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声乐的有效教学

2024-10-13

谈声乐的有效教学(精选8篇)

谈声乐的有效教学 篇1

谈声乐的有效教学

专业: 年级: 姓名:

谈声乐的有效教学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声乐教学一直存在着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简单、教学手段落后、师资水平参差不齐等诸多问题,导致声乐课堂教学效率低、人才培养周期长,甚至最终难以成才,严重地阻碍了我国大批声乐人才的脱颖而出。因此,必须大力提倡并实施有效教学。

关键词:声乐 有效教学

Abstract:For a long time,China has been vocle teaching there is a teaching concept outdated ,teaching method is simple,teaching methods backward,the quality of teachers uneven and many other issuse,resujting in low efficiency of vocai teaching,and personnel training cycle length or eventually become difficult,serious Hinder China`s large number of vocal talent come to the fore.Therefor,we must vigorously advocate and implement effective teaching.Keywords:Vocle Effective teaching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声乐教育迅速发展,形成民族、美声、通俗三大唱法,涌现出一大批国际知名的歌唱家。但是,在声乐教学方面,仍是良莠不齐,很多声乐教师还在用早已淘汰的教学法,这对我国声乐教育的继续发展是有很大的危害的。作为年轻声乐教师,在不断更新、完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同时,还要对陈旧的教学思想、方法和内容进行改革。因此,需要大力提倡并实施有效教学。

所谓有效教学,是指在声乐教学中,在有限的课时内,师生双方密切配合,最大限度地挖掘出学生的声乐潜能,加大声乐有效教学量,提高声乐教学的效率。而在现行声乐教学中,依然存在低效教学和无效教学的现象。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有些教师没有完全领悟歌唱艺术的真谛,对科学的发声法掌握的不够,无法引导学生顺利的进行声乐学习。

二、有部分声乐教师缺乏对声乐心理的研究,造成教学方法和训练手段不得当,使学生进行缓慢。

三、学生不具备学习声乐的嗓音条件、乐感良好的心理品质。为了避免上述问题,实施声乐有效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重视“选苗”

要实施声乐有效教学,首先必须重视“选苗”。没有好的声乐“苗子”,再好的声乐教师,再伟大的声乐教育家也将在声乐教学上无所作为。为了确保选准声乐“好苗子”,要从三方面入手:

1.嗓音条件:学习声乐是要有条件的,歌唱学生首先要有一副好的嗓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本钱”好。有一个健康的喉器,只听说话就有结实洪亮的声音,音色干净,音质动人。其实,通过谈话判断其嗓音条件,自然纯净。这是学生最自然没有掩盖的自然声。有不少学生在入校之前就学习过很长时间声乐,有的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歌唱能力和演唱水平。但是,挑选歌唱学生更重要的是看他的原始条件。是一块上等的璞玉,尽管没有经过雕琢,但只要其具备成材的首要条件就好。是一匹千里马的话也许尽管瘦些,不好看,但只要它遇到伯乐、经过训练,就会远远超过那些劣马。

2.听力视唱:要有个好耳朵。声乐教学是一门抽象艺术,这门艺术主要通过听觉来进行,声乐中的绝大多数问题,只能说一个大概和一种感觉,更具体的就要靠听觉去把关了。学生必须用敏锐的耳朵感受音乐,捕捉教师范唱方法。而声乐教师必须借助听觉去准确地判别学生发声和演唱时的音准、节奏、音质、音色、共鸣、气息、读字等情况,并及时对学生的发声和演唱作出调整。不应该片面的只强调方法,方法固然重要,如果耳朵不灵,辨别不清,就无法准确的分析问题,更无法解决问题。

3.音乐感觉:因为培养的是歌唱表演人才,因此除嗓音条件,视唱练耳水平外,音乐感觉如何也是至关重要的条件之一。通常在教学中,能够唱好的并不是那些嗓音条件特别好的学生,而是嗓子条件尚好,但音乐感觉非常优秀的学生。因为,这样的学生很会处理音乐,懂得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懂得用整个心灵去歌唱,这样的学生往往才能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

为此,要想当一名名副其实的伯乐,能否精心挑选出那些有实力的优秀人才。象选种子一样是教学很重要的一关,优良品种在科学的管理下才能结出丰硕的成果。

二、加强声乐教师的教学能力

要实施声乐有效教学,拥有一些好的声乐师资队伍是关键。意大利女高音歌唱家莱·泰巴尔迪直截了当地宣称:“歌唱和秘密就是找到一位好教师”。的确如此,声乐学生如果遇不到一位好教师,还不如不学或者自学,而声乐要完全靠自学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声乐教师要努力学习、钻研,不断探索和积累,从以下五个方面切实加强声乐教学能力。

第一,声乐教师要有总的正确的歌唱艺术观念,掌握正确的唱法。只有老师明白了,学生才可能明白,如果教师本人都没有搞懂正确的唱法,教学时难免陷入“盲人骑瞎马”的境地。因此,声乐教师尤其是刚毕业的年轻教师,要通过各种渠道的学习和提高,形成正确的歌唱艺术观念。尽可能多的掌握多种风格的作品演唱。

第二,要有个好耳朵。声乐教学这门艺术主要通过听觉来进行,声乐中的绝大多数问题,只能说一个梗概和一般原则,更具体的就要靠听觉去把关了。声乐教师必须借助敏锐和有经验的听觉去准确地判别学生发声和演唱时的音准、节奏、音质、音色、共鸣、气息、读字等情况,并及时对学生的发声和演唱做出调整。教师不应该只是掌握一大把方法,方法固然重要,如果耳朵不灵,辨别不清,就不知道方法往哪里用,甚至可能引导错的方向上去。

第三,声乐教师必须具有“对症下药”的能力。每一位声乐学生在声乐学习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歌唱发声技巧和歌唱艺术表现上的问题,声乐教学实质

上就是师生合作,及时发现问题和动用有效的训练手段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不妨把声乐教师比喻为医生,把声乐学生比喻为患者,教师用听觉去判断学生的歌唱发声,就相当于医生通过望、闻、问、切和运用先进的仪器检测设备,为患者诊断出病因。而用有效的训练手段解决学生的问题,则相当于“对症下药”。作为一名优秀的声乐教师,训练手段必须是又多又好,以解决好声乐学生可能遇到的众多难题。

第四,声乐教师应具有较强的舞台演唱能力和一定的钢琴伴奏能力。“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具备示范歌唱能力的教师可以使“言传”与“身教”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他的教学更具魅力,更令人信服。一位具有较高的舞台演唱能力的声乐教师必定同时具有很好的范唱能力,而好的范唱不仅是激发学生兴趣最有力的手段,还能使教师从生硬的、喋喋不休的理论讲解中解放出来。学生通过聆听教师的范唱,不仅可以直接模仿教师的歌唱方法,还可以体会教师对歌曲的理解和艺术表现,达到对作品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试看国内外一些著名的声乐教育家:意大利的巴拉、吉诺·贝基,我国的沈湘、周小燕他们都是集演唱与教学于一身的“双料”大师。而不具备良好舞台演唱与范唱能力的声乐教师,在他的教学环节中就会因为缺少这一环,令人感到遗憾。

较强的钢琴伴奏能力,也是上好声乐课不可或缺的。好的歌曲伴奏可以使学生从教师那里得到对作品情绪的提示、意境的烘托与情感的交流融合,使学生更好地进入作品,投入到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中去,完美地表达作品

第五,声乐教师必须具有全面的文化艺术修养和相关和科学知识。声乐是音乐、诗歌和演唱技巧完美结合的艺术,好的演唱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发声技巧、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基础之上。因此,作为教师他必须从“重技轻艺”的误区中走出来。使自己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史学修养、语言修养、美学修养和音乐理论修养,并知晓一些姊妹艺术,同时他还必须具备相关的物理学知识、生理解剖知识,并懂得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总之,声乐教师的修养越全面、知识结构越完备,越有可能成为声乐教育家,越有可能培养出大量优秀的声乐人才。

三、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教学从来都是师生共同完成的,声乐教学更以其特殊的“师徒”关系,离不开师生间密切的配合,良好的互动。

1987年美国高等教育协会发表了题为《高等教育教学新动向》的报告,该报告在总结美国高校50年的教育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良好本科教育的七项原则,其中首项原则就是鼓励师生间的接触。该报告认为课堂内外学生与教师经常的接触是影响学生动机和参与的最重要因素。教师的关心能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并激励学生努力学习。而学生很好地了解一些教师的情况,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业追求,鼓励他们对自身的价值和未来进行思考。传统的声乐教学过分地强调教师的权威性和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言听计从的被动地位,学生的主体作用无法得到实现。

要实施有效教学,必须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在很大程度上声乐教师与声乐学生是合作伙伴关系,学生成功了,老师就成功了,学生失败了,老师也就失败了。因此,师生之间应该经常地进行学术交流、思想感情的交融,建立良好的合作与互助关系。其次,应建立无权威性的学习环境,在教学中教师不要主观、武断、生硬、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在一切可能的教学环节上,都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和质疑。

第三,教师是为了学生而存在的,教师应加强师德修养,增强服务意识,努力成为学生所期待的良师和益友,学生也应该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习惯,尊重教师的劳动。

四、遵循教学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所谓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而应是教师正确地、恰当地组织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己的智能活动去探索获得知识、技能,并在探究获取中进一步发展智能的过程。

教学过程的本质决定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则体现在把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有效地组织起来,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一方面,声乐教师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示之以范,培养学生对学生歌唱的正确动机、浓厚的兴趣、真挚的情感、顽强的毅力。真正把学生吸引到歌唱中来,全身心地投入声乐学习。另一方面,教师必须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点,选择适应学生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

沈湘教授在处理声乐教学教与学的关系时,就很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他说,教与学的关系就是教师帮助学生唱,而不代替学生唱,作为教师要帮助学生唱好,千万不能让学生为你的“学说”和经验服务,这样十有八九要失败的。教师要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设身处地地去考虑他们的问题。要替学生考虑呼吸深浅、声音运用、理解作品、音乐处理等,只要把握总的原则和要求,学生怎么唱舒服就怎么办,因为最终是他上台演唱,我们不能叫他上台去受罪。沈湘教授还极力反对在课堂上对学生强行灌输,他认为有些感觉决不能用教师自己的感觉和语言去叫学生接受,要让学生自己有所体会后,用他的语言说出自己的感受。

要实施声乐有效教学,还须具备一定的教学条件和良好的声乐学习氛围,但决定因素在于本文所提示的四大点。广大声乐教师要以“多、快、好、省”地培养声乐人才为已任,积极探索出更多实施声乐有效教学的好路子、新路子。

谈声乐的有效教学 篇2

造成低效教学和无效教学甚至严重的教学失误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不外乎三点:一是声乐教师没有真正掌握歌唱艺术的真谛,缺乏正确的歌唱艺术观念,因而无法引导学生顺利地进行声乐学习;二是声乐教师不懂得或不遵循声乐教学心理,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训练手段;三是学生不具备学习声乐的嗓音条件、乐感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因此,必须迅速扭转声乐教学中大量存在着的低效教学、无效教学甚至严重的教学失误的不利局面,大力提倡并实施声乐的有效教学。我认为,实施声乐有效教学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重视声乐“选苗”

教师要实施声乐有效教学,首先必须重视“选苗”。没有好的声乐“苗子”,再好的声乐教师,再伟大的声乐教育家也将在声乐教学上无所作为。

为了确保选准声乐“苗子”,首先,必须合理设置考试科目,改革考试内容。一方面在专业上不能过分强调演唱水平、形象和嗓音条件,要重视考生的音乐素质和音乐基本素养,另一方面要加强对考生文化成绩的要求,贫乏的文化知识必定会扼制学生艺术、教育才能的发展。其次,招生学校要把好专业面试关。一是要坚决刹住招生考试中找关系、走后门等舞弊行为,把“关系生”、“后门生”拒之门外;二是要加强对考生思想品质和心理品质的考查,真正选拔出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俱佳、思想品德优良和具有良好心理品质的考生作为未来的培养对象。最后,教育主管部门和招生院校要严格控制招生规模。近几年来,由于盲目扩招,生源质量明显呈下降趋势,许多专业素质和文化素质较差,甚至五音不全的考生也鱼目混珠进入校园,给声乐有效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二、加强声乐教师的教学能力

要实施声乐有效教学,拥有一些好的声乐师资队伍是关键。意大利女高音歌唱家莱·泰巴尔迪直截了当地宣称:“歌唱和秘密就是找到一位好教师。”的确如此,声乐学生如果遇不到一位好教师,还不如不学或者自学,而声乐要完全靠自学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声乐教师要努力学习、钻研,不断探索和积累,从以下五个方面切实加强声乐教学能力。

1. 有总的正确的歌唱艺术观念,掌握正确的唱法。

只有教师明白了,学生才可能明白,如果教师都没有搞懂正确的唱法,教学时难免陷入“盲人骑瞎马”的境地。因此,声乐教师尤其是刚毕业的年轻教师要通过各种渠道的学习和提高,形成正确的歌唱艺术观念,尽可能多地掌握多种风格的作品演唱技巧。

2. 有个好耳朵。

声乐教学这门艺术主要通过听觉来进行,声乐中的绝大多数问题,只能说一个梗概和一般原则,更具体的就要靠听觉去把关了。声乐教师必须借助敏锐和有经验的听觉准确地判别学生发声和演唱时的音准、节奏、音质、音色、共鸣、气息、读字等情况,并及时对学生的发声和演唱作出调整。教师不应该只是掌握方法,方法固然重要,如果耳朵不灵,辨别不清,就不知道方法往哪里用,甚至可能引导到错的方向上去。

3. 具有“对症下药”的能力。

每一位声乐学生在声乐学习中或多或少地都存在着歌唱发声技巧和歌唱艺术表现上的问题,声乐教学实质上就是师生合作,及时发现问题和动用有效的训练手段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不妨把声乐教师比喻为医生,把声乐学生比喻为患者,教师用听觉判断学生的歌唱发声,就相当于医生通过望、闻、问、切和运用先进的仪器检测设备为患者诊断出病因。而用有效的训练手段解决学生的问题则相当于“对症下药”。作为一名优秀的声乐教师,训练手段必须是又多又好,以解决好声乐学生可能遇到的众多难题。

4. 具有较强的舞台演唱能力和一定的钢琴伴奏能力。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具备示范歌唱能力的教师可以使“言传”与“身教”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学更具魅力,更令人信服。一位具有较高的舞台演唱能力的声乐教师必定同时具有很好的范唱能力,而好的范唱不仅是激发学生兴趣最有力的手段,还能使教师从生硬的、喋喋不休的理论讲解中解放出来。学生通过聆听教师的范唱,不仅可以直接模仿教师的歌唱方法,还可以体会教师对歌曲的理解和艺术表现,达到对作品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

较强的钢琴伴奏能力也是上好声乐课不可或缺的。好的歌曲伴奏可以使学生从教师那里得到对作品情绪的提示、意境的烘托与情感的交流融合,进而更好地进入作品,投入到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中去,完美地表达作品。

5. 具有全面的文化艺术修养和相关的科学知识。

声乐是音乐、诗歌和演唱技巧完美结合的艺术,好的演唱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发声技巧、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基础之上。因此,教师必须从“重技轻艺”的误区中走出来。声乐教师的修养越全面、知识结构越完备,越有可能成为声乐教育家,越有可能培养出大量优秀的声乐人才。

三、数字化教学手段使声乐教学直观化

声乐教学不同于音乐学科中的其他科目教学。它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教学,除了外在的演唱表演外,它不再具备直观性,因此,有人说声乐是音乐学科中最难教和最难学的科目。

很多教师和学生希望声乐教学能够像一些音乐理论课程和器乐课那样直观化,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为声乐教学的直观化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并使它逐步变为现实。

传统的声乐教学几乎全凭经验和感觉,教与学的双方往往要负出巨大的体力代价与时间代价。比如,老师要求学生某字或某段声音要“圆一点”、“亮一点”,声音位置要“高一点”、“低一点”等,这往往要在课堂上反复练习多次才能达到;传统方式下的声乐教学是没有自身参照物的,有的参照物是教师的演唱和大师的录音磁带,学生无法听到自己真实的声音,就无法保持良好的歌唱状态和瞬间产生的歌唱灵感;对磁带的模仿又容易造成学生的依赖心理,削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创造能力。而现在,一台普通的电脑再加上一块数字音频卡(或能录音的声卡)及音频软件,就可以使声乐教学变得直观化,这就是在声乐教学中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声音的波形进行分析,使声音能够看得见,从而使声乐教学直观化。这种直观化最大的特点就是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自己的声音为参照,切实感受声乐学习中的点滴,如声音的位置、咬字、音准等。

四、集体课与一对一课相结合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借助发声的技术、技巧来发展自己的艺术表现能力。集体课与一对一课相结合是把声乐理论知识与声乐技能练习相结合的一种课型,是声乐教学的一种补充形式。

1. 集体发声练习。

学生集体发声训练是声乐大课的一部分内容,适合一年级的学生。学生的声乐程度较浅,练习音域不宽、在六度之间、速度不要太快的发声练习曲,对每个发声练习曲,讲解它的目的、要领,并讲解课后自己练习的方法。小课教学穿插在声乐大课教学中,可以随时对学生进行个别练唱,因人施教,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理论分析,使所有学生都能听懂,减少类似错误的出现。对于基础和技巧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做范唱,通过师生点评、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分析声音正误的听觉能力。

2. 气息的练习。

“气乃音之本,气动则声发”,呼吸是发声的动力。歌唱声音的亮度、力度、清晰度,以及音色的甜润、优美持久等,主要取决于气息的控制和呼吸的方式。在教授学生做呼吸练习时,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以下几点:(1)气息应吸在胸腔下部,不可过浅或过深。(2)吸气要柔和、平稳,全胸部自然地扩张,不能用强制的力量,否则呼吸器官各部分会产生僵硬、逼紧的感觉。(3)吸气需口鼻同时吸,快而深,无杂音。呼气则缓慢、节制、均匀。(4)气息吸入后必须善于保持,不要一下子让气息泄掉,也就是说不要一下子让横膈膜与胸腔吸气肌肉放松,要保持胸腔的扩张状态。(5)控制呼吸的力量要适中,不能将气用力压住。错误地把保持气息当成紧压,用力挤压下肋和横膈膜,结果会产生沉重、逼紧的声音。(6)呼气时,上胸部要放松,保持自然的突起状态(不能僵硬),要用下胸肌和腹肌、横膈膜来操纵。

了解了呼吸(胸腹式呼吸)的注意事项后,教师可以随时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体验正确演唱时腰、腹、横膈膜的正确感觉。歌唱的呼吸方法大多采用胸腹式联合呼吸的方法,呼吸训练可采用单纯的呼吸训练和发声时的呼吸训练相结合的办法。单纯不发声的呼吸训练可以让学生做“急吸缓呼”练习,即急速吸气,略停顿后,缓缓呼气。这种呼吸法是歌唱时最常用的,可以在声乐大课上集体练习。发声时的呼吸练习可以让学生训练起来不至于太枯燥乏味。选择一条五度音以内的、连贯流畅的慢速练习来作为检验气息的发声练习,最好是下行音节的练习或是一个长音的练习,母音不要太多,以两个音交替唱或单独唱一个母音为主,在起音时结合气息的支持,声音均匀、流畅、自然有弹性。在上一条练习的基础上,学生再做长音时的渐强渐弱的变化练习,增强控制气息时的强弱力度的能力。这样,学生能较快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少走弯路。

小组教学通常是在一定时间内对两个至十个学生小组教学。可按嗓音条件、演唱程度分组,每组所选练习曲要有共性,从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学生可集体发声训练,也可逐个发声训练。选唱的曲目大多是篇幅较小、音区适中、音程跳动不大、曲式结构简单些的作品,学生容易掌握,有利于声音的连贯性、声区的统一及气息的支持等方面的训练,有利于声音技巧的掌握。这样,学生可以通过逐个发声,增强自己对各种声乐的认识。通过相互的语言交流去体会歌唱中咬字的语感,通过演唱作品,了解对作品各不相同的理解和感受,学生在声乐学习中相互取长补短,同时对声乐教学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浅谈高校声乐课的有效教学 篇3

关键词:高师声乐课 教学模式 有效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所需要的专业人才、综合人才也越来越多,为了实现人才发展,改革教育是必然趋势。传统教学忽视了学习方法的传递,老师只按教材内容进行教学,没有目标,漫无目的,这导致教学质量不高,人才培养的成效也不明显。积极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改变教学方式,重视学生技能与素质的双向培养。为了促进声乐教学的发展,本文对如何开展高效的声乐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一、声乐实施有效教学的方法

1.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

制定教学目标,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客观认识到学生之间的差异,突出重点,科学、合理、有目的的设计教学目标。首先,按照教材内容制定教学目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重视的,综合各种教学因素,制定完整的教学目标,同时应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前提;其次,重视课程教学的每个环节,我们只有将教学目标落实到每个教学环节中,教学目标才能被真正实施,教学效率才能提高。有了教学目标,才能为教学工作提供明确的方向,让我们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并保证在教学的过程中能突出主题;因材施教,我们在教学中经常提到这个问题。学生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在声乐教学中,学生在音乐天赋、学习能力等方面都各不相同,合格的声乐教学老师应在教学中注意观察自己的学生,以因材施教作为原则,对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为他们设计不同的发声曲和练声曲。

2.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实现多样化的教学,优秀的教学方法会跟随教学质量的不断进步而积极改变,并不断发展,成为经典的教学方法。声乐老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应用各种教学手段,灵活多变,教无定法,只要能达到教学目的,提高学生的水平,任何有效的方法都应该尝试。

3.明确教师的定位

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能帮助学生放松心情,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作为老师,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我们必须肯定的,自己在教学中只是引导学生如何学好知识,对待学生,就要像对待朋友一样,亲近他们,关心他们,不要拿出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去教育他们,获得学生的信任,建立无权威性的学习环境。声乐教学中,老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展开教学方法的利用,帮助学生快乐的学习,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和质疑,多与学生交流,建立愉快的教学环境。

声乐教学具有其特殊性,需要老师与学生的积极配合,所以,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根本保障。声乐教学比较抽象,很多时候需要感觉,感觉到了,才能发挥能力,老师的启发和指导尤为重要,所以,老师必须先了解学生的声乐条件,然后在制定有效的教学计划。学生不可能都是优秀,总有些后进生需要我们鼓励和支持,针对个人能力较差的学生,不能过多的指责,这样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对声乐学习的积极性,我们要多鼓励,多关心他们,让这些学生知道,其实自己并不是做不到,而是需要更多的努力。

4.转变教学观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好像找到了学习知识的动力,并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努。更新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对声乐学习的兴趣,增强其学习动力。根据声乐课的特点,教学安排,老师们要精心设计、认真组织、周密安排,改变传统枯燥乏味的教学方法,将理论知识灵活的应用到实践中,适当运用教学器材(图)、电教媒体等教学手段,将理论结合实践,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喜欢学习,只要有了兴趣,学习就变得轻松了。当学生全心身投入到学习中时,就算面对困难,也会积极探索,找到答案,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积极面对问题,不断分析,独立思考,坦诚无私地公开问题、想方设法地解决问题,这样一来,声乐教学课程的质量不断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专业水平也能得到不断提高。

5.注重因材施教的原则

上述内容中提到了因材施教的重要性,是的,教育家孔老夫子就很了解自己的学生,并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了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希望把他们培养成不同领域的优秀人才,也希望学生们能找到自己,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宋代朱熹在《论语》的注解中指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因材施教,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身心规律,合理有效地参与学习。虽然同一年级、同一班级的学生年龄都差不多,身心发展具有普遍性,但又有一定的特殊性。对于这些个性和共性同在的嘘声,因材施教是有效的扬长避短的教学手段。声乐教学所要授课的对象各不相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先天条件、生理特点和生活背景,我们的老师必须把握一点,从实际出发,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特点,遵循声乐教学的基本原则,以因材施教为基础,积极落实有针对性的教学。

6.重视实践教学

声乐的展现离不开舞台,在舞台下的观众希望听到悦耳动听的音乐表演,而在舞台上的演员,则要演绎出优秀的作品。课堂与舞台是两个概念,课堂上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改变教学计划,学生做不好也可以重新兹阿莱,直到改正了错误为止,而在舞台上,学生不能有缺点,不能有失误。如果我们在课堂上不加强实践训练,学生到了舞台上不仅会感觉陌生,也会忽视常出现的失误。对此可以将课堂设计成大舞台,让学生按照正规舞台表演的方式进行表演,让学生之间互相点评,这样做不但使学生了解到自己在演唱上存在的问题,还使他们认识到别人在演唱上的优点和不足,提高了他们自身的水平。

二、结语

声乐教学中,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是关键,因为这关系到他们的专业水平是否能提高,在教学中加强兴趣教学,注重因材施教,实践训练等,以及培养学生的信心,这些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学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巩丹丹.浅谈实施声乐有效教学的途径与方法[J].教育战线,2008,(04).

[2]陈晓鹏.浅谈高校声乐课的有效教学[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04).

浅谈中职教育声乐教学的差生转化 篇4

【摘要】声乐学科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拥有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而且需要学生具备足够坚定的恒心,因为声乐学习需要经历漫长而枯燥的过程,才能获得一定进步。声乐专业的学生中存在一部分差生,即学习能力较为落后的学生群体,如何提升他们的声乐知识水平,需要教师给予更多关心和指导,以提升其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要选择适宜的教学方式,与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才能使差生群体获得更为理想的进步。本文主要对声乐教学中,转化差生学习态度的方式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职教育;声乐教学;差生群体;转化方式 前言

在职专幼教专业学生的声乐教学课程中,需要对差生转化教学方式引起足够重视,教幼师专业声乐课更多倾向于职业技能的培养,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为学生设定相应的教学情境,以增强学生对声乐课程教学的体验;由于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存在一定差异,所以在声乐课专业班级中的差生群体比重较大,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课程的正常开展,甚至会对整体的教学氛围产生负面影响

[1-2]

。基于此,转化差生的学习状态,促进其主动参与学习和教学活动,从而提升教师教学有效性是当前声乐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1.幼师专业声乐课中的差生特征分析

①专业基础较差:部分声乐学生在入学前具备的声乐水平较低,加上接受的声乐知识及训练不够完整,导致学生出现乐理知识不充足,演唱方法不科学等情况,还有个别学生盲目模仿他人唱法,扰乱了完整的学习系统。②入学前声乐学习条件较差,学生自身具备的声乐知识远不及专业水准,有些学生还表现出明显的自卑情况。③心理素质不高:学生正式入学后,逐渐接触到正统的专业声乐教学,因学生自身条件的限制,初期学习进步不大,加上心理素质不高,学生常常出现不自信,并产生放弃学习的消极心理;部分学生则表现出紧张或者焦虑等状态,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其学习的主动性,从而降低学习效率。2.幼师专业声乐课上转化差生对策 2.1通过鼓励和引导,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离不开教师善意的指导和鼓励,尤其是声乐差生的转化教学对策上。由于中职学生逐渐形成自我认识和自我提升的思维,但局限于社会经验较少,导致学生很难对自身形成准确定位,因此,教师的首先任务是做好思想的引导和启发。善意地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我,勇于承认错误,同时还要学会真诚的对待他[3]人。日常生活中,教师应该主动与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以及学习症结所在,并选择合理的方式实行针对性辅导和鼓励;其次,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有必要暗示或者明示学生具备学习声乐的潜力,通过优秀导学案的设定,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进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后适当开展实践训练活动,包括课内外的文艺汇演等,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逐渐找到声乐学习的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2.2通过多种声乐技巧的训练,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

声乐差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会出现诸多问题,常见的形式包括:发音不准或者喉音明显、高低音切换不自然,仍为大白嗓唱歌、咬字不够清楚或者口音严重等,所以在正式的学习训练中,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选择相应的声乐技巧开展教学和训练,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以轻声唱法教学为例:对比教学,教师请学生以大白嗓形式唱歌,而教师则采用轻声唱法,让学生对比哪一种方式表达更好,并作出相应的调整,进而让学生认识到轻声唱的重要性;通过唱法特点的讲解,如保持良好的气息平稳性,找准头腔共鸣不稳等内容,让学生通过感悟和实践体会增强自身的声乐水平。2.3多种教学方法结合使用,促进班级均衡发展

大部分声乐教学课程教学多选择大班教学,班级人数多,如何掌握教学节奏,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需要教师对教学环节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合理的设定与选择,进而提升全体学生的均衡发展。如培优补差的教学方法解析,对于优秀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纠正和检验的方式,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和掌握效果,并作出相对应的评价;而对于差生,教师则需要适当增加辅导时间,采用生动的表达方式来引导学生敢于突破自我;同时,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优生带动差生学习,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还能帮助差生逐渐转变自身学习态度,与优生共同学习与进步。3.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职教育声乐课堂的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对差生群体的转化教学引起足够重视,即通过差生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如声乐基础不高,且心理素质较差等情况,进而提出针对性的转化对策,即注重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还有实践活动能力的训练与培养等;同时,还有必要联合多种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以进一步促进班级管理的有效性。【参考文献】

谈声乐教学中注意力转移的运用 篇5

声乐学习中,歌唱与发声的全部动作都是有意的动作,即注意力集中的、有意志力伴随的发声器官动作。教师告诉学生怎样发声,怎样呼吸,怎样获得声音共鸣,怎样表演等等,学生在知道这些动作以后,就会集中注意力向着既定的目标努力。这些在意识的控制下完成的动作,有时因为紧张,或是期望过高,难免出现错误。例如演唱歌曲时害怕唱错歌词,结果还是唱错歌词;过于的强调打开喉咙,结果又让声音卡住了喉咙。这都是由于集中注意力去完成一种动作,不料过分注意反倒使情绪纷扰,结果事与愿违,这在初学者中尤为常见。这种现象类似一个失眠者总担心自己睡不着,却更无睡意,反过来又因为睡不着而使心情更加烦躁,其结果是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彻夜无眠。如果这时把注意力转移到其它事情上,例如起床喝杯热牛奶,然后泡泡热水脚,使情绪完全放松下来,这会儿再躺上床去,可能很快就会入睡了。这种注意力的转移在声乐教学中也非常适用。

注意力的转移是指把注意力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是人的一种心理功能,它基本上受天性支配,但如何运用注意力的转移,则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和训练来获得。在教学中运用注意力的转移,笔者有如下两方面的体会:

一、技巧训练中,侧重点的转移

要获得科学的发声方法,宏观上需要从心理学、生理学、语言学、美学等方面理解歌唱艺术的原理,微观上又必须准确把握呼吸、发声、共鸣、吐字、咬字等歌唱器官的机能活动状态。因而有人称声乐艺术是一门玄妙的学问。初学者往往对玄妙的理论望而生畏,对歌唱的支点、共鸣位置的安放、气息的保持和运用以及喉头的打开感到无所适从,常常是顾此失彼。

科学的发声是建立在自然的基础上的。违背自然的原则去追求“诀窍”、“玄妙”,将会造成失败。对于初学者来说,歌唱训练中感性应多于理性,所以我们可以恰当地运用注意力转移的方法让学生更多地从感性的角度把握理性的内容。例如当人们开怀大笑,伤心抽泣,热烈呼唤,恐惧惊叫时,便很自然地运用横膈膜、腹肌、喉、舌、声带和咽壁的力量,也能自然地协调共鸣腔体的运用。生活中的人都会自然呼吸,然而一用到歌唱中,往往出现耸肩、提胸,这是因为太过于注意呼吸的生理状态,追求有关的肌肉收缩而丧失对呼吸控制的自然协调,致使气息僵滞无法流动。此时如果再对学生去谈关于呼吸的对抗与张力、控制,只能是“雪上加霜”,不如将他的注意力转移到建立一个良好的歌唱姿势上。当一个人精神挺拔的站立时,目光炯炯有神,两肩自然展开,两肋也就自然的张开了。这时再启发他仔细体会躺在床上时的呼吸状态,哪部分是积极的,哪部分是安静的,并将自然的状态扩大,用到歌唱中来。这时便会有一种规律的、宽广的、谐和的动作,使歌唱者感到轻松、平衡、自如。呼吸是歌唱的动力,歌唱的支持力,在歌唱活动中,它与发声、共鸣、语言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如一个学生的注意力长时间的定在呼吸过程上,那么对于发声、共鸣和语言的注意力就会分散,教师应有计划、有目的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其它的对象上,如吐字咬字、声音共鸣等,适时地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于新的学习环节上,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声乐是用科学的方法发出优美嘹亮的歌声,用歌声透过音乐化的语言,生动地塑造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表达其思想感情的音乐艺术。在声乐作品中,有许多技巧性很高的歌曲,随着作品感情的加剧,这种技巧性会不断地增强,此时高音的训练显得尤其重要。声带发音的机能状态、发声的位置、呼吸的运用、声音的共鸣和嗓音保护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高音的训练,一定要有科学的方法,不能急于求成。在遇到学生高音不能解决时,教师不能一味地让学生去练、去喊,否则只能给学生增加精神负担,使声带和喉部肌肉因用力过度,引起沙哑,甚至失声。这时如果让学生稍加休息,然后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歌曲的感情处理上,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俄罗斯作曲家格林卡的歌剧《伊凡·苏萨宁》里的一段著名唱段《安东尼达的浪漫曲》。这首浪漫曲采用了俄罗斯农民的哭调特点,表达即将出嫁的女主人公安东尼达失去父亲的悲痛心情。全曲的音区都比较高,特别是第二部分音调提高、节奏拉开。其中“敌人闯进我的家,捉去了父亲”一句是十度的大跳到降b2,然后是急剧下行的音调,在悲痛之中更增添了激愤的情绪。在练唱时,如果仅仅把学生的注意力停在旋律的音高上,就算是练破嗓子,也没有几个学生能把这里的十度大跳唱好,这时就需要教师运用正确的方法耐心引导,把学生的注意力从单纯的技巧训练转移到感情处理上,用心去体会失去父亲的悲痛。唱到最动情处时,有的学生眼睛里都泛出了泪花。歌曲唱完后学生会告诉教师:这里的高音似乎不怎么高,没什么感觉就唱出来了。这就应证了美国女中音歌唱家史提芬斯的话:“当我不了解喉头的事时,我唱得很好,唱得很舒服。最容易的方法是流动自如的时候,我看到那么多的歌手们陷入困境就是因为他们紧忙于思考着舌头、下巴、横膈膜……。”表情是歌唱的灵魂,只有激发起学生歌唱的感情,调动起学生的学习情绪,各发音器官才会处于开放状态,自然放松,这是上好声乐课的关键所在。

二、利用歌唱中的反意识转移

声乐训练中充满了矛盾的对立与统一。有可能在强调声音靠前时却少了脑后垂直线,讲到高位置共鸣时气息也跟着浮上来了,这种顾此失彼的情况,在声乐教学中是常有的,这就要求声乐教师具有辩证的思想方法,平衡的听觉以及整体的教学观念。例如我们常说的“身体的紧张与松弛”、“声音的高位置与气息的低控制”、“声音的靠前与集中”、“真声与假声的混合运用”、“喉咙的打开与声带的闭合”、“软腭上提与喉头放下”、以及“软起音与硬起音”等,无不体现了声乐训练中的辩证关系。歌唱中的反意识转移,便是利用这种辩证关系以反求正,转移学生过于紧张的注意力,克服心理上、技术上的障碍。笔者拟将声乐教学中常出现的辨证关系一一解剖,来看运用注意力的转移所获得的效果。

先来看紧张和放松。紧张和放松是对立统一的一对矛盾。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坐、行、吃、喝,每时每刻都有一部分肌肉紧张,又有一部分肌肉放松,例如手指伸直,就是手背肌肉紧张,指肚肌肉放松的结果。歌唱时,发声器官的肌肉运动归结到一点也就是紧张和放松,声乐教师的职责就是引导学生对有关的肌肉该紧张的就紧张,该放松的就放松,掌握发声器官适当放松和紧张的方法。如吐字的时候,要求口腔肌肉张驰有度,对于因吐字引起的颈部肌肉紧张,舌根紧缩,可让学生多体会“口含清水,打哈欠”的感觉,练习吐字;对于因面部紧张引起的颈部、喉头、舌根的紧张,则可用会心的微笑来缓解面部的紧张;对于因性格内向信心不足引起的情绪紧张,而影响歌唱的学生,就要消除其顾虑,增强信心,通过多次的的演唱,锻炼他们的勇气和胆量。

二看声和气。声和气是相互依存而又相互制约的两方面,气催声响,声靠气传,气停声止,无气不成声。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有些学生往往为了追求声音的“高位置”而把气息和喉头都提了起来,结果唱出的声音尖锐、刺耳,软弱无力。所谓“低控制”是指气息支点的低控制,良好的气息支持有助于喉头的稳定,并且随着音高的不断上升,气息越深,支持点越低。声乐训练中,要注意声和气的协调、平衡,片面的强调任何一方,都不会有好的效果。

三是“靠前”与“靠后”的关系。良好的歌唱的声音既要集中、靠前,又要遮盖、关闭,即声音靠后,这看起来又是一对矛盾,实际上是发声训练的两方面。“靠前”是指声音要出来,要透亮,是训练的目的;“靠后”是指声音从口腔的后部(咽腔)开始(母音形成的地方也是这里),然后穿过腭弓,先向后,再向上,从头顶向后上方飞出,这是发声训练的手段。“前”和“后”虽是矛盾的两方面,但它们却辨证地统一于歌唱发声之中,这就如射箭一样,箭向前射,而弓向后拉,拉得越有力,箭就射得越远,歌唱发声也是这个道理“靠后唱,向前传”,前和后是相互依存的。声乐训练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调整好声音靠前与靠后的“度”,若太强调“靠前”,声音就会白而浅,尖锐刺耳;若“后”得超过限度,则声音就会散而干,音色暗淡无光。

最后来看对声音散、声带闭合功能差的学生的训练。教师可让其多练习闭口音,并用硬起音的方法,将注意力集中在如何在发音前先将声门闭紧,喉头向下挡住气流,再由气流冲开声门振动声带发声,并用这种“激起”的力量找到声音的清晰点,形成流动、柔和、集中的声音;对于习惯于捏紧嗓子,用嘴唱歌的学生,可将其注意力放在扩大咽部共鸣腔上,很自然就会放松舌根、下巴,这样会厌就会竖起,自然就加强了咽壁的力量,使声道畅通,声音具有穿透力,对初学者则可用“打哈欠”的感觉多唱一些开口音,用开口音的感觉带动闭口音,即教学中常说的“闭口音开口唱”,也可模仿宽嗓门的人歌唱,启发学生随着乐句的展开体会气息和腔体象水波纹的形式往外扩散,声音在宽广的通道里垂直向上、向前送,以达到喉咙的打开与声音集中。

除此之外,教学中常提到的“真声假唱,假声真唱”,“高音低唱,低音高唱”等等都体现了利用反意识转移教学的特点。歌唱是一项复杂的脑力与体力相结合的、具有创造性的劳动。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寻求自然规律,寻求矛盾对立统一的规律,用科学的辨证方法,宏观地分析、对待问题,融会贯通地将它们统一到整体歌唱有机的联系中来,从而达到歌唱器官的协调与平衡。

总之,歌唱是心灵化的艺术,要想把歌唱好,必需是心灵的投入。歌唱与发声时,歌唱者一定要处于兴奋状态,这样不仅能使注意力更加集中,而且能使声音更加轻松自如,情感更加投入。声乐教学中,注意力的转移时时刻刻都在进行,教师如能巧妙地运用注意力的转移,将学生的情绪保持在最兴奋的状态之中,才能使声乐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浅谈职业中专声乐课的教学方法 篇6

论文关键词:学前教育;声乐教师;学生;歌唱状态;培养;小组教学;发声练习;听辨能力;人才培养

论文摘要: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课教学,为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教育人才打下了基础。声乐小组课在教学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声音良好的听辨能力和整体的素质培养。

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课教学,不仅是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优秀的声乐演唱者,更重要的是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音乐教育人才,尤其是在进入新世纪的今天,如何培养和造就从事高素质音乐教育的教师,培养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理论水平、教学能力的人才,已经成为学前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实践表明:声乐课,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学科,担负着重要的使命。由目前的实际情况决定,声乐小组课既要上出水平,又要保证质量和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好教学尺度。

一、声乐小组课的教学目的

(一)声乐小组课的教学目的是要解决学生在声乐学习中的共性问题,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展开教学。由于声乐小组课既不像声乐大课那样,以声乐教师讲授知识为主,也不像声乐个别课那样针对性强,只在教师与一个学生两人之间进行。声乐小组课要针对实际情况,面向整组学生进行讲授,同时还可以针对个别学生进行具体指导。因此,声乐小组课教学的点和面都比较多,学生也会因此能够经常的听到除了自己演唱中存在的问题以外的一些知识。学生在上小组课时,所感受到的、听到的、体会到的、想到的,本身就构成了一种学习和影响。尤其是学生之间的水平不同,使声乐课教学方法和师生之间相互配合的授课情况有很大的灵活性,这样声乐小组课无形中打开了学生的思路和眼界,促进了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改变和丰富了学生对声乐的认识,从而在实现素质教育的同时,对学生更好的展开了教学。在声乐小组课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相互听、看,了解不同声音条件所产生的声音效果、音色、不同声部、不同的歌唱状态和不同的歌唱感觉,可以看到教师是如何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实际指导,解决技能和音乐上的问题;在发声练习时,学生可以感受到不同难度的练习在不同人的身上产生了怎样的效果和作用,从而来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歌唱的判断能力。

(二)声乐作品演唱中,可以在比较中看到其它同学对同一个作品有哪些不同的演唱技巧运用和对作品的其它了解,还可以听到一些自己不了解的更多的声乐作品。在可能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进行重唱、齐唱练习,使学生了解一些重唱曲目,培养学生集体歌唱的意识和基本能力,丰富学生对歌唱的体验。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对作品的风格、特点,有更丰富的了解和掌握。

(三)声乐小组课中,教师可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科学的选择和运用声乐教学方法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可以看到相同或不同的启发用语及训练手段在不同人身上的体现,还可以看到教师在整个声乐中成功与不成功的体验。这些,使学生在声乐的学习过程中,增加对声乐教学环节和声乐要求的了解与广泛的认识,对声乐教学方法有感性的了解和积累。

二、声乐小组课教学的优越性

(一)学生辨别声音的优劣得能力。声乐小组课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声音的辨别能力,更好的分辨正确与错误的声音。个别课中,教师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在发声时,常会出现模仿教师的错误发声,教师为了纠正错误会作出正确的示范,来与错误的进行对比,学生有时却听辨不出来。这样的问题在个别声乐课教学中经常出现,在小组教学中却可以解决这一教学障碍。一个学生唱,其他学生进行听辨,教师再加以解释、说明,这样可以更快得让学生提高听辨能力,更好的理解声音,为今后自己教学打下基础。

(二)提升学生学习声乐的积极性。在小组课的教学中,学生可以克服人多的心理障碍,增强对歌唱的自信心,丰富和扩展学生演唱作品的数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通过小组教学,学生可以锻炼对声乐的听辨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今后的教学打下基础。

(三)避免重复教学。小组教学时,教师可以把教学重点放在歌唱、发声基础训练中共性的一般规律上,解决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节约了时间又有利于学生间相互鉴别和督促。上课时,一名学生演唱,其他学生通过旁听可以从中受到启发,及时改正自己存在的问题,从而避免了教师的重复教学。在教学中,进步较为明显的学生也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促进了整组学生的共同进步。

(四)有利于歌唱状态的保持。小组课声乐教学中,学生在看自己的歌唱状态时,也可以观察到同组其他同学的状态。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对比的方法较为直观的感受正确的歌唱状态。学生在集体练声、个别抽查指导、对比中,互相启发、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易于掌握正确的歌唱状态和正确的声音概念,促进学生的进步。

三、声乐小组课学生分配的原则

在教师所教授的学生中,科学、合理的安排分组,是近年来小组教学的经验,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分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入校前,大都受到过专业的发声和演唱训练,有一定的歌唱基础。为此,教师可以把学生集中在一起,进行水平划分,把整体素质、歌唱水平相当的学生分在一组。

(二)根据学生的嗓音进行划分。学生的声音有美声和民声,教师可以根据这两种声音特点对学生进行划分。这样教学,方便学生演唱方法的统一,对演唱作品、声音处理等方面都起到了不冲突、不矛盾的良好作用,有利于学生分辨声音、正确理解歌唱状态。

(三)无论选择哪一种组合,在小组课教学中展开切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所学的声乐教学任务和培养目标,正确认识全方位培养新世纪合格的音乐教育人才,是教师上好声乐课的前提。在小组教学中,声乐教师和学生可以一起探讨声乐教学的相关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见解。

结语:声乐小组课教学,增强了声乐教学的点与面,拓宽了声乐教学的内容,为教师和学生创造了一个边教学边实践、共同讨论声乐演唱方法的富有刺激性的音乐教学环境。因此,小组课教学促使声乐教师在声乐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上有所思考与变化。教师在进行声乐小组课教学的同时丰富了自身的知识结构,促使教师打开思路,为培养高素质、高水平和具有时代感的学前教育人才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授课形式。

参考文献:

[1]于艳编著.《朝阳师专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材》(内部教材),2003年7月

谈声乐的有效教学 篇7

声乐教学作为一门艺术教育的学科, 是培养学生歌唱技巧的主要手段, 在教学方法上不同于其他自然社会学科, 具有其特殊性。具体来说, 可视性声乐教学法是建立在解剖学、物理学、运动学原理上, 用透视概念将人体的发声器官的歌唱运动状态用三维动画的形式展示出来, 并且这一教学方法对声乐教学中一些难以理解的部分, 如腹腔和胸腔不同气压状态下的运动状态, 横膈膜的运动状态等部分能够运用三维动画的表现形式模拟出歌唱咬字、发音时生理部位的运动, 实现了声乐教学由外到内的“可视性”。

二、传统声乐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一方面, 传统声乐教学要求声乐教师具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以往的声乐教学中教师的语言既要合乎逻辑, 又要顾及到学生的认知能力, 才能使学生快速准确的掌握知识和技巧, 然而声乐教学往往需要一些专业化的教学用语, 这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过分强调自我体验, 而让学生莫名其妙, 弄不明白。另一方面, 传统声乐教学使学生很难把握情绪、情感与歌唱技巧的关系。音乐是最富有感情的艺术, 叔本华曾经对情感与音乐的关系有着精彩的论述:“音乐决不同于其他艺术, 其他艺术只是观念的复写, 观念不过是意志的对象化而已。音乐只是意志本身的复写, 这就是音乐为什么能够有力的透入人心的原因。”对于每个声乐学生来说, 丰富的感情都是最重要的心理品质。

三、可视性声乐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1.可视性声乐教学法为声乐教学提供了一个科学系统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由浅入深, 由易入难,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随意性, 缩小由于接受能力不同导致的学生间的差距。2.可视性声乐教学法将声乐学习中必须主观理解的内容以客观的形式加以展示, 不仅使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歌唱发声感受及处理歌曲的经验方法以具体直观的形式向学生阐述, 而且也使得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轻松掌握歌唱的发声基础和技巧, 这无疑能减少声乐教学的难度, 降低声乐学习的门槛。3.可视性声乐教学改变传统声乐教学教师“口传心授”这一单一的教学模式。区别于传统声乐教学一个老师只能一次带几个学生的教学模式, 可视性声乐教学法可以通过运用多种多样先进的教学手段, 实现一个声乐教师对一个音乐班级进行集体授课。在授课过程中, 对声乐学习的每个阶段都有对应的图解和动画演示软件, 方便学生课下自学。4.可视性音乐教学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更注重对学生音乐情感的培养。由于教学模式的系统化, 可视化声乐教学使得学生在每个声乐学习阶段都可以有一个具体的学习训练目标。在完成每个小目标的过程中, 声乐教师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 使学生能将理智的思考寓于感情的体验中, 将声乐学习变成一个轻松、愉快的过程。

四、可视性声乐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有效性

1.可视性声乐教学法以其客观化的优势, 弥补了传统声乐教学的不足。传统声乐的教学方法, 带有很强的主观性, 缺少一个特别明确的标准。比如在师生平时的练习过程当中, 老师说学生的音偏高或偏低了, 这种要求的不确定性, 会导致学生对老师提出的要求很难做到准确的调整, 从而直接导致教学结果的“模糊”。对于声乐专业来说, 它不同于其他的专业, 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而且它所面对的教学对象, 是以人作为单位的个体, 而且每个教学对象的差异性比较大, 这就使得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采用一对一的小课教学方式。也正是这种教学模式, 产生了“千差万别”的教学方法和“主观色彩”浓厚的教学过程。这种带有“主观色彩”的教学方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有利也有弊, 这里所指的“利”与“弊”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传统声乐教学方法带来的“正向效应”和“反向效应”。如果将传统教学的优势与可视性声乐法相结合, 将会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如果传统的声乐教学方法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显露出它随意性的弊端, 那么可视性声乐教学法可以发挥其客观化优势, 弥补传统声乐教学中的不足。2.可视性声乐教学法以其情景化的教学方式, 提高学生对声乐作品的学习能力。在传统的音乐教学过程中, 老师擅长将平日生活里一些对唱歌有帮助的动作或者感觉, 放在声乐的训练之中, 以此来启发学生, 让学生去感受。通过这些感觉, 体会科学的发声状态, 从而达到声音训练的效果。但是这种教学方法忽视了教学对象的个体差异性, 每个人的身体感受能力和学习能力是不一样的, 对所有学生全盘采用同一的方式进行训练, 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但是可视性声音教学法不同于以往的启发式感知教学法, 它通过播放一些Flash动画和音乐伴奏, 来引导学生, 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动画情景当中, 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种方式增强了歌唱者的心灵感知度, 能够更好的把握作品, 表达作品。

小结

可视性声乐教学方法作为一种声乐教学的新形式, 在声乐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它利用其自身的优势, 弥补了传统声乐教学的不足, 而且可视性声乐教学方法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 突破了原有的感知式的教学方法, 利用情景化模拟, 增强歌唱者的心灵感知度, 提高学生对声乐作品的学习能力和感受能力。

摘要:科技的发展带来了教学方法的变革, 可视性声乐教学法作为一门新兴的声乐教学方法, 通过对新技术的运用, 在思想观念和教学手段上突破了传统声乐教学的桎梏, 为声乐教学带来了多元化的发展。文章通过阐述可视性声乐教学法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以及传统声乐教学法的局限性, 分析了可视性声乐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上的应用及其有效性。

关键词:可视性声乐教学法,声乐教学法,具体应用,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付莉.浅析可视性声乐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年17期.

[2]胡俊贤.解析“声乐教学法”课程中案例教学的应用.音乐时空, 2014年24期.

浅谈几种有效的声乐教学方法 篇8

【关键词】声乐;教学方法;探究

声乐,是指用人声表现的音乐。声乐演唱艺术发展至今,歌唱发声技巧与表演的实践经验已不再是依靠口传心授的方式代代相传,而是从发声生理科学的理论出发,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歌唱发声方法,用以指导歌唱实践和声乐教学。

在声乐教学实践中,教学双方的交流是互动的,学生对歌唱状态最直接的印象主要是来自教师的讲解、指导、示范和演示。对音乐教育工作者来说,技能和知识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面对受教育者“授业传道”,必须掌握以下几点:

一、了解基本的发声体系

人的嗓子,就是一件乐器,一件能用不同语言表现音乐的奇妙的乐器。要做到能正确、科学地发声并利用好嗓子这件乐器表现音乐,了解嗓子的生理结构和发声原理是前提。人的发声器大体由声带(含假声带)、胸腔、喉腔、咽腔、口腔、鼻腔、头腔构成。简单的发声原理是:声带在气体的冲击下产生振动,然后声带振动发出声音,经过胸腔、咽腔、喉腔、口腔、鼻腔、头腔的共鸣,便发出响亮和动听的声音。音质、音色和演唱能力,都是由共鸣腔体调节出的不同结果。要做到自如调节共鸣腔体,必须经过严格、正规的训练。如:喉器的位置在哪,气息怎样运动,路线如何,软腭在不同音高时的状态,舌根、舌头的运动,下巴如何运动,怎样张嘴,人的身体如何配合等都关系到声音的好坏。因此,每个人在学习声乐的时候,建立正确科学的符合自己声音特点的发声体系是关键。

二、构建科学的声乐艺术教学理念

声乐教学,要打破传统的“三种唱法”思想禁锢。任何唱法都不可能墨守成规,它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演变,随着作品的创新而发展。作为声乐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实际,努力探索科学的训练方法,因材施教,中西结合。教师的任务就在于帮助学生修饰自己的声音,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和素质,使学生演唱自如、流畅、美丽、动听,千万不能去造“声音”。

三、运用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

声乐教学,包罗万象,大到教学整体规划的制定和执行,小到每个具体教学手段的设计与实施。在教学过程中,最关键一点,就在于因材施教。常用的教学法有:

1.演示法。演示法是一种直观感性的教学方法,也是声乐教学的基本手段。通过教学演示可使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意图产生直接的印象和共鸣,以利于激发学生歌唱学习的形象思维,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包括动作演示、嗓音演示和表情演示等。

2.分析法。分析法所涉及到的内容应涵盖声乐理论、聲乐技术、艺术表现等三个方面,所研究的对象应包括声乐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两个不同层面。借助分析法,能够帮助学生寻找到歌唱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途径等;通过分析可以帮助学生举一反三,从歌唱艺术现象深入到对歌唱艺术本质的思考;通过分析帮助学生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取得进步。

3.练习法。声乐艺术是具有显著技能特征的艺术,在掌握一定的歌唱技能之后,需要通过经常性的重复练习加以巩固和提高,同时,那些错误的发声技能也需要通过练习加以克服和纠正。在歌唱艺术实践中,学生对作品的演唱处理以及歌唱技术方法的设计安排和表演运用,同样离不开练习的帮助。

4.听赏法。听赏法是声乐教学常用教学方法,主要用于歌唱听觉训练和作品赏析训练。对教师范唱和声乐大师音像制品的听觉赏析,有助于逐步确立正确的声音观点,使之在歌唱训练中起到正确的引导。同时,听赏法必须逐渐渗透到对不同体裁、题材、风格、流派、演唱形式的听觉训练方面,学生在接受技法训练的同时提高歌唱听觉感受、感知和听觉思维创作能力。

5.情境法。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作品艺术形象关联的情境内容的创设,为学生勾勒出特定的内心人物、场景、情景、环境、氛围等鲜活艺术形象,从而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创作冲动,谋求格调高雅的审美品位。合理地使用情境教学法将有利于提高声乐教学训练的实际效果。

四、把握声乐学科特有的教学原则

1.先“相才”再“施教”的原则。要做到因材施教,了解学生即“相才”是关键。在开始系统训练之前,老师对学生必须有全面的了解。要充分掌握学生的生理结构、特点、习惯、语言、歌唱条件、发声缺限等,然后制定出系统的训练方案。

2.坚持把握循序渐进的原则。循序渐进是声乐教师应特别重视和严格遵守的教学原则。初学者往往容易犯急于求成的错误,老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演唱能力,安排适当的发声练习和丰富的曲目让学生唱,不断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比如,在气息练习中,有的人喜欢专门教学生先找气再发声,这样往往造成学生找到了气息,但气息疆硬、不灵活、唱歌呆板。其实,歌唱气息是本能的,情绪有了,状态对了,气息自然就有了,千万不可故意深呼吸。

歌唱艺术是实践性的艺术,有关歌唱经验、体验、理论方法是否正确、适用,必须通过学习者自身的歌唱实践才能得到检查和验证,本文提出的几种教学方法均系经过教学实践检验过的有效方法,值得声乐教育者尝试。

参考文献:

[1]胡钟刚,张友刚.声乐实用基础教程.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上一篇:2022年春季大班下学期教育教学工作计划下一篇:《人类的老师》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