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的误解

2024-07-29

翻转课堂的误解(精选10篇)

翻转课堂的误解 篇1

“翻转课堂”的创始人萨尔曼·可汗是美籍孟加拉人,自小课业优异,就读于麻省理工学院,大学双修数学和电机电脑工程,工作后又读了哈佛的MBA课程。可汗老师才华横溢,热情善良,最愿意把自己学到的知识无私地传授给别人。可汗老师什么都教,从数学, 物理,化学,一直到理财人生,最先受益的就是他的表妹。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在美国也是这样。可汗老师的表妹数学不好, 请表哥帮忙辅导,表哥义不容辞; 然而可汗老师家住北美西海岸,表妹家住北美东海岸,要做一次无偿家教就得坐飞机往返,成本太高。 聪明的可汗就把数学家教内容录制成微视频,通过You Tube网站,让表妹在网上自学,结果表哥表妹没有见面,教学效果却很好,据说表妹数学成绩立马全班第一!

不光是表妹受益,全美数学成绩需要家教的学生都可以免费观看可汗的微电影数学视频,数学成绩都得到了提高。由于受到广泛好评,相关影片观看次数急速成长, 受到鼓励的可汗于2009年辞去工作,全职从事相关课程的录制,并创办自己的独立网站,先后获得微软和谷歌的大力支持,可汗网站变成了“可汗学院”。“可汗学院” 的教学方法彻底颠覆了传统课堂, 被称为“翻转课堂”。从2009年开始,可汗老师“翻转课堂”教学法风靡全美,2011年登陆中国,开始推广。这便是“翻转课堂”的由来。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在课堂上,教师精心讲课,学生认真听课。“翻转课堂”则颠了个个:学生在家通过老师发布的视频完成知识的学习,课堂则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

“翻转课堂”在美国广受推崇,甚至被称为大势所趋的课堂革命:要上新课,先请学生在家看视频,而老师上课的任务主要就是引领学生讨论和解决问题。目前,美国很多学校已经采用回家不做功课,看可汗学院影片代替上课,上学时则是做练习,再由老师或已经懂得的同学去教导其他同学不懂的地方这样的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重新建构了学习流程,它把“课堂听讲-家里作业-家里复习-课堂考试”这种流程改变为“家里自学-课堂互动-课堂练习-课堂考试”,这种教学模式与我们当下新课改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本质上是一致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是知识的引领者;学生把家中学习到的知识带进课堂,在课堂上合作互动,实践练习,利用自学来的知识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不懂的地方再由老师指导、点拨。教师不再像以往那样给全体学生集体授课、集体讲解,而是针对不同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个性化的辅导。

这种模式实际上就是典型的洋思中学 “ 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 法。但洋思中学是在课堂上学文本,“翻转课堂”是在家里看视频,它把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发挥了教育云平台的优势,必然会锻炼并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中预习效率低下的毛病。特别是几分钟的微课视频,短小精悍,目标明确,内容具体,信息清晰,学生带着任务,带着问题,在家里可以反复观看,直至完全弄懂弄清。

“翻转课堂”还有一个优势是在“线上” (Online),学生和老师不仅可以在课堂上面对面地互动, 还可以坐在家里,通过网络与老师交流,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去接受老师的指导。

“翻转课堂”微课视频还可以发挥多媒体技术的长处,生动形象的教学资源必然会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这样的“翻转”,学习效果必然会大大提高。然而,问题也来了。

其一,“翻转”条件具备吗?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大数据时代, 科技创新日新月异,必然给教育教学带来深深的变革,特别是教育云平台公共服务资源,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使得“翻转课堂”, 课前、课后都离不开高科技支撑。 当然,随着国家教育均衡发展,广大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和办学条件大大改善,可以说每个教室都装备有基本的电子白板教学系统,但是,是否都能连上互联网,共同享用教育云平台资源呢?学生在家里自学,是否每个学生家里都有电脑、都能上网呢?如果说手机普及了,不用电脑上网了,但学生有条件用手机上网吗?每个月多少流量、多少费用?又有几个学校能投入大量资金,为每一个学生装备一个电子书包呢?中国的国情和美国不一样,“翻转课堂”需要在家里看微课视频,需要在线上完成作业和测试,单拿襄阳市的学校来说, 都具备“翻转”的条件了吗?老师们是否能做到时时刻刻与自己的学生线上交流呢?

其二,“翻转”能颠覆“教” 与“学”吗?西汉戴圣 《礼记》 有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学相长”、“学学半”, 深刻揭示了“教”与“学”之间的辩证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 学” 因 “ 教” 而日进, “教”因“学”而益深。“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去使用特定的教育资源,不再单纯地依赖授课老师去教授知识, 课堂和老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老师更多的责任是去理解学生的问题和引导学生去运用知识。看看美国学生给可汗老师的留言:“我刚想放弃物理课,是你救了我”、“你简直就是数学上帝”……”。看看可汗老师的学院定位:“我希望我所成立的是一个独立的虚拟学校, 所有人只要想学习,就可以来到这个平台,从最基本的东西开始,不断前进。他们可以在这里得到反馈、评价和训练。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步调学习,而老师更像是教练。”可汗学院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既无现场感,也无课堂感: 教师讲课时学生不在现场,学生学习时教师不在现场, “ 教” 和 “学”完全是脱节的,可汗老师强调更多的是“虚拟”和“自学”。 但是十个指头有长短,学生的认知水平不能一刀切,片面地强调“自学”,忽视课堂上教师满腔爱心面向全体学生“传道”、“授业”和 “解惑”,削弱教师“教”的作用, 是否顾及了学生认知水平的层次性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性呢?

其三,视频资源够用吗?“视频”是“翻转课堂”的关键词,可以说,没有“视频”就没有“翻转课堂”!可汗老师从2004年起陆续制作了2300多段视频辅导材料,内容从数学到越南战争,无所不包。 有统计显示,已有5600万人次观看他的“教学录像”。典型案例是,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新生妮科尔·尼西姆被三角几何学困住时,她没有去请教老师或同学, 而是在You Tube网站上找了一段“可汗老师”讲解三角几何学的视频,反复看了几遍,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整个过程既方便又快捷,而且没花她一分钱。可是美国也有人质疑:迈阿密大学教育学教授沃尔特·斯卡达认为,可汗老师的教学方式存在 “过度简化”的缺陷,“他总是利用特定例子来解释概念,如果人们遇到其他例子时,可能会糊涂…… 这表面上看是个小问题,却可能为以后的学习埋下隐患”。中国的学生,跋涉书山、遨游学海,考一个好高中、考一个好大学,六年下来,“刷”的试卷绝对有两层楼高,语数英理化生政史地体音美, 还有信息技术、心理健康等,学好全部功课需要多少微课视频?谁来做?有限的几个视频又能否适应知识和能力不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同的学生呢? 这也是几年来, “翻转课堂”不能在中国迅速普及的主要原因。

其四,教学需要艺术吗?中国武术享誉世界,少林派、武当派、 峨眉派、青城派、华山派、崆峒派,或者古墓派……还有少林拳、 武当拳、太极拳、八卦拳、形意拳、八卦掌,或者九阴白骨爪…… 不管是艺术真实还是生活真实,各个武学派别都有自己的看家本领, 都有自己的掌门人。教学也是如此,不然哪有“教育家”这个名词呢?从蔡元培、梁启超、胡适、李大钊、王国维、陶行知到于漪、钱梦龙、魏书生、李镇西、程红兵、 窦桂梅……,哪一个不是满腔热情、满怀爱心,哪一个不是才华横溢、技艺精湛,哪一个不是妙语连珠,风格独特?在课堂上,他们有的深入浅出,条理清楚;有的论证严密,结构严谨;有的亲切自然, 朴素无华;有的娓娓道来,循循诱导;有的慷慨激昂,扣人心弦;有的生动形象,幽默诙谐;有的信手拈来,春风化雨;他们的教育思想、个性特点、教育技巧在“课堂上”独特的、和谐的结合并表现出来,形成了各自的教学风格,充分体现了教学的艺术性,给他们当学生是幸福的!但是,假如让他们面对机器,面对电脑、摄像机、录音机,而不是面对活生生的学生,不是面对一张张求知若渴的青春朝气的笑脸,他们还有这样的教学激情吗?还能成为教育家吗?“翻转课堂”,教师给机器讲课,机器给学生讲课,失去了传统课堂上精彩的导入、激情的讲读、巧妙的预设、 机智的生成,学习变成了工厂传送零件的流水线,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得不到教师的言传身教,怎样有利于知识和能力的全面提高、道德和情操的逐渐升华?

说了这些,并不是要否定“翻转课堂”,而是想找出它的不足, 让它和传统教学更好的结合起来, 让我们的教师更好的因材施教,更好的发挥教育信息化的优势,引领我们的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快乐成长。

“翻转课堂”翻转的到底是什么 篇2

关键词:翻转课堂;认识;实践;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21-029-22007年,美国人萨尔·曼可汗利用网络视频进行翻转课堂授课获得了成功,以他命名的可汗学院翻转课堂教学被加拿大《环球邮报》评为2011年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比尔盖茨称:“他预见了教育的未来,引领了一场革命”。近几年,国内教育工作者对翻转课堂也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一时间,翻转课堂成为非常有争议的话题,它的支持者和反对者几乎同样多。作为一线教师,笔者一直积极关注这一科研动态,并在实践中将前沿理论与学科教学结合起来。研究让我坚信,我们只有走进翻转课堂,才能真正认识翻转课堂,在探索中把握教学策略,在反思中提高教学效益。

一、认识:翻转课堂“翻转”的是学习方式

围绕翻转课堂的思考,目前争议最多的是它是否具有普遍推广成为常态教学的可能性,焦点更多地落在信息技术支持这个问题。许多支持者大张旗鼓地为翻转课堂贴上“微视频”、“平板电脑”、“网络互动”的标签,似乎离开了这些标签,就不是翻转课堂,而这正是反对者抨击的主要指向。当前中国社会现状是基于云服务的远程教育平台,并没有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尤其是农村和西部偏远地区与基于云计算的远程教育平台距离还很远,即便是在城市里,云教育推进的速度也非常慢,网络平台的支持不能完全满足课堂教学互动的需要。笔者观摩了许多大型翻转课堂公开教学活动,发现那些课堂教学存在着许多共性的问题:一是现场由于网络拥堵导致教学活动无法按照预设实施,二是平板电脑在教学过程中的使用价值不高。一节课关注的焦点成了教学模式和技术的应用展示,与课程标准和三维目标脱节。因此,在一阵热潮以后,翻转课堂被很多人抨击为空中楼阁,不具有可操作性和推广价值。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们的教育也在网络与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任何一次科技的创新都是机遇,教育也要抓住这个机遇才能与时俱进。但是“教育+互联网”呢?还是“互联网+教育”?笔者认为,教育是核心,无论互联网与信息技术发展到多么先进的程度,也只能作为辅助工具。因此,不应该给翻转课堂贴上各种技术标签。从本质上讲,翻转课堂“翻转”的应该是一种教学理念,是学生学习的方式,即学生自主学习,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组织、引导学生学习,成为教学活动的主导。美国未来学家阿布文·托夫勒说过:“未来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教育的宗旨在于培养自主的学习者,也就是能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并养成终身爱好学习的学习者。所以说,翻转课堂带来的教学方式,或者说学习方式的转变,才是它的核心价值所在。树立了这个观念,再去看翻转课堂,我们就不会走向两个极端。在现有的信息技术条件下,我们如何完成学习方式的转变,恐怕这才是值得我们去研究的问题。一节课选择什么样的技术支持,要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不要买椟还珠,为了技术而技术。

二、实践:翻转课堂的教学策略

1.选择性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翻转课堂说到底是一种教学模式,也可以说是一种学习方式。任何一种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都有它的适用性和局限性,完全否定它或者千篇一律使用它的做法都是不恰当的。有的学校倡导翻转课堂,立刻宣告全面推进,将它用于所有的学科、所有的课型。这种做法本身就违背了教育教学规律,这也是某些学校轰轰烈烈做翻转课堂却中途夭折的重要原因。所谓教无定法,翻转课堂再好,也不会适应所有学科的所有课型。我们应该实事求是,认真思考和探索哪些学科、哪些课型适用翻转课堂,选择性地运用才是对教学规律的尊重,也是做教学研究的科学态度。

2.课前自主学习要真实有效。翻转课堂教学有两个主要环节:学生在课前独立自主学习和在课中同伴互助、师生互动解惑、内化、提升。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主宰的学习,其实质是独立学习,与他主学习相对立;其根本分水岭是学生的主体性在学习活动中是否得到确立,特点是能动性、超前性、独立性和异步性。当然,独立学习并不是盲目地学习,而是带着任务去学习。首先,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资料。学习资料的选择要围绕教学目标达成的需要,围绕学习任务完成的需要,围绕学生兴趣爱好的需要。学习资料可以是微视频、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实物资料等等,不必拘泥于某一种形式。学生也可以自己搜集或制作学习资料补充其中。其次,学生是否能有效的自主学习,与学习任务单的设计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在设计学习任务时,要注意满足不同基础和个性的学生的需求,给学生选择的空间和余地。学习任务设计的形式应依据不同的学科和课型,关注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兴趣特征。第三,课前学习要留给学生质疑的空间,请学生将自学过程中发现的、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的习惯和能力。

3.准确把握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只有教师课前及时准确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才能做好课堂教学设计。因此,在进度安排上,学生自主学习的进度应该比课堂教学进度超前一周,即教师要提前一周通过学习任务单反馈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依据自学目标达成情况和未解的困惑设计课堂教学,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建立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传统课堂的教学设计中关于学情分析的部分,笔者一直认为是比较空泛的,它更多地是面向学生的整体,忽视学生的个体,更多的是一种主观预估,而非真实反馈,因而缺少准确性和针对性。翻转课堂若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须要将课前把握学情这一环节做到位,否则不能充分发挥翻转课堂的优势。

4.课中合作探究侧重交流、释疑和提升。对于翻转课堂,许多教师提出过困惑:一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和学习资料在课前都已经给了学生了,在课堂教学中做什么呢?其实,翻转课堂的课堂教学环节并不会因为课前学生学过了就变得低效,它只是与传统课堂有了区别,课上不再按部就班讲授新知识,而是侧重通过合作探究解决学生独立学习不能解决的问题。如展示、点评课前自主学习的成果,同伴互助查漏补缺;小组合作探究本课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每组选派代表汇报本组探究成果;教师依据学情,提出能够进一步提升能力、拓展思维、升华情感的问题,组织学生研讨探究;学生提出新的困惑质疑,通过同伴互助、师生互动释疑。

三、反思:让翻转课堂走向常态化

经历一段时间的研究和实践,对于翻转课堂笔者也在不断地审视和反思,有几点想法为同仁提供借鉴:第一,翻转课堂的教学研究与实践,从过热走向过冷,都是不正常的现象。课堂教学改革需要理性科学的研究和实践,不能变成搞运动。从门庭若市到门可罗雀暴露的是教育研究和课程改革的浮夸心态。第二,既不要过高吹捧翻转课堂的效能,也不要过低贬损它的价值。自主学习的方式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学生的终身成长。但不是每一节课都适合用自主学习的方式。传统的授课形式有它的优势,过于抽象的以及强调第一印象精确度的内容需要教师去主导呈现,物化生等学科的实验课不可能在家自主学习,音体等学科也不太适用翻转课堂。第三,对于信息技术,翻转课堂不是必须使用,也不抵触排斥。有效的才是有价值的,这是我们选择教学手段和教学用具的唯一标准。第四,区分课前预习与翻转课堂的课前自主学习的差异。课前的预习相对来说是浅层次的,或者是单一的。翻转课堂的课前自主学习是全面学习和比较深刻地思考。

无论哪一种教学模式的研究,都是为常态化教学服务的。因此教学研究和改革要接地气,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来到我们身边,它倡导的个性化、协作式学习方式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符合教育为学生的终身成长服务的要求。学生离开学校后的终身成长主要依靠的是他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翻转课堂为此开辟了一条崭新的路径,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这条路径变得更加开阔。但是,为了能够让翻转课堂走进常态化教学,我们需要在追风课改的潮起潮落中冷静下来,理性地认识和践行翻转课堂,它才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虽然目前翻转课堂的研究是前沿性的,但是最终它要实现的目标是常态化,这也是我们研究的方向。若要翻转课堂常态化,就要弄清楚翻转课堂翻转的到底是什么?我们研究的重点要放在通过这一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上,关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培养,关注如何通过这一模式提高教学效益。以上是笔者一点不成熟的思考,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美) Dale Scott Ridrey, Bill walthen著.沈湘琴译.自主课堂:积极的课堂环境的作用[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翻转课堂的误解 篇3

1.课前视频, 注重文本与生结合

课堂翻转以后, 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量大大增加, 但一旦完成一个轮回以后就都容易了, 因为只要教材不作太大改动, 短视频就只要小修改就能用了。

短视频的制作是很讲究技术性和技巧性的。 翻转课堂的短视频是传递知识的媒介, 如果只是将教师上课的过程录制下来, 那翻不翻转就只变成了一个能否节约课堂时间的问题, 还不如回归原来的教学方式, 能边观察学生反应边灵活应对处理, 效果更好。 初中生是一群主动和被动并存、自觉和被迫同在的儿童, 他们很大程度上对老师和教学方式都有依赖, 这就是同课异构会取得不同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 短视频作为翻转课堂中的第一步, 是否能吸引他们看下去, 成为教学成败的关键。 在制作短视频时, 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一般说来, 当下在中学生中流行什么, 班上学生大多喜欢什么是比较容易了解的, 而这些时髦因素在网络里很容易找到, 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将它们与教学内容作有机整合。

《 对外友好往来》 是七下一单元的第六课, 讲述的是极为活跃的唐朝外交情况, 它属于繁荣开放的唐朝的一个重要部分, 与之相关的学生喜爱的有电视《 西游记》 、电影和游戏《 大话西游》 , 周杰伦《 爷爷泡的茶》 中有歌词“ 陆羽泡的茶, 像幅泼墨的山水画, 唐朝千年的风沙, 现在还在刮”也可以作为切入点, 因为陆为唐代茶学专家, 精于茶道, 而中国茶文化是在李隆基时期传入日本的, 当然这个弯转得大了点, 而且教材上也只是一笔带过;《 大话西游》 又离历史比较远。 所以我选择了《 西游记》 , 用画外音:“ 话说孙悟空大闹天宫以后, 被压在了五指山下, 唐僧将他解救了出来, 他从此开始跟随唐僧往西天取经。 ”三四句话配上电视《 西游记》 的主题音乐和序幕画面, 熟悉的音乐一下就抓住了学生的眼球, 然后进入正题, 包括唐与三国的关系图, 以及标注在图上的联系两国的鉴真和玄奘, 模仿电视纪录片的配音语调, 都能让学生感觉这是一部短电视, 而不只是教学片, 随着上课铃响不少学生哼着《 敢问路在何方》 的曲调走进教室, 我就知道效果会不错。

2.课堂活动,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南京大学张金磊等人认为, 协作学习是课中环节的必要条件, 这个其实只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形式而已, 翻转以后的课堂, 是基于课前视频的教学。 可以由学生就观看视频以后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 然后展示, 如学案导学一般;可以教师先展示教学目标, 点拨引导后, 再让学生提出疑惑, 这样能够剔除题外问题, 略答、课后解决都有了依据;也可以首先由学生展示自己从短视频上学到的知识, 然后再合作学习, 练习或拓展巩固;还可以先由学生互相检查作业, 然后再就对方的作业问题作补充解释, 解决不下的情况下, 才在课堂上提出, 教师对此作出问题的归类, 然后组织探讨……总之必须围绕教学目标, 紧扣课前视频, 切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选择适当的教学流程, 让课堂成为学生的学习乐园。

如上八下的《 土地改革》 一课, 在一个学生学习积极性比较强, 活跃度比较高的班级上课时, 我是让学生先朗读理解了教学三维目标, 然后再让他们围绕这一目标进行提问 ( 经过一年的熟悉, 学生已经掌握了解决目标之外问题的常规办法) , 然后对这些问题作归类, 将重叠近似的整合, 因为问题最终只有5 个, 因此我将全班分成了5 个小组, 让大家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参与讨论, 然后一一展示结果。 而在另一个学生比较喜欢安静思考, 不太乐于开口讨论的班级, 我选择的是, 让学生同桌互相检查进阶作业, 并根据自己的判断给出相应的评价, 如果产生异议, 则用纸条写出一二三, 交由下一环节的小组交流, 而这一交流是以小纸条传递的方式展开, 组员拿到纸条后, 找出对应的作业, 模仿以跟帖的形式在后面写上自己的评价和理由, 然后每组推荐一两人上台展示, 分别呈现成果和问题, 而且无论成果还是问题, 都要求说明思考的过程。

在网上曾经看到过这么一则寓言, 说一村里有两个年轻人甲和乙, 他们相约出去做生意, 当来到一个盛产布的地方时, 甲说:布在我们村里很值钱, 我们用手上的钱全部换了布回去一定赚钱。 乙深以为然, 于是两人买下了不少布匹绑在驴背上继续前行, 当到了一个生产毛皮的地方时, 甲认为带毛皮回乡能赚更多的钱, 于是将所有的布匹卖了, 换了一驴背的毛皮, 还赚了一笔钱, 而乙觉得布已经捆绑好了, 卸下、卖掉再换其他物品很麻烦, 就没有理会甲的提议。 甲不断卖出、买进, 赚了一笔笔的钱, 而乙则固守着自己驴背上的布匹, 等再次回到家乡的时候, 甲已经成为一个大富翁, 而乙只是用布匹换到了不多的一点钱。 在课改的进程中, 教师应该做勇于变通的甲, 翻转课堂就是甲换来的一个新商品, 我们不仅要勇敢地、不断地顺应社会接纳新的教学模式, 还应该在这个过程中, 多多考虑新模式有什么优势, 怎样才能真正发挥该模式的优势。 对于翻转课堂, 教师如能结合自己的教学条件和学生情况不断思索、调整、创新、发展, 那在不同的地方就可能会开出五颜六色的花, 生化成为具有不同地域特点的翻转, 关键是, 教师是否能有顺势而为的勇气和能力。

摘要:与其说翻转课堂是一种教学形式, 不如说它是一种教学思想, 因为在借鉴运用中, 我时时能发现其内涵与传统教育思想的不同, 与新课改的匹配。本文从课前准备和课堂活动两方面对此展开论述。

关键词:初中历史,翻转课堂,运用思考

参考文献

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的辩证创新 篇4

关键词:翻转课堂;传统课堂;原电池

文章编号:1005-6629(2015)12-0033-05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高中化学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兼顾不同志趣和发展潜能学生的需要。在课程标准中强调以探究教学为突破口,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但在教学实践中还是以传统的讲授方式为主。学生的主体意识不强、学习比较被动,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的结合,作为一种变革性实践范式,为化学教学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1 教育是复杂的系统,理论与实践层面均需多元融合

1.1 翻转课堂的缘起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起源于美国科罗多拉州,当地的两名化学老师Jon Bergmann和Aaron Sams于2007年春开始尝试使用录屏软件录制视频,内容为课堂中讲授的一些问题,视频采用录制PowerPoint画面和同步讲授音频的方式向学生呈现。然后,他们将视频传至网络,让缺席的学生在家自行学习。后来,该方法逐渐发展成为学生提前在家学习视频中的内容,在课堂上完成作业,教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该教学方法逐渐地被更多学生所接受,逐渐开始风靡全球,不断地发展成为现在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是针对传统课堂而言的,翻转的不仅仅是学习时间,也不仅仅只是课堂的学习方式,更多的是带来“以学生为中心”的问题式教学手段,彻底地翻转了学生和教师的角色关系,将教师从传统的圣人角色转变为导师;学生的角色也由原本的接受主体变为现在的需求主体,不再是一味地接受,更多的是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最终再得出自己的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过程的主体,而教师起的是引导者的作用。要想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就要求教师能够在准确分析学生的基础上,较好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无论是课前学习还是课堂教学,都要很好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其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提出自己的疑问和需求,让课堂变成学生主动学习过程中的“私人订制”,而不是消极应付学习过程中的“被定制”。

1.2 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的利弊探析

1.2.1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有利之处

相比传统课堂,翻转课堂主要有以下几点优势:

(1)翻转课堂中学生可以自由控制学习进度,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真正的分层教学。例如,在观看课前自主学习的视频时,自主学习能力好的学生可以很快学习完毕,将更多的时间花在问题的思考以及其他感兴趣的方面,而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掌握的情况,适当地暂停、重复播放视频,通过多次学习视频,理清思路。而在传统课堂中,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不可能只照顾学习能力差的学生而忽略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但也不能一味地顾及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而刻意地加快进度,这就涉及到如何分配教学时间和如何兼顾尽可能多的学生的问题,这也是大众化教育面临的普遍问题。而翻转课堂便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并且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情况进行反馈,针对部分学生进行单独辅导,实现学生的个性化教育。

(2)翻转课堂能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内容。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是在课堂中通过交流、对话、探究等方式解答学生的疑问,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提出个性化的问题,并在课堂中寻求解答,因此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地消除疑问并形成自己个性化的学习内容。

(3)翻转课堂能够实现“课前诊断”、课上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在自主学习平台上的完成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学生容易困惑的地方,在课堂中对这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这是传统课堂“课后诊断”所无法完成的。

(4)翻转课堂还可以帮助师生更加充分地利用课堂时间。由于学生已经在课前学习了相关知识,因此在课堂中就可以节约出较多的时间,集中解决学生的问题。相比传统课堂,翻转课堂能够更好地将微观过程宏观化、将抽象问题具体化。借助于飞速发展的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在课前将视频中一些抽象的、微观的过程模拟为宏观的、具体的过程,更加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1.2.2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有利之处

相比翻转课堂,传统课堂的优势也很明显。

(1)传统课堂注重知识的生成性,更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是沿着一个知识点或一条逻辑线不断地延伸和扩充,逐渐完成整个知识体系的教学。学生跟随着教师的思路,再结合教师的板书与叙述,一点一点收获和积累知识,这对中学生建构自身知识体系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2)传统课堂在讲授重要知识点时比翻转课堂的课前视频更有现场感,能够更多地传递一些知识本身以外的东西,比如教师的个人素质,以及教师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传统课堂的这种现场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反响通常都较好。

(3)传统课堂能够更多地带给学生成就感。学生跟随教师思路的听课过程中,会结合教师板书和自身理解记录自己的笔记,课堂结束后,学生的“收获”明显体现在笔记本上,并且具有较高的逻辑性和整体性,是成体系的。而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在观看课前微视频的时候,通常因为“视频中有”而懒于去做笔记,在课堂中又因为内容的个性化忽略了知识结构的逻辑性和整体性,以至于课堂结束后,学生不知道究竟学到了什么,想复习却没有笔记作为参考。

整体而言,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有其无与伦比的优点,而传统课堂的教学形式延续几百年,也有其无法取代的优势,两者各有利弊(两者的异同见表1)。

1.2.3 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的优势互补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兴起于美国的教学模式,在其全球化的进程中,虽然比较迅速,但仍然面临传统教学模式的强烈冲击,并且已经出现了“本土化”的特征。因为不同国家的教育体制不同,学生情况也不同,其适用情况也有所不同。我国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已经习惯了传统的教育模式,他们不善于提问、不善于质疑,也不善于主动思考,而翻转课堂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大胆提问和质疑,这是翻转课堂在我国推广过程中要努力克服的困难。另外,如果所有课程均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观看课前视频,并且学生课下观看视频的效果如何无法把控、学生观看视频的自觉性无法保证,同时,教师能否完成高质量的教学视频,是否每一位教师均能较好地把控翻转课堂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等问题,都是翻转课堂面临的关键性问题。而传统课堂虽然实施过程较简单,但却如工厂一般,照着磨具将学生培养成高考工具,无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新时代人才。因此,要想做到“素质”与“应试”双优,就必须将二者有机结合,形成符合各地教学实际的新型教学模式,做到优势互补,双向发展。

2 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的辩证创新案例分析

2.1 辩证创新教学范式概要

基于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辩证创新的理论构想,笔者选取“原电池”一节进行了教学实践。在实践中,笔者主要分析了新的教学范式与传统教学和翻转课堂在课前、课中和课后的主要教学活动。三种教学模式下,课前、课中和课后的主要教学活动情况有所不同(具体如表2所示)。

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辩证创新的教学范式综合了两种教学模式的优点,它利用高速发展的教育技术,将科技成果运用于视频的制作,激发学生的兴趣,比传统的“预习”更有可能达到教育者期待的效果,根据学生课前完成的视频同步学案,教师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学生,将学生问题量化,分类汇总,使课堂更有针对性。它发扬传统课堂中教师系统讲授的优势,弥补了翻转课堂知识点凌乱、师生交流不足等的缺点。两者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势必会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

基于教学实践,笔者提炼出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辩证创新的教学范式的主要构成及组合方式,如图1所示。

2.2 辩证创新教学案例流程分析

新的教学范式下,课前学生观看教师事先做好的微视频,并完成视频同步学案;课堂中,教师利用根据课前学案的反馈制作好的课件和课堂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教师、课件和导学案“三位一体”;课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后延伸。下面笔者就“原电池”一节课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更具体地展示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辩证创新教学范式下的教学流程。

2.2.1 课前:微视频+同步学案

学生观看“原电池”一节课的微视频,微视频主要涉及原电池的概念、原电池的原理、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以及相关实验探究等知识点,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学生完成视频同步导学案。视频同步导学案根据微视频中的知识内容将学习过程进行细化,分为“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尝试”、“学会变通”、“学会分析”、“学会总结”、“学会判断”、“学会运用”和“学后思”共9大模块,笔者将知识点有机地穿插其中。学案设计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完成相关填空,更多的是启发学生思考。重要的不是各个具体的知识点,而是“学后思”中学生针对视频,结合自己的理解提出的问题和构想。在教学实践中,学生观看完微视频后,笔者共收集到142个问题。将这些问题进行分类和汇总,得到11个不同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分布在原电池的原理、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和原电池的应用三个模块。具体如下:

(1)原电池原理部分

a.在Cu-Zn原电池中,铜丝上为什么会产生气体?Cu会不会被消耗?Zn表面有什么现象?是否也有气体产生?

b.如果原电池中的电子已经全部转移了,是不是其电能就消耗完了?在Zn-Fe原电池中,若Zn被消耗完了,会不会消耗Fe呢?当氧化还原反应结束后,是否原电池就失效了?

c.原电池的正负极该如何判断?

d.为什么电子转移的方向是负极到正极,而电流的方向却是正极到负极?

(2)原电池的构成条件部分

a.金属性不同的活泼金属都能构成原电池吗,如Mg与Fe?加入两种物质均可以与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那么是否可以制成原电池?

b.在弱电解质中也可以形成原电池吗?

c.什么是活性不同的电极?金属活性不同是指金属性不同,还是指活泼程度的不同呢?

d.装置④⑥⑧为什么可以形成原电池?如何分析?

(3)原电池的应用部分

a.Zn与稀H2SO4制取H2时,加入CuSO4为什么会变快?是如何加快的?形成原电池与不形成原电池产生气体的量是否相同?原电池是如何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是否既能增大又能减小?

b.是否可以将原电池应用于生活中(日常电池中)以节约资源?是否有利用价值?

2.2.2 课中:课件+导学案+教学

课上,笔者将课前学案中的空白全部正确填写(方便基础差的学生自主学习)后,再将11个不同方面的问题插入学案中九大模块的适当位置中,便于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课件的制作与学案一样,在之前的基础上,挑出学生有问题的部分,进行适当的处理,在课堂上将问题融合进去,遵循简洁的原则,着重启发学生的思考。教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去观察、思考、尝试、分析、总结,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得出结论。

例如课前,学生在观看微视频后提出关于原电池构成条件的疑问:金属性不同的活泼金属都能构成原电池吗,如Mg与Fe?加入两种物质均可以与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那么是否可以制成原电池?根据学生提出的疑问,笔者在课件和课堂导学案的“学会判断”部分增加了Mg与Fe作电极,稀硫酸作电解液的装置,并准备了相关实验用品,供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在课堂上,对于学生都会判断的装置图一带而过,学生有疑问的与学生一起分析,启发并鼓励学生从原电池概念的角度思考,设法解决疑问,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在此基础上做重点的讲解与说明,帮助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2.2.3 课后:延伸拓展

课后,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及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个别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引导、激发和辅导,点燃其学习化学的热情。在课堂上,学生对原电池的应用部分颇有兴趣,但限于课堂时间有限,笔者未做过多讲解和说明,部分学生明显意犹未尽。笔者意识到这是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良好时机,便利用学生课外活动时间设立“原电池制作坊”,供学生自由使用,同时制作坊利用宣传板帮助学生巩固原电池理论知识,并由实验老师做辅导。学生看到自己制作的水果电池用于小灯泡发光,学习成就感明显增强,在实践中也巩固原电池理论知识,增强了化学学习的兴趣。

3 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的辩证创新的策略探讨

3.1 课前,优化微视频与视频同步学案,趣味性与启发性并重

课前视频作为传达知识的载体,其美感直接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心情与态度。在翻转课堂中,教学视频选取的好与坏举足轻重。首先,要求教师具有制作与筛选教学视频的能力;其次,视频需要满足学生的多种心理需求:视频要短小、声音要生动有活力、与另外一位教师合作录像、增加幽默感、视频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等;再次,制作的内容要具有良好的内在结构,内容难度需要具有—定的梯度,如由浅入深等,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最后,在问题的呈现上也要讲究一定的呈现方式,不能让学生感觉问题提得很突兀,设置问题呈现方式需要根据教学知识的性质确定,一般设置问题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好的教学视频不仅具有很好的传递知识的作用,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观看微视频时,要有相配套的学案,学案一方面作为呈现具体知识的载体,另—方面作为学生同步记录和自我检测的工具,便于学生将疑问及时记录下来,“学后思”部分更是启发学生思考和质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视频同步学案也是教师课堂授课的重要参照,为教师做出有针对性的学情分析提供了重要依据,教师可在此基础上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3.2 课中,课堂讲授、课件与课堂导学案三位一体,注重知识的整体性和探究性

课堂教学是实现课程目标重要的一步。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辩证创新的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在于学生课前观看了相关视频,而教师要在一堂类似于“复习课”的新授课中将学生的问题适当地融入课堂,进而解决学生的问题,提高课堂效率。与传统课堂不同的是,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适当引导,而不是直接给出结论。与翻转课堂不同的是,翻转课堂更多关注一个个的知识点,而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辩证创新的教学模式同时还注重了知识的全面性、逻辑性和完整性,在课堂讲授中并不只是简单地讨论问题,同时融入了传统课堂的元素,将学生的诸多问题融合进去,再根据问题本身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理论性的问题帮助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尝试得出结论,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将问题逐个击破,在注重启发学生思维的同时也注重内容的完整性和逻辑性。

3.3 课后,关注学生的差异化发展,鼓励思考和质疑

课堂活动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教学活动的完结。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辩证创新的教学模式下,在课堂上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讨论和交流,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学生的差异,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挖掘学生的潜能。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精神,关注学生的差异化发展,因此,教师可在课堂结束后,肯定学生的思考和质疑,鼓励学生进行再思考,再总结,通过不断的思考和质疑释义过程,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翻转课堂的误解 篇5

一、“翻转课堂”成功地从纸质变为网媒

通过看“翻转课堂”的一些视频,再结合一些报刊对“翻转课堂”的评论,我明确了“翻转课堂”的含义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这样一种教学形态。我们泰安市倡导“学案“教学,所以课前预习大多数依据纸质的预习学案,一般设置与本课堂内容有关的问题让学生自主预习,课堂上通过检查学生自主预习的情况,老师精解点拨,然后再做练习题加以巩固,最终当堂达标。仔细剖析“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与我们的先学后教的“学案”教学非常相似。目的都是让学生先预习,只不过我们现在生活在网络时代,网络信息给学生提供了一些丰富的预习材料,伴有教师的指导和建议,把预习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更有利于学生预习了。从课堂教学来看,都是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现在的分组教学就是教师布置好任务,然后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研究讨论,合作探究,解决学案上的一些问题。教师只是一个任务的安排者,学生才是任务的研究者、执行者和探索者,我认为“翻转教学”模式和让学生动起来没什么两样。

二、“翻转课堂”与“多媒体”教学殊途同归

通过认真领悟“翻转课堂”的含义,我发现“翻转课堂”与“多媒体教学”也有着亲密的血缘关系。“多媒体”教学就是老师把要讲的教学内容、目标、重难点甚至巩固练习提前设计好课件,在课堂上,通过计算机以图文声像并茂的形式直观地展现出来,能够多角度地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使更多的学生更为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再加上操作的可重复性,有利于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和克服遗忘;特别是理化生老师通过多媒体实验实现了对普通实验的扩充,并通过对真实情景的再现和模拟,培养学生多角度地观察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能力,节约空间和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的这些优势和“翻转课堂”教学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翻转课堂”强调在课外,突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病缺课的学生进行补习时,老师将课堂内容录制成视频放到网上,未缺席的学生也可以根据视频进行复习巩固。

所以我认为“翻转课堂”是课外的“多媒体”教学,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要讲的教学内容、目标、重难点,只在课堂上解决疑难并加以巩固。如果我们老师制作课外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或将课堂教学软件交给学生,以帮助学生消化在课堂上没有完全消化的知识和方法,或帮助学生形成能力,能把这两种方式有效结合起来,特别是对于差生来说,这实在是一个好主意。

三、慎重面对“翻转课堂”

新生事物并不都是完美的。我通过看一些“翻转课堂”的视频和教育书籍,发现“翻转课堂”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我认为最大的一个弊端就是不能因材施教,我国教育圣人孔子早在两千年前就提出教育的这一最高境界。当我们面对面授课时,会根据学生的神态、神情和回答问题等情况,预判教学内容的难易,可适当及时地对教学内容做出调整。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却恰恰不能做到这一点,如果我们只依赖这种教学模式,我认为很容易造成学生两极分化。因为大家都知道我国师资力量不是很充裕,班额一般在五六十人左右,我们乡镇地区的学校更是严重,班额一般在七八十人左右。我觉得一些自主学习能力强却接受知识快的学生,可能很适应这种教学,而对那些接受能力相对弱一些,并且不擅于提问和主动性不强的学生,时间一长会累积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从而渐渐让这部分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这不和我们当代教育的核心理念背道而驰吗?

总之,“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的确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但它并不神秘,也不完美,我们要灵活地尝试借鉴,既不能完全排斥它,也不能一味地跟风,群起效仿。更不能因为这一新事物的出现,就全盘否定我们以前的教学模式。我们应在今后的教学中勤于反思,有反思才有进步,把各种教学方式有效结合,灵活运用,逐步成长为21世纪的新型科研教师。

翻转课堂的误解 篇6

1 翻转课堂的意义

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Woodland Park High School的化学老师Jonathan Bergmann and Aaron Sams在课堂中采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并推动这个模式在美国中小学教育中的使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翻转课堂的方法逐渐在美国流行起来并引起争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最主要的核心理念就是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翻转”,相比于以往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死记硬背”,学生被动学习的情况,翻转课堂更加注重学生的课前学习,学生在进行课堂学习之前利用教师提供的视频和相关学习资料进行预习,从中找出问题以及自己不懂的难点、疑点,利用课堂时间跟教师进行深层次的沟通和讨论,不仅能够深化学生的学习概念以及学习内容,而且能够促进学生之间有效的合作性学习,更加能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良性沟通和互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将时间利用起来,相较于传统课堂教学,翻转课堂更重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1]。网络视频课程作为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有效的代替教师的部分教学工作,而且能够让学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但是视频教学并不能完全取代教师的地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真实互动,所以在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时候要充分掌握好利用视频教学的“度”。在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将课前预习学习时遇到的难点、问题在课堂进行的过程中反映给教师,教师和其他学生可以共同讨论帮助解决,这样不仅教师可以在整个过程中顺利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学习进展,而且能够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真正实现分层教学和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

2 认知负荷视角下的翻转课堂

相关学者研究表明,认知负荷分为三类,包括内在认知负荷、外在认知负荷、以及相关认知负荷,简单来说,内在认知负荷是由学习材料的难度以及个体体验知识所决定的,因为学习材料具有种类、复杂性等特点并且这些特点是确定不变的,所以学习材料本身需要的内在认知负荷是没有办法改变的。其次外在认知负荷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没有贡献的心理活动所引起的,比如学习材料的组织和呈现方式对学生没有起到直接的影响和效果,这时就会产生额外的负荷,外在认知负荷是不利于学生学习的一种存在。最后关联认知负荷是指帮助构件图式和图式自动化的负荷,关联认知负荷正好与外在认知符合相反,关联认知负荷是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认知负荷,关联认知负荷能够科学有效的促进学生更好的将认知资源合理的分配到有效的学习活动中去[2]。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知识内化的阶段,课前训练的作用能够体现最大化,第二次知识传递的时候就能够充分为学习元素以及管理信息的复杂性留下了较大的空间,课前训练效果越大,翻转课堂教学成果也就越理想。

3 翻转课堂的典型模式分析

相关研究者认为科学应该是在自我调节的过程中,学习者形成新的推理模式,对翻转课堂的典型模式分析很重要,能够直接影响学生与教学工作者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在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时候,第一个阶段首先是探索,也就是说,在最低限度的指导下,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先提出几个问题,学生在这些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材料对其进行探索。在进行探索的整个过程中,学生会遇到不同类型的问题,并且根据学生自己的思维思考模式来对问题进行推理。第二阶段就是解决问题,在第一阶段学生发现问题之后,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并且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对知识的诠释来获取知识。最后一个阶段就是学生要将这些概念以及学习方法用到新的领域当中,合理的扩展适用范围,让学生在整个过程中通过重复练习不仅能够获取有效的知识,而且能够获得新的思想,并且提升自己的思维思考模式。

在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有效的利用视频教学可以使翻转课堂教学成果更加顺利,利用视频教学主要包括学生观看教学视频和提交视频反馈这两个方面,教师在给学生观看视频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首先要对相关概念、定义进行解释,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能够利用这些概念和定义,并且要求学生在观看完视频教学内容之后,要及时作出反馈提交总结[3]。通过学生总结和完成视频教学内容的问题,教师能从中看出学生的学习整体情况以及每个学生的优劣势,这样教师能够结合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学习质量和水平更好的安排课堂教学活动。

4 翻转课堂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通常是传统教学过程中的两个阶段,知识传授指的是教师通过课堂授课将知识内容传达给学生,而知识内化则是指学生需要通过课后作业、实践操作来完成的;相较于传统课堂教学,翻转课堂则颠覆了这种教学形式,翻转课堂上,知识的传授是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在课后进行完成,知识内化则是需要在课堂上经老师与同学的帮助以及相互协助来完成的,这种教学模式形成了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其中一个核心特点就是在课堂上充分减少了教师的讲授时间,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做学习活动时间,这些学习活动应该基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境,让学生能够在交互协作中完成学习任务,在整个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翻转课堂有效的将课堂内讲授的内容转移到课外,在不减少知识量的基础上,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性,学生可以充分提高自己对于只是的理解程度以及理解能力,并且当教师在进行评价时,课堂中的交互性就能够被很有效的应用,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评价反馈,找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点,客观的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对以后的学习能够更好的掌控。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高效地应用在教学之中,教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翻转课堂的实施过程中,教学录制视频的质量、学生进行交流的指导、学习时间的安排、课堂活动的组织,都对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加强对教师信息素质能力的培训,在视频录制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录制情感丰富、生动活泼的教学视频,避免死板、单调的讲述。教师在网络教学平台中要引导学生积极的进行理论前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学习是人这一生从小到大都需要做得事情,也是人类最有价值的活动之一,而时间作为所有学习活动的基本要素,占有很重要的作用,只有保证充足的时间才能对学习效率以及学习成绩有所保障,翻转课堂就是利用“节省”时间的特点最大化的完成教与学的时间分配,翻转课堂的关键之处在于教师需要认真考虑如何利用课堂中的有效时间,来完成教学质量的高效化、学生接受知识能力的最大化。

5 结束语

在课堂教学中,以往传统课堂多数都是以讲授为主,即使学生通过预习对该部分内容有所了解,但是在课堂上仍然要讲解这部分的教学内容,但是翻转课堂的运用就能够在节省时间的基础上有效的帮助学生们解决他们在预习当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在翻转课堂上,教师要适当的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教学活动,不仅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锻炼,而且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团队意识以及小组协作能力等,教师要充分利用课上时间帮助学生有效的实现个性化学习,从而实现翻转课堂的教学目的和意义。

摘要: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教育行业也在进行着不断的改革和探究,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翻转课堂是一种将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活动相互颠倒的一种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科学合理应用,能够让学生的认知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分配,从而能够有效的提升学习质量、水量和效果。

关键词:认知负荷,翻转课堂,典型模式

参考文献

[1]孙崇勇.认知负荷的测量及其在多媒体学中的应用[D].苏州:苏州大学,2012(08):33-35.

[2]金陵.教育技术协同创新与多元发展[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3(05):59-63.

翻转课堂的误解 篇7

●教材分析

本课为牛津英语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是一堂以听说为主的英语课。本单元标题为A good read(一本好读物),围绕介绍好书展开。第一课时是整个单元的导入课,要为下一节名著阅读课做铺垫。教材呈现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1)漫画对话,以幽默的方式探讨书的用处;(2)根据图片选填书本的种类;(3)对话交流,巩固书的用处和书本的种类。

教材内容分布清晰,教学目标也相应得到明确:(1)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新词汇及书本类别,流利朗读课文中的两段对话。(2)能够积极思考书本给人类带来的益处。我所教的班级,学生的英语水平不错,所以我增加了两个教学目标:(1)掌握更多书本类别的词汇。(2)鼓励大胆交流自己喜欢的书籍。这节课的重点是新词汇和书籍类别的掌握,难点是如何使学生积极思考书籍的益处以及如何让学生大胆交流。

●课前准备

1. 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

根据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能力情况,我设计了以下三个达成目标:(1)会读背单词并理解单词意思。(2)理解两段对话并找出重点词句。(3)提高自学能力,书本联系生活,拓展思维。

为了确保学生能够达成这些学习目标,我设计了三部分任务:第一部分,读背单词并默写。在这部分中,我设置了一个自我挑战环节,即我在———分钟内背下了所有单词,准确率———。鼓励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地完成任务。第二部分,跟读对话,理解对话,回答问题和找出重点词句。第三部分,学生拓展思维和知识面。除了完成书本上简单的书本归类的任务外,我还要求学生拓展思维,写出更多的书本类别的词汇,以及提前思考书本能给人类带来什么益处并简单介绍自己喜欢的书籍。这些任务是需要落笔写下的,因为它们是课堂上学生思维碰撞的源泉,也是学生在课堂上畅谈的基础保证。

对于任务单上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作业的完成情况,我将在课堂上第一时间进行检测。检测的方法有很多,我采用的是小组抽签法,即小组长带领本小组成员快速复习单词、词组后,将派一位组员抽取一个号码,并完成相应的练习,如单词朗读、拼写、词组填空、翻译句子等,以此检测学生的完成情况。然后进入进阶学习阶段。除了书本上和我提供的书本种类外,我还通过小组比赛来扩充更多的词汇,看看哪组能提供更多的书本类别,互相学习。该阶段还包括一个翻译书名的活动,它能在翻译的同时普及一些中外名著,为学生学习下一节阅读课做了铺垫。接着是协作探究环节,包括朗读对话并开展头脑风暴,集体动脑思考书本的益处并创作标语号召更多的人一起来读书。最后一个环节是展示和分享。分享自己喜欢的一本书,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2.录制微视频

本课中的微视频包括三个部分:

(1)语音指导。由于任务单上有单词和对话的朗读任务,微视频的朗读一方面能起到示范作用,另一方面能指导学生如何按音节记忆单词。

(2)对话重点解释。由于任务单上有词组的归纳和重点句子的翻译,微视频在这方面能给予正确的解释及指引。

(3)文化背景。由于文中出现了世界名著《巴黎圣母院》,但并不是所有学生都看过,所以微视频对这部小说及其作者进行了一定的介绍,让学生对此有所熟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接受能力,一遍或多遍地观看,但最终达成的目标是一致的。

●课堂教学

小组活动贯穿整个课堂。每组都有一个组长,其职责在于协调组员参加各项活动,并给予他们一定的指导和帮助。本节课的4个环节、4个活动,既能体现小组的协作能力,也能为个别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

1.任务单检查

学生先组内共同复习词汇和重点词句,然后由组长指派一位组员参与小组竞赛。由于组长要统筹安排每位组员都参加竞赛,所以每位组员都有一定的责任在各个活动环节中为小组争光。如果组员能够顺利过关,那么他不仅能为小组争得1颗星,更能获得同组其他同学的赞许。

2. 进阶学习

学生在共同学习完书本的类别后,开始互相补充书本以外的词汇。我把这些词汇罗列在黑板上,要求学生抄写在书本上,以此扩充他们的词汇量。在这堂课中,学生不仅学习了书本的类别,还在翻译中外名著的活动中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在进行小组活动的时候,我观察到,那个能翻译出书名的学生特别骄傲,其他组员得知答案后也豁然开朗,对这位同学钦佩有加。这个活动也能让学生间接地体验到阅读带给他们的快乐。

3. 协作探究

学生在这个环节中首先巩固的是教材上的两段对话。他们需要在预习的基础上脱离书本听录音,再回答问题,进一步理解该文章。然后分小组朗读。这个活动是对自主学习任务单的检查,同样也考验着小组成员的团结协作能力。小组朗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讲究整齐和音量,当然准确是最基本的。小组人数不多,谁都无法滥竽充数。最令我欣喜的是,很多组的组长都能很耐心地去教那些基础比较薄弱的组员,而这些组员也能认真地反复跟读,这种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确实能带来好的教学效果。在这个环节中,学生还需要进行头脑风暴,共同思考阅读带给人们的益处并设计标语,号召更多的人来读书。开放性的话题,带给我无法预料的惊喜,学生给出的答案远远胜出我的预期。

4. 展示和分享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仍然可以为小组的荣誉而战。运用本堂课学到的知识,介绍一本自己读过的喜欢的书。组员可以先在组内积极练习,然后让其他组员互相帮忙修改,最后进行展示。无论展示结果如何,我都会给予表扬评价。事实上,凡是上台的学生表现得都很不错,这有赖于课前任务单上的作业,以及课堂上组内同学的帮忙。

这是一堂英语听说课,所以学生会在小组活动中不断使用英语这个交际工具。因为有了任务单和微视频的保驾护航,学生的课前任务完成得都非常到位。

翻转课堂,翻转的不只是课前、课上的顺序,更是把学生翻转成了主动参与的主体,把教师从“演员”翻转成了幕后的“导演”。

总之,相信学生,相信协作学习,一定会使将来的英语课堂焕然一新,充满生机与活力。

翻转课堂的误解 篇8

一、职业教育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现实需求

当今, 我国提出通过建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满足国家经济发展及产业升级转型, 对具有较高职业素质、掌握先进技术技能人才的大量需求。职业教育以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为中心, 而传统的“粉笔加黑板”式课堂及“填鸭式”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职业教育的新形势。

“翻转课堂”的出现, 十分切合职业教育创新教学模式的需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数字化的学习资源与网络化的学习互助社区, 鼓励学生采用团队合作学习的模式对知识进行自主探究, 这些都非常符合职业教育的教学理念。同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职业教育所推行的情境化课程、项目化课程等新型课程类型均能充分融合, 更有利于锻造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因此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领域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职业教育研究翻转课堂教育理论的必要性

近年来, 虽然有许多从事职业教育的专家及教师开展了有关“翻转课堂”的研究与实践, 但大部分人都是直接模仿此种教学模式, 对其理论渊源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在实践“翻转课堂”的一线教师群体中,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现象比较严重。如果教师作为实施翻转课堂的一线实验者, 不能系统学习和深刻领会“翻转课堂”的有关教育理论, 又怎么能做到正确有效地运用这种教学模式, 从而不在实践中产生迷惑、走入误区呢?

“翻转课堂”的一线实践教师们所必需的理论储备, 应包括两大方面:首先是“翻转课堂”的理论基础, 如理论来源、基本概念、主要观点等;然后需充分了解与认识各种教育理论彼此的关系, 以及这些理论在“翻转课堂”中的具体应用方法。

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研究发现,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建立在“人本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掌握学习理论”三种教育理论基础之上[1]。

(一)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马斯洛和罗杰斯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观念是“人的成长源于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 (1) , 认为学习者才是学习的主体, 主张建立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观。因此, 教师必须改变在传统教育中的支配性地位, 接受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念, 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源, 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成为“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应更重视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是重视学习结果, 教学活动应以情感作为基本动力, 以此促进学习者知和情的协调发展, 而不仅仅是知的发展。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同时要求学生应具备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主张“学习不仅是为了增长知识, 还应促进学习经验的形成, 学习是一种使学习者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行动方针等方面都能发生重大变化的一种活动” (2) 。

(二)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在皮亚杰的“自我建构理论”及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理论”基础上融合形成的[2]。该理论认为, 学习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 在特有的情境中主动地、个性化地建构知识的过程。

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 有“情境”、“协作”、“会话”等关键要素。“情境”可以理解为教师创设一个仿真的社会环境, 提供学习者所需的一切学习资源, 以满足学习者在此环境中能实现自由、自主地探索和学习;“协作”是指学生们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建立学习共同体, 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会话”既有学生间的相互交流、讨论, 又有学生和教师间的对话与协商。

(三) 掌握学习理论

掌握学习理论的原型是卡罗尔的学习理论, 由布卢姆完善与发展, 主张“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 每个儿童都能达到高水平的学习” (3) 。

布卢姆和卡罗尔都认为“学生要达到掌握水平, 关键在于学习时间量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实际状况” (4) 。学习达成度=学生实际用于学习任务的时间量/掌握该学习任务所需的时间量 (4) 。布卢姆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内容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兴趣、动机等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变量[3]。他把教学环节和教学评价结合起来, 提出了以“形成性评价”为中心的评价体系, 将教育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三类[4]。

四、教育理论在翻转课堂中的具体应用

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的区别在于三大方面的“翻转”, 一是教学理念的“翻转”, 二是教学设计的“翻转”, 三是教学评价的“翻转”。要实现这些翻转, 就必须明晰上述三种理论的内在联系, 以及在实施“翻转课堂”的过程中发挥的具体作用。

(一) 教学理念的翻转———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实施翻转课堂的核心与基础。如果只是在形式上模仿翻转课堂, 未能真正理解与接受人本主义的理念, 扭转传统的教学观, 必然导致在实施过程中的“形似神非”。

接受“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是教师迈向翻转课堂的第一步。传统的教学观念以教师为中心, 教师在知识掌握、技能传授和素质评判等方面具有绝对权威性。教师的教学设计是为了达成学校、专业既定的统一的培养目标及质量标准。教师很少关注学生个体对知识的不同需求倾向, 也忽略了学生个体在接受知识能力上的差异, 习惯于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学生, 按最终考核成绩的高低为学生分等定级, 比较欠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

在信息爆炸、互联网普及的今天, 学生能够很方便地从多种渠道获取专业的最新知识, 教师在知识上的权威地位越来越受到挑战。学生在学习上的个性化程度越来越高, 已经习惯自由自主地获取感兴趣的知识, 厌恶被动性、强制性地学习。很多实际案例也证明, 在学校里“听话”且考试成绩好的学生并不一定就是综合能力最强、职业发展前景最好的学生。因此, 教师如果死死抱着自己的“权威性”不放, 不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 “辛苦”培养出来的学生在走进职场后, 反而往往缺乏较好的适应能力。

教师还应树立这样的观念, 即“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在翻转课堂中, 教师不再是学生的学习“保姆”, 而更像一个学习“教练”。教师主要承担着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促进的功能, 尽力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资源环境, 让学生学会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而不是直接“喂养”学生。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偏好, 并运用多样化的指标对学生进行评价, 允许学生发展成为一个独特的个体, 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工业化“产品”。作为好的学习“教练”, 教师需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情感的变化, 注意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信心, 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具备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 教学设计的翻转———建构主义理论的应用

建构主义理论提出, 学习过程应与现实的社会环境相联系。教师通过创设一个与真实性生产任务有关的学习“情境”, 启动教学过程, 驱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探索。学习情境的创设具体包括“学习情境创建”与“学习资源设计”。

职业教育要求学习者既能掌握高深的专业概念, 又具备适应复杂情境的专业能力。为实现教学目标, 教师在实施翻转课堂时, 首先就要进行“学习情境创设”。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提出的抛锚式情境教学 (Anchored Instruction) 设计, 就是选择真实性生产任务作为“锚”, 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 能亲身体验现实的工作压力、复杂的社会环境, 以及主动探索新的工作领域, 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教师的“学习资源设计”, 则为学生提供与每个单元教学任务相配套的文字、音像、课件、网络资源等多样化的学习资源。这些资源相当于学习的“支架”, 学生可以沿此支架由最初的教师引导逐步过渡到自己的独立探索, 从而能进行更高水平的认知活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不单重视“学习情境”这个外因, 也重视“学习策略”这个内因。“学习策略设计”即通过运用各种学习策略来诱发学生学习的内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协作学习策略”, 要求学生通过与同伴的交流讨论、小组竞争、角色扮演或互换等多种协作方式共同完成任务, 实现新知识体系的建构[5]。在建构主义学习策略的指引下, 教师在翻转课堂的课前、课中阶段, 都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寻找合作伙伴, 组成学习小组并确定分工, 共同搜集、整理知识和信息, 展开各种类型的探究与讨论。在此过程中发生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会话交流, 能够帮助学习者澄清理念、解决疑难、达成共识, 因此意义重大。

(三) 教学评价的翻转———掌握学习理论的应用

传统教学中一贯采用的终结性评价, 是方便教师及学校对学生进行分等定级的一种评价方式。而掌握学习理论倡导“为掌握而评价”的教学评价观, 则强调评价必须服务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与传统的教学评价相比, 掌握学习理论的教学评价不单在评价目的上完全翻转, 在应用阶段、使用方法等方面也大不相同。

在掌握学习理论中, 布卢姆建立了以“形成性评价”为中心的评价体系, 创造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等新型评价方式。诊断性评价一般在教学前实施, 使教师能掌握学生的学前状态;形成性评价贯穿于掌握性教学的始终, 教师通过此种评价, 能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反馈和矫正。

形成性评价作为掌握学习评价理论的最大特色, 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相比有几点突出的不同:

第一, 形成性评价是一种与教学单元密切结合的评价。教师为了获得学生学业水平的即时信息, 必须在每个教学单元结束后立即进行形成性测试, 而不只是在学期末进行一次性的测试。

第二, 形成性评价以学生自测为主。在测试过程中, 教师负责给出标准答案或参考答案, 并宣布达到掌握程度的水平线, 由学生自己来判定是否达到了掌握水平。这显然不同于传统评价中分数、等级高低完全由教师掌控的做法。

第三, 形成性评价没有具体的分数。学生自测时无需公布具体的分数, 只表明自己是否达到了水平线。这种做法是为了避免过度的竞争性摧毁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阻碍学生进一步的学习与发展。

第四, 形成性评价必须伴随矫正措施。测试后, 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为没有达到掌握水平的学生提供相应的矫正策略, 使学生能通过适当努力达到成绩标准。

翻转课堂要顺利实施, 离不开教师对掌握学习评价方式的灵活运用。在课前, 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自学任务后, 通过调查问卷或简单测试, 使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及自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这实际上就是一种诊断性评价。在课堂上, 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讨论式学习, 必须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指标综合考察学生在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等方面的实现情况, 并根据掌握情况对学生进行集体或个别辅导, 这正是形成性评价的典型应用方式。

发展职业教育离不开教学模式的创新。“翻转课堂”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先进性和有效性, 在逐渐深入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越来越凸显出来。在“翻转课堂”的推广过程中, 一线教师只有不断加深对有关教育理论的了解与掌握, 才会促进这种教学模式的深入实践和持续改进, 从而真正保证我国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切实提升。

摘要:我国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的引入与推广正适应了这一需求。“人本主义”、“建构主义”、“掌握学习”等教育理论对实践“翻转课堂”的一线教师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教师们需要深入了解、掌握这些理论的真实涵义及正确的应用方法, 从而切实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翻转课堂,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人本主义,建构主义

参考文献

[1]贺玉婷.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应用研究[D].河南大学, 2014.

[2]邹艳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根源与逻辑起点[J].外国教育研究, 2002, 29 (5) .

[3]井维华.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评析[J].中国教育学刊, 1999, (3) .

[4]秦晓文, 张桂芳.课堂教学评价研究回顾与展望[J]教育科学研究, 2002, (7) .

简论“翻转课堂”的价值 篇9

价值 主流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A-0008-01

“翻转课堂”是美国明尼舒达州斯蒂尔沃特834独立学区6个五年级班于2011年秋季,在数学课堂中尝试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表现为:教师们为每节数学课准备了7~12分钟的在线视频,学生事先在家学习这些视频教学,然后回到课堂上完成作业。笔者认为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将成为今后的主流教学模式。

一、翻转课堂彰显新课程改革的“人本主义”理念

新课程的目标凸显的是“以人为本”的价值观,课程内容倡导的是“新、活、宽”,学习方式倡导的是自主、探究与合作。

在翻转课堂模式下,学生是主体。学生在家通过互联网自主完成知识的学习,回到课堂上完成作业,课堂成为老师与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等。学生通过互联网能使用更多优质的教育资源,不再单纯地依赖授课老师传授的知识。而课堂上,老师更多的责任是去检验学生的理解状况、指导学生解决问题和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在这种方式下,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教师是导师,是身边的“教练”,是助学者。

二、翻转课堂凸显新课程改革目标,能充分发展学生技能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创新、勤于动手,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自主构建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1.翻转课堂让学生自主掌控学习进度和深度——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究性。

课堂后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利用教学视频,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在课外或家中选择观看教师的视频讲解,是在一种完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的,不像教师集体教学氛围下那样严肃紧张,神经高度紧绷,或因为分心而跟不上教学节奏。学生观看教学视频的节奏快慢自己掌握,懂了的快进跳过,没懂的返回学习,也可暂停思考或做笔记,甚至还可以通过网络交流工具向老师和同伴寻求指导、帮助。

2.翻转课堂增进了学习中的互动——培养学生与人交流沟通、团结合作的能力。

翻转课堂全面提升了课堂的互动,具体表现在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由于教师的角色已经从内容的呈现者转变为学习的教练和助学,这使得教师与学生交流、学生与学生交流探讨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机会观察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可参与到其中,同时还可进行个别辅导。

3.通过翻转课堂,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素养。

学生要完成作业或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在课堂外需利用多媒体计算机通过互联网络下载观看学校教师的教学视频,当然也可观看其他名校老师的教学视频,从中获取解决问题的最优化的答案,学生可利用交流平台与教师或同伴沟通互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得以提升。

三、翻转课堂的实施有助于教师的教学相长

翻转课堂是基于因特网资源的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探究学习策略的核心是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认知的主体作用,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学生是否积极、主动、自主地学习、探究,首先取决于教师策划出让学生感兴趣的、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其次,教师要录制思路清晰、高质量的微课程(7—15分钟)视频。这比传统集体教学课堂要求高,它既要能突破重、难点,又要求教师语言精练;第三,教师还需提供一系列丰富而有趣的学习资源,为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还要求教师花更多的心血对学习对象进行分析;第四,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应是多元化的。需要有鼓励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评价、监测学习进度和过程评价、检查理解和鼓励元认知评价、展示理解状况评价等等。所以这对于当今的教师技能来说是一次挑战,也是教师教学相长的一次机遇。

四、翻转课堂对学校信息化带来生机

目前,国内城市大部分学校已建立了自己的校园网,在学校管理和教学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其教学资源匮乏,相当部分学校拥有的校园网仅作为一种摆设和门面,有时只是一个框架,资源信息大部分是一些教育新闻和学校动态。对于学校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少之又少,资源信息更新慢,点击访问率低。随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推广应用,学校的校园网平台资源开发和应用将迎来春天。

为实施翻转课堂,学校各教研组的老师们在电教人员的配合下,将精心设计、录制微课程精品、学习系列教学软件及相关的专题信息资源上传到学校的校园网平台。我相信,通过3-5年的开发应用,学校的校园网资源将成为学生学习不可或缺的学习资源。

最后,随着计算机逐步普及到每个家庭及云计算机的出现,加上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广泛使用,翻转课堂定能华丽转身,成为学生学习的主流模式。这给新课程改革带来生机,对全面提升学生技能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英语课堂的新模式——翻转课堂 篇10

一、翻转课堂模式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课前。 (1)设计好学习任务单,帮助学生明确课前自主学习的内容,目标,方法,教学视频,学习资源,学习测试等 (2)教师制作教学视频,教学视频首先要考虑到时间问题,学生的注意力一般可以集中15分钟左右,教师可以在这段时间讲解重点词汇,句型及语法,同时教学视频制作过程中要注重视觉效果,突出重点词汇,句型及语法; (3)搜寻其他教学资源,英语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语言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以在优质开放教育资源中寻找与本课教学内容相符的视频资源,包括文本,图片,3D动画和视频等趣味性资源来体现本课所讲的知识的运用; (4)课前练习,观看视频后,学生要完成教师布置的针对性练习,以加强对学习内容的巩固并发现疑难之处,对于课前练习的数量和难易程度,教师要合理设计,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实现学生从旧知识向新知识的顺利过渡。 (5)学生课前的讨论,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网络交流平台。学生在家可以通过交流群、聊天室等网络交流工具与同学进行互动沟通,了解彼此之间的收获与疑问,并进行生生间的互助答疑。

2.课中。(1)确定问题,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观看视频,课前练习中提出的疑问,汇总归纳出一些值得注意的有价值的问题作为课堂的教学引导,引导学生去积极探究问题的答案。 (2)创建环境进行独立探究和合作互动,课堂上主要是学生的独立探究和生生,师生的交流互动,创建适合学生进行独立探索和互助协作的学习环境来解决课前不能解决的问题,独立性是客观存在的根本属性,每个学生都有独立的要求,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过程其实也是争取独立和日以独立的过程,每个学生(特殊情况的除外)都有相当强的独立学习能力,在翻转课堂的活动设计中,教师应该注重和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教师要由选择性指导逐渐转至为学生的独立探究学习,把尊重学生的独立性贯穿于整个课堂设计,让学生在独立学习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要利用个体之间相互对话,商讨等形式的合作学习来发展学生的个体思维能力,沟通能力,相互之间的包容能力以及形成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性思维; (3)成果交流及反馈评价,学生独立探究和协作互动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情况进行成果交流,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给出反馈评价。 (4)教师在设计活动中应充分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练习应用语言,完成对所学词汇,句型和语法的内化,达到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共同提高。

二、翻转课堂对于英语教学的意义

1.培优补差。在中国,英语教学一般多为大班授课,教师往往只能照顾到中间的学生,对于学得快和学得慢的学生往往难以兼顾,翻转课堂模式可以培优补差,让学得快的学生吃得好,学得慢的学生吃得饱。

2.听说读写能力共同提高。听说读写能力是英语学习的基本要求,在初学阶段听说能力是基础,但传统的教学的课堂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课下通过做作业来巩固所学知识,课堂中“一人说众人听”,没有办法使每个同学得到用英语交流的机会,听说练习没有得到足量的满足,翻转课堂把这个过程翻转过来,“众人说众人听”学生的听说能力得到足够重视,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语交流,这样就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3.成绩与素质齐飞。当前的英语课堂是教师-学生的单项,线性的信息传播方式,教师课堂讲授,学生处于被动地接受地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被压抑。而且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翻转课堂,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教师引导解决问题,这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主学习能力,实现“成绩与素质齐飞”。

4.学生主体地位凸显。翻转课堂使学生课堂学习翻转为学生课前学习,将学生的课后练习翻转为课堂练习,这样就由教师课堂“独唱”翻转为师生“合唱”,从学生的单兵作战翻转为学生的互助共赢,信息技术和活动学习为学习者构建出个性化协作式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形成新型的学习文化,增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个性化接触时间,更加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在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翻转课堂将对我国的英语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当然可能效果并非会立竿见影,但通过实验和修改,英语教学艺术将会日趋完善。

摘要:翻转课堂模式是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资源,重构教学流程,对现代的英语教学有重要启示和作用,很值得我们英语老师重视和思考。并精心尽力的为了这个教学模式去学习,并付诸于应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英语成绩,锻炼英语技能。

上一篇:工程档案收集工作下一篇:创造性案例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