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管理与教学管理(通用12篇)
二级管理与教学管理 篇1
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与发展, 大量介入性诊断、治疗方法的开展, 化疗、放疗以及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 使医院感染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医院感染不仅给病人的康复带来影响, 而且加重了社会及个人医疗费用的负担。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在我国仅有 20余年的历史, 但经过努力, 我国的医院感染管理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卫生部也先后制定和发布了十几部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法规、标准和指南, 各地区、各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从组织建制、人员配备、工作制度等方面正在逐步健全和完善。但是, 由于目前大多数二级医院的规模较小, 业务用房分配不足, 布局不合理, 且医院感染的专职人员来源有限等原因, 造成医院感染管理者的水平参差不齐,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 手卫生、医疗器械消毒、医疗废弃物处理、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 经验性管理代替了科学化管理, 管理上缺乏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安全性。因此, 加强二级医院感染管理显得十分重要。
1 二级医院感染管理的缺陷
1.1 医院领导对感染管理未引起足够重视, 规章制度不健全或流于形式
近年来, 医院管理年活动的开展, 二级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开展有章可循, 建立了完善的医院感染质控保证体系, 并逐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但是, 大多数二级医院领导对于预防院内感染工作未给予应有的重视与支持, 除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每年可以定期到院外参加医院感染管理培训班外, 临床科室兼职监控员特别是检验科兼职监控员很少或根本没有参与到医院感染方面的管理和学习, 而且医院内对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知识培训不足, 从而造成临床科室预防感染的制度、措施不健全或流于形式, 因此管理上缺乏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安全性。
1.2 医护人员自我防护不到位
有的医护人员自我保护意识较差, 工作中未认真执行消毒隔离操作程序, 受污染的台面或地面不及时消毒, 未按要求洗手或对手消毒, 未认真执行标准预防技术, 对突发事件如血液和体液的飞溅污染到来时显得束手无策, 未及时、正确处理, 这极大增加了工作人员感染的可能性。
1.3 不合理使用抗生素
目前大多数二级医院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抗生素的广泛使用、预防性用药、联合用药和较多地使用昂贵抗生素等不合理现象, 这不但使细菌易产生耐药性, 导致耐药菌株的增加和繁殖, 而且机体失去了抗真菌的能力, 破坏了正常菌群内部各种微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 造成了微生物失衡, 使正常情况下不致病的条件致病菌得以大量繁殖, 成为病菌, 从而引起条件致病菌和真菌的双重感染。
1.4 实验室设置不合理, 防护设施不全
大多数二级医院实验室都存在业务用房分配不足, 从而造成布局不合理、通风不良, 不能有效区分污染区、半污染区及清洁区, 甚至工作区和生活区在同一区间。实验室基本生物安全保护设备如紫外线消毒灯、消毒/灭菌器、生物安全柜、洗眼/洗手设备、常用消毒剂等物品配置不齐全或无, 不能做到有效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2 管理对策
2.1 加强管理,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根据《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医院消毒隔离制度、医护人员安全防护、实验室安全防护等规章制度。同时医院感染科要加强对临床各科室预防院内感染工作的管理, 医院感染专职人员要深入科室检查、指导医院感染制度执行情况, 在知识更新、技术操作、管理水平等方面给予帮助和指导, 使临床科室医护人员充分认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自觉提高防护意识, 掌握预防医院感染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促进医院感染的有效控制。
2.2 强化自我防护, 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技术
标准预防的观点既强调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 也强调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和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再传至病人, 因此应加强防护。
2.2.1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防止交叉感染
静脉采血必须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微量采血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对每位病人进行操作前要进行洗手或手消毒。采血小枕上覆盖卫生纸巾, 每采血一人后揭去一张。无菌棉签、棉球、纱布等开启后使用时间为4 h, 未用完的重新灭菌。
2.2.2 注意手的消毒
医院环境内大量细菌和易感人群并存的特点决定了医院场所的特殊性[1]。而医院感染性病原体传播最主要的媒介物是污染的手。医护人员由于工作环境, 手上携带的病原微生物较多, 故在工作前后均须用肥皂流水洗手。洗手时用洗洁剂认真揉搓掌心、指缝、手指、手背、关节、指腹、指尖、拇指、腕部, 洗手时间不少于15 s, 最后用流动水洗净。“七步洗手法”能有效地去除医务人员手上的细菌, 洗手后采用消毒纸巾、纱布或毛巾擦干, 不宜设置公用擦手巾。
2.2.3 正确使用各种防护设备及用品
预防医院内感染是医院感染管理的核心问题, 能否防止或控制感染的发生及蔓延往往取决于消毒灭菌和隔离工作的质量[2] 。故在临床操作中需戴防护手套、口罩, 对有潜在感染性的血液、体液等物品在操作时要穿隔离衣, 戴防护眼镜。工作中被血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地方, 要马上用消毒剂擦拭。每日对科室的空气、物品表面、地面定时进行消毒。
2.2.4 预防针刺伤或锐器伤
临床护士在工作中被血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发生率较高, 毛秀英等[3]报道, 护士被针刺伤年发生率为80.6%。故工作中要小心处理用过的尖锐物品, 不用手去除针头, 用后的针头及尖锐物品应弃于利器盒内, 无论使用与否均按感染性废物处理。一旦发生职业暴露事件后, 立即挤压伤口旁, 尽可能挤出损伤处血液, 用肥皂液、流动水进行冲洗, 再用碘酊和酒精进行消毒, 并根据病人血液的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
2.3 医疗垃圾科学分类, 防止增加环境污染
医疗废物要分类收集, 按感染性、病理性、损伤性、药物性、化学性分类, 不能混合收集。医疗废物实行专人、专车、专线密封容器收集运输, 集中放置医疗垃圾暂存间, 医疗废物产生科室与医疗废物收集人双方交接有记录, 核实交接的医疗废物类型、数量、交接时间, 经手人签字。
2.4 合理使用抗生素, 防止二重感染
严格执行药师查房制度, 对临床医师违反抗菌药物使用的不合理现象要严格查处。医院感染管理科要认真督促临床医师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有效抗生素, 慎用广谱抗生素[4,5]。执行时护士必须掌握合理用药知识, 根据药物半衰期决定给药时间, 自觉按规定时间给药, 积极观察药效, 及时向医生提供停药与换药的依据。同时注意使用两种以上抗生素不宜置于同一瓶药液中, 防止药液相互之间产生拮抗作用, 出现药理上或化学结构上的改变, 丧失或降低抗菌作用。
2.5 合理设置临床实验室, 完善防护设施配备
根据《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合理设置临床实验室, 尽可能做到布局合理, 通风良好, 有效区分污染区、半污染区及清洁区。同时完善防护设施配备, 条件不允许也要做到努力配备紫外线消毒灯、消毒/灭菌器、生物安全柜、洗眼/洗手设备、常用消毒剂等实验室基本生物安全保护设备。
3 小结
二级医院由于工作环境的限制, 业务用房分配不足, 布局不合理, 且医院感染的专职人员来源有限等原因, 易造成医院感染管理者的水平参差不齐, 这极大地阻碍了医院感染管理, 不能有效预防医院感染。故二级医院在预防院内感染工作中应加强管理,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制定必要的、有效的措施, 促进临床医护人员严格执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 强化自我防护, 认真执行标准预防技术, 切实保护好临床工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尽最大努力减少医护人员和环境被感染的可能, 有效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关键词:医院感染,管理缺陷,护理
参考文献
[1]张彦, 冷琼芳, 查红, 等.治疗室空气细菌与医院感染细菌相关性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4, 21 (2) :14-15.
[2]杨艳, 张弘, 周小春, 等.实施护理管理预防医院感染[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4, 21 (9) :71-72.
[3]毛秀英, 吴欣娟, 于荔梅, 等.部分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情况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 2003, 38 (6) :422-425.
[4]张世辉.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探讨[J].家庭护士, 2007, 5 (8B) :87.
[5]魏文娟.医院感染管理手册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J].家庭护士, 2008, 6 (3B) :729.
二级管理与教学管理 篇2
二级建造师
2008-1-3 9:48:53 打印
单项选择题
1、以下材料中,不可以用作旋喷桩固结料的是()。A、水泥 B、生石灰 C、粉煤灰 D、粉土
2、属于路面基层粒料类级配型是()。A、填隙碎石
B、天然砾石轧制成碎石 C、天然砾石
D、符合级配的天然砂砾
3、对合格以上的建设项目签发《公路工程竣工验收鉴定书》,应由()签发。A、质量监督站 B、建设单位 C、竣工验收委员会 D、监理单位
4、安全管理必须坚持“五同时”的原则包括计划、布置、检查、总结()。A、改进 B、评比 C、落实 D、处理
5、以下哪种方法属于弯沉的静态检测方法()。A、贝克曼法
B、核子密度湿度仪法 C、落锤弯沉仪法 D、环刀法
6、在施工过程中,如遇工程变更或改变施工方法,应由()对施工预算作统一调整和补充,其他人员不得任意修改施工预算。A、预算员 B、项目经理 C、技术主管 D、总工程师
7、机械事故按其损失的程度分为()。A、小事故、大事故和重大事故三类 B、一般事故、中等事故和重大事故三类 C、一般事故、大事故和重大事故三类 D、小事故、中等事故和重大事故三类
8、下面关于渗井的描述错误的是()。A、渗井离路堤坡脚不应小于10m B、渗水井顶部四周(进口部除外)用黏土筑堤围护 C、井壁和填充料之间应设反滤层
D、井内填充材料按层次在下层不透水层范围内填砂或砾石
9、下列不属于机械责任事故的是()。A、交通事故
B、台风造成的机械损坏 C、山洪造成的机械损坏 D、塌方造成的机械损坏
10、合同通用条款的第一条是()。A、一般义务
B、监理工程师和监理工程师代表 C、定义和解释 D、合同文件
11、下列关于路基工程石方施工安全要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爆破器材库的选址应请当地公安部门进行指导和监督 B、导火索起爆应采用一次点火法点火 C、可在同次爆破中使用不同燃速的导火索 D、进行露天爆破作业,严禁使用明火点燃
12、冬期开挖路堑时,表层厚度在1m以内的冻土层宜选用()。A、爆破冻土法 B、自然破冻法 C、人工破冻法 D、机械破冻法
13、属于公路工程常用的空间时间参数的是()。A、施工过程数 B、施工段 C、流水节拍 D、流水强度
14、不属于隧道水害的成因有()。A、衬砌变形后,产生的裂缝渗透水 B、防水层施工质量差使用数年后失效
C、施工过程中炸药量过大造成岩体破碎与泉眼贯通 D、隧道穿过含水的地层
15、重大质量事故发生后,事故单位报告的时限是()。A、2d内 B、3d内 C、12h内 D、2h内
16、当采用预裂爆破时,炮眼按以下()方式布置。A、梅花形 B、方格形 C、一字形 D、丁字形
17、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表面层混合料的摊铺方法为()。A、平衡梁法 B、路拌法 C、走线法 D、竖向填筑法
18、质监机构不按照本规定履行公路了程质量监督职责、承担质量监督责任的,应该()。A、由建设单位另行聘用检测机构进行质量监督 B、由建设单位视情节轻重,责令整改或者给予警告
C、由交通主管部门视情节轻重,责令整改并处1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 D、由交通土管部门视情节轻重,责令整改或者给予警告
19、某工程为土质边坡,对于这种边坡的防护采用下面哪种防护措施最适合()。A、框格植草防护 B、抹面防护 C、喷浆防护 D、喷射混凝土防护
20、在施工组织设汁的基本内容中,()主要用于指导准备工作的进行,为施工创造物质技术条件。A、总说明 B、施工方案 C、施工进度计划 D、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21、缆索护栏属于()。A、刚性护栏 B、半刚性护栏 C、柔性护栏 D、一般护栏
22、下列情况中应浇洒粘层沥青的是()。A、沥青路面的级配砂砾、级配碎石基层 B、旧沥青路面层上加铺沥青层 C、需加铺磨耗层改善抗滑性能的旧沥青路面 D、有裂缝或已修补的旧沥青路面
23、按照机械台班费用组成,属于可变费用的是()。A、折旧费 B、安装费 C、大修费 D、动力燃料费
24、下列能改善混凝土拌合物流变性能的外加剂是()。A、早强剂 B、缓凝剂 C、阻锈剂 D、减水剂
25、沥青路面封层的作用是()。
A、使沥青面层与非沥青材料基层结合良好 B、使沥青层与沥青层之间结合良好 C、使沥青层与水泥混凝土路面结合良好 D、封闭表面空隙,防止水分浸入
26、冬期开挖路堑表层冻土时,厚度在1m以上的冻土层适合采用下面()方法施工。A、机械破冻法 B、日光暴晒法 C、水针开冻法 D、爆破冻土法
27、施工方案中,技术组织措施包括加快施工进度,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降低施工成本的各种技术措施。下列不属于技术组织措施的是<)。A、采用新材料、新工艺、先进技术 B、编写工序作业指导书
C、建立安全质量保证体系及责任制 D、施工各方的协调
28、路基高度设计时应考虑地下水、毛细水和冰冻的作用,并应使路肩边缘高出路基两侧()高度不使其影响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
A、设计洪水频率的计算水位0.5m的安全高度 B、波浪侵袭 C、壅水 D、地面积水
29、重力式墩台的主要特点是()。A、靠自身重量来平衡外力保持其稳定 B、靠自身重量和土侧压力来保持其稳定 C、靠自身重量和车辆荷载来保持其稳定
D、靠自身重量、土侧压力和车辆荷载来保持其稳定
30、含有较多的黏粒及其他亲水性较强的蒙脱石或伊利石等黏土矿物成分,且有遇水膨胀,失水收缩的特点的土质,我们通常称之为()。A、膨胀土 B、矿物质土 C、软土 D、杂填土
31、水泥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试的正立方体标准试件是边长为()。A、50mm B、100mm C、150mm D、200mm
32、按照室外线路的安全技术要求,当工作零线与相线在一个横担架设时,导线排列顺序是,面向负荷从左侧起为()。A、A、(N)、B、C B、A、(N)、B、C(PE)C、A、B、C D、A(B、C)、(N)、(PE)
33、属于水泥混凝土特点的足()。A、抗拉强度高 B、能耗高
C、强度/重量比值低 D、韧性好
34、关于公路工程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基本原则的描述错误的是()。A、必须采用TN-S接地系统 B、必须采用接零保护系统 C、必须采用两级配电系统
D、必须采用两级漏电保护和两道防线
35、碎石沥青混凝土在施工时,采用小料堆集料堆放,主要是为了()。A、防止集料表面结硬 B、避免集料产生离析 C、方便施工
D、避免集料温度过高
36、项目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未达到质量标准而产生的一切损失费用之和称为()。A、预防成本 B、内部故障成本 C、质量成本 D、鉴定成本
37、在各种防护工程中,种草防护适用于()。A、边坡稳定,坡面冲刷轻微的路堤 B、适用于需要迅速绿化的土质边坡 C、适用于1:0.5或更缓的边坡上 D、适用于易风化的软质岩石挖方边坡
38、以下哪种填料按有关规定处理后可以用于路堤填筑()。A、多年冻土 B、粉性土 C、有机土 D、生活垃圾
39、在爆破工程的安全管理中,对人的管理不包括()。A、培训考核 B、技术交底 C、安全警示 D、考试取证
40、用于公路路基的填料要求挖取方便,压实容易,强度高,水稳定性好,确定填料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应通过()。A、查阅规范 B、取土试验 C、力学计算 D、击实试验
41、梁、板顶面纵向高程要求用水准仪抽查,抽查频率一般是()。A、每孔1片,每片3点 B、每孔2片,每片3点 C、每孔3片,每片2点 D、每孔3片,每片3点
42、某二级公路桥梁施工发生质量事故,经抢修施工,工程达到合格标准,但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含抢修费)达185.86万元,该工程质量事故属于()。A、质量问题 B、质量缺陷 C、一般质量事故 D、重大质量事故
43、当挖方路基上边坡发生的滑坡不严重时,为稳定路基边坡,以下不能采用的方法是()。A、清方减载 B、打抗滑桩 C、修建挡土墙 D、强夯
44、某二级公路工程中拟修建一座3跨30m的预应力T形梁桥,平均桥墩高30m,该桥属于()。A、特大桥 B、大桥 C、中桥 D、小桥
45、属于施下进度组织措施主要内容的是()。A、建立项目质量监控流程 B、施工各方的协调
C、实行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及岗位责任制 D、工序作业指导书
46、下列关于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所用生石灰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当石灰堆放时间较长时应覆盖封存 B、生石灰块应在使用前7~10d充分消解
C、消解后的石灰应保持一定的湿度,不得产生扬尘 D、消石灰可以不过筛使用
47、以下不属于路基质量检验中石方路基实测项目的是()。A、压实度 B、弯沉值 C、宽度 D、平整度
48、按照《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公路工程综合类检测机构等级划分是()。A、甲、乙两个等级 B、甲、乙、丙3个等级 C、一、二、三3个等级 D、一、二两个等级
49、无机结合料基层路拌法施了中关于缝的处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同日施工的两工作段衔接处应采用搭接 B、应该避免纵向接缝 C、纵缝必须垂直相接
D、纵缝可以垂直相接也可以斜接
50、按照防火、防瓦斯安全要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洞内不得存放汽油
B、清洗风动工具时应在专用洞室内 C、洞内冬期可明火作业及取暖 D、检测瓦斯的检定器应每季度校对一次 多项选择题
1、施工现场的室内配电线路包括()。A、绝缘导线和电缆的明敷设 B、绝缘导线和电缆的暗敷设 C、绝缘导线架空敷设 D、绝缘电缆埋地敷设 E、电缆线架空明敷设
2、下列填方属于高填方路堤的是()。
A、水田处采用细粒土填筑路堤高度在6m以上的路堤 B、常年积水地带采用细粒土填筑路堤高度在6m以上的路堤 C、挡土墙高度大于12m的路堤
D、一般地带填土或填石路堤高度在20m以上的路堤 E、一般地带填土或填石路堤高度在12m以上的路堤
3、适用于二级和二级以下公路的粒料类基层有()。A、级配砾石基层 B、填隙碎石基层 C、级配碎石基层
D、满足要求的级配天然砂砾基层 E、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4、粒料类基层按照粒料密实程度和受力特点可以分为()。A、嵌锁型 B、胶结型 C、级配型 D、密封型 E、摩擦型
5、隔离栅包括()。A、土工网 B、玻璃纤维网 C、编织网、钢板网 D、焊接网、刺钢丝 E、电网
6、为提高成本管理的有效性,可以采取的方法有()。A、行政方法 B、经济方法 C、法制手段
D、以最少的人力和财力完成较多的管理工作 E、以减少安全投入节约成本支出
7、某公路工程发生一质量问题,问题发生后,施工单位应在2d内书面上报()。A、建设单位 B、监理单位 C、设计单位 D、勘察单位 E、质量监督站
8、水泥混凝上路面断板裂缝的修补方法有()。A、直接灌浆法 B、扩缝灌注法 C、抹画修补法 D、全深度补块法 E、压注灌浆法
9、《公路工程质量监督规定》公路工程从业单位包括()。A、公路建设单位 B、勘察、设计单位 C、施工单位
D、公路行政主管单位 E、监理单位
10、水泥混凝土面层摊铺时的施工缝宜设置的部位有()。A、胀缝处 B、缩缝处 C、横缝处 D、假缝处 E、切缝处
11、工程量清单的组成内容包括()。A、清单前言 B、计日工明细表 C、工程量清单汇总表 D、价格调整表 E、工程细目
12、监控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A、信息收集功能 B、动态显示功能 C、视频监视功能 D、票证管理功能 E、动态监视功能
13、沥青混合料在运输过程中,混合料应予以废弃的情况有()。A、已离析的混合料
B、硬化在运输车箱内的混合料 C、在夏季中午高温时运输的混合料 D、低于规定铺筑温度的混合料 E、被雨淋的混合料
14、隧道洞口的主要作用有()。A、承受围岩压力 B、承受结构自重 C、防止洞口塌方 D、保持仰坡和边坡稳定 E、防止围岩风化
15、下列属于企业对项目经理考核内容的有()。A、成本计划的编制和落实情况 B、本部门、本岗位责任成本的完成情况 C、劳务合同以外的补允收费情况
D、项目成本目标和阶段成本目标的完成情况
E、在成本管理中贯彻责任权利相结合原则的执行情况
16、符合级配、塑性指数等技术要求的天然砂砾,可用作二、三、四级公路的()。A、土基 B、下面层 C、底基层 D、基层 E、上面层
17、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路面面层类型可采用沥青贯入、沥青碎石、沥青表面处治的为()。A、四级公路 B、三级公路 C、二级公路 D、一级公路 E、高速公路
18、属于压缩关键下作持续时间的组织措施有()。A、增加工作面,组织更多的施工队伍 B、采用先进的施工机械
C、对所采取的技术措施给予相应经济补偿 D、改善劳动条件 E、增加每天的施工时间
19、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包括()。A、交通安全设施 B、服务设施 C、管理养护设施 D、管理设施 E、养护设施 20、适用各级公路的粒料类底基层有()。A、天然砂砾底基层 B、级配砾石底基层 C、级配碎石底基层 D、填隙碎石底基层 E、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21、下列预拱度偏差防治措施正确的有()。A、提高支架基础、支架及模板的施工质量 B、严格控制张拉时的混凝土强度 C、预制梁存梁时间宜长 D、及时调整预拱度误差 E、波纹管的安装定位应准确
22、投标人在送交投标文件时,应按新情况更改或补充其在申请资格预审时提供的资料.以证实其仍能继续满足资格预审合格的最低标准,至少应更新的资料有()。A、财务状况方面的变化
B、资格预审之后新承包的工程名称、规模、进展程度和工程质量 C、资格预审后新交工的工程及评定的质量等级 D、企业以往的仲裁或诉讼介入情况 E、拟投入本项目主要人员变化情况
23、收费视频监视系统的功能包括<)。A、收费时的交通管理
B、实时监视收费员工作情况、车辆通过收费车道、收费广场情况,防止漏费,制止作弊 C、实时监视金库情况,保证金库的安全 D、对收费数据进行汇总、整理、统计等
E、对收费票证(收据、定额票)、通行券进行管理
24、不适宜招标的公路建设项目有()。A、工程总造价超过50亿元的高速公路 B、涉及国家机密 C、抢险救灾
D、利用扶贫资金实行民办公助的 E、利用扶贫资金实行以工代赈的
二级管理与教学管理 篇3
关键词:高校二级学院 教学档案 管理
0 引言
教学档案是反映和评估教学质量及教学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对教学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保存和利用是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档案的主体和核心,在高校档案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所谓二级学院教学档案管理是对高校学院一级的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应当归档保存的设计图纸、图表、文字材料、照片、影片、录相、录音带、软盘、光盘等教学文件材料所进行的管理,是对二级学院教学工作的内容、方法、途径和效果的真实记录。然而,长期以来在学院一级的管理工作中,教学档案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在实践中往往存在只重视文书档案,而忽视了对教学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致使教学档案内容不全,质量不高,管理分散,乃至不能很好地反映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工作的全貌。因此,必须结合高校教学档案工作的实际,采取有效措施,有针对性地做好二级学院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就现实而言,笔者认为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充分认识高校教学档案的重要性
1.1 教学档案是教学水平的客观记录,是教学研究的依据 档案是历史的客观记录。教学档案是教学活动的,它能客观地反映出教学水平的高低,如对教师教案、讲稿、实习指导书等的研究、比较,可以看出教学水平是提高了还是倒退了;对历年的试卷、考试成绩、毕业论文等的比较能反映出学生学习的情况;对教学管理制度及执行情况的研究能洞察出不同时期教学管理是抓紧还是放松了;对同类学校间教学档案的“横向”比较,能直观地反映出各自教学水平及教学管理水平的高低。这些都是探求如何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和条件。
1.2 教学档案是教学水平的客观记录,是教学研究的依据 教学档案在教学活动中形成,是教学活动的客观记录,为教学管理提供参考,为教育决策提供咨询,为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供第一手信息资料,是事后处理问题、查证和研究教学日常工作的凭证,是自身活动的信息库,是反映教学管理水平高低及教学活动和教学研究的依据。
1.3 教学档案是进行教学评价的基础和前提 教学档案是办学条件、办学水平、教育质量作出教学评价的基础和前提。教学评价是现代教育内在规律的要求,教学档案材料是教学评价的指标,是监督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是否及时主动向教学管理部门提供教学材料的主要依据,是评价教学规范性的真实记录。
1.4 教学档案是监督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的依据 教学档案是在教学的一系列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备查、考核和利用价值,经归档保存的材料,具有真实性。如教师的授课计划、教案讲搞不完整,甚至没有,只是上课列几条提纲,教学评比、检查时就能看出他的工作态度。教学档案是否齐全是检查教学管理人员是否及时、主动向教学文件的形成者催要教学材料,按教学特性和归档要求将教学文件材料转化为教学档案,档案是否完整、系统的依据。
2 清醒认识到二级学院教学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对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发展,在学校不断扩招、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教学范围不断扩大,教学管理逐步规范的情况下,教学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教学文件越来越多,教学管理人员工作量不断增加,传统的教学档案管理模式和手工操作方法已不能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
2.2 制度不完善 高校内部体制改革后,实行二级分院管理,原本由学校职能部门管理的工作都下放至二级分院。二级分院的教学档案管理工作起步较晚,制度不够健全,教学档案管理没有一套完整的制度来保证,相当部分高校的二级分院没有配备专职的档案管理员,导致教学档案没有专人管理,教学档案的收集及整理不及时。
2.3 档案材料收集不及时,质量不高 一方面由于教师教学工作任务繁重,不能自觉、及时地提交教学档案材料,另一方面目前大部分二级分院没有配备专职档案员,管理人员既要忙于日常事务,因此容易错过了收集时间,便导致教学档案的收集不全,重要教学材料流失,归档材料质量不高,缺乏完整性,这不仅影响了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影响着教学改革的稳步、协调发展,同时也给评估工作带来不良影响。
2.4 教职工档案意识不强 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既要教书,又要搞科研,另外有些教师对教学档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教师的职责就是教学和科研,至于教学成果、科研成果是否归档保存,似乎不是自己的责任;有些材料即便是归档了,也是在管理人员的再三督促下,教师为了应付差事,临时突击、草率整理的,造成教学档案材料不齐全、不完整、质量不高。
2.5 教学档案管理人员不稳定 目前多数二级学院的教学档案管理由教学秘书兼任。由于教学秘书日常事务繁杂,各项管理工作不断增加,根本就没有充足的时间来系统开展教学档案的管理。另外,由于教学秘书工作繁杂,压力大,一旦有工作调动机会,很多教学秘书就会想法调离教学秘书岗位。这就导致了教学档案管理人员不稳定,进一步导致教学档案管理可能缺乏连续性。
3 强化二级学院教学档案管理的方法
3.1 强化档案意识,加强对教学档案工作的领导 强化档案意识,就是要提高师生和管理人员对教学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加强对校、院两级教学档案工作的领导。一是要建立教学档案室,按照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把分散在教学部门和个人手里应当归档保存的教学文件材料集中起来,进行统一管理。二是要把教学档案工作真正纳入系教学工作计划,列入议事日程,及时研究和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把教学档案工作作为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并列入相关人员的职责范围。做到统一安排、统一要求、统一验收,使之与教学工作同步发展。
3.2 建立和完善二级分院教学档案管理制度,提高管理质量 二级分院根据自身特点制定教学档案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以实现对教学档案工作各个环节的有效管理。如:制定教学档案管理制度,包括从材料的收集、整理、立卷、归档到档案的分类方法、细则、保管、利用等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可设置教学档案岗,配备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管理。
3.3 编制完善检索工具 建立教学档案的目的,就在于提供利用,如不积极利用,就失去档案保存的意义和活力。作为系级管理人员,在院(校)档案馆的指导下,结合本系实际,一是可编制检索工具,如全引目录、分类目录、专题录。二是编写各种教学档案资料汇编。如数据汇编、专题文摘、论文汇编、文件汇编等。三是开展定题服务,以满足利用者对教学档案信息资源的各种需求,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档案的利用率。
3.4 经常对教学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如举办档案展览、培训、现场指导、陈列、建设档案网站等形式,积极开展档案宣传工作。增强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意识,规范做法,使其熟知教学档案管理的规范和专业技术,同时建立“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关心支持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把档案建设情况纳入考评项目,作为评优的主要依据之一。保证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相对稳定。经学校同意的兼职档案员,可申请评聘档案专业技术职称,全方位提高教学档案管理队伍素质。
参考文献:
[1]董丽娟.从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看系级教学档案的建设与管理.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12月第6卷第4期.
[2]李美中.高校教学评估与院系教学档案管理创新.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年第17卷31期.
高校二级财务管理体制探索与实践 篇4
一、高校现有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1. 制约二级学院自主权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 高校规模不断扩大, 专业培训、继续教育、国际合作等非学历教育的份额逐步增加。在这种形势下, “统一领导, 集中管理”的体制已不适用于日趋细化的高校财务管理。由于高校资金高度集中, 且对二级财务部门控制过度, 二级学院办培训班、进行市场开发等都要经由学校批准, 且收入全部上缴、纳入学校预算体系, 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二级学院办学的积极性降低, 也缺少绩效管理的目标。
2. 预算编制方法不合理
目前, 高校财务部门在制定预算时大多采取了“基数+增长”的办法, 根据上年支出的实际数加预计的增加数来确定下一年度的预算额度。这种方法看似简单可行, 但没有考虑学校长期发展规划, 会导致预算与发展目标不协调, 失去了预算的有效性。同时会导致二级学院为了争取更多的下一年预算, 往往会在年终突击花钱, 增加无谓的支出来尽可能增大预算基数, 造成学校资源严重浪费。
3. 预算执行激励机制和绩效考核体系不健全
目前高校的预算管理只重视预算制定和预算执行率, 缺少健全的对预算执行的激励和绩效考核体系。监督预算执行的过程是有效进行二级财务管理的保障, 对预算执行结果的考核则是决定二级财务管理成败的关键。因此高校财务管理应当建立一套健全的预算执行激励机制和绩效考核体系, 为二级学院预算执行创造一个规范的环境, 提高学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确保预算的完成。
二、高校二级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
1. 健全的二级预算分配体系
完善的二级预算管理体系既包括年度支出的预算, 也包括年度收入的预算。在收入预算中应包涵学费、住宿费等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 同时也应该涵盖二级学院非学历办班等其他收入。学校财务在对二级学院预算资金的分配上分为学院公用经费和专项经费。
学院的公用经费应采用模型拨款的方式, 在分配方案的设计上可以根据不同的要素制定统一的拨款额度计算公式。相关要素可以考虑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折合数, 教职工人数, 学科系数和办学质量系数, 学科系数可以按照目标学院不同学科类别的学生人数计算一个加权平均的系数, 办学质量系数可以综合考虑目标学院的就业率、社会排名等因素。在按照固定计算模式测算出学院公用经费后, 还可以增加绩效拨款, 充分考虑学院提供的公用课情况、学费收缴率、科研收入情况、合作办学的开展等因素。在学院的支出预算中充分考虑资金的使用效益和学院的创收能力, 从而给予一定的绩效拨款。
对于学院的专项经费单独下达, 从立项到项目可行性论证都要经过相关职能部门的审批, 学院专项经费采用零基预算。
2. 完善的二级学院的核算体系
经费预算是财务管理的第一步, 只有在科学、合理、完善的预算框架下的经济活动才能有助于学院各项目标的实现。核算则是对经济活动的事后反映和监督, 及时、准确、全面地核算能适时向学院领导反馈本院财务状况, 有利于学院合理安排整体工作。建议学院对各项经费来源及使用 (如:学校拨付经费、继续教育创收收入、其他收入等) , 分类进行详细流水记录和核算, 做到经费专款专用, 规范使用。
3. 二级学院单独的报表体系和财务报告
为全面考核学院的资金使用效益, 应在报表体系中设置二级学院的报表体系, 分别对二级学院的收支情况和资产保值增值情况进行分析。同时, 应参照学校的财务年度决算说明, 各学院也应对照年初发展规划, 对年度日常维持、人才引进、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学科建设等方面的进展和资金使用效益进行综合的分析和说明。同时按照对二级学院资产保值增值的要求出具资产负债表和事业支出表, 便于考核学院预算执行进度和资产管理情况以及资金的使用效益。
4. 完整的预算分配参考体系
学校对二级学院的预算分配应结合上年度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年度考核, 建立系统的分配指标体系, 既包括收入的预算, 也包括支出的预算, 结构如图一。
预算的编制、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例如暂借款是否及时冲账、项目执行变更情况等, 学费收缴率、通过对项目的验收、组织力量进行评价, 并把评价结果作为后续专项资金投入的参考指标之一。
三、高校二级财务管理体系的相关配套措施
1. 对二级学院实行预算综合定额管理
为加大二级学院的办学自主权, 并在分配体制上与财政拨款体制接轨, 可以参照不同学科门类的学生不同的学科系数, 设定不同的综合定额标准, 在一定程度上, 打通学院经常性公用经费和经常性项目的界限, 避免资金规模较大的学院, 在公用经费仍有剩余的情况下, 还要再向学校申请专项, 有利于学院层面的资金统筹, 加大了学院经常性经费的自主权。
2. 对学院专项实行综合评审制度
随着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 特别是竞争性项目的投入, 使学院的各类学科或研究方向面临不同渠道的资金来源, 在申请的过程中, 如何在学院层面上、学校层面上避免重复申报、资源浪费显得尤为重要。因此, 作为学院二级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 专项资金的申报工作必须打破以前分散申报的局面, 由学院的院长带领学院的领导班子加上学术班子对学院的中长期发展战略进行规划, 提出学科发展、人才引进、教学实验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规划, 并在学校层面上提出, 以学院为主体申请项目经费。那么学校各相关职能处室可以组织学术层面的可行性论证;结合学校中长期发展纲要和战略发展目标, 在各学院之间进行综合评审, 决定专项资金投入的方向, 使专项资金真正发挥效益。
3. 建立中期滚动项目库
对二级学院而言, 随着人才队伍的不断建设和学科的不断发展, 会不断有新的项目需求;对全校而言, 应建立中期滚动的项目库, 归口相关职能部门管理, 对项目的轻重缓急进行排序。并结合学校发展的规划, 二级学院相应地也应该有自己的项目库, 对项目进行排序后, 到学校层面申请各类项目经费。
4. 二级学院的财务绩效评价
由于高等学校是全额预算单位, 使用各类财政资金, 财政资金使用的绩效评价一直是近年来财政改革的关注重点, 因此, 学校财务为评价和鼓励二级学院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也应结合本校办学特色, 办学历史等客观因素, 建立相应的绩效评价体系。结合高校特点, 人才和科研成果是特殊的产品, 因此可以制定以下指标如表1来考核二级学院的办学绩效:
5. 加强学校层面的监控和预警机制
二级学院虽然从事经济活动, 但不具备法人资格, 因此学校作为责任主体, 有必要对二级学院的财务活动进行监控, 并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为使各二级学院的经济活动和会计核算具有一致性和可比性, 学校财务除了定期进行国家相关政策、法律法规, 地方财政政策等向二级学院的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还应该通过信息化的手段, 对于学院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进行事中预警, 使不合规、不合法的经济活动及时终止。
参考文献
[1]郑丽朱, 郑彩云, 秦顺红.关于完善校院二级财务管理体制的思考[J].教育财会研究, 2010 (6) .
[2]周海泉.高校二级财务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商业经济, 2011 (2) .
[3]曾雄旺, 曾建英.高校二级学院财务内部控制问题与对策[J].会计之友, 2013 (33) .
[4]楼燕芬, 方灵丽.建立高校二级财务管理运行机制的思考[J].财会研究, 2008 (5) .
二级管理与教学管理 篇5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适用于快速路主干路基层的是(D)
A 石灰土B 二灰土
C 水泥土D 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
2、城市道路中必须设置中央分隔带的是(A)
A 快速路B 主干路
C 次干路D 支路
3、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摊铺碾压?(C)
A拌合物的摊铺,运料车不少于4辆以满足连续施工
B沥青混合料路面碾压完成后就可开放交通。
C压实应按初压复压终压包括成型三个阶段进行
D碾压应从中心线向两端进行
4、基坑边坡挂网喷射混凝土施工完成后,应喷水养护一般养护不少于(C)天
A 3B 5
C 7D 145、钻孔灌注桩灌注水下混凝土,在桩顶设计标高以上加灌一定高度,其作用是
(C)
A 避免导管漏浆B 桩身夹泥断桩
C保证桩顶混凝土质量D 放慢混凝土灌注速度
6、同一天进场的同一批次、同规格100T预应力钢筋,最少应分为(B)批检验
A 1B 2
C 3D 47、关于桥梁工程卸落支架顺序描述错误的是(C)
A 满布式拱架可从拱顶向拱脚依次循环卸落
B 连续梁宜从跨中向支座依次循环卸落
C 简支梁宜从支座向跨中依次循环卸落
D 悬臂梁应先卸落挂梁及悬臂的支架,再卸无铰跨内的支架
8、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防止扩孔坍孔预防措施错误的是(D)
A选用适用的泥浆B 保证孔内必要水头 C 避免触及和冲刷孔壁D加快进尺速度
9、跨径为1.8m的钢筋混凝土板,混凝土强度最低达到设计强度的(A)时,方可拆除其模板及支架。
A 50%B 60%
C 75%D 100%
10、在设计未规定的情况下,采用后张法施工的c50预应力混凝土T型梁强度达到(D)MPa时可进行预应力张拉。
A 25B 30
C 35D 4011、在软土地层修建地铁车站,需要尽快恢复上部路面交通时,车站基坑施工方法宜选择(B)
A明挖法B盖挖法
c盾构法D浅埋暗挖法
12、关于小导管注浆说法错误的是(B)
A超前小导管支护必须配合钢拱架使用
B 钢管长度8-30m不等
C 钢管应沿拱的环向向外设置外插角
D两排小导管在纵向应有一定搭接长度
13、管道交叉处理原则表述错误的是(C)
A支管道避让干线管道
B小口径让大口径
C刚性管让柔性管
D后敷设管道让已敷设管道
14、关于顶管工作坑位置设置说法错误的是(A)
A单向顶进时,应选在管道下游端
B根据管线的设计排水管线可选在检查井处
C便于清运挖掘出来的淤泥和堆放管材
D 设置于工厂企业,里弄出口处
15、关于顶管工作坑设置错误的是(D)
A 单向顶进时,应选在管道下游端以利排水
B 根据管线设计情况确定,如排水管线可选在检查井处。
C 便于清运挖掘出来泥土和有堆放管材工具设备的场所 D 设置于工厂企业门口出口处
16、城市热力管道套筒补偿器的安装位置(D)
A应靠近固定支架B应位于两个固定支座之间
C应靠近管道分支处D与固定支座位置无关
17、市政管道工程中,必须进行管道吹扫的是(C)
A 热力管道B蒸汽管道
C燃气管道D给水管道
18、污水处理方法中,属于物理处理法的是(B)
A 氧化还原法B 沉淀法
C生物膜法D活性污泥法
19、草坪建植前,对于ph>8.5的土壤进行改良不能使用(C)
A 硫酸亚铁B脱硫石膏
C碱性栽培介质D酸性栽培介质
20、距灌木边缘0.5米处允许有(A)
A 建筑物外墙B 路灯灯柱
C 车站标志D 天桥边缘
二、多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
21、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结构层包括(ABCD)
A路基B垫层
C基层D面层
E封层
22、关于石灰工业废渣稳定砂砾基层施工技术要求,正确的有(BCD)A施工期间最低气温应在0摄氏度以上
B配合比应准确
C含水量宜略大于最佳含水量
D必须保湿养护
E碾压时应采用先重型后轻型的压路机碾压
23、无支护基坑的坑壁形式分为(ABCE)
A垂直坑壁B斜坡坑壁
C阶梯形坑壁D锯齿形坑壁
E变坡度坑壁
24、必须做闭水试验的市政管道工程(ACDE)
A污水管道B雨水管道
C雨污水合流管道D倒虹吸管
25、关于地下连续墙导墙的说法正确的有(BD)
A导墙施工精度控制挖槽精度
B导墙应承受水土压力
C导墙要承受起吊钢管笼吊机的施工荷载
D杂填土较厚时要加深导墙
E地下水位越高导墙越深
26、相对来说,浅埋暗挖法中施工工期较长的方法有(CDE)
A全断面法B.正台阶法
C中洞法D柱洞法 E双侧壁导坑法)
27、热力管道关断阀安装在(AC)
A干线的起点B干线的末端
C支线的起点D支线的末端
E热力入户井
28、垃圾填埋场地质的岩性以(ABE)为好
A粘土层B页岩层
C粉砂层D卵石层
E致密的火成岩层
29、树木移植成功与否受各种影响因素的制约,包括(ABE)
A数目自身的质量B移植季节
C移植措施D移植工具
E土壤、水分、肥料等因素
30、下列路基质量验收属于主控项目的有(CE)
A横坡B宽度
C压实度D平整度
E弯沉值
三、案例分析题(共4题,每题20分)
背景资料一:
某项目部承建一项城市道路工程,道路基层结构为200mm厚碎石垫层和350mm厚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项目部按要求配置了专职安全员,并成立了以安全员为第一责任人的安全领导小组,成员由安全员、项目经理及工长组成。项目部根据建设工程安全检查标准要求,在大门口设置了工程概况牌、环境保护制度牌、施工总平面图公示标牌。
项目部制定的施工方案中,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进行详细规定:要求350mm厚水泥稳定碎石分两层摊铺,下层厚度为200mm,上层厚度为150mm,采用15t压路机碾压。为保证基层厚度和高程准确无误,要求在面层施工前进行测量复核,如出现局部少量偏差则采用薄层贴补法进行找平。
在工程施工前,项目部将施工组织设计分发给相关各方人员,以此作为技术交底,并开始施工。
问题:
1、指出安全领导小组的不妥之处,改正并补充小组成员。
1.不妥(1分)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1分)项目技术负责任(1分)项目班组长(1分)负责从开工到竣工全过程安全生产工作(1分)
2、根据背景材料,项目部还要设置哪些标牌?
2.安全生产牌(1分)、文明施工牌(1分),消防保卫(防火责任)牌(1分)、安全无重大事故计时牌(1分)、管理人员名单及监督电话牌(1分)
3、指出施工方案中错误之处,并指出正确做法。
3.①直接用15t压路机错误(1分)应采用大于18吨压路机进行碾压(1分)②采用薄层贴补的方法找平错误(1分)应遵守“宁高勿低,宁刨勿补”的原则(2分)
4、说明把施工组织设计文件作为技术交底做法的不妥之处并改正。
4.直接把施工组织设计交给相关各方人员作为交底不妥(1分)应由技术负责人(1分)向施工人员(1分)讲解设计’规范要求(1分)强调工程难点及解决办法(1分)
背景资料二: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项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基槽采用明挖法放坡开挖施工,基槽宽度为6.5m,开挖深度为5m,场地内地下水位于地表下1m ,施工单位拟采用轻型井点降水,井点的布置方式和降深等示意图如下:
施工单位组织基槽开挖、管道安装和土方回填三个施工队流水作业,并按I、II、III划分成三个施工,根据合同工期要求绘制网络进度图如下:
问题:
1、指出降水井点布置的不妥之处,并写出正确的做法。
1.①降水井点布置采用单排井点不合理(1分)沟槽深度达到5米以上,基坑宽度为6.5m,应采用双排井点布置(2分)
②降水井管基坑壁0.5m不合理(1分)降水井管与坑壁距离应大于1.0~1.5m(1分)
2、降水深度是否妥当,如不妥请改正。
2.降水深度为基底以下0.2m不正确(2分)降水深度应为基底以下0.5m(3分)
3、网络进度图上有两个不符合逻辑的地方,请在图上用虚线画出虚工作,让逻辑更合理。
3.图复制过来(1分)管道安装1到管道安装2用虚线连上箭头指向安装2(2分)安装2指向安装3,箭头指向安装三(2分)
4、计算本工程的总工期,并指出关键线路。
4.关键线路:1—2—4—8—9—10(2分)1+2+4+8+9+10(1分)=25(2分)
背景资料三:
某建设单位与A市政公司(简称A公司)签定管涵总承包合同,管涵总长800m , A公司将工程全部分包给B工程公司(简称B公司),并提取了5%的管理费。A公司与B公司签定的分包合同约定:(1)出现争议后通过仲裁解决;(2)B公司在施工工地发生安全事故后,应赔偿A公司合同总价的0.5%作为补偿。
B公司采用放坡开挖基槽再施工管涵的施工方法。施工期间A公司派驻现场安全员发现某段基槽土层松软,有失稳迹象。随即要求B公司在此段基槽及时设置板桩临时支撑,但B公司以工期紧及现有板桩长度短为由,决定在基槽开挖2m深后再设置支撑,且加快基槽开挖施工进度,结果发生基槽局部坍塌,造成一名工人重伤。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检查时,发现B公司安全生产许可证过期,责令其停工。A公司随后向B公司下达了终止分包合同通知书,B公司以合同经双方自愿签定为由诉讼至人民法院,要求A公司继续履行合同或承担违约责任并赔偿经济损失。
问题:
1、对发生的安全事故,反应出A公司和B公司分别在安全管理上存在什么具体问题?
1.A公司责任:未对B公司的资质进行审查(1分)安全员发现事故隐患未及向项目经理、业主汇报(1分)
B公司责任:不服从A公司现场管理(1分)违反基坑开挖操作规程,发现事故预兆未及时抢险(2分)
2、B公司处理软弱土层基槽做法违反规范中的什么规定?
2.违反了基坑开挖规范要求(1分)软弱土层基坑开挖超过2m应支护,且应随挖随支(2分)
3、法院是否应当受理B公司的诉讼?为什么?
3.不予受理(1分)合同中约定了仲裁协议(2分)
4、该分包合同是否有效?请说明法律依据。
4.合同无效(1分)违反了法律规定(1分)法律规定禁止转包(1分)
5、该分包合同是否应当继续履行?针对已完成工作量应当如何结算?
5.不应当继续履行(1分)已完工作量质量合格应予以支付工程款;质量不合格返修合格应予以支付工程款;质量不合格返修不合格不予支付(3分)
6、发生事故后B公司是否应当支付合同总价的0.5%作为补偿?说明理由。
6.应该(1分)无效合同有过错方应赔偿对方受到的损失(1分)双方都有过错根据过错大小各自承担相应责任(1分)
背景资料四:
某项目部承接华北地区某城市道路绿化工程,全长为2.5km,道路两侧栽植行道树。按设计要求,行道树为深根性的国槐,胸径为12~15cm。
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国槐带土球移植,土球大小符合规范要求,项目部在苗木运来之前挖好了树穴,树穴上大下小,上口径比下口径大15~20cm,树穴上口直径与土球直径接近,挖出的表土和底土混合均匀后放置一边备用。
事件二:在挖树穴时发现,有3个树位处地表下0.6m处有页岩层,争对出现的问题,项目部与建设方口头协商后,将此3株树改为灌木型的黄杨桃。
事件三:为保证树木成活,项目部在树木定植后第三天开始连续浇水三天,每天一次,浇水三次之间,中耕一次。
事件四:施工完成后,项目部对栽植作了记录,作为验收资料,内容包括:土壤特性、气象情况、环境条件、种植位置、栽植后生长情况、种植数量以及种植工人和栽植单位与栽植者的姓名等。
问题:
1、指出事件一中项目部的做法错误之处,并改正。
1.土球直径与树穴上口直径接近错误(1分)、树穴上大下小错误(1分)树穴上下口径大小要一致应比土球直径加大15-20CM,深度加10-15CM(3分)
2、分析事件二中项目部更改设计的原因,指出项目部和建设方口头协商做法的不妥之处,并纠正。
2.变更原因:工程环境变化(1分)应该采用书面形式(1分)承包人向工程师提出变更(1分)工程师进行审查并批准(1分)工程师发出变更指令执行(1分)
3、指出事件三中不妥之处,并改正。
3.移植后第三天开始浇水,每天浇水一次错误(1分)树木定植后24小时内必须浇上第一遍水,水要浇透(2分)定植后连续浇水三次,之后视情况适当灌水(2分)
4、事件四中,验收还应补充哪些资料?
二级管理与教学管理 篇6
[关键词]研究生群体特征情感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2-0022-02
一、引言
研究生教育是高校办学水平的集中体现,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良好的培养管理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保证。随着研究生队伍的日益庞大和培养要求的逐渐提高,给研究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和考验。因此,只有准确把握研究生群体的特征,才能有的放矢,加强管理,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二、 研究生群体特征
作为学历层次最高的学生群体,研究生在年龄、心理、学习、行为等方面都具有很多不同于本科生的独有特征,见表1。
表1 研究生群体与本科生群体特性对比
■
(一)年龄特征
目前,我国研究生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各高校优秀的本科生、具有一定工作经历的社会人员、委托培养的在职人员。研究生来源决定了研究生的年龄跨度较大。
(二)心理特征
相对于本科生而言,研究生的心理更加成熟。第一,独立意识强。因为研究生年龄偏大,相当一部分有工作经历,所以他们的心理大部分已发展成熟。第二,优越感强。研究生的教育是最高层次教育,处于高等教育金字塔的塔尖。作为高校群体中的佼佼者,他们在心理上比同龄人更有优越感。第三,自尊心强。一般来说,研究生中成绩优异、出类拔萃者居多,素质比较高,而且比较自信,自尊心强。
(三)学习特征
因为研究生已经接受过四年的本科教育,在学习意识、学习目的、学习能力等各方面都有较大的提升。具体来说,研究生学习行为具有如下特征:第一,学习目的明确。第二,学术研究性。第三,学习方式个性化。
(四) 行为特征
研究生大多已成年,使他们对集体的依赖感减弱,因而组织纪律较为松散,集体观念淡化。另外,研究生集体大多以导师的科研团队形式出现的,而不以班级形式出现。因此,研究生的行为不像本科生那样受班级和年级的约束,因而自由度较大。
三、群体特征对研究生管理工作的新要求
第一,要求日常管理制度更科学。随着研究生规模的不断增大,部分院校实行二级或三级管理制度,将研究生管理下放到二级学院。从管理方法上讲,二级学院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建立健全研究生培养管理体系,在学校研究生管理制度的前提下,结合学院、学科自身特点,形成适合本学院本学科的研究生管理体系。
第二,要求更加突出导师在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导师与研究生接触最为频繁,导师的素养直接或间接影响研究生的成长成才。导师的指导贯穿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研究生的选拔、培养计划的制订、中期考核、开题报告、论文撰写、论文审核、论文答辩等,导师是全过程的直接管理者。因此,在研究生管理机制中,应更加强调导师在管理中的主体作用。
第三,要更加注重研究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大部分研究生已经是成年人,行为方式更具有理性,而且研究生独立意识强、优越感好、自尊心强。这就要求在管理过程中,发挥研究生独有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
第四,要更加注重情感管理。在管理过程中需要给予研究生更多的信任、尊重、自由,才能有更好的管理成效。因此,管理者需要重新寻找适合研究生的管理方式,引入情感管理的手段,注重与管理对象的情感交流,激发管理对象正能量,以便促进各项工作的展开。
四、加强研究生管理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健全研究生培养管理制度
二级学院作为研究生的直接培养单位和管理单位,应根据本学院各个学科的特点,制定各项安全管理、学籍管理、学位管理、培养过程管理等制度。一是行为安全管理制度;二是学籍管理制度;三是学位管理制度;四是培养过程管理制度。
在制定制度时,应统筹考虑、充分调动院系研究生培养办公室、导师、学科等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力求制度科学,具有操作性。同时,对于不同类别的研究生,也应区别对待。对学术型硕士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以及博士生,应该制定不同的管理制度。
(二)严格落实导师负责制
导师负责制最早在英国的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实行,后被各国广泛采用。
落实“导师负责制”,首先是落实招生导师负责制,增加导师在研究生招生复试环节中的话语权,在考生满足基本条件后,应由导师决定是否录取。其次,保障导师的培养计划制定权。在学科大原则前提下,导师有权为学生量身制定培养计划,增加部分专业课程的学习,指导研究生到外校或跨专业修课。第三,保障研究生学术研究的指导和考核权。研究生的选题须得到包括导师在内的指导小组认可,研究生课题研究的进展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研究生发表的文章在投稿前必须得到导师同意、学位论文是否达到要求首先要得到导师的肯定等。四是奖惩的评定要充分采纳导师意见。
(三)加强研究生自我管理体系建设
一是加强自我教育。按照研究生身心发展阶段的特征,通过适当指导,充分发挥研究生提高思想品德的自觉性、积极性,把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要求转化为研究生自己努力的目标。加强是非观念引导,鼓励追求真、善、美,反对假、恶、丑。加强培养研究生自我认识、自我监督和自我评价的能力,善于肯定并坚持自己正确的思想言行,勇于否定并改正自己错误的思想言行。
二是加强研究生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构建自我管理载体。通过健全党团组织、研究生会和班委会,形成在院系管理机构指导下,以研究生干部团体为主要管理者和制度执行者的自我管理体系。充分调动研究生的主动性,让研究生积极参与学院相关规章制度、“三助”岗位、助学贷款、评优评奖等工作,强化自我管理意识。鼓励和支持研究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活动、文化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促进研究生团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发研究生在科研工作中的活力,创造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达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效果。
(四)重视情感管理
情感管理是管理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主旨在于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发个体积极的行为,从而提高工作绩效,实现管理目标。倡导以情感人,通情达理,用情感的感召力去创造一个良好、和谐的人际环境。情感管理是一种有效的、人性化的教育管理模式,其核心为激发人的正向情感,形成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情感上的契合关系。
研究生一般年龄较大,心智比较成熟,自尊心强,这些特征要求研究生管理应重视培养过程中的情感管理。作为研究生管理工作人员,不要以管理者自居,要充分相信管理对象,主动换位思考、用情管理。从一个朋友的角度去体谅研究生、关心研究生、热爱研究生。要多做幕后支持和平台搭建工作,减少对研究生活动的细节干预,要敢于“放手”、乐于“放手”, 最大限度地调动研究生的积极性,充分激发研究生的创造性,最终赢得信任,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徐翠华,葛志芹.当代研究生培养管理的特征分析[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3).
[2]赵锋.浅谈导师在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中的作用[J].思想教育研究,2010,(12).
[3]秦惠民.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大辞典[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
[4]李颖,刁瑜.浅析情感管理在高校研究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1).
[5]王丽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管理的运用[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
[责任编辑:雷艳]
二级管理与教学管理 篇7
(一) 二级院系财务管理制度有待健全。
权责分明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原则, 所以理顺校院之间的权责是确保二级财务管理工作具有良好成效的基础保障, 但是当前许多学校与二级院系之间存在权利不明、改革不顺的情况, 在需要对财务进行协调统筹时往往找不到相关的负责部门, 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二级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院校之间的争利现象也客观存在, 学校对于二级单位中一些创收能力较高的专业具有了过高的占用, 而在出现责任和问题时又存在互相推诿的现象, 同时处罚机制的缺失也会影响财务管理与财务控制工作的有效性, 而院校单位之间所存在的这些问题不仅会导致行政成本的增加, 同时二级单位的积极性也会受到严重影响并影响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 对二级单位收支的控制效果不理想。
高校对二级院系下放财权, 有些院系领导将二级学院的经费变成自己的专项经费, 按自己的意愿随意支配, 导致学校对各二级学院支出无法有效控制, 这是目前高校实行二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最明显的薄弱环节。小金库现象客观存在。二级学院中如计算机、动漫等专业具有较强的创收能力, 而这些专业中的人员或者由于素质不高或者由于二级院系本身控制力度不够往往会将一部分收入放进自己的小金库, 而这种行为不仅对学校整体的统筹安排产生不利影响, 同时也违反国家法律。而对于冷门专业而言, 由于学校定额拨款难以满足发展要求, 也会导致教职工工作积极性的下降。
(三) 缺乏对二级院系预算执行情况的考核与激励。
许多高校在财务预算的编制中都是由学校财务主管部门以学校经费和师生人数为依据进行编制而较少考虑二级院系年度发展计划和具体工作任务, 从而导致了编制的预算与实际情况脱节而难以实施。在对二级院系实际情况不了解的情况下, 编制的预算往往只能从总量进行控制而没有对具体的项目进行预算, 同时与项目相应的分析制度、跟踪制度以及评价制度也无法得到落实, 而绩效考核与激励在这种背景下根本无从谈起。
二、高校二级财务管理模式的完善和优化
(一) 完善高校二级财务管理组织框架。
高校应当将学校财务二级管理体制改革作为契机来实现财务管理科学化、合理化、系统化与完善化。高校一是要强调建设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宏观组织架构, 确保学校在宏观上具备较强的财务监管水平与能力, 在对各类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完善的基础上重视预算委员会、财务管理领导小组等组织的建设, 从而为科学地制定财务管理决策奠定组织基础;二是要重视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微观组织建设, 以实现财务部门职能的完善为出发点加大财务部门组织建设力度。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财务机构只具备对高校中日常财务核算这一单一功能, 所以高校要重视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长远发展, 并在此基础上增加财务主管部门在资本运营、资源筹划、对二级单位财务工作进行监督等方面的职能。高校财务工作以校长负责制为基础, 在高校一级单位设置财经领导工作小组并承担起学校内部经济关系的协调与处理职责, 通过建立预算委员会来当做学校预算管理决策机构, 在对学校财务主管部门职责作出完善的基础上建立起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并重的财务工作管理机构, 并强调对二级单位在资金使用方面的绩效考评和监督。
(二) 构建合理的高校二级财务管理体系。
在高校的二级财务管理中可以建立起垂直的管理体制, 其核心在于实现二级单位收支核算和财务管理与二级单位的有效分离。在此过程中高校可以在二级院系中设立独立的会计机构对学校的财务部门负责选派人员进行管理。在这种管理体系下, 二级院系与二级院系中的会计机构实现了有效分离, 同时这种做法不仅可以有效避免二级院系在财务管理方面各自为政的局面, 同时也有利于高校对二级院系的财务情况进行监督。而二级院系中的财会单位由于能够将二级院系的财务状况对高校的财务主管部门进行直接汇报, 所以其权利和地位得到了加强并且不会过多地受到二级院校的干扰, 从而能够落实财务工作监督制度。
(三) 实行预算管理制度。
预算控制以及预算编制方法是建立预算体系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在预算控制方面, 一旦预算得到学校和党委的审议批准就不能作出改动。学校中的财务主管部门主要职责在于通过预算手段的运用对财务收支进行有效控制以确保收支的合理性。预算控制要在控制指标执行动态的基础上对执行环节作出管理和监督, 其中包括对执行情况的分析与检查, 实际情况与指标的比较以及对于差异原因的分析, 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改进措施;预算标志方法方面要重视两级财务管控制度的推行并突出学院在预算管理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学院经费可以划分为行政经费、教育经费、科研经费等, 在年初阶段二级院系要以学院的发展任务和发展计划为依据进行年度财务预算的编制, 并必须经过党委会的审议和批准后才能够执行。同时学校的预算应当将学院预算当做重要的基础, 并以此为依据进行调整。
(四) 重视财务人员素质教育。
在财务人员素质教育中需要重视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要重视财务人员政治理论教育, 从而推动财务人员自身政治信念以及政治素质的提高;二是强调财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 从而确保财务人员能够爱岗敬业、做好服务并实现财务工作质量的提升;三是开展财务业务培训, 培训内容要涉及到会计法、高校会计制度、计算机电算化等等;四是要突出院校两级财务工作人员行政管理的作用。
(五) 推动经济责任制以及审计监督工作的健全与强化。
审计监督工作的强化是保证财务审计工作质量以及财务管理队伍建设质量的关键内容。在高校二级财务管理模式中, 审计监督应当是重要的构成部分, 这不仅要求高校做好基本的财务审计工作: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确保日常资金核算、结算等工作的按时完成等来为二级财务进行分析提供必要的决策基础和依据;重视符合高校实际的预算科目体系和教学成本核算体系, 根据学科的不同、专业的不同、年级的不同来对教学成本作出科学的测算, 为确保二级单位的预算定额的科学制定提供依据;加强对二级单位财务的检查与监督, 确保财务制度的全面落实以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同时要求高校紧抓审计监督人员队伍建设:明确审计人员职责, 以审计人员为对象开展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培训, 从而在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基础上确保财务工作的完成;落实岗位轮流制, 从而使财务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各种审计业务;审计人员要以服务至上为工作理念, 将学生以及教师当做服务对象来确保自身工作的良好开展。
参考文献
[1].祝红霞, 张美华.高校二级院系财务管理运行机制研究[J].事业财会, 2009
[2].李鸿, 王少峰, 吴二刚.高校在二级单位中实行会计委派制的探讨[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
[3].李慧锋.提高业务素质正确履行职责——关于如何完善高校二级财务部门管理之我见[J].管理咨询, 2008
二级管理与教学管理 篇8
1实行二级管理必须明晰职责权利,充分调动系部积极性
中职学校实行“统一领导、二级部门预算管理、一级会计核算” 的财务管理体制,是将预算指标分解到二级的系部,构建校系两级预算管理体系,使系部责、权、利相一致,充分调动系部积极性,独立开展各项工作。推行二级管理必须处理好以下两方面问题。
1.1处理好学校与系部关系
系级单位既是业务执行者,又是相对独立的办学主体,只有充分发挥系部的作用和功能,促使其主动找企业,抓教研,才能真正找到本系产学研的结合点。学校要将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等任务和责任下达,还要将经费审批使用权、用人权、物资使用调配权等权力下达给系部,并使系部得到办学效益提高带来的好处。学校在“统一领导、二级部门管理、一级会计核算”的财务管理体制下,将预算经费指标分解到二级系部,构建校系两级预算管理体系,可以使系部责、权、利相一致,充分调动系部的积极性,独立参与市场竞争, 同时也要确保学校的宏观调控能力。
1.2处理好行政职能部门与系部关系
实行二级管理,职能部门如人事、教务、科技、后勤、学工等部门会感觉部门的某些权利被系部抢走了,例如教师任用、物资采购等;系部对学校资金的使用权也使职能部门眼红。目前学校行政部门的经费使用都是校长一支笔,而系部管理经费在一定金额内由系部主任签字就可以直接到财务报销了。而系部却感觉琐碎事情太多,有些应该由职能部门处理的事情也都推到系部来施行。因此,实行二级管理必须处理好两者关系。职能部门的职能定位侧重于战略和宏观方面,主要有目标管理、宏观控制和有效监督三大职能;系部是相对独立的办学主体,要完成人才培养、科研、专业建设和学生教育等任务,除需要学校和职能部门的全力协作外,还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因此财务部门要协助系部合理、规范地使用好本部门经费。
2实行二级管理必须实施目标管理,合理制订经费分配方案
学校在实行二级部门管理的时候应该根据经费预算对系部实施目标管理,通过目标管理合理制订二级部门经费分配方案。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而是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所以企业的使命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实行二级管理的中职学校,大部分整体工作目标明确,分解到系和量化到教职员工个人的工作目标不具体,缺乏可衡量性、可行性和时间限制,与SMART管理原则要求存在差距或缺陷,致使考评失据、责权脱节,无法落实激励机制,影响了教师工作积极性和管理效益。学校给了系部一定经费使用权,并不代表系部就能随便使用经费。学校除了制定系部经费使用的管理制度外,还要对系部的经费进行目标管理,根据系部提出的经费预算,合理控制审核好系部的经费使用。
2.1完善学校制度
校级、系部、行政科室和党群组织4个板块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中职学校二级管理的重要内容。完善的社会形态管理必然是制度管理,它既是规范化措施,又是保障性措施,是确定管理体制运行的规则,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强制性。4个组织板块围绕着学校管理目标体系:完善系部管理相关制度,包括教职工管理、教学管理、德育管理、学生管理和校企合作办学管理等制度; 完善行政科室相关管理制度,包括招生管理与就业服务、资产管理与后勤服务、安全管理以及冲突协调和管理等制度;完善学校层面的人、财、物管理相关制度;完善学校党、团、工、教、学等群团组织的活动、办公及会议等制度。这些配套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是对各项具体作业制定操作流程、岗位职责和检查程序。例如专用设备的购置作业就涉及设备使用部门、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有预算流程、取得流程、日常管理流程和报废流程等;其中取得流程有请购、询价与签约、采购等环节。规范流程的作用是使每项具体作业都按规范的流程操作,使相关部门和岗位既相互协作又相互制约, 从而实现预算管理和控制的目标。
2.2目标设定合理
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目标管理亦称“成果管理”, 俗称责任制,是指在企业全体职工的积极参与下,自上而下地确定工作目标,并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自下而上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管理办法。可见目标设计和制定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成果” 能否完成。所以学校在制定二级经费分配方案时目标要合理可行, 符合系部管理和学生管理的要求。
2.3目标设定要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以人为本
使系部教师都能为完成系部目标,为争取系部经费而积极努力地开展各方面的工作,而不仅仅是系部主任、副主任在努力。因此系部经费分配方案要能充分调动系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3实行二级部门经费管理绩效考核,将绩效与部门经费挂钩
绩效考核是学校为了实现经营目标,运用特定的标准和指标, 采取科学的方法,对承担经营过程及结果的各级管理人员完成指定任务的工作实绩和由此带来的诸多效果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学校通过对系部的绩效考核,采用一定的评价方法和标准,结合系部学生数和教师数计算得出每年各系的经费预算总额。将系部绩效考核和系部经费合理联系起来可以激励系部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产生积极的连锁效应。
首先,学校根据使命确定一定时期内的总目标和分目标,并把这些目标作为经营、评估和奖励的标准;它包括校级、部(系)和行政科室、教职员工个人3个层面,形成一个完整体系。学校以党的办学方针、学校在地方所处的教育层次和位置及教育行政部门的具体要求,作为构建目标管理的依据;以打造自主品牌和特色品牌为总目标;此外,还分别设置中期、短期目标。中期目标是阶段性目标,短期目标则是学校年度具体工作任务,再逐层分解、量化到人。 目标管理具体到人,是至为关键的一环。必须根据“SMART”原则确定绩效,即所制定的工作目标必须是明确的、可衡量的、员工可接受的、切实可行的、有时间限制的。完善的考核、评估激励机制和监督、约束保障机制,使教职员工树立自我管理理念,积极工作,体会个人价值实现的满足感。其次,考核评估机制和监督约束机制结合。 应当在预算管理机构的主导下,由有关职能部门定期对二级预算责任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对其业绩、经济效果加以评价,提出考核意见,从而建立绩效挂钩、责权利相一致的奖惩机制。
4结语
二级管理与教学管理 篇9
关键词:高职院校,二级管理体制,职能
一、引言
我国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使高职院校的规模和数量都迅速扩张, 为了应对激烈的教育竞争, 许多高职院校通过校校合并、院系整合、机构调整、人员精简等措施对高职院校的运行机制和内部管理体制进行调整和改革。然而, 如何使高职院校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适应学校发展规模的要求、适应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 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 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在6000~8000人, 有的甚至超过万人, 管理这样规模的学校, 常规的一级管理无论是在管理力度和监控力度上都很难适应。随着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 办学层次的增加, 结构的转化和专业的细分, 使一级管理模式陷入一种鞭长莫及、应接不暇的状态。因此, 变革高职院校的运行机制和内部管理体制、转变学校的管理职能, 降低管理重心、适度地下放权力、加大院 (系) 的责任, 使院 (系) 的责、权、利有效地统一起来, 充分调动 (院) 系办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充分发挥院 (系) 的管理职能和教学科研功能, 才能真正提高高职院校的管理效能和人才培养质量。
二、高职院校实行二级管理体制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的校院二级管理模式是指高职院校在校、院二级机构建制的基础上, 赋予院 (系) 一定的职责, 并根据职责的需要将人权、物权、财权下放, 将原有的以职能部门为主体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以院 (系) 为主体的管理模式。院 (系) 在学校总体目标和原则的指导下, 拥有与其职责相匹配的权力和利益, 使其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和相对独立的办学实体。
1. 高职院校蓬勃发展, 提高管理效能的需要。
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校生人数和教职工人数的不断增加, 专业的细分致使职能部门的管理工作量与日俱增, 校级管理层面也陷入繁杂的日常事务当中, 缺乏足够的精力关注学校总体发展的重大问题。建立高职院校二级管理体制的根本目的是要解决高职院校发展的动力机制问题, 通过降低管理和决策的重心, 合理分权、充分授权, 调整各层级的管理幅度, 健全管理制度, 规范管理行为, 实现学校系统性的计划、调控、指导和监督, 激发各学院的办学自主性和管理活力, 切实提高办学和管理的效益。在校院二级管理模式下, 学校负责全局性和长远性的规划以及方针政策的制定, 对学院实行宏观管理和监督。学院拥有相对独立的人事、财务等方面的权力, 在学校宏观政策的指导下可以结合本学院的具体情况制定具体的政策实施方案。通过二级管理体制的建立, 实现教学资源的配置主体由学校向院 (系) 转变, 拉近教学资源与教学科研部门的距离, 充分调动学院配置资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提高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学校的管理层也可以从具体微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 转变为对教学资源的宏观调控、对学校公共性事务的整合与管理, 从而提高学校的整体管理效能。
2. 增强学院管理自主性和民主性的需要。
在一级管理体制下, 学院属于管理的客体, 对学校的行政指令只是被动地接受和执行, 缺乏办学的自主性、灵活性和民主性。而且, 学院处于管理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 行政指令运行周期长, 反馈滞后, 学院对市场需求的反应不灵敏, 致使一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 管理效率低下。建立二级管理体制, 使管理重心下移, 让学院成为责任的重心, 一方面可以使学院的管理行为及时反应外界市场经济变化的需要;另一方面可以促使学院组建自己的管理教学团队, 积极参与学院的管理和教学活动, 使教职工个人的发展与学院的发展实现有机结合, 营造一个积极、和谐、民主的管理氛围。
3. 具有高职特色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
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专业门类都比较齐全, 专业的不断细分使不同专业的学生个体差异凸显出来, 如果仍然采用“一刀切”的人才培养模式必然会制约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 建立二级管理体制, 充分发挥学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根据不同的专业群、不同学生群体的发展规律制定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学生管理模式, 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院的积极性, 更能充分发挥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 突出高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4. 增强高职院校的自我发展能力,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一个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表现为在发展过程中的自我约束、自我调控和自我发展的能力。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焦点在于专业优势和办学特色下培养的高技能人才素质。专业优势和办学特色的形成仅仅停留在校级管理层面是不够的, 只有建立二级管理体制, 将专业与课程建设的自主权向学院转移, 使学院及时地将专业建设、教学方法、人才培养模式与劳动力市场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相结合, 才能使学校在专业优势和办学特色上保持良好的竞争力, 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三、构建二级管理体制的探索
1. 学校职能的转换。
在二级管理体制下, 学校的职能由原来单一的管理者转变为调控者、指导者、监督者和协调者。学校应该简政放权, 适当调整职能机构的设置, 精简机构, 防止出现对学院的多头指挥, 使二级管理名不符实。另一方面, 为实施二级管理, 学校应该重新建立教学、科研、人事、财务等制度体系, 为二级管理的有效实施营造良好的制度氛围。在学校层面的权限应该包括:一是学校的整体发展目标、规划及各项大政方针的制定;二是学校财政统收项目的分配方案及学院创收的留成比例方案的确定;三是学院编制数和各级各类岗位职数的设立和调整;四是学校全年预算总方案的制定与结算方案的监督执行;五是学院经费的划拨、使用等财务分配方案的制定、监督和调控;六是校内津贴和重大奖项等分配方案的制定、调控和监督;七是对学院内部分配方案的指导、调控、监督和协调;八是对学院专业设置、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计划的审核、监督和调控;九是对学院教育、教学质量的监督、检查和评估;十是对学校重要教学资源的管理和配置;十一是对学校各项整体性工作的监督、检查和审核;十二是对学院一级领导的任免。
学校只有真正将管理重心下移到学院, 赋予学院更多的人事、财务、教学、学科建设、科研、学生管理等权限, 让学院有充分的工作自由度, 学院的发展才能有更大的活力和空间。学校的职能部门也要尽快转变思维方式、更新观念, 不仅要为学校领导层的决策提供建议, 当好参谋, 同时, 还应该加强对学校的指导、监督和协调, 确保学院的管理行为与学校的总体目标一致。
2. 学院职能的转换。
二级管理体制的建立, 许多职能部门的管理权限下放到学院后, 学院由原来的被管理者演变为管理的主体, 尽管学院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但对学院的管理能力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和考验。要使校院二级管理体制的效能充分发挥出来, 学院必须设立科学合理的组织机构, 配备、培养具有管理能力的专兼职管理人才队伍。在职能转变以后, 学院应该负责的工作包括:一是在学校核定的编制总数和岗位职数的范围内提出学院教师的聘任、续聘、解聘和考核的方案。二是在学院划拨经费的项目范围内制定学院教职工的内部分配方案和奖惩方案。三是根据学校划拨的经费指标, 制定学院当年的经费预算方案, 接受学校对经费使用的监督、检查和结算审核。四是根据国家和学校的相关规定对本院教职工进行自主考核, 并根据考核结果制定相应的奖惩方案和培训计划。自主审批本学院职工的病、事、婚、产、丧假等。五是调整本学院的学科专业结构, 制定学院的学科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师资培养计划、教学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规划、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和招生计划等。六是提出本学院教师的人才招聘计划和兼职教师的聘用考核方案等。
四、构建二级管理体制需要注意的问题
1. 二级管理体制的建立是一个逐步推行的过程。
二级管理体制的建立是学校由集权管理向分权管理转变的过程。“分权容易集权难”, 二级管理体制的建立要在综合考虑学校的办学特色、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形成, 科学分析学校现有的师生规模, 专业设置, 机构设置, 管理人员数量、结构和素质等因素, 借鉴其他学校的成熟模式逐步推进。如果没有建立系统性的二级管理制度体系和监督约束机制, 没有明确学院的职责和应承担的责任就急于将权力下放到学院, 必然会使学校的管理体制面临巨大的冲击, 甚至影响学校正常有序的运行。
2. 明确各管理层级的责、权、利, 科学设计二级管理实施方案。
校院二级管理体制的建立是学校对学院的管理由过程管理向目标管理转变的过程。要使学院的管理行为与学校的总体目标相一致, 就必须明确学院与行政职能部门之间的责、权、利, 应该注意以下问题的产生:第一, 学校职能部门和学院的职责划分不明确, 在职能上出现交叉和重叠, 许多权限并未真正下移, 造成学院的职责和权、利分离。职责交叉往往会造成职能部门和学院在责任面前互相推诿、相互等待, 在利益面前又相互争抢的局面, 从而背离了二级管理体制改革的初衷, 使管理的运行效率更低。第二, 学校没有按照学院的职责配置充分的教育资源, 或者将优质的教育资源配置到优势的学院。这将会造成学院的利益不够、发展空间不足, 基层教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仍然调动不起来的结果。资源配置的厚此薄彼则会造成学院之间发展的恶性循环, 弱势学院的发展受到限制甚至出现萎缩, 整个学校的发展必然会受到影响。
3. 健全考核评价机制。
考核机制与评价机制是紧密结合、相互衔接的一个环节, 它是在目标管理过程中一系列调节和干预活动的手段, 促使管理活动向规定的目标发展。考核评价的目的是通过了解和检查学院的工作绩效, 在学院的管理过程中给予指导、激励和反馈, 从而提升学院的管理能力, 为学院的奖惩和培训发展提供依据。考核的实质是寻求“差异”, 通过考核将学院与学院之间的差异、学院与考核目标之间的差异显现出来, 促进学院之间的竞争、提高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应该是客观的、标准的, 考核指标应与学院的目标任务相结合, 根据目标任务的轻重赋予评价指标不同的权重系数。学院也应结合本学院的特点制定详细的个人量化评价体系, 调整好个人目标和学院目标、学院目标和学校整体目标之间的关系。考核应采用全方位、多测度的考核方法, 避免考核片面性, 考核结果应及时反馈到学院和教职工, 针对考核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有效的改进建议和培训需求计划。
4. 完善监督约束机制。
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应该从决策出发, 经过指挥和执行, 通过监督和反馈再重新决策的过程, 没有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必然会使下放的权力失控。监督机制的内容应当规范学院的管理行为, 引导学院的管理目标与学校的总体目标相一致。具体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加强教务管理部门、科研管理部门、人事管理部门和学生管理部门对学院的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生管理方面的监督检查, 并及时反馈和指导, 使之形成制度。二是建立经费使用的财务监控体系。健全财务部门对经费使用的预结算制度, 加强财务部门和人事部门对经费使用的监督, 保证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通过一系列规范的制度体系形成各管理层级之间的约束机制, 既要保证学校对学院的办学方向、办学质量起到宏观调控、监督的职能, 又要避免学校干预、调节过度。
五、结语
面对高职院校规模的迅速扩大和社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不断提高, 更好地发挥高职院校的办学和管理效能, 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已迫在眉睫, 高职院校内部管理机制运行低效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瓶颈。实施二级管理成为改善内部管理体制和提高管理效能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的二级管理体制本身也将随着社会经济、政治和高职教育的变化发展而不断完善和丰富, 并呈现出各种不同的组织结构形态和管理模式。如何把握高职教育的发展规律, 符合构建适应现代化高职教育的二级管理体制和模式, 还需要我们更进一步地探索、实践和思考。
参考文献
[1].方飞虎.高职院校推行院系二级管理体制的认识与思考.职业教育研究, 2008 (1) :61-62
[2].黄华.高职院校建立院系二级管理体制探析.理工高教研究, 2008 (6) :146-147
[3].谭小燕.高职院校院系二级管理探析.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4) :88-89
二级管理与教学管理 篇10
一、高校系部二级管理问题的提出
在我国的高等教育制度改革中, 有关权力再分配的问题成为目前高校教学体制改革的重心。传统的中央集权式的高校管理模式存在着一定的弊端, 不利于高校教育现代化的进行。高校的集权化管理加重了高校管理层的负担, 使得高校的日常科研教学管理不能够面面俱到。而且由于高校集权化管理不能深入研究各个系部的具体情况, 使得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对不同专业人才的差异性不够重视, 一些专业的教学过程缺乏专业特色, 阻碍了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而且由于权力的集中, 高校的系部等职能部门在工作上缺乏一定的主观能动性, 形成对上级的依赖性。高校的集权化管理也不利于提高高校教学科研的效率。由于管理手段的落后, 各系部在执行教学指令时往往缺乏一定的时效性, 使一些系部工作人员无所适从。而通过高校系部的二级管理, 实现高校教育教学权力的下放, 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的问题, 对于提高高校内部的教学科研效率有着很现实的意义。
二、高校系部二级管理的运行模式概述
高校系部的二级管理, 主要来说是指使用一定的责任化管理体制, 将一些权力和职责下放到系部一层, 赋予系部更大的主观能动性。高校的管理体制在发展过程中必然要进行不断的优化, 这其中就需要进行一些内部管理结构的调整, 以使管理效率达到最大化。在传统的高校管理模式中, 系部一级作为高校权力体系中的客体, 在实际的权力行使过程中有很多的弊端, 降低了高校管理的有效性。而实现高校内部管理体系的二级权力分配, 可以对管理组织体系进行一定的优化, 降低了高校内部的管理重心, 提高了高校内部的管理效率。高校的系部二级管理体系, 以学校管理层作为权力的一级层面, 负责学校管理的宏观调控。而系部作为高校二级管理体系的二级层面, 对学校的专业科研和教学工作负责, 使各个系部的教学工作得到了一定的保障。这种体系明确了各层管理的分工, 更有利于学校管理体系的优化。
三、高校系部二级管理实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 系部在教学方面缺乏一定的决策权。在高校的系部二级管理体系中, 有关权力下放的标准还不是特别明确。一些系部在进行二级管理时, 缺乏一定的教学决策权, 这成为高校系部二级管理中的问题之一。在学校下放权力到系部一级时, 没有将权力进行完全的下放, 有关教学管理的问题系部没有决策的权力, 而是需要在许多部门参与的情况下进行管理, 这样就限制了系部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一些教务处或者人事工作部参与对系部具体专业的教学课程的安排或老师的调配等, 这样就影响了系部正常的教学管理作用的发挥。越权管理, 使得教学效率并不能真正得到提高。
(二) 高校的二级管理中监控管理不到位。高校的系部二级管理体系, 承担着系部进行科研和教学的责任重担, 但前提是建立在学校管理层对系部的管理效果进行监控的基础之上的。学校的监管措施不到位, 可能会导致系部出现越权、渎职等行为。高校内部在实行二级管理体系时, 应建立健全教学监督体系, 起到对系部教学管理的监督作用。但是由于高校二级管理体系中监督措施不到位, 导致系部的权力缺乏一定的约束。
(三) 二级管理信息化手段落后。高校内部实施二级管理, 需要以一定的技术手段作为支撑。一定的管理技术手段影响着高校二级管理中的教学水平。而在一些高校, 虽然实施了系部二级管理的措施, 但是由于信息化的技术手段没有相应跟进, 导致一些系部在管理过程中的效率受到了影响。学校应该适度增加在信息化方面的经费, 保证信息化管理硬件设施的建设, 使信息化手段在系部二级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高校系部二级管理的优化
(一) 提高系部的管理能力, 加强系部教学决策权力。要实现系部二级管理的效率提升, 需要对系部一级的管理层赋予更多的教学方面的权力。在二级管理系统中, 合理对系部进行教学权力的下放, 有利于系部管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系部一层对于教学问题的研究显然更专业化一点, 有利于系部本身教学特色的发挥, 提高应有的教学效率。随着权力的下放, 系部由权力的客体转化到权力的主体, 其主观能动性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对于习惯接受指令的权力客体来说, 需要进一步加强其对权力的运用能力。提高系部的管理能力, 才能更好地发挥系部二级管理的优势。
(二) 加强对系部的教学管理监控, 实行教学考核制度。将权力下放到系部一级, 需要高校内部加强对于系部的权力监控。这是进行高校内部管理体系改革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加强对系部的权力监控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要加强对于系部行政的监督和财务的审计。二是要加强系部对于教学方面的监督, 在教学成绩方面制定一定的考核制度, 使教学效率得到切实的提高。三是进行系部管理的信息公开透明化, 以加强对于系部一层的权力监管。学校管理层要做好宏观调控工作, 综合协调整合各个系部的教育教学资源, 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对于管理优秀的系部进行一定奖励, 对工作成绩不明显的系部进行一定的处理调整, 切实提高系部一层的管理效率。
(三) 加快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实现信息化管理。优化系部教学管理队伍, 加强教学管理人才的培养, 是高校进行系部二级管理的重要条件之一。对此, 高校可以对系部的一些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 以提高他们的教学管理能力, 从而提高整个团队的教学管理水平。还可以建立一定的奖惩机制, 对管理效果突出的管理人员进行一定的奖励。选拔能力突出的优秀教师作为系部教学管理的骨干成员。还应该加大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 使高校在系部二级管理过程中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管理。搭建一定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不仅可以提高系部管理的效率, 还可以对高校系部管理做到有效监控。
五、结语
总之, 高校的系部二级管理是我国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当中很重要的一环, 对于缓解我国高校的管理困境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加强系部管理能力建设, 将权力充分下放到系部一级, 并做好权力的使用监督管理工作。通过提高高校系部二级管理的效率, 来实现高校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志敏, 夏力, 张红梅.论新建高校教务处在校院二级管理中的职能[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1, 3
[2]叶志明, 黄韬, 齐平.高校二级管理模式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0, 1
二级管理与教学管理 篇11
关键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制度;缺陷;改革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直接影响教学效率,对于其顺利实现人才培养计划也有很大的影响。结合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制度的缺陷,积极进行教学管理改革迫在眉睫。
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制度发展现状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工作直接关系着人才培养的质量。由于教学资源建设不力、教学管理存在严重漏洞等问题,直接导致教学管理的问题很多,严重影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学管理工作效率。在科层制教学管理工作中,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学管理制度发展的现状令人担忧。因此,有效解决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制度发展存在的问题非常重要。
二、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制度的缺陷
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制度的缺陷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学管理制度虚空、教学管理制度错位、教学管理制度乏味等方面。深入分析这三个问题,是解决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制度问题的基本前提。
1.教学管理制度虚空
教学管理制度虚空,直接导致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教学管理措施无法有效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最终导致教学管理工作效率低下。教学管理制度虚空,逐渐成为影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制度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2.教学管理制度错位
教学管理制度错位主要表现在,地方本科院校教学部作为教学管理的第一主体,在实施教学管理工作方面,工作力度及工作积极性都较差。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制度无法发挥有效的约束作用,导致教学管理制度错位,这成为影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制度健全发展的不利因素。
3.教学管理制度乏味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制度的问题中,教学管理制度乏味一直都没有得到有效地解决。教学管理制度乏味,使工作人员在执行力度方面存在消极情绪,直接影响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制度的完善发展。
三、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制度改革
1.淡化权力意识,消除科层压力
淡化权力意识,消除科层压力,切实落实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制度,制订合理的工作管理方案,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学管理效率,促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
2.科学决策,优化教學管理制度
重视科学决策,优化教学管理制度的实施,改善以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将有效地促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
3.创新教学管理制度,规范逐利行为
创新教学管理制度,规范逐利行为,解决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完善教学管理工作,有利于促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制度改革方案及目标的实现。因此,重视创新教学管理制度,规范逐利行为很重要。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二级学院,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其自身的教学管理发展非常重要。结合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制度的缺陷问题,以及当前本科教学发展的需求,深入开展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制度改革探究,将极大促进其教学管理制度的完善,并逐渐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使之可以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计划。
参考文献:
[1]常远.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创新教育问题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2008.
[2]王海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学分制改革模式的研究[J].才智,2013(36).
二级管理与教学管理 篇12
院系二级管理体制建立的背景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和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 系部建制已逐步确立, 探索院系二级管理体制也随之提上议事日程。
(一) 院系二级管理体制提出的理论依据
系统层次性原理是院系二级管理的思想基础 系统理论认为:“管理者面对有限的资源和约束条件, 只有采取结构重组和对资源的合理配置, 才能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科层管理理论则提出了按职位分类、权力分层、法定资格、委其责任等观点。院系二级管理正是既要求优化资源配置, 科学设置教学科研单位, 又要求以目标为导向, 对职务、责任、权力和利益进行合理配置的管理体系。
管理层次论是院系二级管理体制的直接依据 任何复杂的系统都有一定的层次结构。系统之间的运行能否有效, 效率高低,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分清层次。同一层次的各子系统之间的横向联系, 应由各子系统自身完成, 只有在其不协调或发生矛盾时, 才由上一层次进行调整。具备一定规模的学院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只有实施院系二级管理, 分清各层次的功能, 明确各层次的职责, 才能实施有效管理。
管理效益论是院系二级管理体制的目的依据 管理的目的是把管理对象中各个要素的功能统一起来, 从总体上加以放大, 使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相加之和, 使管理工作能够提高管理绩效。实施院系二级管理, 就是要协调好各部门的关系, 把学院整体工作目标逐层分解、展开, 并逐层下放目标管理的自主权, 达到“降低管理重心、缩短管理跨度、避免相互推诿、提高管理效益”的目的。
(二) 院系二级管理体制建立的实践依据
院系二级管理体制的建立是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也是加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力度的需要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强调:“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高等职业院校要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办学目标, 找准学院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中的位置, 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 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高等职业院校都应立足高等职业教育领域, 以鲜明的办学特色、过硬的人才培养质量和较高的毕业生就业率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高职院校只有建立起有别于普通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 才能在高等教育领域和职业教育领域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对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不能只停留在学院层面, 应该深入到系部、教研室、课程组, 建立起院系二级管理体制, 将责任落实到系部, 并赋予相应的职权, 充分发挥系部在探索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建立院系二级管理体制是适应规模办学, 加强有效管理的迫切需要 高等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迈向大众化的进程中迅猛发展, 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院校不仅数量不断增加, 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在校生规模为4000~5000人的院校已非常普遍, 规模为6000~8000人的院校也为数不少, 有些学校甚至已超过万人。要管理这种规模庞大的学院, 一级管理体制无论是在管理力度上, 还是在监控力度上都难以做到。因此, 迫切需要建立院系二级管理体制。
建立院系二级管理体制是转变观念, 培育高等教育氛围的需要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大多由中等职业学校升格而成, 传统的中专办学模式根深蒂固。然而, 与建立大学氛围密切相关的因素, 如管理理念的形成、学术权力的行使、学科研究的开展等均需以二级管理体制为依托。纵观世界各国高等院校的发展演变, 无一不建立在有效运行的院系二级管理基础上。这些都使得建立院系二级管理体制成为必然。
院系二级管理体制的基本要素
明晰管理层级 西方学者认为:“不管院系的自主权的精确范围是什么, 这种自主权的存在使每一个大学成为一个‘联邦制式的结构, 而不是一个高度集权的系统’”。高职院校实施院系二级管理, 既要符合科学管理的原则, 又要符合教育的自身规律。二级管理的关键是要使办学自主权进一步下放, 即改革内部管理层次和权力分配结构, 调整学院机关职能部门的管理职能、管理内容与权限以及系部的权限范围, 促使管理重心下移。
优化资源配置 系统理论强调“整体是管理者考虑问题的出发点, 优化是管理最终的目标”。对学院教育教学资源的合理组合和整体优化, 是高职院校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必经之路。在推行院系二级管理时, 应将办学资源配置的主体由“学院化”转变为“系部化”, 使办学资源配置方式从“计划性”转变为“市场性”, 最终使资源配置与教学活动充分接近。除此之外, 还要使系部成为支配办学资源的主人, 充分调动系部开拓资源、合理配置资源 (追求效用) 、充分利用资源 (追求效益) 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院对各系部的资源配置应起到导向作用, 即以市场机制、扶助优势特色为主, 以宏观调控、平衡协调为辅。
实行目标管理 院系二级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提高管理效率, 激发办学活力, 调动教职员工尤其是系部办学的积极性, 不断提高教育质量。要实现这一目标, 必须突出重点, 强化考核, 实施目标管理, 这是实现二级管理的重要保证。学院的管理方式应由具体管理转变为监控管理, 管理手段应由直接管理转变为间接管理, 实现从过程管理向目标管理的转变。
建立评价机制 建立行之有效、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是实现二级管理的必要手段, 对于实施目标管理而言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评价机制包括两个层面:第一, 学院对系部的考评机制;第二, 系部内部的考评机制。考评制度不但要有量的考评, 更要有质的考评, 不能简单地按同样标准进行“好”、“一般”等定性分级, 要对不同人员实施不同的考评标准。考评结果应与晋级、奖惩、岗位津贴等密切挂钩。
改革分配制度 推行院系二级管理, 要对经费分配和收入分配制度进行改革, 充分激活办学因素, 提高内部发展动力和办学活力。分配制度改革有利于系部管理权限的落实, 是实施二级管理的保证。
推行院系二级管理面临的挑战
管理能力的挑战 随着院系二级管理体制的建立, 学院教学、科研、人事、行政等职能部门的许多管理职能及权限下放到系部, 系部由管理客体演变为管理主体之一, 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极大提升, 使得提高管理能力成为燃眉之急。新的管理模式赋予系部很大的发展空间, 对于长期习惯于服从院领导的系部而言, 如何利用这些权力妥善地进行全面管理还要有一个不断学习、培训、提高的过程。同时, 由于高职院校现有管理人员缺乏高等教育和大型学院管理经验, 使得处于学生数量迅速增长与教学资源相对滞后矛盾漩涡中的高职院校的 教学秩序和教育质量受到了极大挑挑二级管理体制有效运行并发挥积极作用, 不仅需要建立健全系部组织机构, 培养、配备有较强履职能力的系部管理人员, 还需要学院职能部门的管理者 具有较强的协调能力和宏观控制能力。
管理权威的挑战 改革管理制度, 首先要求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思想境界和价值观, 这是二级管理能否真正实现的内在思想基础。权力下放、利益调整、角色转换可能会使行政职能部门感到权力被削弱, 管理权威受到挑战, 产生失落感。这就要求学院行政职能部门必须更新观念, 转换思维方式, 改变过去大包大揽的管理习惯与管理定势, 把思想统一到“有利于提高办学效益、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提高管理效能”上来, 始终遵循“为学院服务, 为教师服务, 为学生服务”的理念。只有这样, 才能实现管理思路的转换、管理职能的转变以及管理方式的转型。
管理风险的挑战 院系二级管理体制的建立使得某些权力被下放到系部。如果职责不明确, 没有建立相应的监督约束机制, 则可能出现失控现象, 使得系部管理的道德风险急剧加大, 出现以自我为中心、各自为政的现象, 降低学院的号召力和整体凝聚力。
有效推行院系二级管理的思考
(一) 结合学院实际情况, 谨慎行事, 逐步推进
高职院校由一级管理走向二级管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从集权管理模式向分权管理模式转变的过程。权力下移是高职院校实施院系二级管理最为重要的一步。高职院校院系二级管理体制要在综合考虑学院特色、师生规模、专业设置、机构设置、管理人员数量与素质、管理制度、管理经验、大学理念的形成等因素基础上, 结合系部建制的现状, 借鉴成熟模式, 遵循权力下移的渐进性原则, 制定出实施方案, 逐步推进。如果脱离高职院校自身情况, 照搬普通高校“校系二级管理”的成功经验, 不仅无法收到预期效果, 还会使人们对这种模式产生质疑。另外, 期望一步到位、迅速实现二级管理模式的思想不符合实际情况, 容易造成虽有二级管理的框架, 但无法有效运行和发挥功效的结果。
(二) 合理界定职责权限, 科学设计实施方案
实施院系二级管理, 首先必须制定院系二级管理规程, 明确系部与教学、科研、人事、行政等职能部门之间的责职与管理权限。学院的主要职责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 把握正确的办学方向, 确定必要的机构设置, 制定学院整体发展规划和规章制度, 筹措办学经费, 负责校园基本建设, 扩大对外交往, 加强协调、考核评估与监督管理等全局性工作。学院应设立精干高效的职能部门, 其职能应从单一的以管理为主, 转变为以管理与指导、参谋与协调、服务与保障、检查与评议、监督与评价为主。系部是学院内部的二级办学管理实体, 学院应加大系部在组织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师资建设、学生管理等方面的决策权、人事权和理财权。学院应出台一系列规章制度, 明确院系的责任与权利, 建立健全相应的宏观调控制度, 尤其是政策上的导向与控制, 使系部不偏离学院的中心工作, 使学院能够对系部办学方向、办学质量进行宏观调控和监督。
(三) 完善监督约束机制, 发挥考核导向作用
权力没有监督和约束, 就会失控, 并且滋生腐败。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 仅仅依靠管理人员的道德情操和自我约束力不符合管理原则。监督管理约束机制是实现二级管理的重要保证。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建立并完善监督约束机制:第一, 进一步健全财务预决算制度。第二, 建立并完善学生管理与教学质量监控制度。第三, 构建行之有效的二级管理考核评价机制。第四, 建立系部内部考核管理制度。
(四) 坚持和谐发展原则, 正确处理四个关系
处理好学院与系部的关系在学院和系部的关系上, 应坚持学院和系部分工协作的原则。学院作为教学主办者, 行使宏观管理权;系部作为教学承办者, 行使微观管理权, 主要负责教学过程管理。系部相对独立, 自主办学, 在内部教学、科研、人事、学生管理、财务预决算等问题上, 享有较大的自主权, 逐步建立自我发展的办学机制。
处理好学院与职能部门的关系 在学院与职能部门的关系上, 应坚持适度集中和分权管理原则。学院主要负责影响全局发展建设的问题, 如学院发展规划、校园建设、院系及专业学科调整、学院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确定等;各职能部门负责行使专项教育管理权, 如教学日常管理、科学研究、专项经费的使用管理等。这样, 学院便可从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 专心研究涉及学院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
处理好职能部门与系部的关系 在职能部门与系部的关系上, 应坚持条块管理原则。职能部门应在其职责范围内行使管理权力, 系部应接受职能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并向职能部门反馈一线信息, 提出意见和建议。学院应协调职能部门与各系部的关系, 按照条块分割的原则进行权力分配。
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改革是动力, 发展是目的, 稳定是前提。二级管理体制改革的目的在于促进学院发展, 实现学院为经济社会发展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办学目标。但也要看到, 与其他改革一样, 管理体制改革也是一个权力利益再分配和再调整的过程, 涉及诸多部门和个人的切身利益, 直接影响学院的稳定大局。因此, 在推行二级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 要切实加强领导、统筹规划、精心组织、妥善安排。既要顾全大局, 又要照顾到各方面的承受能力;既要积极推进, 又要维护学院的稳定, 将不良效应降到最低限度。
总之, 院系二级管理是使高职院校面临巨大挑战和严峻考验的新生事物。我们要认清形势, 改变观念, 根据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和特点, 努力探索高职院校推行“院系二级管理”的最佳模式和经验, 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再上新台阶。
摘要:推行院系二级管理既是高职院校迅猛发展的必然要求, 也是其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院系二级管理体制有其基本要素, 同时, 高职院校实施院系二级管理也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构建并推行院系二级管理的过程中, 应该结合校情、循序渐进, 合理界定职责权限、科学设计实施方案, 完善监督约束机制、发挥考核导向作用, 坚持和谐发展的原则、正确处理四个关系。
关键词:高职院校,二级管理,基本要素,推行措施
参考文献
[1]陈云海.实施校部二级管理构建学院管理新模式[J].中等职业教育, 2005, (6) .
[2]戴娟萍.高职院校建立院系二级管理体制之管见[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12) .
[3]杨泉良.对高职院校“校系两级管理”的思考[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12) .
[4]刘锁娣.浅谈如何构建高职院校的二级管理体制[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9) .
[5]伍超.普通高校实行校院二级管理的认识与思考[J].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 2004, (5) .
[6]郑能波, 吴中平.略论高校校院两级管理体制的改革[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 (人文科学版) , 2003, (9) .
【二级管理与教学管理】推荐阅读:
监狱二级管理模式下警务组工作的认识与思考08-10
二级建造师考试机电工程管理与实务练习题012-18
院系二级管理09-29
二级财务管理08-24
二级教务管理11-06
院系二级教学管理07-25
校院二级管理体制09-20
二级公路施工管理11-05
汽车销售二级管理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