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车床操作(通用12篇)
数控车床操作 篇1
随着我国当代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以及当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 数控车床设备及其相关操作技术, 在不断取得发展更新态势的条件下, 也日渐取得了在我国现代机械设备加工生产制造领域的普及运用。从应用功能角度分析, 数控车床属于典型的高效率机械加工设备, 尤其适合于单体机械构件的小规模生产, 并重点应用于加工技术精确度较高的应用型工件。在实际应用数控车床开展机械构件加工活动过程中, 要求生产技术人员切实掌握正确有效的机床设备操作方法, 并在此技术上, 促进机械构件实际加工质量水平的改善提升, 有鉴于此, 文章将针对数控车床操作技术问题展开简要论述。
1数控车床设备的定义、性能以及操作技法基本分析
通常认为, 现代数控车床设备的技术发展经历了一定的历史过程, 全世界范围内最早出现的数控车床设备, 可以被称作NC数控车床, 这种数控车床设备本身是依赖应用性机械硬件的功能性组合而实现其数控技术应用功能的, 在一般技术发展条件下, 其硬件构成体系中本身包含了逻辑技术元件, 以及记忆技术元件, 并借助上述两种技术元件实施逻辑电路的组装建设过程, 由于NC机床设备本身具备显著的固定化硬件构成结构, 所以被其在特定历史时期中的使用者群体称作硬件数控技术装置, 这种数控车床应用技术设备在其被广泛应用的历史时期之内, 本身属于极其先进的应用技术形态, 而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法快速发展, 一系列全新发展形成的数控技术形态逐步涌现, 并日益获取了极其广泛的应用空间, 其中最为鲜明的代表就是CNC机床设备的产生发展, 以及普及化运用, 事实上, 这种应用性机床设备就是目前阶段, 全世界范围内机械生产加工企业应用度, 以及普及度最为广泛的现代数控车床应用设备。这种现代化数控车床设备本身在运行使用过程中, 需要借助计算机操作系统, 以及数控车床设备自带操作系统共同完成应用性, 以及技术性控制过程, 并完成微处理器部件, 以及专用微机技术系统的功能性操作环节。在上述技术控制环节的具体实施过程中, 要借助计算机设备存储器部件之内承载的系统程序, 完成具体的逻辑控制技术功能, 并在此基础上支持和保障一系列后续数控功能的顺利实现, 并借助外围技术应用设备与数控车床设备主体接口结构之间的有效连接, 保证外围技术应用设备在机械构件的生产过程中, 能够顺利发挥其预期的应用功能。
在现代化数控车床设备的实际应用过程中, 要求数控车床操作人员必须自身具备良好稳定的综合素质, 要熟练掌握数控车床设备的基本操作技巧, 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应用数控车床开展机械设备构件加工生产活动过程中的质量水平, 以及效率水平。在实际应用现代化数控车床开展机械构件生产加工活动过程中, 应当切实实现对数控车床设备主体操作系统基本技术结构的全面了解, 娴熟掌握数控车床设备操作面板的主要使用功能, 并在此基础上, 提升日常化机械构件生产加工活动过程中的设备操作有效性, 在实际进行数控车床设备手动连续进给、手动输入, 以及开关机技术操作行为过程中, 应当严格遵照数控车床设备在生产使用过程中的技术规范, 开展具体化的施工技术操作行为, 确保数控车床在实际开展机械构件生产加工活动过程中, 能够始终保持技术层次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要不断提升数控车床设备运行使用活动各个基本环节之间的相互衔接, 提升机械构件生产加工企业不同生产活动实施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水平, 提升机械构件生产加工活动的综合性质量水平。
通常认为, 在应用数控车床设备开展机械构件生产加工活动过程中, 应当依照数控车床设备实际具备的生产加工能确定实际的构件产品加工类型, 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数控车床设备, 与机械构件加工企业其他生产技术设备的功能配合, 并以此促进数控车床设备应用功能体系的建设发展目标。在数控车床设备应用功能体系的建设过程中, 要切实做好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参数体系建设与控制水平, 并以此促进机械构件生产建工活动综合性质量与效益水平的有效提升。
2数控车床设备的安全操作问题
第一, 在数控车床设备的启动运行时点, 需要针对数控车床主体中的各个基本技术环节展开全面性的技术性能状态检验, 确保数控车床设备的主要技术部件处于良好稳定的技术运行状态, 要保证机床设备中的油、气、电灯等技术部件的正常化状态, 充分保证数控车床设备技术体系中各个基本部分的技术应用有效性和合理性。在实际开展机械构件加工作业活动之前, 应当优先对数控车床设备的加工工作面进行清理, 全面防止与待加工机械构件无关的生产材料, 或者是技术操作指令被输入到数控加工程序中, 在实际完成机械构件数控加工技术指令输入建构环节后, 还要针对输入形成的技术指令进行反复校对, 避免出现不确定性技术错误而给机械工件的加工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第二, 在实际进行机械构件安装工作过程中, 应当具体实施设定技术程序的运行环节, 并以此保证设定技术程序的应用有效性, 保证机械设备内部各个具体技术环节的应用稳定性和有效性。要针对数控车床设备刀具构件的长度参数, 以及夹具构件的安装技术状态展开针对性检验, 并依照规范性的设备程序标准进行的对照性验证, 在实际进行机械构件安装操作过程中, 要保证完整安装操作实施过程中的技术规范性, 确保机械构件的安装工作, 能够顺利取得最佳的技术效果。
第三, 在数控车床设备的生产运行过程中, 机床设备的操作技术人员。要不断提升对机床设备技术操作面板的操作和控制水平, 通过实时观察和读取操作面板中显示的实时性动态控制信息, 不断提升技术操作行为的有效性, 要借助操作面板中提供的坐标显示信息, 具体完成刀具运动方位的动态判定, 并在此基础上完成运行位移量数量, 以及运行轨迹特征的具体判定技术环节, 实现对数控车床设备整体技术运行状态的全面判断, 为切实提升机械构件的生产质量水平提供技术支持条件。
3数控车床设备良好操作习惯的养成路径分析
第一, 严格遵照数控车床设备的基本操作技术程序, 开展设备具体生产加工环节的技术运作过程, 要保证机床设备操作人员的着装合理性, 并在此基础上及时做好机械构件生产空间的环境清理以及保持工作。
第二, 在实际启动数控车床设备开展生产机械构件生产活动之前, 应当预先对数控车床设备的技术性能表现状态展开细致化的检查确认, 保证实际机床设备在实际进行机械构件生产加工活动过程中, 能够稳定保持良好稳定的技术性能状态。
第三, 在应用数控车床开展机械构件加工活动过程中, 要根据实际加工机械工件的具体类型, 以及加工技术特点, 做好数控车床设运行参数的针对性设置, 要及时调整数控车床设备的参数运行体系, 保证数控车床设备在机械构件的生产加工活动过程中, 能够稳定维持最佳及时性能表现状态。
4结束语
针对数控车床操作技术问题, 文章从数控车床设备的定义性能以及操作技法、数控车床设备的安全操作问题以及数控车床设备良好操作习惯的养成路径三个具体方面展开了简要论述, 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彭烨.数控车床操作技术分析[J].硅谷, 2011 (5) .
[2]田海超.数控车床操作技术分析[J].科技与企业, 2013 (16) .
[3]姚雪莲.浅谈数控车床操作技术常见问题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 2012 (35) .
[4]秦晓寅.数控车床操作中的撞车原因及对策分析[J].科技资讯, 2014 (21) .
数控车床操作 篇2
1.每次开机前须认真检查车床润滑油泵中的油是否充裕,保障机床能够正常润滑。
2.开机前,首先打开机床总电源,然后按下CNC的系统电源按钮启动CNC装置。
3.开机后,首先完成机床回零操作,必须先回X轴,再回Z轴。
4.回零操作完成以后,点击“程序”按钮,进入程序显示菜单,再点击“编辑”按钮,进入编辑状态,并完成程序的输入、查找、修改或删除等工作。
5.单段运行程序使外圆车刀移动到起刀点,并停止车床。然后,开始装夹工件,工件装夹长度以外圆到所在位置为准,并夹紧工件。
6.首先关闭机床舱门,点击“自动”按钮,机床进入自动状态,然后点击“循环启动”按钮,机床开始加工工件。
7.工件加工完成后,首先删除加工程序,然后再打开机床舱门拾取工件。
8.清扫机床。
9.关机前,首先按下CNC的系统电源关闭按钮,关闭CNC装置,然后关闭机床总电源。
数控车床操作注意事项
1.严格按照指导老师的要求进行操作,禁止私自操作机床。
2.加工自己设计的工件时,加工程序必须经指导老师审核后才能输入机床。
3.每人至少加工一件工件,但禁止同一工件反复加工,造成浪费。如果遇到材料问题,需要重新加工,则要向指导老师说明情况后,方可加工。
4.加工结束后,必须将机床清扫干净,并将工具放回指定工具箱。
工程训练中心数控车削车间
数控车床操作 篇3
一、谈话——吸引注意
聊天可以建立一种健康和谐的关系。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是教育成功的基础之一,会在教学的过程中产生促进作用。如在讲授数控入门知识的时候,教师不是立刻拿出书本讲授,而是微笑地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学习普车工艺与技能时的感受。这时候学生都会主动的配合教师说出自己的心里话。然后,教师就可以提出,普车加工主要通过手工操作,如果升级到自动操作会是怎么样呢?这样就可以在拉近师生关系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引入教学内容。
二、设问——启发思维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技校学生或多或少地存在厌学的情绪。在讲授专业理论的课堂上,教师的讲课容易变成“独角戏”。如果在引入新课内容之前,教师通过巧设问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吸引学生的兴趣,就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如在教授GSK980T系统的指令G90的时候,教师先讲述前面利用指令G01编写余量多的台阶轴加工程序的情况,然后提出:是否能有一个指令把这些反复的过程代替呢?如果有,那么它的走刀路线会是怎么样的呢?这样再比较前面的例子设问,就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让学生产生一种进一步学习新知识的意愿。
三、复习——承上启下
技校学生普遍存在文化基础知识薄弱和对自己学习能力缺乏自信的问题。通过复习,引导学生巩固知识要点,然后联系新课内容,使学生的学习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循序渐进,让学生渐渐树立学习的信心。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上来了。例如,在教授G01指令之前,先引导学生复习G00指令的格式、参数含义和走刀轨迹,接着写出G01的格式。在讲解G01的指令的时候,学生就会比较它们的异同,让那些“见到字母就头晕”的学生觉得指令的学习并不难。这样,在提高学生学习当前指令信心的同时也为以后学习复杂的循环指令甚至学习这一门课程埋下“信心”的种子。
四、实例——形象直观
实例,可以让人有一个直观形象的认知。数控车工工艺教学是为实际操作做准备和服务的,对于这样一门实际操作性强的专业理论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个特点,每次在学习新指令新方法的时候都采用典型的例子引入。如在学习G73指令的时候,先在模拟室向学生演示准备好的G71指令和G73指令在加工同一个台阶轴的走刀轨迹,吸引学生的注意,然后详细讲解G73指令的格式、参数和走刀轨迹,再次演示。这样,学生就可以在直观的事例中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
五、故事——生动有趣
在枯燥的专业理论课堂中,用适当的有趣小故事引入新课,可以提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学习编程工艺的时候,教师编一个小故事:一天,车间主任找到正在车间认真工作的小明,问他是否可以编写数控车床的加工程序。小明犹豫一下就坦白承认:学过,但不是很熟练。主任就给了一个零件图给小明让其当场编写程序。小明费了很大劲才勉强写了出来。后来,小明才知道,主任不满意自己的水平就推荐另一个工友学习去了。这时,学生惋惜小明错失机会,教师可以顺势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掌握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六、游戏——寓教于娱
在讲解新课内容之前,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小游戏引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如在进一步学习指令G73的时候,笔者把学生的作业板书到黑板上,然后随机指定几个学生在规定的时间找出错误的地方,对做得好的同学突出表扬,对落后的同学做约定的“罚”。这样,在小游戏中激发了学生的一种上进心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热情很高,学习劲头十足,而且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能更加投入。
七、作品奖励——激发热情
在新课引入中,还可以通过奖励巧妙地调动学生的不服输的精神。如在学习编写内孔加工程序的时候,笔者先拿出一个已加工出来的木质水杯,配给出相关的零件图,并承诺在最短的时间内能编写合理可行的加工程序的同学可以保留自己在实际操作中加工出来作品做纪念。结果,学生表现出来的的学习激情让教师从心里面感到高兴。
新课引入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一种技巧,是上好每一节课的重要方法。在新课引入中,要因课而异,没有固定的模式,要注意对时间和开展方式的掌握,要注意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训练课程探究 篇4
数控车削加工是以培养熟练掌握数控车床操作、程序编制、工艺设计、数控车床的日常维护保养和常见故障的诊断技术高技能人才为目标,针对企业数控加工岗位需求而设置的一门数控技术专业课程。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训练是属于数控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主要是培养学生数控车床的编程知识和对机床的操作技能。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训练在本专业中属于一门承上启下的课程,下游连接普通车床的课程,上游为数控铣床和加工中心的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兴趣是最好的导师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中产生的。”鉴于中职学生基础较差、纪律性不强、厌学情绪较高的特点,我觉得要让学生学好这一门课程,就必须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学习的欲望。兴趣养成的方法有很多,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利用其好奇心。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利用他们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去研究数控车床的结构,数控机床的加工原理。然后再通过视频、动画等直观的影像跟学生讲解并与普通车床进行对比,让学生成功地跨入课程的第一课。上好了这第一课,学生兴趣自然而然就被激发了。(2)让课程震撼学生。通过让学生观看一些先进的数控车削加工视频和实际加工演示,让学生感受到数控车削加工的神奇世界。学生受到了震撼,也就有了追求和学习的动力,兴趣也就更大。(3)信心是兴趣的源泉。在课程中多点鼓励教育,激励学生,给予学生信心,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三、教材是最好的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材就是课程的利器。因此我们需要开发属于我们学生自己的校本教材。开发教材要根据我们的自身教学实际,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要遵循通俗易懂、由易到难的原则,还要结合自身的教学模式,开发具有自己的教学特色的教材。这样的教材更接地气,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也针对自身的教学特点编写了自身的教材,目录如下:
从上述目录中可以看到,我对教材进行了模块化,教材的内容从认识机床,学习机床指令开始,到综合加工实训结束。内容编排上循序渐进,加工操作上由易到难,由简单的光轴加工到复杂的阶梯轴加工延伸。在教学模式上,教材结合了一体化教学和项目教学的模式进行编写,老师和学生都比较容易掌握每个项目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模式是课程的助推器
好弓配好箭,有了好的教材辅助,还需要有好的教学模式来助推,所以,在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训练的课程教学中,我们还要注意课程的改革,选择好的课程教学模式。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采用了项目教学法,把课程内容模块化,划分项目,把教室直接搬到了实训室,以项目为目标,在教中练,练中教,达到了教练相结合一体化的教学效果。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训练课程的项目教学法是按照数控车的加工特点结合编写的教材,采用任务驱动法把需要学习的指令程序循序渐进地划分为若干个加工项目,再以任务的形式交给各个加工小组去完成。项目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具有如下特点:(1)能够最大限度地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有利于课程教学进程的编排,方便教师的教学进度调整。(3)能够更有效地去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4)能够提高师生的教学互动,提升教学质量。此外,通过在实训室设立小教室,可以达到教学场地一体化教学的目的,能够让老师在讲解的同时进行演练操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显得更加直观明了,更易于接受学习的内容。
参考文献
数控车床安全操作规程 篇5
工作前
1.查验“交接班记录表”。
2.检查操纵手柄、开关、旋钮是否在正确的位置,操纵是否灵活,安全装置是否齐全、可靠。
3.接通电源前,应注意电源电压,超出规定电压范围不允许合上开
关。空车低速运转2~3分钟,观察运转状况是否正常,如有异常应停机检查。
4.观察油标指示,检查油量是否合适,油路是否畅通,在规定部位
加足润滑油、冷却液。
5.确认润滑、电气、机械各部位运转正常填写“设备点检表”。工作中
1.严禁超性能使用,操作过程中严禁带手套,女员工要戴安全帽将
头发塞进帽内,扎紧袖口。
2.禁止在机床的导轨表面、油漆表面放置物品。
3.严禁在导轨面上敲打、校直和修整工件。
4.对新的工件在输入加工程序后,必须先用“试运行键”检查程序编制的正确性,再用“单程序段操作键”检查程序运行情况,此时手指放在停止按钮上,随时准备做停止操作。未经试验的程序,不允许进行自动循环操作,以防止机床发生故障。
5.在程序自动循环运行时,操作者应集中思想,密切监视运行情况,严禁离开工作岗位。
6.在运行中发生报警和其它意外故障时,应使用暂停键终止运行,再做相应的操作处理,应尽量避免使用紧急停止按钮。
7.刀架在轴向位移时,严禁切断电源,避免零件损坏。
8.经常检查机床精度和观测刀具磨损情况,以便及时进行刀具的尺
寸补偿和更换。
工作后
1.必须将各操纵手柄、开关、旋钮置于“停机”位置,并切断电源。
2.进行日常维护保养。
数控车床操作 篇6
【关键词】数控车床 预防 意外事故 创新措施
一、引言
数控机床加工精度高,加工零件质量稳定,生产效率高,适应性强,调试好程序后基本上不再需要工人干预,自动化程序高,能减轻工人劳动强度,便于现代化管理。所以现代化制造企业里数控机床是主要的生产工具。但数控车床撞机事故较多,轻则造成工件、刀具损伤,重则造成机床精度丧失和机床损毁,更甚者造成操作者人身伤害,严重的造成操作人终身残疾。一般工厂在数控车床的防护门内侧安装了红外探头,当检测到有人操作出现危险时,机床停止工作,但这种装置妨碍了学生观看数控车床的基本操作要领,不利于数控车床教学。
现在国家大力支持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在全国各地越来越普遍。职业教育实行校企合作办学,要求日常教学环境模拟真实的生产环境,所以职业学校里用的教学机床也全部换成了生产用的生产机床。随之而来的实训安全问题成为教育工作者常抓不懈的首要问题。
我自从参加工作起就一直从事数控车床操作教学工作,实训安全问题牢记心间,虽然没有出过较大的人身伤害事故,但也发生过机床撞机事故。每年从网络、报纸中看到的数控车床事故,令人心惊胆战;由于操作失误损坏的车床刀具、夹具价格昂贵,损失不可估量。
二、数控车床安全事故分析
回顾这些年的数控车床操作教学工作经历,学生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都是操作失误。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11级数控(2)班的尚鹏同学,他在装卸完工件后,忘记把卡盘扳手从三爪上取下,他在没有认真检查机床是否准备好的情况下就按下了主轴正转按鍵,结果卡盘扳手就撞在了导轨上,造成机床夹具、导轨严重损伤,庆幸的是撞击正面当时正好没有学生,没有发生人身伤害事故。还有一次是11级数控(2)班的王栋财同学在测量工件尺寸的时候,旁边的同学误按了循环启动,结果主轴开始转动,造成王栋财的手被游标卡尺打伤,幸好当时主轴转动的转速不高,没有酿成严重后果。假如当时转速高,很有可能造成王栋财同学手部留下终身残疾。后续的实训中还有学生犯类似的错误,学生实训时的人身安全存在很大隐患。
事后认真反思事故发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学生装卸完工件后没有及时把卡盘扳手从三爪上取下来;
(二)学生加工前没有认真检查机床是否可进行下次加工;
(三)学生测量工件时,其他同学误操作导致主轴转动。
三、安全隐患的解决措施
要从根本上杜绝安全隐患,不能只靠时时刻刻强调数控车床安全操作规范,要求学生按照规范的要求操作机床,或教师实训时随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或每组指定组长负责本组的实训安全等办法,这些办法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人无完人,总有人会有疏忽大意的时候。要从根本上杜绝安全故事的发生,还要从数控机床本身着手改进。
如果学生装卸工件后,没有把卡盘扳手放到指定的位置,或者测量完工件尺寸后,没有把游标卡尺放到指定的位置,即使误按下了主轴转动指令,主轴也不转动。如果数控机床具备这样的功能,那么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将会大大降低。
要实现上述功能,只能从机床控制电路上着手,只要在急停电路里面加上2个常开按钮SB1、SB2,每次让学生用完卡盘扳手和游标卡尺后,把卡盘扳手和游标卡尺放到指定位置的同时,让卡盘扳手压下SB1按钮,让游标卡尺按下SB2按钮,那么急停电路则接通,若两者其一没有放到指定的位置,则急停电路断开,此时,即使误按下了主轴转动按键,主轴也不会转动。急停电路改动图见图1。
图1 CKA6150数控车床控制电路改动图
四、投入使用情况
自此方法投入使用以来,因卡盘扳手未取下,或因测量工件时误操作使主轴转动而引发的数控车床撞击事故比以往明显减少,预防了学生在测量工件尺寸或近距离观看机床操作要领时,因误操作导致机床突然转动而引发的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也改善了以往学生卡盘扳手和游标卡尺用完后随意乱放的现象,从而大大降低了实训事故率,缓解了数控车床实训教师的心理压力。
车床数控改造实现螺纹车削操作 篇7
在机械制造业中, 带螺纹的零件应用得十分广泛。用车削的方法加工螺纹, 是目前常用的加工方法。在普通卧式车床上, 无论车削哪一种螺纹, 车床主轴与刀具之间必须保持严格的运动关系:即主轴每转一转, 刀具应均匀地移动一个导程的距离。它们的运动关系是这样保证的:主轴带着工件一起转动, 主轴的运动经挂轮传到进给箱;由进给箱变速后 (主要是为了获得各种螺距) 再传给丝杠;由丝杠和溜板箱上的开合螺母配合带动刀架作直线移动, 这样工件的转动和刀具的移动都是通过主轴的带动来实现的, 从而保证了工件和刀具之间严格的运动关系。普通车床改造成经济型数控车床后, 由于主运动和进给运动采用不同的电动机驱动, 彼此间无机械传动联系, 要加工螺纹或丝杠, 必须配置主轴脉冲发生器 (也叫主轴编码器) 作为车床主轴位置信号的反馈元件, 与车床主轴同步转动, 发出主轴转角位置变化信号, 输送到计算机。
1 主轴编码器的安装
普通卧式车床进行经济型数控改造时, 系统采用轮廓控制方式。控制系统硬件由微机部分、键盘及显示器、I/O接口、光电隔离电路及步进电动机功率放大电路等组成。改造后的车床传动系统如图1所示:纵向、横向进给系统均采用步进电动机→减速齿轮→滚珠丝杠螺母→溜板的传动方式, 刀架一般更换为四工位自动回转刀架。
为了使改造后的车床能自动加工螺纹, 必须配置主轴编码器作为车床主轴位置信号的反馈元件, 其目的是用来检测主轴转角的位置, 通过主轴→主轴编码器→数控系统→步进电机的信息转换系统, 实现主轴转一转, 刀架纵向移动一个导程的车螺纹运动。主轴脉冲编码器的安装, 通常采用同轴安装或异轴安装两种方式。同轴安装的结构简单, 缺点是安装后不能加工穿出车床主轴孔的零件, 限制了零件的加工长度, 因此, 宜采用异轴安装。异轴安装改造时通常主轴末端或挂轮架处加装主轴编码器。如CA6140型车床主传动系统改造时, 主轴通过主轴箱中58/58和33/33二级齿轮 (实现传动比1∶1) 把动力传递给原有CA6140车床的挂轮轴X, 拆除挂轮留出空间, 安装主轴编码器, 主轴编码器6通过支架5固定, 如图2所示。改造后主轴编码器转速与主轴转速一致, 主轴转一周, 光电码盘转一转, 通过反馈给系统控制纵向进给轴与主轴同步性, 从而加工出理想螺距的螺纹。
2 经济型数控车床加工螺纹的原理
微机如何控制不同螺距的螺纹加工是经济型数控车床改造的技术难点, 在加工螺纹时, 要满足以下几点要求:
1) 螺纹加工一般要经过几次切削才能完成, 为防止乱扣, 每次循环加工的初始进刀位置相同;
2) 切制多头螺纹时, 能正确分度;
3) 主轴每转一圈, 车刀能精确纵向移动一个螺距, 否则就会产生螺距误差。
根据编码方式的不同, 主轴编码器可分为增量式和绝对式, 目前国内常用的为增量式。主轴编码器发出两路信号:每转发出的脉冲个数和一个同步信号, 经光电隔离电路以及I/O接口送给微机。根据光电码盘上刻线条数可分为1024线、2048线等, 常用的为1024线即可满足要求。即主轴一转, 能发出1024个脉冲, 将这个脉冲送到步进电动机, 使步进电动机转动, 刀架跟着移动, 加工出螺纹。在机床微机数控装置中, 是把主轴编码器发出的脉冲加到计数器的通道0计数输入端, 在加工螺纹时, 把CTC通道0置成计数工作状态, 对应于一定的螺距, 用程序设置一定的时间常数。如经济型数控车床纵向进给系统脉冲当量为0.01mm时, 假如要加工螺距是1.28mm的螺纹, 步进电动机只需要128个脉冲, 要把主轴编码器发出的1024个脉冲变成步进电动机所需要的128个脉冲, 要将CTC通道0的时间常数置成1024/128=8=08H (十六进制数) 就可以了。每输入16个脉冲, CTC通道0减法计数器减至“0”, CTC向CPU发出一次中断请求, CPU响应中断, 执行中断服务程序, 即进行一次插补运算, 输出一个脉冲给步进电动机。这样, 主轴一转。进给电动机均匀地得到128个脉冲, 加工出螺距是1.28mm的螺纹。
3 螺纹加工误差产生的原因
3.1 螺纹加工不到位
在螺纹加工中, 要保证循环加工的初始吃刀位置相同, 就要做到刀尖返回时的准确到位。假如传动机构之间的间隙为零, 那么, 微机执行回零指示后, 刀尖可以准确返回起始点, 如图3中的OA线。
但实际上, 纵向传动丝杠与螺母间的间隙是实际存在的, 不可能消除为零, 要保证刀尖返回时的准确到位, 只有通过程序进行间隙补偿。在加工螺纹前, 精确测定传动丝杠的间隙值;这个间隙值要在试加工中反复测试, 核对无误后, 才能进行螺纹正式加工。一般间隙补偿值设置在0#程序中。其补偿范围为0~2.55mm。经补偿后的运行方式为:在某坐标方向第一次开始运行前, 先执行一段消隙程序, 再运行指令要求的位移, 以后运行中每次反向运行时, 均先执行消隙程序, 再运行指令要求的位移。
另外, 主轴编码器在发出主轴脉冲的同时, 在主轴的每转还发出一个单独的脉冲, 即螺纹同步脉冲。其用途就是保证螺纹循环加工时起始吃刀位置在同一点上, 如图3中的A点。每次循环开始进入速度电路的第一个同步脉冲, 是由主轴编码器光栅盘上同一条光栅产生的。
3.2 产生螺距误差
当螺距值转换成步进电动机脉冲数可化为2的正整数幂时, 螺距误差是不存在的;但如果此值不能化为2的正整数幂, 即不能把1024整除 (1024可化为210) , 则螺距误差就产生了。如螺距为1mm, 即主轴一转, 步进电动机须100个脉冲, 则CTC通道0的时间常数为1024/100≈10=0AH, 而实际加工出的螺距为1024/10=102.4丝米=1.024mm, 这样就产生了起始吃刀位置2.4丝的螺距误差。这个螺距误差可以通过控制软件来消除。由于CTC的通道控制字和时间常数都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改变的, 因此在螺纹加工中, 常用变换时间常数的办法来消除螺距误差。
4 结语
机床能否进行螺纹加工是普通车床数控改造时主轴部分改造重要部分。主传动系统基本不变, 保留原机床的主轴手动变速, 根据机床主轴箱具体传动结构, 编码器与主轴异轴联接的改造方法, 既能使编码器主轴与车床主轴按1∶1的速比联接传动, 以完成车削螺纹运动, 又不破坏原车床结构, 主轴孔仍能使用。既降低改装费用, 又保持原机床精度。
参考文献
[1]朱正伟.数控机床机械系统[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4.
[2]刘晓宇.刘德平.普通机床数控化改造关键技术的设计与计算[J].机械设计与制造, 2007 (9) :42-44.
数控车床操作 篇8
一、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学好这门专业课程
现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 是在初中毕业时被分流出来的群体, 他们是一特殊群体并有着自己的鲜明特点:其中有些学生学习基础偏差, 自卑心理严重;有些学生学习意志薄弱, 半途而废;有些学生学习时注意力集中时间很短, 使学习效率大打折扣;有些学生的学习习惯很差, 不能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 因而很难在学习上有所收获。所以, 作为专业教师需具有足够的耐心, 关心和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我在教学中常常注意活跃课堂气氛, 理论联系实际, 让学生自己多动手独立完成任务, 并且搞好和同学的关系, 让他们相信自己有足够的能力来学好这门专业课。我常鼓励学生要像德育宣誓中誓词所说的一样“相信自己, 我行, 我能行, 我一定能行”, 以此来激发他们对学习的信心和勇气。
二、让学生了解数控专业所要学习课程的重要性
让学生了解数控专业所要学习课程的重要性是十分必要的。对于《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这门专业课来说, 在学习好这门课之前, 要先把基础课程掌握好。其中, 与这门课关联较大的专业基础课有《机械基础》《机械制图》《公差与配合》《普通车床》等。《机械基础》讲授机械传动、常用机构、轴泵零件和液压传动基础知识, 使学生掌握机械传动、常用机构、轴承零件和液压的基本知识, 工作原理和应用特点, 懂得分析常用机械工作原理的基本方法, 能做简单的有关计算;《机械制图》讲授机械制图基础知识,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础理论, 到学习数控车加工零件时, 学生自己能读懂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零件图和装配图;《公差与配合》讲授极限与配合, 形位公差, 表面粗糙度等内容, 使学生掌握极限与配合有关知识, 了解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有关知识, 会查阅有关技术表册;学习《普通车床》是非常重要的, 数控车床就是在普通车床的基础上加入数控系统而成的, 学习数控车前更注重普通车床的基础训练。要想成为合格的数控工作人员, 必须懂得把握刀具角度、切削用量和制造工艺。因此, 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数控人才, 就必须从最基本的知识抓起, 为学习数控车编程与操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在理论知识的教学过程中, 注重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过程
在传统的教学中, 往往很多知识是老师主动地讲, 学生被动地听, 学生思考的过程较少。而在我的课堂上, 则注重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如在讲“阶梯轴零件程序编制”时, 不再按照以往的授课方式, 而是一开始就创设情景, 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的方式来和学生一起分析零件加工工艺, 利用刀具的移动来讲解每一步程序的含义, 使学生真正掌握完整程序的编制过程。然后举一反三, 让学生进行练习, 要求学生运用前面所讲内容, 通过思考和讨论, 完成编程。他们在初次编程过程中, 难免会出现很多错误, 针对练习中的表现, 老师进行点评, 最终完成整个编程过程。由不会到会, 由不完整到完整, 逐步前进, 稳步提高, 最后让学生归纳出编写程序的步骤, 对于不完整的地方我再进行补充, 并让他们以后就按照这样的步骤来完成程序的编制, 这样的教学我体会到学生的积极思考, 体会到这样的课堂教学的有效。
四、利用仿真软件, 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这门课程具有一定的抽象性, 而在常规的理论教学中, 通常是老师讲解编程指令的格式, 解释其各参数的含义, 然后要求学生对这些内容进行思考、理解、掌握。但如果学生对其中的某个知识点不理解, 就容易产生畏难情绪, 丧失学习兴趣, 甚至开始抵触这门课程。面对这种状况, 通过利用仿真软件来模拟数控加工的整个过程, 使学生所编写的程序可以直接在仿真系统中模拟加工演示, 对程序编写和书写的错误能直接看出, 且机床操作面板的使用与零件的加工过程也和实际加工情况十分相似, 学生可以从任意角度观察数控机床的加工过程, 毛坯加工为成品的过程也非常直观、形象, 便于学习与掌握。这样不仅可以丰富教学手段, 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使理论与实践有效衔接, 让教学秩序更有序地进行, 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与效果。
五、在实际操作中, 选用生动形象的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际操作中, 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项目课题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课前应该认真思考选择合理、贴近日常生活的,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完成加工的零件。此外, 教师也可以自己设计相对较合理的项目,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实际操作教学中, 运用日常生活中的葫芦为例来讲解毛坯粗精车循环的运用及加工过程。 (如下图所示)
那么, 我们如何通过数控车床来进行加工呢?通过实物引导学生了解本次课的任务:葫芦的加工。以问题的方式引出任务, 使学生了解不是为了学习毛坯粗精车循环而完成零件的加工, 而是完成该零件的加工需要运用的毛坯粗精车循环的相关知识, 这样学生明白了学习的目的, 学习兴趣也提高了。为了完成葫芦的加工, 学生必须掌握以下知识:零件图中数值的计算、毛坯粗精车循环中各参数的设置, 加工指令G2和G3的运用, 刀具量具的合理选择及应用、机床对刀的操作方法等。需要学生了解的知识:毛坯粗精车循环的指令格式和各参数的含义。在加工前, 我会采用引导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毛坯粗精车循环中指令及相关参数的应用, 然后审查各组学生的程序编制、检验对刀、校验程序, 确保零件能够加工成功。最后, 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检测, 让学生知道零件质量的重要性。在评分过程中, 通过学生自己的“自测结果”和教师的“检测结果”这两项, 来检测零件加工是否合格。这样, 通过生动形象的实例, 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可以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六、根据教学内容, 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在现在的教学中, 已经不能局限于教材, 而是根据教学大纲来组织教学内容, 并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这门课程感兴趣, 觉得有趣。在《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课程》这一课程的教学中, 对于理论知识部分采用多媒体动画演示、情景模拟、上机仿真来完成教学。对于机床实际操作部分采用项目式教学法来组织教学, 设计如下:项目课题、问题分析、任务分析 (分析零件图、确定加工工艺过程、编写程序及程序的输入、程序校验、加工零件、工件检测与评分) 、材料清单 (毛坯、刀具、量具) 、实施过程 (活动开始、活动开展、总结)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进来,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
七、通过技能竞赛方式, 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
学生在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后, 内心会渴望得到大家的认可与表扬。为此, 学校和社会可以为学生创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举行各种技能大赛, 通过技能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实现了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得以表现出来, 并对优秀表现的学生给予相应的奖励 (证书和奖金) 。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 增强学习兴趣, 改善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效果, 又可以让学生的虚荣心得到满足。
数控车床操作 篇9
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这门课程对于数控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 它是前期专业技术基础课知识能力的综合应用, 也为后续课程顶岗实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从近几年职业学校招生情况分析来看, 学生的整体素质在逐年下降。学生缺乏积极向上的精神, 主动性、自觉性较差。面对教学现实状况, 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向学生灌输各种专业理论知识, 往往得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同时, 通过对企业调研, 对劳动者知识水平、职业素养、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而中职学校的数控教学往往沿袭传统教学模式, 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分开进行教学, 各自为政、互不干涉。加之教学方法死板、教学手段陈旧, 已不能满足企业用工需求。
通过实施任务驱动教学, 以任务技能训练为主线, 强化专业理论的指导作用, 突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 强化学生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专业能力的提高。经过一学期的理实一体化教学, 从实践效果来看,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 特别是独立工作能力、创新能力, 从而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下面以教材中项目三“螺杆轴零件加工”的教学为例, 尝试构建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1 传统教学模式
螺杆轴零件加工, 传统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读图、数控加工工艺分析、零件编程等相关理论知识, 通过实训课加工零件。这就需要学生学习机械制图、数控编程技术、数控加工工艺、普通车工技术等课程理论。而这些理论课程分别开设在不同学期, 数控车工实训又安排在第三~第四学期, 中间间隔时间过长, 理论课与实训课由不同教师承担, 相互间交流较少, 实训老师必须对新旧知识重新讲解分析、梳理。从课堂的评价来看, 仍以笔试成绩或操作考核成绩为主要形式, 很难正确判断学生的职业能力、专业能力、创新能力。
2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2.1 教学设计思路
通过每个专业模块下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将基础课程、数控理论与实训课相互融合, 把教学内容巧妙地设计隐含在单个的任务中, 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让学生以分组完成任务的方式领会学习的核心内容, 在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
2.2 创设情景
根据班级实训人数进行小组学习分组。分组的情况, 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一般分组根据为:学习成绩、性格特点、学习能力、性别等, 采用互补搭配。分组数目结合车间设备的情况, 每组确定一名组长, 全面负责小组的学习任务, 小组采用协作学习的方式, 在组长的支持下进行分工, 各司其职。本例, 将学生分成9 个工作小组, 每组3 位学生, 并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 确定质量管理记录员、操作员、展示员,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间团队协作精神, 又有助于顺利完成任务。
2.3 确定任务
本任务要完成的零件加工要求见图1。
(1) 能够根据数控加工工艺文件选择、安装和调整数控车床常用刀具, 能够刃磨常用车削刀具;
(2) 熟练操作数控车床、并能加工出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 达到数控车中级工水平;
(3) 培养学生安全与质量意识, 加强职业素养、创新意识, 增强团队合作精神。
(4) 分析螺杆轴零件图, 试编写其数控车加工程序并进行加工。
2.4 自主学习, 制定实施计划
(1) 根据任务要求学习本任务中所涉及的理论知识。
(2) 制定任务实施计划。
通过学生小组讨论、教师指导的方式, 分析螺杆轴加工过程的操作步骤, 并根据任务的内容和教学时间, 每个学习小组从以下几个环节:分析零件图样、填写数控加工工艺卡片、零件加工、零件检测、评价展示、填写实验报告制定合理的任务计划。
2.5 任务实施。
各个学习小组团队按制定好的计划, 确定具体的实施步骤, 并按计划严格实施。在任务实施过程中, 教师加强巡回辅导, 解决学生活动中的疑问。
(1) 零件图样分析。从主要工作面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进行分析。
(2) 零件加工工艺分析。包括:确定装夹方案、确定加工顺序及走刀路线、刀具选择、切削用量的选择。
(3) 填写相关工艺卡片。将前面分析的各项内容填入到数控加工工艺卡片中;
(4) 编制加工程序。根据螺纹轴图样的要求, 编制数控加工程序单;
(5) 零件加工。请在教师指导下在数控车床上进行加工。
2.6 检测与评价
对任务的检测与评价是教学中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本例借鉴德国双元制评价方式, 采用多元性整体结果的评价。由传统的教师主体评价向教师、学生、企业和社会等多元主体的共同评价转变。特点是让学生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评价主体的作用, 大大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激励学生学习热情, 提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和自觉性, 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养成。在教学中实施的评价主体有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学生间相互评价等主体评价的形式。充分考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知识积累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本任务检查方法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相结合进行, 详见表整体评价表1。
2.7 教师总结评价
同时教师要对学生完成案例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和评价, 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查漏补缺, 对部分难点要进行示范, 注重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的评价, 实行鼓励性评价, 同时注意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 激励学生的成就感。结合评价给出学生案例完成成绩, 作为该任务总评成绩的一部分。
3 任务驱动教学法运用效果分析
3.1 教师层面的能力提升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理念指导下, 越来越多的教师尝试在这一新理念下进行改革与实践, 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目标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评价方式都发生着变化, 能讲能做的“双师”型教师脱颖而出。教师对所教知识的教学目标和知识结构的认知能力加深。
3.2 学生层面的能力提升
教学任务的创设, 根据学生特点设置。教师通过一个个任务保持将数控教学理论知识形象化, 不断地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潜在的求知欲, 使之自觉地去思考, 从学生的能力培养上为重点突破。将技能实践融入课堂教学,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增强学生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强调学生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发展, 符合中职教育的规律。
通过实践研究表明, 教师能合理有序安排学生实习任务、培养节约意识, 使学生在掌握一定理论知识以后可以得到快速的验证, 提高了课堂学习有效性, 学生技能鉴定一次通过率达到95% 以上。促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 并且在实习过程中也可以避免资源的重复浪费, 有效的提高了数控设备的利用率。培养了学生爱护设备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综上所述,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本课程实施以来, 教师的专业素质、业务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了明显提高。但是, 任务驱动教学法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专业知识、技能水平、教学场所等要求较高。同时, 对于实践性不强的课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效果较差, 这种课程的教学实践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
摘要:《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这门课程对于数控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在本校数控车工专业“理实一体化”校本教材的开发使用过程中, 通过突破传统的教学设计和变革教学方法, 实现了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 形成了“教、学、做、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协作能力,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数控车床编程,操作,任务驱动,教学实例,探究
参考文献
[1]刘红.任务驱动教学法[J].才智, 2010 (32) .
[2]牛利平.任务驱动教学法初探[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3 (06) .
[3]周杏芳.职业技术教育中“模块式”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 (02) .
数控车床操作 篇10
数控专业的核心课程是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 而数控编程又是数控加工的重点内容, 结合具体实例, 融入加工工艺、编程知识, 以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加工操作能力。以下图为例:
一零件图形的分析
此零件由外圆、外槽、内孔组成, 采用三爪卡盘装夹完成加工。刀具用外圆车刀、切断刀 (刀宽3mm) 、镗孔刀。
先完成工件左端外圆、镗孔的加工, 再掉头装夹完成工件右端外圆、槽的加工。
二SIEMENS 802C系统程序的编写
结合SIEMENS 802C系统的特点, 粗加工主要应用LCYC95, 完成外圆、内孔的粗加工。
第一, 以左端外圆程序为例, 介绍LCYC95的应用:
第二, 其他外圆及内孔, 参照以上格式编程, 需要变化的是:子程序随着轮廓的变化而变化;LCYC95的格式基本不变, 需要变化的值已在注释中做出说明。
三SIEMENS 802C系统基本操作
第一, 打开数控车床的电源开关, 先进行机床回零操作, 安装工件、安装刀具;工件的安装要结合零件图, 将工件伸出适当的长度, 例题中加工左端面至少伸出长度25mm, 保证长度的同时, 还需要有5mm的余量。
第二, 进行加工程序的输入, 主程序的后缀, 系统默认;子程序名称的后缀.SPF, 在编写程序名称时, 要自行输入。
第三, 完成对刀工作, 采用试切对刀的方法, 首先对外圆车刀, 此刀可以用来平端面、试切外圆, 在控制面板的刀具补偿界面, 将外圆车刀的测量数据在对应位置进行输入、测量、确认, 外圆刀对好;其次对切断刀、螺纹刀, 充分利用外圆刀的对刀数据, 分别用两把刀去碰端面、碰外圆, 进行数据输入、测量、确认。
第四, 程序进行模拟加工, 选择程序, 进入自动模式, 程序控制界面, 按动机床控制面板上的DRY、ROV、PRT按钮, 启动执行, 进一步检验。
第五, 执行加工, 程序校验没有问题的情况下, 选择程序, 进入自动模式, 按动启动执行按钮, 打开冷却液, 机床便自动进行加工。
第六, 完成一端的加工以后, 掉头装夹, 重新对刀, 按照上面的步骤, 完成另一端的加工过程。
摘要:SIEMENS 802C base line是专门为中国数控机床市场而开发的经济型CNC控制系统。其结构紧凑, 包括高度集成于一体的数控单元、操作面板、机床操作界面和输入输出单元。机床调试配置数据少, 系统与机床匹配更快速、更容易。掌握该系统的操作对于数控专业学习入门很重要。
管螺纹车床基本原理及运行操作 篇11
【关键词】管螺纹加工;螺纹加工;锥度加工;公扣;母扣
管螺纹车床分为数控管螺纹车床和普通管螺纹车床
普通管螺纹车床:分为大型管螺纹车床和小型管螺纹车床,主要用于加工钻井机械设备。需求量体小,较为精密的配件,用小型管螺纹车床加工,大型钻井机械,如钻杆,钻铤,方钻杆,转换接头,卡瓦,安全卡瓦,法兰,防溢法兰,钻井稳定器,螺杆钻具,对焊接头都需要用大型管螺纹车床进行加工。
熟悉管螺纹车床的基本构造包括:四爪卡盘,皮带轮,主轴箱,主轴,变速齿轮箱,进给箱,光杆(车削锥度,纵横直线运动),丝杆(车螺纹),溜板箱,溜板,尾座,操纵杆,后顶尖,刀架。
刀具包括:90度刀,45度刀,粗车刀,细车刀,断面刀,外圆车刀,内螺纹车刀等。
锥度加工:首先按照规定要求的工具毛坯,尺寸大小,按照所需钻井工具挑选,以转换接头NC46为例,锥度6,螺距牙/寸4,公扣长度114.3,公扣大端大径122.784,公扣小端大径103.734,母扣锥孔长度130.175,母扣最小有效长度117.475,母扣扩锥孔直径124.619。操作人员必须具有管螺纹车床专业上岗证。熟记每种钻井工具的尺寸,用途,以及其注意事项。
锥度加工:进行锥度加工前准备以下工具,直尺,刀具(俩侧刃刀具,4Y2形细螺纹刀具,90度刀具,对准划针,千分尺,游标卡尺,切削液)准备工具完成,穿戴好劳保用品,进行锥度加工,首先检测工具毛坯表面有无明显损坏,找寻专业持有无损检测证人员,进行无所检测,确认无误,进行加工。将工件放置于车床卡盘上。通过四个爪进行固定。四爪卡盘的四个爪子都不是固定的,用对准划针就行校正,对准,工具的回转轴心,需要与车床的主轴中心对齐,四个爪子都是通过螺杆驱动,如果划针偏向工件,放松螺杆,如果划针偏离工件,则加紧螺杆,通过数次对准,找到工件的正确摆放轴心,收紧螺杆以防工件脱落,抛离。
锥度加工:母扣。按照母扣锥孔长度130.175,母扣最小有效长度117.475,母扣扩锥孔直径124.619,尺寸进行车削。通过机器机器运转,在于刀具进行接触,进行切削。刀具用45度刀具,尽量留出0.5的余量,以便出错加以改进,尽量使用主切屑刃进行车削,容易出现的问题:啃到。造成原因出于工件毛坯表面不平整,车刀吃进角度不对,刀具摩擦不均匀,受力面过窄造成,解决办法:及时调整车刀,使刀尖与轴线相等,进行锥度加工和粗车时,刀具高于工件毛坯1%。
螺纹加工:在锥度加工完成之后,用切削液进行冷却,或者自然冷却的办法。目的为了防止工件过热,在冷却后尺寸不准,造成螺纹不准确。换上螺纹车刀进行粗车,在刻度盘每次进刻度20,就行粗车,在进行粗车时候车床进给速度需要调到109,进给挡位调到2.以防止过快造成车削刀断裂,进行粗车,大致车出牙形,粗车结束,容易造成问题,螺距不准,造成原因,工件和丝杠转动时,需要等丝杠转动一圈以后在进行车削,以防止车床没有加速完毕造成的乱扣,退刀要快保证丝杠的精准度,和工作效率。
细车:根据粗车的牙型在刀夹上换上殊刀刀块4Y2,进行车削时一定要注意主偏角和副偏角,尽量使殊刀在牙型的中间位置,防止单面落刀,造成牙型偏移,螺纹过细,宽度不够等错误发生。在细车的同时还容易造成挂轮间隙过大,溜板箱尾部导轨磨损,造成的螺母不稳定,容易出现竹节纹,会造成摩擦力过大,钻井工具公母扣不易紧闭。
切削片面:在完成细车以后,用即量规进行标准尺寸计量,标准误差不得超过1.375。如果超过则需要增加锥度加工的长度,重新进行粗车以及洗车,再用90度倒角刀具,把多于的片面切削。由于锥度是6,每超标1mm需要刻度进去盘六个小格,进行切片,切削片面时候需要调整转速为156.进给挡位为1,以防止速度过快,造成刀具破损。切削片面完成,要对母扣边口进行倒角,90度刀,斜放45度,速度109,仅给挡位1,倒角的宽度是145mm为标准尺寸。
台肩面切削:台肩面长度为16-18mm宽度为125mm车削时需换上45度小刀,以209进给速度进行缓慢切割。
公扣锥度加工:NC46公扣长114.3,公扣大端口径122.784,公扣最小端大径103.734,基本操作程序与母扣大致相似。首先对工件毛坯进行检查,公扣切削进给速度尽量放慢保持在96转速,以防止铁屑四溅,首先切削深度为115mm左右。锥度加工完成后首先切削台肩面,再进行粗车和细车等螺纹加工。
有些特殊规定的钻井工具需要切槽,需要用专业的切槽刀具,切槽刀的前面为主刀刃,后刀刃应与机器轴线平行,副角相等,主刃角度为90度。切削横度不大,可利用主刃一次横向进给车出,横度较大则用副刀刃,反复进行精车,工件俩侧和底部要留出工件精车的余量。
切削内沟槽,切削内沟槽的刀面与切削断面刀形状相似
管螺纹车床的使用和方法,通过技术学习和不断的,在不断打磨中,准确的生产钻井工具,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的保证生产效率。因为特殊技术工种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管螺纹车床上岗证,作为生产准备环节的”大前线”,其处于鉆井生产的最前端,保证完成质量是一切生产准备的前提,绝不能有丝毫懈怠以及马虎,造成井队经济和安全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作者简介
数控车床操作 篇12
现在的中、高级数控车床操作工的鉴定都是过关性的鉴定, 它包括理论、仿真和实际操作三部分。原则上, 理论和仿真均过关了, 即一次性或补考后均达60分 (含60分) 以上, 才能参加数控车床的实际操作考试, 等数控车床的实际操作考试得分也达到60分 (含60分) 以上了, 才算数控鉴定完全通过, 取得相应的数控车床操作工等级证。由于鉴定站或鉴定学校的数控车床数量有限, 往往是理论和数控仿真过关后, 按一定的比例 (比如30%~50%) 参加数控车床的实际操作考试, 其余学生理论和仿真只要都过关了, 就算是通过了数控车床操作工的鉴定, 便可取得相应的数控车床操作工资格证书。很多学生在这个过程中, 由于不熟悉这个原则, 或知识和技能准备不足, 或缺乏一定的应试技巧, 往往很难一次顺利通过。为此, 我们不妨从中级数控车床操作工的角度来细心研究一下, 以期对即将参加数控车床操作工鉴定的学生有所帮助。
二、主要影响因素及解决办法
笔者通过对几年来数控操作工鉴定的细心观察和总结, 发现凡是未能顺利通过数控车床操作工鉴定的学生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心理准备
在数控车床操作工鉴定中, 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是至关重要的。例如, 在理论考试中碰到陌生的题目, 在数控仿真考试中遇到基点和节点计算, 在实际操作考试中不小心车大了某一孔尺寸或车小了某一轴尺寸, 都不要慌, 更不要产生放弃的念头, 把其余的题目和操作按要求做好, 鉴定过关还是大有希望的。因此, 无论是理论考试、数控仿真还是实际操作, 都要及时调整情绪, 在思想上要有个充分的应试心理准备, 要相信自己有足够的能力通过鉴定, 要冷静思考、缜密构思、沉着应对, 切不可慌慌张张。
2. 理论知识
现在中级数控车床操作工鉴定的理论主要涉及机械制图、机械基础、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车工工艺、数控加工工艺、机制工艺、电力拖动、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 (数控车床分册) 、职业德道、企业管理等科目。其中比较重要的科目像车工工艺、数控加工工艺、机制工艺、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 (数控车床分册) , 如果存在着知识欠缺, 学得不够好、复习得不系统或不彻底, 必定会增加理论知识的过关难度。故要系统复习理论知识, 重点掌握占分比例较高的如车工工艺、数控加工工艺、机制工艺、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等科目知识, 但也不要忽视像职业德道、企业管理这样的科目中主要内容的记忆, 尽量不要留知识的死角。
3. 数控仿真
数控车床仿真操作是数控理论与数控车床实际操作的过渡, 也是数控车床操作工鉴定中理论与实际操作的重要过关性过渡, 是实际操作的准备。平时, 很多数控专业的学生在练习时, 甚至有些教数控仿真的教师在教学生时, 不严格、不仔细, 又加之对重要的如G41、G42、G70、G71、G72、G73、G76等指令掌握不细, 不研究毛坯材料, 练习不认真、不到位, 计算基点或节点不准, 甚至投机取巧, 这将会使其仿真鉴定考试很不乐观, 其结果也必将不理想。因此, 要顺利通过数控仿真鉴定, 就必须在平时严格要求自己, 熟知机床执行每条指令的详细过程, 仔细揣摩仿真过程的一招一式, 认真练习每个工件的仿真车削, 权当实际操作, 不放过任何的“碰撞”和“警示”, 扎实打下仿真操作的基础。必要时, 听一下有经验的教师介绍数控仿真中的注意事项。
4. 操作技能
数控车床的实际操作技能是衡量数控车床操作工水平的重要指标, 也是数控车床操作工鉴定的关键环节。只是由于鉴定站或鉴定学校数控车床数量的限制, 才会在数控车床操作工鉴定的最后环节采用按比例抽取参加的方法。考生存在侥幸心理或在平时实际操作时不用心练习、不仔细揣摩、理论不联系实际、切削用量选择的不合适、不知道设置工艺性暂停、不知道用摩耗去保证尺寸和粗糙度、不会正确使用测量工具或使用测量工具效率很低、练习或加工的工件为零件的相似形, 尺寸和表面粗糙度严重达不到要求, 这样参加鉴定中的实际操作是必定要失败的。因此, 只有在实际操作中认真解决好以上问题, 迅速、准确车削工件, 顺利、优质地通过数控鉴定才不是个问题。
5. 应试技巧
在数控车床操作工鉴定中, 理论上要本着先易后难、先主后次的做题原则, 不要轻易放弃每一道题, 必要时使用一些诸如排除法、反证法等技巧;仿真上要看清扣分要求, 按要求定义毛坯材料及尺寸, 应用必要的工艺知识, 加大仿真倍率至100, 准确对刀, 正解输入刀尖半径及刀具方位号, 在程序中恰当放置G41/G42及G40指令, 坐标值勿忘带小数点输入等等;实际操作考试中要装正工件, 试切法对刀时先对Z向再对X向, 实行模块化编程, 设置工艺性暂停, 尽量减少测量的次数和时间, 使用冷却液, 用摩耗实现二次精车, 保证尺寸和表面粗糙度等等。在鉴定中, 除了注意这些技巧外, 最好在考试之前, 请专业鉴定员对应试学生进行集中培训, 以便增加学生通过数控鉴定的把握。
三、结束语
经过以上努力, 应试学生通过数控车床操作工鉴定的把握大大增加了, 有的学生在理论和仿真两项均得了满分, 我校学生的整体过关率也迅速提至95%以上, 效果相当显著。
摘要:本文针对数控车床操作工鉴定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 体现了数控鉴定中的一种新的专业教学理念和方法。
关键词:数控车床操作工,鉴定,数控仿真
参考文献
[1]韩鸿鸾主编.数控车床操作工[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
[2]蒋亨顺.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 (电加工机床分册) [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2.
【数控车床操作】推荐阅读:
数控车床操作技术06-09
数控车床操作入门07-26
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09-25
数控车床安全操作规程10-15
数控车床操作工论文11-21
数控车削编程与操作08-26
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11-13
数控加工操作报告11-20
数控铣床操作规程12-30
数控车床安全技术操作现程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