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员工作

2024-10-19

高校实验员工作(共12篇)

高校实验员工作 篇1

一、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随着国家科技与经济的飞速发展, 社会不断进步, 高等教育的地位日益突出。作为高校中进行实验教学、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 培养创新人才、服务社会的重要基地, 实验室是新知识、新技能、新成果诞生的摇篮, 其作用不言而喻, 已成为高校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1]。高校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高校实验教学、科学研究能否顺利开展, 同时也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重理论, 轻实践”的传统观念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需突破传统观念, 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更好地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现今国家和地方财政对高校的资金投入日益增加, 各项建设经费使得高校的实验室条件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资源紧缺情况有所缓解, 实验队伍也逐步受到重视。但随着各项实验室资源的不断增加, 如何对其进行科学有效地管理, 使实验室长期稳定发展, 发挥更大的效益, 值得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本文就如何做好高校实验室管理相关工作做一些简单的探讨。

二、做好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原则

(一) 以人为本原则

做好实验室管理工作, 归根结底是为教学与科研的顺利开展而服务。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学生是实验室的主体[2]。做好实验室管理工作需以实验室主体为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一方面, 对于作为实验室主体中心的学生而言, 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 必须满足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及应用技能培养等要求, 为学生的发展做好条件保障。另一方面, 还需注重激发实验相关教师及技术人员的工作热情, 挖掘其潜能, 为其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 使其全身心投入到实验教学以及科学研究中来, 确保实验室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 制定实验室相关管理办法及规章制度也需从广大师生出发, 坚持以人为本, 这也是切实做好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基础。

(二) 统筹规划原则

高校实验室的管理是学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这项工作做得到位与否将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学及科学研究工作能否顺利开展。为此, 需要顾及实验室方方面面的事宜, 这不是一项单一简单的工作, 而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只有对各方面统筹规划, 对大小事项考虑周全, 确保实验室的正常稳定运行, 才能切实为教学、科研乃至社会服务提供硬件及软件方面的保障。

(三) 优化配置, 资源共享原则

随着实验室各类资源的日益增长, 如何做好科学有效的管理是一项大工程。为确保各类资源的充实使用, 实验室的功能及效益的充分发挥, 要求高校对实验室资源能够进行充分的优化配置, 加强资源的开放共享, 从而实现效益最大化, 更好地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四) 创新性原则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也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实验室的管理与发展同样需要创新精神。为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 高校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需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坚持实验室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模式创新、管理方法创新, 是不断推动高校实验室长期稳定发展的内在源动力。

三、对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 加强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

正所谓“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仪器设备是实验室开展实验教学, 进行科学研究以及服务社会的重要物质保障。加强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 须从采购、日常使用维护、开放共享等多方环节进行控制。

1. 把好仪器设备采购关

高校中仪器设备重复购置、闲置不用等现象时有发生, 有些设备仅是为了突击花钱而购买, 从未使用过;有些设备是为某项课题研究服务, 课题结束, 仪器设备就被搁置。这是困扰许多高校实验室管理部门的一大问题。为了改善这种情况, 各高校采取了很多措施。解决该问题还需从源头上采取措施, 在仪器设备购置之前, 尤其是大型仪器设备采购之前须做好充分的论证工作, 对购置仪器设备的重要性、必要性、迫切性, 以及先进性、可行性等多方面进行充分论证。同时将大型仪器设备购置后的开放共享纳入论证范围, 从源头上控制重复购置现象, 提高资金投资效益。另一方面, 对于经费的使用应做好计划, 对使用情况进行严格把关, 防止突击花钱现象的发生。此外, 学校也须建立并完善监督机制, 防止因缺乏跟踪监督而造成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3]。

2. 加强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

首先, 做好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 需不断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对仪器设备日常的使用、维护、维修等进行规范化管理, 对使用情况及维护维修情况及时做好记录。日常仪器设备外借使用应落实好借还相关手续, 防止日后出现账物不相符情况。同时, 实验室须有专人负责, 对仪器设备现状及实验室其他情况有清楚的认识, 切实落实好管理工作。

其次, 长时间的闲置或是操作不当均会对仪器设备本身造成损坏, 缩短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在平时要注重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与维护保养, 在每个实验室张贴操作规程、注意事项等内容。学生在使用仪器设备前, 实验教师要充分讲解正确的操作方法, 提醒学生相关注意事项, 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程, 从而降低仪器设备的损坏率。

最后, 学生作为实验室参与的主体, 若能引入部分学生参与到实验室管理工作中来, 将能有助于提高实验室管理效果。引入学生参与管理, 有利于树立起其主人翁的意识, 在参与管理的过程中不仅能促进自身专业技能及综合素养的提高, 还能带动其他同学树立主人翁意识, 爱惜各类仪器设备, 降低仪器设备损坏率, 有益于实验室的健康稳定运行。

3. 加大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力度

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的另一方面是提高使用效益问题, 尤其是对于大型仪器设备, 存在着利用率不高, 共享程度不够等问题, 究其原因大致可以概括为三点:一是大型仪器设备的运行及维修费用往往较高, 顾虑到对外开放会加重运行成本以及在共享过程中若造成损坏将产生较多的维修费用;二是担忧因共享而影响到自身科学研究工作的正常开展;三是受本位思想影响, 即使闲置也不愿对外共享。为此, 高校需不断完善与加强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相关制度建设, 建立共享平台, 为开放共享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基础保障。目前, 我校已建立起了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平台, 不断鼓励和推动学院将符合条件的大型仪器设备加入该平台, 推进仪器设备共享工作, 同时, 借助全国高等学校仪器设备和优质资源共享系统 (C ER S) 将优质资源进行全国范围内的开放共享, 不断扩大开放范围与程度, 加大辐射力度。通过开放共享平台建设, 一方面提高了大型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避免重复投资, 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 形成良好的科学研究氛围。

(二) 加强实验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

实验室人力资源是实验室中的重要资源, 是做好实验教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核心力量。然而长期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还未得到彻底的改观, 实验室人员从薪酬待遇及职称评定等方面与专任教师还存在差距, 队伍不够稳定, 工作积极性不高,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验室的健康稳定发展。高校应积极探索, 从师资结构、职称评聘体系及一些激励政策等方面入手, 注重加强实验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师资结构合理、业务素质高、理念先进的实验技术队伍, 为更好地进行实验室建设与管理、高质量完成实验教学任务、培养创新人才和进行科研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化, 可邀请企业、研究所等单位的高级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进入实验室, 为实验室注入新鲜的技术及实验方法, 促进人才培养及科学研究, 同时, 也鼓励优秀教师进入实验室指导学生实验。

此外, 高校应注重提高实验师资队伍整体的综合素质。首先, 为实验人员专业技能的提高创造条件, 提供更多国内外进修的机会, 鼓励他们走出去参加各类学术活动, 多交流, 不断获取新的知识与技能, 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 从而促进实验室相关工作的开展。其次, 鼓励教师加强大型仪器设备功能开发, 一方面能充分发挥设备的潜能, 另一方面也是对自己业务能力的提高。再次, 鼓励实验室相关人员参与实验教学等方面课题的研究, 不断探索新的实验技术、新的实验教学方式等, 如我校设立的“实验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 专门鼓励和资助实验人员对实验技术开发、创新实验项目设计、自制仪器设备研制和实验室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与实践, 近年来成果颇丰, 还有多项自制实验仪器设备成果获奖。

四、结语

加强高校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也是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要求。新时期, 须与时俱进, 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 不断改革与完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 为教学、科研以及社会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实验室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 是进行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的重要阵地。本文浅谈了做好高校实验室管理的基本原则, 并着重从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以及实验师资队伍管理这两个方面给出了对实验室管理工作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管理,原则,仪器设备,实验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1]张春平, 唐建华, 陈世童.新时期人才培养需要加强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1.

[2]郑兴福.实验室管理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4.

[3]陈晓飞.当前高校仪器设备管理模式改革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8.

高校实验员工作 篇2

技术人员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安排的通知

辽教办[2011]28号

省政府有关厅委,各市教育局,绥中县教育局,省内各高校,厅直各单位:

根据省人社厅《关于印发2011年全省职称工作安排意见的通知》(辽人社发

[2011]8号),经商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同意,现将全省2011年高校教师、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中小学教师以及高校教育管理研究人员、实验技术人员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相关政策说明

1.今年推荐评审上述系列专业技术职务,继续执行职称改革工作正常化以来我省出台的各系列职务资格任职条件的具体要求和相关政策规定。

2.普通本科高等学校继续试行教师职务以聘任代替评审工作。根据《关于在辽宁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试行教师岗位聘用制度的通知》(辽人发[2006]6号)要求,各高校成立教师岗位聘用委员会,制定本校本年度教师岗位聘任实施细则并组织实施。辅导员申报教师系列高级职务由省高校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统一组织评审,取得任职资格后,由学校聘任。

3.今年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申报上一级专业技术职务需填报《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并至少与一名学生结对子,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际开设博客,有相应的博文,产生一定的育人效果和积极的社会影响,其他条件按《辽宁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务任职条件具体要求(试行)》(辽教发[2011]13号)执行。高等学校辅导员申报上一级专业技术职务需填报《高等学校辅导员评审教师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并根据工作需要开设博客,有相应的博文。

4.继续实行按岗位限额申报。申报高等学校教育管理研究系列在人事部门核定的岗位空额内申报;申报高等学校教师、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实验技术系列职务,有空余岗位的单位按空余岗位数额申报,没有空余岗位并有取得任职资格尚未聘任的单位按“退二晋一”申报,即空出两个岗位数额可申报一人,以逐渐解决取得资格人员过多,无岗位聘任的问题。

5.严格掌握学历、资历、进修等基本任职条件。没有副教授任职资历一般不能评定教授职务;没有高级讲师任职资历一般不能评定教授级高级讲师职务。

6.完善评审办法。在教授、副教授评审中,继续试行申报材料量化评审和代表作学术水平鉴定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综合评价参评人员的能力和水平。

7.严格申报和审核程序。继续执行个人申报、民主评议、单位推荐、主管部门审核、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查的申报方法。参评人员所在单位要对申报人的材料进行认真核实,组织评审,排出顺序,经一周以上公示无异议后,按各系列分别排序推荐上报。主管部门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认真把关,评委会办事机构认真审查。省属单位上报材料需经省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市属单位上报材料需经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查同意、民办学校上报材料需经人事档案代理部门审核同意后方可报送。

8.准,并公开出版发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的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论文。所提供的获奖证书,是指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奖励项目,集体获奖证书要提供个人参与项目程度的相关证明。其他刊物发表、非本专业论文和非本专业奖励不能作为晋升职务的论文和奖励项目对待。

9.关于证书的办理。专业技术人员取得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后,其所在单位应及时为其办理职务资格证书。高级职务证书由单位统一到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办理。中级及以下职务证书,高等学校由学校自行发证,其他单位到其主管部门办理验证,省教育人才代理的人员由省教师培训交流中心统一到省教育厅办理验证。

10.关于外语和计算机要求。职称外语政策按原省人事厅《关于完善职称外语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辽人发[2007]11号)执行。计算机应用能力,申报高校教师、高校教育管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实验技术系列人员按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统一要求,年1月1日之前,取得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教学人员初级合格证书作为小学高级、中学中级及以上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的必备条件。2012年1月1日以后,取得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教学人员中级合格证书作为小学高级、中学中级及以上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的必备条件。

11.申报人员要如实提供本人工作业绩等相关材料。不得弄虚作假,对伪造学历、资历、外语和计算机合格证书、论文、著作、科研成果、获奖证书的,一经发现一律取消其参评资格;已取得专业技术资格予以撤销;已聘任专业技术职务予以解聘,三年内不得晋升上一级别专业技术职务。

二、报送评审材料要求

1.单位填报:《辽宁省报评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审核表》和《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人员名册》(一式两份,同时报电子文档,软件于6月上旬从“辽宁教育人才网”下载)。

2.个人填报:(1)申报相关系列职务的《任职资格申报(评定)表》(一式两份);(2)符合政策规定的论文、著作、教材等原刊(本);(3)教师资格证书、学历(位)证书、职称证书、外语合格证书、计算机合格证书、奖励证书等原件和复印件。复印件经单位和主管部门审查后加盖公章,列目装订成册。原件评委会办事机构审核后返回。

3.申报教授、副教授人员选择代表本人最高学术水平的论文或著作二篇(部)单独装袋,并在此材料袋上注明“代表作”以及姓名、单位、学科、参评职务等。

4.评审材料由单位集中报送,评委会办事机构当场审核,主要对论文数量,证书原件等进行审核,审核后证书原件返回。材料一经审核后,原则上不再接受参评者个人的补充材料以及材料更换等。

三、评审会例会时间

实验技术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委会,拟定于7月下旬例会。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务评委会拟定于8月上旬例会。

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评委会、普通高校教育管理研究人员职务评委会拟定于8月下旬例会。

四、评审收费

根据《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取消和停止征收22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通知》(辽政发[2008]44号)精神,从2009起,在全省统一取消和停止收取专业技术资格工本费,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合格证书工本费,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费,专业技术资格申报材料费等费用。凡涉及职称工作的表、证、单、书等证照,由同级财政预算解决,个人报送材料自行准备。

五、评审材料报送时间、地点和联系方式

报送时间:7月4日?7月15日

报送地点:辽宁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院内楼505房间,(皇姑区细河街10-1号,北陵公园正门西行100米胡同内,辽宁芭蕾舞团对过)。

职称评审工作联系电话,政策咨询:(024)86902300、(024)26901979;材料报送:(024)26901976。

有关职称评审政策及相关事宜请经常关注辽宁教育人才网(.cn)。职称评审有关材料请到辽宁教育人才网下载。

本文未尽事宜按国家和省其他职称工作政策规定和工作安排执行。

附件:附件.doc

1.辽宁省报评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审核表

2.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人员名册

高校实验员工作 篇3

[关键词]虚拟实验平台;真实实验;整合教学模式

虚拟实验平台是将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有机地结合,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来模拟真实实验的环境及过程。它充分利用了计算机技术,完善了数据传输、交换、模式识别、语言处理、智能技术等性能,对实验系统的运行进行仿真。学生可以从中灵活地组建网络,学习和掌握实验设计及操作。虚拟实验平台的出现从根本上打破了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方法。它可以很好地弥补地方高校传统实验室投入多产出率低、开放性受限制、实验教学条件要求高等缺点,凸显了实验系统的开放性和实验操作的交互性。并构建虚拟实验与真实实验整合的教学模式,通过虚实结合,优势互补,促进实验教学的改进,以便提高学生从事科研、创新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一、虚拟实验平台构建的优势

1.逼真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传统的真实实验环境中,实验的中间过程一般不会显示或给一个抽象的数据显示,主要依赖学生自身的记忆力及想象力理解实验理和实验过程,实验者也无从及时干预实验过程,使得一些实验很难在有限的课时内顺利完成。虚拟实验平台能够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且能够反复使用,能直观、形象地观察各项指标的变化,能够更精确,清晰的表现真实实验中难以观察到的特征和过程。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虚拟环境中可以随时参与实验,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拓展了教师的教学空间。

2.充足的自主学习条件有利于培养创新思维

传统的真实实验不能随时随地地满足学生实验的需要,无法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探究学习的时间、空间和技术先进的实验设备。地方高校引入虚拟实验平台便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虚拟实验平台利用人机交互的双向交流,使得实验内容更加丰富、形象。学生能够自主地利用计算机进入的虚拟实验平台,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并可多次重复操作,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验步骤和实验方法。

二、虚拟实验与真实实验整合教学模式的构建

1.虚拟实验与真实实验系统相辅相成

虚拟实验平台很难仿真真实实验中元器件参数的离散性,以及在实际实验中各种干扰因素出现的随机性影响。虚拟实验平台使实物虚拟化,因此学生在虚拟环境中实验会产生的虚拟感。在解决社会生活中实际问题时,仍然需要依赖于真实的环境和仪器设备,学生对实验理论和设备的理解和掌握,还需要在传统的真实实验室中进行体验和培养。真实实验是学生利用实验仪器及其在安装的真实实验系统上进行实际操作的实践活动。真实实验能给学生实物感,可以消除学生在理论学习和虚拟实验中模糊的感觉。对于演示性、验证性的基础实验,由于操作过程简单可以在实验教学设计中可以真实实验系统为主,甚至可以不用虚拟实验系统,但是对于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由于用到的仪器设备较多,配置较复杂,这就需在实验教学设计中把虚拟实验和真实实验合理整合以达到理想的实验效果。网络实验教学的实践表明,两种实验系统相辅相成的整合在一起使用时实验效果会更好。

2.构建虚拟实验与真实实验整合教学模式

虚拟实验与真实实验整合的思路遵循以真实实验为主,虚拟实验为辅的二者相整合的原则,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开展小组探究式学习模式,改进实验评价体系,促进研究性实验教学的开发及开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虚拟实验与真实实验相整合实验教学模式(图1)给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实验空间,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随意“穿梭”于2种实验平台之中。他们可以带着在真实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到虚拟实验中寻找答案,以虚拟实验中的经验解决真实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在虚拟实验中习得经验后再进行真实实验,2种实验平台相辅相承,相互促进。学生在进行实验中发现的问题可以在不同的系统中进行验证、重新设计,再进行实验,最后完成实验报告。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主要职能是指导、答疑、监控和评价,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从实验设计到完成,都是自主进行。

三、虚拟实验与真实实验整合评价体系的构建

评价是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促进学生反思和自我发展的重要手段,是镶嵌在真实任务之中的。传统的评价往往只关注学生实验的结果,而不关心学生实验的过程,而研究性实验主要是实验探究,最注重实验过程,因此,传统的实验评价体系已不能满足研究性实验教学的要求,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构建比较客观、全面、开放、科学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能促进研究性实验的开展,对转变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评价要本着“三个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学生的评价方面要尽可能全面、客观;评价角色多元化,不但要教师评价,而且可以让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尽可能多地提供给学生自评和互评的机会;评价方法多元化,评价除了注重实验设计、实验过程、实验问题解决方案和实验成果外,要把个人成绩与小组成绩挂钩,还要关注协作能力和个体的独特发展等。评价在实验教学中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评价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决定实验教学内容和目标的选择、设定,因此评价工具的选择也是至关重要的。量规法是一种结构化的定量评价标准。它往往是从与评价目标相关的多个维度来详细规定评价的指标,具有操作性好、准确性高的特点。使用量规评价的最大好处之一是使标准公开化,因此非常适合研究性实验教学的评价。量规评价法可以有效地降低评价的主观随意性,可以兼顾到学生的个性化评价。量规及其权重的设置都是动态的,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实验项目设置相应的、有效的量规及其权重,以引导学生把握好努力的方向,使评价体系在实验教学中起到一个目标导向和激励的作用,强化虚拟实验与真实实验的整合,使实验和评价成为密切关联的一个整体。这里,以一个研究性实验为例来说明基于该模式的实验教学过程的实施。

四、结语

在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中,把虚拟实验与真实实验有机地整合起来,能极大地能延伸课堂实验教学,拓展实验空间,延长实验时间,为进行研究性实验提供更灵活、更便利的条件。但虚拟实验软件也有它的局限性,在学习中要针对实验项目选择合适的虚拟实验软件,了解虚拟实验软件的优势和不足,以便科学地利用虚拟实验软件得到真实、可靠的实验数据。

参考文献:

[1]李春艳,易烨.虚拟仿真实验室的建设与实验教学的改革[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17(24):114-115.

[2]王元娟.基于高校虚拟实验室发展若干问题的建议[J].科技信息,2009( 7) : 118.

高校实验室工作管理模式改革探讨 篇4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实验室管理,改革

高校实验室是国家人才培养、科研工作及创新技术的重要基地, 更是国家未来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随着“十三五”计划的推进, 各地市高校越来越重视实验室的开发建设与管理创新工作。所以, 实验室管理水平的好坏与科研教学的质量息息相关, 努力做好实验室的管理工作, 提高管理水平, 为科研及教学做好服务工作是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与此同时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实验室管理的改革及创新, 总结经验, 提高工作效率。

1 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的现状

随着国家实施本科教学评估以来, 全国各大高校的实验室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但是快速的发展所带来的问题也随之显现出来。

1.1 规章管理制度的不完善

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是以实验室的各项规章管理制度作为基础,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实验室工作人员工作的标准。现阶段, 各地市的许多高校实验室都是由专门的实验员进行管理, 再由专职的实验教师进行授课, 然而, 在实验教师的眼里, 实验员只是教辅人员, 只是负责管理实验室的硬件设施, 很难令其信服, 在加之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 这就造成了实验人员在管理工作中没有“依据”可依的情况。

1.2 教学仪器设备管理的混乱

现在很多高校的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的采购中, 没有统一、长期的规划, 很多都是使用前才急急忙忙进行采购, 更有甚者, 采购回的仪器设备型号完全不匹配, 根本不能适应正常授课要求。另外, 相当一部分高校的实验室只重点抓采购, 而对实验器材的管理工作一点也不重视, 这就形成了重采购、轻管理的偏见。长期如此, 就会使得实验教学仪器设备长期搁置, 想用的没得用, 现有的不能用, 长久下去, 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的损耗、维修和更换就会脱节, 严重影响实验室的正常教学和科研工作。

1.3 管理沟通协调通道不畅

实验室内的各阶层管理人员, 是由各学科不同专业的人员组成, 而每个人的工作能力和实践经验也都不尽相同, 不同的人处理工作中问题的方法和手段也不一样, 这样就造成实验管理人员与教师之间产生冲突, 再加沟通渠道的不畅, 使得很多小问题就会变得问题重重, 最后发展成不可调节的矛盾。而实验管理人员也会因为教师的不理解和领导的不重视, 严重影响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1.4 实验室开放程度严重不够

高校实验室是激发学生主观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及主观能动性的主要场所, 而现阶段, 许多高校的实验室的开放程度严重不够, 除了维持正常的教学任务以外, 其余时间都是处于闲置状态。这就造成了实验室的许多先进设备被闲置, 很多科研项目无法在实验室内进行验证, 造成了“有用没得用”的局面。

1.5 实验室管理人员及实验教师晋升空间受限

因实验课程的从属关系, 实验课程一直是被认为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 而从事实验室管理及实验教学的教辅人员, 相较于专职教师和行政工作人员一直是低人一等的存在, 再加上政策的不均衡及各个高校的不重视, 这就导致实验管理人员和实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 无法形成合理有效的技术梯队, 从而影响实验教学的质量。

2 改革方向及措施

结合以上现实中实验室存在的问题, 我们不难看出, 实验室存在的管理问题还是有许多的, 如何更好的管理和使用实验室资源, 仅代表个人提出以下几点改革方向及措施:

2.1 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 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 实现规范管理

实验室是一个多部门联合管理的综合体, 是高校人力、财力、物力的集中表现, 再加之学生的流动性和试验项目的多样性, 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是保证实验室正常运行的重要基石, 是管理人员行使管理权力的重要途径。当然, 在实验室的管理过程中, 实验室管理人员的思想、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和规章制度也是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因素, 从管理的视角来看, 观念起着指导的作用, 仪器设备起着保障的作用, 规章制度起着规范的作用。然而在现实的管理中, 很多实验室管理人员纪律松弛, 责任心不强, 严重影响了实验室的管理和建设。要想改变这种现状, 必须完善实验室的管理制度, 把制度当做标准, 用制度来指导行为, 管好实验室的管理人员, 如此才能保证日常的实验教学质量, 规范的开展实验室的各项工作。

2.2 加强各部门沟通协调合作, 整合实验室优势资源, 提高实验室设备利用率

现阶段, 许多高校的实验室虽然隶属于专门的管理部门管辖, 但是实验室的很多工作内容和工作职责还是需要由高校内的各个部门来协调完成和履行, 这就使得很多实验室的工作无法积极有效的开展。作为实验室的管理部门, 应加强自身与各个部门的沟通工作, 放低姿态, 摆正位置, 增强服务意识, 有效处理好与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利用自身的管理优势, 结合各个高校的实际学生培养方案和实际教学情况, 将实验室的各类优秀实验资源进行分类整合, 实验室管理人员要与各分院相互沟通, 摸清现有实验仪器设备的现状, 避免重复购置, 造成资源浪费。依据实验室实际使用情况, 对试验仪器设备进行评估审查, 使得已购置的教学仪器设备最大限度的满足教学、科研的需求, 提高实验室设备利用率, 避免教学仪器设备的资源浪费。

2.3 延长实验室的开放时间, 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

随着我国“十三五”规划的进行, 许多高校都在描绘新时期的发展蓝图。在这一过程中, 实验室工作举足轻重, 如何加强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 而目前, 大学生的动手能力普遍偏差, 严重缺乏创新能力是所有高校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解决这个问题, 需要在学生的培养方案中提高学生综合实验模块的比重, 提高学生的试验时间和实验自由度, 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念, 实验室的全面开放就是为学生提供了此平台。除去正常授课的时间外, 各高校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多种类、多形式的调整, 如定时开放、预约开放、全天开放等类型。

2.4 打通晋升通道, 加强实验管理人员技术能力培养, 提高实验管理人员整体素质

长期以来, 实验人员处于从属地位, 把实验技术队伍视作“教辅”的观念根深蒂固, 再加之高校的职称评定制度也使得实验室管理人员晋级困难, 看不到晋升希望, 很多工作人员因此产生消极情绪, 严重影响教学质量。为了稳定实验管理人员的队伍稳定性, 提高人员整体素质, 各高校应当建立符合实验管理岗位的职称评聘体系, 让管理人员看到晋升“希望”, 进一步刺激其主观能动性, 与此同时, 也要加强实验管理人员的技术能力培养, 注重实验管理人才的培养, 加强技术能力培训, 以培训促进人员的发展, 也要强调管理人员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要不断的更新自身知识, 学习先进管理方法, 善于总结工作的问题, 勤于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 要让实验管理人员既能解决实验教学中学生提出的问题, 更能解决在开放性综合实验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实验管理人员要实时掌握新的技术知识, 与时俱进, 进而推动实验室的管理和发展。

3 结束语

实验室管理的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强, 而且很繁杂的工作, 高校实验室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 已逐渐发展成为集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的主要基地。高校实验室整体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创新水平。各高校应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 认清发展形势、把握方向, 积极大胆探索, 使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迈入合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新轨道。

参考文献

[1]邱菊.新建高校实验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现代化, 2006, (8) :54-55.

[2]陈宪明.论高校实验室管理的观念创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 (02) :21-23

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篇5

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教育问题也就成为关乎民生的.一个重要问题.高等学校作为当前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教学成果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本文就高等学校教育的实验教学环节进行探讨,力求从中发现目前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尝试给出其解决方法.

作 者:魏培李  作者单位:泉州师范学院,福建泉州,36 刊 名: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英文刊名:CHINA MODERN EDUCATIONAL EQUIPMENT 年,卷(期): “”(15) 分类号:G48 关键词:实验教学   改革   高等院校   解决  

高校实验教学方法探讨 篇6

摘 要:本文以“酯交换法制备生物柴油”实验为例,分析了高校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高校;实验教学;方法

一、高校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酯交换法制备生物柴油实验”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应用化学系的专业类实验,其开放的对象为化学工程学院应用化学系大三的学生,学生已经学习了化学类基础课程以及部分专业课程,之前也学习和参与过许多化学类实验,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生物柴油即脂肪酸甲酯,是一种含氧清洁燃料,可由菜籽油、大豆油、回收烹饪油、动物油等可再生油脂制取加工而成,属于环境友好型绿色燃料。石油大学传统以研究石油能源与化工为主,现在的研究领域拓展到新型能源、材料和化学化工领域,生物柴油的研究也是本校化工学院很多课题组研究的热点。现在工业上制备生物柴油的常用方法是酯交换法,用化学催化反应生成。而此实验在教学中也存在着以上所提及过的问题。

1.实验过程机械化

学生在传统实验中为了缩短教学时间会采用教科书上提供的实验方案和实验过程,从而保证快速安全地完成实验,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也会丧失设计实验的机会,这样实验成了验证的过程,缺少了自我思考。

2.难以同时开设多组实验

生物柴油的生产、催化、反应条件有多种,如果自由组合设计实验数目达十几种,而反应中实验条件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合成效果,如醇油物质量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搅拌速度、反应时间等。而且酯化反应为一连串平行反应,所以每一组实验都很慢,一般的实验教学时间只够学生做一组实验,难以多组实验均开设,以对比不同反应条件对反应的影响。

二、实验教学改革策略

1.从课题组来,到课题组去

我们的创新尝试在于建立开放课题组交流模式,在每学期的学生工作中都会安排高年级与低年级的交流,从而引导低年级的学生更好更快发展,而高年级的学生如硕士生、博士生一般隶属于各个课题组,大部分已经开始着手研究自己的课题。研究课题需要集思广益,所以我们希望在课题组开放模式中建设一个有效的平台,低年级学生可以了解相关课题的基础信息,而他们提出的问题让高年级学生自主探索,从而推动课题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石油大学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内有多个课题组进行着有关生物柴油的科研课题,借此机会让学生访问相关课题组,并以此项目为例进行交流,这样不仅细化了交流内容,更对生物柴油的性质及其研究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样学生在实验开始之前已经有了一个比较主观的认识,更加熟悉实验内容,对实验更有兴趣。而实验结束后学生可以把实验感想和问题再与课题组讨论,这样开放的课题组模式不仅有利于低年级与高年级交流,也利于教学和科研的不断进步。

2.分析思考,自我制订实验方案

越来越多的教师提出以空白平台展现给学生,即不给学生提供实验设计,学生通过预习自己搭建平台,选择需要的设备,运用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本实验中化学催化反应的催化剂在生物柴油的制备中起了决定性作用,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了产品的反应时间及产率。均相催化剂一般采用强酸强碱,它对设备腐蚀严重,在催化剂后处理之中经过中和会产生废渣,处理工序复杂,环境污染严重。而非均相催化剂的选择,就需要学生查阅文献,自己设计实验而不是主观臆测。

3.数据再利用,高效实验必备术

采用多组实验的方法、数据进行综合互相对比,发现实验趋势,减少实验耗时,提高效率。以本次实验教学的一组实验数据为例,提出对实验可能有影响的变量。本年级应用化学系共五个教学班,我们将每班25名同学分为6个小组,每两个小组研究一个变量的影响,进行阶梯实验。安排该系一、二、三、四和五班分别以醇油比、搅拌速度、催化剂种类、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时间为变量进行实验。在所有的实验结束以后,将所有的数据进行汇总,得到一个全面系统的实验结论。

三、结语

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比,具有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创新性等特点,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创新实验教学方法,对提高高校理工科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高校实验员工作 篇7

1实验室工作人员及工作量的界定

实验室工作人员除完成实验准备环节、实验室整理环节工作之外,在实验示范环节、学生实验环节、实验报告环节中或多或少地参与部分工作,如承担讲授工作、实验示范教学、实验操作指导、仪器故障排除、器皿损坏补充等。讲授工作、示范教学、操作指导属于实验指导老师的工作范畴,这部分工作的工作量应该按照教学工作量计算方法进行核算。因此,本文中所讨论的实验室工作人员是指不承担实验教学工作,只负责实验正常进行而开展工作的人员。这些人员相应的工作量即本文讨论的对象。

由于实验课程学时不同、开设方式不同等因素,实验室工作人员工作量的计算十分复杂。有关这方面的讨论虽然已有许多[1,2,3,4,5,6,7],但是,这些讨论未能全面反映实验室所开实验的不同影响因素,未能全面综合地反映实验室工作人员工作量。如果这部分实验室技术人员工作量的计算仍然是粗放地、简单地,将不利于学校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也不利于调动实验室技术人员的积极性。

2实验室工作人员工作量计算的影响因素

根据课程特点、课程类型、教学对象、组织方式等, 实验室工作人员工作量的计算涉及以下影响因素。

计划学时。依据教学计划而确定的实验课程教学学时数,这是计算实验室技术人员工作量的基础。这里所说的学时并非实验课程的总学时,而应该是针对具体内容细化了的学时数,如新开实验与原有实验的学时要分开等。具体细化内容可以结合以下因素进行。

新开系数。将实验内容分成新开设(即本校第一次开设)实验内容和已开设实验内容两部分。通过新开系数区别对待,借此鼓励适时修改实验内容,更好地适应形势发展与要求。

对象系数。对象系数反映参与实验学生层次不同。这里的学生层次是指参与实验的学生是本科生、 专科生、研究生等。学生层次的不同,实验内容(如综合程度、难度等)的差别就会有所不同,由此实验的准备难度也会有所不同。

类型系数。不同的实验课程,实验前的准备工作量不同。如进行计算机语言与软件类实验时,所用仪器就是计算机,安装的软件基本上“一劳永逸”;而化学类、生物类、医学类等实验将随着内容的不同,而搭设不同的工作台或仪器。类型系数主要反映实验前准备工作量上的差异。

创新系数。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实验环节也是培养的重要环节,开放性实验则是实验环节的一项重要举措。开放性实验将更加个性化、灵活化和创新化。

进场系数。现在高校实验条件的改善和教师队伍的充实,尤其是实验室数量的增加,同一个实验会同时在多个实验室中进行。随着班级数的增加,必然会增加实验的准备工作量,但是这种工作量的增加并不是随着班级数的增加而线性增加。假设一个实验室可以容纳一个实验班级学生进行实验,这个实验班级并非是学生的自然班级,而是根据实验要求设置的班级。 设置这个系数的目的是既要承认班级数增加造成工作量增加的情况,又要反映这些班级所做实验内容相同时的实验准备工作的重复性,还要考虑实验的具体组织形式。

重复系数。由于实验室数量、实验指导老师的配备等因素,同一个实验会在不同时间进行。与进场系数类似,这里既存在着工作量的增加,也存在着工作的重复性。

分组系数。考虑到实验场所、实验仪器、实验经费等诸多因素,在实验的具体组织中,有些实验是一人一组,有些则是多人一组。该系数主要反映实验具体组织时工作量的差别。

角色系数。一个实验可能由多名实验室工作人员共同完成,但他们承担的角色不尽相同,在实验计划、 实验组织、仪器布局、试剂配置、人员分工等方面承担的责任也不同。该系数是为了体现责权利的统一。

场所系数。限于特殊条件与需要,有些实验可能要在校外进行。该系数就是为了反映实验场所在校外产生的工作量,包括与校外单位的联系、路途花费的时间等。

质量系数。工作量应该从数量、质量两方面进行考核。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质量包括的内容很多,诸如服务的态度、响应的时间等。这里从设备完好率、动物和试剂及仪器等保障率、非事故率、实验指导老师评价等四方面对实验准备工作好坏、服务质量优劣、保障水平高低进行综合评价。

卫生系数。实验室卫生十分重要,清洁卫生的工作量不容忽视。该系数针对实验室卫生的具体完成情况进行适当计量。

3实验室工作人员工作量的计算

综上所述,实验室工作人员工作量计算公式如下。

工作量(标准学时)=计划学时×新课系数K×对象系数K2×类型系数K3×创新系数K4×进场系数K5×重复系数K6×分组系数K7×角色系数K8×场所系数K9×质量系数K10×卫生系数K11

各系数的建议取值如下:

新课系数K1:新开设实验,K1=1.2;非新开设实验,K1=1.0。

对象系数K2:本专科生,K2=1.0;研究生,K2= 1.1。

类型系数K3:计算机、外语、经管类实 验,K3= 1.0;物理、化学、生物、药学、医学类实验,K3=1.4。

创新系数K4:开放性实验,K4=1.4;非开放性实验,K4=1.0。

进场系数K5:K5=1+(同时进场班级数-1)× 0.2。

重复系数K6:K6=1+(所在实验班级数/同时进场班级数-1)×0.3。

分组系数K7:1人一组:K7=1.0;2-4人一组, K7=0.9;4人以上,K7=0.8。

角色系数K8:实验负责人,K8=1.3/n;共同承担实验准备且非负责人的每一个人,K8=1/n(n为共同承担实验准备的人数)。

场所系数K9:校内,K9=1.0;在校外进行且实验准备工作由本校实 验室工作 人员完成 的实验,K9= 1.4;在校外进行但准备工作由外校人员承担的实验, 本校实验室工作人员仅负责联系,K9=0.2。

质量系数K10:K10=设备完好率× 动物、试剂、 仪器等保障率×教师评价得分×非事故率。

其中,设备完好率=5/(5+设备故障次数);动物、 试剂、仪器等保障率=5/(5+动物、试剂、仪器等缺失次数);非事故率=5/(5+事故次数)。

卫生系数K11:由物业或学生完成实验室卫生工作,K11=1.0;实验室工 作人员完 成部分卫 生工作, K11=1.05;实验室工作人员完成全部卫生工作,K11 =1.1。

从上面的计算公式中可以看出,1按照上面公式计算出的工作量是实验室工作人员之间比较时的综合数值,不可以用来与诸如教师教学工作量、实际工作时间、计划学时等进行直接比较。2在上面计算公式的应用中,要根据每门实验课程具体组织情况依据公式中的影响因素分解计算。3各单位可以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对各影响因素的系数得分进行调整,以更加适合本单位。如对象系数中,本专科生是否需要进一步细化等。4由于实验场所不足,两个不同实验需要在同一个实验室中交替进行,从而造成实验条件(实验仪器、工作台等)重复搭设,由此所造成工作量的增加未能列入。5这一计算公式涵盖了实验室工作人员工作量计算时所涉及到的许多方面,避免了简单地以实验课时量和班级数计算的不足,有利于调动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摘要:结合高校实验室实际情况,分析了实验室工作人员工作量计算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工作量计算的综合公式,以利于实验室工作人员工作量的合理比较,调动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关键词:实验室工作人员,工作量,计算方法

参考文献

[1]焦显芹,耿娟,王月影.动物医学实验技术人员定量考核的设计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4(4):17-18.

[2]李艳红,王春梅.实验技术人员考核体系及标准建立的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33):27-29.

[3]魏伟.实验技术人员定量考核的研究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12):128-131.

[4]陈作明,赵丽杰.实验教学工作量考核的改革与探索[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7(1):141-144.

[5]顾玉平.实验技术人员工作量量化管理初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22(1):121-123.

[6]顾红光,张建国,计培良,等.实验室工作量考核的几个主要问题分析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24):81-83.

高校实验员工作 篇8

1 做好服务器的备份工作

学校的各专业教师根据教学的特点申请购买了符合本专业特点的教学软件, 还将软件安装在了服务器上, 学生们可以使用客户端进行访问, 而这些软件在运行的过程中具有非常强的专业性和复杂性, 往往需要厂商派专业的人员对其进行安装和调整。有一些厂商是外地的厂商, 所以在调试完成之后, 后期的维护都要通过远程的方式来实现。在这样的情况下, 实验室的人员应该做好服务器的备份工作, 同时还要利用软件备份的方法去执行, 这样就可以在保持其功能的情况下减少后期的维护成本。

系统备份的过程中可以使用的软件工具有很多种, 而使用最为普遍的就是NORTON和GHOST软件, GHOST软件在应用的过程中级工可以充分的发挥出自身的优势, 它可以很好的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减小人工劳动的强度, 系统在用GHOST进行备份的过程中可以备份成一个映像的文件, 它可以刻录到光盘上, 同时还要标注好备份的内容, 当系统出现了故障的时候只要用十几分钟就可以将系统还原, 这样, 当服务器出现了问题, 但是又不能对其进行修复的时候就可以将其及时的进行还原处理, 这样就可以有效的保证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机房的计算机配置通常情况下是不存在很大差异的, 所以要想做好一台用GHOST来备份、安装和恢复其他的系统文件。GHOST软件系统除了分区备份之外, 还存在两个硬盘, 这样就可以在两台电脑之前实现对拷和制作, 这样就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选择对应的功能来对计算机进行管理和维护, 为了可以有效的避免系统被恶意的还原, 一定要对一些重要文件进行加密处理, 这样就提高了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 母机的安装与备份

在各大高校当中, 每一个实验室机房在机器的配置上和型号上基本上都是相同的, 所以在管理的过程中就可以根据这一重要的特点安装系统应用软件, 而选择合适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也就成了其安装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管理的过程中要将其作为母机, 直接拷贝到其他的计算机当中, 这台母机在拷贝的过程中可以作为发射台使用, 而该系统自身的性能也对机房整体的应用效果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 所以在实际的操作中, 一定要保证母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必须要在安装中考虑到所有因素对其产生的影响, 而拥有了一台这样的母机之后, 在一段时间内都是非常轻松的。

首先就是要选择一台性能较好, 状态较稳的计算机, 然后要对硬盘进行合理的分盘, 之后要对硬盘进行格式化处理。在这一过程中, 必须要考虑到教学中的实用性, 机房通常要安装双系统, C盘安装WIN7, D盘装WINDOWSXP, 而将E盘作为备份用盘, F盘是开发盘, 这样就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生需要做的内容存入其中。

第二就是要在软件安装的时候, 选择合适的软件, 选择软件的种类一定要齐全,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软件类别齐全的同时也一定要选择一些功能比较强大的软件。通常都是一些常用的工具性软件, 针对这一部分就可以根据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需要对其进行管理, 例如一些多媒体软件或者是杀毒软件等等。

第三就是要注意还原卡的设定, 有一些还原卡在安装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对其进行密码设定和开放模式设定, 内部参数也是设定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有的还原卡还支持网络唤醒功能, 所以在实际的应用中也可以十分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优势, 但是需要注意的就是必须要将其打开才能实现该功能。

第四就是母机系统问题。这一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就可能使得整个系统都存在着非常严重的隐患, 在实际的工作中一定要充分的做好这一方面的工作, 系统在安装之后, 很容易就会出现病毒大肆侵入的现象, 所以针对这种情况一定要提前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 补丁的安装就是十分重要的一个途径, 否则之前所有的努力就可能功亏一篑, 因此在系统安装结束之后, 一定不要急着接入网络, 因为这个时候的系统还没有采取任何的补丁措施, 所以系统当中漏洞数量也非常多, 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接入网络, 就很有可能遭受病毒的侵害, 所以在这之前要给系统安装上一系列比较好的补丁, 同时还要安装好一个防止病毒侵入的杀毒软件, 及时的将补丁安装, 同时还要对杀毒软件进行更新, 这样才能对病毒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而有些软件和补丁是可以直接将一些病毒消除的。

最后就是要对机器进行测试。在安装完补丁的几天之后, 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没有出现一些安全上的问题, 就可以在机房进行全面的安装, 最终投入使用, 但是在这一过程中还要注意到的一点就是要将系统及时的进行映像备份, 这样就可以对突发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和控制, 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转。

3 加强对机房计算机病毒的防治工作

计算初病毒的传染性是计算机病毒最基本的特性, 是病毒赖以生存繁殖的条件。病毒必须要“搭载”到计算机上才能感染机器的系统软件。充分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各种传染途径, 有的放矢地采取有效措施, 对于学校的机房管理工作而言, 有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计算机病毒的传播主要通过文件拷贝、文件传送等方式进行。而文件拷贝与文件传送需要磁盘、光盘和网络等传输媒介, 在这三种传播媒介中因网络的互联性、开放性等, 使之成为传播病毒的主要途径。在机房管理的过程中, 可以从管理和技术两个方面防范计算机病毒。从管理方面采取的措施来说, 首先可以加强对学生进行计算机病毒及其危害性的教育, 增强防病毒的意识, 健全上机登记制度, 使病毒能及时追查、清除, 不致扩散。其次, 对于确有必要使用的外来程序或优盘, 应先进行杀毒, 不轻易使用不知来源的软件, 谨慎使用共用软件和共享软件。由于很多游戏盘因非法复制带有惩罚性病毒, 所以应禁止学生将各种游戏软件装入计算机系统, 以防将病毒带入系统。在技术方面, 则主要是安装病毒预防软件, 并使预防软件常驻内存, 当发生病毒入侵时, 及时报警并终止处理, 达到不让病毒感染的目的。

结束语

高效的实验室机房是一个人流相对比较密集的地方, 机房内部的计算机要产期的使用, 所以在这一过程中, 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就成了人们关心和关注的重点, 因为只有机房内部的所有设备都能充分的得到保护, 其才能平稳的运行, 也只有计算机平稳运行, 才能保证教学的顺利开展, 所以做好高校的实验室机房管理工作也是当前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

参考文献

[1]张薇.高校计算机机房管理经验浅谈[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6 (36) .

[2]李建凌.高等院校机房管理浅析[J].中国水运 (学术版) .2006 (7) .

[3]屈江林, 胡方能, 付振旭.基于核电机房核心设备监控报警平台的研究与实现[A].2013电力行业信息化年会论文集[C].2013.

高校实验员工作 篇9

一、充分认识高校实验室信息收集与统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高等学校实验室作为教学、科研和生产提供服务的重要阵地。实验室基本信息是实验室运作过程中的原始记录, 是实验室整体面貌, 管理水平和规模效益等的真实反映, 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利用价值[1]。高校实验室基本信息统计工作是高等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做好实验室信息收集统计常规工作, 有利于高校加强对实验室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提高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建设水平;有利于各级管理部门科学评价实验教学质量, 统筹制定实验室发展规划和有关政策。

为适应新形势下高等学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需要, 更好地了解全国高校实验室工作状况, 教育部从2006年起启用了新的“高等学校实验室信息统计”指标体系, 新的指标体系涉及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表、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增减变动情况表、贵重仪器设备表、教学实验项目表、专任实验室人员表、实验室基本情况表、实验室经费情况表、每学年度实验室任务及人员情况统计表等内容, 这些都需要实验室工作人员提供详细、准确的信息。我校通过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和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实验室基本信息统计不仅是及时、准确完成上级或主管部门所需统计报表的需要, 而且是实验室档案建设的第一手资料需要。实验室基本信息是顺利完成实验室管理任务、实现实验室现代化管理目标的关键。因此, 无论是实验教师、实验技术人员, 还是管理人员都应及时、准确、有效地收集、处理和利用实验室的基本信息。

二、规范实验室基本信息收集与维护, 积极发挥统计作用

我校以学以致用为办学理念, 强化工程技术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 学生涉及到的实践性环节多而广, 实践教学信息较为丰富, 通过规范实验室基本信息采集方法, 做好实验室基本信息维护, 来确保实验室基本信息完整、准确、规范, 科学有效地发挥实验室基本信息统计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

1. 规范实验室基本信息收集方法

为保证实验室基本信息完整、准确、规范, 2002年起学校就规范了实验室基本信息收集整理工作, 制定了《南京工程学院实验室基本信息收集整理及上报制度》。2006年修订了《南京工程学院教学实验室基本信息统计管理规定》, 管理规定就实验室基本信息采集范围内容、收集和统计、上报及管理等提出具体要求。实验室基本信息实行二级管理, 学校由对口职能部门负责, 各实验中心 (室) 由实验中心 (室) 主任负责, 并落实专人管理负责实验室基本信息的收集整理、汇总上交, 并经实验室、院、系 (中心) 审核, 做到信息收集统计层层负责。

在实验教学方面制定了《南京工程学院实验教学实施细则》并提供了实验教学进度表、实验教学任务安排表等EXCEL表格, 要求实验教学指导教师以班级为统计单位按照教学大纲规范填写课程名称、实验项目名称、学时, 并对实验项目的类别、类型、要求等进行准确描述, 并便于统计和电子档案存档。每学期初, 教务处为实验室发放《实验室使用记录》、《实验室设备维修记录》、《实验室安全记录》、《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使用记录》等记录本以便于实时运行记录, 同时要求将每门实验课程的实验教材、实验大纲、实验报告、实验成绩及具体考核办法材料、实验项目表、实验室使用记录、实验成绩登记表及开出率等都进行分门别类的收集。

为保证仪器设备管理信息完整、准确、规范, 学院《仪器设备管理办法》规定, 仪器设备到校后, 领用单位必须通知学院主管部门人员共同参加验收。学院主管部门人员进行仪器设备验收时, 严格把好仪器设备信息采集第一关。为了提高效率和仪器设备信息的准确性, 仪器设备验收合格后, 领用单位资产管理员必须完整、准确、规范地填写《仪器设备验收预录单》后方可办理《南京工程学院仪器设备验收单》, 学院资产管理处以《南京工程学院仪器设备验收单》作为仪器设备计算机管理信息录入的依据。由于我校规范了实验室基本信息采集方法, 做到确保实验室基本信息质量。

2. 及时做好实验室基本信息维护

我校统一使用了北京化工大学编制的实验室管理软件,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 现采用《实验项目与人员管理系统》、《仪器设备管理系统》为网络版单机操作模式。实验室及仪器设备管理系统应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当前实验室及仪器设备管理信息, 随时可为教学管理查询、统计提供准确信息。因此, 必须及时做好实验室基本信息维护。如实验室的调整、实验项目的增加、人员变动等, 特别是仪器设备管理信息, 仪器设备管理是一种动态管理, 做到新购置仪器设备验收合格及时进行信息录入, 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随着实验室的调整而发生使用单位的变动, 在做好仪器设备的合理配置时, 也会出现仪器设备的调出、报废等, 诸如此类情况做到及时进行仪器设备的变动处理。现两套软件虽分别在教务处和资产管理处使用管理, 但统一了实验室编码, 便于各教学单位对实验设备信息的调用和共享。

3. 发挥实验室基本信息统计在管理中的作用

利用实验项目与人员管理系统可统计各实验室全部实验项目、各教学单位每学年可对新增实验项目卡打印, 并做出实验类别、实验类型、实验要求、实验变动状况、实验人员、实验任务等统计表。仪器设备管理统计促使保持账、物相符, 上报数据真实。高校实验室与仪器设备统计信息是密切相关的, 各教学单位、实验室与仪器设备管理部门应将实验室及仪器设备统计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 科学准确地分析投入与办学条件、投入与使用效益、投入与人才培养的关系[2]。通过实验室基本信息统计管理来促进实验室的管理, 提高管理水平与效率, 为经费再投入和改革创新提供科学准确的决策依据。

三、做好实验室基本信息统计工作的基本保障

实验室信息统计工作是教育部统一部署的高校实验室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为不断提高办学实力和水平以促进人才的培养, 必须做好实验室基本信息统计工作。

1. 学校各单位应充分重视, 做好人员配备

高校实验室基本信息统计是在做好实验室及仪器设备计算机管理基础上完成的, 各职能部门、教学单位、实验中心 (室) 应充分重视基本信息统计工作的开展, 要加强协调设专人负责, 做到统计工作人员队伍的稳定。统计工作人员要坚守职业责任, 恪守职业道德, 坚持实事求是, 依法统计;要规范管理, 加强核查, 提高统计数据质量[3]。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员在完成实验室基本信息采集、录入、维护、统计、上报的工作中, 应全面掌握和了解本单位或学校的实验室等基本情况, 主动分析研究统计信息的规律与变化。在整个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过程中, 要考虑它的及时性, 需要将分析确定的信息及时反馈给学校相关的管理部门和决策机构[4], 为学校的教学改革、领导决策提供科学有效的信息依据。

2. 加强实验室档案建设, 确保基础数据的完整、准确、真实准确采集

实验室档案建设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 所有的教师、实验室工作人员、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都应加以重视, 仪器设备的有关购买合同、使用说明、验收资料、帐、卡, 实验教材、实验大纲、实验报告、实验教学运行记录本以及有关规章制度文件等纸质材料都是原始基础信息材料, 都要加以归档并妥善保存;同时要充分通过现代化信息管理手段, 利用计算机等设备准确做好相关资料的电子档案建设, 各种设计报表尽量避免用手工绘制和填写, 同时通过实验室信息的收集、传递工作来提高信息统计效率, 并确保基础数据的规范准确采集。

四、结束语

实验室基本信息统计工作是时间周期长、覆盖面大的管理工作, 为适应新形势下高等学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需要, 各教学单位、各职能部门更应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 科学有效地充分发挥实验室基本信息统计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的作用, 实现高等教育管理创新, 促进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摘要:高校实验室基本信息管理是高校实验室管理的基本内容, 结合从事实验室基本信息统计工作的实践, 论述了实验室基本信息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并对实验室基本信息收集与维护、统计工作的基本保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实验室,信息,统计,管理

参考文献

[1]马帮立.谈高校实验室基本信息收集与管理[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 22 (6) :27-29

[2]朱桂兰.做好高校实验室基本信息统计工作的实践与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3, 20 (1) :123-125

[3]葛华.在2008年教育统计年报布置会议上的讲话[EB/OL]. (2008-07-01) .http://www.stats.edu.cn/tjdt/tjdt20080701.htm

高校实验员工作 篇10

1 我国实验动物科学发展现状

我国实验动物的管理工作于1981年步入正轨, 国务院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关于实验动物问题的提案, 责成国家科委就实验动物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并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开始的。1988年10月31日, 国家科技部以2号令颁布了我国第一部由国家立法管理实验动物的法规——《实验动物管理条例》。该条列的颁布实施, 使实验动物管理走上了法制化轨道。1995年后, 我国实验动物科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主要表现在: (1) 法规建设加强, 国家科技部先后制定并颁布了一系列法规, 规范了实验动物的管理; (2) 成立实验动物学会, 承担全国实验动物相关的国内国际学术交流;参与国家实验动物法规、质量标准等的制定工作, 负责本地区、国际、国内实验动物方面的学术交流活动; (3) 建设实验动物种子中心。1998年建立了国家啮齿类实验动物种子北京中心和上海分中心; (4) 建设质量检测网络。1988年, 国家投资建立了国家实验动物质量检测中心, 负责6个专业领域检测技术的标准化、规范化, 各省市也先后投资建立了省级实验动物质量检测机构, 形成了全国实验动物质量检测网络体系, 为推行全国统一的实验动物生产、使用许可证制度提供了基础保障; (5) 建设信息网络。由广东省实验动物质量检测站和北京市实验动物管理办公室牵头的中国实验动物信息网已于2002年年底正式开通, 国内部分省、市或单位也建立了相应的实验动物网页。

虽然我国实验动物管理工作已取得较大成绩,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别, 与生命科学发展需要相比还很不适应。正是实验动物管理工作的滞后, 严重影响了我国实验动物科学的发展, 制约了实验动物标准化、社会化、商品化生产的进程。主要表现为: (1) 法制化管理工作滞后, 不能有效地打击在不符合规定的实验动物设施内生产和使用实验动物的行为, 影响了实验动物事业的健康发展, 同样也影响了生命科学的研究成果, 影响了同国际的接轨; (2) 标准体系建立不够完善。受部门和行业局部利益思想驱动, 缺乏全局观念, 影响了实验动物的整体发展; (3) 设施建设管理不规范。我国有一些实验动物设施是“病态工程”, 其直接原因在于建设者对实验动物设施的特殊性认识不足、对相关国标理解不透彻, 其根本原因则在于缺乏规范化的技术指导[1], 致使一些实验动物设施建成后使用不畅或根本不能使用, 造成巨大浪费; (4) 生产管理质量监督不力。缺乏法定实验动物质量检验机构, 很少或无法进行有效的质量监督检验工作, 不能通过质检工作促进行业规范运作; (5) 人才队伍仍然缺乏。对实验动物观念的偏差, 认识的模糊造成了很多人不愿意从事此工作, 或大量的工作人员特别是技术人员流失, 不利于实验动物工作的开展、健康发展。

2 高校实验动物管理工作方面的一些认识和思考

2.1 以严格管理保障实验动物工作的健康发展

实验动物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一方面实验动物的供需管理是一门科学, 作为一种活的产品, 其供求有它的特殊性, 必须根据科学研究和教学要求而定, 因而动物一旦达到要求就必须在规定的时段使用, 否则将变成废物。另一方面, 实验动物管理水平直接涉及动物健康, 而动物健康又和生物制品的质量和数量密切相关[2]。这就要求实验动物质量管理部门要对动物质量不定期抽查, 保证各项指标长期稳定;单位主管人员除了关注经济指标外, 还需要做好有关监督工作, 让工作人员、科研人员合理分工, 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第三, 有利于防控人兽共患传染病。在生命科学中, 因研究项目的不同需要, 所用的实验动物种类繁多, 来源较广。若不能进行规范化管理, 其携带的病原体, 特别是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狂犬病、禽流感等多种传染性非常强的人兽共患病体, 严重威胁着实验人员的生命安全, 对社会环境造成潜在的危险[3]。

实验动物科学与其他科学一样, 其健康发展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正确引导[4]。目前, 我国许多高校和科研机构对实验动物工作的重视程度还不够, 认为动物饲育管理人员只是养动物, 不需要专业人员, 用普通工人甚而外聘临时工就行, 致使许多单位的动物饲育管理人员敬业意识不强、业务素质不高。与此同时, 有些从事动物实验研究的科研人员, 由于思想上不重视或动物实验操作技能不过硬, 弄虚作假的情况时有发生。这就需要通过强化专业培训、法制管理和单位内部互相监督等多种形式, 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的敬业意识和业务素质, 从而真正推动实验动物工作健康发展。

2.2 以法律和制度规范实验动物工作的有序发展

实验动物是医学、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和重要支撑条件, 其对实验处理的高度敏感性、个体反应的均一性和遗传上的稳定性, 是保证实验结果精确、可靠和具有可重复性的重要前提[5]。实验动物质量与生物制品的质量密切相关, 直接影响科研数据和结果。实验动物从饲育条件、过程、使用、管理、实验、成果鉴定等一系列环节均应严格按照规范化、标准化进行操作。国家科技部和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了一系列实验动物管理法规, 如2001年全国开始实行实验动物许可证管理制度, 规定凡从事动物实验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取得国家或地方省级实验动物管理机构统一颁发的等级动物实验设施许可证。这些法规的施行对确保实验动物质量和保证动物实验结果的准确可靠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使国家、省有关实验动物管理的法规能够得到更好的贯彻和落实, 各高校也应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 制定相应的实验动物规范管理的文件和管理制度, 并严格执行, 使实验动物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有据可依, 规范有序。

2.3 以教学带动实验动物学科良性发展

实验动物学是20世纪50年代崛起的一门独立的综合性边缘学科, 是现代生命科学前沿领域研究中最为活跃的学科门类之一。目前, 我国的高等医药院校、农业院校以及涉及生命科学的综合性大学, 基本上都开设了实验动物学课程, 有的为必修课, 有的为选修课, 有的为讲座, 课时从18~60学时, 学分为1~3个学分。学生层次包括了专科、本科、研究生, 以及各种进修培训班等。其主要目的就是: (1) 明白怎样去培育高质量的符合各种实验要求的实验动物; (2) 知道怎样利用这些符合要求的实验动物合理设计与开展动物实验, 以获得可靠的、准确的实验结果; (3) 宣传实验动物管理条例、规章, 实验动物质量的监控体系和质量监测方法与技术, 实验动物伦理等, 并使之得以推广、应用。只有通过各种形式的实验动物学教学, 才能使实验动物科学的概念和作用被人们认识、接受。这对实验动物科学知识的普及, 实验动物科学技术的发展, 对实验动物质量的提高、医学研究水平的提高、新药研制开发及各类药品生产质量控制, 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实验动物学教学已成为宣传、贯彻实验动物管理条例、法规和新国标的主要途径, 成为促进实验动物科学良性发展的推动力。

2.4 以科研促进实验动物工作提高

实验动物科学发展的根本在教育, 教育质量的提高在科研。一方面, 科研有助于对实验动物本身形态、机能和培育研究, 有助于对应用技术、比较医学研究, 有助于对教学研究、管理体系和政策法规研究, 有助于实验动物科学对科技进步、社会发展作用的软科学研究;另一方面, 科研有助于教学体系的完善和教学内容的更新, 有助于教学方式的改变, 有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有利于扩大实验动物科学的影响, 有利于不断提升实验动物科学的水平。长期以来高校的实验动物科技工作者不太注重自己的科学研究工作, 固守单纯的服务模式或传统的授课模式, 没有自己的课题、自己的发现、自己的创新, 更没有能够很好地协作起来攻关。这种状况不利于实验动物科研水平的提高, 更不利于实验动物科学的发展。我们必须培养高素质的实验动物工作人才, 通过开展学术活动, 加强基础理论发展及应用研究, 并掌握国内外最新信息动态, 确定上当次、上水平的研究, 积极地使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从而让更多更高层次的研究在实验动物中心进行, 提高实验动物中心的地位, 也提高从业人员的工作热情和职业素质。

2.5 以优质服务提升实验动物工作的地位

经常有人这样认为:高校动物中心的职能就是充当动物的“中转站”或“临时仓库”, 其工作就是饲育实验动物, 工作人员就是饲育动物, 为教学和科研服务。因此, 工作人员地位被人看低, 待遇不高, 造成工作人员工作消极被动, 没有积极性。常常因为饲养管理不科学合理, 不能很好满足教学需要、不符合实验要求, 致使实验结果得不到预期的效果, 造成教师、学生不满意, 饲养员也有怨气。在国家科技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推动之下, 各科研机构和相关高校调整实验动物机构, 理顺管理体制, 充实实验动物科技队伍, 制定实验动物的发展规划和目标, 促进了我国实验动物科学水平的迅速提升。各高校也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 以全面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到位的发展战略, 建设自己高标准的实验动物中心。实验动物中心也在规范实验的同时, 积极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从而受到校内外各方面的好评, 赢得了师生的尊重。

服务不仅是面向校内师生, 还应该面向社会。高校的实验动物中心具有明显的优势, 主要表现在具有独立健全的饲养管理体系, 饲养管理规范, 饲养环境与实验环境的相对统一, 有明显的专业技术优势。以高校现有的实验动物设施和队伍为主体, 构建区域性实验动物生产、供应基地规范化实验基地等“集团化”的服务体系, 既可以保证教学用实验动物的供应, 又可以满足科研用实验动物的需求, 还可以为众多的企事业单位提供各种形式的服务。

2.6 以资源共享推动实验动物科学事业快速发展

事业要取得发展、获得成功, 都不是依靠某一个人或某一个单位完成的, 必须是团队协作才能完成, 实验动物科学的发展也是如此, 必须资源共享。加强实验动物管理, 加深对实验动物学术的了解, 促进合作与交流, 推动实验动物科学的发展, 提高动物实验水平, 掌握实验动物管理和动物实验能力及其最新的发展, 共享资源, 共谋发展, 共同进步之路应是实验动物发展的必经之路。主要应该表现在: (1) 以现代的网络信息为基础, 打造实验动物科学信息沟通和共享的平台, 让大家都明白目前实验动物科学发展的状况, 知晓努力的方向; (2) 以形成的各种实验动物协作组、各省市的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和学术研讨会为基础, 以各地方实验动物学会为载体, 进行组织建设, 确定共享的内容和规则, 建立共同的信息、检测、评估、市场等, 促使实验动物科学发展互通有无, 共同进步; (3) 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学科特色, 加大对特色资源的研究和开发, 提高实验动物学科的水平, 提高动物实验质量, 建立统一规范的管理机制和检测机构, 以进一步开发实验动物资源, 共享资源; (4) 建立共同市场, 促进实验动物资源的社会化和产业化, 使实验动物科学事业健康发展。

3 讨论

目前, 仍有大量的实验动物使用单位没有合格的实验动物生产、实验、检定的设施, 即使是购买了合格的实验动物, 也因缺乏标准化的动物实验设施和规范的动物实验管理, 而使动物实验结果没有可比性, 缺乏可信性。如果要求所有使用实验动物的单位都去新建或改造实验动物设施, 完善动物实验条件, 建立动物实验队伍, 将会给这些单位造成较大的经济负担, 也使这些单位背上日常维护的沉重包袱, 造成人、财、物的占用和浪费。针对这一现状, 我们认为, 高校的实验动物中心具有明显的优势, 主要表现在具有独立健全的饲养管理体系, 饲养管理规范, 饲养环境与实验环境的相对统一, 有明显的专业技术优势。地方科技主管部门应按照区域合理分布配置的原则, 利用高校现有资源, 采取措施, 通过政策引导、政策倾斜、资金扶持、重点建设、项目支撑, 做大做强高校的实验动物中心, 建立开放性动物实验中心, 开放使用, 既能达到资源共享、提高效益、促进发展的目的, 也有利于实验动物饲养及动物实验的专业化、科学化、规范化, 引导实验动物使用向规模化、基地化方向发展, 避免重复建设, 减少风险。我们主动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 全方位地开展综合服务, 以接受委托、提供条件、进行协作等方式开展动物实验、技术咨询等服务项目。既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又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也有利于提高实验动物工作者的地位。

总之, 实验动物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极其繁杂、极具特点的工作, 关系到生物医学各专业的教学质量, 关系到生物医学科研的成败与水平。在高等院校, 做好这项工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有利于促进科学研究, 有利于地方经济建设, 需要高校的实验动物工作者不断探索、创新和发展。只要我们立足本职, 全心全意服务教学, 竭力为科学研究搭建平台, 就一定能够提高我国实验动物科学水平, 推进实验动物正规化、商品化、产业化发展进程, 促进生命科学健康、迅速发展。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日新月异, 再加上高校强大的基础设施、人才优势以及科研平台的支撑和自成体系的管理特色等, 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就能推动实验动物事业在高校的快速发展, 高校的实验动物科技工作者应该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1]李学勇.日本的实验动物管理[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08, 18 (8) :8.

[2]颜淑芹, 杨树萍, 等.实验动物管理与产品质量[J].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 2004, 21 (3) :64.

[3]施新猷.现代实验动物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0:1~15.

[4]包玉龙, 祝宏利, 我国实验动物科学发展现状与建议[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03, 13 (5) :319.

高校计算机实验改革初探 篇11

关键词:计算机实验 教学改革 创新能力

传统的计算机实验教学方法因教学观念陈旧及教学手段单一等,已远远不能适应新的时代发展的要求。传统的计算机实验教学队伍建设相对薄弱;重传授,轻培养,重灌输,轻创造;计算机实验教学内容的选取脱离各个领域的应用方向,实用性较差;教师对计算机实验教学也不够重视;没有在计算机实验学习过程中经常性的鼓励和引导, 也没有相应的在计算机实验教学中让学生们提起兴趣和获得信心。

目前,随着各行业对高校计算机实验教学的要求的不断提高,多种多样的现代计算机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也应运而生,如探究式教学、研讨式教学等方式[1]。实验教学应该要能培养学生想方设法解决问题、认真负责的态度,和提高学生分析探索和科学综合的能力、相互交流协同合作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创新能力等,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自主地学习。因此我们还必须不间断的探索具有特色和成效的计算机实验课程建设之路。

1 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计算机实验教学方法陈旧

以前,高校计算机实验教师大多采用灌输式教学,让学生照着实验教材按部就班的进行操作,计算机实验教学内容简单、滞后,传统的、经典的实验内容较多,研究性、综合性实验少,反映现代科学发展前沿领域的计算机实验内容较少。所培养的学生实践能力差,在实验操作中缺乏应变能力, 实验操作中稍有变化, 便不知如何应对, 最后往往还是需要教师动手解决。做完实验后,学生感觉在走过场,收获不大。

1.2 计算机实验室利用率不高

在实际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很多老师和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验教学的倾向。实践教学一直处于次要地位,只是做表面文章,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忽视了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实验教学课时不足,很多计算机实验室利用率不高,很多时候甚至无人操作,高水平的学者前来进行学术交流、合作研究不多。学生课后到实验室进行计算机上机实验更是少之又少。

2 创新性的高校计算机实验教学改革可以采用的方案

笔者在十多年来一直从事计算机教学的基础上,针对计算机实验教学内容、方式等进行了一些改革和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1 不断编写和更新、充实优秀的计算机实验教材

在整个实验教学中,实验教材的好坏无疑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验教材引导实验的内容。好的实验教材能够让学生们学到很多东西。由于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作为计算机教学的内容也必须跟上步伐,不断地处于更新之中,不与时代脱节。另外,实验教材应使计算机实验的内容多样化、综合化、模块化,供学生自主选择。实验教材也需要兼顾实用性比较强或者有意义,以提高学生们的实验兴趣。

2.2 采用分层次的教学方法

由于进入高校的大学生入校前来自各地区,计算机的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了计算机实验课堂上教师很难准确地把握计算机实验的难易程度[2]。因此可采用分层次教学的方法,将计算机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分为基础班,先训练他们的基础技能,进而增加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实践能力。将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强的学生分为提高班,提高班也可根据专业需要和学生们的特长兴趣分为不同实验内容的提高班。这样可以培养一些有特长和专长的学生。分层次实验教学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可以灵活地安排不同层次的实验策略,积极有效地组织各层次实验班,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2.3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每一位学生其实都拥有创造的潜能。在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很有必要让学生们的创新潜能尽量的发挥出来。可以引导学生多想多问,思考和疑问是想象力的源泉,想象力比知识更宝贵,它能够推动进步,引发创新。

也可以建立一些计算机实验创新基地,如程序设计大赛、软件开发比赛、科研活动或项目等活动。让动手能力强,或者愿意锻炼动手能力的学生参加,甚至建立学生科研团队,并配备相应的指导教师。学生取长补短、相互合作、师生互动交流,作为计算机实验教学的有益性补充。不仅能够活跃计算机实验氛围,而且还能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3 结束语

本文针对计算机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结合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和自身的计算机教学工作感悟,提出了一些计算机实验教学可采用的改革的有效方式方法。随着高校建设较高水平任务的推进,以及社会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要求的提高,计算机实验教学的改革还将继续深入进行。

参考文献:

[1]王积建,韩义秀高职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教学反思[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1):43-45.

高校实验员工作 篇12

1 高校计算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 很多高校都建立了计算机实验室, 促进学生提高计算机的操作能力。但是, 随着高校教学的不断发展, 传统的计算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

1.1 缺乏科学的管理体系

计算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是一个复杂的工程, 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 才能够促进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但是目前很多高校在计算机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过程中, 都缺乏科学的管理体系。例如, 教师对学生缺乏严格的管理, 造成了计算机实验室教学的混乱无序, 学生的态度自由散漫等, 这些都不利于计算机实验课程的正常进行。

1.2 缺乏专业的实验室管理人员

很多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人员都是兼任, 因此他们不具备较高的计算机专业知识, 当遇到网络病毒或者网络攻击时无法很好地应付, 容易造成计算机实验室的瘫痪, 从而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不仅如此, 很多学校利用普通的学生对计算机实验室进行管理, 容易产生设备误操作的现象, 从而影响计算机实验室的正常管理工作。

1.3 硬件设备管理工作不到位

硬件设备是计算机实验室的重要资源, 由于很多课程的内容都涉及计算机的相关操作, 因此计算机实验室中的硬件设备运转时间长, 不能得到良好的维护和保养, 因此容易出现硬件设备的故障。同时, 由于很多计算机实验室的监管工作不到位, 容易造成硬件设备丢失或损坏的现象发生, 从而对计算机实验室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1.4 软件设备的管理工作不到位

很多非计算机的课程也在计算机实验室进行讲课, 不同的课程会使用不同的专业软件, 但是如果互斥的几种计算机软件被同时开启, 很容易造成一些软件的使用故障, 从而为计算机实验室带来严重的后果。另外, 很多教师和学生将自己的作业或者讲课的课件存放在实验室的电脑上, 但是实验室的电脑重新开机后, 除系统盘之外的东西都会被清空, 如果学生或教师不了解这些情况, 很可能造成重要的损失。

2 高校计算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的优化策略

目前, 我国的各大高校在计算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中都出现了一些问题, 从而影响了高校计算机相关教学的正常进行, 因此必须要进一步优化计算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 可以参考以下几点策略:

2.1 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体系

高校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工作非常复杂, 因此需要建立相关的管理体系, 才能够促使学生和教师规范地进行计算机操作, 从而更好地完成计算机相关课程的教学。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体系, 首先, 需要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 使得学生和教师在进入计算机实验室之后, 充分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 按照指导老师的引导正确地进行计算机的操作;其次, 改革计算机实验室传统的管理方法, 使之向着高效、自动化管理的方向靠近, 减少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劳动量。

2.2 加强对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

计算机的软件和硬件资源是促进计算机良好运作的重要资源, 因此为了更好地优化计算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 需要加强对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 例如:加强对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 防止学生或教师由于误操作而引起的计算机故障, 同时需要在计算机实验室安装监控设备, 防止仪器设备的被盗现象;其次, 很多实验室的设备由于年久失修, 很可能会威胁到操着者的生命安全, 因此需要对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进行定期维修和更换, 保证其能够正常使用。

2.3 培养高素质的实验室管理队伍

实验室的管理人员对于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和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选拔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过程中, 要求他们具有专业的计算机管理知识, 能够应对一些常见的网络攻击或者是网络病毒;其次,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 因此需要不断加强对实验室管理队伍的培训, 使得他们能够掌握更多的计算机相关知识, 更好地优化计算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 保证计算机实验室的正常使用。

2.4 维护计算机实验室的环境

计算机对于周围的环境, 包括温度、湿度等有着较高的要求, 因此在进行计算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过程中, 需要维护好计算机实验室的环境, 主要包括:首先, 采取一定的措施控制计算机实验室的温度和湿度等, 防止计算机在过冷或者过热的情况下运行, 从而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其次, 要求学生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 维护实验室环境的清洁, 按照规章制度进行规范操作, 防止人身安全受到损害;最后, 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人员需要经常对实验室的环境进行打扫和整理, 确保实验室环境的整洁, 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3 小结

综上所述, 目前计算机技术正在迅速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高校应该为社会和企业培养更多的计算机相关人才, 因此高校的计算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尤为重要。目前, 很多高校在计算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暴露出一些问题, 影响了高校计算机相关人才的培养, 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 提出了优化计算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的相关策略, 从而进一步提高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更好地为社会和企业培养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凯宏.计算机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J].实室研究与探索, 2005 (06) .

上一篇:输电线路的运行管理下一篇:五大节水技术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