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本土化反思

2024-08-01

翻转课堂本土化反思(精选6篇)

翻转课堂本土化反思 篇1

翻转课堂作为新型的授课模式,对于教育事业中的课程授课的改革具有很重要的影响,它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翻转课堂当中,它会使用到先进的计算机设备和网络设备,提供给学生一些视频文件、影像文件,让学生在课程预习时,有更好的学习资料,同时,这些动态的资料对于学生的吸引力更高,让学生能够更快的融入到教学范围中去,并且学生能够更准确的发现自己的问题,对于学习上的不足有更标准的定位,找到问题才能够让老师更好的帮助学生。总而言之,翻转课堂的出现大大改变了原本枯燥无趣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也极大提高了教育事业的教育质量,对于培育优秀的社会性人才有着相当深远的意义。

一、翻转课堂的概念以及特点

(一)翻转课堂的概念

翻转课堂也被称为反转课堂、颠倒课堂。所谓的翻转课堂就是在信息化的时代之下,各类学科的教师通过网络设备来进行授课的最新教学模式,其中网络视频为主要的教学形式,老师和同学通过视频对讲,可以供给学生反复使用,在预习和复习时都有学习资源可以利用,在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学生学习的辅佐者。在教学课堂开始之前,学生需要完成教学视频中熟悉学习内容的任务,在进行正式授课时,学生通过教学视频中的观看找出并提出自己的问题,老师再根据学生自身的问题来进行指导,给学生提供解决的方向,让学生自己去找出答案。学生在此学习过程中形成相互协作、相互交流的学习习惯,从以往的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

(二)翻转课堂的特点

自翻转课堂在中国内地引进以来,中国的教学模式与教育方式有了很大的进步,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是有目共睹的。目前,翻转课堂已经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可,并且日益趋于完善。那么,翻转课堂到底拥有什么样的优势之处,让社会对它的认可度如此之高呢?翻转课堂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从教育模式上来讲,翻转课堂以“学生课前课程热身到师生共同探究”为教学流程,它改变了传统老师讲课,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教学模式,在这一教学模式的颠倒之下,学生和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也发生了改变,教师从教育活动中的圣人转变为学生辅助者,学生从被动教育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所以,翻转课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教育活动中的主角。

2. 从教育方式来看,翻转课堂具有极大的新颖性、创新性。

我国于2010年开始实行翻转课堂,翻转课堂独特的教育方式,为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生命力,翻转课堂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窘境,翻转课堂中的互动交流加强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有利于学生打开自己的思维,提出不一样的见解,在平等的基础上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3. 翻转课堂的教育理念面向现代化、先进化,能够迎合全球各国教育的目的,当前,各个国家不仅在军事上、经济上都有竞争,在文化教育方面的竞争更是不相示弱,而翻转课堂的教育理念面向现代化、先进化,不仅仅让学生学习到先进的知识,也让科学思想得以传播,达到双赢的目的,所以,翻转课堂已逐渐被世界所认可和肯定。

二、翻转课堂本土化的思考

在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模式当中,它引入了大量现代化的思想和技术,与传统化的授课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它转变了教师与学生两者之间的关系,为学生打造了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让学生成为教育活动中的主角,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在全新的网络教学方式下,使得某些因病不能参加教育活动的学生的学习进度不落后于其他同学,让他们的健康和学习能够共同兼顾;同时,对于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来说,翻转课堂可以增加他们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个性化的沟通方式使得他们学习起来更加轻松,缓解学习的压力,同时,翻转课堂的资源可以作为学生再次学习的学习资源,扩大学生的思考广度,加深学生的思考深度,提高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所以,大体来说,翻转课堂本土化对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是有积极影响的。

但是,根据中国的实际国情来看,翻转课堂想要实现本土化还面临着重重困难和问题,比如说:各区域教育教学公平问题,在实行翻转课堂本土化时需要依靠计算机和网络设备,但是,对于一些教育条件低下,没有计算机设备、没有网络系统的区域来说,根本不可能实现翻转课堂本土化,想要教师授课真正转变为技术授课还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相反的,对于那些可以实现翻转课程本土化的院校来说也是存在很多问题的,学生和教师两者的工作量都将增大,教师进行翻转课堂,不仅仅需要教师自身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专业的计算机知识,因为翻转课堂中需要给学生制作出录像等等以便学生进行学习;对于学生来说,课外观看教学录像增加了学生的学习任务,加大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学生的课外休息时间以及参加趣味活动的时间将会大大减少,这不利于打开学生的知识面。所以,相反的,翻转课堂本土化对于教育活动也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总而言之,我国在引进翻转课堂本土化的过程中,不能全盘照搬其他国家的教育模式,我们应该立足于我国的实际情况,将技术核心与教学课程自然融合,最大化的引用翻转教学中的精髓即明确教育目的、寻找个性化教育教学,让翻转课堂式教学适应我国的教育改革方向,实现培养出色专业人才的终极目标。

三、翻转课堂本土化的意义

自从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引入到中国以来,中国的教育事业就真正凸显出了教学相长。在翻转课堂当中,网络技术设备的使用强调了学生的主体位置,同时也加强了学生与老师两者之间的联系。事实上翻转课堂本土化并不仅仅只是理清两大主体的关系,它在两大主体的基础之上对教育学有着无可比拟的贡献。

(一)从教师的角度来说

1. 翻转课堂的引入提高了教师使用网络设备的能力。

要想正常进行翻转课堂,教学视频与录像是必不可少的学习资源,教学视频提供给学生课前预习与学习,它的效果比传统的黑板或者ppt的演示更具吸引力,教学视频属于较为直观的展现形式,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这就给教师增加了不同的工作即授课之前制作好教学视频。教学视频是一个富含技术性的操作,教师在制作教学视频时,需要搜集有关课程的资料,借助翻转课堂的准备工作,教师对技术的思考能力提高,通过实际操作设备,也能够提高教师的学习能力、使用能力。

2. 翻转课堂的引入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与水平。

在翻转课堂准备工作当中,我们可知,教学视频的制作对于教师来说是具有挑战性的。在制作过程中,教师需要思考如何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表达出简单、明了、清晰的观点和知识点,这就要求教师在制作教学视频之前,反复的钻研课本知识,认真思考课本中展示的重要知识点,不遗漏任何一个知识点,同时,课外拓展知识也是必需的,查阅大量的课外辅助资料,丰富教学视频中的内容,最后再对收集的内容进行概括,将大量的知识点浓缩成精华制作在教学视频当中。教师通过对课本内容的反复推敲以及课外知识的收集等等步骤,给学生展示出最佳的学习资源,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所以,翻转课堂的引入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与水平。

(二)从学生的角度来讲

1. 翻转课堂的引入强调了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

在翻转课堂的学习模式当中,学生通过利用老师制作出的教学视频来进行学习。利用教学视频使得学生的学习更具灵活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接受能力和进度来把握自己的学习,比如说:观看视频的速度和次数等,在翻转课堂当中,学生观看教学视频的速度与次数是由学生自己决定的,对于不理解或者没学过的知识点学生可以反复观看,对于已经理解的知识点学生可以直接跳过,同时,学生不用担心笔记遗漏的问题了。如果通过教学视频的讲解,还不能理解知识点的话,可以使用聊天软件向同学或者老师求助了,所以,翻转课堂的引入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2. 翻转课堂的引入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以及思考能力。

翻转课堂是通过网络设备发出的教学,这样一来,就可以便利不同情况的学生学习,比如:因病在家的学生、知识接受能力较低或者较强的学生等等,让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学习当中去。学生在课堂进行之前需要对教学视频进行观看,在观看过程中他们会找到自己的问题,然后自己反复斟酌,最后才提出。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自身的思考能力,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点认识的广度和深度。

四、翻转课堂本土化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要想真正实现本土化,还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它的引入会打破传统的教学格局,需要学生和教师接受全新的东西,对于任何人来说接受新的东西都需要一个磨合期、适应期,再加上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其他国家会有所不同,翻转课堂本土化会使的两者之间发生冲突,不但不能提高教育质量,还会加重教育学问题,所以,正确认识翻转课堂本土化,适当借鉴,使得这一新型模式与我国的国情相切合。

(一)翻转课堂本土化面临的问题

要想翻转课堂在我国实现本土化,还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 翻转课堂使得教育观念发生改变。

众所周知,教育理念决定教育教学行为,这显然对于教师的个人能力是一个极大的考验,需要教师能够极快的适应这一种全新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学当中,教师极其看重分数,对于如何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已经有非常丰富的经验,但是,翻转课堂引入以后,教师就必须改变原先的教学理念,翻转课堂看重学生的发展,强调的是素质教育,所以,教师就必须重新积累教学经验,改变原来应试教育的教学观念。对于教师来说,如果没有坚定的改革信念作为依靠,老师是很难接受课堂本土化这一教学模式的。

2. 翻转课堂提高了教学的艺术性和技术性,让教学的侧重点发生了改变。

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之下,教师制作出的教学视频、上课活动环节的设置、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等等对于教学效果都会产生影响,翻转课堂实现本土化虽然可以提高教学的技术性和艺术性,但是使得教育的核心发生了改变,教师将大量时间浪费在教学视频上,不重视课堂多于时间的分配,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教学视频虽然重要,但合理分配时间也不容忽视。

3. 教育条件低下的院校实现翻转课堂本土化十分困难。

我国地大物博,很多偏远、贫困的地方,他们的教育设备是相当缺乏的,有的学校的机房甚至不对学生开放。如果国家想要实行翻转课堂本土化的话,需要完善这些地方的教学设备,保障翻转课堂的正常实行,这对于国家来说是一笔巨额投入,无形中增加了我国的经济压力。

(二)解决措施

首先,解决教学过程中的硬件设备是基础。在翻转课堂当中,每个学生都必须拥有一个独立的电子设备,比如:笔记本、电子书等。国家针对此方面应提供物质支持,国家可以在国民消费的其他方面调动资金,但又不影响大局的发展,使得资金分配合理、平衡,解决翻转课堂本土化中的教学设备缺乏问题;然后,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翻转课堂本土化强调学生的主导地位,让学生自觉学习、学生自主思考、学生主动提问。如果在翻转课堂中,学生缺乏自主意识和管理意识,不完成翻转课堂的任务,那么学生就很难融入到课堂当中去。所以,在实现翻转课堂本土化时一定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有效的配合教师。最后,老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必须提高。需要教师主动学习专业技术,学校也应该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及时更新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技术。

五、结语

总而言之,翻转课堂属于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将设备的支持、教师的课堂活动和学生的自主学习三大要素有效结合起来,对于传统的教学有很大的冲击,促进教学理念从应试教育提升到素质教育。但是,根据我国国情分析,要想翻转课堂实现本土化,还面临着很大挑战,迫切需要改善。

摘要: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的授课模式,与传统的课堂有很大的差别,打破了传统的芥蒂,让学生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拥有主动权,它不仅利用了先进的网络设备也引进了一系列个性化思想,属于一种先进的学习方式。本文将对翻转课堂本土化各方面进行详细的探讨,首先分析讨论什么是翻转课堂以及其具备的特征,然后对翻转课堂实行本土化进行思考,它对于教育事业有什么有利影响,然后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思考翻转课堂本土化会存在什么样的挑战与问题,最后,思考如何让翻转课堂的发展与我国的国情相适应。总之,面对翻转课堂本土化的危机,我们必须冷静、灵活处理,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找到解决方案。

关键词:翻转课堂,本土化,反思

参考文献

[1]汪明.“翻转课堂”本土化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教育,2014(14).

[2]许红娥.“翻转课堂”本土化教学实践推广的思考[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3).

翻转课堂本土化反思 篇2

【关键词】中职数学 等差数列 翻转课堂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1B-0085-02

新教改指出,学生应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倡导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服务者,帮助、引导、促进学生进步。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培养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依据新教改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的思路和理念,本文以一个尝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进行本土化实践,思考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有很多名称,诸如,颠倒教室、翻转教学、颠倒课堂、翻转学习等,其实意思都一样。到底什么是翻转课堂呢?就是在正式学习中,学生在课前利用教师分发的数字材料(音视频、电子教材等)自主学习课程,接着在课堂上参与同学和老师的互动活动(释疑、解惑、探究等)并完成练习的一种教学形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借助于信息技术的辅助,使知识的学习过程在课外进行,而知识内化则在课堂上的老师与同学的互动中完成。它的核心思想就是翻转传统的教学模式。表1是经典的传统课堂与翻转课堂的各要素对比表。目前,引入翻转课堂实践的学校越来越多,翻转课堂也正在给教育带来颠覆性的变革。

二、翻转课堂之《等差数列前 n 项和》教学设计展示

(一)设计背景

目前传统中职数学教学模式是“复习引入—讲授新课—课堂练习—小结作业”,老师主要灌输知识,学生基本上是“听讲—写作业—检测巩固”。根据翻转课堂的特征,笔者尝试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一次数学教学设计中。

等差数列前 n 项和是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下册第六章第2节内容,它是学生学习了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后,学习的第一个数列求和公式。它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是培养学生发现、认识、分析、综合等能力的重要内容。课前通过问卷调查,学习题库检测,学生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针对学情设计课堂教学设计。依据教学大纲和学情确定本次教学设计的教学三目标中,知识目标为:学生能通过具体例子发现一般规律,导出等差数列前 n 项和公式,能运用公式和方程知识计算等差数列的求和问题。能力目标为:学生能从生活中找出等差数列模型,能应用公式解决生活实例。情感目标为:学生能通过自主学习增强主动学习的主体意识,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准备

(三)教学流程

构建“三段—四步—十二环节”的模型。三段是指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四步是指自学质疑、疑难突破、训练展示、交流提升四个步骤。十二环节是指课前目标导学、教材自学、微课助学、合作互学、在线学习五个环节,课中自学检阅、同学互助、教师答疑、思维训练、小结作业五个环节,课后评价反馈、反思总结两个环节。

【设计意图】课前自学实现知识目标,课中训练课后交流实现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自学质疑

目标导学环节,学生根据导学案,明确学习任务。教材自学环节,通过课前预习,培养学生养成主动预习新知的良好习惯。合作互学环节,体现小组合作学习,增进同学间的互动,遇到难题互相帮助。微课助学环节,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突破教学重难点,学生可利用碎片化时间反复观看,进行课前自学和课后复习。原创微课《高斯的故事告诉你》时长6分钟,设计思路清晰,首先讲述数学家高斯小时候的故事发现首尾配的规律,然后运用规律推导出等差数列前 n 项和公式,接着分析两个公式的特点与联系,举例礼堂的座位数展示公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最后布置任务钢管的数量留给学生思考完成。

(二)课上答疑训练

自学检阅环节。首先老师提问学生,课前自学你看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然后师生一起回顾两个求和公式,分析他们的特点与联系,最后老师小结强调,解决等差数列求和问题的关键点是知三求二。

【设计意图】学生进行自学小结,老师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归纳概括能力。老师进行小结点拨,温故知新。

教师答疑环节。

然后老师点评和小结,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步骤。①先阅读题目;②构造等差数列模型;③写出已知项和未知项。

【设计意图】角色扮演法给学生实践和体验工作岗位的机会,由学生来教学生,达到互教互学的目的。老师的小结为思维训练做好解题思路的准备。

思维训练环节。设计两个阶梯。第一阶梯,基础训练。直接套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检验学生运用公式的能力。学生快速练习,快速讲解完成。在做中学,先做后教。第二阶梯,进阶训练。设计两个实例,幼儿园的积木训练题贴近学生专业,凉亭的瓦片训练题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分组合作探究,老师走入学生中间进行辅导,然后请完成训练的学生在黑板板演解答过程,老师现场打分。

训练题1:幼儿园小朋友搭积木,班级里一共有20个小朋友,要求每个小朋友搭6层积木,第3层放5块积木,按照往下每一层多放一块积木的规则来摆放,那么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多少块积木?

解:每个小朋友摆放的各层积木数成等差数列,设a3=5,d=1,由通项公式知a3=a1+2d,得a1=3,所以S6=33,又因为班级里有20个小朋友,所以33×20=660。

答:教师需要提前准备660块积木。

训练题2:某个凉亭屋顶有6个斜面,一共铺了4800块瓦片,每个斜面的最下面一层铺了78块瓦片,往上每一层少铺4块瓦片,这个凉亭共铺有多少层瓦片?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灵活应用公式的能力,学以致用。通过贴近专业贴近生活的实例,教会学生如何去生活,进行有价值的学习,提高对数学应用于生活的认同感,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小结作业环节。首先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学到什么,有什么收获,然后学生用自评表进行自评互评,教师评价。教学过程注重过程性评价,根据课堂上同学们的表现,评选出最佳小组奖。最后布置分层次作业。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回顾知识点,通过评价激励学生勇当争先。布置分层次作业,因材施教,拓展学生知识面,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工作岗位,选做题设计为应用所学数列知识设计幼儿教学试题。

(三)课后交流提升

评价反馈环节。学生与老师分享交流学习感受,填写教学评价表。通过统计得出学生对本次课的教学评价满意率。

反思总结环节。教师反思教学,以优化下次课堂。教学设计诠释了以能力为本位,以应用为目的,以就业为导向,一切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翻转”模式让学生自己掌控学习,让生生互动更频繁,让师生交流更深入。学生不仅收获了知识,而且也收获了自信和快乐。利用QQ和微信平台打造信息化学习环境,培养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俞晰.从一个案例管窥“翻转课堂“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2014(11)

[2]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

【作者简介】唐雯丽(1980— ),女,广西平乐人,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电子信息教学部副主任,讲师,研究方向:数学教学。

聚焦翻转课堂本土化的问题与困惑 篇3

王竹立中山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副所长

郑小军广西师范学院教育技术系主任、教授

张福涛山东省昌乐一中副校长

郭刚重庆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信息技术教研员

当前, 翻转课堂教学理念与微课、慕课相结合, 在国际上正形成一场自班级授课制度产生以来的教育大变革。翻转课堂引入国内后, 立刻在我国教育领域掀起了学习和实践的热潮。由于我国教育自身的特点, 以及人们对翻转课堂理念理解与实践运用的偏差, 翻转课堂在一些地区开花结果的同时, 也出现了一些误区和困惑, 遭遇了不少质疑。本期, 我们聚焦其中一些颇具争议性的问题, 对专家和一线实践者进行了访谈。

记者:据我们了解, 当前国内已经有不少中小学校开展了翻转课堂实验。可我们知道, 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自控能力不够强, 自主学习的动机也不是特别强烈。调动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将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对此, 您怎么看?

郭刚:在我看来, 翻转课堂要想真正实现, 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举个例子来说,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 如果有一堂课是自习课, 允许学生自由上网, 你会发现只有很少学生会主动上网去查找关于学习方面的问题。既然学生在课堂上都不会主动学习, 你能期望学生回到家后自主学习吗?不要说学生, 就是成年人, 又有多少人有学习的主动性呢?

郑小军:这的确是中小学校开展翻转课堂实验所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但是, 实验者无需刻意放大这个困难。因为它实际上是所有教与学都无法回避的难题。比较而言, 当前的翻转课堂由于有了信息技术的强力支撑 (云计算、大数据) , 能够以设计精细的学习任务单为导向和驱动, 以短小精悍的微课 (微课程) 为重难点突破口, 发挥微课 (微课程) 的情景化、趣味性、可视化等优势, 将能够更充分地调动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微课用在课前, 可以结合学习任务单实现导学功能, 即帮助学生预习重点、难点和需要事先学习的内容, 如回顾先前知识, 唤醒已有经验, 介绍背景知识, 激发学习兴趣等——相当于攻城攻坚战之前的扫清外围、构筑攻城阵地、做好攻坚准备。微课用在课中, 可以帮助学生解决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和易混淆点, 完成知识内化, 保持和强化学习兴趣——相当于攻城攻坚战中攻克顽固堡垒、体验作战胜利。微课应用于在课后, 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并巩固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易混淆点, 扩展学习、迁移应用, 引出后续学习内容——相当于攻城攻坚战之后的肃清残敌、巩固胜利、准备下一仗。

张福涛:学生的确存在自控能力不够强、自主学习动机不强烈的现象。但对学生来说, 无论是进入大学后的学习, 还是工作后的学习, 自主学习将是最主要的学习方式。学生自控力不强、自主学习动机不强烈, 除了年龄特征外, 还与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习惯、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成就感等因素有关。

实施翻转课堂后, 学生借助终端设备和学案、微课等资源, 按照自己的学习节奏自主学习教材;教师根据学生自学后提出的问题、平台提供的数据、学案批阅发现的问题, 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不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在学会有关知识的同时不断增强学习的成就感, 提高学习兴趣。实际上, 我校翻转课堂实施一年以来, 学生最大的变化就是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的转变。根据今年6月对学生的调查问卷显示:在学习兴趣方面, 75.7%的学生认为翻转课堂能够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 自己能够轻松自主学习。在学习动机方面, 22.8%的学生极大改变了学习动机, 55.9%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习动机, 只有6.8%的学生没有受影响。在学习习惯方面, 翻转课堂促进了56.6%的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但是还有24.6%的学生目前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现在的学习, 表示需要教师的帮助;5.0%的学生对此不太关心, 仍需要教师给予指导。

记者:学生学业负担过重一直是中国教育的顽疾。您认为实施翻转课堂会增加学生负担, 还是有助于为学生减负?

张福涛:我校之所以大面积整体推进翻转课堂, 正是为了解决学生负担过重问题。20世纪80年代, 就有“7+1>8”之说, 即7节正课加一节课外活动的效益大于8节正课。但目前部分学校 (特别是高中) 随意增加高考科目课时, 将课外活动安排成正课或学科自习, 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实际上, 这些学校把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定位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并且只是简单地把增加学习时间作为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唯一手段, 没有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没有从课堂效率出发, 提高教学效益。

我校在实施翻转课堂过程中做过很多对比试验。其中, 从学生每周学习效率对比实验看, 数学学科非实验班级5节课完成的内容, 实验班级4节课就能够完成, 并且学生的成绩略好于非实验班级, 学生的学习习惯、表达能力有明显提高。问卷显示, 82.2%的学生认为翻转课堂的学习效率高于传统课堂。也正是因为翻转课堂提高了学习效率, 减轻了学生负担, 学生、老师、家长才大力支持学校的翻转课堂推进工作, 学校才在一年内将翻转课堂实验范围扩大到初中、高中所有年级。

王竹立:学生负担过重的根源是高考制度导致的应试教育, 以及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产生的择校现象。翻转课堂只是具体教学模式的变革, 与上述导致学生负担过重的根源并无关系, 怎么可能有助于学生减负呢?我们先假设翻转课堂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提高考试成绩, 那么其他学校或班级也同样会采取这种模式, 竞争的结果只会使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层层加码, 所谓水涨船高, 何来减负之说?何况翻转课堂能否真正提高学习效率和考试成绩, 还取决于很多因素, 比如教师的高水平组织与引导、相关资源的配套与丰富、学生学习自律性的提高、家长的积极配合等, 效果极不确定。根据以往教改的经验, 这些因素更可能导致学校、老师、学生和家长的负担增加, 而不是减少。

郑小军:中小学校实施翻转课堂必须正视学生负担过重这一中国基础教育的顽疾。笔者的建议是, 第一, 学校层面要加强顶层设计, 从学校—年级—学科—班级—学生个人五个层次, 统筹安排翻转课堂的教改实践, 避免出现全校各年级、各学科、各班级“一窝蜂”、无序争夺学生的课前预习时间, 造成学生课前学习负担过重的现象。第二, 采取课前翻转与课内翻转相结合的方法。课内翻转是实施翻转课堂的一种折中方案, 这样可以适当减少学生课前预习所花费的时间。第三, 先在部分年级、部分班级、部分学科实施翻转课堂, 在师生适应后, 取得成熟经验后再铺开。第四, 提升微课 (微课程) 的设计和制作水平, 充分发挥学习任务单的导学、任务驱动的作用, 发挥微课 (微课程) 情景化、趣味性、可视化、短小精悍、简约高效、快速突破重难点等优势, 为学生减负。

记者:当前, 全国的微课大赛可谓风生水起, 老师们也是通过自己制作微课来开展翻转课堂的实验, 而且大部分是年轻教师在参与制作微课。对这一问题您怎么看?您认为微课应该由谁来制作?今后的趋势是会出现可汗一样的明星教师还是全民建设微课资源库?

王竹立:微课应该由优秀教师来制作, 选择合适的内容来制作, 才有价值和意义。无论好坏, 人人录制微课的结果只有一个, 就是产生海量的数字垃圾, 导致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 反而可能将真正优秀的微课淹没在海量的垃圾中。

当前微课主要是一些年轻教师在制作, 尤其是信息技术老师在制作, 并不是一种好现象。因为年轻老师虽然技术能力较强、接受新事物较快、得奖和自我表现的欲望较高, 但教学能力、教学经验、教学水平不足, 因此制作出来的微课容易出现重技术轻教学、重形式轻内容的倾向。微课应该由一批有丰富教学经验和高超教学艺术的明星教师来制作, 学校和机构应该为这些明星教师创造条件、提供技术支持与各种帮助。当然, 选择谁来担任微课主讲教师, 并不能简单地以年龄、教龄、头衔、资历来判断, 而应该根据教师实际的教学水平来判断, 其中教学口碑应该作为最重要的标准。

郭刚:现在是全民微课化, 这其实是相当不正常的。以前也是全民做课件、全民做网站、全民建博客, 结果呢?前车之鉴, 后事之师。我认为微课一定要做精, 这种全民做微课, 后果是出现大量参差不齐的微课, 反过来把真正好的微课淹没在了浩瀚的网络世界里了!

我们现在是把微课的对象定位于学生, 其实如果我们把微课的对象定位于教师, 作为教研活动的一部分, 通过微课,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从这个层面来看, 也许微课更有价值了!

张福涛:从目前各种微课比赛来看,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大部分微课只考虑了内容的设计和呈现, 没有考虑学生如何使用、什么时间使用。我校目前的做法是“集体研究为主, 个人设计为辅”。即各学科首先将老教师与青年教师合理搭配, 分成几个制作小组, 老教师侧重于微课设计, 青年教师侧重于微课录制;然后通过集体研究, 将需要录制的微课分至各制作小组完成录制。在此基础上, 教师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开发具有个人特色的微课。这样做的优势:一是在保证共用微课的基础上, 体现个人教学特色, 二是发挥不同年龄段教师的业务特长, 减轻教师负担。

目前, 很多企业开始开发微课资源, 但这些微课能否适合不同层次的学校, 特别是能否适合常态化翻转课堂的实施, 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当然, 目前全部依靠学校教师自己开发微课, 对老师来说负担很重, 微课的呈现方式也有待提高。所以, 我校计划与一些技术企业合作, 联合开发各学科主要知识点的微课。

记者:在您看来, 翻转课堂是否只有“课前微课学习+课上师生互动”一种模式?实施翻转课堂, 是否必须使用微课, 是否必须借助平台来实现呢?

王竹立:教学是科学, 更是艺术, 任何固定的模式都会令人生厌, 课堂上还是应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为佳, 强调因时、因地制宜,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对于翻转课堂, 主要是掌握它的精髓, 那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将知识传递过程与知识内化 (巩固) 过程调转过来。微课的核心是微视频, 微视频当然是翻转课堂中知识传递的主要手段, 但也不一定都得是微视频, 其他资源也可作为课前自学的材料。网络平台是微视频运行的较好的场所, 如果条件不允许, 用光盘、U盘、录像带之类的手段, 也无不可。

记者:“翻转课堂热”会不会昙花一现?从长远角度看, 对于它的本土化, 您有哪些担忧和好的建议?

郑小军:翻转课堂的兴起, 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巨大的现实需求和充分的理论支撑, 体现了广大师生和教育工作者对传统教与学方式存在的种种弊端的不满, 以及对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新型教与学方式变革的渴望和积极探索。和历史上任何一场“信息化热”一样, “翻转课堂热”或许过一阵子就会降温, 但它所倡导的教与学理念将会产生积极而久远的影响——翻转学习、混合学习、个性化学习、碎片化学习、主动学习 (自我教育) 、终身学习、掌握学习 (精熟学习) 、教师角色转换 (从讲台上的圣人转变为学生身边的导师) 等将越来越深入人心。

翻转课堂的真正魅力在于借助信息技术, 帮助教师回归到“学生最需要”的本原角色——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者、知识内化的帮助者、师生共同知识建构的引路人和合作者、师生隐性知识的挖掘者和转化者。

王竹立:网络时代, 由于网上的数字资源日益丰富, 为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也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翻转课堂甚至更广义的翻转学习, 将具有长远的生命力。在中国的现实条件下, 我认为应该鼓励优秀教师制作一大批优秀的微课 (微视频) , 将它们放在网上, 供老师和学生们学习和参考。在适当的课程、适当的场所开展一些翻转课堂的实验也是非常必要的, 但不要“一窝蜂”上马, 更不要动用行政手段强制推行, 只要鼓励那些感兴趣的学校和教师开展实验就够了。开展实验的学校和教师, 一定要实事求是地介绍翻转课堂的效果、问题和适用范围, 为其他学校和老师提供参考。千万不要一味地说好, 报喜不报忧, 误导其他学校和老师。

初中英语翻转课堂实践之反思 篇4

关键词: 翻转课堂 初中英语 教学反思

初中是学生重新建立对英语的总体印象的重要阶段,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在课堂上老师上课课后学生做题的传统模式下,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得不到提高,学习压力也较大,因此,“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课堂教育模式,成为初中教师的另一种选择。但是,随着“翻转课堂”的进一步发展,这一过程中出现的不少问题值得反思。

一、初中英语翻转课堂的现状

所谓的“翻转课堂”是指由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开发资源(包括制作视频、设计学习任务单等),学生在课外根据教师开发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而课堂上的时间就用于学生质疑、教师答疑,或者同学之间的共同研究,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学习理解。这样的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课堂“先教后练”的教学形态,翻转了教与学的顺序,强调了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主动性与实践性。

虽然翻转课堂实现了教学形态的“翻转”,但它只是改变了课堂教学的顺序,对于课程内容本身的要求还是基本相同的,例如课程标准、教材编制、学生评价等,在这些环节中,教师还是需要投入较大的精力,不能仅仅通过课程开发达到教学目的。

目前翻转课堂出现的弊端主要体现在课前活动设计和课堂互动之间的脱节,很多学生在看完视频之后,甚少有自己的思考,导致在课堂上的讨论和研究成效不大。

在仁爱版的初中英语教育中这个问题得突出,由于仁爱版教材重点并不在于理论教育,而是更注重以图文结合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特别是和多媒体相结合的各种辅助性的教学资料和课程资源,这对于翻转课堂的视频准备有很大的帮助作用,但是同由于其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导致教师在进行课前视频制作时难以突出传统课程的桎梏,创新程度不高,难以引起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

同时仁爱版教材还存在教材材料真实性不强、内容讲解存在一定难度的问题,教师在利用短视频进行课程内容讲解的时候,需要花费非常大的时间和精力为教学活动做准备。

因此,虽然在形式上实现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的操作难度是比较低的,但是要想“神”似却是十分困难的。即使在视频这样有声音有画面的多媒体形式下,其课堂互动性也还是不尽如人意,学生观看视频的时间与真正进行课堂讨论的时间中间存在空白,很容易造成记忆的流失,同时在课堂讨论进行的过程中,选择合适而有趣的讨论方式和方法面临着困难,虽然开展了讨论,但没有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课堂上的师生探究活动,由于操作性、实践性任务占的比重较高,学生仍然缺少一定的时间培养自己的自主思维能力。而且在注重交流沟通的课堂中,课堂氛围的营造是难点之一,如何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讨论并发表自己的意见,使课堂真正成为激荡智慧、促进发展的场所,是翻转课堂实现其价值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以仁爱版为例对初中英语翻转课堂的几点建议

(一)精心设计课前活动,吃透教材。

在翻转课堂的模式下,知识内化的过程是需要学生在课前完成的,这就使得教师设计的课前任务与学习目的成为课堂的出发点,同时是关键点。明确的课程目标和具体的课前任务能够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课前学习任务单是教师以学定教的基础,是在接下来的课堂学习中学生和老师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讨论的基本来源,其内容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实效性。因此,为了实现课前任务单的明确性与有效性,教师需要吃透新课标,深挖教材及教材资源库中的大量资源,丰富教学信息内容,使学生在课前学习时保持对英语知识的兴趣,并及时运用自己的理解能力进行课程内容自我学习。

(二)广泛利用网络平台,提高教学内容的真实性。

在传统的英语课堂中,教师大多采用按章节顺序进行讲授,但是在仁爱版教材中,由于不同模块的内容都很灵活,例如采用对话形式、图文结合的课文内容,以及“group work”中的交际学习任务,在每个模块结束后的单元总结中,不仅是语法和词汇项目的考核,更是要求学生进行包括听、说、读、写等全面的综合交际能力的检查,在这样的教材模式下,传统的按部就班的教学方法就显得古板了。

因此,教师在授课风格上需要树立起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观念,结合英语学科和社会热点动态,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围绕点,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互动分享功能,利用学生组件的合作小组这样的优势资源,通过组长对组员的话题人物的评价来提取课堂上的反馈素材,激起学生自主投入英语学习的热情。

(三)及时掌握反馈信息,跟进学生动态。

由于翻转课堂的主体课堂构成是学生自己对于课程内容的讨论、分析和提问,突出强调了“以生为本”这一教学理念,因此学生在课堂结束后的反馈信息是十分重要的,教师不能以传统观念将自己放在课堂的绝对主宰者的位置上,而是要关注学生对课堂进程的态度,发现哪些地方是吸引学生的,而哪些地方又会导致学生学习能力的下降,在翻转课堂中学生是主体,应该是教师“跟进”学生动态,而不是学生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

特别是翻转课堂以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单为前提,这为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奠定了基础,在上课过程中,时刻关注学生动态,以学导教,以学定教,在更大程度上保证每个同学的参与。

三、结语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是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但是由于“翻转课堂”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和探索才刚刚起步,导致困难和挑战不断出现,但是这些问题恰好是值得人们反思并加以改进的,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众多研究者对“翻转课堂”的不断探索,实践经验会更丰富,使“翻转课堂”的教学价值得到充分实现。

参考文献:

[1]郝林晓,折延东.翻转课堂理念及其对我国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15.

[2]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

翻转课堂本土化反思 篇5

1 关于“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又称反转课堂,就是由教师设计课程视频,利用课程视频在课下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在课下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再一起协作探究和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简单的说就是改变“课上老师讲授,课下学生作业”的传统教学模式,形成一种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教学模式。

对于“翻转课堂”的探索研究,从1991年哈佛大学的物理教授埃里克·马祖尔(Eric Mazur)的初探到2011年萨尔曼·可汗(Salman Khan)在TED大会上的演讲《用视频再造教育》将“翻转课堂”正式介绍给全世界,经过了较长一段完善时间。现将对“翻转课堂”的探索可形成下表,见表1。

2 从传统课堂到“翻转课堂”:教师角色转型的必然

随着高职教育的学习越来越多元化,传统课堂逐渐被创新型的“翻转课堂”所取代,教师必须学会从传统课堂的“主演”逐渐转化为“翻转课堂”中的“导演”,从以前讲台上的“圣人”转变为课堂中的“伙伴”。在此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和作用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教师能否准确地定位自己的角色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改革的推进,而如何准确地转变教师自身的角色,就得先分析清楚传统课堂与“翻转课堂”的差异所在,才能“对症下药”,快速而明确地完成从“主演”到“导演”角色的转化。

传统教学课堂一般实行教师课堂上讲解,学生课后完成作业的教学模式,整个过程中师生缺乏交流互动,学生吸收知识较为被动。“翻转课堂”翻转了传统课堂中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过程,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不再授人以鱼,教师课下制作视频,学生观看视频内容,课上师生就课程内容交流互动,这种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针对传统课堂与“翻转课堂”的区别详见表2。

在分析了传统课堂与“翻转课堂”的区别所在后,即可明确教师在“翻转课堂”中角色的转换,根据多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可总结出以下几种“翻转课堂”中教师所具备的角色类型:

2.1 教学视频的设计者与编制者

在传统社会里,教师职业的角色定义为“传道、授业、解惑”,重点调教师在社会文化及知识方面的传承作用。在当代社会里,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设计者。在“翻转课堂”中,教师需要将课程内容编制成课程视频,学生通过课前观看教学视频来学习知识。而学生在课前的知识学习直接决定了知识传授的效果,因此,如何设计出吸引学生的教学视频就成为关键所在。教师在制作视频时不仅需要熟练掌握其编辑与剪辑的技巧,还需将丰富的教学经验利用视频来呈现,这就对教师的教学经验与教学技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比如在制作视频的过程中,教师需假想学生,时刻反思如何吸引学生目光,使视频不单一乏味并通过提出思考问题等方式来实现另一种意义上的互动。只有确保了视频的连贯,知识体系的到位与内容的趣味性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2.2 交流互动的组织参与者

在“翻转课堂”中,教师需帮助学生去发现知识,积极地参与到学生中去,并引导学生自主地完成对知识的吸收。为此就需要教师有效地组织学生与其同伴在深度交流中完成对知识的探索。学生作为“翻转课堂”的主角在课前完成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需教师予以有效引导,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探索同时进行知识的吸收内化。教师需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有着参与学生课堂交流的意识,组织并引导学生在知识交流探索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不受常规思维局限,激励学生展示自我思想。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并非课堂交流的操控者,也不能完全旁观学生交流,教师需深入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并与学生共同思考,全面多角度地去审视与探究知识,完成与学生真正的交流。

2.3 课后反思的辅导者与监督者

课堂交流是“翻转课堂”的灵魂,课后反思则是“翻转课堂”的升华。此时需要教师由传统的课后练习的局外者转变为学生课后反思的辅导者。在完成课堂交流之后,留以学生富有真实问题情境性的课后思考,能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通过实践提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反思,通过收集数据、调查研究、整理综合等完成对知识体系的深化,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等多方面的锻炼。“翻转课堂”使教师也成为课堂中的一员,其评价方式也从传统静态评价转变为互动评价,尽管内容与主体发生变化,教师依旧是教学效果的重要监督者。

3 小结

事实上,“翻转课堂”并没有完全颠覆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准确来说,“翻转课堂”是一种集合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双重特色的混合教学模式,在“翻转课堂”的课上学生是主要“演员”,此种教学模式强调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翻转课堂”是以教学视频作为媒介来实现其教学知识的传授,制作出受学生欢迎的视频是关键,这就要求教师不仅需具备专业能力,还需提高自身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能力。其次,“翻转课堂”讲究师生课上交流,这就要求教师有较强的组织与协调能力,能够在课上组织学生针对知识深入探索,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在课上既不做操纵者也不做旁观者,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探究,同时作为课堂的一员,全身心投入到学生的问题研究之中。再者,“翻转课堂”不同于传统课堂,老师局外于课后练习,“翻转课堂”需学生自主完成课后反思,这就需要教师能针对教学内容提出符合情景的课后思考问题,使学生在实践中完成对课堂交流内容的升华与精化。

“翻转课堂”使教师从台前走到了幕后,使教师从“主演”转化为“导演”,在这种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中,教师准确地转化角色是顺利推进“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改革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卢强.翻转课堂的冷思考:实证与反思[J].电化教育研究,2013.

[2]于天贞.从“主演”到“导演”:基础教育翻转课堂中教师角色转换及其路径[J].上海教育科研,2014.

[3]刘荣.翻转课堂:学与教的革命[J].基础教育课程,2012.

[4]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

[5]刘震,曹泽熙.“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13.

[6]刘健智,王丹.国内外关于翻转课堂的研究与实践评述[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

[7]李凑,刘赣洪.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的SWOT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

[8]Lage.M,Platt.G.The Intemet and the Inverted Classroom[J].Journal of Economic Education,2000.

翻转课堂本土化反思 篇6

一、“翻转课堂”成功地从纸质变为网媒

通过看“翻转课堂”的一些视频,再结合一些报刊对“翻转课堂”的评论,我明确了“翻转课堂”的含义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这样一种教学形态。我们泰安市倡导“学案“教学,所以课前预习大多数依据纸质的预习学案,一般设置与本课堂内容有关的问题让学生自主预习,课堂上通过检查学生自主预习的情况,老师精解点拨,然后再做练习题加以巩固,最终当堂达标。仔细剖析“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与我们的先学后教的“学案”教学非常相似。目的都是让学生先预习,只不过我们现在生活在网络时代,网络信息给学生提供了一些丰富的预习材料,伴有教师的指导和建议,把预习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更有利于学生预习了。从课堂教学来看,都是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现在的分组教学就是教师布置好任务,然后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研究讨论,合作探究,解决学案上的一些问题。教师只是一个任务的安排者,学生才是任务的研究者、执行者和探索者,我认为“翻转教学”模式和让学生动起来没什么两样。

二、“翻转课堂”与“多媒体”教学殊途同归

通过认真领悟“翻转课堂”的含义,我发现“翻转课堂”与“多媒体教学”也有着亲密的血缘关系。“多媒体”教学就是老师把要讲的教学内容、目标、重难点甚至巩固练习提前设计好课件,在课堂上,通过计算机以图文声像并茂的形式直观地展现出来,能够多角度地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使更多的学生更为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再加上操作的可重复性,有利于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和克服遗忘;特别是理化生老师通过多媒体实验实现了对普通实验的扩充,并通过对真实情景的再现和模拟,培养学生多角度地观察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能力,节约空间和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的这些优势和“翻转课堂”教学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翻转课堂”强调在课外,突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病缺课的学生进行补习时,老师将课堂内容录制成视频放到网上,未缺席的学生也可以根据视频进行复习巩固。

所以我认为“翻转课堂”是课外的“多媒体”教学,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要讲的教学内容、目标、重难点,只在课堂上解决疑难并加以巩固。如果我们老师制作课外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或将课堂教学软件交给学生,以帮助学生消化在课堂上没有完全消化的知识和方法,或帮助学生形成能力,能把这两种方式有效结合起来,特别是对于差生来说,这实在是一个好主意。

三、慎重面对“翻转课堂”

新生事物并不都是完美的。我通过看一些“翻转课堂”的视频和教育书籍,发现“翻转课堂”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我认为最大的一个弊端就是不能因材施教,我国教育圣人孔子早在两千年前就提出教育的这一最高境界。当我们面对面授课时,会根据学生的神态、神情和回答问题等情况,预判教学内容的难易,可适当及时地对教学内容做出调整。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却恰恰不能做到这一点,如果我们只依赖这种教学模式,我认为很容易造成学生两极分化。因为大家都知道我国师资力量不是很充裕,班额一般在五六十人左右,我们乡镇地区的学校更是严重,班额一般在七八十人左右。我觉得一些自主学习能力强却接受知识快的学生,可能很适应这种教学,而对那些接受能力相对弱一些,并且不擅于提问和主动性不强的学生,时间一长会累积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从而渐渐让这部分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这不和我们当代教育的核心理念背道而驰吗?

总之,“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的确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但它并不神秘,也不完美,我们要灵活地尝试借鉴,既不能完全排斥它,也不能一味地跟风,群起效仿。更不能因为这一新事物的出现,就全盘否定我们以前的教学模式。我们应在今后的教学中勤于反思,有反思才有进步,把各种教学方式有效结合,灵活运用,逐步成长为21世纪的新型科研教师。

上一篇:银行产品的分类下一篇:应急意识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