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高校

2024-10-03

艺术高校(共12篇)

艺术高校 篇1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高等艺术教育事业得到迅速发展, 近几年来达到了空前的“繁荣景象”。一方面未来综合大学学科结构不断走向完善, 另一方面受经济利益的驱使, 还未开设美术专业的院校少之又少。随着高等艺术教育的不断扩张, 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随之而来, 特别是在高校艺术理论教学中存在很大问题。一方面, 艺术类不断扩招, 文化课要求逐渐下降, 这使得大部分没有兴趣爱好的仅为文凭的艺术修养低的学生加入到了艺术教育的队伍中来, 降低了美术专业学生的整体水平。另一方面, 高校艺术类专业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严重落后, 这成为高校艺术教育的主要矛盾。

高等艺术教育中生源与师资这对主要矛盾体现在教学过程中, 特别是艺术理论教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有学生嘲讽我们的课堂是:“一节课40分钟, 5分钟缓过神来, 5分钟神游, 5分钟聊天, 5分钟偷菜, 5分钟看微博, 10分钟睡觉, 2分钟整理发型, 2分钟修指甲, 还有1分钟看表倒计时下课, 真抱歉老师, 哪有时间听您老人家讲课。”这虽是一个笑话, 但不得不令我们深思, 这种现象充分体现了学生整体基础偏低与教师教学水平低下之间的矛盾。此现状让我们认识到在当前艺术理论教学中的“教学艺术”的重要性。

艺术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 它以培养健全人格为出发点。在完整教育结构里, 人的精神趣味、德性情操、科学认知、全面的人格能够得到培养。艺术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培养艺术家, 其根本使命在于使人具有发现和创造美的生活趣味, 从而努力追求高品位的生活、高境界的人生, 建设和谐社会。提高艺术教育的质量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不断探索艺术教育过程中的“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就是教师在课堂上, 遵照教学法则和美学尺度, 为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实施的一套独具风格的创造性教学活动。它具有生动性、情感性、审美性、表演性。艺术教学中的教学艺术便是高度综合的一门艺术, 它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艺术理论教学主要是课堂教学, 需要通过教师的语言表达、板书、图片展示等手段将信息传递给学生。艺术教学的“教学艺术”也就要从这些方面入手去研究。

一、教学艺术中的语言艺术

语言是人与人交流的桥梁, 是情感表达和知识传播最直接的一种手段, 在课程中使用得最多和最直接的莫过于语言了, 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语言特点来征服学生, 在教学语言中, 或冷静深沉、或热情奔放、或幽默诙谐, 这都需结合具体的课程和教师自身的性格特点, 一方面在具体课程中, 比如说在美术史等基础课程中插入些神话、故事, 在纯粹理论性的课程如构图学、透视学中引入一些艺术家传记故事、笑话等活跃课堂气氛, 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还需结合教师自身的性格和表达习惯, 在不断探索中形成独具风格具有魅力的语言风格, 来赢得大部分的学生听众。

教师一定要声音洪亮, 表达时娓娓道来, 语言一定要有情感。教学过程是学生与教师心灵之间的沟通与碰撞, 绝不可一个语调从头到尾照本宣科, 这样的结果只能是学生的思绪跑到九霄云外。《百家讲坛》中走红的纪连海老师, 他的成功就在于他的语言艺术, 他能在课堂上将繁杂的历史知识以评书的形式艺术地传递给学生, 而且能留下一些悬念, 让人听了一节课还想听下一节, 这就是教学艺术。我们的艺术理论教学也要体现教师语言的艺术性。比如《艺用人体解剖学》这门课, 在我们大多数人看来是一门非常枯燥的学科, 但在教学中也有许多趣事。在上人体概况时, 我给学生讲了一个非常真实的笑话:“有一年考试, 问人体有多少块骨骼?答案只有一个, 206块。但是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答204块, 我说是残疾;有208块, 我觉得也合理———骨折;还有答600多块的, 令人吃惊, 这肯定是粉碎性骨折!”学生哄堂大笑。之后再没有学生在此问题上闹过笑话。教师的讲述清晰明白很重要, 让学生印象深刻更重要。

二、教学艺术中的板书艺术

语言是最快的一种知识传播手段, 但是它转瞬即逝。文字的出现使我们的知识得到了持续性传播, 黑板和粉笔成了我们教学的法宝。黑板被喻为教师耕耘的土地, 土地的耕耘也要讲究耕耘的艺术。这就要求我们有艺术性的板书。一个好的板书能让学生一目了然地看到教师一堂课的思路和知识要点。

书法艺术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它更是教师个人文化修养的直接体现。好的书法能让人赏心悦目、百看不厌、印象深刻。教师要是写一手好的粉笔字, 就能让学生在欣赏书法的愉悦中获得知识, 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受到书法艺术的陶冶,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 青年教师中有一手好的粉笔字的教师少之又少。有些教师讲课的确精彩, 但一看板书就让人大跌眼镜。这也许就是许多青年教师常用电脑和多媒体的缘故。

传统的手写板书虽然没有多媒体课件操作便捷, 但它具有多媒体课件无法取代的优点。首先它能看出一个教师的艺术修养。这在艺术教学中是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艺术修养的感染力有时会在某些方面超过我们的语言说教。其次, 中国的文字书写本身就是一门艺术, 有很强的表演性, 是吸引眼球的一个亮点, 它的感官效果远远超过千篇一律的印刷体和电脑文本。所以教师的书法修养至关重要。

在黑板这块神圣的“土地”上, 光会写好粉笔字还是不够的, 在板书的版面设计上我们也要追求艺术性。好的板书就要求版面设计整洁美观、形式灵活多样、条理清晰、重点难点突出。有艺术性的板书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和做笔记的兴趣, 又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我们不妨从一些优秀的黑板报中吸收一些经验。为了板书更有艺术性, 可以尝试用2至3种不同颜色的粉笔和不同字体配合使用, 可避免整个板面一种颜色和字体的呆板枯燥, 让学生始终保持新鲜感。在艺术理论教学中, 应尽可能多地穿插一些图片, 让学生更直观地接受知识。

三、教学艺术中的教师形象艺术

艺术教学中的教学艺术还要注意到教师的精神风貌和形象艺术。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 教师的形象特别是课堂上的形象艺术非常重要。俄国哲学家、作家和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教师把学生造就成什么人, 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教师形象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这一点经常被我们忽视, 特别是在艺术教育中。首先要有儒雅端庄的仪表风度。美国思想家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曾说:“在形象的言辞中, 最能打动心灵的还是美, 美立刻在想象里渗透着一种内在的欣喜和满足。”仪表风度是一个人内在气质的表现, 在课堂上, 教师的发型、服装、姿态、表情都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是学生心中最完美的偶像, 教师仪表对学生和教学效果的影响至关重要。其次, 要有友善的关爱之心, 师生之间“通情”才能“达理”, 艺术类学生本身感情丰富细腻, 要注意学生被理解、被关心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古人云:“亲其师, 信其道”, 爱是知识传递的桥梁, 知识内在的催化剂。在目前的艺术教学中, 好多学生对绘画没兴趣, 基础薄弱, 当初为了父母, 为了能有大学上, 而钻了艺术类高考文化课低分的空子。来到大学后, 学习很痛苦, 没有艺术追求。老师更要去关爱这些学生, 理解他们, 要去培养他们的兴趣, 鼓励他们, 让他们对艺术有更全面的认识, 同时树立一个积极向上的正确的人生观, 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最后, 要有崇高的敬业精神,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教师的感情首先建立在责任心上。”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教师一定要有敬业精神。敬业就是要有使命感, 要有责任心。只有老师兢兢业业, 勤于奉献, 淡泊名利, 默默地耕耘在三尺讲台之上, 以苦为乐, 甘于寂寞, 勤勤恳恳, 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得到学生的尊重, 领悟从师的乐趣, 才能以从师为荣, 以师为自豪。

总之, 在艺术教育中的教学艺术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的方方面面。只有不断去研究教学艺术, 才能使我们的艺术教育达到最佳的效果, 课堂是一门艺术, 艺术教育的课堂更是艺术中的艺术, 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要做一个真正的教师, 就要做到“传道有术、授业有方、解惑有法”, 这就是教学艺术。

艺术高校 篇2

摘要:艺术体操是集音乐、体操技巧等因素于一体的项目,在高校艺术体操教学的过程中,动作编排教学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艺术体操的表演技巧。在艺术体操动作编排的过程中,音乐的科学选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此,该文就高校艺术体操教学中动作编排与音乐选用的策略展开了研究。

关键词:艺术体操;技巧;动作编排;音乐的选择

艺术体操是由体操选手将一系列的高难度的体操动作用肢体灵活地表现出来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要体现艺术体操的力量感,还要体现艺术体操的美感。所以在艺术体操的动作编排上就要充分考虑审美的需要,将各个动作完美地连接和表达出来。

1编排艺术体操动作的技巧

1.1艺术体操自身的特点应该在对动作选择的过程中进行充分的考虑

艺术体操在表演的过程中是需要有音乐的伴奏的,在选择音乐时要充分考虑体操动作的特点,使艺术体操的动作与音乐融合为一体,相互促进,达到一定的艺术高度。艺术体操中不同的动作有不同的力度和速度方面的要求,在进行动作编排和音乐选择时,要注意将动作的速度,力度等与音乐的节奏相统一,从而体现出艺术体操自身的特点。

1.2动作组合的对称性在艺术体操选择动作过程中的考虑

体操中的动作对于人体的平衡能力,协调能力等都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而艺术体操则是在体操的基础之上增加了艺术欣赏的成分,使艺术体操不仅能提高选手的身体素质,还有助于选手的形体的塑造。所以艺术体操一般都比较重视体操运动过程中动作的对称,这样对选手的形体更加有利,使选手的身形更加地匀称。但是为了增加艺术体操的观赏性和进一步提高艺术体操动作的难度,在整套的艺术体操中也会融入一些不对称的动作。所以在艺术体操的动作选择中,要对对称性的动作进行考虑以收到更具艺术性的效果。

1.3外形和姿态以及内在的灵气也是艺术体操在对动作选择时应主要思考的因素

艺术体操的表现过程也离不开选手的内在修养。在做一套完整的艺术体操动作时,选手要尽量放松,充满自信的来展示自己的形体。对于每个动作都要做到位,还要跟上背景音乐的节奏。而动作是否具有艺术感染力是选手对动作和音乐的双重理解和诠释的结果。选手内在的灵气会通过眼神,表情,包括动作的激情与否来表现出来,从而增加了艺术体操给人带来的视觉上的享受。选手个人的情感,灵气以及对艺术体操的悟性使得艺术和体操这两种不同的事物完美地融合在了一个领域之中。

1.4创新性和独立性在艺术体操动作选择中的考虑

不管是艺术还是体操都不可能是原地不动的,都要向前发展。而发展的推动力就是创新。在人们对于美的要求越来越高的时代,艺术体操也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创新,给艺术体操注入新鲜的血液。对艺术体操的创新可以从单一的简单动作入手,增加原来动作的变化程度和复杂程度。还可以通过对整套动作的组合进行创新,通过将动作进行全新的排列组合,或者是改变动作的组合方式来使艺术体操在整体上焕然一新。还可以通过尝试选择不同类型的背景音乐,现在的音乐形式多种多样,有民族的,有爵士的等,这些音乐都可以被应用在艺术体操中,丰富艺术体操的表现形式和扩大艺术体操的艺术范围。让艺术体操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要。

1.5艺术体操项目和艺术特色应该在选择过程中进行考虑

艺术体操有单人艺术体操和多人艺术体操两种形式。在单人艺术体操中主要是通过选手个人的表现,比如个人的性格,个人对艺术体操的理解以及个人的形体状态等来体现艺术体操的美感。而在多人艺术体操中不仅要求个人对动作要熟练掌握,理解到位,还强调了集体的配合性。也就是说在集体中个人之间要完成一定的动作和情感的交流,而不是个人的表现,要让观众感受到艺术体操的整体性和配合的`默契程度。

1.6对动作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动作的整体性

艺术体操将不同的动作按照难易程度分成了不同的等级,在一整套的艺术体操动作中要将不同难度的动作均衡的分布。使艺术体操有跌宕起伏的感觉,这种设计也使每个动作都相互联系成为一个整体。也使一些难度较大的动作能够自然地衔接和表现。

2选择背景音乐环节中的注意事项

2.1艺术体操中节奏的作用

艺术体操引入背景音乐是为了增加整体的节奏感,使观众更加容易体会艺术体操的动作停顿。艺术体操的选手在进行体操表演时要跟随音乐的节奏,感受音节的长短,以此来控制动作的快慢和幅度的大小。艺术体操在选取背景音乐时也要尽量选择一些节奏感明显的音乐,这样有利于艺术体操动作的完美展示,也能使音乐和艺术体操真正的成为一个整体。而这种融合也是艺术体操的一个特点。

2.2选择艺术体操音乐环节中的重点注意事项

艺术体操最后的成型是需要两个过程的,即对艺术体操的动作上的编排和对背景音乐的选择。而在现实中这两个部分是没有明确的前后关系的,完全可以根据个人的情况去灵活安排。但是不论哪种过程都要遵循艺术体操的基本原则。即背景音乐的节奏要能与艺术体操的动作相互配合,而动作也要能够体现出背景音乐的节奏变化情况,即音乐快动作就要快,要更有激情,更加奔放,反之就要表现得舒缓和宁静,使体操的动作和背景音乐成为一个整体。而且在配上背景音乐后艺术体操的动作也要求更快,衔接更流畅。

2.3选择音乐的过程中要以动作和各种器械的特点为依据进行

虽然对背景音乐的选择和艺术体操动作的安排是不分先后的,但是音乐还是要以体操的动作和特点为主来选择。如果艺术体操的动作体现的是选手的柔美,就应该选择一些倾向于抒情的音乐。在舒缓的音乐中选手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展示自己的形体美。同时要选择一些本身就很有感染力的音乐做背景,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也更容易将学生的激情激发出来,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艺术体操中。而且感染力强的音乐也能促进学生的想象力,更有利于学生对于体操动作和音乐节奏的理解和把握,并且展示出个人的精神风貌和应有的内在灵气,使艺术体操表演更具艺术价值。

2.4选择过程中要注意学生自身对音乐的认识

当然并不是每个音乐都能够完美的配合艺术体操的动作,所以在背景音乐选定后还要对艺术体操的动作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便动作和背景音乐能够相互配合,而且核心动作必须在音乐的配合下被重点的突出出来。还要根据背景音乐的节奏来合理安排一些高难度的动作,在音乐节奏放缓的时候,穿插一些简单的动作来过渡。还要重视学生对于背景音乐的理解,在完成动作的同时用发挥学生的个人优势,确保动作能够达到一个艺术的高度。

3结语

综上所述,艺术体操是一项体操与音乐完美结合的体育运动项目。要想完成一个优秀的艺术体操项目就必须重视艺术体操的动作编排和对背景音乐的选择。在艺术体操中动作的编排与音乐的选择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体操的动作编排要适应背景音乐的节奏,以便充分表现动作的力度和强度,还有学生的形体状态。而背景音乐的选择也要适应体操动作的需要,一些节奏感强烈,自身就有很强的感染力的音乐是比较适合作为艺术体操的背景音乐的。该文对高校中艺术体操面对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希望有些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汪敏,赵亚楠.中国艺术体操集体项目协作动作编排结构与特征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3):77-82.

[2]黄艳群.竞技性拉丁团体舞编排的研究[J].企业导报,2016(12):179,181.

[3]刘春,袁静.啦啦操课程中不同学习方式对大学女生身体自尊影响[J].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8):36-39.

[4]王合霞,唐亮,尹璐.不同水平艺术体操运动员成就动机的对比分析[J].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5(7):88-92.

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创新 篇3

关键词: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创新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在发展过程中有了新的要求与标准,我国高职院校在各个学科课程的教学中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就目前来看,我国高职院校在艺术设计这一门学科课程中的教育还存在著很多的问题,还需要不断的对艺术设计专业中的教育事项进行创新,例如: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中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模式等。

1 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

1.1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学习的现状

一些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学生,由于自身的文化知识不足,文化基础较为薄弱,所以在选择了艺术设计专业之后,不能够有效的掌握艺术设计专业中的一些基础理论,在艺术设计专业学习的自主性差,不能够明确自身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学习目标,所以导致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中学生的学习滞后。

1.2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师教学的现状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由于自身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的一些理论知识较为陈旧,教学中的教学模式也比较单一,自身的教学水平、教学能力都还有待完善,在艺术设计专业课堂的教学中只重视艺术设计中的短期视觉效果以及实际中的操作,忽略了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中理论知识的教导,没有对学生在艺术修养这一方面进行有效的培养,导致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严重滞后。

2 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1 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设置不合理

我国很多高校在开始艺术设计这一门专业课程的时候,没有结合自身在教学中的实际状况,对其他高职院校在艺术设计专业这一方面中的开设模式进行照搬,造成艺术设计专业在很多环节上的设置都处于不合理的状态,很多高职院校在学科课程上虽然设立了艺术设计这一门学科课程,但是由于艺术设计专业各个方面的设置都不合理,导致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并不能进行有效的开展,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2.2 盲目扩招,机房里的电脑配置不够好

就目前来看,我国许多高职院校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的招生这一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对于招生的目标不明确,盲目的对艺术设计专业进行扩招,学校内部机房中的电脑配置还有待升级,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使用电脑时,无法使用一些软件对艺术作品进行设计;在艺术设计专业这一方面的书籍资料非常的少,也没有相应的艺术设计专业实习场地以及实验室,这就导致艺术设计专业中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无法引导学生将艺术设计应用于实践中,学生只能以图纸这一种形式对艺术设计专业中的一些设计知识、设计创意进行训练,学生对于艺术设计专业得不到一个有效的实际应用,缺乏在艺术设计上的创新能力,学生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的知识面较为狭窄,无法设计出优秀的作品。

2.3 教师资源不足,教师教学观念、方式不合理

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在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在艺术设计专业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这两个方面都优秀的教师非常的缺乏,尤其是在一些刚刚开设艺术设计这一专业的高职院校中。一些高职院校在艺术设计专业这一方面缺乏相应的教师,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设备设施、教学资源也还不健全,却在艺术设计专业招生这一方面非常的急切,严重的阻碍了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艺术设计专业中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一个合理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导致学生不能有效的在艺术设计专业中进行学习,教师没有对教学观念、方式进行有效的创新,而且我国艺术设计行业中,能够给予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进行实践锻炼的机会非常的有限,导致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艺术设计行业中的锻炼不足。

3 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创新

3.1 提高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的专业水平以及加强教学能力

艺术设计专业是我国各个高职院校中新兴的一门学科课程,由于艺术设计专业的时代性非常的强,所以艺术设计专业中的教师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保持自身在艺术设计专业这一方面的理论知识与社会的同步,不会出现脱节的现象。艺术设计这一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在知识上的更新速度非常的快,这就需要艺术设计专业中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理论知识进行有效的创新,不能一成不变。高职院校在艺术设计专业中,要重视艺术设计专业中教师在专业水平上的提高以及教学能力的加强,应当鼓励教师参加与艺术设计专业相关的一些培训课程,支持教师在艺术设计这一专业中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例如: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可以进行考研。

3.2 构建立体化的教学体系

高职院校在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要构建立体化的教学体系。立体化的教学体系实质上就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对理论知识进行学习,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中提高实践的能力,使学生在艺术设计专业的学习中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艺术设计专业在课堂的教学中,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在课堂中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知识理论与实践学习受到了很多的限制,不能进行更深层、更全面的学习,所以要有效的将艺术设计专业中的课程扩展到课外,可以采取让学生在艺术设计专业课堂外参观一些艺术设计的优秀作品,布置课堂之外的作业以及命题写生等一系列的形式,这些教学形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在艺术设计这一专业中学习的全面性。

3.3 开放式的教学环境

高职院校中的艺术设计教育,在教学环境上的建设非常的重要,开放式的教学环境对于学生在艺术设计这一专业中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开放式的教学环境能够打破艺术设计专业中传统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不仅仅能够让学生在艺术设计专业学习中自由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扩展学生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的思维模式,激发学生在艺术设计创作中的灵感,还能够使教师在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对自身的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方式进行有效的创新。开放式教学环境在建设的过程中,还要不断的完善学校中的一些教学设备设施,例如:提高学校内部机房中电脑的配置,安装相关的软件。

开放式教学环境是对艺术设计教育以往教学环境的一种创新,对于我国高职院校在艺术设计专业这一方面的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4 结语

艺术设计专业,是我国高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专业,我国高校要充分的重视艺术设计教育的创新,合理的设置艺术设计专业中的课程,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解决艺术设计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创新,不仅仅能够提高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中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学习能力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在艺术文化这一方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方松林.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与创新[J].美术大观,2009(09).

[2] 李刚.高校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创新思路[J].中国教育,2008(17).

论高校艺术治疗教育 篇4

关键词:艺术治疗,艺术教育,学科体系

用艺术干预受伤心灵, 使患者重燃生活信心的做法并不鲜见, 在地震频发的日本, 相关机构常会通过绘画等艺术手段为受灾群众进行心理救助和治疗, 帮助其释放和排解内心的负面情绪, 这种方式对儿童心理治疗尤为有效, 而通过美术活动给予他们帮助, 激发儿童本身自我修复与保护机制的运行, 辅助他们重新建立安全感和积极向上的世界观, 也是美术教育的宗旨之一, 所以将艺术治疗与高等教育有机联系起来, 将艺术教育与艺术治疗的理论与方法进行合理有效的整合、实现面向多数人的艺术心理教育不仅是可行的, 也是必要的。

一、艺术治疗及相关教育国内外发展现状

艺术治疗 (Art-therapy) , 又称艺术心理治疗 (Art-psycho therapy) , 是以艺术 (包括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戏剧、诗词、电影、书法等) 为手段进行心理辅导与治疗的形式, 这种方法因为语言退居二线、线条、色彩、旋律、节奏、律动、造型、表情、神态扮演重要角色而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最早开展艺术治疗的是美国和英国, 目前美国已有百余个专业的艺术治疗机构, 北美、南美、欧洲、澳大利亚及亚洲地区的近50个国家都开展了各种形式的音乐治疗, 各国大多都成立了音乐治疗学会 (协会) , 美国就有3000多名注册音乐治疗师在各种医疗部门工作, 在欧美发达国家音乐治疗已初步形成了一个社会职业, 1974年成立了世界音乐治疗协会。1992年初, 在美国纽约召开的第一届国际艺术医学大会标志着“艺术医学已经进入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新阶段”。1

艺术治疗的高等教育发轫于美国, 1944年和1946年, 在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和堪萨斯大学先后建立了专门的音乐治疗课程来训练专业音乐治疗师, 经过近70年的发展, 音乐治疗已经成为一门成熟完整的边缘学科, 这之后美国几乎每个州都有几所大学开设音乐治疗的课程, 而专业音乐治疗师由美国艺术治疗认证委员会 (ATCB) 进行资质评估并授予证书。20世纪70年代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首先开设了艺术治疗的硕士课程。英国的艺术治疗教育贯彻到学士到博士阶段, 英国的德比大学、罗汉普顿大学、赫特福德郡大学、玛格丽特皇后大学爱丁堡分校均设有艺术治疗专业, 英国研究生层次的艺术治疗教育包括视觉艺术治疗、舞蹈艺术治疗 (Dance Movement Therapy) 、戏剧艺术治疗 (Drama therapy等专业, 它们都是英国保健卫生署 (NHS) 与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署联合制定的专业。除此之外, 欧洲很多国家, 乃至现在亚洲比较发达的一些国家纷纷开设了艺术治疗课程。

中国的艺术治疗发展虽然不如英美等西方国家历史悠久, 却也在不断进步, 不断发展。而在高等教育方面, 中国目前主要是针对音乐治疗展开,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人文系副教授、美籍华裔音乐治疗专家刘邦瑞先生, 1980年在中央音乐学院的讲座第一次将音乐治疗介绍到中国, 1989年中国音乐学院开始招收音乐治疗专业 (大专层次) 学生, 是国内最早设置的音乐治疗专业, 1994年开始招收硕士生。而进一步推广的当属中央音乐学院的高天教授, 他于1994年在美国坦普尔大学获音乐治疗硕士学位, 并获得美国注册音乐治疗师资格, 1997回国后创办我国第一所专业音乐治疗研究机构——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治疗研究中心, 并于199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2003开始招收本科生, 还开设了我国第一家专门的音乐心理治疗结构——高天音乐心理健康研究中心。2004年11月, 武汉科技大学成立武汉高校首个专业音乐治疗室, 旨在为患有“心病”的大学生心灵减压, 同年四川音乐学院也开始招收音乐治疗专业本科生, 2006年, 江西中医学院招收音乐治疗本科生, 2007年, 山西长治医学院开设本科音乐学 (音乐治疗) 专业、台湾辅仁大学成立台湾音乐辅助治疗学会, 2008年, 上海音乐学院和沈阳音乐学院均开始招收本科层次音乐治疗学生。目前, 开设音乐治疗专业课程或选修课程的高校有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天津音乐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锦州医学院、武汉科技大学、福州中医学院、四川大学、重庆大学、上海大学、中山大学、广州外语艺术职业学院等近20所高校。另外, 宝岛台湾的台南艺术大学、台北师范学院、新竹师范学院、台中师范学院、台南艺术大学、东吴大学、中正大学、淡江大学、辅仁大学, 以及香港大学也开办了音乐治疗基础课程。2

二、艺术治疗教育发展构想

(一) 大学开设艺术治疗专业和课程的现实意义

艺术专业教育经过30年的发展, 就学率逐年上升, 但就业率面临严峻考验, 尤其是单纯学绘画、音乐表演、舞蹈专业的学生因为专业所限, 就业渠道狭窄, 就业形势严峻。同时, 当下很多综合院校下属的艺术学院面临专业设置老化、守旧, 培养目标没有特色, 专业、课程设置简单照搬的问题, 一定程度上未能与时俱进, 所以综合型大学下属的艺术院校适应走艺术的学科交叉之路, 比如艺术与市场的结合 (比如有院校开设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艺术品收藏与鉴赏专业) 、艺术与医学、心理学的结合等等, 艺术治疗专业的设置就是适应时代发展变化, 拓展艺术学科和心理学、医学、教育学研究范畴的一门崭新学科。艺术治疗的应用范围十分的广泛, 主要针对各种精神病, 老年病 (特别是老年痴呆症) 和儿童病症 (包括儿童孤独症、弱智、生理残疾、脑麻痹、学习障碍、语言障碍等) , 对于患不治之症病人的临终关怀、在产科中的无痛分娩、外科、整形科和牙科手术中的减痛、青少年行为管教中心、甚至监狱都有使用, 毕业生可在精神病医院、康复机构、综合医院、老年病医院、儿童医院、特殊教育学校和各种心理诊所工作就职, 大学增设艺术治疗相关专业或课程是增添学科特色, 拓展学生就业之路和艺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

(二) 艺术疗法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艺术治疗学科的教学课程设置因为种种原因, 每个学校的出发点和侧重点有所不同, 但毋庸置疑地是都重点放在学生基础理论的夯实、专业技能的掌握和实战经验的获取。英国德比大学的艺术治疗专业隶属于文科研究生范畴, 学制两年, 教学目的上希望给学生提供关于艺术疗法实践和监督方面的经验, 以及如何使团队更加紧密地工作的经验, 注重个人的专业技能的培养。而本科层面的专业学习则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重视基础理论框架的构筑, 以基础课和理论课居多;第二阶段看重专业知识的把握, 开设有病理学、人际关系学、解剖学、精神分析学、艺术技能、康复方法等等;第三阶段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的治疗训练, 独立的专业技术训练, 人际关系学实践等。而著名的芝加哥艺术学院, 是全美最早开始艺术治疗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艺术院校, 她开设的课程也同样涉及心理学、咨询技术、心理问题评估方法、团体工作、解剖学、病理学以及自选相关专业方向的实践、儿童艺术治疗或家庭艺术治疗等方面。

中国的艺术治疗教育课程设置可以借鉴外国大学的先进经验, 但也不可以盲目照搬, 而应遵从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制定培养方案。从事艺术治疗, 必须对艺术学、心理学和医学知识都有熟稔的把握, 所以高校在艺术治疗专业的教学中应该设置艺术学、心理学和医学的相关课程, 笔者认为艺术治疗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可以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展开:

第一, 基础课程 (人文素养课程、专业基础课) , 教学内容主要是文化课、大课程体系中的理论基础、理论框架的建构, 可以设置诸如器乐、舞蹈、曲艺、声乐、绘画、表演) 和综合课程 (音乐欣赏、表演基础、艺术概论、音乐社会学、绘画投射、舞蹈基础等课程。

第二, 主体课程 (艺术学、心理学、医学、教育学) , 这是艺术治疗师的专业课程学习, 关系到专业知识的获取, 必须有艺术技能 (绘画、音乐、戏剧、舞蹈专业技能) 、解剖学、心理学、病理学、劝导和咨询学、营养学、咨询技术、康复方法、精神分析学等课程。

第三, 活动课程 (心理咨询、艺术治疗) , 学校内部针对学生艺术心理咨询技巧技能掌握的课程, 实践性强, 可以开设精神分析学及精神分析法、行为主义理论和行为疗法、认知理论和认知疗法、人本主义理论和治疗方法课程。

第四, 实践课程 (医院、艺术治疗机构实习) , 定期到当地大型医院或者知名艺术治疗机构观摩、学习, 掌握悲伤辅导与治疗技法体验、表达性艺术治疗体验、绘画治疗/投射技法、戏剧系统治疗 (社会剧//心理剧的应用与体验) 、催眠技法的体验与应用。

最后是选修课程 (学术类、兴趣小组) , 主要是与艺术学、心理学、医学相关的辅助课程, 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艺术心理学、艺术美学、发展心理学、变态心理学、人格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绘画心理学、音乐心理学等是适宜的。

(三) 师资问题

要成为一位职业艺术治疗师, “专业”是首位的, 除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能力、专业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外, 健康的人格和阳光的心态也是必要的, 所以一名治疗师在大学里需要系统学习艺术技能和医学、心理学、精神病学和社会学、人际沟通技巧等方面的知识, 这就对大学艺术治疗学科的师资力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比如从事绘画治疗教育的老师, 他必须具备专门的美术知识和绘画技能, 而且还要完整地掌握心理学知识和一定的医学知识, 并将三门学科融会贯通, 掌握专门的绘画治疗的方法和技术;从事音乐治疗教学的老师, 必须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和声知识、乐器配器知识、音乐鉴赏知识、音乐演奏技能和歌曲的演唱训练等, 学习解剖学、人格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精神分析学、行为主义理论和行为疗法、认知理论和认知疗法、人本主义理论和治疗方法, 音乐治疗的原理、技术和方法, 音乐治疗的起源发展、机能构造、临床应用等知识。

注释

11 .饶宏寺.中医“艺术疗法”[J].甘肃中医.1999 (6) :1.

高校文化艺术教育思考论文 篇5

综合性高校艺术教育,既需要有艺术创作的土壤,也需要有生产艺术作品的种子;既需要有适合校园艺术创作的环境,也需要有对符合新时代美学特征艺术作品的需求。当前,随着校园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为综合性高校师生艺术创作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校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格局基本形成。

(一)高校青年学生能够激发艺术创作激情。

高校当中聚集了大量优秀青年,他们是艺术灵感的重要来源,也是艺术创作的重要动力。文化建设需要依靠人民,高校艺术创作具有先天的人员优势,特别是高校艺术院系汇集了一大批具有强烈的艺术创作热情、旺盛的艺术创作精力的青年才俊,他们承载着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他们能够碰撞出艺术创作的灵感,能够创作出学习与生活相结合、校园与社会相结合的艺术作品。校园文化的交融,富有朝气的艺术作品,又往往会感染艺术创作者的艺术创作热情,进一步激发出艺术创作的动力。

(二)高校教学相长间勾勒出艺术创作的美景。

综观世界各国,许多高校都将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并且从管理制度、课程设置等方面保障大学生艺术教育的有效实施。高校的教育职能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与艺术家单纯创作不同的创作体验,高校的多学科交叉性为艺术创作提供了生活蓝本和灵感启迪。艺术工作者可以在教学中提出艺术创作思路,引导学生完成其艺术设想,也可以在收集到学生们的一些创作素材时形成个人创作成果,正所谓教学相长。高校师生合作创作艺术成果,有助于学生与教师的合作传承和发展教师的艺术思想,保持艺术创作的生命力和延续性,稳定部分艺术创作风格。

(三)高校包容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艺术成果。

即使艺术创作成果暂时难以为社会、市场所认同,仍旧可以在师生中传播,缓冲艺术作品的社会影响力,为艺术产品成长提供孕育场所。艺术作品为社会认识需要与艺术品传播的社会环境相适应,当某些类型和内容的艺术品能够搭乘适时的社会环境态势,那么就能够为社会所认可,但是若该艺术品内容和形式不具有即时社会认可性,则面临没有艺术市场的尴尬情境。高校运作过程中并不完全以市场因素为推动力,高校能够包容新思想、新观念,同样也能包容新的艺术形式。因此,高校对于艺术创作者来说更具有安全感。

(四)高校具备艺术创作的软硬设施。

综合性高校一般都建立了现代化的图书馆,购置了大量的有关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图书和音响资料,开设了诸多趣味性艺术课堂,组织成立了形式多样的艺术社团,这些都为高校师生进行艺术创作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数字影像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等电子科技的发展,为高校师生进行艺术创作提供了多元化的艺术创作手段,也为高校艺术创作理念、艺术外在表现形式、艺术活动等多元化提供了重要条件。正如印第安纳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让罗伯逊教授在牛津艺术在线撰写的文章《21世纪的艺术》中所说,“21世纪的艺术家更善于选择艺术表现形式,他们不断地实现艺术媒介与形式的‘混搭’,并从中挑选出最能够表达自己概念和目的的方式进行自行的创作”,高校便捷的媒介为艺术创作和艺术作品的重塑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二、综合性高校注重艺术教育的途径与保障

激活高校艺术创作的氛围,将高校作为艺术创作的阵地,视高校师生为艺术创作的生力军是具有前瞻性的认识,也是顺应社会的发展趋势。高校一般是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包括了人文社会、理工等众多学科。不可否认,高校的不同学科都可以创作出具有鲜明学科特色的艺术作品,但笔者认为高校艺术创作的主阵地依然是艺术类学科。因此,需要在实践中扶持高校艺术教育,爱护高校艺术教育工作者,保护高校艺术教育成果。

(一)艺术类教师考核机制应与其他学科有所区别。

艺术类教师的考核应多标准、多渠道,跳出目前高校教师考核中注重科研成果的桎梏,鼓励艺术类教师多创作,以创作作品质量、数量作为评价高校艺术类教师是否合格的主要标准,适当辅助以科研成果。高校教师是艺术教育的主要力量,他们的教学积极性、教学专注精神直接影响全社会艺术教学和创作的水平,艺术类教师在高校的发展也不免要遵从于高校教师的评价体系。目前我国高校教师职称评定、业绩考核时多依据教学与科研两大评价标准,而且有重科研轻教学的趋势。艺术类教师不同于单纯从事基础性研究的教师,他们更多的是将精力投入在艺术创作中,这种取向与科研评价机制本不同步,但艺术教师也需要在现有工作体制中得到认可和评定,因此不得不将精力转而进行艺术类的科学研究。这种做法无疑会侵占艺术类教师的创作精力,折杀他们的创造激情。现有高校教师考评机制在诱导艺术类教师屈从于体制而妥协艺术创作,这其实在间接忽视引导艺术类教师放弃艺术创作。

(二)加大高校艺术类教学的投入。

相对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艺术类教学对器材、场地的要求更为严格,艺术教学需要有专业的琴房、器材、画室、演播厅等,艺术教学前期投入高,且投入设施利用率依各个学校办学侧重点不同而有所不同,有些不可或缺的设施也许需要较大资金投入但在艺术教学与创作中利用率并不高,较之于其他学科门类设备使用情况,艺术类教学设施投入大、即期收益低。因此在高校资金分配上,艺术类教学投入需要给予特殊重视,资金分配者应该认识到艺术类教学投入的收益特点是长远的、温和的、持续的,艺术类教学投入不同于机械化生产建设,产出立竿见影,投资者需要用历史性眼光去看待艺术类教学的投入,在时间的沉淀中静观艺术产出的徐徐画卷。

(三)社会需要对艺术类教学成果给予长远的、全面的认识。

浅析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现状 篇6

关键词:艺术  公共艺术课程  课程改革

一、艺术的含义及公共艺术课程的价值

艺术,古代指礼、乐、御、书、数等方面的技能,特指经术。艺术的现代含义是以一种间接的方式来表达现实生活中经典的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越来越信息化,艺术的表现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并且广泛地进入电视和网络之中,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日益密切。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而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是学生艺术素质培养的关键,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对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审美观的形成,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公共艺术课程作为高校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良好的道德风尚的形成,以及想象力创造能力的提高;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意识,开阔视野、拓展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

自国家颁布《全国艺术教育总体规划(1989-2000)》以来,我国高校在公共艺术课程开设、公共艺术教育设施建设、公共艺术课程教育目标、公共艺术教育师资投入、人才的积极培养以及公共艺术教育体制的完善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步。如今高校艺术教育发展迅速,在艺术类比赛中也硕果累累,但是我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诸如:“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脱离基础教育要求,课程地位缺失,教育目标含糊,课程内容分单一,师资力量仍然满足不了当下需求,许多高校教育均侧重专业技能教育,对人文教育缺乏重视。”这些问题都是我国当代高校艺术教育显著的且亟需改进的问题。

三、我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师资现状

目前,“高校的公共艺术课都是以选修课和艺术学院的教师代课为主,老师不专门从事艺术教育研究,”这必然会影响教育教学的质量。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师资结构也相对不够均衡,从事公共艺术教育的老师大都以青年教师为主,教育教学活动安排主要靠自己摸索,随意性较大,且很少组织教学研讨活动和培训交流学习。我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任然存在许多问题,例如高校数量的迅速增加,高校师资力量的缺乏,某些学校艺术氛围不够浓厚,对公共艺术课程建设的价值,认识不到位也不够深刻,公共艺术课程教师队伍的不够完善等,这些问题都将阻碍我国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这不禁引发了我们对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发展的思考。

四、对我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发展的思考

在我国传统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中,艺术教育一直发挥着表达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情操,启迪人的智慧、传承民族文化、促进身心和谐的作用。对于我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进。

(一) 明确艺术课程地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首先,重视艺术教育的价值,通过艺术教育,实现艺术教育的本质价值,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其次,固化公共艺术课程的地位,在实行学分制的高校,应该将公共艺术课程设立为公共必修课,并纳入毕业学分进行统一管理;再者加大学校艺术教育的硬件设备建设,与艺术学院协调建立场地设备共享机制,完善教育实践环境。最后明确艺术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注重人文教育与技能教育并重。

(二) 在公共艺术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方面。首先,在认真实施国家所规定的公共艺术课程要求的基础上,要力求各学科、各类艺术之间的渗透和综合,避免单一化。其次,改进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段。“教师应该加大综合活动课型的开设比例,改变单一的知识“兜售”和评价考核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艺术知识和技能的交流互动,使艺术教育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和真实情感。从而真正达到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体验美、创造美,促进身心和谐发展的教学目标。教师也完全可以充分利用当下多样的教学手段和丰富的教学资源,转变学生对艺术教育的定势认识,想方设法提高教学效果、教育质量。

(三)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近年来,我国高校发展迅速,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师资较为缺乏,教学队伍的工作重点是整合师资力量,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不合理不科学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促进学生艺术知识的学习,做精神文明的引领者,高雅艺术的践行者。科研队伍的工作重点是立足校本研究,积极开展教材建设和课程建设,挖掘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资源,推进文化艺术传承与创新,弘扬传统艺术,提炼艺术精品,以科研促教学,推进公共艺术课程教育的学术地位和育人地位的提升,促进我国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健康科学的发展。

高校公共艺术课程作为高校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良好的道德风尚的形成,以及想象力、创造能力的提高,对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意识,开阔视野、拓展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杨贵仁.21世纪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全书[M].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2001.

[2]王建平.对高校艺术教育现状与发展的思考[J].艺术探索,2010,(01).

[3]郭声健.新中国高等艺术师范教育50年回眸[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06).

高校音乐艺术课程改革 篇7

一、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弹性和开放性

普通教育课程、教育专业课程、音乐专业课程、程等共同组成了我国高等院校音乐专业的学习课程,普通教育课程主要给学生提供除专业知识以外的课堂教育,它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相比于德国、日本和美国,我国的普通课程教育的课时相对偏少。我国的主要课堂模式是“大统一”,几乎全部是计算机、外语、体育及政治理论等必修课,有些选修课已经成了学生没时间参加的虚设课堂,因而高校音乐课程门类较单一,且缺乏一定的弹性及开放性。

(二)课程设置过于独立

目前,我国部分院校设置的音乐课程太过独立,学生所学科目之间的知识已相互割裂,例如器乐、声乐、音乐史及曲式等内容均为独立的知识,很少有学生将上述知识融合到欣赏性和表演性的课程内容中,最终会导致表演技术、技术理论相分离的状况;另外音乐艺术的专业课已成各自体系,各门课之间的渗透不充分,因而高校所培养出的学生具有适应能力差、知识面窄和专业水平差等缺点。有些学校实行了课程“主修”,虽然具有较好的出发点,但是由于认识偏差,实际教学中可能只瞄准了某一方面,过于夸大“专”,而看轻了“多能”,这些学生毕业进入工作岗位后,在面对、会写、舞、讲、唱、弹等多种素质要求时,常会表现出种种不适。

二、课程改革策略

(一)更新教学理念

⑴在音乐教学中,学校的办学思想要和教师的教学思想相统一,教师应该将所教授的课程与音乐学科的全部体系相融合;应该避免盲目的向其他院校看齐,也不可偏重培养学生的专项技能;⑵教师要坚持加强多专多能和面向社会的宗旨,在学生特长的教学指导思想上多下功夫;⑶教师要开拓视野,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多组织学生对当地中小学课堂教学进行实地考察,现场倾听音乐教师授课,参观实地教学场所,了解现场教学状况以及现在的中小学音乐教师都具备怎样的音乐知识,另外,教师还应教导学生多和大自然接触,学习我国的传统民间音乐,开拓自身视野的同时,丰富音乐专业知识。总之,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及本专业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引导学生多参加实践锻炼。

(二)融合乡土音乐

我国民族众多,各民族的音乐文化博大精深,种音乐教材中均包含着优秀的民族经典音乐作品,但是多数的乡土音乐作品却未被编进教材。因而,在高校音乐艺术课程教学中,应该多运用乡土音乐教材,让学生学习乡土音乐,了解家乡、爱家乡,在开拓他们视野的同时,激发学习的兴趣。另外,在尊重教材及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应将乡土音乐和教材内容有机结合,不断激发学生学习音乐艺术的热情和兴趣。

(三)突出音乐学科的主体性

当前,艺术领域中包含着戏剧、舞蹈、音乐等丰富的艺术形式,但是艺术教学的课时较少、教学方式单调及各学科的不相互往来却与之形成了现实矛盾,因而有必要强调学科综合性。不过,要将音乐学科作为学科综合性的主体,将音乐作为教学的主线,运用实际的一些音乐材料将其他艺术门类学科联系在一起。总之,学科综合只能作为音乐学习的途径,不能置于音乐理解和学习之上。

(四)传承优秀音乐文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量的外国音乐作品涌入我国,这也预示着音乐多元化时代已经到来。音乐教育工作者要认真对待这些外来音乐文化,从中吸取有益成分,去除不利于我国音乐艺术发展的成分,将国内外优秀的音乐艺术融合到高等院校音乐文化领域当中,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中西方音乐艺术。

(五)课程评价及内容设置多样化

⑴改变音乐课堂仅唱歌、仅听音乐等单一的教学形式,多元组合和排列音乐知识理论、表演技能、欣赏、唱歌等课程设置,以激发在校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获得比较好的课堂效果;⑵为了使高等院校音乐艺术课程改革更好的进行,应将各种评价方式相互结合,例如互评、自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等,并逐步形成音乐教育鉴赏及音乐教育批评相结合的课程评价模式。

三、结语

论高校学生的艺术素养 篇8

关键词:高校学生,艺术素养,培养,策略

一、高校学生艺术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来临,以及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改革步伐不断加深,公共艺术教育逐渐成为新世纪大学生必学的公共科目之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要开展富有特色的艺术、体育等课程的教学,并纳入教学计划中,努力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体来说,普通高等学校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一)加强高校学生艺术素养培养,有利于提升其思想道德水平。

艺术教育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之一。儒家经典《周礼》规定,授教之人必须懂乐,授教内容也应与“乐”相关联,例如“礼”就是由“乐德”、“乐语”、“乐舞”三部分组成,分别指的是与乐相结合的德行、语言和歌舞。到了孔子时期,对“礼乐”的重视更为盛行。孔子列礼乐为六艺之首,提出教育应当以乐为原则,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礼乐相济”的理论基础。西方的艺术最早盛行于古希腊时期,当时人们将诗、歌、舞结合在一起,推动了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近代以来,西方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开始强调科学的重要性,科学逐步取代了艺术的地位。直到20世纪20年代后,人们在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下,重新认识到艺术的重要性,艺术教育也不断被人类提及和强调。一部充满正能量的优秀艺术作品,带给人们的往往是内心的震撼,从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而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例如在音乐课上,让学生欣赏《太行山上》时,进行曲的激昂、慷锵有力的伴奏、催人奋进的旋律,给学生一种抗日战争如火如荼、英雄八路军势不可挡、革命事业必将胜利的决心,使得学生爱国热情油然而生。又如在欣赏国画大师徐悲鸿的名画《愚公移山图》时要了解到画作的时代背景。当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的危急时刻,画家意在以形象生动的艺术语言表达抗日民众的决心和毅力,鼓舞人民大众去争取最后的胜利。学生从愚公移山中体会到锲而不舍的精神,更加对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体会深刻,从而使得学生学会做任何事情都要学会坚持,树立必胜的信念。由此可以,艺术素养的培养对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提升的重要意义。

(二)加强高校学生艺术素养培养,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艺术素养的培养可以提升大学生心理的调节控制能力,使得其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始终能够保持积极向上的良好的精神风貌。当前大学生的艺术素养的培养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艺术素养的培养,可以起到健全大学生人格的意义。苏联当代美学家尤.鲍列夫指出:如果说社会意识的其他形式的教育作用是具有局限性的,那么艺术则对智慧和心灵产生综合的影响,艺术的影响可以触及人精神的任何一个角落,艺术造就完整的人格。由此可以看到,大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可以使其人格更加健全、趋于完善。另一方面,艺术素养的培养也可以起到调节学生不良情绪的作用。大学生除了正常的教学环节以外,业余时间很多。各种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扑面而来,使得相当大部分的同学没有丝毫辨别能力就参与其中。社会经验的缺失使得他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就会打退堂鼓,产生消极思想,从而滋生各种不良的心理问题和情绪。这个时候,通过包括音乐、话剧、绘画等不同艺术形式可以感染学生,帮助其摆脱各种不良的情绪。如梵高的《向日葵》体现的勃勃生机,话剧《林海雪原》体现的革命情怀,乐曲《大江东去》体现的心胸磅礴等。

(三)加强高校学生艺术素养培养,有利于开拓大学生的智力,塑造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从古至今,人类社会认识社会的主要来源途径只有两个,一是通过科学认识又称抽象认识,二是通过艺术认识又称形象认识。艺术教育具有表现形式多样、内容生动形象,极易富有感情色彩等特点,因而可以强烈的吸引学生和感染学生,与此同时又因为它丰富的内涵和较强的知识性,使得它能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科学家大多有极高的艺术素养。建筑学家梁思成酷爱中国古典文学,地质学家李四光学过作曲,数学家苏步青、华罗庚、谷超豪均爱古典诗词,多有诗集问世。数学家陈省身不仅喜下围棋,还是个武侠小说迷,与金庸交好,还以九旬高龄聆听金庸的报告,李远哲说陈省身像个老顽童。须知,武侠小说丰富的想象力对科学家是十分有益的。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人,卓越的大学教育家竺可桢是位文史大家,不仅西学渊博,国学功底也极深厚,对经、史、子、集及诗词,笔记、方志等广征博引,用于科学研究,成果丰硕。数学家丘成桐酷爱古典文学,《史记》中许多篇章能够背诵,可见下了多少工夫……世界各国每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都不同程度展现着艺术大师们的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大学生在风景优秀的山水国画中、在宏伟嘹亮的歌曲中、在感情激荡的话剧中领略到各种风景、精神时,大都可以心胸开阔、激发热情,思绪万千、感同身受。

二、加强高校学生艺术素养培养的方法和途径

(一)高校要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对公共艺术课的开设和研究。

从哲学角度来看,认识是事物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体现在加强高校学生艺术素养培养上来,就是要求高等教育管理者首先要提升认识。高校加强公共艺术课的开设,可以培养和提升高校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有利于学生心理和知识水平的提升、促进其综合素养的飞跃,拥有其他课程所不可替代的独特的实际意义。高校要将大学公共艺术课设计在日常的教学计划大纲中,通过公共艺术课的教学和科研,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活动,使得广大的大学生在学习公共艺术知识的同时,也不断的培养了其优秀的道德素养、较强的审美能力和成熟的价值观。

(二)加强艺术教育改革步伐,创新教学模式。

高校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首要的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针对学生的艺术教育就要依据广大的学生需要为出发点,不断汲取具有时代特性的新的教育理论,对过去老旧的艺术教育模式开展不断地创新和改进,要不断根据高等教育最新文件的具体要求,遵照教育基本原理和实践的基本规范,把枯燥的理论学习逐渐转变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适应90后大学生的教学模式,逐渐吸纳各种优秀的艺术教学手段和艺术教学形式,采用与时俱进的教授方式,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艺术知识的兴趣。

(三)注重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不断完善公共艺术课的教学内容。

加强对公共艺术课教学内容的完善和改进,一直是提升大学生艺术素养、推动高等艺术教育的关键点之一。第一,按照教育学的理论来看,根据不同教学对象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有针对性的开展个性化教学,使得广大学生有了自我选择教学的机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任何知识的学习只有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之上,才能不断催促自己的学习,才能通过公共艺术课的教学不断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第二,要密切注意公共艺术课程的设置方式,不断科学的完善课程设置。如设置课程时做到必修课和选修课相互兼顾,基础课和专业课不断区分,高级课和通识课有序进行等,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同学们的要求,进而提升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如针对理工科学生艺术基础薄弱的现状,可以开设基础性、实用性的艺术鉴赏课,提升其艺术鉴赏品味。针对文科生普遍拥有一定艺术基础的情况,在实施艺术教育时可以开展一些较为深入、较为综合的艺术知识。在对大学生实施艺术教育的过程之间,要格外注重其审美意识层面和其他方面能力的共同发展,一方面要让大学生在个人情感上获得精神的快乐,另一方面也使得他们在道德修养上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完善,最终实现公共艺术课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四)不断加大相关资金投入,提升师资水平完善教学硬件设施。

艺术公共课的设置要求高校普遍要求较高的艺术硬件设施、艺术实验室,如钢琴教室、电影放映室、画室、练功房等以及颜料、乐谱、乐器等,这些设施的建设都需要大量的配套资金。此外,高水平的师资也是高校艺术教育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之一,这就要求各高校要对艺术教育产生足够的重视,加强对艺术教育师资的人才引进力度,保障公共艺术课程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陶松梅.如何提高高校艺术专业学生的视觉素养[J].艺术科技,2013,10:319.

[2]刘燕.浅析艺术素养对高校学生成长成才的意义[J].科技信息,2011,23:204+175.

[3]牛少轩.高校学生艺术素养培养策略探究[J].大众文艺,2016,09:224.

[4]余静.论普通高校学生的艺术教育[J].教育前沿,2006,05:87-89.

高校艺术专业科研现状分析 篇9

艺术科学是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基石, 也是“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体现。作为相对新兴的专业, 艺术专业在科研方面的成就, 无论是从科研项目的立项数还是科研论文发表的数量、质量方面, 与高校大学科专业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科研能力是高水平高层次大学的一个重要特征, 艺术专业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 同样离不开科研能力的提高。那么高校艺术科研现状如何?怎样才能提高艺术专业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健全科研管理体制、理顺科研管理渠道?如何才能使高校艺术专业的科研队伍能更加蓬勃的稳步的发展, 这些都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高校艺术专业科研现状调查

1996年开始, 国家社科基金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设立体卫美育学科组, 艺术科研步入正轨。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各高校科研管理部门的大力扶持和鼓励下, 艺术类专业的科研水平和科研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 一些优秀的科研项目和研究成果对教学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从整体水平来看, 和文学、历史、政治等大学科相比差距还是非常明显的。高校艺术专业影响科研水平发展的主要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 起步晚, 受重视程度不够。

虽然艺术院校在中国的艺术发展中起到很大作用, 而且老一代艺术家如徐悲鸿、刘海粟、李叔同等人都具有深厚的艺术功力, 这些艺术大师以其严谨的学术性和高雅的艺术性影响并推动了中国艺术创作的发展。然而由于艺体等专业具有其自身独特性, 即更注重技法性和创作性, 因此目前仍然存在重视大学科科研发展, 轻视艺体等学科的科研这一现象。此外, 除了客观原因, 艺术专业教师主观上对科研也存在认识上的不足。“艺术院校多年来培养人才重视的是技能的培养, 强调向学生传授技巧, 忽略了科研能力的训练”艺术专业教师仍然大多采用传统授课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更重视技能的培养, 通过言传身教、口传心授的方式向学生传授技巧, 要求学生自己有悟性。此外, 传统观念中艺术活动被看做是个体劳动, 是一种谋生的手段, 艺人们只把技艺传给子女或者徒弟, 轻易不会把自己独到的心得体会告诉别人的。

(二) 艺术专业师资力量不过硬。

近几年,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 艺术类专业学生数量也在激增, 这就突显出艺术专业教师的缺乏。而艺术学科长期以来的的重视教育的“实用性”和师资培养的“技能化”, 因此高等师范艺术专业招生时“高能低分”, 培养出来的师资也体现出专业技能突出、专业知识过硬, 但是文化素养相对较低的特点。高校艺术教师的来源, 除了高校毕业受过正规专业教育的部分外, 还有一部分是从艺术界引进过来的有一定名望声誉的大家。这些专家一般年龄偏大, 演出或者表演经验丰富, 更多体现的是个人技能实践能力等方面的优势。教师们专业动手能力强而科研能力比较弱, 对于怎样把自己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独特的艺术领悟提炼升华为一定的规律并最终形成理论成果。这些教师往往重实践而轻理论, 即使为了职称评定、岗位考核等不得不做科研, 也大多不具备对科研的基本了解。对如何确立选题、怎样搜集整理相关资料怎样填写项目申报书、项目立项后如何开展工作, 甚至怎样才能结题等等, 没有系统的了解。

(三) 艺术科研的投入经费不足。

长期以来, 国家科研经费主要资助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的自然科学和传统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高等艺术院校一直是以教学为主, 偶尔有科研经费的投入也仅限于个别项目, 投入金额相对较少。艺术教育与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教育科研规律相比, 具有很大的特殊性, 表现在科研经费支出上也有一定的差异性。一是其他专业进行科研应该限制支出的开支, 在艺术科研中却是必要的开支。如采风差旅费、创作费、人员劳务费、设备租赁费、场地租赁费等等, 都属于正常必要的开支。二是一般科研中不会用到的设备如摄像摄像器材、服装制作材料等, 在艺术科研中却属于必备的科研设备。三是在艺术科研的探索过程中, 要形成最终的理论成果, 离不开不断地创作和实践。而艺术演出比如演唱会, 绘画展等的开销都是不菲的。这些研究除了个人的全情投入, 也离不开充足科研经费的支持, 而人文社会科学资助的研究经费虽然在不断提高, 相对于艺术科研还显得杯水车薪, 不能充分满足艺术科研的需要。这些主客观的因素都限制了艺术专业教师的科学研究, 不利于提高整体的艺术发展水平。

二、加强高校艺术专业科研队伍建设的对策

针对高校艺术科研现状, 我们应该加强艺术专业科研队伍建设,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 鼓励高校艺术工作者以更大的热情和精力投身到科研工作中来。

(一) 转变观念, 强化科研意识。

“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 聚集人才的战略高地, 承担着传承文明, 培养人才、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的神圣使命”。努力转变艺术专业教师的观念, 通过加强宣传、交流等各种方式, 使教师们对艺术学问的学习和研究重视起来。进行系统的科学研究, 不仅能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 还能完善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 弥补不足, 提高个人的业务综合能力, 有利于课堂教学工作的更好开展。只有把艺术实践中的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形成独特创新的观点, 然后运用到教学体系中, 才能使艺术永葆青春, 始终充满活力。

(二) 提升素质, 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艺术科学研究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为社会提供更多有价值的科研成果”艺术科研的发展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科研队伍。艺术研究者的素质决定了艺术研究的质量。要强化艺术科研工作者以人为本、质量至上的观念, 打破保守思想, 加强合作攻关, 服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的需要。在生源增加, 教师队伍不断壮大的现实情况下, 严把教师引进关, 新进教师既要专业过硬, 也要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实力, 这样才能为以后更好的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实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双赢局面。

(三)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形成良性发展。

“坚持深化艺术科研体制改革, 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是繁荣学术、推动学术的重要措施”科研水平的提高, 离不开良好的科研氛围。要激发艺术教师的科研积极性, 提高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 就要加大科研投入、强化激励机制, 为高校艺术工作者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氛围。把科研工作纳入到工作考核中去, 对项目立项、科研成果、科研奖励等根据级别的不同予以一定的物质奖励。另外, 加大科研经费投入, 对已获批的国家级以及省部级等科研项目进行科研配套经费资助, 鼓励横向项目研究, 使科研能直接服务社会需要, 促进精神文化建设。

三、结语

艺术科学是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基石, 也是“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体现, 对于构建和谐社会, 对于我国的民族文化建设、塑造民族精神、提升国民素质,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因此充分认识艺术科研的重要意义, 深化和拓展艺术科学研究是一项重要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校艺术专业的科研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分析艺术学科在科研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针对如何切实加强高校艺术专业科研队伍建设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分析, 以期对高校艺术科研实力的提升提供一些理论帮助。

关键词:高等学校,艺术专业,科研现状

参考文献

[1].高启光.关于艺术院校科研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06

[2].全国艺术科学“十一五”研究状况及“十二五”发展趋势调研报告[J].艺术百家, 2011

艺术高校 篇10

高校非艺术专业的学生往往偏重逻辑思维, 学习艺术的学生则偏重形象思维。社会需要高素质的高层次人才, 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统一, 才能切实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创造能力。然而对大学生来说非常重要的创造力、想象力和情绪表达能力对大多数非艺术专业学生来说是有所欠缺的。通过艺术教育可以培养和发展大学生所欠缺的这些能力。

一、高校艺术教育的内涵

高校艺术教育, 就是按照大学生不同学科特点, 因材施教, 开展艺术教育。开展艺术教育是培养大学生的艺术精神, 挖掘其潜能, 启迪其心智, 促进其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

二、当前非艺术专业大学生的艺术素养

当前高校非艺术专业大学生的艺术素养究竟如何呢?在一个什么水平上?笔者任教于理工科院校, 对他们的思维习惯、艺术知识掌握程度有一定了解。就笔者看来, 理工科非艺术专业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存在以下三个特点:

(一) 接受艺术教育机会较少

多年以来, 由于受实用主义的影响, 学校教育长期陷入“智育第一”的误区, 形成以智育为中心的教育体系和制度。尤其是在理工学科为主的大学里, “重理轻文”的观念根深蒂固, 绝大多数学生在入学后, 受培养体系、师资、办学经费的限制, 非艺术专业的学生基本无法接触艺术领域。他们除了看过几部电影和听过一些歌曲之外, 对艺术的感受机会是很少的。更谈不上系统的艺术理论知识和艺术实践活动。

(二) 形象思维能力较差, 艺术感受力有限

理工科大学生习惯于进行逻辑思维, 这使得他们的艺术思维方式也趋于逻辑性, 即较为注重艺术的变化性和叙事的逻辑性, 如描述电影电视的故事情节, 音乐的叙事性, 舞蹈、摄影、美术中的构图、黄金分割计算等, 而对其中蕴含的美缺乏欣赏和感受, 久而久之便导致艺术审美的接受力较为迟钝。也就是说, 理工科大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较差, 艺术感受力受到一定限制。

(三) 纯理工科大学生对艺术同样有强烈的追求

虽然理工科大学生的艺术感受力普遍较低, 但是他们的爱美之心却丝毫不减。笔者所在的理工科院校的大学生对艺术美有着强烈的追求, 只是缺乏系统的教育体系, 造成他们对于艺术的“入门”有一定的局限性, 即“想而不得”的状况。这就要求高校应根据理工科大学生的特点完善培养体系, 提供与之相适应的审美教育。

三、艺术教育对高校非艺术专业学生的启迪作用

艺术教育对人格培养具有强烈的渗透功能。艺术教育的本质就是以一种自觉的、潜移默化的方式对人进行培养, 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造就一种健全、完美的人格。

应试教育背景下大学生的品德情操有所缺失, 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综合人才。艺术教育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的品德情操、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其它教育门类的学科所不能替代的, 归纳起来,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

(一) 艺术教育有利于高校非艺术专业学生全面发展思维, 培养创新能力

人的思维方式分为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 非艺术专业学生在借助专业学习强化逻辑思维的同时, 接受一定的艺术教育, 从而发展形象思维, 促进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统一, 使创造力和感悟力得到提高。与此同时, 接受艺术教育的大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都比较强烈, 笔者所在的理工科院校中艺术专业的学生往往比较活跃, 自信心、协调能力都普遍较强, 他们的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也较为完善。

(二) 艺术教育有利于高校非艺术专业学生完善身心健康, 增强人才竞争力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得当代中国学生多成长于应试教育的环境之中, 非艺术专业的学生更是极少经过细腻的艺术教育, 同时又面对着来自家庭、社会、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就业、个人定位等多方面的压力, 或者长期受挫感较强, 很容易产生一系列思想与心理问题, 影响其健康成长。对此, 通过有针对性的开展艺术教育, 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主动发掘生活之美, 培养对生命的热情, 进而增强受挫能力, 培养坚强的意志力、积极的情感心态、热爱生命的思想信念, 激发他们通过自身努力去战胜逆境, 乐观面对挫折, 主动迎难而上, 才能使他们在自我意识、自我激励、情绪控制、人际沟通等方面都能具有一定优势。这样的人才进入社会后才更具竞争力。

(三) 艺术教育有利于非艺术专业学生提高思想品德修养, 促进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艺术之花永开不败, 它能够净化人的灵魂, 升华人格魅力, 延续灿烂辉煌。艺术教育有助于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很广, 涉及到学生思想意识、爱国爱党、遵规守纪观念、认真学习态度、良好的生活习惯、正确的伦理意识等, 与学生平时的一言一行密切相关。将富有净化心灵的艺术精神融入日常的思想道德教育之中, 通过开展更为直观、更为贴近生活、更易接受、形式丰富多彩、内容充实、主题积极向上的艺术文化教育, 可以拓展大学生的思想, 活跃思维, 完善心智, 提高大学生品格修养, 增强综合素质, 促使完善理想, 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道德, 自觉抵制消极庸俗的思潮, 从而提高人的整体素养。

四、加强针对非艺术专业大学生的艺术教育

非艺术专业大学生的艺术素养、理工科高校艺术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均有待提高。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艺术素质, 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所不可或缺的。笔者建议,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坚持以人为本, 更新艺术教育理念

艺术教育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即在艺术教育中要以大学生为本, 引导和满足大学生的需要, 制定和完善适合非艺术专业学生的艺术教育体系, 培养和提高他们的素质, 尊重和实现他们的个人价值, 最终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 加强艺术类课程建设, 规范高校艺术教育内容

理工科院校的艺术教育要同艺术院校的艺术教育区别开来。首先, 要将艺术教育纳入非艺术专业学生的培养体系。其次, 针对非艺术专业学生的具体情况, 选择适合学生的高质量的艺术类教材。再次, 创新教师授课形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要明确艺术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塑造高尚情操、提升创新能力、促进和谐发展。

(三)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全面提高艺术教育教师素质

从事艺术教育教师的整体素质如何是实施艺术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艺术教育的开展, 教师是主导, 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直接决定艺术教育的教学质量。因此, 要提高高校艺术教育的水平,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首先学校必须建立健全机构建设, 人员配备到位, 并把全面提高艺术教育教师素质当作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常抓不懈。其次还要加强艺术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通过系统全面的培训不断提高艺术教育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业务水平。再次, 要结合时代发展及不同层次大学生的要求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改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四) 加强校园文化艺术精神建设,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艺术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大学生艺术教育中有着独特的作用。艺术教育是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发展建设的活跃因素, 尤其对于理工科院校, 营造和谐文明、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育人环境不能离开艺术教育。高校要积极组织开展校园文化艺术活动, 动员学生参与, 充分发挥学生的兴趣和特长, 让他们施展才华、展现个性, 体现大学生精神风貌。同时要针对学生特点不断改进艺术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实施途径, 保证校园艺术活动的参与性、思想性和实效性。让大学生在美的环境和氛围中陶冶情操、开启心智。使艺术教育成为高校校园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五、结语

人需要艺术, 人人都是艺术家。只有让高校非艺术专业学生在加强专业学习的基础上, 接受良好的艺术教育, 健康的成长、和谐的发展才有可能;而惟有良好的全面发展式教育, 才能够为每一位即将走入社会的大学生铺设一条由狭隘走向广阔的大道, 才能促使大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精神, 提升综合素质, 从而更好的适应社会, 实现自我价值, 创造美好人生。

参考文献

[1]左志坚, 徐宏民.从艺术的社会功能来考察艺术教育的若干作用[J].淮阴工学院学报, 2002 (04) .

[2]姜淑香.艺术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03 (03) .

[3]李广.高等院校艺术教育的现状与思考[J].海淀走读大学学报, 2002 (04) .

[4]赵其坤.用艺术点亮我们创新的心灵[J].现代教学, 2009 (12) .

[5]封钰.大学素质教育中的艺术教育[J].江苏高教, 2002 (04) .

[6]毕迎新.发挥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J].山东省青年干部管理学院学报, 2003 (01) .

[7]葛军.高等学校实施艺术教育的若干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4 (04) .

[8]罗伟崎.关于大学生艺术教育[J].文教资料[J].2007 (10) .

高校艺术课程的发展和完善 篇11

序言

高校艺术课程专业是根据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开设的新型课程,这些课程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等而开设的。以此看来,高校艺术课程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对高校艺术课程的教学研究与探索也是必须不断改善和发展的,只有这样,才能使艺术课程适应不断发展的人才要求。

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的重要性

1.提升学生道德修养

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的包括很多方面,比如音乐、美术、文学等,通过参加这些课程的培训,学生可以重点培养其道德修养,同时还可以通过课堂上的互动来协调学生间的关系,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也可以帮助学生积极地融入到 生活中,发现生活中的善与美。同时,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自我。

2.调节学生情绪

高校的公共艺术课程不同于专业课的很大一个地方就在于它不是那么死板,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繁重的课业之间放松身心,调节情绪,舒缓紧张的神经。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和练习可以有效地慰藉和缓解学生的挫败心理,帮助学生找到自我,使他们即时调整自己的情绪,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来面对每天的生活和学习。

3.开发智力,陶冶情操

通过高校公共艺术课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开发智力,帮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专业课程的学习当中。

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的发展现状

1.教学用书步入正轨

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刚开始设立的时候,很多学校都是借用课本来完成教学的,但是随着教学的深入,教学的专业性凸显出来,很多学校教师开始自编艺术教材,或者几个院校的老师共同编写,同时,教育部也组织专家对公共艺术课程的教材进行了编写,目前,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用书已经逐渐统一并且不断步入正轨。

2.师资队伍不断壮大

目前,公共艺术课程的任课老师已经逐渐专业化起来,之前很多艺术课程的教师都是由别的学科的老师代课完成的,而现在很多艺术老师都是科班出身,拥有扎实的艺术功底和专业知识。同时,公共艺术课程的师资队伍正在不断壮大,这也给公共艺术课程的发展提供了有效地保证。

3.教学体系基本构成

目前,很多高校都已经形成了新的教学体系,将专业课和艺术课分为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将艺术课上升一个档次,更加重视起来。学生在选课期间,不但要修满专业课和公共课程的学分,也需要选取自己喜欢的艺术课,通过考试修取学分,这样既保证了艺术课程的出勤率,也能帮助提高专业课程和公共课程的质量,让学生劳逸结合,在学习中找到更多的乐趣。

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发展的举措

1.制定教学大纲

高校公共艺术教学的发展应该借鉴中小学艺术课程发展的经验,制定完善的教学大纲。只有有了完善的教学大纲,有了统一的教学目标,才能将艺术教学规范起来,让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发挥更强有力的作用。

2.建立艺术师资岗前培训制度

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的任课教师需要具备多项素质,既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同时也需要具有很多别的能力,比如:计算机、英语、多媒体技术等。当前的高等院校发展院校,很多课程在教学的时候都需要用到多媒体设备,需要计算机来进行教学的辅助,所以高等院校公共艺术课程的任课老师一定要进行一些岗前培训,确保这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保证质量。

3.建立艺术课程教学考核制度

公共艺术课程与其他的课程不同,它的课堂组成很可能是不同专业的学生,所以学生的水平也是良莠不齐的,这就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这样对每个学生都不会有失公平。同时,高校公共艺术课程不但要在学期末进行评价,也要加入一部分的平时成绩,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真正学到知识,而不是只靠考前突击应付考试。

结语

高等院校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杰出人才的地方,所以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但要保证专业课程的质量,更应该注重艺术课程的水平,优化公共艺术课程的内容,提高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质量,是我们不断追求的目标。只有制定符合实际的教学大纲,建立健全的岗前培训制度、建立艺术课程教学考核制度,才能保证高等院校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他们不断成长,最终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作者单位:商洛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管理系)

课题名称:高校公共艺术修课现存问题及解决对策

高校校园公共艺术形态之美 篇12

校园环境公共艺术主要以雕塑、壁画为主, 无论那种形式, 但最终离不开形态的表达, 形态一般分为写实性、具象性、抽象性形态。

一、写实性形态

写实性在公共艺术作品表达中是最为直接的, 它将表现对象的特征用最写实的语言概括出来, 让观者一眼就能辨认出是什么, 也可以直接表达出作品要传达的精神。写实性更加尊重现实, 作品会更加准确的描绘出现实的场景或者人物, 这样的处理可以能够直接向观者表达出含义, 无论哪类人, 都可以直接感受到作品所要传达的内容、精神。写实性在很多艺术作品中都有表现, 比如著名的雕塑大卫, 掷铁饼者, 古代西方的雕塑基本都是遵循写实风格的。写实性的形态可以用来表现学术名人和科学家或者某个事件。这样的公共艺术作品对于大学校园文化内涵的表达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比如清华大学校园中的一个雕塑“女博士”, 就是与校园环境相符合的且是写实性的作品, 通过直接描绘女博士的外貌特征, 让人感受到这所学校的学术精神的。各所大学都有自己历史文化、人文、学术精神, 它们根据各自的理念的不同, 校园公共艺术作品也不同, 一些写实的人物来装饰环境, 比如孔子、孟子等历史上和学术、知识相关的人物;近现代的宣传新文化、新教学理念的开创性人物;与该校特色专业相关的著名的学者, 或者与该校创立相关的关键性人物。上述这些都是需要用写实性的形态来表现的, 这样会显得庄重、体现出对人物的尊重和对学术研究严谨的作风。中国人民大学的“孔子雕塑”就是体现出了该校继承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 发扬光大国学精神的理念。还有中国农业大学的校园内放置有著名的农业科学家辛德惠的雕塑, 严谨准确的写实形态, 它放置在校园内, 不但丰富美化了校园环境, 而且体现出农业大学尊师重教的文化传统与精神。

二、具象性形态

具象性形态是介于写实性和抽象性之间的一种形式, 作品中既有写实的部分又有抽象的部分, 作者一般都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在局部进行抽象变形, 做成新的作品, 使得作品在视觉上感觉是真实的。它融入了艺术家的创作的理念, 艺术家对一个事物进行了理解之后, 形成自己了的看法, 融合一些艺术概括手法, 形成了具象形的艺术作品。具象形公共艺术作品, 是艺术家在考察完放置的环境及周围的文化氛围、历史因素, 对某个具体的对象进行再创作, 形成一种神似、视觉上真实的作品, 观者在看到这些作品时候, 不但可以感受到环境的文化氛围和作品本身散发的艺术气质, 而且可以感受得到艺术家对作品的理解。一个好的具象形的校园公共艺术作品与其校园环境、历史文化是相和谐的。它在校园公共艺术作品中的数量也是非常多的。有的具象性公共艺术是以人物为创作元素的, 有的则是以故事情节为创作素材的。例如, 人民大学校园的雕塑作品《吴玉章和学生们在一起》这幅雕塑就是以故事情节为主的, 它融入了作者的想法, 作品用具象的形式表达出作者对人物的感受, 该作品置放在大学校园的某处, 走过的学生或者老师看到时都会将记忆回想到当年这位教育家教书育人的场景。观看中无形会给学生和老师以精神上的动力, 这个作品很好的达到了传播大学文化精神的目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主题雕塑《世纪之声》, 作者将大钟的形象进行了自己的理解,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创作, 形成了新的作品, 它被放置在新的主楼上方的草坪上, 它既有传统钟的元素又有现代的元素, 与整个主楼建筑的背景自然的融合在一起。它准确的表达了该校的校训和教学理念, 体现出庄严、神圣的感觉, 同时还达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三、抽象性形态

公共艺术作品使用抽象性形态作为创作的形式在近现代广为采纳使用。抽象性公共艺术作品一般是被艺术家多次再创作某个事物的结果。任何一个物体、一组物体, 事件, 都可以作为抽象艺术作品的内容。现代公共艺术中大量的作品都是采用了抽象的形式来做的。打散重构等艺术处理手法是抽象性作品常用的手法, 它可以增加抽象艺术作品的魅力。抽象型的公共艺术作品在校园中摆放可以增加这所学校的现代感, 能够代表学校与时俱进的精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校园公共艺术作品《时代轮》就是这样一幅抽象的艺术作品, 作者以圆形为基础形状, 将大地的版图与代表现代化的数字符号进行抽象变化, 组合成一个新的整体, 象征了时间、速度和事物的运动发展, 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感。该作品被放置在新主楼的花园, 它与整个大学校园的学术氛围相得益彰, 既印证了该校发展的历史, 又预示它美好的发展未来。北京服装学院校园主楼前雕塑《中山装》也是这样一个抽象的艺术作品, 它将该校的特色专业, 服装设计, 巧妙的用中山装进行变化再创作, 打散重组, 整个作品每个局部都能看到服装的影子, 整体看起来既现代时尚又不失庄重、大气, 将时尚流行著称的院校浓厚的艺术氛围准确的表现出来。

写实、具象、抽象, 公共艺术的这三种表现形式, 基本涵盖了所有的公共艺术作品内容, 在进行大学校园公共艺术作品设计和创作时, 要首先从学校的文化、历史、精神入手了解, 在理解的基础上, 对不同的事物进行再创作, 在选择使用哪种具体的造型形式时, 要仔细的考虑校园文化, 具有时代感的可以采用抽象式, 传统式的则可使用写实形, 但无论采用哪种形式, 都要注意要与校园的整个环境文化氛围相统一, 和谐, 这样才是一个优秀的公共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上一篇:铁路制梁场下一篇:网络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