意识到计算机的重要性,我们能够轻松的意识到计算机对电网规划的作用,这不但仅是一个简单的操作的方法,更是一套完整的系统的理论。开展计算机辅助系统在我国电网规划中的研究,就应该具有规划导向的计算机辅助规划的意识,坚持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实际的电网规划理论,探究满足我国自己的电网规划中的计算机辅助管理的可行思路。

3.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在电网规划的应用

3.1 系统设计的主旨与内容

系统设计的主要思路就是组成一个包括电网规划管理和主网网络电子化管理以及日常工作管理统一的管理系统。达到最终的各种资源的汇集和完全的共享,达到系统的使用进一步的灵活,执行力更高的目的。

根据我国的现状,通过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对电网规划的管理可以分为3个主要的方面,分别为电网规划,计算机网络图和日常管理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即自主又有联系。

3.2 电网规划管理作用

电网的规划管理重点是对已知的电网的资源和记录及时的總结和判断,为今后的工作,需求做出计划。

3.2.1 数据库的组建

数据库的构成,应该囊括电力,电压,电流及电站等内容,和各个地区的经济计划方面的一系列数字。为达到资源的计划组织,可以对资源通过详细的判断或者有发展的图线直接的表示各个年份的数字,亦可以通过有组织的格式对有关数据进行Excel的保存,方便日后的比对与考察。

我们的基本数据都是因为考察时间的不同具有较大的差异,计算机通过对数据的统一管理,能够轻松对数据进行时间上的排序。另外,能够简单的利用时间的固定不同在数据库中得到信息,方便我们的资料分析。

3.2.2 工程建设项目表的组成

工程建设项目表重点为对工程的自最初的计划到最终的建设各个时期的监管,通过对工程的提议和规划的考察,和早期的每个时期的进展的记录,最终应用表格的方式表示,体现工程的统一性,方便对项目的管理和监察,我国现行的电网规划的办法,要对投资的工程考察,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通过分析的功用,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电力需求的判断,直接的体现工程可能带来的作用。

3.3 计算机网络图管理

电网规划的网络图管理重点是对每种图样资源进行生动化的判断和管理,主要包括2个部分,现状网络图和规划网络图。

电网规划的重点就是对电网分布的管理,通过对已有的电子地图的分析,和对输电GIS系统的对接。通过这个网络图能够清晰具体的看到一个地区的电网的地址,体现电站和电网的布局,而且包括详细的数据标准,通过选中的电站或者线路就能够显示相应的数据。而且包括了地区的数据,可以设定某个地区的电力和线路的数据进行一个统计,通过与调度表系统的合作,实时数据的比对,判断此地区现在电量能否满足需要。

3.4 日常管理的内容

日常的管理主要是对工作的管理,重点是通过对平时工作中产生的各种资料进行合理的归类,保存和监察。日常的管理在我们计算机辅助系统的发展中看似是最简单的一部分,但是却是我们每天工作中都要面对,最需要,最有效的一种。这个管理可以依据不同的部门,进行分类,组建文件夹进行管理,让平时的任务更加的详细,具体,标准,亦可以通过对工作文件夹的共享的设置,讲数据上传到网络,使更多有需要的人得到帮助。

4.结语

文中通过对计算机管理系统组建了一个囊括了电网规划整个过程的完整数据库,使得电网规划成果形象化,计划智能化,对电网规划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现代化的帮助。通过对这样一个完整详细的系统的组建,是电网规划的重点,通过这样的一种规划方式,可行性已经在许多地区组建了比较完整的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此规划过程中的一些不定原因,我们系统的应该实时的改正,使用以建的数据库和相关软件,能够很好的达到我们的理性。可以说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在电网规划中的应用,具有很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黄平,李振,李隽.国外电网规划的侧重点比较和启示[M].电网检测与设计,2010(02).

[2]架峰.战后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演变和内杨——读《Nigel Taylor的1945年以来的城市规划理论》[J].城市规划汇刊,2007(06).

[3]肖川杰.构建中国智能电网技术思考[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33(9):1-4.

[4]黄映,李扬.考虑电网脆弱性的多日标电网规划[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34(23):36-41.

[5]陈健,万国成,刘文革.基于GIS平台的广州电网规划辅助决策系统开发与应用[J].电网技术,2009,33(3):10-12.

[6]陆小艺.三维GIS在电网工程设计运行过程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力,2009,28(4).

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 篇7

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ed Design)是以计算机系统为支持,促进与进行产品的方案设计、解析计算、判断优化、分析评估和详细设计的一门技术。其根本任务是为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建立一个全局信息模型。采用CAD技术可以大大促进科研成果的开发与转化,提高产品的设计质量和设计水平,降低成本,缩短开发周期。

在预制外挂墙板方面我国目前主要依据手算结果”[1][2]查阅图集[3]来进行设计,这使得设计效率十分低下,违背建筑工业化的原则。在预制混凝土外墙挂板的设计中,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还处于起步阶段。现开发出严格按规范编制、可自动生成设计计算书、分析受力情况、智能选择拉结件以及链接AutoCAD自动绘制施工图等功能的辅助设计系统,使得设计及分析效率极大的提高。

1 软件开发

预制混凝土外墙挂板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主要是计算预制墙板连接件的承载力,并根据结果自动生成计算书和施工图,实现设计的全套过程;同时还提供了工程鉴定和规范查询等服务。

本软件的开发使用Visual Basic 6.0。Visual Basic是Microsoft公司在Basic语言的基础上设计的用于开发Windows应用程序的高级语言。Visual Basic具有简单易用,开发效率高的特点,被认为是当前最为流行的“快速应用工具”。同时,Microsoft Word(Microsoft公司)和Auto CAD (Autodesk公司)均有与Visual Basic'的接口(VBA),因此可以方便的进行多种程序的混合使用,实现计算、文字(计算书)、图形(施工图)的一体化。

该墙体拉结件计算软件基于Visual Basic语言编写,界面简洁,结果显示明确,可以快速检测分析在相应抗震设防烈度下,一定高度、宽度、厚度的外挂板是否会发生破坏。

2 软件特点

预制外挂墙板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集成度高,除参数绘图外,各项功能均可在主界面中完成。建立任意工程的工作目录,可单击工具条中的“新建工程”设置,也可以直接在“工作路径”栏中输入带路径的目录,然后单击“确定”选择驱动器、目录。设置工作目录后,软件自动在设置路径下创建“输入数据”、“中间计算数据”和“结果数据”三个文件夹,分别用于储存相关文件;在AutoCAD2004执行路径下生成联系文件LinkVBvAutoCAD.lnk,该文件中记录了执行路径,用于进行数据传递。工程文件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

软件还为用户提供了方便的规范(规程)查询,方便工程人员进行设计工作。单击“帮助”菜单中的“规范查询”项,即可打开常用结构设计规范库,方便查询。

软件由工程管理、前处理、核心计算、后处理和帮助等5个模块组成,其组成结构如图2所示。

3 软件运行及内力计算

3.1 前处理

通过点击“装配式建筑工业化构件设计工具箱”中的“外挂墙板设计”按钮,启动本软件。

软件中主要通过操作界面上的文本框、表格、列表框及选项框等采集数据。同时,操作界面上给出了实时图形显示,以检查和校核输入的数据。见图3。

用户使用软件时,需要从界面中选定混凝土强度等级、拉结件材料及直径、墙板尺寸以及拉结件的相关尺寸。而后点击“验算”按钮,即可得出墙板发生破坏时的外力。

主界面中的“辅助功能”菜单为操作控制菜单项,点击后显示如图4。

其包含内容及选项功能具体见表1。

3.2 计算

软件的设计是根据输入的预建构件信息,计算其承载力和变形情况。演算完成后,直接进行设计计算书的生成和施工图的绘制。软件根据规范[4,5,6]进行承载力、变形及开裂计算。具体包括与连接件相关拉拔及剪切验算。

输入预建构件的信息后,切换至计算结果界面,单击操作界面上的“验算”按钮,软件将对构件进行承载力核算,核算结果将立即显示在操作界面上的文本框中,如图5所示。

3.3后处理

设计完成后,选择“辅助功能”菜单中的“生成计算书”菜单项,将激活“计算书设置”对话框,该对话框用于设置计算书的内容,其中工程名称、工程编号、设计日期及工作路径等,均与“新建工程”时的设置相同,插图选择中,用户选定需要插入的图形,这些图形将在计算书的适当位置插入。设置完成后,单击“确定”按钮,软件将在主界面的“计算书”窗口中生成图文并茂的设计计算书。

计算书中包括的主要内容有:工程名称(编号)、设计单位、设计人、设计日期,设计相关规范(规程)、预建板信息、计算结果等。

计算书窗口上的“保存计算书”按钮,用于保存生成的计算书,保存的文件格式可为doc和rtf等。“打印计算书”按钮,用于将窗口中的计算书打印输入。“计算窗口”用于切换回计算窗体。

选择“辅助功能”中的“生成施工图(.dwg)”菜单项,软件将驱动微机上已安装的AutoCAD,并将相关数据传送到AutoCAD中,自动绘制施工图。

4 算例及对比

为检验软件编写的正确与否,需结合实际算例结果与软件计算结果相比较。以某试验为算例,试验量统计详见表2所示。

试验墙板建筑的混凝土强度为C30,在北京某构件厂生产制作,墙板内外叶墙厚度分别为200 mm、60 mm,保温层采用挤塑板,厚度为80 mm。

拉结件采用芳纶钢筋,其抗拉强度为1.92 GPa,直径选择7 mm,间距为200 mm×200 mm。

1)抗拉拔试验

检验设备为拉拔仪(带力传感器的螺旋千斤顶),具体参数依据《工作测力仪检定规程》(JGJ455-2000)。

试验设备与拉结件的连接,采用空心螺纹接头穿入拉结件外露部分,然后灌注环氧树脂。

2)抗剪切试验

抗剪性能试验需采用混合加载方式,拉结件屈服前需控制荷载的加载情形。接近拉结件的屈服荷载前应降低加载速度,拉结件屈服后应控制拉结件变形,拉结件的变形值取拉结件的极限荷载位移值。拉结件在屈服前不进行反复加载,屈服后试验反复加载的次数为三次。

在软件中依次输入本算例中的数据:混凝土强度等级取C30;拉结件材料为纤维;拉结件直径取7 mm;墙板高×宽:750 mm×750 mm;抗震设防烈度取8度;外叶墙板厚×保温层厚×内叶墙板厚:60 mm×80 mm×200 mm;拉结件分布间距:200 mm×200 mm;拉结件锚固长度取45 mm。点击“验算”,其值为9.13 kN。试验破坏荷载与软件计算结果比较见表3所示。

由表3试验结果与软件结果相比,可得出软件计算出的夹心墙拉结件破坏荷载与试验破坏荷载较接近,略小于试验破坏荷载。因此软件的编写具有一定的安全储备,且较符合实际结果,因而此墙体拉结件软件编写流程以及所采用的算法是较合理的。但这里需提出的是,本软件编写依据的算法是根据规程中有关类似拉结件的受力原理。因此,若想使用该软件实现工程上的快速计算的目的,还是需要大量的试验结果以及实际工程经验进行进一步的判断。

由试验结果与软件计算结果比较,软件计算结果分别比试验结果拉结件破坏荷载小4.80%、3.89%、2.35%。可得软件计算的夹心墙拉结件破坏荷载与试验破坏荷载较接近,其值略小于试验破坏荷载。因此软件的编写具有一定的安全储备,且较符合实际结果,因而此夹心墙拉结件软件编写流程以及所采用的算法是较合理的。

5 结语

随着土木工程领域设计计算的计算机化程度不断提高,设计师可以越来越快并加越来越好的设计出符合国民经济发展需求的建筑结构。本软件系统的开发还略有瑕疵,但已经可以大大方便设计师及建造师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随着本软件更加逐步的完善,在本领域的应用潜力将更加凸显。

参考文献

[1]杨洁,李晨光,秦珩.预制混凝土挂板连接构造及设计计算方法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3,40(3):1-5

[2]卢家森,周成功,郑振鹏.预制外挂墙板分析方法[J].中外建筑,2013(01):105-107

[3]08SJ110-2、08SG333,预制混凝土外墙挂板

[4]GB/T.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5]GB/T 50009-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6]GB/T 50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7]李晨光,杨洁.预制预应力混凝土夹心墙板设计、施工及质量检测控制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1,38(10):1-4,7

[8]GB/T 50017-2003,钢结构设计规范

[9]杨云,石晓猛.外挂墙板耗能节点的设计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13(03):73-75

[10]罗刚,黄远洋,刘吉贵,李鸿辉,张阳,混凝土面层绝热外挂墙板[J].新型建筑材料,2011(05):23-26,30

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 篇8

关键词:供电所,计算机,电气设计系统,开发

由于供电所设计部门所从事的设计工作, 具有较为明显的特点, 虽然每个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很大, 但就每个具体设计来说, 其内涵和操作顺序是基本一致的。例如:线路设计工作主要是路径设计, 底图可以通过扫描仪扫描或直接利用电子地图, 线路长度的测量可以在绘图的同时通过软件控制直接反映到材料列表中;变电二次 (继电保护) 设计人员进行设计时, 通常需要画三类图纸:原理图、屏面布置图、屏后接线图。在实践中, 设计人员只要完成原理图的设计, 其他两类的图纸只要稍加控制便可自动生成。如果能够将设计人员正在进行或完成的设计作为信息资源共享, 那么通过信息提取软件, 预概算人员可以直接利用设计人员开列的材料列表进行工作, 而设计主管则可以对设计的进程进行监督控制。

因此, 计算机辅助电气设计系统开发的基本思路为:建立设计部门局域网, 设计部门内部所有计算机及设计辅助设备 (扫描仪、绘图仪) 均联网运行;引入Auto CAD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 进行电气设计的二次开发, 提高设计工作效率;利用所开发的辅助设计软件完成设计后, 图纸中应同时包含图形信息、工程信息、材料信息等, 利用信息提取软件从图纸中分离有关信息, 形成报表或数据库作为管理系统 (MIS) 的基本信息, 应用于流程中的其它工作;在此基础上开发大部分信息自动录入的设计部门管理系统, 实行设计部门内部的管理, 并为其他部门提供查询接口。

1 计算机辅助线路设计系统

线路设计人员采用该设计系统完成线路设计任务, 设计好的图纸中不仅包含了图表信息, 而且包括整个工程中所用的材料、工程相关信息等。工作完成后, 只要保存图纸就可将该工程的信息全部保存, 使用时通过信息提取软件可以将所需信息提取。主要实现以下功能:

(1) 各类报表的生成、打印、预览功能:其中自动统计材料功能:在设计人员完成图纸绘制的同时, 软件自动完成材料统计并生成材料表。

(2) 实时查询功能: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能通过电子表格动态地查询设计中所用的材料情况, 同时也可以从电子表格中选择某种材料, 软件自动以高亮度形式显示该材料在图中的位置, 实现电子表格与图形双向编辑联动, 便于设计人员对图纸修改、审核、校对。

(3) 实时帮助功能:用户在使用软件的过程中若有问题或不太清楚的地方, 只需按一下功能键便可以得到在线帮助, 包括多媒体动画演示。

(4) 电力通道实时查询功能: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电缆需要横穿马路时, 需知道该处是否已经预埋导管及该导管是否还有多余的管孔等信息。因此在辅助设计软件中加入实时查询功能, 使设计人员仅需输入马路名称以及位置, 便可方便快捷地查询到此信息, 而且将设计中新的信息存储入数据库。

2 计算机辅助二次设计系统

根据变电二次设计的流程:原理设计→屏面图设计→屏后接线图设计, 具有设计量大、重复劳动多的特点。实践发现按照原理图应该能自动生成后面两套图纸。因此计算机辅助二次设计软件的开发应实现以下功能:

(1) 原理图辅助设计功能:利用它设计人员无须从最原始的画线、画弧操作开始绘制图纸。而只需选择所用的器件 (如继电器、电流表等) 及相应的型号, 软件便从符号库中将代表这些器件的符号插入到图纸。设计人员用鼠标器点取需要连接的器件符号管脚, 软件便自动画上连接线。原理图设计完成的同时, 软件可以统计出所用材料型号、规格以及数量等信息, 并可以电子表格形式查看和打印输出。同样也可以实现表格与图形双向编辑联动。

(2) 原理图自动生成屏面图功能:设计人员先给出屏面的大小尺寸, 软件根据事先预定的排列规则自动生成屏面布置图。

(3) 原理图自动生成屏后接线图功能:根据原理图中的接线情况, 自动生成屏后接线图, 并且将管脚连接以表格形式绘制到图纸中。

(4) 信息库管理功能:软件的执行过程中需要用到器件信息, 而各种器件又是不断地更新换代, 为了能及时地将新器件的数据信息录入到计算机中, 软件提供了器件数据信息库的管理功能, 包括信息的输入、查询、修改、添加和删除。与此相对应, 软件同时提供代表某种器件的图形符号库的管理程序。

3 设计部门管理系统 (设计股MIS系统)

设计部门的管理软件分:设计主管MIS系统、各个设计人员管理系统、系统维护、对外查询接口四部分。本部分软件将管理与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 完成对设计部门整个工作过程地管理和监测。

3.1 设计主管MIS系统的主要功能

(1) 设计任务分配功能:设计主管负责安排将流入设计部门的设计任务录入数据库, 其中包括与工程相关的名称、设计要求、日期等信息, 然后将任务分配到设计人员, 通过网络将任务书传递到该设计人员的工作站, 接着在设计人员的工作站上将出现收到任务的提示信息, 同时, 该工程的任务信息也添加到“主管备忘录”中。

(2) 主管备忘录功能:“主管备忘录”在每天主管打开计算机时显示, 内容包括:按计划近斯内完成的设计任务、由设计人员提交等待审核的设计任务、主管自行添加的备忘信息等。

(3) 设计进程查询功能:主管利用“设计进程查询系统”可以查看近期计划任务的完成情况。

(4) 工作量统计功能:“工作量统计系统”对设计人员的月/年工作量进行统计, 通过建立合理的工作量统计模型, 使主管能够客观地了解设计人员的工作情况, 并作为考核的主要客观依据。

3.2 设计人员管理系统

该系统主要完成设计人员的工作管理, 包括:任务收发系统、图档管理、设计工程综合查询系统等, 当设计人员接收到设计任务时, 计算机会提示“收到设计任务”, 设计人员通过图档管理建立新工程, 产生一个存放工程设计的新文件夹, 然后通过扫描、打印服务器得到所需的光栅扫描图, 利用辅助设计系统开始图纸设计, 设计完毕后, 由辅助设计系统输出图纸和材料清单, 送工程预概算人员进行预概算, 最后送主管审核后出工程蓝图。

3.3 系统维护

系统维护主要完成设计文档的管理、代码管理、权限管理等。

(1) 设计文档管理:当系统维护人员接收到某一设计工程完成的通知信息后, 将该工程相关文档从文件服务器中保存到刻录光盘外部存储设备中。

(2) 代码管理:人员代码维护, 材料代码维护等, 系统维护人员对部门内部人员及设计所用材料编制代码并进行维护。

(3) 权限管理:根据用户不同的级别, 赋予相应的操作权限。其中主管及系统维护人员具有最高级别的操作权限, 各设计人员之间经对方同意可以互相调用并复制图纸, 但不可修改。

3.4 对外查询接口, 通过设计主管的电脑为上级领导及相关协作部门提供查询接口

该计算机辅助电气设计系统投入运行后, 可提高工作效率约40%, 使原先需三天完成的工作, 不到两天即可完成, 为供电企业缩短业扩流程, 搞好行风建设作出了实质性的贡献;同时由于图纸的审阅修改均在局域网上进行, 基本实现了无纸化办公, 从而极大地节约了办公成本;而MIS系统的投入运行, 使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些理念得以引入并得到贯彻执行, 部门的工作考核、档案管理均得以规范实施。

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 篇9

系统的设计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针对梯形钢结构屋架三维可视化辅助设计问题, 以Visual C++6.0作为开发平台, 采用面向对象编程技术, 以对话框的形式输入屋架设计参数、杆件、节点的设计和校核。通过编写Visual C++与有限元软件ANSYS的接口程序, 实现了对ANSYS的后台调用并提取计算结果作为杆件构件和节点设计依据。根据设计结果应用Open GL图形标准技术构建杆件和节点的三维模型, 从而形成钢结构屋架的三维可视化辅助设计系统。

1 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设计

1.1 系统的总体结构

系统的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整个系统主要由以下三个功能模块组成:1) 设计参数输入模块。包括结构选型, 荷载计算, 材料参数。2) 杆件与节点设计模块。主要包括内力计算, 杆件设计校核, 节点选型校核, 设计报告。3) 三维模型建立模块。包括杆件模型构建, 节点模型构建, 模型的组装与显示。

1.2 系统的主要功能设计

1) 设计参数输入模块。

a.选型参数的确定。在屋架参数界面, 设计人员只需输入跨度L, 屋面坡度i, 屋架端部高度H0等几个控制参数即可完成屋架的选型。程序根据这些控制参数即可计算出屋架各点的点和杆件的信息, 并分别通过自定义的节点类CNode和单元类CElement负责屋架结构的几何信息及点和单元、点和点之间的几何拓扑关系信息的处理和储存。

b.荷载确定及钢材选用。系统根据屋架荷载的特点设计荷载计算界面, 并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2]的规定, 定义各项荷载的分项系数和荷载设计值的计算公式。设计人员仅需对应输入各项荷载, 然后载入设计分项系数, 系统即可计算出最不利的集中荷载设计值。

各种型号钢材的参数已根据《钢结构设计规范》[3]预先在程序中定义。用户只需通过直接选择钢材型号后点击输入完成按钮即可完成材料参数的输入。

2) 杆件和节点设计模块。

a.内力计算。结构的内力计算根据桁架计算分析所采用的计算假定[1]选取Link1单元用于有限元分析。用户在完成设计参数的输入后, 程序可根据屋架结构的几何信息和拓扑关系输出相应的APDL命令流文件, 并以后台调用ANSYS的方式对屋架结构内力的有限元计算分析。

b.杆件的设计与校核。杆件设计:在程序中定义角钢类CAngle Steel来管理各类角钢的几何信息, 用户在载入杆件数据后对杆件截面进行选择。

杆件校核:通过传递程序中设计数据, 采用I/O流读取AN-SYS输出的计算结果, 并以列表控件中报表的形式实现对杆件的校核功能, 并在完成校核后可根据用户需要自动输出杆件的选型报告。

c.节点的设计与校核。用户通过编辑框输入各个构件的尺寸参数, 并为各构件添加详图图例, 以方便用户输入各尺寸设计参数。在确定完节点板的设计参数输入后, 在校核界面中完成对相应节点构件的校核工作。

3) 三维建模模块。

在CSRoof View类中将杆件和节点相应的绘制代码封装在Draw JG () , Draw ZZJD () 和Draw PJJD () 等绘制函数中, 并在Render Sence () 函数中采用矩阵堆栈的技术, 根据杆件和节点的坐标、几何拓扑关系和节点处的构造线性实现角钢和节点等三维模型绘制和整体模型的组装。

2 系统中的关键问题及技术

2.1 VC6.0与ANSYS的接口技术[4]

系统通过VC++对APDL和ANSYS的批处理功能对软件进行后台封装, 应用Win32 API函数Create Process () 函数来为AN-SYS创建一个新的进程, 并对注册表进行编程来实现程序自动修改ANSYS的文件路径及文件名。最终实现以后台调用ANSYS的方式对屋架结构内力的有限元计算分析, 并以*.txt的文件格式输出计算结果。

2.2 三维建模技术

三维建模技术是实现三维可视化设计的一个重要基础, 系统通过MFC的窗口平台实现Open GL三维模型的构建和显示。

模型构建[5,6]如下:

杆件模型:程序根据规范《热轧型钢》[7]所规定的角钢截面形式编写杆件模型的绘制函数。对角钢肢端弧面和内弧面采用三阶Bézier曲面进行模拟, 采用GL_QUAD (四边形) 和GL_POLY-GON (多边形) 图元绘制其他各面。最后, 选用Open GL中的渲染技术对模型渲染以提高真实感。完成渲染的双角钢杆件模型如图2所示。

节点模型:在Draw ZZJD () 和Draw PJJD () 等函数中完成节点模型的绘制工作, 节点中各构件的绘制同样通过采用上述几种基本图元完成。用户在节点设计界面中输入相应的参数, 程序根据各构件几何和位置参数对完成节点模型的绘制。

整体模型的组装:结构整体模型的建立采用了Open GL中矩阵堆栈的技术, 通过分别绘制各杆件和节点的模型最终以层次建模的方式实现。程序读取结构各节点和杆件的几何信息和拓扑关系, 再结合节点处相应的构造信息分别以每个节点为基础建立其节点模型和相应的杆件模型, 如图3所示为支座处节点整体模型的组装。

3 系统应用

3.1 基本设计资料

某单层单跨工业厂房, 跨长L=24, 总长60 m。冬季计算温度高于-20℃。厂房中没有设置吊车, 且不需地震设防。屋面材料包括1.5 m×6 m的预应力混凝土大型屋面板, 10 cm厚泡沫混凝土保温层和卷材屋面。雪荷载0.40 k N/m2, 屋面积灰荷载0.75 k N/m2。屋架铰支于钢筋混凝土柱上, 柱截面400 mm×400 mm, 混凝土等级C20。钢材选用Q235-B。采用E43型焊条, 手工焊接。

由于采用大型屋面板作为屋面材料, 故选用无檩体系平坡梯形屋架形式。屋面坡度i=1/10。屋面计算跨度L0=L-300=23 700 mm。端部高度H0=1 990 mm, 中部高度H=3 190 mm。屋架几何尺寸如图4所示。

3.2 设计与实现

首先, 根据本文1.2中所叙述的步骤对屋架进行结构选型、荷载和材料参数输入、内力计算、杆件和节点设计及校核, 最终完成的屋架整体模型如图5所示。

4 结语

本文基于MFC应用程序框架, 采用开放式三维图形标准, 依据国家相关技术规范, 研究基于Open GL图形技术的梯形钢屋架三维可视化辅助设计系统, 建立了以对话框的形式输入屋架设计参数、杆件和节点的设计及校核。应用了Visual C++与有限元软件ANSYS的接口, 实现了对ANSYS的后台调用, 并提取计算结果作为杆件构件和节点设计依据, 设计和实现了钢屋架杆件和节点的三维模型构建。系统的可视化结果具有三维真实感, 而且系统具有操作简便的特点。整个钢屋架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过程, 可以为设计者提供可视化成果, 为钢屋架的设计提供一种新方法, 对设计方案优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摘要:针对梯形钢屋架计算机可视化辅助设计问题展开了研究, 依据设计规范, 基于Open GL三维图形库和ANSYS接口编程等技术, 采用面向对象软件设计技术实现了梯形钢屋架三维可视化辅助设计系统, 通过实例验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钢屋架,OpenGL,可视化,ANSYS

参考文献

[1]牟在根.简明钢结构设计与计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5.

[2]GB 50009—2012,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S].

[3]GB 50017—2003, 钢结构设计规范[S].

[4]吴晓涵.面向对象结构分析程序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2.

[5]和克智.Open GL编程技术详解[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

[6]Dave Shreiner, Mason Woo, Jackie Neider, et al.Open GL编程指南[M].徐波, 译.第6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

[7]GB/T 706—2008, 热轧型钢[S].

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 篇10

一、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定义与优势

所谓计算机辅助审计, 是指审计机关、审计人员将计算机作为辅助审计的工具, 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及其计算机应用系统实施的审计。与以往传统的审计方法相比, 计算机辅助审计具有便于信息检索、查找问题、审计计算、数据核查、文书处理等优势。

二、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业务系统缺乏相应的审计模块。

现行业务系统没有相对独立的专用审计模块, 如国际收支申报系统、服务贸易监测系统等, 虽然货物贸易监测系统设置有内部控制模块, 但也仅局限于业务量统计和操作日志查询。系统中均没有考虑设置审计用户, 重要的系统也没有设立必要的审计接口, 导致简单的数据查询需要通过被审计对象才能进行。

(二) 熟悉外汇业务和计算机知识的复合型审计人员偏少。

一方面, 由于外汇管理方式的转型, 审计人员对当前外汇管理业务处理方式存在了解不深等问题;另一方面, 计算机辅助审计需要审计人员掌握更高层次的数据筛选、函数计算、数据统计和图形分析等计算机技术, 而现阶段这类人员普遍偏少。

三、外汇业务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方法

(一) 系统登录查询法。

该办法主要适应于外汇业务系统中已有完整的核查功能模块的核查型业务, 审计人员通过调用系统的查询模块, 掌握被审计单位在审计期内需要核查的业务明细, 进而调取核查记录与留存资料进行审计, 得出审计结论。

(二) 数据导出分析法。

该方法主要适应于备案型业务, 如货物贸易名录登记, 直接投资外汇登记、外债登记等。由于备案型业务数据量较大, 可采取导出Excel表格, 然后对不同业务类型的数据进行统计、筛选、抽取等加工处理, 找到审计线索, 开展审计取证。

(三) 编写结构查询语言法。

该方法主要适用于指定审计的某类备案型业务, 如贸易信贷报告中金额高于某一额度的;企业借用直接外债超过一定金额等, 如资本金结汇用途核查, 备用金月度超限额结汇等情况。可通过跨境资金流动监测系统中的明细查询和汇总查询功能, 编写结构查询语言, 筛选出审计期内的业务, 然后进行审计取证, 得出审计结论。

四、在外汇业务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建议

(一) 合理配备审计项目组成员。

在外汇业务审计工作中, 审计项目组要尽量配备业务型、计算机专业型、审计型等3类人员, 发挥各类人才的专长, 审计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以国际收支业务审计为例:可给此业务审计配备两名人员, 一名熟悉业务, 一名熟悉计算机知识, 业务人员指导计算机专业人员如何发现核查业务问题, 计算机人员则指导业务人员如何适用软件工具进行核查, 如此循序渐进, 将有利于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的开展。

(二) 重视数据挖掘技术在计算机辅助审计中的应用。

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 篇11

一、行政管理因素

学校行政管理层的决策对计算机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和实施效果有直接影响,比较明显的管理影响因素主要有财政、设施的配备、领导者和组织者对技术应用的重视程度等方面,这些因素必然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的物理条件和运作环境。同时,这些管理因素也会影响到教师的授课准备程度和教学中应用计算机的程度。所以,学校在实施计算机辅助教学之前应考虑其必要性、有效性和可行性,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学校实施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目标,即学校为何决定将计算机技术引入课堂教学,做此决定前行政管理层需做好思想上的准备,是经过认真考虑后才决定将计算机技术引入课堂教学,还是只为了跟上社会潮流?学校的决定是否基于自身的经济基础?

2.财政支持,即学校能够拨出多少经费,以保证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引入课堂教学这一工程的顺利实施。

3.学校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理解,即学校如何定义计算机辅助教学及如何应用计算机技术。

4.基础设施的配置,即学校能够为计算机辅助教学提供怎样的物理条件,比如硬件、软件、空间、设备和技术人员等。

5.对教职人员的培训,即学校能够为老师和相关员工(尤其是维护技术设备的人员)提供怎样的培训,使其能够掌握相关的计算机技术以及应用这些技术于教学实践的教学法知识。同时如何管理、维护好这些技术设备,使其始终处于可用状态,提高其使用效率,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二、教学管理因素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有效实施除了与行政管理层密切相关外,教学部门的决策对具体实施计算机辅助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之所以将教学部门的管理因素独立于行政管理因素来进行讨论,主要是由于教学部门与行政管理层对CAI的定义和理解会有所出入。通常情况下,教学部门应该对计算机辅助教学进行宏观上和微观上的管理,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定义和特征行使最直接的解释权。在实施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过程中,教学部门主要根据以下因素制定与CAI有关的决策:当前影响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主要教学理论基础;实施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方式(例如从教学法的角度来说,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实施是否有利于教学);教学人员应用和参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程度;各个环节所需经费的具体配置。所有这些因素都决定了老师将获得怎样的技术辅助以及如何应用计算机技术来进行教学,同时也对课堂教学材料的设计和应用有着深刻的影响。就教学部门所实施的教学管理职能而言,教学部门必须就以下具体事项制定决策,以确保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顺利实施。

1.教学部门对教学及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概念、定义及构想,即教学部门如何看待教学的特征,指导教学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如何定义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及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教材或材料又是怎样的。

2.计算机辅助教学在课程中的角色,即计算机辅助教学在课程中所处的位置,这包括教学部门是认真考虑如何将计算机辅助教学融入到课程与教学实践中,还是只为了迎合学校管理层的要求。

3.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社群内部分工,即教学部门如何组织教学员工,是否有等级制,劳动分工如何,老师在该社群中居何种地位,老师能在多大程度上决定自己在班上实施计算机辅助教学等。

4.教学人员培训,即部门能为实施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教学人员提供怎样的技术应用和教学法知识培训。

5.基础设施建设,即实施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场所具备了何种物理条件,教学是发生在传统课堂上还是语言实验室里,有怎样的硬件和软件可供教师使用,计算机设备与学生的比例是多少。

6.教师的教育与专业背景、教学法知识及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观点和定义,即教育与专业背景和教学法知识是如何影响他们应用和实施计算机辅助教学的。

7.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即教学部门如何看待老师和学生的角色。这与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承担的角色又有何异同。

三、CAI管理因素诱发的问题

CAI的设计与应用是一个涉及各种不同变量的复杂过程,作为对CAI的设计和实施有重大影响的行政管理因素和教学管理因素,如果在实践中处理不当,将有可能诱发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有技术便有成效”这种先入为主的认识误区以及缺乏理论指导上。管理层必须对这两方面问题有深刻的认识,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确保技术应用的合理性和高效性。

首先,要充分考虑计算机技术本身固有的缺陷,避免技术优胜论(Technology Preponderance)或技术决定论(Technology Determinism)。在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领域,总存在一种误解,即只要使用了计算机技术就肯定能够改善教学、促进教学。许多计算机辅助教学设计过分夸大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这种做法被不少教育家和从业者批评为“技术优胜论”。有些持技术决定论观点的人甚至认为计算机技术的引进和应用将会自动产生某种教学效果。计算机技术的出现或应用确实与菜些教学成效有关联,但是相关关系并不等于绝对的因果关系。假如设计者过度夸大计算机技术的有效性,其结果必然得出“某某”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或设计能有效促进教学的结论。但这样的结论到底是由什么导致的,是计算机技术的使用、教师的教学策略、学习环境的作用、学生本身的学习策略,还是以上因素的共同作用,其实都有可能。因此这样的结论势必存在严重的问题。事实上,探讨计算机辅助教学负面影响的研究非常少,同时很多研究人员并不把其研究所得负面结果作为有价值的发现。我们不得不承认,在任何一项研究过程中,研究结果的产生都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也包含一些可能对教学没有使用价值的因素,设计者不要想当然地认为计算机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一种全新媒体就势必对教学有促进作用,其实技术只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辅助工具和手段。

其次,计算机辅助教学设计本身要有足够的教学理论与研究成果支撑。强有力的理论支撑能够使研究结果更具有概括性、有效性和实用性。不少计算机辅助教学设计与研究都没有充分的教学理论和前人研究结果作为基础,而有些设计甚至没有任何教学理论或其他实验结果作为理论支撑,因此教学效果和研究结果都缺乏真实性和有效性。对从事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设计者来说,以教学理论为起点,并将其贯彻至对设计进行实施、评价和总结的各个阶段是很有必要的。

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 篇12

一、存在问题

知识获取技术在研究工作开展以来也遇到了不少问题, 可以说是困难重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专业知识的区分

某个有分歧的问题上不同的学者又会有不同的意见, 这就要求进行共性知识和个性知识的区分。其二, 知识是不断发展和更新的, 如日心说的发展一度遭到质疑, 经过近千年后才被承认其正确性。因此知识的正确有待时间验证, 不断发展中的知识要加以区分利用也是知识获取技术面临的难题之一。

2. 网络知识源的庞大与复杂

互联网环境下的知识获取、组织及智能检索的研究将是未来智能信息系统中知识获取研究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要在浩瀚无边的网络中查询资料主要依靠信息检索技术, 即人们常说的搜索引擎。目前IR (Information Retrieval) 信息检索技术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查准率 (precision) 低, 改进IR的根本途径是从互联网信息中获取知识, 并据此计算查询和返回文档的相似度。

3. 知识结构和规则的设计

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专家系统中, 对于知识的要求不仅仅是时新性、有效性和正确性, 更要求其符合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 由于教学的特殊要求, 知识结构的建设和规则的设计就需要知识获取技术对知识施行更加谨慎的处理。

4. 知识的更新换代

要保证知识的正确就需要时刻对知识进行不断的更新搜寻, 一旦面临更新问题又要如何吸纳新知识, 如何更新也是知识获取技术需要应对的难题。在知识获取领域, 知识获取技术发展出了不同的知识获取方法来获取知识、建立知识库。

二、计算机辅助教学专家系统实验构想基本情况

教学专家系统的任务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弱点和基础知识, 以最适当的教案和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和辅导。计算机辅助教学专家系统的知识获取要求获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领域内专业知识, 将知识结构化、规则化, 装如知识库中, 并要确保知识的时新性和有效性。

设想实验对象是小学数学四边形学习。其主要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讲述四边形的概念和性质, 第二部分讲平行四边形, 第三部分主要介绍梯形。要求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专家系统的知识获取技术, 构建有关初级四边形学习内容的知识框架。

建设过程根据三种模型来实行, 一共分五步:

1. 问题知识化, 即辨别所研究问题

的实质, 如要解决的任务是什么, 它是如何定义的, 可否把它分解为子问题或子任务, 它包含哪些典型数据等。所以系统将根据熔炉模型中的特征语句和典型数据从知识源中采集有关四边形的知识。

2. 知识概念化, 即概括知识表示所需

要的关键概念及其关系, 如数据类型、已知条件 (状态) 和目标 (状态) 、提出的假设以及控制策略等。

3. 概念形式化, 即确定用来组织知识

的数据结构形式, 应用人工智能中各种知识表示方法把与概念化过程有关的关键概念、子问题及信息流特性等变换为比较正式的表达, 它包括假设空间、过程模型和数据特性等。

4. 形式规则化, 即编制规则、把形式化了的知识变换为由编程语言表示的可供计算机执行的语句和程序。

5. 规则合法化, 即确认规则化了知识

的合理性, 检验规则的有效性。四边形的知识是否有新发展、是否有新方向, 这些都是系统应该给予关注的, 毕竟知识不是恒久正确的, 因此, 时刻验证知识、检测知识、更新知识是第五步骤的重点。

总之这个知识点虽然浅显, 但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其关联的范围很宽, 因此要从巨大的图形学知识筛选出适合教学内容的知识, 再将知识概念化, 排除多余、错误知识, 再根据教学设计进行结构设计, 作后转化到计算机中融合进专家系统, 编排系统要求的顺序。

在知识源方面主要利用了网络和书本的知识源, 网络的知识源比较全面但散乱无章, 书本的知识专业性、逻辑性强, 但内容却不及网络知识的丰富。将二者结合, 可以扩大知识源, 丰富知识储存量。在不同类型的知识源采集知识也是知识获取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在熔炉模型中, 不同的知识源将被授予同样的对待, , 书本知识和专家知识都会被利用软件转化到计算机中, 以特征条件语句来筛选需要的知识。

得到了知识后, 系统开始进行概念的建立。知识的概念需要从同类知识中获取主要的定义和关系得出, 是建立知识组织的基础。在四边形知识获取设想实验中, 系统还是在利用熔炉模型, 在大量的知识中提取出知识的概念。

之后, 系统将转入循环模型中, 在知识概念化的基础上建立教学设计所要求的知识结构, 并在循环往复的实例验证中检验结构的合理性, 逐步得出知识的规则, 最后将其转入计算机中, 在知识库里正式装入知识。

但知识获取还需要进行最后也最重要的一个步骤——知识的新陈代谢, 也就是验证组织知识规则。这个步骤中, 系统将返回到知识源以及之前的每一个步骤, 检测知识的正确性、有效性、时新性。

但是由于这个仅仅是构想, 未能在实际中的到应证。实际上, 即便是开发一个小型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专家系统, 也还面临着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 而知识获取技术只有在一个完整的系统中才能得到真正的检验, 所以这个设想还有待验证, 设想未能竟完善之处有望谅解。

参考文献

[1]陆汝铃.知识科学与计算科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2]赖朝安, 孙廷明等.面向Web文本的机械知识获取方法研究.机械设计, 2002, (8) :33-36.

[3]李盛, 杨尔弘.一种基于聚类的汉语词语知识的获取方法.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3, (15) :95-98.

[4]钱揖丽, 郑家恒.文本切分知识获取及其应用.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3[, 2) 二63-65.

[5]李盛, 杨尔弘.一种基于聚类的汉语词语知识的获取方法.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3, (15) :95-98.

上一篇:保障安全下一篇:中、高职教育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