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辅助评价

2024-10-18

计算机辅助评价(共9篇)

计算机辅助评价 篇1

前言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计算机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于社会中的各个领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标准越来越高, 这就导致了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也要不断的进行学习, 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随着计算机使用人群数量的不断增加, 传统的计算机辅助评价模式耗费的人力和物力也在逐渐的增加。国内的大型考试和教育评价活动对计算机辅助评价的需求也日益扩大。本文主要分析了CAA领域研究的计算机辅助评价的发展趋势。

1 计算机辅助评价的特点和理论

1.1 计算机辅助评价的特点

计算机辅助评价的涉及范围较广, 包括了计算机个人技能技巧、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等诸多方面的评价。计算机辅助评价通过评价操作者的知识和技能以及个人的实际操作能力, 以计算机为主要手段, 分析评价结果, 对评价的方法和形式进行更深层次的改进和优化。由于计算机辅助评价主要是通过计算机进行操作评价, 因此具有计算速度快和数据准确的特点, 大大提高了效率, 节省了时间, 并节约了大量成本。

另外, 计算机辅助评价也存在较多的缺点, 测试的题目类型基本属于客观题。客观测试需要大量的实践, 需要较高的技巧, 在初步阶段就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去摸索和尝试。客观题目的测试往往不能够很明确的体现出学生的实际问题, 客观题目侧重点在于事情的内容, 主要是针对表面知识的学习, 没有做更深层次的了解, 不利于学生和老师的探索分析能力。学生在进行测试时, 可能会连测试题目的意思都没有弄明白, 而选择了正确的答案, 不仅产生误导, 还影响评价结果。在进行计算机测试时, 要求注重安全问题, 测试需要有软件、硬件等资源的大力支持。在实际测试之前, 要求对计算机等相关设备进行严格的检查, 避免在测试中出现问题。另外, 监考教师也需要有相关的专业知识, 接受培训, 具有相关的操作技能和经验, 保障计算机辅助评价的顺利进行。

计算机辅助评价的发展要根据自身弱点进行优化改革,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研究和应用更加先进的发展信息。

1.2 计算机辅助评价的理论

计算机辅助评价测试题目的理论主要有经典测量理论和项目反应理论。这两种理论都是通过理想假设提出的, 其主要部分是数学模型。其中经典测量理论是使用的线性确定模型, 项目反应理论使用的是非线性的概率模型。两种理论的模型项目参数具有密切的关系, 统计量根据不同的测试对象, 需要采取不同的统计量, 项目参数具有稳定性, 不能够改变。这样就使得测试单位也具有了可比性, 参数的稳定性对测试的质量和编制都十分的重要。经典理论具有几个方面的缺点:

1.2.1 评价题目的质量标准依赖于被测者, 针对同一个问题, 不同被测对象的差异会使得测试结果存在很大的区别。

1.2.2 适用范围较小, 只能对相对水平的被测者进行测试, 不适用于考察实际水平。

1.2.3 针对某项能力和水平进行测试时, 要求使用同样的测试题目, 保证测量结构能够进行比较。

项目反应理论是在经典的理论上进行变革优化而产生的, 解决了经典理论存在的问题。因此, 项目反应理论的应用会很大程度上提高题库的质量。

2 计算机辅助评价的发展趋势

2.1 发展趋势

计算机辅助评价的发展趋势是根据自身的弱点进行改革和优化的, 因此, 针对存在的不足, 分析发展趋势。

2.1.1 将技术手段引入评价过程

计算机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高, 也成为了国家各大高校的必修课程, 计算机的应用吸引了很多学生, 在社会上的普及速度飞快。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评价重点在于计算机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目前, 计算机多数采用试卷进行考核, 只能对理论知识进行评价, 不能从根本上全面的分析学生学习情况。所以, 解决这种问题就必然要将现代化技术引入到评测过程中去, 实现测评自动化, 成为CAA研究的新领域。

2.1.2 提高网络测试系统的安全性

计算机辅助评价的数据传输量较大, 尤其是在大团队进行集体测试时, 在数据进行传输过程中, 数据信息容易出现故障, 被截取或者泄露。因此, 提高网络数据安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要求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使用防火墙技术和数据加密技术保障网络考试系统的数据信息安全性。

2.2 研究课题

信息时代的发展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 这就使得教育中新的教学内容要更加的全面和完善。抓住重点, 计算机辅助评价要准确的预测, 与教学课程相整合。在学习中, 思维和心理活动问题是关键, 在这些相关的关键问题进入到计算机辅助评价测试中时, 才能准确的、合理的测量学习者的认知能力。

参考文献

[1]杨丽媛.论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科技信息, 2012 (36) .

[2]马光仲.计算机辅助评价发展的回顾与思考[J].教学设计与评价, 2010 (4) .

[3]王娟, 孔亮.计算机辅助评价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彭城职业大学学报, 2004 (5) .

计算机辅助评价 篇2

说明:实验报告应包含实验目的和要求,主要仪器设备、实验教具,实验方法与步骤,实验数据记录及结果分析,心得体会。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本实验,使学生掌握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审计的基本思路和操作流程(2)掌握《审易A5》软件的基本功能并能熟练应用其进行计算机辅助审计

二、实验要求:

(1)按照要求,对各科目进行分析性复核

(2)根据案例的背景资料和实验要求,模拟审计过程

(3)根据案例的实验结果,编制各科目审定表底稿,运用职业判断形成审计结论

三、主要仪器设备、实验教具: 计算机、用友审计软件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计算机审计是以计算机为主要手段的辅助审计,因此,它同传统审计操作程序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分为接受业务、编制审计计划、实施审计和报告审计结果等四个大的阶段。我们在课堂上演练的主要是计算机审计实施阶段,包括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评价和对计算机系统所产生的会计数据进行测试评价。

首次操作令我感到审计软件的方便、快捷。以往我们查询凭证,还要手工逐个的查找,而在计算机的帮助下,只要输入查询条件,瞬间便可一览查询结果。我对计算机审计课程的浓厚兴趣便顿时产生,让我不禁想往下探索,看看审易软件的强大功能。第一次课,田老师引领我们入门,开始了审计过程的准备阶段。大家一起新建自己的用户名、新建项目、进行相关的初始化设置,然后进行数据转换并数据平衡检测,都没有问题的话,至此,实验的审计准备阶段就完成了。

紧接着,步入下一个环节——控制测评。鉴于限实验环境的限制,我们仅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审易软件对这部分的审计采用的是内控调查表的方法。这一部分需要我们根据已知资料进行对照分析,完成后,系统会很便捷的生成内部控制调查表并自动生成相关意见。这种效率上的优势是传统手工审计不能比拟的,其准确性更是毫不逊色。

接下来,承接着内控评价的内容,实验开始进入实质性程序阶段,这是我们实验的核心部分,这期间,会形成大量的审计工作底稿,包括疑点底稿等等。由于

第一次课我的系统数据输出有一点问题,导致我没有成功恢复数据,在田老师的耐心帮助下,我重新进行了初始化设置。这点教训让我更体会做事的细心、到位的重要性,否则会直接导致工作的失误。在第二、三次课上,我依次进行了销售与收款、购货与付款、生产与费用、筹资与投资四个循环的审计。在销售收款循环,举例来说,应收账款的审计,我们要先进行查询,查看余额、明细,查找贷方余额大于10000的、账龄大于180天的、性质重大的款项,形成一个查询结果保存在底稿平台;对应收账款进行分析性复核,运用趋势分析功能,生成应收账款的柱状图,以明了哪些月份值得重点关注并备查;对应收账款对方科目进行分析,以检查其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在询证函工具下,对抽取的应收账款生成询证函并予以保存。对分析出的需要调整的款项编制调整分录,最终通过“取数”编制应收账款审定表形成工作底稿。

在采购付款循环,审计操作的主线是相同的。如固定资产及折旧的审计,同样要先对该科目进行分析性复核,形成查询结果;根据实验要求对可疑点和不恰当的会计处理编制底稿和调整分录,编制固定资产审定表,这部分的问题是盘亏资产处理不当,都要在工作底稿中予以体现。

审计的思路已经非常清晰了,生产费用、筹资投资的审计都是按照这个思路进行。具体到每一个科目来说当然会有所不同,并要注意一些细节。比如存货的部分,不要只查看末级科目,不然金额是不全面的;设置查询条件时,借、贷方要分清,是发生额还是余额要分清,不然结果都是不合适的。以下是关于会计科目的筛选:

在完成了审计实施阶段后,进入审计终结实验阶段,就是产生审计报告,这个审计过程的结晶。在报表功能下,便可看到基于之前审计活动所产生的财务报表,但是数据是不正确的,需要我们把它调平。通过检查审前的报表,把公式不恰当的项目调整了过来,使之平衡;但截至实验结束时,我们都没能把报表调平,一系列的增减变动调试,却始终没成功,不知道是系统本身的状况还是我们大家的理解有误,希望老师能在审后报表上给我们“开恩”。最后是附加的一个应收账款催款通知书:

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实验时间真可谓转瞬即逝,抡文老师老师将我由对计算机审计仅有课本上的了解一步步引领到对实际操作的掌握,这是一个有着深刻实践 10

意义的进步。在这个电算化的时代,审计业务也是基于计算机的辅助开展。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会熟练进行计算机审计无疑是一个竞争优势。因此,我想特别感谢田老师,带我进行了体验了一把电算化审计的魅力。

每一堂实验课上下来,都感觉非常紧凑,气氛中舒展又带着紧张,有时候几节课都顾不上看表,感觉时间过的很快。我们的实验模式是大家各自进行演练,李老师对有问题的同学进行指导。我觉得这样的形式很好,既不耽误全体的进程,又考虑到了个别需求,与我们的实验课性质很匹配。现在回想起来,从审计初始阶段到终结阶段,一切都是与鼠标、键盘和电子数据打交道,查询到的疑点或结果也是直接生成电子底稿存档,很多工作都是在几秒钟之内完成,大大提高了审计工作的效率。但是,计算机审计工作同样需要我们具备细心、洞察、分析、审慎,而且往往有更高的要求。就像我前面提及的,第一次实验结束后我的备份没有做好,导致下次实验得从头开始。倘若审计工作已经进行到了尾声,这样的情况发生,那么后果就更为严重;若是在工作岗位上,说不定便会造成经济上或其他方面的损失。还有,计算机软件的工作需要我们输入各种各样的条件,若是对软件的理解操作不当,也会直接导致审计工作中发生错误。

最后,要再次感谢李老师的耐心、悉心的指导与关爱!

学生签名:

实验教师评语及评分:

计算机辅助评价 篇3

一、教学软件过程评价技术分析

过程评价, 就是对该教学软件的开发研制过程进行客观正确地评价, 确定在该过程中是否所有的程序、方法、操作都符合既定的科学规范, 从而实现帮助教师进行规范合理开发的目的和作用。然而, 一个教学软件的开发和研制过程是非常复杂且繁琐的, 其具体过程如下图所示。

在对具体的教学软件进行过程评价时, 需要详细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评价:第一方面, 需求分析方面。需求分析, 就是分析用户对拟教学软件的基本期望, 可以包括软件功能、软件行为、软件性能以及软件设计约束等各个层面。通过对客观环境以及问题的理解以及分析, 建立相应的问题模型、功能模型或行为模型等, 从而对用户的切身需求进行完全化和明确化处理, 最终归纳总结出具体的需求说明。在具体的需求分析中, 需要在重点把握学习者、学习内容、功能设想

以及技术支持四个分析要素的基础上, 从教学软件的正确性、可修改性、完全性等三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第二方面, 软件的模型设计方面。模型设计, 就是在需求分析之后, 以分析确定的研制任务及目标为设计主线, 设计出拟教学软件的基本框架。其中, 模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以供学习者更好地学习。通常情况下, 模型设计包括两个重要部分, 即知识结构部分的设计和系统功能结构部分的设计。由于针对前者的评价不属于教学软件只能够的过程评价, 所以整个软件的模型设计评价从针对后者的评价中得以体现。对后者进行客观评价时, 其分析角度主要有结构合理性、接口一致性以及层次清晰性三个。第三方面, 软件开发过程中, 管理组织方面。作为保障教学软件质量和水平的重要部分, 开发过程中管理组织的评价工作极其重要。从软件工程的角度理解, 管理组织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人员、进度、资源以及测试测评等各方面的工作, 使得整个软件开发过程的效益和质量得到最大程度地提升。在具体的组织管理评价中, 开发管理人员应该格外重视软件的自我测试和自我评价。其中, 自我测试的重点项目不仅需要包括系统安装和运行, 还需要包括系统运行中的退出和中断。另外还要包括信息质量、信息组合表达以及教学内容等。第四方面, 运用建议方面。运用建议, 是一个教学软件在前期推广和后期应用过程中的重要基础。通常情况下, 运用建议可以通过软件文档第一体现, 既包括操作说明和提示, 还包括软件教学的应用时机和应用策略。

二、教学软件设计评价技术分析

2.1总体质量方面

作为软件的生命, 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能够直接决定该软件在后续使用和维护中的实际效果。从软件工程学角度理解, 能够对软件质量产生直接影响的, 主要包括三个要素, 分别是软件运行特征、软件对个性的承受能力以及软件适应新环境的速度。其中, 软件运行特征包括可用性、可靠性、正确性以及有效性;软件对个性的承受能力包括可测试性、可维护性以及灵活性;软件适应新环境的程度则包括操作可互性、重用可能性以及移植可能性。需要特别说明的是, 想要对这些质量要素进行直接测量是不可能的。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 需要利用既定的评价准则对软件兼容性、安全性、一致性、容错性、程序效率、可靠性、操作简易性、可维护性以及正确性等进行分层评价, 然后整合所有评价之后对软

2.2界面信息的显示技术方面

针对这方面, 其主要的评价内容只有两个, 一个是屏幕信息的具体呈现, 另一个是屏幕界面吸引用户注意力的程度。就前者而言, 要求学习者具备一定的经验, 如果学生无法理解抽象符号所表达的含义和内容, 那么, 可以尽可能运用简单具象的图片或文字进行表达。另外, 如果利用文字进行屏幕信息呈现时, 文字的表达必须简洁有力, 不能过分冗长且复杂。其中, 还应该严格限制屏幕中出现的文字数量, 尽可能地使界面的背景纯粹简单。除此之外, 对界面进行设计时, 需要格外注意提示、菜单、命令以及求助屏幕等内容在显示上的一致性。其中, 关键信息需要进行突出显示。

2.3交互界面的设计技术方面

交互界面作为计算机和人信息交流和互换的重要媒介, 还承担着信息通道的重要责任。在信息交互过程中, 用户利用计算机界面对计算机内部输入意愿信息, 从而实现计算机询问、操作以及控制, 而计算机则利用计算机界面对用户进行阅读信息、分析信息、判断信息等的提供。由此可见, 交互性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研究中最具实质性的贡献。作为人机信息交互的重要通道, 其技术的评价主要关注对话设计和建立信息反馈机制两个方面。在人机交互中, 其设计形式主要包括菜单、按钮、浏览器、窗口、热键等;其界面形式主要包括命令语言、自然语言、查询语言等界面。对人机信息交互设计进行客观评价时, 主要考虑的包括以下三点:第一点, 针对交互方式, 多向性、一致性、协调性以及简单性。第二点, 针对交互操作, 可逆性、可靠性。第三点, 针对交互控制, 灵活性、趣味性。需要特别提醒一下的是, 在具体的教学软件研制中, 直接操作性的交互方式应该尽可能多地应用。因为该方式是window98系统中最突出的一个, 同时也是目前现有交互方式中最方便且最简单的。

2.4导航链接设计方面

作为引导教学内容及目标的的重要学习路径, 导航可以有效帮助学生进行循序渐进地习, 能够最大可能地避免学生在计算机学习过程中出现迷航现象。从根本意义上理解, 计算机导航系统对学习者而言, 不单单是起到牵引学习的作用, 其最为重要的, 是对学习者学习路径和学习进程的指导作用和管理作用。对导航进行设计时, 应该将系统作为基本观点, 将用户、软件类型以及学科特点等作为综合考虑的对象, 并始终坚持明确、完整、可理解、易操作以及灵敏等作用原则。通常情况下, 人们在进行导航设计时, 常用策略有信息结构图的提供、检索机制的提供、联机帮助手册的提供以及学习路径的预言等。另外, 对导航链接的设计进行评价时, 也需要客观遵循以下几点原则。第一点, 要求每一个计算机界面都配备清晰且含义明确的导航语言。如果缺乏明确且有效的导航语, 学生就很有可能出现各种迷航情况。第二点, 学生对学习决策犹豫或无法抉择时, 系统软件的导航部分需要设计类似“复查”、“帮助”等选项按钮, 以此推动并促进学生进行继续学习。第三点, 需要设计相关信息或资料的链接, 以此为用户提供深层次的查询、探究等。第四点, 无论是导航链接, 还是模块组织, 亦或是结构层次配合, 都要切实符合软件内容本身和人体的逻辑和规律。

2.5媒体加工技术方面

就教学软件而言, 无论其结构和内容设计得如何完美, 如果缺乏实际的吸引力, 被学生拒绝的可能性也会很大。虽然教学软件的外在对其实际认知效果没有决定性的作用, 但是还是与学生情绪、兴趣息息相关的。所以, 对教学软件进行适当的媒体加工,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就媒体加工技术而言, 主要包括媒体选择、媒体组合以及媒体加工。

三、教学软件教育功能评价技术分析

3.1导向性要求方面

针对教学软件的教育功能评价而言, 其导向性要求的评价项目主要有以下几点:1.针对学习机制改变, 教学软件所做的贡献。2.教学困难的解决中, 应用教学软件所体现出的实效性以及针对性。3.在“教”与“学”策略上, 教学软件所体现出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4.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学软件是否足够客观性和贴合性。5.针对学习动机促进, 教学软件设计所做的贡献。6.学生学习过程中, 自我监控能力的提升程度。7.针对合作学习, 是否足够支持学生之间进行小组学习。

3.2操作性要求方面

综合而言, 能够充分反映教学软件操作性要求的主要包括学习内容、策略、活动、效果等四个方面。其中, 由于学习内容的评价最具代表性, 所以在此只针对学习内容进行评价技术分析。1.设置内容的思想性以及科学性符合客观要求。2.内容具体表达简单易懂且没有语法错误, 切实符合科学客观的表达规范。3.明确的学习目标可以在实际的教学设计中得以体现。4.呈现的内容意义深刻、价值厚重, 且与学生个体紧密相关。5.丰富的学习资源和高效的资料链接。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就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而言, 其评价系统主要包括过程评价、设计评价以及教育功能评价。在所有的评价过程中, 由于软件内容及其侧重点不同的原因, 其具体的评价也各不相同。然而究其根本, 教学软件评价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同步提升。所以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和学生都应该积极应用可靠性和时效性都高的教学软件进行教学和学习。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创新, 计算机技术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和技术。在教育领域, 基于计算机辅助技术设置的教学软件评价系统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关注和欢迎。本文简单介绍了教学软件评价系统, 并在此基础上, 分别从过程评价、设计评价以及教育功能评级三个方面对该系统中具体的评价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 以期为广计算机软件设计者以及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软件评价,技术

参考文献

[1]张帅.论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运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2, 03:171-172.

[2]蔡建伟.构建一种全新的过程性教学评价的平台——兼谈传统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缺点[J].湘潮 (下半月) , 2011, 06:84+96.

计算机辅助翻译心得 篇4

经过两个星期的是实训,使我对传统意义上的翻译和计算机辅助翻译的区别有了更为透彻的了解,而且多种网络翻译技巧使我在利用网络来进行翻译时更加的得心应手。

在这个网络信息化时代,各种新兴词汇可谓是层出不穷,即使是一些原有词汇,也会因为某个人或某件事而在顷刻间便被赋予了一个全新的意思。正因为如此,实时更新的网络就逐渐成为了我们在进行翻译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好帮手。而在过去,我们通常是做在图书馆里,通过翻阅大量的相关书籍,借助各种工具书,然后再结合自身经验,运用各种翻译方法进行文章的翻译。但在此过程中,如果遇到之前没见过人名、地名和一些外来词句,那么就很容易因为这些词句而影响到整篇文章翻译的准确性和效率。

现如今,强大的网络信息资源为翻译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我们在翻译过程中可以借助这种资源解决翻译实践中遇到的各种翻译困难,甚至可以直接找到对应的译文以资参考,还可以检验译文的地道与否,从而大大提高翻译的效率和准确性。因此,与传统翻译相比,借助网络进行的翻译在用词和组合句子结构方面更为客观精准。

在网络技术下,我们可以运用搜索引擎、网上百科全书和电子词典、网上术语库、网上报刊杂志等查找相关的信息,解决翻译中遇到的困难, 从而大大提高了翻译效率,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丰富了我们自身的知识储备。

一提起搜索引擎,我们就会想到百度、Google等各大为我们所熟知的搜索引擎。其中,Google则以快速全面的全文搜索为其特征,成为我们在翻译中所需的全球最大的语料库。它能在数秒钟内从近一百亿个网页中找到包含你输入的关键词的结果——只要你输入合适的关键词,查到适当的内容,许多在翻译上遇到的问题都可迎刃而解。

几乎没有一个人在翻译时是不用词典的,而Google就是我们所能找到的最庞大的词典——确切地说,是这样一个庞大的语料库,其实也就是整个互联网。而Google的作用是使得这本浩如烟海的虚拟大词典变得可利用,可查询。

Google的第一个用途是可以帮我们破译疑难英文单词,特别是那些在传统词典中查不到的。互联网中既有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英文网页,也有着无以计数的纯中文网页,但对我们翻译帮助最大的也是最有价值的,却是那些中英文混合的双语网页。这些双语网页以各种形式存在,比如:分类词汇、翻译研讨、双语应用文、双语企业站点、双语新闻等等,这其中有好多是以明显的中英文对照格式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就给我们迅速查找对应译文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但是,互联网是个鱼龙混杂的地方,里面出现的英语也是良莠不齐,如果不加选择,就可能查到好多劣质的中式英语,如果没有丰富的经验就很容易被其误导。因此,就需要我们掌握一定搜索技巧来帮助我们更好的利用网络。其中,定向搜索是我们使用频率最高的几种方法之一,比如:我们在进行外文信息搜索时会常用到的几个命令有:site: 例如: site:powerdict.com + title,往往是用来定义网站的,即用指定的网站来搜索我们要查找的内容,也就是说搜索结果局限于某个具体网站或者网站频道。还有按文本类型检索语法规,比如:Inurl:.pdf / doc / ppt / xxx 等等,这样搜索出来的直接就是你指定的文档了,把那些杂七杂八的网页就给过滤出去了。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像intitle:、define: 等等,都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准确的查找我们所需的资料。

在老师给出的练习题中,有一题是要求在“Trident 控制器设计安装指南”一文中用 Google 搜索并确定了新词的意思,这道题就能让我们充分的练习如何运用那些搜索技巧。

1.Peer-to-peer: Google 搜索的结果有两种译法:对等网络;点对点网络。但Point-to-Point 也被称为点对点网络,所以最后确定译为对等网络。

2.stuck-at: Google 搜索的结果有:单一固定错误 Single Stuck-at fault,SSF;固定逻辑(stuck-at)的故障模型;安装性故障(stuck-at fault);恒定(stuck-at)错误。比较上面得结果,确定意思为固定型故障。.3.Stuck on,Stuck-off: Google 搜索的结果为:黏在一起Stuck on You;Stuck-off 查不到。查有关字典,Stuck是Stick的过去分词,有粘着的意义,再通过查阅相关中文资料,了解到这里应翻译为粘着和非粘着。4.high-side: Google 搜索的结果有:高阶(high-side)及低阶(low-side);高端(high-side)及低端(low-side)功率MOSFET;“这是评判降压拓朴结构中控制场效应管(FET)或称高端(high-side)FET性能的一个典型方法”;“高边注入(high-side injection)”用在GSM900(LO1频率高于载频)模式。那么这里就应译作高端。

再有,就是在解决专有名词方面非常方便。专有名词一般包括人名、地名、作品名、组织机构名等,而翻译专有名词时,一定要符合习惯或直接用原来的名称,这样就给我们的翻译带来了不小的难度。不过当我们熟练掌握用Google搜索以后,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例如:在我们实训中有这样一道题“需要查询‘bus’这个单词在计算机专业中的词义”,这时我们在中输入 “bus 计算机” 便可以搜索到“总线(Bus):计算机硬件各组成部件之间采用总线相连。”,这样便很容易得知“bus”一词在计算机专业中的译法应为“总线”。这只是一个简单的例子,实际操作中应该挑选最相关(领域、近似、部分意项、关联词)也就是最合适的关键词辅助搜索,一次不对就多试几次,这样对自己的联想能力、搜索信息的能力也是一种锻炼。

在借助计算机进行辅助翻译时,除了网络搜索技巧必须被我们熟知之外,在线词典也是我们不可替代的翻译工具之一。毕竟它是我们碰到生词时了解其意义用到的最直接有效的工具。现在的在线词典也有许多种,像金山词霸、沪江小D、有道等等,程度各有不同,这就具体看使用者的使用侧重点了。此外,还有一些比较全面的词典,像灵格斯(Lingoes),它就是一款简明易用的免费翻译与词典软件,支持全球超过60多个国家语言的互查互译、支持多语种屏幕取词、索引提示和语音朗读功能,逐渐成为了新一代的词典翻译专家。

总之,在信息时代下,利用网络,我们既可以搜索非专业领域的术语,也可以查找翻译外来词汇以确认用词的准确性,还可以检验译文是否准确、地道。相对于书海战术的传统翻译来说,网络技术辅助下的翻译能力显然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拓展。而作为信息时代的翻译人员既要充分发挥语言能力,又要学会合理有效地利用各种网络资源,加快翻译速度,提高翻译质量,充实和丰富翻译能力。

班级:W061207

06商务英语

姓名:王艺君

2006674105

计算机辅助翻译心得

班级:W061207

06商务英语

姓名:王艺君

计算机辅助评价 篇5

一、CAD/CAM的重要性

在当今的市场竞争中, 谁能满足用户的要求, 谁就能占有优势。人们对产品的质量, 更新换代的速度, 以及产品从设计、制造到投入市场的周期要求越来越高。为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和中小批量化的要求, 软件必须设计周期短, 生产更柔性。传统的设计及批量生产方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CAD/CAM技术就是为了满足这些需求而采用的一种新方法。CAD/CAM的发展必将有利于发挥设计人员的创造性, 提高企业的设计、生产及管理的水平, 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计算机辅助设计及计算机辅助制造是计算机技术在机械加工领域中的主要两个方面。它的出现使人们在产品的设计和产品生产中大大节省了时间, 提高了效率, 使产品的设计和制造实现了自动化, 人们通过整个系统 (CAD/CAM) 实现了对产品的设计、制造全过程的信息进行处理。具体来说, CAD CAM可以实现零件造型、计算分析、工程绘图、结构分析、优化设计、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设计、计算机辅助编程、模拟仿真、工程数据管理、信息传输与交换、特征造型等。

二、CAD/CAM的发展过程和应用现状

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计算机的出现为CAD/CAM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六十年代美国人提出了人机交流、计算机图形及交互技术等理论, 从而为CAD/CAM技术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七十年代, 交互计算机图形学及计算机绘图技术日趋成熟, 并得到广泛发展, 面向中小企业的CAD/CAM开始出现。在制造领域, 美国辛辛那提公司研制出了一种柔性制造系统 (FMS) , 但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限制, 其所能解决的问题只是一些简单的产品设计制造问题。八十年代由于各种新的技术发展, 在制造领域出现了产品设计过程相关的辅助软件, 如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 (CAPP) 、计算机辅助质量控制 (CAQ) 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在这些辅助技术的基础上, 八十年代后期出现了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CIMS) , 它将CAD/CAM技术推向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到了九十年代, CAD/CAM已经走出了它的初级阶段, 进一步向标准化、集成化、智能化发展。到了二十一世纪, CAD/CAM已经发展并应用于各行各业, 其销售收入也节节攀升, 仅2002年其全球销售额就达近100亿美元, 并且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增长。综上所述, 我们不难发现CAD/CAM系统的社会需求量非常大, 发展应用的前景也十分广阔。

三、CAD/CAM在我国发展的情况

我国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就已经开展了CAD/CAM技术的研究。在八十年代, 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CAD/CAM技术研究和开发。在“九五”计划期间, 国家科委将CAD应用作为四大工程之一 (先进制造技术、先进信息工程、CIMS工程、CAD应用工程) 。

四、CAD/CAM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CAD/CAM技术日益成熟, 已经广泛应用于工程技术、机械制造等领域, 成为一个技术含量密集的产业, 特别是在机械、农业、化工、航天、航空、军事、汽车、电力、船舶、建筑等行业中的应用已经较为普遍。

CAD系统的应用解决了产品设计数字化问题, 影响和改变着工业的各个方面, 使传统的产品设计技术及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大大提高了设计的质量和效率。CAM系统的应用解决了实际产品的加工制造问题, 提高了零部件的加工精度和产品的制造质量。CAD/CAM技术的应用, 充分发挥了计算机及外围设备的能力, 把计算机的高速度、准确性和大存储量与技术人员的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结合起来, 从而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 缩短了产品的研发周期, 提高了设计和制造的质量, 节约了原材料和能源, 加速了产品更新换代, 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

计算机辅助评价 篇6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计算机辅助制作 (CAD/CAM) ,全瓷修复,边缘密闭性

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作技术简称CAD/CAM, 它是将光电子技术、微机信息处理及自控机械加工技术应用于制作人造冠的新兴的口腔修复工艺。现在, CAD/CAM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与修复材料的迅速发展, 有关该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多, 其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 在口腔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重要和普及。由于其制作的全瓷冠、桥和嵌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边缘密闭性, 也受到广大口腔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青睐。兰州市口腔医院从2008年开始应用CAD/CAM全瓷修复技术, 主要制作瓷嵌体、冠、桥的修复。现通过对我院全瓷修复体和金属烤瓷修复体病例的分析, 来比较两种修复体的优劣。

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08年10月-2012年12月在本院进行CAD/CAM全瓷修复患者234例作为观察组A组, 其中男性72例, 女性162例;另外随机选择同期进行金属烤瓷冠修复的患者352例为对照组B组, 男性195例, 女性157例。

2 方法

A组患者严格按照全瓷冠要求进行牙体预备:咬牙合面:1.5~2.0mm。非咬牙合面:1.0~1.5mm。肩台:全肩台宽度0.8~1mm, 肩台可以根据美要求设计龈上、龈下, 龈下深度为0.5~1.0mm, 基牙点线角圆钝, 严禁有尖锐棱角。然后CAD/CAM全瓷冠制作修复。B组按照金属烤瓷冠要求牙体预备后取模, 金属烤瓷冠桥修复。

对2组患者进行随访, 检查修复体边缘密合度, 每年随访, 检查修复体脱落、折裂、崩瓷等修复失败以及牙龈有无明显退缩情况。

3 结果

随访1.5~4年, 结果见表1。

4 讨论

CAD/CAM全瓷冠修复因为有很高的透光性, 其逼真的自然色泽和非常高的生物相容性, 近年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而且氧化锆烤瓷修复体具有很高的机械性能, 为其在后牙的修复应用上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烤瓷冠的边缘密闭性决定着修复体的使用寿命, 密闭性越好发生修复体脱落和继发龋坏的几率越低, 基牙出现病变的可能性也越低。从边缘密闭性来看, A组远远高于B组, 仅1例继发龋, 意味着可以使用的更长久。从生物相容性对比可以看出, 全瓷修复体也远远高于金属烤瓷, 没有一例出现明显牙龈萎缩。

本研究组制作全瓷冠修复包括单冠和桥修复, 一共234个单位冠, 其中折裂4例, 一例为患者咬牙合紧, 咬牙合力量过大造成。一例为固定桥连接体部分, Larsson认为, 后牙区氧化锆全瓷桥连接体边长不应小于4mm, 并认为临床需要更大。还有2例为后牙玻璃陶瓷瓷制作的全冠, 重新制作后时间不长再次折断, 使用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后目前为止没有出现折裂现象。有报道称以氧化钇作为稳定剂的稳定氧化锆陶瓷抗弯强度达到914~1021MPa , Weibull参数为10.7~14.9。4例崩瓷患者1例因为牙体预备不足造成, 1例是有咬牙合高点造成, 另外2例均为使用不当造成。故本研究组认为后牙要选择氧化锆全瓷冠修复, 以保证足够的强度防止修复体折裂。CAD/CAM不仅可以制作全瓷冠, 还可以进行瓷嵌体制作, 严格意义上说, 只要能充填治疗的牙体缺损都可以利用瓷嵌体来完成修复。只要在牙体预备时严格按照嵌体预备要求进行牙体预备, 制作良好的固位型, 使嵌体具备一定的厚度, 再加上粘接时严格的隔湿, 就会会取得良好的修复效果。杨彦春, 肖利报道称制作瓷嵌体用来修复楔状缺损还可以达到预防牙齿折裂的作用。

以上数据说明CAD/CAM制作的全瓷修复体不仅具有色泽自然美观, 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足够的强度, 还具有非常好的边缘密闭性和耐磨损性, 具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李剑, 龚中坚, 陈国平, 等.CAD/CAM氧化锆烤瓷后牙固定桥与常规烤瓷固定桥的临床应用比较研究[J].口腔医学, 2010, 30 (9) .

[2]张艳, 李江, 殷悦, 等.CAD/CAM全瓷冠边缘适合性的评价[J].口腔医学研究, 201026 (4) .

[3]杨彦春, 肖利, 周继祥.CEREC全瓷嵌体修复楔状缺损后牙体抗折强度的实验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 201032 (11) .

[4]高平, 周晖, 王雨生.CAD/CAM制作瓷全冠边缘适合性的评价[J].现代口腔医学, 2001, 15 (4) .

[5]刘艳林, 张文玲, 黄永丽.CAD/CAM氧化锆全瓷冠桥修复的临床效果分析[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2010, 31 (9) .

[6]孙凤, 张桂荣, 张峰, 等.CAD/CAM氧化锆全瓷在口腔修复领域的应用[J].上海口腔医学, 2006, 15 (4) .

[7]汪饶饶, 王丹, 徐远志, 等.2a比较4种CAD/CAM氧化锆抗压强度和断裂模式[J].医用生物力学, 2011, 26 (5) .

[8]张骋, 季璐.几种CAD/CAM齿科全瓷修复陶瓷的磨粒磨损特性功能[J].材料与器件学报, 2009, 15 (5) .

计算机辅助教学初探 篇7

21世纪是一个信息高度发展的时代, 信息时代教育革命的序幕已经拉开, 成功的教师应该给教学创造最新的模式, 结合多媒体教学进行教学, 从而使教学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后的课件制作中可以更多的把课件的内容与数据库相连, 使得课件的内容更为丰富。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动态、高效、大容量的现代化的教学媒体, 传递的信息具有生动、直观、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容易再现等特点。从而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帮助师生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中倍受教师们青睐。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越性是不言而喻的.课堂教学是面对面的交流, 借助多媒体计算机来辅助教学, 可以充分利用多种感官, 实现信息传递的多渠化, 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全方位的感知度, 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 并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应用, 促进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据美国一项调查表明, 采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 成功率比普通教学方法提高了38%.计算机辅助教学改变了千百年来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手段.它以巧妙的构思、生动的画面、形象的演示, 使课堂教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计算机辅助教学不仅能替代许多传统教学的手段, 而且能实现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利用计算机的动态画面展示事物发展或推理的过程, 利用它的图画特性可以将抽象的、理论的东西形象化, 将空间的、难以想象的内容具体化。

二、计算机辅助教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 (Computer Assistant Instruction, 简称CAI) 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60年代是CAI的启蒙期, 主要在美国。70年代是CAI的试验期, 主要在美国、西欧和日本。80年代由于微型计算机的普遍使用使CAI的应用领域有了更深的拓展。而90年代网络的应用让CAI以更崭新亮丽的多媒体化形象出现在了世人面前。当前CAI发展的主要趋势是:

(2) 多媒体CAI, 通过声音、图形、动画和视频等多种表现媒体的运用来处理信息。

(2) 网络化CAI, 信息社会的中流砥柱便是网络。通过网络平台的搭建, 可以实现虚拟系统的创设, 从而丰富信息资源库;而远程教育网站的投入使用, 不仅使得人们能够不囿时空地进行学习, 而且使人机优势得到突显。

(3) 智能化CAI, 它是由专家系统和人工智能技术支持的CAI深入发展的高级阶段, 能根据学生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教程实现灵活的交互功能。

三、计算机辅助教学发展

1、计算机辅助教学智能化

根据学生认知模型提供的信息, 通过智能系统的搜索与推理, 动态生成适合个别化教学的内容与策略;通过智能诊断机制判断学生的学习水平, 分析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 同时向学生提出更改建议, 以及下一步学习内容的建议, 通过对全体学生出现的错误分布统计, 智能诊断机制将向教师提供教学重点、方式, 测试重点、题型的建议等。

2、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化

它的优点在于不受地域的限制, 能够方便地做到资源共享, 更方便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和维护。

3、多媒体技术的采用使CAI手段更加丰富

多媒体教学系统是一种以计算机为中心, 处理、控制各种教学媒体综合进行教学活动的系统, 它既具有各种教学媒体的特点和优势, 又发挥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控制作用, 因此他具有多重感观刺激, 传输信息量大, 易于接受, 人机交互性强, 操作简单等特点。它既是CAI发展方向, 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方向, 所以引起了各方人士高度的重视。

4、网络技术在教学领域的采用, 使教学的观念发生了质的变化

目前, 计算机领域中最大的热点是“联网”, 随着信息高速公路进入我国, 各地校园网的不断建立, 对学校教学通过教师在黑板上进行知识的传授这一单一的教学模式产生了极大地冲击, 教育的高度信息化使学校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学校化。二者融会贯通将会实现学校和社会的一体化。学生可以在网络延伸到达任何地方, 接受来自教师、知识库多方面的信息, 这使得“课堂”这一概念在地域上发生了变化, CAI教室的建立也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问题, 使教师成为“指导者”和“咨询者”, 为个体化教学提供了可行的条件。

四、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的设想

首先, 在概念上, 要抛去过去“课件”的观念, 因为“课件”的原意是课程软件, 即为一节或数节课而开发的CAI软件, 这种概念有很强的局限性 (即包括教学内容方面也包括教学方法方面) , 它限制了这类软件只是为具体的课程而开发、研制, 因此天然地带有开发者、使用者个人的特征。同时, 局部的课件不可能考虑整个学科的教学体系, 即使是将这些课件组合成一个所谓“系列”, 也无法保证这一“系列”的完整和统一。因此, 我认为开发CAI软件首先要开发CAI软件系列素材库, 而课件的概念应是终极产品的名称, 是在软件素材库的基础上, 通过制作平台的组合, 为某一特定教学对象、特定教学内容和特定教师生成的产品, 这一产品是临时性的, 仅在某一教学阶段为某一教师使用。而不同的教师对于同一教学内容, 使用同一软件素材库, 根据各自不同的教学风格、教学特点、教学对象对素材进行选择、组织生成各自使用的课件, 这样的模式将更有利于更新教学观念。同时, 内容丰富的素材库也是自学的知识库, 在条件成熟时, 也可将成为学生自我学习的一种学习环境, 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提供物质保证。

其次, 在组织形式上, 应该努力改变目前这种某个人一包到底的小作坊生产模式。将参与CAI开发人员分为:教学类专业人员、素材制作人算机技术人员三大类。教学类专业人员包括学科规划人员、教学应用人员和材料收集整理人员, 主要负责学科软件素材库的规划, 整理及应用。素材制作人员包括美工、音响、摄像、计算机操作等多方面的人员, 这类人员可运用各自的特点, 批量加工生产教学所需的素材。计算机技术人员包括新技术的引进、消化, 新技术的开发研制, 也包括计算机软件、硬件的保障工作, 这种组织形式有利发挥各自的优势, 协调工作, 使生产效率和质量极大的提高。

五、结束语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教师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着学生的言行, 教师自已本身就是一个最直接, 最优越的教学手段。计算机能够取代教师重复费力的工作, 但却不能取代教师本身的教育作用。学生在学习中不仅是知识的交流, 还有情感的交流。如果缺少情感的交流学习就会变得枯燥乏味, 就会没有任何兴趣。毕竟计算机是更聪明的人制造出来的, 受有控制。所以计算机它不是全能的, 更不可能代替具有思想的教师。

计算机辅助教学在教学中的运用已成为时代的潮流, 它有着巨大的潜在需求。我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最大的目的是为了使教育跟上信息时代的步伐。计算机辅助教学法的成败跟教育改革的成败息息相关的, 我们首先要明确教育, 教学, 教材改革的方向, 才能确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方向。所以, 研究教育教学本身如何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 研究计算机辅助教学和现代教学思想民的关系, 这才是我们在教学中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真正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杨惠中.计算机辅助教学概述[J].外语电化教学, 1979, (1) :30-32

[2]金涛.计算机辅助教学发展历史和趋势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9:34-35

[3]陶伟伟, 邢继昕.计算机辅助教学存在的问题[J].经营管理者, 2011, (23) :402

[4]朱万森, 梁楚材.计算机辅助教学及多媒体CAI课件设计与制作[M].北京:地质出版社, 2000.

[5]王晓娟, 等.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与展望[J]科技创新导报, 2008 (6) .

计算机辅助翻译研究 篇8

当人们听到, 计算机辅助翻译的时候, 通常会出现两种典型的反应。一种是悲观论, 认为从此以后翻译工作者将会失业。另一种观点则认为, 计算机所能够进行的翻译, 无外乎是一些科学方面的机械性文章。作为一种机器, 计算机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像人类那样能够表达言外之意的 (仓谷直臣, 1884) 。笔者认为, 计算机作为一种辅助工具, 其作用是减轻翻译工作者的负担, 但同时也对翻译工作者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有了计算机的辅助翻译, 翻译前期对原文的处理工作、翻译后期对译文的修改工作, 以及对软件的补充与完善都将成为翻译工作者的新挑战。

笔者在讲授大学日语笔译课程的实践中, 对计算机辅助翻译也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在进行日汉互译时, 发现尽管翻译软件在技术上已经有了非常重大的改进, 但是人为因素仍然是获得高质量译文的重要原因。想要更好的发挥翻译软件的作用, 首先就要对翻译软件的工作原理进行深入的了解。

目前, 市面上几乎所有的翻译软件都是基于字典和语法规则 (包括原文语法解析规则、原文与译文语法的交换规则及译文语法的生成规则) 而开发的。同时收录了大量的范文, 直接用于译文的模糊匹配。其具体流程如下图示例。

因此, 如果翻译的对象是前人曾经做过的, 则计算机辅助翻译将会彰显其快速高效的优势, 同时译文质量也会得到保证。退而求其次, 如果翻译对象与前人的重复性很大, 如一些使用说明等技术性文件, 有了计算机辅助, 翻译工作也会变得轻松, 而且篇幅越长这种优势越明显。然而对于一些寓意深刻的文学作品或时代性较强的篇章, 计算机就会明显能力不足, 这时翻译工作者将会更好地发挥人的优势。

当然, 了解了计算机辅助翻译的长处与不足, 开发人员也在进行不断地改进。1998年12月, 日本研发了具备真正意义上对等翻译功能的翻译软件PC-Transer V6。这种软件在开启语法登录功能后, 计算机能够分析出目标语句与数据库中语句的不同, 进而在保留已收录译文的基础上, 只替换语句中变化的要素。其具体流程如下图示例。

目前, 大多数翻译软件都装有允许用户加入新词的自定义词汇库、范文库。在对原文进行格式上、语言上的改进后, 灵活地运用翻译软件, 将会使翻译工作变得更加轻松。同时更好地将人的作用发挥到提高译文质量, 改进表达效果上, 从而使整个翻译工作事半而功倍。

无论是外语还是计算机, 都是为人们服务的工具, 如何更好的利用这两种工具, 使跨文化交流更加顺畅, 是每一个翻译工作者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摘要:2014年8月, 德国自由大学举办了第20届世界翻译大会, 本届大会的主题是“人工翻译与机器翻译——翻译工作者与术语专家的未来”。不难看出, 在科技发展的今天, 在电脑越来越多取代人脑的当下, 如何处理好人脑与电脑的关系, 如何更好地让电脑为人脑服务, 在翻译领域也是为人们极为关心的问题。

计算机辅助英语测试研究 篇9

1 计算机辅助英语测试的发展历程和理论依据

要设计好计算机辅助英语测试系统, 提高其信度和效度, 就必须对其指导思想的发展和理论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把握。语言测试是伴随着语言教学出现的, 并随着语言教学的发展而发展, 进入20世纪90年代, 语言教学和语言测试理论与实践的迅猛发展使这几种测试弊端显现出来。越来越多的学者, 教师及学生本人都发现, 在常规英语测试中获得高分的非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其口语和写作交际技能都几乎处于低级水平。由于它彻底摒弃了先前诸多语言教学法过分强调对语言知识的掌握, 而把重点放在对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上, 大大提高了语言教学和学习者学习的效率, 因而受到了广泛的接受和推广。交际语言能力的测试吸取各派所长, 摆脱了分立式测试试图对综合性的语言行为作分类式归类, 和综合性测试的目的不明及项目间互相依赖的明显不足。在国外, 早在20世纪80年代, 对计算机辅助语言测试的研究就已经展开, 到90年代后期及本世纪初, 一些大型考试 (如美国的TOEFL) 就已经采用了这种测试。而在我国,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 人们越来越多地致力于研究如何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诸如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 (CET) , 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 (TEM) 等一些大规模语言测试中。计算机辅助语言测试结合多媒体网络技术, 会进一步提高考试的信度和效度, 使考试的内容与形式更加科学合理, 测试结果更加真实的反映出考生的外语综合应用能力。在先进技术手段广泛辅助语言测试的大背景下, 将计算机技术运用到语言测试中是大势所趋。

2 计算机辅助英语测试效度和信度的有用性分析

语言测试不仅仅是成绩测试, 也是一种水平测试, 因为其测试的根本目的在于学生通过学习具体的课本内容, 最终超越所学内容, 形成一种能力, 既包括语言能力又包括辅助语言理解与表达的非语言能力。可见, 水平测试的目标更加宏远, 它着眼于应试者能力的提高, 也体现着以学生为中心的精神。同时, 语言测试还是一种诊断测试, 对教学的各个环节比如教学总体设计, 教学过程, 教材等因素做出诊断, 其目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 以求改进, 完善教学。传统形式的英语测试的设计者为了使测试更具有科学性, 更符合一些质量标准而积极地追求信度, 没有考虑到对于大纲上所规定的交际能力的测试, 忽略了效度要求。信度指测试过程和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即学生的成绩与真实水平相一致的程度。这种可靠性是任何一种考试都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的特征, 否则, 考试成绩将无法真实准确地反映出考生的真实水平。语言测试作为一种测量工具, 它必须保证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即是信度的要求。效度是另一个测试质量的标准, 表明了一种相关性。效度是试题能够测试出预定要测试内容的程度。语言测试的效度是指测试的内容及其方式是否符合测试的目的要求, 也可指测试结果的有效性。计算机辅助考试在信度和效度方面有着传统考试所没有的优势, 并且测试结果更加真实地反映出应试者的外语综合应用能力。

要实现语言测试的目的, 信度和效度缺一不可。语言测试以效度和信度为主导有助于改善其对外语教学的影响, 将给外语教学带来积极的影响, 推动外语教学向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方向发展。语言测试内容应注重考查应试者的语言能力, 这样才能提高测试语言测试的效度和信度。

3 计算机辅助英语测试的独到优势

随着我国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 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加强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计算机化的测试不仅能够考查应试者的语法语音等基本语言素质, 更能考查出考生的思辩能力, 理解能力和个人表达能力, 对国内外文化的了解, 对英语表达惯用法的掌握和人际沟通方面外语运用能力等综合素质。现行的纸笔测试只能实现对考生线形思维的测试, 不能评估考生的交际能力, 所以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测试中, 有利于借助特殊技术和特殊效能来解决考试中的重点和难点, 他可以在题目中增加视频, 音频和动画等动态刺激, 改变书面笔答形式下考生被动应考的局面, 突出人机交互作用, 增加那些在纸笔测试中无法测试的题型。计算机化的测试使测试的真实性和交互性大大提高, 有利于考生在考试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多种因素的刺激, 又利于激活考生的想象, 更好的完成试题。所以说, 计算机化的测试有易于扩充和调整题目, 估算能力精确, 评价误差小等优势, 它不仅可适用于听力语法结构, 阅读理解和完型填空等常见形式, 而且还可用于文章写作的分析评估等。语言测试是语言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而应用计算机来辅助完成英语测试则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趋于完善, 对教学的评估及学业成绩的评定提供充分的依据。由此可见, 实现语言测试的现代化, 与世界接轨是大势所趋, 也是我们今后改革英语测试, 提高外语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

面对国内外语言测试计算机化的趋势, 要设计好计算机辅助英语测试系统, 提高其信度和效度, 需要了解和把握现代语言测试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同时在其他各个方面也需要做出更多地研究和探索。只有保证测试的信度和效度, 才能公正合理地反映出考生的真实英语水平, 真正推动英语教学的发展。随着语言教学的改革与进步, 只要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的优势, 紧跟着世界语言测试的新方向, 与时俱进, 就能为中国外语测试开辟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1]胡延峰.计算机辅助大学英语口语考试题型分析[J].英语考试研究, 2007 (2) :17.

[2]石忠仁, 王继湘, 董桂馥.教育学[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

[3]张亚兰.计算机调试性语言测试:问题与展望[J].英语考试研究, 2010 (8) :47.

[4]王姝娇.新媒体技术对托福作文测试的影响[J].英语考试研究, 2008 (1) :16.

上一篇:追本溯源下一篇:高海拔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