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管理

2024-07-31

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管理(精选12篇)

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管理 篇1

摘要:高校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师与学生, 教学管理则以服务于教师和服务于学生为目标。在高校普遍实行校院两级管理的情况下, 二级学院需要以校级管理制度和经验为基础, 以本科教学评估指标体系为指南, 确定院级教学管理的内容以及教学管理质量的评价方式。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的重点在于教学资源的配置、教师教学研究的引导和学生学业的引导。

关键词:教学管理,教学资源,学业引导

高等院校普遍实行了校院两级管理体制,院级教学管理成为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高校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师与学生,学校教学管理应以服务于教师和学生为目标。为适应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和实现两个服务,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需要确立教学管理的价值取向,确定院级教学管理的基础和内容,确定院级教学管理质量的评价方式。

一、教学管理的价值取向

(一)高等教育价值观对教学管理的影响

高等教育的价值观可以分为三种:以个人本位为主的价值观、以知识本位为主的价值观和以社会本位为主的价值观[1]。传统上,以社会本位为主的价值观占据了优势,教育目标的实现过程大致为:定义人才培养规格,依据培养规格确定培养目标并制订培养计划,按照培养计划开展教学活动。在这一实现过程中,学校方居主导地位,学生方扮演着被动角色。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的目标有所调整,既要考虑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也要关怀学生个体的发展,这种调整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都可以观测到。宏观层面,高校教育的价值取向,开始由社会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微观层面,高等教育更加尊重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互动中的体验和共识。与此相适应,教学管理对教学活动的引导和干预,将更多地体现在维护和促进教学活动的文化特性上。

(二)教学管理制度趋柔性化的趋势

在教学管理中秉承以人的发展为本的理念,需要兼顾学生和教师两方的发展。为教师发展计,教学管理要保障和促进教师的发展[2]。以管理制度的设计为例,其价值取向,应该做到管理的行政效率与学术自由兼顾[3]。考察管理制度对教师的作用,应该存在于两方面,其一是支持教师开展教学,起到一个初始化作用,保证教师特别是新从业教师有既有纲领可循;其二是支持教师特别是资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改革,在教学活动中体现自己的心得和经验。为学生发展计,教学管理要满足学生发展的个性化要求,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工作的技能[4]。仍以教学管理制度的设计为例,其价值取向应做到学校培养目标与学生个人发展目标的兼顾。管理制度的作用,体现在保障学生的学习环境,维护学习资源,既引导学生完成学习生活的规定动作,也帮助学生完成其自选动作。

二、院级教学管理的基础

(一)以校级教学管理的制度和经验为基础

院级教学管理不是单纯的对校级教学管理的继承,但其基础仍然是学校教学管理的制度和经验。一方面,院级教学管理必须以校级教学管理制度为基础。校级教学管理制度作为控制教学活动的科学规范的文件化体系,宏观上体现了学校教育的基本理念、办学的指导思想,微观上覆盖了教学活动的各个过程,为院级教学管理提供了稳定的基础。

另一方面,院级教学管理还必须以学校教学管理的经验为基础。在这里,经验专指对教学管理制度的解释和应用。虽然高等教育是一种规范性教育,所有的学生都需要达到一定的规范性标准才能获准毕业。但是,在教学管理中,这种规范性教育还必须结合具体专业来解释,必须考虑到专业教育和教学活动本身的文化特性。例如,如果对文科类专业和理工科类专业采用相同的教学管理目标和体系,其产生的实际影响非常消极。事实上,专业之间的差异性,还不仅仅存在于文科与理工科之间。而在当前,高校中对教学管理制度不加解释地应用,仍然是常见的一个问题。对于二级学院,需要以校级教学管理制度和经验为基础,即把制度和制度的解释,与本院实际情况结合,形成院级教学管理的理念、思路和方法。院级教学管理本质是对校级教学管理的制度和经验的继承,这种继承本身也是大学中的一个文化活动,体现校内不同学院的不同办学风格和发展路线。

(二)以本科教学评估指标体系为指南

本科教学评估指标体系是针对学校而建立的,但也是二级学院把教学管理理念物化的基础,对二级学院教学管理体系有重要支撑作用。虽然,教学评估制度只是一种外部制度,但评估所依赖的指标体系,可以帮助二级学院建立和优化自己的教学管理体系,保障教学活动的开展,保证教学活动的质量。对办学历史比较短的学院,参照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可以实现院级教学管理体系的初始化,再结合校、院教学运行中的经验,逐渐形成稳定的院级教学管理体系和风格。对办学历史比较长的学院,评估指标体系则可以作为院级教学管理的理论性资源,为教学管理改革、教学改革指明方向。无论办学历史长短,二级学院可以以本科教学评估指标体系为指南,结合院内专业群发展的特点,不断调适自己的教学管理体系,使其更适合专业教育的开展、专业和专业群的发展。

三、院级教学管理的内容

(一)教学资源的配置

在高校,专业建设、师资建设、课程建设和实验室建设等建设工作是长期开展的。这些建设项目尽管各有侧重,但都属于教学资源建设。由于高校普遍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因此,二级学院对外要积极争取校内教学建设渠道和资金,争取校外教学资源;对内要以专业为粒度,对教学资源做规划和配置,调配二级学院内部资源。争取资源和调配资源是院级教学管理的基本内容。

(二)教师教学研究的引导

从教学管理柔性化的角度出发,教学管理之于教师的作用,更多是一种间接性干预,以支持、辅助和引导为主,而实现支持、辅助和引导作用,主要是通过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实现。

由于教学研究的内涵丰富,二级学院需要确定不同时间段教学研究的主要方向、内容和侧重点。以中国计量学院计量测试工程分院为例,专业组成既有新办工科专业,也有传统的已形成一定办学优势的工科专业。师资方面,面临着资深教师逐渐退休,新进教师成为主要教学力量的情况。整体上,教师群体更专注在专业领域内的进步,对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方面的投入不太够,对传统教学模式认识不足,对新教学模式的跟进与创新都不足。为此,分院把教学研究的重点放在对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对工程教育理论的跟踪上。

与上述引导性工作相适应,教学管理需要理解和包容各种教学模式,促进教师借鉴和采用更本地化、更适用于自己的教学模式。

(三)学生学业的引导

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交流过程,教师借助这个交流过程,帮助每一个学生实现多方面发展。教学过程中融合着科学精神、专业理念和学生价值的提高。教学管理则是这个交流过程的保障,其对学生的管理,在于引导学生确立学业方向,顺利进入与学业方向相关的系列教学活动。

1. 通过学业引导,实现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现代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学习者接受客观的东西,而是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与学习共同体的互动,主动建构知识意义。据此,学习专业课程要以学习者为中心,提供一定的任务、资源和工具,提高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创造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因此,二级学院作为具体教学单位,其教学管理要提倡把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交付于学生,提倡学生学习中的自主选择和自主学习。

2. 通过学业引导,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条件,自主选择主攻专业方向、选择课程、选择学习方式(如时间、地点和媒体等),甚至自主选择教师。通过这种引导,培养学生自我负责的精神,塑造创造型人才,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院级教学管理,要在院内逐步实现专业选择自主,在制度上为转换专业的学生提供便利,提高选修课程的自由度,在分院层面为实施完全的学分制、选课制和主辅修制等制度做好前期准备[5]。

四、院级教学管理质量的评价

(一)如何评价教学管理质量

如何评价院级教学管理质量?需要先考察如何对教育质量进行评价。如果以社会本位为价值取向,高等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相对单一,评价办法主要看与培养目标的符合程度;如果以学生个性发展为价值取向,高等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将是多元的,评价办法并不唯一[6]。如果高等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趋于多元,那么教学管理质量的评价也将趋向多元,趋向于过程评价而不是结果评价。

(二)院级教学管理质量的形成性评价

对教学管理质量的评价,不妨借鉴形成性评价的概念,更多关注评价过程,关注教学过程各参与者对教学管理质量的评价。具体分析,这个评价可以考虑来自教师、学生、学校职能部门和外部专家等四方的评价。

首先是教师对教学管理质量的评价。来自教师的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教学管理是否实现了对教学研究的引导;管理制度与专业培养目标之间是否协调;教学管理是否体现了服务性并兼顾到特殊的教学需求。

其次是学生对教学管理质量的评价。来自学生的评价可以集中在两点:教学管理是否实现了对学生学业的引导,实行了分年级、分类引导;是否解决了学生学业中的疑问和困难。

再次是学校职能部门的评价。来自学校职能部门的评价包括:教学管理是否维护了教学秩序;管理制度是否适用于特定专业,适用于特定教学活动;是否实现了数据的自动采集与提取,数据采集是否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等。

最后是外部专家的评价。来自外部专家的评价包括:院级教学管理是否覆盖了院内教学活动,是否支撑了教师教学自由,是否优化了院内资源的配置;以学院为粒度考察是否存在着教学资源的缺失,以专业为粒度考察是否存在教学资源的不足,专业之间资源共享是否达到管理目标;现有教学资源的品质是否符合培养学生的目的,现有教学资源的可及性程度是否高,学生利用资源的渠道是否充分等。

参考文献

[1]别敦荣.以现代理念改革高校教学管理制度[J].中国高等教育, 2007, (20) .

[2]胡建华.论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价值取向[J].中国高等教育, 2007, (20) .

[3]张芊, 刘海燕.论高校教学管理制度设计中的缺失[J].江苏高教, 2006, (6) .

[4]王敏, 申利民.构建柔性化高等教育体制[J].教学研究, 2009, (3) .

[5]刘钊, 曹兆文.我国高校开课与选课教学管理体制的重构——基于选课制的研究[J].江苏高教, 2007, (6) .

[6]王伟廉.关于教学质量管理几个问题的再探讨[J].中国高等教育, 2007, (19)

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管理 篇2

【中图分类号】G6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51-02

高等学校二级学院是指一所大学下面的所有学院,它集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于一身。科研秘书是二级学院里从事科研管理工作的专、兼职人员,是学院领导进行科研管理决策的助手,是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和学院之间、老师之间、师生之间开展科研活动的桥梁和纽带,是高校科研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1]

一、科研秘书的工作职责

科研秘书是高校科研管理的中间链,它既贯彻学校科研管理各项任务及具体落实,也是学院各项科研活动的纽带。[2]科研秘书的工作职责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1.日常科研管理工作:(1)根据学校科研管理部门的要求,配合分管科研院长,负责组织学院老师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科研奖励和专利等的申报和管理,并为老师申报提供协助,并做好各类信息的登记和档案收集整理工作;(2)做好老师科研成果的统计工作,协助分管科研院长对老师的考核和职称申报等的科研工作量部分进行审核,并将学院老师取得的科研成果对外宣传;(3)做好学院的学术会议和学术讲座等的组织和策划事宜,整理收集学术活动的图片、撰写文字材料进行宣传;(4)收集、整理科研工作中的重要资料,保管好各类科研档案,为学科建设、评估等工作提供材料。[3]

2.文字工作:(1)撰写学院科研工作总结计划与科研成果宣传报告;(2)协助分管领导制定各类科研相关的文件、制度与办法;(3)协助分管领导制订本学院科研工作发展规划、创新科研团队建设等申报工作。

3.内协外联工作:(1)内协工作,学院内部上令下达、下情上报,保障学院信息流的通畅;并协助分管领导化解科研人员内部的分歧和矛盾,理顺关系,解决问题;(2)外联工作,负责学院科研工作的校内外宣传与报道;协助相关老师策划和举办学术交流活动、与兄弟院校的往来交流等各方面的联络工作。

4.其它工作:完成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及学院领导布置的其他科研管理等工作,并积极思考,对学校及学院的科研管理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

二、科研秘书的工作特点

根据前面对科研秘书工作职责的了解,可以总结出科研秘书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1.辅助性:科研秘书是学院分管领导的参谋和助手。学院领导的工作千头万绪,即承担行政工作,又有教学和科研任务,不可能事事都考虑得很周全,这就需要秘书协助、提醒。

2.服务性:科研秘书主要服务于学院的老师,是科研信息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服务者,为学院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信息,为学院老师申报科研项目、科研奖励、专利等提供相应的服务。

3.繁琐性:从工作的内容来看,学院老师科研项目、奖励等各类申报工作要通知并进行跟踪和督促提醒,学校各机关部门经常要统计各种科研数据,学院举办的各类学术活动需要跟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宣传部甚至外事处等部门联络报批等事宜,等等。既有常规性的管理工作,又有突发性的异常情况,工作繁琐而复杂。[4]

4.重复性:科研秘书的工作常有反复出现和办理的特点。比如,各类科研项目申报等很多流程是一样或相似,经常是收阅文件、通过信息门户和邮件转发、短信通知,紧急事务电话通知。

三、科研秘书应具备的素质能力

科研秘书工作虽说是高等学校最基层的管理工作岗位,但是要把工作做好,还是需要科研秘书拥有以下出色的素质能力:

1.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科研秘书与领导接触和交往的机会多,还通常接触大量内部文件,参加重要会议,往往会比其他人多了解一些内部信息。因此,科研秘书必须拥有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才能保证能严守机密,不会在不宜场合透漏应保密或回避的信息。[5]

2.广博的科学文化素质:科研秘书服务的对象为高校老师,他们学历层次高、知识面广。如果科研秘书自身科学文化素质不高,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就会遇到阻碍,因此科研秘书必须拥有:行政管理学知识、心理学知识、计算机知识和相关专业的基本专业知识等科学文化素质。只有不断充实,才能够与服务的老师进行深入沟通、了解和掌握其工作状况,便于对科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出合理判断和有效处理。

3.较强的组织协调与人际交往能力:在科研管理过程中,科研秘书要正确领会相关精神、统筹时间安排、分清主次关系。科研秘书还需要同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学院领导和同事等人员打交道,拥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才能更好的利用相关资源为科研提供完备的服务和保障。[6]

四、提高科研秘书工作水平的措施

高校二级学院的科研秘书作为连接学校科研管理部门与学院科研人员的纽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科研秘书自身素质是高校整体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具体措施为:

1.设立专职的科研秘书岗位:科研秘书工作繁琐而且带有一定的专业性,从长远角度上看,专职的科研秘书能够从各种繁琐的杂务中解脱出来专心搞好科研服务工作,使其能完善对科研管理工作的认识,实现工作的专职化专业化,促进科研秘书管理素质的稳步提高。

2.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在充分了解科研秘书工作现状的基础上,逐步完善科研管理方法和制度,建立健全的激励竞争机制,激励他们在岗位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高校科研管理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3.建立科学的培训制度:高校应该采取多种途径对科研秘书开展有计划和系统性的培训,使其不断适应科研管理岗位的新需求。如定期举办各种项目申报、专利申请等专业培训;邀请优秀的科研管理人员到校作相关专题讲座;组织科研秘书到具有良好管理经验的高校或科研机构的科研管理部门参观学习和交流。[7]

参考文献:

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管理 篇3

【关键词】高校;二级学院;危机管理;对策干预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扩招与合并等系列举措,高校学生人数急剧膨胀、构成学生成分多样化、心理状况良莠不齐,而原有的办学条件、教学生活设施、后勤服务已经不能与学生规模和日益增长的需求相适应。随着高校应急事件的频繁发生,人们逐步意识到高校内可能发生或即将发生的应急管理事件的重要性。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针对事态的可能发展方向及时采取有效对策,从而减少应急事件发生的次數和频率,减小应急事件对现行高校稳定工作的影响,这就是高校危机管理工作预警机制,研究和制定高校应急管理工作预警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 概念解析

1.1危机

“Crisis”一词来源于希腊语。“Crisis”在希腊语中意为“Crimein”,其意义为“决定”。《现代汉语词典》对危机的解释是:①危险的祸根,如危机四伏;②严重的困难的关头,如经济危机。即危机有双重含义,一是潜在的危险因素;二是潜在的危险因素已成为现实。日本学者龙泽正雄认为危机有五种内涵:①危机即事故;②危机即事故发生的不确定性;③事故发生的可能性;④危机即危险性的结合;⑤危机即预料和结果的变动。危机具有公共危险度,致使生活秩序被破坏,社会秩序被打乱,人身和财产安全受到威胁,人民群众无法安居乐业。

1.2危机管理及危机管理意识

危机管理原是指企业为应对各种危机情境所进行的规划决策、动态调整、化解处理及员工培训等活动过程,其目的在于消除或降低危机所带来的威胁和损失。危机管理是专门的管理科学,它是为了对应突发的危机事件,抗拒突发的灾难事变,尽量使损害降至最低点而事先建立的防范、处理体系和对应的措施。

危机管理意识起源于欧美,1915 年莱特纳的《企业危险论》首次提出了危险管理;1921 年马歇尔在《企业管理》中也发表了危险负担管理的意见和危机的处理方法。1962年古巴危机,是指某种冲突状态处于转向战争,或者转向和平这一分界点时,为防止其升级到战争而力图控制事态的体系。1970年以后,危机管理也开始涉及到“非军事性的危机”领域,并逐步形成一种综合性的国家或城市管理新理念。进入90 年代,随着企业危机的复杂多样,该课题的研究更加受到国外学术界和企业界的高度重视。

1.3高校危机事件及危机管理

高校危机事件是指发生在高校校园内或发生在社会上并且与高校成员密切相关的事件,在事先未预警的情况下突然爆发的,严重干扰正常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秩序,破坏教育教学设施,对高校成员造成不安与伤害,损害学校形象声誉。危机管理的概念源于企业管理,是专门的管理科学。

高校的危机管理是指高校针对潜在的或者当前的危机,在危机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一系列的控制行动,以期有效地预防、处理和消除危机,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持续动态的管理过程。因此,高校危机管理过程也是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过程,是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2 高校二级学院危机管理的现状及其成因

尽管当前我国高校危机管理机制建设初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高校危机事件的因素日益复杂多变且不确定、发生频率逐渐增多、各类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出现。要建立高效、快捷的高校危机管理机制,进一步提高应急能力建设,更好地预防和减少高校危机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高校危机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还存在诸多的困难和问题,因此要想从多方面解决,必须从引起高校危机事件的原因入手。

2.1学生心理问题较为突出、安全防范意识比较薄弱

当前社会的负面影响给学生带来的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和爱情至上等消极思想对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形成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误导和影响,致使大学生对事物的判断出现偏差,容易受鼓动或被社会上别有用心之人利用。在经济、学业、就业、情感、人际关系等多重压力下,大学生容易产生巨大思想困惑和心理压力,当焦虑、抑郁、悲观厌世等不良情绪长期积压又得不到合理宣泄和及时调节就会出现心理危机。

2.2二级学院危机管理缺乏敏感性与主动性

高校二级学院是高校的二级机构,处于高校的庇护之下,“大河有水小河满”,生存方式高度保障,很容易使二级学院对危机的爆发和威胁缺乏敏感性。加上危机管理意识较弱,危机往往无法在萌芽阶段立即被发现并及时进行处理和妥善解决。即使有的二级学院管理者能意识到危机的存在,也未必能形成组织整体的预警能力。因此,当危机来临时,要么茫然不知所措,要么只是进行被动式反应,在危机事件发生之后才着手将危机产生的负面效应加以控制。在危机管理中,高校二级学院主动性的缺乏使得危机管理无法彻底消除本身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2.3 教育培养失调、家庭环境影响是关键诱因

在应试教育指挥棒下,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存在重知识教育和成就教育,轻人格教育和心理教育的现象。学校和家长不同程度上忽视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情绪情感、心理需求和心理调适能力,这种失调会引致大学生过激行为的产生。当然,学生所处的成长环境、家庭教育溺爱也会带来一系列的心理障碍和行为失调。高等教育高额的学费和生活费是很多家庭难以承受的重负,而高校内学生家庭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的差别,鲜明客观的浓缩汇集到一起,往往容易引发较为激烈的冲突。

2.4二级学院应急组织机制的不健全

近年来,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普遍开展了“平安校园”建设。高校二级学院也积极响应“平安校园”建设的号召,重视和加强校园安全稳定工作,尤其对消防、防盗、防骗等安全问题都有一定的应急预案,并推出了一些加强校园治安综合治理的新举措。但从危机管理的角度看,高校二级学院还缺乏健全的危机管理体系,危机管理缺乏预测性,对危机的处理多凭借经验,缺乏科学的指导。因此,在危机处理中易处于被动地位,同时也增加了危机处理的成本。

2.5 事件的后续服务工作不到位

目前高校多采取“事后动员,打突击战”的工作方法,当事件的相关人员得到相应的安置后,大家都“收兵回营”。然而问题尚未彻底解决,我们并未对产生此类事件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对解决事件的经验未进行总结,这是治标不治本,同时校方也未对广大学生进行心理安抚,因而也为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埋下了隐患。

3 高校危机管理机制建设的对策干预

加强和改进二级学院的危机管理,是加强和改进高校危机管理的需要,是实现二级学院科学发展的需要,更是贯彻以人為本理念、切实保障高校师生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的迫切需要。针对高校危机事件出现的新情况以及高校危机管理机制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需要我们创新探索,采取更加有效的举措,不断完善高校二级学院危机管理机制。

3.1强化危机意识

首先重在加强预防。高校必须加强突发事件的情报信息工作,构建纵横交错、上下贯通、灵敏高效,从部门深入到专业、班级的情报信息网络,搜集学生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及时妥善地解决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其次是制定预案。加强对突发事件处置的研究,拟定完善的处置方案,制定工作流程,建立效率高、权威性强的应对突发事件的指挥决策机构;建立突发事件处理责任制,实行层层包干,做到职责分明,责任到人。再次是组织预演。对火灾、传染疾病等突发事件组织预演,使主体人员熟练掌握处置的全过程,能够将损失降至最低程度。

3.2健全高校危机应对体系

高校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做好危机事件的应对工作,同时根据总体预案切实做好应对危机事件的人力、物力、财力、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及通信保障等工作,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和受灾师生的基本生活,以及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此外还要发挥高科技优势,努力提高应急管理的物质后勤保障和技术装备水平,增强高校应急处置的主动性、联动性、快速性和高效性。

3.3重视危机事件中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心理危机干预的工作有:对当事人的同校师生以及危机事件处理小组人员,实施减压团体的心理教育模式,帮助他们处理和调适危机事件对他们的创伤性冲击;对受危机事件影响的高危群体进行及时筛查与处置,如果发现相关人群身心状况有较大改变的情况(如情绪反应强烈或当事人的好友异常镇定等),应将其列为高危群体,并对其进行特别的关注,避免意外再次发生;应警惕危机高发时间段,如在当事人死亡的周年、当事人的生日等特殊日子,适当关注受危机影响严重的师生的动态。

3.4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师生和社会各界对应急法规和知识的学习

认真按照《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规和政策要求,通过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广播、电视、网络等,广泛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有计划地对应急救援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各类高校还应把应急知识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与互救能力。我国的普通教育、高等教育、干部教育和普法教育也应当把学校突发事件应急教育演练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教学计划。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对学校开展应急知识教育进行指导和监督,要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开展各类预案演练。

3.5开展危机后的复原工作

危机事件的风波平息之后,应当及时开展危机复原工作,高校的危机管理部门应抓住机会,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对一些应急机制要适当调整,对一些过度的做法要及时纠正。同时还要做好文字记录,以备后用。学校的工作重心应逐步转移,由危机管理转变为常态的管理,以尽快恢复校园的正常秩序,弥补被耽误的工作和造成的损失。

4 结 语

近年来,高校各类突发危机事件时有发生,且有逐年增长的势头,校园安全和秩序受到严峻的挑战。这类事件往往容易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传播扩散速度快,不仅会影响高校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而且还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当前,我国高校二级学院的危机管理存在意识薄弱;敏感性与主动性缺乏;校园危机的长期性与复合性,导致二级学院危机管理的困难增长;二级学院危机管理的对策还未形成完善的体系等问题。因此,要加强和改进高校二级学院的危机管理,构建科学的危机管理系统.妥善处理各类危机事件,成为摆在众多高校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参考文献:

[1]薛澜等.危机管理——转型期中国面临的挑战[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2]管凤仙.心理危机预防干预与高校安全稳定工作[C].2009年第三届海峡两岸高等学校安全管理论坛文集,2009,P233

[3]邱鸿钟,梁瑞琼等.应激与心理危机干预[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1]马斌奇(1978~),男,讲师,现为西安邮电学院自动化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2]祁新雷(1983~)男,助教,现为西安邮电学院自动化学院思想政治辅导员,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3]王锐(1979~)男,助教,现为西安邮电学院自动化学院思想政治辅导员,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项目来源:西安邮电学院2010年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研究项目

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管理 篇4

一、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 管理理念落后, 缺乏创新意识

高校的科研管理模式多为校、院、所, 设校级科技管理处以及二级学院、所科研秘书。存在管理权力过度集中, 管理层面大、头绪繁多等问题。同时, 二级院、所科研秘书缺少管理权限, 框在被动接受任务, 存在没有自主权, 主动性差等问题, 仍是“办事员”“传达室”, 因此就谈不上服务意识创新, 也就不能发挥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

(二) 信息化程度不高, 缺乏共享平台

高校科研管理信息不够健全、不够完善, 虽然现阶段有些数据库, 但在使用的初级阶段也存在信息不全、数据库之间信息不共享、反复填写信息等情况。信息化程度不高不仅会加大管理人员对相关科研信息搜集统计的工作量, 降低工作效率, 还会直接影响科研人员项目申报过程中对市场导向的判断, 对相关课题在国内外发展水平的衡量以及科研课题的竞争性和中标率。

(三) 科研管理环节松懈, 缺乏保护意识

随着科教兴国口号的响起, 各高校的科研力量迅速膨大, 出重拳在项目申请环节上, 在项目申请过程中, 科研人员又局限在专业领域、兴趣范围等, 没有很好地结合市场导向, 导致成果转化率低、产出投入比低, 有些出现科研项目重复甚至是侵权。但由于无论科研管理部门还是科研人员, 对项目实施的过程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或者管理人员本身的流动性导致全责不明或无暇监管, 导致高校科研项目头重脚轻, 拖期项目普遍存在却没有一定措施。不能达到产学研有效结合的初衷, 影响学校科研声誉及项目的资助力度。

(四) 科研管理队伍素质不齐, 缺乏培养重视

目前, 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 有本科学历也有硕士学历, 多为非管理专业人员, 而且身兼数职。在校院两级多重管理的模式中, 二级学院的科研秘书地位稍显尴尬。“重使用, 轻培养”, 工作量和责任下放, 开会交流、学习培训机会由校级管理人员参与。原本就没有激励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 导致二级学院科研管理人员积极性不高, 更不用说工作的主动性和服务质量。很多高校的院级科研管理人员多为兼职或为合同秘书, 不稳定性很大, 会因工资、福利等待遇问题而流动性大。

二、提高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 建立科学化管理体制, 强化服务意识

要创新科研管理, 建立科学化的科研管理体制, 校级科研管理部门可以有限集权、适当放权, 增强管理的灵活性来提高科研管理的效果。明确分工, 确定好校级科研管理部门、院所主管领导、二级学院科研秘书、科研项目负责人各自职责, 责权明晰, 工作方能有序开展。

管理人员服务过程中, 以人为本, 树立服务意识, 为科研人员提供全方位综合服务。结合国家政策、市场导向, 在项目申报前做足功课, 传达到位, 《指南》解读准确, 申报书规范填写的审核, 提醒大家申报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邀请本单位参加全国评审的专家介绍各类项目审定标准和要求等手段, 这些有助于科研人员准确选题, 提高项目资助率。

(二) 建设基础数据库, 实现科研管理信息化

建立有效的科研信息收集、整理、存储, 实时发布有效的科研信息, 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 将丰富起来的数据库、信息资源向科研人员提供, 并做到及时更新及信息的延续有效。

现阶段各类别项目申报基本实现网络申报、评审、中期检查及验收。但仍需要在各网络平台资源共享方面加大突破, 这样, 不仅能避免相类似项目重复申报, 还能节约科技资源及资金。

(三) 健全科研项目全程管理制度, 提高工作效率

科研项目管理是指课题从项目申请、审批、实施、评价、验收、报告成果、技术推广和编入档案的全过程监管。此外, 还应加强经费核算, 建立科研责任制, 建立项目评价综合性指标体系, 抓住项目进展中主要环节, 确保项目保质按期顺利完成。

科研管理的目的是要遵循科研活动规律, 通过对众多关系的协调、服务、整合与制度化, 积极创造一个适合科研活动开展的气候和舞台, 促成科研精品的产出。为此目的, 科研管理人员更要全方位多角度学习, 转变观念, 重视科研项目中后期管理, 提高工作效率。

(四) 建设高素质科研管理队伍, 制定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

在科研管理活动中, 责任意识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对在职的管理人员应该定期进行培训, 比如强素质能力的培训, 包括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服务沟通能力、管理手段等;多角度学习能力, 包括国家政策的学习、学科发展现状、趋势、不同学科之间关系的学习等。要善于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找出工作特点与规律, 提出更好的对策。发挥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为根本目的, 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 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资料, 为科技人员提供及时的信息咨询服务。

在充分发挥管理人员工作能力的同时, 应该充分考虑他们实际需求。比如, 缩小科研管理人员与其他教职工在地位及待遇上的差距;对于专业素质及业绩良好者给予精神嘉奖;对于在本职工作领域发表高水平管理论文或取得其他业绩者给予物质奖励等。建立完善的考核指标, 制定合理行之有效的奖惩机制。

参考文献

[1]米晓, 李瑞瑞, 杨芳.新时期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及思考[J].科技管理研究, 2009 (8) .

[2]于惠芳.服务·学习·研究:高校科研管理的三个维度[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7 (4) .

[3]王伟.科研管理中的复杂性分析[J].科研管理, 2002 (3) .

[4]李蕴, 李家军.高等院校科研管理问题域对策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6) .

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管理 篇5

当前高校二级学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杜英芳

(天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天津300387)

摘要:当前,高校二级学院管理存在着管理制度不健全、内部管理部门职责不清、管理队伍素质不高和学生管理制度不落实的问题。为此,一要健全高校二级学院个性化的管理制度;二要理顺二级学院内部管理职责,打造具有高度执行力的管理机构;三要提高高校管理人员的素质;四要落实二级学院学生管理制度。

关键词:高校二级学院;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12-0099-02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高校办学规模迅速扩大。这一方面加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效应,让更多学生获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另一方面,也使学校管理工作变得更加复杂,特别是对学生的管理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目前,一种新的办学形式――二级学院的出现,让很多分数不够高的学生圆了自己的大学梦。但是,由于二级学院的生源质量与学校本部差距较大,管理上也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这都需要在我国高校管理改革的大背景之下,在继承学校传统管理方式的基础上,重新思考与构建具有二级学院特色的管理模式。

一、当前高校二级学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由于很多高校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对于二级学院的管理质量缺少重视,导致二级学院的管理问题非常突出。

1.管理制度不健全

二级学院的制度大多源于校本部,与二级学院的民营机制间存在着矛盾,严重影响了制度的落实。有些制度与二级学院的管理特点不吻合,解决方案不合理,针对性不强,严重影响管理的效果。很多二级学院只是摘取了本部管理体系的一部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导致管理制度不完善、不全面、不规范。例如,校本部的一些档案管理、人事管理和教学科研等都与二级学院有很大差异,如果仅仅克隆校本部这方面的制度,对于二级学院的管理肯定是不适用的。国家相关部门对二级学院的管理制度建设督察验收机制不完善,也是导致二级学院管理制度不规范、不健全的一个原因。

2.内部管理部门职责不清

二级学院的管理是个综合性工作,部门之间分工不分家。因此,对于二级学院而言,工作的协调性是高效管理的基础。当前,高校二级学院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职能部门的设置与工作不协调,运行不顺畅。由于部门间分工和职责不明确,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经常发生矛盾,出现如“利益面前部门争夺不休,难题面前部门互相推诿,管理人员不管学生学习,教学部门不问学生管理”等问题。同时.部门之间缺乏沟通,教师与辅导员、教师与领导、辅导员与领导都“自扫门前雪”,缺乏沟通反馈机制,导致部门工作脱节,执行不到位,管理工作效率低。

3.管理队伍素质不高

由于高校对二级学院的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很难把一些非常优秀的人员调配到二级学院中,导致学院管理队伍专业素质不高。很多行政干部是教师出身,对行政管理不熟悉,有的还要承担课务,精力不够用;一些具体工作人员是受到学校照顾的职工家属,学历低,能力差;有些是不能胜任教学工作的老弱病残教师;有些是刚分来大学生,没有管理经验。随着高校管理的现代化发展,这些管理工作人员很难适应高校专业化程度较高的管理工作,如图书管理、教务管理、教研管理、德育工作等。政治辅导员是帮助大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和日益增多的心理焦虑和障碍的教育主体,他们的道德水平、工作能力、文化素质直接影响到教育工作的效果。但目前高校二级学院的辅导员队伍大部分是由刚毕业留校的学生组成的,影响了德育工作的质量。

4.学生管理制度不落实

即或是不健全的制度也还面临着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当前,很多二级学院学生管理制度不落实,制度形同虚设。学生上课时接打手机、吃零食,做实验时不遵守实验室管理制度等现象在学校本部情况不严重、不突出,但在二级学院显得非常突出。如果管理者还是用以前的思维方式和管理方式来对待这样的现象,则会使不良习气急速蔓延,严重影响学校形象。同时,二级学院学生考试不及格、逃课、迟到、打架等现象发生频率高,而学校对于这些问题的处理却是有制度无落实,导致这些现象长期得不到遏制。

二、改进高校二级学院管理工作的对策

1.健全二级学院个性化的管理制度

二级学院要针对本院学生特点,从学校规模、运营模式等实际出发,努力构建属于自己的独特的管理制度。一方面,要继承学校本部具有历史底蕴的文化传统,把握好学校本部文化的核心与精髓,保证二级学院的管理制度能够传承学校文化的核心精神,包括学校共有的世界观与价值观、人才培养的基本理念与社会责任意识等,这些是学校的灵魂,也是二级学院必须继承的部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校风气和传统优势的延续与发展。另一方面,二级学院要在基础本部管理体系的基础上,重点继承其基本精神与思维方式,对于具体操作层面的制度要结合二级学院的特点进行改造,对于制度执行过程中的侧重点要重新定位,形成最有效的以健全制度为核心的管理体系。

健全的制度是管理的基础。二级学院的管理制度要健全,就必须涵盖到管理的各个层面,消除管理的盲区。对学校的教学管理、评价制度、考核制度、实验管理、实践教学管理、野外实习管理、学生学习习惯管理、学生思想道德管理、安全管理、宿舍管理、就餐管理、水电管理、档案管理、考勤管理、人事管理、科研管理、后勤管理等管理制度都要以基本管理理念为指导,在校本部制度体系的基础上,结合二级学院的特点,个性化地予以健全。结合二级学院的特点,要特别加强实践活动管理制度的健全和落实,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切实重视学生的德育管理,强亿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等。

2.理顺二级学院内部管理职责,打造具有高度执行力的管理机构

首先,二级学院要在发展的起步阶段做好职能机构设置的科学规划,使二级学院在新一轮高校办学竞争中赢得一个有利的的位置。要按照学院管理工作的要求,对职能部门进行职能分析,明确其职责与功能。同时,要注意维护二级学院的职能部门与学校本部管理部门之间的上下级业务指导关系,这样既能保证二级学院管理部门之间的互相配合,又能保证二级学院延续学校的管理制度,把二级学院的管理纳入到学校整体管理系统之中。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一些二级学院成为学校的独立学院,例如:某大学的二级学院已经不再是学校管理的一部分,而成为独立于学校整体管理之外的“附属国”,这是一种不良的办学倾向。

其次,重新构建民主决策体系,激发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二级学院管理制度的缺失在民营机制的尝试过程中,很容易导致民主管理的盲区。实行民营机制管理的二级学院要发挥民营机制的优势,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要建立决策监督机制与绩效管理机制,实行教代会与学代会共同组成的决策监督机构,对部门决策进行评估监督,促进领导适当放权,还权于部门。要推行问责制度,对于一些决策与实施中的错误进行问责,并与职务晋升与岗位待遇挂钩,提高管理质量与效率。要实施绩效管理,对工作人员进行绩效评价,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从成本效益、满意率、成长指数等各个方面进行积分评价,促进工作人员工作质量的改进。

再次,当前,很多大学在办学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机构设置仍基本不变,新职能由旧机构接纳,随着学校发展又不时进行修修补补,很少有学校进行一次重新的洗牌,致使问题在发展中积压,给学校发展又背上了巨大的包袱。因此,当务之急是要理顺部门之间的关系,关键是优化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逐步避免部门职责不清导致的工作矛盾与秩序混乱的现象,提高制度与决策的执行力。

面对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管理者角色混同的问题,实行层级管理体制,合理分配权力,建立一种扁平式的网络化的层级管理运行模式,让决策层、执行层、监督层互相联系、有效运作,是一种最佳的选择。学校的管理方式应该由以往的增加管理层次转变为减少管理层次和增大管理幅度,各个部门密切联系,统一协作,集权与分权相统一,从而形成一种高效运作的管理模式。

3.提高高校管理人员的素质

首先,要改进工作作风,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的管理理念,将管理和服务,育人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管理创造民主、自由、平等的育人环境。管理者应充分尊重人的生命价值和主体地位,尊重人的基本权利,把谋求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学校管理的终极目标。通过情感激励、目标激励、成就激励、评价激励、奖惩激励等多种形式,调动高校各类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为教师和学生的自我实现创造条件和机会。其次,加强管理干部与职工的学习培训与督查。用科学发展观促进作风与方法的改变。建立学习制度、反思制度,更重要的是建立督查评价制度,让管理人员认识到自己的工作应建立在教师与学生满意的基础之上。再次,实施高校行政管理岗位专业化工程,部分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岗位的领导任命必须确保被任命者懂得专业管理。杜绝一些教书不行、学术落后、一心做官的教师“退”人行政管理部门,降低行政管理的水准。同时,引进一些专业人员到具体管理岗位中来,提高管理的专业化水平。高校教育管理者应不断改进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智慧,减少管理成本,提升管理效益。

4.落实二级学院学生管理制度

当前,二级学院学生管理的制度落实存在很大问题。二级学院的学生行为习惯与违纪问题对学校形象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损害。因此,必须加大二级学院学生管理制度落实的为度。

首先,要对制度本身进行重新审视,切实制定与学生生源质量相符合的制度。要针对学生存在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与经常发生的违纪现象,从源头上进行遏制,特别是要对新生进行强化管理。其次,加强学校德育管理工作。通过各种德育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把德育与二级学院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结合起来,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提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就业教育与理想教育,让学生有理想、有追求、有奔头,把理想化为中期与短期的目标,成为激发学生进步的动力。

今天,高等教育面临着管理制度的变革。作为高校二级学院的教育管理者,要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总结经验教训,改进管理方式,努力成为工作有效率、有成效的能够惠及学生的教育管理者。

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管理 篇6

【关键词】高校;二级学院;管理

随着高校的扩招,校级办公司的任务日益繁重。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的主要任务就是保证学院的日常工作得到正常开展,此外还是学校和学院教师的传递枢纽,一方面将教师的意见反馈到学校,另一方面将学校的指示下达到教师,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才使得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的工作非常繁杂,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在日常办公中也会出现较多的管理问题,这将会使得办公室的工作效率低下,并影响学校的发展。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的主要工作是服务教学、服务科研,其管理对于学校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学校的整体水平,因此加强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工作的管理在高校加速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一、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工作繁多,不僅要涉及到学校下达的各项任务,而且还要协调院系内的各项工作,并对于教师和学生反映的情况及时进行处理,那么在如此繁忙的工作中二级学院办公室管理工作就会出现多种问题,下面将进行详述。

1.工作项目繁多

高校二级院校办公室的工作项目非常多,不仅涉及到学校领导方面的工作,而且还涉及到教师学生的工作以及对外的接待工作。那么其工作量就会非常繁重。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的首要工作就是要完成学校领导和下属教师的上传下达工作,这项工作本来就十分繁重,尤其在完成学校领导下达工作的过程中非常困难。此外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还承担着接待外来访问工作,这些事情都非常繁杂,如果稍有不慎就会使得部分工作无法及时有效的完成。

2.缺乏较好的管理方法

目前高校的电子校务工作并没有得到较好的落实,高校的电子校务工作就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来更加高效的进行日常工作的处理,现今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是高校在管理的过程中理念不够现今,高校仍然沿用着传统的管理理念,这就使得信息传递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影响了工作的完成效率以及完成质量。运用传统的管理方法在进行日常工作中会极大的降低工作效率。

3.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

我国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没有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那么办公室内的行政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就没有较大的积极性,并且给其造成思想上的认识偏差,其认为在办公室内做较多的工作和做较少的工作没有差别,做工作和不做工作也没有差别,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很难被有效的调动起来,这样在学校领导下达相应的任务之后教师不会较认真的去完成任务,反而是期待其他的教师去完成该项任务,这样学校所下达的任务就很难在较快的时间内完成。之所以会存在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教师的表现和晋升机会以及分配制度都没有较好的结合在一起,所以不能够较好的约束教师的工作效率。

二、提高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管理工作的方法

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的管理工作对于高校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管理中存在较多的问题,所以就需要提出相应的办法来提高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管理工作的效率,下面将进行详述。

1.运用网络进行管理

现今高校的学生日益增多,那么在处理学生工作的过程中很难及时有效的通知学生,那么运用网络就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通过网络二级学院办公室管理人员可以及时有效的与学生进行交流,这样将会极大的提高办公室的工作效率,使得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的管理工作更加高效。

2.建设专业化的行政管理团队

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的工作对于学校的工作开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二级学院办公室的管理工作尤为重要,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完善办公室的行政管理团队,提高团队成员的素质。这样在管理过程中将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学生服务于科研人员。此外还要对办公室行政管理人员定期进行培训,使其素质得到不断的提高,并可以面向社会招聘相应的管理人才来弥补办公室管理人才的缺乏,使得办公室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得到极大的提高。

3.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

没有完善规范的管理制度办公室管理人员就无法提高工作积极性,在工作中会产生懈怠的情绪,那么针对这种情况就要建立相应完善的管理制度,即通过管理人员的工作绩效来决定工作调动和晋升机会,对于在工作中表现出色的工作人员要进行相应的奖励,同时对于工作中表现较差的管理人员就要进行相应的处罚,完善的奖惩规定以及规定的管理制度将会使得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更加高效的完成各项工作,从而推动学校管理工作的更好进行。

三、总结

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管理工作是一项较为艰难的工作,管理人员需要不断的完善自身素质才能够将工作做的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蔡荣荣,胥亮.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管理效能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J].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1:67-69

[2]曹红珍,郑奇茹.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管理效能:影响因素与对策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2,18:95-96

作者简介:

综合高校二级学院档案的综合管理 篇7

一、提高综合高校二级学院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高校档案材料是高校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正确决策、研究工作、处理重大问题的依据,搞好文件材料的收集是确保档案材料齐全完整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直接反映本单位工作实绩的有力证明。一般而言,档案工作在各个高校都是非常重视的,不仅把档案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议事日程,而且配有专门的人员和机构设置。然而,对于综合高校二级学院来讲,情况就差别很大,存在的问题也很多。因此,我们必须提高基层领导对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清楚二级学院的档案是学校档案工作的一部分,其工作好坏直接影响学校的整体工作。

1、加强档案意识,建立专人负责制

通过学习与广泛宣传,使教职工都增强档案意识,形成人人重视档案、支持档案并自觉地维护档案。建立健全档案的管理机构和管理网络,成立以院长为组长的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并配备专兼职档案员,建立学院综合档案室,从组织上要保证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

2. 档案管理要服务于学院的现实工作

二级学院的档案人员不仅要有埋头苦干、默默奉献的精神,同时应当多一些敏捷和睿智。档案是承上启下的桥梁,是继往开来的纽带。服务于现实是档案的一个重要功能,切实抓好档案管理工作可以为领导决策提供借鉴,为学院工作提供参考和保障。加强档案管理可以有效地促进学院工作,对日常教学工作起到检验监督作用。

二、综合高校二级学院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作者最近对部分综合高校所属二级学院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普遍存在以下问题[3]。

1、对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长期以来,相当一部分人员包括部分领导干部对档案工作的认识都存在一些误区,认为档案工作就是抄抄写写、保管的事务性工作,不能给单位创造经济效益,只要“守好摊”,不丢失,不泄密就行了。

2、管理力量薄弱,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手段落后

二级学院的档案人员大多没有经过专业的档案知识培训,对档案的重要性、管档要求、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装订等业务不熟悉,档案收集意识淡薄。而且大多数档案人员身兼数职,对档案工作精力投入不足,日常事务往往只是将材料放人档案盒,就是一些归档的材料也不够真实和准确。

3、档案室硬件环境设施不齐全,制度不健全

很多二级学院没有专用档案室和足够的档案柜,有的档案室狭窄、潮湿、“六防”设备不配套,引起档案材料霉变、虫蛀,影响档案的美观整洁及完整。

三、加强二级学院档案的综合管理,提高办学水平和工作效率

二级学院麻雀虽小,但档案工作内容却很杂,我们必须分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文书档案的管理

文书档案是学院党、政、工、团等日常工作中形成的,具有重要保存价值、经过立卷归档的文件材料,是学院领导进行决策、总结工作、制定计划的可靠信息资料。

由于文书档案工作比较沉闷,职员记录信息时由于麻痹较容易出现错误,从而导致了以后所用信息的错误性,影响文书档案信息的质量效果。因此,文书档案工作的性质决定档案工作者应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应耐得住寂寞、甘于清苦,从而确保文书档案的准确性。

2、教学档案和教师业务档案的管理

教学档案是高校教学业务部门在教学管理、教学实践、教育研究活动等各个环节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教学文档资料。它是高校教学活动的直接的原始记录,如教师的业务材料包括学生各科成绩分析、试卷分析、科研课题、教案检查、以及其他在教学活动实践中直接形成的声像档案材料,如教学实习录像等,这些以影像为表现形式并辅以简要文字说明的历史记录,具有纪实性、直观性、典型性等特点,是教育教学活动中有力的辅助手段,在学校档案工作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因为它们是知识和信息储存的一种形式,详细、真实地反映了高校的教学历史全貌[4]。通过抽调审阅教学档案如教师教案、实验报告、科研论文、毕业设计(论文)、试卷等,能很快了解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情况,同时还可作为教学管理考核的基本参照依据,是衡量一个学院办学水平的标志。

教师业务档案是指教师个人在业务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教师业务档案是学院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教师业务档案保存起来不仅是学院的历史财富,也是教师个人的财富。通过业务档案,教师能看到自己在从事教学与教育科研中的成绩,从而进行更高层次的探索,激发工作热情。

3、全日制学生学籍档案的管理

学生档案是学校对学生基本信息了解的基本依据,也是学生毕业后用人单位选拔使用、培养人才的重要依据。所以,我们应完善学生档案管理的相关制度,加快学生档案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的建设,充分挖掘档案的利用价值,为毕业生就业服务。

学生档案管理人员要与时俱进,不断改变观念,更新管理意识,勇于实践,敢于开拓创新,充分利用新技术、新设备,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要使学生档案全部纳人网络管理库,管理人员必须积极开发实用、高效、功能强大的学生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加速档案管理的现代化的步伐。

4、成人学生学籍档案的管理

因为成人教育学员多为在职在岗的工作人员,学员数量多、涉及面广,层次参差不齐。并且教育层次丰富、学习方式灵活多变,有函授、夜大、专业特色自考以及脱产、半脱产、不脱产的学习方式。因此,决定了成人教育档案内容庞杂,种类繁多[5]。

文书档案包括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下发的有关成人教育工作的政策、法律、法规等文件;院校下发的成人教育教学工作、专业设置、培养计划、学籍管理以及有关规章制度等方面的文件;成人教育规划、实施计划、学员管理、时间及经费安排、奖惩措施等方面的文件。也有学籍档案,包括学员入学登记、学员学籍卡片、学员成绩总册、在校学员名册、学员学籍变更等材料。

既有教学、教务档案,包括成人教育各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方法、课程设置要求及安排、学期教学进度表、教材选用、授课教师资历及授课情况反馈等内容。又有招生档案,包括年度招生工作所涉及的学员报名、考试、录取、收费等方面的材料、表格,招生工作总结等材料。

还包括毕业生档案,如毕业选题答辩、毕业总结、学位评定及授予情况材料、毕业证的发放、领取签字等内容,以及毕业生专业工作情况的跟踪调查和信息反馈材料等。

5、教学设备档案的管理

教学设备,是学院的重要“资产”和宝贵“财富”。其装备程度体现了学院的“经济实力”。能否科学地管理和利用教学设备,也是高校教学组织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要管好、用好教学设备,并且加强教学设备档案的管理。对教学设备的购入、维修和使用情况建立健全档案不仅是保护学校资产的需要,也是提高教学设备效率,更好完成教学任务的必须手段。

四、结束语

面对综合高校二级学院的档案工作面多而零碎的局面,我们必须要加强对二级学院档案的分类管理,实行综合管理以适应目前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要在日常教学和管理工作上认真扎实地做好二级学院档案的收集和整理工作,优化档案管理,强化服务功能,充分发挥二级学院档案的作用,以促进二级学院的档案工作与其他各项工作协调发展。

摘要:本文就综合高校二级学院的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认为必须提高基层领导对档案工作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对高校二级学院的各类档案实行分类综合管理,建立专人负责制,以提高高校的办学和管理水平,从而实现其科学化发展。

关键词:综合高校,二级学院,档案,综合管理

参考文献

[1]冯惠玲、张辑哲主编.档案学概论.第二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6.

[2]李云峰、袁贵芬,科学分类,努力发挥学校档案的整体效应——浅谈中小学校档案分类[J],中国科技信息,2008(3).

[3]乐利珍,浅谈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科技风,2008(24).

[4]黄金莲,关于提高新建本科院校评估档案质量的思考[J],档案,2006(4).

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工作探讨 篇8

一、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秘书工作的管理内容

(一) 课程管理。

课程管理包括协助教研室制订每学期的开课、排课计划, 组织学生选课, 录入课程上课名单, 安排好专、兼职教师的节假日调停课, 以及日常突发事件引起的调课、代课情况, 并将其备案。

(二) 教材管理。

组织专业教师选定学生用教材, 并组织教材论证, 力求教材体现学科先进性, 所有教材需由学院留底保存, 以备查阅。

(三) 考试管理。

各课程的期中、期末及补考的考试安排, 各科试卷汇总上交校教务处, 做好试卷保密工作, 并协助校教务处下发各类考试通知及监考人员安排, 协助学校教务处安排国家统一资格考试, 等等。

(四) 教学统计。

对各类教学活动所产生数据进行统计汇总, 例如学生的专业分方向、毕业资格审查、毕业论文情况、毕业实习情况、学生上课情况及信息反馈、教材征订使用情况, 学期末试卷及相关材料的归档, 等等。

(五) 学籍管理。

协助学院领导及学校教务处对本学院学生的学籍情况进行管理, 做好各学期学生返校报到注册工作。

(六) 学术科研管理。

教学和科研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我校的办学宗旨就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 从事教学的一线教师和实验人员更是全身心地加大了科研力度。高校的教务秘书应认真有效地配合学院组织本院教师积极开展学术研讨和科研创作。

二、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秘书工作的特点

(一) 协调与服务性。

教务秘书的工作必须以真诚服务为基础, 在工作性质上应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应做到及时通知、恰当安排、正确统计、精确填写, 急教师之所急, 解学生之所难, 竭诚为教师和学生服务。

(二) 时效性和繁杂性。

教务秘书的工作涉及本学院全部的教学工作, 一方面要协助领导管理教学, 另一方面要处理教学方面的各类具体事务, 还要协调方方面面的关系, 以及完成教务处和领导临时交办的工作。教务秘书的所有的教学准备工作应该且必须在教学活动进行之前准备就绪, 所以必须讲究效率, 使教学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和教学效应得到充分发挥。教学活动应是全院各部门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一个过程。教务秘书工作的难度大, 除了常规性的日常管理工作要做, 还有一些突发性的教学事件需要处理, 工作重、责任大。因此教学秘书工作实质上是时效性和繁杂性的复杂工作。

(三) 灵活性。

教务秘书日常工作中很重的一项任务就是协调, 这对教务秘书的工作提出了灵活性要求。协助学院领导管理全院教学工作, 学院领导是决策人, 教务秘书便是决策的执行者。学院领导在管理上不可能面面俱到, 教务秘书在执行决策及处理一些突发性、偶发性事件时, 应该根据当时的情况, 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灵活处理。同时, 在处理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上, 要使整个学院成为一个团结坚实的整体, 不仅要靠领导的力量, 还与教务秘书协调各种关系, 缓和矛盾, 营造和谐工作氛围的能力密不可分。

三、提高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秘书工作能力的建议

(一) 明确责任, 摆正位置。

二级学院教务秘书工作面向全院, 工作宗旨应是服务全院师生。在工作中, 遇事应沉稳, 明确责任, 照章办事, 找准定位, 态度诚恳, 务求在和谐氛围中完成工作。

(二) 制订计划, 高度责任感。

教务秘书的工作每个学期都有固定的分阶段日常工作任务, 这些工作任务就可提前谋划, 提前预判可能出现的问题, 及早落实相关工作, 这样才可以使自己的教务工作游刃有余。同时应该有高度的责任心, 对于服务性的工作的效果而言, 责任心具有很大作用。教务秘书应以教师所急为己急, 以学生所难为己难, 对全院每一位师生都要做到尽职尽责。

(三) 理清顺序, 坚持原则。

教务秘书经常要处理一些紧急任务或是突发事件, 在处理过程中, 应理清工作任务的主次缓急, 逐一办理, 同时应讲究科学的办事方法, 坚持工作原则, 在不违背准则的基础上有效地完成每项工作。

以上是笔者的认识和看法, 不尽周全, 希望通过日后的工作实践进一步完善工作思路, 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 这样才能为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增光添彩, 使教务秘书的工作向着更科学、更规范、更广泛、更人性、更到位、更灵活的方向发展。

摘要:教务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在当今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社会大环境下,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 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重心下移, 二级学院的教务管理随即成为该学院教学管理的核心, 二级学院的教务秘书在教务管理工作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工作,教务秘书

参考文献

[1]茹明霞.搞笑教务管理初探[J].青海师专学报 (教育科学) , 2004 (6) :250-252.

[2]赵静.对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认识与思考[J].甘肃科技纵横, 2008 (4) :86, 43.

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管理 篇9

一、理工科学院科研管理特点

综合性大学往往多学科并存, 但理工科与文科学院科研管理的侧重点不尽相同, 理工科学院科研管理的特点为:

1. 满足教师对科研经费、设备、实验用房的需求, 是理工科学院科研管理的重点。

理工科学院教师需要大量的仪器设备、实验药品, 投入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 在此基础上才能得出可靠的实验数据, 因此理工科学院往往经费需求较大, 科研周期较长。经费不足、设备不完善、不能提供足够的实验室, 很难吸引高层次人才是理工科学院普遍存在的问题。

2. 平衡教学和科研之间的关系, 是理工科学院科研管理的难点。

理工科学院一般要承担学校基础课的教学工作, 有相当数量的教师承担了此项繁重的教学任务, 这些教学教师因长时间脱离科研工作, 对科研工作存在一定的畏难心理, 调动教学教师的科研积极性, 也是理工科学院科研管理的重点。

3. 促进理、工学科的交叉和融合, 是未来理工科学院科研管理的焦点。

学科发展以科研提升为内在动力。科研能力的增强, 是学科发展的第一促进力, 第一推动力。但往往是, 理科和工科二者之间较为封闭, 缺少沟通、孤军奋战, 难以团结起来申报重大课题, 造成科研资源极大的浪费。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是2008年顺应学校学科调整的需要, 将化工与能源学院和化学科学学院合并, 更名为化学与化工学院。相比起来, 学院科研管理应更注重化学与化工这两个优势学科的交叉和融合, 集合两个学科的优秀科研力量争取重大项目。

二、理工科学院科研管理现状分析

目前大多数高校都设立了科技处或科研处, 负责全校的科研管理工作。并在每个学院设立了主管科研的副院长, 也配备了专职或兼职的科研秘书。但仍会存在着科研管理观念落后、管理缺乏特色、管理相对封闭、管理质量不高、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等问题。

1. 科研管理观念落后。

片面认为科研管理是学校科研管理部门的主要工作, 学院只需配合、协作。静态管理、事务性工作是学院科研管理的主要内容, 把做好承上启下、上传下达、按章办事作为衡量学院科研管理工作的标准。学校科技处过多地拘泥于学校科研事务性工作, 只注重收收发发。

2. 科研管理缺乏特色。

每个学院都有各自的学科特点, 理科类学院注重基础, 工科类学院以应用见长。基础性研究不进行, 科研没有后劲, 应用性研究开展不了太长时间;应用性研究是基础研究的“试金石”, 有了它, 基础研究才会一一被验证。照搬学校规章制度, 而没有结合学院学科特点加以灵活运用, 这样很难让科研管理上一个新台阶。

3. 科研管理相对封闭, 与外界联系松散。

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才能体现出科研工作的价值。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不仅需要学校, 更加需要学院的重视。构建产学研互动平台, 加强与其他院校的联系。学校科技处人员有限, 无法全面、持续地开展为企业和其他院校“牵线搭桥”, 加强双方的合作。

4. 科研管理质量不高。

随着国家对科技投入的加大, 高校科研工作取得了蓬勃的发展, 科研数量和经费额度不断增加, 但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的规模并没有得到相应扩充。甚至于许多二级学院管理人员编制有限, 无法设置专职科研秘书, 学院科研秘书往往身兼数职, 工作多而杂, 造成其精力分散, 无法全面、深入、科学、系统地进行科研管理工作, 无暇进行科研创新管理, 严重影响科研管理质量。

5. 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

各自为政是高校的普遍现象, 个别教师满足于承担小项目, 不能进行有效的整合。针对973、863或国家支撑等重大项目, 很多二级学院很难做到集中优势科研力量。学校科技工作不只是在数量上, 更重要的是要在质量上取胜, 积极做好导演角色, 变教师个体自由申请各类科研项目为以国家各类科技计划为主导, 有效组织和整合力量, 联合策划和申报重大项目、重大成果, 在高级别科研项目和高水平科研成果获奖方面有所突破。

6. 科研奖励、考核过于强调结果。

目前高校科研奖励、考核过于强调结果, 而不问过程。不能只以论文数量、项目数和经费数等作为奖励或考核的依据。在理工科领域里, 还应适当关心论文的质量、引用次数、成果的利用率、成果的转化效益等。很多高校单纯地以JCR分区表作为考核或奖励的标准, 以论文见长的理科, 如化学, 顶级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SOCIETY”, “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都位列JCR一区。而注重应用的工科, 如化工, 其学科内的顶级期刊“AICHEJ”、“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INDUSTRIAL&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只能在JCR二区内找到踪影, 这种考核和奖励结果, 会在一定程度上抹煞教师的科研积级性。

三、完善理工科学院科研管理工作的建议

针对目前理工科学院科研管理现状、科研管理特点, 及目前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在这一方面取得的成绩, 对理工科学院的科研管理特提出如下建议。

1. 树立服务意识, 以人为本。

服务是管理的基础, 只有做好服务, 才能谈得上管理。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较为繁琐, 管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热情的服务意识、甘做人梯的奉献精神, 才能为教师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广大的教师是高校科研活动的关键要素。以人为本, 以教师为中心, 着眼于教师的发展, 为教师提供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 千方百计挖掘教师的潜能, 调动其积极性。

2. 创新科研管理服务, 由被动变主动。

学校科技处对科研管理由“事无巨细”变为“抓大放小”, 从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从全局出发, 侧重于制定科研政策、宏观战略性研究, 提高学校的整体科研管理水平, 争取更多的科技资源。学院方面, 则由过去那种“坐、等、靠”的被动服务, 转变为积极参与其中。

3. 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科研激励政策。

科研激励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 人才是高校的第一资源。建立高效、合理的激励政策不仅能发挥现在教师的无限能量, 还有利于引进人才。近年来, 华南理工大学领导充分注意到科研激励的重要性, 制定了《华南理工大学教学、科研与学科建设奖励办法 (试行, 修订) 》。学校对教师获奖成果、公开发表论文、重大科研项目、授权专利、科研基地获批等项目的奖励作了详尽的规定。科研奖励标准也屡创新高。

4. 加强与外界沟通, 搭建产学研桥梁。

理工科学院应主动走出“象牙塔”, 转变思想、观念, 进一步增强产学研合作意识, 充分认识和了解企业的技术需求, 积极开拓与企业的合作机会, 与企业、院校建立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 组织相关领域教师定期下基层, 这样不仅能够利用高校高水平设备, 高水平智力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还能帮助学院教师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

5. 集中学科优势力量, 做好重大项目的组织和管理。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高校的科研面临着众多机遇和挑战。特别是重大项目的组织和管理方面, 各个高校都在抢占这一重要资源。学校在重大项目的管理上应建立长效机制。改变以往等指南出来才组织撰写申请的被动局面。组织相关学院, 提前布局, 从编写指南开始, 提前规划。集中优势力量, 强强联合。学院方面, 站在学院的层面统筹考虑, 调动一切有利因素, 加强信息反馈和交流, 做好前期动员和部署工作。打破学院之间、团队之间以及教师之间的信息壁垒, 充分发挥理工科的学科优势, 理科为工科奠定基础理论, 工科为理科的基础理论转化应用保驾护航, 加强学科交叉合作, 争取重大项目的立项。

6. 加强科研项目过程监管体系。

相比起科技处的工作人员, 学院的科研秘书对教师的专业领域、科研实力等更为熟悉。从而可以对科研项目的申报、立项、中期检查、结题系列过程给予监督管理。项目前期申报, 学院根据项目指南应做好组织动员, 对于限项申报项目, 根据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 选拔有竞争力的申报人;项目立项后, 督促项目负责人根据计划安排, 严格执行项目任务;项目中期检查, 后期结题, 是科研项目成果的总结, 也是衡量学院科研过程监管的重要标志。

7. 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素质。

在思想上, 培养其爱岗敬业的良好思想品德;在业务上, 鼓励科研秘书接受多种形式的专业培训, 不定期的组织院际、校际间的科研管理研讨会或工作交流, 提升其业务能力;在观念上, 提高科研秘书的素质, 最重要是转变其工作观念, 培养其工作的创造性、主动性, 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为学院的科研管理献计献策。

参考文献

[1]周文胜, 姜川.试论研究型大学的校院二级科研管理工作[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20 (6) :65-68.

[2]梁艺.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二级科研管理部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百色学院学报, 2011, 24 (6) :119-122.

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管理 篇10

一、高等院校教务管理工作的现状

(一)教务管理工作的特点。

教务管理工作是高校教师与学生联系的桥梁,是管理与教学的纽带,其工作特点可概括为:1.复杂性。工作面涉及教学计划管理(组织专业系制定、修改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教学运行管理(课程编排、考试报名、考试安排与管理、成绩管理、毕业设计(论文)安排)、教师管理(教师工作量核算、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教学基本建设管理(学生学籍管理、教学档案管理)等诸多方面。2.具体性。教务管理人员受教学院(系部)和学校教务处的双重领导,无论是开展常规性还是临时性的教务工作,都要求在明确的时限内完成,许多工作都要落实到具体的人和物,大部分工作直接涉及教师和学生的切身利益。3.全能性。教务管理人员除了完成日常事务性工作之外,还需完成学院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工作范围涉及院(系部)教学管理的各个方面,头绪繁多,工作量大。

(二)教务管理人员专业、学历结构不合理。

大多数教务管理人员不是教育、管理等相关专业出身,且学历层次参差不齐,很多没有系统地接受过管理学、教育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培训,缺乏对高等教育理论、高等教育发展新动向的了解和研究。此外,由于教务管理人员目前承担着大量事务性的工作,日常工作十分繁忙,几乎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管理改革方面的研究,更没机会外出培训、进修学习,导致学历、职称提升困难。

(三)教务工作趋于网络信息化。

由于教务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及管理范围的全面性,使得教务管理信息化势在必行。目前,我院采用清华大学教务管理系统,实现了学籍管理、学生选课、教材管理、实践教学管理、成绩管理、网上评教等工作,减少了教务管理的人和事,缩短了信息流通渠道,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公有民办二级学院教务管理工作的特点

公有民办二级学院以母体学校为依托,共享母体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能够充分发挥公有优势和民办活力。民办二级学院的教务管理工作有其自身特点。

(一)人才培养市场性。

公有民办二级学院成立初期执行与母体学校一样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但由于生源素质和培养目标的差异,母体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适应民办学院的发展要求,民办二级学院必须制定与自身特点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我国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的积弊主要是大学本科毕业生与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之间的严重脱节,因此民办二级学院学生的培养必须面向市场,制订出适应人才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运作过程灵活性。

公有民办二级学院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个体特性、不同层次的人才需求及母体学校的办学特色,综合考虑社会需求、学生兴趣、师资力量及人才培养目标等多个方面的因素,提供多样化的课程设置。而传统教材的内容常常滞后于实际需要,因此必须及时扩充和更新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毕业设计和成绩考核都可以灵活多样,推陈出新,充分适应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这样才能使得学生的学习自主权得以充分保障,选择权被放大。

(三)改革创新完善性。

公有民办二级学院的教务管理规章制度应在参考母体学校的基础上,与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办学特点相结合。因此,必须对所有的教学文件进行全面修订。如在人才培养方案方面,切实增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强化英语、计算机的学习,加强职业资格技能鉴定,增加如基础写作、心理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等素质拓展类课程。

三、促进公有民办二级学院教务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教务管理岗位责任制。

根据科学的管理规律、学院的实际情况和各教务人员自身的特长,制定出教务管理的岗位分工与职责,并形成可行性的制度,明确分工,职责分明,能级相应,负责到底,能有效避免遇事时相互推卸责任,或者不明晰工作该由哪个岗位的人员来负责。健全的教务管理岗位责任制能有效增强教务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减少工作中的粗糙马虎与推诿扯皮,减少教学事故的发生,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二)努力提高教务管理人员的素质。

优质高效的教务管理有赖于全体教务人员的共同协作,要切实提高公有民办二级学院的教务管理工作,关键是提高教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增强服务师生意识。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增强自身素质修养,忠于教育事业,热爱教务工作,对师生热情服务。第二,提高管理科学水平,学习管理系统知识。掌握有关高等教育管理的专门知识,建立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实现真正的“内行”管理。第三,具备较强的沟通协调、团队协作和信息技术处理能力。不断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熟练掌握各种常用的办公软件、网络信息、数据库操作、文字处理、数据分析技术等。第四,精通业务,提高学术研究能力。一名合格的教务管理人员对学校各项教学管理文件都必须做到烂熟于心,深刻理解,能运用自如;同时要广泛开展调查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勇于创新,勇于开拓,紧跟时代发展脉搏,适应高教发展对教务管理人员的需要,以高素质管理服务于师生,推进高教深化改革,培养出社会所需的可用之才。

(三)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务创新。

当前,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和人事制度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为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务管理队伍提供了良好机遇。公有民办二级学院的教务管理可以从机制和管理两方面进行创新。一是在完善教学督导制度的前提下,建立教学信息员制度。实行学分制后,打破了传统的教学运转模式,实施全天候排课,作为教务管理部门难以及时掌握教学过程动态。在学生中聘请教学信息员,建立“教学—学生—管理部门”三者之间的信息反馈网络,可大大提高管理效率;二是实施专项检查制度。为加强教学过程的监控力度,可定期与不定期地组织督导专家对各类实践教学环节采取看、听、问、查、评比等方式进行专项检查,检查结果与学校对二级学院教学目标管理考核、教师个人业绩相挂钩,从而有力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重视教务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公有民办二级学院的教务管理工作隶属学校教务管理职能部门和学院双重领导,工作性质与其他工作的性质不同,不仅繁杂,而且要动脑、动手、跑腿,一刻不闲,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有新的问题不断产生。这就要求教务人员在工作中不但要认真、谨慎,眼勤、嘴勤、手勤、腿勤,而且要防止出现教学事故;而其他工作则比较单一,出错的机率也相比较小。还有少数人错误地认为教务管理是一项技术含量不高的工作,而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些都容易造成教务人员心理上的不平衡,不利于教务管理队伍的稳定。因此,学校各级领导要重视教务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把教务管理工作纳入学校整个管理系统之中,根据学校的师生人数按比例配备足够的教务管理人员,制定相关政策,让教务员安心本职工作。同时,要鼓励和支持教务人员接受继续教育及校内外的业务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四、结语

公有民办二级学院教务管理工作复杂繁琐,责任重,规律性、时间性强,但又要保证高效和准确。特别是在新形势下,高校发展对教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因此提高管理的质量与效率势在必行。

摘要:本文根据目前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现状, 并结合公有民办二级学院教务管理工作的特点, 提出了改进教务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应通过建立健全教务管理岗位责任制等多种途径不断提高公有民办二级学院教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公有民办二级学院,教务管理工作,现状特点,对策

参考文献

[1]商文怡.做好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VOL25, (4) .

[2]喻夜兰, 许春英, 高志强, 曹十芙.独立学院教务管理工作特点及增效措施.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VOL9, (4) .

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管理 篇11

摘要:本文阐述了现阶段我国民办高校二级学院管理机制创新的标准,并结合民办高校二级学院机制改革的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民办高校二级学院管理机制的建设与创新途径。

关键词:民办高校 二级学院 管理机制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高校扩招以来,很多民办高校不断兴起和发展。在对学校管理方面,大多数民办高校把一些系部组合成为二级学院,并以二级学院为核心进行相应的管理。因此,笔者认为研究现阶段我国民办高校二级学院管理机制的建设与发展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发挥各个二级学院的管理职能,提升我国民办高校的管理质量,促进民办高校的健康运行。

一、民办高校二级学院管理机制的创新标准

首先,民办高校要保证二级学院的权责对等,确保权、责、利一致。二级学院直接管理是对管理主体的变更,各个二级学院有了独立自主权,而学校需要做的就是通过权责明确、管理机制的规范及精细化管理手段来进行宏观调控。二级学院管理机制的实行,使得各个二级学院能够独立开展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并具备了人事权、财政权、资源配置权等,在权责一致的基础上,有利于学院内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其次,民办高校应以教学为中心。不论是民办高校,还是公办高校,其工作中心都是教学育人。只有培养出社会所需的人才,才能体现出高校办学的价值。

再次,民办高校应以整体协调性为标准。二级学院管理机制在运行中应是一个系统性较强的有机整体,所以需要各部门的密切配合,提高管理效率。

最后,民办高校应遵循因校、因院制宜的原则。现阶段,我国二级学院管理机制有三种模式:第一种是校、院二级管理方式,即学校负责宏观调控,各个二级学院自主行使职权;第二种是校、院、系三级管理方式,系是最底层的行政单位,职权较少,院是“中流砥柱”,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三种是校、院二级管理与校、院、系三级管理同时存在。院校可根据自身的实际特点,选择合适的管理模式,因校制宜。

二、民办高校二级学院管理机制的创新途径

1.建立完善的人事管理制度

大多数民办高校的人事管理直接由学校统一负责,这不利于人才信息的动态掌握和人才潜力的发挥,所以实行二级学院管理机制,民办高校应在学校宏观调控的基础上,通过管理的规范化和动态的监督机制,保障人力资源管理的高效运行。

二级学院人事管理权的下放与重新划分,是对现有的、单一的人事管理机制的创新,实现了权、责、利的明确与对等。同时,二级学院人事管理开辟了新的思路途径,有利于人才建设朝着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有效执行与落实。此外,二级学院应以教学为目标,通过科学的方式引进人才,完善师资建设过程中的引进、聘用、培养、考核、评价等一体化的系统性人事管理机制。

2.建立完善的科研管理机制

根据社会市场需求,二级学院管理与创新应根据学校及院系特点,进行管理制度的合理化创新,以教学为核心,顺应教育发展趋势,积极推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校、因地制宜。很多二级学院科研实力较弱,所以在开展科研工作时,需要学校科研部门的协调与配合,规范管理。此外,学术研究性较强的二级学院应具有科研管理的自主权,便于科研管理日常工作的开展,并建立完善的科研机构或建立二级学院科研小组,实现扁平化管理,挖掘科研创新的理念和思路,不断深化产、学、研。

3.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机制

完善财务管理机制,应以学校统一规范二级学院管理的模式开展。一些综合性高、实力较强的民办学校可以建立学校、二级学院两级财务管理制度,规模不大的院校可以学校统一管理为主,优化财务资源配置,并积极发挥二级学院的财务管理的积极性与独立性。

三、结语

民办高校要重视二级学院的建设及管理,只有不断研究和创新其管理机制,才能使民办高校的二级学院以及民办高校发展得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周海玲,孙晶晶,周涛.民办高校二级学院管理模式探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1,(15).

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管理 篇12

近些年来, 国家对高校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越来越重视, 对科研经费的投入比例也越来越大, 科研工作对于各个高校来说是重中之中。要想顺利的完成各项科研工作, 就需要有一个得力的科研秘书来组织协调传达各项科研任务。科研秘书要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个准确的定位, 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 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科研人员, 才能更好地完成各项科研工作。

一、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秘书的界定

通常, 秘书是指专门从事办公室程序性工作、办理文书、联系各方、协调办公室工作、帮助主管人员处理琐碎的行政事务, 协助领导处理政务及日常事务并为领导决策及其实施服务的人员。

科研秘书是秘书中的一个分支, 处于科研与管理的中间地带, 是指从事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基础人员, 协助主管科研领导处理日常的科研事务, 联系各方, 沟通协调, 及时将有关科研信息和科研任务传递给所有科研工作人员并为所有科研工作者服务的人员[1]。科研秘书要协助学院领导和科技处做好二级学院教学科研的组织管理工作, 充分发挥“上传下达、下情上传”的作用, 使二级学院的科研活动有章可循、规范有序。

二、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秘书的工作定位

知识经济时代, 信息技术迅猛发展, 国家对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视, 高校科研管理工作渐渐向二级学院转移。面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 高校二级学院的科研秘书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科研秘书来说, 必须要对自己的工作定位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要充分发挥其助手作用、参谋作用、协调作用、服务作用。

科研秘书的工作定位主要是辅助性和服务性的。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秘书是学院科研工作的纽带和桥梁, 科研秘书的工作处于科研与管理的中间层面[2]。学院科研秘书的工作主要是协助学校科技处各职能部门和工作人员及时将有关科研信息、科研事务及科研任务传达给学院所有科研工作人员;辅助学院主管科研的院长和学校科技处管理本学院的科研工作。科研秘书工作的服务性主要是指科研秘书要服务于学校科技处的领导和相关工作人员;要服务于本学院主管科研工作的院长;要服务于学院所有的一线科研工作者, 及时准确的将相关科研信息和科研政策传递给每一位科研工作者, 为所有进行科研工作的人员提供相应的科研服务。

科研秘书作为科研管理者, 对外承担着协助教师争取各种横向纵向课题、项目的监控和管理、申报各种科研评比材料等。对内处理二级学院科研工作的日常事务, 包括计划任务的通知落实、档案的清理和归档、项目的常规管理、学术交流活动的计划管理、科研设备管理以及协助开展科技服务、技术咨询、成果转化等。

三、科研秘书应具备的职能要求

科研秘书不仅要具备作为秘书的专业技术技能, 而且还应该具有科研秘书特有的专业技能[3]。作为一个合格称职的科研秘书, 对个人职能方面有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一个科研秘书要熟知和了解国家和地方的有关科研政策、科研形势、科研方向, 要对自己所在学校的科研制度、科研管理办法充分了解;要熟悉自己所在学校科技处的工作方式、工作程序;要了解所在二级学院科研人员在进行研究工作时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并按照相关科研政策和文件给予帮助以提高其科研效率。

2. 作为一个科研秘书要具备一定的文字功底, 要有一定的写作和文字处理能力。作为一个科研秘书, 要能独自草拟学院有关科研工作方面的文件和资料, 能够拟撰写学院每年度的科研工作总结, 能够拟撰写学院的科研管理文件, 等等。只有这样, 科研秘书在文件处理方面才能游刃有余, 才能做到使领导和科研工作人员满意。

3.科研秘书应当具备档案收集、整理及管理的能力。作为一个合格的科研秘书, 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做好档案收集、整理的工作。科研秘书要熟悉和了解本学院所有科研人员的基本信息, 包括科研人员的姓名、年龄、性别、学历、职称、研究方向、联系方式、发表论文情况、获得专利情况、获奖情况、已经完成的纵向横向科研项目、正在承担的纵向横向科研项目、已经获得的科研成果、正在申报的科研成果以及科研人员所在的科研创新团队的相关信息等都应该了如指掌, 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信息, 科研工作才能够顺利进行。

4. 科研秘书应具有较强的本学科的相关学科知识。科研秘书不仅要懂得教育规律, 还要熟悉本学院甚至各个专业的科研、教学情况以及本学科在国内外所处的水平、地位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5.接受信息的敏锐性和收集信息能力。面对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挑战, 高校二级学院的科研秘书也承受着日益增强的信息冲击, 因此要变成具有现代信息观念的科研秘书。高校二级学院的科研秘书直接为学院主管科研的领导服务, 承担着为领导决策提供文件、资料和信息, 协助领导处理学院日常科研事物的任务, 而信息正是领导科学决策的基础和依据。科研秘书必须具有强烈的接受信息的敏锐性和及时收集各种信息的能力及信息时代, 谁能最快获得前瞻性的科研信息, 谁就能占有先机, 占据制高点。

6.良好的服务意识和沟通协调能力。作为一个合格的科研秘书, 首先要热爱本职工作, 具有服务教师的意识, 本着“从教师中来, 到教师中去”的服务意识, 更有利于本学院科研工作的开展;工作中认真负责, 乐于奉献, 时刻保持清醒头脑, 认真踏实做好每一项工作, 以防给教师和学院带来不可弥补的错失;在工作中, 谦虚谨慎、平等待人, 办公室秘书必须宽厚谦和, 对上固然要尊敬, 对下也要热情有礼;同时, 作为科研秘书要严守科研信息, 涉及到课题的前沿领域和科研项目的秘密成果等, 就需要科研秘书能够严守信息保密制度。

四、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秘书的岗位职责

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秘书的岗位职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

1.及时、准确、有效的将学校科技处下达的科研信息、科研任务、通知公告等传达给学院每位科研工作者。在学校科技处工作人员、学院主管科研工作的院长、科研工作者之间起到沟通协调的枢纽作用。

2.协助本学院主管科研的院长编制全院科研工作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 落实总结学院的各科研计划。协助主管科研的院长组织学院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科研课题及各类评奖的上报申报工作。做好本学院每年度科研项目经费、各类成果、获奖及学术活动的统计、上报工作。配合学校科技处和学院主管科研的院长做好本学院教职工各类科研课题的中期检查和项目结题验收工作。

3.草拟学院有关科研方面的文件和材料, 认真做好本学院有关科研工作的重要会议记录, 草拟会议纪要、决议, 协助主管科研院长组织召开学院的相关科研工作会议。

4.负责全院教师每年科研成果分类统计、核对和上报工作, 并及时汇总归档, 完成学院年终科研工作量的统计, 为全院教职工申报职称做好材料准备工作, 为学院教学检查和评估以及学位点的申报做好材料准备工作。

5. 协助学院领导及科研工作者组织各类学术活动。每年年底或年初, 协助主管领导制定下年度学术活动计划, 做好上一年学术活动情况的统计和工作总结;协助学院和各系中心负责人组织各类学术会议, 讲学活动的通知、海报、场地的准备和外地学者的接待工作, 并协同行政秘书做好用车食宿等工作;掌握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活动和学术团体统计汇总工作;等等。

6.其他日常科研管理工作。定期收集、整理本单位的科研成果数据, 按照学校科研处及学院相关规定, 做好本院科研成果的录入存档、对外汇报材料和总结的起草工作;及时落实科技处等部门下发的各类通知、文件, 负责项目申报、学科建设、课题开发等资料整理工作, 负责科研资料的建档、归档工作, 负责草拟科研工作相关的计划、总结、办法和制度, 负责学位点的申报工作, 负责各类学术活动的组织安排和服务工作, 完成年终科研工作量的统计、计算工作等。

当今社会, 科研工作已成为各个高校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秘书是高校下属单位二级学院从事本学院科研管理工作的专职人员。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秘书是学院科研工作的纽带和桥梁, 充分发挥其“上传下达、下情上传”的作用, 对于高校二级学院的科研活动有章可循、规范有序至关重要。此文从科研秘书的定义、工作定位、岗位职责及职能要求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并结合自己从事科研秘书工作的经验, 提出自己的观点, 以期为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秘书工作提供参考。

摘要: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秘书协助学院领导和科技处做好二级学院教学科研的组织管理工作, 充分发挥"上传下达、下情上传"的作用, 使二级学院的科研活动有章可循、规范有序。笔者从科研秘书的定义、工作定位、岗位职责、职能要求及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等几个方面提出自己的观点, 以期为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秘书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秘书,工作定位,职能要求

参考文献

[1]王钢钢, 张琦.二级学院科研秘书的角色定位[J].中国高校科技, 2013, (2) :49-50.

[2]李静.论高校科研秘书工作职能和定位[J].黑龙江教育 (高教研究与评估) , 2010, (10) :49-50.

[3]蓝蔚青, 孙晓红, 曹剑敏.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秘书管理方法工作探析[J].科技创新导报, 2010, 2 (4) :236-237.

上一篇:企业文化实践与思考论文下一篇:中国学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