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教育本土化(共10篇)
比较教育本土化 篇1
一、比较教育本土化问题概念的界定
本土化,是指将不同地区、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经过吸收认同进而转化为本地文化组成部分的过程。
比较教育本土化是指不同国家的教育比较必须立足于全球化的背景基于本国家本民族社会文化背景的比较。别国的教育传统是与别国的文化传统相一致,同样,本国的教育传统也必须根植于本国的文化传统。在教育领域中,比较教育学在教育科学的“本土化”过程中常常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因为完全摒弃别国的教育经验是不理智的,全部照搬国外的经验也不明智。我们要借鉴别国的教育经验,运用于本国的教育改革中,需要有一个选择和改造、顺应和同化的过程,也就是教育“本土化”的过程。在我国,许多西方最新的教育理论通过比较教育研究者介绍而进入“本土”,进而得到教育界的广泛认同。因此,教育本土化理论要求我们在对外国教育的先进经验选择接纳的过程中,要把其改造内化为我们自己的教育理念,从而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模式。但是,我们往往在选择接纳和改造内化国外先进教育经验的过程中出现偏颇。
二、全球化视野下比较教育本土化所面临的问题
(一)在比较教育本土化的过程中,受到西方国家文化的侵淫。
对第三世界教育学术界来说,基于全球化背景下,借鉴别国教育理念的过程中,非西方国家的教育者往往以西方为准则,试图摒弃自己所谓的“民族文化劣根”而去与西方“优越”的文化对接,自身具有一种“他者优越”的意识,丧失了与西方世界平等对话的信心和勇气,因而在比较教育的话语实践中处于一种失语状态。正如人体需要不同的营养才能维持身体的健康发展一样,文化也正是在不同国度之间的交流、融合中才获得发展,而在比较教育研究领域中西方学术独霸天下的局面必然会导致学科的衰竭和没落。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西方世界对非西方世界的侵淫,比较教育学科的实践基础和学术话语都呈现出一种西化的倾向。然而,正是这种对比较教育研究航向的偏离使得比较教育“没有在对教育现实的实际影响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另外,很多西方教育理论都是通过比较教育学者的介绍而进入“本土”,进而又经“本土化”而得到广泛认同的。由于比较教育学长期忽视对本土社会教育现象的深入研究,因此,在这种“本土化”过程中,第三世界国家的教育学术也就很难作为主体来根据本土社会的实际情况,自主地选择、解释和利用西方教育科学中符合本土教育实际的东西,整个“本土化”过程其实是一个单方面的、被动吸收的文化移植过程。
因此,若要对第三世界族群身份的建构有所贡献,比较教育学须从“比较”开始作深入的反思,检视“比较”本身包含的差异性,从而承认“本土”之作为“本土”存在,进而发展具有本国本民族特色的教育理论,建构适合自己的教育模式。
(二)比较教育学者一味追逐“本土化”,偏离了全球化的
世界的是民族的,同时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在全球化背景下,没有哪个民族可以孤立地发展与存在,世界本来就是由各个民族共同组成,各个民族的特质必然包含在整个世界中。比较教育“本土化”发展实际上就是全球化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但是如果对本土化的关注偏离全球化的大背景,就意味着是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倾向。
第三世界比较教育学自身的教育学术发展是以“本土生长”为前提的,但是单一的“本土化”只能给第三世界带来非本土的东西。这些非本土的东西无法真正使得第三世界国家基于本土之上促进其比较教育学获得长足的发展。而且单一的“本土化”并不能赋予第三世界的比较教育学以任何真正属于自己的并可以贡献于世界的东西,它只能使第三世界的比较教育学者把西方的认作自己的,并积极参与到西方比较教育学的“第三世界版本”中去。当然,批评单一的“本土化”并非意味着否定不同民族国家之间的教育学术交流,而是希望建立一种可以逐步打破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的逻辑,在各国各民族间建立平等的文化交流关系,使得第三世界比较教育学可以通过自身学术发展贡献世界,并与整个世界建立一种新的双向教育学术交流机制。
当然,批评单一的“本土化”并非意味着否定不同民族国家之间的教育学术交流,而是希望建立一种可以逐步打破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的逻辑,在各国各民族间建立平等的文化交流关系,使得第三世界比较教育学可以通过自身学术发展贡献世界,并与整个世界建立一种新的双向教育学术交流机制。
三、比较教育本土化问题的思考
我们主张的本土探究是要拓宽交流的渠道,使单行线变成双行线,并不拒绝外来的概念、方法、理论,但强调要批判地、有选择地借鉴,做到心中想的是本国本民族的事,为的是解决本国本民族的新问题,但眼界和思路必须是开阔的、是全球的。本土探究在批判地吸收外来理论的同时,要以自信的姿态积极与各国比较教育学者对话。具体说来,比较教育学本土探究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有开阔的国际视野。
比较教育学进行本土探究,并非关门进行探究,而是要有开阔的理论视野,了解最新的国际探究动态,和国内外的探究者保持对话和交流。目前国内的比较教育探究普遍重“思辨”轻实证。进行本土探究就迫切地需要引进多种探究方法。建构“有中国特色的比较教育学”就要在中国的教育现实下进行本土探究和自主发展。
(二)对西方教育理论持批判吸收的态度。
对西方教育理论,要思索、质疑,对其保持警惕,同时也要斟酌其对本国本民族教育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假如做不到,我们就不能稀里糊涂地把建筑在这些预设之上的教育理论应用到本国的教育框架之中,要把那些西方教育理论在中国的本土语境里相应的“意义转换”之后才能融入中国教育实践之中。
(三)采用比较优势理论,发掘自身的优势。
比较优势最简单的解释即人们应当找到自身的相对优势,干自己最擅长的事。比较优势原理同样适用于解读我们今天的比较教育本土化问题,发掘我们教育传统中的“优势”,在借鉴的同时,建立与西方国家平等会话的机制。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在人类历史上不可替代的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和教育传统。我们要在与西方国家教育学术交流中,留存我们民族文化与教育传统的内源性,在借鉴与接纳的同时,发扬我们悠久的历史文化与教育传统的精髓。正如198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集会发表宣言时曾说:“假如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聪明。”我们要看到中华文化价值体系的精华,注重这一优势,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这样本土探究才能真正挺立起来。
因此,我们要在“全球化”和“本土化”之间建立某种平衡,即应当寻求一种更为基本的平衡。当我们在积极建构我们的“本土化”的时候,切不可忘记“全球化”也需要我们不断自觉地加以建构。忽视了“全球化”的发展,“本土化”就有可能走向狭隘和封闭。只有“本土化”和“全球化”都得到丰富和发展,“本土化”的发展才能获得健康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孟照海.魏卿全球化背景下的比较教育——何以可能, 何以可为?[J].外国教育研究, 2005, (10) .
[2]论比较教育学的本土探究和自主发展.2009-08-1314:47:13.http://lunwen.jiaoxue.info/html/1142.html.
[3]杨翠琴.比较教育中的本土化问题探讨[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6, (7) .
[4]吴文侃, 杨汉清.比较教育学[D].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 (6) .
[5]项贤明.比较教育学的学科同一性危机及其超越[J].比较教育研究, 2008, (8) .
[6]夏惠贤.国际视野本土行动——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第13届年会综述[J].全球教育展望, 2007, (1) .
[7]王春光, 孙启林.全球化与本土化视野下的比较教育研究范式之审视[J].外国教育研究, 2004, (1) .
比较教育本土化 篇2
摘要:
本文以麦当劳和肯德基的本土化设计为研究对象,将麦当劳和肯德基的本土化从视觉宣传、产品设计和店面设计三个方面作了案例的对比分析和总结,并为中国餐饮企业更好地实现本土化的发展提出了启示。
关键词:
本土化 平面设计 产品设计 店面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6)-04-0120-02
麦当劳和肯德基都成立于美国,肯德基的创立比麦当劳早两年,其在全世界拥有的店只有麦当劳的1/3。麦当劳进入中国市场比肯德基晚了m年,但肯德基的餐厅总数比麦当劳多了1倍。麦当劳比肯德基在国际市场的发展占有优势,而肯德基在中国的发展比麦当劳要好。麦当劳走的是国际一体化路线,肯德基走的是国际区域化路线,两种不同的路线造就了一个在全球发展突出,一个在区域表现精彩。例如麦当劳和肯德基曾经都以家庭为品牌研究的对象,麦当劳品牌定位的重点完全年轻化,将消费者定位在有年轻心态、时尚、对个性文化认同的家庭和活泼好动的年轻消费者中,适合美国家庭的定位,而不适合中国家庭的定位。而肯德基的品牌定位完全能体会到中国家庭文化的氛围,肯德基秉承“立足中国、融入生活”的精神,打破“全球统一”的传统模式。可以看出,麦当劳的品牌定位重点是年轻化、国际化,而肯德基的品牌定位侧重的是家庭化、本土化,所以消费者在麦当劳体验的是年轻人的酷与炫,在肯德基体验的则是家庭的温馨与快乐。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麦当劳和肯德基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并取得了不俗的业绩,这离不开适宜中国当地市场的本土化设计策略,主要体现在视觉宣传、产品设计和店面设计的应用方面,文章总结了麦当劳、肯德基的本土化设计策略,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对中国快餐行业提出了借鉴的建议。
一视觉宣传的本土化设计比较
(一)中国元素的运用
麦当劳和肯德基在视觉宣传方面都推出了本土化的设计方案,尤其对中国元素的利用更是各有所长。麦当劳在2015年贺岁视频广告——“你就是我的新年”中运用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灯笼和杖头偶,将麦当劳广告本土化体现得淋漓尽致。而肯德基201 N年贺岁视频广告中则运用了中国元素红灯笼和塔的造型,烘托出了中国浓浓的年味。
平面设计方面麦当劳将福娃运用到海报设计中,其海报背景设计元素运用了比萨斜塔、鸟巢等世界名建筑元素,麦当劳还推出了运用龟兔赛跑故事作为元素的平面广告,突出了麦当劳广告设计的本土化。肯德基在春节期间海报背景的设计中运用了鞭炮、礼花、龙纹剪纸的中国传统元素。肯德基还推出了苗岭酸汤双层鸡腿堡的广告,画面中运用苗族文化特色的刀梯。
(二)优惠卡片的设计
麦当劳优惠卡系列中推出了福气满满优惠卡,其卡面设计上运用了行书字体的羊和福、中国剪纸造型的羊和小花。肯德基优惠券中的设计大量运用了中国剪纸元素,鱼的剪纸造型传达了年年有余的美好寄托。肯德基在新年之际推出了新年超值全加餐的广告,其背景运用了灯笼和鞭炮的元素。
总之,麦当劳和肯德基广告在中国元素的运用中都擅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麦当劳广告常用民间文化元素如杖头偶、福娃元素与国际元素相结合、还有经典故事的运用,而肯德基则擅用少数民族元素如苗族刀梯。在优惠卡的设计中,麦当劳和肯德基都擅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剪纸、书法字、灯笼鞭炮等。肯德基和麦当劳在视觉宣传设计中运用中国元素方面各有千秋。
二本土化产品设计的比较
(一)迎合中国消费者的喜好
麦当劳和肯德基注重差异化和多元化的发展,其产品不断根据不同地区消费者的喜好进行研发新产品。麦当劳在2004年中国市场推出了创新产品“珍宝三角”,被认为是麦当劳在产品本土化上做出的重要尝试。时隔多年麦当劳在中国再次推出非汉堡类的主食“五色嫩鸡菠菜卷”,其外形与肯德基的“老北京鸡肉卷”有相似之处。希望能迎合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是产品本土化的又一次尝试,肯德基根据中国人的饮食习惯,2010年在早餐中添加了中国早餐粥和安心油条的中式快餐产品。2011年,还推出了米饭系列产品,如培根蘑菇鸡肉饭等。目前,这些中国传统风格的食品已经成了肯德基的主打产品。这种产品本土化策略的实施,受到了广泛消费者的欢迎。
(二)就餐餐具、附送玩具本土化的不同表现
麦当劳在奥运期间推出了中国风的可乐纸杯和福娃玩具。可乐纸杯的设计主要运用中国古建筑的外观和福娃元素,纸杯在背景上填充长城等中国古典建筑的剪影和中国福娃的造型,使纸杯的设计颇具中国风格。而肯德基的附送玩具中大部分都是国外动画片中的造型,如哆啦A梦等,但是近几年随着肯德基本土化的发展,其玩具系列推出了国产动画片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玩具等。三店面设计的本土化比较
(一)本土化装饰元素运用比较
麦当劳的店面设计中运用了本土化装饰元素,具有中国风。例如广州Eatery旗舰店,店面设计上运用了蒸笼、青砖、算盘、大圆桌等中国元素。而肯德基的店铺设计多是在背景墙的一部分运用了怀旧照片的处理,其他装饰元素设计基本保持一致。
相较于麦当劳的店面设计,肯德基的店面装饰元素本土化表现较少,大部分店面都是统一的装修风格。总之,麦当劳比肯德基本土化空间装饰元素运用表现得更强烈一些。
(二)本土化的空间设计比较
麦当劳建筑外观设计入境随俗地符合当地建筑风情。如麦当劳新东安店,店铺的设计以至潮体验为主题,在墙体的填充上运用很多涂鸦的元素来体现现代简约时尚的感觉,在店铺的护栏设计上将LOGO的大“M”与小“m”联合设计,形成个性的护栏,整体风格符合当地的周围环境。再如麦当劳灯市口店,店铺设计以炫彩活力为主题,店铺的装饰设计采用了很多彩色圆圈作为装饰元素,店铺内座椅的颜色也为了突出主题而炫彩缤纷。endprint
而肯德基的外部空间设计主要以招牌的红白色为主、辅以浅原木色作为搭配,内部空间主要以红白色为主,配以浅米色座椅作点缀色彩,本土化特色表现不突出。总之,麦当劳的本土化空间设计表现上比肯德基更多考虑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三)店铺外观设计的比较
肯德基部分店铺的建筑外观设计比麦当劳本土化表现更强烈一些。如肯德基乌镇东栅餐厅运用了青瓦白墙、朱红招牌,以砖木结构和明清建筑特色为主,建筑的屋顶有独特的观音兜、马头墙,吸收了当地乌镇的建筑群特色,本土化表现强烈。又如肯德基红博餐厅是俄式的尖顶阁楼与新艺术形态的木结构有机结合,整栋建筑古朴飘逸、典雅清新。肯德基红博餐厅的建筑风格吸收了哈尔滨特色俄式建筑风格和新艺术运动建筑风格,本土化气息浓厚。
而麦当劳在中国的建筑外观大部分是四四方方的建筑,米色建筑外观,黄色字体,但是麦当劳在其他国家的发展,其建筑外观很好地融合了当地建筑的风格特色。四对中国快餐企业的启示
(一)视觉宣传的本土化启示
麦当劳和肯德基在视觉宣传的平面海报、优惠卡、视频广告里中国元素都运用丰富,既满足本土化需求,又不失国际化风范。而中国快餐品牌的发展也不甘示弱,为了更具竞争力则擅长凸显特色、独具一格,以此区隔于国际品牌。如中国餐饮品牌真功夫的品牌logo就用了中国的功夫之王李小龙的形象,体现了中国设计元素的融合度。又如西贝莜面村的室内装饰上不仅运用了福字图案等中国元素的结合,更是运用了蝶恋花窗花等地方特色的元素,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地方特色传递给消费者,本土化元素的运用更加深入。
(二)店铺设计的本土化启示
麦当劳在中国的店铺设计相较于肯德基虽然更多运用了本土化的元素,但总体的设计还是趋向时尚、国际化风格。麦当劳和肯德基本土化的进程影响着中国餐饮品牌的发展,为区分于竞争品牌,中国本土的快餐店铺设计普遍多采用统一的装修格调,但更突出传统的或地方性的空间装饰,中国味道更显强烈。例如真功夫等大部分都采用了统一的店铺风格模式,其中部分运用中国元素作为装饰点缀。真功夫的外部空间以红色为主,白色、黄色、黑色辅以修饰,内部空间以浅米色为主,灰色、白色辅以装饰。运用了中国书法作为装饰的一部分,本土化元素表现突出。
(三)产品本土化明显
受麦当劳和肯德基产品本土化的影响,中国快餐品牌针对洋快餐油炸的不健康的印象,更多的是推出我们自己的传统产品。例如真功夫主推蒸的系列产品、田老师主推红烧肉盖饭、李先生主推中国北方人喜爱的面食,嘉和一品主推粥系列产品等,都是根据中国人喜爱的味道分别推出的主打产品。真功夫推出以“蒸”为主的产品,迎合了消费者的诉求和市场需要,给消费者以健康的印象。如嘉和一品采用高品质的农产品,其美食的“健康、优质、营养、均衡”符合消费者当下对食品的要求。
(四)品牌效应的发展
中国快餐品牌与肯德基、麦当劳相比,其品牌影响力和认知度与外国快餐品牌还有一定的差距,应进行大规模的品牌宣传。中国快餐品牌需要提高产品更新的速度,提供更好的服务,守住客户群体,并扩大消费群体。
麦当劳和肯德基相对于中国快餐品牌的优势在于强大的品牌优势和已经规模化的市场占有率,未来应该抓住优势战略,利用自己的规模效应,并且逐步的本土化。而中国餐饮品牌相对于肯德基和麦当劳的优势在于产品的健康和口味更加中国化,应该在健康饮食上更加着重的宣传自己,需要多一些品牌和形象的宣传,多组织一些活动,加强公关能力,增加自己知名度。
六结论
综上所述,麦当劳在中国本土化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不足,首先本土化进程太慢,在本土化进程中忽略了二三线城市的消费市场。其次麦当劳产品开发更新较慢,随着消费者健康饮食观念的提出,肯德基不断地推出新产品,引导消费潮流。相对而言,麦当劳菜单设计简单,品种单一,推出的中国本土化产品较少。麦当劳在店铺设计的本土化中优于肯德基,其店面设计的本土化已经根据店铺所在区域消费者群体的特点进行了调整设计,而肯德基店铺的设计还是大部分统一风格,区域特色个性表现不突出。
比较教育本土化 篇3
基于比较教育学科逻辑的规范与旨趣,本文旨在梳理半个世纪以来,国际比较教育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基本经验与共识,并寻求将其作为我国比较教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考与行动指南。
一、比较教育的学科逻辑
为了更好地把握比较教育的学科特性,建立符合历史逻辑的比较教育学科知识体系,同时为了更好地促进比较教育专业的研究生培养,首先需要对比较教育的学科逻辑有较为明晰的认识。
(一)价值逻辑:基于文化理解
文化就其特性来说,它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比较教育要了解一个国家的教育状况,就需要研究影响这个国家教育制度的各种因素,特别是文化因素。[1]这里所强调的文化主要是指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教育价值观、教育思想观念、思维方式、民族心理以及民族精神。基于不同的文化传统以及不同的价值考量与生存方式,不同的教育活动反映着千差万别的文化背景,体现着风格迥异的文化传统。那么,作为人类教育反思的比较教育,在研究世界范围的教育事实、改革与规则制度时,则有必要坚守基于文化理解的价值判断,这种价值判断构成了比较教育研究的价值逻辑前提,同时也赋予了比较教育研究的方法论与认识论前提,即“基于文化理解,寻求文化理解以及为了文化理解”进行教育的对话与探讨。
德国哲学人类学家蓝德曼(Michael Landmann)在分析人存在的二重性结构时指出:“人生活在他创造的文化之中,一方面,人是文化的创造者,另一方面,人是文化的创造物,人在此过程中不断完善自身。”[2]在此意义上,人类的每个个体便成为文化性的存在,其思想活动与实践行为也都负载与沾染着文化的因素,在生命的进程中也难以规避文化的影响。可以说,人类的每个个体都被置于其“文化传统”之中,该民族的文化传统对这一场域的人们以及他们的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如美国人类学家吉尔兹(Clifford Geertz)所言:“人类就是悬挂在自己所编织的富有意味的‘文化之网’上的动物。”[3]有鉴于此,在尊重基本文化事实的基础上,教育活动成为了一种文化活动,而比较教育研究便是基于理解的基础上而展开。对此,顾明远先生指出:“要想认识和理解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教育,非了解和认识该国该民族的文化不可。”[4]“缺乏对一个具体国家文化的了解,就很难理解该国的教育”。[1]
(二)事实逻辑:高深的专业学问
比较教育的价值逻辑提供了比较教育研究应建立在文化理解的基础上。埃德蒙·金(Admund J.King)认为:“对于已有一定背景知识的人来说,主要的是要对教育上反复出现的一些专门问题进行跨文化研究。”[6]也就是说,具备研究对象国的基本知识是比较教育研究者熟悉了解异国教育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然而,比较教育又是一门高深的专业学问。要想以专业的视角来审视研究对象国的教育问题并开展教育研究,研究者还需加强高深学问的传授和训练,不仅包括教育学科内部知识的深入,也包括教育学科外部知识的拓展。这也体现了比较教育的事实逻辑。
说其高深,是因为比较教育有自己一套完整的学科体系,即比较教育包括比较研究、外国教育、国际教育和发展教育等四个领域。其中比较研究又分为比较教学法和跨国教育与跨文化分析,而国际教育又分为国际教学法和国际教育机构工作研究。对这些领域知识的掌握,除了学习教师所教之外,研究者还需自己去推广,能够举一隅而三隅反。说其专业,是因为从本体论的角度而言,比较教育是一种专业活动,它的发展并非是一种“话语平移”或对异域文化的简单摄纳,而是要以专业的视角对研究对象国的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获得本质上的清醒认识并展开研究。与此同时,拓展对西方理论深入诊断及理性反思,切实把握与厘清他者教育理论的逻辑前提、历史脉络及理论本质,挖掘其理论的适切性。这两个方面也即体现了该学科的事实逻辑。
(三)实践逻辑:服务决策需要
价值逻辑与事实逻辑提出了比较教育作为专业学问、学科的基本规定,同时,比较教育学科并非是纯粹形而上的理论建构与价值澄清,还是服务于决策需要的实践性的学科,其研究通常与教育实践紧密联系,不仅要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而且也要直接参与到教育决策的各个环节当中。这也体现了比较教育的实践逻辑。
通过对不同文化或国家地区的教育制度、教育政策、宏观管理等方面的比较研究,以及对影响其教育发展的各种因素的分析,揭示其教育发展的一般特征、原则与规律,从而在整体上指导和推动本国的教育决策与发展。一些比较教育专业的前辈,如埃德蒙·金和诺亚(H.J.Noah)与埃克斯坦(M.A.Eckstein)等都曾强调将比较教育学的功能定位于实践活动,即协助教育决策,尤其是埃德蒙·金更是将其看作是比较教育学的最高级功能,并且指出“教育的比较研究之所以是合法且充满活力的,主要是源于教育决策的需要”。[7]与此同时,薛理银博士指出:“比较教育是教育决策和教育实践的论坛。”[8]制定教育决策、规划或战略可以说是当代比较教育对教育实践做出的最重要贡献,因为决策、规划的制定对教育适应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是非常必要的。为了促使研究者将来能够更好地对教育决策施加积极影响,除了使其了解异国教育的文化背景和优良经验、掌握学科内外部的高深学问外,还应了解本国的教育状况,解决本国教育实践问题。
二、比较教育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国际共识
比较教育学科逻辑的澄清,为我们进行该专业研究生培养提供了基础与前提。在此基础上,有必要放眼全球,在世界范围内,寻求基本共识。本文主要选取在比较教育专业研究生培养方面成绩斐然且颇具影响的美国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以及英国伦敦大学为例,[9]同时在“比较教育”以及其他课程的模块,都不同程度地强调要增强学生跨文化研究的能力以及跨文化研究的意识等。伦敦大学终身与比较教育系重视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以增强他们对不同国家教育体系、文化传统的认知与理解。
(二)多学科范畴
在增强比较教育专业性方面,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以及伦敦大学在比较教育专业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体现出“多学科范畴”的特征,打破了以往仅仅局限于教育学学科内部的界限。譬如,斯坦福大学国际比较教育专业在博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突出强调运用多学科知识来分析教育问题,主要涉及的课程领域包括人类学、经济学、历史学、语言学、组织行为学、哲学、社会学。[9]这对于帮助学生跨学科学习以及厘清各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的作用。哥伦比亚大学在“国际与比较教育”和“国际教育发展”两个项目中所提供的课程涉及多个学科领域,课程的学习不仅为学生提供了独特的学习经历,而且也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求和愿望。伦敦大学终身与比较教育系长期以来的自身定位就是“多学科系”,[11]强调学生在教育与社会的比较分析中以多学科为基础。
(三)实践性路向
在寻求比较教育实践性的方面,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以及伦敦大学的比较教育专业研究生培养极具代表性。譬如,斯坦福大学研究生培养目标旨在使学生关注和研究国际教育理论与现象、加强国际教育间交流与合作的同时,强化学生在教育领域中的领导作用。这里的领导实际上便是改革实践,提供相应的政策决策服务的知识与技能。由此,能够深入了解如何制定出成功有效的政策决策,来改善不同社会背景下的教育实践。[11]硕士生项目要求学生能够将教育实践中的困惑与问题置于国际与比较的框架下开展研究,在迅速变化的全球背景下从事教育实践活动。[13]博士生项目要求学生更加强化改善实践的问题,让自身的理论研究更加贴近与联系实践的目标。[13]哥伦比亚大学在“国际教育发展中的教育规划”的模块,特别重视比较教育的实践性,强调要将教育规划与政策的研究置于社会经济与文化的背景下。伦敦大学终身与比较教育系突出比较教育的实践性,强调比较教育在政策制定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批判地审视政策制定中国际间比较的使用与误用。
三、比较教育专业研究生培养的本土建议
基于对比较教育学科逻辑的审定与厘清,以及美国斯坦福大学等学校比较教育专业研究生培养经验与共识的审视,反思我国比较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基本问题,至少有如下三点建议。
(一)强化跨文化培养中的本土性支撑
强化跨文化培养中的本土性支撑是当前比较教育专业研究生培养的重中之重。比较教育专业对外语的要求较高,这与它的专业性质和活动方式有密切关系,许多比较教育专业的学生也来自于外语专业,似乎他们具有跨文化理解力了,但从理论的视角看,这是有失偏颇的。倘若缺乏对本土教育与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便很难真正地理解异国文化。正如王英杰教授所言:“作为比较教育这门学科,首先要对中国的文化特色、教育特色、理论特色,都要有深刻的把握和理解,并把它们带入教育研究中来……其次就是要走到世界上,用世界上能够理解的语言,跟其他国家平等对话。”[15]因此,这里所指的“本土性”主要是为了更好达成文化理解的目的,其本身不是目的。在当今中西文化交汇、异质文化相互冲突的时代背景之下,比较教育学者更需要正确理解本土性以及本土意识,我们在比较教育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应格外注重学生对于本土文化的尊重与理解。拥有比较教育研究的本土意识,意味着能够对本土文化的优势与弱势有客观清醒的认识,既不盲目尊大,也不妄自菲薄;既不迁就,也不屈从于任何形式的文化霸权,对本国教育事业的未来充满信心,对国外教育经验辩证地认识,批判地吸收。
强化跨文化培养中的本土性支撑,至少需要以下两个方面的努力。一方面,加强文化的自觉与自信。比较教育研究,乃至任何的教育研究都应基于一种本土性和文化的自觉,因此,应当在自身的文化逻辑背景下来开展研究,这也是一种传统文化的回归。另一方面,加强文化的理解。比较教育并非是盲目的比较,而是“基于文化,在文化中,为了文化”的比较,这也是强调一种对话的逻辑。由此,比较教育学者才会找到每一种教育现象所根植于其中的现实根基和得以存在的文化理由,才能使处于不同文化传统中的人们在教育问题上更容易产生共鸣和相互理解,由此达到费孝通先生晚年提出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对人类社会文化交流美好前景的祈盼。
(二)深化比较教育专业研究生的专业性
深化比较教育专业研究生的专业品性,至少需要以下两方面的努力。
一方面,加强教育学内部学科知识的训练。譬如,硕士阶段需重点深入到比较教育的学科内部,深入挖掘本学科的学科历史、研究领域以及研究方法等深层次的理论问题,为比较教育自身理论和独特分析框架的构建奠定基础。期间,教育史是教育研究者展开一切研究所不可或缺的。康德尔(Issac Kandel)指出:“比较教育是‘延续至今的教育史研究’。”[16]雅斯贝尔斯(Karl Theodor Jaspers)也曾说过:“从历史中我们可以看见自己,就好像站在时间中的一点,惊奇地注视着过去和未来,对过去我们看得愈清晰,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就愈多。”[17]常常以史为鉴,可以在未来获得更好的发展。
另一方面,拓展学生教育学外部学科知识的训练。譬如,博士阶段需重点拓展比较教育的外部学科,如哲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通过学生跨学科的选课为比较教育学科发展寻找新的生长点。然而,高等学校的分科教学将学科专业划分过细,导致知识体系的支离破碎和学科联系的人为割裂,不仅阻碍了学生个体的全面协调发展,也不利于许多社会现实问题的解决。具体到本专业,比较教育的基本属性是跨学科性,埃德蒙·金就曾指出:“对于比较教育研究者来讲,对问题进行跨学科的集体研究是必要的。”[16]较教育的基本特点则是学习借鉴,不单指学习其他国家的教育经验,还包括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因此,要在文化理解的基础上开展比较教育专业的学习和研究,就要引导学生打破学科界线,善于运用外部学科中适切的、具有解释力的知识和理论来审视、研究和解决教育问题。
(三)倡导比较教育专业研究生的实践性
比较教育研究的实践品性,意味着在试图揭示教育发展规律的过程中,注定会突显出比较教育自身的决策功能,也必定能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更好的决策服务。对于这一实践品性的侧重,实际上是比较教育学科发展的使然。在比较教育学科史上经历了三次转变,即第一层次——以注重资料收集为特征的描述性研究,第二层次——以深入分析为特征的因素分析研究和第三层次——以跨文化、多学科综合比较为特征的战略性研究。可以说,第三层次达到了比较教育为提供教育咨询和教育决策服务的最高目的,也即比较教育的实践性。对此,卢晓中教授指出:“如果说过去所指的服务教育实践主要是借鉴外国教育经验的角度为本国教育实践服务,那么在今天,所谓的服务教育实践则不仅仅是从一个国家或某个地区而言,而是着眼于人类教育发展的实践。”[19]
倡导比较教育专业研究生的实践性,至少有两种实践路径:一则是扎根研究。要引导研究生自下而上的、切切实实的扎根于教育实践中,以教育事实为内容,以当前的教育实践提出的各种问题为研究主题,这样才能更为深刻地对教育实践做出反应,提出切实可行的教育改革方案;二则是合作研究。合作研究者和实践研究者要互动起来,走出“象牙塔”式的研究,创造一种和平对话的环境。同时,寻求理论与实践、事实与问题的互动与沟通,在这过程中将实践研究上升到理论上来,指导教育实践,这些理论化的工作是为了实践,一切以服务实践为出发点。
有效教育在兴宁区的本土化进程 篇4
2010年,南宁市兴宁区成为自治区首批十二个有效教育项目试点县(市、区)之一。为了让有效教育这种优秀的课改模式符合本地师生的实际情况,兴宁区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兴宁区由区长亲自挂帅,统筹协调实施课改的各项工作。根据试点先行、示范引领的原则,兴宁区用三年时间打造5所改革示范校,要求示范校在教学管理、科研管理、班级管理等方面,运用有效教育的管理方式,不断提升学校的特色内涵和文化品位,实现辐射和延伸,带动其他学校推进课改。
兴宁区成立了专家指导小组,聘请孟照彬教授、自治区教育厅基教处领导担任顾问,为实施课改提供指导和支持,并通过多种培训活动,着重培养一批本土专家,打造兴宁区有效教育改革先锋队,带动更多的老师走进教改、体验教改、享受教改。
在实施课改的过程中,兴宁区构建了区域教研团队、校际指导团队、学校管理团队,实行梯级指导、团队包干,通过打造团队教研文化,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目前,兴宁区各中小学的课堂生机盎然,学校影响力不断扩大,家长与社会的认可度逐渐提高,有力地助推了区域教育发展。2015年,兴宁区顺利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评估验收。
(编 者)
全球化营销与本土化营销比较研究 篇5
1 全球化营销与本土化营销内涵与实质
1.1 全球化营销内涵与实质
全球化营销实质将世界看成一个统一的大市场, 为了公司的整体目标, 集中组织资源, 选择开发国内与国际营销机会的过程。全球化营销在营销策略上淡化国家界限, 强调全球市场的共性, 认为全球市场具有趋同性, 在营销中不必理会各国家和地区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别。
全球化营销的实质就是全球标准化营销。营销全球标准化主要包括营销过程和营销组合的标准化。营销过程标准化是指目标任务的次序, 问题解决过程, 决策过程和业绩评价方式等方面的标准化。营销组合标准化是指在全球市场使用相同的渠道系统, 利用同样的促销方式, 以相同的价格提供同样产品。
1.2 本土化营销内涵与实质
所谓本土化营销是指企业在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营销活动时, 重视市场需求的差异性, 通过产品的差异和营销的针对性满足全球不同顾客需要的过程。
本土化营销实质上是一种差异化营销和适应性营销, 就是根据世界各国的文化差异, 将世界划分为许多不同的市场, 在营销中体现出各国家和地区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别, 用适合当地需求的产品、能够接受的价格、方便快捷的渠道、便利的沟通和促销满足目标顾客的要求。
2 全球化营销与本土化营销比较分析
2.1 优势比较
(1) 全球化标准营销的优势
(1) 通过营销标准化可以在全球进行统一营销活动, 规模经济性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 (2) 通过国际标准化营销, 企业可以将自身有限的资源和能力集中于更少类别的产品的开发和营销计划的制定上, 有利于提高其质量; (3) 相比于文化适应, 标准化策略所带来的规模经济和利润更重要。有特色的外来产品对当地市场也许有点价值, 甚至可以改变当地消费者的消费习惯, 促进当地的文化变迁, 创造出新的市场; (4) 企业通过在全球市场生产销售标准化的产品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建立统一的企业品牌形象, 在培养客户忠诚度的同时可以降低营销成本。
(2) 本土化标准营销的优势
(1) 通过对每一个市场进行深入的调研, 并根据该市场客户的需求量身定制一套差异化的市场营销计划, 可以使企业的营销计划更准确, 从而使企业产品和服务更好满足当地市场要求, 也有利于提高企业在本地的竞争力; (2) 本土化营销给予了各地区和市场分公司更多自主权, 从而使得这些分公司的市场营销部门可以及时搜集所在市场客户的需求信息, 并对信息做出快速反应, 从而提升企业的整体快速反应能力。而且由于各个市场相对独立运作, 当某个市场发生特有风险时, 不会对其他的市场造成太大的影响; (3) 本土化营销通过当地企业生产和销售, 有利获得当地政府、民众社团和媒体的更多支持, 享受到当地的优惠政策, 这既可以利用本国的原有优势, 又可以避免成为反倾销诉讼的对象。
2.2 劣势比较
(1) 全球化标准营销的劣势
(1) 由于全球标准化营销对各国市场之间的差异不予过多的考虑, 从而可能导致企业较难从各国大量差异化的细分市场中获利; (2) 全球标准化营销未能意识到或者忽略各个市场之间的文化差异, 这可能导致企业的产品和营销方式与当地文化不符合, 从而使企业在某些市场失败; (3) 全球标准化营销的促销方案一般缺乏较强的灵活性和针对性, 可能使促销方案的效果大打折扣; (4) 全球标准化营销一般不对特定细分市场进行及时和深入调研, 这可能使得企业无法及时捕获市场需求的变化, 更别说快速地做出合理的应对; (5) 全球标准化营销强调全球市场营销活动的统一性, 这在很大程度压制了各个市场分公司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2) 本土化营销具有的劣势
(1) 由于本土化营销要求各市场的分公司要根据当地客户的需求量身定做差异化的营销方案, 因此可能导致企业在产品的设计、生产等方面无法形成规模效应, 从而使得公司失去一定的成本优势; (2) 在不同细分市场实施本土化、差异化的营销方案, 可能导致企业的产品定位、价格策略、分销策略和促销方式等方面在不同细分市场存在一定的差异, 这可能导致客户对企业品牌认知的模糊; (3) 企业给予各区域市场分公司较大的自主运作权是其进行差异化营销的重要保证, 这导致企业较难实现全球范围内的统一协调控制, 也加大了企业中各分公司相互恶性竞争的风险。
3 全球化营销与本土化营销的融合:全球本土化营销
3.1 全球本土化营销内涵
通过研究表明, 在许多情况下, 由于世界各国之间在经济发展水平、人均收入状况、消费观念和习惯、社会文化以及政治法律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差异, 纯粹的全球化营销战略看起来并不现实, 难以实施, 而且可能会给公司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实施全球标准化营销的企业忽略当地市场的差异化需求, 对当地市场的适应能力以及市场需求变化的反应能力也不强, 从而导致企业很难在当地市场取得竞争优势。然而, 纯正的本土化营销战略却是昂贵和无效的。本土化营销战略容易失去规模经济优势, 并会提高企业进入各细分市场的成本, 使公司失去了进入国际上广阔细分市场的许多良机。而且必须加大对各个子公司控制和监督力度, 这无疑会增加企业的成本。
综上所述, 完全只实施某一种营销战略的企业是很难取得巨大成功的。通过研究发现, 很多成功的企业公采取的是一种将二者结合的营销方式, 也就是“全球本土化”营销。全球本土化营销是指在权变管理思想的指导下, 在全球范围内采用全球一致的主题或思维来制定战略, 但同时注重以顾客为导向来适应当地文化, 为当地市场的顾客创造产品和服务, 以满足当地市场顾客的差异化和个性化需求, 从而将全球化营销和本土化营销有机融合的一种国际营销战略思想和营销模式。全球本地化营销并不是不是简单意义上全球化与本土化的折衷, 而是在具备全球标准化营销的规模经济性的同时, 也具备了本土化营销的灵活性优点。正是由于其优越性, 全球本土化营销代表了国际营销战略选择的发展趋势。
3.2 全球本土化营销的关键点:“全球化思考, 本土化行动”
首先, 全球本土化是一种战略思维。它站在全球范围的角度来考虑本土化问题, 在全球营销的整体或网络中来解决本土化问题, 它寻找时不同市场之间的共性和相同点, 特别是在产品定位、品牌培育、形象塑造等战略性元素上, 全球本土化注重和强调“全球性”的思考和宏观和整体上的谋划。其次, 它是一种行动策略。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企业在每一个可能的层次上实现真正的标准化很困难的, 也是没有必要的。因此, 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来适应当地市场的文化环境和需求特点成为一种必然。
综上所述, 企业要真正实现全球营销本土化应该做到“全球化思考, 本土化行动”, 即企业在设计公司使命, 制定营销战略时, 正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现实以及标准化营销的作用, 以全球范围作为公司战略决策的出发点;但在各个市场进行具体的营销活动时, 要充分考虑当地市场的各种差异性, 并据此制定出差异化的营销方案和策略, 综合运营全球标准化与本土差异化营销手段, 并根据当地市场的实际情况决定差异化营销与标准化营销的比重。
4 结语
通过学者们的研究发现, 单纯的全球化和单纯的本土化营销都是不可行的, 单纯实施某种营销战略的企业很难取得巨大的发展。很多成功的企业采取的国际营销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全球本土化营销, 而全球本土化营销的关键在于“全球化思考、本土化行动”, 只有这样, 企业的全球本土化营销才能在具备全球标准化营销的规模经济性的同时, 也具备本土化营销的灵活性优点, 从而真正做到将全球化和本土化二者有效融合。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全球化营销和本土化营销的内涵与实质。然后, 对二者的优劣势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 对全球化营销与本土化营销的融合——全球本土化营销的内涵以及关键点进行了分析与阐述。
关键词:全球化营销,本土化营销,比较研究,全球本土化
参考文献
[1]熊元斌.营销全球化与本土化的聚合及兼容[J].经济管理, 2003, (8) :53~54.
[2]王建国.国际营销中全球化与本土化问题研究[J].合肥:安徽大学, 2006.
比较教育本土化 篇6
《比较法总论》中提到的, 功能性原则是以社会问题为中心, 在不同国家 (或者地区) 相同或类似的社会问题和需要中对解决这样问题的不同解决办法进行比较, 冲破本国法律概念、法律结构等方面的限制。这样的功能性比较首先使不同法律体系有了可比较性。其次, 不同的法律体系使得法律规则的概念也不同。特定的争议在大陆法系国家可以由实体性规则解决, 在普通法系国家可以通过诉讼由法院的自由裁量决定结果。虽然这样的情况使比较的难度加大但不是没有比较的可能, 采用功能性比较方法就摆脱了这样的束缚。最后, 因为功能性比较使不同的法律体系有了比较的可能, 由此也解决了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法律比较问题, 在资本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法律的目的是解决的生活问题, 因此作为一门服务型学科, 法律必须通过法律的实践效果检验法是否为“良法”。也正是这样的认识改变了传统的比较法观念, 使功能性原则贯穿现在的比较法方法论中。世界上的不同文明不论是以积极的方式还是消极的方式一直以来都在进行交流。战争时期的法律移植无疑是强势又粗暴的, 比如英国人使印度成为殖民地后, 改变当地人长久以来遵循的生活习惯, 所以动乱不断。和平时期的法律移植是为了不断改进现存的法律秩序, 所以我国目前进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如果对别国先进的法律秩序进行移植, 就需要在比较研究中坚持功能性原则使移植的法律与本土资源有机结合, 这样动态的过程即本土化的过程。
孟德斯鸠没有否认法律移植的可能, 但十分含蓄的表明法律移植的困难。在全球化的时代, 法律的移植以及怎样移植成为关注的焦点。在法律移植的过程中, 不仅要考察国外这样的解决办法是否在本国内得到普遍认可, 还要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思量能否在本国有适用的可能。没有经过修改是不能够在本国的法律上转抄的。这就要求在进行法律移植的过程中必须重视“本土化”的问题。除了在法律移植过程中对本国本土的深刻考量, 还不能忽略被移植的法律在输出国的本土性。比如我国自古以来就存在的典权制度, 虽然在我国现行《物权法》中没有被确立, 但生动反映出我国源远流长的儒家思想, 如果将我国特有的典权制度放置别国, 很难有生存的空间, 因为这项制度深植于我国生活之中。一项法律制度的形成与各种因素的结合密不可分, 所以还要跳出法律研究法律, 思考为何这样的法律制度会在别国产生, 是如何解决问题, 为何能解决。而同样的情形在本国该以何种面貌存在, 能否存在等等问题。
功能性原则也不是万能的, 功能性原则比较的主旨是找到从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出发, 找寻合适的解决办法, 这样的实用主义在比较法方法论中的确可以占据主要地位。功能性原则的比较方法离不开法律之所以存在的土壤, 法律的移植需要功能性原则的比较方法, 而移植的本土化过程也需要从功能性的角度出发, 结合本国的法律文化历史发展, 以及现在的法制环境后, 将外来的法律制度进行适用于本国的改造, 将其本土化。法律的移植和本土化过程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 所以评价一种外来的法律制度是否适合本国时, 需要对法律制度本身进行运行环境、历史发展等方面的考察。另一方面, 由于移植的本土化过程也需要从功能性的角度出发, 因此, 需要对各国法之间的共同性或类似性进行分析, 并结合国情, 判断类似的制度是否在我国有存在的必要, 抑或以怎样的面貌存在。如此, 才能更好的推动我国法律制度进一步朝着科学化、现代化发展, 完善国家的法律制度。
摘要:法律的移植和本土化过程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 评价一种外来的法律制度是否适合本国时, 需要对法律制度本身进行环境、历史等方面的考察。由于移植的本土化过程也需要从功能性的角度出发, 因此, 需要对各国法之间的共同性或类似性进行分析, 并结合国情, 判断类似的制度是否在我国有存在的必要, 才能更好的完善国家的法律制度。
关键词:比较法,本土化,法律移植
参考文献
[1][德]茨威格特.比较法总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比较教育本土化 篇7
弹幕文化起源于日本, 发轫于niconico网站, “其形式是大量吐槽评论从屏幕飘过, 就像飞行射击游戏里的弹幕, 故因此而得名”。弹幕实质上就是评论, 只是形式与传统的评论不同, 其自身很大程度上也成了视频内容的一部分, 成为观众观看及讨论的内容。
2006年12月12日, NICONICO动画开始提供实验性质的服务, 称为ニコニコ动画。于此, 弹幕文化开始兴起。而在2008年国内名为Ac Fun的网站模仿日本niconico网站, 开设了国内第一家带弹幕的视频网站。由于弹幕文化有很深的日本二次元文化基础和“御宅族”底蕴, 进入国内后也是一批喜欢日本“宅文化”和ACGN的国内青少年在认真追捧这种带有浓厚日系属性的“评论”形式。而真正让“弹幕”这种视频形式渐渐被国内主流文化所注意, 则要归功于一家叫bilibili的网站了。
二、国内弹幕网站的分析与比较
国内弹幕网站数量并不算多, 截止到2016年2月, 除了最早的Acfun (A站) 和到目前知名度和热度最高的bilibili (又称:哔哩哔哩) 以外, 还有名为tucao (吐槽网, 又称c站) 的网站, 其知名度和视频数量、视频播放量都与前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而国内传统的视频网站中, 土豆网率先做出变革, 成为国内主流视频网站中最早开始吃“弹幕视频”这个螃蟹的网站。
此文中, 我们选择哔哩哔哩网 (www.bilibili.com) 和土豆网 (www.tudou.com) 做比较。一个是在“二次元”和ACGN文化元素中的生长出来的类日原生文化的网站, 另一个是国内主流视频网站尝试着使用“弹幕”的形式去覆盖更大的人群。我们通过两个网站的背景介绍、发展情况对比, 以及用一个例子, 日剧《请与废柴的我谈恋爱》的弹幕情况来看两个网站在弹幕上各自的表现。
(一) 背景介绍
1. 哔哩哔哩网站。哔哩哔哩 (又称:bilibili) 的百度百科第一句的定义为“bilibili弹幕视频网现为国内最大的年轻人潮流文化娱乐社区, 该网站于2009年6月26日创建, 又称‘B站’”。“近年, 无论从访问量还是从用户活跃度来看, bilibili已经超过Ac Fun成为国内第一大宅向弹幕视频网站。从2015年3月起近6个月的访问量来看, 无论是每百万人中, 日平均访问人数及每百万人中的日页面浏览量, bilibili都远超Ac Fun。”[1]进入弹幕核心圈层是有壁垒的, B站采用会员制, 普通游客不仅无法发送弹幕评论, 而且无法观看到大部分视频。“获得会员制的方法有两种, 一是经过B站的考试, 考试内容以ACG文化为主, 甚至还会出现地理、生物、古汉语等高中以上难度的知识;二是由老会员消费积分或硬币购买邀请码, 一条邀请码可以邀请一个游客免试直接成为正式会员。”[2]B站目前拥有动画、番剧、音乐、舞蹈、游戏、科技、娱乐、鬼畜、电影、电视剧、时尚11个分区和广场、直播两个栏目。除了正版新番, 大部分的内容创作都来自视频作者, 也叫UP主。
2. 土豆视频网站。于2005年4月上线的土豆网, 是中国最早上线的视频网站之一。2012年, 优酷和土豆共同宣布合并。2013年, 进入土豆2.0战略, 打造土豆“成为中国年轻人最喜爱的视频网站”, 并明确土豆“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年轻文化品牌”的愿景, 确立了土豆“青春、个性、自主、有趣”的品牌定位。2012年8月, 土豆网率先推出旗下产品“豆泡”——一款完全仿照宅向弹幕视频网站制作的播放器, 并开辟出专门的“豆泡”分版, 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后, 土豆网将“豆泡”播放器调整回以前的土豆播放器, 附带上简化的弹幕功能作为辅助并应用于全站, “豆泡”分版更名为“土豆弹幕”。
(二) 盈利模式
b站摸索着各种盈利模式,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和《万万没想到》等电影用收费的方式上线, 试水线上受众对弹幕电影的付费意愿。截至2016年3月4日, 《万万没想到》的播放量已经达到175.6万次, 花5元看弹幕似乎不能阻止二次元观众的热情。
“由于哔哩哔哩全站视频点播均无贴片广告, 所以其收入来源主要依靠游戏联运。在完成B轮融资后, 哔哩哔哩宣布其已购买的版权作品将永不添加贴片广告, 并随之退出了‘新番承包计划’, 用户可以通过支付‘B币’这种由人民币兑换而来的虚拟货币为喜爱的作品‘捐钱’, 以此来代替添加贴片广告的盈利, 收回购买版权产品付出的资金成本。”[3]
而上线较早的土豆则有比较固定的盈利模式, 除了主要靠广告盈利外, 土豆也曾构思过自己的商业模式, 付费的个人频道或是和电视台合作等模式。同时, 土豆还尝试过贴片广告, 发布“Toodou Ad”, 向广告主收钱。
三、以《请与废柴的我谈恋爱》为例, 分析比较两个网站的弹幕情况
《请与废柴的我谈恋爱》是日本TBS电视台于2016年1月12日开播的电视连续剧。电视剧一上线就引发了中日观众的巨大追捧热情, 在新浪微博上也多次出现相关主题热门话题, 收视率和话题度都十分高。而这部剧在哔哩哔哩网站上和土豆视频上都在更新。因此, 笔者选择通过这部剧来分析比较两个网站在弹幕情况上的异同。
本文选取了这部剧的前五集来做分析, 经过统计后发现, 收看这个视频的人数方面, 哔哩哔哩有绝对的优势, 第一集到第五集的播放数约为726.8万, 而土豆视频上的播放数量大约为83.8万。单个视频来说, 土豆的播放量也只有22.9万, 与B站最高的202.4万数量相比约是后者的十分之一, 哔哩哔哩网站在观看人数上以绝对的优势胜出。究其原因, 与本剧为日剧有很大关系, 观众中喜欢日本文化的很多都是了解哔哩哔哩网站的年轻观众, 且B站没有广告, 因此在看同一部剧的情况下, 优先选择哔哩哔哩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再看弹幕数量, 土豆网的弹幕数量在本剧前五集的弹幕总数是814个, 而哔哩哔哩每一集的弹幕数量都达到了6000个, 这一数量是UP主设立的最高弹幕数, 一个视频最多的保存量。因此, 实际总体弹幕数应该不止6000个。以平均每个视频50分钟计算, B站上视频每分钟弹幕数达到120条, 而土豆网平均每分钟的弹幕数量仅为3.3条。观众选择上B站的原因就是想看弹幕或是想发弹幕, 因此弹幕数量众多正是B站文化的体现, 再加上是一部如此大火的剧, 弹幕数量封顶也不足为奇。反观土豆视频, 选择它的观众更多的是普通观众, 只是因为想观看电视剧而选择土豆, 并不以弹幕体验为主要目的。
从形式上看, 两个弹幕网站上的弹幕都是从右到左。而哔哩哔哩在特殊时候有使用从左到右, 对个别视频还有字幕闪烁、彩色字幕等多种形式的弹幕;反观土豆网, 弹幕能更改的就是位置、字号、颜色等变量, 形式比较单一。能选择的位置就是滚动、顶端、底端, 字号就只有大号字体与小号字体可供选择, 颜色有10种, 总的来说能选择的变化较少, 开发者也甚少在形式上下功夫。而多变的形式往往才能刺激年轻观众的兴奋点。
四、结语
弹幕文化发展至今, 越来越多“二次元”以外的人开始感受到弹幕的乐趣。也正因如此, 类似于土豆网的传统视频才试水弹幕模式, 然而传统网站把弹幕模式原封不动地照搬过来能否避免水土不服?从现在的情况来看, 弹幕模式在传统网站并没有取得十分理想的效果。从对同一剧目的比较来看, 作为传统视频网站的土豆网无论是弹幕数量还是播放量等都没能达到B站的效果。而B站想要破开二次元与三次元的壁垒, 吸引更多的观众去使用弹幕, 实现预期的盈利模式还需要更多地去照顾观众的弹幕使用体验感。
弹幕文化的到来为观众带来了更新奇的观影模式, 产生于弹幕文化的流行语更是在年轻人中广泛使用。如何利用好弹幕形式?网站开发者应多在内容和形式上下功夫, 为自身网站营造一个专属于自己的弹幕文化, 让企业通过它能更好地盈利, 观众也能有更好的弹幕使用体验。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无论是以B站为代表的弹幕高产地或是土豆这种传统视频网站们去不断地思考和探索。
参考文献
[1]王佳琪.基于弹幕视频网站的弹幕文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15:15.
[2]陈席元.弹幕话语建构的青年亚文化网络社群研究——以哔哩哔哩网对Keyki事件反应为例[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4, 10 (20) :4668.
比较教育本土化 篇8
关键词:零售业,物流,比较研究
一、引言
随着全球化经济进程的加快, 沃尔玛、家乐福等国际零售业巨头纷纷加速了中国的扩张力度.以期在高速增长的市场中获得新的利润增长点。面对实力强大的外资零售巨头, 我国本土的零售企业难以在竞争日趋激烈的零售市场上形成自己的优势。同时零售业的物流成本在其总成本的构成中高达20%以上, 因此, 物流战略的正确制定和有效执行, 是零售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胜出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我国本土零售商虽然也逐渐意识到物流作为企业“第三大利润源”的重要性, 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因此, 比较我国本土零售企业与外资零售业的差距, 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对我国零售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二、物流管理研究
著名物流管理研究专家菊池康也在《物流管理》一书中提出了物流系统的3S1L原则——SPEED、SAFETY、SURELY、LOW。在此基础上, 本文结合国内物流体系标准, 从物流配送, 信息技术水平, 物流成本控制进行比较研究。
1. 物流配送
配送是物流的核心环节, 不仅涉及连锁门店的订货信息的汇集, 供货商各类商品的供货信息, 而且需要按众多商场的要求储存保管、配货、分拣、流通加工、配齐商品, 对整个物流系统的效率起着关键作用。
2. 物流信息技术
在竞争激烈的零售市场上, 谁拥有高效率的物流, 谁就能在这场追逐中领先。而在物流系统中引入信息管理技术, 不仅极大的提高运营效率, 同时将大大降低各项成本, 实现物流流程的“无缝连接”。
3. 物流成本控制
美国市场权威菲利普.科特勒提出:“物流目的必须引入投入产出的物流效率概念, 才能得出较好的定义”, 在引入物流体系以降低运营成本的同时, 其构建的各项费用成本对整个物流体系是否真正发挥其功效有着重要作用。
三、物流管理比较研究
物流配送, 信息化建设, 物流成本控制是任何一个建设高效零售业物流体系的企业必须关注的方面。而我国本土零售业和外资零售业的物流管理水平的差距也主要集中在这三个方面, 所以针对这三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
1. 物流配送
根据中国仓储协会和《物流技术与应用》杂志联合对中国物流市场所作的调查, 目前我国商业企业的物流配送, 有74%是由供货方完成的, 13%的企业依靠第三方物流企业, 自己拥有配送中心的企业仅占到商业企业总数的13%。相比之下, 外资零售业则拥有自身体系完善的配送中心。沃尔玛前任总裁大卫·格拉斯曾说:“配送设施是沃尔玛成功的关键之一。如果说我们有什么比别人干得好的话, 那就是配送中心。”
2. 物流信息技术
我国本土61.2%的零售企业在零售终端对全部商品虽然采用条码标识, 但在储运单元和货运单元, 条码技术的运用却不够, 74.6%的零售企业依然实行人工点货, 极大地降低了仓库管理的效率, 增加了出现差错的概率。只有38.8%的企业在网上公布商品信息, 17.9%的零售企业提供网上购物方式, 多数企业仅限于用电子邮件的形式传送业务相关信息, 企业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的电子数据交换。
3. 物流成本控制
长期以来, 我国本土零售业物流管理的成本意识薄弱, 物流成本没有被列入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单独核算。同时由于运输、存储不合理, 导致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情况常见不鲜。主要体现在:不合理运输方式, 如空驶、迂回运输、重复运输和实载率低下等, 导致了额外费用和消耗, 大大增加物流运输的费用;仓库利用率低, 库存过多, 再加上库存压资金的利息, 造成企业存货持有成本同样高得难以承受。而外资零售商则建立了科学合理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 明确物流成本的核算内容和核算方法。
四、本土零售业物流管理发展策略
根据上述对我国本土零售业物流管理的问题分析, 针对配送中心, 信息化建设, 成本控制三方面提出以下建议对策。
1. 建设现代化的配送中心
在建立配送中心之初就要明确配送的目的、职能, 以及今后2至3年内所需要处理的物流量, 按照科学和规范的原则规划和实施及运营配送中心。
2. 以信息化促进零售物流的发展
无论采用何种现代化的物流策略, 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强有力支持, “沃尔玛”的成功给全球的零售商做了很好的示范。因此, 尽可能的在企业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实现信息化, 以信息技术推动物流系统的发展。
3. 有效降低物流成本
加强物流成本核算, 充分利用现代物流技术, 构筑现代信息系统, 采用“双向控制”, 第三方物流等策略综合控制企业物流成本。做好物流成本的预测、计划、计算、分析、信息反馈、控制工作, 同时对物流整个体系进行不断优化。
五、总结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零售业市场, 我国本土的零售企业要想在这场你追我赶的竞赛中生存发展, 必须重视物流体系的管理工作。建设高效且符合实际的物流配送中心, 加强物流体系的信息化建设, 同时做好物流成本的控制工作, 利用多功、集约化、信息化、低成本的无缝物流体系, 提升连锁零售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尚囡:零售业物流——你我他.中国储运网, Http://www.chinachuyun.com.2008, (1)
[2]路宏达:本土零售业物流的发展对策.工业技术经济, 2007, 7
比较教育本土化 篇9
1992年,我市一些中学从改革班级德育工作人手,初涉学校心理辅导工作模式的探索,这标志着我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工作的启动。1994年春,我市以富春中学为实验基地,向浙江省申报立项课题,开展了“初中生心理辅导目标体系的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
当时,我们把该课题实施三年来的主要成果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要注意构建一个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目标体系,依据年龄特点循序渐进,按照学生的心理需求突出重点。
2对初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以发展性、预防性辅导为主,同时也必须重视对个别学生的补救性辅导;班级团体辅导侧重于发挥其发展性、预防性的辅导功能;个别辅导侧重于发挥其补救性的辅导功能,两者不可偏废。
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全员参与,全程渗透;全校教职员工和学生家长人人都要“做加法,不做减法”。
鉴于以上研究成果奠定的基础,我们从1999年9月起,在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林崇德教授、沃建中博士等专家的指导下,正式启动了“区域性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这一新的研究项目,通过教育科研与教育行政“双管齐下”的办法,立足于本土特点,将国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沿成果及本市试点学校的科研经验推向了全市范围。
一、依靠行政决策,推广科研成果,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力度
1999年初夏,经过半年的组织策划和业务准备,我市教育局出台了一系列区域性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所必需的宏观决策与配套措施,主要包括:
1从1999年9月开始,在全市高中(含职高)、初中、城镇小学及乡镇中心小学(当时不含村办小学),全面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在现行活动课程中统一安排课时,每学期8-9节,一般可采取隔周一节班会课、隔周一节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办法加以解决。此外,我们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配备和培训、组织管理及效果评价等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2在全市各类干部培训班上,将心理健康教育有关内容列入培训计划,以提高学校领导抓好心理健康教育的自觉性;建立心理辅导网站,交流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和经验,提供“班级心理辅导活动典型设计”;在教育局下达的工作计划、学期总结及其他重要文件中,列出专题,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以部署或总结;在每年一次的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上,教育局主要领导都亲自布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以上各种途径,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宣传力度,以保证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科研设计和行政措施能落实到位。
3 2000年9月,我们成立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2000年11月,市教育局发文要求全市中小学按“普通站”、“合格站”、“优秀站”三个层次建立学校心理辅导站,并出台了《富阳市学校心理辅导站工作条例》,以指导基层学校的建站工作。
4在课题研究每一个阶段的中后期,市教育局领导都要和课题组的全体成员一起分析研究课题进展情况,并督促各基层单位进行检查反馈,及时回收阶段研究成果。2001年上半年,教育局主要领导又亲自主持了“富阳市学校心理辅导站基本工作状况的调查研究”,以求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出下一步巩固成果的对策。
二、立足现有师资,积极培训骨干,加强心理辅导队伍建设
1通过三种途径解决班级团体辅导活动课的师资配备
(1)多数学校的班级团体辅导活动课由班主任兼任,在同年级内分工合作,每位班主任专攻两三个辅导专题,然后各班交叉进行辅导。
(2)少数学校按年级配1~2名教师兼任心理辅导活动课,计人教师工作量。
(3)个别学校若有合适人选,编制又允许,则可以配备专职辅导教师。
2通过两个层次安排师资培训
担负班级团体辅导任务的班主任主要靠本市组织培训;担负面向少数学生做补救性辅导任务的教师,由于专业要求相对较高,则主要靠外送有关业务部门进行培训。
3通过五种形式进行师资培训
(1)全市骨干教师集中起来,请省内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或由本市业务部门组织专题业务辅导。
(2)以学区或学校为单位集中教师,请学校心理辅导专家或本市业务干部深入基层进行培训,或者依靠学校心理辅导站开展单一专题的校本培训。
(3)组织优秀的心理辅导教师“送教下乡”,开出班级辅导优质课,供边远山区、农村的中小学教师观摩学习,并配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这种培训形式尤其受到基层学校的欢迎)。
(4)选派骨干分批参加省市以上业务部门组织的学校心理辅导理论培训班和心理辅导员上岗证书培训班。
(5)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北师大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生课程班的系统学习。
三、抓住两条主线,营造一个氛围,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格局
所谓“两条主线”,一条是指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发展性、预防性的心理辅导,一条是指面向少数学生开展补救性的个别辅导。所谓“一个氛围”,是指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教育氛围。
1通过两个途径,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发展性、预防性的心理辅导
(1)引导全体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能不能使每个学生的心理都得到健康发展,关键在于能不能给他们创设一个充满关爱、平等自主、尊重个性的教育环境,营造一种和谐的教育氛围,而能不能使每一位教师都自觉地在工作中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关键则在于能不能有效地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使教师树立起“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观念。
为了帮助广大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充分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我市还从1998年下半年起,实行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素质报告单”制度,把“个性心理发展情况”列入学生素质评价内容,并发文具体说明评价的要点及“注重个性、正面鼓励、促进发展”等撰写评语的基本方法。
我们还采取评选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论文的方式来激发全市中小学教师研究“教书育人,渗透心育”的热情。尤其是组织教师们参加《中国教育报》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联合举办的“健康杯”全国心理健康教育优秀论文大赛,调动了一线教师的科研热情。
(2)在各年级开设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
由于有试点经验为借鉴,全市中小学在开展心理辅导活动课时少走了许多弯路,尽管开课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城乡之间存在一些差距,但两年来,试点学校的班级辅导活动模式还是比较顺利地得到了推广。在市区中小学以及部分乡镇中小学里,已经可以开出较高层次、较大规模的心理辅导公开课,并得到了省内外专家的好评。目前,我们正朝着“巩固、改进、提高”的方向继续努力,并着重注意缩小校际之间存在的差距。
2主要通过三条途径,面向少数学生开展补救性的心理辅导
(1)依托试点单位富春中学的心理辅导骨干队伍,开设面向全市中小学生的心理热线电话——“未来青春热线”,受到了全社会,特别是中小学生及其家长的欢迎。
(2)对于开设学校心理辅导室的问题,我们持一种较为谨慎的态度,原则上要求“先培训,后上岗”,把师资条件放在第一位来考虑,成熟一个,开设一个。目前已有36所中小学(含职高)建起了学校心理辅导室,每周定时接待来访学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倾诉心中烦恼、寻求心理援助的场所,并及时排解了一些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
(3)大多数农村中小学采取设置“心理信箱”、提倡写“心理日记”及利用校报、队报、广播站开辟心理健康教育专栏等办法,了解个别学生的心理困惑,适时地和学生沟通,帮助他们走出心理阴影,重塑自我形象。这些工作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4)对于部分有同类心理需求或心理不适应问题的学生,我们正在进行小组团体辅导的试点,待取得经验后再逐步推广,以逐步开通学校补救性辅导(有时也是发展性辅导)的另一重要渠道。
3创设一种有利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教育氛围
我们认为,这个问题对于心理康教育来说,是最为重要的,难度也最大,必须有长期作战的准备。目前我们所做的一些工作主要有:
(1)加强师德教育
我市教育局组织全市中小学教师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以及《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有关规定,引导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讽刺、不挖苦、不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这一项教育还要长期坚持下去,只有当这样一种职业道德规范成为广大教师深刻的教育理念和自觉的教育行为时,那种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和谐氛围才能真正形成。
(2)关注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
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许多时候源于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而教师的教育方法之所以不当,除了教育思想方面的原因之外,往往还有教师自身心理方面的问题。因此,我们认为要高度重视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和服务。目前我们主要是通过专家讲座的方式来对教师加以引导,下一步准备在校园局域网和地方报刊上进一步加大这一问题的教育力度。
(3)努力形成全社会都来关心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氛围
经过各级新闻媒体的宣传,对于我市社会各界和广大家长来说,“心理健康教育”或“学校心理辅导”已不是陌生的名词。现在,不少中小学已把举办“家长学校”或定期举行“家庭教育”讲座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来抓。为此,我市教育局和市妇联、关工委等部门一起成立了专门的机构,以便协调开展好家长学校的工作。我们还组织学校心理辅导的骨干教师,利用全市科普宣传周的机会,走上街头,设置“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处”,解答广大家长提出的教育子女的具体问题。这些做法,对于形成一种“全社会都来关心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社会风气,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加强组织管理,注重科研指导,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实效
1组织管理方面
在市教育局由分管局长和职能科室主抓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市教研室设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负责业务指导;在各学区设立心理辅导教研大组,负责组织学区内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工作和研讨活动;各中小学则由一名校领导分管,下设学校心理辅导站负责全面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理辅导站暂时挂靠政教处(或教导处),学校教科室协助进行业务指导。鉴于目前我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还不可能与德育工作截然分开,因此,学校心理辅导站必须在分管校长的领导下与政教处(或教导处)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不少学校由政教处(或教导处)一位主任兼任心理辅导站站长,实践证明是个好办法。
2科研指导方面
(1)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经常深入中小学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这对帮助班主任尽快适应班级心理辅导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依托各学区心理辅导教研大组及学校心理辅导站这一网络组织开展市、学区、学校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活动,有效地推广了成功的课例和经验,提高了兼职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实施班级辅导的操作水平。
(3)在专家的指导下,我们组织骨干教师分年级、分学期编写了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设计共422篇,计162万字,分批发到每一所学校,为兼职教师组织班级团体辅导活动提供了思路和框架。
(4)“走出去、请进来”,积极与省内外兄弟学校开展研讨交流活动,以开阔教师们的眼界。两年来,我们的工作一直得到浙江省教科院、浙江省心理学会学校心理学专业委员会等上级科研部门、学术机构以及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等学校专家教授的指导和帮助,因此才得以保持了一个基本健康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势头。
(5)组织本市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术交流,大兴科研之风。两年来我市评选的教育教学论文中研究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论文数量不断上升,总体质量也有提高。
总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九年来,全市教育工作者注重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意识和中小学生关注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大大增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模式已具雏形,一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力量脱颖而出,全社会关心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舆论氛围初步形成。
思考展望篇
总结我们近几年的实践历程,可以说我们一直在致力于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道路。当然笔者并不否认,走专业化之路也许是5~10年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事业发展的方向,不过就目前中国的具体国情而言,除了少数经济文化发达的大城市之外,现在来强调走专业化道路似乎为时尚早。中国的中小学生有80%分散在广大的农村,他们同样有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迫切需要和基本权利。若用“专业化”的标准作为价值取向来推进这些地区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那将大大延误广大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步伐。我们在研究中国教育的任何问题时,不应忽视“中国的根基在于农村”这样一个最最基本的现实。因此,笔者认为,当前突出要解决的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本土化问题,要让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从神圣的学术象牙塔里走出来,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围墙里走出来,真正走到中小学校当中,为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
那么,什么是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本土化道路呢?根据我们的体会,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思考:
第一,在工作模式上,要以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性、预防性心理辅导为重点,同时也不疏忽对个别学生的补救性辅导。而且,即使是对个别学生的补救性、矫治性的辅导,也必须与相当专业化的医学模式加以区别。一句话,学校就是学校,不是医院;教师就是教师,不是医生。无论是发展性、预防性辅导,还是补救性、矫治性辅导,对学校而言,说到底都是教育模式。
第二,在队伍建设上,必须以班主任作为主干队伍,并发动全体教职员工全员参与,同时也要重视经过专业培训的核心队伍的建设,走兼职化与专业化相结合的道路。如果仅仅依靠少数专业化的人员,就会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失去广大教职员工的理解与支持,陷入冷冷清清、孤军作战的境地。
第三,在操作途径上,要以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同时积极开通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渠道。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要有一定的数量作为保证。因为若是没有量的积累,就没有心理辅导干预的效果。当然,开课密度过频也是不妥的。心理辅导活动课主要靠班主任来承担,并由学校统筹安排,划分专题,各班班主任分工合作,交叉上课,以便减轻教师负担,提高辅导质量。
第四,在工作策略上,要以区域性推进作为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最终目标,以教育行政、教育科研紧密配合、双管齐下为主要手段,一手抓试点,一手抓推广。试点工作务求扎扎实实,推广工作则要大刀阔斧。
第五,在师资培训上,要以面向全体教师的、分散的、多层次的初级培训为主要培训形式,同时兼顾较高层次的专业化培训方式。
第六,在管理体制上,要在分管领导的协调下,由政教处或教导处中分管政教工作的职能人员牵头,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学校德育工作加以统筹安排,并实行政教、教务、教科研三驾马车齐抓共管,学校、家庭、社会三力合一、协同配合,努力营造一种“人人都来关心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人人都要做加法,不做减法”的良好的教育环境氛围。
上面论及的只是“一地所得”,一家之言。就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来看,全国正处于一种变革的初始时期,应该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包容并蓄,大胆实践,以求共同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本土化道路来。
比较教育本土化 篇10
美国著名危机管理大师罗伯特·希斯研究认为, 危机管理是危机管理者如何减少企业危机情境的发生, 如何做好应对危机的准备工作, 如何规划和培训员工以应对危机局面, 并从中很快复原。他提出了危机管理三阶段理论, 即事前管理、事中管理、事后管理。他认为有效的危机管理需要在事前转移或缩减危机的来源、范围和影响, 提高危机初始管理的地位;事中要改进对危机冲击的反应管理;事后要完善修复管理, 以能迅速有效地减轻危机造成的损害。由此, 罗伯特·希斯将危机管理过程概括为4R模型, 即该过程可以划分为缩减 (Reduction) 、预备 (Readiness) 、反应 (Response) 、恢复 (Recovery) 四个系统活动。运用罗伯特·希斯的危机管理三阶段理论与4R模型, 通过对照分析三鹿与高露洁的危机管理方式, 可以发现本土品牌在危机管理方面应当学习借鉴跨国品牌的一些优秀经验。
2. 危机起因比较分析
2.1 三鹿危机起因分析
2.1.1 企业社会责任的丧失
三鹿婴幼儿奶粉引发婴儿患肾结石, 三鹿集团却采取拖延、瞒报、封口等手段, 掩盖事实真相, 食品安全是任何食品企业得以生存发展的基础, 然而三鹿集团, 忽视用户生命安全, 是缺乏社会责任感的反映。这种责任与道德的缺失正是毒害众多消费者婴儿生命的罪魁祸首。
2.1.2 生产科技水平低
在中国, 奶牛为小户喂养, 没有专门的奶牛养殖场以及兽医院, 从研发、生产, 到质量控制管理都缺乏先进的科技手段。在西欧, 奶农在自愿的基础上组成各种形式的合作社, 按合作社的章程实行统一经营、统一核算、利润分成, 并参加各种奶农联合会, 获得财政信贷、畜牧配种、饲养管理、物资供应等各方面的优质服务和产品质量、市场销售等信息。
2.1.3 质检设备科技含量低
三鹿奶粉是国家免检产品, 但是三鹿集团却没有高科技含量的质检设备来检测危害健康的三聚氰胺等食品添加剂。再则, 国家也缺少相应的行业管理标准。
2.2 高露洁危机起因
高露洁含致癌物是它进入中国市场后碰到的最大危机。虽然高露洁公司在这场危机的处理中也有一些不足, 但是最终成功重获市场信心, 值得我们本土品牌借鉴。
2005年4月13日, 美国弗吉尼亚工学院的Peter Vikesland教授发表了文章《太爱干净可能对你的健康和环境有害》, 介绍了许多抗菌香皂中包含三氯生, 会和自来水发生反应, 产生可能会使人类致癌的三氯甲烷。当年4月15日, 英国《旗帜晚报》随后发表了《牙膏癌症警告》, 报道了:包括高露洁等品牌在内的数十种超市商品均含有三氯生。这一年4月17日, 国内各大媒体转载了这篇报导, 高露洁在中国消费者中的品牌信任度迅速受到质疑。后来, Peter Vikesland教授公开表示, 英国《旗帜晚报》的报道是不科学的。
可见, 高露洁此次危机是英国的《旗帜晚报》和中国媒体上出现了断章取义的、不科学的报道, 以及中国消费者对癌症“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恐慌心理造成的, 而不是高露洁棕榄公司本身及产品质量问题造成的。
3. 高露洁与三鹿奶粉危机处理比较研究
3.1 缩减阶段 (Reduction)
在缩减阶段, 企业应当进行风险评估与管理, 预防危机发生, 降低危机事发的可能性, 减少危机对企业的冲击力。通过运用各种方法和渠道搜索, 发现和识别潜在危机风险, 比如, 关注和分析国家宏观经济环境, 行业走势及竞争对手动态, 媒体信息, 利益相关者的信息反馈等等, 这样, 在危机没有发生之前, 就能够识别出危机的“红色信号”。发现危机信号后, 对其进行有效评估, 监控, 管理, 预防危机发生。
三鹿面对明显的危机信号呈漠视态度, 在接到投诉八个月之后才检测奶粉三聚氰胺含量, 后来又一直采取拖延、瞒报等手段将事情掩盖。而广州高露洁棕榄公司面临突如其来的危机讯息, 立即发表一份声明, “有关近期个别外国媒体报道中提及的实验室研究报告, 该报告中并无涉及牙膏, 或提出任何对高露洁全效牙膏使用安全性的内容”, 防止事情恶化, 减少了对公司的冲击。
3.2 预备阶段 (Readiness)
企业平时应当建立健全危机预警和处理机制, 注重危机管理人才的培养和提拔, 以帮助企业防范、预警危机。通过相关培训, 一旦危机发生时, 危机管理人员便能马上担当起内外沟通角色, 成为处理危机的主力军。也可从社会其他机构聘请具有专业危机处理经验的高级顾问, 并且在其帮助下, 经常对企业高层, 员工进行危机模拟式训练。模拟训练可以提高全员的危机处理能力, 及早发现并修正处理时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此外, 借助外援也是预防危机的重要措施, 比如, 政府机关, 有丰富媒体资源的咨询公司, 卫生医药顾问, 律师事务所, 财务, 审计专家等。企业应当平时储备这些关系, 危机发生后, 可以随时启用, 参与应对危机。
三鹿集团面临奶粉投诉, 没有及时通知经销商和零售商停止销售受到污染的产品, 却试图通过“统一更换新包装”, 转移矛盾, 可以发现, 三鹿集团根本没有危机意识, 何谈危机预警、处理机制。而高露洁迅速组建的公关团队, 发表媒体声明, 召开多次新闻发布会, 借助权威媒体和机构、外部专家, 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 最终顺利度过危机。
3.3 反应阶段 (Response)
3.3.1 成立危机处理小组, 速度第一为原则
面临突如其来的危机, 企业应立即成立以高层为首的危机处理小组, 明确规定在该团队中, 如何采取危机处理措施, 如何应对媒体采访, 并且由谁来担当新闻发言人。同时确定组织唯一的、统一的、权威的公开发布信息, 保证对外发布的信息高度一致, 避免因口径不一致, 使媒体借题发挥, 让企业内部统一认识及步调, 让各部门相互协调, 使企业的危机管理有强大的支援后盾。与此同时, 遵循速度第一的原则, 争取主动, 积极对外沟通, 分析问题根源, 迅速同相关部门配合, 只有及时制定出危机处理方案, 才是转危为安的良策。
三鹿事发之后, 无人给予消费者一个合理的解释, 面对结石婴儿数量的上升, 三鹿终于出现了新闻发言人, 态度却是回避问题, 三鹿集团传媒部专门飞赴兰州, 对记者称:“三鹿婴儿奶粉是专门为婴儿生产的, 在生产中对理化、生物、卫生等标准也是完全按照国家配方奶粉的标准执行并全面检测的。我们可以肯定地说, 我们所有的产品都是没有问题的”。而高露洁公司当危机出现时, 则迅速组建危机公关团队, 由高露洁亚太区、广州高露洁棕榄有限公司、高露洁棕榄公司组成, 足以可见对公司危机的重视, 从高层到基层, 自上而下, 全面准备处理危机。
3.3.2 主动承认错误, 换取媒体支持
良好的品牌形象是谋求长远发展的根本, 品牌为先是硬道理。在品牌危机事件中, 企业的态度应当诚恳, 应以消费者的利益为重, 并通过媒体向公众表明立场, 即使随后证明了企业产品质量等确实有问题, 但主动承认错误, 勇于承担损失的良好合作态度也会赢得媒体尊重和消费者的宽容与谅解。
今年9月11日上午, 三鹿集团称产品“按国家要求”生产, 经质监部门、卫生厅检验合格, 拒不承认奶粉有问题, 后来, 在事实面前却进一步将责任推向奶农。并且试图买通百度, 屏蔽负面报道。在危机处理过程中, 高露洁努力澄清事实根源。2005年4月27日, 高露洁公司在记者招待会上播放了Peter Vikesland教授的一段录音, 彼得表示, 自己的研究只是有关于自来水和含有玉洁纯的清洁剂相互之间的化学反应, 根本没有涉及牙膏, 证明了高露洁牙膏的安全。
3.3.3 制定媒体计划, 做好外部沟通
危机管理小组应尽量准备充足的新闻素材或统发稿, 主动联系相关媒体, 必要时马上召开新闻发布会, 将公司的下一步危机处理计划告知媒体, 做好品牌危机的传播。与此同时, 企业应当学会善于与权威机构合作, 借助其公正性和权威性, 帮助解决危机。权威机构的验证信息, 政府部门的检验结果以及专家的评论, 无疑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三鹿集团种种错误行为, 导致各媒体争相报道其负面新闻。三鹿也想借助质检部门、卫生部门的权威力量, 给产品无害证明。然而事实铁证如山, 所有努力都徒然。高露洁公司选择一到两家主流媒体作为发布平台, 确保可信权威。并且, 高露洁及时召开有150家媒体的新闻发布会, 澄清事实, 还承担数百媒体中外记者来京的食宿、交通费用。并且, 争取到中华口腔医学会和中华预防医学会的支持, 再次确认高露洁牙膏的使用安全。可见其精心的计划和准备。
3.3.4 借助强大的网络媒体来解决危机
相对于传统媒体, 互联网最大的特点就是扁平化, 这也就是说, 所有的媒体和公众都有相同的权利来使用网络发布自己的评论、观点或者不满。随着舆论越来越自由, 与日俱增的网友和网站编辑在网络上发布善意或者恶意的文字, 使得互联网也成了危机的始作俑者。因此, 网络媒体来帮助解决危机是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自由的网络, 积极向消费者、社会公众、经销商、权威机构甚至竞争者反馈危机处理进程, 让利益相关者随时能关注到相关信息, 尤其是正面信息, 有效防止恶意报道或恶意损害, 以及公众不满情绪给危机管理带来不良影响。
此次三鹿集团的态度深让各方失望, 众多购买三鹿奶粉的消费者在互联网上发泄自己的愤怒, 声讨三鹿罪责, 网络媒体加大了三鹿的负面宣传力度, 使危机处理困难重重。纵观高露洁整个事件过程, 诚恳的态度, 获取了各方信任, 网络上还出现了不少网民的文章, 为高露洁分析起因, 澄清事实, 风波逐渐平息。
3.4 恢复阶段 (Recovery)
危机事态得到控制后, 企业应马上进行品牌形象的恢复工作, 立足实际, 将企业的财产、设备、工作和员工等回复到正常状态, 并且总结危机的经验和教训, 订正修改危机管理机制, 防止危机再次发生, 促进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同时, 进行有效的品牌管理, 利用危机, 重新树立品牌形象。
三鹿的陨落, 还由于它的品牌管理能力欠缺, “三鹿”既是奶粉品牌, 又是集团公司品牌, 风险规避能力弱。相反, 雀巢、保洁、欧莱雅等公司拥有多个品牌, 能有效降低风险。高露洁公司事后在央视等各媒体陆续强势推出关于牙膏100%安全的广告, 强大的宣传力度, 恢复了市场信心, 使消费者又开始购买高露洁牙膏。
4. 小结
三鹿集团事前在奶源渠道 (公司加农户模式) 、生产设备、质量控制等方面都没有高科技手段来保证其产品质量, 等危机发生后, 同样没有依靠高科技手段来正确处理危机, 没有建立以品质为核心的品牌管理体系, 却用大量的资金来铺广告, 做宣传, 提高知名度, 三鹿危机提示我们, 食品企业应当依赖高科技手段来进行危机管理。
跨国品牌与本土品牌, 同样是遭受危机, 前者却常常能化险为夷, 将危机转为商机, 而我们的本土品牌, 却惨败不堪。如今, 经济的腾飞给我国的企业带来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威胁与挑战, 企业发生危机的风险也不断增加。如何有效地预防危机, 如何建立系统的危机预警体系, 是企业面临的迫切问题。
摘要:2008年, 三鹿危机震惊了中国食品行业。纵观整个三鹿事件, 我们不难发现三鹿集团始终缺乏依赖科技手段的危机管理体系;虽然跨国品牌也同样遭受着产品危机, 却并没有由此遭遇致命打击, 有些品牌反而化危机为商机。本文将参照危机有关理论, 以及跨国品牌高露洁危机案例, 总结出跨国优秀品牌危机管理经验, 提出食品企业应当依赖科技手段进行危机管理。
关键词:科技,危机管理,三鹿,高露洁
参考文献
[1]Heath.R.Dealing With The Complete Crisis-The Crisis Man-agement Shell Structure[J].Safety Science, 1998.
[2]高敬.哈佛模式, 公司危机管理[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3.
[3]罗伯特·希斯 (Robert Heath) 著, 王成等译.危机管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 2004.
[4]倪剑.危机公关诊所[M].上海:文汇出版社, 2007.
【比较教育本土化】推荐阅读:
比较军事教育06-02
跨国教育比较07-13
比较教育研究06-15
比较与国际教育07-03
世界比较教育大会11-09
比较教育学教育教学06-03
中日家政教育比较研究07-14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07-07
比较教育学科建设07-10
中美高校创业教育比较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