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比较教育大会

2024-11-09

世界比较教育大会(精选7篇)

世界比较教育大会 篇1

本刊讯有着“比较教育学科奥运会”之称的世界比较教育学会联合会(World Congress of Comparative Education Societies,简称WCCES)第十六届大会,8月22日在北京师范大学隆重召开。这是世界比较教育学会成立40余年来第一次在中国举办大会,共有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名专家和学者参与本届盛会。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致辞。他在致辞中表示,比较教育学作为一门诞生已近200年的学科,为促进世界教育交流与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希望通过深化比较教育研究,为各国教育工作者提供国外相关经验,为全球教育改革发展提供解决方案和智力贡献。

世界比较教育学会联合会会长卡洛斯·阿尔贝托·托雷斯说,比较教育学正在经历着一场身份认同危机,为此,我们需要理解与教育息息相关的社会环境,理解全世界在入学机会、教育公平、教育质量等各方面存在的难题,并确立比较教育学在解决这些难题中的优势。

中国著名教育学家顾明远表示,中国20多年前就开始申请举办世界比较教育大会,但因为各种原因一波三折。此次大会在中国召开,不仅有利于各国学者了解一个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国家的教育现状,也为中国向世界各国学习提供了机会。

本大会由世界比较教育学会联合会主办,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和北京师范大学共同承办。大会核心主题为“教育中的辩证法—比较的视野”。会议共持续五天,在这五天中,各国学者就教育领域的全球化与本土化、数量与质量、市场化与公益事业、传统与现代、多样化与标准化、公平与效率、集权与分权、自治与问责、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教师中心与学生中心、女性主义与男性主义、成人教育与终身学习、比较教育的理论与方法论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共同为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人类社会进步、比较教育学科繁荣作出贡献。

世界比较教育大会 篇2

今天,第十届世界日语教育研究大会在天津外国语大学隆重召开,这是日语学界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学术盛会,也是首次在中国大陆举办。来自世界各国和有关地区的知名日语教育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围绕跨文化交流日语教育的大会主题,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研讨交流活动,对于相互学习借鉴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进一步提高世界日语教育水平,促进各国之间文化传播和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借此机会,受天津市委书记张高丽先生、市长黄兴国先生的委托,我代表天津市委、市政府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莅临天津的各位嘉宾和朋友表示诚挚的欢迎!

天津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是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上世纪80年代,中央政府创办深圳等经济特区,带动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快速发展;90年代,开发上海浦东新区,带动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快速发展。新世纪新阶段,中央政府将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从而带动环渤海地区乃至中国北方地区的发展。近年来,天津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年均经济增长率保持在16%以上,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超过9000亿元人民币,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超过100亿美元,累计143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天津投资兴业。天津正在成为带动区域发展新的经济增长极,将努力建设成为我国北方经济中心、国际港口城市和生态城市。

天津与日本隔海相望,经贸关系密切,人文交往频繁。我市先后与神户、四日、千叶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包括丰田汽车、三洋电机、京瓷太阳能在内的近2000家日资企业在津发展,双方在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这种不断深化的互利合作关系,得益于我们高度重视语言和文化的交流,以天津外国语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高等学校为基地,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水平日语人才,为增进双方的了解和友谊、提升各领域合作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天津始终坚持面向世界办教育,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一方面,坚持“引进来”,充分利用国际高端学术资源,办好一批高水平中外教育合作项目。今年年初,天津市有关高校与15个国家的31所知名院校签署33项合作协议,就联合办学、教师培训、学生交流、学分互认、科研合作等开展全面战略合作。另一方面,积极“走出去”,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促进人文交流的政策措施,在国外设立孔子学院(课堂)30个;外国留学生规模超过1.5万人,保持全国第三位,显著提高了我市教育国际化水平。

语言是文化传播的载体,对外沟通的桥梁。世界日语教育研究大会在我市召开,体现了世界日语学界对中国和天津日语教育研究成绩的充分肯定,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学习机会和交流平台。我们相信,本次会议的召开,必将促进不同地域、不同类型和不同规模日语教育机构的学术交流、成果互享和共同发展,对天津市外语教育,特别是日语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希望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提升天津的日语教学和研究水平,进一步推进天津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

世界比较教育大会 篇3

陈宝生在致辞中表示,享有更好的教育,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梦想。为推动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一步实现全民教育的各项目标,中国政府将致力于坚持发展抓公平、坚持改革抓体制、坚持整体抓质量,以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刘川生在致辞时指出,比较教育对促进不同国家之间人员交流,加深对不同国家、地区文化的理解具有独特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时代,广大比较教育学者更应该顺应时代要求,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为不同国家教育发展和改革提供更好的智力支持。

卡洛斯·阿尔贝托·托雷斯(Carlos Alberto Torres)在致辞中说,比较教育学是一个不断变化的领域,而全球化对这一领域及其导向产生着重大影响。此外,比较教育学正在经历着一场身份认同危机。为此,我们需要理解与教育息息相关的社会环境,同时理解全世界在入学机会、教育平等、教育公平、教育质量等各方面存在的难题,并确立比较教育学在解决这些难题中拥有的比较优势。卡洛斯指出,比较教育学已从其诞生初期的不确定性逐渐发展进步,以各种标准来衡量,如今这一领域已颇具规模并拥有其相应的学术地位。

顾明远在致辞中感慨万分,饱含深情地回顾了中国加入世界比较教育学联合会、申请举办世界比较教育大会的艰辛历程。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自1980年参加世界比较教育大会以来,至今已有36年历史。其间,中方在世界比较教育领域广交朋友,也期待着有一天世界比较教育大会能在中国召开,但却不期然遭遇重重困难。他回忆道,原定第八届大会于1991年在北京召开,后因某些西方国家学者的偏见而推迟。随着1993年第九届大会未能如愿在北京召开,北京与世界比较教育大会的缘分似乎也渐行渐远。他激动地说,作为比较教育学科最高层次的学术会议,大会寄托着中国比较教育学者的梦想。整整等待了23年,我们的梦想终于在今天实现了。顾明远指出,世界比较教育大会在中国召开,不仅给各国学者提供了了解中国教育的机会,也为我们向世界各国学习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在全球化、网络化时代,需要用另一种思维来考虑未来教育的发展,今后比较教育学者的联系与合作将会更加频繁和紧密,比较教育也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本次大会的主题是“教育中的辩证法:比较的视角”。世界比较教育联合会会长卡洛斯·阿尔贝托·托雷斯(Carlos Alberto Torres),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会长、第十六届世界比较教育大会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英杰,OECD教育与技能主管、秘书长特别顾问安德里亚斯·施莱克尔(Andreas Schleicher),加拿大伦多大学教授许美德(Ruth Hayhoe)分别作了主旨演讲。

在5天时间里,中外学者围绕全球化和本土化、数量和质量、市场化和公共化、传统与现代、公平与效率、自治与问责、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多样化与标准化、集权与分权、教师中心与学生中心、女性主义与男性主义、成人教育与终身学习、比较教育的理论与方法论等议题展开了广泛、深入的交流与讨论。会议于8月26日结束。第十七届世界比较教育大会将于2019年在墨西哥坎昆(Cancun,Mexico)举行。

法语世界中的比较教育 篇4

一、比较教育在法国

1883年,巴黎索邦大学首次开设“教育科学” 课程,1887年升格为讲席,先后由马里翁(Henri Marion)和比松(Ferdinand Buisson)担任讲席教授。 1902年~1905年间,迪尔凯姆(魪mile Durkheim)继任讲席教授,他相继开设了“道德教育”、“法国教育学演进”等课程。但直至1967年,法国才正式设置教育学的硕士和博士文凭,接收大学第一阶段即1、2年级的非教育学专业的学生。当年开设比较教育课程的大学有:巴黎索邦大学、波尔多大学、 冈城大学、里昂大学、格勒诺贝尔大学、雷恩大学、 里尔大学、克雷蒙费朗大学。

1968年,法国高等教育实施重大改革,教育学文凭延伸至学士阶段,但比较教育学科的规模却有所缩减,仅存于巴黎第五大学、巴黎第八大学、 巴黎第十大学和格勒诺贝尔大学。

1990年代末,法国开设比较教育课程的大学数量有了明显增长,除了前面提到的几所大学,还有亚眠大学、冈城大学、第戎大学、里尔大学、里昂大学、鲁昂大学、圣埃蒂安大学、斯特拉斯堡大学。 此外,并行于理论教学的大学,法国负责中小学教师教育的26所教师培训大学学院(IUFM)的近半数学校也开设比较教育课程。

巴黎第五大学的教育学科在法国最具实力, 其比较教育课程长期由德贝斯(Debesse)教授和黎成魁(Lê Thành Kh觝i)教授担纲。1993年黎成魁退休之后,其他教授开设的比较教育课程有“欧洲与世界教育政策”、“教育政策研究”等。

巴黎第八大学的比较教育课程由德布韦(Michel Debeauvais)教授于1970年创建,相继开设的课程有“教育系统评估”、“法国教育系统的比较分析”、 “非洲文化与教育人类学”和“教育与培训”。

波尔多大学为法国最早(1967年)开设教育学专业的大学之一,当前其比较教育课程主要在教育科学学院(Faculté des sciences de l’éducation)和高等师资与培训学校(SEPE)设置,开始课程有“教育社会学”、“教育政策研究”、“教育评估与比较”、 “文化、教育、知识传播”等。与比较教育相关的科研工作主要在“文化、教育、社会研究中心”(LACES) 进行,该中心的负责人雷吉斯·马莱(Régis Malet) 教授,同时是法语国家比较教育协会(AFEC)主席。

欧洲教育是法国大学关注的一个重点。亚眠大学在开设“欧洲教育系统的历史与社会学比较” 课程的同时,还参与苏格拉底项目,开设了关于德国、西班牙、葡萄牙、法国、北爱尔兰五国教育研究课程。里尔大学于1993年开设了“欧洲教育”和 “教育规划”课程。斯特拉斯堡大学的比较教育课程开设于1991年,因其在欧洲议会所在地,该校的“欧洲多元文化教育”的课程颇具特色。

在法国大学设置的比较教育课程中可以看到,他们关注更多的是欧洲教育,同时由于曾经的法国殖民地的原因,对非洲法语区国家的教育也有比较充分的研究。非洲学生在法国留学生数量庞大,其中不乏教育研究者,关于非洲国家教育政策与发展的博士论文也有很多。而研究非洲教育的法国学者也大有人在。1990年代,法国比较教育界曾举办多次关于非洲国家教育的研讨会,如1991年在巴黎举办的“乌干达的妇女教育及其对出生率的影响”和1991年在巴黎举办的“1970~ 1990年多哥教育系统变革”的研讨会。

1998年5月27日~29日,法语区比较教育协会(AFEC)为纪念其创建25周年暨纪念朱利安逝世150周年,在巴黎举办了“法语区比较教育在欧洲与世界上的历史与未来”的研讨会。

由于亚洲国家(地区)经济发展较快,法国对亚洲教育也开始投入较大关注。2014年6月12日~14日,法国国际教育研究中心(CIEP)举办了主题为 “2014年的亚洲教育:世界的何种挑战?”的国际研讨会。此次研讨会得到法国教育部长的支持,法国教育部、经合组织的官员参加了开幕式,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的5~6名代表和来自美国、澳大利亚、韩国、日本、越南、印度、巴基斯坦等国代表以及法国教育界人士约百余人参加了研讨会。来自亚洲的各国(地区)代表回顾了本国(地区)教育的发展历程, 分析了当前教育面临的问题,展望了未来的发展前景。与会者普遍对亚洲教育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特别围绕上海在国际教育评估中取得佳绩的原因展开了讨论。大家感到,教育交流,特别是欧亚之间的教育交流非常必要,不同文化背景的教育改革将为迎接世界未来挑战注入更大活力。

二、比较教育在其他法语国家

法语在比利时、加拿大和瑞士都是官方语言之一,教育科学和比较教育学科在这3个国家的大学中均有一定位置。

比利时大学中有7个心理与教育科学学院, 其中4个在法语区,分别设于鲁汶天主教大学、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列日大学和蒙斯大学。而开设比较教育课程的大学为列日大学和鲁汶大学。

1962年,列日大学在课程结构改革时创建了心理与教育科学学院,同时开设比较教育课程。课程内容主要是比较教育历史,重点参照威克斯利亚尔(Vexliard)的专著《比较教育:方法与问题》,[1]并要求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介绍本国的教育系统状况。1984年,亨利(Georges Henry)教授开始承担比较教育课程,主要研究欧盟各国的教育系统组织,包括初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师范教育、女童教育的改进措施等。

1996年以来,列日大学的比较教育课程更名为“教育系统比较研究”,其中一个重点专题是“发展中国家的教育问题”。

鲁汶天主教大学的“比较教育学”课程开设于1963年,由弗朗卡尔(Paul Frankard)教授主讲,直至其1983年退休。之后两年,此课无人担任,只好聘请巴黎大学的德布韦教授临时开设若干讲座。 1986年,莫里(Georges Meuris)教授恢复此课直至其1995年退休。

1996年,鲁汶大学也经历一次课程重大改革, 比较教育课程调整为“教育系统的比较方法论”,3年之后再次调整为“当代教育运动的历史与比较分析”。

在加拿大的法语区即魁北克省,比较教育学科设置得比较早。1924年,威思特蒙教育学研究院、圣母修会设置了比较教育课程。1929年在圣乔治学院,1942年在中等师范学校,1962年在高等师范学校也都设置了比较教育课程。这些课程主要是进行不同教育系统的比较研究和不同教学法的研究。

1965年,以上这些机构合并,成为蒙特利尔大学的教育科学学院。比较教育学科在新的机构中不再是大学基础课的内容,而是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必修课,一部分教师也划分为比较教育学科的专职教师。比较教育课程除了研究其历史、方法论,也涉及大学教育、移民融合、城市教育等专题。 由于留学生比例的加大,研究专题也延伸到发展中国家教育研究,特别是非洲国家教育研究。

当前,蒙特利尔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教育行政与基础系的三个培训方向之一为“比较教育与评估”,并颁发“比较教育与教育基础”博士文凭。 其主要比较教育课程为“国际与比较展望”。

在瑞士的日内瓦,比较教育有着更为久远的传统。1912年,心理学教授克拉帕雷德(魪douard Claparède)等人创建了卢梭学院。这所学院最初是一个私立机构,承担着教师培训、儿童发展研究、 新教育和活动教学法的传播等多重任务。1921年, 皮亚杰(Jean Piaget)加入该院。1929年,该院归并至日内瓦文学院,部分人员组建另一机构“国际教育局”(Bureau international d'éducation),由皮亚杰担任主任,直至1967年。新机构的宗旨是:“为所有关心教育的人提供服务的信息中心。本着国际合作的精神,它以民族的、政治的、哲学的和宗教的绝对中立视角进行观察。作为文献研究机构,它以严格的科学与客观精神工作。它的活动范围在两个方面:关注公共与私立教育的文献,关注对教育者认识结果的经验与统计研究。”[2]1933年,国际教育局开始出版《国际教育年鉴》。1934年,举办“公共教育国际大会”,1946年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办此会,此会后来更名为“国际教育大会”。1969年, 国际教育局正式归并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为该组织的一个分支机构,但仍承担着国际比较教育研究,出版闻名全球的比较教育杂志———《展望》。

卢梭学院于1929年归并至日内瓦文学院之后,于1970年又成为心理与教育科学学院,1975年成为日内瓦大学的7个学院之一,并延续至今。

当前在心理与教育科学学院中,与比较教育学科密切相关的研究机构是“教育的国际视野”研究室,由阿卡里(Abdeljalil Akkari)教授主持,主要研究领域为:“教育政策的国际趋势比较”和“发展中国家教育发展与转型中的教育作用与国际合作分析”两个方面。

在弗里堡大学教育系,当前开设的比较教育课主要有“比较教育专题研究”、“教育政策比较研究”等。

三、法国人对比较教育的理论贡献

1817年,朱利安(Marc-Antoine Jullien)《关于比较教育的工作纲要和初步意见》的著作出版。这部总共56页的小册子由两部分构成:关于比较教育的工作纲要和初步意见的正文以及系列问卷题目。正是这部著作的问世,奠定了朱利安比较教育之父的基础。[3]

朱利安对比较教育学科做出基本界定,“教育,如同所有其他科学和所有艺术,是由事实和观察所构成。因此看来,对于这一科学,正像在我们知识的其他领域中所做的那样,有必要构建系统的事实与观察,列于分析表中,以便对照和比较, 从而推导出若干原理、一定规则,使教育成为近乎于实证的科学。而不是以狭隘短浅的眼光弃之不顾,也不是其领导者那种任意与武断的态度。教育要转向应当遵循的正确路线,摒弃常规盲目的偏见,发扬系统与创新的精神”。[4]朱利安还建议创建一个专门委员会负责收集各国教育的信息,进行比较并公布其研究成果。

黎成魁(Lê Thành Kh觝i),1923年生于越南河内,1947年离开越南就读于法国巴黎经济学与法学院,1949年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之后,他在法国几所高等教育机构任教并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劳工局、联合国大学等国际组织中担任顾问。1971年,黎成魁在巴黎第五大学担任副教授和教授,直至1992年退休。

1981年,黎成魁发表了在世界比较教育领域颇具影响的《比较教育》[5]一书,实际上还填补了自1967年比利时学者威克斯利亚尔出版《比较教育: 方法与问题》以来,法语出版界无比较教育专著的空白。黎成魁认为,比较教育的目的是“撷取、分析和解释教育事实之间的相似与差异及其与政治、 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环境的关系,探索导致不同社会和人类不同历史时期对教育起支配作用的可能规律”。在黎成魁看来,比较教育不限于国家与国家之间教育的比较研究,而应当有更广阔的视野,包括同一国家之内的不同地区教育的比较和不同文化区域教育的比较。他的另一部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两卷本巨著《教育与文明》,[6]其实是一部横跨欧、亚、非三大洲,涉及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和儒教关于教育与文化的比较研究。

葡萄牙学者安东尼奥·诺瓦(António Nóvoa)曾描绘一幅“比较教育地图”,即“在一个想像的空间,确定不同理论倾向的位置及其相互关系”。[7]

作者将图的坐标上方定义为“冲突理论”,下方定义为“共识理论”,左侧为“描述法”,右侧为 “概念法”。列入其中有以下7个主要理论倾向:

(1)历史决定论视角,位于左下方,主要代表人物:康德尔(Isaac Kandel)、乌利希(Robert Ulich)、 汉斯(Nicholas Hans)、霍尔斯(W. D. Halls)。

(2)实证主义视角,位于右下方,主要代表人物:哈罗德·诺亚(Harold. J. Noah)、马克斯·埃克斯坦(Max A. Eckstein)、乔治·贝雷迪(George Bere- day)、爱泼斯坦(Erwin H. Epstein)。

(3)现代化视角,在左下靠中位置,主要代表人物:萨卡洛普罗斯(George Psacharopoulos)、库姆斯(Philip Coombs)、托尔斯顿·胡森(Torsten Husén)、 海曼(Heyman)、霍珀(Hopper)、尼夫(Neave)。

(4)解决问题视角,在中心偏右下位置,主要代表人物:霍姆斯(Brian Holmes)、埃德蒙·金(Ed- mund King)。

(5)批判性视角,位于左上方,主要代表人物: 黎成魁、凯莉(G. P. Kelly)、阿尔特巴赫(Philip G. Altbach)、卡诺伊(Carnoy)、金斯伯格(Ginsburg)、 阿普尔(Michael Apple)。

(6)世界系统视角,在中心偏右上位置,主要代表人物:梅耶(John W.Meyer)、拉米雷斯(Ramirez)、 鲍里(Boli)。

(7)社会历史视角,在右上位置,主要代表人物: 佩雷拉(Miguel A. Pereyra)、于根·施瑞尔(Jürgen Schriewer)、波克维茨(Popkewitz)、林格(Ringer)。

尽管作者查阅了大量有关比较教育的杂志与著作,并一再申明其知识所限未能将所有比较教育领域的重大理论贡献者纳入其中,但可以说这幅图基本囊括了比较教育领域中代表性的理论与方法。其中绝大多数为英、美国家中的以英语为写作语言的作者,越南裔法国作者黎成魁为仅有的以法语为写作语言的作者。

2014年6月12日,耄耋之年的黎成魁先生参加了前述“2014年的亚洲教育:世界的何种挑战?” 的国际研讨会的开幕式,并作较长时间的即席发言。笔者曾有邀请其来华讲学的冲动,但终因虑其年事已高,未敢实践此邀请。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由凡尔赛教师培训大学学院教授、现任法国比较教育学会会长多米尼克· 格鲁(Dominique Groux)主编的《比较教育词典》。[8]这部词典汇集了欧洲、北美和日本等诸多学者编纂的关于比较教育的近百个词条。词典的第一部分涉及比较教育的基本领域和学科构成,如比较教育的定义、目标、比较教育与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哲学、心理学、语言学等学科的关系。第二部分归纳了比较教育的主要概念和主题。但是,词典并未列举任何单一国家的某一教育概念或教育现象,而是以教育基本问题为导向,从国际比较的角度加以阐释。例如“课程”(curriculum)词条,不仅谈到概念的起源、定义,还介绍英、法等国的不同称呼,各国课程改革的重点与趋势,以及比较教育关注的主要领域。其中一些词条还就同一主题由两个专家从不同侧面加以阐释。这一词典可以说是比较教育领域难得一见的专业词典,对于比较教育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结语

法国大学虽然较早设置过教育学课程,但教育学专业文凭及比较教育课程的设置却相对滞后。当学术积累到一定成熟阶段,社会对新知识有所要求,必然会催生新的学科。这种现象可能是学科发展的一种必然结果。如果说1967年法国大学教育学文凭的设置得益于一批心理学教授,那么法国比较教育学科的构建与发展,则得益于诸多非教育学科的学者。例如黎成魁和曾任联合国国际教育规划所主任的巴黎第八大学教授德布韦最初的学术领域都是经济学。正是一批跨学科学者的引领,法国比较教育学及其课程呈现出综合性的特点,他们极少专门介绍或研究某一国家的教育政策或教育问题,更多是某一教育问题的跨国比较研究,或讨论比较教育学的方法论。当然,法国比较教育研究更多局限于欧洲国家,特别是法语区国家的研究,而对于亚洲国家的关注较少。

然而,比较教育的综合研究毕竟需要多种学科的学术积累和多种语言能力的支持,一旦某一学术大师离去,其教授的课程可能随即中止,甚至导致其所在院系学科声望的衰退。这一现象在法国比较教育领域似乎更为明显。

摘要:法国及法语国家中比较教育研究独具特色,不仅有比较教育之父,还有诸多当代学者与学术著作,其课程也多具综合性特点。法国大学关注重点是欧洲教育,同时对非洲教育的研究也比较深入。比利时大学偏重欧盟教育研究,加拿大魁北克的大学偏重北美教育研究,瑞士的大学则更具国际教育研究特点。法语国家的比较教育研究虽总量不大,但已相当深入,应当予以更多关注。

关键词:法国,法语国家,比较教育

参考文献

[1]Alexandre Vexliard.La pédagogie comparée.Méthodes et problèmes.Paris,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France,1967.

[2]Wiki:Bureau international d’éducation.http://fr.wikipedia.org/wiki/Bureau_international_d%27%C3%A9ducation.

[3]王晓辉.前无古人,后有来者——缅怀比较教育之父朱利安[J].比较教育研究,2005,(3).

[4]Marc-Antoine Jullien,Esquisse et vues préliminaires d’un ouvrage sur l’éducation comparée,Paris,éd.Colas et al.,1817.

[5]LêThành Khi,L’éducation comparée,Paris,Colin,1981.

[6]ducationetcivilisations,Ⅰ:Sociétésd’hier,Unesco-Nathan,1995;Ⅱ:Genèse du monde contemporain(Unesco-Bruno Leprince,2001).

[7]António Nóvoa.Modèles d’analyse enéducation comparée:le champ et la carte.In Education comparée,L’Harmattan,Paris,1998.

世界比较教育大会 篇5

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中心在成功地举办了三届世界比较教育论坛之后, 将举办第四届世界比较教育论坛, 为中外学术同行搭建一个交流思想、解决问题、分享经验的平台。我们热忱欢迎各位专家学者齐聚北京, 共同参加这一国际性盛会。

会议主题:全球教育改革:公平·质量·发展

分主题:

●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与实践

●教育公平与社会正义

●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与创新人才培养

●教育发展与社会变革

●比较教育学科建设与教育改革

会议时间 2011年10月22日至24日 (2011年10月21日注册)

会议地点 北京师范大学

工作语言 普通话、英语

大会嘉宾

国外特邀嘉宾

●李荣安 (世界比较教育学会联合会会长,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研究院教授)

●马克·贝磊 (Mark Bray, 世界比较教育学会联合会前会长, 香港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于根·施瑞尔 (Juergen Schriewer, 欧洲比较教育学会前会长, 德国柏林洪堡大学比较教育中心主任、教授)

●大塚丰 (Otsuka Yutaka日本比较教育学会会长, 广岛大学教育学部教授)

●铃木慎一 (Shin’ichi Suzuki (日本比较教育学会前会长, 早稻田大学教育学部荣誉教授)

●多米尼克·格鲁 (Dominique Groux, 法国比较教育发展与交流协会会长, 安第斯及圭亚那大学人文科学与文学院教授)

●大卫·柏克 (David P.Baker, 美国比较与国际教育学会副会长,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劳·亚瑟 (Lore Arthur, 英国国际与比较教育学会会长, 开放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教授)

●威拉亚姆·切拉巴 (Vinayagum Chinapah, 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国际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

●克里斯汀·福克斯 (Christine Fox, 世界比较教育学会联合会秘书长、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莫家豪 (MOK Ka Ho, 香港比较教育学会主席、香港教育学院文理学院教授)

●克莱恩·索迪安 (Crain Soudien, 世界比较教育学会联合会前会长、南非开普敦大学副校长、教育学院教授)

●奈杰尔·巴纳尔 (Nigel Bagnall,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比较与国际教育学会会长、悉尼大学教育与社会工作学院教授)

●罗伯特·科文 (Robert Cowen, 欧洲比较教育学会前会长、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刘易斯·米戈尔·拉赞诺·洛伦特 (Luis Miguel Lázaro Lorente, 西班牙比较教育学会会长、瓦伦西亚大学哲学与教育学院教授)

●柳基思 (Keith Levine, 英国苏塞克斯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国内特邀嘉宾

●顾明远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 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中心教授)

●王英杰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会长, 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中心教授

●孙启林: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副会长, 东北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教授

●黄志成: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副会长,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教授

●冯增俊: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副会长, 中山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陈时见: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副会长, 西南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教授

经费

●会议注册费:1200元人民币学生500元人民币

●往返交通费以及住宿费自理

提交论文日期

2011年8月30日之前以电子邮件的方式提交论文摘要及全文。对于没有按期提交论文者, 恕不安排大会及小组发言。

会议组织

世界比较教育大会 篇6

陈小娅在发言中指出, 良好的早期教育对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获得幸福快乐的童年具有重要的意义。扩大和改善幼儿保育和教育, 已成为促进国家昌盛和人类进步的关键所在。

陈小娅介绍了中国在幼儿保育与教育领域的现状、成果及面临的挑战。她指出, 中国政府始终致力于推动和落实扩大和改善幼儿的全面保育和教育的目标, 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幼儿保育与教育体系。

陈小娅还重点介绍了近期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 指出教育规划纲要把学前教育放在未来教育发展的重要位置, 提出了到2020年在中国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工作目标, 并将致力于通过强化政府发展学前教育的责任、实施幼儿早期教育国家行动、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化素质、提高幼儿早期保育和教育质量等措施实现该目标。

世界比较教育大会 篇7

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落户北京,是经国务院,外交部、北京市政府批准,由国际音乐教育学会(ISME)投票通过决定的。2008年7月25日,在意大利被誉为“音乐创造之城”的博洛尼亚市举办的第2 8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闭幕式上,东道主意大利与下届大会承办方中国的代表团举行了隆重的交接仪式。中国音乐学院金铁霖院长从国际音乐教育学会主席H a k a n Lundstrom教授手中郑重接过了世界音乐教育大会会旗。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将于2 0 1 0年7-8月在北京召开,大会由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和中国音乐学院联合承办。

国际音乐教育学会(ISME)成立于1 9 5 3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音乐理事会的附属机构,是国际性的音乐教育组织,目前有8 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国际音乐教育学会每两年举办一次世界音乐教育大会,至今已举办了2 8届,被誉为“音乐教育领域的奥林匹克”。

音乐是跨越国界、属于全人类的共通语言,它能够促进和维护世界的团结、和平与友谊,能够赋予我们以梦想和力量。即将在北京举行的第2 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将是音乐教育工作者们相聚交流和展现各国音乐艺术和文化的又一盛事。本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的主题是“和谐与世界的未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将围绕“和谐”从音乐教育与音乐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层面进行研讨.共商如何以音乐的和谐促进不同国家、民族、人群之间的平等与交流。推动世界音乐文化和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依照国际惯例,大会将分两个阶段举行。第一阶段,国际音乐教育学会的七个委员会分别在北京、上海、长春、长沙、沈阳、开封和青岛召开专题研讨会,为期一周。第二阶段,在北京举行大会,并同时举办近百场的学术研讨会和四十场音乐会,为期一周。

上一篇:李白诗歌的语言风格下一篇:塞曼石墨炉原子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