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堂中的准备活动

2024-05-22

体育课堂中的准备活动(精选12篇)

体育课堂中的准备活动 篇1

一、体育课准备活动的现状分析

在小学体育课堂上,学生需要进行身体基本活动练习,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克服自身的惰性,使自身快速达到适宜运动的状态,为其后的学习内容做好准备,从而减少和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但是很多学生对准备活动不是很重视。根据笔者的走访调查发现,关于“你认为做准备活动有必要吗?”的回答中回答“没有必要”的学生占全部学生的84%。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对准备部分有多不重视,但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根源还是在于教师没有对学生灌输准备活动的重要性。一项关于学生运动中损伤原因调查排列显示:因准备活动不充分或不当,而发生运动损伤的排在运动损伤原因的第三位,准备活动的质量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身体健康,它可以延长或缩短一个人的运动寿命。

二、体育课准备活动存在的问题

根据调查发现,体育课准备活动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

1. 教师与学生对准备活动的重视程度不高

很多教师与学生对准备活动都存在着不重视的情况,在实际的教学过程调查中,笔者发现大部分教师与学生在准备活动环节中,都只是慢跑两圈,然后做几节热身操就结束了,甚至有些老师还盲目地压缩了正常的准备活动时间。

2. 准备活动内容枯燥乏味

小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好奇心较强,对旧事物存在抵触心理。而我们的体育课准备活动内容往往是慢跑两圈加一套基本体操,或一个长期使用的游戏。这些枯燥乏味的内容久而久之会让学生感到乏味、厌烦。

3. 准备活动中,教师教学未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

由于小学生中低年级与高年级成长的不同,在生理与心理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师不能一味地教同样的内容,应具备不同的教学特点。但在很多学校体育课堂实际教学中,准备活动内容区别不大,一套操、一个游戏,从初一至初三都沿用。

三、优化体育课准备活动策略

1. 提高思想意识重视程度

准备部分作为体育课的教学组成部分,是一堂课学习的开始,起着重要的热身及调动兴趣的作用。准备活动的安排,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心理上很快融入其中,还可以预防运动损伤和不良生理现象的发生,能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基本运动能力,更能培养小学生共同协作意识及自身品德意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姿态和体态。

2. 内容与教材要相吻合

从内容与教材的选择上来讲,体育课的准备活动在内容的选择上应与主教材的内容紧扣在一起,结合主教材的教学内容,制订准备活动的内容,根据主教材的教学任务,在准备活动中有针对性地安排与教材相衔接的辅助性动作。体育课的准备活动,不仅要为一堂课的教学任务做好准备,还应为完成所学教材内容做好准备,要从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出发,有针对性、有计划性地采用各种练习方法为教学内容的顺利完成做好准备。笔者觉得在内容与教材的结合上,应该采用情景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融入其中,从准备部分过渡到学习基本部分的内容上。

3.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1)年龄的差异。由于年龄的差异,低年级与高年级的学生准备活动的内容及时间的安排上都有不同之处。对于低年级学生,可多采用一起模仿和表演等形式。而对于高年级学生,由于其已经有了一定的体育技能,在准备活动中,应多采用对抗性较强、能展示个人能力和力量的活动。

(2)性别的差异。高年级男生一般喜欢对抗比较激烈的准备活动,而女生则更喜欢节奏慢、轻快的准备活动。因此,应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准备活动。笔者在对女生的准备活动安排上一般采用健美操的形式,这样有利于让女生更容易融入其中,为下面的内容学习作好铺垫。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一名体育教师,就应该多掌握一些专业知识,科学地安排准备活动及体育课的内容,突出教学的重难点,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开展。

摘要:准备活动是小学体育课堂的基础部分,准备活动部分做得好有利于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后面内容的积极性。文章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并结合当前小学体育课准备活动的现状进行分析,从中发现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优化当前体育课准备活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及借鉴。

关键词:体育课,准备活动,现状策略,问题

参考文献

[1]李继芬,郭红涛,王青涛.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应坚持八性[J].河北职工学院学报,2006,(4).

[2]崔振宇.浅谈准备活动在体育课中的作用及运用方法[J].科技信息,2009,(4).

体育课堂中的准备活动 篇2

浅谈如何进行“体育课准备活动”

吴**

孟家中心小学校

浅谈如何进行“体育课准备活动”

人们在从事比较剧烈运动之前,都知道需要做一些准备活动,目的就是使人在生理和心理上做好准备,克服神经机能惰性,加快运动神经传导作用和反应速度,使人体尽快地由安静状态进入工作状态。

准备活动具有 :

1、提高肌肉温度,预防运动操作。体育锻炼前进行一定强度的准备活动,可使肌肉内的代谢过程加强,肌肉温度增高。肌肉温度的`啬,一方面可使肌肉的粘滞性下隆,提高肌肉的收缩和舒张速度,增强肌力;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加肌肉、韧带的弹性和伸展性,减少由于肌肉剧烈收缩造成的运动操作。

2、提高内脏器官的机能水平。内脏器官的机能特点之一为生理惰性较大,即当活动开始,肌肉发挥最大功能水平时,内脏器官并不能立即进入“最佳”活动状态。在正式开始体育锻炼前进行适当 的准备活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先动员内脏器官的机能,使内脏器官的活动一开始就达到较高水平。另外,进行适当的准备活动还可以减轻开始运动时由于内脏器官的不适应所造成的不舒服感。

3、调节心理状态。体育锻炼不仅是身体活动,而且也是心理活动,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心理活动在体育锻炼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体育锻炼前的准备活动即可以起到这种心理调节作用,接通各运动中枢间的神经联系,使大脑皮层处地最佳 的兴奋状态投身于体育锻炼之中。

体育课堂中的准备活动 篇3

【关键词】初中体育 课堂教学 准备活动

体育课准备活动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顺利地完成体育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的使人体由安静状态向兴奋状态逐渐过度的一个过程。体育课上适宜而充分的准备活动,能在较短时间内促使学生心理、生理各方面尽快地进入工作状态,使学生有效地避免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运动损伤,使学生有效地掌握运动技术、技能,为基本部分教学做好充分准备。保证体育课的顺利完成。但是,通过教学实践和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发现,有些体育教师不重视准备活动或者教师组织准备活动的形式与练习内容相对单一,导致学生对体育课准备活动的作用认识不充分,致使学生对体育课准备活动感到枯燥无味、厌学,严重影响了体育课课堂教学的效果。 笔者认为这种现象应及时纠正。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充分发挥准备活动的作用,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这应该引起我们广大同仁的重视。

一、研究的方法与对象

1.研究的方法。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多种文献资料和上网搜寻相关知识,获得与内容有关的资料。

观察法:通过教学实践,观察学生在体育课准备活动练习过程中的各种行为表现及态度,对学生进行了解和研究。

2.研究的对象。开发区实验学校的全体学生。

二、师生共同重视准备活动的作用

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常常出现准备活动被忽视的现象,有的只作为一种形式,走走过场了事;有的没有认真准备,不能与基本教材有机地结合,形式与内容缺乏创新,千篇一律;有的以专项准备活动替代一般性准备活动,更有甚者让学生自己做准备活动而教师放任不管等。

体育课的准备活动是让学生得到热身,把身体调整到最佳状态以预防运动损伤,它对发展学生的灵敏、协调及快速反应等身体素质、基本活动能力和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正确的准备活动,可以使学生的灵敏性、节奏感、柔韧性等都得到均衡的发展,也为体育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为了完成体育课的基本任务,教师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有目的的培养和教育学生。使他们正确理解认识准备活动的意义和重要性。笔者在一本体育杂志上曾看到有关准备活动的一个故事:有一个体育成绩非常好的男孩,他很不重视教师每次课的准备活动,无论老师怎么给他做工作讲道理,他就是听不进去,不是不做,就是敷衍了事。老师也拿他没办法。有一次跳远测试,老师带领大家做准备活动,他同以往一样,还是不愿做,并且还轻轻地说不做准备活动,照样拿满分。结果,在这次测试中,他在助跑踏跳时,因为没有做准备活动,活动开各关节,导致踝关节扭伤了。事后他向教师承认了对准备活动的轻视。从此以后他每节体育课都认真进行准备活动,还搜集了很多关于准备活动的资料,讲给同学们听。

三、结合教材,丰富准备活动的形式与内容

通过平时观察与学生聊天发现,现在的准备活动几乎都是跑步加徒手操,千篇一律。不少学生认为准备活动就是固定的跑步加徒手操。也有人认为这没有什么不对啊。是的,这样是达到了准备活动的目的,难道仅仅这样就可以了吗?

专门性准备活动。专门性准备活动包括一些模仿练习,诱导练习或辅助练习以及掌握基本教材所需的身体素质练习。如:球类项目教学前做一些熟悉球性练习;跳跃项目教学前做一些单足跳、蛙跳的练习等。

丰富多彩的准备活动应有目的借助于各种合理的练习手段,以刺激学生在大脑皮层相应中枢的兴奋,尽可能在一节课的开始,就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要适合学生的心理。不断推陈出新,力求做到内容不变,形式多变。如课前的绕操场跑可以改为螺旋形跑、蛇形行跑、“8”字跑等。让学生感到新颖有趣、不觉枯燥,提高对跑的兴趣。体操的形式和内容也可以常换,定位操、行进操、器械操等,可以因教学对象、教学环境而异。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游戏进行准备活动,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练习兴趣。

四、加强教师自身素质的修养

教师具有表率作用。教师在学生心目中,不但是智慧的代表,也是学生的榜样。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教师个人对青少年心灵的影响,所产生的教育力量是无论什么样的教科书,无论什么样的的思潮,无论什么样的奖惩、制度所代替不了的”。因此,教师必须做到以身作则。认真地做好示范。准备活动效果的好坏不仅在于教师的重视程度,而且取决于学生做准备活动的认真与否,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体育课堂中的准备活动 篇4

怎么才能上好一节体育课?前提是做好准备活动。这样才能保证体育教学工作任务可以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该文就收集到的文献资料来分析我国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准备活动情况的现状,并针对实际情况,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

1目前中学体育课堂准备活动的现状

1 . 1师生缺乏对准备活动的认识

现中学体育教学,教师对准备活动认识不足,导致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学习态度不端正。怎么做才能确保学生在基本部分的学习是顺利的、高效的?首先是端正态度,认真地做好准备活动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对准备活动认识不足,从思想层面上也不够重视,实践中部分教师盲目地缩减准备活动的时间和动作强度等问题,甚至省略这个环节;有些学生也只重视课堂基本部分的学习,认为准备活动可有可无,对准备活动的练习缺乏应有的态度,练习过程中,出现态度散漫、动作参差不齐、动作的质量不高,简单地把它作为一种形式,从而导致了准备活动的效果不佳,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1 . 2准备活动的内容丰富性不足、趣味性不强

放眼于中学的体育教学,准备活动内容单一化、形式单一化,一套操沿用几年,一个游戏学生上课天天玩,时间久了,学生也会感到无趣、乏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生理以及心理上不同特点,对准备活动的选择和安排内容应全面、丰富、趣味性强、形式多样化。因此,对体育课准备活动的改革也是势在必行。

1 . 3缺乏专门性的准备活动, 有待加强

大部分教师认为课堂前奏部分仅仅是做个简单、趣味性强的游戏或者做下基本徒手操练习,放松心情。甚至部分偷懒的教师,只是简单地让学生围着操场跑步。这些准备活动简称为一般性的准备活动,其作用是促进学生全身的重要肌肉群、关节、韧带和跟腱得到有效的活动,从而可以适当地预防运动损伤,减少体育事故的发生。但是,课堂教学中,缺乏专门性的准备活动。专门性的准备活动是在一般性准备活动之后,又在其一定的基础上,采用部分动作性质和结构与基本部分学习内容有一定相似度的专门性练习,这样使学生对接下来基本部分的学习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使教学任务轻松愉快完成,缩短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1 . 4准备活动的组织、形式和编排上缺乏创新

一个队形、一种形式、一套徒手操,长期使用,学生兴趣黯然无存。这就需要激发教师的大脑,思想要创新,应该在准备活动的编排和组织上多下功夫,扩宽知识面,扩宽思维。合理地安排趣味性强、形式多样化、具有创新性的准备活动。

1 . 5教师对准备活动的质量不够重视

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学任务众多,导致教师只是片面地重视基本部分的传授,忽视了准备部分的质量。再者,教师思想上缺乏对对准备活动的全面认识。

2针对准备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2 . 1师生需更打破传统观念, 重新认识准备活动

调查显示,教师不够重视准备活动,超过一半的教师认为它只是简单的活动,教学中也只是简单地对付了事,不到两成的认为准备活动是必须的,很有必要。造成此现象的是教师和学生两方面,但教师责任更重,教师从思想不够重视,从而间接传递给学生负面的影响,导致了他们对准备活动的片面理解。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起到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校也应该宣传准备活动的重要性,列举准备活动不足引发的安全问题,使师生在思想上重视准备活动的练习。了解其的生理机制,才能使师生在认识层面对准备活动有质的提高和飞跃,才能打破传统观念,形成新的认识。一般性的准备性活动只是推迟了肌肉酸疼的开始,并扩大运动能力,减少肌肉组织的粘滞度,有效地防止了运动损伤的发生。

教师重视准备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和教育学生对准备活动的了解,了解其重要性和意义。学生也应该了解准备活动对身体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只有在双方互相配合的情况下,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最大潜能,使体育课真正成为学生喜欢上体育课,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2 . 2准备活动内容应该丰富有趣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选择准备活动的内容应具有全面性、趣味性、形式多样化,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同时也根据学生的性别、年龄差异,区别对待,因材施教。

目前的教师,受专业局限,教师也应该从自己做起,提高自己的眼界,扩大知识面,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更好的发展,不断学习,提高自己,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使准备活动内容的丰富多彩。

同时也要把握好准备活动的时间。根据学生思维规律,最适宜的时间是5~8 min。在准备活动时间上,也要注意季节的变化,冬季寒冷,温度低,身体不易发热,准备活动时间应适当的延长。夏季炎热,气温高,应适当缩短准备活动时间,但绝对不能省略。

2 . 3教师应该从思想上重视专门性准备活动

专门性的准备活动是在一般基础性的准备活动之后,根据课堂教学任务的结构和内容编排的。这样有利于学生对基本部分的学习内容,从思想和实际上有所了解,为接下来的基本部分的学习及课堂的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起到铺垫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也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2 . 4敢于在准备活动的组织、形式和编排上大胆创新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思想要别出新裁,提出全新的想法,设计出学生趣味性强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应用于实践,不断地尝试与修改。教师在准备活动的编排与设计时,必须遵循这样的指导思想:即符合教学实际的基础上,又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准备活动的设计必须针对学生的年龄、心理、性别、场地器材、气候等实际情况,动作的难易程度要因人而异、因年纪有别。

在准备活动的组织方面,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式进行优化和改进。首先要创造新颖独特的教学环境,设计好准备活动的内容,事先准备好所需场地与器材,注意阳光面,风向及周围坏境对学生的影响,尽量注意避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如男生的准备活动课选择一些刚劲有力,健美大方,富有朝气,积极快速,振幅较大的健美操,热身操和传统武术;女生应该选择一些优美协调,韵律感强的体育舞蹈,拉丁健美操等。低年级的班级,应选择一些趣味性强的游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教学活动的基本部分做好准备。不仅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适当采用学生自己组织的练习形式,如比由学生自荐或者推荐活动负责人组织准备活动的内容。教师应善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大胆创新,不断超越自我。

2 . 5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准备活动的质量

首先教师得清楚,准备活动具有哪些价值,才能够从思想上真正地重视准备活动的质量。学生才能在心理上重视准备活动,在练习过程中,认真高效率的完成。其次教师也应该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具备广博的知识,娴熟的语言表达能力,过硬的运动技能,这样才能灵活运用体育教学手段,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中,感受到新鲜、刺激、好玩的同时,顺利有高效地完成了体育教学任务。即保证了准备活动的质量,又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成功的体验。

3结语

一节成功的体育教学,准备活动是不可缺少的,也是不能忽视的。它是整个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体育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在准备活动的编排和设计上多下功夫,设计出适宜学生的内容。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准备活动也被赋予了更多的时代特色,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化,同时也要考虑到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合理地安排课堂时间,争取取得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教师也应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创新,使之向科学化、现代化、合理化的方向发展。

摘要:准备活动是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前奏,也是体育课堂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适当的时间和强度的活动内容,使身体快速地进入到训练状态,为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进行奠定了基础。实际教学运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因此,该文针对准备活动存在的问题,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联系教材及环境的差异等各种因素,科学合理地设计并安排准备活动的内容、形式、时间和运动量,充分发挥准备活动的作用,保证体育课高效顺利的进行。

小学体育教案:《几种准备活动》 篇5

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身体从静态到动态的转变过程,是^***克服各器官系统生理惰性的过程。因此,做好准备活动,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徒手体操。徒手体操是小学生喜欢的一种活动方式。通过练习能加深呼吸、加快心脏的搏动和促进血液循环,从而克服各器官系统机能的生理惰性,为基本部分的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武术操:武术是我国优秀的民族遗产之一。通过武术练习,能较好的发展学生的柔韧、灵敏、速度、协调性等身体素质,增强肌肉、韧带的伸展性和弹性以及身体各关节的活动幅度的灵活性,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呼吸等内脏的机能。为基本部分的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常用的武术操有少年拳第一套、第二套、组合练习等。

三、角色扮演。善于摹仿,乐于表现自己的才能,是孩子们天性。利用这一特点,我让学生在热身活动时扮演不同的角色,赢得了孩子们的喜爱。如“猫捉老鼠”这个游戏,我让学生扮演猫和老鼠,表演中引导“鼠”逃窜时加上“躲、闪、窜、爬、滚”等动作;引导“猫”作猛扑、静待战机等捉鼠形象、再加上“喵”、“喵”的猫叫声,“吱、”“吱”的鼠叫声,游戏有声、有色、有景、有情。这样的表演学生神采飞扬,达到了趣练的目的。

四、想象法。儿童有丰富的想象力,发展儿童创造、想象的最好时机。如,让学生模仿解放军叔叔的骑马动作,他们就会凭借自己对骑马姿势的了解,结合自己头脑中解放军战士的英姿,想象、设计、创设出许多骑马的姿势:上马、慢行、快跑、加鞭、疾驰、战斗等动作,并连贯做出来,小骑兵的形象呼之欲出,不仅课堂气氛热烈,学习兴趣高涨,而且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力和创造力。

五、游戏。儿童喜欢游戏,是因为游戏本身有一定的.情节、情趣和竞争特点。利用游戏的这些特点,对教材规则、方法加以变化,能使儿童学习兴趣更加高涨,这样不仅很快地改进和提高了动作质量,而且达到了热身的目的。

六、舞蹈。让学生跳一曲充满儿童情趣的舞蹈,最能激发儿童兴趣。如让学生伴着音乐跳一曲《小鸭子》舞,学生通过表演小鸭子戏嘻、游泳、捕食、飞舞等动作,身体各个部位都得到了很好的活动。

七、边唱(儿歌)边做。儿歌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唱玩方式,形象生动且富有韵律。如游戏“小猫小狗小刺猬”,练习时学生围成一个圆圈,一人在圈内扮演小刺猬,闭上眼睛。其他学生手拉手围着该生做跑跳步,边跑边唱:“小猫小狗小刺猬,请你猜猜我是谁,一、二、三,不许动。”当“动”字出口时,尽量向远处跳一下,再不许动。这时小刺猬开始摸人,然后猜是谁。这样小学生边唱边练,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涨。

八、比赛。小学生好胜心强,喜欢对抗,因此采用比赛的方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提高其练习的兴趣,为学习主教材作好准备。。如:拍球比多;接力比赛等。既能满足学生好胜心理,又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

九、音乐伴奏。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它以特有的旋律,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给人以丰富的美感,往往使人心驰神往,边听边练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练习队列就放一曲《运动员进行曲》;练习“抢救伤病员”就配以战场的枪炮声、战士的呐喊声等等,这样学生的情绪就易调动起来,练习就有趣有意。十、慢跑。慢跑是一种简便易行、最实用的活动的方法之一。通过慢跑能使肌肉、肌腱的弹性、伸展性等处于良好的状态,使内脏器官迅速达到适宜的运动状态。

十一、变换环境。小学生对新的环境,总是表现出强烈的兴奋。同样的内容,在新环境下练习,学生就会表现出强烈的兴趣,达到乐此不疲的教学效果。

十二、持轻物练习:手持轻物练习各种动作,对学生活动的身体各关节,激发练习的兴趣具有良好的效果。如玩彩球、玩彩棒,通过抛、接、滚、打、手传、脚踢、追跑等形式,充分活动身体的各个部分。

十三、踢毽:踢毽法是我国传统的民族体育项目之一,深受学生的喜爱。踢毽有盘踢、脚外侧踢、脚内侧踢、脚面踢等多种方法。通过练习者下肢的各种姿势的摆动,达到热身的目的。

十四、跳短绳:跳绳能有效地发展弹跳力及身体的协调能力。跳短绳的方法有个人跳、带人跳;单绕跳、双绕跳等等。

十五、跳长绳:跳长绳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节奏感,提高弹跳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同时在活动中达到热身的效果。跳长绳的方法有绕“8”字跳、多人跳等方法。

十六、跳皮筋:跳皮筋是学生通过腿的摆、缠、绕和脚点等多种方法,充分活动身体。

体育课堂中的准备活动 篇6

何谓体育游戏?它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娱乐身心、陶冶性情为目的的一种现代游戏方法。它是按一定目的和规则进行的一种有组织的体育活动,也是一种有意识的、有创造性和主动性的活动,其基本特征是大众性、普及性和娱乐性。在体育教学训练中,体育游戏以其促进人们身体机能发展、增强人们身心健康、掌握体育运动技术技能的明确目的、生动活泼的形式、丰富的内涵和引人入胜的竞赛因素,成为开发青少年智力、体力和基本活动能力的有效手段。因此,游戏也就成为体育教学训练中重要而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

体育游戏一般分为活动性游戏和竞赛性游戏两大类,一般在室外进行。具有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提高体能、发展智力的优点,所以可以达到教育与娱乐的双重目的。也可以使参加者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不受年龄、性别、职业、体能、场地、器材等条件的限制,可因人、因地、因条件不同来开展活动。在机会均等的原则下,按统一的规则公平竞争,符合青少年生理、心理特点,深受青少年的喜爱。参加者能轻松、自由、平等地参加活动,使参与者拥有一种轻松愉快的心境。

体育游戏是在快乐的气氛中进行竞争,在竞争中体验愉悦,提高中枢神经的兴奋性。体育游戏内容广泛,所有的体育运动项目都可以成为体育游戏的内容。而且场地器材可多可少,简单易行,便于普及和开展。体育游戏的易行性为体育设施欠缺的学校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准备活动是指在比赛、训练和体育课的基本部分之前,为克服生理器官、生理惰性,缩短进入工作状态的时程和运动创伤而有目的进行的身体练习,以便为即将来临的剧烈运动或比赛做好准备。可以起到提高肌肉温度,预防运动损伤的作用。体育锻炼前进行一定强度的准备活动,可使肌肉内的代谢过程加强,肌肉温度增高。一方面可使肌肉的粘滞性下降,提高肌肉的收缩和舒张速度,增强肌力;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加肌肉、韧带的弹性和伸展性,减少由于肌肉剧烈收缩造成的运动损伤;提高内脏器官的机能水平。内脏器官的机能特点之一为生理惰性较大,即当活动开始,肌肉发挥最大功能水平时,内脏器官并不能立即进入“最佳”活动状态。在正式开始体育锻炼前进行适当的准备活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先动员内脏器官的机能,使内脏器官的活动一开始就达到较高水平。另外,进行适当的准备活动还可以减轻开始运动时由于内脏器官的不适应所造成的不舒服感。

准备活动还可调节心理状态。体育锻炼不仅是身体活动,而且也是心理活动,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心理活动在体育锻炼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体育锻炼前的准备活动即可以起到这种心理调节作用,接通各运动中枢间的神经联系,使大脑皮层处于最佳的兴奋状态投身于体育锻炼之中。

准备活动穿插些游戏内容,如“程序化行进”“听号抱团”“拉网捕鱼”等游戏,相对于常规的慢跑就显得生动活泼、富有趣味,能激发学生参加活动的欲望,有利于人脑皮层中枢的兴奋和各种器官活动能力的提高,使体育课的准备部分取得较好的效果。

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注意:(1)选择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游戏。游戏的选择必须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从简易、有趣、安全、熟悉的活动入手。逐渐增强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欲望的、有一定难度的游戏,这样可以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游戏活动的过程中身心得到发展。(2)选择内容和形式新颖的游戏。不要固定使用几个游戏,要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学生的新异感特别强烈,容易接受新事物,他们能从不断更新的教学内容中获得乐趣,从而进一步提高参与游戏活动的积极性。

游戏的组织要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身体素质的训练水平,根据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不同年龄、性别的学生要区别对待、科学组织。游戏时要密切观察学生身体状况的变化,掌握运动密度和运动量。

游戏过程中必须加强组织性和纪律性,这是游戏顺利进行的保证。如分组后,各自都要按指定的方法和规则进行游戏,特别是投掷项目及在跑动中进行的游戏和球类游戏等。更要注意有次序、有步骤、秩序井然地进行,否则易出现混乱,甚至出现伤害事故,影响教学的进行。

游戏过程中,当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游戏活动中时,教师要以赞许的眼光去“欣赏”。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高涨;同时教师要适时地结束游戏,学生无论失败了还是成功了,要挖掘其“闪光点”进行表扬(采用语言或手势夸奖),保护其积极性。

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养成良好体育习惯的关键时期,是学生认识体育、理解体育,进而形成体育意识为终生体育奠定基础的黄金时期。中学体育教学是中学生接受的最主要的体育形式,而体育游戏无论是作为一项教学内容还是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准备部分一般是以准备活动为主的练习,其目的使有关的肌肉、关节、韧带充分活动开,各系统的机能作好充分准备,防止运动损伤的发生。因此,在准备活动中采用针对性强,切实有效的游戏,使学生在生理上达到准备的要求,心理上则具有更高的兴奋性。运用体育游戏进行准备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从心理上和生理上为课的基本部分教学做准备,通过准备活动表现出良好的身体机能状态和心理状况,把学生的兴奋性调节在一个适宜的状态,因此,教师在组织游戏时一定要有效的控制和调整。

(作者单位 山西省平遥县职业学校)

浅议体育教学中的准备活动 篇7

准备活动就是体育教学过程的序幕,是体育课程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内容,其目的是使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做好准备,降低肌肉的粘滞性,克服神经机能惰性,提高神经系统传导作用,使人体尽快地由静止状态进入到运动状态。它虽然不是课的主要部分,但直接关系到一堂课的质量和效果,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从生理作用角度来看

人体从静止状态进入运动状态时,由于呼吸和血液循环的机能惰性,内脏器官的活动也随之发生变化。准备活动如果不充分,在进行剧烈运动时,容易造成供氧不足,引起呼吸循环活动失调,在运动中产生一些不良的生理反应。准备活动的运动量往往小于课堂基本部分的运动量,这给身体机能有一个适应过程,通过身体练习可以提高体温,提高中枢神经的兴奋性,防止运动损伤,提高内脏器官功能,这样就能克服因上课初始进入大运动量而产生的头晕、恶心、呕吐、发软等不良现象。在安排运动量时,应按循序渐进的原则,灵活掌握运动密度和强度,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一般情况下,准备活动不宜过大。只要让学生出汗,自身感到身暖,产生情绪兴奋想运动,脉搏在每分钟120~160次之间,这样就达到了准备活动的目的了。

(二)从教学的角度来看

它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运动成绩,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准备活动开始时,应根据学生个体的情况(包括生理、身体变化),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练习多样化,同时灵活掌握运动量。按由易至难,由深至浅的原则,采用分解、辅助和诱导性的方法,运用与该项目类似的练习作为准备活动的内容。这样,不仅突出了准备活动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为基本教学铺平了道路。

二、准备活动在实际教学中存在问题

(一)认识不足

1.教师认识不足:没有清楚的认识到准备活动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课一开始就让学生进入课主体部分,使学生突然进入大运动量状态或者采用“放羊式”教学法,整个课没有周密的安排和充分准备,导致学生运动量不均,失去体育课的真正意义。2.学生认识不足:学生不能正确理解准备活动的重要性,对待准备活动懒懒散散,敷衍了事,动作不到位甚至不做,把它当做形式走过场。

(二)准备活动内容单调乏味,缺乏特点:

学生由于年龄不同,在生理和心理上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一套徒手操,一个游戏小学用,中学也用,使学生感到乏味厌烦。这种毫无区别,毫无特点的准备活动违反了教学规律和学生的生理特点,久而久之,势必造成了教师只顾用力喊,学生越做越懒散的局面。

(三)只注重一般性准备活动,忽视专门性准备活动

许多人认为准备活动就是一个游戏,几节徒手操,没有充分认识到专门性练习在准备活动中的作用。一般性准备活动主要是使全身主要肌肉群、关节、韧带都得到充分的活动,因此要有的放矢,使与基本部分有关的肌肉群,器官以及各主要系统得到充分活动。专门性练习是在一般性练习基础上,采用动作性质相似和结构与基本部分相似的专门性练习。这是一般性准备活动无法替代的,只有合理安排好他们的比重,才能保证课的顺利完成。

三、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为了适应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准备活动必须求新求变,要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绝不可忽视准备活动在体育课中的作用,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意口令的变化

这对教师在教学中的语言提出了要求。教学语言应具有艺术性的魅力和美学的内涵,既要生动形象,又要富有启发性,使枯燥的动作趣味话,富有情趣。如集体喊口令,小组喊口令,学生喊口令,师生接口令等等。这样既集中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又能培养学生的韵律感和口令感能力。或用音乐取代口令指挥动作,这样不但融洽了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还能使这种兴趣不断发展。

(二)注意形式的变化

所有的体育游戏都带有集体性,分组游戏体现更为突出,如果在准备活动中安排这样的游戏,在游戏中每个同学为了集体的胜利,就会努力的参与。所以在准备活动中可以根据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内容和学生生理、心理的特点,每节课挑几个学生轮流出来组织准备活动,通过自我展示的平台,让学生自编自带,会大大地激发他们的兴趣。另外,在准备活动中加入一些集中注意力的比赛,如相反动作练习,比比谁反应快等等。使这些内容以游戏的形式出现,这些游戏集趣味性与技术性一体,比较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就能吸引学生配合教师主动地投入到体育运动中去了。

(三)注意内容的变化

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既有徒手操,又有器械操,既有原地的,也有行进间的,既有单人的,也有双人或集体的,既有一般性练习,又有模仿,诱导或辅助性的练习。例如,队列练习比较枯燥,要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得变化队形,如分队走,合队走,蛇形走,下坡走,使学生在新奇,有趣的感觉中完成教学任务。做操的队形也不要固定,可采用圆形、双圆形队,对面站立或事先设计成图案的队形,使学生觉得新颖有趣,使学生对每次课都保持新奇感和强烈的求知欲。同时,也可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通过媒体和计算机以及光,色,灯等对学生产生影响,满足他们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猎奇心理,从而激发他们的运动兴趣,使体育教学充满活力和激情。

准备活动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篇8

做好准备活动, 要把握内容多变、注重实效、形式多样、带有趣味性、合理安排、具有科学性等几个要素。在体育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围绕这些要素展开教学, 把体育课准备活动落到实处。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 并参考有关资料, 对准备活动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作了探讨。

一、准备活动的重要性

1. 准备活动可以使学生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度, 提高训练和比赛的欲望;

提高肌肉温度, 降低组织的粘滞性, 增加肌肉、韧带的伸展性和弹性, 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体育锻炼前进行一定强度的准备活动, 可使肌肉的代谢过程加强, 肌肉温度升高, 增加肌肉中毛细血管开放的数量, 提高肌肉力量和提高韧带的弹性和伸展性, 使关节腔内的滑液增多, 防止肌肉和关节的损伤。科学合理的准备活动, 能充分伸展各肌肉群, 促进肌肉活动的协调, 加大关节活动幅度。许多学生都有这样的体会:夏秋气温高, 人容易感到困倦;冬春气温低, 人体肌肉粘滞性高, 人不想动弹, 对比赛和训练兴致不大。但做完准备活动以后, 情绪往往发生显著变化, 顿时有跃跃欲试的感觉。这是因为准备活动可以加快神经冲动传递, 增强化神经受体灵敏性, 可以使肌肉粘滞性减弱, 减少疲劳, 延长肌肉高效的工作能力, 增强生理机能, 提高机械效率, 从而为训练或比赛创造良好的精神状态。

2. 准备活动可以使学生提高机能的工作效率, 提高训练或比赛的质量;

提高内脏器官的机能水平, 以适应身体剧烈运动的需要。内脏器官的机能特点是生理惰性大, 不能与神经系统的活性同步。为了使内脏器官在正式运动时就达到较高的工作状态, 适当的准备活动可在一定程度上预先动员内脏器官的机能, 提高内脏器官的机能水平, 既可减少因突然剧烈的运动造成的心脏供血不足的危险, 又可减少肌肉和关节的运动损伤, 调节生理状态, 还可以减轻运动后出现的内脏器官不适感。如果不做好课前准备活动, 学生就会很难适应高强度的训练, 运动不应期时间长, 以致运动成绩下降, 或根本不能发挥出应有的运动水平。

3. 准备活动可以使学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增强, 调节心理状态, 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 提高训练和比赛的水平。

准备活动可将学生的心理状态调整到体育锻炼或比赛的情景中来, 同时接通各运动中枢间的神经联系, 使大脑皮层处于最佳的兴奋状态, 投身于体育锻炼之中, 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准备活动之所以能够使有机体对外界环境产生适应性, 在于它可以提高肌肉的兴奋性和肌肉的疲劳程度, 并使大脑皮层处于良好的兴奋状态, 缩短肌肉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 维持整个运动能力集合指标的相对稳定性。

4. 准备活动可以增强血液循环的温度, 使肌肉收缩和放松速度加快, 减弱粘滞性;

使血红蛋白分解加快, 释放出更多的氧气;加速新陈代谢。

二、准备活动的时间和强度

准备活动的适宜时间以体温上升为主要标志, 体温的适度升高, 能加快神经传导速度, 有利于氧的供应。半小时的体育锻炼, 其准备活动的时间一般为10分钟左右。气温较低时, 准备活动的时间可适当长一些, 量可稍大一些;气温较高时, 时间可短一些, 量可稍小一些。准备活动的运动负荷一般以感觉身体发热和微微出汗为宜。测定脉搏更能客观地反映出运动负荷的大小。准备活动的时间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教材性质、季节气候等具体情况, 如果时间过短, 准备活动没有充分做好, 就不利于基本部分练习的进行;时间过长, 强度过大, 学生消耗能量过多, 也将影响基本部分的练习时间和练习效果。准备活动的强度, 根据学生的年龄大小、体质强弱、训练强度而定。如用心率表示, 十五岁到十七岁的学生安静时的心率为70—80次/分, 做大强度运动时心率为170—180次/分。

处于青春期的学生, 运动强度可以分为三级:高强度、中强度、低强度。体育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会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方法。时间短、强度大的剧烈项目的活动, 准备活动的时间和强度要相应加大, 使身体充分活动开, 避免使肌肉与韧带突然处于极度紧张状态, 突然被拉长而受伤。在天冷的情况下, 进行难度较大的动作练习和比赛, 准备活动的量要加大, 注意充分动员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克服人体惰性, 这样才能避免受伤。学生准备活动的负荷量以不超过基本负荷的1/3, 心率110—130次/分为宜。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首先从准备活动入手,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引导的作用, 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练能力, 能够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三、准备活动的形式

为了使学生在接受新的知识和技能之前做好心理和生理的双重准备, 教师应当重视准备活动这一教学环节。课前教师应该设计好准备活动的内容, 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和教学章节的安排采取形式多样的准备活动,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 教师可以准备多套小型、简便、易于实施的游戏方案, 也可以进行一些常规的练习;既要有徒手体操, 又要有器械操;既要有原地的, 又要有行进间的;既要有单人的, 又要有双人或集体的;既要有一般练习, 又要有模仿、诱导或辅助性的专门练习, 等等。指导学生进行不同的准备活动远动, 既能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又能激发学生的运动欲望。当然, 教师每上一节课都要根据实际合理科学要安排新鲜内容, 使学生每次上课时都有新鲜的感觉, 这样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准备活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对准备活动的意义认识不足。

由于对准备活动的认识不足, 有的教师存在轻视或盲目地压缩其时间的现象;有的教师只重视基本部分学习, 对准备活动懒懒散散, 动作不到位, 甚至只把它作为一种形式。

2. 准备活动内容单调乏味。

在准备活动内容安排上, 应注意简单易学、内容生动、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套基本体操、一个游戏长期使用, 久而久之, 学生会感到乏味、厌烦。在教学中, 选择准备活动的内容应全面、丰富、形式多样。

3. 只注重一般性准备活动、忽视专门性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是为主教材服务的, 因此要有的放矢, 使与完成基本部分主要教材有关的肌肉群、器官和各主要系统机能得到充分活动。合理地安排一般性和专门性准备活动练习的比重, 才能保证体育课任务的顺利完成。

4. 对准备活动的质量重视不够。

准备活动具有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的价值, 对培养学生的正确姿态, 增强学生的体质, 发展较差肌肉群, 特别是对小肌肉群和关节韧带的发展, 以及掌握基本技术动作都有积极作用。有些教师对此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没有掌握其难度、强度、时间、次数与学生的年龄特点、水平, 以及与基本教材的关系。

体育课堂中的准备活动 篇9

1.准备活动在“ 心理上”得不到重视

这些年的体育传统教学认为,体育课的教学任务主要靠基本部分来完成,准备部分主要是组织学生热身活动,使学生从心理生理上进入状态。从心理的重视程度上,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还是把准备活动当成“配角”,把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基本部分上。

2.准备活动的“ 组织形式”不够多样

平时的上课教学中,都是采用以班为集体的形式,不管教材的内容、性质、对象特点,准备活动总是用固定的形式,一套操、一个游戏,一做就是一年,甚至几年,久而久之,学生就觉得厌烦,没有新意。固化的组织形式只能导致学生参与热情与兴趣的衰退。

3.准备活动的“ 内容”不够新颖

准备活动的内容包括一般性准备活动和专门性准备活动。但在教学实践中,往往以一般性准备活动为主,很少会出现专门性准备活动。而一般性准备活动通常就是简单的一套徒手操,内容循环往复,枯燥乏味。

4.准备活动的“ 实施”完全依赖于教师

准备活动的教学过程基本依赖于教师的指挥。虽然这样有利于学生认真练习,也可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但对于这个年龄的中学生来说会影响他们活泼好动的性格,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灵动性,最终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小学高段体育与健康课堂“ 准备活动”环节的设计与优化

1.紧扣生理效应的指标要求,有效设计“准备活动”

体育教学准备活动的任务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运用各种方法尽快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体育课堂上来。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生理效应的指标要求,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和活动特点,有效设计“准备活动”。

( 1) 准备活动的时间。准备活动的适宜时间以体温上升为主要标志。体温的适度升高,能加快神经传导速度,有利于氧的供应。

( 2) 准备活动的运动强度。准备活动的强度应以中等强度为宜,不能过大或过小,对小学生来讲,准备活动时期,平均心率在110次/分左右,最高心率在140次/分左右,持续2~3分钟为宜。

( 3) 准备活动与正式练习之间的间隔时间。在体育教学中准 备活动结 束到正式 练习开始 之间的间 隔时间应 以2~3分钟为宜。

2.紧扣课堂效应的目标要求,有效设计“ 准备活动”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对教学过程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功能。“准备活动”的设计宗旨应以服务于课堂教学目标为宗旨。教师要根据课堂的教学目标,有效设计相关的“准备活动”。

( 1) 丰富“准备活动”的形式 ,达成灵动与趣味的统一。教学是一个灵动的生命场景,需要教师不断为学生创设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才能唤醒学生的参与热情,才能让“准备活动”热身于服务于课堂教学,从而在灵动与趣味中不断达成教学目标。

( 2) 充实“准备活动”的任务 ,达成前奏与后续的统一。从教学的整个过程来看,“准备活动”虽然是课前( 或新课前) 的热身运动占据的时间也较短,但却是教师应该值得高度关注的一个环节。之后,教师必须对“准备活动”予以有效任务的设计,使得“准备活动富有一定的含金量, 真正体现教学各环节的重要性和协调性,从而确保整个课堂中前奏与后续教学的整体性教学任务的达成。

3.紧扣课堂教学的多元价值,积极优化“ 准备活动”

课堂效应是多元的、多层次的,因此,教师对“准备活动”的设计要注意学生的不同需求和个性特征,从心里铺垫到兴趣激活、从情感适应到参与融合等方面予以优化,多元、立体地展示“准备活动”的价值、特性和魅力!

( 1) 通过“鲜活”的事例 ,提高学生的心理准备。要让学生从心理上扭转准备活动是“配角”的错误认识,必须对学生进行准备活动的目的性和重要性的宣传教育。在课堂的常规教育中,应通过列举因准备活动不充分而发生伤害事故的“鲜活”事例,反复讲,经常讲,意在让学生知其所以然,从心理和生理两个方面明确准备活动在体育教学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从而改变学生对体育课准备活动的认识和态度。

( 2) 通过“活泼”的形式 ,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尽量把准备活动的内容安排得丰富多彩,形式尽可能新颖、多样一些。诸如多种形式的徒手操、轻器械操、体操;多种形式的走、跑、跳及活动性游戏,健美操的基本动作等, 采用多种形式的准备活动既可以使学生很快对体育课发生兴趣,又能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进入运动状态。

( 3) 通过“活力”的任务 ,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一些学生会因学习成绩差而觉得抬不起头来,但是他们迫切希望人们对其自身价值的肯定,而体育“活动准备”则为他们提供了展现自身价值的良好的“环境”。学生还可以通过体育竞争和游戏伙伴这面“ 镜子”看到自己的形象,发现自己的长处,从而萌发不甘落后、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竞争意识,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尊自强精神。

体育课堂中的准备活动 篇10

一、体育游戏的作用

(一)体育游戏能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体育游戏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合作与集体教育内容,对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起着重要的作用。体育活动中通过模仿各种角色学会处理人际关系,遵守社会规范,适应社会生活。

(二)体育游戏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体育游戏内容新颖,形式活泼,有丰富的趣味性和娱乐性,能消除身体锻炼过程中的枯燥乏味和较易产生疲劳的现象,并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已掌握的动作。

(三)体育游戏能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

学生参加体育游戏一般都是出于他们的直接动机,他们自觉自愿的参加游戏,这种自觉自愿的行动能发挥他们最大的能动性和挖掘学生身体潜能。因而体育游戏能达到最好的锻炼效果。

(四)体育游戏能提高学生智力和创新能力

体育游戏中,不仅学生需要有较强的观察力、记忆力和判断力,并感觉灵敏,具有一定认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样能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另外在游戏中,学生运用已学技能,充分发挥想象力,改变游戏的玩法和规则, 使得体育游戏更加好玩有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体育游戏促进良好情绪情感形成

在体育游戏中,学生都乐于表现自己,得到别人的赞扬、尊重,从而获得快乐。游戏本身的新奇、惊险、激烈、紧张也会给参加者带来愉快,这无疑也是一种愉快的身心感受。

二、体育游戏的创编与选择

为了便于教学取得良好效果,在创编和选择体育游戏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 1) 游戏的内容和形式必须是健康的。具有教育意义的游戏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增强学生体质。要严格禁止那些无意义的、带有迷信色彩的,以及庸俗的、有损学生身心的游戏。

( 2) 创编和选择的游戏必须有趣味性。游戏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游戏的情节、规则和组织方法都要与学生的身体条件、认识能力和心理态度相适应。只有学生感到有兴趣的游戏,才可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 3) 创编和选择的游戏要反映时代的特点。游戏的选择要适应于时代的发展,反对那种牵强附会,生搬硬套,更不能把那些已经过时了的、陈腐的东西再教给学生。

( 4) 游戏的内容应有利于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通过游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团结友爱、遵守纪律、勇敢顽强的优良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

( 5) 创编和选择的游戏要具有典型性。一种游戏往往有许多做法,教师在创编和选择游戏时应选有代表性的,这样在使用时可以举一反三,灵活多变,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逐渐提高要求。

三、体育游戏在准备活动中的运用

教师在教学中安排体育游戏时要针对实际情况来选择。游戏的内容必须围绕着教学目标开展,同时还要考虑实施对象的身体素质,充分利用教具等方面内容,进行趣味性的编排与组织。

教学中进行游戏时,教师要先告诉学生游戏的名称、游戏的过程、规则和评价赏罚要求等。特别是对于新游戏,一定要将游戏的每一个细节、注意的事项给学生讲解清楚。其次,指导安排学生进行游戏的过程,教师可以亲自参与,跟学生打成一片,这样既能对游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作出补充说明,又能带动学生参与游戏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得游戏更富有感染力。再次,教师要经常观察学生的身体变化,并相应调整游戏的强度与密度,做到适量、适度。最后,游戏期间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一些小窍门, 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游戏。游戏结束后还要询问学生关于游戏中的感觉、心得,总结游戏的重点难点,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

( 1) 一般体育课准备活动是慢跑、行进操、定位操,反复使用会使学生感到枯燥、厌倦、课堂气氛呆板沉闷。可以采用一些奔跑类的游戏。如: 蛇形跑、螺旋跑、跑动中的“听号抱团”“拉网捕鱼”,或者用跳绳、跳橡皮筋、 “猴子抢球”“传球触人”等方法,同样也能取得热身的效果。有些游戏还能起到提高兴奋性、集中注意力的效果,例如,“听口令做相反动作”“有效无效口令”“人手一球”“取球比赛”等等。这些游戏形式多样、新颖,既是游戏内容又是组织教学的手段。

( 2) 专门性准备活动能使学生从心理上和生理上为课的基本部分教学做准备,如短跑教学课,可采用训练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的游戏,如“黄河长江”“喊号追人”等。在篮球课的准备部分,可采用“两人争球”“巧入营门”“传球比快”等游戏使学生熟悉球性。

( 3) 体育游戏在选择上需要注意的几点

天时、地利、人和是完成一件事情所需要具备的几点要求。正确的游戏场地器材、创新的游戏内容、合理公平的游戏规则都是达到练习目的的最好条件。

在选择场地上,一些游戏需要移动的范围比较大,要选择比较平整、开阔的场地,尽量避免选择场地湿滑、障碍物较多的路面。在器械上,应尽量选择没有危害、轻便、软硬度适中的器材,由于部分游戏在进行过程中需要对抗、竞争、追逐,选择错误的器械,有时会造成学生身体的伤害,甚至严重的后果。

体育游戏的规则是游戏能正常进行,并达到预期效果的保障。教师在中间应起主导的作用,使学生在玩中达到学习的目的,在学习中获得游戏乐趣。而且,公平、公正的游戏是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培养手段,能让他们了解到不论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守规则、讲求正义。教师在游戏中要充分做到以身作则,给学生作出正面的引导,通过游戏不仅锻炼身心,而且受到思想道德教育。

体育游戏是一项智力、体力和技术相结合的活动,参加各种各样的体育游戏活动,既可开发学生的智力,又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增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将体育游戏合理的运用于体育课中,能使学生迅速地进入体育教学的身体状态中,把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充分调动起来,跟上运动的节拍,精神饱满、情绪高昂地进行体育课的学习。

摘要:体育教学是以学生身体练习为手段,提高学生身体、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目的课堂教学。将体育游戏合理、科学的运用于准备活动中,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让学生有自由、竞争、成功的体验,对于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有着重要作用。

体育课堂中的准备活动 篇11

【关键词】教师;体育课;准备活动;主导作用

一、体育课准备活动概述

(一)准备活动的目的与作用

准备活动是体育课的起始部分,是为了完成体育课教学的基本内容而让学生做好生理和心理上的准备,使学生身体各部分的机能有正常状态过渡到运动状态的过程和方法。

(二)准备活动的主要内容

准备活动分为一般性准备活动和专门性准备活动两大类。一般性准备活动是指符合人体运动规律的,最基本的身体练习方法,主要有走、跑、跳、徒手操等形式;专门性准备活动是指按照运动项目的特点所采用的专门的、有针对性的身体练习。主要有诱导、启发、辅助、模仿、分解等方法。

(三)准备活动的运动强度和时间安排

运动负荷安排:准备活动的运动负荷是否适宜,可根据学生和教师的主观感觉和教师的观察进行分析,通过测量学生的脉搏,更能客观的反映运动负荷的大小。一般在准备活动时,以学生的平均心率在120次/分, 最高心率为150次/分,持续2-3分钟为宜。

(四)体育课中准备活动存在问题

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准备活动容易被广大体育教师和学生们忽视。他们在思想上自觉不自觉地认为体育课的基本部分重要,准备活动可有可无。

二、分析体育课中准备活动易被忽视的原因

(一)学生方面的原因

首先,因为学生们思想上不够重视,理所应当的认为准备活动就是散漫的自由活动,不需要认真的进行;其次,由于准备活动的形式内容过于单调枯燥,学生们缺乏对准备活动的积极性;再次,准备活动的运动时间和负荷不适宜,小负荷、短时间的准备活动往往使学生们感到在完成过程中轻而易举,不仅对身体起不到太大的作用,而且极易被学生忽视,而大负荷、长时间的准备活动又会令学生们在完成过程中感到十分吃力和困难,身体和心理都会承受较大的压力,从而导致在热身的过程中“偷懒”最后放弃,有时还因为不适宜的运动负荷,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容易使学生们产生畏惧的心理。

(二)教师方面的原因

首先,体育教师对准备活动重要性的理解不够,思想方面就不重视体育课准备活动部分,认为上体育课就是把课的基本内容教授给学生,在准备活动中,很多体育教师不进行指导,上课就让学生自由活动,然后就集合直接开始教学活动;其次,在很多体育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准备活动总是围绕集合、慢跑、徒手操等展开,形式内容千篇一律,缺乏创新,准备活动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和积极性; 再次,准备活动内容不能很好的与课的基本部分结合,而且教师设计制定的准备活动的运动负荷和时间不适宜,使准备活动起不到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久而久之,准备活动便成为一节体育课的形式过程。

三、教师在准备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在教学中具有主导的作用,它是影响教学效果的最重要的变量。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学的方向、内容、方法、进程、结果和质量等,都是由体育教师决定和负责的。而准备活动是体育课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体育教师在准备活动中也具有主导作用。

在思想认识方面,学生不重视体育课准备活动的根源在体育教师。

四、如何更好的发挥教师在准备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一) 教师在准备活动教学内容的编排设计上要遵循以下原则

1.针对性原则

所谓针对性原则是根据课的内容进行的,有目的、有针对性的选择准备活动。教师在选择准备活动内容时要合理安排准备活动各部分的时间,使一般性准备活动与专门性准备活动相结合,不仅增强准备活动的针对性,加强了准备活动与课的基本部分之间的衔接,而且有效地减少了上课过程中运动损伤的发生。

2.兴趣性原则

所谓兴趣性原则就是利用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达到热身目的。

3.创新性原则

传统的体育课一般采取跑步、徒手操、队列队形等的练习来进行,这些陈旧的方法和内容已经很难适应当代学生的身心需求,很难调动学生的进行运动的热情,因而,体育教师要紧紧抓住学生们的特点,在原有教学内容基础上,创编出更多、更新颖的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二) 教师在准备活动组织安排上要充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根据学生状况和气候条件安排准备活动的时间和强度

教师在安排准备活动时, 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因为参加体育课的学生从学历上分为小学、 中学和大学;从专业角度上分为普通学生和体育专业学生;从性别上有男生和女生之分。对于这些不同的情况,准备活动的安排也要有所区别。

2. 根据学生人数和场地器材的情况安排准备活动的内容

体育教师应充分利用场地器材组织安排准备活动。当场地器材充足、学生人数适宜时,准备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发挥场地器材的优势,安排趣味性、活动性、竞争性强的内容,如球操、球类游戏、器械活动等;当场地器材有限、学生人数较多时,准备活动可采用集中指导或分散进行为主的内容,如徒手游戏、柔韧与协调性练习等,这些练习简便易行,不受场地器材或人数的限制。

3.其他方面

首先,教师要从理论上讲解准备活动的重要性,使学生充分认识做好准备活动的意义和作用。教师需要讲解准备活动的主要作用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提高肌肉温度,克服肌肉组织的粘滞性,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提高内脏器官的机能水平,以适应身体运动的需要,减轻开始运动时由于内脏器官的不适应所造成的不舒服感觉; 调节心理状态,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是体育锻炼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结语

体育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准备活动是体育课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一部分,它对体育课各项任务的完成以及体育课质量的提高都具有重大的意义。从体育教师自身做起,加强对体育课准备活动的认识,充分发挥出教师在准备活动中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努力使准备活动很好的达到承上启下的效果,从而提高整节体育课的效率和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徐素年,殷从建.对体育课准备活动的再认识[J].中国学校体育.2009.3(1):43-44

[2]尹帮伦.如何上好课改后的体育课[J].体育与健康.2007.6(1):92-94

体育课堂中的准备活动 篇12

1. 准备活动的释义

1.1 准备活动的定义。

准备活动是指在比赛、训练和体育课的基本部分之前, 为克服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 缩短进入工作状态的时程和预防运动创伤而有目的进行的身体练习, 为即将来临的剧烈运动或比赛做好准备。

1.2 准备活动的目的。

准备活动相比较正式训练和比赛是一种低强度短时间的热身运动, 目的是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减小肌肉的黏滞性, 使肌肉收缩速度加快, 提高肌肉组织中血流速度, 增加血流量, 促进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氧, 加速O2和CO2交换速度, 在训练前把身体的状态调整到最佳, 为进行更大强度的运动做准备。同样运动前进行适度的准备活动还会给运动员带来良好的生理和心理效应。

2. 准备活动的分类

准备活动不是简单的跑步和踢腿, 在实际训练过程中, 我们根据训练内容的需要, 把准备活动划分成以下种类, 在应用中我们不可以盲目, 要合理选择, 最大限度地发挥准备活动的作用。具体的分类, 如下表所示:

3. 准备活动的作用

3.1 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让运动员以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状态投入到训练中。

通过预先进行的肌肉活动在神经中枢的相应部位留下了兴奋性提高的痕迹, 这一痕迹产生的生理效应能使正式比赛时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处于最适宜水平。神经系统是控制和协调全身各种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系统。准备活动是训练前进行的有意识、有目的各种身体练习。它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使一般的神经中枢与运动系统相关的中枢处于兴奋状态, 唤醒神经间的暂时性联系, 加快运动动作动力定型神经交叉点的联通, 提高大脑的分析、综合和判断能力。这样大脑的反应速度加快, 相应的参加活动的运动中枢就相互协调, 为正式训练时的生理功能迅速达到适宜程度做好准备。另外, 准备活动不仅是身体活动, 而且是心理活动, 它能对机体进行适当的心理调节。

3.2 克服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

肌肉是直接让身体产生运动的器官, 它是受运动神经支配的;兴奋是通过大脑皮质直接传至脊髓前角细胞发出神经纤维支配骨骼肌。内脏器官 (如心脏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 是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的;兴奋由大脑皮质传出后, 需要经过皮质下中枢, 最后才传送到所支配的内脏器官。再加上自主神经系统传递兴奋的速度比运动神经慢, 这就决定了在需要迅速提高其功能时, 内脏器官表现出更大的惰性。准备活动的痕迹效应使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得到改善, 内脏器官的机能惰性得到克服。

在进行剧烈运动时, 运动器官能很快地从安静状态过渡到剧烈的运动状态。这时, 人体能量需要量骤然增加, 代谢产生的废物需要及时排除, 要求心脏、肺脏等内脏器官工作满足运动时的需要。但是由于内脏功能惰性较大, 运动一开始, 运动功能和内脏功能之间就出现了矛盾, 不相适应。只有内脏功能的惰性逐渐得到克服, 人体运动能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通过准备活动可以提高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技能水平, 使肺通气量及心输出量增加, 心肌和骨骼肌的毛细血管网扩张, 使工作机能获得更多的氧气, 从而克服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 缩短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

3.3 提高机体的代谢水平, 使体温升高。

训练前进行一定强度的准备活动可以使身体体温升高, 首先表现在肌肉温度的升高。肌肉是产生身体运动的主要器官。骨骼肌是一个具有伸展性、弹性和黏滞性的黏弹性体。骨骼肌的这些物理特性受温度的影响很大。肌肉的温度升高, 黏滞性降低, 肌浆内各分子间的摩擦力下降, 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增加。这样就提高了肌肉收缩和舒张速度, 增加了肌肉的力量, 便于运动成绩的提高。另外, 在体温升高的情况下, 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可释放更多的氧气, 增加肌肉的氧供应;体温升高可以增加体内酶的活性, 提高物质代谢的水平, 保证在运动中有较充足的能量供应;体温升高还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和肌肉组织的兴奋性。

提高肌肉温度可以使肌肉的黏滞性下降 (不发僵) , 从而提高肌肉的收缩和舒展的速度, 增加肌力。在较高体温情况下, 血液释放更多的氧, 从而增加了肌肉的氧供应, 肌肉中温度升高还可以使其中小血管扩张, 减少小血管外周阻力, 增加肌肉中的血供应, 这些变化可以加大人体运动的幅度, 提高速度、力量、灵敏和柔韧性等, 达到预防肌肉、韧带和关节的损伤的目的。人体从安静状态进入运动状态, 骨骼肌的产热量增加, 成为主要的产热器官, 准备活动可以增加皮肤的血流量, 这样有利于散热, 防止正式训练时体温过高。

4. 结论与建议

准备活动的分类较多, 教练员必须依据运动项目的技术特点、个人能力、生理和心理的个别差异进行选择性的练习。准备活动的质量直接影响一次训练课任务的完成状况和训练后机体的恢复状况, 而高质量的准备活动可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 提高运动员的体能水平, 促进训练后机体的恢复, 并对掌握运动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术, 提高运动成绩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准备活动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教练员在安排准备活动要控制好准备的时间、量和强度。这就要遵循简单性、有效性、适宜性和多样性的原则, 最大限度地发挥准备活动的作用。

摘要:准备活动作为体育训练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 在体育训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剖析准备活动及其在体育训练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准备活动,体育训练,作用

参考文献

[1]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康喆.运动前准备活动的生理学基础[J].中国临床康复, 2004 (24) .

[3]邓树勋.运动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8) .

上一篇:市政排水工程规划下一篇:基础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