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共9篇)
谈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1
谈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摘 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不仅要求教师创新教学模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而且还应该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改进、不断地总结经验,使物理实验的教学改革工作不断地深入,不断地完善。积极倡导合作学习,探索学习的有效性;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做好探究性实验;在学习评价时,要科学合理,切实提高物理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物理教学;学习兴趣;合作学习;优化评价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普及,初中物理教学改革不断推进,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已经成为教学的需求。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创新教学模式,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还应该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改进、不断地总结经验,使物理实验的教学改革工作不断地深入,不断地完善。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优化情境创设,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中,教师可以利用视频,创设直观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直观感受物理与生活的联系,从而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例如:在学习沪科版初中物理“研究机械能守恒定律”这一课时,笔者利用视频情境,成功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在这节课上,教师引进学生平常坐过的过山车,以过山车的视频导入机械能守恒的学习。学生在观看视频时,感觉非常刺激。在视频情境创设之后,教师再设计相关问题,促进学生思考:过山车在运动过程中(忽略摩擦阻力的情况),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其和有没有发生变化?有了前面的视频情境做铺垫,学生很快融入物理课堂,与他人开始交流、探讨,学习兴趣逐渐浓厚。
问题情境能够诱发学生深入思考。在初中物理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物理知识,创设相关情境,引出问题,以问题为载体,全面调动学生的思维主动性,从而最大化地促进学生发展。例如,在学习沪科版初中物理“摩擦力”这一课时,笔者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利用视频呈现两个情境:冰面上以一定速度推出的木块和水泥面上以一定速度推出的木块。情境中,两个木块都会停下来。其次,教师设计与之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冰面上以一定速度推出的木块为什么会停下来?同样的木块以相同的速度在水泥面上推出,哪个停得快?你认为这是为什么?通过这样的情境体验教学方式,教师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摩擦力”学习中,这样就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从摩擦力角度思考问题,再顺利切入新课的学习。
二、倡导合作学习,探索学习的有效性
教师设计的问题是否具有合作探究价值,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不能简单地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就是设计问题,引导合作,其中涉及的因素非常多,包括问题或者任务设计、教师的语言带动、物理课堂氛围的营造等等。教师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合理设计探究问题,引导小组合作。例如,在学习沪科版初中物理“能量的转化与守恒”这一课时,笔者设计情境,再提出探究问题,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情境创设:在一个玻璃容器内放入细沙,拿一个小铁球从某一高度释放,使其落到细沙中。(视频演示这一情境,增强学生直观感受)根据这一情境,教师设计探究问题:
1.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你能说出小球运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吗?
2.小球最后静止在细沙中,它所具有的机械能到哪里去了?
3.你还能举出有关能量转化的例子吗?
有了情境做铺垫,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浓厚起来,纷纷投入合作学习中。这样的物理课堂教学真正把学生置于首位,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突出。在探究结果呈现方面,小组自主安排人员,可以是一个人汇报,也可以是多个人轮流汇报。教师也需要做好即时评价的准备,以肯定学生的合作成果,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三、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做好探究性实验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必须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有时也可以让学生独立设计实验,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发挥主导调控作用,整个实验过程全部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教师必要时答疑引路。
加强实验教学的研究,尽量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把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通过挖掘教学内容的学术性,有机地把课内探索延伸到课外。对验证性实验如:“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验证牛顿运动定律”“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老师一般是先讲解,再让学生动手进行实验验证。对于像“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探究动能定理”这样的探究性实验,教师就要更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更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探索意识的培养。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去体会探究的过程,感受科学家研究的一般过程:观察现象―发现问题―提出猜想―设计实验验证―数学修正―合理外推―得出规律。
四、优化评价,提高物理教学实效
实施体验式教学,评价也是不可忽视的环节。只有注重教学评价,初中物理教学实效性才能不断得到提高。在评价时,教师要以激励评价为主,再委婉地指出体验学习中的不足,以促进学生及时改进。例如,在对沪科版初中物理“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这一课进行评价时,笔者主要采用师评与生评的方式进行,取得很好的评价效果。首先,教师评价学生的探究活动表现。本节课主要采取的是小组合作探究形式,在评价时,教师以过程评价为主,如,学生参与探究体验的积极性、探究时是否能主动与小组成员交流想法、是否学会倾听别人的想法、是否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等等。通过多方面点评,教师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从而不断促进教学实效性的提高。但针对体验教学中的不足,如学生探究偏题、不会合作交流等情况,教师要及时指出,促进学生改进。其次,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教与学是双向的,在探究体验活动中,教师是否指导到位、教师有没有及时帮助学生等都可以作为评价内容。
参考文献:
李运贵.关于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时代教育,2012(20).编辑 李建军
谈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2
一、要具有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导语
有一句名言叫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还有一句话叫做“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第一句话告诉我们:课堂教学要有趣。教学内容要让学生觉得有趣,教学形式要让学生觉得有趣,谁都不能否认,学生只有觉得有趣味,才愿意学,才会不感到疲劳,才会学得快乐。比如说,对于《杠杆》的教学,如果反复地推敲“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这一“杠杆”的基本原理,那学生肯定不易于明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等式然而,如果把学生带到社会实践之中去,引导他们应用杠杆的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他们一定会轻松地掌握这一原理,并能熟练地应用这一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第二句话告诉我们:教学伊始一定要精彩,怎样才能让教学的开始就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呢?首要的一点是要设计出能够激发学生对知识产生追根问底欲望的导语,这一点非常重要。
二、要注重课堂实验的演示操作
谁都知道,课堂实验是物理课堂中很重要的一项教学任务和教学环节。它更具有直观性,更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兴趣,能够把一些比较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更具体、更形象,从而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让学生在相对比较短的时间里解决难度比较大的问题,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可目前有一个非常不好的现象是,有一些物理教师贪图省事,或者比较懒惰,把一些本来应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演示实验的环节,无端的给省略掉了,这样的后果就是学生对一些通过演示实验才能掌握的原理或者生活现象,学得不明白、懵懵懂懂,说不清来龙去脉所以然,因此,当遇到诸如此类的问题时,不能立刻快速地拿出解决的办法,提不出科学的解决方案。所以说,物理课的课堂演示实验,一时一刻也忽视不得,不仅要做,而且要认认真真地去做,绝不能马虎大意,要通过课堂演示实验,帮助学生快速地解决那些比较抽象的物理问题。
三、要做到对知识掌握效果的堂堂清
我们常说:“一日事一日毕。”学习也是如此,尤其是对物理知识的学习更是如此。因为,物理知识有很强的连续性,如果上一节掌握得不好,对一些应知应会的知识没有达标,那就势必会影响到下一节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如此的恶性循环,那这一学科的学习就会出现欠账的情况。因此,必须做到“堂堂清,日日清,日清月结”,尤其是对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更是如此,千万马虎不得。一定要通过科学的、恰当的教学反馈,了解学生对哪些知识掌握的不好,为什么。然后通过有效的方法帮助他们查漏补缺,让学生对课堂上应知应会的知识达到必知必会。
总之,对于初中物理课的教学,绝对来不得半点马虎,一定要动脑筋、想办法,改进教学方式,改变教学方法,力求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
摘要:物理课堂教学要突出有效性,有三个要素绝对忽视不得:必须要具有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导语;必须要注重课堂实验的演示操作;必须要做到对知识掌握效果的堂堂清。
谈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3
关键词:物理教学;学习兴趣;合作学习;优化评价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普及,初中物理教学改革不断推进,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已经成为教学的需求。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创新教学模式,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还应该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改进、不断地总结经验,使物理实验的教学改革工作不断地深入,不断地完善。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优化情境创设,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中,教师可以利用视频,创设直观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直观感受物理与生活的联系,从而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例如:在学习沪科版初中物理“研究机械能守恒定律”这一课时,笔者利用视频情境,成功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在这节课上,教师引进学生平常坐过的过山车,以过山车的视频导入机械能守恒的学习。学生在观看视频时,感觉非常刺激。在视频情境创设之后,教师再设计相关问题,促进学生思考:过山车在运动过程中(忽略摩擦阻力的情况),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其和有没有发生变化?有了前面的视频情境做铺垫,学生很快融入物理课堂,与他人开始交流、探讨,学习兴趣逐渐浓厚。
问题情境能够诱发学生深入思考。在初中物理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物理知识,创设相关情境,引出问题,以问题为载体,全面调动学生的思维主动性,从而最大化地促进学生发展。例如,在学习沪科版初中物理“摩擦力”这一课时,笔者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利用视频呈现两个情境:冰面上以一定速度推出的木块和水泥面上以一定速度推出的木块。情境中,两个木块都会停下来。其次,教师设计与之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冰面上以一定速度推出的木块为什么会停下来?同样的木块以相同的速度在水泥面上推出,哪个停得快?你认为这是为什么?通过这样的情境体验教学方式,教师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摩擦力”学习中,这样就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从摩擦力角度思考问题,再顺利切入新课的学习。
二、倡导合作学习,探索学习的有效性
教师设计的问题是否具有合作探究价值,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不能简单地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就是设计问题,引导合作,其中涉及的因素非常多,包括问题或者任务设计、教师的语言带动、物理课堂氛围的营造等等。教师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合理设计探究问题,引导小组合作。例如,在学习沪科版初中物理“能量的转化与守恒”这一课时,笔者设计情境,再提出探究问题,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情境创设:在一个玻璃容器内放入细沙,拿一个小铁球从某一高度释放,使其落到细沙中。(视频演示这一情境,增强学生直观感受)根据这一情境,教师设计探究问题:
1.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你能说出小球运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吗?
2.小球最后静止在细沙中,它所具有的机械能到哪里去了?
3.你还能举出有关能量转化的例子吗?
有了情境做铺垫,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浓厚起来,纷纷投入合作学习中。这样的物理课堂教学真正把学生置于首位,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突出。在探究结果呈现方面,小组自主安排人员,可以是一个人汇报,也可以是多个人轮流汇报。教师也需要做好即时评价的准备,以肯定学生的合作成果,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三、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做好探究性实验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必须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有时也可以让学生独立设计实验,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发挥主导调控作用,整个实验过程全部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教师必要时答疑引路。
加强实验教学的研究,尽量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把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通过挖掘教学内容的学术性,有机地把课内探索延伸到课外。对验证性实验如:“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验证牛顿运动定律”“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老师一般是先讲解,再让学生动手进行实验验证。对于像“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探究动能定理”这样的探究性实验,教师就要更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更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探索意识的培养。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去体会探究的过程,感受科学家研究的一般过程:观察现象—发现问题—提出猜想—设计实验验证—数学修正—合理外推—得出规律。
四、优化评价,提高物理教学实效
实施体验式教学,评价也是不可忽视的环节。只有注重教学评价,初中物理教学实效性才能不断得到提高。在评价时,教师要以激励评价为主,再委婉地指出体验学习中的不足,以促进学生及时改进。例如,在对沪科版初中物理“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这一课进行评价时,笔者主要采用师评与生评的方式进行,取得很好的评价效果。首先,教师评价学生的探究活动表现。本节课主要采取的是小组合作探究形式,在评价时,教师以过程评价为主,如,学生参与探究体验的积极性、探究时是否能主动与小组成员交流想法、是否学会倾听别人的想法、是否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等等。通过多方面点评,教师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从而不断促进教学实效性的提高。但针对体验教学中的不足,如学生探究偏题、不会合作交流等情况,教师要及时指出,促进学生改进。其次,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教与学是双向的,在探究体验活动中,教师是否指导到位、教师有没有及时帮助学生等都可以作为评价内容。
参考文献:
李运贵.关于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时代教育,2012(20).
谈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4
作者:......单位:......点击:539 评论:4 举报:0
网评分:399
评分人次:
4终评分:
181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mso-style-name:普通表格;mso-tstyle-rowband-size:0;mso-tstyle-colband-size:0;mso-style-noshow:yes;mso-style-parent:;mso-padding-alt:0cm 5.4pt 0cm 5.4pt;mso-para-margin:0cm;mso-para-margin-bottom:.0001pt;mso-pagination:widow-orphan;font-size:10.0p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mso-fareas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mso-ansi-language:#0400;mso-fareast-language:#0400;mso-bidi-language:#0400;} 摘要:教师必须学习提高自己,擦去自己课堂教学中的污渍。把自己的课堂设计成联系社会、联系生活的小天地,让学生在这个小天地里快乐的生活。使自己的教学成为引领学生从社会生活中掌握知识的源泉。
关键词:有效性、学习、集体备课、实验、设计、督促
初中物理教师可能都已经意识到初中物理教学面临着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这就是两极分化严重,合格率偏低。如何改变这种局面?让学生在物理课堂上愿学、乐学,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问题就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工作中的体会。
一、加强学习、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平时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只是从理论上对教师的专业成长给予洗礼。要想提高有效的课堂教学,笔者认为需要的是具体的作法,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的学习。并应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去。我阅读了杨冬老师的文章,其中的一个故事用来讲惯性我感觉很好,能把枯燥的课堂变得充满生机。急忙拿来用于自己的课堂上。他是在讲惯性时给学生先讲了如下的故事:有一油田突然失火,情况万分紧急!有人迅速报警,各路消防车陆续赶到,但由于火势太大,消防员无法靠近,火一时难以控制。正在这时远处传来了汽车的轰鸣声。只见一辆旧消防车疾驶而来,几乎没有减速就直奔火源中心冲去,车上队员急忙下车救火,火舌很快被扑灭。油田老板激动的握住该队队长的手说不出话来。记者急忙采访队长并兴奋的说:油田老板已许诺哪个队先灭火,将奖励一大笔钱。请问:你们得到钱后第一件想做的事是什么?队长愤愤的说:我们首先要换掉车上哪个失灵的刹车片!同学们听完后哄堂大笑。在此基础上引入惯性,接下来的课一切进展很顺利。学生处于一种亢奋状态教学效果很好。平时我们进行压强的教学时,书上用实验小桌做实验,准备不方便易损坏,多数学校不开分组实验。可有一次听银川十中段绥莲老师的课,我发现段老师用海绵和矿泉水瓶装满水分组做这个实验,矿泉水倒过来放改变面积、倒掉一些水改变压力。实验效果非常好且实验器材好找。可见,物理教学除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外,听课学习真的是一条快捷的途径。
二、重视集体备课,集思广义,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手段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新的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层出不穷。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博取众长,我们在集体备课活动中,就能不断地提高自己,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通过集体备课,才能使自己的教学避免单一化。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他人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使自己获益匪浅。备课时,听取其他老师的意见,可以在课程、教法、学法等方面吸取营养,充实自己。集体备课如果开展的好,将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一定要把集体备课落在实处。笔者在晶体的熔化的实验教学中,一直以来受到困扰。原因是用酒精灯加热到海波的熔点附近,通过搅拌使海波受热均匀。但由于试管不是很大,海波装的不是很多,由于持续加热温度升高很快,在熔点停留时间太短,负责读数的学生来不及观察到实验现象,海波已经全部熔化。只有两三个相差不太大的温度接近熔点实验时匆匆忙忙,效果很不好。在集体备课时,我把自己多年的不足说出来,同行给我指出在书上的实验装置上再加一只温度计放在烧杯中,监测烧杯中水的温度,待达到55-60摄氏度时把酒精灯移开停止加热。用热水的余温给海波加热就可以了。小小的改动使实验顺利成功了,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深感细节决定成败。类似的情况还有许多,比如一节课的引入如何去引效果好,讨论学习记录充实自己。借鉴过来为我所用。因为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头开好了后面的课也就顺畅了。大家都知道有些课程内容本身比较有趣学生也容易理解,而有些课就感觉上起来就不那么顺畅,枯燥不易理解,不好上的课更应该加强集体备课,集思广义,集体研讨想出办法,对教材进行再处理。把平淡的课设计为热烈,把枯燥的课堂设计为生动、妙趣横生、趣味十足、引人人胜,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能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
三、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教师运用物理学科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情感,物理学科的最大特点就是趣。教师运用物理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情感,同时以饱满的热情、强烈的求知欲、热爱物理学科的情趣,带领学生去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就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巨大影响。在教学中可以从教学效果出发,通过精心设计,将最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广泛收集物理学科的最新成果,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设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
在讲功率这一课时,我进行如下的教学设计,模仿速度的教学方法,举例:起重机和人把同样多的砖搬到四楼,做同样多的功,用的时间不同,问学生做功快慢一样吗?哪个做功快?如果用起重机和人往四楼搬砖,同样时间哪个搬的多,哪个做功快?学生能轻易答出。老爷爷和小孙女上楼,体重不一样,上楼用的时间不一样,谁做功快呢?给出具体数据,很快学生想到算出一秒钟谁做功多?顺理成章的得出功率的概念和公式,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方式中解脱出来,进行自主式、研究性学习,对物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先进的教学媒体走进了课堂,教师可以借助投影仪、计算机等先进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
四、加强实验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注重实验教学从实验中得到结论。然后理解形成记忆。如果一味的死记硬背的物理知识学的不扎实、记的不牢、用的不活。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液化的教学时,我前一天布置时对学生说:在自家水箱里冷藏一瓶啤酒或冷冻一瓶矿泉水,第二天拿出来放到桌子上,过一会儿观察瓶子的外表面会出现特别奇怪的现象?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学生做完这个小实验后,印象特别深刻,再讲液化学生易于理解。不然纸上谈兵怎么讲仍有一些学生感到茫然。课堂上给学生设疑,激发回家做实验的愿望,实验做了教师就达到了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动手做实验研究问题的习惯,边玩边学轻松达到学会的目的。关于物态变化的教学,单纯讲解一个概念一讲就懂,但全部学完后你会发现,好多学生把六种物态变化混为一谈,区分不清,分得清有些也是死记硬背,问题关键还是不理解。课堂上教师的演示实验给学生的印象没有自己研究时对问题的理解消化印象深刻。再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让学生准备两只乒乓球,喝饮料的吸管到处都是,用两本书把乒乓球架起来,用吸管在中间吹,课堂上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和教师演示是不一样的,一来激发学习兴趣,二来边玩边想这是为什么?达到动手实验、动脑思考、动眼观察、动口说实验现象的预期目的。
五、重视教师的督促检查,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证
网络时代对孩子们学业的影响和冲击是不言而喻的。虽教师在课堂上想了很多办法,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令人担忧。受网络游戏、社会经济环境、就业压力等影响,一部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高。这样对学生学习的督促检查就突显出来,只有通过教师的努力让他们学会学懂,也只有让学生学会学懂了才会有兴趣,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不然当他们的学习已经严重落下的时候再抓他们的学习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时间长了养成学习上的坏习惯,不交作业,上课不注意听讲,而且会出现反复。必须严格要求。及时检查督促。如课前是否预习,作业是否独立完成,学习上的查缺补漏是否及时填平补齐等等。时间长了学生会养成习惯。习惯的形成是需要时间的。要做到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是很辛苦的。也只有教师的辛苦才能换来有效的课堂教学。
谈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5
李云
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有效性缺失严重抑制了课堂教学功能的整体实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讲得口干舌燥、精疲力竭,学生在课堂上听得头晕脑胀、昏昏欲睡,这样的教学表面上看,占满了课堂教学的所有时间,教师也感到尽心尽力了,但从学生学习的效能来看,这样的教学恰恰是低效教学。作为有效教学,就必须把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以关注教学效益与质量的方法,要求教师把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统一起来。
我们在关注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更应关注教学中人的生存状况,尤其是教师和学生的生存状况。追求有效教学的过程,其实质就是一个教师和学生互动生成、共同成长的过程。而有效课堂又是有效教学的重要载体,要实现有效教学就要利用好课堂40分钟,要把课堂教学的立足点放到学生身上,使学生乐于学,自主学,学会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从以下方面进行培养:
一、兴趣的培养是提高有效性的前提条件
兴趣是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这种倾向对感知、注意具有指向性,它可以使人不知不觉地去观察、研究某种事物。有位哲人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某项事物感兴趣,就会主动地接近它、思考它,就会主动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因此,教师必须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物理课的兴趣,这是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条件。
1、实验观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前提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认为:“兴趣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实践也证明,对学习没有浓厚的兴趣,学生就会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去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强烈的探索欲望,尽可能地增加情景教学,引导学生把“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资源。
(1)用具有出乎意料之外的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人类的兴趣与好奇心紧紧相联,培养好奇心的关键在于使新信息的刺激出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之外,即出乎意料以外。在讲《凸透镜成像》时,让学生手拿凸透镜,看远处的行人。有的说,我看到某某同学,怎么是倒立?有的说,我看到了大楼?怎么是倒立?还这么小!有的学生还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拿起凸透镜看看远处的人和物,放下凸透镜看看远处的人和物。然后我把凸透镜放在我的眼前,让学生看我的眼睛,学生“轰”的一声笑开了,因为他们看到了一只很大很大的眼睛。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当学生的好奇心被触动时,正是学习兴趣被唤起之时,实现了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2)人的心理活动起源于问题,有疑问才会思考。疑问是学习新知识、产生新思想、发展新观点的起点。一个好的问题能引发学生极大的兴趣和探究热情,从而使其主动参与物理活动。在讲授《大气压》时,在讲台上放一皮碗,把皮碗压在桌上,然后再请一位学生上来把碗取下来,一位学生上来拿了很长时间拿不下来,同学们议论纷纷,跃跃欲试,结果上来的学生仍拿不下来。我说:“看我的。”“我先放点气,再拿。”我自言自语,结果我把皮碗给拿下来。“老师,你怎么拿下来的?”“老师,你为什么放点气进去?”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
2、实验探究,是培养学生的兴趣的过程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为了有效地发展学习,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教学应该让学生“在做中学”,使学生养成创造的习惯,培养创造性的思维能力。科学的核心是探究,也是培养学生兴趣的过程。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中学物理教学应当体现这两者的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通过科学探究、理解物理知识、学习物理技能、体验物理过程和方法,进而理解物理学的本质,形成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探究性实验教学是通过:创设情景→提出假设→实验探究→归纳总结→学以致用,这一过程,注重实验过程,尊重学生探究欲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上《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时,第一步,课前布置回家作业,“请同学们回去调查家用电路中电线所用的材料。”话音刚落,班中几个成绩中等、比较活泼的男生脱口而出“铜”,“你怎么知道的?”“我和爸爸一起去看看。”„„,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上课时问学生“家中导线的材料是什么?”同学们异口同声“铜”。然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家用电路用铜导线,而不用铁导线或其他材料的导线?没有任何提示,课堂中很静,都在认真思考。“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课堂中顿时热闹起来,每四人一组,进行热烈的讨论。形成了一个可以通过科学探究解决的问题:导线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提出问题),使学生的兴趣再次被激发。第二步,引导学生考虑导线自身的因素,“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是什么?”学生再次经过讨论,学生提出下列猜想:可能与导线的材料、长度、粗细有关。(猜想、假设)学生的兴趣得到了延续。第三步,怎样用实验来检验我们的猜想?组织学生深入探讨:怎样定性地比较电阻的大小?引导学生提出实验方案(制定计划),把学生的兴趣转移到实验探究中去。第四步,学生实验探究,强调实验中用到控制变量的单因素法的特点?学生的兴趣得到了培养。第五步,组织学习归纳总结得出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这个过程中许多学生得到了表扬,使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学好物理的信心。第六步,学以致用。这时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两根不同规格的电线和两只不同白炽灯,分析讨论两根电线的电阻和两只灯泡灯丝的电阻,使课堂气氛再次掀起高潮。
3、实验设计,是兴趣激发后的结果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发现法教学”,他指出:把一门科学教给一个人,不是要把他的结果记在心头,确切地说,就是要教给他参与知识建立起来的这一过程。
实验设计是一种要求较高的实验能力,初中阶段要求较高。它主要过程为:提出实验课题,设计实验方案,讨论方案的可行性,实验操作,对实验进行分析、比较、评价。在设计实验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创作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建立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思维信息多边交流的新型关系。
二、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有效性的主要方法
现代教学论认为,我们获取知识是为了运用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掌握和理解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强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在讲解物理问题时要把分析问题的相关思路揭示出来,并使学生了解,从而使学生在学习同类问题的时候也能用相关的方法去分析,这是提高物理课堂教学实效的主要方法。
1、展示教师的思维过程,做好示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满足于传授基础知识,不能满足于如何去整理、归纳、总结,而是要把教法和学法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更要注意讲“我是怎样想的”、“还想到了什么”、“遇到类似的问题应怎样去想”等等。把教师的思维过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去体会、思考,并在潜移默化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2、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提高思维能力。学生运用方法解决学科问题的本领、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最终是在实践和训练的过程中在学生的头脑内部来完成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学生暴露思维过程,并对学生的思维过程作出评价、剖析。若学生的思维过程无误,其思维与其他学生思维接近,就会给其他学生以启发,若思维有误,可针对其要害予以纠正,同样会给其他学生以影响。
3、让学生参与教学,培养创造性思维。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要依靠多种教学形式来完成,特别是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讨论,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主动参与中实践教学双边活动,培养创造性思维。苏联教育心理学家赞可夫说过:“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最有价值的本钱。”
三、问题意识的培养是提高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学生思维的起点往往都是从“问题”开始,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巧妙地,有的放矢地设计一些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就能有效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一定的发挥。
如在《惯性定律》的教学中教师可提出问题:“为什么小车在木板表面上运动时通过的距离比在木板表面先后铺上毛巾、棉布表面上通过的距离长?”又问:“小车在玻璃表面上运动时通过的距离又怎样?为什么?”再问:假如小车在很光滑的的物体表面上运动又会怎样?”。这样,运用层层递进的问题意识将学生导入一种置身于充满学习物理科学的探究环境之中,促使他们积极思维从而对惯性定律有了更深、更透的理解。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素材,捕捉学生的心迹,精心设计实验,塑造生动别致的直观形象,增强实验的趣味性,能够点燃学生好奇心的火焰,打开学生求知的心扉,能够激活学生产生思维的动机,课堂教学中由学生提出的一个良好的问题情景,教师不轻易放过,而是因势利导启发学生共同参与结合教学内容投入讨论,既尊重了学生,又保护激励了学生的积极性,更有利于强化学生对身边的物理现象探究欲望。在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与建议。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只有发现问题,才能推动学生不断地带着疑问去思考、研究,才能解决问题,才能创新。
综上所述,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从兴趣培养入手,使学生“乐学”、“想学”;要以思维能力培养为主要方法,使学生掌握知识,激发学生“乐学”、“想学”的内在动力;要以问题意识的培养为主要途径,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真正学会学习。只要使学生“乐学”、“想学”、“会学”,就能提高物理教学的实效性,完成物理教学的目标。
谈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6
安徽省淮南市第一中学 方军
摘要:本文结合教学实例从五个方面谈了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探究教学的融合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 探究教学 融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大力推进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科学探究是初中物理新课标提倡的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在初中物理探究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使之与科学探究过程有效融合?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例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创设情境,引发探究
利用信息技术所具有的对图、文、声、像等多媒体信息的综合处理能力,通过将多种媒体信息有机地融为一体,实现有声、可视、形象生动的表达效果,进而为物理探究教学创设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的良好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例如,在《平面镜成像》的引入环节可设计这样的教学情境:播放一段视频(如图1),展示蜡烛水浇不灭的奇妙情景,出人意料的情景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的积极性。然后,再播放视频(如图2)展示真相,原来烛焰水浇不灭,呈现水火相容景象的奥秘是一块玻璃板。一块普通的玻璃板呈现的奇妙景象,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图1 图2
二、突破难点,促进探究
由于学生认知水平、思维水平有限再加上物理概念的抽象和过程的复杂性,造成学生的认知困难,形成教学难点。信息技术在突破难点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信息技术具有的直观、形象的特点,可以化抽象为具体,丰富学生的感知突破难点。信息技术具有的动态性,可以直观动态地展示复杂过程的变化,帮助学生把握物理过程的变化特点和规律实现意义建构,从而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例如,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一节中,关于力臂概念,很多学生尽管能正确说出定义而遇到实际问题时仍把支点到动力或阻力作用点的距离作为力臂。针对这一教学难点,利用几何画板软件制作“力臂课件”(如图3)动态演示:力的方向改变时,力臂的大小在变,但是力臂和力的作用线相互垂直的几何关系没有变,同时可以看出力臂应是支点O点到垂足C点的距离,而不是支点O点到作用点A点的距离。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可以帮助学生促进对力臂概念的意义建构,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认知结构,进而促进学生对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探究以及对杠杆平衡条件规律的正确理解。
图3
三、仿真模拟,辅助探究
仿真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是通过模拟手段,特别是信息技术手段,再现真实世界的某些方面,让学生在这样的背景中通过实际操作而学习的方式。在进行实验探究之前,学生借助几何画板或仿真物理实验室等仿真模拟平台,在微机上模拟各种实验情形,对物理现象或过程的规律形成初步的认识,这就减少了实际实验探究的盲目性增加了探究的针对性。利用信息技术的仿真模拟功能,对实验探究可以起到导向辅助作用,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例如,在《探究电路中的电流》一节中,让学生利用“新课标实验室-初中电学”仿真模拟软件,从器材室里自选器材模拟连接电路,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如图4)。在本节中通过仿真模拟可以培养学生的电路设计能力及连接电路的实验技能。本软件还有这一特点:退出系统前必须归还所有器材,否则系统拒绝退出。这样还可以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完成实验后整理器材的良好习惯。
图4
四、处理数据,规律探究
对实验数据进行科学地处理和分析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探究能力。表格和图像是处理、分析数据的常用方法,但图像比起表格要更直观形象。在初中物理探究教学中,教材和教师一般要求学生用表格记录和处理数据,用图像处理数据对于初中生来说难度较大。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绘制图像处理数据方面的优势。例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与论证环节,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实验记录表格中数据进行分析,寻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大部分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可以发现“凸透镜成不同的像时,物距与像距所满足的关系”,但是学生很难发现“凸透镜成不同的像时,物距与焦距的关系”。这一规律是凸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怎样引导学生发现呢?笔者利用信息技术对数据处理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图5是利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数据处理软件得到的凸透镜成像数据处理图表。学生根据这个直观的图表,比较容易得出凸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
图5
五、网络资源,拓展探究
因特网不仅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百科全书式的信息资源,并且综合运用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和视频等多种信息呈现方式,创设了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数字化环境。学生利用因特网(或校园网上教师提供的资源包)搜索下载有关实验探究所得物理规律的应用事例,相互交流协作学习,拓展了探究视野,加深了对物理规律的深刻认识和理解,也深切地体会到物理学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密切关系。
总之,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探究教学中,不仅作为教师教的工具,而且应该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当然,在物理探究教学中,既要充分体现信息技术的优势,又要充分发挥传统实验手段的功用,使二者优势互补、相得益彰,而不能为了使用而使用信息技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国教育报,2001年7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中国大学教学,2005(5).
[4]罗星凯等译.科学探究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教与学的指南.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4.
谈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7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最佳的精神状态
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对学生抱有期望,并且通过态度、表情与行为等方式将期望传给学生,学生就会受到鼓舞,从而更加信赖教师,给教师以积极的反馈。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精神的首要条件。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把不愉快的心情带进课堂。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当教师站在讲台上的时候,要时刻不忘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不要居高临下、盛气凌人,使学生望而生畏。课堂教学中应积极提倡:答错了的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允许补充;没有想好的允许再想;不清楚的允许问;不同意的允许争论;教师错了的允许批评;必要时允许学生不举手自由发表意见。这才是学习的真实过程,也才是有效性教学的具体保障。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营造最佳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最佳的精神状态,从而使学生以最佳的主体精神参与学习活动。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只有学生积极参与到认知活动中来,学习才能有效地进行。因此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中,在深入分析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和新教学目标要求的基础上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演示实验,结合物理史的阅读、学生原有的生活认识、学生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和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的方法等创设问题情境的途径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在教学《压强》一课时,可以让一个男同学和一个女同学,分别用两把刀进行切萝卜比赛。比赛中故意让男同学用很钝的刀,让女同学用锋利的刀,结果男同学输给女同学,很不服气地抱怨说,刀太钝,切不动。由于采取的是实验加比赛的方式,学生积极性特别的高,参与性也高,争先恐后地帮助他分析原因。这时,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猜想,并利用提供的器材,设计进行探究实验,这样,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更发散,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设计出不同的实验方案,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艺术性的课堂提问,增添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教师艺术性的课堂提问,是师生进行教与学双边活动重要形式,是传递信息的有效途径。一次恰当而富有艺术性的提问,往往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激素,增强记忆的催化剂,能够达到启而发、愤而悱的目的。其效果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提问的语言必须抑扬顿挫——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必须准确精炼——让学生听清楚提问的内容和要求。切忌含糊其词、模棱两可。提问的内容要善于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归纳、筛选,做到删繁就简、择精选评,抓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选择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节点,问一问为什么,求一求所以然。提问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讲授《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一课时,演示了向两张竖直下垂的纸中间吹气的实验。学生对这个实验很感兴趣,很想知道纸为什么产生了合拢的现象,希望老师尽快做出解释,此时教学中我进行了如下提问:
(1)你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能让这两张纸合拢起来?
(2)我现在用的方法与你想到的方法有相同的吗?
(3)如果没有,应该用怎样的知识来解释呢?
四、教师学会倾听,引领学生学会倾听
在学习《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这一课时,通过教学学生已经认识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我要演示漏斗吹乒乓球的实验,考考他们的认识。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向大家介绍怎样把乒乓球从漏斗里吹出去,甲同学第一个站起来回答:找一个肺活量大的同学来吹。甲同学平时不爱回答问题,今天又是第一个讲,比较大胆,虽讲错了,我笑一笑,还是马上不失时机地表扬了她。谁知乙同学和丙同学高举着手说有意见,他们说甲同学的方法根本做不到。我一听很是欣喜,我觉得这两位同学听得很仔细认真,还会动脑筋思考,我对他们也大加鼓励表扬。接下来回答问题的同学变得更谨慎了,而听的同学更仔细、认真了,课堂在互动中生成,气氛显得更加和谐了。
五、融会贯通,注重学法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地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通过进一步归纳、整合,理顺知识脉络,形成学生自己的整体知识体系,从而实现知识的系统化。教学时,教师逐一予以适当的提示或帮助,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行归纳总结、概括整合,使学生通过概括总结,不仅获得知识本身的意义,而且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去理解和把握,自觉地把握各个知识间的整体联系。如在教学《摩擦力》一课时,我们可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经历实验探究的整个过程,使学生在学习摩擦力的同时,也学会了对其他物理现象的探究方法。学生能够习惯性用这样的思维,举一反三地去思考问题,走出了学会学习第一步,进而尝试走第二步、第三步。
六、及时的教学评价,激励学生求发展
课程改革要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发展,要为学生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课程改革要求评价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在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评价面临着新的挑战。
评价有多种功能,其中的激励功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强化理论就很值得我们借鉴。我们应当学会用正强化,用某种有吸引力的结果如表扬、奖励等,以表示对一种行为的认可与肯定,提高这种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
教师在评价时应以表扬为主。在课堂上不要吝惜对孩子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反馈。成功,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成功,对一个人树立自信意识也是极为有益的。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评价要尽量做到一分为二,教师对每一个学生既要看到缺点,又要看到优点,而且要把眼光更多地放在学生的优点上。
如果课堂评价运用得精妙,对于创造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思维、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良好的、恰当的、激励性的口头评价语言都会对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人文素养的积淀、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站在客观的角度,以利于尽量对每个人的公平、公正。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出于公心,尽量做到不带有自己的主观意识,不掺杂自己个人的情绪,否则会直接影响评价的效果。如果评价失之公允,学生不但难以接受,严重的还会产生负作用。
浅谈物理课堂的有效性提问 篇8
关键词:物理课堂提问策略有效性
物理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师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能力全过程的首要环节。
一.物理课堂提问的主要作用
1.提问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如果注意力集中,听课效果就比较理想,教师光靠静讲,维持课堂纪律很难保证学生的注意力。而用一个个出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问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紧紧把学生的思维抓住,使学生热情主动的学习,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提问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课堂提问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上针对性地提出 一些题意明确清楚的实际问题,能诱发学生深入思考,拓宽学生的视野,诱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3.提问可以及时反馈学生课堂学习情况。通过提问所接收到的语言反馈信息,比其它形式的反馈 信息更具有即时性、具体性和简洁性。它可以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从而及时地调控教学程序,改变教学策略,避免贻误,完整地实现教学目标,使学生能顺利地延续学习活动。
4.提问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问是学生和教师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过程,学生既要认真的思考问话的含义,又要组织语言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理解。
5.课堂提问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促进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通过提问,教师可直接表达关心学生的思想情感。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和发现的喜悦,有利于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信息交流。
二.当前物理课堂提问中主要存在的一些问题
1.“满堂灌”,有些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进度只管自己讲,不提一个问题,或者很少提问,全是直叙式讲授。
2.“满堂问”有的教师在一节课的时间里事无巨细,提问太多太杂,不但繁琐费时,没有体现教学重难点,而且减少了学生思考、练习的时间。
3.非相关性提问。所提问题与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距离较远,淡化了主题。没有仔细研究提问的内容与教学目标之间的逻辑联系或缺乏准确而明确的把握。
4.没有注意到提问的公平性和随机性。只提好学生,不提后进生。只提自己喜欢的学生,冷落了大多数学生,或对后进生进行惩罚性的提问,给学生难堪。
5.无层次,缺梯度。提问没有层次,难易问题无阶梯,不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
6.提问语言不够精炼。有的教师课前没有精心的备课,问题阐述不清,使学生不能正确地理解题意。
7.忽视对学生回答的评价。对于学生的回答,有的教师只作简单的对错评价,或者不置可否,直接讲解给出的答案,缺乏课堂提问的评价,导致课堂提问的效果不佳,不能达到激活学生思維的作用。
8.提问形式单一,不能灵活应变,没有针对课堂气氛以及学生的回答和反应追问下去,或没有及时改变提问方式扩大战果。
三.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问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处理好数量和频率的关系。提问并非越多越好,适度的提问量才是最好的选择。教师切不可为提问而提问。提问过多过滥,学生接不暇,没有思考的余地,必然会影响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兴趣。提问过少,又难以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势必造成学生厌倦反感,效果必然不理想。
2.选择提问对象时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就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调动每个学生思考问题和积极性,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让每个同学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体验参与和成功带来的愉悦.教学中,对于只有一个答案,且答案内容很短的问题,可以向学生群体提问,这样可以吸引全体学生课堂学习的注意力。在向学生个体提问时,应注意提问对象差异性,具体来说,向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提难度较大的问题,向学习能力中等的学习可提中等难度的问题,面向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则可提较容易的问题。这样可以使所有学生的思维都能得相应的训练和发展。
3.设计提问内容时处理好难与易的关系 。教学内容有难有易,提问应当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做到深浅恰当,难易适中。实际课堂教学中有不少这样的例子,不少教师设计提问时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 ,对学生估计太高,教师又缺乏铺设台阶搭好梯子的能力以至提问的问题过难而造成冷场,挫伤学生的自信心。
4.处理好曲与直的关系。对于不同题型,提问方式是不一样的,提问的问题不能只问“是什么”、“对不对 ”,提问要富有启发性,否则学生会感到单调乏味。
5.处理好灌输结论与反馈信息的关系。教学是双边活动,教学中应用反馈原理是十分重要的。对学生来说,反馈信息可使学生强化正确意识,改正错误,找出差距,促进努力。对教师来说,反馈信息可使教师掌握情况,了解情况,改进教学,找出不足,因材施教。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经常可以看到因学生回答问题不合预定要求,教师担心时间不够或打乱教学计划,不去分析学生的思维动向和心理状况,不去分析学生为什么这样想?这种想法是否带有普遍性?价值如何?没有让学生充分陈述自己的见解,最后教师把自己的意见“灌输”给学生,其结果窒息了学生富有创造性的思想,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性。
四.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问的策略
1. 钻研教材,研究学生,综观全局。只重视备教材,而没有静下心来认真备学生,所提问题对学生能力培养不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主动性思维而变成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 在物理教学设计中,特别要重视挖掘教材联系生活,问题的提出 要紧扣教材,充分体现教学目标;同时也要结合学生实际,备好两头课(教材,学生)。重点、难点突出 ;以问题为契机,精心设计,释疑解惑,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同时教学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要在全局观念的指导下,全面落实三维目标,能让学生在兴趣上得到发展,思想上受到教育,情感上得到熏陶,思维让受到启迪,能力上得到提高 。
2.设计问题难易恰当,有科学性。提问前,教师既要熟悉教材,明确教学的目标要求和考试要求,又要熟悉学生,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特点。针对学生的疑点和知识的关节点,合理组织相关问题供学生思考和讨论,完善。提问的科学性是指内容的科学性和问题本身叙述的科学性。问题内容必须正确地反映客观世界及其运动规律,问题本身叙述的语言必须准确、严密。老师所设计的问题要紧扣教材,从教学目标出发,抓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确立关键性的问题,不能四面撒网,漫无边际。科学性还表现在问题的难易要适度,要符合学生的物理学习基础和认知水平,设计的问题既不能让所有学生答不出,也不能简单地答“对”或“不对”,要让大多数学生“跳一跳,摸得着”。难度过大的问题要注意设计一系列小台阶的问题做铺垫。促进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对新知识的同化,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补充。
3. 优选问点,问在知识关键处。所谓问点,就是指提出问题的切入点.一般地说,问点应选在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的关键之处,这样对问题的解决将有“茅塞顿开”的作用。比如: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地面上,受到一个与水平方向成450的斜向右上方拉力F作用,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求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是多大?初学时,很多学生会写成f=μmg,原因是学生对物体间的正压力理解不够透彻。如果教师先设问:物体与地面间的正压力是多少?显然学生能够判断出正压力为mg-Fsin450,那么,错误的原因就会迎刃而解。
4.区别对象,问在学生需要处。课堂教学中,由于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他们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同。在教学中,应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有目的地选择提问对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区别的提问。提问后选择答问对象时也要注意根据不同对象区别对待。具体的做法是:平时举手少者优先;欲举不举者,为激励其发言,也可优先考虑,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目的在于使大多数同学都能积极动脑思考。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多数情况下提问后要停顿一会儿。从学生的一些非语言的暗示也可看出他们对问题的反应:如学生举手则表明他想回答这个问题;一个学生准备回答问题时,他便会嘴微张,身体稍前倾,眼睛也睁得更大一些,或许会抬起头微笑,这表明他对回答这个问题比较有把握;而对听到问题后低头或躲避教师的目光者,则可能他不会回答这一问题。因此,在教师提出问题后的停顿期间,要仔细观察学生的这些表现。当学生对问题不能正确回答时,提示与探询是必要手段。对学生答案中出现的错误或不确切的内容,或者思维方法不当,要及时给以提示 。 要善于运用探询的方法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给出更完整的答案,要运用追问、解释等方法帮助学生回答,最终达到满意的效果。
5.选准时机,问在教学恰当处。选准时机,对于课堂提问很重要,时机选得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否则影响效果.提问的时机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来说,应选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处.例如:一长为L的细绳固定在O点,O點的高度大于L,另一端系一质量m的小球。开始时,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0,求小球由静止释放后运动到最低点时的速度?学生容易犯对整个过程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的错误,原因对运动过程的分析不够全面,因此在对过程分析时,抓住关键的B点,可以提问,球到达B点时的速度发生怎样的变化?分析得沿绳轴向的速度分量瞬时消失,只保留了切向的速度分量。由于学生的思维受阻点恰好在这关键问题上,所以教师“一点则通”。
6.延伸拓展,问在学生疑难处 。启发性是课堂提问的灵魂,“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也是激发学生思考的支点。课堂提问在注意对象, 选准时机、问点,设置坡度的同时,还要适当注意提问的层次,挖掘深度,引伸拓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从“疑”入手,巧设悬念,启发学生思维,即在创设问题情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生疑、质疑、解疑。
7.课堂提问的语言和方式应有利于师生交流。有效的课堂提问就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环境下所进行的交流。因此教师要注意提问的方式,要让学生乐意接受,如语言要亲切、表达要有感情、切勿简单生硬,粗暴训斥。教师在提问时要积极营造宽松的氛围,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教师要学会倾听,提问后要耐心的倾听学生发言,对学生的回答要勤激励、多肯定。
总之,要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就必须深入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的问题要紧扣目标,难易适中,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课堂中,教师要善于提问,使学生清楚你在问什么,指向明确,使学生知道应该思考什么,使物理课堂提问更有效从而提高物理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陈洪平 《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江南时报》 2007/10/30 第24版
(2)陈建华.中学物理教学中的课堂提问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7(4) :86.
(3)张君达.刘以林主编的《教学基本功——课堂提问技巧》北京燕山出版社
(4)徐旭华.物理课堂教学提问的艺术[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09):122~124
谈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9
如何在初中物理课堂中实现有效教学
凯里二中
陈继华
【摘要】:为了顺应目前的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同时也出于教育领域自身的深刻变革的需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已经越来越被广泛关注。目前的教育现状,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要以“减负增效”为前提,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根本,以“事半功倍”为目的,从而达到教学资源的最优化和教学成果的最大化。
【关键词】:有效教学 关注课堂 终身发展
一、实现有效教学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改变教育现状的迫切需要
21世纪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等瞬息万变的国际国内新形势,都越来越明显地表露出其对高素质人才的强烈渴望和极大需求。要想振兴我们的民族经济,确保我国在世界高新科技等综合国力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顺应时势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高素质人才,而这一切全都要仰仗于国家的系统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新形势下,人文精神、人本思想已全面融入了新时期教育的内涵。学校教育必须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关注所有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然而,现实的教育却存在很多突出的不尽如人意之处: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厌教厌学情绪时有发生,整体教学效率低下,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严重浪费,而浪费的根源在于教师。低效、无效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生理和心理造成巨大的压力。高耗低效、缺乏策略,成为教与学最突出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已经不能再流于表面纸上谈兵了,而应该立即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身体力行的具体探索和实践。
二、系统研究教学有效性原理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强大认知保证。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渠道,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主要途径。所谓“课堂教学”就是由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在教学中应当尽最大所能地采用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策略,以保证学生能有效地进行学习。“教学策略”就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针对教学任务特点,在科学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的
2010年黔东南州初中物理骨干教师培训讲稿
支配下,形成的能够促进学生终身和谐发展的有效教学措施。
从广义上讲,有效教学是指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从狭义上来理解,有效教学指的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行动。从专业角度来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是指教师从学校和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通过一段时间的课堂教学活动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收获进步或充分的发展提高,具有适合学生进步的教学操作范式和较为全面的教学策略。这里的“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也即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其最核心的特征在于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
那么怎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呢?虽然有效性表现在不同层次上,但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无效益的唯一指标。学生的进步不仅仅限于知识的掌握,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也绝不能仅仅靠训练,而要靠其个性化的思维过程。教学的有效性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发展,包括学生的当下发展和学生的终身发展。任何一个有效教学必定要能促进学生的当下发展,同时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也要能造成积极的影响。以前的教学太多注重的是学生的当下发展,实际上教学还要关注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沉淀下来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精神。要特别强调的是,教学有无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进步,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三、全方位关注课堂和学生是确保实现有效教学的重中之重。
1、注重物理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往往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被充分调动和激发起来有关。初中学生好奇心很强,对各种新知识新事物都感到新鲜好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深化其学习动机,把这种滞留在表面的新鲜和好奇,激发成真正的求知兴趣,转化成潜在的学习动力。课堂教学的良好开端,是激发学生学习情趣的基础,也是优化课堂教学的起点。良好的开端,意味着成功的一半。物理学是一门
2010年黔东南州初中物理骨干教师培训讲稿
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物理概念,获得知识和实验技能。比如在初二物理的第一堂课上我就设计了涵盖力、热、声、光、电等多个板块的大量实验,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到其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如:瓶口吞蛋实验,覆杯实验,水流星实验,小试管爬大试管实验,用长颈漏斗吹乒乓球,用放大镜看远处的景物,水中蜡烛燃烧小魔术,磁铁吸引回形针串实验,圣诞节日彩灯的模拟故障排除实验等等。让学生在实验中多多动眼、动手、动脑,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物理概念,体验物理过程从而掌握物理规律。
2、了解学生自身的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1)教学生学会听课。
向课堂要效益是所有教师的共识,而良好的听课习惯是听课质量的一种有效保证。上课时,老师不仅用语言传递信息,还会用动作、表情传递信息,用眼神与学生交流。因此,学生上课必须盯着老师听,跟着老师想,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参与学习。能否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学习,是学习效率高低的关键性因素。
(2)教学生学会提问。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比教师主观设计大大小小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以往等待教师传授知识的陋习,消除了学生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使学生成为主动探索者,把学生学习的潜力充分挖掘出来了。只有让学生靠自己的力量去学习,学会自己学习,进而才能学会生存,形成独立自尊的健全人格。(3)教学生学会阅读。
课本是无声的老师,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的主要来源,是学生模仿学习解题的典范。因此,我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和活动卡上的文字和图片表格等。坚持课前阅读,课内阅读,课后阅读,养成预习和复习的自学习惯。
(4)教学生学会独立作业。
首先,引导学生在完成作业之前一定要认真看课本,至少阅读一遍全部文本、例题及课堂学习笔记,掌握解题规范与思路之后再动手完成作业;其次,要引导学生在动手完成作业时要仔细审题,养成认真阅读题目的习惯,全面领会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包括隐藏条件);最后,作业完成之后一定要自
2010年黔东南州初中物理骨干教师培训讲稿
我检查,形成自己独立检查作业的习惯,不断减少作业的差错,同时提高作业的质量和自我检查修改的能力。(5)教学生学会积极思考。
物理作为一门实践型的自然学科,以大量实验为纽带,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教师在课堂上随时都要援引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物理实例来讲授知识,所以要注重适时地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留意生活中的司空见惯的物理现象。要充分重视学生对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的体验,引领他们深刻掌握概念的本质和规律的来龙去脉。在遇到问题时首先学会积极动脑独立地思考,然后学会搜集资料或动手实验验证,从而学会自己解决问题,最后学会虚心请教他人。
3、充分准备上课的内容,节奏紧凑且丰富多彩
教师平时就应该广博地、不断地积累资料,充分地备好教材,备好学生,备好方法。要把从别处搜集来的知识,运用到教学的恰当部位,以便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来巧妙地展示给学生。要针对具体的学情,认准教学内容中主要的、本质的东西,把握重点、难点,了解哪些是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顺利接受的,哪些知识是必须讲的,使教学内容更集中、更具体、更恰当。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以学生的共性为基础,保证每个学生都达到统一的质量标准,使全体学生共同提高。同时教师还要努力做到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有的放矢地认真做好对学生的个别指导,使每个人的特长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另外教师要随时优化讲解思路,要注意不断锤炼和规范自己的语言,并精心设计自己的提问,提问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要有意识地把某些要揭示的概念、要证明的规律纳入“待解决的问题”的序列之中。不要大而空地去提问,不要重复罗嗦的提问,尽量避免无效的提问来浪费教学的时间。
4、重视物理知识的应用,精心设计分层作业
在课前教师要设计好作业的水平等级,设计好记忆型练习、理解型练习、拓展型练习等,同时要注意练习内容的典型代表性和覆盖面以及练习总量的分散性。每节课都要尽量抽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对当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和应用, 练习的题目要密切围绕当堂课的教学目标,力求达到基本掌握所学知识。作业从形式上可分成必做题和选做题,对于基础型必做题可以多设几个问题的台阶,这样可以一步步引导学困生走向成功的彼岸。分层作业的设计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并维护其各
2010年黔东南州初中物理骨干教师培训讲稿
自的自尊心和帮助其建立自信。
5、强化有效的多边活动,营造和谐健康的氛围
形式多样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能够增进彼此的了解以及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和对物理过程的深刻理解。比如在课堂上我们可以结合当堂所讲内容,让学生们互相配合游戏模拟再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让学生亲自体验,加深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同时又寓教于乐,活跃了课堂气氛。显而易见,长期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能够消除紧张的厌教厌学情绪,促进双方的团结协作。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越高,越喜欢这位教师,他们对相应的学科兴趣就越大。教师在探究性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和利用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以增强其荣誉感和自信心。如在学生提出问题或发表见解后,若回答是正确的应及时给予表扬;若其发表的见解中找不到任何可以肯定的东西,也应从其考虑问题的思路上、思考问题的方法上或者学习态度上给予肯定,这样有利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能拉近与师生间的距离。不容忽视的是,风趣幽默是语言的“调料”,是语言引力的“磁石”。它既能引人发笑,增强教学活力,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因此要善于运用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来活跃气氛、启迪智慧、催化感情。实践证明,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能使枯燥的物理知识趣味化,使学生乐于接受,乐于学习,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
【谈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推荐阅读:
浅谈物理教学中课堂提问的策略09-23
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性06-17
物理有效课堂教学06-05
浅谈物理课堂教学的情境教学教育论文09-04
高中物理有效课堂策略05-18
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06-16
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提问10-13
对物理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几点看法05-09
构建有效教学行为,让物理课堂焕发生命活力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