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声乐教学

2024-12-31

儿童声乐教学(精选11篇)

儿童声乐教学 篇1

声乐的学习、演唱过程是一种及声乐技巧、心理素质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的发展和提高过程。本人通过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有关医学理论, 又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切身体会, 对儿童声乐教学进行了研究。

一、儿童发声器官的生理特征

儿童发声器官包括呼吸器官, 发音器官、共鸣器官和咬字吐字器官。呼吸器官即“源”动力, 是由口、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脏以及胸腔、膈肌 (又称横膈膜) 、腹肌等组成。歌唱时吸气动作很快, 呼气动作很慢。一首歌曲的演唱全靠吸气、呼气肌肉群的坚强和灵活的运动完成。发音器官, 即发出声音的器官。它包括喉头、声带。吸气时两片声带分离, 声门开启。发声时, 两声带靠拢闭合成细裂状。不发声时, 声带前端维持相连, 而后端分开, 两片声带成三角形, 使气息顺利通过。声带的运作大部分是靠声带附近的喉内肌的相互牵引而成。共鸣器官主要有胸腔、口腔和头腔三大共鸣腔体, 由于音高的不同, 使用这些共鸣腔的比例是有所不同的。正确、合理地运用好这些共鸣腔体, 并相互协调配合好, 才能获得圆润、悦耳、丰满、动听的歌声。咬字吐字器官 (即语言器官) 包括唇、舌、牙齿和上腭等。歌唱时, 咬字、吐字器官各组成部分的动作比平时说话要更加敏捷而夸张。敏捷是为了使咬字准确清晰, 夸张是为了使美化的元音或韵母通畅地引长发挥。语言器官是我们在吐字咬字时的物质基础, 也是我们学习吐字咬字时出声、引长和归韵的重要器官。[1]

幼儿期 (四岁-六岁) , 他们的喉头和声带是成人的一半或不到一半, 胸腔很小, 呼吸较浅, 多用头腔共鸣, 因此发声时听起来声音响亮、甜美而透明, 稚嫩的嗓音就如同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到了学龄初期 (六、七岁-十一、十二岁) 稚嫩的幼童声音逐渐消失。这个阶段的儿童, 男女孩咽喉区大小是类似的, 高低音域也没有很大的改变, 喉腔较窄, 声门窄而短, 声带短小而柔弱、细薄、不够坚韧, 因此声调较成人高, 声音稚嫩清脆、明亮。

二、儿童的音色特点

儿童音色可分为四个阶段:

(1) 初期童声音色特点:2岁~5岁, 也称为幼声, 其声音单薄, 气息短浅。 (2) 中期童声音色特点:6岁~10岁, 音域一般在是童声的最佳歌唱时期。其音色清脆、明亮, 最富有特色。 (3) 晚期童声音色特点:11岁~12岁 (未变声) 是童声歌唱较为成熟的时期, 嗓音变得相对结实有力。经过正规训练的少儿音域能达到两个八度 (a--a2) ,

三、儿童的心理特征和音乐心理特征

(一) 儿童的心理特征

幼儿时期, 感知觉、听觉、语言已经建立。记忆范围和记忆广度有所增长, 无意识记忆占主导地位, 到5-6岁, 有意识记忆突然发展。想象力丰富, 情绪的自控能力逐渐增长。对周围事物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注意力不容易集中, 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 兴趣容易转移, 意志力不够强, 好奇、好玩、好动、好胜是他们的普遍特征。到了学龄初期, 儿童大脑结构和机能得发展, 神经系统已进一步完善, 是增长知识的重要阶段。感知觉进一步发展。无意识占主导地位, 有意识进一步发展。具有具体的形象记忆, 抽象记忆逐渐增长。思维方式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具有荣誉感和羞耻感。情绪的表达由外显转到内隐。[2]

(二) 音乐心理特征

幼儿时期, 可以将歌曲的片段进行模仿唱, 能感知节奏。5、6岁, 能理解和分辨音的长短、强弱、速度的快慢。各种美好动听的音乐旋律会激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因此, 他们会用直接唱歌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理解, 所以说“儿童好歌”。学龄初期 (7—12岁未变声前) , 随着音乐课的开展, 唱歌成为了一种学习活动, 对旋律、节奏、歌词有意识学习。7-9岁的儿童正处在“写实阶段”的高峰, 对音乐可以用像和不像来评价;音乐心理学家爱德华-戈登 (gordon) 认为:音乐才能的发展大概在九岁时达到平衡。现代音乐教育特别强调早期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是因为在早期培养的音乐技能在某种程度上讲是中后期教育所无法超越的。9-13岁, 逐步学会以审美的态度来对待艺术作品, 并形成对风格、表现性等审美特征的知觉敏感性。舒特-戴森和加布里埃尔论述了这一时期音乐能力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7-8岁, 有鉴赏协和音与不协和音的能力;8-9岁, 在歌唱和演奏乐器时, 节奏感比过去好一些;9-10岁, 节奏、旋律的记忆改善了, 逐步具有旋律感。能感受两声部旋律;10-11岁, 和声观念建立, 对音乐的优美特征已有一定程度的感知和判断能力。美国道罗西-麦克唐 (Dorothy-Mcdonald) 在《儿童早期音乐教育》一文中指出:在9岁以后, 像最基本的节奏技能, 如保持一个稳定的节拍等, 是不能有实质型的改变和提高的。[3]因此, 从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来说, 7岁是进行声乐训练的最佳时期。

四、儿童的声乐教学

(一) 低龄儿童---趣味式教学方法。

6岁-8岁的儿童活泼好动, 兴趣广泛, 好奇心强, 对简单具体的事物易于接受, 易被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和色彩鲜艳的活动的教具所吸引, 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所以在声乐教学中要注重创设情境, 充分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让他们在游戏与娱乐中学习歌唱的基础--呼吸和发声练习。教学时, 要用生动十分简洁的语言或动作手势, 把抽象的方法、位置和感觉形象化, 使学生产生兴趣, 喜欢学声乐。最初接触声乐的儿童, 不知道歌唱呼吸是怎么回事, 开口就唱, 把声音全部挤压在喉咙里, 胸腹式联合呼吸法更体会不到。那么我们在对其进行呼吸训练时, 可以拿一个气球, 让学生把气球吹圆, 动作做完后问学生吹气球的时候你的腰部有什么变化?再让学生把气球里的气放掉后问学生会听到什么声音?然后告诉学生:吸气时要把嘴张开, 口和鼻同时吸气, 把气吸到刚才使劲的腰部, 腰部像一个圆气球。呼气时要模仿刚才听到的长长的“嘶”。可以采用比赛的形式看谁把气息吐得时间长。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又练习了歌唱呼吸的控制性与持久性。在发声训练中可以问学生:是小鸭子的叫声好听还是小鸟的叫声好听?这样使他们学会了辨别声音的对错, 很快树立了歌唱的声音概念。在练声曲的选择方面除了进行a、o、u、e等母音的训练以外, 可以选一些儿童歌曲里某一句作为发声练习。这样学生就不会感到枯燥。

(二) 小学中期儿童与小学晚期儿童---三位一体式教学

9岁—11、12岁 (未变声前) 是儿童歌唱的黄金时期。这时期, 声带能力、歌唱的音域、旋律能力、身体协调能力、记忆、语言等能力共同发展, 思维方式逐渐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形式过渡;情感和意志方面也都有所发展。开始需要更进一步的知觉上的满足。声乐教学中要运用歌曲所表现的典型的意境与情绪, 采用歌唱、舞蹈、表演三为一体式教学方法综合训练。声乐是表演艺术, 发声方法只是歌唱表演的基础, 而歌唱的最终目的是用美妙的声音, 把歌曲的内容、情感表达出来。“一切重要的音乐, 无论创作于何时, 其表现力至少有一部分取决于音调给人的感受, 而音乐教育的主要责任之一, 就是帮助人们对这个方面的音乐影响力更加敏感……无论用什么类型的音乐, 无论是什么活动---唱歌、演奏、作曲、听赏等等---音乐学习必须包括对感性水平的审美反应力的某种关注。[4]因此, 这一阶段声乐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歌唱表现力, 教会他们理解歌词及音乐, 从而更好地表现作品。使他们不但“唱好歌”还要“会唱歌”。使学生达到能够辨别歌唱时声音的对与错, 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能够辨别力度、音色、速度、风格、情感的变化。用载歌载舞的形式让他们做到声情并茂的演唱。这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思维能力、表现力及审美能力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不断提高歌唱技能的同时, 还可以培养儿童学习声乐的兴趣, 有利于长时间地持续学习和发展声乐歌唱艺术。

曲目可以选择音域在b—f2的具有一定风格型的歌曲, 演唱曲目可以选择全国少儿卡拉ok歌曲大赛歌曲集中儿童组和少年组的歌曲。

参考文献

[1]徐行效:《声乐心理学》科学教育出版社。

[2]齐建芳:《儿童发展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年。

[3]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P143。

[4]{美}贝内特.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熊蕾译人民音乐出版社p166。

儿童声乐教学 篇2

任课教师:周晨怡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加深对歌唱的喜爱。

2、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

3、引导幼儿能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演唱歌曲。

4、培养幼儿独立识谱和处理歌曲情感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练声: 训练幼儿正确的歌唱方法(包括:姿势、呼吸以及各个腔体产生共振的能力)、音量、强弱的控制及协调各声部音量的能力。

2、教学曲目安排:

(1)、3周-5周《祖国,祖国我们爱你》

(2)、6周-7周《小小猴真淘气》

(3、)8周-10周《小乌鸦爱妈妈》

(4)、11周-12周《小乌鸦爱妈妈》《鸭妈妈和鸡阿姨》

(5)、13周-14周《老水牛角弯弯》

(6)、15周《摘星星》

(7)、16周-17周《好孩子要诚实》

(8)、18周《我爱雪莲花》

3、兴趣训练

根据幼儿表现不同定期给予参加演出比赛机会。[教学对象] 幼儿初级班:4岁—6岁。[教学重点] 培养幼儿歌唱的姿势、呼吸、发声、吐字归韵、音准协调声音的能力及歌曲情感的处理。[教学难点]:掌握头声和各个腔体共鸣的运用。[拓展]:结合近期学习情况和幼儿自身的情况指导、排练一些节目参加演出、比赛等,给幼儿锻炼成长的机会。

三、[教学教案] 第3-5周 题目: 发声训练与歌曲演唱

《祖国,祖国我们爱你》

课时安排: 6课时

教学课型: 实际型

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学生对声音状态的建立能起到复习的效果,进一步加强气息的支撑练习。

教学重点:

1、加强和巩固气息的支撑练习。

2、进一步稳定喉头。

教学难点:

1、对声音状态的重新建立。

2、将正确的歌唱状态运用到歌曲作品当中。

教学方法: 讲授法 训练法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一.发声练习: 1.气息练习: 1531 135153 | 135153 1 | 1 — || du —————————————— 1 3 5 1 5 3 | 1 3 5 1 5 3 | 1 — || du ——————————————— 2..哼鸣练习: 5 4 3 2 | | — || 1 3 5 3 | 1 — || m _____________ m __________ 3,连音练习: 5 3 1 5 3 1 | 1 — || ie--ie---ma---方法与要求:

1、要求口腔和鼻腔同时吸气。

2、哼鸣时先由闭口唱再过渡到开口唱。

3、打开口腔根部,唱“ma”时,要求口型尽量打开。

4、注意呼吸和发声的协调配合,每条练习曲都是一口气唱完,中途不能换气。

二.歌曲部分 《祖国,祖国我们爱你》

1、新歌教唱

先让学生跟钢琴视唱3—5遍,再将难点提出着重练唱: 2.艺术演唱要求:

1、首先要求学生要投入到歌曲的情景当中,歌唱者就是歌中的主人公。

2、语气要亲切而自然,吐字要清晰。

3、声音要流畅、灵活、轻巧,要有年轻姑娘那种纯净、甜润的音色。

三.表演动作:

1、小小蜡笔穿花衣,(单指向前,眼看向8、1、2点看)

2、红黄蓝绿多美丽。(右手从里向外打开)

3、小朋友们,多么欢喜,画个图画比一比。(做一个大拇指动作)

4、画小鸟,飞在蓝天里。(用右手指向天空,唱到飞字的时候由指变兰花掌打开。)

5、画小草,长在春天里。(右手为兰花掌抚摸表示草在地上成长,随后扬起,表示长在春天。)

6、你画太阳我画国旗(右手指前表示你画的是太阳,右手收回在胸前表示自己)

7、祖国、祖国我们爱你(头向左右点,表示对祖国的热爱。)

8、过门前奏(以四拍为一个登勾脚的动作,左右一个,再做小鸟式转身)

9、第二段和第一段动作相同。

第6-7周 题目: 声音训练与歌曲演唱

《小小猴真淘气》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课型: 实际型

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掌握初步的发声技巧,唱出纯净自然的声音,并要求音色自然而清亮,树立良好的声音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声乐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重点: 1.发声训练,教师在课堂里启发学生,纠正学生的站立姿势、发声、吐字等各方面的缺点错误,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和技巧。

2、歌曲演唱

教学难点:歌唱的呼吸。歌唱的呼吸不同于平时的呼吸,它是平时呼吸的强化和提高。之所以说呼吸是教学的难点,是因为人自出生以来都在呼吸,每天24小时呼吸养成的习惯,如果跟歌唱的要求不符,要改变是非常困难的。这也是整个声乐教学的难点,需要长时间的教学和实践来解决。

教学方法与媒介: 通过示范教学使学生认识歌唱的正确呼吸方法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一.声音训练: 1.打嘟噜练习 1 2 3 4 5 4 3 2 | 1 2 3 4 5 4 3 2 | 1 — ‖

嘟----1 2 3 4 5 6 7 1 | 2 1 7 6 5 4 3 2 | 1 — || 嘟----这一条就是我们常说的“打嘟噜”,是声音和呼吸结合的练习。要求完全放松的喉咙和嘴唇,练习时体会。2.哼鸣练习 3 2 | 1 — || m____________ 5 4 3 2 | 1 — || m____________ 3.母音练习 5 4 3 2 | 1 — || a o a 1 2 3 4 5 4 3 2 | 1 2 3 4 5 4 3 2 | 1 — || mi _______ ma _____________ 方法与要求:

1、喉部放松,保持气息的支持.此条练声曲要求声音的线条感和气息的流动性,所有的音的位置要统一,共鸣要丰满。

2、注意口腔打开,下巴自然放松.3、母音要规范,咬字要清楚.4、声音连贯.需一口气唱完.二.歌曲部分

1.新歌教唱: 先集体跟琴视唱歌曲: 《小小猴真淘气》.集体演唱歌曲3_5遍.2、歌曲艺术处理:(1)作品及音乐简介:《小小猴真淘气》是说一只小猴乱扔东西,吃完西瓜乱扔西瓜皮,先滑倒了熊大伯有滑倒鹿阿姨,最后滑倒自己。(2)根据学生的演唱情况,指出问题所在.并予以辅导.(3)讲述歌曲的背景内容,把握歌曲的风格.三.表演动作

1、小小猴真呀真淘气(单指指向前告诉别人小猴淘气)

2、吃完西瓜乱扔皮,(做扔东西的动作)

3、滑倒熊大伯,滑倒鹿阿姨,(手掌由外向里过,到2点的方位时向外打开)

4、最后滑倒他自己,(点指点指表示自作自受)

5、小小猴一呀一身泥,心里后悔真不该乱扔西瓜皮。(单指向前指,接着做摇摆手式表示小猴后悔)

6、过门曲(做摇摆身体的律动)

四、作业布置

背唱歌曲 《小小猴真淘气》。

第8-10周 题目: 声音训练与歌曲演唱

《小乌鸦爱妈妈》

课时安排: 6课时

教学课型: 实际型

教学目标: 在加强学生声音训练的基础上,重点对学生在歌曲演唱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使学生能较好地诠释作品.教学重点: 1.呼吸的训练,要求将吸入的气息根据歌曲的需要(如时值长短、音调高低、声音强弱)有控制地、均匀地呼出,通过学习、演唱《小乌鸦爱妈妈》,使学生了解歌唱呼吸的原理。

2.歌曲教唱

教学难点: 1.建立正确的呼吸状态.2.用自然的音色演唱歌曲.教学方法与媒介: 讲授法、示范法、引导法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一.声音训练: 1.哼鸣练习 5 4 3 2 | 1 — || 1 3 5 3 | 1 — || m____________ m(u)__________ 2.打嘟嚕练习 1 2 3 4 5 4 3 2 | 1 2 3 4 5 4 3 2 | 1 — ||篇二:少儿声乐教学计划 声乐教学计划

一、[教学对象] :全体声乐学生

二、[教学目标] :

1.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歌唱的喜爱。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能做到有感情的歌唱。3.引导学生能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演唱歌曲。并能很好的保护嗓子; 4.培养学生独立识谱和处理歌曲情感的能力。自己能很好的演绎歌曲。

三、[教学重点]:

培养少儿歌唱的姿势、呼吸、发声、吐字归韵、音准协调声音的能力及歌曲情感的处理。

四、[教学难点]:

声音的放松,能自如的把握气息,掌握头声和各个腔体共鸣的运用。

五、[基础教学内容] 发声训练: 1.哼鸣练习

3 2 | 1 — || 1 3 5 3 | 1 — || m____________ m(u)__________ 2.打嘟嚕练习 1 2 3 4 5 4 3 2 | 1 2 3 4 5 4 3 2 | 1 — || 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1 | 2 1 7 6 5 4 3 2 | 1 — || 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母音练习

| 5 4 3 2 | 1 — || mi ___-ma ____ mi___ 不同的音的走向要求呼吸的感觉也不尽相同,这一条要求平稳呼吸。5 3 4 2 | 1 — || a o a 此练声曲要求演唱时要有线条感,气息连贯,字要清晰,声音要明亮,共鸣要丰满,歌声要通畅。

4.连顿音练习: | | | 1 — || mi ma mi ma mi ma mi 此条练习曲要求气息连贯,演唱所有的音都应该在放松的状态下,才能感获得更多的共鸣,要求往后腔体吸着唱,吐字要清晰,共鸣丰满。

训练学生正确的歌唱方法(包括:姿势、呼吸以及各个腔体产生共振的能力)、音量、强弱的控制及协调各声部音量的能力。

六、兴趣训练

根据孩子们的表现不同定期给予参加演出比赛机会,通过演出很

好的锻炼孩子们歌唱的心里素质,并能掌握歌唱的技巧,独立的演绎一首歌曲。

七、[拓展]:

结合近期学习情况和孩子自身的情况指导、排练一些节目参加演出、比赛等,给孩子们锻炼成长的机会。

教学曲目安排:

第1.2.3.4课时《雪绒花》

第5.6.7.8.课时《赶海的小花》

第9.10.11.12课时《送别》

(1)、第1.2课时《祖国,祖国我们爱你》

(2)、、第3.4课时《雪绒花》

(3、)、第5.6课时《卢沟谣》

(4)、、第7.8课时《快乐的节日》

(5)、、第9.10课时《七子之歌》

(6)、、第11.12课时《童心是小鸟》

(7)、、第一13.14课时复习所学歌曲

兴趣训练

根据孩子们的表现不同定期给予参加演出比赛机会,通过演出很好的锻炼孩子们歌唱的心里素质,并能掌握歌唱的技巧,独立的演绎一首歌曲。[拓展]:

结合近期学习情况和孩子自身的情况指导、排练一些节目参加演出、比赛等,给孩子们锻炼成长的机会。

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学生对声音状态的建立能起到复习的效果,进一步加强气息的支撑练习。

2、进一步稳定喉头。

教学难点:

1、对声音状态的重新建立。

2、将正确的歌唱状态运用到歌曲作品当中。

教学方法: 讲授法 训练法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一.发声练习: 1.气息练习: 1531 135153 | 135153 1 | 1 — || du —————————————— 1 3 5 1 5 3 | 1 3 5 1 5 3 | 1 — || du ——————————————— 2..哼鸣练习: 5 4 3 2 | | — || 1 3 5 3 | 1 — || m _____________ m __________ 3,连音练习: 5 3 1 5 3 1 | 1 — || ie--ie---ma---方法与要求:

1、要求口腔和鼻腔同时吸气。

2、哼鸣时先由闭口唱再过渡到开口唱。

3、打开口腔根部,唱“ma”时,要求口型尽量打开。

4、注意呼吸和发声的协调配合,每条练习曲都是一口气唱完,中途不能换气。

二.歌曲部分 《祖国,祖国我们爱你》

1、新歌教唱

先让学生跟钢琴视唱3—5遍,再将难点提出着重练唱: 2.艺术演唱要求:

1、首先要求学生要投入到歌曲的情景当中,歌唱者就是歌中的主人公。

2、语气要亲切而自然,吐字要清晰。

3、声音要流畅、灵活、轻巧,要有年轻姑娘那种纯净、甜润的音色。篇三:少儿声乐教学计划

(一)声乐教学计划

一、[教学对象] :全体声乐学生

二、[教学目标] :

(一)、歌唱的气息控制

1、吸气(用口鼻吸气)用闻花香直接吸气到两肋和后腰周围

2、呼气 要求吸气的同时,保持吸气的动作(状态)

(1)“嗨”,吓一跳,有停顿的片刻,那一片刻便是气息的控制

(2)“咳”,生活中的咳嗽,肚子、小腹有一种力量,这种力量便是气息 的支点,正是我们歌唱的起点。

(二)目标

1、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歌唱的喜爱。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能做到有感情的歌唱。

3、引导学生能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演唱歌曲。并能很好的保护嗓子;

4、培养学生独立识谱和处理歌曲情感的能力。自己能很好的演绎歌曲。

三、[教学重点]:培养少儿歌唱的姿势、呼吸、发声、吐字归韵、音准协调声音的能力及歌曲情感的处理。

四、[教学难点]:声音的放松,能自如的把握气息,掌握头声和各个腔体共鸣的运用。

四、[教学内容] 1.哼鸣练习

3 2 | 1 — || 1 3 5 3 | 1 — || m____________ m(u)__________ 2.打嘟嚕练习

3 2 | 1 2 3 4 5 4 3 2 | 1 — || 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1 | 2 1 7 6 5 4 3 2 | 1 — || 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母音练习

| 5 4 3 2 | 1 — || mi ___-ma ____ mi___ 不同的音的走向要求呼吸的感觉也不尽相同,这一条要求平稳呼吸。5 3 4 2 | 1 — || a o a 此练声曲要求演唱时要有线条感,气息连贯,字要清晰,声音要明亮,共鸣要丰满,歌声要通畅。4连顿音练习:

| 5 1 1 5 | 5 3 3 1 | 1 — || mi ma mi ma mi ma m 此条练习曲要求气息连贯,演唱所有的音都应该在放松的状态下,才能感获得更

多的共鸣,要求往后腔体吸着唱,吐字要清晰,共鸣丰满。

训练学生正确的歌唱方法(包括:姿势、呼吸以及各个腔体产生共振的能力)、音量、强弱的控制及协调各声部音量的能力。

教学曲目安排:

(1)第1.2课时《上学歌》

(2)第3.4课时《两个小画家》

(3、)第5.6课时《孔融让梨》

(4)第7.8课时《孔融让梨》

(5)第9.10课时《爱的歌》

(6)第11.12课时《爱的歌》

(7)第一13.14课时复习所学歌曲 兴趣训练

根据孩子们的表现不同定期给予参加演出比赛机会,通过演出很好的锻炼孩子们

歌唱的心里素质,并能掌握歌唱的技巧,独立的演绎一首歌曲。

结合近期学习情况和孩子自身的情况指导、排练一些节目参加演出、比赛等,给

孩子们锻炼成长的机会。篇四:少儿声乐教学计划

声乐教学计划

任课教师:潘海霞

一、[教学对象] :全体声乐学生

二、[教学目标] :

1、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歌唱的喜爱。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能做到有感情的歌唱。

3、引导学生能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演唱歌曲。并能很好的保护嗓子;

4、培养学生独立识谱和处理歌曲情感的能力。自己能很好的演绎歌曲。

三、[教学重点]:培养少儿歌唱的姿势、呼吸、发声、吐字归韵、音准协调声音的能力及歌曲情感的处理。

四、[教学难点]:声音的放松,能自如的把握气息,掌握头声和各个腔体共鸣的运用。

四、[教学内容] 1.哼鸣练习

3 2 | 1 — || 1 3 5 3 | 1 — || m____________ m(u)__________ 2.打嘟嚕练习

3 2 | 1 2 3 4 5 4 3 2 | 1 — || 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1 | 2 1 7 6 5 4 3 2 | 1 — || 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母音练习

| 5 4 3 2 | 1 — || mi ___-ma ____ mi___ 不同的音的走向要求呼吸的感觉也不尽相同,这一条要求平稳呼吸。5 3 4 2 | 1 — || a o a 此练声曲要求演唱时要有线条感,气息连贯,字要清晰,声音要明亮,共鸣要丰满,歌声要通畅。

4连顿音练习:

| 5 1 1 5 | 5 3 3 1 | 1 — || mi ma mi ma mi ma m 此条练习曲要求气息连贯,演唱所有的音都应该在放松的状态下,才能感获得更多的共鸣,要求往后腔体吸着唱,吐字要清晰,共鸣丰满。

训练学生正确的歌唱方法(包括:姿势、呼吸以及各个腔体产生共振的能力)、音量、强弱的控制及协调各声部音量的能力。

教学曲目安排:

(1)、第1.2课时《祖国,祖国我们爱你》

(2)、、第3.4课时《雪绒花》

(3、)、第5.6课时《卢沟谣》

(4)、、第7.8课时《快乐的节日》

(5)、、第9.10课时《七子之歌》

(6)、、第11.12课时《童心是小鸟》

(7)、、第一13.14课时复习所学歌曲 兴趣训练

根据孩子们的表现不同定期给予参加演出比赛机会,通过演出很好的锻炼孩子们歌唱的心里素质,并能掌握歌唱的技巧,独立的演绎一首歌曲。

结合近期学习情况和孩子自身的情况指导、排练一些节目参加演出、比赛等,给孩子们锻炼成长的机会。

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学生对声音状态的建立能起到复习的效果,进一步加强气息的支撑练习。

教学重点:

1、加强和巩固气息的支撑练习。

2、进一步稳定喉头。

教学难点:

1、对声音状态的重新建立。

2、将正确的歌唱状态运用到歌曲作品当中。教学方法: 讲授法 训练法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一.发声练习: 1.气息练习: 1531 135153 | 135153 1 | 1 — || du —————————————— 1 3 5 1 5 3 | 1 3 5 1 5 3 | 1 — || du ——————————————— 2..哼鸣练习: 5 4 3 2 | | — || 1 3 5 3 | 1 — || m _____________ m __________ 3,连音练习: 5 3 1 5 3 1 | 1 — || ie--ie---ma---方法与要求:

1、要求口腔和鼻腔同时吸气。

2、哼鸣时先由闭口唱再过渡到开口唱。

3、打开口腔根部,唱“ma”时,要求口型尽量打开。

4、注意呼吸和发声的协调配合,每条练习曲都是一口气唱完,中途不能换气。

二.歌曲部分 《祖国,祖国我们爱你》

1、新歌教唱

先让学生跟钢琴视唱3—5遍,再将难点提出着重练唱: 2.艺术演唱要求:

1、首先要求学生要投入到歌曲的情景当中,歌唱者就是歌中的主人公。

2、语气要亲切而自然,吐字要清晰。

3、声音要流畅、灵活、轻巧,要有年轻姑娘那种纯净、甜润的音色。

表演动作:

1、小小蜡笔穿花衣,(单指向前,眼看向8、1、2点看)

2、红黄蓝绿多美丽。(右手从里向外打开)

3、小朋友们,多么欢喜,画个图画比一比。(做一个大拇指动作)

4、画小鸟,飞在蓝天里。(用右手指向天空,唱到飞字的时候由指变兰花掌打开。)

5、画小草,长在春天里。(右手为兰花掌抚摸表示草在地上成长,随后扬起,表示长在春天。)

6、你画太阳我画国旗(右手指前表示你画的是太阳,右手收回在胸前表示自己)

7、祖国、祖国我们爱你(头向左右点,表示对祖国的热爱。)

8、过门前奏(以四拍为一个登勾脚的动作,左右一个,再做小鸟式转身)

9、第二段和第一段动作相同。

第6-7周 题目: 声音训练与歌曲演唱

《小小猴真淘气》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课型: 实际型

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掌握初步的发声技巧,唱出纯净自然的声音,并要求音色自然而清亮,树立良好的声音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声乐打下扎实的基础。教学重点: 1.发声训练,教师在课堂里启发学生,纠正学生的站立姿势、发声、吐字等各方面的缺点错误,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和技巧。

2、歌曲演唱

教学难点:歌唱的呼吸。歌唱的呼吸不同于平时的呼吸,它是平时呼吸的强化和提高。之所以说呼吸是教学的难点,是因为人自出生以来都在呼吸,每天24小时呼吸养成的习惯,如果跟歌唱的要求不符,要改变是非常困难的。这也是整个声乐教学的难点,需要长时间的教学和实践来解决。

教学方法与媒介: 通过示范教学使学生认识歌唱的正确呼吸方法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一.声音训练: 1.打嘟噜练习 1 2 3 4 5 4 3 2 | 1 2 3 4 5 4 3 2 | 1 — ‖

嘟----1 2 3 4 5 6 7 1 | 2 1 7 6 5 4 3 2 | 1 — || 嘟----这一条就是我们常说的“打嘟噜”,是声音和呼吸结合的练习。要求完全放松的喉咙和嘴唇,练习时体会。篇五:儿童声乐教学

昨天晚上遇到一位老师,据说是在童声教学方面有经验。然后听了她一节课,课上的内容依然是发声训练,然后是歌曲处理,记忆,表达,表演。要说特殊之处,也是最可贵之处,老师总是会问孩子:“感觉怎么样?累了没有?嗓子疼不疼?”表面上体现着一个教师对待学生的无微不至的关心,实际上有更多的内涵蕴含其中。

我发现,这位老师在孩子明显感觉到困乏的时候,无论这个单元是否完成,都会马上打断,换用欢快的练声曲或节奏训练;在学生表示有些劳累时,马上坚持让孩子马上去喝水,再回来上课,之后完全变换了教学重点。我想,这就是她的高明之处: 声乐老师对孩子的教学要特别小心,不能简单凭经验来判断。

1、孩子不能明确表达自己的感受,甜的就是甜的,酸的就是酸的。孩子们只能明白这点,至于葡萄味、水蜜桃味、西瓜味??10岁以下的孩子是没有区分的能力的。这说明生长发育还未成熟的孩子身上,神经系统并不完善。声乐又是一个特别依赖自我感受和自我调节的艺术种类,如果他们感觉到累了,疼了??估计,绝大多数情况是出问题了。

2、孩子们的发声系统全不一样。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家庭氛围,不同的遗传基因,都导致了孩子们发声系统的明显区别。有的孩子声带发育快,有的肌肉发育快,有的孩子天生语言能力超群,有的孩子天生脸皮厚得要命,没有不敢唱的。成人的发声系统要坚强许多,而且气息、基音、共鸣三大系统都发育好了,训练方法大同小异。但是孩子们万一养成什么不好的习惯,可是要带一辈子的。

声乐老师对孩子的教学必须以充分了解孩子的一切作为前提。

1、要了解孩子的生理特征!必须与孩子的医生和家长取得联系,对孩子的身体状况要有十分清晰的理解。尤其是声带检查,特别重要。稚嫩的声带到底能承受什么程度的训练,教师你要比孩子自己了解更多。

2、要了解孩子的心理特征!包括心理年龄,自我约束能力,集中注意力能力,思考能力,幻想思维,联想思维等等。如果说一个声乐教师只知道自己学生学习的程度怎么样,我认为这老师很失败,因为在孩子心中,你是爸爸妈妈级别的,甚至有时比爸爸妈妈级别都要高很多。什么时候孩子一个眼神,一个小动作,一次小撒谎,你马山就能知道孩子在想什么,那么你的教学可以说是成功的。别忘了,我们是艺术教师。

3、要了解孩子的家庭情况!父母婚姻,祖辈照看,家族传统,经济条件等等因素,对孩子的整个学习过程都有非常明显的影响。一个父母离异的孩子,如果看上去比较自卑,这还好点,这属于正常现象,我们通过欢快的歌曲可以调节孩子身心;但是万一这个孩子偏偏表面乐观调皮,但是音乐表达却畏首畏尾,不敢表演,不愿意跟随节奏或引领节奏,那绝大多数老师都可能将这孩子定位为:差生!大错特错,危险极了!声乐老师对孩子的教学应该遵从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

1、从3岁到11岁,是童声最好听的阶段,但是这整个过程也是孩子自己生理发育的飞速阶段,要把这个纵向因素考虑到孩子的教学计划中。甚至每一年都要针对孩子的生长发育,调整出适当的教学模式来。比如,六七岁的孩子,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应该着重训 练语言咬字和乐感培养;但是孩子只要进入八岁或者八岁半,孩子的声带周围肌肉将有一次十分突然的发育高峰,此时能够非常明显分辨出男孩和女孩的声音,那就应该马上进行保护式训练。等这第一次“变声期”平稳度过,就可以考虑加强气息和共鸣训练了。

2、孩子的大脑发育速度特别快,里边装的东西总显得少,好奇心、多动、没完没了的问题、疯起来不受控制??这都是正常的。饥饿的大脑“饥不择食”,有时“狼吞虎咽”。千万别低估孩子的学习能力,他们一天记住的东西,够咱们成人死记硬背一个多礼拜的。所以教师教的几乎所有知识,他们都能够记住,只要养成了一个习惯,他们就会带一辈子。九岁前的孩子偏重于习惯的培养,九岁以后的孩子偏重于理论的学习。你是教师,千万别让孩子把你“学”空了!

3、孩子几乎每增加一岁,都将获得一个到两个心理层面的能力,比如逻辑思维、幻想思维、跳跃思维、连续思维等等。这是上帝的礼物,也是对教师的挑战。声乐教学尤其依赖这些孩子的思维能力,但是如何把握、了解和应用这些孩子脑子里的“工具”,便成为了一个永久的话题。当有一天你突然发现自己的学生“瞬间”长大了,那说明你在前些年压根就没注意过这孩子的成长,也没适当锻炼、发展和利用过孩子的这些能力。如果你是孩子唯一的老师,估计你已经毁掉了他/她的前程。

儿童声乐教学 篇3

关键词:奥尔夫教学法;儿童声乐;教学;应用

0 前言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被称为是“世界三大优秀音乐教学体系之一”。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它对音乐的作用与突出表现。据调查表明,目前我国的音乐发展状况并不乐观,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音乐在教学中的地位很渺小。而奥尔夫教学法恰恰能够弥补这一缺陷,它有着一定的人文精神和关怀意义,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音乐教学的发展。

1 奥尔夫音乐教学的特点

1.1 节奏特点

节奏是音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整个音乐框架中的灵魂所在,同时它也是奥尔夫教学法中所关注的一点。奥尔夫认为节奏和旋律还是具有一定的差距,我们不能把二者看作是等同的一部分。这因为如此,在奥尔夫教学法中形成了这样的理论,一段音乐里可以缺少旋律,但却绝对不能没有节奏。音乐教育也是如此,节奏的培养要针对儿童的个体特征和动作语言来形成。这种节奏感需要从小就进行培养,比如:在音乐教学之前,教师可以让儿童做一些针对性的节奏语感联系,从语言的基础上把握节奏,随后再将一系列动作加入进去,培养儿童对节奏的反应力与敏感度。

1.2 乐器特点

奥尔夫教学法不同于其他,它在乐器上也有一定的要求。它的乐器使用不是那种技术性非常强,要求技巧非常多的钢琴、吉他等等,它还是以节奏出发,全面调动儿童的兴趣与音乐适应度。它的主要乐器是击打类的,比如说架子鼓、三角架等等。这些乐器都有一个统一的特征,他们的音色都非常响亮,延伸空间也非常广阔,可以使儿童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给予儿童一定的创造力。

1.3 教材特点

它的教材也拥有一定的适应性,针对群体多为儿童。所以奥尔夫教学法的使用教材一般都是一些童谣、民谣等等。它的音节较为简单,在同一音型上进行多种方式的转变。这些曲目的制定也非常独特,主要是适合当前儿童的记忆与学习。

1.4 即兴特点

由于奥尔夫教学法中使用的乐器都没有特定技巧等规范,所以它的适用性与广泛性都非常的强。儿童在听到音乐的节奏时可以跟着乐曲的感觉走,另外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加上一定的创新元素。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灵活多变,而且可接受度非常的高。[1]

1.5 主动性特点

主动性特点也是奥尔夫教学中最重要的特点。它要求儿童不是被动地去听教师的讲解与传授,而是在创新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儿童们可以一边唱一边跳,也可以将乐器与节奏结合到一起,进行发挥性演奏。具体来讲,这个过程体现的不只是学习的过程,也是自我实践的过程。[2]

2 奥尔夫教学法在儿童声乐中的应用

2.1 奥尔夫教学法的节奏特点在儿童声乐中的应用

我们以《伦敦桥》的这首童谣为例,对节奏方面的应用进行分析。在这首歌曲中,它的传统音拍为四四拍,也就是一个小节有四个拍子,我们将这四个拍子拆分成了两个部分。但是在奥尔夫教学法的应用下,教师将四拍变为八拍,将声乐中的音节变长,要求学生在改进过后的音符中打拍子。而在唱的时候,同音连线的八分音符与四分音符是一样的,并不改变其唱法的基本规律。不同的是,学生在节奏回应的时候,可以每隔八个音符拍一下手。为了使节奏感增强并且不混乱,学生在八个音符之间只拍打一次,一共分为两步。那么这样学生就可以将四分音符转化为自己更好熟悉的八分音符,附加的第二点在下一次唱出即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适应自行的切换,他们跟着具体的节点实现断隔,每隔一次就唱一次Da。在学生掌握了基本唱法之后,就可以将音节切入到词语之中进行演唱。在这之后,教师可以适当地减少一些字歌,将节奏中的一系列辅助曲调,直到学生可以完全掌握后,只留下歌词让学生们演练。下面我们以《天上一颗星》为例,来将一下它的具体实践措施。在第一轮时,教师可以将部分歌词音符的后面用数字备注上,使学生们对整体部分有一个基础的把控。在第二次时,教师可以适当地减少数字标注,使学生们尽快地进入状态。而在最后的部分,教师就只留下歌词,让学生们在没有任何辅助的情况下,以适当放慢播放速度的基础上进行练习。这样学生可以在大体上基本掌握节奏韵律,在歌词与节拍的双重进步下感受音乐的美感。[3]

2.2 从旋律角度,探究奥尔夫教学法在其中的应用

在《手指兄弟》的这首童谣中,旋律的跨度并不大,音节也相对简单。但是此音乐中,有两个小度半音,它比大度半音难校准,对于儿童来说也是一种考验。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们先练习比较难唱的部分,把相对困难的旋律引入后再整体贯穿。例如: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们从第二段音符的mi fa so上来练习,找到高音部分的分界点,可以在下行的do re mi后面加上一个do,直到学生们把不同的小段都演唱准确后,再进行连续性练习。首先,将do去掉,突出元音,实现整体引入。接着让学生们把分好的三个部分串联到一起,着重突出音域跨度比较大的地方,让学生们对此首歌有更好的理解。[4]

2.3 将游戏结合到奥尔夫教学法当中去

我们都知道,游戏是最能吸引儿童注意力的部分,将音乐与游戏相结合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还可以令他们产生对音乐的浓厚兴趣。[5]教师作为引导者、指路人,只需要把音符融入其中去,剩下的活动环节可以让学生们自己规划。比如:教师将学生们分为两组,看哪组能够正确的掌握到《小小的船》真正的节拍。在游戏中,一组同学搭建船头,另一组同学根据步伐寻找节拍,以四分音符为主,每走一步代表四个拍子,这样依次循环。在游戏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们回忆每走一步时的节奏与音律。在穿过桥体时,学生们会产生一种紧张而刺激的感觉,他们同时也会随着自己的感受而转换步伐。这个过程也可以称为创作的过程,学生们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学到了知识,并且收获到许多。

3 结语

奥尔夫教学法是适合当前儿童学习的教学方式,它使每一位儿童在回归到本质的前提下,更好地了解音乐,学习音乐,不管是对于乐感比较强还是比较差的学生都有着很大的帮助。另外,奥尔夫教学法增强了儿童的创造力,使他们可以根据音乐的律动自己想象,为培养更多、更优秀的音乐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佳伟.奥尔夫、柯达伊、铃木教学法在我国儿童小提琴教学中的教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4.

[2]邱金玉.柯达伊教学法在我国幼师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4.

[3]郭瑜.探究奥尔夫教学法在儿童声乐演唱中的运用[J].北方音乐,2015(05):47.

[4]郭瑜.探究奥尔夫教学法在儿童声乐演唱中的运用[J].艺术品鉴,2015(04):244.

浅谈儿童声乐教学 篇4

一、儿童声乐教学的不足之处

(一) 针对性不强

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经常使用大量的专业术语, 例如:共鸣等, 儿童这个年龄阶段还不能够完全理解这些专业术语的真正含义, 久而久之, 就会失去对声乐学习兴趣, 不利于声乐教学的开展。

(二) 要求偏高

声乐演唱是一项要求较高的训练课程, 尤其是一些基础性训练, 教师希望尽可能多地传授给儿童, 进而强化训练, 增强训练难度, 希望以此来推动儿童在声乐方面的进步, 但是, 由于儿童阶段接受能力有限, 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去消化、理解, 才能够掌握声乐知识, 导致儿童的声乐水平停滞不前, 与教师的初衷相背离, 没有达到教学效果。

(三) 过早强调气息

气息作为声乐演唱的基础, 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也会在声乐教学过程中着重强调气息对演唱的作用, 但是, 正是因为教师过早强调气息, 导致儿童在演唱的过程中将注意力投放到气息上, 原本可以顺其自然做到的气息调整, 却给儿童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形成了不良习惯, 阻碍了儿童在声乐学习过程中的发挥, 对儿童在声乐方面的发展十分不利。

二、促进儿童声乐教学的有效措施

(一) 深入认识儿童特点

儿童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 通过对发声的学习, 不仅能够培养儿童声乐演唱技能, 而且在促进儿童脑部、神经系统等方面的发育具有积极作用, 另外, 正确的发声学习, 对儿童的心理和生理成长同样具有积极影响。因此, 学习声乐, 对儿童的性格形成以及身体的健康成长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儿童是人生中特别重要的阶段, 对身边事物充满好奇, 喜欢接受新鲜的事物, 而且其身体、神经系统等都处于发育阶段, 所以, 这个时期是对儿童进行技能培养以及促使儿童形成良好性格的最佳时期, 这一时期的学习, 对其性格以及习惯的形成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听觉能力是学习声乐的重要条件之一, 听觉能力的强弱对儿童在声乐方面的发展极其重要, 而儿童在十二岁之前, 听觉能力一直处于发育阶段, 当到了成年之后, 听觉能力就会逐渐减弱, 特别是高频部分的听力。实验证明, 在儿童阶段, 人类对高频声音十分敏感, 与成年人听力水平相当, 更有甚者对低频声音也同样敏感。因此, 在儿童阶段对其进行声乐培养, 先天条件十分优越, 有利于其日后在声乐方面的个性化发展。

(二) 明确教学思想

由于儿童从婴儿时期成长到儿童, 时刻都在变化, 尤其是身体器官一直处于发展阶段, 而相对应的每个阶段的特点不尽相同。因此, 在进行声乐教学时, 就需要针对儿童的实际年龄特点, 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 结合儿童的自身实际情况, 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和任务, 因材施教, 以确保儿童在声乐方面能够接受良好的培训。

唱歌是每个儿童与生俱来的爱好和兴趣, 而且这种兴趣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声乐教学的开展。兴趣作为引导儿童学习声乐的重点, 教师要注重对儿童在声乐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能够引导儿童自助学习声乐。学习声乐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 教师要有针对性进行强化训练, 促使儿童养成良好的习惯。家长作为引导儿童学习声乐的重要因素之一, 要经常与教师进行沟通, 辅助教师培养儿童进行声乐学习。

学习声乐要养成正确的习惯, 习惯的形成有助于儿童积极自主的练习声乐, 但是, 习惯形成的过程具有一定难度。因此, 教师必须要严格要求儿童的行为, 比如:姿势、发声等。儿童阶段是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 不仅是声乐习惯, 对于其他方面习惯的形成也具有重要作用。

学习声乐能够提升儿童的审美能力, 特别是对声音的个性训练, 能够使其形成具有自身个性特点的独特审美观, 而且儿童能够在舞蹈等艺术表演中寻求美感。个性作为一个人行为、气质等的具体体现, 人与人之间的个性存在很大差别, 而声乐的学习, 能够促进儿童形成良好的个性, 对其一生影响深远。因此, 教师在声乐教学中任务就是要根据不同儿童的特点, 培养其良好的个性。

(三) 加强对声乐教师的培训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 在声乐学习过程中, 教师要主动学习声乐知识, 不断扩展知识范围, 进而丰富教学手段, 积极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声乐学习氛围;此外, 学校也要经常组织教师进修, 举办关于声乐教学的比赛, 从而提高整个学校的声乐教学质量。

结论:

根据上文所述, 通过对儿童声乐学习的现状进行分析, 认识到声乐对儿童的重要性, 虽然目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但是, 只要通过正确的教学方案等有效措施, 同时注重细节, 深入了解儿童的具体特点, 就能够提高儿童的声乐水平, 进而促进儿童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国家加强了对儿童教育的关注力度,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注重对儿童德、智、体、美综合素质的培养。声乐教学作为提高儿童审美能力的基础课程已经成为儿童教学内容重要组成部分, 声乐相关技巧也逐渐渗透到声乐教学中。因此, 采取何种方法, 提高儿童声乐教学是我们当下必须要研究的。本文将对儿童声乐教学的不足以及促进儿童声乐教学的有效措施进行研究, 以期提高我国儿童声乐教学水平。

儿童声乐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篇5

首先,儿童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远远达不到理解声乐理论的程度,因此,声乐理论的讲解,不但起不到帮助儿童学习发声方法的作用,相反,还会给他们带来困惑,给声乐实践制造障碍。因此,在教学术语的选用方面,要采用大胆的设想、形象的比喻与描述的手法,把抽象的方法、位置和感觉具象化,并用十分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最好具体到某一物象,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汇来表达,甚至还可以用手势、动作来表达。如用“闻花”来表达歌唱前的气息准备状文章来源于http://态;用“第二个扣子”表示歌唱时喉咙的假想位置;用“关门”来表示关闭唱法等。这种形象、简洁的术语很容易被儿童理解和掌握,能帮助儿童很快抓住感觉并给感觉定位。用很简单的词汇代替繁琐的理论,发挥儿童的优势,避开儿童的弱势,把复杂抽象的声乐教学变得简单而轻松。因此可以说,简洁、形象、准确的教学术语,是打开儿童声乐思维之门的“金钥匙”。从气息训练开始,有步骤、分层次地展开教学。

气息训练是指腹式呼吸训练和歌唱时的气息保持训练。从气息训练开始,是指在正式声乐训练前,应对儿童进行必要的歌唱气息的准备训练,使之先体会到气息的位置,形成一定的气息概念与实践经验。这样,在以后的声乐训练中,儿童可以自觉地用上气息,或在教师的指导下,很快把气息与其他的方法融为一体,在声乐学习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步骤分层次地展开教学,是指根据儿童思维的特点,教师要把气息、喉头位置、声带感觉和头腔共鸣等方法根据儿童的学习程度和理解能力,按照从易到难、先分后总的顺序,分层次、分阶段地进行训练。对于每个具体方法的学习,都要先做独立的专门训练,再与其他方法相结合,而不是所有的方法一拥齐上,避免儿童因不能控制多种意念,顾此失彼而找不到感觉。如在学习喉头位置与声带放松时暂时不要讲共鸣,也不要对气息做要求。不做其他任何要求,儿童才能够集中精力来体会喉头和声带的感觉,才能很快体会到并抓住这种感觉。在感觉掌握后,再在教师的指导下把这种感觉同以前学习的方法统一起来,就简单容易得多了。事实上,即使教师不作要求,儿童也会不自觉地把以前学过的方法加入声乐实践中。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只要在当前的训练内容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加以肯定,就能收到“鱼和熊掌兼得”的效果。

适当把握声乐训练的时间、强度以及歌曲难易程度

和成人相比,儿童的声带短、薄、韧性差,十分稚嫩,在儿童声乐教学中要时刻注意的就是保护儿童的声带。保护儿童稚嫩的声带,不仅要以正确的发声方法、巧妙得当的教学方法以及对错误发声的及时纠正来完成,还要求在声乐训练的时间、强度和歌曲的难易程度上加以把握。因为,即使发声方法正确,长时间的训练也会使声带疲劳,粘膜受损;即使发声方法正确,大声或高声的重机能发声也会增大气流对声带的冲击力,增大声带的张力。对于儿童稚嫩的声带,长期这样的训练是难以承受的,会导致声带粘膜充血,声带局部增厚,声带小结等病变。因此,要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适当地把握训练的音高、音强和训练时间。一般来讲,儿童的声乐训练应以学习和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为目的,以自己的自然声区为基础,音域不超过一个半八度,中等音强,尽量使用轻机能唱高音,每次的训练时间在半小时左右,并且中途要休息两次,让声带得到休息,恢复弹性。另外,还要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歌曲。要根据儿童的音域和学习情况及演唱能力来选择在演唱中没有障碍又能充分展示其发声技术的歌曲。因为儿童刚刚学到或掌握一些发声方法,概念还没有形成,位置还没有巩固,额外的发声难度会导致儿童感觉的偏移和发声的失败。对于初学声乐的儿童,一般选择音调适中,旋律优美、上口,没有大跳音,闭口音不多的歌曲。因为这样的歌曲不但不会给儿童增加额外的发声难度,而且还在不伤害儿童声带的同时起到巩固发声方法的作用。

正确认识童声音色,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自然的童声是两片短小的薄薄的声带振动发出的纯净的基音,加上口腔共鸣形成的明亮清脆的个性音色,稚气可爱,非常迷人。但这是一种自然的音色,缺少科学发声方法的支持,头腔共鸣比较少,因此歌唱时高音上不去,喊的成分比较多。学习了科学的发声方法,加入气息和头腔共鸣,音色就会有所改变,变得圆润、浑厚,但会失去一些明亮度和稚气感。但是,解决了高音,并且头腔共鸣能产生一种饱满和通畅的感觉,因此,在儿童的声乐教学中,不能因为怕改变明亮可爱的自然的童声音色而在发生方法上有所保留。学声乐学的就是科学的发声方法,如果因为自然的童声音色好听,就不学头腔共鸣,对儿童来讲,最终会得不偿失。因为,随着儿童身体的发育,自然的童声最终会失去,而科学的发生方法会使他终身受益,是他永远的财富。因此,不盲目追求音高或音色,变尖亮为通透,追求童声的艺术美,把科学的发声方法放在第一位,才是儿童声乐教学的正确的指导思想。

及时的赞美

每个孩子在听到表扬时都会感到兴奋、开心,尤其在唱歌的时候,赞美和肯定会使儿童精神振奋,情绪高昂,这是一个非常理想的歌唱状态。同时,及时赞美和肯定还能把正确的发声信息及时地反馈给儿童,不仅起到鼓励的作用,还能稳定他们的发声方法,提高他们对声乐的悟性。

浅谈如何激发儿童学习声乐的兴趣 篇6

声乐作为音乐教学中一个重要科目,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多年来对儿童声乐教学的经验,在吸收了其他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激发儿童学习声乐的兴趣,同时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来教育儿童,让儿童在声乐的学习中体会到快乐,激发儿童学习声乐的兴趣。

一、由抽象转变为生动

在声乐学习中正确的呼吸是非常重要的,在整个学习中它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一个好的歌唱家非常讲究呼吸,一个正确的呼吸是发声的动力,发音的准确、音质的优美和歌唱的表情都与呼吸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声乐中的呼吸我们为了儿童更加形象的理解,我们告诉儿童想象眼前放着一支点燃的蜡烛,让学生想象吐气时蜡烛的火焰是均匀的晃动而不是用力过强,导致蜡烛熄灭,这种形象的训练方法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声乐的生动性。

二、儿童需要音乐游戏

儿童的天性就是玩游戏,在声乐教学中贯穿各种小游戏,这样对儿童学习声乐是非常有帮助的,既可以满足儿童学习的天性,又可以让儿童在玩的过程中学习到声乐的基本知识,让死板的声乐教学变成了趣味十足的各种游戏,让儿童在玩耍中不知不觉地练习和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完成预期的教育目的。

声乐游戏既不同于传统的声乐教学又不同于传统的游戏,它是二者的有机结合,它是为了实现了一定的音乐教育目标而编制的有规律的活动,儿童非常愿意在音乐中玩游戏。例如我们把7个音阶做成7层台阶,从1到7用卡通的数字贴上,让儿童在老师的钢琴声中练唱每个单音,让他们知道唱音阶就像爬楼梯一样,可以让他们边唱边玩爬楼梯的游戏,这样更容易让儿童接受声乐的基本知识,对声乐的学习不一定就是非常正规的学习,特别是对待儿童学习更是这样,让儿童在游戏中喜欢上声乐,让其逐步让声乐靠近,这种渐进式的引导,比起其他的教学方法更有利于儿童学习声乐。

三、在游戏中激发学习的兴趣

声乐教学的课程设置,含有歌曲演唱模式及技能水平的提高方式,歌曲基本内容的教学,呼吸、发声等普通技巧的训练。现在学生通过歌唱声乐歌曲,把曲子的丰富内涵用自己的歌声完美地体现出来,从而使其提高和完善自己的演唱技术水平,这才是其最最重要的核心内容和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所以,歌唱教师在歌曲教学中会留心认真对待歌曲的情境、内涵、个人风格与歌曲内在的把握。

在歌曲的教学中,由于每个人的身体条件不一样,歌曲演唱的技术也不一样,所以大家放在一起训练作用就比较明显,它包括演唱内心的训练,演唱呼吸的训练、演唱语言处理能力的训练,演唱人员自身的训练等。从刚开始练习起,就要与音乐放在一起练,所以练声一定要有比较好的音乐感觉。在最重要的音程、音阶的演唱练习中,以音乐的表现力和张力来表现歌曲的演唱功力,具体要从身体、音色、呼吸、共鸣等方面加强技巧方面的练习。因此练声开始时,要求对每个歌唱者的音程、音阶、歌唱词句的旋律做到完美的拿捏。从以上我们了解到身体、音色、呼吸、共鸣在歌唱发声的过程中都少不了,它们是相互促进、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

1.竞争中实现自我肯定。在设定的特定的游戏中,可以让儿童感觉到游戏的快乐,这种快乐源于儿童对于游戏的优胜劣汰,在这个过程他们不得不全身投入,成功的喜悦会让他们感受到声乐的乐趣,偶尔的失败可以让他们更加努力去完成,这样成功与失败中,让这些孩子感受到了学习声乐的乐趣,在声乐的各种游戏中,儿童体会到了紧张又可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就会增强儿童学习声乐的信心,可以更好地让声乐学习变成在兴趣中学习,会起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2.合作中实现自我满足。很多游戏不是自己能够完成,它需要一组人或者更多的人去共同完成,他们在其中担任不同的角色,缺一不可,在这样的游戏中,每个儿童都是主角,他们能够在合作中体会到合作的乐趣,这样能够让儿童更好地去理解声乐的学习,同样的声乐的演奏过程,也需要相互配合才能够演奏出美妙的乐章来。让儿童从小时候就学会合作的精神。

3.驾驭中实现自我认可。声乐游戏中我们可以设定儿童就是游戏的主人,比如在教儿童《小猫钓鱼》的时候,可以先来根据故事本身的情节,分角色扮演小猫和猫爸爸,然后给与孩子一定的情景感觉,在给他们声乐的情感培养的时候,就有了新的感受,这样就可以发觉儿童的内在潜力,又可以让儿童学习到声乐的基本知识,当其中的某些儿童在自己设定的游戏中看到别人的儿童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的时候,它能够感受到很大驾驭感和成功的喜悦,体验到克服困难后达到目的的畅快心情。

四、结语

声乐训练是由歌唱者自身的嗓音生理条件、声乐技巧、心理构成、艺术修养等共同构成的统一整体,这些整体的各个部分之间是相互交叉、相互影响的。

在对儿童学习声乐的过程中,我们不能急于求成,同时我们一定要把声乐抽象的形式转变成生动的形式,让儿童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再就是通过各种游戏来激发儿童学习声乐的兴趣,这是非常关键的,声乐游戏可促进儿童的身体成长发育,可以培养儿童愉快的心态,还可以帮助儿童树立健康的人生观。同样声乐游戏还可以丰富儿童关于声乐的基本知识,锻炼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创造力、注意力、思维力和想象力,通过游戏更好地激发儿童学习声乐的兴趣。

[1]刘潇林.论声乐艺术的演唱风格[D].西南大学,2009.

浅谈儿童声乐教学方式与方法 篇7

声乐是指用人声唱出的带有语言的音乐,人类的语言天赋与生俱来,语言与旋律的完美结合,给欲人视觉与听觉的享受。正是因为声乐这种妙不可言的感觉,选择它的人越来越多,儿童是其中一个重要群体,因为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方式与方法。

一、选择教材与教学方式

1. 学前的幼儿正处于开始认识世界的关键期,对一切都充满好奇,一张小纸片,半截烟头就可以让他(她)沉迷,儿童的智力发育,注意力培养,兴趣发展都离不开这种“沉迷”。

这个年龄的幼儿处于直观视觉的思维状态下,在教材的取材上,要注意直观性,趣味性,如《两只老虎》《小星星》等,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增加教材的难度。在教学方式上要以启发式的教学为主,如《小兔子乖乖》除了歌词和旋律外,还要启发幼儿了解小兔子的外观特征,模仿小兔子蹦蹦跳跳,知道大灰狼是它的天敌,引导幼儿注意安全知识。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声乐的学习,还要提高幼儿对世界的认知能力,培养良好的习惯。

2. 对于适龄上学的儿童,节奏感、音准好的一部分儿童已经能较好的完成声乐作品,对于这部分儿童,可以参考他(她)们学校的音乐教材,补充别的声乐作品,保证教材的数量性和质量,演唱的作品多了,自然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对于节奏感不好,音准差的一部分儿童,在声乐教学中要注意增加他(她)们视唱练耳以及节拍的训练,选择节奏感强,旋律简单,比较容易掌握的声乐作品,保证每首声乐作品的准确性,慢慢增加难度,逐渐增加他(她)们对音乐的认知能力。

二、教学方式的组合

1. 对于学前儿童,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可以采取大课为主(几个人一组),小课(一对一辅导)为辅的教学方式,每个儿童在课上能演唱又能聆听,既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又不会感到疲劳。

由于差异性,每个儿童的问题又不同,这部分问题可以在小课上解决,这样组合的教学方式,适用年龄偏小的儿童。

2. 对于适龄上学的儿童,注意力比较集中,可以采取小课为主(一对一辅导),大课(几个人一组)为辅的教学方式,这样组合对于年龄大一点的儿童来说,即可以多学知识,又能调动积极性。

三、演唱的身体姿势及面部表情

演唱者的乐器是人的整体,因此内在发声器官(呼吸、声带、喉形、管道)的摆位和状态一定反映在身体姿势和面部表情上。反之,外在的身体姿势和面部表情一定会影响内在发声器官的状态。人身体的每一部分对歌唱都是有用的。双腿及脚的支撑作用,双臂及双手的配合歌曲表现的各种姿势。臀部、后腰、背部肌肉的适度收紧,有利于脊柱的直立以及整个形体的挺拔和前胸的开阔、自然挺起及放松。腹部也不应过分松弛,尤其是小腹应该收起以维持腹压,支持横膈膜和上腹部的肌肉对呼吸的保持和推动。整个身体在歌唱中应保持:身体自然站立,两腿分开不超过肩宽,双脚前后不超过一只脚的距离。双眼平视看远方,双肩放松胸部开阔自然挺起。

1. 在教学过程中,许多儿童容易出现“端肩膀”,也就是因为紧张,总是把双肩提起来演唱,双肩的紧张会引起呼吸部位上提变浅,这时候可以让儿童像平时一样走路的同时做扩胸运动并演唱歌曲,体会放松状态下,双肩打开、胸腔打开演唱是什么样的感觉,这个方法还是很有效果的。

2. 儿童的模仿能力比较强,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面部表情的示范就可以,对于口腔内的歌唱状态,要求尽量形象化一些,比如让儿童体会“打哈欠”的感觉,“啃苹果”的感觉,结合演唱慢慢体会。

四、歌唱中的呼吸

歌唱呼吸虽然是建立在日常生活呼吸的基础上的,但是它又与日常生活中的呼吸有不同之处。日常中的呼吸是自然而然的,歌唱中的呼吸要服从歌曲的需要,根据歌曲中音的强、弱、长、短、快、慢、高、低的不同,以及感情的变化而调整呼吸的深、浅以及支点的变化。近代声乐普遍采用的是胸腹式联合呼吸,它是一种运用胸腔、横膈膜和腹部肌肉共同控制气息的呼吸法。由于吸气时下降横膈膜和张开肋骨同时并用,使胸腔全面扩大,气息容量大;控制气息的能力强;有明显的呼吸支点,音域扩大,高、中、低三个音区音色协调、统一。

1. 对儿童歌唱呼吸的训练,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循序渐进,结合歌曲阶段性解决问题。

2. 用“闻花”的方法来体会吸气的感觉,上身完全放松,腰部向外扩张,胸部也有舒张感,体内空间增大使气息很自然地倒流进去,最关键的是要体会气息徐徐流入体内的感觉。

3. 用“跳音”练习来体会气息支持声音的感觉。

五、歌词与朗诵、阅读相结合

1.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儿童在歌唱的状态下先朗诵歌词,后演唱,这样可以使吐字清晰,增加演唱整体性。

2.在多数作品中人声的音乐都有歌词,于是这部分音乐就有了双重表现,词和音乐的结合使内容不确定的音乐带上了文学给予的相当的确定性又使比较明确确定性的文学带上了不确定的色彩,引人去联想,从听觉引起心绪的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感受。同样,儿童演唱的歌曲中,歌词的部分需要理解并记忆,增加了阅读的能力,提高了文学修养。

六、演唱与台风相协调

1. 声乐课堂中往往忽略台风训练。

台风的前提是思想文化修养、道德、性格和技艺水平,但台风又不等于它的全部前提。技术问题还是存在的。所以我们要在形体课、舞蹈课、表演课中进行形体、动作的协调和正确表演方法的训练。儿童同样不能忽视台风的训练,有一部分儿童具有演员的潜质,在演唱中的表演恰到好处,还有一部分儿童不会表演,比较呆板,在教学中过程中可以借鉴戏曲程式化的表演,根据歌曲内容规定动作,练习的多了,才可以“胸有成竹”,表演由呆板到自然。

七、课堂小结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每个儿童掌握了一部分声乐作品后可以上小结课,按年龄分组,每个儿童选择两首歌曲演唱,其中一首是大家相同的,另一首歌曲是不同的,每个儿童既是演员,又是观众,互相看一看相同的歌曲谁的综合表现力更佳,不同的歌曲彰显了个人能力,互相观摩,取长补短,尤其有助于提高演唱和表演的综合能力,增加自信心。

总之,儿童声乐教学应因材施教,提高儿童的音乐基本素养,注重个性的培养。音乐的世界美丽缤纷,声乐是那朵最美丽的花儿,芳香四溢,沁人心脾,滋养着一代又代儿童的成长!

参考文献

[1]石惟正著.声乐教学法[M].百花文艺出版社,1996.

学前儿童的声乐教育 篇8

在声乐学习方面,语言只是起到引导作用,所有教师的语言都是要靠儿童的的悟性去理解、去感觉。所以,要想学好声乐,乐感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在培养学前儿童乐感上,主要以兴趣为启发点,无论对小班、中班还是大班的幼儿来说,故事性歌曲是他们的最爱。故事性歌曲指歌词内容有故事情节的歌曲。故事性的情节是歌曲的再现内容,这与幼儿的表象思维能力合拍,是幼儿的音乐趣味所在。典型的故事性歌曲比如:《小老鼠》、《小猴下山》等等。怎样培养孩子的乐感呢?乐感的培养不是三天二日之功,需要长时期的积累,要靠平时的潜移默化。

1.发展孩子的听觉能力。家长应为孩子创设一个安静、舒适的音乐艺术环境,给孩子精心选择一段乐曲(不是流行曲),每天早、 中、晚播放三次,而且至少应持续五个月欣赏同一乐曲,也就是说乐曲大约要被欣赏四百五十次,这样才能使孩子真正受到熏陶。随着年龄的增长,可选择莫扎特、舒伯特等名作曲家的曲子。

2.培养孩子对节奏的感受力。节奏是音乐的骨架,节奏就在我们生活之中,这就要靠家长去引导孩子感受它。例如孩子们喜欢的一首儿歌: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和青菜。 这里就有一定的节奏。

3.培养孩子对歌曲和乐曲的能力。孩子年龄小,对一些复杂的情感不能理解,但对他们能感受诸如欢快的情绪,安静的气氛等。 他们学唱了这样的歌曲或听到这样的音乐,都能自然流露出自己的感情。教孩子学唱和谐、明快,有一定教育意义的歌,对孩子理解音乐情绪有一定的帮助。如《一分钱》、《学做解放军》、《爱护小树苗》等。

二、儿童歌唱的发声练习

在幼儿唱歌之前,我们应当做好充分的发声练习。前面所讲的幼儿最喜欢的故事性歌曲,可以用来让幼儿打开喉咙,起到发声的作用。比如故事性歌曲《大灰熊》是一首歌曲力度强弱对比极度强烈,所以用动作表演来传达是很容易的,但是用嗓音表演这种对比强烈的歌曲就需要运用到头声,否则强就变成了喊,弱就变成了无声。所以要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头声,如果感受不到,至少要让幼儿明白是用嗓音在讲故事。

正确的歌唱姿势是获得悦耳歌声的重要条件,也体现着儿童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歌唱姿势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演唱的水平和形象的表现。歌唱的姿势有两种:一种是站姿;一种是坐姿。我们提倡最好是站着歌唱,这样可以把每次的发声练习当做是一次表演。但无论是那种姿势,头部都要保持水平的位置,目视前方,脖子端正不要往前伸。站着的时候,双脚略微分开,身体站直,两手自然垂直,身体的中心略向前倾。坐着的时候,最好做凳子的三分之一,把腰挺直,双手自然放松,上身要端正。

在幼儿在练声前,也可以遵循传统练声方式,做好练声的准备,首先要进行呼吸训练,在进行呼吸训练的时候,可以让儿童做些有趣的呼吸练习方法,比如:让儿童进行强弱的呼吸训练,可以让儿童发出来“嘶”的声音,教师可以做手势,手向右表示“嘶” 声音要强,手向左,表示“嘶”声音要弱,来回反复几次把儿童的演唱兴趣、激情调动起来,这时就可以进行发声练习了。在发声练习时主要应根据儿童的实际演唱水平出发,在歌曲的演唱技巧上, 他们要掌握两种练习方法,一种是平稳连贯的,一种是跳跃的。如何将发声练习和呼吸训练结合起来,方法有很多,下面简要举几个例子:

1.训练平稳连贯的唱法。可以进行上下行级进的三度哼鸣练习,让孩子去找鼻腔上的亮点,可以采取一些办法引导孩子。还可以进行一口气唱完级进下行的五度训练。

2.训练跳跃的唱法。主要是用跳音来演唱,如何找到跳音的感觉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常遇见的跳音情况加以引导,比如在生活中突然摸到盛热饭的碗时会发生什么样的声音,突然见到自己害怕的小动物时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这时的声音就是最好的例子了。教师最好还是用三度级进的旋律来练习。

三、儿童歌唱中的咬字

歌唱中的吐字咬字是唱好每一首歌的关键,在汉字中一个汉字可分为字头、字腹和字尾。歌唱时的吐字咬字和平时说话的咬字吐字主要区别在于说话的字音是短促的,字头、字腹和字尾不明显; 而歌唱中的字音却是随着歌曲的旋律舒、紧、缓、慢的变化而变化的。在歌唱时,每个字的字头都要咬清晰,字尾要收准收好。

四、儿童歌唱时的嗓音保护

在儿童歌唱时嗓音就是儿童歌唱的“乐器”,嗓音的健康与保养是否得当,关系着儿童的艺术生命,嗓音的保护是十分重要的, 要想儿童有健康的嗓音,必须在幼儿期就注意保护。这对于培养声乐人才,也是有积极意义的。要有好的嗓音,应注意:避免幼儿长时间的啼哭、喊叫;要有正确的发声方法,科学合理的用嗓;保持身心健康;不模仿成人的声音歌唱。身体不适时少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要有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不吃或少吃上火的食品,或过冷过热的食品。

五、结语

儿童声乐教学 篇9

关键词:儿童声乐教育,启蒙教育,讲解示范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 学习音乐的儿童越来越多, 年龄越来越小。家长们重视孩子的智力投资与启蒙教育, 就是想从孩提时代开始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但是在声乐教学中如何用生动、准确、有趣味的教学方法培养儿童的音乐才能, 带领他们顺利走进音乐殿堂, 使他们自觉地在音乐世界中探索和追求, 值得每一位儿童声乐启蒙教师深思。

许多人认为学习声乐就是教师怎样教, 学生怎样学就行。这样的学习久而久之就变成被动的学习, 而教师要求的东西往往是直接针对技术性的。初学声乐的儿童很快就会感到方法不易掌握, 他们会逐渐把学声乐当做是一种负担。要让孩子愿意学习歌曲演唱, 就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一位优秀的儿童声乐教师除了要具备一定水平的声乐演唱能力外, 还要具有一些儿童心理教育方面的常识, 丰富的爱心, 细腻的情感, 活跃的思维, 也是儿童声乐启蒙教师必备的条件。

一、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 提高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浓厚的学习声乐的兴趣, 孩子就会自发而不被强迫地学习, 并且学习声乐的效率会明显提高。因此, 能否有效激发并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 每一个初学声乐的孩子往往都带着好奇心和一定的紧张情绪。他们想看看声乐课怎么上, 唱歌难不难学, 老师凶不凶……如果老师太严肃认真, 不苟言笑, 就会使孩子不敢唱, 不敢回答问题, 甚至从心理上产生紧张感。

作为把孩子引进音乐大门的启蒙教师, 从第一节课开始就要对孩子以爱消除他的紧张情绪。如主动亲近孩子, 同孩子聊聊天, 问问他的喜好, 课堂上多以鼓励和表扬为主, 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让孩子尽快喜欢上老师, 愿意再上课。在儿童学唱歌的过程中, 遇到回课效果不太令人满意时, 老师要耐心地讲解示范, 多鼓励, 少批评, 切不可用一些过激的言语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多说“不错, 能行, 再细心点就会做得更好”等鼓励、诱导性的言语。并要不失时机地给予表扬和鼓励, 有时虽然没有完全达到要求, 但只要有一点点进步, 就应该表扬, 让孩子随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课堂上不仅能及时纠正孩子在技术上的问题, 在教孩子纯声乐技巧的同时也要培养孩子细心、耐心和爱心的品格。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 在给儿童上课时, 在课堂上营造无拘无束的愉快气氛是至关重要的, 这样可以使孩子保持轻松玩耍的情绪, 唤起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 孩子才能从心里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课, 才有可能激发他们对唱歌的兴趣。

二、应用丰富多彩的授课形式

许多人说, 教育是一门科学。我更觉得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的对象是人, 千人千面, 教学过程中的每一堂课, 对待每一个儿童, 都需要不断创造丰富多彩的授课形式。就初学声乐的孩子讲, 老师的课堂讲解是极重要的。它是引导孩子正确练唱和克服困难的钥匙。孩子只有在老师那里听明白了, 听懂了, 理解了, 才能在课后练习。在课堂上老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 把自己“变成”一个孩子, 用儿童形象思维的方式启发教育孩子, 这样才能使孩子听得懂, 放得开, 记得牢。运用教学中的赏识教育和启发教育, 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获得知识。例如, 李平收、左小玉选编的经典儿童歌曲《粉刷匠》是一首把音乐、律动、语言、节奏融合起来的唱游歌曲, 授课中老师用形象的比喻、正确的演唱方法带动孩子在明快的节奏声中边唱边舞动。一是提高孩子的学习热情, 二是培养孩子们爱生活爱劳动的品格。这种丰富多彩的授课形式一定会比命令式的要求更容易让孩子接受。老师通过与儿童共同练唱, 在游戏的学习过程中洞察美好的童心世界, 理解孩子稚朴的情感, 感受孩子的生活情趣, 使孩子的心情得到彻底放松。孩子随着音乐的感觉, 集中思想, 在美妙动听的音乐声中学习声乐, 掌握方法, 感受唱歌带来的快乐感。

天性好动是每个孩子的特点, 他们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平均只有十多分钟。如果一直要求孩子跟着钢琴唱歌, 那么对他来说会思想“走神”, 老师讲的方法和孩子表现出来的反应不一致, 常常会出现上半节课唱得较好, 下半节课注意力不够集中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 老师在课堂上只要充分利用孩子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交替轮换, 及时变换教学内容和上课形式才能让孩子始终感到愉快, 愿意学。当教孩子学唱《小螺号》、《小燕子》、《春天来了》等活泼、可爱、富有生活气息的儿童歌曲时, 不妨让他和老师一起做做那些有趣的律动模仿游戏。如吹起小螺号的手势, 展开小手模仿小燕子飞起时的感觉, 想想春天来了, 小鸟飞来飞去/欢聚一起真热闹/动听的歌儿唱起来/唧唧喳喳唱不停/……对于这些生动形象的动作和声音, 孩子们都很感兴趣, 容易掌握, 记忆深刻。这样的唱游在课堂上既缓解了孩子的疲惫, 又加强了对孩子的节奏训练, 一举两得。

对于初学声乐的孩子, 老师演唱出的甜美声音更令他们向往。老师在教授每一个新歌曲时, 都需要范唱给孩子们听, 让他们有完整的感性认识。对于歌曲中的节奏, 加线的音符, 换气记号等, 老师更要一一解释清楚。为了让孩子们准确理解, 还要边弹琴边唱边讲解, 这样孩子们就会惊奇地发现, 音乐当中有“蓝天”、“白云”、“红花”、“绿草”、“河流”、“山川”等那样有趣的故事。在示范时老师要像孩子一样认真演唱, 音量适中, 吐字准确, 鲜明, 吸引人, 这是培养孩子良好音乐听觉的练习。

孩子爱模仿大人的举动, 定期举办小型观摩会, 参加一些社会活动, 让孩子们通过交流和学习刺激好胜心, 激发学习兴趣, 挖掘潜能,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三、及时有效地和家长进行沟通

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对儿童教育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更是孩子走上成功之路至关重要的因素。学习声乐大部分时间是孩子在家里练习, 孩子的自觉性和理解力、记忆力不强, 需要家长的配合与指导。但有些家长的做法并不科学, 老师应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 提高练唱效率。

我跟踪调查过几个学习声乐的孩子, 他们从进幼儿园到上小学时, 就比同龄的孩子聪明, 活泼, 仪态自然大方, 在班里担任小干部, 为老师出谋划策, 上台朗诵, 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从家访中我了解到这些孩子之所以这样活泼可爱, 是因为家长把孩子学习唱歌看做是提高修养, 陶冶情操, 培养高雅爱好, 锻炼意志和敏捷反应能力的一种有效行为。首先父母合作, 陪着孩子上课, 认真记录好老师上课提出的要点及要求, 以便回家后帮助孩子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

其次, 合理安排好练唱的时间, 养成提高练唱效率的好习惯。因为初学唱歌的孩子集中精力的时间很短, 家长把控好本周老师安排和教授的练唱的方法, 控制在10至15分钟就可以。

再次, 家长注意采取寓教于乐陪练的方法, 用游戏的形式开启孩子的心智。父母可以让孩子绘声绘色地描述歌曲表达的内容, 并尽可能用歌词中的一些词句, 辅助简单的动作表演, 帮助孩子连贯记忆歌词, 学唱歌曲, 按照歌曲节奏朗读歌词, 背诵歌词, 学唱歌曲。高尔基说:“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明代吕坤说:“童时习之, 可以终身体认。”可以说儿歌是孩子步入人生的第一个领路人和启蒙者。它似涓涓细流、绵绵春雨, 润物无声于潜移默化之中。它随着优美的旋律, 深入孩子爱的心田, 像一只美丽的百灵鸟, 为孩子们带来了欢乐, 陪伴他们度过整个童年的美好时光。可喜的是我授课的这几个孩子中有两位参加过全国少儿声乐比赛荣获第三届、第四届“校园之星”全国青少年艺术风采展示活动声乐类、小学组一等奖, 我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总之, 一名优秀的儿童声乐启蒙教师要重视学前儿童的启蒙教育与教学。根据儿童的特点, 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 运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动作和示范演唱调动儿童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他们的音乐想象力和理解力。通过老师、家长和孩子一起用唱游的形式边唱边游戏, 孩子边玩边学唱, 无形之中孩子得到了音乐的熏陶, 久而久之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渐渐地孩子在音乐声中张开了想象的翅膀。这使儿童的视觉和听觉同时得到愉快和满足, 视觉画面丰富儿童的听觉印象, 加深对各种音乐表现手段的感知和理解;音乐的听觉作用使画面的展开和情节的发展变得更丰富, 更生动;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使他们在以后的成长道路上热爱音乐, 从声乐学习中寻找快乐, 孩子就会在音乐的海洋里畅游, 在歌声的沐浴下, 品德和人格更丰满、完善, 一生热爱音乐。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教育指导纲要 (实行) , 2001.

[2]幼儿教育辞典.

[3]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0.

儿童声乐教学 篇10

关键词:我国儿童,声乐教学,嗓音

目前我国儿童的声乐教学已成为声乐教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声乐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儿童对声乐艺术的感受能力、表达能力、审美创造能力以及对艺术的热爱。通过声乐这门集语言、音乐、表演于一体的艺术的学习和训练, 激发、挖掘儿童歌唱的兴趣与能力,使儿童更好的感受艺术, 最终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更好地去创造美,从而达到开发智力、领悟美感、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

一、当前我国儿童声乐学习现状

儿童声乐的学习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以学校为主普及性的声乐学习,二是以家庭为主送儿童去专业机构参加的声乐学习。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各个学校声乐兴趣班、合唱团的开设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歌唱兴趣,增强了学生开口唱歌的自信。社会上各种培训机构的不断涌出,也成为学校教育的有力补充。与此同时,各类学生艺术节的举办,更是从侧面上提高了我国艺术教育的水平。

然而,这些培训机构在丰富儿童声乐学习需求的同时, 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声乐学习的“功利化”趋势。部分家长让儿童学习声乐是为了参加考级、比赛或者为以后报考重点中学的特长生做准备。其次,声乐教学师资参差不齐, 部分教师过分注重声乐技巧,忽视儿童生理特点,“成人化” 趋势教学,不注重保护儿童嗓音。长此以往儿童健康的嗓音将慢慢受到损害,也影响儿童声乐水平的蓬勃发展。

二、我国儿童声乐演唱问题

儿童嗓音总体的特点为:音量细小;音质纯净、清脆; 音色甜美、圆润。每一个儿童都有自己独特的嗓音。现如今还有不少老师强调孩子歌唱用真声,这虽然可以获得很好的艺术效果,但用多了就会对孩子的歌唱器官造成不可挽回的损伤,导致儿童在演唱歌曲的过程中常出现嗓子不舒服甚至嘶哑、疼痛的情况。有的儿童只知道一味模仿大人的音量、 音色,习惯挤、卡、撑、压着喉头唱歌,使喉部肌肉长期处于过分紧张的状态,歌唱状态失去平衡,听起来费力、不自然,种种行为都会导致儿童较为严重的嗓音问题。

我们不能为了追求一时的气氛与音量而不顾及孩子们今后的发展,儿童声乐要量体裁衣、扬长避短,针对每个儿童孩童时期独特的嗓音条件、歌曲表现、情感表达等全方面的素质进行合适的教学指导,因此科学用嗓及嗓音保护在儿童声乐教育体系中值得我们格外重视。

三、儿童声乐学习的嗓音保护

1.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有的家长在平时的生活说话声音洪亮,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孩子,于是孩子就会模仿父母说话的音量,认为那样的发声才是正确的发声方式。这样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孩子将错误的发声方法带进歌唱中, 于是出现喊唱现象。这时候,声乐教师要通过正确科学的发声方法和良好的歌唱技能为学生做一个好的榜样,使用儿童化的语言、形象的比喻、流畅的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图, 使枯燥的声乐理论易于理解和掌握。教师正确的范唱对儿童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2.选择适合儿童演唱的歌曲。在声乐训练周期上,不应急功近利,以免对儿童的嗓音造成难以挽回的伤害。对儿童音域的过早扩展,对高音的过分注重或者练习难度较高的歌曲,以及长时间的超负荷演唱,容易造成声带的紧张和疲劳。声乐教师需要了解声乐教学的特点和规律,遵循声乐教学的原则,并结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及心理特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准确地选择发声练习和声乐曲目,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3.科学安排学习或练习声乐的时间。儿童声带本身十分脆弱,长时间枯燥的练声和歌唱加重了学生声带的负担, 使声带出现肥厚、水肿等病变。要采用正确的发声方法控制好用嗓时间,多做适当的基础练习,如无声练习、张口练习、 气息练习、哼鸣练习等,用轻声歌唱来体会头声,而不大声乱吼乱叫。

4.对变声期嗓音的格外保护。在儿童从少儿时期过渡到成人时期的过程中,嗓音要经历特殊的“变声期”,具体表现为变声期的声带会出现各种不适症状和情况(如声音变得沙哑、粗糙、等),这些声音上的变化会让儿童难以适应和接受,从而情绪激动。这一阶段教师和家长在正确引导儿童用嗓之余,还要重视和加强儿童的身体锻炼,增强儿童的抵抗力,并保证充足的睡眠,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让发声器官健康的成长。在日常生活中切忌乱吼乱叫,教师要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多做一些音乐欣赏,在节约用嗓的同时培养学生敏锐的听觉和乐感,为声乐学习也提供了必要的音乐素养;适当改动作品,量力而行,遵循声乐训练的自然规律,在不断地训练时,也要保证愉快歌唱,增强儿童唱歌的自信心。避免过度用嗓使儿童娇嫩的声带受到伤害,使每位儿童都拥有清脆、健康的嗓音,都能唱出美妙动听的歌声。

结语:

儿童声乐教学 篇11

如今的声乐高考要求学生会正确地运用气息, 正确地打开喉咙, 正确地咬字、吐字, 在歌曲中投入情感等。一名高三的音乐生要通过科学的发声训练才能达到或者比较接近这一要求, 而我在训练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规律、经验和不足。

一、让学生通过各种方法掌握气息的启示

作为一个声乐教师, 我觉得教学手法应该是多种多样的, 不能仅仅局限于一两种教学手法。掌握歌唱的气息运用可以用闻花香、小声哭泣、大笑、负重、弯腰九十度、离远喊人、半蹲等各种方法。但是教学手法应该根据不同的人而有所变化。

例如, 让学生明白, 闻花香时的气息状态就是歌唱时的气息状态。在授课的过程中, 我发现一些同学对闻花香的呼吸状态体会得很快, 但有些同学找了半天都没进入状态。这就告诉我们, 对于喜欢鲜花、经常闻花的学生来说, 他们可以很快地理解和掌握, 知道闻花香时运用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气息状态。但是, 如果碰到一个没闻过花的学生, 恐怕这种教学手法的效果就差强人意。让那个学生一时凭空想象闻花香的呼吸状态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就很难做到。

又如, 运用“哭泣”“大笑”“离远喊人”等手法进行授课。在教学中, 我发现有些学生你叫她大笑, 她怎么都笑不起来, 你叫她小声地用胸腔哭泣, 她倒反掌握得挺好的。这就说明我们人与人的个性是不同的。对性格比较内向、不爱说话、心思细腻的女生, 用闻花香、小声哭泣的手法可以使她很快掌握歌唱的气息状态;对于性格外向、开朗活泼的学生, 就可以采用“大笑”、“离远喊人”等手法, 比较奏效。

总之, 在歌唱教学的过程中, 各种技巧都是由声乐教师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法传授给学生的。一个好的声乐教师, 要能很好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法, 把歌唱技巧传授给不同的高三声乐学生。

二、在训练中要注意共鸣腔的运用

人体的共鸣腔体主要分为头腔、口腔、胸腔三个部分, 在歌唱教学中要把各共鸣腔体统一运用。

例如, 歌曲《女儿歌》是一首陕北风格的民歌, 在演唱中高音注意靠前些, 声音往眉心亮开, 所以我在教学中很强调学生对假声的运用。可过一段时间后, 我发现学生在演唱时只顾头腔共鸣的运用, 胸腔共鸣减少了, 这时的声音就变得很弱、很虚。当发现这方面的不足时, 我及时调整了学生的状态, 结果发现学生演唱的声音饱满多了。

所以说, 在唱高音时片面地追求头腔共鸣, 声音就会缺少扎实的基础, 变得尖锐、发虚, 在演唱时缺少胸腔共鸣的高音, 必定是单薄尖锐、僵硬紧张的。所以只有善于调配好各腔体的共鸣比例, 才能在统一共鸣区的前提下进一步发挥各共鸣腔体的特点, 使音色具有丰富多彩的变化, 以达到充分表现歌唱艺术的目的。

三、歌唱中的另一个重要的角色———咬字、吐字。

在歌曲的教学中, 教师应让学生注意到每一个字的发音, 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咬字、吐字。

例如, 歌曲《生死相依我苦恋着你》第一句歌词是“在爱里、在梦里”这些字的母音是“ai a i, ai eng i”, 这些音中“在”字、“爱”字想着“ai”音, 嘴巴可以像鸡蛋一样竖着打开。“里”字想着“li”音, 嘴巴可以笑着打开。这样, 学生在演唱这首歌时声音听起来就圆润些。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 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咬字、吐字非常重要。同样一个字或一句话, 由于咬字、吐字及说话声调和打开的位置的不同, 都会引起声音位置的变化, 甚至会变为相反的发声状态。因此, “依字行腔”是演唱声乐作品的重要环节。

四、歌曲情感的投入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了解歌曲和表现歌曲, 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歌曲进行情感处理,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例如古曲《阳关三叠》, 这是作曲家根据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诗———《送元二使安西》 (又称《渭城曲》) 而谱写的一首琴歌。

这首歌的原词虽然只有短短四句:“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但要真正理解它的含意, 就必须逐字逐句地进行分析。这是一首诗人送友人去边关服役的送别诗, 只有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想象和联想, 去体验和感受那种依依惜别的友情, 才能更好地演绎这首歌曲。

上一篇:第三人保护下一篇:超声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