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瓶颈

2024-10-18

创业瓶颈(通用10篇)

创业瓶颈 篇1

当前, 大学生创业活动已经普遍开展, 并且逐渐形成了八种创业成功模式。

这八种成功模式是: (1) 科技引领型。 (2) 网络实体型。 (3) 创意驱动型。 (4) 团队合作型。 (5) 导师帮带型。 (6) 市场拓展型。 (7) 大赛孵化型。 (8) 村官创业型。

虽然目前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开展已经取得一定成效, 但是, 成功率并不高, 制约大学生创业活动有四大瓶颈。 (1) 集资途径少, 集资数额小, 大学生创业普遍缺乏创业资金。目前我国的创业投资机制尚不健全, 能通过商业贷款、亲友资助、政府资助等方式获得创业启动资金的创业者寥寥无几, 资金不足是大学生创业过程中普遍面临的最大困难之一。 (2) 创业经验欠缺。创业者不仅缺乏创业行业的相关知识, 也缺乏创业的经验, 单凭一腔热血, 在团队建设和管理、市场行情的把握等方面有很大欠缺。 (3) 缺乏核心技术或优势项目。当前, 市场竞争激烈, 不少行业饱和度高, 企业掌握新技术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市场竞争力。目前注册持有自己独立品牌的大学生创业企业少, 很多大学生企业在创办多年后依然规模很小, 利润也少, 企业缺乏竞争力。 (4) 缺乏风险意识。不少大学生盲目创业, 缺乏必要的创业素质, 对创业的艰苦性心理准备不足, 因而大学生创业企业的存活率较低, 倒闭、停业的数量多, 市场淘汰率高。

针对上述四大瓶颈问题, 要加强创业教育实践, 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和素质。

一、建立健全创业教育体系

把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作为就业指导教育的重要内容, 纳入教学计划, 科学设定创业教育内容, 创新创业教育教法, 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素质。要加强创业教育管理, 建立完善课程考评方法以及创业休学等各类配套制度, 并把创业教育纳入高校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评估体系。

二、广泛开展创业教育实践活动

鼓励支持大学生自发组建大学生创业者联盟等各种形式的创新创业社团组织, 开展互助交流。积极开展一系列创业教育实践活动, 增强大学生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启发创新思维, 锻炼创新团队协作能力。

三、建立创业教育保障机制

大力加强对创业课程开发、创业教育见习基地等方面的投入, 为创业教育提供经费保障。要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鼓励教师进企业, 企业家进校园, 开展师资交流与培训。

1. 加大创业扶持资金投入

设立大学生创业专项基金, 同时, 广开融资集资渠道, 加强对专项资金管理, 用好用活资金。

2. 加强大学生创业信贷支持

小额担保、贷款扶持等要向大学生创业者倾斜。要注重有关金融扶持政策的整合与衔接。要完善小额贷款担保运作机制和担保资金风险补偿机制, 充实小额贷款担保资金。要加强业务创新, 积极探索适合创业组织小额融资需求的信贷服务模式。

3. 畅通大学生创业“绿色通道”

工商等部门要适当放宽大学生初创企业市场准入条件, 鼓励大学生创办行业层次高、吸纳能力强、地处农村和边远地区的企业。税务、银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技、公安、社保等部门, 要进一步简化申请程序和审批手续, 积极落实各项优惠政策, 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站式服务。

4. 加强大学生创业服务

积极引导社会专业化服务机构尽可能地为创业者免费或优惠提供法律、投资、财会等方面的专业服务。整合有关部门信息资源, 开通各地的大学生创业信息公共服务网, 及时发布国家和我省各项创业扶持政策、办事流程、创业信息、服务资源等公共信息。

政府要把大学生创业资金的投入、创业扶持政策的落实、创业教育培训的质量、创业服务的水平、创业带动就业的效果等, 作为衡量大学生创业工作的主要指标, 纳入就业工作考核重要内容。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工作职责, 落实工作队伍。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师资培训, 积极研究制订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措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积极开展大学生创业培训、师资培训、项目开发、跟踪服务等工作;财政部门要会同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审计、监察等部门, 建立大学生创业资金落实与监督机制;宣传、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以及其他社会组织要在舆论引导、信息发布、创业项目推广、指导维权等方面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后续服务和有力支持。

创业瓶颈 篇2

1.知识

大学生创业缺乏准确表达创业意图和对创业所需各种资源的准确理解,缺乏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对目标市场和竞争对手情况缺乏了解,或作出的分析经不起推敲;一些项目虽然有很好的创意,但缺乏足够市场信息的支撑,可操作性也有问题;还有很多人不知道如何写创业计划书。这些无一不反映大学生在创业方面知识的缺乏。

2.目标

很多大学生创业是凭一股激情,缺乏冷静而清醒的头脑。因此在寻找项目上显得很盲目,对于自己为什么要选择这个项目缺乏清醒的认识。而有的则是过于理想化,对市场的前景估值太高,而忽视了现实的市场需求,

实际上大学生开始创业时,在资金、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可以选择一些容易上手、适合自己、投资不大的项目,而且创业也不应该拘于形式,既要有远期的目标,更要有近期的现实目标,因为创业的目的就是赚钱,只有赚到钱,有足够的资金,才有实现远大目标的资本。同时,他还认为并不是所有大学生毕业后都适合创业。

3.经验

经验是创业之初的大学生最欠缺,也是最需要的东西。也是我们所有正在创业的大学生的深切感受。 Yahoo初期就是引入了职业经验人,才成就了今天的Yahoo,否则它或许至今都还是一个学生的想法。风险投资商更看重能有效组织产业资源的创业团队,并不看好那些徒有想法的聪明人。

4.心态

认为只要开一个公司就会财源滚滚来。盲目创业是大学生创业的“通病”。

“一些大学生对于创业的认识过于理想化。”

破解大学生创业活动瓶颈 篇3

这八种成功模式是:(1)科技引领型。(2)网络实体型。(3)创意驱动型。(4)团队合作型。(5)导师帮带型。(6)市场拓展型。(7)大赛孵化型。(8)村官创业型。

虽然目前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开展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是,成功率并不高,制约大学生创业活动有四大瓶颈。(1)集资途径少,集资数额小,大学生创业普遍缺乏创业资金。目前我国的创业投资机制尚不健全,能通过商业贷款、亲友资助、政府资助等方式获得创业启动资金的创业者寥寥无几,资金不足是大学生创业过程中普遍面临的最大困难之一。(2)创业经验欠缺。创业者不仅缺乏创业行业的相关知识,也缺乏创业的经验,单凭一腔热血,在团队建设和管理、市场行情的把握等方面有很大欠缺。(3)缺乏核心技术或优势项目。当前,市场竞争激烈,不少行业饱和度高,企业掌握新技术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市场竞争力。目前注册持有自己独立品牌的大学生创业企业少,很多大学生企业在创办多年后依然规模很小,利润也少,企业缺乏竞争力。(4)缺乏风险意识。不少大学生盲目创业,缺乏必要的创业素质,对创业的艰苦性心理准备不足,因而大学生创业企业的存活率较低,倒闭、停业的数量多,市场淘汰率高。

针对上述四大瓶颈问题,要加强创业教育实践,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和素质。

一、建立健全创业教育体系

把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作为就业指导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教学计划,科学设定创业教育内容,创新创业教育教法,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素质。要加强创业教育管理,建立完善课程考评方法以及创业休学等各类配套制度,并把创业教育纳入高校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评估体系。

二、广泛开展创业教育实践活动

鼓励支持大学生自发组建大学生创业者联盟等各种形式的创新创业社团组织,开展互助交流。积极开展一系列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启发创新思維,锻炼创新团队协作能力。

三、建立创业教育保障机制

大力加强对创业课程开发、创业教育见习基地等方面的投入,为创业教育提供经费保障。要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教师进企业,企业家进校园,开展师资交流与培训。

1 加大创业扶持资金投入

设立大学生创业专项基金,同时,广开融资集资渠道,加强对专项资金管理,用好用活资金。

2 加强大学生创业信贷支持

小额担保、贷款扶持等要向大学生创业者倾斜。要注重有关金融扶持政策的整合与衔接。要完善小额贷款担保运作机制和担保资金风险补偿机制,充实小额贷款担保资金。要加强业务创新,积极探索适合创业组织小额融资需求的信贷服务模式。

3 畅通大学生创业“绿色通道”

工商等部门要适当放宽大学生初创企业市场准入条件,鼓励大学生创办行业层次高、吸纳能力强、地处农村和边远地区的企业。税务、银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技、公安、社保等部门,要进一步简化申请程序和审批手续,积极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站式服务。

4 加强大学生创业服务

积极引导社会专业化服务机构尽可能地为创业者免费或优惠提供法律、投资、财会等方面的专业服务。整合有关部门信息资源,开通各地的大学生创业信息公共服务网,及时发布国家和我省各项创业扶持政策、办事流程、创业信息、服务资源等公共信息。

政府要把大学生创业资金的投入、创业扶持政策的落实、创业教育培训的质量、创业服务的水平、创业带动就业的效果等,作为衡量大学生创业工作的主要指标,纳入就业工作考核重要内容。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工作职责,落实工作队伍。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师资培训,积极研究制订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措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积极开展大学生创业培训、师资培训、项目开发、跟踪服务等工作;财政部门要会同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审计、监察等部门,建立大学生创业资金落实与监督机制;宣传、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以及其他社会组织要在舆论引导、信息发布、创业项目推广、指导维权等方面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后续服务和有力支持。

高职大学生创业瓶颈及对策 篇4

据教育部的统计, 2010年, 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700万人, 而全国高校毕业生总量压力还将继续增加, 随着高等教育进程的加快,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市场呈现出供大于求的挑战。教育部部长周济在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表示:当前的经济形势变化已对一些地区和行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 面对面对沉重的就业压力, 支持和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 不失为一条缓解就业压力、解决大学生就业的切实可行之道。这不仅有利于缓解大学生就业的压力, 提高大学生就业平台, 更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有利于社会稳定繁荣。

二、大学生创业影响因素的分析

(一) 主观影响因素

1.自信心和创业魄力

根据成都职业技术学院的调查, 被调查的在校大学生认为自己已完全具备创业能力的只有3%, 基本具备的只有4.7%, 它说明大多数大学生对自主创业没有信心。另外, 有40.8%的学生选择“相对创业, 我更喜欢容易点的工作”。这表明即使具备了创业能力和条件, 有些学生也不一定成功, 这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大学生的自信心不强。自信心不足, 缺乏创业魄力, 对前途的悲观失望, 体现在毕业生就业时, 宁愿到处寻觅工作岗位, 也不愿主动采取积极的措施, 走创业的道路。

2.创业知识与能力

实力与信心是成正比的。大多数的毕业生之所以不选择创业之路, 最主要的原因是对自主创业没有信心, 而这归根结底是创业知识和能力储备不足的表现。自主创业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很高, 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专业才能, 而且要求学生具备法律、管理、社交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但是许多毕业生除了专业知识方面的优势外, 缺乏其它方面的综合能力, 无法担当起自主创业的重任。

(二) 客观影响因素

1.创业教育体系

创业意识需要从小培养。在一些发达国家, 创业教育往往从义务教育阶段就开始了。而我国却把创业教育重点放在即将面临就业的大学最后阶段, 义务教育阶段则明显不足。在这种背景下, 创业所需要的智力因素和人格特征以及对创业的压力自然难以形成, 更谈不上心理的承受能力和抗击风险的意识, 大学毕业生不敢或不想去自主创业也在情理之中。目前我国的创业课程除“创业基础”外, 大多属于“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系列, 没有形成独立的创业课程和系统的创业课程体系。创业教育师资大多缺乏实战经验, 甚至没有企业的工作经历。由此可知, 我国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 师资素质有待提高。

2.创业条件

大学生的创业资金来源有几个方面:亲友的借贷或投资;个人积蓄;政府或银行的贷款;创业基金等。对于刚迈出校门或者迈进大学的大学生来说, 个人积蓄谈不上有多少, 政府和银行的贷款又受许多限制, 因此最主要的资金来源主要是父母亲友的借贷或投资。在这种背景下, 毕业生的家庭经济状况便成为创业的一大影响因素, 因此, 大学毕业生缺乏创业资金成为一个影响其自主创业的“重量级因素”。

三、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对策探讨

(一) 优化大学生创业的社会环境, 创造良好的条件

创业对于大学生来说需要各方面的知识准备, 更需要良好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主要包括政策支持和社会媒体舆论。政府的支持和帮助对大学生来说尤其重要, 而社会媒体舆论更是能起到导向作用。就学校而言, 应做到以下几点:

1.学校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 并为未接受创业教育的准备创业毕业生进行创业培训。

为大学生提供创业便利, 尤其要在户口、档案等问题上给予关注。其次, 要在创业资金上给予支持。缺少资金是大学生创业一个最大的难题, 少数家庭条件好的学生或许有一定积累, 但大多数来说都急切需要启动资金的注入。学校要为毕业生创业开通绿色渠道。再次, 设立创业培训机构, 分阶段地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创业培训。具体来说可以分为创业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 创业咨询, 创业跟踪辅导这三个阶段, 这样可以大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2.宣传部门要发挥导向作用。

宣传部门要对大学生创业多些关心和爱护, 多些正面的新闻报道, 少些负面的炒作;要多呼吁社会对大学生创业企业的支持和帮助, 少炒作个别人的成功或失败, 过分渲染大学生创业成功, 不仅使成功者的心态发生变化, 不利于成功者的发展, 也为未创业的大学生形成大学生创业容易成功的不正确暗示, 使不具备创业条件的大学生错误地走上创业之路;过分渲染大学生创业失败, 会使失败的大学生悲观失望, 失去战胜困难的信心, 也容易形成大学生创业难以成功的印象, 使有意创业、有条件创业的大学生放弃创业。

(二) 学校应改革教育观念, 提高大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

开设创业教育课程, 加快创业教育的发展。创业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 旨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人格等, 以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对劳动者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管理技能等方面的需求。首先, 高校要普及创业课程。目前我国只有少许高校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 大多数学校还没有开设, 这种情况与需要创业人才的现状不相符。其次, 要开展多种多样的创业活动。学校要帮助学生成立创业社团等组织;帮助其邀请一些创业成功人士给学生介绍其亲身创业的经历;要支持学生走出校门参加社会上的创业活动。最后要把创业教育和素质教育结合起来, 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只有这样才能最终促进创业教育的发展。要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能力大小决定创业的成败。学校不仅要培养大学生融资的能力, 也要培养大学生创业群体市场运作的能力和领导能力, 同时要提高大学生不断接受新知识、处理和更新信息的能力, 这些都是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帮助大学生提高不断接受新知识、处理和更新信息的能力, 改变以前那种只满足于学会教师教的知识和技能的状况。已经掌握的专业技术都有过时的时候, 最终决定获得成功的因素是善于学习、敢于创造、自强不息的自身素质。

(三) 大学生自身要苦练内功, 积极储备创业所需

首先, 通过创业意识的教育使学生们清楚地认识到自主创业同样可以塑造理想的人生, 实现自我的价值, 同时还要使学生认识到自主创业也是生存的需要, 发展的需要及社会进步的需要。其次, 大学毕业生创业群体必须要知道, 创业必须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 要遵守法律, 合法经营, 懂得自律的重要。这就需要积极学习相关法律知识, 了解法律, 使自己在今后的创业中少走弯路。同时, 还应努力学习, 培养能力, 树立信心, 要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大无畏精神, 敢于用热情去挑战未来, 勇敢地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

摘要:在这个充满机遇的时代, 面对沉重的就业压力, 支持和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不失为一条缓解就业压力、解决大学生就业的切实可行之道。然而, 随着全国创业氛围的越来越浓, 受各方因素的影响, 大学生创业初期的“激情”与创业中的“迷茫”也形成了对比, 不免让人喜忧参半。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影响因素,对策

参考文献

[1]郭崚.就业困境中的“自救途径”——大学生自主创业[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9, (10) .

[2]孙光宗, 陈曙红.当代大学生创业调查与对策建议[J].当代教商论坛, 2009, (10) .

[3]欧清华.浅析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2004, (6) .

创业瓶颈 篇5

创业教育不能“纸上谈兵”

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应届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各学校面临着很大的就业压力,学生自主创业就成为拓展就业渠道的新途径。创业教育也就应运而生,教育部从XX年起率先在全国9所高校开展了创业教育试点,并逐步在各大高校展开。

同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的专家指出,创业过程说起来简单,无非是写好商业计划书———找到风险投资———提供办公条件,但要真正付诸实施却是个艰苦的过程。对高校来说,创业教育的重点应该放在如何指导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到实际生活,并创造一定的经济价值,在条件成熟时创办自己的企业。从这个角度说,目前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还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

目前很多高校的创业教育主要还停留在团委举办各种创业大赛或是举行各种实践活动上。不少毕业生也向记者透露,尽管大家嘴上说“要给自己打工”,但由于校园内创业的氛围不浓,他们对创业的认识也不深,因此毕业时多数就选择了找工作。

学生心态影响创业进程

上海交大团委副书记董晓峰老师指出,在创业教育过程中另一个关键就是对大学生自主意识和创业心态的培养。目前很多高校毕业生自身的心态素质也制约着他们自主创业的步伐。在他们创业过程中,最容易暴露的几个问题就是市场意识淡薄、理财技能和合作意识缺乏、管理和商业谈判经验不足。

还有不少人好高骛远,认为创业就要从事高科技,就要一鸣惊人,不屑于从事服务业或技术含量较低的行业。这也是很多大学生企业难以存活、在两三年内要么被收购、要么散伙的主要原因。事实上大学生应该树立赚第一分钱,而不是掘第一桶金的观念。在创业时,不要只盯着大商机、高科技,而是应该扎扎实实地从基础行业开始练兵。对策:依托社会实践加强师资培训

针对这些创业教育的“瓶颈”,教育部门和各大高校也都开始思考对策。教育部高教司举办了创业教育骨干教师培训,通过培训教师再让他们回到校园培训学生;指导大学生如何创业的专业性网站———中国大学生创业网也正式开通,还将举行首届全国大学生网上虚拟投资大赛。

作为全国首批创业教育试点高校之一的上海交大还专门建立了创新实验基地和跨学科实验平台,用来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并聘请创业先锋人物和专家进校园为大学生讲解创业的法律法规、造作模式和成功经验等,用来“耳濡目染”学生,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

[相关链接]

创业教育可借鉴国外名校

创业教育在很多国外高校都是一项重要课程。如在斯坦福,学校会不定期地请来创业成功人士、投资家到学校演讲,鼓励有“点子”的学生能够和风险投资公司合作。因为经常能够得以和投资、管理领域的高层人物接触,学生自然而然培养起创业的自信以及长远的目光。学校甚至还专门设有专利机构的办公室接受学生的申请。

大学生自主创业瓶颈及策略研究 篇6

近年来, 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 大学毕业人数逐年增长, 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然而, 就业是民生之本, 大学生就业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 (教办[2010]3号) 指出, 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 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 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 (1)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瓶颈所在及其解决方法。

二、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瓶颈分析

1.我国的传统社会观念影响

我国是一个经历过漫长封建主义的国家, 为了实现并提升人的价值, “学而优则仕”逐步成为了人们择业的倾向, 而这一封建价值观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取向。因此, 在择业观上, 同样也分三六九等, 即士工农商, 商人是最低贱的, 因而自封建社会起, 商人并不是一个受人羡慕和尊敬的职业。虽然时过境迁, 但是如今, 公务员招聘考试在我国仍然如火如荼, 但报考与录用的比例才几百比一。而且越是落后的地区报考的热情越高, 因此而导致人才匮乏经济落后。如果不彻底改变传统的择业观念, 就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群体素质较低的状况, 若不改变观念为创业者提供诸多的扶持和便利, 就无法鼓励和帮助大学生创业。

2.大学生自主创业素养的欠缺

首先, 大部分大学生在找工作时依据“钱多、活少、离家近”的标准, 而这一标准对于创业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其次, 社会责任感缺失是大学生创业失败的主要原因 (2) 。许多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上重个人利益轻社会利益, 追求创业目标时重功利主义轻社会责任, 创业思想观念方面重实用主义轻理想愿景 (3) 。再次, 大学生的活动范围有限, 与社会接触少, 在处理社会事务时, 往往经验不足, 眼光有限, 难免考虑欠缺。此外, 创业绝不是凭单打独斗就能取得成功的, 需要发挥团队协作的精神, 然而不少大学生个人素质不错, 但是团队合作意识或是领导能力不足, 没有一个优秀的团队, 很难在创业中获取成功。

3.学校开展的创业教育资源不足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第一, 高校创业教育还刚刚兴起, 涉及面不够广, 效果也不够明显, 创业意识还未深入到广大的学生群体中去;第二, 部分大学生对创业所必须具备的相关知识知之甚少, 从未接受过创业方面的培训, 对创业相关政策法规也不了解;第三, 目前大部分的高校在创业教育培训方面资源相对不足, 尤其是师资方面严重不足, 开展创业教育的教师既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 还要具有丰富的创业经验, 但这样的教师简直是凤毛麟角, 屈指可数。

4.政府的相关政策扶持力度不足

随着中央政府及地方各级政府对大学生创业问题关注度的提升, 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也随之出台, 推动了大学生的创业。然而, 由于现阶段大学生并不是我国创业的主力军, 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重视程度仍未上升到相应的高度, 各项工作都处于起步阶段, 还需进一步提升。一方面, 中央和地方出台的各项扶持政策主要集中在创业企业注册、税收和资金支持等方面, 而对于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业培训及指导等方面的政策则显得比较欠缺。另一方面, 一些优惠政策缺乏相应的配套措施和实施细则, 难以执行 (4) 。

三、大学生自主创业策略研究

1.营造全社会的创业文化

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 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政府部门应当充分认识到整个社会的文化氛围对于大学生创业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强化大学生创业硬件建设的同时不能放松对创业软件即社会文化环境的建设, 可以在政府的主导下, 创建由高校和其他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创业文化环境体系。一方面, 可以通过电视、报纸和网络等大众传媒加大舆论宣传力度, 宣传创业成功人士, 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以此来逐步挣脱传统旧观念的束缚。另一方面, 要加强我国创业的立法和制度建设, 加强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在全社会树立诚信观, 对失信的行为要加强社会舆论谴责的力度, 形成一定的社会诚信机制, 提升社会诚信度, 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诚信的市场经营环境, 使大学生创业活动得以健康顺利开展。

2.加强大学生的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 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 首先应当明确创业教育目标, 完善创业课程体系, 将创业教育正式纳入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体系中。其次, 高校应当积极地将各种社会资源调动起来, 与创业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之间要加强联系, 创办校企合作式的创业教学实践基地, 邀请创业成功人士加盟教学团队, 开设创业相关的讲座, 传播创业思想和理念。第三, 在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时, 不仅要开展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的教育, 同时还要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此外还要培养大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吃苦耐劳的品质, 独立诚信的人格素养, 为创业打好坚实的基础。

3.推进创业课程体系建设

大学生创业教育如果需要具备良好的支持和保障的话, 就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 成立专门针对创业教育的培训机构, 将大学生创业教育纳入到高校教育体制中去, 渗透到学校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当中。其次,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优化师资队伍的配置, 定期对教学人员开展培训, 使教师及相关从业人员及时了解创业教学的发展动态, 并且为教师提供行业企业见习的机会, 支持教师亲身参与创业教学的实践, 提升教师创业的经验。此外, 还可以要求社会上有丰富经验的企业家加盟教学团队, 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第三, 为创业教育开创科学且系统评价体系。对于创业教学的评价主要目的是考核大学生创业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心理素质和社会价值观等。评价的方式不能过于简单划一, 可以联合校内外各界资深人士和专家通过创业情境模拟等方式对学生的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4.强化政府扶持创业政策

政策扶植是大学生创业的重要保障。一方面, 政府各部门之间应该相互协调, 加强联动, 把大学生创业帮扶作为工作的重心之一, 制定出切实可行, 便于大学生创业的措施, 以推进大学生创业。另一方面, 政府要继续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力度, 如减免行政事业收费、税收优惠等, 并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 扩大创业扶持基金的规模, 制定可操作性的配套措施和实施方案, 使政策能够更好地贯彻落实, 让更多参与创业的大学生能够享受到优惠政策。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大学生创业受到社会环境、学校教育、自身素养和政府政策等诸多方面的影响, 任何一个方面的不利因素, 都会制约着大学生创业的健康发展。因此, 推动和扶植大学生创业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工程。学校、政府和社会应当三方共同参与, 协同合作, 积极采取措施不断完善各个层面的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有效地推动大学生创业的顺利发展。

摘要:近年来, 随着大学毕业人数的不断增加, 就业形势日趋严峻, 为了缓解这一矛盾, 国家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然而, 在全民创新万众创业的社会大背景下, 大学生创业的成绩却不尽如人意, 成功的例子寥寥无几。本文从社会、学校、大学生和政府四个层面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瓶颈问题加以剖析, 同时从这几个角度有针对性地探讨相应的解决方法和建议, 以此来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效。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瓶颈问题,创业教育,策略研究

参考文献

[1]孟庆全, 中国大学生创业现状与思考, 教育教学论坛, 2011年第35期

[2]陈文远, 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社会责任感之培育,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3年第3期

[3]陈锴, 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民营科技, 2009年第5期

创业瓶颈 篇7

一、贫困大学生创业现状

笔者从镇江几所高校中抽取832名全日制在校本科生为调查对象, 其中以贫困生为主要调查对象, 发放问卷832份, 共收回有效问卷763份。调查显示, 贫困大学生有创业意愿的多, 实施创业的少;发展型创业少, 生存型创业多;创业失败率高, 创业成功率低。

二、贫困大学生创业发展瓶颈及成因分析

1. 资金瓶颈:经济条件制约

充裕的创业资金是保障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的先决条件。但对于创业的贫困大学生而言, 资金是制约创业发展的一个很难逾越的瓶颈。笔者调查显示, 他们获取创业资金的途径和数目很有限, 有的根本无法获取创业启动资金。靠家庭支持:贫困生家境贫寒, 父母整天为衣食温饱担忧, 根本不可能提供创业起步资金;靠自己去赚取:大学的生活费、学费已经压得贫困生喘不过气来, 实在无精力再去赚取创业资金;靠社会投资公司:投资公司往往因为大学生创业经验少, 规模小, 风险大等原因不愿意给予投资;靠政府支助和贷款:因名额少, 申请手续繁琐, 周期长, 门槛高等原因很难办理, 获得贷款的寥寥无, 创业的贫困大学生往往会陷入资金难以募集的困境。有的贫困生有优秀创业项目, 但缺乏创业启动资金, 而迟迟难以付诸实践;有的已经创业, 但创业过程中缺乏资金而最终导致创业失败。因此, 融资困难是困扰贫困大学生创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直接影响他们创业的积极性。

2. 知识技能瓶颈:创业教育缺位

笔者调查显示, 85.3%的贫困大学生认为自己现在的知识和技能不能满足创业需求;10.6%的贫困大学生认为基本满足创业需求, 只有3.82%的贫困大学生认为完全满足。调查还显示, 70.6%的贫困大学生从未接受过创业教育, 88.3%的贫困大学生从来未参加过创业大赛之类的创业实践活动。这些情况说明, 贫困大学生接受创业教育的情况很不理想。究其原因, 首先是创业教育认识问题。多数高校没有真正认识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没有确立创业教育明确目标, 更没有把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穿于整个教育教学的实践之中。创业教育体系尚未建立, 在课程设置中只将创业教育列入选修课。其次是创业教育师资配备问题。创业教育要重视学生创业意识、创业实践能力、创业精神、创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的培养。这就要求创业教育的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创业理论知识, 同时还要具备创业的实践能力。目前多数高校本身没有大学生创业的研究机构, 因而普遍缺乏专门从事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深资历的创业教育师资。多数高校没有可供大学生创业实践的创业孵化基地或创业科技园, 缺乏大学生创业实践锻炼和提升的平台, 大学生创业实践技能较差。

3. 制度瓶颈:政府政策不完善

首先大学生创业政策不完备。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法规、导向机制、保障制度、激励机制等都尚未建立健全, 更未从贫困的学生这一弱势群体出发, 制定相关的扶持政策, 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基本保障, 使得贫困大学生创业困难重重, 即便创业实施也要必须面对创业失败及由此而导致的发展乃至生存危机。其次现有创业政策宣传不到位。虽然政府先后出台了诸多大学生创业的支持政策, 但在现实中, 这些政策实施效果并不明显, 许多大学生对此并不了解、不信任。据笔者调查显示, 66.8%的大学生表示不了解相关创业政策, 25.6%的大学生表示了解一些, 只有6.8%的大学生表示很了解。还有53.3%大学生对政府的创业扶持政策持不信任的态度, 认为真正创业指望不了那些所谓优惠政策。最后创业政策执行不力。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政策亟待更好地落实。

4. 观念瓶颈:传统观念的影响

首先, 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 只重视知识的传授, 忽视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 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很少灌输创业教育的理念, 大学生没有形成自觉、理性的创业意识, 对创业意识和理念没有深层次的认同和接受, 只是在被动地接受创业信息, 对创业缺乏理性思考, 有的贫困大学生认为创业是十分困难的事, 有的是出于生计需要不得已而为之的事, 选择生存型创业。传统观念的舆论导向和习惯思维严重压抑贫困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发展。其次, 受传统观念影响, 绝大多数的贫困生家庭对大学生创业并不支持, 他们希望自己吃尽千辛万苦培养的大学生, 能在政府机关或事业单位工作找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 在社会中有良好的身份地位。这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贫困大学生的创业激情和信心。最后, 整个社会受安于现状, 不思进取、瞻前顾后, 患得患失等保守观念影响, 大多数人没有自主创业思想意识, 很多人认为创业之路太艰难, 一路上会吃很多苦, 甚至会遭受失败, 他们不愿意冒这个风险。这种传统观念综合作用直接影响贫困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和创业理想的树立, 使多数贫困大学生只能对其敬而远之。

三、贫困大学生创业发展的瓶颈突破

1. 加大融资力度

(1) 加大创业资金的扶持力度, 设立贫困大学生创业基金。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积极鼓励贫困大学生创业, 设立贫困大学生创业专项基金, 最大限度地满足众多贫困大学生创业需求, 使更多的贫困大学生创业者受益。除了政府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外, 高校也可设立专项贫困大学生创业基金和创业奖励金。特别是对于有前景的项目, 可采取多种方式来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帮扶更多的贫困大学生自主创业。另外,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商业贷款贴息, 以及项目无偿资助等方式, 向贫困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创业资助。

(2) 降低贷款门槛, 增加银行贷款额度。针对贫困大学生创业的现状, 银行需要适当地降低贷款门槛, 为贫困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小额贷款服务, 在小额担保贷款基金中, 设立贫困大学生创业基金, 并享受小额担保贷款全额贴息政策, 为贫困大学生创业贷款提供方便。

(3) 借鉴国外经验, 拓宽融资渠道。借鉴孟加拉国经济学家尤姆斯创办“贫民银行”的办法, 建立贫困大学生创业融资服务的贫困大学生银行。借鉴英国债券式的创业启动金的资助方式, 申请手续简便, 无需财产抵押和担保, 只要创业者支付低于银行利息, 并按期还款;即使创业失败, 也可以减免或者延期还款。

2. 深化创业教育

(1) 树立创业教育的战略理念。高校要更新教学理念, 把创业教育提高到学校的人才质量培养的战略高度来考虑, 把创业教育贯穿高校工作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 切实通过大学生创业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提高, 促进学生全面和终身发展。

(2) 以必修课和选修课等形式, 开设、开全创业教育课程, 专门向学生传授创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同时在专业教学管理和评估体系中, 加强创新意识和创新内容的管理机制。强调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良好个性的形成, 树立创业意识以使学生具有未来创业所具备的个性心理素质。与企业建立广泛联系, 将课堂延伸到厂房车间, 与企业家联手打造未来的创业高手。

(3) 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首先加强创业教育教师教育投入, 定期组织开展不同形式教师培训, 更新教师观念, 增长创业知识, 提高创业技能。其次是高校设立教师创业实践专项经费, 积极鼓励教师参与创业实践, 增加教师创业实践经验。最后是拓宽师资渠道。学校从社会各界聘请成功人士、政府官员、企业老总、商界名流等为学生开讲座, 让他们现身说法, 讲自己的创业史、奋斗过程, 使学生直接感受创业, 以增强创业教育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4) 成立贫困大学生创业协会。贫困大学生创业协会的成立为贫困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了交流互动平台。协会定期开展各种培训和活动, 请专门的教师进行创业指导, 并为创业贫困生联系合作伙伴、资金支持等。成立贫困大学生创业网站与创业论坛, 增进贫困大学生在创业新问题上的思想交流, 通过交流提高贫困大学生的创业素质, 从而大大增强贫困大学生创业成功率。

(5) 加强创业实践教育。高校可以借鉴英国青年创业计划帮助的经验, 对贫困大学生进行真正的从商训练。积极探讨引导贫困生开展校园创业实践活动。一方面积极推广贫困生科技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引导更多的贫困生参与到科技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来, 并协助贫困生将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专利;另一方面选择推荐有志于创业的贫困生到校友创办企业或校自办企业实习任职, 让他们提前做好从学校到自主创业的观念转变, 熟悉创办企业所需的条件和经验;其三是高校创造条件开展校内创业实践活动的机会, 给贫困生提供场所、协助他们办理各种手续、寻求设立某种形式的创业实践基金、配备专门的创业指导专家等。

3. 完善创业政策

(1) 完备创业促进政策。首先是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 简化贫困大学生创业行政手续, 缩减创业公司注册申报程序, 降低创业准入门槛, 为贫困大学生创业制造宽松、自由政策, 减少创业的政策风险, 促进贫困大学生创业的顺利实施。其次出台鼓励支持贫困大学生创业政策。在创业资金、创业培训、业务开展、信息收集、市场调查等方面给以政策支持, 建立多层面、多方位、多渠道的立体式贫困大学生创业支持服务体系, 为贫困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服务的平台。最后, 建立贫困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为有创业意愿的贫困大学生提供全程跟踪指导, 帮助贫困大学生规避创业风险, 顺利渡过生长和发展初期, 以此促进贫困大学生创业活动。

(2) 完善创业保障机制。首先构建创业文化保障机制。社会舆论要为贫困大学生大胆创业给予更多的关心和鼓励, 制定相关创业舆论宣传导向和监管措施, 能使各媒体对贫困大学生创业进行正面宣传, 特别是报道一些贫困大学生创业成功典型, 大力宣传他们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 努力营造鼓励和支持贫困大学生创业的社会氛围, 从而激发贫困大学生的创业热情, 进而驱动贫困大学生的创业行为。其次构建创业指导保障机制。设立贫困大学生创业信息支持和技术指导的机构。为贫困大学生提供创业政策咨询、创业项目、创业场地、创业贷款、工商注册等服务。并请创业指导专家为准备创业贫困大学生提供政策咨询, 信息支持和技术指导。最后构建信息保障机制。搭建贫困大学生信息服务平台, 充分利用信息资讯。以政府网站为依托, 建立创业项目库、政策法规库、技术专利库、人才信息库等, 为贫困大学生创业提供方便快捷的网络信息服务。[2]

4. 树立创业理念

(1) 家庭。贫困大学生家长要转变传统的观念, 打破根深蒂固传统文化的惯性影响, 要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创业是有益于社会而富有创新性的事业, 作为贫困大学生的父母虽不能为子女创业提供经济支持, 但在精神方面要给于支持和鼓励, 帮助他们构建创业初期的信心, 坚定创业信念。

(2) 社会。整个社会要弘扬创业精神, 培养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文化氛围, 积极主动引导大学生创业, 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欲望, 释放大学生创业激情, 形成崇尚大学生创业, 褒奖大学生创业的社会氛围。同时要更新创业理念, 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 要用新理念、新思想不断来武装头脑, 推陈出新, 创新创业的制度、机制和政策。

(3) 高校。高校要转变传统的育人观念和就业观念, 树立新的教育观、就业观, 优化人才培育模式, 加强学生创新能力, 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把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贯穿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在校园内营造浓厚的创业文化氛围, 让创业意识扎根学生心田。

摘要:随着国家“以创业带动就业”政策的推动, 越来越多贫困大学生走上创业之路, 然而贫困大学生的创业面临着许多的困境。有许多有创业意愿的贫困大学生并不能实施创业, 即便少数人实施创业也以生存型创业居多, 而且成功率很低。其中经济条件制约、创业教育缺位、政府政策不完善、传统观念的影响是制约贫困大学生创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应通过加大融资力度、深化创业教育、完善创业政策、树立创业理念等措施突破瓶颈, 有效促进贫困大学生创业发展。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创业瓶颈,突破

参考文献

[1]郭德侠.政策支持与大学生创业困境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3) :101.

创业瓶颈 篇8

1. 创业政策不够完善

这几年,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 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以创业带动就业”, 工商、税务、银行等部门都相应对大学生创业提供了许多优惠政策, 大学生创业必将进入发展的快车道。但是, 大学生创业的兴起在中国才短短十几年的时间, 很多政策和制度并没有给大学生创业带来很大帮助, 如对土地的使用权限、融资的额度、工商税务的减免幅度、人事制度、投资制度等关键问题的特殊政策, 创业扶持力度远远不够, 大学生创业门槛儿很高, 目前还没有形成一整套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和法规, 创业政策还需进一步的完善和落实。

2. 创业教育不成体系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创业教育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许多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教育重视不足, 缺乏规范化的教育和训练, 创业教育的学科基础很薄弱, 创业教育的目标不明晰, 有些甚至带有较强的功利色彩。创业教学方面师资队伍匮乏, 具有丰富创业经验的“双师型”老师更是凤毛麟角。创业教育的模式封闭, 教育方法落后, 教学途径单一, 仅仅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和课堂教学的传授。很多高校仍停留于形式上的创业科技竞赛, 课程体系缺乏系统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创业教育的内容与学科教学、专业教育和实践体系相脱节。

3. 大学生创业意识不成熟

首先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有失偏颇, 容易形成一种思维定式, 认为创业就是创办企业, 创业就是创意, 对创业充满理想化, 缺少对市场深入的调查, 过分追求热门和高薪行业, 创业急于求成, 缺乏理性。其次, 创业虽然越来越被大学生认同, 渴望参与的人员也都热情高昂, 但真正创业实践者甚少, 大学生们创业初期信心十足, 坚持到最后者却很少, 而且很多创业都没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不能脚踏实地, 经受不住挫折, 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4. 自主创业科技含量低、成功率低

虽然许多大学生在高校都参与过创业设计大赛, 大多创业设计也属于高新技术, 可实践性较弱, 当他们离开学校, 走入社会, 其力量显得势单力薄, 由于科技含量较低, 加上没有后续产品的支持, 大学生创业失败的占大多数, 只能赚取创业之初所持技术产品的市场, 很难将技术产品纵向扩大化来适应市场发展, 使得大学生创立的企业寿命往往只在几年左右。

5. 大学生自身能力欠缺

创业大学生普遍缺乏创业所需的综合知识和能力素质, 创业需要掌握的知识涉及面广, 包括:管理知识、法律知识、风险投资知识、人事管理、资金财务管理、物资管理、生产管理和市场营销管理, 也需要了解基本的与公司经营相关的经济法、税务、知识产权法等方面知识, 而现实生活中连经营管理的一些常识, 例如, 如何盖章、换取支票等都可能把大学生们弄得一头雾水。同时, 现在大学生普遍都是独生子女, 大学生自身的责任心、独立工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新能力等也须进一步的提升, 这些素质也是创业所必需的。

二、改善大学生创业的主要措施

1. 政府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政策服务

中央和各级政府应该继续加大领导和统筹调控力度, 推进政策创新和体制创新, 包括资金的支持、法律的援助、市场咨询等方面, 清除一切限制大学生创业的体制性障碍, 建立全国性的大学生创业信息网络体系等, 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好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舆论环境、信用环境和信息环境。积极鼓励和提倡大学生自主择业、自主创业, 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 包括人事制度、工资制度方面的改革, 吸纳更多的大学毕业生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政府要切实降低企业准入门槛儿, 扩大市场准入范围, 为大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提供可能, 依法为大学生创业减免税费、提供专项经费扶持。

2. 高等教育为大学生创业打好扎实的根基

高等教育是大学生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和进入科研创造尝试阶段的转折点。高校应向大学生介绍大学生创业的历史和发展现状, 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增加应用性与技能性课程的结构比例, 增加创业选修课的比例, 尤其是创业所需要的管理知识、法律知识、风险投资知识、人事管理知识、财务管理知识、物资管理知识、生产管理知识和市场营销知识, 还包括经济法、税务、知识产权法等内容, 为大学生创业打下坚实的理论功底。同时, 高校应通过抓牢实践环节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将高校立志从事于大学生创业的人才培养形式扩展到实际科学研究活动中去, 让他们的毕业论文课题更贴近市场需求的实际, 力求做到产学研相结合, 为将来创业实践摸索经验。最后要做好大学生创业工作的“延伸服务”, 关注这些大学生毕业后的长远发展, 了解大学生在实际创业中取得的成绩和遇到的问题, 并且利用母校深厚的科研实力, 支援他们开展实际的创业工作。

3. 着力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

随着高校创业教育的普及, 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已有显著增强, 但是眼高手低的现象依然存在。创业意识的形成, 不是一时的冲动或凭空想象出来的, 它源自于人的一种强烈的内在需要, 我们应通过多种方法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1) 更新教学内容, 通过课堂教学渗透创业理念, 鼓励学生依据专业开展特色创业。 (2) 改革教学手段、方式、方法, 避免照本宣科, 倡导一种自由、轻松的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教学, 通过案例指导, 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自己所学的知识与企业的创办、管理、市场运作之间的息息相关的关系, 发挥企业家精神对学生的偶像鼓舞作用, 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3) 开设创业教育系列课程, 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 聘请专家举办创业讲座, 调整创业课程, 课程设置内容涉及创业营销、创业计划书写作等多方面知识。 (4) 加大大学生课余实践内容, 可以依据学校固定的实习基地, 让学生近距离接触社会, 使更多的学生强化竞争意识, 进而萌发创业意识。 (5) 利用创业竞赛, 激发大学生创业激情, 竞赛是培养大学生竞争意识的良好途径, 通过大学生创业竞赛可以培养大学生团队协作意识, 全方位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

4. 大学生应积极主动地为成功创业作扎实的准备

大学生在高校自主创业时, 应充分利用周末、假期兼职、学校提供的社会实践等机会锻炼自己, 积累经验, 在选择创业方向时, 应遵循以下三点原则:一是做自己喜欢的事, 这样会投入更大的热情, 也就容易取得成功。二是做自己熟悉的事, 无论从事哪一行, 只有自己熟悉各个运作环节才能得心应手, 不会找不到头绪。三是做好市场调查工作, 通过搜集有关资料和数据, 加以研究和分析, 为市场的预测提供可靠的依据。确定创业方向后, 要制订详尽的创业计划, 包括筹集资金方式、渠道, 撰写计划书。创业计划一般包括:执行总结、产业背景和公司概况、市场调查与分析、公司战略、总体项目进度及安排、关键的风险、问题和假定、团队状况及能力、公司管理、企业经济状况、财务预测假定、假定公司能够提供的利益、风险资本的退出策略等十二个方面, 为今后的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5. 大学生要提升个人能力, 提高自身素质, 为创业提供必备的条件因素

创业瓶颈 篇9

导致这些老板在管理上事必躬亲的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点:

从创业到守业, 一切来之不易

创业型企业的老板绝大多数都是白手起家的。他们所遇到的艰辛, 自己付出的辛苦、汗水甚至是血泪, 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因此他们更感觉到企业的一切来之是多么不易。

所以, 创业型企业的老板普遍都比较节俭, 反对浪费, 有时甚至表现出的是吝啬, 但该投入的和需要投资的钱会毫不吝惜, 可管好一个企业谈何容易, 他们认为就需要事必躬亲的大小事都去管。

长期的管理习惯, 一时无法回避

创业型的老板事必躬亲的管理方式更多的是在创业过程中养成的一种习惯。由于企业在创业时, 大事小事都需要老板来拿主意、操心。

而老板的事必躬亲习惯一旦养成了, 他就会更加主动的表现这种习惯, 哪怕企业已经从创业期步入到了发展期和稳定期。他们会把一些需要自己决策的大事做出决定后, 仍然把会去解决一些小事或者是不是作为老板工作职责范围内的工作。

向企业管理者和员工展示自己的能力

由于企业是老板的, 他们喜欢时时处处表现他的能力是高于企业所有人员的。企业就像是老板的一幅书画作品, 管理就如同老板手中的笔, 老板可以气若神闲的去欣赏, 也可以聚精会神的去创作。

这就是老板的能力, 老板向企业员工展示出来的非凡能力。老板会评价生产方面的工作, 因为老板就是从手工式作坊起家的;老板会给营销方面的人员上课, 因为老板就是把手工作坊式生产出来的东西拿出来走街串巷去卖的;老板会给财务方面的人纠正错误, 因为企业和钱财就是他一分一厘挣下的, 然后再花出去, 然后再挣回来的;老板还会这样, 还会那样……

总之, 老板就是在做一种展示, 一种毫无掩饰、不矫揉造作的向员工做各种能力的展示。

对下属能力有怀疑不放心权力下放

创业型企业老板打下一片江山, 自然会养成“老子天下第一”的独裁和武断思想与行为。从而也会出现“强势老板与弱势下属”的畸形管理层级关系。老板时时处处都几乎不满意和不放心下属的工作表现, 同时对下属的能力也常常是怀疑的。老板总是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和要求下属, 而下属不可能一步登天的能够达到老板的要求。这就使这种上下之间形成了恶性循环:老板越挑剔, 下属就会越难做, 越难做就会给老板一种能力不强的假象, 如此以来, 老板就更加怀疑下属能力有限而无法对下属实施权力下放。

维护老板自身的权威性

老板既是权威的缔造者, 也是企业的管理核心和灵魂人物。所以老板更知道维护这种权威与核心的重要作用。这就像许多从创业型过渡到处于成长期的企业中的企业文化其实就是一种“老板文化”一样。老板的水平与风格就会在一个企业中形成这个老板的风格、思想与体系。所以, 老板认为自己应该懂得更多, 不要说是他熟悉的岗位与领域, 即便他比较陌生的领域他仍然也会事必躬亲的时不时插上一杠子, 从而让下属和员工们知道, 老板就是一个“万能钥匙”, 没有他解决不了的问题。

老板的理想管理与现实存在的差距

现实中, 老板总是希望企业发展得更好。但往往企业会呈现出阶段性的管理瓶颈而使老板感觉到他理想中的企业管理与现实中的企业是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的。创业型企业的老板危机感也许比中途接手或调任式的企业管理者更强, 老板时时处处都担心企业会跌进灭亡的深渊或被竞争对手吃掉这种危险境地。

创业瓶颈 篇10

一、内容目标模糊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瓶颈

如今, 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潮流, 创新创业活动方兴未艾。可为什么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效果不理想?从教育的角度看, 是由于多年来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教育模式陈旧、教育方式僵化等问题一直未根本解决而导致的, 尤其是没有形成清晰而明确的教育内容目标。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目标既是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依据, 又是教育效果评价的导向。

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目标又是由什么决定的?是由创新创业对大学生的能力要求决定的。早在1989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的报告中就阐述了学习的“第三本护照”——创业能力, 并要求把创业能力提高到与学术性和职业教育同等的地位。创业需要多方面条件的支撑, 诸如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创业资金和个人品质等。创业资金是创业的物质前提, 创业知识为创业提供了有力的知识体系保证, 创业能力则使创业资金增值成为可能。[2]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需求决定了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与发展模式, 决定了创新创业教育学科体系建设和教学资源开发, 决定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方法与培训模式。

内容目标模糊是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瓶颈。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仍然是传统的倡导创新创业知识掌握型学习, 高等学校蜕变为学生就业培训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与否是检验大学教育现代化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 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人才质量的核心要素或者是检测关键点。[3]在“以能力培养为导向”成为国外发达国家创新创业教育基本趋势的背景下, 我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内容目标应转变到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上, 无论是“创业者特质教育”, 还是“创业知识教育”, 还是“创业技能教育”, 都应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导向, 高等学校也应转变为创新创业人才成长的摇篮。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内容的范围:创新创业能力构成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目标, 但大学生创新创业需要哪些能力呢?由于不同行业或企业对创业者的要求不同, 也由于个人能力结构和能力内容的差异性, 创新创业能力要求也不一样。但是,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应当存在而且可以存在一个通用模型, 否则创新创业教育也就失去了根基和方向。创新创业能力, 泛指在知识学习和经验积累基础上, 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和科学加工, 从而产生新思想、新概念、新知识、新方法, 并应用它们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的能力。[4]我们把创新创业能力可以分为两大部分:意识层面的能力和实践层面的能力。这两者是密不可分的, 共同体现在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之中。创新创业意识能力是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基础和前提, 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是创新创业意识能力的体现和结果。

(一) 意识层面的能力

意识层面的能力, 即创新创业的认识能力, 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所需的动机、意向、精神等主观要素的总和。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

1、强烈的驱动能力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驱动力是指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上的内在推动力, 也即创新创业的动机。强烈的驱动力是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并获得成功的动力因素, 也是最终决定大学生创新创业寿命的关键因素。它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1) 创新观念。创新观念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 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 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创新观念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 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前提。 (2) 创业精神。约瑟夫·熊彼特将创业精神看作是一股“创造性的破坏”力量, 彼得·德鲁克将这一理念更推进了一步, 称创业者是主动寻求变化、对变化作出反应并将变化视为机会的人。[5]我们认为, 创业精神属于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范畴, 是进行创业活动必须具备的具有开创性的意志、信心、勇气和个性等情操特征。创业精神不仅是未就业大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 而且还是已经就业或者即将就业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 (3) 创新创业思维。创新创业思维能力, 就是要求大学生打破惯常思维, 从创新创业的视角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国大学生普遍存在等靠要的依赖思想, 怕苦畏难的消极思想, 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小农思想, 因循守旧、按部就班的保守思想, 坐而论道、夸夸其谈的漂浮思想。所以, 创新创业思维对大学生而言至关重要。 (4) 遵纪守法的意识。在法律法规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创业不仅是创业成功的保证, 还是创业基业长青的基石。所以, 大学生创新创业应当首先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

2、敏锐的洞察能力

洞察力是指深入观察、分析事物或问题并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洞察力是认知创业机会、把握创业机会的必要条件。敏锐的洞察力可以包括以下几方面: (1) 调研能力, 即收集、处理、分析信息的能力, 这是把握商机进行创新创业的基础和前提。 (2) 感知、发现、识别商机的能力, 即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善于捕捉来自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信息, 以获得感知, 觉察现存社会中商品或服务的存在的缺漏、瑕疵, 发现现有事物的发展方向。

3、科学的分析能力

创新创业需要在充分的调研基础上全面分析与创新创业相关要素。该能力具体包括: (1) 宏观环境分析能力, 即对世界、国家、行业宏观经济形势的客观认识和分析。 (2) 市场需求分析能力, 即对某一种产品或服务进行消费需求分析和数据整理, 以此作为产品开发和项目的决策依据。 (3) 产品定位分析能力, 即在市场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正确定位有前景的产品或服务。

4、客观的自我评估能力

所谓自我评价, 就是一个人对自己能力、素质、水平等高低优劣程度的评判。自我评价并非越高越好, 合理的自我评价对于创新创业影响巨大。就创新创业而言, 客观的自我评估能力包括几方面: (1) 自我实力评价能力, 即对自己性格、知识、能力的评价能力; (2) 平衡力, 即分辨、平衡自己和他人的创新点的能力。 (3) 商业风险的警觉力。商业是风险与机遇并存的领域, 尤其是对于没有商场经验的大学生而言, 更要对商业风险有高度的警觉性。

(二) 实践层面的能力

实践层面的能力, 即创新创业的操作能力, 是将创新创业的动机、意向、精神等主观要素与物力、人力、财力等客观条件充分结合的能力。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

1、卓越的决断力

决断力就是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根据客观情况作出正确的判断和科学的决策能力。决策能力是管理能力的核心部分, 管理者决策水平的高低对创业企业的成败影响巨大。大学生创新创业成功不仅需要敏锐的机会意识, 而且还需要高超的决策水平。具体包括以下几部分: (1) 制定战略能力; (2) 创新产品研发能力; (3) 处理和配置关键资源能力; (4) 适应能力, 即适应创新创业的角色转变能力。

2、高效的执行力

所谓执行力, 是指贯彻战略意图, 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高效的执行力是把企业战略、规划转化成为效益、成果的关键。高效的执行力至少应当包括以下几部分: (1) 成熟的领导力。包括创业者作为企业领导应具备的能力和素养。创业者具备的正确的个人价值观、优秀的人格品质、坚毅的进取精神能使组织成员对其产生敬佩、认同和服从等心态, 增加其对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 严格的贯彻力。主要是指督促员工完成任务的意愿、完成任务的能力以及完成任务的程度。 (3) 实效的推动力。现代企业的管理日趋复杂化和程式化, 高效的执行力必须依靠具体可操作的管理“工具”, 比如先进的管理体系、可控的管理软件等, 创业者应当具有熟练使用特定领域内的工具和技术的能力, 有时还需要成为某行业某领域的专家。 (4) 明确的监督力。企业的经营活动要得到很好的执行, 责任是关键, 监督是保障。所以, 大学生创新创业中要培养责任意识、监督意识。

3、和谐的公关能力

良好的公关能力是创新创业的重要素质之一。大学生创新创业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改善或维持与政府、媒体、战略合作伙伴、消费者的关系。具体包括: (1) 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2) 商务谈判能力; (3) 与战略合作伙伴的合作能力; (4) 与政府、媒体、消费者、社区等的互动能力。

4、流畅的应变力

大学生创新创业面临着更多更大的风险。成功的企业家不仅具有丰富的知识, 而且具有超强的心理素质, 尤其是企业受到挫折, 甚至是面临危机之时, 能临危不乱, 大胆进行革新, 让危机成为转机。流畅的应变力应包括以下几部分: (1) 变通力。变通力包括两方面, 一方面是指大学生创新创业失败后的应对能力, 另一方面是指创新创业取得阶段性成功后的创新能力。 (2) 否定力。即承认自己的不足, 否定自己的能力。但否定自己不是全盘否定, 而是承认自己的错误和缺陷, 进而改正自己。 (3) 抗风险能力。风险即使真的发生, 创业者也应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心境和超强的忍耐力, 勇于面对风险, 坚忍不拔。 (4) 坚定力。风险发生后, 创业者不应该一蹶不振, 而应该处变不惊, 敢于在困境中奋斗, 在低谷中崛起。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内容的实现: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教育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对于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西方发达国家非常重视, 我国传统创新创业教育仍然是属于倡导知识掌握型学习。要使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尽快得到长足发展, 需要坚持“以能力培养为导向”, 大力普及和深化创新创业教育。

(一) 意识层面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格的培养, 首先要培养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要摈弃和根除高等教育中接受现成事物的接受意识、习惯心理和迷信心理, 加强培养大学生的怀疑意识、问题意识和批判意识, 培养大学生的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等创新思维, 使其在创新创业过程中能够另辟蹊径、独树一帜。创新创业教育中, 要培养大学生的事业心, 弘扬自尊自立、勇于实践、艰苦奋斗、勇创一流、坚忍不拔、永不自满、讲求实效的创业精神。同时, 大学生通过创新创业获得的成就感、满足感和自豪感是激励自己创业的不竭源泉。创新创业的成功满足了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中的最高层次———自我实现的需要。[6]可以通过创业成功案例研讨、成功企业考察, 以及与成功企业家座谈等方式, 激发大学生永不满足的进取心、强烈的创业欲, 增强大学生强烈的时代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 使其具有追求成就的强烈欲望, 富于冒险精神和献身精神。

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创新创业的法律与政策分析教育, 主要包括国家和地方立法机构制订的有关法律、法规, 各级政府颁布的有关政策和规定等。使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做到知法、守法和用法, 尤其是要充分利用国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 让企业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可持续发展。 (2) 创业软环境分析教育, 包括地方政府政策、人文环境、个人背景等。使大学生在决定进行创业实践之初, 能够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最合适自己开展创业道路的环境。 (3) 全球市场、行业以及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分析教育。使大学生对于国际和国内市场具备一定敏锐的观察力和精确的分析、解读能力, 使他们能在复杂且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系统中准确地抓住商业点, 不断顺应市场和政策的双重要求, 进行创新和改革, 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二) 实践层面能力的培养

可以通过大学生科研创新训练计划、创业训练计划、科技竞赛计划、人文素养培训计划、职业技能培训计划等途径, 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决断力。[7]也可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提高其决断能力,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新生企业管理教育, 包括开始创建新企业时的一系列问题, 如新生企业所采取的不同发展模式、创建新企业的潜在利润和局限性分析、新生企业建立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2) 早期融资管理教育, 包括如何最大化地使用已有资源, 学习并熟练运用谈判技巧, 争取和各种资金资源 (包括风险投资) 达成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 (3) 创业财务管理教育, 包括创业时期的财务管理办法和处理手段, 创业过程中的财务知识和财务处理技能。 (4) 销售技术与销售管理教育。当然, 大学生创新创业决断力教育还包括人事管理、项目管理、新产品和服务的开发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大学生的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提高其应变能力和“逆境商”: (1) 风险管理控制教育, 包括金融投资风险、自然风险、财务风险和法律风险控制等, 在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让风险最小化。 (2) 创新创业的经验与教训案例教育, 前人创新创业的典型案例是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生动教材, 可以帮助克服学生创新创业中自卑心理, 增强自信心。 (3) 公司成长策略教育。管理阶段性成功后, 要警惕“创业发展综合症”, 制定新的公司中期和长期成长策略, 追求卓越。

参考文献

[1]李时椿.江苏高校创业教育调查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青年科技, 2008, (01) .

[2]徐萍.个性品质塑造——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J].当代教育论坛, 2006, (01) .

[3]鲁保富.论教育现代化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8, (02) .

[4]李涛, 肖云龙.适应创造力经济的创新创业型教育观[J].求索, 2007, (04) .

[5][美]彼得·德鲁克蔡文燕译.创新与企业家精神[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1.

[6]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268.

上一篇:小学英语作文写法训练下一篇:比较教育本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