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辅助管理

2024-06-25

计算机辅助管理(精选12篇)

计算机辅助管理 篇1

高等教育在近10余年中获得飞速发展, 由此带来多方面的益处也产生了不少弊处。设备在增加、使用设备的师生在增加、设备使用频率在提高, 必然会加重实验室管理难度, 比如设备维护、保管、借出/归还记录等。传统的一个记账本管理实验室的模式, 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实验室管理需要。如何加强管理质量, 提高管理效率, 实现实验室的科学管理、规范管理, 降低实验管理的难度, 减轻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 各高校都在探索这一实践课题。本文尝试介绍一种切合高校实验室管理需要的计算机软件———起点设备管理系统 (以下称管理系统) , 初步阐述该软件的功能、特点与使用, 以期广大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能迅速了解并掌握该软件的用法, 并能在工作中开展实践的尝试, 以提升实验室管理工作效度。

一、高校实验室设备管理的要求

一般的教学型、教学科研型高校的实验室设备, 其数量与涉及人员都无法与企业的设备相提并论。但学校在发展, 实验设备数量在增加, 高等院校已经发展到必须像企业那样, 运用科学的设备管理方法, 来管理、维护学校的国有资产, 否则难免形成国有资产的流失或利用效率低下。各高校正在开展类似的工作, 以加强学校实验设备的管理。但目前高校开展的学校层面的基于复杂系统管理的设备管理, 尚无法支持某一学院或某一专业实验设备的日常管理与维护。从日常的管理实践看, 高校实验室设备管理存在如下需求。

1、反映实验室设备的基本状况

无论是使用记账簿还是计算机软件, 管理的最底线要求是能给出全部设备的基本状态, 比如购买时间、价格、数量、损坏/完好状态、维护/维修情况等。使用电池的设备还要充电情况;使用耗材的设备, 还要能体现耗材的准备情况。

2、反映实验室设备的借出/归还情况

实验室设备管理涉及借出、归还情况, 看起来比图书管理要简单些, 其实不然。一般实验室设备管理服务并服从于实验需要, 一般实验时间长短并不一致, 有时受天气、使用者计划变动等各种人为的或客观的因素影响。这种人性化设备管理方式, 有时使得设备的管理过程充满弹性, 导致很多不可控因素产生。一个电话或一个短信就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时间, 这远比图书的续借来得简单, 也来得更难管理。但管理设备, 无论采用哪种方式, 都必须反映出某一设备借出后, 其转借、续借状况, 以便对设备进行使用全程追踪, 确定作为临时管理者的使用者的管理责任。

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网络时代, 选择一个功能适当、操作简便的计算机管理软件, 以适应上述的管理要求, 毫无疑问, 能够更新实验管理技术与方法, 为学校各专业实验室设备管理带来极大便利。

二、计算机管理软件

1、功能与特点

设备管理系统是一款通用性极强的设备管理软件, 适用于企业、机关、学校、事业单位等任何需要管理设备的单位。软件同时提供单机版和网络版供用户选择, 网络版可以多台电脑联网使用, 数据共享。软件操作界面友好、灵活、易操作。

(1) 系统功能。设备管理系统实现了对单位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过程, 从功能上可分成七大子系统:台账管理、设备盘点、辅助管理、查询打印、统计报表、参数设置、系统管理。整个系统以实物管理为核心, 对于单位资产遵循入库、出库、使用、保养、维修、调拨、报废、审批和登记处理的全过程管理程序。为方便快速借入/借出操作, 系统支持条形码技术, 设备可以用条形码标识。

系统可建立起完整的设备档案、固定资产折旧、设备维修、设备调拨记录、设备报废记录, 具有灵活的查询分析和参数设置功能。系统既可以管理设备的基本档案, 如资产编号、设备名称、型号、出厂日期、出厂序列号、设备供应商、价格等, 又可以管理配置档案。系统根据不同的设备, 可自由设置配置信息。

灵活的查询系统可以把设备的基本情况、配置情况、维修升级档案、设备调拨记录等信息灵活组合条件, 灵活定制查询结果, 并可将结果以台账卡片形式打印输出, 同时提供必要的预警提示。支持Excel批量导入和导出, 可以简化数据的录入工作。

从功能上看, 起点设备管理系统完全已具备服务学校实验室管理的要求, 能够为大中小学实验室管理提供极大便利。

(2) 系统特点

(1) 操作简单, 设置灵活。提供了设备的自定义项, 设备种类、组织部门灵活设置。

(2) 设备台账记录信息全面, 并可为描述设备的组成提供多种文件格式:设备配置、设备指标、设备附带软件、图片、文档等。

(3) 智能决策支持。设备管理系统辅助智能决策查询表现在:一是统计灵活强大。资产信息查询条件可以灵活定义、保存;报表统计条件可以灵活设置;二是智能预警。对所有设备能设置保修、报废预警。

(4) 支持手持数据采集器, 灵活的设备盘点。系统支持条形码技术, 设备可以用条形码标识, 通过条形扫描进行信息采集。

(5) 支持Excel批量导入和导出, 可以简化数据的录入工作。同时, 这一功能非常适合多数实验室管理人员熟悉办公软件的这一工作特点。

2、设备管理系统的两个版本

设备管理系统分两种版本:单机版、C/S网络版。单机版的管理平台功能也是强大的, 对于相对较小或实验器材数量较少的实验室, 或实验器材有专人管理的实验室, 单机使用已经能很好地满足需要。对于大型实验室、分布式实验室、管理人员相对分散的实验室, 通过C/S网络版可以实现方便的管理。C/S网络版可以多台电脑联网使用, 数据共享, 其界面友好、灵活、易操作。但C/S网络版需在使用之前进行稍微复杂的系统配置, 且购买价格要高出许多。本文着重介绍单机版的一般操作, 对于高校实验室设备管理, 单机版拿来即可投入使用, 而且能够满足基本需要。

三、设备管理系统的一般操作

对该管理系统的操作主要介绍三个方面。

1、人员信息管理

设备管理系统中将使用设备者信息放在“辅助管理”菜单中。在该菜单下可直接通过“人员信息导入”命令将存放在Excel中的人员信息一次性导入系统, 条件是Excel中的字段名需与系统中的人员信息字段一致, 这一点可参照“选择Excel (.XLS) 文件”选择下面给出了从A到R的所有字段。具体的导入步骤是: (1) 浏览文件, 找到需要导入的Excel文件; (2) 选择导入方式, 如选“追加”, 则新导入的人员信息添加在已有信息后面;如选“覆盖”, 则原有人员信息被删除, 系统中只保留新导入的人员信息; (3) 导入, 注意“导入”按钮在“浏览文件”上面, 与“退出”按钮并排放在一起, 这种设置保持了系统界面的一致性, 但这里操作起来略显不方便。

另一种增加人员信息的办法是, 单击“辅助管理”菜单下的“人员管理”命令, 出现的界面中有“增加”、“修改”、“删除”、“查找”、“导出”、“退出”六个命令按钮, 可以用“增加”按钮用手工输入的办法增加人员信息。显然, 这是一种临时的操作, 不适宜大批量添加人员信息。

其它的管理人员信息都可以通过上述的“修改”、“删除”、“查找”进行。当然还有一种方式, 就是在Excel文件中修改好之后, 重新导入该文件, 可快速完成人员信息管理。

2、设备信息管理

(1) 信息登记

信息登记也可采用类似人员信息管理的导入方式, 将符合系统要求的设备管理信息Excel文件内容一次性导入系统。具体操作是“台账管理”→“设备导入”, 操作的界面与步骤同人员信息导入一样。

(2) 信息管理

对设备进行信息管理, 可通过“台账管理”→“设备台账”进行, 出来的界面中, 系统除了显示所有的设备之外, 还有“增加”、“修改”、“批量修改”、“删除”、“刷新”、“打印格式”、“打印”、“查找”、“配置列”、“全选”、“导出”等十多个按钮可对显示的设备信息进行相应的操作。

对系统中人员与设备信息的管理尚有很多命令, 可在日常工作中不断熟悉, 限于篇幅, 这里无法一一介绍。

3、系统信息的输入与输出

系统信息有两种输入、输出方式。一是打印。为安全起见或日常工作需要, 可有选择地打印一些信息, 在“查询打印”、“设备分类统计”、“设备台账”等界面中都有“打印”按钮, 可按需要打印。另一种输入、输出方式是在“系统管理”菜单中的导入数据、导出数据命令下进行。这里的导入、导出数据与上面所说的“人员信息导入”、“设备导入”不一样。导出数据是将整个系统的所有数据导出为一个数据文件, 以放在它处进行保存。这样, 一旦系统中的数据遭到破坏, 可以从其它地方将导出的数据拷贝过来, 再“导入数据”, 就可以实现系统数据的恢复。下面所说的定时、多点备份, 就是指将数据导出来, 多备份几处, 以防不测。

四、设备管理系统应用时需注意的问题

1、权限的控制

设备管理系统是一个开放型的管理平台, 不像纸质账簿, 可以专人专管, 且有各人笔迹的区分, 很容易查找到责任人。在这个平台上, 一旦有人超越权限, 进入系统, 进行权限外操作, 很难在事后判断是谁实施的操作, 产生的后果该归于谁的责任。对于可以异时异地操作的C/S网络版系统, 超越权限的操作一旦发生, 尤难追查责任。所以, 对不同的管理人员赋以不同的权限, 在平常的工作中, 不可随便将权限大的账号、密码提供给他人, 即使其职位再高、权力再大。

2、定时、多点备份

设备管理系统可以进行多方备份, 为保证系统数据的安全, 每天对数据进行一次备份操作, 并将备份数据存放在安全位置。为进一步保证数据安全, 可作多个备份, 存放于多个地方, 当然, 其前提是必须保证多个备份数据的一致性。

3、系统的安全保证

系统必须置于防火墙、杀毒软件的严密监控之下, 以防木马、病毒、黑客的侵袭。并且, 这些安全软件须定时升级, 以防范最新的木马、病毒形成危害。用于安装设备管理系统的计算机, 不得安装游戏、其它盗版或来路不明的软件, 不可用于随意浏览网页, 也不可使用未经检查的U盘。系统最好安装影子卫士一类的程序, 每次关机时, 对操作系统进行类似“软还原”的操作, 以保证系统的纯净。

摘要:利用设备管理系统实现实验设备管理的自动化, 既减轻实验管理难度, 又可以提高管理的效率与规范性。学校层面开展的设备管理很难对各个专业的实验室的日常管理起到支持作用。本文介绍了一种适用于二级学院或各专业自行开展设备管理的计算机软件, 能满足专业实验日常管理的要求, 希望对拥有大量设备器材的实验管理有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设备管理系统,实验室,管理

参考文献

[1]谢健, 刘原奇, 易先卉.高校开放式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研究[J].计算技术与自动化, 2007, (3) :102-103.

[2]http://www.qdok.com/product/product_sbdj.html

[3]设备管理系统用户手册[OL].http://wenku.baidu.com.

计算机辅助管理 篇2

1、需求分析

近年来,云计算(Cloud Computing)作为一种新兴的先进计算技术促进了计算机行业的革新,云计算的作用简单说就是确保用户按需使用计算资源,并按使用程度进行付费,类似于计量水电费的模式。因此,云计算对网络教学改革也有很大的启发价值,积极推动云计算的 IT部署和交付模式在网络教学改革中的作用是十分必要的。面对多媒体网络技术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诉求,应该提供一种网络学习策略。网络学习策略基于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依托提供在线的学习方式,其核心思想是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突出学习者个性。因此,网络教学不仅要实现优秀教育资源共享,提供灵活、开放、不受时间地域限制的学习形式,还要让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来安排学习计划和学习进度,实现 “个性化教育”。

国内外很多高校都在积极探索网络教学具体形式和方法,在国外远程教学已经应用在许多高校。针对本校的具体情况,笔者也研究并旨在开发符合自身的网络教学系统。该系统旨在并解决如下问题:一是随着高校扩招学生人数剧增,而校园软硬件设施无法跟进,教学资源无法满足需求,另外师生交流、课堂辅导、资料共享、作业批改等问题也较为不便。在高校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想选修某门课程,但由于教学资源的限制和学校教学的规划这门课程开设的时间、人数有一定的限制,可能这门课程开设的时间刚好与其他课程冲突,或者人数超过了限制而无法选上,而下学期又有其它的教学计划或者没有开设这门课,所以学生只好放弃选修。二是有些课程无需占用课室等教学资源,学生可以根据一些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自主学习并完成测试。三是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难免有时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尤其是实验课,学生希望课外也可以使用资源来完成课堂上尚未完成的学习。四是学校的在线学习的平台存在资源重复建设、资金浪费和教学个性化不强等问题。为了给学员提供更便宜、便利、优质、全方位的服务,发挥系统优势,整合资源和资金,建设更高效、实用、个性化的网络教学系统,提出了基于云计算的网络教学系统的设计方法。

下图1为高校辅助教学系统TOP数据流图。[1]

图1高校辅助教学系统TOP数据流图

2、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校园网的应用及网络规模在不断的扩大,各大院校都引入了相应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和网络资源平台来为教学、办公提供更好的服务,如机房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网络资源教学平台、数字图书馆等,这些系统和平台都要求校园网络提供较大的数据吞吐量和承载更多的多媒体数据流,而目前传统的网络管理模式存在较大的传输承载瓶颈。采用云计算,将网络中分散的、零散的资源聚集起来,进行统一调度和管理,形成一个计算资源池向用户提供按需服务,可以解决高校当前信息化管理的问题,提高信息化管理的效率。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多媒体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更加广泛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能使以往靠多种设备、技术才能实现的课堂多媒体教学与现代通讯设施形成网络,构成全方位、多渠道、交互式的教育系统。使人们在传递和交换信息时不再是利用单一信息媒体,用户可以随心所欲地不受时空限制索取、传播和交换信息。多媒体教学网络由于其优越的功能为学校提供了理想的教学环境,给学习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变革。

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主要实现手段,已在20世纪90年代被广泛应用于高校教学中,在许多大学学科教学中发挥着传统教学不可取代的优越性,同时也是我国高校教育改革个质量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通过网络来构建虚拟教学系统成为国内外教育界研究的重要方面。我国也将《虚拟实验教学环境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作为“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展开研究,该项目旨在开发一个服务化、可拓展的开放式教学平台,全面整合虚拟教学资源。

目前的网络教学系统满足了学生和教工的基本教学要求。切很难达到个性化教育的层次。例如,我校的BB平台就存在资源重复建设和教学个性化不强等问题。为了给学生和教工提供更便宜、便利、优质、全方位的服务,发挥系统优势,整合资源和资金,建设更有效、实用、个性化的网络教学系统,基于云计算的网络教学系统应运而生。

3、技术支持

云计算的核心技术是海量数据分布存储技术。云计算的构建目的在于同时为大量用户服务,因此云计算系统采用分布式存储的方式存储数据,用冗余存储的方式保证数据的可靠性【2】 Google 的 GFS 和 Hadoop 团队开发的 GFS 的开源实现 HDFS 是目前广泛使用的数据存储系统 图1为云计算架构

图2 云计算架构

从本质上来讲,云计算实际上是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和基础架构即服务两者的结合。其核心是将某一或某几个数据中心的计算资源虚拟化之后,向用户提供计算资源租用形式的服务。云计算的基本特征在于:(1)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的,也就是以浏览器为基础;(2)数据存储在云端,应用也存储在云端,这些对用户透明,通常由第三方提供;(3)云计算强调服务,用户按需使用服务,根据使用多少付费。

4、基于云计算的网络教学系统设计 4.1、基本系统结构

根据当前网络教学改革的内在需要,对基于云计算的网络教学系统进行需求分析。网络教学系统的设计遵循经济性原则 实用性原则和高效性原则。图2为基于云计算的高校远程教学系统的整体架构图。它主要由云计算服务器、负载均衡设备、WEB服务器和数据库存储服务器等四部分组成。

4.1.1.云计算服务器是整个系统扩展性的核心部分。本系统将学员的在线学习教学资源全部存放到云服务器上, 通过云计算服务器的高性能、高可靠和可扩展等特性, 保证系统高效与稳定地运行。

4.1.2.负载均衡设备主要根据学习者访问需求, 动态地完成网络带宽和硬件资源的调度与分配。

4.1.3.WEB服务器是用户访问学习的入口, 分为主 W EB服务器和专业 WEB服务器, 其中主 WEB服务器是完成学员查看信息,登录系统, 验证等功能,专业 WEB服务器主要由负载均衡设备进行分流,学员根据网络流量被平均分配到不同专业 WEB服务器上进行学习。4.1.4 数据库存储服务器分为公共服务器和专业服务器。公共服务器主要记录用户信息, 访问记录等公共信息;而专业服务器则记载不同专业的专业信息、学习记载、作业考试信息等。

图3高校远程教学系统框架结构图

考虑到信息安全隐私问题本文在架构设计的过程中, 采用本地数据库服务器存放私有数据, 如学员信息、课程信息、专业信息等重要数据。而把在线学习、下载、即时通信、师生交互等扩展功能全部存放到云服务器上。由于这些属于服务数据。因此不存在安全性问题。

4.2、系统的实现

4.2.1基于云计算的高校辅助教学系统的功能模块

根据云计算能提供高性能计算资源、海量存储空间以及优质技术服务等特点。我们设计的高校远程教学系统主要由学员报名、虚拟班级、虚拟教研室、学习资源—云计算服务、师生交互—云服务和系统管理等六个功能模块构成。其功能结构如下图3所示,图3中的黑体字部分为使用云服务器实现的功能。

图4高校辅助教学系统功能模块图

(1)学员报名。参加培训的学员需要填写报名信息,然后系统进行逐一审核。由于学员较多,需要将已通过审核的人员名单利用 EXCEL导入,进行批量审核以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审核的学员利用学号和密码登录到网络学习系统,并可以查看、打印其报名信息。

(2)虚拟班级。虚拟班级概念的提出主要解决大量学员的网络教学管理问题,其主要思想是将学员按照地区或其他规则划分成较小的班级,并通过每个班级设置一个班主任的方式对班级进行管理。学员需要根据班主任发布的学习进度来完成网络学习任务,同时系统也会记录学员学习的整个过程,并以此为依据给定学员成绩。由于在学员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存储空间和计算资源,因此本系统将在线学习、资料下载、即时通信等功能利用云服务实现,有效地提高了远程教学的质量。虚拟班级概念的引入有效地解决了学员过多无法管理的困难,为今后的远程教学提出了一个新的教学管理模式。

(3)虚拟教研室。虚拟教研室是仿照虚拟班级的概念提出的,它主要是记录班主任的教学过程,在虚拟教研室里班主任需要完成对学员存在的问题及时解答、批改学生作业、给学员作业评语、给定成绩等工作,班主任间可以通过云服务提供的即时通讯答疑模块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例题讨论,最终将讨论结果反馈给学员。虚拟教研室建立了一个师师间和师生间交流的通道,它对远程教学的规范化、教学的严谨性的提升起到了推动作用。

(4)学习资源—云计算服务。云计算可以提供高校远程教学系统新的硬件构建模式,针对这一特点,我们把所有的在线视频,在线下载全部放到云服务器上,这部分功能有着学员访问量大、访问频繁的特点,如果自建需要高性能的服务器、高速网络带宽、防火墙以及负载均衡设备,很少有单位的网络部门能购买这样高性能的设备。云服务模式可以大大地节约以上开销,并且能够保证硬件设备、网络带宽、安全存储、复杂计算等核心问题的真正解决。目前,世纪互联、引领盛世、联想集团等都提供此项服务。(5)师生交互—云服务。云计算可以提供新的软件资源开发模式,我们利用计算的这一特点,把师生、师师间的通信交流全部通过云服务实现,利用 XML技术在数据层的基础数据交换,并实现以下功能: 网络即时通信服务、电子邮件服务、在线答疑服务等。通过软件即服务(SAAS)这种云计算的模式可以节省购买或开发系列功能模块的费用,有效地降低了成本。目前可以支持此项服务的主要 Google、百度、IBM、联想等。

(6)系统管理。系统管理是整个远程教学系统的控制管理端,可以监控系统每个模块功能运行的情况,对系统前台的学员信息、试题信息、课程信息、专业信息、服务器地址可以实 现整体设置,系统管理中可以动态调配整个系统中的众多资源,利用负载均衡器达到有效地分配均衡资源。

4.2.2 系统运作流程

系统中教师、学生和系统管理员向系统提交对应信息进入系统,根据不同用户身份拥有的不同权限进行对应操作。学生完成在线学习、考试及资料的下载,教师批改作业、评阅试卷,并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和在线答疑完成师生交互,管理员进行系统管理。在基于云计算的辅助教学系统中,基于云存储有虚拟班级管理、虚拟实验室的建设,另外系统的的学习资源,包括课件、授课视频、学习资料等都是存储在“云端”的。

图5高校辅助教学系统业务流程图

4.3.3 系统的设计

后续的系统设计工作关于数据库的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设计以及数据库的实现与维护,由于实际中很多成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可以参考,因此对于按照规范设计方法基于云存储的高校辅助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此处没有研究下去。可以参考“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与实现”课程的课程论文“在线自测系统设计与实现”,不同之处是系统中的资源是存储在‘云’中的,用户可以按需使用,实现了个性化需求,此处不作深入详述。

5、总结

计算机辅助管理 篇3

[摘 要]术语翻译和术语管理是翻译流程中重要的环节。在计算机辅助翻译环境下,通过创建和应用术语库,有效地进行术语管理,既可以保证术语的一致性,提高翻译效率,又可以将术语资源转化为语言资产,用于日后的翻译实践。本文探讨了运用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和工具,创建、应用术语库及进行术语管理等实际问题,可为翻译从业者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术语;术语库;计算机辅助翻译;术语管理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15)03-0107-04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erminology database and the terminology management

in computer-aided translation

KANG Ning1, WEI Ying2, QU Le1

(1.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Qingdao 266061, China; 2. School of Horticulture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Hainan University, Haikou 570228, China)

Abstract:The transl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erminology is important part in translation process. Using computer-aided translation technology and tools to construct and apply terminology database and manage terminology helps to achieve consistency and efficiency, and transform the terminology resources into language assets for future translation practice. This paper discusses issues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erminology data base and issue of terminology management in the computer-aided translation environment, hoping it would be helpful for translation practitioners.

Key words:terminology; terminology database; computer-aided translation (CAT); terminology management

进入21世纪以来,计算机、信息、互联网等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翻译工作的环境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计算机辅助翻译(Computer-aided Translation,英文简称CAT)观念应运而生。需要注意的是,计算机辅助翻译有别于机器翻译(Machine Translation,英文简称MT)。相较于机器翻译的目标是使翻译过程实现完全自动化,人的工作只涉及少量的译前和译后编辑[1],计算机辅助翻译则是译员在翻译过程中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和工具来提高翻译效率和译文质量,人工的作用仍然是主要的。广义上讲,计算机辅助翻译是指对所有有助于译员完成翻译工作的技术和工具的运用;而狭义上则专指以翻译记忆(Translation Memory)和术语管理(Terminology Management)为核心技术的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如SDL Trados、Word Fast、Déjà Vu、雅信CAT等。

术语问题是翻译流程中首先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术语翻译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直接关系译文的质量。本文通过探讨在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中,如何创建与应用术语库,以及在计算机辅助翻译环境下的术语管理,从而提高译员的翻译效率,保障译文质量。

一、术语与术语库

术语是用来表达某一专业或学科领域中的概念的词语,具有明显的专业化、标准化特征,被视为“人类科学知识在语言中的结晶”[2]。对于企业或组织来说,术语包括为了内部沟通、外部沟通、企业宣传、品牌一致等目的所约定俗成的一套用语规范,故而,术语被视为全球化企业语言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3]。使用术语数据资源可以降低产品内容设计及产品本地化和翻译的成本。在翻译实践中,术语的范围还可以扩大到原文本出现的高频词语,并且需要在译文中保持统一译名,如说明类或操作类文献中经常使用的“For more information, please…”也可作为术语提取出来。

术语库是为了有效地利用和管理层出不穷的术语而创建的术语容器,术语条目一般为多语种对应。许多国际组织、政府机构及国际化企业都建立大型术语库,例如世界贸易组织创建的WTOTERM、欧盟的EuroTermBank、微软公司的LanguagePortal、法国标准化协会术语库(NORMATERM)等。

对于职业译员来说,处理术语是翻译工作的基石,翻译项目的开展是从整理和翻译术语、建立原语和目标语对照的术语表开始的。在计算机辅助翻译环境下,可将术语表导入到已创建的术语库中,以便于在翻译过程中自动识别原文中出现的术语,并在译文中插入术语的译文,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翻译的速度,另一方面也可以保证同一术语在译文中的一致性。

二、在计算机辅助环境中创建和应用术语库

(一)术语库条目与术语库条目结构

术语库条目是承载术语数据的基本单元,每个条目至少应包含一个术语。面向翻译的术语库中一个典型的术语库条目可包含一个术语、与该术语对应的多种语言的译文,以及有关整个条目和单个术语的说明性信息。在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中,每个条目中的术语数据信息组织在术语库字段中,以SDL MultiTerm为例,常见的术语库字段包括:

1.索引字段—用来记录条目中不同语种的术语,每个索引对应一种术语语言;

2.说明性字段—用来说明和描述整个条目或单个术语的相关信息;

3.条目类字段—用来指定条目所属的条目类;

4.系统字段—由系统创建和维护,用于存储条目整体或单个字段的跟踪信息,如条目编号、创建日期、创建人、修改日期等。

在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中创建术语库,首先要定义术语条目结构。根据ISO 30042-2008标准[4],术语库条目结构包含三个层级:条目层、索引层和术语层,如图1所示:

图1 ISO 30042-2008术语库条目基本结构层示意图

条目层包含了系统字段以及应用于整个条目的其他说明性字段;索引层也称语言层,包含了含有多语言术语内容的索引字段;术语层包含用于描述术语的说明性字段,如术语的定义、缩略形式等信息,甚至还可以是有关该术语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信息。

术语条目结构定义好之后,就可以开始创建术语库的工作了。

(二)根据术语来源创建术语库

1.翻译实际中的术语来源

(1)客户提供术语表。客户提交待翻译的文献资料的同时,可能会提交与之相关的术语表,以保证译文中术语翻译的统一。这样的客户往往来自正规企业或组织,其机构本身、产品及服务已形成完备的机制,拥有自身的术语资源。客户提交的术语表往往比较权威。然而调查显示[5]国内客户提供的术语资源大多是利用Access数据库或Excel电子表格形式存储,有的甚至以Word等文字编辑工具存储,因此无法直接在计算机辅助翻译环境中使用。

(2)译员通过互联网资源等渠道,自建术语表。信息化时代互联网资源极大丰富,译员根据所译文献所属的学科专业,很容易在互联网上获得多语言对照的术语资源。然而网上资源的质量参差不齐,需要译员仔细甄别。而且网上获得的术语资源对所译文献的针对性不强,往往不能完全覆盖原文中的所有术语,需要译者后续补充。从互联网上得到的术语表也多以Excel电子表格形式存储。

(3)译员根据原文件整理术语。译员拿到待翻译的文献后,先要通读原文本,将其中的术语一一整理出来,并通过查询权威性的专业词典、与学科专家合作等手段,将术语译成目标语。这是一般翻译项目流程中常见的做法。术语表建立之后,在翻译过程中就可以保证术语使用的一致性,尤其是当一个翻译团队处理同一个翻译项目时,术语表的作用就更为明显。相对而言,这种方式比较费时费力,但针对性强,术语翻译的准确性也较高。

2.创建术语库的步骤

以SDL MultiTerm工具为例,对于上文中前两种来源获得的术语,创建术语库的步骤分为四步:第一步,在Excel表格中对术语进行校对、整理。需要注意的是,要确保所有数据位于同一工作表上,且列之间不能有空列。不同语言的术语排在前几列,术语列的首行需加标题,并作为术语库的索引字段名称。因此标题要标明语种,如English,Chinese等。其他列的内容可为关于该术语的说明信息,列标题将作为描述性字段名称,如“定义”“注释”等,如表1所示:

表1 存储于Excel电子表格中的术语及术语信息表

ABCDEF

1ChineseEnglishGerman英文缩略描述图片

2三维

对象3D object3D-Objekt 三维是指在平面二维系中又加入了一个方向向量构成的空间系。

3活动

脚本active scriptActive Script 微软公司制定的一种脚本语言,能使见面出现各种动态的交互式的效果

4适配

器adapteradapter 接口转换器,可以是独立一个硬件接口设备,也可以是一个信息接口

5端口portportieren 是计算机与外界通讯交流的出口

6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al user interfacegrafische BenutzeroberflǎcheGUI是指采用图形方式显示的计算机操作用户界面

第二步,用SDL MultiTerm Convert工具将Excel格式的术语表转换为术语库定义文件(.XDT)和术语数据文件(MultiTerm XML)。以表1为例,转换时注意将“Chinese”“English”和“German”三个列标题指定为索引字段,“英文缩略”“描述”和“图片”指定为说明性字段。

第三步,利用上一步中转换的术语库定义文件(.XDT)和SDL MultiTerm Desktop工具创建一个空的术语库。术语库定义文件将该库的术语条目结构定义如图2所示:

图2 SDL Multi Term 术语条目结构示例图

第四步,将术语数据文件(MultiTerm XML)导入到上步中创建的术语库,生成术语库文件(.sdltb)。

对于译员根据原文件自己整理的术语,可以先在SDL MultiTerm程序中建立一个术语库文件,然后逐条手动添加到库中。或将术语数据整理到Excel表格中,然后按照以上示例,进行转换和导入。

此外,SDL公司推出的术语提取工具SDL MultiTerm Extract可以自动定位并从现有单语和双语文档中提取术语,而不必费力地手动选择术语,在此不做详述。

(三)术语库的应用

与Excel等格式保存的术语表相比,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所创建的术语库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嵌入到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中,并在翻译过程中自动搜索和识别源语中出现的术语,有助于译员将该术语的目标语迅速插入到译文区中。而且大多数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都支持边翻译边添加和修改术语的功能,从而做到了对术语库的实时更新和维护。除了上文提到的SDL MultiTerm工具外,Déjà Vu软件的术语功能也十分强大,而且极具特色,其术语搜索和识别分为两级进行,即术语库(terminology)和项目词表(lexicon)。项目词表功能可以让译员从当前进行的翻译项目中提取、加工术语,形成与当前项目直接相关的专用术语库,其针对性更强。翻译进程中,Déjà Vu首先搜索项目词表,进而搜索术语库[6],翻译效率得到很大提升。

术语库除了应用于翻译过程中外,翻译结束后还可以用于检验译文里术语翻译的准确性和一致性。许多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本身带有质量保证(Quality Assurance)模块,对照嵌入的术语库自动检查术语翻译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生成质检报告。此外,术语库作为独立的文件,也可以加载到专门的翻译质量保证工具中,如QA Distiller,Xbench,用于检验多种格式的双语文本中术语使用问题。

三、面向计算机辅助翻译的术语管理

广义上讲,术语管理是“系统化地收集、描述、处理、记录、存贮、呈现及查询特定专业领域中专业词汇的活动”[7]。对公司和组织而言,术语管理的目标是“使企业或组织机构所使用的有关其产品、服务和商标的专业名词,能够确保在源文档和所有目标语文档中保持一致”[8],从而使术语资源成为企业全球化进程中的语言资产。为了有效管理术语资源,使企业语言资产最大化,面向企业的术语管理系统应不断得到开发和应用,例如Acrolinx推出的Terminology Manager,SDL的MultiTerm,STAR的TermStar等。而翻译实践中的术语管理与企业术语管理在宗旨、流程和手段上都有所不同,翻译项目管理者和个人译者在计算机辅助翻译环境下,其术语管理工作贯穿于整个翻译流程,是保证翻译质量的重要一环。

(一)翻译实践中术语管理的宗旨与要求

在翻译实践中,术语管理的宗旨是适应计算机辅助翻译环境,确保术语在译文中使用准确并且一致,以提升翻译效率和质量。这就要求在翻译流程的各个阶段都要做好术语管理工作。为此,学界和业界提出了基于“全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的术语管理理念[9]。

翻译项目管理的基本流程一般包括启动、规划、执行、监控和收尾五个阶段[10],术语管理工作在翻译项目的不同阶段都有着不同的内容和要求。

在翻译项目启动和规划阶段,翻译项目管理人对术语管理进行全面规划。根据客户对术语管理的要求、翻译稿件的性质和评估术语的难度,制定术语管理策略,明确术语工作的整体进度与分工、术语定义与抽取规则、术语翻译规范、术语验证流程,以及术语库标准、术语条目结构、术语库更新和维护规范等。在项目执行和监控流程中,术语工作分四个阶段进行:1.译前准备阶段。包括从源语中采集和整理术语、翻译原语术语、校验术语准确性(术语质量控制)、建立术语库。2.翻译进行阶段。包括翻译团队中术语库实时共享、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中术语自动识别与插入、添加新术语和术语修正等。3.译后校对阶段。包括新术语和问题术语讨论与确定、术语一致性验证等。4.项目收尾阶段。在此阶段,术语管理的主要工作是利用专门工具对术语库进行更新和维护,备份最终的术语资源,将其转化为语言资产,用于后续的翻译项目和译员培训。

在翻译实践中,将有效的术语管理流程融入到翻译项目管理之中,可以极大地提高整个翻译项目的运作效率和质量。

(二)面向计算机辅助翻译的术语管理技术和工具

传统的术语管理不论是客户方还是翻译服务提供方,主要是依靠Excel、Access或文字编辑工具来管理术语,这种方式会带来很多问题,诸如术语数据更新、术语检索、处理效率、术语发布与共享等。随着翻译技术的迅速发展,为适应市场与客户的需求,国内外很多翻译技术提供商不断开发专业化的术语管理技术和工具。计算机辅助翻译环境下的术语管理工具一般分为两类:独立式工具和集成式工具。前者独立于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专门对术语进行管理;后者则作为功能模块或组件,集成在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中。常用的独立式术语管理工具有SDL MultiTerm,AnyLexic,TermStar,以及国内语智云帆公司研发的在线术语管理工具“语帆术语宝”等。独立式术语管理工具功能更为齐全,管理更趋专业化。集成了术语管理模块的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有Déjà Vu、WordFast、雅信CAT等。这类工具使用更为方便灵活。在翻译实践中,需要根据客户要求和翻译项目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术语管理工具。

术语管理工具的主要功能一般包括:1.术语提取功能(包括从单语文件和双语文件中提取术语),2.术语数据库创建、管理与维护(包括术语条目结构、数据模板和属性字段等),3.术语数据编辑功能(术语录入、修改、合并等),4.术语检索和筛选功能,5.数据交换功能(格式标准支持导入和导出,支持不同术语库之间数据交换),6.用户使用权限管理(数据安全性设置),7.术语共享与发布(客户端、局域网及互联网)。

随着信息技术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迅速发展,术语管理系统呈现出标准化、网络化和融合化的发展趋势[11],功能也更为强大,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企业、组织对术语管理的不同要求。然而在具体的翻译中,有些术语还需要译者根据语境,分析其语义的内涵与外延,而不能简章地从术语库中识别和插入译文。

Bowker L,Fisher D. Computer-aided Translation[M]//Gambier Y,Van Doorslaer L. (eds.). Handbook of Translation Studies(Vol. 1),Amsterdam/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2010:71.

冯志伟.现代术语学引论(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1.

崔启亮.企业语言资产内容研究与平台建设[J].中国翻译,2012(6):65.

ISO 30042:2008. Systems to Manage Terminology, Knowledge and Content-TermBase eXchange(TBX)[M]. BSI Standards Publication, 2009:75.

王华树.浅议实践中的术语管理[J].中国科技术语,2013(2):12.

朱玉彬,陈晓倩.国内外四种常见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比较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 2013(1):71.

梁爱林.术语管理的意义与作用[J].中国科技术语,2012(5):11.

Muegge U. The Vital Role of Terminology Management in the Life Sciences [R]. CSOFT White Paper, 2009:2.

王华树,张政.翻译项目中的术语管理[J].上海翻译,2014(4):66.

蒲欣玥,高军.翻译项目管理流程介绍[J].上海翻译,2014(2):36.

王华树,张政.面向翻译的术语管理系统研究[J].中国科技翻译,2014(1):22.

计算机辅助管理 篇4

一、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的现实背景

当前, 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有序推进, 外汇局前台的审批备案业务逐渐减少, 后台通过计算机系统的监测、分析和管理工作逐步增多, 传统的审计方式不能满足当前外汇管理改革和业务发展的需要。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基于单一的现场审计, 检查频度不够, 人力和财力成本耗费较高;二是依靠单纯的手工抽样, 数据处理能力有限, 样本的代表性会对审计精准度产生较大影响;三是限于静态的事后查证, 时效性不足, 不能及时进行风险预警;四是局限于零散的风险发现, 管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不足, 无法有效指导审计资源优化配置。

二、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探索实践

(一) 前期准备

一是根据绩效审计工作目标, 详细制定审计方案和设计评价指标体系。二是围绕评价指标体系, 制定《货物贸易外汇管理计算机辅助审计操作指南》, 一方面规范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的步骤和流程;另一方面, 针对不同类型的审计指标, 归纳、总结计算机辅助审计方法。三是细致开展前期非现场审计工作, 运用Office, SQL Server等数据处理和数据库管理工具, 对提取的货物贸易数据进行运算、分类、汇总和对比等, 找出重点风险领域和风险点, 以提高现场审计的针对性和工作效率。

(二) 具体方法

1. 检索对比法。

涉及查阅内部章程的指标, 往往无法直接运用计算机辅助方法进行审计, 如内控制度健全度、岗位分工合理度等, 需要同时调阅被审计单位的电子文档和上级单位内控要求的电子公文。利用Word, Ultra Edit等文本编辑工具, 将这些电子文档中的内容按关键字进行检索, 使用文本比对、标签颜色显示等功能, 对比针对相同业务的管理规定, 查看是否存在遗漏、是否按照相对职位梯度进行分级授权等。

2. 系统查询法。

货物贸易外汇管理业务的电子信息主要集中于货物贸易外汇管理监测系统 (以下简称“监测系统”) 。计算机辅助审计前, 充分了解该系统的基本功能, 掌握监测系统中采集的电子数据范围和相关审计信息采集的途径, 明确哪些指标可以通过查询系统直接得出, 或使用Excel等数据工具加工处理得到审计结果。如对于一些属于非现场监测类型以及属于业务进程管理的比值类指标, 可直接查询监测系统相关业务模块导出数据, 通过Excel的筛选、汇总以及比对分析功能直接得出指标结果。

3. 资料验证法。

首先从系统中查询问题记录和合规记录, 通过汇总统计初步得出非现场审计的结果, 利用Ultra Edit, Excel等文本数据编辑工具对非现场审计结果进行分类和归集, 然后在被审计单位现场查阅纸质资料, 验证纸质资料与非现场的审计信息是否一致。

4. 横向比较法。

当从单项指标的计算结果中无法直接得出审计结果时, 需要对多家被审计单位相同指标的计算结果进行横向比较, 综合分析后得出审计结果。如对贸易偏离度指标、贸易信贷异常指标以及与问卷调查结果有关的指标等, 对于该类指标无法从指标值中直接评价好坏优劣, 需要横向比较辖区内其他同类单位的指标结果, 并进行综合分析, 根据比较相对排名最终给出审计评分。对该类型指标进行审计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在给出审计结果前, 应先建立全辖区的得分数据库, 运用计算机辅助工具对结果进行归集、运算和排序等, 以确定平均成绩和被审计单位的相对排名。二是须根据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区域差异性, 对相同或相似类型的区域单位进行比较才有可比性。

(三) 工作成效

一是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通过计算机辅助技术进行业务数据采集、转化和分析, 能更有效地筛选确定重点审计的风险领域和异常可疑问题。在现场审计时, 有针对性地调阅系统数据、翻阅原始凭证并进行核实, 审计时间由原先的4个工作日减少为2个工作日, 审计工作由原先的4人减少为2人, 审计效率得到了极大提高。

二是提升了审计质量。通过计算机辅助技术, 摆脱了以往面对海量数据只能抽查审计的困境, 扩大了审计的范围和审计证据的可得性, 真正做到“风险引导审计, 审计关注风险”, 审计工作的质量明显提高, 审计中发现的80%的问题与计算机辅助非现场筛选的问题一致。

三是降低了审计风险。计算机辅助审计拓宽审计检查覆盖面, 由抽样检查变为全覆盖式排查, 有效克服了传统手工审计的局限, 降低了审计风险。

三、当前外汇管理计算机辅助审计面临的挑战

(一) 缺少统一的计算机辅助审计平台

目前, 计算机辅助审计手段已经成为现代审计的一种趋势, 其重要性业界已经基本形成共识。但总体上看, 外汇局在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开发及硬件设施投入方面尚显不足, 没有统一的外汇管理业务审计系统平台, 使得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无法按照规范统一的流程和步骤来开展, 计算机辅助审计方法运用的深度和广度都还有待提高。

(二) 复合型审计人才缺失, 影响审计效果

运用计算机辅助技术开展审计后, 要求审计人员既熟悉外汇管理相关业务和内控要求, 又要熟练掌握各种计算机数据处理和分析工具的使用, 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就目前的现状来看, 符合要求的审计人员较少, 且缺乏系统化的培训实践机制, 还无法实现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推广普及。

(三) 业务系统缺乏有效的数据接口

目前, 虽然外汇局各信息系统大多已整合到应用服务平台, 但各系统自身主要还是按照业务管理条线开发和独立运行, 平台还处于一个纵向发展的阶段, 各个业务系统之间独立性较强, 系统环境、字段设置等不尽相同, 这使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的开展受到了信息系统环境的限制, 审计成效难以扩展。

四、应对之道

一是加强计算机辅助审计业务知识培训, 提升内审人员综合素质水平。加强外汇部门从事审计工作人员的计算机培训、审计知识培训和财务知识培训, 既要提高他们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审计的能力, 掌握计算机辅助审计方法和步骤, 了解计算机信息系统知识, 还要不断扩展和更新现有的计算机知识并将其更好地与外汇业务知识、审计知识相结合, 以满足计算机辅助审计的需要。

二是开发专门的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建立全国统一的计算机辅助审计平台, 使审计人员专注于“风险导向”, 而不必过多地将时间和精力放在电子数据的人工处理上, 解决了审计过程中的线索易被更改、隐匿、转移、销毁、伪造等“不可视性”问题;同时, 也解决了各地分兵作战的问题, 满足了审计过程的实时性, 即审计工作在业务发生后即可进行, 提高了审计工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整合开发专业的业务系统审计软件。针对外汇局各个业务系统功能的不同, 有效地进行梳理和整合, 编制系统审计手册和操作指引, 突出审计重点和方向。同时在条件许可情况下, 建议外汇局统一开发专门审计软件, 如操作日志审计软件, 以适应日益发展的外汇管理业务数据信息化时代。

计算机辅助教学发展 篇5

摘 要: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从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辅助教学的一种方式,它具有传统教学所不具备的很多优点,但同时也存在着相应的不足,就它对教学中的优缺点来谈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教学;优点;缺点;发展趋势

计算机辅助教学,简称CAI,是英文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的缩写。是利用计算机作为主要的教学媒体来进行教学活动。也就是指教师将电脑作为教学媒体,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的环境,学生通过与计算机的交互对话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形式,即我们平时所说的多媒体辅助教学。

实践证明,计算机在教育教学中的确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以其软件多方位、立体化的开发和利用,以及储存信息量大、画面丰富、多种媒体综合运用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认可。但同时,在应用和效果上,也存在着不尽人意的地方,因此,就当前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缺点来分析其发展形式。

20世纪90年代开始,学校教育中产生了一种新的辅助教学方式,即多媒体辅助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能为学生建立一个动态教学环境,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一,教育现代化不仅要求在设备、技术手段等“硬件”方面更新,最重要的是思想观念、思想内容和思想方法等“软件”方面的更新。它意味着对科学文化、教育传统的继承、转变和创新,要求更新观念,转变落后于时代的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运用,补充了传统教学中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不足。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传统的教学方法是“粉笔加黑板,教师讲,学生听”。这种传统的教学手段,受到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一张纸,一支笔,一口话”的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求知的欲望,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运用,正弥补了这种不足。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运用,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促进了教育教学模式的发展。

第二,传统的教学手段最大局限在于不能动态地表示运动变化的事物。动态的事物往往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注意,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化静为动,化枯燥为有趣,化无声为有声。比如说,将计算机辅助教学应用于语文作文的教学活动中以其活动的画面、鲜艳的色彩、悦耳的声音来展现作文教学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学生有了兴趣,作文就会成为他们主动追求和热烈的向往,这样才有可能积极主动地学好作文,写好作文。曾经在网上看到一位教师在教学《观潮》一文,通过放映多媒体教学软件,引导学生通过听觉,体会大潮的声音——“好像闷雷滚动”,“如同山崩地裂”;通过视觉,体会大潮非凡的气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这是大潮向前推移,通过画面,学生很快理解了“横贯”的含义;在画面中,有人站在观潮台上观潮,观潮台上人山人海,与浪潮形成了对比,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作者为什么把浪潮比喻为“白色城墙”;最后,该教师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浪潮汹涌澎湃,铺天盖地地卷来的壮观景象,让学生理解全文的重点句:“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非凡气势。可见,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确给教学带来很大的帮助,因此,我们不仅可以将它应用于语文教学上,还可以根据每一科的特点来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

第三,现代计算机技术对图形处理能力高超,利用这一特有功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把宏大场景作缩微处理,对瞬变搞定格分析,化枯燥为生动。“学习障碍”的存在是教学难点的成因之一。抽象思维的障碍、逻辑思维的障碍、语言表达的障碍等在计算机技术的上述功能下被打通了、降解了、消失了,从而降低了学习难度,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学生也为其形式之新颖、声画之精彩而耳目一新,从而产生乐学情绪。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45分钟将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通过多年来的实践,我们认识到计算机技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呈现的教学信息、教学效果的分析和教学过程的控制。在教学中它已经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就当前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实际使用和效果上,反映却不尽人意。为此,就当前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作初步分析和探索。

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首先要明确其地位是“辅助”,而不是“代替”,不可盲目地、不加分析地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代替其它教学方法和手段。要坚持不可取代性原则,尽可能地避免或缩短形式上的追求过程。

现状的分析:虽然CAI有着许多突出的特点,并在教育实践中证明是有效的。但是作为新生事物必然存在不足和缺陷,如CAI教学系统一次性投入大,费用高,而且CAI技术要求高。因此限制了许多有经验的学科教师亲自编制课件。CAI课件的制作远没能达到传统教学过程中备课这么方便自由。这也是目前计算机辅助教学开展中碰到的最主要的一个原因。但是考虑仔细一下,不难发现:老师很难把过多的精力投入到开发软件上,如果老师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软件开发上,就不能将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组织教学上来,甚至不能将主要精力放在教学研究上来。从而出现了计算机辅助教学只在这种公开课、观摩课来进行教学,装点一下门面的这类情况。其实,教师最主要的任务不在于开发软件,而是如何应用现有的软件把计算机的优势发挥出来。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软件”并不是指一个具体的课件,而应是面向学科的工具型软件,包括带有学科特色的平台和多媒体资料库。

实际上,近几年来国内出现了一批有教学应用价值的软件。只要教师能基本掌握使用计算机的能力,稍加培训就能够自如的运用它们来按自己的意愿制作小软件,紧密配合自己的教学过程,实现计算机辅助教学,现在有一个用于几何教学的平台叫作“几何画板”,它适合用于平面几何、解析几何、射影几何等教学中使用,同时也能用于物理教学中的力学、几何光学与数学模型、几何图像结合密切的部分课程。而且界面简单、容易学习、直观好用,因此这样的软件很受老师的欢迎。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就是一些老师把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作用看的过高,没有根据教学要求来进行课件设计。制作出来的课件由原来的“满堂灌”变成了现在的“电子灌”,因此在设计课件时,不仅要注意软件的设计技巧,更要注意学习理论和教学设计方法的运用,这才有助于提高CAI课件的质量。

计算机辅助教学大多以“观摩课”的方式成为教育教学中的一个点缀,信息技术并没有真正与学科教学“融合”在一起。这主要是因为在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老师自己开发课件,而开发课件需要花费很大的时间和精力。一位计算机教育经验丰富的老师在谈到自己开发软件的经验时直言不讳:“虽然CAI是一个好的教学媒体,但也是一项需投入多(时间,人力,经费)产出少的工作,它仅适用于教学中的评比、检查、参观、学习一类装点门面的场合”,在教学过程中也确实了解到大多数学校一般是在上公开课或评比课时,才用计算机来进行辅助教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浅析 篇6

关键词:教育改革;计算机辅助教学;制约因素

计算机相关技术包括各种应用软件、多媒体、网络、数码影像等的不断发展,正日益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形成强烈的冲击。研究如何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建立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平台上,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一、计算机辅助教学简介

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CAI)是把计算机作为一种新型教学媒体,将计算机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实验课教学、学生个别化教学(人机对话式)及教学管理等各教学环节,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教学模式。

由于采用了计算机辅助教学,学生不再仅仅向教师学习,而是可以通过知识库和专家系统学习。教师则着重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同时,由于知识更新速度加快,要求人们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以学校为主的教育将转向终身教育,学校的教育体制和功能也将发生显著变化。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教育观念已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由于采用了计算机辅助教学,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主动学习。在学习内容选择、学习进度控制上,学生有很大的主动性。特别是在有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支持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学生可共享更多的教学资源,学习方式、学习地点和学习时间安排都有很大的灵活性,这样,教育方式也会发生巨大改变。

由于采用了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师除了具有传统的教师职能以外,更要对教学信息进行加工,使之具有可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应用的各种形式。在这种环境下的教师和教育机构的职能都与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有极大的不同。

二、计算机辅助教学制约因素分析

通过以上对计算机辅助教学概念的理解和特点的分析,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CAI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它的优越性和重要意义在于对传统教学模式产生了强大的补充和辅助作用。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计算机等现代技术的采用并不意味着教学质量的必然提高,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使用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它的威力和优势并没有发挥出来。那么,是什么问题制约着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顺利实施呢?

计算机硬件设施。计算机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媒体,是实现CAI的基础设施。目前,全国各个高校都拥有一定数量的计算机和自己的校园网,但是这些计算机大多都是用来对学生进行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教育的,用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上的较少。这说明大部分院校还没有完全将计算机有机地结合到各科教学中去,如果真正在全校各科教学中都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学校中所拥有的计算机数量可能就显得不够了。

教学软件。教学软件中包含的教学模式决定着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方式,因此教学软件是影响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教学软件中常见的教学模式有:交互学习型、练习复习型、资料咨询型、模拟仿真型和课堂演示型等。目前,在我国高校流行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练习复习型,一般有一个相当规模的习题库用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效果进行检测;另一种是资料咨询型,大部分是电子课本。这说明大部分院校还没有推广教学软件的使用,如果想提高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质量,应该尽快实现各种教学软件在日常教学中的综合应用。

教师因素。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师、机、生三者灵活且有机沟通的过程,这包括师、机、生三者交互,师、机交互,生,机交互,师,生交互等任何一种状态。在这个过程中,机器可以充分发挥其在多媒体信息提供、统计、评价及对学生的个别关照等方面的优势,教师可以在“人”的层面上管理和控制教学过程。在现代化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大部分高校要求教师能够合理地安排教学活动,将计算机成功地融合到教学之中,而且大部分教师在经过计算机技术培训之后,基本上都做到了这一点,但是在计算机辅助教学实践中,在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方面,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主辅不分:计算机只是日常教学的辅助工具,但是一些教师盲目地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教学的各个环节,致使教师只起到了播音员和解说员的作用,而起不到教师应有的主导作用。

教学内容过于花哨: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图、文、声、像进行教学,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在教学活动中,如果不顾实际教学需要,盲目使用多媒体,使课堂上的信息过多过滥,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反倒会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

过分依赖计算机操作: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很方便地模拟现实中不能进行的操作,但是,如果过多地利用计算机来进行模拟操作,而忽视学生的实际操作,则不利于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影响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这和使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

忽略师生对话: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加强人机的交互性,但是如果过分依赖计算机,只注重人机对话而忽略了师生之间的信息反馈,那么就会使教师的教学活动处于一个单向的信息系统,无法了解学生的真正需要。

学生因素。学生作为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受益者,他们的学习动机、学习方式、计算机水平和对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的适应性等,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和效率。目前,大多数高校都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作为各个专业的必修课,学生的计算机素养一般都能够达到标准,而且一般来说学生对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兴趣是比较高的,所以教师只要善于将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引导到对所上的课上来,就可以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

三、关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几点建议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综合考虑上述四大因素的共同作用,明确教学目标,尽量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最大优势。

第一,在计算机辅助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明确科技和教育谁是主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是计算机技术在教学领域中的应用,因此,计算机只是供教师任意选用的工具,而不能代替教师。

第二,在计算机辅助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而恰当地应用计算机技术,以求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充分”是指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尽可能多地使用计算机技术;“恰当”是指在教学中不要滥用计算机技术,而要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和教学对象,恰如其分地、有效地运用计算机技术。

第三,在计算机辅助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综合运用各种教学软件,合理采用各种教学方式,既要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又要鼓励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自学,而且还要利用计算机网络实现教师、学生和计算机三者之间的对话,以把握教学进度。

第四,在计算机辅助教学活动中,教师制作的课件基本上都是图形和文字的简单结合,这样的课件不仅不能很好地反映教学内容,也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给课件“减肥”,制作课件时把精力集中在每堂课难点、重点的突破上,每堂课突破一两个难点足矣,不要面面俱到,只要能真正把难以讲清的问题用计算机特有的优势讲清楚就可以了。

第五,在计算机辅助教学活动中,要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用计算机独自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让学生获得适应未来信息社会需要的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这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深化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张琴珠.计算机辅助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师书恩.计算机辅助教育基本原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5.

计算机辅助管理 篇7

介绍了以Oracle9i为系统开发平台, 基于C/S和B/S混合模式的固定资产投资虚拟规划管理系统。实践证明该系统可靠、有效、完整、统一、安全。

一、前言

按照上海电气电站集团的战略目标和一体化管理的要求, 集团本部对所属7家工厂的固定资产资源进行一体化管理, 而且对每年固定资产项目的投资统筹规划实现共享。由于现有资产的数量和投资规划的规模空前巨大, 若沿用传统的资产管理和投资模式, 显然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必须采用现代化、信息化的工具, 因此开发出固定资产虚拟管理系统。该系统在基础性研究工作的基础上, 理清目前各工厂的固定资产、各企业产品核心部套、主要设备和物耗、人力消耗等情况, 并开展对关联情况的研究, 建立计算模型, 可以预测装备负荷和需求情况, 进一步明确固定资产投资的方向。同时, 该系统为实现闵行基地和临港基地各工厂间固定资产资源共享提供了条件。

二、总体情况

1. 系统总体构成

该固定资产虚拟管理系统由三部分组成, 即虚拟工厂规划浏览子系统、固定资产数据管理子系统和工艺生产信息处理子系统。虚拟工厂规划浏览子系统是以上海发电机厂厂房为主要背景, 以设备动态显示为主线, 通过三维虚拟动画、文字、语音介绍等综合多媒体技术, 全面地展现和查询上发厂的土地资源查询、建筑资源查询和设备资源等;固定资产数据管理子系统, 通过访问远程数据库, 终端用户可按不同需求选择查询方式并在不同查询方式间相互切换, 通过分类、模糊、精确逐级查询获得相应信息, 还可获得要设备的图片信息和厂区分布图片信息等;工艺生产信息处理子系统, 以300MW汽轮机低压转子为分析对象, 从工艺流程模拟、设备作业表单、设备需求分析三个模块对其生产设备的加工能力进行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需求规划。整个系统的功能模式设计, 见图1。

2. 系统对软硬件的要求

终端访问程序安装于集团和各工厂指定的终端上, 实现查询和数据更新。在终端机上安装blaxxun Contact 51虚拟场景浏览器、AUTOCAD、Dwf Viewer、Oracle 9i等软件。

系统基于C/S和B/S混合结构的企业网络应用信息系统搭建, 后台数据库服务向前台提供所需的信息、三维模型和运动动作描述等数据, 经由核心处理程序完成核心图形处理计算、三维显示处理, 在前台输入请求下, 最终转换为用户终端的显示, 并由IT工程师工作站完成维护和终端管理。网络程序对数据访问及维护的响应:要求为简单数据查询的响应时间不超过5s, 复合数据查询的响应时间不超过10s, 数据更新处理时间不超过7s, 支持同时在线操作的用户数不少于50人。

三、系统主体功能

1. 虚拟工厂浏览子系统

虚拟现实是一种可视化界面技术, 可以有效地建立虚拟环境, 这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虚拟环境能够精确表示物体的状态模型, 二是环境的可视化及渲染。虚拟现实是计算机系统设置的一个近似客观存在的环境, 为用户提供逼真的三维视感、听感、触感和嗅感的感受。它是硬件、软件和外围设备的有机组合。

虚拟工厂浏览子系统是虚拟技术的一个应用实例, 以上发厂固定资产包括生产厂房、设备动态的显示为主线, 突出展示了500t厂房、600t码头及大型加工中心等特有的资产, 通过三维虚拟动画、文字、语音介绍等综合多媒体技术, 将上发厂主要设备和建筑形象地展现出来。该系统具有厂区自动导航、厂区手动浏览、土地资源查询、建筑资源查询和设备资源查询五大功能。

(1) 自动导航模式。点击导航按钮后, 场景自动切换带领参观者浏览整个厂区。

(2) 手动浏览模式。浏览者可以按个人喜好设定选择路径, 可供选择的场景有“厂区外景”、“大型发电机车间”、“数控包扎间”、“转子清洁房”和“新超速厂房”等。

(3) 土地资源查询。页面主体是上发厂的平面布置图, 左侧控制按钮可调整地图显示区域, 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窗体下方为上发厂土地资源详细信息。

(4) 设备资源查询。通过点击窗体左侧的树型菜单选择需查询设备名称, 窗体下方显示其详细信息, 点击窗体右下角的设备演示菜单可观察设备的动作, 也可在手动浏览模式下, 点击场景右下角的“设备详细信息”按钮即可实现。

(5) 建筑资源查询。通过点击窗体左侧的树型菜单选择需查询建筑名称, 窗体下方显示其详细信息、右侧为建筑三维实体或实景照片。

2. 固定资产数据管理子系统

(1) 子系统结构。固定资产管理子系统是迄今为止最全面、最准确、最完整的反映电站集团所属各工厂固定资产情况的数据系统, 包含土地资源、建筑资源、设备资源和其他资源共四个页面。每家工厂统一有一个本厂简称命名的文件夹, 文件夹中包含有Excel资源表一张、表中链接到的图片、企业平面布置图等。

在资源数据库中赋予每个建筑和设备一个具有全局唯一性的ID识别码, 终端用户可以依据这一识别码实现远程访问、数据浏览、数据编辑、数据过滤查询、数据统计与分析、数据导出、三维模型预览和二维数据映射。该数据库采用ADO (Active X Data Objects) 技术, ADO是对当前微软所支持的数据库进行操作的最有效和最简单直接的方法, 是一种功能强大的数据访问编程模式, 实现生产资源管理数据库的网络远程访问。

ADO是一个用于存取数据源的COM组件, 它提供了编程语言和统一数据访问方式OLE DB的一个中间层。允许开发人员编写访问数据的代码而不用关心数据库是如何实现的, 从而简化了开发程序。

(2) 子系统功能。终端机可以通过访问远程数据库, 实现建筑、设备、土地资源等的简略查询、模糊查询和精确查询, 同时提供数据统计、数据导出和更新修改等功能。还可以实现设备和建筑的三维可视化查询功能。

(1) 简略查询。采用目录检索方式, 提供两种检索途径, 按资源和按企业名称, 指定企业名称后可查看该企业的平面布置图。

(2) 模糊查询。用户登录后, 由主界面登陆到相应的公司页面, 点击“数据查询”→“模糊查询”即可进入模糊查询界面。

(3) 精确查询。进入到精确查询模块后, 选择相应的“资源名称”, 系统会自动判别当前工厂列名, 用户只要按自己的要求输入相应的数据或者是空白即可。点击“查询”, 系统按用户设定的查询条件将符合要求的数据显示在数据栏内。在完成查询的状态下, 用户可以选择保存文件或是进行其他的操作。

(4) 净值导入。用户登录后, 由主界面登陆到相应的公司页面, 点击“数据修改”→“净值导入”即可进入“净值导入”界面。在资源类别里选择“设备资源”或者“建筑资源”, 进行资源区分, 然后点击“打开Excel”选择打开的Excel文件 (必需符合要求) , 找到要导入的文件后确定。

(5) 编码导入。用户登录后, 由主界面登陆到相应的公司页面, 点击“数据修改”→“编码导入”即可进入“编码导入”界面。进入“编码导入”界面后, 在资源类别里选择“设备资源”或者“建筑资源”, 进行资源区分, 然后点击“打开Excel”选择打开的excel文件 (必需符合要求) , 找到要导入的文件, 点击确定。

(6) 数据批量导入。在信息维护菜单下选择子菜单上的“数据更新”的下一级菜单上的“数据批量”导入, 则进入“数据批量”导入界面。进入“数据批量”导入界面后, 首先选择“资源栏”选择将要导入的资源, 如土地资源。此时打开数据表的按钮可用。

(7) 年度统计。使用该功能可以在选定的统计年份内所新增加或已删除的相关资源进行统计。如果是集团登陆则能对所有工厂的资源进行年度统计, 也可以统计某一个工厂的资源, 但不具备删除恢复权限。

3. 工艺生产信息处理子系统

工艺生产信息处理子系统是以上海电汽厂300MW汽轮机低压转子为典型部件, 将其生产线加工全过程自动编制出各相关使用设备的作业顺序和作业完成时间。生产线平衡能力计算过程, 可描述为工艺数据录入、工艺数据计算、图解法分析、优化比较与优化参数确定的过程。

从工艺流程模拟、设备作业表单、设备需求分析三个模块对其生产设备的加工能力进行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需求规划。

(1) 工艺流程模拟。采用三维工艺演示结合当前工时定额卡片、设备列表联动显示。

(2) 设备作业表单。在信息输入框给定参数即可得到该批工件的总工时数、各设备分工时数, 并预测得到完工日期。

(3) 设备需求分析。根据300MW汽轮机低压转子的实际加工工序, 通过计算机分析, 提出改善措施。

4. 用户管理子系统

集团和各工厂指定机器作为系统终端, 安装完成后按分配权限实现数据查询和数据更新, 运行时程序调用远程数据库的数据。每个工厂终端的安装数量不限, 拥有数据维护权限的用户数由系统管理员控制, 但一个工厂只有一个用户可以更新数据。具有数据更新权限的用户, 在系统运行期间直接通过数据维护界面实现单个资产数据的修改, 部分可规范数据内容的项目通过下拉式选择框输入的方式实现, 以控制数据的规范输入。

通过各工厂分配的管理员, 可以对本厂登录系统的人员进行管理 (查看, 增加, 删除) 。系统将根据登录人员所在厂以及该人员的系统操作权限, 决定其可进行的操作, 具有修改密码、添加新用户、删除用户、查看用户的功能。

四、应用情况

(1) 制定了“固定资产数字化管理系统实施办法”, 依据制度和规则, 保持该管理系统数据的正确性和时效性。

(2) 将该管理系统分装到各个工厂和集团公司的有关人员终端机上, 便于他们随时检索。使固定资产在整个集团公司成为共享资源, 进一步扩展了固定资产的利用空间。

(3) 对于同一类和相似的设备, 实现统一管理, 选用最合适的润滑油, 以致通用备品备件;对于“精大稀”设备和进口设备在维修和保养上交流各个工厂的经验, 提高设备利用率。

(4) 厂房、码头、大型运输车辆等, 各工厂之间相互实现调剂借用, 不再重复建设。

(5) 该系统数据库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庞大设备供应商的目录, 从运行中考核设备质量的优劣, 考核供应商的诚信, 推动了供应商评价体系的建设。

(6) 对于实施新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可以提供真实的基础资料, 用以比较, 作出科学的决策, 节约投资。

(7) 实现了集团两个生产基地 (临港基地和闵行基地) 之间的设备资源共享。临港基地的动平衡试验设备既考虑百万级核电产品半速1 500r/min和火电产品全速3 000r/min, 还要考虑工业透平机的转速。当闵行基地生产出现瓶颈时, 临港的设备还可救急。闵行基地的核电百万级产品1.7m长叶片振动试验科研项目, 就是利用临港基地的动平衡设施, 加以改造而成, 省钱省力, 又快又好。

闵行基地汽轮机需要焊接转子, 闵行基地没有合适的场所, 所以综合考虑临港基地的资源, 建在临港是最佳方案。

(8) 该管理系统采用的方法, 我们还计划推广到“电站集团历年发电机组设备故障树”的分析上去, 希望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五、结论

该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 认为是装备制造业与信息化建设相结合的典范。为了保持数据系统的完整性和实现动态管理, 更好地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 电站集团制定了固定资产数字化系统管理办法并将数据库动态管理作为每年工作考核的内容之一, 以制度化规范数据系统的管理和运营。

参考文献

[1]刘光然.虚拟现实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

计算机辅助管理 篇8

实验室管理的内容比较多, 同时也比较杂, 不具有系统性, 从广义上说, 硬件设备的购置或添置、各类软件的选用、软硬件故障检修、用电的安全保障、实验室网络联接及其技术、实验室内外部卫生环境等等都属于实验室管理内容, 因为这些都是实验室管理者所必需了解和掌握的。但本文讨论的是狭义的学校实验室管理, 它大致包括四个方面:对计算机和网络的硬件设备 (特别是硬盘) 的维护;合理选择实验室管理软件并高效使用;在实验室上课的课堂管理, 主要是对学生行为的管理;对实验室环境的维护和附属设施的使用, 它们是广义实验室管理中的一部分或核心内容。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以上四方面内容, 既牵涉到实验室管理教师, 也牵涉到信息技术教学教师, 而不是多数人所想象的只与实验室管理教师有关;目前信息技术课的60%~90%是在实验室或多媒体室上课的, 所以上课管理部分显得非常重要。

2 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制度与布局规划

计算机作为一种精密的电子设备如果长期处于不良的环境条件下运行, 会严重影响其可靠性、安全性, 甚至危及系统的寿命, 因此, 为了延长计算机系统的使用寿命, 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建立一个合理配置的实验室, 并进行严格的实验室管理, 是完全必要的。

2.1 制定严格的实验室管理规范

为了保持实验室良好的工作环境, 除了重视满足技术条件的基本要求外, 还必须有严格的实验室管理制度来加以保证。各用户可根据其具体情况、工作性质加以制定, 一般应包含以下内容:实验室要指定专人负责, 按时开关实验室, 不得由他人随意开关、进出。实验室内严禁携入易燃、易爆、易碎、易污染和强磁物品, 严禁在实验室内吸烟、吃食物。工作人员应熟悉机器运转正常时的电源电压值, 出现异常现象应立即关机, 在故障未查明之前, 不要随意启动机器。发生故障后应及时报告领导, 并通知维修人员进行维修。机器的启动和关闭应按规定程序进行, 未经许可, 非操作人员不得上机操作和拨弄实验室内的各种开关。每天工作完毕后要打扫整理实验室, 保持实验室内整洁, 并给机器盖上防尘罩。实验室内的设备要做到定期检修和保养, 并定期维护、检查使用情况。

2.2 布局合理的实验室规划建设要求

计算实验室合理布局的总的要求是:美观、大方、舒适、安全、适用, 并便于安装、维护、维修和设备更新。具体要求如下:要求远离干扰源:避免有害气体的影响, 避免强烈振动和强电磁场的干扰。应具有较好的清洁度, 适宜的温度和相对温度:一般要求实验室温度为21℃±2℃, 相对温度为45℃~65℃, 清洁度为10~50万级。应具有较好的照明条件, 实验室应保持一定的照明度。一般要求在离地面0.8米处的照度为150~200勒克斯。实验室地面以不起灰尘、易清扫和不易产生静电为宜。一般单位可铺设水磨石地面、油漆地面, 或铺设塑胶地面贴。有条件的单位或比较大型的实验室最好采用抗静电的活动地板。应具有抗灾和防火能力, 符合技术安全和防火规范的要求。

实验室面积:应根据安装设备的多少及其所占的空间大小而定, 目前国内外都有一些计算实验室面积的经验公式可以遵循 (参见有关“计算机场地技术”的国家标准) , 一般微机实验室面积最小不得低于20米2。

实验室配置:应安装不间断电源, 以保证机器在停电后仍能正常工作, 避免因突然断电而丢失数据或中断业务;应配备结实、平稳的办公桌或专用计算机机座;应配备一套安装维修工具, 或购置专用工具包。

实验室色彩:应具有清新、豁朗、明快、悦目、舒畅等特点, 似提高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减少疲劳。

3 实验室在课表安排设计中的方法

高校的课表安排是一项十分繁重而复杂的工作, 它涉及到不同专业、不同班级、不同课程、不同教师等的合理安排。然而教室、实验室等资源又有限, 更给排课增加了难度。在整个排课过程中, 自始至终充满了冲突, 其中包括上课班级、所开课程、任课教师、上课时间、上课地点等5个方面在排列组合中所发生的冲突与矛盾。所以实验室管理人员和信息技术教师应该积极寻求实验室排课紧张问题的途径和办法。

实验室管理人员和信息技术教师在安排上机课前, 首先对每学期或某阶段所提交的全部上机实验计划表进行必要的统计, 以便摸清底数, 并在必要时通过修改计划, 使需求总体平衡。根据经验和有关统计, 进行必要的分类, 并建立相关的“排课知识库”和“排课策略库”, 制定选优标准;要求高的实验优先安排 (比如只有极少数实验室可以安排的实验等) , 如果有限定时间的实验, 则将其优先试排之后, 再排其它实验。

具体做法是:将限定时间的实验划分相应的时间段, 并按时间段依次选优试排;首先排限定唯一时间的实验;然后排限定几个可选时间的实验;限制相同时间的实验, 在所限时间段内统一安排;当所有限定时间的实验排完之后, 再按照人数多少依次排其它的实验。按时间段统计限定实验时间的实验, 制定“排课知识库”和“排课策略库”, 制定排课表过程中所需各种“表”或“视图”, 将部分实验 (只有唯一时间及实验室可满足其要求的) 预先排上。

为了使计算机排课排得更多、更好, 按照上述策略设想, 进一步提出排课过程中的预处理、分类选优、遗漏处理和总体调整等基本构想。主要是遵循总体调整的原则, 对方案要充分检查实验室安排的合理性;检查相同教师安排的合理性;检查相同班级安排的合理性;如果检查结果存在不合理成分, 则进行总体调整, 使之更加合理完善。对照初排的“总课表”万一发现“计划表”中是否有遗漏的实验, 应制定遗漏处理方法, 将遗漏实验逐一补排上。

4 结束语

在计算机实验室使用过程中, 由于许多高职院校的“机房”使用率较高, 有些学生在上机过程中或操作不当或恶意破坏, 极易造成系统崩溃甚至设备损坏, 以及排课设计中, 对软件、硬件利用的不均衡性, 以及学校内各专业、课时等的差异性导致的“上机”冲突。这些都是对我们老师、机房管理人员的一个考验, 需要我们花大量的时间去排解, 同时也给机房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带来了诸多不便。只有我们不断地学习, 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虚心吸取他人宝贵经验;勤于钻研, 努力提高自己的计算机素养, 才能在繁杂的机房管理事务中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陈行平.基于遗传算法的高校排课系统设计设计[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04, 10.

[2]何军华.课表编排系统的算法研究与实现[J].北京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1.

[3]张亮, 杨生树, 陈娟.公安院校计算机排课管理的设计与实现[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03.5.

[4]景雪琴.从排课表到教室调度表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04, 2.

计算机辅助管理 篇9

关键词:AutoCAD,规划课程,衔接

1《计算机辅助制图AutoCAD》课程简要介绍

AutoCAD (Auto Computer Aided Design) 是美国Autodesk公司首次于1982年生产的自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 用于二维绘图、详细绘制、设计文档和基本三维设计。由于其强大的绘图功能和领先的科学技术, AutoCAD软件已经成为国际性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标准, 得到诸多用户首肯, 并被广泛应用于机械、电子、建筑、设计、土木工程、纺织等各个领域。运用CAD软件绘图可方便图纸的修改和保存, 使图纸更加精确美观[1]。

《计算机辅助制图AutoCAD》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本课程主要介绍AutoCAD软件的基本功能、绘图思路、方法和技巧, 要求学生系统掌握AutoCAD软件的绘图环境, 能够实际操作、运用该软件绘制图形, 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区位分析图、城镇体系现状 (规划) 图、用地现状 (规划) 图、城市总体规划图、详细规划图等城乡规划相关图纸的绘制。这门课程实践和操作性强, 着重培养学生的绘图技能。

2 与其他课程衔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1 体现课程衔接的教材数量有限

AutoCAD软件是一个功能十分强大的软件, 在建筑、工程、电力、艺术等学科都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因此反应AutoCAD软件操作的教程也往往集中于机械、建筑等领域, 并且不少教材还将大量篇幅放在绘图、修改等基本操作的介绍上。目前AutoCAD与城乡规划有效结合的教材主要有《城市规划计算机辅助设计》、《AutoCAD城市规划与设计》、《城市规划中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与动辄数十本的建筑类CAD、艺术类CAD、工程设计类CAD教材相比数量极其有限。针对城乡规划专业, 在参阅和学习过程中找到一本合适教材很不容易。

2.2 与前期规划类课程衔接不紧密

本专业课程设置为48课时, 其中理论课程16课时, 实验课32课时。受课时限制, 目前《计算机辅助制图AutoCAD》课程在基础知识、基础操作讲解上耗费课时较多, 二维专业图件制作的讲授往往放在基本操作讲述完结之后, 留给学生自己绘图图形的时间很少, 部分图件只能作为作业要求学生课下独立完成。制图学时较少也直接导致与前期规划课程的结合程度不高。比如城市总体规划设计部分, 如果把讲授时间放在同学生复习总体规划基本知识方面, 则讲解规划构思设计制图和成图制图等时间就会压缩, 因此只能对前期规划知识一笔带过, 把重点放在图件绘制上。此外, 《计算机辅助制图AutoCAD》课程安排在《城镇规划原理》、《区域分析与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规划类课程后设置, 经过一个假期, 很多学生出现部分专业规划知识遗忘现象, 也造成《计算机辅助制图AutoCAD》课程与规划类课程衔接不紧密的现象发生。

2.3 与野外实习未实现有序衔接

目前,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本科专业实习分别集中在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分析规划和城市规划等内容上, 注重野外考察、规划基础资料收集整理、规划构思设计等环节, 这些实习均未涉及室内实验制图, 因此《计算机辅助制图AutoCAD》的操作和实践性降低, 与野外实习严重脱节。

3 城乡规划专业《计算机辅助制图AutoCAD》课程教学衔接设想

3.1 加强体现学科性质的《计算机辅助制图AutoCAD》教材建设

针对现有城市规划类AutoCAD教材较少的情况, 首先, 应加强教材研究工作, 对已有规划类CAD教材进行全面评价, 根据科技发展、学科专业发展的趋势, 以实用性人才培养为目标, 全面探讨符合学科性质的教材体系、结构和教材内容。另外, 在合理选用一流教材的同时, 积极编制体现学科性质的城市规划类AutoCAD教材, 形成自编特色教材与选用国内一流教材相结合的教材使用机制。

3.2 更多的将规划实例放入操作课程

以实例的学习带动理论知识的掌握, 在授课过程中可将更多设计到规划的实例带到课程中。比如可把以往原理类课程中看到的规划图纸在AutoCAD课程中再次展现, 在重新分析图纸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所学绘图技巧绘制原图。另外, 借鉴众多机械类制图课的方式, 可将规划图进行精选、制作图集[2]。规划图实例在挑选过程中紧密结合前期规划课程, 可依据《城镇规划原理》里涉及的土地规划、总体规划、道路规划、广场规划等相关内容进行挑选。

3.3 与规划类课程实现更紧密的结合

如上所述, 《计算机辅助制图CAD》课程单独安排在城乡规划专业三年级下半学期, 与规划类课程有时间间隔, 学生对很多规划原理类知识出现遗忘现象。为实现《计算机辅助制图CAD》课程与规划类课程的有效衔接, 可考虑将CAD课程与规划类课程同时开设。从课程内容上可以和规划原理课程相结合。比如《城镇规划原理》讲到城市总体规划部分时, 可集中安排总体规划部分的CAD实习, 将规划理论知识与绘图实践实现有效结合。

3.4 增加室内制图实习内容

针对该课程与野外实习未实现有序衔接的问题, 有两种增强AutoCAD实习的方式。一、可考虑将野外实习室内整理阶段的一部分专门设定为室内制图实习。以三年级临城实习为例, 可对临城的旅游景点做调查分析, 规划临城旅游线路并用AutoCAD软件绘制旅游规划图;还可对临城市内交通布局做基础资料调查, 规划道路系统并绘制相关图纸;另城镇体系图、区位分析图、总体规划用地布局图等均可利用室内整理阶段专门从事室内制图。二、单独将三年级实习定为室内制图实习, 这要求野外时间缩短, 或在一二年级实习基地建设基础上专门制定20多天的室内实习, 按总体规划设计 (区位分析图、城镇现状图、镇域规划图、近期建设规划图) 、控制性详规 (土地利用规划图、道路规划图、居住区规划) 等层次系统绘制实习地所在城市的各类规划图纸[3~4]。

参考文献

[1]宋双华.城乡规划类专业制图软件比较分析[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01, 9 (4) :50-52.

[2]刘纪平.AutoCAD实例教学法探讨[J].教学研究, 2010, 3:43-44.

[3]于先军, 等.AutoCAD2009城市规划与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204.

计算机辅助管理 篇10

一、CAD/CAM的重要性

在当今的市场竞争中, 谁能满足用户的要求, 谁就能占有优势。人们对产品的质量, 更新换代的速度, 以及产品从设计、制造到投入市场的周期要求越来越高。为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和中小批量化的要求, 软件必须设计周期短, 生产更柔性。传统的设计及批量生产方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CAD/CAM技术就是为了满足这些需求而采用的一种新方法。CAD/CAM的发展必将有利于发挥设计人员的创造性, 提高企业的设计、生产及管理的水平, 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计算机辅助设计及计算机辅助制造是计算机技术在机械加工领域中的主要两个方面。它的出现使人们在产品的设计和产品生产中大大节省了时间, 提高了效率, 使产品的设计和制造实现了自动化, 人们通过整个系统 (CAD/CAM) 实现了对产品的设计、制造全过程的信息进行处理。具体来说, CAD CAM可以实现零件造型、计算分析、工程绘图、结构分析、优化设计、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设计、计算机辅助编程、模拟仿真、工程数据管理、信息传输与交换、特征造型等。

二、CAD/CAM的发展过程和应用现状

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计算机的出现为CAD/CAM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六十年代美国人提出了人机交流、计算机图形及交互技术等理论, 从而为CAD/CAM技术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七十年代, 交互计算机图形学及计算机绘图技术日趋成熟, 并得到广泛发展, 面向中小企业的CAD/CAM开始出现。在制造领域, 美国辛辛那提公司研制出了一种柔性制造系统 (FMS) , 但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限制, 其所能解决的问题只是一些简单的产品设计制造问题。八十年代由于各种新的技术发展, 在制造领域出现了产品设计过程相关的辅助软件, 如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 (CAPP) 、计算机辅助质量控制 (CAQ) 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在这些辅助技术的基础上, 八十年代后期出现了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CIMS) , 它将CAD/CAM技术推向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到了九十年代, CAD/CAM已经走出了它的初级阶段, 进一步向标准化、集成化、智能化发展。到了二十一世纪, CAD/CAM已经发展并应用于各行各业, 其销售收入也节节攀升, 仅2002年其全球销售额就达近100亿美元, 并且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增长。综上所述, 我们不难发现CAD/CAM系统的社会需求量非常大, 发展应用的前景也十分广阔。

三、CAD/CAM在我国发展的情况

我国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就已经开展了CAD/CAM技术的研究。在八十年代, 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CAD/CAM技术研究和开发。在“九五”计划期间, 国家科委将CAD应用作为四大工程之一 (先进制造技术、先进信息工程、CIMS工程、CAD应用工程) 。

四、CAD/CAM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CAD/CAM技术日益成熟, 已经广泛应用于工程技术、机械制造等领域, 成为一个技术含量密集的产业, 特别是在机械、农业、化工、航天、航空、军事、汽车、电力、船舶、建筑等行业中的应用已经较为普遍。

CAD系统的应用解决了产品设计数字化问题, 影响和改变着工业的各个方面, 使传统的产品设计技术及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大大提高了设计的质量和效率。CAM系统的应用解决了实际产品的加工制造问题, 提高了零部件的加工精度和产品的制造质量。CAD/CAM技术的应用, 充分发挥了计算机及外围设备的能力, 把计算机的高速度、准确性和大存储量与技术人员的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结合起来, 从而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 缩短了产品的研发周期, 提高了设计和制造的质量, 节约了原材料和能源, 加速了产品更新换代, 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

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 篇11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对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一定的冲击。在教育方面,学校中计算机的普及率正在逐步提高。现今,我国许多中小学校都配置了不同档次的计算机,许多学校还配置了网络计算机教室。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它在教育教学中的不断渗透,计算机进入教学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基础教育改革,而计算机进入教育教学为这次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机。计算机辅助教学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它利用计算机本身对文字、图像、动画和声音等信息的处理能力,形成图文并茂的媒体系统,可以进行视、听、触多种形象化的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方面的不足。另外,还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开放式的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情趣盎然,丰富多彩。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自觉学习,可以通过数学实验激发学生灵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功能

在中学数学中,部分内容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讲解和交流效果欠佳,如函数从静态到动态的过渡,三角函数点的轨迹,柱体、锥体的旋转等。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技术能综合处理文本、声音、图像、动画等。运用它可以编制相关学科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课件,并能创造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减轻学生理解负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改变传统教育的单调、难于想象模式,使乐学落到实处。利用网络资源,使学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能接受多方面的信息。计算机所具备的强大功能使数学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得到一定的更新。

1.1 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生的学习将会是被动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源泉,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起到重要作用。计算机集文字、图形、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使内容更充实,更形象生动,更具有吸引力。对于传统教学中教师用语言和教具难以解决的问题,计算机使之形象化,这样学生更能体会到问题的本质。笔者在实习期间就曾注意到与传统的教学相比,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效果更好,它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同时也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直观和容易,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有了明显提高。

1.2 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1)空间图形不再抽象。计算机为空间图形提供了良好的模拟演示工具。如教师在讲立体几何的有关内容时,学生的空间观念尚停留在感知上,让学生想象一些复杂的空间几何图形是相当困难的。利用计算机进行模拟演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让学生经历一个观察、想象、比较、综合、分析的过程,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的空间观念由感知上升到一种可以把握的层次。

2)实现数与形的结合。数形结合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绘制一幅有形有色、会运动的“活图”,真正实现数形结合。以前在讲授二次函数y=ax²+bx+c的图象时,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其中的规律,然后再进行总结。由于黑板是不动的,教师花了九牛二虎之力,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是难以理解图形变换过程。现在利用计算机来展示的图象,只要分别输入几组a、b、c的值,就可以真实地观察函数y=ax²+bx+c的变化及相互关系。这样既减轻教师负担,更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1.3 发挥学生主体性,实现个体化学习

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应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凡是学生自己能探索出来的,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决不暗示。例如,在“十字相乘法”这一课中,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让他们自己探究,找出因式分解的规律。创设问题情景时,有意识地设计一组自由探究题:

m2+4m+3=(m+__)(m+__)

m2+5m+6=(m+__)(m+__)

m2+4m-12=(m+__)(m+__)

m2-5m-6=(m+__)(m+__)

学生根据自己的推测,尝试在电脑上输入数字,若错了,计算机会自动给予提示,学生可重新输入。这样,学生便在不断的探究中寻找因式分解的规律,实现个体化学习。

1.4 多方面的交流互动不受限制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并不流畅,学生的学习受时间、空间、语言等方面的限制,几乎是一种“一边倒”的学习。计算机和网络打破这种常规,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认识水平主动参与学习。教师利用因特网和校园网,与学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交流互动。课堂上学生只要打开指定网页,就可以自主操作,反复练习。教师可以建立自己的教学网站,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就能及时与教师交流。

2 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的实现

当前国内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时,用多媒体计算机加上大屏幕投影机辅助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是较多的一种方式。这种格局的出现是有其原因的。它可以看成是现行统一课程标准,班级授课的现状,各种考试对教学造成的巨大影响下走出的第一步。它是一定因素支配下,教师最容易接受的一种方式,它与传统的授课方式很接近,而且这种方式所需要的计算机技能无需很高,教师易于掌握。目前,有不少能用于数学教学的计算机软件,较常见的有几何画板、Mathematica Maple、MATLAB Math、CAD等。教师大都运用这些软件编制数学课件。

计算机辅助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它不但要求教师拥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能力,而且还需要教师综合处理教学过程的能力。下面以一个实例来介绍数学教学的实施过程。

例: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目的】让学生观察动画模拟,找出圆与圆的几种不同的位置关系及半径与圆心距的关系式,并进行讨论、归纳,写出实验报告。

【步骤】教师用几何画板设计好有关内容(如图1和表1),学生上课时上机实验。

1)选定图1中所示的“动画”“状态”及“特例”等按钮或双击鼠标,屏幕便出现动画效果。用鼠标双击“动画”,让⊙O1运动;反复几次仔细观察⊙O1的运动特点,然后进入“全程”观察。

2)用鼠标双击“状态1”,观察O1、O2的距离与R+r的关系;依次双击“状态2”“状态3”“状态4”及“特例”,此时大部分学生已分辨出圆与圆的几种位置关系。

3)学生用鼠标双击图1中“研究”“比较”“性质”“例一”,完成教师设置的问题。

4)分组讨论各人的猜想,完成表1中的填空内容。

5)根据实验现象,通过观察、猜想、分析得出数学结论,写出实验报告。

【分析】在整堂课中,教师无需多讲,全体学生始终积极参与。这原本是一节概念课,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通常是教师在黑板上画好圆与圆的5种位置关系,然后一一讲解、定义每一种位置关系。由于让学生被动地接受一系列用严谨的数学语言、数学符号表述的定义、定理,缺少让他们观察实验的基础和操作发现的机会,不能顺应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也不符合几何教学的目的。而借助计算机的画图、动画功能,足以让图形运动、平移、旋转,发挥几何直观的优势,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引导他们思维。一些观察能力强的学生从动画键进入全程,依次键入“状态1”至“状态4”,已经很清楚圆与圆的5种位置关系及它们的表达式。这些学生可以比一般的学生提前进入研究比较和深入讨论阶段,在独立的条件下去研究和探讨问题,培养自己的探究能力。而一些观察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反复选择自己还不明白的位置关系进行观察,直到完全明白。

通过这节数学实验课,学生不仅掌握了必要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他们更乐于研究探索问题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他们的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展。通过对问题全过程的参与与自我尝试,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从而有利于培养独立思考的品质和探索精神,有利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真正提高。

3 小结

一般来说,学校或教师只是计算机用户,就像其他行业计算机用户一样,需要购买或由别人向他们提供教学软件。然而,大部分学校的教学经费比较紧张,而且各个学校的具体情况又不太一样,中小学校基本上难以买到合适的教学软件。有的学校试图自己开发软件,但由于缺乏像心理学、教育学、CAI、计算机等方面专家的参与,他们开发出的软件大多通用性差,水平较低。因此,我国计算机教育应该大力加强科研队伍建设,同时在更高层次上组织教育行政人员、专家和教师对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进行研究,开发出适合不同地区、高质量的数学教学软件。另外,教师要改变教育观念,自觉顺应时代需要,善于学习,勤于研究,勇于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一方面,教师应冲击“以书本知识为本”旧观念的束缚,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积极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另一方面,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掌握必要的计算机网络操作知识和课件制作技术,敢于对计算机辅助教学进行大胆的尝试,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提高自己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黎大志.现代教育技术[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张奠庆,宋乃庆.数学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李克东,何克抗.计算机教育应用与教育革新[C]//97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论文集.北京:北

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4]林建祥.CAI的理论与实践:迎接21世纪的挑战[C]//全球CBE学会第六次学术会议论文集.北京:北京

大学出版社,1993.

[5]高有华.21世纪综合课程论[M].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河南省开封市铁路中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刍议 篇12

一、CAI的特点

(一) 交互性与个别化教学。

在良好的人机界面的导航机制作用下, CAI系统的交互性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充分发挥其能动作用。学生还可以自行选择学习内容, 控制学习的步调和速度, 因而可以做到因材施教, 实现了个别化教学。

(二) 内容与形式的多样化。

CAI的教学内容与表现形式多样, 不仅可以运用图形、文字及各种动态形象表达教学内容, 还可以通过声音模拟进行教学, 集图、文、声于一体, 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三) 广泛的适用性。

只要具备相应的软硬件, CAI不仅适用于学校教育, 还适用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通过计算机网络, 还可以有效地应用于远距离教育。它不仅适用于各门学科的教学, 还适应不同层次学习者的需要, 具有极为广泛的适用性。

(四) 大容量与快速度。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大容量的存储器的使用使得CAI系统能够存储大量的数据、档案资料、程序、教学软件;CPU运算速度的提高和存储器读写速度的提高使得CAI信息的读写时间极其短暂, 能够及时提供教学信息, 并能及时测定和评价学生的学习, 提供及时反映和强化。

(五) 能模拟、可通信。

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 使用CAI来模拟教学实验过程、模拟训练、教学演示成为可能。CAI系统与通信设备的连接, 可以建立CAI网络, 使学习者能够互相交往, 共享系统的资源, 从而有效地进行远距离、大范围的交互式教学。

二、CAI的功能

(一) 有利于实现个别化教学。

CAI能根据学习者的个别差异和特性, 编制出可供学习者自行选择的分支教学程序, 呈现的教学材料能够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学习风格, 使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快慢自定步调进行学习, 并能根据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判断, 做出特定的评价和指导措施。

(二) 有利于大面积施教。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由于CAI适应面广, 覆盖各级、各类、各种科目的教学;二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远程教育扩大了教育的规模。

(三) 能提供及时的反馈和强化。

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能够综合处理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图像等多种媒体信息, 对于同一种信息可用多种形式表现, 同时作用人的多个感官, 使教学内容易于理解、易于记忆。由于计算机具有容量大、运行速度快的特点, CAI能在学习做出反应后及时对学习的作业、回答作分析, 对其掌握知识情况做出评价, 随即显示反馈信息, 从而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行为, 提高学习效率。

(四) 能提供多种交互式的人机双向交流。

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CAI中的应用, 使CAI教学终端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键盘、鼠标、CRT显示器、打印机等常规输入输出设备, 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使CAI可采用图形交互界面、窗口交互操作、触摸技术实现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图像等各种信息的交互传递。

(五) 综合运用各种现代教育媒体。

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 计算机控制下的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图像等各种媒体信息, 能够根据教学的需要随时呈现, 使各种教学媒体扬长避短, 相辅相成, 还可以向学习者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 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

三、需要改进的一些问题

(一) CAI教学系统一次性投入大、费用高, 而且CAI技术要求高。

因此, 限制了许多有经验的学科教师亲自编制课件。

(二) CAI课件的制作远没能达到传统教学过程中备课的方便自由。

这也是目前计算机辅助教学开展中碰到的最主要的一个问题。

(三) 一些老师把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作用

看得过高, 没有根据教学要求来进行课件设计。制作出来的课件由原来的“满堂灌”变成了现在的“电子灌”, 因此在设计课件时, 不仅要注意软件的设计技巧, 更要注意学习理论和教学设计方法的运用, 这才有助于提高CAI课件的质量。

(四) 课堂教学过程过多地依赖CAI课件, 会淡化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这样, 无法对学生的情绪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 不能发挥教师的教学个性, 造成教师、计算机、学生三者在互相传递教学信息时的不协调。

四、对策

(一) 学校能够引进一些较为先进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设备, 以便提高教学质量。

(二) 加大对教师计算机辅助教学运用的培训力度, 并加强彼此间的合作。

(三) 合理灵活地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不是单纯的传统面授, 也不是单一的计算机教学, 而是两种教学方式的融合与创新。合理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即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手段把教学内容小的变大、静的变动、抽象的变具体、复杂的变简单, 在课堂上以生动鲜明、多变化达到刺激学生感官的目的, 又不至于动画过多过滥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计算机辅助教学是能够替代传统的教具来进行教学的, 但是它只是教学的一种手段, 而不是唯一的手段。传统教学的某些优点, 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在现有的条件下还是很难实现的。所以, 应该把计算机辅助教学和传统教学结合起来, 相辅相成、优势互补, 更好地来实现教学。

综上所述,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应用改变了我们传统教学, 带来了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效率。但是, 作为一种新兴事物, 它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我们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发现它的不足之处, 并且加以改进。让计算机辅助教学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任志蕾.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应用现状和分析[J].山西科技, 2009.2.

[2]王莹, 易安雯, 陈阳.浅谈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6.6.

上一篇:多重耐药细菌下一篇:小组合作学习的利与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