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化(精选12篇)
本土化 篇1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人”受“一方水土养育”所限, 其生活就凸显出“本土特点”。本土化习作教学就是要以儿童生活为本, 以生活地为圆心、活动范围为半径的生活圆为课程资源, 进行本土生活特点的习作训练。
一、生活为本, 素材本土化
课标中所谓“立足生活”就是指生活是习作的源泉, 没有生活就没有习作。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 而是生活的必需, 跟说话完全一样。”一般认为,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等, 那么, 作为语文重要组成部分的作文, 它的外延也应该等同于生活。本土化作文教学就是立足于学生本土生活, 即校园生活、家庭生活和少量的社会生活等, 以及本土的历史文化、人情习俗、风景名胜、民间工艺、民间艺术等均为习作训练的课程资源, 从中发掘、捕捉习作素材, 充分使习作素材本土化, 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活处处是作文。
1.习作训练素材本土化就是强调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内容入手。要求我们要走进儿童生活, 关注儿童生活, 关注儿童身边的环境、文化、活动等一切, 使教学要“贴近学生的实际”。课标“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这一精神, 就是要教师引导学生习作的“真”实践———本土化生活的“真”体验, 积累丰富真素材, 以解决学生“无物可写”、“无话可说”的窘境, 落实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 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2.本土化校本课程为习作本土化素材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都十分重视课程资源开发和校本课程的实施, 许多学校根据实际开设了丰富的、具有本土文化气息的校本课程:如挑幡、武术、泥塑、竹编等传统文化校本课程, 小养殖、种植的劳动校本课程, 每年一次的“教育实践基地活动”课程, 同时还设有军训、射击、长征教育、科技制作等项目, 这无疑是不可多得的本土化习作素材, 应重视引导学生留意积累。
二、因地制宜, 体验多元化
本土化生活内容是丰富多彩的, 体验的内容自然也是多元的。教学中要结合本地实际, 因地制宜, 引导学生积极从生活中学习积累, 学会感受生活, 尤其是感受本土化的童年生活。我们要为他们提供条件和机会, 根据实际制定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内容与计划。例如, 我们农村孩子分阶段完成这样的体验任务:用西瓜做个小灯笼;做一个小动物标本或植物标本;赤脚走一段田埂或山路;用木头或竹子制作一件小武器;学做一个手工编一个小玩意儿;采一次野果或摘一次水果;用水果制作一种饮料;采一束野花;学干一件农活;认识并尝试一件木工工具或农具;养几只田螺或泥鳅;围一次小水坝;摘一次菜;烤一次地瓜;煮一次八宝粥;认识一种新型农用机械;学种一盆蔬菜或泡一次豆芽;学做家乡特色小吃 (包饺子、做芋饺、炒豆子、包粽子) 等等。丰富学生生活体验, 积累生活经历。
教学中不仅要重视体验内容的多元, 还要注意引导体验形式、手段、方法的多元。同一事物或同一件事, 也要注意角度不同, 时段、季节不同的体验等, 从中关注变化, 学会观察、分析、思考。此外, 还应注意引导个体体验与团体、群体体验的不同效果, 鼓励有创意的体验。如在指导学生写“家乡的光饼”时, 笔者精心策划, 让学生确定不同的角度, 自主选择至少参与三项关于“光饼”的体验活动: (1) 观察老师傅制作光饼过程; (2) 亲自试着制作几块光饼; (3) 采访光饼致富能手; (4) 参观家乡光饼致富村———房村, 了解它的过去; (5) 和家人做一次光饼小吃; (6) 调查身边不喜欢或喜欢吃光饼的人群, 及其原因; (7) 研究光饼储存办法 (常见方法, 尝试体验哪种好, 有没有更好的) ; (8) 为光饼做包装设计; (9) 调查光饼制作的环境、卫生; (10) 传统烤光饼和现代烤炉烤光饼工艺的异同调查。并由此派生出的体验活动:光饼与肯德基比较调查, 思考怎样让光饼像肯德基一样走向世界;了解祖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有趣的饼。只有深入研究本土生活, 精心设计, 适时适当安排, 立体感知, 学生才能获得对事物多方面、多角度的认识, 也才会呈现出多姿多彩的体验过程、结果。
教学实践中, 学生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体验任务或作业时, 通常存在一种通病:要么敷衍了事, 要么简化过程, 很难达到老师设想的效果。其次, 教师缺少有效的引导, 学生感受不深, 常表现出无话可说, 更谈不上自己的见解。因此, 有时教师应做体验的先行者、与生同行者, 及时把握时机, 有的放矢地做实、做细体验的引导, 使学生在体验时目标明确、选择的角度有利、步骤方法正确、侧重点突出。并能做到有效观察、思考、收集、记录等, 努力让其经历有所强化, 情绪有所触动, 心灵有所启迪……切实丰富学生的内心生活、情感世界, 真正为写作训练积累大量的一手素材。这样也才能确保写作时“呈现眼前, 浮于笔端”、“我手写我口, 我口说我心”真实表达所见、所思、所想。
三、抓准契机, 习作训练智慧化
习作教学的关键是导练。将习作训练渗透到学生生活中去, 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 成为生活中的必需。而让学生有东西写、愿意写、能够写, 是导练成功的前提。我们的生活是没有彩排的。感动、喜悦、惭愧等情感常常会在瞬间应境而生, 境过而逝, 因此我们要像摄影师、记者、猎人那样时刻准备出击, 寻找并把握一个个精彩的生活瞬间, 用心、用笔记录下美好的生活, 表达交流情感、感悟、记忆。教学中, 不应局限于每周两节的作文课, 囿于课文命题的习惯做法, 而是要善于发现本土生活的习作切入点, 顺应学生心理, 准确把握学生强烈的表达意向、愿望、情感、需要等的时机, 智慧地引导学生多样化地训练。
1.一材多用, 因“材”导练。难得的好素材, 应当充分发掘它的作用, 精心设计和安排, 抓住某个点, 辐射几个面, 贯穿多种体验, 形成多元习作训练, 让学生的语言得到丰富的训练。如围绕家乡的“竹”这一素材, 让学生自主选择, 进行两种以上形式的习作训练: (1) 写一篇关于某个竹艺、竹编制作过程的说明。 (2) 向游客介绍家乡的竹, 写一篇导游词。 (3) 写一份家乡竹品种及其竹笋的营养和经济价值的调查小报告。 (4) 想象竹山、竹品、笋竹城的未来。 (5) 为竹产品 (竹席、竹地板) 做一份广告设计, 写一份广告语或广告设计说明。 (6) 赞扬以竹致富的领头人。 (7) 记自己走进小竹林, 赏竹或种竹、摘笋、挖笋、剥笋、吃笋等趣事。 (8) 介绍自己参观竹加工厂的经过。
2.应境而生, 因“境”导练。习作训练只有在学生心理无设防的情况下, 因置身情境中, 有强烈的表达欲望, 才能有话可说、有话想说, 否则, 习作兴趣就会减弱, 情感就会降低。有时, 一句话就像个导火索, 引发出口头表达的良好情境, 在情境中, 充分尊重学生, 教师不轻易评论, 让学生在心理无设防的情况下吐真言、表真“理” (自己的见解或观点) 、诉真情。如一次开学初发新书, 一本极其褶皱的新书十分显眼, 如何发出呢?我突发奇想地举起书, 当众问哪位同学会要, 一位调皮的学生竟然掷地有声地抛出一句话“哪个傻瓜会要那样的破书?”教室里一阵轰然笑声后, 窃窃私语。突然, 一位学生竟站起说:“我要!”又是一片唏嘘……借此情境, 让学生“大做文章”———因置身境中, 肺腑“真言”跃然纸上:知识是不会皱的;书的本质是一样的;一“念”之差, 两种态度;对不起, 我错了!……
3.情到深处, 因“情”导练。小学生是多情的, 而又多变的。关注其情绪变化, 在发生变化之时, 善于抓住其情感, 许多事就变得简单多了, 习作训练也是如此。有一年, 开学已过两个多月, 笔者突然被调到六年级方老师任教的班级代课。因她高度近视, 又出现眼疾, 无法继续胜任, 即将离任, 学生对方老师依依不舍, 于是, 上课之初就顺“情”推“作”, 和学生聊方老师, 激发学生说出方老师与自己在一起时的乐趣, 你三言、我两语, 话如泉涌, 情难自禁, 事后学生写下如《方老师的眼镜》、《幽默的方老师》、《再见, 亲爱的方老师》等感人挚诚的习作。
4.以媒为介, 因“媒”导练。生活中的一部手机、一种新玩具、一条信息、一则新闻、一张图片、一篇课文、一种特产、一种小吃、一场电影等都可能是引起班上同学谈兴未艾的话题。学生迷恋的玩具, 如溜溜球、小陀螺、航模、三国游戏卡片, 等等。它们总能掀起一阵阵校园流行风, 并由此派生出各种生活冲突。教师只要灵活地顺应学生兴奋点, 引导学生留意其中的情形, 观察其中情态变化, 由衷而言, 就能自然成文。如:班上掀起一股玩溜溜球的热潮, 不论男女生, 许多同学课间都兴致勃勃地耍弄。有的技艺娴熟, 玩法花样繁多;有的动作笨拙, 需反复琢磨;有的相互切磋, 沉浸其中;有的同学上课时还偷偷摩挲着, 不肯放手……笔者抓住这一兴趣点, 创设了自己———一个“笨老师”真诚向同学们拜师学艺的情境:一拜知识高者为师, 介绍溜溜球的相关知识;二拜技艺高者为师, 以比赛选拔老师, 并传授技艺, 示范讲解;三拜玩品高者为师, 谈玩物节制、玩中学问、玩中见品格等观点。学生在老师的巧妙引导下, 《笨老师学艺》、《三人行, 必有我师》、《当一回老师的老师》等习作悄然流淌于笔下。
5.活动为核, 因“需”导练。集体生活是学生生活的重要部分, 活动是集体生活的核心。在班集体中, 但凡开展活动, 就应该充分让学生参与小社会的预演, 激发他们的兴趣, 巧设门槛, 富有挑战, 调动学生对习作的需求。如在班干部的选拔中, 模拟总统选举, 开展不同职务的自我推荐或推荐他人 (写推荐书) , 参与竞选的主要班队干部要进行竞选演讲, 确定后就职演说, 参与班级工作后要写阶段工作小结或述职汇报, 其他同学也可对他们进行工作评价写评语;东西丢了, 写个寻物启事;离家到实践基地活动, 独立自主生活一个星期, 多天没有见父母, 写一封信与父母交流;学校班级发生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给班主任或校长写个建议等。应生活需要进行导练, 使学生能感受到习作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6.“事”不可挡, 因“势”导练。生活里总有不少意想不到的事, 好事、坏事、尴尬事等。如马蜂飞进教室里、窗外飞来纸团等, 面对“事”不可挡之势, 其势必影响正在进行的课堂教学效果, 或影响正常的生活秩序等, 但是只要灵活机动地加以利用, 不仅是很好的习作资源, 而且能收到较好的育人效果和习作的有效训练。一次, 班上有位同学因病, 突然吐了一地, 臭气冲天, 班级顿时闹哄哄的, 课是无法继续下去了。笔者灵机一动, 让学生用笔再现情境:记一记, 如实记录你印象深刻的情形;说一说, 在这件事中自己的想法;议一议, 事态中哪些表现不妥当;评一评, 哪些做法值得推崇;思一思, 今后在发生类似这样的情况如何对待、处理。有了实实在在的做事做人的议论、反鉴, 学生就不难学到做真人和写实话了。
本土化 篇2
要使管理层收购切实起到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改善公司业绩的作用,不会“剑走偏锋”成为管理层攫取私人利益的渠道,还是应一靠强化相关法律法规,二靠实施更为严格的监管。一方面需要在《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相关法律法规,比如确定上市公司实施管理层收购的条件,完善管理层收购相关信息的披露要求,对实施收购的资金来源作出规范,对收购价格予以指导,对管理层收购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创新做法予以前瞻性考虑等;另一方面也需要对这类行为实施更为严格的监管,防止出现新型内部人控制和掏空上市公司的行为,保护全体股东的合法权益。
&nb
sp; 2、大力拓展MBO融资渠道,使MBO融资合法化、透明化
美国企业MBO的融资渠道是通畅和多种多样的,包括可展期银行贷款、优先级从属票据、可转换债券等众多的金融工具可供选择和组合。债券市场相当发达和成熟,在MBO融资中占据主导地位。长期债务工具的多样性,使贷款人能根据自己的风险收益偏好进行投资,使借款人能在严格的和法律保障的协议条款下筹措到资金。同时,随着贷款机构在协议条款制订上愈益娴熟,借贷契约给了机构贷款人更大的安全感和权力。
国内企业MBO的融资渠道相对狭窄。银行贷款成为主要的融资渠道,但受《贷款通则》关于贷款“不得用于股本权益性投资”的限制,这部分资金需要绕道而行。《信托法》的实施解脱了信托机构以往的束缚,MBO的信托解决方案也成为融资讨论的热点,但目前成功的MBO案例中尚未有信托机构的参与,主要因为《信托法》缺少实施细则,信托形式下MBO的信息披露、股份交割与过户、所得纳税等问题至今还是“悬案”。风险基金是最新涉足MBO领域的融资手段,但由于其操作规程、风险控制、退出机制等均处于雏形阶段,且国内尚无产业基金相关立法,如何实现“做势”向“做实”的过渡,是风险基金开拓MBO市场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因此,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大力拓展我国MBO融资渠道,使MBO融资合法化和透明化是当务之急。
3、加强MBO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对独立财务顾问分析报告的主要内容进行规范,要求至少应对收购主体的股东结构、财务状况以及MBO的定价、资金来源、还款方式等进行详细披露与分析,并对上市公司以后的影响进行分析。(2)要求上市公司聘请律师对收购行为的合法性包括定价、资金来源、还款方式等行为的合法性出具法律意见。(3)尽快出台持股变动报告书的格式,将“详细披露”的内容具体化。
4、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使MBO充分发挥作用
MBO在改变国有股权“一股独大”、“内部人控制”的现状中会起到比较良性的作用,使管理层自身的利益与其经营状况紧密挂钩,有利于促使他们更努力地工作。但是,如果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和完善,则管理层可能既控制作为决策机构的董事会又控制作为经营机构的管理层,可能会产生另一种“内部人控制”问题。
由于管理层收购时设立的职工持股公司一般进行了大量的融资,负债率非常高,上市公司新的母公司的财务压力是很大的,不排除高管人员利用关联交易等办法转移上市公司的利益至职工持股的母公司,以缓解其财务压力。因此,管理层收购完成后,如果监管没有跟上,上市公司有可能出现以高管人员为基础的一股独大、转移公司利益的可能性。
因此MBO完成后,上市公司应当增设独立董事、独立监事,加强治理结构建设,在高管人员、业务等方面与新的大股东保持较强的独立性。
5、规范MBO收购价格的合理确定
怎样的价格才合理呢?美国企业MBO定价则要简单和纯粹得多,每股市价是买卖双方讨价还价的第一个基准,8-10倍市盈率被认为是一个公道的价格;除此之外,他们还将就企业后续的发展能力和市场空间作更为详细和量化的讨论,并非常注重经营现金流,因其直接关系贷款和债券的清偿。但由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独特性,我们不能照搬国外的经验。我国国有股转让定价追求的应是公允性,而不是图谋狠狠赚一笔。管理层收购的优势在于缩短整合周期,保持公司运作稳定性,其价格低于一般性质的民营企业收购也可以理解。然而,这一特殊性并非低于每股净资产实施的“挡箭牌”。合理、公允的转让价格,应该以每股净资产作为基础,综合考虑公司的赢利能力、负债能力、每股现金流量等因素而形成。应通过法律法规来规范MBO收购价格的确定,使MBO定价有法可依,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以及定价混乱的局面。
持续本土化 篇3
今年的媒体大会主题为“技术·未来”。在会场,Honda中国携手两家合资公司共同向外界发布了“FUNTEC”营销品牌。FUNTEC的内涵源于为顾客提供移动的乐趣,这六个英文字母也是Honda所有先进技术的统称。从发布之时起,未来包括Honda中国以及两家合资公司在内的成员都将以FUNTEC为宣传语,更精确、更直白地向普通消费者传递Honda的技术特点和驾驶乐趣。
除了公布“FUNTEC”品牌以外,Honda还表达了持续发展本土化的策略。在今年9月上市的第九代雅阁上,广汽本田将采用新一代的Earth Dreams Technology技术动力总成,包括全新的2.0升、2.4升、3.5升V6发动机以及新一代CVT变速器。在未来,全新飞度也将采用这一技术的动力总成。而i-DCD和i-MMD混合动力系统也将在三年内实现国产。此外,在安全技术方面,Honda以实现零事故为目标,将为中国市场导入防追尾制动系统、主动巡航、盲点监测和主动转向照明技术。而在为中国市场开发的杰德上,基于MM理念,东风本田首创V型滑轨座椅;广汽本田的凌派则推出了Display Audio系统,并可与智能手机联动,Honda还计划在三年内导入HondaLink智能信息系统。
这一系列即将导入的新技术,都将使Honda在中国站得更稳,车型也更具竞争实力。
“本土化”的魅惑 篇4
关键词:传播学研究,本土化,自性危机
本土化又被称为“中国化”, 是中国传播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现象。1985年, 在复旦大学召开的由多学科研究者参加的传播学学科研讨会对本土化的看法是“寻找中华民族独特的传播方式与传播规律”。1986, 第二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明确提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传播学”的目标。1993年, 厦门大学主办了“海峡两岸中国传统文化中传的探索座谈会”, 会上, 两岸三地的传播学者共同探讨“传播学中国化”, 正式提出传播学本土化的问题, 其相关成果以《华夏传播论》出版, 把对“传播学本土化”的探讨推上了高潮。
仔细分析, 本土化可分为三种思路。
一、自然的“本土化”
自然的本土化囊括了一切, 可以看作对中国传播学研究整个历程的总结, 是从来未被言明的“本土化”事实———传播学研究的中国化过程或说是中国传播学研究的整个三十年都是“本土化”行动过程。就是说, 我们甚至可以从本土化角度来理解中国传播学发生的一切。
把传播学结合到新闻学研究去, 建立新闻传播学 (中国特色) 并指导新闻实践, 就是典型的“本土化”。陈崇山和陈韵昭等研究者以及一些研究机构把传播学作为一种指导工具和方法, 做了许多受众调查和效果研究的案例, 都是本土化研究的典型案例。
再说远些, 所有在传播学引进中国后受其影响所生产的知识产品都可以说是这种“本土化”。这种“本土化”是跨文化 (国际) 知识传播中自然存在的最朴素的现象。
很多研究者实际上也有意无意地认同这种最广义的“本土化”。这种扩大了的“本土化”概念往往是针对某种行为状态的描述, 并不注重结果的逻辑内涵。
那么, 既然一直在进行的中国传播学研究整个就是一个“本土化”的过程, 为什么“本土化”还会成为一个如此受关注的显在问题, 一而再、再而三地被人提起, 贯穿中国传播学研究的整个过程呢?原因很简单, 一些人对这种广义的“本土化”并不满意。
二、尚古的“本土化”
这样就自然引入“本土化”的第二种思路和观点:向古寻路。
孙旭培 (1994) 认为:我们完全可以创立一门不同于西方传播学的中国传播学。辩证法使我们懂得, 要善于把事物作为一个过程来看。传播研究中国化也是一个过程, 就是通过大量挖掘中国文化 (包括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 中间关于传播的财富, 促进传播学发展, 最终创造出集东西方文化精华之大成的传播学。
港台地区的一些研究者提出了一些构想 (潇湘, 1995) :台湾学者曾提出过“传播学中国化”的四个研究方向:一、整理并分析中国古代的传播思想;二、整合西方传播理论与中国古典传播思想, 运用“理论建构”的方法, 建立概念清晰、体系井然的中国传播理论;三、运用现代西方理论, 分析中国社会的传播问题;四、设计适合中国国情的传播政策。香港中文大学传播研究中心提出过“有计划、有系统在从中国文化的传播中寻找传播原理与原则”的构想, 并认为这个构想“规模最大、需时最长、需要财力也最巨, 但影响也应该最深远”。他们制定了三项研究计划:一、翻译传播学理论著作;二、整理中国学者已有的研究成果;三、探索中国传统的传播理论。
这种“本土化”思路希望从中国传统文化角度入手, 提炼出自己的本土化特色, 可谓最为“正宗”的本土化提议和思路。
那么, 是否有一种真正的“本土化”转换在未来等待我们发现呢?我们是否可以假设在中国古老文明中有某种独立的传播思想, 它充满中国特色又极具“东方智慧”的魅力, 可以对传播学的重构具有颠覆性影响。
对不起, 不会有, 以后也不要寄希望于这样的东西。彼得斯的《交流的无奈———传播思想史》上溯到了柏拉图和耶稣那里来讨论两种交流 (Communication) 的思想和观念, 好像当前的传播观念古已有之, 但作者非常清醒地告诉我们 (彼得斯, 2003:8) :我将说明, 19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之前, 没有人把“communication”这个词剥离出来, 把它作为一个明显的问题。我在本书中使用的“传播理论” (communication theory) , 始终都不是指人们现在习惯的探究理论。我对“传播理论”的意义使用比较松散, 没有历史的含义, 它审视人的某一种根本的交流状况, 就像锁定在希腊字“逻各斯”里的含义一样。
中国的向古寻路也可能成为这样的思想探询, 这种探询可以把传播学理论运用在古代社会的考察中或者丰富传播学理论, 而不是“本土化”之。
因此, 试图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去发掘“中国传播学本土化或者中国化”, 不论是从内涵上还是从名义上它所表达的东西和“本土化或者中国化”并不对称。
三、问题的“本土化”
第三种思路认为, 推进传播学本土化的进程就是要建立符合中国实际的传播学理论体系 (沙莲香主编, 1990) :
有鉴于此, 传播学研究要扣紧中华文化的主题, 并不是单纯着眼于中国古代文化或传统文化中有关传播思想、传播经验的总结与研究, 也不是以此考据论证传播学理论中的某些理论、模式和观点, 而是以民族性和时代性为支点, 以中国现代、当代文化为重点, 同时观照传统文化的继承, 全面展开传播学的理论探索。
这种思路, 要求面对时代性的“真”问题, 并以问题为导向。
那么, 什么是“真”问题呢?拉扎斯菲尔德在伊林县的研究建立在一个基本的问题背景上:美国大众传媒被认为对美国的民主和国家制度及其重要, 它通过广泛的传播信息来保证其人民获得足够的信息来作出决定或者选择, 这决定了民主制度的是否能够顺利的运转。拉氏抓住了总统选举来面对这一问题, 看大众传媒在总统选举过程中的信息传播到底会在什么程度上影响选民的立场, 由此来考察前面那个假设和观点。
拉氏的研究结果是大众传媒对选民的态度影响不像想像的那么强大, 这对美国式民主制度的中心问题提出了修正的可能和依据。传播学理论的收获就是一个具有范式作用的研究范例;其次, 导致对强效果模式的怀疑和开启了有限效果研究和间接效果研究新时代;最后, 产生了舆论领袖和两极传播理论。
那么中国的“真”问题在哪里?有人认为“研究好中国的传播媒体及相关的传播策略在中国的社会发展中的角色与作用问题, 肯定可以创出一个传播学的中国学派。” (朱晓军, 2005) 在中国, 除了发展还有一些其他的问题可以提出, 比如媒介与公平、媒介与民主等问题。但具体到传播学研究上来说, 真正的问题远未被抓住, 缺乏问题的研究就会变成无意义操练, 这样的本土化思路就是空洞的, 又何谈在这些现实问题的研究中获得一些关于传播学的中国特色, 更加不要说对中国社会的重大理论贡献和对普遍的传播学理论的重要补充了。
至此, 我们已仔细分析了素朴的本土化、尚古的本土化和问题式的本土化三种思路, 发现并没有什么真正的本土化和中国化在那里等着我们, 那里只有空无。
四、“本土化”的困惑
面对这种情况, 一个问题必须被再次提出:如果“本土化”是一种虚妄的信念, 为什么这么多的研究者在这么长的时段中对“本土化”念念不忘?而且, 如果这个概念所指不实的话, 人们到底想通过这个概念说什么?
从某种意义上看, “本土化”甚至可以作为一个中心的概念和象征来描述中国传播学研究三十年的历程。面对美国传播学的影响, 虽然我们进行了大力的引进和热情的拥抱, 但是总是存在着一种基本的自性恐惧, 就是害怕我们只能接受和照搬这种外来的理论, 这种理论将永远打上美国的标签, 我们在这种理论建构中找不到安放自己的位置, 种种令人担忧的情况往往被中国传播学研究一直局限于的单纯的介绍和应用研究所证明, 这无疑加剧了对西方话语霸权的担心:
在他们自己关于交流的发展和结构的研究计划中, 一直使用从外国进口的理论和实践模式。……这些研究工作一般是由外来的或者是在国外接受培训的专家进行的。他们用来对待他们国家的交流问题的方法, 在意识形态和文化方面都不一定符合发展中世界所关注的问题。 (中国对外翻译公司1981年版, 308)
因此, 这样看来, 集中在“本土化”或“中国化”概念下的东西首先是一种热望和情绪, 是一种区分和差异的述求, 是一种弱势面对强势的自然心理反应, 更加深层的是一种自主创新的述求, 这种述求通过不断地从各种意涵上回到“本土化”研究的探讨来表达和释放某种焦躁情绪。
认清“本土化”背后的东西, 有利于我们摆脱“本土化”的神话, 抓住那种自主创新的急切动力, 真正实现传播学研究的突破, 那样我们也许可以讨论传播学研究的“中国学派”。
参考文献
[1]、孙旭培:《中国大陆传播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新闻与传播研究》, 1994, 1:P.2~9
[2]、沙莲香主编:《传播学:以人为主体的图像世界之谜》,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0
[3]、朱晓军:《刍议传播学本土化的问题意识与路径选择》,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S1:P.269~271
[4]、潇湘:《传播学本土化的选择、现状及未来发展》, 《新闻与传播研究》, 1995, 4:P.34
[5]、彼得斯著, 何道宽译:《交流的无奈:传播思想史》, 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3
职工培训要注重本土化 篇5
目前,在社会上有许多培训班,尽管是以办班为名,组织旅游为实,挂羊头、卖狗肉,但这些培训班却能够依然红火,受到企业和部分职工的青睐。关键是我们的一些企业和职工对培训的认识存在偏差,对“本土化”不够重视,热衷于“外向型”培训。有的企业领导者把职工培训当成职工福利进行安排,以培训之名安排与自己比较亲近的职工旅游;有的企业对于职工的培训要求不愿意付出太多的精力进行组织,以外送培训为主要手段,图省事;有的职工积极要求参加培训的目的就是想以此创造外出考察、旅游的机会,而对于企业内部组织的相关培训则参加的兴趣不高,等等。企业组织职工培训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职工培训必须立足于“本土化”,立足http:///于企业自身,融入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紧贴职工队伍的现实需要,干什么就学习什么,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哪里薄弱就在哪里强化,既不可为了培训而培训,也不可舍近求远,追洋求异,否则,既浪费人力,也浪费财力,于提高队伍素质毫无益处。
强化职工培训的“本土化”,应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一是要在培训方向上“本土化”。根据企业职工队伍建设需要,一方面要加强职工队伍的适应性培训,特别是要加强那些新入厂人员、转岗人员的岗位培训,实现上安全岗,做规范事,干安全活;另一方面,要强化对关键要害岗位人员的取证培训,定期进行审核确认,确保关键要害岗位人人过硬;再一方面,要加强提高性培训,对于那些生产骨干和专业技术人员,要站在发展的角度安排他们学习一些前瞻性知识和技能,为企业的加快发展提供人才储备,不断增强培训的实效性。二是要在培训内容上“本土化”。要根据职工队伍岗位不同,工种不同,合理确定培训内容,对于那些年纪较大、文化程度相对较http:///zhenzhixue/低的职工,重点是要加强适用性操作技能的培训;对于那些年纪较轻、文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年轻职工,就要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技能提高相结合;对于那些主要从事技术管理和技术研发的人员,关键是要强化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培训提高;对于管理人员重点是要加强管理方法的研讨,不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三是要在培训方式上“本土化”。
雀巢本土化并购 篇6
回顾2011年,关于雀巢的新闻,除了并购还是并购。在收购徐福记之前不久,雀巢将国内最大的蛋白饮料生产商银鹭的60%股权买下。
时间再往前回溯,雀巢进入内地市场后,并购不断。1998年,雀巢收购太太乐80%的股权。2001年,雀巢与鸡精生产厂家四川豪吉食品有限公司组建合营公司,加上自己的美极品牌,雀巢几乎独占了中国鸡精市场。1999年,雀巢收购广州冷冻食品公司97%的股权,将其旗下享誉中国岭南地区的雪糕冰淇淋品牌广州五羊收入囊中。2010年,雀巢收购了中国瓶装水十强企业之一、云南矿泉水第一品牌云南大山70%股权。可以看出,雀巢在国内市场的发展,购并成为重要的手段。
而雀巢的并购仅仅是国内食品饮料行业并购浪潮的一朵浪花。就在2011年年底,内蒙古小肥羊93.2%的股权被美国百胜集团收购,国内第五大酱油巨头味事达的东家福达被亨氏收购,一年之内已披露的跨境并购案就多达11起。
并购确实是一条发展的捷径,1+1〉2,这种认知让众多企业前赴后继。然而,也应该看到,很多企业并没有通过并购实现自己的梦想。因此,关于并购,就有了著名的“七七定律”:70%的并购未能实现当初设定和期望的战略目标,其中70%是由于文化整合不成功导致并购失败。
在中國企业走出国门的尝试中,无论是TCL与阿尔卡特、联想与IBM,还是吉利与沃尔沃,都难言成功。痛苦而艰巨的文化整合始终是一个难题。据麦肯锡2010年的研究结论,为了减少风险,越来越多的亚洲企业在并购后不急于进行整合,而是采取了短期回避的方式,希望缓解跨国并购带来的尖锐的文化冲突。
但是,也有像雀巢这样的“并购狂人”,虽然遇到了并购之后产生的文化肌体排斥效应,却妥善地予以解决。不仅仅在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在上百年漫长的发展历史中,雀巢并购的成功率是非常高的。
资料显示,从1985年到2000年,雀巢投入260亿美元兼并其他企业。通过积极的投资扩张及并购,雀巢得以确立其在全球食品行业的领先地位,触角延伸到饮料、调味品、咖啡、食品、宠物食品、巧克力、药品等领域。
据悉,雀巢并购遵从几个原则。首先,雀巢不进行敌意收购,在双方自愿的原则下进行。其次,雀巢将自己的竞争优势与被并购方的优势进行融合。最后,不盲目并购,在产品相关多元化的框架内进行。
雀巢中国区公司事务部主任何彤表示,徐福记和银鹭是享有声誉的公司,以产品品质、管理和对消费者的洞察而闻名,其品牌深受消费者欢迎。未来,在与徐福记和银鹭合作后,雀巢将利用自己的优势使徐福记和银鹭做大、做强,满足消费需求。
何彤认为,徐福记和银鹭与雀巢在产品品质、消费者服务、业务可持续性和社会责任方面拥有相似的价值观和文化。而且,徐福记和银鹭产品对雀巢在中国现有的产品系列是一个很好的补充,与雀巢的全球策略相契合,进一步强化了雀巢致力于成为世界领先的营养、健康和幸福生活公司的核心战略。比如,银鹭原本就是雀巢即饮咖啡在中国的受委托加工方,双方早已建立了互信互利的合作关系。而徐福记的产品非常适合中国消费者的口味、需求和习惯,深受中国消费者喜爱。与徐福记合作,雀巢能够依托徐福记的两个研发中心,以及强大的创新能力,不断推出更营养、更健康的产品。
事实上,注重共同的价值观和商业基因,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这在雀巢当年对太太乐的并购中充分体现了出来。如今,太太乐已经成为中国鸡精第一品牌。
当时,由于受到资金、技术、研发能力等方面的限制,虽说市场前景看好,太太乐却面临着一系列挑战。而对于调味品这一极具中国特色的食品领域,雀巢迫切希望与中国调味品企业合作,加深对中国调味品市场和中国消费者的了解,开拓市场。于是,太太乐与雀巢一拍即合,取长补短,共谋发展。
何彤介绍说,雀巢一直奉行“创造共享价值”的价值观,坚持“永远不因短期利益而牺牲长远计划”的核心理念,尊重其他文化及其传统的价值观,深知食品与不同地域饮食和社会习惯的特殊关系。因此,雀巢要尽可能融入不同地域的文化和传统,与雀巢认同的价值观融为一体。
“君子和而不同。”在雀巢看来,中国本土化合作,就是对中国文化始终充分尊重,以开放的心态和诚意,努力融合—不仅仅是选择本地的合作伙伴、原材料,生产本地化和员工本地化,更重要的是心态本地化和文化本地化。
论宽恕制度本土化 篇7
宽恕制度是指通过减免卡特尔成员的相关责任来吸引卡特尔成员主动投案和揭发他人违法事实的一项制度。宽恕制度发端于美国, 称为Amnesty Program, 可以译成“赦免”, 包括赦免刑事责任。欧盟使用的是“Liniency Program”, 主要是减轻或免除行政责任, 笔者倾向于使用“宽恕”, 因为宽恕既包含了行政责任的减免, 也给刑事责任的减免留下了余地。
二、宽恕制度的意义
首先, 降低打击卡特尔的成本, 并提高效率。宽恕制度是针对卡特尔的隐蔽性而特别设计的一种规则体系, 它鼓励卡特尔成员向执法机构自首, 向反垄断法执法机构供述卡特尔内情, 充当揭发其他卡特尔成员的告密者, 充分配合执法机构开展调查, 从卡特尔内部寻找揭露卡特尔的突破口, 从而节约了执法者收集证据的时间, 降低了法律实施的直接成本。
其次, 能够获得充分信息, 以彻底瓦解卡特尔, 并使卡特尔很难再重新实施。卡特尔的形式变得越来越灵活, 往往不会有书面化的证据, 这给打击卡特尔带来了巨大的举证困难。而申请者提供的信息往往会比较全面和完整, 这有利于彻底瓦解卡特尔组织, 有效维护竞争。其他成员因为申请者的告密而很难再轻易相信竞争对手的“诚意”, 因此大大降低了重新实施卡特尔的可能性。
再次, 保留申请者的民事责任, 维护其他受害者合法权益的目的。从宽处理制度只能减免申请者公法上的责任 (包括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 , 无法减免民事法律责任。因为公法责任与私法责任的性质不同, 公法责任具有惩罚性而民事责任则以补偿性为主, 卡特尔成员的自首和揭发行为可降抵其应受惩罚性, 但不应因此剥夺利益受到损害的私法主体追究申请者民事责任的权利。但是, 对于民事责任的追究要符合法律的相关规定, 不能变相地将减免的公法责任转化为民事责任, 这样就与宽恕制度的设立原则背道而驰了。
三、国外经验介绍
(一) 欧盟。
欧共体最早在1996年颁布《关于减免卡特尔案中的罚款的通知》, 历经2002年和2006年修改, 已经形成了包括启动、证据、条件、程序、免除罚款和减少罚款的区分、公司声明等相对完善的制度体系。
1996年《通知》的内容相对较为简单, 也缺乏透明性和可预见性。随着竞争执法经验的不断丰富和对宽恕制度认识的不断加深, 从2002年2月14日到2005年底这段时期内, 在2002年《通知》的指导下, 共收到167个宽恕申请。其中, 87个申请免于罚款, 拒绝或者决定不做进一步处理的有23个申请, 对超过13个申请作了进一步审查。
2006年重新修订了《通知》, 在立法价值选择、减免条件、申请程序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新的修订包含了5个部分, 将减免条件和相关程序更加具体化, 加强了透明性, 更加有利于鼓励卡特尔成员向委员会提出申请;另外, 登记制度和公司声明等新制度的建立更加强了对申请者的保护。
(二) 韩国。
韩国宽恕制度的建立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1997年刚刚引入宽恕制度时, 宽恕的范围非常狭窄, 仅限于在公平交易委员会开始调查前进行申请的经营者, 缺少具体的程序规则, 事实上, 基本没有起到打击卡特尔的作用。2001年韩国对宽恕制度进行了一些改革,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宽恕制度的运用, 但是由于缺乏程序规则, 对秘密信息保护不够, 公平交易委员会自由裁量权过大等自身缺陷, 公平交易委员会每年只能收到几个申请。
2005年韩国进行了较为彻底的改革, 主要规定了以下几点:1、自动豁免:明文规定第一位申请者100%豁免, 第二位申请者豁免30%, 这样取消了公平交易委员会的处理权, 并让申请者有一个确定的合理预期。2、引入程序规则, 明确规定了必需的文件和程序, 有利于申请者了解能否申请以及需要提供什么文件。3、加强了对秘密信息的保护, 将原来的通知级变为政令级。经过2005年的改革, 宽恕申请出现了戏剧性的增长:从2005年至今不到3年的时间里共有23个案件, 平均每年7个, 罚款数额也出现了几何增长, 仅2007年一年, 利用宽恕制度获得的罚款额就占到总罚款额的73%。 (表1)
2007年韩国又进行了一次修订, 进一步加强了对秘密信息的保护, 由原来的政令级变为法律级, 并且规定只有当申请人同意或者诉讼需要时才向第三方开放。放宽了对第二位申请人的豁免程度, 由原来的30%提高到50%;另外, 规定强迫他人实施卡特尔行为的将得不到豁免。
四、我国立法建议
我国《反垄断法》第46条第二款规定:“经营者主动向反垄断执法机构报告达成垄断协议的有关情况并提供重要证据的, 反垄断执法机构可以酌情减轻或者免除对该经营者的处罚”, 但是该条款的规定过于粗略, 其作用也只不过在于为“反垄断委员会”制定具体的反垄断宽恕制度提供了法律上的依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要完善以下几点内容:
(一) 增强确定性和保密性。
首先, 必须确定申请者的性质以及相应的宽恕程度, 区分第一申请者和第二申请者, 进而确定各自不同的减免程度, 或者减轻责任, 或者免除责任。如果是减轻责任, 还需要明确减轻的程度。如韩国明文规定第一位申请者100%豁免, 第二位申请者豁免30%, 以鼓励调查中的卡特尔成员主动提供证据。其次, 应加强保密措施, 切实保护举报者的安全。特别是针对我国行业协会牵头搞卡特尔的行为, 如果不对申请者进行严密的保护, 则会让申请者刚刚逃脱反垄断法的豁免, 却又受到来自本行业事实上更为严厉的经济制裁, 这样会极大地挫败申请者的积极性。
(二) 区分企业与个人的责任。
我国的反垄断法还没有规定个人的刑事责任。现实当中的卡特尔成员多为大型企业, 而企业加入卡特尔的决策是由经营管理人员做出的。我国《反垄断法》没有规定卡特尔成员的决策者本人的行政责任, 这使得自然人几乎总是可以躲在企业组织形式的背后, 免于承担反垄断法律责任。但是, 为了有效地打击垄断行为, 加强刑事责任的追究是一种国际趋势。因此, 应该在使用宽恕制度时明确区分对经营者的豁免与对个人的豁免。
(三) 严厉的惩罚机制作为配套设施。
惠普的本土化之路 篇8
员工:本土化经营之本
一个能够适应当前情况并灵活应变的员工创造出来的效应不可估量。而跨国公司屡屡遭遇水土不服,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员工的不适应。而员工的本土化,不仅可以省下外国员工住宿置业等种种高昂费用,而且能够在理念和管理上真正融入当地的文化,避免由于文化冲突和差异造成的损失。除此之外,大量使用当地的员工也能够解决当地的就业问题,从而使企业能够更容易被当地政府和居民接受。
正是基于这一考量,惠普一向重视对中国本土人才的吸纳。目前在惠普中国数万名员工中,绝大多数是中国面孔。每年惠普在中国大学校园的宣讲会中,都有大批的中国毕业生被惠普收入囊中,而其良好的企业形象和“最受尊敬企业”的头衔,也让更多的人将进入这个公司工作当成一种荣誉。
当然,仅仅是公司基层人员的本土化是远远不够的,相比较部分外企“安慰性”地提升中国职员,惠普中国任用中国高层的力度无疑要大得多。在来自台湾的惠普中国前总裁孙振耀的手上,惠普中国创下了许多骄人的成绩:让惠普个人电脑业务从“鸡肋”到“王牌”、深入打造惠普的销售渠道,销售业绩水涨船高。而孙振耀的继任符标榜,来自新加坡,曾担任Gateway中国公司总经理,作为该公司在中国最早的员工,负责创建在中国的业务和运作。此外,惠普公司大中华区打印成像与消费市场集团总经理和中国惠普有限公司信息产品集团副总裁兼总经理也都是华人。高层人士启用华人,释放出惠普重用本土人才的强烈信号。
同时,惠普在中国设立的惠普软件工程学院也成为其人才战略中的一步棋。该学院针对企业软件人才和刚毕业的大学生,分别制订相应的课程设计。而授课的老师,全部是来自惠普内部,有着多年软件项目管理经验的项目经理。除了为社会提供大批软件人才和进行人才培训之外,学院还有着招揽人才的暗手,比如承诺“优秀学员有机会获得在惠普全球软件服务中心的工作机会”。这样的近水楼台,自然是能够先得月的。目前,惠普全球软件服务中心中国研发中心已有700多名研发人员。
研发:紧贴中国市场
实践证明,研发的本土化,有着多方面的意义。在本地进行的研发和生产及其销售环节更加接近,也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本。同时本土化的研发能够更大程度地适应当地消费者的需要,贴近当地消费市场的偏好。此外,更加深远的考虑在于将当地最顶尖一流的人才纳入自己的领地之中,在根本上抓住制胜的利器。这一点在惠普,配合其人才本土化战略,做起来颇为顺手。
惠普在中国本土化研发中,算得上赶了个早集。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惠普就在中国建立了第一个研发机构。而经过十多年的经营,惠普的研发有了更多的布局和更加深厚的基础。仅仅在上海,就有惠普(中国)研发中心和惠普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分别进行电脑和打印机的研发设计工作。
这些在中国建立的研发中心,不仅圈住了许多中国的研发精英,同时也使得产品的设计更加符合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2004年8月以来,第一款面向中国用户的商用台式电脑D212和第一款面向中国用户的笔记本电脑产品nx6130相继在惠普中国研发中心问世,而且他们的销售成绩都十分理想。而另一款中国研发的HP Compaq d260,曾经一度占据了惠普商用PC整体销售额的20%。这在实践上验证了惠普研发本土化的成绩。而目前,惠普在中国的重庆和大连还建立了服务的外包中心,使得其能够就近为周边企业量身打造适合它们的服务。
销售:复制本土企业
暑促本是中国厂商传统的销售行为,颇具本土特色。联想、方正、清华同方和TCL等国内PC巨头每年都在此期间以新品、降价、促销等手段来全力抢夺学生市场。惠普用“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策略加入这一国内PC巨头的促销行列,近距离与国产品牌展开更惨烈的搏杀。
2007年7月5日,惠普消费类电脑暨暑期产品发布会召开,标志着该公司2007年暑促活动正式出笼。在发布会上,除了推出一系列新品外,惠普还发布了针对消费类市场的全方位战略。惠普在去年发布的“掌控个性世界”的品牌策略,被进一步延伸成“玩转个性世界”,以进一步加深其个性化产品营销理念,适应消费类市场的新趋势。“这是惠普20年来,第一次把‘暑促’当成策略。”惠普相关人员强调。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暑促的推出,分析人士认为,惠普的中国之路正越走越“熟悉”。
惠普商用台式机在2005年采用了“直销+分销”的销售模式:即对于行业和大企业用户采用直销模式;惠普中高端产品采用全国分销模式,重点突破发展迅猛的一、二级市场;而中小城市市场渠道则采用区域分销模式。尤其是通过在中小城市采用了区域分销的模式,使产品直接由惠普的区域分销商销售给终端用户,从而减少了许多中间的流通环节,给用户带来直接的受益。
此外,区域分销能够扩大原本比较狭窄的市场渠道,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把更多产品带到当地。由此带来的好处是,自从2004年四季度惠普开始开拓中小城市市场后,惠普在这部分市场的份额就开始稳步上升。2005年7月的数据显示,来自中小城市市场的收入已经占据了中国惠普商用台式机总收入的20%。
CI的本土化 篇9
一、企业运用和导入CI容易产生盲目心理和从众现象, 主要原因如下:
1. 从企业本身角度讲
企业急功近利心情急切, 没有从根本上抓住如何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如何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产品的知名度, 如何使企业效益增加、规模扩大。先进的设备, 科学的管理理念, 高素质的企业内部人才。这才是最根本。他们把CI看成了惟一的救命稻草, 从而盲目的导入。并不是企业规模不大就不可以运用和导入CI系统中的任何部分, 其实, 这就要求我们走本土化的CI系统的不同部分的运用和导入方式。这也是由于企业本身对CI系统的认识不足, 而不敢对CI系统创造性的本土化式的运用。
2. 从策划和设计CI系统的人员角度看
由于我国商品市场起步较晚, 而国内的企业却崛起的很是惊人, 人才资本市场、教育体制相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规模和对人才要求似乎慢了很多, 从而产生目前缺少真正具有很专业、高素质的策划和设计人才。综合素质较低, 对CI系统中MI、BI、VI认识不足, 所以对CI系统的运用和导入也不会加以创造性的运用, 大多数只知道一味的服从企业和听从客户的要求, 拥有:“我接项目, 赚钱就行, 不管那么多”式的不负责的职业态度和心理。这无疑会加大国内企业对CI系统的盲目运用和导入之风, 不利于中国CI设计市场的良性运做和发展。
那么什么是CI的本土化?
很显然, 所谓CI的本土化, 就是根据企业本身所处的阶段实际情况对CI系统的不同部分加以创造性的灵活运用, 在设计元素的内涵上不盲目崇拜, 在我们本身的特定历史文化、生存环境和民俗、民族的基础上所形成的适合我们自己的理论和设计语言的习惯表达方式, 走民族性之路。CI系统共有三部分组成 (企业理念MI系统部分, 企业行为BI系统部分和企业形象标识VI应用系统部分) , 这三部分虽然是个整体, 但是可以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加以灵活性的运用。因为我们国家人口多, 国民素质高低参差不齐, 企业数目众多, 规模小, 但是发展很迅速。如果灵活的加以运用, CI的作用就会在不同规模企业中得以发挥, 从而把它好好的利用起来, 更快更好的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 早日实现奔小康的宏伟战略目标。中国是有着悠久文化和历史的大国, 传统的灿烂文化和艺术结晶我们不能不去利用和挖掘, 要在设计中强烈体现中国的浓浓文化气息, 使之既具有民族性、国际性, 又体现时代感。众所周知的“两行” (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 的标识系统设计就是目前国内民族性、时代性、国际性结合最具成功的典范案例。
二、要成功地实现CI的本土化, 主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1. CI系统理念的本土化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大国, 无论是佛教, 哲学, 文学, 艺术, 美学, 还是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都有着不可磨灭的价值和巨大的挖掘潜力。它们有着似乎核裂变的巨大能量, 在不同时代的发扬延伸, 几乎凝聚了整个华夏的发展延历的精髓, 它们博大精深, 是历史的沉淀和结晶。透过传统文化的历史延伸脉络, 我们可以看出, 传统文化本身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不断地受到新的技术与意识观念的冲击而更新拓展, 它的内涵与精神则是民族历史长期积淀的结果, 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 也是民族形式的灵魂之所在。吸取传统, 宣扬民族文化并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 因为, 毕竟传统中拥有很多很多值得我们去思考、去挖掘、整理、拓展的东西, 因为我们还清楚得记得当我们不知道如何管理, 如何经营而花费大量资金去国外学习的时候, 人家却在认真研究我们儒家, 探讨我们的《孙子兵法》式的管理理念和经营方式了。这对我们的古人来讲, 无疑是一种大不敬, 而更是我们认识问题的肤浅, 是一种盲目的崇拜, 是迷失自我的一种悲哀。当然也并不是全盘的拿来和不假思索的运用, 是一种筛选式的加以拓展式的运用, 是结合时代和现代生活理念的创新。“靠山吃山, 靠水吃水”, 对于国外的先进理论和经验, 我们也要合理科学的加以利用, 不搞西方神话主义, 研究它们的运用和发展规律, 寻找他们的成功的地方, 怎么样利用他们的方式和方法或者是高效率的工具才能更好更快地开“山”, 更好地吃“水”。资金短缺仍旧是我们的企业所无法回避的困难, 从某种程度上讲是阻碍了企业的运作和发展, CI系统的导入、管理和运用, 需要花费很多的资金, 在当今市场一体化,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 CI系统的作用对于任何企业的前途和发展来讲, 都不可低估。毕竟企业要在市场中存在和参与竞争, 都要有自己的企业标识和企业形象。因为这是时代的要求, 所以我们就灵活的根据本民族的企业特点, 在企业所处的不同阶段把CI系统的三个部分进行分阶段运用, 这样, 企业量力而行, 量体裁衣, 做到合理的利用。我们既发挥了CI的积极作用, 使我们的企业紧跟时代, 使企业在经济的市场中发展、成长。但我们也要了解他们的不足的盲点, 结合我们自己的深厚的民族文化背景, 才会对CI系统的认识, 运用有一个新的开拓、创造和发展, 才能寻找出更适合我们自己的导入方式和管理理念, 从而完成CI的本土化。
2. CI系统设计人员知识结构的本土化
CI系统设计人员在企业能否顺利的实现预期的规划、导入、运用CI系统, 达到预期的效果, 起着重要的作用。有人把CI比作一个军队, MI是军队的军心, BI是军队的纪律, VI是军队的旗帜, 恰当的很。设计人员就是军队旗帜设计的人, 旗帜的鲜明与否, 是否令人醒目、激励人心, 这一点对一个军队来讲很重要, 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军心, 如果每个“战士”也就是企业的员工都以自己的“旗帜”公司的标识或者形象为自豪。那种战斗力, 无论是对军队, 还是对企业来讲是何等的重要。要设计好的“旗帜”, CI设计人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 CI高级策划人员的本身修养
“中国型CI战略”体系创始人贺懋华先生说:“CI的策划与设计涉及到设计美学和市场学、经济学等诸多学科, 诸如运筹学 (即事理学) 、心理 (社会心理学、物态心理学、行为心理学、商业心理学、消费心理学、色彩心理学) 、公共关系学、统计学、商业统计学、语言文学、经济历史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学、民俗学、人类功效学 (即人体工学) 、人类生理学、广告运筹学、形式逻辑、工业企业管理、创造性思维、大众传播学等众多学科, 需要有高度的综合处理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 以及先进的资讯与专业手段等, 是一项十分周密、严谨, 至为复杂的系统工程。”笔者认为还有加上中国国情教育学、职业道德学和哲学。这并不是要求设计人员把所有的都学的多么透彻, 理解得多么深刻, 常识性的知识一定是要了解的, 因为只有这样的设计人员才能建立起一个科学的知识结构运做体系, 才会更好的把国外的、传统的和现代流行的及潜在的结合起来。才能把CI系统设计不仅仅看成是设计的问题, 也是一种民族文化。才能站的高看得远, 为企业标识的设计和企业的形象策划更加合体。才能创造出CI系统的的本土化、企业导入CI系统方式的本土文化。
(2) 设计元素的本土化
最后企业整体形象都要通过一个符号来展现, 这就是CI系统中的企业识别VI系统的应用部分, 它是CI系统工程中最具鲜明形象的部分, VI分核心部分和应用要素部分。企业的标识, 也就是企业的标志, 它是VI的核心, 是整个CI系统的重心, 因为企业主要是通过它来让公众认识、了解, 对企业、产品产生兴趣。它要不分季节, 地点的出现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媒体上, 主要是通过它来完成企业与周围环境的反复沟通, 来增加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 所以, 它不但具有单纯、集中、鲜明的特点, 更要有很强的识别性、很强的亲和力, 只有这样, 才能使传达的信息顺利传达出去, 把企业与市场, 与社会, 与公众, 与文化交融, 存留在消费者的生活里。
由于对传统文化和国际性认识肤浅, 理解不深, 当今盗用别人的设计, 东拼西凑的现象屡见不鲜, 很多人也蛮以为运用了“英文”符号, 就是设计出了具有国际性的作品, 优秀的设计是必须具备“国际性”这一特点的, 这一点无可否认。其实, 越是地方的, 越是全国的,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我们要明白, 我们所要的“国际性”是以本土为出发点, 而不是以欧、美、日的观点来作为诉求, 让公众一眼便知是中国的企业或品牌, 简言之, 即以本土文化为“意”, 用西方美学作“形”。中国传统图形渊源流长, 在汉字诞生前就有着用图形表达思想和沟通情感的作用。陶器上的回纹, 青铜器上的饕餮图形, 唐朝的宝相花纹等, 这些图形在历史中不断沉淀、延伸、衍变, 从而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精华, 也体现了华夏民族所特有的艺术精神, 如何把这些图形与设计构成的表达方式和技法相结合, 创造出具有民族性, 时代性和国际性的设计符号, 是每个设计人思考的关键所在。我们要学会把传统图形提取、衍生、对传统图形意的沿用与延伸。在这一点上, 我们身边就有很多成功的案例, 其中以中国联通通讯公司的企业形象标识和中国邮政的形象符号最为典型:“盘长”是中国的传统图形, 它在民间常结合“方胜”图案加以使用, 以此来表达人们四环贯彻一切通明的美好愿望, 中国联通公司就是采用了源于佛教八宝的“八吉祥”之一“盘长”的造型, 取其“渊源流长, 生生不息, 相辅相成”的本意来延展公司的通讯事业无以穷尽、日久天长的寓意。
中国, 有中国人生存的自然环境和风土文化空间, 中国人在这个环境空间中自古创造了不可磨灭的灿烂文明, 在世界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散发着华夏民族的特色。不但是图形有着中国的特色, 还有色彩, 也有着鲜明的民族性格。传统的色彩在人们心目中形成了一种无法否认的共识, 我们为了突出企业形象在世界中的个性, 对公众更具有吸引力和亲和力, 我们不仅以传统的图形作为中国现代设计的重要元素, 也要注意研究中华民族的传统色彩和这种色彩在我们心中所形成的意象和性格。这样, 我们才会在当今世界经济竞争的大潮中找回自我, 塑造自我, 创造自我, 形成本土化的CI系统工程体系, 从而更好促进我国企业的发展, 加快民族繁荣、国家富强的脚步, 使我们牢牢的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摘要:自中国加入WTO以来, 国内企业面前的竞争压力日益明显;作为设计界的人士, 如何为企业更好地服务、做好企业的形象策划与设计, 这给我们的工作、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CI运用和导入似乎成了当今企业增强竞争能力和扩大产品知名度的一种流行的标志和手段;由于急功近利的心情和对CI系统的认识不足, 因此, 对CI系统的运用和导入出现了误区, 企业和设计人员陷入盲目的状态。
关键词:本土化理念,设计元素,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陆宇澄:传统装饰纹样中的吉祥观念与现代设计[M].2004年2月
[2]张建辛荆雷编著:CI战略的教学与设计[M].河北美术出版社, 2000年8月
论设计的本土化 篇10
一、本土化
所谓本土化, 是指共同地域的人在历史上形成的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和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 共同的心理素质的人的稳定的共同体。简单地说, 就是具有民族特色化。而传统的理解是指有一定地域限制的民俗形象, 是传统的民俗文化和人们生活习惯方式。其形成过程受自然条件、地理位置、人们的身份阶层等方面的影响。本土化设计是传承下来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民间开发自然物质的设计, 是在历代设计传承过程中, 各地区自然材料所组成的设计形式。
二、本土化的设计观念
本土化设计作为一种表现形式, 是无可厚非的, 但在呼吁国际化、全球化设计的今天, 如果把这种方法视为振兴设计的唯一途径, 很可能会偏狭于一隅, 使我们的路子越来越窄, 使我们的思路也更加局限。本土化设计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 而继承只是取决于物质内容的承接性。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 我们要面对时代的新内容, 面对各个领域的变革, 从而指导设计的新发展。
(一) 本土化设计应突出本土文化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民俗文化, 更没有相似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信仰。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人文及风土人情。我们国家, 五千年的文明历史, 民族的精神、气质, 民族的风俗人情, 民族的哲学观和美学观, 使我们终生打下了民族的烙印。民族文化、民间美术其质朴实, 其情真切, 不仅体现着民族的精神素质和心理素质, 还体现着民族的喜闻乐见和审美情趣。因此, 吸收民族特色, 表现乡土风情, 反映出中国特色是设计发展的必然。
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就崇尚“天人合一”、“物我交融”、“以和为贵”的顾整体、求中和。通过对自然万物的尊重、承认和包容, 通过沟通、协调而达到和谐统一。而西方文化则崇尚个性、竞争、自由, 它注重在人类征服自然中实现人的利益、体现人的价值。直至今日, 随着科技的进步、生产力的发达, 自然的平衡已经打破, 此时人们才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如提倡环保、绿色设计、人性化设计等。从今天看来, 相比较于西方文化, 中华文化更加符合现代设计的设计理念, 因而具有巨大的潜力。
中华文化的这一深厚底蕴深刻地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和现代设计的发展方向, 如何将先人千年来总结的客观规律运用到今天的设计, 将是一个值得我们研究和深思的话题。
设计师们利用传统的符号、民族元素结合原有的作品本身的文化特色或历史风情重新组合, 而在早期的现代设计作品中, 优秀的作品往往是那些把旧元素加以新组合的作品。以建筑设计为例, 它们在设计风格上的体现通常是在作品形式或形象上就能让受众直接感觉到这个作品中的中国元素。早在1982年落成的北京香山饭店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贝聿铭在香山饭店这个原清代皇家园囿中没有设计琉璃瓦大屋顶, 而是把江南民居、传统庭园中许多装饰元素与现代形式融合于一体。
当然, 中国传统建筑中除了能作视觉符号用的形象成分外, 凝聚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中国传统的观念、意识、心理方面的因子, 也被吸收入新建筑中来。传统文化的作用对社会群体的影响力是巨大的, 也是潜移默化的。由美国SOM公司设计的坐落于上海浦东的金贸大厦, 在国人眼里与东方明珠相比其风格是现代的, 但反而更易于被接受的。或许人们通常不会去追究原因———其外观造型与中国古典宝塔的传统形象相似, 这种视觉上并不十分明显的特色无需文字宣传便在国人的潜意识中被默认了。
设计作为一种文化形态, 从内层的设计文化理念到外层的物质设计形式, 都表现了设计应有的物质性、时代性和民族性。在设计中, 只有做到本土化和国际化的统一、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统一, 才能具有自己本民族特色的设计思想和语言形式, 也才能增强我们本民族的设计具有持续的创新能力和对世界的衍射力。
(二) 本土化设计是设计走向国际化的基础
在国际市场的大背景下, 设计是产品的必要元素, 承载着信息沟通的重要作用, 自然要求寻找国际共通的视觉语言。其次, 设计是现代设计多元化的需求。现代设计国际化的格局是以国际主义设计为主导, 多元化、多样性并存的局面。在设计发展的多元化格局下, 本土化是一个重要方面, 地方性形象的国际化正是适应了这一要求。国
浅析陶瓷艺术在公共环境艺术中的应用优势
邓举青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江苏无锡
摘要:陶艺是一种古老而又时尚的媒介和艺术形式。它在会公共环境艺术中的使用, 是当今艺术设计发展的必然结果。本文从陶艺应用于公共环境艺术中所具有的优势入手, 对陶艺的特点进行了条理性的分析。
关键词:陶瓷艺术公共环境艺术应用优势
陶艺是一种古老而又时尚的媒介和艺术形式:纯朴、高雅、富有人情味和文化内涵, 它在公共环境艺术中的使用, 是当今艺术设计发展的必然结果, 加上陶艺本身直接取之于自然, 又回归于自然, 就更加让人倍感亲切。陶艺的特殊性更体现在它所承载的人文、历史内涵上。它记载着人类的文明过程。在提倡人性化、追求自然的设计理念下, 陶瓷艺术在公共环境艺术中的应用必然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喜爱和青睐。
虽说陶艺与雕塑、绘画同为所谓的“纯艺术”, 但比之雕塑、绘画, 陶艺具有更多的物性。陶艺本质上是造物的、工艺的, 它与实用艺术的工艺和设计是密不可分的, 受材料、工艺和场所、功用的限制, 它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少际化的内容除了在传播功能上追求共识性、表现形式、国际特色外, 还包括审美功能的国际化, 也就是图形设计要符合国际审美标准, 能被国际社会所公认和接受。地方民族图形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其形式美感的技术表现很多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人的需求。使用现代的审美标准重新演绎新的民俗图形, 也是国际发展趋势的要求之一。
将中华文化融入现代设计并不是简单地在产品表面绘制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图案就可以了事的, 文化在产品中的融入应该是一种精神文明和文化情感的融入, 并且以产品本身为载体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 传达出产品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这也正是产品在经济价值、审美价值之上的第三种价值精神价值的体现。可以说此时的产品已经成为了架在不同文化领域之间、沟通不同民族情感的桥梁。
学习中华文化, 领悟前人的精神, 抓住中华文化的精髓, 在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中, 海纳百川, 合而不同, 运用中华文化中适应现代的先进理念, 最后融入到产品的设计中。
(三) 本土化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走向国际化
国际化是本土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是不同地域性文化的共同体现。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千百年的悠久历史, 诸如赛龙舟、舞狮舞龙、扭秧歌等是我们大多数人所喜闻乐见的节日艺术, 它们带来的那份喜庆与欢乐是不能用其他形式所取代的, 它们凝结着富有民族情结的审美情趣。设计者采撷这种艺术之花, 运用到商品的设计中去, 大大增加了消费者对产品的亲切感。在自己本民族的优良传
不了设计的因素, 特别是在公共环境艺术性陶艺创作中。 (如图1)
早在石器时代, 陶器就已经是人类的重要生活用品, 当时陶器主要用作贮存器皿。之后, 人类除了用泥土制造陶器外, 还制作陶俑等一些陈设品。这些看起来不同的创统中挖掘设计素材, 通过不同民族的交流和融合, 让世界了解、认识、接受本土的设计特色, 从而将本土特色转变成世界特色, 将本土化设计转变为国际上均能接受的设计风格。
中国商品的设计应有中国本土特色、中国本土气质, 使人一看就知道是中国制造。只有这样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引起重视。如果只是一味地模仿和借鉴, 没有自己的特色, 我们的设计就会失去生命力和竞争力, 最终不能走向国际化。
三、结语
设计,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 其文化内涵不仅是特定的文化符号, 而且体现了设计师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文化产生的认识和体验。本土化设计的目的是在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 将本土化和现代化相统一, 希望通过设计向世界传递我们本土文化和民族特色;同时, 结合地域和民族共通意识, 达到国际间的交流, 使我们的设计在研究传统中融合时代和国际特色, 以本土的特性和风格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席跃良.设计概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4.1.
[2]王荔.中国设计思想发展简史.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10.
[3]刘经纬.中国传统文化概述.中国大地出版社出版, 2001.8.
[4]郭建庆.中国文化概述.上海交大出版社, 2005.1.
唯有诚信不可本土化 篇11
“讲诚信、守规矩”是GE的底线,也是GE价值观的核心。GE活了一百多年还生机勃勃,在风风雨雨中屹立不倒,支撑它的就是诚信合规,这是公司业务稳定及快速发展的保障。环境总在不断改变,公司的组织架构、产品、领导甚至战略都会转变,诚信合规永远不变。
我时常与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坐在一起,讨论我们面对的挑战和应对方法,诚信是我们每次都会谈论的话题。我个人最关心如何通过有效的渠道鼓励员工提出疑虑,同时又能避免因个人恩怨导致的报复行为。我时常向员工强调:你们要提出的并不一定是问题、错误、方法,而是疑虑。如果你们看到或遇到不明白不舒服的事,心里产生了疑虑,必须要提出来,把问题隐藏起来不是好事。
诚信合规应该成为企业的文化,但是培养这个文化并非一日之功,根要扎得深才行,不能浅尝辄止,那种偶尔搞搞突击检查或例行培训的做法都是表面功夫。建立这种文化需要每一个人的换位思考和随时随地的努力。比如,公司碰到问题时,我们总是喜欢“摔资源”来解决,想着大不了多派几个领导就可以解决问题。殊不知资源是宝贵和稀缺的,得从公司大局考虑节省着用,用在刀刃上,浪费资源也是增加成本。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把诚信合规当成自己的核心价值而非公司规定,无论在岗位上还是在家里,时时刻刻做到“内诚于心,外信于人”,那么我们将为公司和自己节约大量的资源和成本。
GE中国的队伍很强大,我们历经多年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流程,能够与这样的一支队伍一起奋斗,我感到十分荣幸。拿我现在服务的石油和天然气行业来说,因为处于国际化环境中,公司必须遵守众多的国内和国际立法以及行业法规。为了减少环境风险并提高效率,行业上游、中游和下游企业的国际压力在不断增强。另外,建立可靠生产的合规解决方案也是关乎安全和社稷民生的重要议题。这些都是企业面临的重大挑战。GE油气作为一个年轻但快速发展的业务,我们的责任在于:不论何时、何地,都要保持一致的高标准,坚守合规的文化和流程,以负责任的方式生产能源,保护并提升GE在整个商业系统中的价值。
我在GE十多年间,世界发生的变化从未像今天这样日新月异。中国是GE的重要市场,充满商机,但与此同时我们也面临着日趋复杂的法律环境和合规方面的挑战。有人说合规也应该本土化,必须根据每个国家地区的情况做适当调整,否则我们没法在当地做业务。经常也有人问我:在中国办事,是不是该灵活一点?尤其是以前,很多人会说,你们GE这一套不能完全照搬到这里来,否则业务很难做好。我说我宁可不要订单,也不参与不该做的事。事实上,我在中国工作了二十几年,因恪守诚信而输掉的业务的确不少,当时确实难受,但我从来没后悔过,因为从长远来讲,客户终究会欣赏这样的做法,他们还会回来。
不少听过我在新员工培训演讲的GE同事应该记得我的话:“如果你们不相信‘GE这一套’,认为自己有自己的一套,那你们不要留在GE。不错,每人都有很高的指标,你要为之努力,但诚信的框框绝不容许超越雷池半步,不值得!在GE,任何人违反了诚信合规都不会有第二次机会。”
作为GE员工,每天回家我都能安心睡觉,诚信是主要原因。我可以坦然地站在每一个客户、每一位供应商、每一位员工、每一位政府官员面前,没有任何惧怕和担忧,因为我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需要隐瞒。
诚信合规让我们和我们的公司活得安心、潇洒、坦荡、骄傲。
翻转课堂本土化的反思 篇12
一、翻转课堂的概念以及特点
(一)翻转课堂的概念
翻转课堂也被称为反转课堂、颠倒课堂。所谓的翻转课堂就是在信息化的时代之下,各类学科的教师通过网络设备来进行授课的最新教学模式,其中网络视频为主要的教学形式,老师和同学通过视频对讲,可以供给学生反复使用,在预习和复习时都有学习资源可以利用,在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学生学习的辅佐者。在教学课堂开始之前,学生需要完成教学视频中熟悉学习内容的任务,在进行正式授课时,学生通过教学视频中的观看找出并提出自己的问题,老师再根据学生自身的问题来进行指导,给学生提供解决的方向,让学生自己去找出答案。学生在此学习过程中形成相互协作、相互交流的学习习惯,从以往的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
(二)翻转课堂的特点
自翻转课堂在中国内地引进以来,中国的教学模式与教育方式有了很大的进步,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是有目共睹的。目前,翻转课堂已经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可,并且日益趋于完善。那么,翻转课堂到底拥有什么样的优势之处,让社会对它的认可度如此之高呢?翻转课堂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从教育模式上来讲,翻转课堂以“学生课前课程热身到师生共同探究”为教学流程,它改变了传统老师讲课,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教学模式,在这一教学模式的颠倒之下,学生和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也发生了改变,教师从教育活动中的圣人转变为学生辅助者,学生从被动教育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所以,翻转课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教育活动中的主角。
2. 从教育方式来看,翻转课堂具有极大的新颖性、创新性。
我国于2010年开始实行翻转课堂,翻转课堂独特的教育方式,为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生命力,翻转课堂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窘境,翻转课堂中的互动交流加强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有利于学生打开自己的思维,提出不一样的见解,在平等的基础上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3. 翻转课堂的教育理念面向现代化、先进化,能够迎合全球各国教育的目的,当前,各个国家不仅在军事上、经济上都有竞争,在文化教育方面的竞争更是不相示弱,而翻转课堂的教育理念面向现代化、先进化,不仅仅让学生学习到先进的知识,也让科学思想得以传播,达到双赢的目的,所以,翻转课堂已逐渐被世界所认可和肯定。
二、翻转课堂本土化的思考
在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模式当中,它引入了大量现代化的思想和技术,与传统化的授课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它转变了教师与学生两者之间的关系,为学生打造了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让学生成为教育活动中的主角,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在全新的网络教学方式下,使得某些因病不能参加教育活动的学生的学习进度不落后于其他同学,让他们的健康和学习能够共同兼顾;同时,对于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来说,翻转课堂可以增加他们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个性化的沟通方式使得他们学习起来更加轻松,缓解学习的压力,同时,翻转课堂的资源可以作为学生再次学习的学习资源,扩大学生的思考广度,加深学生的思考深度,提高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所以,大体来说,翻转课堂本土化对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是有积极影响的。
但是,根据中国的实际国情来看,翻转课堂想要实现本土化还面临着重重困难和问题,比如说:各区域教育教学公平问题,在实行翻转课堂本土化时需要依靠计算机和网络设备,但是,对于一些教育条件低下,没有计算机设备、没有网络系统的区域来说,根本不可能实现翻转课堂本土化,想要教师授课真正转变为技术授课还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相反的,对于那些可以实现翻转课程本土化的院校来说也是存在很多问题的,学生和教师两者的工作量都将增大,教师进行翻转课堂,不仅仅需要教师自身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专业的计算机知识,因为翻转课堂中需要给学生制作出录像等等以便学生进行学习;对于学生来说,课外观看教学录像增加了学生的学习任务,加大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学生的课外休息时间以及参加趣味活动的时间将会大大减少,这不利于打开学生的知识面。所以,相反的,翻转课堂本土化对于教育活动也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总而言之,我国在引进翻转课堂本土化的过程中,不能全盘照搬其他国家的教育模式,我们应该立足于我国的实际情况,将技术核心与教学课程自然融合,最大化的引用翻转教学中的精髓即明确教育目的、寻找个性化教育教学,让翻转课堂式教学适应我国的教育改革方向,实现培养出色专业人才的终极目标。
三、翻转课堂本土化的意义
自从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引入到中国以来,中国的教育事业就真正凸显出了教学相长。在翻转课堂当中,网络技术设备的使用强调了学生的主体位置,同时也加强了学生与老师两者之间的联系。事实上翻转课堂本土化并不仅仅只是理清两大主体的关系,它在两大主体的基础之上对教育学有着无可比拟的贡献。
(一)从教师的角度来说
1. 翻转课堂的引入提高了教师使用网络设备的能力。
要想正常进行翻转课堂,教学视频与录像是必不可少的学习资源,教学视频提供给学生课前预习与学习,它的效果比传统的黑板或者ppt的演示更具吸引力,教学视频属于较为直观的展现形式,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这就给教师增加了不同的工作即授课之前制作好教学视频。教学视频是一个富含技术性的操作,教师在制作教学视频时,需要搜集有关课程的资料,借助翻转课堂的准备工作,教师对技术的思考能力提高,通过实际操作设备,也能够提高教师的学习能力、使用能力。
2. 翻转课堂的引入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与水平。
在翻转课堂准备工作当中,我们可知,教学视频的制作对于教师来说是具有挑战性的。在制作过程中,教师需要思考如何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表达出简单、明了、清晰的观点和知识点,这就要求教师在制作教学视频之前,反复的钻研课本知识,认真思考课本中展示的重要知识点,不遗漏任何一个知识点,同时,课外拓展知识也是必需的,查阅大量的课外辅助资料,丰富教学视频中的内容,最后再对收集的内容进行概括,将大量的知识点浓缩成精华制作在教学视频当中。教师通过对课本内容的反复推敲以及课外知识的收集等等步骤,给学生展示出最佳的学习资源,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所以,翻转课堂的引入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与水平。
(二)从学生的角度来讲
1. 翻转课堂的引入强调了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
在翻转课堂的学习模式当中,学生通过利用老师制作出的教学视频来进行学习。利用教学视频使得学生的学习更具灵活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接受能力和进度来把握自己的学习,比如说:观看视频的速度和次数等,在翻转课堂当中,学生观看教学视频的速度与次数是由学生自己决定的,对于不理解或者没学过的知识点学生可以反复观看,对于已经理解的知识点学生可以直接跳过,同时,学生不用担心笔记遗漏的问题了。如果通过教学视频的讲解,还不能理解知识点的话,可以使用聊天软件向同学或者老师求助了,所以,翻转课堂的引入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2. 翻转课堂的引入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以及思考能力。
翻转课堂是通过网络设备发出的教学,这样一来,就可以便利不同情况的学生学习,比如:因病在家的学生、知识接受能力较低或者较强的学生等等,让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学习当中去。学生在课堂进行之前需要对教学视频进行观看,在观看过程中他们会找到自己的问题,然后自己反复斟酌,最后才提出。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自身的思考能力,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点认识的广度和深度。
四、翻转课堂本土化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要想真正实现本土化,还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它的引入会打破传统的教学格局,需要学生和教师接受全新的东西,对于任何人来说接受新的东西都需要一个磨合期、适应期,再加上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其他国家会有所不同,翻转课堂本土化会使的两者之间发生冲突,不但不能提高教育质量,还会加重教育学问题,所以,正确认识翻转课堂本土化,适当借鉴,使得这一新型模式与我国的国情相切合。
(一)翻转课堂本土化面临的问题
要想翻转课堂在我国实现本土化,还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 翻转课堂使得教育观念发生改变。
众所周知,教育理念决定教育教学行为,这显然对于教师的个人能力是一个极大的考验,需要教师能够极快的适应这一种全新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学当中,教师极其看重分数,对于如何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已经有非常丰富的经验,但是,翻转课堂引入以后,教师就必须改变原先的教学理念,翻转课堂看重学生的发展,强调的是素质教育,所以,教师就必须重新积累教学经验,改变原来应试教育的教学观念。对于教师来说,如果没有坚定的改革信念作为依靠,老师是很难接受课堂本土化这一教学模式的。
2. 翻转课堂提高了教学的艺术性和技术性,让教学的侧重点发生了改变。
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之下,教师制作出的教学视频、上课活动环节的设置、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等等对于教学效果都会产生影响,翻转课堂实现本土化虽然可以提高教学的技术性和艺术性,但是使得教育的核心发生了改变,教师将大量时间浪费在教学视频上,不重视课堂多于时间的分配,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教学视频虽然重要,但合理分配时间也不容忽视。
3. 教育条件低下的院校实现翻转课堂本土化十分困难。
我国地大物博,很多偏远、贫困的地方,他们的教育设备是相当缺乏的,有的学校的机房甚至不对学生开放。如果国家想要实行翻转课堂本土化的话,需要完善这些地方的教学设备,保障翻转课堂的正常实行,这对于国家来说是一笔巨额投入,无形中增加了我国的经济压力。
(二)解决措施
首先,解决教学过程中的硬件设备是基础。在翻转课堂当中,每个学生都必须拥有一个独立的电子设备,比如:笔记本、电子书等。国家针对此方面应提供物质支持,国家可以在国民消费的其他方面调动资金,但又不影响大局的发展,使得资金分配合理、平衡,解决翻转课堂本土化中的教学设备缺乏问题;然后,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翻转课堂本土化强调学生的主导地位,让学生自觉学习、学生自主思考、学生主动提问。如果在翻转课堂中,学生缺乏自主意识和管理意识,不完成翻转课堂的任务,那么学生就很难融入到课堂当中去。所以,在实现翻转课堂本土化时一定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有效的配合教师。最后,老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必须提高。需要教师主动学习专业技术,学校也应该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及时更新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技术。
五、结语
总而言之,翻转课堂属于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将设备的支持、教师的课堂活动和学生的自主学习三大要素有效结合起来,对于传统的教学有很大的冲击,促进教学理念从应试教育提升到素质教育。但是,根据我国国情分析,要想翻转课堂实现本土化,还面临着很大挑战,迫切需要改善。
摘要: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的授课模式,与传统的课堂有很大的差别,打破了传统的芥蒂,让学生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拥有主动权,它不仅利用了先进的网络设备也引进了一系列个性化思想,属于一种先进的学习方式。本文将对翻转课堂本土化各方面进行详细的探讨,首先分析讨论什么是翻转课堂以及其具备的特征,然后对翻转课堂实行本土化进行思考,它对于教育事业有什么有利影响,然后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思考翻转课堂本土化会存在什么样的挑战与问题,最后,思考如何让翻转课堂的发展与我国的国情相适应。总之,面对翻转课堂本土化的危机,我们必须冷静、灵活处理,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找到解决方案。
关键词:翻转课堂,本土化,反思
参考文献
[1]汪明.“翻转课堂”本土化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教育,20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