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

2024-09-25

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共12篇)

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 篇1

一、课程分析

数控车削加工是以培养熟练掌握数控车床操作、程序编制、工艺设计、数控车床的日常维护保养和常见故障的诊断技术高技能人才为目标,针对企业数控加工岗位需求而设置的一门数控技术专业课程。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训练是属于数控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主要是培养学生数控车床的编程知识和对机床的操作技能。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训练在本专业中属于一门承上启下的课程,下游连接普通车床的课程,上游为数控铣床和加工中心的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兴趣是最好的导师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中产生的。”鉴于中职学生基础较差、纪律性不强、厌学情绪较高的特点,我觉得要让学生学好这一门课程,就必须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学习的欲望。兴趣养成的方法有很多,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利用其好奇心。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利用他们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去研究数控车床的结构,数控机床的加工原理。然后再通过视频、动画等直观的影像跟学生讲解并与普通车床进行对比,让学生成功地跨入课程的第一课。上好了这第一课,学生兴趣自然而然就被激发了。(2)让课程震撼学生。通过让学生观看一些先进的数控车削加工视频和实际加工演示,让学生感受到数控车削加工的神奇世界。学生受到了震撼,也就有了追求和学习的动力,兴趣也就更大。(3)信心是兴趣的源泉。在课程中多点鼓励教育,激励学生,给予学生信心,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三、教材是最好的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材就是课程的利器。因此我们需要开发属于我们学生自己的校本教材。开发教材要根据我们的自身教学实际,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要遵循通俗易懂、由易到难的原则,还要结合自身的教学模式,开发具有自己的教学特色的教材。这样的教材更接地气,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也针对自身的教学特点编写了自身的教材,目录如下:

从上述目录中可以看到,我对教材进行了模块化,教材的内容从认识机床,学习机床指令开始,到综合加工实训结束。内容编排上循序渐进,加工操作上由易到难,由简单的光轴加工到复杂的阶梯轴加工延伸。在教学模式上,教材结合了一体化教学和项目教学的模式进行编写,老师和学生都比较容易掌握每个项目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模式是课程的助推器

好弓配好箭,有了好的教材辅助,还需要有好的教学模式来助推,所以,在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训练的课程教学中,我们还要注意课程的改革,选择好的课程教学模式。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采用了项目教学法,把课程内容模块化,划分项目,把教室直接搬到了实训室,以项目为目标,在教中练,练中教,达到了教练相结合一体化的教学效果。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训练课程的项目教学法是按照数控车的加工特点结合编写的教材,采用任务驱动法把需要学习的指令程序循序渐进地划分为若干个加工项目,再以任务的形式交给各个加工小组去完成。项目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具有如下特点:(1)能够最大限度地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有利于课程教学进程的编排,方便教师的教学进度调整。(3)能够更有效地去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4)能够提高师生的教学互动,提升教学质量。此外,通过在实训室设立小教室,可以达到教学场地一体化教学的目的,能够让老师在讲解的同时进行演练操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显得更加直观明了,更易于接受学习的内容。

参考文献

吴言.项目教学法[J].职业技术教育,2003(7).

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 篇2

数控车床编程技术与操作求职简历表格

职位名称:车床工 ; 数控车床 ; 工作地区:湛江市 ; 待遇要求:4500以上元/月 不需要提供住房 到职时间:可随时到岗

 
 技能专长 
语言能力: 
计算机能力: 
综合技能: 
 
 教育培训 
教育经历:
时间所在学校学历
9月 - 7月湛江市高级技工学校中专
209月 - 207月湛江高级技工学校中专
本文信息来源于大学生个人简历网。请注明。
培训经历:
时间培训机构证书
 
 工作经历 
 
所在公司:私人加工档口
时间范围:2007年1月 - 1月
公司性质:民营企业
所属行业:其他
担任职位:车工数控车工
工作描述:在车床加工方面奔波了七年,能够熟练各种零部件加工
离职原因:老板搬厂距离远
 
 其他信息 
自我评价:有我的.加入,明天会更好,希望我的微小力量能为您做出好的贡献
发展方向:每个人都有追求的目标,而好的目标才有好的发展方向,而好的发展方向才能塑造更好的人生价值
其他要求:五险一金,包吃住,一周最少休一天等等

相关推荐阅读:数控机床(CNC)工程求职简历,数控专业大学毕业生实习报告,数控车床操作员求职简历

《数控车操作与编程》教学探讨 篇3

【关键词】 数控车课堂改革;项目教学法;理实一体化;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2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25-00-01

传统的数控教学车模式造成理论和实践的相互隔离,理论和实践两张皮,课堂气氛沉闷,制约着学生应用能力与岗位实习能力的培养。课堂改革志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及岗位实习能力,打破传统,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线的模块化”专业课体系,即“三以一化”。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如何开展以及如何克服各方面的困难值得我们长期探索和思考。笔者是一名双师型教师,多年来从事本专业的理论教学与实习操作,在此谈谈在课改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并在操作层面上提出一些建议。

一、能力目标准确明晰

能力目标要根据课程体系安排。实习设备情况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人数准确设定。能力目标要项目化,着力点在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具体体现为设定的任务要清晰。含糊不清的能力目标使人难以检测其能否达成,不是真正意义的课改。《数控车操作与编程》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避免用“了解”“掌握”之类的词,而应该用“完成”之类让学生明确的字眼,实际加工中工件只有合格与不合格之分。

学习《数控车操作与编程》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首先,准确识图。工件是根据图样加工的,作为本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识读和绘制工程图样的基本能力,通过识图可以为后续的工艺安排和编程打下必要的基础。学习识图主要目的就是“由图想物”想象出设计者所设计工件的形状,为准确加工出工件做好准备。其次,熟知工艺常识。明白工艺在机械加工中占据的重要地位,并学会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加工工艺。正确选用刀具,熟练使用游标卡尺、千分尺、百分表等常用工具。再次,熟记车床操作常识。熟练使用普通车床,明白车床工作过程,以及操作中的各项注意事项。最后,手动程序编制。编制一般的车床程序对学生和老师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学生要具备至少相当于初一学生的数学常识,老师必须熟练操作数控车床,并能准确编写程序,并正确指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错误。上述过程不可省略,即便是短期培训班也得遵循上述学习过程,变得只是形式而已。他们的学习流程:CAD绘图——厂房普通机床实习——编程及模拟仿真培训——厂房数车实习操作。

二、教学过程的任务驱动

项目意识至关重要,它不仅仅指专业课就是“技能课”或“理实一体”所谓任务驱动具有两层含义:

一)每个任务之间是有联系的。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将其分解为单个技能来练,最后一个任务应该是各项技能的综合应用。《数控车床操作与编程》教学过程中,要想完成某个相对复杂的零件,必须循序渐进地去练习各个单项技能,最后才能完成整个复杂的工件。要完成下图所示工件:

学生必须掌握如下几个任务:

(1)外圆面的的粗精车;

(2)锥度的正确计算及粗精车;

(3)成形面的粗精车;

(4)槽的正确车销;

(5)三角螺纹的正确计算与加工。

为了完成上图所示工件我们将对五个技能逐个进行练习,最后综合应用完成复杂件的加工。单项技能的练习有助于学生深刻领悟各个知识点,更有利于在综合练习中解决遇到的难题。

二)分解成的每个任务又是相对独立的。上面的五个任务可以相对独立地练习,并且每个任务之间又有其内在的练习。外圆面是基础,在此基础上加工锥面,复杂的成形面在上两个知识点的基础上考虑编程、加工就比较简单,在有外圆面、锥面的基础上才可考虑切槽,切了螺纹退刀槽才可加工螺纹。这五个任务紧密相连又相互独立,这也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方便,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起来更容易,又可以在后面的加工练习中强化练习前面的内容。

以上五个任务结束前教师要做考量,确保每个学生或绝大多数学生完成一个任务后才能进入下一个任务的讲练直至综合应用能力任务的完成。在任务教学驱动过程中,教师要负责任地做好集体指导和个别辅导,确保每个学生完成任务。特殊情况下,可以对学生进行分层设置教学任务,但层次不宜太多。对基础差、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可设置一些简单任务。比如上图一共三种方法:

一道题有三种方法,难易程度不同。教学中只要求学生完成任务,加工出工件,那我就要求他们将一种方法熟练应用并完成任务,学习情况较好的同学要求三种方法都会,但最后的结果用任何一种都能够加工出产品。如果每个任务都能采用这种步步为营的方式进行项目化和任务驱动教学法,学生的动手能力能得到极大的提高。教学效果的好坏重点看学生能力目标的达成情况,完成任务的学生数及完成质量。这些无疑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教师平时要苦练基本功,增强自己的教学技能和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关颖.数控车床[M].北京:化学的工业出版社,2005.

[2]袁锋.数控车床培训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3]徐宏海.数控机床刀具及其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4]晏初宏.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5]张超英.数控车床[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6]王贵明.数控实用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7]刘雄伟.数控机床操作与编程培训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 篇4

一、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学好这门专业课程

现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 是在初中毕业时被分流出来的群体, 他们是一特殊群体并有着自己的鲜明特点:其中有些学生学习基础偏差, 自卑心理严重;有些学生学习意志薄弱, 半途而废;有些学生学习时注意力集中时间很短, 使学习效率大打折扣;有些学生的学习习惯很差, 不能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 因而很难在学习上有所收获。所以, 作为专业教师需具有足够的耐心, 关心和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我在教学中常常注意活跃课堂气氛, 理论联系实际, 让学生自己多动手独立完成任务, 并且搞好和同学的关系, 让他们相信自己有足够的能力来学好这门专业课。我常鼓励学生要像德育宣誓中誓词所说的一样“相信自己, 我行, 我能行, 我一定能行”, 以此来激发他们对学习的信心和勇气。

二、让学生了解数控专业所要学习课程的重要性

让学生了解数控专业所要学习课程的重要性是十分必要的。对于《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这门专业课来说, 在学习好这门课之前, 要先把基础课程掌握好。其中, 与这门课关联较大的专业基础课有《机械基础》《机械制图》《公差与配合》《普通车床》等。《机械基础》讲授机械传动、常用机构、轴泵零件和液压传动基础知识, 使学生掌握机械传动、常用机构、轴承零件和液压的基本知识, 工作原理和应用特点, 懂得分析常用机械工作原理的基本方法, 能做简单的有关计算;《机械制图》讲授机械制图基础知识,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础理论, 到学习数控车加工零件时, 学生自己能读懂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零件图和装配图;《公差与配合》讲授极限与配合, 形位公差, 表面粗糙度等内容, 使学生掌握极限与配合有关知识, 了解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有关知识, 会查阅有关技术表册;学习《普通车床》是非常重要的, 数控车床就是在普通车床的基础上加入数控系统而成的, 学习数控车前更注重普通车床的基础训练。要想成为合格的数控工作人员, 必须懂得把握刀具角度、切削用量和制造工艺。因此, 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数控人才, 就必须从最基本的知识抓起, 为学习数控车编程与操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在理论知识的教学过程中, 注重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过程

在传统的教学中, 往往很多知识是老师主动地讲, 学生被动地听, 学生思考的过程较少。而在我的课堂上, 则注重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如在讲“阶梯轴零件程序编制”时, 不再按照以往的授课方式, 而是一开始就创设情景, 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的方式来和学生一起分析零件加工工艺, 利用刀具的移动来讲解每一步程序的含义, 使学生真正掌握完整程序的编制过程。然后举一反三, 让学生进行练习, 要求学生运用前面所讲内容, 通过思考和讨论, 完成编程。他们在初次编程过程中, 难免会出现很多错误, 针对练习中的表现, 老师进行点评, 最终完成整个编程过程。由不会到会, 由不完整到完整, 逐步前进, 稳步提高, 最后让学生归纳出编写程序的步骤, 对于不完整的地方我再进行补充, 并让他们以后就按照这样的步骤来完成程序的编制, 这样的教学我体会到学生的积极思考, 体会到这样的课堂教学的有效。

四、利用仿真软件, 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这门课程具有一定的抽象性, 而在常规的理论教学中, 通常是老师讲解编程指令的格式, 解释其各参数的含义, 然后要求学生对这些内容进行思考、理解、掌握。但如果学生对其中的某个知识点不理解, 就容易产生畏难情绪, 丧失学习兴趣, 甚至开始抵触这门课程。面对这种状况, 通过利用仿真软件来模拟数控加工的整个过程, 使学生所编写的程序可以直接在仿真系统中模拟加工演示, 对程序编写和书写的错误能直接看出, 且机床操作面板的使用与零件的加工过程也和实际加工情况十分相似, 学生可以从任意角度观察数控机床的加工过程, 毛坯加工为成品的过程也非常直观、形象, 便于学习与掌握。这样不仅可以丰富教学手段, 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使理论与实践有效衔接, 让教学秩序更有序地进行, 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与效果。

五、在实际操作中, 选用生动形象的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际操作中, 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项目课题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课前应该认真思考选择合理、贴近日常生活的,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完成加工的零件。此外, 教师也可以自己设计相对较合理的项目,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实际操作教学中, 运用日常生活中的葫芦为例来讲解毛坯粗精车循环的运用及加工过程。 (如下图所示)

那么, 我们如何通过数控车床来进行加工呢?通过实物引导学生了解本次课的任务:葫芦的加工。以问题的方式引出任务, 使学生了解不是为了学习毛坯粗精车循环而完成零件的加工, 而是完成该零件的加工需要运用的毛坯粗精车循环的相关知识, 这样学生明白了学习的目的, 学习兴趣也提高了。为了完成葫芦的加工, 学生必须掌握以下知识:零件图中数值的计算、毛坯粗精车循环中各参数的设置, 加工指令G2和G3的运用, 刀具量具的合理选择及应用、机床对刀的操作方法等。需要学生了解的知识:毛坯粗精车循环的指令格式和各参数的含义。在加工前, 我会采用引导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毛坯粗精车循环中指令及相关参数的应用, 然后审查各组学生的程序编制、检验对刀、校验程序, 确保零件能够加工成功。最后, 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检测, 让学生知道零件质量的重要性。在评分过程中, 通过学生自己的“自测结果”和教师的“检测结果”这两项, 来检测零件加工是否合格。这样, 通过生动形象的实例, 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可以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六、根据教学内容, 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在现在的教学中, 已经不能局限于教材, 而是根据教学大纲来组织教学内容, 并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这门课程感兴趣, 觉得有趣。在《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课程》这一课程的教学中, 对于理论知识部分采用多媒体动画演示、情景模拟、上机仿真来完成教学。对于机床实际操作部分采用项目式教学法来组织教学, 设计如下:项目课题、问题分析、任务分析 (分析零件图、确定加工工艺过程、编写程序及程序的输入、程序校验、加工零件、工件检测与评分) 、材料清单 (毛坯、刀具、量具) 、实施过程 (活动开始、活动开展、总结)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进来,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

七、通过技能竞赛方式, 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

学生在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后, 内心会渴望得到大家的认可与表扬。为此, 学校和社会可以为学生创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举行各种技能大赛, 通过技能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实现了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得以表现出来, 并对优秀表现的学生给予相应的奖励 (证书和奖金) 。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 增强学习兴趣, 改善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效果, 又可以让学生的虚荣心得到满足。

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 篇5

一、实习教学要求 入门知识

1.了解数控加工技术的应用及发展概况。

2.了解技工学校的性质和本工种生产实习课的任务。

3.了解文明生产和安全操作技术知识。

4.了解本工种生产实习课的教学特点。

5.了解本校或本厂的数控机床和加工情况。

二、数控加工技术的应用及发展概况

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的蓬勃发展,对机械加工产品的质量、品种和生产率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应用数控加工技术是实现产品加工工艺过程自动化的现代化措施之一。应用数控加工技术能提高产品加工质量和生产率,解决若干普通机械加工所解决不了的加工技术问题,大大降低加工成本,提高综合经济效益,还能极大地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提高工人的技术素质。

机床数控是以数字的形式实现自动加工控制的一门技术,其指令以数字和文字编码的方式记录在控制介质上,经过计算机进行计算和处理后,对机床各种动作的顺序、位移量及速度等实现自动控制。

应用及发展数控加工技术的基础设备是数控加工机床。近十年来,我国数控机床有了较大的发展,各类机床都有了数控化产品;数控加工技术已在车、铣、刨、磨等传统加工产业中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数控车工、数控铣工等新的工种(专业)也正在或即将形成。

数控加工技术的发展伴随着数控机床的发展而发展,而 1

数控机床的发展从技术角度上看,将在普及经济型数控机床(以车床为主)的同时,由普通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机床)发展到柔性制造单元(FMC)和柔性制造系统(FMS),并将向着自动化(全自动、无人化)工厂(FA)的方向发展。其数控系统所采用的计算机将从8位机、16位机发展到3 2位机、64位机和多 CPU系统;最小脉冲当量从 0.01mm、0.001mm发展到0.1μm和0.01μm;可控坐标轴数已由2~3轴发展到15轴;快速行程的速度也将提高到240m/min;控制系统的功能和程序的存储量也大大增加。采用这类系统制造的数控机床,已能满足高精、高速、高效的数控加工要求。

毫无疑问,数控加工技术的广泛应用及迅速发展,是振兴我国机械工业的必由之路,并将在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三、数控车工生产实习课的任务

数控车工生产实习课的任务是:教育学生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热爱本工种(专业),增强质量意识,注意安全,文明生产,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学生全面牢固地掌握本工种的基本操作技能和辅助工作技能;能独立完成本工种中级技术等级要求的工作;能查找车床数控系统和车床主体在使用中的常见故障,并能协助专业维修人员尽快排除故障;了解经济型数控车床的改造过程,并能参与部分机械改造工作;当条件具备时,还应努力争取完成一二个相近工种(如数控铣工、数控线切割工等)的基本操作技能训练。

四、文明生产和安全澡作技术

1.文明生产

文明生产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它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影响设备和工、夹、量具的使用效果及寿命,还会影响操作工人技能的发挥。技工学校的学生是工厂的后备工人,从开始学习本课程时,就要重视培养文明生产的良好习惯。因此,要求操作者在整个操作的全过程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进入数控实习工场后,应服从安排,听从指挥,不得擅自启动或操作车床数控系统。

(2)开车前,应该仔细检查车床各部分机构是否完好,各传动手柄、变速手柄(主要指经济型数控车床)的位置是否正确,还应按要求认真检查数控系统及各电器附件的插头、插座是否联接可靠。

(3)对改造后的两用 旧动控制与手动操作)数控车床,使用前必须检查其传动机构是否相互干涉,以保证设备不受损坏并能正常运转。

(4)对车床主体,应按普通车床的有关要求进行文明使用和养护。

(5)数控系统在不使用时,要用布罩套上,防止进入灰尘,并应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定期进行内部除尘或细微清理。

(6)操作数控系统前,应检查两侧的散热风机是否运转正常,以保证良好的散热效果。

(7)操作数控系统时,对各按键及开关的操作不得用力过猛,更不允许用扳手或其它工具进行操作。

(8)在不加工螺纹时,主轴脉冲发生器应与主轴脱开联接,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9)当自动转位刀架未回转到位时,不得强行用外力使刀架非正常定位,以防止损坏刀架的内部结构。

(10)虽然数控车削加工过程是自动进行的,但并不属无人加工性质,仍需要操作者经常观察,不允许随意离开生产岗位。

(11)下班时,除了按规定关机外,还应认真做好交接班工作。必要时,应做好文字记录(如加工程序及程序执行情况等)。

2.安全操作技术

操作时,必须提高执行纪律的自觉性,严格遵守以安全技术要求为主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做到以下几点。

(1)按规定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

(2)不准穿高跟鞋、拖鞋上岗,不允许戴手套和围巾进行操作。

(3)完成对刀后,要做模似换刀过程试验,以防止正式操作时发生撞坏刀具、工件或设备等事故。

(4)在数控车削过程中,因观察加工过程的时间多于操作时间,所以一定要选择好操作者的观察位置,以确保头部特别是眼睛的安全。

(5)要注意环境温度对数控系统的影响,勤观察纵横向步进电机的温升变化情况,以便出现异常时立即停机检查。

五、数控车工生产实习课教学的特点

生产实习课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全面、牢固掌握技术操

作的技能和技巧。数控车工生产实习课与普通车工生产实习课比较,具有如下特点。

1.数控车工生产实习课教学以普通车工生产实习课的教学为基础,但掌握其技能和技巧主要体现在用脑过程中,特别是编制加工程序过程中的工艺处理环节尤为突出。

2.数控车削加工是自动控制加工中的一种,它融机械、电子、光学等多项技术为一体,涉及到多门知识的综合应用。因此,要求学生全面、牢固地掌握各门先修课及本专业理论课知识,并灵活应用到实习教学过程中。

3.学生应在教师指导下,经过示范、观察、模仿、反复练习,以获得基本操作技能,还应结合数控特点发挥其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技艺。

4.数控车工生产实习课的内容多,难度大.在完成各课题教学的同时,还应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今后能独立地将所学技能、技巧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去。

5.生产实习课教学是结合生产实际进行的,所以在整个生产实习教学过程中,要教育学生热爱本工种(专业),重视产品质量,培养经济观念,预防发生批量质量事故,并树立安全操作和文明生产的思想。

六、现场合观

1.参观历届同学的实习工件和生产产品。

2.参观学校或工厂的设备,并重点参观有关的数控加工机床。

七、讨论

1.对数控车工工作的认识和想法。

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 篇6

关键词:数控编程与操作 课程标准 开发

课 题:河北省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中等职业学校数控专业课程标准的开发研究》课题成果,编号:ZJY13139。

数控编程与操作这门课是数控专业的核心课程,担负着传授学生工作技能、培养职业素养的重要任务。这门课关系到学生的就业前景,要上好这门课,需要有理论依据,即课程标准。笔者认为,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标准开发主要从以下四方面着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

一、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标准设计思路

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标准的制定需要有理论依据,依据就是国家职业标准,包括《数控车工》《数控铣工》《加工中心操作工》以及《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等文件,以及行业现状和教学实际。本课程应当采用任务驱动型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典型的零件加工为主线,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结合岗位需求,参照职业标准和行业现状来制定该课程标准。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具备数控车工、数控铣工、加工中心操作工的中高级职业资格能力,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要将重点放在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上面,以行业和地域需求为依托,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结合典型零件任务分析,通过言传身教,采用“理论—实践—应用”一体化的工学结合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二、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目标

目标,就是所期望实现的成果。对于数控编程与操作来说,就是通过教学希望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结果,包括总体目标和分目标。

1.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总体目标

通过任务驱动一体化教学,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水平,使学生掌握数控编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培养学生严谨、认真、重视质量、善于动脑和团队合作的意识。通过理论和实践相融合的教学模式,边讲边练,学中做、做中学,把学生培养成高技能人才。

2.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分目标

细化到具体的分目标,可以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以及社会能力目标。

(1)数控编程与操作知识目标主要有:了解数控的发展史、数控加工的含义以及数控编程的特点和内容,能正确选择数控刀具,能进行数控程序的编制,能进行中等复杂程度的数控车类零件的加工工艺和程序编写,能进行中等复杂程度的数控铣、加工中心类零件的工艺和程序编写。

(2)数控编程与操作能力目标。 具备岗位必需的专业能力,具有编写中等复杂程度零件、选择常用刀具和切削用量、程序编制及调试的能力,具有解决一般性编程、操作问题的能力。

(3)数控编程与操作社会能力目标。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一定的创新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重视质量的意识,通过网络、资料进行自我学习的能力等。

三、数控编程与操作教学内容

数控编程与操作这门课作为任务驱动型课程,教师可将各知识点组织为一个个典型任务,采用任务引领式教学,将理论知识穿插到一个个典型的任务当中。主要任务可以设置如下:数控车模块包括台阶轴的加工、曲面零件加工、螺纹零件加工、轴类综合零件加工、套类综合零件的加工,数控铣模块包括板类零件的加工、孔盘类零件的加工。教师通过各个典型任务的分析、讲解、实习操作训练学生,把各相关指令及实际操作技能传授给学生。

四、数控编程与操作教学实施

数控编程与操作需要配备相应的师资力量。教师应具有机械类本科以上学历,并且具备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硬件要求: 3~5人1台数控机床,每人1台装有制图和仿真软件的计算机。教学过程采用任务驱动,注重理实一体化,通过任务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传授学生专业知识。教材采用任务驱动型教材,也可组织校内有经验的教师自行编写校本教材。教学的最后环节就是教学成果的检验,要形成符合实际情况的评价体系。由于是任务驱动型教学,每个任务完成后教师根据评分表对学生进行评分,学期末通过综合件考核评定成绩。

通过制定数控编程与操作的课程标准,依据课程标准理清思路、制定目标、组织教学内容、实施教学,最终目的就是帮助教师开展教学,完成教学任务,指导教学,并给教学工作的开展以理论支持。

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 篇7

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这门课程对于数控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 它是前期专业技术基础课知识能力的综合应用, 也为后续课程顶岗实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从近几年职业学校招生情况分析来看, 学生的整体素质在逐年下降。学生缺乏积极向上的精神, 主动性、自觉性较差。面对教学现实状况, 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向学生灌输各种专业理论知识, 往往得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同时, 通过对企业调研, 对劳动者知识水平、职业素养、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而中职学校的数控教学往往沿袭传统教学模式, 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分开进行教学, 各自为政、互不干涉。加之教学方法死板、教学手段陈旧, 已不能满足企业用工需求。

通过实施任务驱动教学, 以任务技能训练为主线, 强化专业理论的指导作用, 突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 强化学生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专业能力的提高。经过一学期的理实一体化教学, 从实践效果来看,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 特别是独立工作能力、创新能力, 从而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下面以教材中项目三“螺杆轴零件加工”的教学为例, 尝试构建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1 传统教学模式

螺杆轴零件加工, 传统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读图、数控加工工艺分析、零件编程等相关理论知识, 通过实训课加工零件。这就需要学生学习机械制图、数控编程技术、数控加工工艺、普通车工技术等课程理论。而这些理论课程分别开设在不同学期, 数控车工实训又安排在第三~第四学期, 中间间隔时间过长, 理论课与实训课由不同教师承担, 相互间交流较少, 实训老师必须对新旧知识重新讲解分析、梳理。从课堂的评价来看, 仍以笔试成绩或操作考核成绩为主要形式, 很难正确判断学生的职业能力、专业能力、创新能力。

2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2.1 教学设计思路

通过每个专业模块下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将基础课程、数控理论与实训课相互融合, 把教学内容巧妙地设计隐含在单个的任务中, 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让学生以分组完成任务的方式领会学习的核心内容, 在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

2.2 创设情景

根据班级实训人数进行小组学习分组。分组的情况, 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一般分组根据为:学习成绩、性格特点、学习能力、性别等, 采用互补搭配。分组数目结合车间设备的情况, 每组确定一名组长, 全面负责小组的学习任务, 小组采用协作学习的方式, 在组长的支持下进行分工, 各司其职。本例, 将学生分成9 个工作小组, 每组3 位学生, 并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 确定质量管理记录员、操作员、展示员,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间团队协作精神, 又有助于顺利完成任务。

2.3 确定任务

本任务要完成的零件加工要求见图1。

(1) 能够根据数控加工工艺文件选择、安装和调整数控车床常用刀具, 能够刃磨常用车削刀具;

(2) 熟练操作数控车床、并能加工出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 达到数控车中级工水平;

(3) 培养学生安全与质量意识, 加强职业素养、创新意识, 增强团队合作精神。

(4) 分析螺杆轴零件图, 试编写其数控车加工程序并进行加工。

2.4 自主学习, 制定实施计划

(1) 根据任务要求学习本任务中所涉及的理论知识。

(2) 制定任务实施计划。

通过学生小组讨论、教师指导的方式, 分析螺杆轴加工过程的操作步骤, 并根据任务的内容和教学时间, 每个学习小组从以下几个环节:分析零件图样、填写数控加工工艺卡片、零件加工、零件检测、评价展示、填写实验报告制定合理的任务计划。

2.5 任务实施。

各个学习小组团队按制定好的计划, 确定具体的实施步骤, 并按计划严格实施。在任务实施过程中, 教师加强巡回辅导, 解决学生活动中的疑问。

(1) 零件图样分析。从主要工作面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进行分析。

(2) 零件加工工艺分析。包括:确定装夹方案、确定加工顺序及走刀路线、刀具选择、切削用量的选择。

(3) 填写相关工艺卡片。将前面分析的各项内容填入到数控加工工艺卡片中;

(4) 编制加工程序。根据螺纹轴图样的要求, 编制数控加工程序单;

(5) 零件加工。请在教师指导下在数控车床上进行加工。

2.6 检测与评价

对任务的检测与评价是教学中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本例借鉴德国双元制评价方式, 采用多元性整体结果的评价。由传统的教师主体评价向教师、学生、企业和社会等多元主体的共同评价转变。特点是让学生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评价主体的作用, 大大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激励学生学习热情, 提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和自觉性, 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养成。在教学中实施的评价主体有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学生间相互评价等主体评价的形式。充分考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知识积累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本任务检查方法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相结合进行, 详见表整体评价表1。

2.7 教师总结评价

同时教师要对学生完成案例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和评价, 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查漏补缺, 对部分难点要进行示范, 注重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的评价, 实行鼓励性评价, 同时注意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 激励学生的成就感。结合评价给出学生案例完成成绩, 作为该任务总评成绩的一部分。

3 任务驱动教学法运用效果分析

3.1 教师层面的能力提升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理念指导下, 越来越多的教师尝试在这一新理念下进行改革与实践, 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目标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评价方式都发生着变化, 能讲能做的“双师”型教师脱颖而出。教师对所教知识的教学目标和知识结构的认知能力加深。

3.2 学生层面的能力提升

教学任务的创设, 根据学生特点设置。教师通过一个个任务保持将数控教学理论知识形象化, 不断地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潜在的求知欲, 使之自觉地去思考, 从学生的能力培养上为重点突破。将技能实践融入课堂教学,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增强学生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强调学生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发展, 符合中职教育的规律。

通过实践研究表明, 教师能合理有序安排学生实习任务、培养节约意识, 使学生在掌握一定理论知识以后可以得到快速的验证, 提高了课堂学习有效性, 学生技能鉴定一次通过率达到95% 以上。促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 并且在实习过程中也可以避免资源的重复浪费, 有效的提高了数控设备的利用率。培养了学生爱护设备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综上所述,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本课程实施以来, 教师的专业素质、业务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了明显提高。但是, 任务驱动教学法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专业知识、技能水平、教学场所等要求较高。同时, 对于实践性不强的课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效果较差, 这种课程的教学实践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

摘要:《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这门课程对于数控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在本校数控车工专业“理实一体化”校本教材的开发使用过程中, 通过突破传统的教学设计和变革教学方法, 实现了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 形成了“教、学、做、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协作能力,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数控车床编程,操作,任务驱动,教学实例,探究

参考文献

[1]刘红.任务驱动教学法[J].才智, 2010 (32) .

[2]牛利平.任务驱动教学法初探[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3 (06) .

[3]周杏芳.职业技术教育中“模块式”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 (02) .

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 篇8

关键词:数控编程与操作,教学改革,教学手段,仿真教学

随着我国制造业的调整和发展,现代制造业所需的技能型人才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尤其在数控技术专业领域这个问题上更为明显。数控技术是现代制造业的关键技术之一,关系到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尽快培养数控技术应用型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在我国,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责任,因此,培养企业急需的、能在生产第一线从事数控技术工作,并能适应数控技术领域多方向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是职业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目标之一。

《数控编程与操作》是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数控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课程以数控加工工艺方案制订和编制程序为基础,重点学习数控机床的程序编制及操作,并向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工艺分析和FMS应用拓展。其目标是使学生逐步建立适应现代生产方式的工作规范,掌握数控加工技术,并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该课程是涉及多学科领域的综合性重要课程,主要教授内容以实际应用为主。其中,数控加工实训是《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集中实践课程。为了能够培养出满足市场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针对目前《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改革教学方法、手段和内容,建设实验实训基地等途径对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根据实际需求以及国家职业标准精选教学内容

职业教育是一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服务于为特定职业岗位或技术领域培养专门人才。因此,高职院校要培养的是能在生产现场解决关键性操作技术和工艺难题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此,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结合行业发展的要求、人才需求、学生的生源以及毕业生就业形势等诸方面因素,广泛听取用人单位及本专业毕业生的反馈意见,按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中级工(部分提高到高级工)的要求设置了教学内容。

在《数控编程与操作》教学中,以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以培养目标的实际需求作为制订教学内容的标准,从最基本的训练着手,并逐步提高,力求循序渐进。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多元整合,精简了课本内容,强调了必须的基础性、内容的综合性和应用性。根据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的要求,在教学改革中,更加注重了对学生工艺分析能力的训练。因为加工工艺是编程的基础,只有加工工艺合理,才能编制出正确且能保证加工质量的加工程序。因此,加工工艺分析是数控实训教学最为关键的内容,也是数控加工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在重点讲解与训练典型的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数控加工中心的编程方法、操作及应用时,务必使学生熟练掌握、灵活应用;另外,对SIEMENS数控系统的三种机床、国产华中数控系统和广州数控系统中的数控车床的编程与操作方法进行讲解与训练时,教师以加强学生对不同数控系统下数控机床编程方法的理解与应用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使他们能很快适应不同数控系统数控机床的操作和编程,并具备较强的处理现场问题的能力[1]。

2 在传统数控教学中引入仿真教学

数控加工仿真系统是集机床厂家实际加工制造经验和高校教学训练需求为一体的一种机床控制虚拟仿真系统软件,它可以在微机平台上对数控装置进行仿真操作,能满足大批量学生教学的需求。在《数控编程及操作》课程传授过程中,如果采用传统数控加工设备,不仅价格昂贵,而且占地大;采用数控仿真系统软件,不仅解决了培训时学员多机床设备少的问题,而且为学校节省了大量的设备购置经费。

在数控仿真教学中,教师也可采取一系列措施激发高职学生实践操作的积极性。首先,结合学科特点,着重介绍数控编程知识的实用价值,有意识地让学生了解数控编程与今后工作的密切关系,了解所学专业和数控编程及操作的紧密联系,并从学生中挖掘具有实用价值的、能激发学习热情和兴趣的问题和典型事例,充分展现数控编程及操作的价值,使更多的学生对数控编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其次,因材施教。教师针对高职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的弱势,在教学过程中,避开空洞的理论教学,从设计较简单的零件图样起步,逐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要先进行示范性操作,并时刻提醒学生认真观察,掌握操作要领。当机床的模拟切削声响起,在切屑飞溅中,毛坯随着刀具的加工变成图样要求的工件时,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会大大增强,此时也恰是让学生动手操作,进行模仿的最佳时机。动态的仿真操作使教学过程易教易学,教学效果显著提高[2]。

3 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随着专业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基础训练、仿真训练和实战训练的实践教学体系逐步形成。依据我国劳动力市场数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短缺状况,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在原有西门子铣床和FANUC车床的基础上又购置了FANUC铣床和西门子车床,建立了数控实训室、数控原理与维修实训室,为学生充分掌握典型数控系统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加强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根据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让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承担了某些教学环节的教学任务。学生在教学基地中,与企业职工同样地跟班顶岗工作实习,使学生完全融入到真实的工作背景之中。

4 根据行业特点精心建设教材

在课程建设规划中,教材的体系化是课程建设的目标之一。按照课程建设规划的要求,将教材建设分三步进行。第一步:理论教材市场选购,并相对固定,保持3年左右不变;实训教材自行编制,保证2~3届毕业生使用。第二步:实训教材优化组合自成体系,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调整实训的项目内容,但要保证整个专业的实训教学体系基本不变。第三步:专业理论课教材形成自编体系,并与实训教材体系相呼应,从而形成本专业完整的教材体系。目前,根据行业特点和学院具体情况,自编的实训教学课程中的实验、实训指导书,基本能满足实战教学要求。通过首届数控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践,这种新的思维、理念和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3]。

5 组织参加各种比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为检验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技能比赛,并在每届新生入学时就培养积极参赛的意识。通过参赛不仅增长了学生的见识,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平台。

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组织学生动手制作各种科技小制作。在这个环节中,由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若干课题,学生通过资料收集,进行设计、模拟仿真,最终加工成成品,完成课题。通过各个课题的开展,锻炼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资料搜索评估能力,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数控技术各领域的新知识,为今后更好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提高了学生学习数控编程的兴趣和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勇于实践的精神。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是艰苦的,教学改革的道路是曲折的,但以此培养出来的高职生的前程却是不可限量的。

参考文献

[1]张海军.工学结合模式下《数控编程与操作》教学研究[J].南方农机, 2008 (2) :42-43.

[2]吕君.浅谈高职院校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的仿真教学[J].计算机教学与教育信息化, 2008 (23) :123-124.

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 篇9

关键词:数控加工,三维工件,仿真加工

引言:随着数控机床加工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广泛应用, 数控机床操作者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大。在传统的操作培训中, 数控机床的编程和操作经常在实际数控机床上进行, 这既占用了设备加工时间, 又具有风险, 培训中的误操作经常会导致昂贵设备的损坏。数控机床属于高科技产品, 品种多价格高。数控机床的操作训练若完全依赖数控机床进行实际操作训练, 投入大、消耗多、成本高, 实训指导老师匹配多, 而且还存在一定教学风险。因此探索一种新的数控加工技术教学模式来达到投入少、见效快、培养适应性强、企业欢迎的学生势在必然, 运用数控加工仿真系统教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一、软件介绍

该软件具备对数控机床操作全过程和加工运行全环境仿真的功能,还把整个操作过程和加工运行过程完整地记录下来,并提供多种回放方式用以观察操作全过程;使需要在数控机床上才能完成的教育功能,可以在这个虚拟环境中实现。同时包括FANUC—Oi、FANUC—O、FANUC—Oi Mate、FANUC—Power Mate 0, SIEMENS 802S/802D/810D数控系统, 华中世纪星数控系统 (HNC21) , 广州数控系统 (GSK980T/928) , DASEN 3I和MITSUBISH;机床包括数控车床、数控铣床、立式加工中心、卧式加工中心及多种机床面板, 扩大了学生视野。丰富的刀具库, 支持用户自定义刀具及相关特性参数;机床操作全过程仿真:包括毛坯定义、夹具选择、工件装夹、安装刀具、基准芯棒和塞尺对刀、寻边器找正, 机床手动操作等;能实现数控程序的自动或MDI (单段) 等模式运行;具备对三维工件的实时切削;三维刀具轨迹的显示功能;刀具补偿, 坐标系设定等系统参数的设置;具有手动, 自动加工等模式下的实时碰撞检测;可以导入各种CAD/CAM软件生成或自行编辑的数控程序;具有对学生编制的数控程序进行自动检测并具体指出错误的原因;同时具有机床的单步运行功能, 用以检查程序与刀具运动的对应关系。学生在学习数控编程与操作时, 由于编程与操作有密切的联系;工件坐标系的设定指令不同, 要求的具体对刀操作的过程不同;同时机床数控系统不同, 刀具补偿设定和坐标系的设定界面也不同;刀具补偿指令不同或基准刀选择的不同, 补偿的数值也不同。因此仅有理论没有实践是很难掌握理论的, 使用该软件把理论掌握与实践技能掌握统一为一体。

二、对学生分配任务

完成指定典型零件在指定数控系统上(FANUC, SIEMENS,华中)的程序编制工作。具体包括:零件加工过程中的定位与装夹方式和工步安排,每一工步的刀具,刀号及相应的补偿号,转速及进给速度的确定。工件坐标系原点,下刀点,退刀点及换刀点的安排与确定。走刀路线的安排,手工编写FANUC, SIEMENS,华中系统上的数控加工程序。并实现在三种系统上的仿真加工。

利用CAXA制造工程师软件,完成指定零件在不同数控系统(FANUC, SIEMENS,华中世纪星)上的程序自动编制,并做相应处理 (检查刀补的建立和撤消,检查主轴转速,检查刀号和刀补号) 后,保存在磁盘上。

三、在数控仿真软件上实现对工件的仿真加工

和实际数控机床的操作过程一样,按顺序完成以下操作:1.开机(机床上电/数控系统通电)2.回参考点:工作方式选择为回参考点方式,分别按+z、+x、+y键,建立机床坐标系;3.程序编辑:学生把自己编写好的数控程序,在编辑状态下手动输入数控系统;4.手动工作方式下,完成工件毛坯的定义、夹具选择、工件安装;刀具的安装和定义所需要的新刀具或修改原来刀具的有关参数,根据程序中的工件坐标系的设定指令及所用刀具,采用手动和手轮(增量)方式,进行对刀操作;完成工件坐标系的设定及刀具补偿的有关设定;5.自动加工:选择MEM (AUTO)(自动方式),选择程序, 按RE-SET(复位)键,把光标移至程序开始位置,机床门关闭(安全操作)后,按“CYCLESTART”或“循环启动”键,完成工件的自动加工。当程序有问题时,软件对学生编制的数控程序进行自动检测并具体指出错误的原因;加工形状不正确时,利用机床的单步 (单段) 运行功能,用以检查程序与刀具运动的一致性;便于修改程序;6.测量:加工完后,对加工后的工件进行测量, 检查尺寸和形状是否符合要求, 若不符合要求, 再修改程序或修改刀具补偿值, 再加工一次。

四、数控程序从磁盘导入数控系统上,完成对工件加工

把CAXA制造工程师等软件生成的数控程序从磁盘导入数控机床的数控系统上,完成对工件加工的操作过程的掌握;并实现对工件的自动加工:在自动加工时,当工件的程序有错误时,该软件会自动指出错误的原因。当发生碰撞时,为了便于纠正程序,使用单段运行程序的方式。检查程序与刀具运动的一致性。但不同系统的数控程序从磁盘导入数控系统上的操作过程不同:华中世纪星系统如下:按程序编辑F2键———选择编辑程序按F2键, 出现上弹菜单, 按磁盘程序F1键———按Tab键来移动兰色亮带至文件类型—按↓键至*.*如图1所示, 然后按Enter键;再按Tab键来移动移动兰色亮带至搜寻位置,按↓键出现如图2所示,移动兰色亮带至程序保存的磁盘目录(如D:)后按Enter键,再按Tab键移动兰色亮带至选择的磁盘目录下,按↓键移动兰色亮带至要打开的程序,按Enter键(如图3)。程序就从磁盘输入到数控系统。

对于FANUC系统把程序(保存在磁盘上的程序必须为文本文件)从磁盘传入仿真系统的过程如下:选择编辑EDIT方式—程序PROG—操作软键(显示器下面)—?软键—F检索软键—出现对话框,在搜寻后按□下拉箭头—选择程序保存的目录—选择要打开的程序—按打开选项—按READ软键—MDI方式输入OXXXX INSERT—EXEC(软键)。

对于SIEMENSE802D系统。要传送的程序必须为文本文件,文件头两行加以下内容:

%-N-复制进数控系统之后的文件名-MPF

打开键盘,按下,进入程序管理界面,点击软键读入;在菜单栏中选择机床—DNC传送,选择要传入的程序—按打开选项。

五、考核与机床实际加工

在仿真软件上,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指定零件的程序编制,程序的输入,工件的装夹,刀具的正确安装(刀具必须与程序中的刀号对应),对刀及工件坐标系的设定,各把刀具补偿值的设定,自动加工及加工完后的测量;再让学生在数控机床上完成实际加工的过程,验证数控机床的实际操作过程.

通过以上训练,使学生即掌握了数控机床的编程方法和步骤、又掌握了FANUC, SIEMENS,华中数控车,铣床和加工中心的操作步骤,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使学生走向工岗位尽快适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不足之处

1. 数控加工仿真软件只是实现数控加工过程的模拟,不能代替学生在实际数控机床上切削加工的实际感受;尤其是切削用量的选择,无法进行控制,只能对切削深度过大时加以限制。因此,在应用数控加工仿真软件进行编程与操作训练时,容易忽视对切削用量、数控刀具、零件的装夹方法的选择。

2. 数控加工仿真软件的设计与应用还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有不少亟待完善之处。有些指令或功能不能执行,容易使学生对编程理论产生疑惑,因此要对它的使用范围加以说明,并积极与软件设计方进行联系以便及时加以更新。

3. 利用数控加工仿真软件进行技能训练时,个别学生趁老师不注意玩电脑游戏,因此要求加强管理。

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 篇10

一、理论课程内容的构建

“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课程是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核心课程, 课程的实施注重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紧密结合, 根据数控铣工四级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要求, 基础理论教学任务选定采取“必需, 够用”的原则实施课程内容的重构, 以满足学生的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标准的有效整合。“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课程在课程内容设置上采取项目导向、任务引领的教学模式, 按照数控铣工四级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要求将课程理论知识分解成数控铣床基础知识、数控铣床零件编程、数控铣床综合编程三个项目以及相对应的十项基础理论教学任务 (见表1) 。

二、实践课程内容的构建

根据数控铣工四级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要求并结合数控技术专业的课程培养目标, 建立了以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要求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任务, 其主要内容包括:数控铣削仿真加工;数控铣床加工准备;中级考证技能操作等三个项目。实践教学任务遵从层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原则, 设计内容由基础性到专业性、从单一性到综合性、构成阶梯状递进的实践教学任务, 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通过仿真加工实践、数控铣工四级考证技能操作实践, 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越来越多, 在实践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学生策略层面的技能逐步提高 (表2) 。

三、课程的多元化考核的构建

目前, 以笔者任教的“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课程为例, 采用的考核方法是平时成绩加上实训成绩加上期末考核成绩, 综合得到最后的终评成绩, 其中, 期末考核方法采用理论考核与机床操作及加工。这种考核对学生的数控铣工理论知识考核比较到位, 但对于数控铣床加工及相关加工工艺的分析训练不够, 而且对数控铣工职业技能的养成缺乏感性认识, 几乎没有什么概念, 这对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非常不利。针对传统的考核方式的弊病, 对本课程的考核方法改革后进行了尝试。着重考核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以考核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程度为标准, 鼓励学生活学活用, 注重学习的过程性评价, 而不仅仅是对学习结果的评价。改革后的考核成绩包含平时考勤、单项技能考核和综合技能测试三个部分, 三项考核内容占课程考核分值比例分别为10%、60%和30% (见表3) 。

开展“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课程的改革, 打破了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学科模式, 体现了知识的实用性和能力的职业性。通过“项目化”教学为导向和“任务引”领型课程为主体的教学改革的探索研究, 以理论、实践两大模块为基准, 贯穿整个教学内容, 并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要求与课程教学内容相结合, 形成新的课程内容。课程内容与社会行业中的实践紧密结合, 形成职业化学习目标, 与职业岗位能力能够“无缝对接”, 为学生适应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摘要:中职“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课程的特点是理论与实践并重, 文章以上海市技能鉴定中心发布的数控铣工四级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要求为融合点, 将数控铣床四级操作工职业资格鉴定内容嵌入课程教学内容, 构建形成以“项目化”教学为导向和“任务引领型”课程为主体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数控铣床,职业资格,项目化,任务引领

参考文献

[1]周奎.基于“双证”模式的《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建设与改革[J].机械职业教育, 2009, (1) .

[2]赵红顺.双证融通《电气控制技术》课程项目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 2009, (17) .

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 篇11

关键词:《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教学;课前演讲;实施与反思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6-078-1

《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技术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这门课的知识点较多,难懂难学。在教学过程中,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是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学生掌握知识点的重要措施。因此,通过课前5分钟知识点归纳总结演讲,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归纳总结知识点,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如何在《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教学中实施课前5分钟知识点归纳总结演讲呢?笔者对此进行了尝试。

一、课前5分钟知识点归纳总结演讲活动的实施

1.学生常用归纳总结方法和演讲技巧的介绍。为了提高活动的质量,在活动开展的初期,介绍常用的归纳总结方法,如:摘要式、提纲式、表解式、图解式、综合式等,介绍每一种归纳方法的特点,适合于归纳哪些知识点。在知识点归纳时,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从简单的开始,逐步提高水平。在归纳时,还要注意到前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理清这些教学内容的前后演变过程,用一根主线将各个部分连接成一个整体。

学生在课余时间内,进行知识点归纳总结,然后在课前5分钟内,进行演讲展示。为了提高演讲活动的效果,在活动的初期开展有关演讲技巧方面的培训,如:演讲时的姿势、演讲时的视线、演讲时的脸部表情、演讲的声音和腔调、说话的速度等。在演讲时,要求学生:发音正确、清晰、优美;词句流利、准确、易懂;语调贴切、自然、动情等。让学生通过活动,掌握基本演讲技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课余时间,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由于课前只有5分钟时间,所以在这段时间内,只能进行演讲展示活动,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过程只能安排在课余时间内完成。学生归纳总结的内容可以是知识点的归纳,也可以是题型的归纳、解题思路的归纳。每种归纳,都有各自的特点和要求。

如编程的归纳。现在中职数控学生惰性较强与素质欠佳,《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学科原理比较抽象,程序设计比较复杂,所以学生在刚开始学习编程这门课时都感觉很难,对所学的知识似懂非懂,理解不是很清楚。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控机床编程,在每次教学结束后,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学生在归纳总结中,对所学的知识点有了一定的认识,了解了知识点的来龙去脉。新授课知识点归纳总结方法可以采用常用的归纳法。

又如,在课后编程训练时的归纳。课后训练其实就是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的过程,目的在于“把书变薄”。归纳不是进行知识的简单堆积,而是为了找出知识的本质规律及其内在联系,从而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点。在复习时,归纳方法可采用:分类归纳法、按序归纳法、表格归纳法、列知识树法、题型归纳法等。

3.课前5分钟让学生进行知识点归纳总结演讲。在课余时间内,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然后在课前5分钟内,进行演讲展示。演讲展示的内容有:介绍归纳的是哪个知识点,其中的重点、难点是什么;采用什么归纳方法;归纳总结的过程是怎么进行的;归纳总结中遇到什么问题;归纳总结得出的结论等。

一开始学生由于羞怯,想上台又没人肯登台,这就需要老师加强引导,先做好几个有演讲基础学生的思想工作。在演讲的过程中,要求学生知识点的归纳总结要突出重点,反映相关概念规律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展现知识网络结构,并且做到简明扼要。在演讲结束后,台下同学发表不同的看法,进行补充和纠正,教师给予适当的评价和鼓励。通过5分钟学生知识点归纳总结演讲,使知识由点成线,再到面,最终形成网络,完善知识结构体系,在提高学习成绩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课前5分钟知识点归纳总结演讲活动的反思

1.学生在学习、训练的过程中,片面追求知识点的记忆,忽视归纳知识点间的纵横联系;片面追求编程的速度,忽视编程质量;过于关注能实现操作吗?结果,忽视编的过程;只片面注重步骤,忽视编程方法的归纳和总结。要真正做好知识的学习与记忆,提高编程的效率,教师必须要在“归纳总结”这一环节上,多下功夫,加强指导。让学生学会基本的归纳总结方法,养成归纳总结的习惯,提升学习能力。

2.课前5分钟学生演讲活动要求每个同学积极参与,不能只局限于几个同学表演,让其他同学始终都当观众。在演讲时,安排主持人,组织好课堂,营造良好的演讲氛围。但由于只有5分钟的时间,所以在演讲活动的一开始,就要求学生把握好时间,不能耽误后面的教学过程。学生在课余时间知识点归纳总结中,老师一定要认真组织,积极指导,这样才能使演讲活动顺利的开展,否则,既浪费了时间,又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3.对课前5分钟知识点归纳总结演讲活动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在评价中要注重对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的评价。在评价中,要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内在发展动力,使每个学生最大可能的发展与提高,促进其不断进步。

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 篇12

关键词:数控,实训,教学,反思

我校是全国中职发展改革示范校, 数控专业是我校的特色专业, 有省财政建设的实训基地。《数控编程与实训》是我校数控技术专业的主要实践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就我们学校这门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方式本人觉得有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以下就这些问题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一、我校数控编程与实训的现状

1. 教学模式陈旧依然。

我校数控专业实践教学进行过课程改革, 使用了校本教材。但教学内容仍较陈旧, 数控技术专业教材形式单一、内容落后。课程设置不尽合理, 还是先半个学期的理论课, 接着是半个学期的仿真练习, 上机床实训基本上安排在下个学期进行。加上学生基础较薄弱, 导致实践教学前后连贯性差, 实践技能训练效果不理想。目前大多数中专学校实践教学的重点一般着重在数控机床的结构和一些简单操作上, 而在刀具的选择和刃磨、工装的选择与调试、数控自动编程等方面的技能训练明显不够。

2. 实践教师数量相对匮乏。

我校目前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数控专业师资严重不足。现担任数控专业实践课的教师是机械方面相关专业经过短期培训转行过来的, 缺乏系统的数控专业实际操作能力。实践老师严重不足, 这就导致在实训时一个老师一般要负责10~20个学生, 这就做不到及时解决问题。

3. 实训课安全体系已经建立, 但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实践操作过程中, 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实训基地的安全规程, 劳动纪律都已经上墙。在教学过程中, 除进行原有的安全操作规程学习外, 还从学生的每一个训练细节入手, 列出各种安全隐患, 进行教育。在进入实验室之前, 要进行安全教育并进行考核。只有安全考试合格后才能进入车间操作。每次实训课课前训话中, 都要包含安全注意事项, 时时不忘安全, 同时采取一些被动保护措施。

4. 实践设备严重不足。

我校目前的数控车床数量严重不足, 通常情况下4~5个学生合用一台机床, 本来实训的时间就短, 现在还要浪费时间在等待上面, 这大大削减了实训的效果。那些没有实训任务的学生给车间的安全埋下了很大的隐患, 也给实训老师增加了许多额外的工作量。

二、改善数控实践教学的几点措施

1. 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课程设计上, 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 以就业为导向, 实践课程教学内容要结合实际, 采取项目教学法, 以具体的零件为加工对象, 让学生自己分析零件结构、作用、采用何种加工工艺。同时, 实践教学中也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采取小组制, 统一项目任务, 看哪个小组最先最好的完成任务, 并给予一点的物资奖励。每个学生都有好胜的心理, 这种教学方法最容易激发出他们的竞争意识, 同时也就激发出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当然这种教学方法还能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 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可谓一举多得。

2. 合理安排实践课时, 实现理实一体化。

《数控编程与实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合理安排时间实训课的课时, 尽量做到理实一体化。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 本人认为在传统的理实一体化基础上, 将实训教学课堂化和理论教学实践化结合起来, 让学生不仅在课堂上更加形象的获得理论知识, 而且在车间的实际操作中反思理论。这样在充分的情景教学环境下, 达到了最好的教学效果。经过本人近一个学期的带班, 发现确实有比较好的效果。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操作过程中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分组, 课程设置上应从机床结构原理分析、不同类型的机床操作、CAD建模、加工工艺编制、刀具的选择、对刀测量、到整个加工过程, 尽量让学生来完成, 教师按照生产实际要求进行辅导, 与学生共同分析问题, 尽可能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以期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继续更新本课程教材。

校本教材只是一个开端, 它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 我们要继续摸索, 编制一套合适我校学生, 服务本地企业, 并有一定前瞻性的教材。为此, 我们实训科的课程组成员还在不断地收集素材, 集中智慧。

4. 建立优秀的实践教师队伍。

学校应有计划地从企业外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 对本校实训建设加以指导。同时要对逐渐膨胀的年轻师资队伍整体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 除了通过拜实训老师为师傅、跟班参加实训实习、下派企业实地锻炼等形式增强实践动手能力外, 还应鼓励和创造条件让青年教师积极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 增加“双师型”教师和“复合型”人才的比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是一项长期而且艰巨的工作, 因此学校要制订一系列优惠政策, 吸引学校紧缺型专业优秀人才来校服务。

5. 完善校园网建设, 推进信息化教学。

数控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集精密制造技术、工艺设计、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检测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技术于一体, 是适用性、实践性很强的一个技术领域。教学活动不应局限于教室、仿真机房、实训中心。而应该更加开放, 利用校园网, 把教室、实训车间搬上校园网, 让学生能实时传输编制的程序, 在线与老师交流, 在线观看车间加工等, 初步实现信息化教学。

6. 实现真正的校企合作。

学校的师资和设备条件毕竟是有限的, 所以要真正让学生一出校门就能熟练掌握一门技能必须要做到校企合作。这种模式虽然有很多的有利因素, 但也存在许多不利因素, 比如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运行机制不能很好的对接, 以及学生自身素质等原因。这方面我校正在努力, 希望从2012年开始能真正意义上实现校企合作, 让学生一个月在学校上理论、一个月在企业实践, 只有前两年形成校企双方长效的合作机制, 才能积极有效地化解实践中碰到的各类难题。

通过以上六个方面改善措施的实施, 我相信课程的教学质量将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会为学生进入社会全面发展奠定强有力的基础。当然对于我们中专学校来说, 专业设置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因此, 学校必须站在培养技能型数控人才的角度, 努力去探索一套切合本校实际, 服务生产一线的培养模式, 这样才能缓解当前职业教育的对口就业率的问题。因此, 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对于以上问题还需不断探索, 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陈文娟.中职学校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模式与教学设计改革思考[J].网络财富, 2010 (1) .

[2]伍慧.浅谈对中职《数控》课程的教学反思[J].教育教学, 2010 (2) .

[3]管旭.王继梅, 数控实践教学探析[J].煤炭技术, 2010 (5) .

[4]刘明.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中职教育发展的思考[J].机械职业教育, 2010 (5) .

上一篇:超早期脑梗死下一篇:企业财务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