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计算机应用技术

2024-07-03

高校计算机应用技术(共12篇)

高校计算机应用技术 篇1

计算机应用技术是高校重要的一门课程, 它的教学目的就是要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具备基本的操作技能, 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如下:

(1) 计算机应用技术内容比较多, 但安排学时较少。每个学年, 各大高校在设计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的时候, 都会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新的知识模块, 虽然增加的教学的新内容, 但是在教学的课时上却没有增加, 这样就导致老师在相同的教学课时下需要向学生传授相对较多的内容, 而学生在相同的课时下需要理解大量的知识, 这就给学生和老师增加了更大的压力。

(2) 传统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应用模式不合理许多教师在进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过程中还在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 即讲-练-讲, 拆开来说就是老师在课堂上对所要讲解的课程, 然后学生再根据老师的要求进行练习, 过后老师再进行讲解。这样的教学方式忽略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教学理念, 阻碍了学生自由发挥和思考, 导致了学生不能充分的利用所学知识, 缺乏动手创新的意识。

以上问题的如何解决, 在各大高校激起了就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改革等问题研究与讨论的热潮, 进一步明确了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 分析了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1“计算思维”的起源

2006年3月份, 美国的卡内基·梅隆大学里计算机科学系的主任周以真教授在文章中初次定义了计算思维。他认为, 所谓的计算机思维就是利用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进行问题的研究, 系统的详细设计和人们行为的理解等包含计算机科学的一系列的思维动向。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计算思维是一项人类的思维动作, 是人类具有的一种独特的与生俱来的能力。

(2) 计算思维是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上进行的思维活动, 以计算机为应用载体, 但又不仅仅是计算机的应用, 而是包含了计算机这一学科的所有覆盖的领域。

(3) 计算思维的应用比较广泛, 既有问题的解答, 又有系统方面的设计, 还有对人类行为的理解。计算思维是人类所拥有的运用计算机科学理论、技术以及计算机软件工具来解决各种领域的思维问题。它不仅是计算机工作者的思维, 也是我们人类的思维。

2 关于计算思维的特点

为了利于我们队计算思维的理解, 我们先介绍一下计算思维的特点。计算思维的特点总的来说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计算思维它汲取了问题解决中所能用到的一般的数学方面的思维模式, 它颠覆了在实际生活中非常复杂的系统设计与分析的一般的工程思维模式和复杂多变的人类行为的理解等方面的一般的科学思维方式。由此可见, 计算思维并不是凭空想象出来, 而是对传统的思维方式的继承和发扬。而且计算思维还不同于一般的科学思维方式, 它不仅能够回答出能够解决的问题以及不能解决的问题, 还能够处理计算机进行选择和分配等问题。

(2) 计算思维是建立在计算能力、计算过程和限制之上的, 是由人与机器共同执行的。计算的方法和计算模型改变了我们之前怯于处理原本无法由个人独立完成的关于问题的解答和系统方面的设计的问题的心理。由此可见, 计算思维能力给予人们挑战复杂问题的动力。

(3) 计算思维它的核心内容就是抽象性和自动化, 计算思维的抽象性简直完全超乎了物理方面的时空观念, 它与各个学科上的抽象相比, 更加丰富, 更加复杂多变。以数学学科的抽象为例, 它的特点在于其脱离了现实事物的, 仅仅保留了量的关系和形式, 但是计算思维不仅是这样, 它给出了系统层次关系的描述;它给出了系统复杂度的分析与描述;它还给出了解决该问题的资源需求与约束的分析。可见, 计算思维的抽象能力有助于复杂大系统的问题求解。

3 计算思维的应用

当今社会要求人们具备四大基本解析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算求计算能力和计算思维能力。计算思维能力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每个人的基本技能, 它不再仅仅是计算机科学家们的专利。那么, 怎样运用计算思维来解决问题呢?

3.1 解决该问题有多难

首先应该思考的问题是所拥有的计算机能否解决这个问题, 即你的计算资源够用否?要进行时间复杂度及空间复杂度的分析、计算资源的选择与调度等, 即首先解决资源问题。

3.2 最佳方法的选择

针对具体要解决的问题, 选择合适的模型、方法、软件工具与资源调度策略等。

3.3 计算精度的确定

解决问题的方法选定后, 还要决定的是精度。一个近似的解是否就足够了?这就要给出选代深度的控制, 人们总要在精度选代次数与计算成本之间找出一个平衡点。

此外,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还需要回答另外的一些问题, 例如, 你所设计的系统允许误报、漏报、带病工作吗?我们不是要求所有的系统都是高可靠的、一尘不染的。采用三容技术 (容侵、容笑、容错) 的系统更现实、更实用、更经济。当然, 具体问题还是要具体分析。

运用计算思维到底能带来什么好处呢?简单地说, 它可以利用约简、嵌入、转化和仿真之类的方法, 将原本看起来比较困难的问题进行重新的解释, 将其转化为我们知道并且能够去解决的问题, 并把这些交给相应的计算机系统来完成。于是, 人们在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就增强了。

摘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 网络的应用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 面对IT时代的到来, 作为新世纪的我们, 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 显然已经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支持。计算机俨然成为这个时代的代名词, 很难想象, 当有一天人们的生活离开计算机会变成什么样, 因此为了更好的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 作为高校, 就需要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能力, 这就需要对计算机技术的教学进行改革。本文主要针对计算思维进行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改革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思维,应用

参考文献

[1]吴冬妮.基于计算思维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探究[J].凯里学院学报, 2012, 06.

[2]付淼.基于计算思维的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3, 03.

[3]乔俊.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09, 11.

高校计算机应用技术 篇2

2高校增加计算机的使用频率

2.1减少纸质测试,增加计算机使用测试

为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及素养,学院应该重视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承担此项教学任务的计算机学院根据学生实际,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探索并实施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分类教学及课程的无纸化考试,这样做使得高校能取得良好的计算机使用效果。

2.2相关计算机设备的使用更新换代快,专业技术性人才缺少

计算机的更新换代比较快。比如在实际的使用情况上,一般更新换代的系数在2—5年,会在计算机硬件、不同种类等方面发生变化。但是高校在技术人人才配备上得不到及时配备。导致不良情况发生,导致教学的事故。

2.3设备使用频率失衡

计算机的实际使用大多数停留在软件上,缺少对硬件的使用。这样会造成机房使用频率过高的现象发生。而计算机的实际教学上又缺少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实际的使用上需要很高的水平,但是在高校实际的使用情况来看,大多数缺少该项技能,会出现无人使用计算机实验室的情况发生,导致资源浪费。

2.4管理体制复杂,运行机制复杂

高校在计算机的实际使用中,缺少管理体制的控制。很多学校会使用老一套的教育体系,忽视当前发展的趋势,凭借自身感觉对相关计算机进行教学管理,无法满足当前计算机发展使用的实际情况。运行缓慢,不能根据实际发展进展开来,这样会导致计算机使用的问题出现。在实际的本科计算机教学之中,专业的老师应该进行不同种类的教学体系。根据不同学科的需求,去创造不同种类的计算机使用体系。

3计算机使用的趋势

3.1培养学生成为高级型计算机使用人才

培养学生掌握软件开发的基本理论、方法、应用及技能,能够熟练使用数据库及相关主流开发平台进行软件项目的开发、管理,能完成软件开发的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编码、调试及测试、维护等工作,并熟练掌握行业项目实战综合经验,培养具有项目团队管理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

3.2网络化

计算机的技术无处不在。在今后的高校使用的情况之下,应该加强其使用的广泛性。不仅使用在教学教育上,还应该使用在学校教学的各个方面。使得计算机的使用面向计算机网、便捷、快速的“三合一”方向发展。使得计算机的实际效果显著,得到进一步的升华与提升,使得计算机技术在高校的使用更加网络、专业化进一步加深。

3.3互联网

计算在高校使用的最良好表现就是在现实生活中互联网的应用非常广泛,学生们凭借计算机的方式,可以就行学习上的信息检索、收发电子邮件、学习、娱乐等服务等,让高校学生们在学习、生活、事业上都得到收益。

3.4高校使用计算机方式建强学生培养

如今的用人市场无论什么人,只要能够有说服面试官的技能,那就当场录用,因为技能人才的缺失已经成为了很多企业向前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与此同时,技能人才的走俏也让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生们意识到掌握一门技术的重要性。所以近年来以专注培养技能人才的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欢迎,因为职业教育是有效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3.5加强实现从“课程为导向”变为“应用为导向”

从教学模式、实验设备、教学手段、管理体制、队伍建设等方面实施了全方位改革,同时开发地缘优势,开拓实践教学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另辟蹊径。争取实现计算机教学从实现从“课程为导向”变为“应用为导向”行发展。

4结语

计算机在高校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相关人员应该注意在结合自身以及顺应当前的发展形式,进行创新与改善,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对计算机的使用进行规划与测定,加强计算机的使用,建设良好的学校计算机使用,为高校的素质教育培训做出贡献。同时在良好的使用计算机技术的前提下,还要把握当前高校计算机使用的趋势,掌握相关发展方向,结合实际进行改革与创新。

参考文献:

[1]王珊珊,吴慧琪,刘志艳.浅谈高校计算机使用实际情况的探讨[J].河南省科技大学,(19).

[2]王志涵,蒋明君,刘一奇.浅析高校计算机使用现状实质性影响[J].江陕师范学院,2016(16).

高校计算机应用技术 篇3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 高校教学 应用

现代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我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地提高,这些都得益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大部分高校中,教学已经离不开计算机了。自从计算机得到发展后,大学的课堂已经能够做到图文并茂、绘声绘色,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了大学的教学质量。近几年来,很多大学进行了扩招,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并不适应大学的教学方式。怎样提高大学生们在课堂上的积极性,让他们表现更加主动是学校普遍关注的问题,以下就计算机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问题做简单的分析。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演示

现在的计算机技术已经得到了普及,课堂的教学也因此变得更加直观,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经过多次课堂的教学实践证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确实能够增加教学的直观性、丰富感。想要让学生突破学科的重点和难点必须从他们的心理下手,要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传统的教学中,教师都是通过黑板将知识组织起来展示给同学们,现在大部分大学都是以多媒体演示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递。多媒体可以将文字结合图像甚至是视频演示来构造内容和框架,以投影仪的方式供大家学习,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得知识体系更有层次感,能够让学生在听老师讲课的同时更容易挺清楚老师所讲的话,更能听懂老师讲述的知识点。这样一来,学生感官上的配合也会更加协调,从而增大学生对所教授课程的吸收率。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演示让枯燥单调的教学逐渐变得丰富有趣起来。例如,像历史、马克思主义等这样的历史性学科,如果配合纪录片授课必然会让学生感觉不那么空虚、枯燥。

二、利用计算机进行小组合作

信息技术过快的发展必然导致我们传统的教学理念发生很大的转变化。近几年来,学校越来越重视加强学生互相合作的学习意识,通过讨论合作使得同学之间互补缺漏,同时在合作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如今,计算机的以其强大的处理能力让学生在合作中寻求发现、在发现中实现学习的教学模式成为了现实,它作为一种方便的工具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促进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学习。例如:在某个教学实验中,老师可以人为的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一个组拥有一台计算机,每个组在老师提供的条件下积极参与,相互讨论来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这样的课堂将会是一个很有学术氛围的课堂,学生们也会勇于探索。目前这方面有些学校已经做出了一些尝试,比如:开展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比赛、数学建模竞赛等,学生们通过自由成组相互合作做出最满意的作品参加比赛,在现在的高校已经经常有这样的比赛了,特别是数学建模这样需要默契配合的比赛。

三、教学内容的改革

一旦计算机应用技术被带到了教学当中,我们应当考虑一下原来的学科在教学内容上需要做怎样的调整,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符合现代大学生的心理,从而将计算机技术与所学的专业知识相互渗透。事实上,计算机技术与很多教学学科是相辅相成的,它们相互渗透促进共同发展。数学学科中,跟随计算机一起发展的的学科有符号演算、数值计算以及计算机图形学等。同时这些学科的发展又促进了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当代一个很重要的教学改革需要考虑的问题是怎样将计算机学科与教学专业课程相结合,将传统的学科现代化、信息化。

1、调整、精简一些传统的教学内容

现在的高校教学仍然沿袭了很多普高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很多复杂的计算,而且比较枯燥,学校需要额外花很多时间和精力。然而自从计算机发展以来,有关人士已经研发出很多软件包在学生解题时给出提示,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向前走,这种技术的发展可以帮助学生从繁重的计算中脱身,将这部分体力劳动全权交给计算机,让学生能够将全部的学习精力用在思考上。所以,我们可以对高校的教学教材进行合适的调整和删减,从而让学生有更多的時间和精力来掌握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2、增加一些新内容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学校应该引领学生走向信息化,引领他们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来解决以前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学校需要用现代化技术改良教学模式,增加一些专业内容,让学生提前做好必要准备,避免踏入社会后手忙脚乱。在某些教学中,可以增加上机实践课,并适当的给予课时,让他们多接触计算机,并学会用计算机解决其他课程的问题。例如大学课程里,很多专业课程的实践仿真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中的软件Matlab来完成等,让学生慢慢的探索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途径。

3、从计算机应用技术角度改革专业课程

仅仅通过教授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课程还是难以避免过于单调,也不能让学生从真正意义上理解计算机应用技术,因此,要想办法将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与我们的专业课进行整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在专业课程内容中增加应用于该专业的计算机技术部分,例如可以在每一章节的最后一节添加计算机应用的内容;增加课外阅读的方式,比如教学生学习通过网上电子数据库来搜索自己需要的资料;可以适当的改变课后习题的执行方式,例如某些作业可以要求学生用电脑完成,通过使用某些应用软件来进行,增加学生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深刻理解;改变传统的黑板授课的方式,改用多媒体以及网上授课的方式,将专业课的实践课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相结合,达到从计算机技术应用的角度对高校的专业课进行改革。

综上所述,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给高校的教学带来了美好的前景,这种技术不仅减轻了老师们的压力,更让学生能够更轻松地理解老师所授课的内容和知识点,给大家提供了很多方便,与此同时,也引发各个高校的思考,如何将计算机技术更多的应用到教学中。技术的改革意味着教育也会改革,因此高校的老师和同学应该积极配合这场教育改革,为更好地教学前景付出努力。

参考文献:

[1]张振广,王守芳.浅谈计算机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山东教育,2004.11

[2]段志贵,徐锦霞.充分发挥计算机在数学教学中的辅助作用[J].中学数学教学,2000.6

[3]傅传秀.浅谈CAI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4

高校计算机应用技术 篇4

经管类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的目的应当以应用为主。首先学生应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 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其次, 在学习数据库语言后, 了解信息管理系统, 能进行简单的二次开发, 通过对office关键组件的学习和使用, 掌握学习使用新软件的方法[1]。

1. 经管类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设置

宁波大红鹰学院的经管类专业主要包括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自2009年课程改革以来, 对经管类专业共开设了两层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

第一层开设了《计算机应用技术I》, 其主要内容包括office软件中的文字处理软件word、表格处理软件excel、演示文稿ppt。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 学生对计算机的基础文化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同时具备了良好的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能力。

第二层开设了《计算机应用技术II》, 其主要内容包括Access数据库的学习。经管类专业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相对于与其他非计算机专业有其特殊性, 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在其后续课程还包括有与计算机密切相关的会计电算化、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所以希望学生通过对Access数据库内容的学习, 掌握数据库应用设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Access技术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这些后续课程提供良好的接口, 实现Access数据库技术和财务应用、管理应用等方面实际问题的有机结合。

2. 教学内容的选取

对经管类专业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教学内容的选取, 需要结合经管类专业的特点和计算机的应用现状。

经管类专业开设的计算机课程, 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基础操作能力, 同时也需要学会与专业本身相结合, 让学生具备应用办公自动化等计算机工具处理财务工作的能力[2]。我校在课程改革过程中, 我们一方面充分考虑经管类专业方向的需求, 将内容的选取与专业相结合, 以激发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同时由于计算机知识的不断更新换代, 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 实时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发展动向, 更新教学内容和所使用软件版本。

3. 良好的教学方法

目前各高校均已经具备了多媒体教学环境, 但很多教师仍沿用传统的“教师边讲解、边演示, 学生边听、边模仿”的教学方式, 主要传授理论知识, 缺乏创新意识, 教学方式不适合学科课程特点。学生上课的时候被动的接受, 课后也无复习重点, 无法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一旦遇到实际问题, 还是无法解决, 同时由于理论知识偏多, 学生遗忘的速度也较快, 教学效果较差。

宁波大红鹰学院自课程改革以来, 积极研究适合于经管类学生的教学方法, 将案例引导教学 (Case-Based Study, CBS) 和问题式学习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应用到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中。

采用CBS和PBL相结合的新教学模式, 在上课的过程中, 教师仅起引导作用, 教授基本的操作和解决问题的常规思路, 设置一些与经管类专业密切相关的典型案例, 通过对实际案例的解读, 引出一系列问题, 提倡以问题为基础的讨论式教学, 启发学生探讨如何使用良好的方法, 合理解决这些问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 学生在遇到有困难的问题时候将结合教师的引导和自己的思考, 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方法, 以达到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同时通过解决问题, 学生获得了相应的知识, 油然的产生成就感, 因此会进一步驱动学生继续学习, 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通过CBS+PBL复合模式, 将教学过程中以教师的“教”为重点转移到以学生的“学”为重点上,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能够自主的学习[3]。同时该教学方法也能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 让学生由被动变主动, 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求知欲,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 考核方式

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的考核应该注重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 强调学生掌握的技能和方法。我校对经管类专业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的考核采用过程化项目设计与实践考核结合的方式进行, 取消了相对传统的理论笔试, 改为上机操作考试。

在第一层课程的考核中, 《计算机应用技术I》课程实行教考分离, 学校不安排期末考试及补考重修, 学生统一参加浙江省计算机二级 (办公软件高级应用) 考试或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 (一级计算机基础及MS Office应用;二级MS Office高级应用) 取得本课程的学分。

等级考试与课程成绩转换的对应关系如下:

本课程不及格的结业学生在修业年限内允许参加浙江省计算机等级考试或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 且满足课程及格条件的可以申请结业换毕业, 符合学位申请条件的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向学校提出申请。

在第二层课程的考核中, 结合上课过程所教授的知识点, 要求学生通过调研分析, 自行设计一个功能完善的小项目。项目设计重在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各个知识点的应用能力, 而实践考核检查学生综合的数据库系统设计能力, 在考核过程中做到公平公正, 并且通过考核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分析总结。

结语

总之, 经管类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教学既要与专业本身相结合, 同时也要积极探索良好的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我校已在经管学院推行了相关措施, 今后我们将继续研究和探索适合经管类专业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方式, 推进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摘要:本文针对高校经管类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教学情况, 分析了我校在教学过程中所创立的一些方法, 阐释了实施过程和细节。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CBS与PBL相结合,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郑双仪.经济类专业计算机技术教育实践探讨[J].科技进步与对策, 1998 (89) .46-47.

[2]汤晖.财经类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9 (34) .9767-9770.

高校计算机应用技术 篇5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能力培养;教学改革;目标;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3—0076—01

一、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目标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计算机能力的重要任务。计算机能力是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专业领域问题的能力。计算机能力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操作使用能力,它是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第二层次是综合应用和设计能力,它是利用计算机解决专业领域问题的专业能力;第三层次是创新能力,它是前两个能力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基于此,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目标是:以计算机知识为载体,以能力培养为导向,运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进行计算机能力和素养的教育,着力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二、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和策略

1.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向各学科专业的不断渗透,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必须与其他各学科专业交叉与融合。因此,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凸显“面向应用、着眼能力”的特点,同时做到高职非计算机专业学生信息素养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三年内不断线。

2.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1)基于导学的教学方法。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采用“导学+辅导+自主学习+通过性考试”的教学模式。依托多元化教学资源,通过校园网开放测试系统,提供在线的课程信息资源;着重介绍立体化教材、网络学习的平台、测试系统等学习资源和平台的使用方法,通过导学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2)多元化的学习模式。包括基于多元化课堂教学的学习模式、基于教师导学的学习模式、基于多元化教学资源的学习模式3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具体问题,合理运用多种学习模式,使学习过程更切合实际,更好地激发学习热情。(3)教考分离的“第三方”课程考核方式。在第一学期的12月份和第二学期的5月份以学生所在系为单位集中报名,以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集中进行通过性考试。课程总评成绩直接采用“通过性考试”成绩,达到如下目标:①解决了大学新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参差不齐的问题;②创建了新型的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双主体”教学结构。

3.与专业相融合的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应用。(1)基本技能型教学模式。这种模式采用教师边讲边操作的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点和软硬件使用步骤有了一个直观的了解和认识。这种模式适合于讲授计算机软硬件和网络方面的`基本知识、常用软件的操作使用方法等教学内容。(2)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是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任务中蕴含了要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也蕴含了需要的能力训练要求,让学生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在实践中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3)案例式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出发,要求教师组织和编写大量能配合知识点讲授的各种案例,这些案例要求生动、形象,并贴合实际。(4)主题研究型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研究型学习。具体由学生形成小组,每个小组提出研究主题。课程讲授过程中,每个小组结合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完成开题报告、阶段性报告;课程结束后,每个小组通过课后的研究与设计,提交作品和总结报告。

4.“四位一体”的立体化教材的建设。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之一是立体化教材的建设。根据学科专业需求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特点,要求立体化教材的构成部分各司其职,共同构成一个多元化的教学资源体系,最终形成纸质教材、在线学习活动指引、学习辅助光盘、实验实践指导、试题库等立体化教学资源。

高校计算机应用技术 篇6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辅助教学;改进措施;评价体系

一、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不断革新,计算机辅助教学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AidedInstruction,CAI)是利用计算机帮助教师执行部分教学任务,传递教学信息,向学生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的新的教学形式[1]。它代表着一种新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方式,反映了一所学校教学手段现代化的程度。国外的CAI已经做到了以学习者个体为单位学习,除了指定时间的在线交流、测试或考核外,绝大部分学习过程都可以由学习者自己安排地点、时间、方式;学习者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进度来进行自主管理学习,实现了多向交互式学习;几乎所有的课程都利用了各种技术手段和工具来开展交互,从而使得教育者和学习者之间的交流更加流畅[2]。而目前我国众多高校在CAI方面进行了许多尝试和研究,也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提高了教学质量。但另一方面,由于各地发展的不平衡、教师意识状态等原因,CAI在各高校还处在一个逐步开展的阶段,在很多方面还存在着问题。

为了更好地解决CAI的应用,帮助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创新型思维,挖掘学生潜能。在运用CAI从事教学工作多年来,本文指出目前高校CAI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改善措施,并建立了CAI评价体系。

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不足

CAI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广大教师耳目一新,很快就被运用到各种资料库、课件制作中等。但是,大部分教师仅仅是把这种技术简单地叠加到原有的教学中,并没有做到结合新技术的特点创造出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其实根本就没发挥计算机的优势,非但没有提高教学效率,反而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反映这种CAI教学方式还不如传统教学的效果。

首先,一些教师利用现成的课件,不必再花精力和时间去制作课件,这貌似是一件好事,但是造成教师不熟悉教学内容,上课仅仅是照本宣科。其次,还有一部分教师把时间花在如何利用计算机辅助教育技术组织教学上了,而把教学研究和教学反思的时间大大缩短了。再者,有些科目根本不适合利用计算机教学,但是部分教师跟风,也制作了幻灯片,结果导致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大大不如以前。造成这种后果的症结不是计算机不能辅助教学,而是教师自身没做好角色的转变,教学观念上没有做好转型。

三、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改善对策

CAI具有形象直观、高效、互动、可反复利用、及时快速、画面生动等特点。那么,我们就要抓住这些特点使其成为一种改革教育模式、推陈出新的、重要的传播知识的教学手段。

1.掌握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内心需求。其实不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以一种通俗易懂的容易接受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有效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所以教师的职能不仅仅是要传递知识,还要研究如何更好地传授知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内心需求。学生的课堂反映,以及配合教学的能动性,以及课后作业的情况都是了解学生对教学要求的依据。只有在充分掌握了学生动态的前提下,才能使CAI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2.善于整合教学资源。教材出版社配备的课件以及市场上销售的教学软件不一定适用于实际教学安排,以及各地区学生的接受能力不一致、学习方式不一致、课件的针对性不一样,所以,一般的课件都无法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做的就是学会整合教学资源。当拿到多种不同版本的课件后,自己根据需要不断进行修改整合,并对其进行补充,来融入有自己特点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同时要做好边观察边修改的准备,一份好的课件是在无数次的修改后才出炉的,因为老师要根据学生的课堂反映以及吸收程度来进行修改,所以要学会及时调整。

3.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现在多数课件的设计忽视了要根据教学要求来确立内容,更多的是追求课件的生动性和直观性。所以忽视了广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谈不上主动学习性。在课堂上主要是以听为主,基本不主动参与教学,长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而学生更喜欢的教学模式是互动性强、幽默轻松、自己动手操作机会多、可以提升综合技能等的教学模式。例如可以让学生做课堂的主宰者,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制作课件、备课、讲课,形成有价值的经验交流和团队合作,加强学生的自我主导的学习、信息收集和分析、创新能力、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等。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是综合性人才。

四、计算机辅助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一旦CAI方式被全面落实,那么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评定教学效果。显然传统的评价体系已经不再实用,这就需要我们结合CAI的特点,来建立适合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通过评价体系可以对教师的讲课效果,学生的听课效果进行信息统计,从而找出CAI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建立教师评价体系。

(1)建立教师自我评价体系。教师每周汇报自己在课堂上使用计算机的情况,自己和计算机的配合情况,并对自己做出一个总体评价,采用每周统计的方式,每学期末根据自己的教学情况、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情况,将自己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情况做出自我评价,并记录信息。

(2)建立同行教师评价体系。在使用CAI的教师中进行同行教师间评价。同行教师可以采用听课等方式,通过该教师课件制作情况、课件内容、课件创新性、授课效果等评价指标,结合自我评价中的信息情况,并通过该教师总结自己使用CAI的情况,对该教师的CAI使用情况做出初步评价,并了解该教师教学设计的能力,对整个教学进程的把握能力,对教学信息的领悟运用能力,并记录信息。

(3)对学生综合教育程度的评价。教师只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辅助者、帮助者、教学环境的创设者,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学习知识、思考问题。CAI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应该是整个课堂的核心,比起传统教学,学生应该有更大的空间发挥自己。所以,我们在评价一堂课的效果时,必须要从这几个方面出发:该教师是否从学生出发,是否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学生的需求、学生的积极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是否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是否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关注培养学生交流合作表达的能力等。

2.建立学生评价体系。学生是教学的主体,CAI效果如何,从学生的评价中就可以得到充分的说明。学生通过在网络上评价或以问卷的形式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可以得到公正的评判,从而总结出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通过以上几个评价体系的建立来统计信息,总结CAI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好的促进CAI的发展。

五、结束语

CAI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正逐步在各高校教学中推进并迅速发展。但CAI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存在着诸多弊端和需要改进的方面。我们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与探索,只要我们认真去研究、探讨,重视CAI教学系统的每一个因素,就能使CAI在高校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朱万森,梁楚材.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CAI课件设计与制作[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0.

高校计算机应用技术 篇7

一、当前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当前我国高校生培养面临这样一个尴尬的现象:培养数量相对庞大, 培养质量参差不齐。

近几年研究生数目的迅速增加以及高校的急剧扩张, 导致研究生培养工作出现短板:一方面研究生入学门槛降低, 学生质量普遍下降,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动手能力弱, 岗位适应性差, 缺乏求职竞争力等缺点, 不能将所学知识成功过渡到市场需求;另一方面, 当前高校教育还普遍存在重理论而轻实践的现象, 导致很多在校生动手能力弱、实践能力差, 而又因为缺乏实践应用, 导致他们对理论掌握又不够深刻, 以致走出校门后不能够快速融入社会。此外, 由于同时招入大量研究生, 培养负担加重, 造成很多高校培养工作不到位, 硬件条件不达标, 基础设施不能正常满足教学需求, 又因为所招收学生数量众多, 以致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 学生在学期间基本处于“放养”状态, 并不能真正学到安身立命的本领, 造成学生毕业即失业的悲剧。因此, 如何培养出满足新时期社会需要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二、应该采取的对策

1. 更新培养理念。

要提高高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工作水平, 第一要义就是培养理念亟待更新。实现学生培养工作由传统教育方式向传统手段与现代社会发展趋势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在对学生培养过程中, 每个负责任的教学工作者都应当具有这种意识:以前瞻的眼光培养学生, 以开放的胸怀包容学生, 以积极的心态服务学生。尊重学生在培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因材施教, 量体裁衣, 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个人发挥空间。俗语说: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 对学生的培养应当由先前的传授知识向传授方法转变, 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

2. 改革培养模式。

当前高校生培养模式还普遍处于传统模式, 培养出的学生大多数存在着动手能力弱、实践能力差的缺陷, 即使他们具有相对完善的理论知识体系, 但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对工程类专业更是如此, 高校要根据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创新创造能力要求高的特点, 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性和创造性。可以采取以下模式: (1) 加强学校和公司企业的沟通, 通过与社会知名企业共建“实验班”、企业定向提供培训岗位、实习岗位等措施, 让学生多接触一些项目, 达到学以致用。这样也可以让学生提前接触本行业前沿信息和发展动态, 及时地对自身进行查漏补缺, 不断增强自身的入职竞争力。 (2) 高校通过常规化地举办一些程序设计大赛等计算机技术相关的竞赛, 来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做到以赛促学, 以赛促优, 让学生在赛场上不断发现自身掌握知识的薄弱处和局限性, 不断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 从而实现不断的进步。比如我校每学年都会举办ACM程序设计大赛, 不仅提高了我校学生的求职竞争力, 无形中还提高了我校在全国兄弟院校中的声誉。 (3) 高校在为学生制定教学课程时, 重视结合当前学科发展前沿及市场应用情况, 优化课程设置, 提高授课质量, 将课程理论和实践应用紧密结合, 在类似程序设计、数据库设计等工程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中, 增加学生的上机学习时间, 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施, 在“实战”中加深学生的理论认识, 实现学练结合的培养方法。 (4) 高校应建立完善的教师责任制培养方法, 增强教师的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教师根据本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方案要求, 认真制定培养计划, 明确自身培养任务, 督促检查学生的课程学习、专业实践, 并以严谨治学的态度帮助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相关文献的查询、论文的撰写和答辩等, 注重在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 (5) 高校还应该建立完善的奖惩措施。通过奖励手段鼓励学生去学习,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适当的惩戒措施, 督促学生学习, 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此外, 高校还可以结合自身实力, 通过举行各种学术讲座、创新论坛等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与时俱进, 不拘一格。通过这些手段, 不断地促使受培养者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的道路上来。

3. 强化专业培养。

现在高校生普遍面临着就业压力大的现象。高校要强化专业培养, 提高在校生的专业素养。术业要有专攻, 避免学生掌握知识粗而不精, 泛而不专。高校教育不同于义务教育, 要求每个学生在自己所专研领域有较为深入的认识理解, 对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 更要根据个人的专业方向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 为将来游刃职场做好充足准备。但目前来说, 还存在着有些高校培养单位专业设置脱离市场需求, 日常管理松散, 甚至淡化培养责任的现象。一方面, 政府相关部门要严格高校等机构招生资质审查, 杜绝出现滥竽充数的现象, 对培养能力弱的招生单位和学科专业限制其招生规模, 并定期组织专家学者对高校综合教学水平进行评估。一方面, 高校等培养单位应当全力提高教师授课水平,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 没有专业化的师质建设, 就不会有高质量的培养水平, 对高校教师实行严进常管的模式, 采取重点培养、适当引进的策略, 并进行定期和不定期考核, 推行优秀教师筛选制度, 能者上, 庸者下, 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导师队伍;另一方面, 高校培养单位还应该就结合本单位培养优势及社会市场用人规律, 合理调整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灵活制定本专业培养方案, 并努力本专业相关学科优质课程、精品课程, 并以超前的胆识适时开设一些具有前瞻性的特设学科, 增加学生对本专业周边课程的了解, 既注重当下市场需求, 又能够顾及后续发展, 提高研究生培养工作的专业化、灵活化和与时俱进。

4. 转变培养方向。

著名的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对高校生进行培养过程中, 在传授学生必须的求职本领的基础上, 尤其要注重对学生总体素质的培养。我们在此提到以下三个方面的培养: (1) 扩宽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视野。通过加强同区域内其他高校之间的交流, 通过共享高校间教学资源, 或定期共同举办一些学术会议, 学科研讨、学生论坛等方法, 不仅扩宽学生的交际圈, 了解外面的世界, 并使学生通过分享彼此的学习经验和心得, 取长补短。 (2) 挖掘学生创新创造的积极性, 鼓励学生创新。高校通过设立创新基地、创业园等, 把鼓励创新作为一项工作来抓, 通过提供各种理论指导、场地支持、资金投入和奖励机制, 对学生的创新想法进行支持和扶持, 尊重学生的创新创造热情, 并通过引入外部创新项目, 切实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3) 重视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 使学生不仅具有过硬的专业素养、优秀的创新品质, 也具有强烈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托尔斯泰曾说过, “一个人若没有热情, 他将一事无成, 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

此外, 高校要加大对硬件投入的支持, 不断完善基础培养设施, 根据计算机专业特点, 为学生提供完备的上机环境、实验平台, 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 巩固自身所学。

三、结论

当今社会是一个快节奏发展的社会, 人才竞争日趋激烈, 尤其在计算机领域, 学生就业压力颇大。为了提高高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我们对现行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描述, 并提出了更新培养理念改革培养模式、强化专业培养、转变培养方向和完善培设施等若干方法。我们旨在通过探究新的教育手段, 培养出既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并熟悉所从事领域的国内外发展动向, 而又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摘要: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一项工程性高, 实践性强的工作。传统形式上的教学方法已经逐渐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首先提出了当前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的教育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然后在培养理念、培养模式、专业培养、培养方向以及完善高校教学设施等多个方面对如何提高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进行探究。

关键词:计算机,培养理念,培养模式,市场需求,创新

参考文献

[1]王乐相.“以学生为中心”谈高校学生管理[J].价值工程, 2011, 7 (15) .

[2]张焕华.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模式探讨[J].管理科学研究, 2010, (2) :9-10.

[3]贾春梅.以学科竞赛为核心推动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全国商情 (理论研究) , 2010, (24) .

[4]张冬青.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现状及基本解决思路[J].青年与社会, 2012, (02) .

[5]刘玉娟.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2006, (01) .

高校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探析 篇8

1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概念

所谓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指技术人员对网络的性能和安全实行专业化的管理和控制, 针对可能出现的状况制定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从而保证数据的保密性以及完整性, 且网络环境相对稳定, 数据的各方面都能得到有效地保护。对于网络的安全管理主要由两部分构成, 一部分为物理安全, 另一部分为逻辑安全, 物理安全是指整个网络系统的相关硬件以及附带设施实行物理性的保护, 防止硬件的丢失或毁损;而逻辑安全则是指对数据传输的完整性、保密性做到全方位的防护。

2 高校计算机网络安全存在隐患的原因

在我国, 大部分的高校都已经接入了网络, 网络的使用为整个社会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任何事物的存在都具有双面性, 在学校享受网络时代带来的好处时, 有时也会由于某种原因遭受到部分网络黑客的攻击, 这些原因都可以被看做是外部原因;校园网络的内部有很多的使用者, 即学生, 一部分学生的违规操作也可能威胁到网络运行的安全, 这种状况可以被视作是内部原因。具体原因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由于工作人员的违规操作可能会给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带来一定的隐患

网络系统的管理人员以及终端的用户都有可能会由于缺乏相应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巧等原因, 在网络中制造出一定的麻烦和问题, 从而威胁到网络的稳定性。管理员一般会在服务器系统、某些应用软件的服务器终端以及局部的网络设置等问题上容易出现工作失误;至于用户则大多会由于疏忽, 误将账户和密码等私密信息泄露给他人, 从而对网络的安全造成威胁。

2.2 具有目的性的人为的恶性攻击

网络中绝大部分的安全隐患主要来自人为的破坏, 这是当前阶段威胁网络安全的最为主要的因素, 这种破坏的形式主要可以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形式。具有特定目的、具有选择性的盗取损坏资源的称之为主动型攻击, 另外的一种形式则是在网络整体状况较为良好, 使用者毫不知情的状态下, 秘密的对用户的重要资料进行盗取、破译的行为, 这种情形称之为被动型攻击。

2.3 由于某些软件升级过程中存在漏洞而对网络安全产生威胁

网络的最大特点就是资源的高度开放性和共享性, 作为网络中的一种重要协议--TCP协议, 在推行之初就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高校计算机网络作为庞大网络系统中的一部分, 也必然存在潜在的网络安全问题, 这些问题也都是不可避免的, 除此之外, 网络系统以及设计人员开发的软件也或多或少的存在着漏洞和缺陷, 计算机的系统控制软件在其研发期间也都设定了多种操控方式, 这些都会对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造成不利。除了上述的两个方面, 高校内部的网络系统未能建立起健全的安全监督机制, 也极大的威胁到了计算机网络的安全。

3 维护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具体措施

高校是培养各种优秀的人才、传播先进知识的聚集地, 丰富的网络资源在很多方面都推动了高校教育工作的开展, 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 加快建立安全的高校网络体系成为当务之急, , 这样才能有效的减少存在的安全隐患, 更好的避免和防止不安全因素对计算机网络造成的威胁。对于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防护主要应从技术的层面出发, 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3.1 设置网络防火墙

防火墙技术一直以来都在保护网络安全的工作中发挥着较为关键的作用, 是一项基础工程, 它的主要功能在于可以过滤出庞大的网络信息中的信任与非信任的信息, 将其中无法取得信任的信息阻拦或隔离。在高校中, 防火墙技术可以发挥更好的效果, 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此外, 校园网在使用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生掉线的现象, 防火墙可以在网络掉线期间有效防止APP数据侵入, 因而能够将未授权的部分信息隔离开外, 对网络安全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3.2 登陆控制

这一控制措施主要是指使用者在登陆一些服务器、交换机等设备时, 准确的对其身份进行验证和管理, 以实现对登陆过程的控制。登陆的控制主要涉及三个部, 即用户名、用户口令的识别以及其他缺省验证等。用户的口令是进入网络系统的关键, 对其的设定直接关乎到高校网络的安全, 因此在设定口令时, 应尽量避免过于简单, 提高其安全性;验证口令时也不能通过设置明文的方式, 防止被他人窃听;缺省的验证则主要与校园网登陆的地点、时间等因素有关, 工作人员要做好对校园网用户的后期管理。

3.3 充分利用虚拟的专用网

随着我国对教育事业的广泛关注, 高校逐渐与一些分校、教师和学生等建立起局域网络, 这类网络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很容易发生网络安全问题, 要想充分保证此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则要利用好虚拟网络, 这种做法可以很好地解决建网费用高的问题, 最重要的的是该种方式可以对数据进行加密, 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网络渠道的安全性, 攻击者很难破坏该网络中传输的信息。

4 结束语

综合上面所述, 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出, 高校中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已经相当广泛, 网络技术在给高校带来大量信息的同时, 也会伴随着一定的网络隐患, 对使用者信息的安全性造成威胁, 因此必须从多种角度有效的对网络技术的安全问题做好管理和控制, 尤其对于技术问题, 更是要求研究者完成好开发和维护工作, 让网络技术更好的为高校培养人才、传播知识做出贡献。

摘要:当今时代正处于信息化高度发展的时期, 在各大高校中已经逐渐对计算机等网络技术充分利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 一些不法分子也给网络的安全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严重威胁着高校内部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状况。因此, 各大高校应该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引起高度的重视, 加大对其的研究深度和广度, 做好网络防护工作, 从而最大限度的促进高校的科研、教育工作的开展和进步, 加快推进安全的网络体系的建立, 从根本上保证网络的安全和畅通, 实现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研究

参考文献

[1]祝贺.论高校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08 (2) .

高校计算机应用技术 篇9

1桌面管理的概念和内容

IT桌面,指的是计算机用户在工作或学习场所使用的一系列用于信息处理、通信和计算的设备,包括计算机软硬件和其他的相关设备。IT桌面管理简单来说就是对IT系统中的桌面设备进行全面的管理,保证IT系统稳定、安全、可靠地运行。

尽管各厂商对桌面管理的定义不同,但只要是用户终端出现的问题,就可归纳到桌面管理的范畴之内,包括设备的系统软件安装、应用软件的部署、安全解决方案和数据保密等。另外,日常的IT维护也属于桌面管理的范畴。

高校的计算机公共机房或计算中心一般承担全校所有计算机公共课课程以及部分专业课程的实验上机教学工作,有时还要承担部分计算机网络考试及阅卷工作。这就要求机房要尽量提供不同专业、不同系统、不同课程的教学环境和考试环境。另外,高校的计算机公共机房是一个开放的场所,使用的学生人群流动性大而且情况复杂不易管理,导致机房PC经常出现系统损坏、应用软件误删除或者感染病毒等问题。综上所述,高校计算机机房的桌面管理,主要工作包括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的安装和部署以及日常的IT桌面维护等。

2常见桌面管理技术及对比分析

根据笔者多年的机房桌面系统维护经验和体会,结合桌面管理技术的发展历程,特将目前常见的几种桌面管理技术进行简单介绍和对比分析,以供探讨。

2.1以GHOST软件为代表的手工部署管理技术

在学校公共机房发展初期,由于机房以及PC设备数量少,机房管理技术相对简单,一般采用GHOST等软件进行手工部署管理。

Norton Ghost(诺顿克隆精灵)是美国赛门铁克公司旗下的一款出色的硬盘备份还原工具,可以实现FAT16、FAT32、NTFS、OS2等多种硬盘分区格式的分区及硬盘数据的备份还原。

使用GHOST软件进行手工部署管理的过程一般是:首先在一台PC上按照正常步骤安装好操作系统和所有的软件,进行相应的网络设置(设置IP地址等),使其成为一台能够满足上机需求的学生用机。然后把这台机器作为母机,使用GHOST进行备份或者还原。一般来说,每学期初始做系统时采用“Disk to Disk”全盘复制命令进行硬盘克隆,在学期中间使用过程中发现问题进行维护时使用“Partition to Partition”命令对问题分区进行修复。克隆完毕,还要对每台机器进行手工设置不同的IP地址,最终完成整个机房的部署。

最初是纯手工部署,需要把每个终端机的硬盘拆下来到母机上克隆,然后再依次装回终端机进行IP设置,非常费时费力。后来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GHOST软件的升级,新版本的GHOST也支持网络硬盘克隆。网络硬盘克隆过程为:在终端机上用一张引导盘来启动机器,连接到服务器,使用Ghost多播服务(Multicast Server)将服务器上的硬盘或分区映像克隆到终端PC,这样就实现了不拆机、安全、快速的网络硬盘克隆。网络硬盘克隆还有一个巨大的好处是通过编写一个批处理命令,终端PC可以实现根据其MAC地址自动修改IP、计算机名、计算机描述等信息。

在机房部署完毕,日常使用过程中,还要面临系统打补丁、软件升级等维护任务,这些情况都使用GHOST软件是不现实的。实际上,可以利用微软操作系统提供的一些技术措施来完成这些任务。比如建立基于活动目录的管理模式,严格控制客户机的使用;建立WSUS补丁分发服务,便于网络内计算机系统补丁的更新;建立系统的备份还原机制,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等等。

2.2硬盘还原卡

硬盘还原卡也称硬盘保护卡,是用于计算机操作系统保护的一种PCI/PCI-E扩展卡。每次开机时,硬盘还原卡总是让硬盘的部分或者全部分区能恢复先前的内容。换句话说,任何对硬盘保护分区的修改都无效,这样就起到了保护硬盘数据的作用。

与GHOST软件相比,硬盘还原卡可以轻松实现网络拷贝、增量拷贝功能,并且恢复效率高,可以实现即时还原,大大降低了大批量机器的维护工作量,所以,还原卡产品逐渐成为学校计算机机房的标准配置,许多品牌PC在针对学校的机型当中甚至在主板中集成了还原卡产品。目前,大多数高校计算机公共机房的桌面管理方法仍然是采用硬盘保护卡。

硬盘还原卡刚推出时只有简单的网络拷贝和硬盘还原功能,连IP地址都无法自动修改,更别提对增量拷贝的支持了。后来,随着技术升级,还原卡厂商为了满足学校计算机房的维护需要而添加了更多功能,如自动修改IP、增量拷贝、软件统一注册、单机多系统环境、远程管理学生机等。但普通还原卡物理上不直接接管硬盘读写,需要在操作系统之上提供过滤驱动程序来实现还原算法的运转。因此,普通还原卡不可避免地不能保证所有还原都可靠。很多病毒,如机器狗类病毒,本质就是破坏或绕开过滤驱动来实现还原的穿透。现在最新的硬盘还原卡已经做到物理上直接接管硬盘读写。这种新型还原卡首先不完全依靠BOOTROM来取得控制权,而是总线硬件直接获得控制权,这样就更可靠地获得对计算机数据资源的控制;另外,因为直接控制了硬盘的物理读写能力,这样可以实现硬盘硬件读写的驱动和还原算法合二为一,也就是没有普通还原卡的过滤驱动了,这样就彻底避免了普通还原卡还原不可靠的问题。

一般硬盘保护卡都支持DOS、Windows系列、Linux等多种操作系统,支持FAT16、FAT32、NTFS、ext等文件系统,支持硬盘多个独立的操作系统分区,各分区可以分别设置不同的属性、专属和共享数据区。使用硬盘还原卡进行桌面管理的过程一般是:首先在任意一台终端PC上进行硬盘规划,确定需要安装的各个操作系统及硬盘空间分配;然后逐一安装各个操作系统及其软件;最后以此PC作为发送端,其他PC作为接收端进行网络拷贝。日常使用过程中,如果有机器出现问题,则选取任意一台工作正常的机器作为发送端,问题机器作为接收端,进行网络拷贝即可。

2.3无盘工作站

无盘工作站指的是没有硬盘的终端PC机,其原理就是在局域网内有一个系统服务器,这台系统服务器上除了有它本身运行所需的操作系统外,还需要有至少一个工作站运行所需的操作系统。无盘工作站之所以能够启动,是由硬件(工作站端)和软件(服务器端)共同配合的结果。软件就是服务器上的远程启动相关服务和无盘系统软件;硬件则是工作站网卡上的Boot ROM芯片。在无盘工作站启动时网卡上的可引导Boot ROM芯片从系统服务器中取回所需数据供用户使用。无盘工作站的远程启动经历了从IPX、RPL和PXE等多种方式的演变,目前以PXE方式为主。我国主流的三大无盘产品包括锐起BXP、网众NXP、斯普林MZD等,最新产品已经包含有万兆无盘工作站的部署。无盘工作站在网吧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高校也有应用,但比硬盘还原卡要少一些。

使用无盘工作站进行桌面管理的过程一般是:首先在服务器上安装无盘软件服务端,病完成对服务端的初步设置,如设置客户机镜像存放目录、回写目录、以及还原目录,以及客户机启动方式、启动网卡等;然后安装客户端操作系统,用一台工作站连接硬盘安装客户端操作系统、驱动程序,并安装无盘软件客户端。在重启工作站后,将当前工作站系统上传至服务器;接着在服务端将该工作站设置成超级管理员模式,即可对当前客户端系统进行工具软件、游戏等安装调试,直至安装完成,保存当前镜像。最后,在完成上一步操作,其他工作站开机后,即可进入服务器保存的客户端系统中进行操作了。

2.4桌面虚拟化和云桌面

无盘工作站其实就是把硬盘和主机分离,实际上相当于改变了传统的PC架构,将桌面操作系统由PC客户端迁移到服务器进行统一管理,这样不但降低了工作站的成本,而且为机房管理带来更大的灵活性和便捷性。但是无盘站对服务器和网络要求太高以至于有局限性,比如上机软件无法流畅运行、教学课件调用不稳定等。随着云计算相关技术不断取得突破,由此衍生的桌面虚拟化和云桌面技术,不但提供了无盘工作站具有的管理优势,而且具备更好的工作可靠性。

桌面虚拟化可以看成是云计算的一部分,它实际上具有二个方面的含义:

(1)将所有桌面虚拟机在数据中心进行托管并统一管理;

(2)通过云桌面,用户能够获得完整PC的使用体验。

通过与IAAS的结合,桌面虚拟化也演变成桌面云IAAS提供基础资源平台,桌面虚拟化和云平台的完美融合达到类似于SAAS(软件即服务)一样的效果,这便是DAAS(桌面即服务)。通过桌面虚拟化和桌面云,可以实现几台服务器对几千台电脑终端的管理集中化、系统部署智能化、更新维护自动化,构建一个高效、安全、统一的计算机教学实验管控平台。

一套完整的虚拟化解决方案主要由四部分组成:虚拟化的服务器集群,虚拟化平台软件,云终端以及作为基础架构的物理网络及相关设备。其中服务器作为硬件平台负责承载虚拟桌面,进行集中运算和存储。虚拟化平台软件则作为对应的软件平台,分别在服务器端以及云终端上安装不同模块,采用服务器集群方式,通过虚拟化技术生成大量虚拟桌面,利用远程桌面显示协议,通过网络将桌面发送给机房终端设备访问,同时管理员可通过浏览器访问服务器管理平台,对所有服务器、虚拟桌面、用户、终端等进行集中管理维护。云终端是机房内安装的学生机终端,可以利用原有PC节省成本,也可以采用云计算一体机、ARM终端等终端设备,在满足教学需求的同时更易于管理维护且节能环保。

2.5桌面管理技术对比分析

上述四种桌面管理技术的对比如表1所示。

由表1中可以看出,随着技术进展,目前采用瘦客户机作为机房终端设备的虚拟云桌面是主流的PC替代方案,可以降低桌面管理及总体成本,并且具有高级别的安全性和管理灵活性,可以满足个性化教学的要求。

3结束语

随着信息化深入到教学的各个方面,教学模式也在发生转变,因此需要更有弹性、灵活度更高的桌面系统环境。本文通过对四种主要的桌面管理技术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传统的分散式管理已无法满足教学需求,必将被采用最新云计算技术的虚拟桌面管理方案替代。而与时俱进,不忘初心,跟踪最新技术进展,努力构建面向未来的新一代高校计算机机房,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能耗,提升集中管理水平,实现教育信息化发展新目标,是摆在每个IT机房桌面管理人员面前的迫切任务。

摘要:本文结合高校计算机机房桌面管理技术的发展历程,将目前常见的几种桌面管理技术进行了简单介绍和对比分析。

关键词:桌面管理,硬盘还原卡,虚拟化桌面

参考文献

[1]时翠霞.高校公共机房软件系统管理的比较与优化[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10).

[2]张燕.高校机房管理与维护的技术措施[J].东南大学学报,2008(06).

高校计算机应用技术 篇10

计算机维护篇包括如下内容:如计算机显示器无显示怎么排查,计算机反复重起如何排查,计算机网络不通如何排查,计算机中毒怎么处理,打印机不能打印排查,数据丢失如何恢复等等。

1 计算机硬件的认识、组装及注意事项

1.1 介绍计算机的组成、输入输出设备、以及各种接口功能等内容,以及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各种型号的设备,如CPU、主板、显卡、各种主板芯片的分类,各种代号的含义等等。

1.2 介绍计算机组装及各种器件的连接以及注意事项,如计算机后挡片的安装、电源的安装及输出电压介绍、主板的安装,显卡的安装,CPU的安装、风扇的安装、内存的安装、硬盘的安装,开机、重起各种指示灯电源线的连接,光驱安装等等。

2 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安装

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安装主要包括,介绍操作系统的种类,安装过程中BIOS的设置,每一步如何选择、介绍用WINDOW安装光盘分区和分区软件分区介绍、介绍操作驱动的含义,以及如何安装计算机的各种驱动、如何备份操作系统、虚拟机的安装和如何使用。

3 软件的安装和上网的设置

软件的安装和上网的设置主要包括,常用软件如办公软件、聊天软件、文件传输软件、下载软件、上网软件等软件的介绍,以及安装注意的问题,上网的设置:局域网接入和ADSL接入如何设置,动态IP和静态IP介绍和设置,计算机名的更改,添加用户、杀软的安装及上网注意事项、当前流行杀毒软件的介绍和优势、防火墙软件使用以及操作系统的优化、上网注意事项,如何百毒不侵。

4 网络打印机共享和文件共享

网络打印机共享和文件共享主要包括网络打印机的共享与操作系统文件如何共享,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软件共享与硬件共享,共享是网络的基本功能。

5 计算机维护

计算机显示器无显示怎么排查,先排查显示器电源连接,显示器是否好用,重新插拔硬件,先内存、再显卡、网卡、CPU,计算机反复重起如何排查查看CPU温度,可以从BIOS中看,也可以用软件看,用软件降温怎么设置,计算机网络不通如何排查先确定是自身计算机原因还是普遍现象,是一点不通还是慢,是硬件连接问题还是软件设置问题等等。计算机中毒如何杀毒,怎么进安全模式,什么是安全模式,手动杀毒等。

电脑故障判断常用方法包括、观察硬件法、拔插硬件法、硬件清洁法、对象替换法、病毒和恶意软件查杀法,电脑故障的检测是学生掌握的基本技能,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维护的基本方法,是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基本标准,每种计算机文化方法都有一定的应用技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灵活掌握其方法的技巧性,提高其职业技能。

6 电脑故障常用检修步骤

电脑故障常用检修步骤包括由软件至硬件、由外设至主机、由电源至部件、由简单至复杂、电脑故障检修专用术语。电脑故障常用检修步骤需要灵活掌握,这是计算机故障检测的基本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根据计算机故障进行有效判断,查找原因,解决实际问题。

7 软件常见故障

软件常见故障包括,办公软件常见故障,Word文档常见故障、Excel电子表格常见故障、办公软件其他常见故障。输入法常见故障包括,输入法切换、添加和删除出错、五笔输入法常见故障、压缩软件常见故障、解压缩文件时出现错误、压缩参数设置不当。看图软件故障,默认图片浏览器被更改,不能转换图片格式。多媒体软件常见故障,多媒体图像播放异常与多媒体声音播放异常。软件故障是计算机运行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解决软件常见故障是提高学生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计算机维护的基本常识。

8 winsows 7的基本操作

包括windows 7的简介,windows 7的界面,winsows7的菜单。文件管理,设置桌面背景设置桌面图标设置窗口颜色和外观3设置屏幕保护程序,设置桌面小工具356.设置显示器分辨率和刷新率.设置主题设置个性化的主题其他个性化设置设置鼠标设置日期和时间设置系统声音。设置和使用任务栏添加时钟并设置任务栏和鼠标。添加附加时钟502.设置鼠标样式513.设置任务栏522.3?设置用户账户。创建账户管理账户删除账户564.使用家长控制功能管理创建的账户设置个性化Windows 7秘技偷偷报。添加工具栏到任务栏,禁止标准用户更改账户和密码设置安全的账户密码62第3章?管理文件与文件夹查看电脑中的资源。学习认识磁盘、文件与文件夹,磁盘、文件与文件夹间的关系。新建文件与文件夹646.选择文件与文件夹647.重命名文件或文件夹648。移动和复制文件或文件夹649.删除和恢复文件或文件夹768.搜索文件或文件夹650.文件与文件夹的设置。

总之,此段内容经过笔者深入研究,结合多年工作和生活经验,列出以上简要,由于笔者能力有限,还请批评指正。

摘要:随着信息化和网络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O2O等走进我们的生活,计算机成了我们工作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高校的无论是计算机专业还是非计算机专业,都有着对计算机使用和应用方面的短板。本文是从日常生活和实用办公的角度出发设计相关教学内容,而让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能力。

关键词:计算机课程改革,内容设置,维护

参考文献

[1]高冬玲,孔祥川.民办高校计算机应用能力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探究[J].消费电子,2014(22).

高校计算机应用技术 篇11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教学;重要意义;应用能力

引言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中指出:“时至今日,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已走过了它的初级阶段,开始步入更加科学、更加合理、更加符合21世纪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新阶段。”在当前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普遍应用于企业和社会的大环境下,计算机操作与应用能力已经成为现代化人才的必备能力,而在大学生的实际择业中,部分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差,难以将自己在学校学习的计算机理论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从而错失了就业良机。这实际给高校计算机教师敲响了警钟,高校计算机教师应深入思考日常的计算机教学中应怎样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以适应现代企业和社会对于计算机能力的要求。

二、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要意义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操作应用能力现已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提高大学生的计算机操作应用能力,已经成为当前高校计算机教学的重点。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不仅对大学生的未来就业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而且对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整个社会的信息化水平都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1.高校计算机教学中注重应用能力对学生的意义

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在大学学习中,一些大学生只注重和满足于本专业课程的学习,却忽视了一些公共类科目的学习,这对于大学生个人的未来发展显然是不利的。因此,高校计算机教学中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和企业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对于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未来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2.高校计算机教学中注重应用能力对教师的意义

传统的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多数计算机教师都是采用说教式的课堂教学方法,而且所教内容主要涉及到计算机理论层面,缺乏计算机实践应用能力的教授,这显然与现代计算机注重应用能力的社会需求相脱节。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加入应用实践环节与内容,能够引发计算机教师对于计算机教学的深入思考,对于提升教师的计算机教学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高校计算机教学中注重应用能力对社会的意义

如果每所高校都在计算机教学中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每所高校的大学生都提升了自己的计算机应用能力,那么,这对于整个社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升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都有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高校计算机教学应如何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计算机应用能力对社会发展起着越来越大的加速价值作用,因此,在当前社会背景之下,高校计算机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当前的高校计算机教学进行重新审视和改革,全面提升现代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1.高度重视应用教学,增加应用教学课时

当前,很多高校认为多数大学生对计算机都有一定的了解,对于很多计算机操作和应用都比较熟悉,因此,没有必要将过多的大学时间浪费在计算机学习上,因此在开设计算机课程时安排的课时比较少。其实,很多大学生对于计算机知识的了解仅限于大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部分内容,而对于社会真正需要的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的了解却比较少,导致部分学生进入到工作岗位上时一时难以适应企业的计算机需求。

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应该高度重视应用教学,在可能的前提下增加应用教学的课时。与此同时,将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能力相结合,将计算机实际应用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增加学生的上机操作环节,增加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模拟和实训,逐步引导计算机教师和大学生都要高度重视计算机应用,将提高大学生的应用能力作为计算机教学的重点。

2.改革教材教学内容,加大实训应用部分

当前的高校计算机教材中比较注重的是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学习,考试时也往往采用笔试方式、以考察基础知识为主,这种教育方式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往往只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是对于计算机实际操作与运用却不在行。

对此,高校应结合本校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情况与社会对于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全面改革计算机教材教学内容,尤其是在教材中加入实践应用实训部分,引导学生在实训中掌握计算机应用技巧,以适应社会对于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为了更好的符合本校大学生的计算机知识需求,学校可以组织本校一些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计算机教师,针对本校学生的特点自己编造一套图文并茂、应用能力较强的计算机教材,并随着Windows、Office等软件版本的升级和更新,随时向学生讲解最新的软件和计算机应用技术。学校还可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增加不同的计算机应用技巧的学习,比如,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可增加人事管理软件的应用和操作,对于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可突出电子商务软件、国际贸易软件的操作和应用,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则可有针对性的增加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学习等等,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3.积极联系校外实习,培养实践应用能力

校外实习是连接学校与社会的纽带,是大学生初次走向社会的必然经历。计算机教学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和学习,学校可积极联系校外实习企业,将本校学生分批带入到企业环境中,让学生们切身感受到进入企业中时计算机理论知识是如何转化为具体应用的,以此强化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同时,学校还可与校外企业合作,接收企业的一些简单的计算机工作,如图形、图像处理,人事部门的数据库开发等等,通过具体的企业计算机应用和操作,使学生直接参与到企业项目的计算机实际应用中去,提高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此外,计算机教师还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计算机相关的社团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比如,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院校主办的计算机竞赛类活动,使学生感受和参与到计算机实际应用中。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当前信息技术时代背景下,计算机作为一种基础工具,应该高度重视和特别突出它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进一步改革教材教学内容,增加实训应用部分,积极联系校外实习,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操作能力强的现代化计算机应用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参考文献:

[1]苏雪.高职院校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5(03).

[2]王艳春.大学计算机公共基础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4(01).

[3]曲萍.计算机教学与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研究[J],科技资讯,2015(02).

作者简介:

高校医院计算机收费系统应用探讨 篇12

1 医院收费系统

目前高校医院收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门诊收费和住院收费。

1.1 门诊收费

收费处工作人员依据处方只需输入药品代码、药品名称、规格、剂量、价格自动出现。输入药品的规格、数量后, 计算机自动划价并计算出金额, 打印出收费收据。各种检查治疗如X光、B超、心电图等依据卫生部门规定标准输入计算机, 收费时只要将检查治疗项目输入即可计算金额并打出收据。收费人员在下班前, 计算机可以很快打出交款日报表据向财务科交款, 做到日清月结。

1.2 住院收费

办理住院手续时, 工作人员根据患者住院证将患者的姓名、住院号、床位号、科别、主治医生、入院日期、住院押金金额等输入计算机, 住院期间病人的各项检查治疗费用输入电脑, 床位费根据住院天数自动累加, 出院结账时只需输入病人的住院号, 此病人的各项收费数据就自动进入其费用数据库, 并自动形成该病人的住院总费用。

2 计算机收费的主要优点

(1) 减少病人“流方”量。“流方”即病人看病后到医院以外的药房买药。其原因主要是药品差价造成患者在医院看病, 拿处方到便宜的药店买药。目前受电子处方应用限制, “流方”问题在高校医院还没有得到完全解决, 通过医院计算机收费系统, 实现收费、划价一体化, 处方一旦进了药房便不再退给患者,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流方”量。

(2) 减少药房工作量。实行计算机收费后, 实现了划价、收费一体化, 使药房工作人员从划价的工作中解脱出来, 专一的对药品进行管理。药品由计算机划价收费后, 收费单据直接从网络传输到药房, 患者拿处方取药时, 司药人员在计算机中核实后方可将药给患者, 同时计算机自动减库存。这些都大大减少药房工作量。

(3) 提高工作效率。采用计算机收费改变了以前手工结算模式, 结束了多少年来先划价再缴费的传统做法, 实现了划价、收费一体化管理, 不但减少病人在药房与收费处来回走动的次数, 而且对药房、科室和收费处产生合理的分流, 大大提高病人看病效率。避免了门诊收费、出院交费、带药、退费等手续繁多, 处处排队, 等候时间长的状况, 便于患者及时诊治就医。

3 收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1) 规范药品数据库入库管理。处方在工作人员收费过程中, 同样的药在数据库中存在不同名称、包装和剂量, 增加收费难度。例如药库中的黄连素, 包装不一样造成剂量也不相同, 有瓶装的100片/瓶, 还有盒装的, 规格是30片/盒, 而大夫处方中只开剂量, 收费人员进入收费系统就发现黄连素存在两种甚至两种以上的药品供选择, 造成收费选项多、分项细、专业性强, 操作难度大。另外有的科室为便于管理对各类收费进行了打包, 收费人员对打包项目不熟就会造成漏收费, 或因查找打包明显降低收费速度问题, 对于非医疗专业的收费员来讲, 要做到熟悉掌握、熟练操作确有很大难度, 加上下一步即将开展的高校学生社保收费程序更改, 也将增加了医院收费处的工作量, 给收费工作造成很大压力。

(2) 要按照工作需要及时进行程序升级。 (1) 在日常工作中, 对于门诊患者进行收费时, 由于程序设计的缺陷, 造成药名较长的药品在打印发票时程序不能打印出药的实际名称, 而是默认打印为“西药费”, 如患者需要进行报销时, 则只能作废发票单张药品进行打印, 增加了工作时间, 有时造成患者排队等待的现象。 (2) 住院患者一般按照办理入院登记、交住院预收款、归集各项费用、出院结算的程序进行, 这也是大多数住院收费常规内容, 基本满足了住院收费管理要求, 但对住院收费特殊的项目和人为操作的项目, 如退费、减免等, 由于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局限性有时很难满足要求。 (3) 随着高校学生社会医疗保险工作的全面展开, 参保学生每年交40元保费, 国家财政补贴80元, 可享受每年门诊报销600元医药费的政策, 这项工作正在开展, 原有程序已不能满足医保学生在购药的同时进行药费报销减免工作;对住院的医保学生, 则需要安排专人专门程序进行药费报销工作。上述工作都需要程序及时升级以满足工作需要。

(3) 做好收费人员培训工作。 (1) 加强专业培训。要求工作人员熟练操作电脑, 熟悉遗嘱, 提高收费人员业务素质, 减少收费工作中的失误和差错, 并严格按照现金管理规定, 制定收费人员交款制度, 做到日清日结。 (2) 加强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工作人员要加强服务礼仪教育, 做到仪表端庄, 服务大方、用语文明、礼貌待人, 有问必答、态度热情。并进行不定期自查和接受外界监督, 使之意识到服务窗口的重要性, 加强工作责任心。

参考文献

[1]胡克, 杨蕾.计算机网络信息化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 (14) :189~2.

上一篇:硕士研究生教学下一篇:哲学思考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