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课堂有效教学

2024-08-10

声乐课堂有效教学(精选12篇)

声乐课堂有效教学 篇1

在实际的教学中, 还有很多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声乐学习有效性的方法, 教师要积极的进行探索, 通过有效方法的应用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大学声乐作为一门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 在新时期的教学中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否有效的对学生展开教学活动, 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笔者作为一名大学声乐教师, 在实际的教学中积累了一些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以供参考。

1 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

在很多人眼里, 音乐就是演唱, 声乐学习就是练声, 因此声乐是一个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练习的音乐板块, 学生只要掌握好了发声技能, 就掌握了声乐这门课。虽然实践能力对学生的声乐学习十分重要, 然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引起重视, 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声乐学习。声乐是一门重要的音乐课程, 学生进行实际的练习十分重要, 但是只有在理论的指导下, 学生才能更好地、科学地进行练习, 否则即使学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进行练习, 也难以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当然很多学生都反映在声乐理论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会感觉比较枯燥无味,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掌握有效的对学生进行声乐理论知识教学的方法与技巧, 不仅能够使学生高效的学习声乐理论知识, 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对声乐理论知识的教学引起重视, 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对声乐理论知识的学习引起重视, 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 将理论知识的教学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学生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 不仅要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 还要进行实际的练习, 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笔者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 为了更好地提高声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将理论知识的教学与学生的练习活动结合起来。学生单纯的学习理论知识会感觉枯燥无味, 同时也不利于用理论知识来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 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将理论知识的教学与学生的声乐练习活动有效结合起来, 就能够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一方面将理论知识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更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将理论知识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也更有助于在理论知识的引导下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

在实际的教学中, 我们都倡导将理论知识的教学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然而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需要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能够思考该如何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的有效结合, 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 通过声乐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 同时也是一门需要在不断创新中才能得到发展的艺术,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声乐作为音乐的一个重要课程, 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声乐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不仅对学生的声乐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而且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也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实际的教学中也注重通过声乐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主要采用引导学生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思考的方式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使学生能够及时感触并领悟到声乐练习过程中创新的元素, 在学生有新的发现的过程中, 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声乐练习作为一项十分有灵性的活动, 教师要积极的对学生进行引导, 引导学生思考和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

4 将声乐教学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声乐虽然是学生音乐学习过程中的一门学科, 然而学生想要学好声乐, 并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积极进行创新,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将声乐学习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生活是一个大舞台, 为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提供了无限的灵感。目前在声乐教学中, 将声乐教学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 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练习, 而将声乐教学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的意识并不强,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难以将知识的讲解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学生也难以将声乐学习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将教学活动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地去思考生活, 从生活中捕捉更多的灵感, 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声乐学习。

5 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虽然现代教学要求教师要民主的对待学生, 尤其在大学阶段的教学, 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更为自由的学习空间, 进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然而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声乐教学的过程中, 既要为学生提供更多进行自由学习的空间, 同时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 刚柔并济, 进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有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地对学生进行与声乐相关的知识点的教学, 也能够为学生布置有效的练习作业, 然而却在监督方面出了问题, 难以采取有效措施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监督, 学生可能会出现难以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

笔者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 认为声乐教师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 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其一,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课堂上教师对声乐知识的讲解环节十分重要, 教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 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更好地将学生的注意力锁定于课堂教学上。其二, 对学生课后的声乐学习引起重视。对于教师布置的练习任务及要求学生达到的某种水平,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及时进行检测, 一方面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另一方面也对学生产生了监督作用。对学生的声乐学习提出严格要求, 既是学生有效进行声乐学习的保障, 也是提高声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障。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们物质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 音乐作为一种能够有效调节人们生活的艺术,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并且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声乐作为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学声乐作为一门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 在新时期的教学中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关键词:声乐课堂,教学质量,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乔爱玲.高师声乐教学改革的构想与提出[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15, (05) :172.

[2]周颖.高师音乐专业钢琴合奏教学研究[J].艺术教育, 2010, (04) :198.

[3]于淼淼.浅谈新形势下高师钢琴课程体系改革[J].科技致富向导, 2014, (11) :36-39.

[4]李颖.突出师范性, 加快高师音乐教育改革步伐[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5, (01) :82-83.

声乐课堂有效教学 篇2

【内容摘要】新课程改革已经由实验阶段走向了全面实施的阶段,职业学校的声乐教学活动也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被动化趋于主动化,以均衡为主、兴趣为主的教学方式正逐渐被广泛师生所接受,但从事相关教育的工作的人员在具体执行方式上并没有独树一帜的新型教学方案,对教学生活化的不充分理解,让声乐教育日常工作依旧机械、呆滞。如何才能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成为中职声乐教师面临的重要挑战。

【关键词】中职 高效 教学方法

中职声乐专业一直致力于培养合格的音乐工作人才,为了能够给在校声乐学生一个光明的前途,必须加强对本专业教师素质的培养,目前我校的高年级的学生已基本完成了各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学习,并于第七学期参加了为期三个月的实习,能够客观正确地评价自身所获得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经过三个月的实习之后能够清楚地看到专业知识的重要性。但是就全国范围内而言,依然存在很多问题,笔者就中职声乐专业学生职业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出分析,并且就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希望能够引起同僚的注意。

一、教育工作者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要提高教育质量就需要从事教育的工作人员创建良好的教育模式,即体系,老旧的教育观念过于注重书本知识,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以学习成绩的高低来衡量一个学生的能力,忽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这样的教育方法是错误的,这样的学习成果是低效的。教育工作者只有树立好正确的教育观,坚持正确的教育模式才能引领学生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争取效益最大化。

二、教育工作者应树立正确的角色观

传统观念里老师是高于学生的,老师在课堂上教授知识,学生做该做的笔记,老师在课堂上提问问题,学生被提问回答问题,老师一直在给予知识方面处于主动位置,而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这样的方法的是错误的,使学生失去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遏制的思维的宽度与广度,这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极为不利的,教育工作者应树立正确的角色观,把课堂还给学生。

三、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严于律己

学校需要根据本专业的特征,适当的修订课程设置与培养方案,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较高的教育教学技能。教师需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手段,上课时应该推广应用反思性教学,着重教师自身的教学反思和教学评价能力,重点对教师职业技能进行培养,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具有专业的素质框架,这样的专业素质框架分别体现在四个方面:学科教学能力;职业观与职业道德;教学观;教师学习与发展观。所以,在中职声乐教育中,应该重视对声乐教师的职业技能培训,并且把它纳入专门的课程体系中去,增加重视度。具备完整的系统的相关教育教学知识,熟悉相关的心理学知识、教育学知识、教学法知识,无论面对何种状况都能够熟练地运用相关的声乐技能和声乐教师职业技能,对学生进行专业的培养。

四、重视声乐职业技能的培养方法

在声乐职业技能培养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培养”这两个字上,学生是教学工作开展的主体,也是“被培养”的主要角色,主要的任务就是在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提升,不断的提高声乐知识。而相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就是声乐专业培养的组织者,主要负责在培养过程中指导学生认真思考、细心观察、整理归纳、实践锻炼,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争取达到初始的教学目的,从而增加学生的声乐知识,实现课程的实践性,两者各司其职,分工合作,互相配合,才能“芝麻开花,节节高”,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一步步的对学生进行引导:

1.上课之前,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次学习内容,让学生模拟老师,总结上节课的内容,并且引导学生对其进行评价总结,最后教师提出最终观点,对好的方面进行表扬,错误的地方进行更正,赏罚分明。

2.教师讲解新技能的内容,训练的目的、意义、要求、所遵循的原则,训练的步骤、方法、形式等。

3.学生进行分组训练,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4.依然以小组为单位,向同学们展示自己组的讨论成果,为同学们做演示,与此同时,其它组的学生也不要闲着,要积极观察,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老师在旁指导。

5.最后,由教师总结本堂课的大致内容,学生做填补工作,查漏补缺。

另外,利用科技化手段,综合多种多媒体教学设备,树立一个引路人的姿态,确立学生课堂主体性,可以组织一些活动,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可以在学校范围内不定期的组织各种各样的音乐会、各种音乐比赛,学校一定要给予最大的鼓励和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音乐的环境。

结语

当前的就业前景对中职教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这是对一名老师综合素质及执行能力的考查。教师的职责异常艰巨,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是一名教师首当其冲的事情。在未来教育的宏观框架下,希望各位同僚严于律己,开拓创新,以全新的模式去引领未来之星。

【参考文献】

高中声乐教师有效教学的新思路 篇3

懂得真正的声音概念

高中生平时耳濡目染的都是通俗音乐,生活中很少接触到有关声乐的专业知识。在教学的起始阶段,首先要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声乐,什么是正确的美的声音。主要有如下有效做法:一是通过教师的语言和示范来使学生获得认识;二是通过名家教学碟片或者歌剧欣赏来获得。在声乐学习中,学生多欣赏一些名歌剧或歌剧名段是很重要的。要使学生懂得真正的声音概念,声乐教师要形成正确的歌唱艺术观念,掌握正确的唱法,尽可能多地掌握多种风格的作品演唱,避免教学陷入“盲人骑瞎马”的境地。

集体课、小组课和小课的关系

声乐学生的学习,可以分为启蒙阶段和针对个体的训练阶段。在启蒙阶段,有计划地进行大课练习,如讲解发声的原理以及发生器官的构造等。在最初学生开始进行发声练习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把类型相近的学生分成小组上课,让几个学生穿插演练来充实一节课。教师要特别注意,虽然是采用小组课的形式,但原则还是要区分对待的。因为每个人的发声器官从生理结构来看基本相同,但其形态和功能几乎都不相同,再加上个人长期形成的习惯与爱好,以及审美观点的不同,就决定了声乐教学的这一原则。根据每个人的特点,有针对性的、符合客观条件的进行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随着学生基本方法的掌握,就要采取小课的形式,即个别教学,每次面对的学生不能超过两个;当然,在小课中也可以穿插小组课,使学生相互学习交流,以激发更大的学习兴趣。

有效结合其他的课程

笔者学校声乐教师上课采用包班制,所有参加音乐高考的科目由一个专业教师承担。在上课中,笔者结合视唱课程,严格要求学生用所学习的演唱方法来视唱乐谱,在他们音准节奏都很准确的同时进行发声的纠正,并根据学生的演唱水平选择视唱的音域,使两个学科融为一体,相互促进。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重视说话方式对歌唱的影响

卡鲁索曾说:“讲话的声音是歌唱和歌声的实质性的因素,其本质只是带音乐节奏的说话。”因此,没有正确的讲话发音,就没有正确的歌唱存在。声音的通畅性就如婴儿的哭声,自然明亮而集中,因为婴儿的发声是建立在自然的、本能的、协调的不带任何后天修饰的基础上的。然而,由于气候、方言、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往往会不知不觉地破坏这种发声的平衡状态,加入了不必要的力度使喉咙紧缩、舌根僵硬等,并阻挡了语言自由的传送。

对症下药,循序渐进

在这里,列举几个常见的毛病及解决方法,供大家参考。一是声音卡紧,这种现象一般是追求音量而造成的。克服的方法:首先观念要明确,要反对不切实际的拔高音,要求声音圆润、柔和;然后要采用流畅均匀的呼吸歌唱,多练习“a”“u”等元音字母,可少练“i”这种比较紧的母音。二是喉音和喉头上提,一般出现在男声声部和女中音声部。克服的办法,首先是不要盲目地追求音量,最关键的是放松喉肌和舌肌。三是鼻音,这是因为有学生想使用鼻咽腔共鸣,但方法不当而引起的。改正的办法是:在发声时要将软腭提起,使之离开舌后部,随着音的升高而调整软腭张开的幅度;到唱高音时,口腔应近似打哈欠时吸气的状态,使口腔的通道通畅;鼻音重的学生练声时尽量少用“m”“n”等字音,而多用“l”“t”“b”等为好。另外,还有声音空暗漏气等。

在学习过程中,每个阶段的学习要求,学生都需要一个习惯、消化的过程。歌唱时,身体各部分肌肉,要按照歌唱要求活动,这不是短时间练习能做到的,而是要反复练习。每一次的练习是一次加深印象的工作,反复加深印象才会把正确的歌唱方法变为自然的做法。如果一个阶段实际并未结束硬要向前跃时,不仅会使学生的发声器官负担过重,而且学生的头脑就会乱,产生错误的理解。即使达不到前功尽弃的地步,也会产生反复,想快反而慢了。因此,要循序渐进。如果学生的呼吸基础还很薄弱时,过分强调他放开喉咙,就会头重脚轻,就会摇晃;如果中强声还没有唱对,就要练弱声,只会导致抖、提、虚。

在不同阶段突出特定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在一个阶段内只需要突出一两个问题,这样既可以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也利于学生反复练习,符合解决问题的层次性和顺序性。例如:对一个发声自然但没有正确呼吸基础的学生,可以让他用短小练习体会胸下围、上腹部和声带振动的对抗感觉;过了一段时间,有了初步的基础在增加新的要求。有的教师缺乏经验,每一节课后都期待学生达到理想的效果,一会儿责怪学生气息浅,一会儿说嗓子用力大,一会儿又说嘴没有张开……这种复杂的要求,会令学生心烦意乱,无所适从。

声乐课堂有效教学 篇4

关键词:小学音乐,音乐课堂,合唱教学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求每个小学生应该在声乐律动的音乐环境中体会合唱教学的音质美,从而能不断规范小学生在合唱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肢体动作和表情神态。因此,针对新课程改革对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提出的一系列要求,从声乐律动、心随我动的视角有目的性地探究合唱教学的有效手段,从而不断提高小学音乐教学合唱的效率。

一、发挥合唱音乐的律动感,提升学生合唱水平

合唱音乐通常具备较强的律动感,能够激起音乐学习者的灵活性和活跃性。不同的合唱曲目所具有的音色和音调都有所区别,并且不同乐器的使用在不同合唱曲目中发挥的作用也各不相同。所以在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要求音乐老师应该善于利用音乐所富有的律动感,同时配合合唱乐器的使用,从而能够最大程度地使学生掌握合唱曲目的音调和音准,便于合唱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

二、按照音乐课程标准,设计符合学生学习的合唱活动

在《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总目标,具体就是通过多种形式的音乐教学活动来培养小学阶段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致[2],充分体会音乐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全面发挥个人的音乐创造力和想象力,提升音乐欣赏能力,充实内心情感,丰富情趣体验。只有学生在音乐教学合唱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极高的热情,才能够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因而,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也应该根据音乐教学课程的需要做出适当的合唱教学变革。在进行音乐课堂合唱教学实践活动的设计过程中,除了音乐课程标准进行课程设置之外,还要切合学生学习实际来开展。学生是合唱教学活动的主要对象,只有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合唱的快乐感,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合唱素养[3]。

三、合理利用网络媒体,培养学生合唱曲目鉴赏能力

当今社会,互联网的使用和普及使得人们在教育、生活、医疗等方面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同时网络媒体的运用对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也产生深远的影响。通过利用网络媒体,音乐教师可以从电脑上下载一些与学生合唱教学相关的合唱曲目或合唱资料以供学生进行合唱曲目的聆听和欣赏。通过聆听多种风格的音乐,加深学生对合唱曲目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了解合唱曲目中蕴含的音乐表现手法,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的真谛,体会音乐的美妙之处。同时,通过网络媒体的渠道开展各式各样的合唱教学实践活动,挖掘学生在合唱方面的潜质,培养学生合唱曲目鉴赏能力。

四、采取自由化的合唱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融入教学环境

在现代化音乐教育体制下,小学音乐课堂合唱的教学模式也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革,摒弃传统拘束化的合唱教学模式,优化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方法,采取科学有效的自由化合唱教学模式[4]。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支持和鼓励学生采取适合自身合唱学习的方式,同时提倡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合唱训练,缓解学习压力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合唱的技艺和水平。除此之外,通过对小学阶段学生的合唱进行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对优雅合唱乐曲的憧憬,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能力。

五、营造浓厚的合唱教学氛围,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致

在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过程中,除了要为学生建立一个声乐律动的合唱教学环境之外,还要懂得培养学生学习合唱技艺的兴趣。也就是说,进行合唱教学的最重要步骤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而合唱教学氛围的营造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具体可以通过如下两个方面进行:第一,在小学校园中营造一种“声乐律动,心随我动”的音乐合唱学习氛围,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唱心得交流,加强学生对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悟性;第二,更加注重学生对于合唱曲目音色音调的准确性把握,因为合唱本身是一项团体性的艺术演唱活动,要求每一位合唱成员在表演过程中具有一致性和协调性,因而准确地把握音色和音调对于合唱教学的氛围具有重要意义。

在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过程中,小学校园要积极为学生营造“声乐律动,心随我动”的音乐学习环境,并且要求每一位在职音乐教师具备专业的合唱素养和一颗富有责任的心来完成每一项合唱教学计划。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国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将更加注重对学生合唱水平、合唱学习兴趣和合唱曲目鉴赏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地音乐人才!

参考文献

[1]张蕾.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J].学周刊,2016,19:214-215.

[2]张蕾.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学周刊,2016,24:106-107.

[3]宋志娟.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14:157.

声乐课堂教学现状分析论文 篇5

一、传统声乐教学的问题

1、以传授为主,学生自主性较差。传统的声乐教学采用的是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生为配角的方式,教师更注重如何教,而忽略了学生如何学。这种思想在声乐教学的本质上就是存在问题的。首先,声乐教学不是一项单纯的技术性的学科,教师只负责传达技巧是不够的,而是要让学生通过学的过程,感受到声乐带给心灵的美的享受。其次,教师将精力全部放在了教学生如何发音、共鸣等方面,没有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提升。比如,为学生讲解歌曲的背景、故事等。第三,教学方式比较被动,打击了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带领学生发音、演唱,只是单纯的表演,学生不能掌握真正的方法。

2、以模仿为主,学生创新度不高。模仿是传统教学的一大特点,教师发声,学生模仿,教师演唱,学生模仿。模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演唱水平,但同时也束缚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第一,模仿并不能真正掌握演唱的技巧,即使模仿的很像,但是没有蹄筋空间的。第二,传统的教学歌曲、方式都比较单一,并且在课程的安排上沿袭了外国的声乐教学的课程,不一定适合我国的学生,因此造成一定程度的束缚。

二、现代声乐教学的方法

1、示范教学法和模仿教学法的结合。示范教学法不同于模仿教学法。示范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示范,告诉学生哪种方式是正确的,哪种方式是不正确的,为了使学生有个基本的印象。模仿法应该是建立在示范法的基础之上的,学生严格按照教师正确的发音方法进行模仿,从而获取正确的发音方式。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模仿进行科学的指导,即使的进行分析并对其提醒。

2、合作教学法和研究学习法的结合。声乐教学是一个双向的学习过程,合作学习的氛围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改善和提高,是现代教学中最推崇的教学方式。并且合作教学的方式使学生真正的参与到了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学习法是和合作教学法是相辅相成的,研究学习法更注重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主动的去探索学习的技巧,会更有收获。

3、整体教学法和歌曲教学法的结合。整体教学法是声乐教学中非常特殊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要求学生“局部服从于整体,整体服从于内心,内心服从于音乐”。旨在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演唱时的整体效果,需要克服身体局部的僵硬,从而成为优秀的全面的声乐人才。歌曲教学法是最大限度的发挥局部的动作技巧,并且使局部的动作技巧和整体融为一体。

三、现代声乐教学的特点

1、反复性和针对性

1.1反复性。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尤其是对声乐教学来说,掌握声乐的发音方法和技巧是一个反复修正和学习的过程,反复性主要表现在歌唱的概念和技巧的反复性上。传统的声乐教学只能根据教师的经验学习和演唱,但是现代声乐教学更注重通过比喻或者生动的描述启迪学生,比如吸气,教师会带学生闻花香,体验吸气的过程,两者有着异曲同工之效。技巧只有通过正确的方法和反复的训练,才能达到最终的效果。

1.2针对性。针对性在音乐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现代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会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针对性的措施。由于学生在理解和学习方式上存在差异性,所以针对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针对在发音技巧上存在不足的学生,根据学生的接受力扩展学习的技巧,使其掌握良好的方法。第二,针对学生表现力不足或者特殊的声音特点,提供一定的改善方案,激发学生的唱歌欲望。

2、实践性和合作性2.1实践性。声乐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表演艺术,实践性是声乐教学最显著的特点。实践性主要体现在技能训练和表演活动上。技能训练是指学生接受动态的学习过程,学习唱歌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实践,它不同于一般学科的学习,通过不断修正和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其充分了解声乐的发音技能。表演活动是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站在舞台上的机会,有利于学生的表演。

2.2合作性。声乐教学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教师主导教学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有默契的合作关系,为课堂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合作性是建立在师生相互沟通和相互了解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充分的掌握学生的心理,才能实现课堂的高效率,通过适当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四、结束语

声乐课堂有效教学 篇6

[关键词] 公共声乐选修课 非声乐专业学生 声乐教育 有效教学

一、引言

音乐教育是美育教育的一部分,是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全国包括理工科在内的许多高校都安排了学生选修一定学时的人文学科课程,其中音乐选修课是必不可少的。公共声乐选修课作为音乐选修课的一部分,面对的是非声乐专业的学生,那么,在其教学过程中必然存在着如何确保其有效教学的问题。

二、声乐教育的有效教学

在论述针对公共声乐选修课的有效教学这一论题之前,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有效教学。

所谓有效教学,是指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学生掌握教学的有效知识量(即新观点、新材料、学生不知、不懂的,学生有所得、有所感的内容)的程度达到了有效教学时间和总教学时间的最大比值,最大限度减少教学浪费的过程。有效教学对于声乐教学来说,就是要在有限的课时内,师生双方密切配合,最大限度地控掘出生的声乐潜能,加大声乐有效教学量,提高声乐教学的效率。

在现行声乐教学中,不仅存在着大量的教学效率低,学生成才速度缓慢的低效教学,还存在着学生声乐水平停滞不前的无效教学,更有甚者,导致学生声乐水平倒退和坏嗓的严重的教学失误也时有发生。可见,声乐教育的有效教学仍然是我们不得不重视的一个问题。

三、公共声乐选修课的教学特点

在了解声乐教育的有效教学之后,我们需要充分了解公共声乐选修课的教学特点。

公共声乐选修课主要讲授声乐的基本理论、唱法的类别及其基本特征、训练科学的发声方法和演唱技巧、声乐作品欣赏及经典声乐作品分析。该课程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全新教学理念为指导,采用分层次教学、分声部训练、分唱法辅导、理论讲授、科学训练、作品赏析、艺术实践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以培养大学生的音乐素质,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和演唱水平为最终目标。

在公共声乐选修课的教学过程中,它有其自己的特点:

首先,公共声乐选修课面对的是非声乐专业的学生。非声乐专业学生的声乐基础普遍较差,有些甚至是零基础。他们在自身条件和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上一定是参差不齐的,并且与教师对于学生的心理期望也是有一定的距离的。因此,在种种差距之下,如何保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便成为有效教学的关键。其次,公共声乐选修课不同于专业声乐课的设置,每周上课的时间十分有限,学生和教师的沟通机会也十分有限。声乐学习需要大量的练习,并及时与教师沟通,如何在沟通时间有限的情况下,保证每次课的效果,避免每次上课都“重头开始”也同样是实现有效教学必须面对的难题。

四、针对公共声乐选修课如何实现有效教学

针对公共声乐选修课如上的教学特点,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确保有效教学的实现:

1、加强声乐教师的教学能力

要实施声乐有效教学,声乐教师的教学能力至关重要。意大利女高音歌唱家莱·泰巴尔迪直截了当地宣称:“歌唱和秘密就是找到一位好教师”。的确如此,声乐学生如果遇不到一位好教师,还不如不学或者自学,而声乐要完全靠自学几乎是不可能的,特别对于非声乐专业的学生来说,一位优秀教师的指导是如此重要。针对公共声乐选修课,优秀的声乐教师必须着重加强以下三点教学能力:

第一,声乐教师要有总的正确的歌唱艺术观念,掌握正确的唱法。只有老师明白了,学生才可能明白,如果教师本人都没有搞懂正确的唱法,教学时难免陷入“盲人骑瞎马”的境地。

第二,要有个好耳朵。声乐教学这门艺术主要通过听觉来进行,声乐中的绝大多数问题,只能说一个梗概和一般原则,更具体的就要靠听觉去把关了。声乐教师必须借助敏锐和有经验的听觉去准确地判别学生发声和演唱时的音准、节奏、音质、音色、共鸣、气息、读字等情况,并及时对学生的发声和演唱作出调整。

第三,声乐教师必须具有“对症下药”的能力。每一位声乐学生在声乐学习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歌唱发声技巧和歌唱艺术表现上的问题,声乐教学实质上就是师生合作,及时发现问题和动用有效的训练手段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不妨把声乐教师比喻为医生,把声乐学生比喻为患者,教师用听觉去判断学生的歌唱发声,就相当于医生通过望、闻、问、切和运用先进的仪器检测设备,为患者诊断出病因。而用有效的训练手段解决学生的问题,则相当于“对症下药”。特别是非声乐专业的学生,他们自己并没有特别高的对于声乐学习的自我领悟能力,因此教师因材施教的引导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教学从来都是师生共同完成的,声乐教学更以其特殊的“师徒”关系,离不开师生间密切的配合,良好的互动。 1987年美国高等教育协会发表了题为《高等教育教学新动向》的报告,该报告在总结美国高校50年的教育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良好本科教育的七项原则,其中首项原则就是鼓励师生间的接触。该报告认为课堂内外学生与教师经常的接触是影响学生动机和参与的最重要因素。

在公共声乐选修课的课堂上,由于学生对于声乐学习的空白,必然导致学生对老师更强烈的依赖性。教师的关心能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并激励学生努力学习。而学生很好地了解一些教师的情况,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对自身的价值和未来进行思考。

要实施有效教学,必须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在很大程度上声乐教师与声乐学生是合作伙伴关系,学生成功了,老师就成功了,学生失败了,老师也就失败了。因此,师生之间应该经常地进行学术交流、思想感情的交融,建立良好的合作与互助关系。其次,应建立无权威性的学习环境,在教学中教师不要主观、武断、生硬、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在一切可能的教学环节上,都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和质疑。第三,教师是为了学生而存在的,教师应加强师德修养,增强服务意识,努力成为学生所期待的良师和益友,学生也应该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习惯,尊重教师的劳动。

3、遵循教学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公共声乐选修课的课堂上,教师应当正确地、恰当地组织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己的智能活动去探索获得知识、技能,并在探究获取中进一步发展智能的过程。 教学过程的本质决定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则体现在把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有效地组织起来,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一方面,声乐教师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示之以范,培养学生对学生歌唱的正确动机、浓厚的兴趣、真挚的情感、顽强的毅力。真正把学生吸引到歌唱中来,全身心地投入声乐学习。另一方面,教师必须按照非声乐专业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点,选择适应学生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非声乐专业学生在课堂上与教师沟通的时间有限,声乐教师就应当引导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或与同学结成学习伙伴进行合作式的声乐学习;非声乐专业学生虽然专业基础较薄弱,但是其认识能力还是很强的,尤其是思维达到了较高的程度,教师就应该鼓励和指导学生在课堂内外探索式地进行声乐学习和研究。

五、总结

谈声乐有效教学 篇7

一.建构先进的声乐艺术教学理念

首先要打破传统的“三种唱法”的思想禁锢。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实际, 努力探索科学的训练方法, 因材施教, 中西结合。教师的任务就在于帮助学生修饰自己的声音, 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和素质, 使学生的演唱自如、流畅、美丽、动听, 千万不能去造“声音”。其次必须合理设置考试科目, 改革考试内容。一方面在专业上不能过分强调演唱水平、形象和嗓音条件, 要重视考生的音乐素质和音乐基本素养;另一方面, 要加强对考生文化成绩的要求, 贫乏的文化知识, 必定会扼制学生艺术、教育才能的发展。再次, 教育主管部门和招生院校要严格控制招生规模。近几年来, 由于盲目扩招, 生源质量明显呈下降趋势, 许多专业素质和文化素质较差的学生进入校园, 给声乐有效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二.加强声乐教师的教学能力

要实施声乐有效教学, 拥有一些好的声乐师资队伍是关键。意大利女高音歌唱家莱·泰巴尔迪直截了当地宣称:“歌唱的秘密就是找到一位好教师。”的确如此, 声乐学生如果遇不到一位好教师, 还不如不学或者自学, 而声乐要完全靠自学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此, 声乐教师要努力学习、钻研, 不断探索和积累, 从以下五个方面切实加强声乐教学能力。

第一, 声乐教师要有正确的歌唱艺术观念, 掌握正确的唱法。只有老师明白了, 学生才可能明白, 如果教师本人都没有搞懂正确的唱法, 教学时难免陷入“盲人骑瞎马”的境地。所以说, 教唱歌应先看学生的基本条件, 强调教以正确的歌唱方法和呼吸方法。声乐教师尤其是刚毕业的年轻教师, 要通过各种渠道的学习和提高, 形成正确的歌唱艺术观念。尽可能多的掌握多种风格的作品演唱。

第二, 要有个好耳朵。声乐教学这门艺术主要通过听觉来进行, 声乐中的绝大多数问题, 只能说一个梗概和一般原则, 更具体的就要靠听觉去把关了。声乐教师必须借助敏锐和有经验的听觉去准确地判别学生发声和演唱时的音准、节奏、音质、音色、共鸣、气息、吐字等情况, 并及时对学生的发声和演唱做出调整。教师不应该只是掌握一大把方法, 方法固然重要, 如果耳朵不灵, 辨别不清, 就不知道方法往哪里用, 甚至可能引导到错的方向上去。

第三, 声乐教师必须具有“对症下药”的能力。每一位声乐学生, 在声乐学习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歌唱发声技巧和歌唱艺术表现上的问题, 声乐教学实质上就是师生合作, 及时发现问题和动用有效的训练手段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要做到因材施教, 了解学生即“相才”是关键。在开始系统训练之前, 老师对学生必须有全面的了解。而要了解一个学生, 决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一个过程。要充分掌握学生的生理结构、特点、习惯、语言、歌唱条件、发声缺陷等, 然后制定出系统的训练方案。我们不妨把声乐教师比喻为医生, 把声乐学生比喻为患者, 教师用听觉去判断学生的歌唱发声, 就相当于医生通过望、闻、问、切和运用先进的仪器检测设备, 为患者诊断出病因。而用有效的训练手段解决学生的问题, 则相当于“对症下药”。作为一名优秀的声乐教师, 训练手段必须是又多又好, 以解决好声乐学生可能遇到的众多难题。

第四, 声乐教师应具有较强的舞台演唱能力和一定的钢琴伴奏能力。“善歌者使人继其声”, 具备示范歌唱能力的教师可以使“言传”与“身教”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教学更具魅力, 更令人信服。一位具有较高的舞台演唱能力的声乐教师必定同时具有很好的范唱能力, 而好的范唱不仅是激发学生兴趣最有力的手段, 还能使教师从生硬的、喋喋不休的理论讲解中解放出来。学生通过聆听教师的范唱, 不仅可以直接模仿教师的歌唱方法, 还可以体会教师对歌曲的理解和艺术表现, 达到对作品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试看国内外一些著名的声乐教育家:意大利的巴拉、吉诺·贝基, 我国的沈湘、周小燕他们都是集演唱与教学于一身的“双料”大师。而不具备良好舞台演唱与范唱能力的声乐教师, 在教学环节中就会因为缺少这一环, 令人感到遗憾。

较强的钢琴伴奏能力, 也是上好声乐课不可或缺的。好的歌曲伴奏可以使学生从教师那里得到对作品情绪的提示、意境的烘托与情感的交流融合, 使学生更好地进入作品, 投入到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中去, 完美地表达作品。

第五, 声乐教师必须具有全面的文化艺术修养和相关和科学知识。声乐是音乐、诗歌和演唱技巧完美结合的艺术, 好的演唱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发声技巧、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基础之上。因此, 作为教师他必须从“重技轻艺”的误区中走出来。使自己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史学修养、语言修养、美学修养和音乐理论修养, 并知晓一些姊妹艺术, 同时他还必须具备相关的物理学知识、生理解剖知识, 并懂得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总之, 声乐教师的修养越全面、知识结构越完备, 越有可能成为声乐教育家, 越有可能培养出大量优秀的声乐人才。

三.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教学从来都是师生共同完成的, 声乐教学更以其特殊的“师徒”关系, 离不开师生间密切的配合, 良好的互动。

1987年美国高等教育协会发表了题为《高等教育教学新动向》的报告, 该报告在总结美国高校50年的教育实践的基础上, 提出了良好本科教育的七项原则, 其中首项原则就是鼓励师生间的接触。该报告认为课堂内外学生与教师经常的接触是影响学生动机和参与的最重要因素。教师的关心能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并激励学生努力学习。而学生很好地了解一些教师的情况, 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业追求, 鼓励他们对自身的价值和未来进行思考。

传统的声乐教学过分地强调教师的权威性和主导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始终处于言听计从的被动地位, 学生的主体作用无法得到实现。

要实施有效教学, 必须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 在很大程度上声乐教师与声乐学生是合作伙伴关系, 学生成功了, 老师就成功了, 学生失败了, 老师也就失败了。因此, 师生之间应该经常地进行学术交流、思想感情的交融, 建立良好的合作与互助关系。其次, 应建立无权威性的学习环境, 在教学中教师不要主观、武断、生硬、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 在一切可能的教学环节上, 都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 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和质疑。第三, 教师是为了学生而存在的, 教师应加强师德修养, 增强服务意识, 努力成为学生所期待的良师和益友, 学生也应该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习惯, 尊重教师的劳动。

四.遵循教学规律,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所谓教学不是教师教, 学生学, 而应是教师正确地、恰当地组织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不能轻易对学生说“不行”给予否定, 只要符合艺术规律, 就要保护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通过自己的智能活动去探索获得知识、技能, 并在探究获取中进一步发展智能的过程。

教学过程的本质决定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教师的主导作用则体现在把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有效地组织起来, 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一方面, 声乐教师要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示之以范, 培养学生对学生歌唱的正确动机、浓厚的兴趣、真挚的情感、顽强的毅力。真正把学生吸引到歌唱中来, 全身心地投入声乐学习。另一方面, 教师必须选择适应学生的教学方法, 指导学生学习, 使学生学会学习。声乐教师就应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 引导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自主学习或与同学结成学习伙伴进行合作式的声乐学习;教师还应该鼓励和指导学生在课堂内外探索式地进行声乐学习和研究;学生的理想大都比较明确而富有社会意义, 声乐教师就应该热情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学生的前途, 当好他们的参谋。

有效的音乐教学既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也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表现能力;既丰富了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也锻炼了学生的创造力。对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起着积极的作用。在教育大改革、科学大发展的当今, 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将展现出富于魅力的前景。

参考文献

[1]李晓贰.中国民族声乐演唱艺术[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1.

[2]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8.

[3]赵梅伯.歌唱的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1。

谈声乐的有效教学 篇8

造成低效教学和无效教学甚至严重的教学失误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不外乎三点:一是声乐教师没有真正掌握歌唱艺术的真谛,缺乏正确的歌唱艺术观念,因而无法引导学生顺利地进行声乐学习;二是声乐教师不懂得或不遵循声乐教学心理,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训练手段;三是学生不具备学习声乐的嗓音条件、乐感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因此,必须迅速扭转声乐教学中大量存在着的低效教学、无效教学甚至严重的教学失误的不利局面,大力提倡并实施声乐的有效教学。我认为,实施声乐有效教学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重视声乐“选苗”

教师要实施声乐有效教学,首先必须重视“选苗”。没有好的声乐“苗子”,再好的声乐教师,再伟大的声乐教育家也将在声乐教学上无所作为。

为了确保选准声乐“苗子”,首先,必须合理设置考试科目,改革考试内容。一方面在专业上不能过分强调演唱水平、形象和嗓音条件,要重视考生的音乐素质和音乐基本素养,另一方面要加强对考生文化成绩的要求,贫乏的文化知识必定会扼制学生艺术、教育才能的发展。其次,招生学校要把好专业面试关。一是要坚决刹住招生考试中找关系、走后门等舞弊行为,把“关系生”、“后门生”拒之门外;二是要加强对考生思想品质和心理品质的考查,真正选拔出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俱佳、思想品德优良和具有良好心理品质的考生作为未来的培养对象。最后,教育主管部门和招生院校要严格控制招生规模。近几年来,由于盲目扩招,生源质量明显呈下降趋势,许多专业素质和文化素质较差,甚至五音不全的考生也鱼目混珠进入校园,给声乐有效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二、加强声乐教师的教学能力

要实施声乐有效教学,拥有一些好的声乐师资队伍是关键。意大利女高音歌唱家莱·泰巴尔迪直截了当地宣称:“歌唱和秘密就是找到一位好教师。”的确如此,声乐学生如果遇不到一位好教师,还不如不学或者自学,而声乐要完全靠自学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声乐教师要努力学习、钻研,不断探索和积累,从以下五个方面切实加强声乐教学能力。

1. 有总的正确的歌唱艺术观念,掌握正确的唱法。

只有教师明白了,学生才可能明白,如果教师都没有搞懂正确的唱法,教学时难免陷入“盲人骑瞎马”的境地。因此,声乐教师尤其是刚毕业的年轻教师要通过各种渠道的学习和提高,形成正确的歌唱艺术观念,尽可能多地掌握多种风格的作品演唱技巧。

2. 有个好耳朵。

声乐教学这门艺术主要通过听觉来进行,声乐中的绝大多数问题,只能说一个梗概和一般原则,更具体的就要靠听觉去把关了。声乐教师必须借助敏锐和有经验的听觉准确地判别学生发声和演唱时的音准、节奏、音质、音色、共鸣、气息、读字等情况,并及时对学生的发声和演唱作出调整。教师不应该只是掌握方法,方法固然重要,如果耳朵不灵,辨别不清,就不知道方法往哪里用,甚至可能引导到错的方向上去。

3. 具有“对症下药”的能力。

每一位声乐学生在声乐学习中或多或少地都存在着歌唱发声技巧和歌唱艺术表现上的问题,声乐教学实质上就是师生合作,及时发现问题和动用有效的训练手段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不妨把声乐教师比喻为医生,把声乐学生比喻为患者,教师用听觉判断学生的歌唱发声,就相当于医生通过望、闻、问、切和运用先进的仪器检测设备为患者诊断出病因。而用有效的训练手段解决学生的问题则相当于“对症下药”。作为一名优秀的声乐教师,训练手段必须是又多又好,以解决好声乐学生可能遇到的众多难题。

4. 具有较强的舞台演唱能力和一定的钢琴伴奏能力。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具备示范歌唱能力的教师可以使“言传”与“身教”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学更具魅力,更令人信服。一位具有较高的舞台演唱能力的声乐教师必定同时具有很好的范唱能力,而好的范唱不仅是激发学生兴趣最有力的手段,还能使教师从生硬的、喋喋不休的理论讲解中解放出来。学生通过聆听教师的范唱,不仅可以直接模仿教师的歌唱方法,还可以体会教师对歌曲的理解和艺术表现,达到对作品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

较强的钢琴伴奏能力也是上好声乐课不可或缺的。好的歌曲伴奏可以使学生从教师那里得到对作品情绪的提示、意境的烘托与情感的交流融合,进而更好地进入作品,投入到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中去,完美地表达作品。

5. 具有全面的文化艺术修养和相关的科学知识。

声乐是音乐、诗歌和演唱技巧完美结合的艺术,好的演唱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发声技巧、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基础之上。因此,教师必须从“重技轻艺”的误区中走出来。声乐教师的修养越全面、知识结构越完备,越有可能成为声乐教育家,越有可能培养出大量优秀的声乐人才。

三、数字化教学手段使声乐教学直观化

声乐教学不同于音乐学科中的其他科目教学。它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教学,除了外在的演唱表演外,它不再具备直观性,因此,有人说声乐是音乐学科中最难教和最难学的科目。

很多教师和学生希望声乐教学能够像一些音乐理论课程和器乐课那样直观化,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为声乐教学的直观化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并使它逐步变为现实。

传统的声乐教学几乎全凭经验和感觉,教与学的双方往往要负出巨大的体力代价与时间代价。比如,老师要求学生某字或某段声音要“圆一点”、“亮一点”,声音位置要“高一点”、“低一点”等,这往往要在课堂上反复练习多次才能达到;传统方式下的声乐教学是没有自身参照物的,有的参照物是教师的演唱和大师的录音磁带,学生无法听到自己真实的声音,就无法保持良好的歌唱状态和瞬间产生的歌唱灵感;对磁带的模仿又容易造成学生的依赖心理,削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创造能力。而现在,一台普通的电脑再加上一块数字音频卡(或能录音的声卡)及音频软件,就可以使声乐教学变得直观化,这就是在声乐教学中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声音的波形进行分析,使声音能够看得见,从而使声乐教学直观化。这种直观化最大的特点就是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自己的声音为参照,切实感受声乐学习中的点滴,如声音的位置、咬字、音准等。

四、集体课与一对一课相结合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借助发声的技术、技巧来发展自己的艺术表现能力。集体课与一对一课相结合是把声乐理论知识与声乐技能练习相结合的一种课型,是声乐教学的一种补充形式。

1. 集体发声练习。

学生集体发声训练是声乐大课的一部分内容,适合一年级的学生。学生的声乐程度较浅,练习音域不宽、在六度之间、速度不要太快的发声练习曲,对每个发声练习曲,讲解它的目的、要领,并讲解课后自己练习的方法。小课教学穿插在声乐大课教学中,可以随时对学生进行个别练唱,因人施教,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理论分析,使所有学生都能听懂,减少类似错误的出现。对于基础和技巧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做范唱,通过师生点评、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分析声音正误的听觉能力。

2. 气息的练习。

“气乃音之本,气动则声发”,呼吸是发声的动力。歌唱声音的亮度、力度、清晰度,以及音色的甜润、优美持久等,主要取决于气息的控制和呼吸的方式。在教授学生做呼吸练习时,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以下几点:(1)气息应吸在胸腔下部,不可过浅或过深。(2)吸气要柔和、平稳,全胸部自然地扩张,不能用强制的力量,否则呼吸器官各部分会产生僵硬、逼紧的感觉。(3)吸气需口鼻同时吸,快而深,无杂音。呼气则缓慢、节制、均匀。(4)气息吸入后必须善于保持,不要一下子让气息泄掉,也就是说不要一下子让横膈膜与胸腔吸气肌肉放松,要保持胸腔的扩张状态。(5)控制呼吸的力量要适中,不能将气用力压住。错误地把保持气息当成紧压,用力挤压下肋和横膈膜,结果会产生沉重、逼紧的声音。(6)呼气时,上胸部要放松,保持自然的突起状态(不能僵硬),要用下胸肌和腹肌、横膈膜来操纵。

了解了呼吸(胸腹式呼吸)的注意事项后,教师可以随时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体验正确演唱时腰、腹、横膈膜的正确感觉。歌唱的呼吸方法大多采用胸腹式联合呼吸的方法,呼吸训练可采用单纯的呼吸训练和发声时的呼吸训练相结合的办法。单纯不发声的呼吸训练可以让学生做“急吸缓呼”练习,即急速吸气,略停顿后,缓缓呼气。这种呼吸法是歌唱时最常用的,可以在声乐大课上集体练习。发声时的呼吸练习可以让学生训练起来不至于太枯燥乏味。选择一条五度音以内的、连贯流畅的慢速练习来作为检验气息的发声练习,最好是下行音节的练习或是一个长音的练习,母音不要太多,以两个音交替唱或单独唱一个母音为主,在起音时结合气息的支持,声音均匀、流畅、自然有弹性。在上一条练习的基础上,学生再做长音时的渐强渐弱的变化练习,增强控制气息时的强弱力度的能力。这样,学生能较快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少走弯路。

小组教学通常是在一定时间内对两个至十个学生小组教学。可按嗓音条件、演唱程度分组,每组所选练习曲要有共性,从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学生可集体发声训练,也可逐个发声训练。选唱的曲目大多是篇幅较小、音区适中、音程跳动不大、曲式结构简单些的作品,学生容易掌握,有利于声音的连贯性、声区的统一及气息的支持等方面的训练,有利于声音技巧的掌握。这样,学生可以通过逐个发声,增强自己对各种声乐的认识。通过相互的语言交流去体会歌唱中咬字的语感,通过演唱作品,了解对作品各不相同的理解和感受,学生在声乐学习中相互取长补短,同时对声乐教学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高中声乐教学有效策略探究 篇9

一、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程价值的具体性体现, 是学生在学校和教师指导下, 其音乐学习活动具体的行为变化表现和阶段性、特殊性的学习结果。有效教学的研究成果也肯定了教学目标设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认为教学目标的合理设定是有效教学的要素之一。因此, 确立科学的教学目标, 不但能够指明确音乐教学方向, 提出音乐教学任务, 确定音乐教学方式, 调节与改进教学的操作过程和方法, 同时还能够明示音乐教学计划, 界定音乐教学范围, 规范音乐教学进度, 提出教学要点, 检测与评价教学的实施过程与效果。因此, 科学合理地确定音乐教学目标对提高教学质量, 促进学生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学生只有在亲密、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中, 才能对学习产生一种安全感, 并能真实地表现自己, 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 也才能创造性地发挥学生的潜能。美好的课堂气氛是教学成功的一半, 教学中应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 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是朋友、合作伙伴的关系, 需要有一种愉悦、和谐的氛围, 充分调动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每位学生都参与到音乐课堂之中, 增强音乐表现的自信心, 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结精神。课堂上多一份关爱、少一份指责;多一份包容、少一份批评。这样, 学生才会喜欢音乐教师, 喜欢上课。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要怀着对学生的爱和对知识的爱的感情向学生传授知识, 应用知识。学生需要知识, 更需要积极的热情。教师的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真诚的话语, 都能深深地打动学生、感触学生, 瞬间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在轻松、愉悦、充满爱的空间里学习, 他们的情感思维才能得到释放, 他们才能更好地展开自己的双翅, 到知识的世界里自由地翱翔。

三、注重基础训练

高中声乐教学不同于先前的音乐课程教学, 它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专业性, 所以对于学习音乐的学生而言, 这是自己音乐生涯的起始阶段。学习任何事物的开始都是最难的, 音乐的入门也是如此。所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基础的练习, 从自然声区开始练习, 循序渐进加强学习;教会学生最基本安全的发声方法, 避免学生盲目练习, 对声带造成损伤;纠正学生发音, 保证吐字清楚, 发音正确等。在教学期间避免学习内容单一, 应丰富学习内容。选择歌曲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各种音乐, 加深对音乐的认识, 避免学习过度单一的模仿流行音乐演唱。只有打好基础才能保证音乐课程的顺利学习, 所以发声方法、吐字、乐理等基础的练习至关重要。

四、加深理解、鼓励创新

传统的教学方法中, 都是教师灌输、学生记忆, 学生缺乏主动性和自主性, 而新课程要求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自主学习, 所以, 要提高高中声乐教学的有效性, 首先要从研究学生自身出发。首先, 由于现在很大一部分学生选择声乐课程是为了应对越来越大的升学压力, 所以,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 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学习内容。其次, 教育学生了解每一首歌曲的内涵与表达的感情, 加深学生对所学歌曲以及音乐的理解。再者鼓励学生对歌曲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把歌曲变为自己的故事。最后, 鼓励学生的创新行为, 教育学生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高中声乐教学的音乐不应该仅仅停留着对经典、对名曲的学习和模仿上, 更重要的是将音乐变成学生生活重的一部分。加强学生对音乐的情感理解、增强学生音乐的感染力、加强学生舞台表演的历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高中声乐教学的有效性。

五、声乐教师必须具有“对症下药”的能力

每一位声乐学生在声乐学习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歌唱发声技巧和歌唱艺术表现上的问题。声乐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师生合作的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和运用有效的训练手段逐步解决问题, 是声乐教师需要认真研究的教学课题。我们不妨把声乐教师比喻为医生, 把学生比喻为患者, 教师用听觉去判断学生的歌唱发声, 就相当于医生通过望、闻、问、切和运用先进的仪器为患者诊断出病因。声乐教师用有效的训练手段解决学生的问题则相当于“对症下药”。

六、充分地利用课堂评价

课堂评价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准确地学到知识, 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工作, 所以评价的前提是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怪异、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创新成果。同时, 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 他们更了解课堂评价与学生之间的重要关系。在课堂上运用不同的评价方式, 使学生更积极地投入课堂, 并乐于参与。评价是一种手段, 而不是目的,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才是评价的最终目的。

教无定法, 教师必须开动脑筋, 找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善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 在先进的教学思想指导下, 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好像不同人有不同的口味一样, 教师就要设计出符合不同学生的教学方法, 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让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高中声乐教学的有效途径, 认为应该采取一些针对性的措施, 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声乐教育发展, 以提高声乐教学效率,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应, 全面提高学生声乐演唱水平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今后继续学习和演唱奠定良好的基础.

声乐课堂有效教学 篇10

声乐教学作为一门艺术教育的学科, 是培养学生歌唱技巧的主要手段, 在教学方法上不同于其他自然社会学科, 具有其特殊性。具体来说, 可视性声乐教学法是建立在解剖学、物理学、运动学原理上, 用透视概念将人体的发声器官的歌唱运动状态用三维动画的形式展示出来, 并且这一教学方法对声乐教学中一些难以理解的部分, 如腹腔和胸腔不同气压状态下的运动状态, 横膈膜的运动状态等部分能够运用三维动画的表现形式模拟出歌唱咬字、发音时生理部位的运动, 实现了声乐教学由外到内的“可视性”。

二、传统声乐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一方面, 传统声乐教学要求声乐教师具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以往的声乐教学中教师的语言既要合乎逻辑, 又要顾及到学生的认知能力, 才能使学生快速准确的掌握知识和技巧, 然而声乐教学往往需要一些专业化的教学用语, 这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过分强调自我体验, 而让学生莫名其妙, 弄不明白。另一方面, 传统声乐教学使学生很难把握情绪、情感与歌唱技巧的关系。音乐是最富有感情的艺术, 叔本华曾经对情感与音乐的关系有着精彩的论述:“音乐决不同于其他艺术, 其他艺术只是观念的复写, 观念不过是意志的对象化而已。音乐只是意志本身的复写, 这就是音乐为什么能够有力的透入人心的原因。”对于每个声乐学生来说, 丰富的感情都是最重要的心理品质。

三、可视性声乐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1.可视性声乐教学法为声乐教学提供了一个科学系统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由浅入深, 由易入难,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随意性, 缩小由于接受能力不同导致的学生间的差距。2.可视性声乐教学法将声乐学习中必须主观理解的内容以客观的形式加以展示, 不仅使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歌唱发声感受及处理歌曲的经验方法以具体直观的形式向学生阐述, 而且也使得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轻松掌握歌唱的发声基础和技巧, 这无疑能减少声乐教学的难度, 降低声乐学习的门槛。3.可视性声乐教学改变传统声乐教学教师“口传心授”这一单一的教学模式。区别于传统声乐教学一个老师只能一次带几个学生的教学模式, 可视性声乐教学法可以通过运用多种多样先进的教学手段, 实现一个声乐教师对一个音乐班级进行集体授课。在授课过程中, 对声乐学习的每个阶段都有对应的图解和动画演示软件, 方便学生课下自学。4.可视性音乐教学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更注重对学生音乐情感的培养。由于教学模式的系统化, 可视化声乐教学使得学生在每个声乐学习阶段都可以有一个具体的学习训练目标。在完成每个小目标的过程中, 声乐教师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 使学生能将理智的思考寓于感情的体验中, 将声乐学习变成一个轻松、愉快的过程。

四、可视性声乐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有效性

1.可视性声乐教学法以其客观化的优势, 弥补了传统声乐教学的不足。传统声乐的教学方法, 带有很强的主观性, 缺少一个特别明确的标准。比如在师生平时的练习过程当中, 老师说学生的音偏高或偏低了, 这种要求的不确定性, 会导致学生对老师提出的要求很难做到准确的调整, 从而直接导致教学结果的“模糊”。对于声乐专业来说, 它不同于其他的专业, 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而且它所面对的教学对象, 是以人作为单位的个体, 而且每个教学对象的差异性比较大, 这就使得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采用一对一的小课教学方式。也正是这种教学模式, 产生了“千差万别”的教学方法和“主观色彩”浓厚的教学过程。这种带有“主观色彩”的教学方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有利也有弊, 这里所指的“利”与“弊”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传统声乐教学方法带来的“正向效应”和“反向效应”。如果将传统教学的优势与可视性声乐法相结合, 将会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如果传统的声乐教学方法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显露出它随意性的弊端, 那么可视性声乐教学法可以发挥其客观化优势, 弥补传统声乐教学中的不足。2.可视性声乐教学法以其情景化的教学方式, 提高学生对声乐作品的学习能力。在传统的音乐教学过程中, 老师擅长将平日生活里一些对唱歌有帮助的动作或者感觉, 放在声乐的训练之中, 以此来启发学生, 让学生去感受。通过这些感觉, 体会科学的发声状态, 从而达到声音训练的效果。但是这种教学方法忽视了教学对象的个体差异性, 每个人的身体感受能力和学习能力是不一样的, 对所有学生全盘采用同一的方式进行训练, 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但是可视性声音教学法不同于以往的启发式感知教学法, 它通过播放一些Flash动画和音乐伴奏, 来引导学生, 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动画情景当中, 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种方式增强了歌唱者的心灵感知度, 能够更好的把握作品, 表达作品。

小结

可视性声乐教学方法作为一种声乐教学的新形式, 在声乐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它利用其自身的优势, 弥补了传统声乐教学的不足, 而且可视性声乐教学方法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 突破了原有的感知式的教学方法, 利用情景化模拟, 增强歌唱者的心灵感知度, 提高学生对声乐作品的学习能力和感受能力。

摘要:科技的发展带来了教学方法的变革, 可视性声乐教学法作为一门新兴的声乐教学方法, 通过对新技术的运用, 在思想观念和教学手段上突破了传统声乐教学的桎梏, 为声乐教学带来了多元化的发展。文章通过阐述可视性声乐教学法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以及传统声乐教学法的局限性, 分析了可视性声乐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上的应用及其有效性。

关键词:可视性声乐教学法,声乐教学法,具体应用,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付莉.浅析可视性声乐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年17期.

[2]胡俊贤.解析“声乐教学法”课程中案例教学的应用.音乐时空, 2014年24期.

声乐课堂中互动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篇11

关键词:声乐课堂 互动式教学 应用

声乐艺术是技术性和艺术性并存的一门学科,它利用人体的发声系统,结合物理原理如振动、共鸣等,带给观众美的享受。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进步,越来越多的音乐教育家们认为声乐教学的过程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师生之间要互相沟通交流,这样才能够达到教学相长、互相补充的目的。就声乐教学而言,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技巧、声乐基础等方面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较大的变化。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已经不需要系统的学习和训练了。恰恰相反,科学的、系统化的学习和训练能够给学生以更加专业的指导,使得学生的声乐系统得以构建、声乐感觉得以形成。在诸多的学习方法中,互动式教学是公认的最为高效的教学方法,它将声乐课堂上的两大主要参与主体——教师和学生都调动起来,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中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注重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课堂反馈,提高声乐课堂的效果。这是一项具有创新意义的教学方法,符合广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声乐教学的发展规律,所以得到了普遍的实施。下面,本文就互动教学法在声乐课堂中的应用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在声乐课堂上运用互动式教学法要注意互动式交流

交流是运用语言、文字或者肢体动作等进行的信息的传递和反馈。它可以是单向的,也可以是双向的。互动式对交教学法流的方式进行了限定,它是指在声乐课堂中,老师和学生运用语言和动作,进行声乐信息的传递和反馈,从而使得师生双方能够及時接受对方的意图,进而做出一定的回应。互动式交流不再等同于一般的交流,它的信息流通是双向的、不断进行的。交流的主要内容是声乐知识。在声乐课堂中运用互动式交流,要尤其注重互动性的体现。在声乐课堂上,既不能单一地以老师的讲授为主,也不能单一地以学生的训练为主,老师和学生要在讲授和训练之间不断地进行互动,进行信息的传递和反馈,只有这样,才能够及时修正学生在声乐学习方面的偏差和理解方面的错误、挖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领悟力、培养学生对于声乐艺术的敏感性。同时,这一形式也有利于师生关系的优化,使得学生对老师产生较强的信任感,从而能够认真听从老师的教导。在声乐课堂中,互动式交流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老师不仅仅可以运用传统的语言形式进行信息交流,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教学设备等教学器材进行互动,尤其是后者,因为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所以更容易得到学生的青睐。

二、在声乐课堂上运用互动式教学法要设置情景

情景能够带领学生迅速走进歌曲的意境之中,帮助学生形成演唱情感。所以,情景设置在声乐课堂中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声乐教师在与学生的课堂互动中要尽可能地设置情景,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演唱情感,帮助学生理解歌曲中所描绘的画面、蕴含的情感。在设置情景的过程中,多媒体绝对是不可多得的辅助工具。利用多媒体的音乐播放、视频播放等功能,声乐教师可以直接刺激学生的眼睛和耳朵,培养他们的直观感觉。所以,教师在互动式教学法中要精心设置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在声乐教学开始之前,为了使得学生对要学习的歌曲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和大概的了解,声乐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播放一小段相关的歌曲或者电视剧,来引导学生快速地走进歌曲所描绘的意境之中,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例如在学习《一条大河波浪宽》这首歌曲之前,教师可以播放有关抗日战争的影片,来培养学生的爱国感情,吸引学生快速走进美好、欢乐的歌曲意境中,激发他们的抗日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有的学生声乐演唱技巧已经十分娴熟,但是演唱出来的歌曲总是缺少一定的韵味,这就是歌曲情感缺失的表现,声乐教师在互动式教学中设置恰当的情景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三、在声乐课堂上运用互动式教学法要注意课后的实践和交流

课堂内容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生已经完全掌握了知识要点,课后的训练和实践是学生消化课堂内容的重要途径。所以,互动式教学还应该包括师生之间课后的实践和训练。在课后的实践和训练过程中,学生既可以向老师反馈当天课堂上的疑难点和不理解之处,也可以向老师反映自己的练习情况,教师也可以对当天的学习效果进行评点,或者指出训练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的细节等。需要注意的是,在课后的交流和互动中,教师要改变在课堂之上的威严、权威形象,以更加平和友善的方式和学生进行交流,这样才能够打破师生之间无形的壁垒,引导学生积极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看法和理解。此外,有的学生存在着临场发挥困难的问题,一到了大庭广众面前,就无法发挥出自己的正常水平,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后进行特别指导,如让学生在人多之处进行练习、通过录像让学生观摩自己的表演等等,来锻炼学生的临场能力,消除学生的临场恐惧心理。

参考文献:

[1]王晨辉.高校声乐课教学互动与实践研究——对于“互动式教学”的理论思考[J].艺术教育,2006,(11).

[2]周熙婷.声乐教学中演唱技术与演唱情感的互动[J].滁州学院学报,2008,(05).

提高声乐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探讨 篇12

一、声乐教学的目的

声乐教学不仅可以教学生学会一定的知识技能,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能够陶养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内在修养和气质。声乐表演是一种艺术表演。它呈献给观众的是美的视觉和听觉享受,是情感的共鸣。它要求学生有扎实的基本功来具备高超的舞台表演技巧,还要求学生要注意观察生活,学会从生活中积累不同人物的素材,体会不同的情感,培养不同情感的表达方式。这样才能实现情感与技巧的完美结合,才能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声乐艺术人才。

二、声乐表演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声乐表演是一种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的结合。舞台表演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能够追求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在声乐表演方面,这种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主要表现在声乐演员优美动人的声音、完美的声乐技巧、感人的艺术表现以及大方优雅的舞台表演等方面。因此,提高声乐教学质量很重要。

三、提高声乐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培养学生的乐理知识基础。

声乐教学属于音乐的一种,它是需要扎实的基础功底的。因此教师刚开始应该教学生基本的乐理知识,只有牢牢地掌握了基础知识,学生才可以在此基础上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才能创作出具有自己特色的优秀的声乐作品。

(二)了解学生,建立每个学生的声乐特点档案。

学声乐也是讲究天赋的,有些学生可能天生就天赋极佳,如果死搬教条的学习可能会浪费他们的天赋,因此教师平时就应该观察每位学生的声乐特点和天赋,并且记录在案,然后在上完基础课之后根据每个人的特点为他们安排适合的学习课程。而有的学生在刚开始学习声乐的时候,可能会由于没有基础或是没有自信而表现不好。此时,教师在上公共课时要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对每位学生的特点都加以引导,让他们发现自己的独特之处,然后朝这个方向不断地努力。

作为声乐教学者,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是要拥有一双慧眼,在声乐教学中留心那些有天赋又肯努力的学生,对他们加以引导和专业的培养,因材施教、点面结合培养出合格的声乐人才。

(三)培养学生在声乐学习中的创造力。对于声乐表演者来说,情感的把握是最难得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自己置身其中,将情感抒发到位。这样歌唱出来的声音才会有感觉,才会有魅力。要用情感来带动声音的表达,用声音来传递表达的情感。演唱者首先要自己有情,才能让观众感受到情。要先超越自己,才能感染观众。

(四)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理念。

每一位学习声乐的学生都应该具有正确的学习理念,要认真学好声乐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创造出具有积极健康的声乐作品来感染周围的人,帮助人们树立积极的乐观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积累生活中不同人物的生活素材。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创造出有感染力的声乐作品。

四、结语

声乐表演是一种艺术表演。它呈献给观众的是美的视觉和听觉享受,是情感的共鸣。它要求演员有扎实的基本功来具备高超的舞台表演技巧,还要求演员要注意观察生活,学会从生活中积累不同人物的素材,体会不同的情感,培养不同情感的表达方式。这样才能实现情感与技巧的完美结合。本文对提高高师声乐教学质量的几种有效途径进行了探讨,即教师应该先教学生基本的乐理知识,让学生掌握扎实的乐理知识基础;了解学生,建立每个学生的声乐特点档案,这样才可以因材施教,发掘优秀的声乐人才;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在声乐学习中的创造力,以及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理念,为学生学习声乐指导正确的方向。最后老师作为声乐教学者,应该具有无私的精神,积极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摘要:声乐表演是一种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的结合,它的最高境界就是能够追求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这种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主要表现在声乐演员优美动人的声音、完美的声乐技巧、感人的艺术表现以及大方优雅的舞台表演等方面。因此,提高声乐教学质量很重要。本文首先论述了声乐教学的目的,其次对提高高师声乐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提高,高师声乐教学质量,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圆赵熙.浅谈中国声乐教育的现状与发展[J].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4.38(4).

[2]何忠.高师声乐教学改革初探[J].湖北音乐科技.2004(3):380-482.

[3]扬世勇.浅谈提高高师声乐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49-102.

[4]田麦久.关于声乐教学的探讨与实践分析[M].北京:人民音乐学院出版社.2000:191-206.

上一篇:债务关系论文下一篇:电子化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