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堂中的合作学习

2024-10-08

体育课堂中的合作学习(通用12篇)

体育课堂中的合作学习 篇1

小组合作学习是体育课堂中常运用的一种教学模式, 因为体育课堂的特殊性, 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开展一些体育游戏、体育技能学习或体育竞技等活动, 这些教学内容非常适合小组学习的教学模式。因此, 在体育教学中多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也是一种必然。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相关理论基础

小组合作可以说是一种相对自由、且创意性较强的学习方式。近些年来越来越广泛地用于各个阶段、各个科目的教学中。它与传统教学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由于教学效果显著, 也受到教师和学生们的喜爱, 逐渐地成为了一种主流的教学方式。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 学生们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学生们作为学习的主体, 也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将一个班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 以开展小组学习的模式结合体育课堂中的其他动态因素来达到学习的教学的目的。在课堂中教师以讲解和示范为主, 以个小组为单位的学习团体各自进行学习, 最终以团队总成绩来评判小组的学习成果, 如果因为个人不积极参与、不努力学习的话, 将会影响到小组的成绩。这样可以督促个别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同时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 以集体目标为个人目标的一种积极的学习心态。小组合作学习运用了民主化的教学方式, 采取了合作的方式有效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提升了学生们的体育意识和锻炼意识。

二、现阶段高中体育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

虽然现阶段的高中体育教学中, 小组学习也比较广泛地开展了起来。但小组学习教学效果却并不如预期的好, 总是存在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说有些教师只是从形式上做到了小组教学, 但对小组教学的实质还没有深入的了解, 对小组教学的实施也没有把握好, 导致体育课堂中的小组教学有形无实。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简单地把学生们分成几个小组的学习, 而是应该关注学习过程中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 要有效地对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分析和监管, 把他们的精神集中起来, 让他们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很多教师就是过于放任学生们的自由, 教师的本意是好的, 希望学生们有一个自由学习和发挥的空间, 但中学生在学习方面的自我约束能力还是比较低的, 教师给过多的空间容易让学生们心思涣散, 积极性降低。学生们的积极性也存在个体的差异性, 如果小组内分工不明或合作不够顺畅, 那么积极性差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当中则没有机会参与到活动中。因此, 教师要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相应的监管和控制, 及时调整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三、如何实施好小组合作学习

首先就是进行有效的分组。分组要先以自愿为原则, 老师在给定每组人数之后, 由学生们自由组合, 如果遇到分组不顺畅的时候, 教师再进行调配。学生们自愿分组可以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 因为他们都会选和自己关系更好的同学在一组, 朋友之间的亲密关系可以让他们表现更活跃。一般来说4至6人比较合适, 约分为10个小组。小组成员太多或太少都不好, 太多容易让小组中本就不太积极的学生有机会偷懒, 而人数太少则降低了团队感, 降低了小组合作的学习体验。

其次是把握好小组学习和合作的空间。前面也有谈到过, 给学生们太大的空间容易把握不到学习的方向, 而如果给的空间太小, 学生们的小组合作也不能彻底地落实到位。因此, 教师不能趁学生们自主学习或练习的时候就走到一边休息, 而是要时刻注意每个小组的学习进度, 做到有效的监管, 在发现问题的时候能够及时引导或解决。

另外, 在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学习或练习之后, 可以采用比赛的形式对每个小组进行评价, 表现好的可以适当奖励, 表现差的则要适当惩罚。如果比赛是以个人为单位, 可能会存在一些不看重比赛结果的学生, 他们也不会积极去参加比赛。而以团队为单位, 即使个人再不热衷比赛结果, 也要为团队着想, 不能拖累队友, 高中生在这方面还是很讲义气的。教师就能利用好他们的心理特征, , 有效促进他们积极地参与活动。比如说在练习排球时, 以小组为单位, 把每个人一次垫球的个数累计起来做为小组的成绩, 这样必定能促进学生们积极练习, 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总之, 高中体育教学是按一定的教学目的和计划组织进行的教学活动, 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小组合作学习是高中体育教学中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把活动的开放性体现出来, 还能更加好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增强学生与他人合作的团队精神。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们的各项综合能力, 提升学生们的素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靠的是以个人为单位组成的一个团队在不断地创新和探究, 无论在哪个时代, 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交流是最重要的一种生产生活方式, 而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也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一项最基本能力。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也有强调, 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其中合作学习是国家基础课改中强调并提倡的新型教学方式之一。体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 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方面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本文将来谈谈如何在高中体育的教学中发挥出体育课堂的优势, 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们的合作学习能力。

关键词:高中体育,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合作交流,有效教学,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刘文娟.浅谈高中体育课堂心理气氛的优化.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 2013年9期

[2]吴静.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思考.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3年2期

[3]张国平.高中体育教学之我见.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 2013年9期

体育课堂中的合作学习 篇2

目前,初中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即同一班级不同学生的体质及运动热情差异较大,而体质较弱及肥胖的学生几乎对体育课失去了兴趣,导致这些学生的惰性较强,在上体育课时与其他学生及教师的互动较少甚至没有,且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因此,教师要上好初中体育这门课,必须使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使枯燥乏味、耗体力的体育运动变得有趣、生动。在众多教学方法中,笔者认为分组合作学习法的应用效果最佳,如将分组合作学习法应用到初中体育教学中就可达到立竿见影的教学效果。现笔者结合多年的初中体育教学经验,探讨分组合作学习法的概念及重要意义,并提出应用方法。

一、分组合作学习法的概念及重要意义

分组合作学习法即根据学生的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及性别等条件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习。这种教学方法打破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的局限性,并注重考虑初中生的年龄、性别、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的差异。在分组合作学习教学法实施过程中,每个小组的成员不仅要努力实现个人的学习目标,还要通过相互合作带动小组其他成员努力完成学习任务,实现整组的学习目标。这不仅能有效提高小组成员对体育课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对自我的控制能力,引起小组成员一定的态度体验,还能提高全班的学习效率,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良好合作关系的建立,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发展。可见分组合作学习法的应用是一项值得肯定的创新举措。

二、分组合作学习在初中体育中的应用方法

1.深入了解,科学分组。

在传统初中体育教学中,由于部分教师没有真正理解分组合作教学法的重要性,只是把它当做一次课堂教学任务或者一次课堂教学点缀,间歇性使用,为了合作而合作,只为显示多样化教学模式。会导致学生在进行分组合作学习时,容易陷入“三分钟热度”的尴尬局面,往往一节体育课还没有结束,学生就已经失去合作的兴趣,草草结束。因此,要改变这一尴尬局面,教师就应充分认识到分组合作学习法的重要意义,并对全班学生进行合理且具有科学性的分组。值得注意的是,在分组前应对全班学生有全面的了解,结合学生的学业水平、身体耐力、能力倾向、个性特征及性别等方面最大限度地将互补型的学生分到一个小组,目的是利用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带动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促进学生间的共同进步。

2.开展游戏,实现分组合作学习目标。

考虑到部分体质较弱、肥胖的初中生对体育课的积极性不高,但大部分学生的思维活动、表现欲望和合作精神方面均有较好的表现等特点,教师可在体育教学中开展游戏,增强运动锻炼的趣味性,在师生互动、学生间交流互动中实现分组合作学习目标。但要注意的是,每一个游戏的开展要根据体育锻炼内容的需要设计,掌握并抓住教学内容与游戏的连接点,使游戏和教学两者完美结合,从而使学生体验到体育的乐趣,增强学习信心。以短跑训练为例,教师可课前准备若张纸牌,且每张纸牌上都写上与生活相关的词语,如“篮球、牛奶、自行车”等,课时将每个小组成员分为表演组(若干名)和竞猜组(1至2名),由其通过肢体动作表演或说出近义词给竞猜组同学猜,但不能说有关纸牌上其中的一个字。而竞猜组的一名同学在猜词前需快跑到表演组同学面前,此段距离可设为(10至20米,也可视学生的情况定),猜出后该名同学需跑回起点,竞猜组下一名同学才可出发进行猜字,以此类推。如竞猜组任一名同学说出纸牌上任意一词,则该张字牌作废,游戏设定时间为5分钟,5分钟后比较哪组猜对最多即为获胜组,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在游戏中分组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一旦营造,则不仅能充分激发每个小组成员的体育兴趣,使其积极参与游戏,还能培养学生筛选局部和整体信息的能力,锻炼与其他成员的沟通能力。

3.注重创新,完善评价机制。

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各项运动训练可开发学生的多种潜力,只要教师能用心发掘,并对学生多加引导,那么学生大脑开启的创新“小马达”便会活跃运转。为此,教师应根据体育教学内容和素质教育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考虑到能否采用分组合作的方式给予学生新的目标而不断挑选新的教学计划和内容。充分运用现代先进的教学思想,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更新学生对体育课训练内容的认识。同时,可通过转换教师角色定位提高小组成员对体育锻炼信息掌握能力,从小组成员学习的领导者,逐渐转换成小组成员学习的参与者和组织者,给小组成员中体能较差、操作能力不强及思维能力较弱的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并注意指导这些学生的体育锻炼方法。另外,鉴于初中体育教学的评价与其他学科不同,其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在现实的教学评价中,教师可在分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内容和方式上进行大胆改革,改变传统的考试评价方法,不再是仅仅看小组成员中个人掌握多少运动技能,还要看每位小组成员在学习的过程中所做的努力,以“生活”的眼光,应用富有弹性的评价指标看待每一位学生,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使之得到发挥,并激励学生的每一点进步。以乒乓球教学为例,如一个小组成员在同一知识单元的学习评价中,即前一阶段的正手攻球的学习评价为“良”,但在后一阶段的反手推拨球技术学习评价为“优”,到期末评价时,该小组这个单元的学习评价则为“优”。这样的教学评价机制不仅能增强小组成员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增强团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还能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实现初中体育教学的新跨越。

体育课堂中的合作学习 篇3

[关键词]合作学习 合作意识 教学程序 优势

在经济一体化与专业分工日趋精细的大趋势下,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已经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重要品质。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习惯了以“我”为中心,唯“我”独尊,常以放大镜看别人的缺点和自己的优点,这是他们走向社会、走向成功的主要障碍之一。体育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有效途径。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应该努力创设学习环境,为学生合作意识的养成与交往能力的发展搭建舞台。

一、合作学习的教学程序

体育合作学习主要通过体育教学中的集体因素和学生间交流的社会性作用,通过学生的互帮互学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的质量。合作学习的步骤如下:(1)分组阶段:创设阶段,理想搭配;(2)研究阶段:初步感知,自主探究;(3)合作阶段:互相交流,改进提高;(4)展示阶段:展示成果,体验成功;(5)总结阶段:取长补短,增进合作。在合作学习中有四个要素不可缺少:(1)积极互赖:合作学习要求学生知道他们不仅要对自己的成绩负责,而且还要为其所在小组的其他同伴的成绩负责;(2)相互促进:合作学习要求学生进行面对面的相互作用,由此促进彼此的知识、技术、技能的掌握;(3)个体责任:每个学生必须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并要掌握所分配的任务;(4)小組加工:合作小组必须定期地评价共同活动的情况,保持小组活动的有效性。

二、合作学习的优势

1.合作学习法使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合作学习是一种团体行为,而非个体行为,一方面,小组成员谁也不愿意给自己的团体抹黑,不愿意因自己的不成功而使集体成绩受影响,因此在练习的时候必然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另一方面,“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小团体里的成员总有各自的长处和优势,总能给其他成员以借鉴和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小团体的成员总是会想方设法的帮助别人,共同提高,努力使本组的整体水平达到最好,起到优势互补、整体联动的效果。

2.优化集体智慧,增加成功机会。合作学习的根本就是将智慧最大化,体现团队价值,因此学习效果成功的概率提高,而且合作学习属于团队行为,故而成功的乐趣由众人分享,改变了以前甘苦自知的孤寂感受。

3.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具有一定自由空间的合作小团体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现自己才华、发挥自己潜力的天地。在团体里,他们要组织调配、相互交流、合作竞争、想象创造等,为他们综合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它既促进了学生个性发展,还激发了学生团结协作精神,使学生产生了不仅为个人荣誉,更为集体荣誉而战的感受。它能够帮助学生养成尊重他人、发现他人优点的美德,树立正确的集体观和良好的现代竞争观。

4.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与他人平等相处的良好习惯。合作学习注重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使学生在充满温情和友爱的宽松学习环境中相互交流、协作学习。通过学习活动满足学生的“乐趣”要求,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这样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和谐的,久而久之,对改善学生间的人际关系、养成对他人平等相处的良好习惯也就不言而喻了。因此,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自控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三、合作学习实施中的注意事项

1.精心准备,因材施教。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钻研教材,准备好难度适中的问题,再根据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精心设计教学思路,以便促进每个学生最大程度地获得发展。教师课前必须设计好学生行动路线,各团体练习的位置,确定目标,做好课前必要培训,落实合作学习分组的形势,把握教材的重点,熟悉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情况,才能选择出有效的练习方法,才能做到课上及时辅导,从而提高小团体合作教学质量。

2.“练”与“赛”相结合。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根本目的,只是一味地学练,学生就会失去兴趣与学练的动机;只是一味的比赛,学生的动作技术就达不到标准要求。所以应遵循人的认知规律,先练后赛,然后在练中赛,在赛中练。这样学生就更容易巩固知识,提高基本技术、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和精神品质。

3.“扶”与“放”相结合。“扶”是在教学时,一“扶”动作重难点的突破,二“扶”安全要求,三“扶”身心恢复。“放”是在教学中,一“放”探究、尝试的自主性,二“放”迁移提高,三“放”体验成功。

4.“评”与“创”相结合。“评”是学生间的相互交流、相互评议和自我评议,以及师生的评议和老师对学生课堂学习的肯定。“创”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已有的表象,借助评议的结果和学练形式,进行的有目的的提高,在评与创的结合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引导学生发展思维想象,低年级应以动作技术的模拟性进行创造性学练,中、高年级应以动作技术的相似性进行创造性学练。

体育课堂中的合作学习 篇4

[案例描述]

跳山羊动作的完成需要学生克服惧怕的心理,在前几节跳山羊练习课中,组织学生进行了起跳助跑和支撑分腿动作的学习,在单元教学接下去的跳跃人体山羊练习过程中,我采用分小组的形式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以身高、能力相近的四人为一组,练习时要求一人做好人体山羊,另一人在侧前方做好保护,其余两人依次练习助跑跳跃人体山羊,然后组内交换位置进行练习。

分组之前,我介绍并示范了保护的方法,强调每一个环节的重要性。学生开始了分组练习跳山羊,大家都很有兴趣,也很积极。巡视中,我发现有个别学生在跳山羊时思想放松、动作随意,结果自己跳不过去还把人体山羊也推倒了。我利用小组展示的时机请这个小组做示范,并且请其他同学过来观察,示范中小丁算是腾跃了山羊,但是做山羊的小李却被小丁推得摇摇晃晃。

“其他同学看了示范之后,有没有什么建议可以帮助他们提高动作的安全质量啊?”我抛出一个问题,学生简短地讨论之后,我又抛出三个“如果”:“如果山羊姿势正确,对跳山羊的同学充满信任,山羊会轻易地动吗;如果跳山羊的同学态度端正、方法得当、对做山羊的同学负责任,会使山羊摔倒吗;如果做山羊的同学和旁边保护的同学都值得你去信任,你还会不敢跳过去吗?”学生们的回答都是“不会”。我顺着话说:“对啊,我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就是要组内的同伴之间互相信任、彼此负责,培养我们的责任感啊,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技术动作才会掌握得更好。”

接着,我亲自做山羊请几位同学来练习,高度由低逐渐加高,然后请态度认真的学生来做山羊,请学生练习,我做保护,同时给练习的同学提示和鼓励,学生们都能够成功地跳过人体山羊,而且动作完成得很漂亮。“同伴之间要互相信任,对同伴要有责任感,只有这样才能跳跃山羊。”在之后的分组练习中,学生的合作意识明显增强了,跳的同学不再嘻嘻哈哈,做山羊的同学注意力集中,保护的同学更是小心翼翼,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和有效性都得到了提高。

[案例评析]

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建立同伴之间的信任感。知识和能力的习得可能更多是个人的,但这个学习的过程是交互多向的,只有懂得与同伴交流沟通的人,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与运用技能,信任则是基础。在社会生活中,通过信任对方同时获得对方的信任,是取得成功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因素之一。案例中,教师在跳山羊教学过程中采用同质分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在已有动作基础上尝试跳跃人体山羊,巡视中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动作指导,并渗透德育教育,教师亲身示范,让学生体会这种信任感,加深对情感的理解,进而引导学生懂得同伴之间要互相负责、信任,在合作中收获成功的喜悦,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观点与思考]

一、合理设计安排合作学习环节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关系最为密切。故在体育教学中,可多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加强技能学习、促进团队合作、增进相互交流、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在设计安排合作学习环节时需要考虑:

1. 创设良好的合作学习环境

不同阶段的学生有不同的情感需求,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开始有强烈的合作与竞争的愿望。笔者在跳跃人体山羊的第一课次中引导学生进行同质分组,因为只有能力相近的同伴合作进行练习,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学中笔者通过鼓励生生合作、适时地师生合作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责任意识。

2. 增强自信,提升学生交往能力

在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跳跃人体山羊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有很多学生不是因为动作原因跳不过去,而是缺乏自信和信任。针对这样的现象,笔者在指导学生组内合作练习时,注重对学生自信心与责任感的培养,在练习中引导学生适当地降低山羊的高度,让学生都能获得跳跃人体山羊的成功体验,学生逐步建立起自信心后再根据实际能力调整高度。因为个人能力的差异、保护者站位的不同、人体山羊的高度等因素在交换练习时是不断变化的,笔者鼓励学生在组内学会交流与沟通,如“山羊再低一点好吗?”“山羊准备完毕,请大胆地跳吧!”“相信这一次肯定能行,我保护你,放心地跳”等简单交流,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在与同伴的交流中增强自信,培养责任感。

二、积极关注课堂生成与学生情感

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必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和问题,有的组因为交流得好所以练习很成功,有的组配合不到位导致效果不佳。笔者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积极地巡视学生的练习情况,从表情和动作观察学生的表现。发现有小组在练习中遇到困难,从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建立正确的责任意识出发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都想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喜悦,笔者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由低到高地进行跳跃人体山羊的尝试,让学生得到情感上的满足,建立对同伴的信任感,从而更好地学习掌握技术动作。

三、搭建学生成长的舞台

体育课堂中的合作学习 篇5

辽宁省鞍山市岫岩县清凉山镇小学李科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体育教学中很好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对学生的运动技能进行全面提升,还可以为体育课堂教学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并逐步在此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教学质量的提升做出积极地贡献。

【关键词】小学体育;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实际运用

合作学习是我国的课程改革所着力强调并且提倡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之一,是我国教育课改中的一个亮点所在。合作学习的模式主要是以课程的教学,作为其人际互动的基础和大前提,并且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强调针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和加强,进而以此为基础,为教学的理论研究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新课标强调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学的主旨是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要让学生在活动中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意识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团体精神。要使他们体会到不仅要为了个人的荣誉,更重要的是要他们体验到为集体荣誉而奋斗的感受。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养成尊重他人,发现他人的闪光点、以大局为重的集体观和良好的现代竞争意识。在小学的体育教学中,很好地运用合作学习的模式,一方面可以逐步地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另一方面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增强学生以及师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对于教学活动的开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体育教学既是技能的培养,也是学生各种非智力因素培养的一门学科,它既有团体项目也有个人竞技,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渗透在教学的方方面面,使他们在合作的过程中,逐渐正确地认识自我,形成信任、交流、了解的伙伴关系,在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学会分工、合作,学会正确评价他人和自己。

一、合作学习的教学程序

小组合作学习,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文化课这一块来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体育组也逐步摸索出了一套适合体育教学的合作学习的教学程序,主要通过体育教学中学生间的交流与互动竞争与评价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学习质量的目的。这套教学流程是在文化课的课堂学习流程中衍生出来的,既符合学生已经习惯的学习模式,又有体育课教学的.自身特点,下面就这五步教学程序做一简要叙述:

1.预热导学。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热身活动,为新学习活动做铺垫。热身运动直接关系到体育课的教学效果,它是体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小组合作学习的体育课上,除了要把握好时间和运动量,内容的针对性,形式的新颖、有趣、多样性以外,更重要的是要进行评价。以前学生总是奔着新课而来,对于辅助教学的热身运动不是很重视,热身质量不高,往往会出现新动作不敢做或存在运动安全隐患的现象,自从小组评价以来,热身运动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效果明显。

2.目标展示。集中学习讨论动作要领、运动要求、注意事项、师生示范尝试学习。这一环节和传统的教学基本一致,就是通过老师的讲授和师生的示范把运动的要求、要领、注意事项和评价标准传达给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同时各小组长明确自己的责任和组织要求,()为下一步的分组自学和合作学习做好充分的知识原理准备和练习组织准备。

3.合作探究。小组学练,相互合作,共同提高。在明确学习任务和组织要求后,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过程,是课堂的主体环节。这一过程中主要通过“兵教兵”的帮扶学习和小组的合作学习来实现,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在基本完成学习任务后,小组长要设计本组展示的形式,这是小组创造性学习的重要时机。

4.展示提升。表演展示,对照评比,纠错补漏,体验成功,这一环节是对学习情况的一个检查与反馈。通过组与组之间的“较量”或小组自身的展示来暴露技能的掌握情况,师生共同点评,既要说明失误或错误的原因又要进行量化,当然更多的应当是给予肯定和鼓励,最终评出优胜小组让其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用文艺性的形式(出个节目)对后进小组予以“处罚”。

5.小结反思。交流体会,总结经验,放松身心。每节课都应当对学习情况做一总结,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谈谈学到了什么,当然包括体育课的学习内容也包括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同伴之间的关系等,最后做好放松运动,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轻松地迎接接下来的学习和活动。

以上这五步,事实上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要灵活运用,变通处理,不可生搬硬套。

二、合作学习实际运用与注意的事项

1.精心设计,合理组织。合作学习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分组,创设一种民主化的教学思路。但教师课前必须进行精心地设计和合理地组织。要根据大纲、教材的要求,打破文化课的分组要求,根据学生的运动水平和身体素质,充分征求个人意见和建议,确定、统计、整理、汇总,找出较为理想的分组方案,并在课前做好体育委员、各小组长的培训工作。另外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习内容,灵活地运用分组,让学生有广泛的合作、接触、交流机会,多进行交换角色的分组合作,使体育课既讲究效果又追求合理。

2.正确处理好“收”与“放”的关系。所谓的“收”就是统一集中的教学;所谓的“放”就是学生学习的自主空间。合作学习就是要进行“开放式”,“交互式”的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空间和自由分配的时间。这种教学思路并不是“放羊式”教学,信马由缰,而是在师生集中学习和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练、自主解决问题之后的合作,是有目的、有秩序地合作,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小组的智慧和力量,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所以在体育教学中要做到“言而不死,活而不乱”,“统而有法”,“收的及时,放得灵活”,收放结合。在实际教学中,如:目标展示环节中,教师要集中讲解或归纳动作的重难点,保护与帮助,强调安全问题、组织的分工、身心恢复则要求运用“收”的形式;在合作探究和展示提升环节中则要通过交流、讨论、探究、尝试的自主发挥过程中,则可以用“放”的形式。只要放得开尽量以“放”为主,尽可能给学生创设更多的练习空间、自主空间、选择空间。

3.体现“练”与“赛”相结合的原则。“有练有赛,先练后赛”这是体育教学中的原则。学以致用,这是学习的根本目的。如果教师一味强调学生的练习,学生就会失去兴趣与学习动机;只是一味地赛,学生的动作技术就达不到标准要求,甚至会产生安全问题。所以,应遵循人的认知规律,要先易后难,先练后赛,有一定的梯度,这样学生既掌握了体育的基本技能,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和精神品质。

4.评价与创新相结合。评价的重点应放在学生不同程度的进步与提高上,学生参与体育的心理需求上,学生技能技术掌握的公平合理的基础上。尤其要关注那些运动水平不高但有进步的学生,心理上有障碍但有效的突破的学生,既要评点每一个学习小组更要评价一些表现突出的学生,要全面评价,既评价动作的掌握情况还要评价过程中的参与情况。创新是在体育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运用自有的表象借助评议的交流形式,进行各种的创新思维活动,在评价的过程中要突出创新,使体育课生动活泼,富有创意。

小组合作教学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有机会在较为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对同伴的动作进行评价,表达自己的观点,与伙伴交流自己的感受,更好地达到较快掌握动作技术的目的,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为终生发展和体育运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霞。浅议合作教学模式[M].现代教学资讯,,(9)。

[2]张呈伟。试论现代化的体育教学活动开展[M].教学园地,,(10)。

体育课堂中的合作学习 篇6

关键词:小组合作;体育课堂;学习平台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自主参与学习锻炼,会学、会自我规划,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集体观念、竞争意识、创新能力等。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完全符合素质教育的观点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适应当代体育教学改革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以主动学习为宗旨、探究创新为核心、互助互励为原则,让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和锻炼,在学习知识和锻炼中得到乐趣。

一、减负教师工作量,提高教学进度

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有很大的不同,学生学习运动技巧和技能,练习时常会出现习惯性的错误、多余或不良的动作,而这些都需要去帮助他们纠正、改良,力求动作标准化,以达到良好的练习效果。对于少年儿童来说,在短时间内过多地重复同一种活动,会使他们对这种活动产生强烈的厌恶感,从而降低学习效率。如果很好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学生可以从同伴中迅速得到高质量的纠正和帮助,从而极大地缩短了整体的纠正时间,也就节省下更多的时间用于完成学习新的教学内容和练习的任务。相应地,教师只需要在旁边指导学生,并不用全部亲力亲为,工作量便可大大地减少了,节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教新的教学内容,而不是浪费于纠正动作。由此可见,小组合作学习不但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量,而且还可节省更多的时间以加快教学进程,以较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

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参与能力

要想达到学生参与体育锻炼,首先要提高他们参与的兴趣。体育锻炼本是一件单一的、枯燥的事情,易使少年儿童产生厌恶感;活泼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对他们来说更愿意倾向于趣味性强的活动、游戏、比赛等,这些更能引起他们参与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小组合作学习营造宽畅而又若渴、和谐而又振奋、生动而又执着的学习空间,提高学生对课堂体育学习的兴趣,在不知不觉、有趣好玩的活动中获得体育知识和技能。

三、搭建相互学习平台,提高学习效率

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他因素对学生学习的成绩、兴趣和发展的影响都更直接、更有力。但课堂上同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往往被人们忽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不同的等级,在心理上,学生之间更容易建立良好关系,更愿意接受来自同伴的建议。在学校体育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师生处于积极的状态,相互配合协调,课堂气氛生动活跃,学生不仅可以从教师那里获取知识和技能,还可以从同伴身上获取知识和技能,不仅使学生在体育知识和技能上,而且在思想情感上、合作技能、互相了解、尊重、宽容上,以及互相学习等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既全面地培養了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又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打下终身体育锻炼的扎实基础,在学校体育课堂教学中起到重大的积极推动作用。

(作者单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一三三团一

中小学部)

中学体育课堂的合作性学习探究 篇7

1 合作性学习简述

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并被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所采用,它的提出来源于美国,起于20世纪70年代初,并在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它因为能很好的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氛围,大面积的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所以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世界各国对于合作学习的称谓和实践的具体形式上是各不相同,如前苏联国家称之为“合作的教育学”,欧美国家称之为“合作授课”“合作学习”等,在我国通常称之为“合作教学”,虽然称谓不同,但是却拥有很多共同的教学理念[1]。

实践证明,合作学习有着传统教学没有的优势,对于学生的作用也是巨大的,通过合作性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长期前面发展。但是,目前对于合作学习的理论并不是很完善,研究者一般更偏好应用型研究,较多地把合作学习视为手段,以探讨它的有效性,期望能够由此更好的指导实践。这就忽视了提高教师看待教育问题的敏感度,合作学习是具体的、情景化的,而研究者只把运用方法交给教师,并不能满足具体课堂的要求。这就需要研究者不断的对合作学习进行理论上的研究,以便对以后的合作学习提供较好的指导作用。

2 合作性学习的重要性

体育教学大多都是户外进行的,多以身体运动为主,这是和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有很大差别的。合作性学习在体育教学中必不可少,如在足球教学过程中,传球,接球和射门以及守门等,只有学生之间配合得当,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体育课堂教学是通过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中让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但受传统教学的影响,目前还有很多学校的体育教学是教师讲授和学生练习的模式, 往往忽视合作学习,在这样模式下的体育课堂效率非常的低,而合作性学习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它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让学生在与小组同学的探讨合作中勇于思考,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2]。例如,在篮球的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分小组的讨论传球的方法,并且选择适合自己的传球方法。然后老师再根据小组的讨论成果进行讲解和补充,对于学生的方法给予指导,但没必要过分的追求动作的完美性更不应该规定必须使用某一种传球动作。这些方法都是学生在合作中讨论出来的,有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成果,这样学生对方法、结论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3 合作性学习的意义

3 . 1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大,学生的竞争意识越来越强,经常把课堂当成对学习成绩竞争的场所,这样的结果就使得所谓的优等生和差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如在学习单杠单足蹬地翻身上时,有些同学的协调性不好,或者上肢力量不够,所以不能单独的完成学习动作,而通过合作性学习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小组内的成员可以扶着那个同学的肩和腿帮助他完成动作。合作学习能够使学生间相互鼓励,增强学生间的沟通交流。合作是要给每一位学生分配具体的任务并相互联系依靠,使整个小组都离不开任何一位学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小组内的重要性和与其他小组学生的关联性,想要在整个班级中取得优异成绩,小组内就必须相互合作。这样学生就不会个体行动也不会产生懒惰情绪,而是会将个人融入到这个小组中,努力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以便取自己的小组取得优异的成绩。经过长期的培养,就会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

3 . 2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当对学生进行分组学习时, 小组内的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 和知识面 宽度都有 所差异, 因此在学 习过程中, 学生可以相互讨论、相互启发, 这样就会使学生的思维发散, 出现一些新的值得讨论的问题, 这样的学习过程肯定比传统的教授性教学效果要好很多[3]。比如在接力教学中,让同学们分组讨论递棒、接棒的姿 势, 可以使学 生们思考 哪种方式 更为迅速 以及为什么更加迅速, 这些思考 就把学生 的思维扩 展到了物 理等方面上 。

3 . 3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

在每个班级中都会存在歧视现象,其中包括长相的美与丑,家庭的贫穷和富裕,最为重要的是学习成绩的好坏,从而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尤为重要。而通过合作性学习,将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性别、不同学习成绩的学生分在一个组内,这样大家都是这个小组内的成员,就不存在谁更优秀、谁更聪明的问题,从而可以协调同学关系,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

3 . 4 有利于加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随着由于 计划生育 政策的实 施 , 现在的中 学生大多 为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缺乏能够交流的同龄人,家庭的环境使得学生比较独立, 学生与同龄人的交流一般只局限于和学校的好朋友之间。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际交往的能力也越发重要。而通过合作性学习,在相关探讨相互讨论中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强了学生间的交往, 对于加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4 中学体育课堂合作性学习的现状

虽然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对于改革中学教育起到了较大的帮助作用,但不可否认,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现状仍是令人担忧,合作性学习策略的实施也差强人意,具体的现状表现如下。

4.1 学生方面的问题

学生缺乏合作观念。学生竞争意识的增强使得他们更注重自己的成绩和课堂表现而缺乏合作观念。合作性学习增加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但是这只是针对部分学习优异的学生来说,而对于那些学习有些困难的学生而言,他们就仅仅是观众,很少会参与到学习中去。比如在篮球投篮练习中,每组只有两三个学生掌握篮球的使用权在不断地练习,一些胆小害羞的同学畏缩不敢练习而成为配角[4]。从表面看来这样的学习很热闹,氛围很好,实际上只有少数同学得到锻炼,大多数的同学都没有参与进去。

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当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一些问题或者让学生分组练习某个动作时,教师既不在旁边监督又指导学生的学习交流,在这种情形下,很多学生会借此聊天打闹,或是只是小组内的体育骨干发表意见,别的学生只是听着,这样的教学并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性学习。

4.2 传统教学模式

很多学校的体育教学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一切听从教师的指挥,课堂教学内容沿用固定的模式:开始是热身,如跑步、做广播体操,然后是某种练习,通常是教师讲解、示范,接下来就让学生练习、纠正错误,然后就解散让学生自由活动,最后是全体结合、下课。这种刻板的教学模式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完全的是被动学习,极大的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

另一方面,即使有的学校开始把合作性学习运用到体育教学中,但教师对于合作性学习一般采取分组的形式,事前并没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运动能力和性格特点等,而通常是根据队伍中的一排或者一列进行分组,队伍的排列仅仅是按照高矮次序而来的。但是合作性学习要求的是小组成员间友好相处、默契的配合,这就要求学生之间要相互的了解信任,但是这种分组模式完全忽视了这一点,无法对小组内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有效的整合,不利于合作性学习的开展。

4.3 教师方面的问题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很多体育老师的教学观念较为陈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把自己当成教学的主体,认为只要通过讲解让学生简单的掌握教师教授的技能,学习任务就算是达到了。

有的教师虽然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合作性学习的方法,但是并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在合作性学习中的角色,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教师把自己作为评判小组成绩的仲裁者。在中学体育课堂合作性学习中,当小组练习完毕或者讨论完毕后,通常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般习惯用唯一的标准来评定小组的成绩以及学生表现的好坏,这都是基于教师的主管判读,缺乏一定的说服力,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2)教师把自己作为合作性学习的旁观者。在中学体育课堂合作性学习中,教师一般会给小组分配任务,让小组自由讨论或者练习时,教师就像是解脱了,只是在一旁观看而不去指导监督学生的学习,教师的这种角色定位使自己失去了在合作性学习中作为指导者参与者的作用。

4.4 学校方面的问题

虽然新课改对中学体育课堂的合作性学习提出了新要求。但是学校方面只是简单的要求教师把合作性学习落实到教学过程中,但是却忽视了对教师的培训,使很多教师缺乏理念上的学习,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合作性学习教育而缺乏科学性。还有的学校虽然对教师进行培训了,但培训内容大多停留在对课程标准和课堂纲要的解读上,缺乏合作性学习在实际课堂结合的例子,所以只是进行理论上的学习,教师很难把理论和实际教学相结合,还是不利于合作性学习的开展。

5 提高中学体育课堂合作性学习的对策

5 . 1 转变教师观念, 明确教师自身的角色

中学体育课堂的合作性学习是通过教师来实现的,所以教师要加深对合作性学习的理解,当然,这种理解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理论上的理解,也不是对国外合作性学习简单的移植,而是要在真正理解理论的基础上,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应用[5]。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能完全的运用到所有的体育教学中去,体育教学不可控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说天气,所以这就需要教师的教学思维要灵活,要根据教学内容,天气等实际状况对合作性学习进行合理的选择与应用。

教师在进行合作性学习教学中, 应该首先明确自己的角色。(1)教师是合作性学习的策划者和组织者。在学习中,学生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培养。任何的课堂教学学习都离不开教师。对于合作性学习而言,教师首先就是策划者和组织者,在中学体育课堂合作性教学中,教师应先明确教学目标,并对合作性学习进行精心的设计,可以事先让学生进行思考或者搜集资料,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2)教师是合作性学习的执行者和协调者。教师在把合作性学习运用到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式练习等。例如,在进行足球射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学生人数把学生分为6人左右一组的合作小组,并设立组长、裁判、监督员、统计员等职位,并且这些职位都要有明确的责任,学生可以在;练习过程中分别担任这几个职位并适当的进行轮换。可以先由一位学生进行射门练习,一名学生捡球,一名学生记录,组长在旁边指导,这样练习6~8次后,学生在进行角色互换。在所有的小组以及小组成员都练习完时,教师要根据各小组练习的记录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对表现优异的小组进行奖励。(3)教师是合作学习的监督者。比如在上面讲到的足球射门的合作性学习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作为监督者的责任,要认真监督每个小组,以及各个小组每位成员的情况,在发现学生对小组任务不明确时,教师要耐心的进行讲解,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明白小组任务以及操作程序等等,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当发现小组成员的动作有问题时,教师要及时的给予改正,并教授学生完成练习的技巧等。当然,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肯定不止提到的这几点,而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必须加强监督,在发现问题时能及时的给予解决,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合作性学习的作用。

5 . 2 改革教育方式, 完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对课堂的教学效果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它是教学过程的灵魂更是课堂教学的指南针[6]。所以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实施合作性学习就要在教学设计中强调合作学习的因素。在对合作性学习活动进行设计时,要进行全面的考虑,比如:小组合作性学习的时机选择、小组的分配、活动的步骤、教师的参与度等等,并且要注意在活动中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来说出自己的想法,更要使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能环环相扣。

5 . 3 合作性学习要保证积极互赖的原则

积极互赖是中学体育合作性学习的重要因素,指的是让学生意识到自己与小组成员是相互信任、相互依赖的关系。要保证积极互赖的原则就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制定合理的目标,并且保证目标的相互依赖。教师在制定目标时,必须要保证目标是明确的,比如,在篮球投篮教学中,要求每位学生必须投篮10次。还要保证目标是小组成员共有的,例如要求每个小组必须合作完成一个武术创编等。因为总体目标是一样的,承担的责任也是一样的,并且小组成员之间没有竞争,只有每位成员都努力,才能使自己的小组获得优异的成绩,这就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2)任务合理分配,保证任务相互依赖。小组成员的任务要有特异性和依赖性,必须要保证各成员的任务是相互联系并且相互依赖的,每一位成员的任务都必不可少[7]。这样能够增强每一位学生的重要性,使每一位学生都不可替代,这样会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与小组成员的相互配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3)以小组为单位作为奖励依据。当教师对小组进行评估时,要保证每位成员的表现都会影响到小组的奖励情况。比如在仰卧起坐教学中,要求每位同学一分钟至少做25个,无论其他成员表现的多么优异,只要有一位成员没有达到要求,那么整个小组的成绩就会降低。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小组内的成员可以相互帮助,而不会忽视某一个成员。

5 . 4 合作性学习分组模式的运用

合作性学习的方法不是固定的,教师要全面的了解教材内容,根据教材来合理的安排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我国现在对于合作学习采取的方法一般是分组模式,但是体育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所以分组模式也应该根据体育教学的内容而改变。(1)配对模式。所谓的配对模式指的是把学生两个一组进行划分,相互讨论学习,然后再把讨论的结果或结论与全班同学进行分享。比如在仰卧起坐教学中,就需要这种模式来进行分组。(2)调查模式。这种模式需要一些准备工作,需要调查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学习能力等,然后根据这些资料搭配分组,然后教师把学习的内容给学生做介绍,每个小组根据学习内容划分为几个小的部分并分配给小组内的每一位成员,然后再把结果总结出来与全班同学进行分享[8]。比如在篮球教学中,小组内的成员可以分别就前锋、中锋、后卫等进行分配,并分析每个不同位置的特点或应掌握的技巧等,然后再把这些结果整合在一起与全班同学分享。当然,分组模式还有很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分组,对合作性学习有重要意义[9]。

5 . 5 合作性学习的合作方式

因为合作性学习的理论还不是很成熟,所以合作方式也没有很多。但这个方式的合理运用能够很好的促进合作性学习的开展。普遍的合作方式有以下几点:(1)问题式合作方式[10]。所谓的问题式合作方式就是教师和学生相互提问解答,学生和学生之间相互提问解答的一种合作学习形式,又可分为师问生答、生问师答、生问生答或者抢答等形式。这种合作方式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学科式合作学习。这种方式就是把几门学科联系在一起进行合作学习[11]。比如在拔河教学中,可以先让物理老师对学生讲授关于力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把力的知识充分运用到体育教学拔河中。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加大了学科间的关联度[12]。(3)表演式合作学习。顾名思义,表演式合作学习就是通过表演的形式来进行教学。比如在武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教授一些常见的武术动作,然后划分小组让每个小组必须合作完成一个武术创编,并在全体同学面前进行表演。这种合作方式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13]。

6 结语

体育课堂中的合作学习 篇8

一、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中, 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是合作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小组在体育教师指导下, 采取生生之间互动、师生之间互动, 合作学习小组之间展开相互配合、相互帮助、相互反馈, 以促进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效果, 圆满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就高中体育教学而言, 合作学习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分组学习, 还必须掌握一定的原则, 鼓励学生同老师多接触;指导学生之间应相互支持、相互交流、相互尊重。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凸显, 有助于提高学生身体机能、心理健康和运动技能, 同时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的意识及合作能力的提升, 有利于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发展。

二、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策略

(1) 精心分组, 打造合作学习前提。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 教师应该科学性、合理性地选准合作学习的具体内容, 否则合作学习不一定都能收到实效。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教材、吃透教材, 在有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实施合作学习, 才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首先, 选准合作学习内容。要确保合作学习的内容应该是学生力所能及的, 但同时也是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的问题, 最好是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例如, 上篮球高低运球时, 学生出现问题比较多, 而且学生对这一内容也比较感兴趣, 平时也有所接触, 采取合作学习就比较有利于学生讨论和总结。但体育教师也应该看到, 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可以或需要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 那些运动技术简单、运动知识显而易见的或是学生过于陌生的, 都不适宜开展合作学习。 其次, 建立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体育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身体素质等进行科学搭配、优化分组。小组人数一般控制在6 人~8 人, 一个教学班适合分成6 个~8个小组, 并指定或让学生推选小组长, 再由小组长根据需要确定本组练习的角色分工。一般来说.体育课合作学习分组时宜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 即组合不同能力、不同经验和不同兴趣的学生为同一小组, 而“组间同质”则为小组间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在此基础上, 教师还要注意关注小组内体育学习能力较差、身体素质较弱的学生, 确保真正让学生之间做到互动合作, 让体育课的有效性显现在合作学习之中。

(2) 注重指导, 培养合作学习技巧。合作学习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有效调控与指导, 否则, 合作学习有可能会演变成散漫的自由活动, 降低体育课的质量。因此, 在进行合作学习时, 教师要积极发挥其主导作用, 并根据运动项目的特点和教学目标合理指导合作学习。首先, 科学组织教学活动。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 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 体会合作学习技巧, 并要针对在小组合作中出现的问题, 第一时间进行点拨、评价, 同时在合作学习后要及时组织各小组进行总结, 从而使学生能够理论上升华、技术上提高。如本人在教学蹲踞式跳远起跳课时, 先集合全体学生, 用10 分钟的时间提出本课的教学要求, 讲解并示范蹲踞式跳远起跳技术, 然后将全班学生分为6 个组别, 并对6 个组长提出分组合作学习的注意点, 要求各位组长认真组织训练。通过这样的教师调控, 才能让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 同时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其次, 注重师生合作。在教师指导学生的同时, 还要注重师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如教师可以担当某个游戏的引导人, 可以担当排球比赛中的自由人, 可以随时加入某小组与学生合作学习。这样, 既有利于更近距离发现学生技术动作上的问题, 有效指导学生, 也可以融洽师生关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次, 融合多媒体, 提高学习效率。

(3) 多元化进行评价, 以利于合作学习发展的促进。《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实验) 》中明确指出, 促进课程目标和课程建设实现的重要手段是课程评价, 并提倡采用内容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强化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可以说, 促进合作学习发展的重要手段是重视合作学习的评价。在合作学习中, 可以以自评、互评、师生共评多种形式相结合来构建合作学习的发展性评价体系。尤其需要重视的是, 评价和奖励的主要依据是合作学习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标准, 传统教学中以个人成绩为标准、为奖励对象的做法彻底改变了。这有利于实现体育学科的整体优势, 即促进学生共同制订学习计划, 协作互补, 共同提高。

三、结束语

总之, 在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中, 教师有效推行合作教学, 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健身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推动高中体育新课程的改革。对体育教师而言, 重点是充分发挥好组织者、调控者的积极作用, 在实践中不断改进, 让学生在合作中体会体育学习的乐趣。

摘要: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中, 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是合作学习小组。分析了合作学习的内涵, 指出了体育教师要精心分组, 注重指导, 多元评价, 运用好教学策略, 真正发挥体育课堂中合作学习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体育,课堂,合作学习,策略

参考文献

[1]朱海红.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的高效性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 2013 (02) .

体育课堂中的合作学习 篇9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 学生分组练习的活动多、自由度大, 这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交流提供了充足的机会。尤其对于小学体育合作学习模式而言, 积极开展师生互动的作用更加明显,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师生互动可以通过教学语言、体态表情等手段, 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能技巧, 并且及时将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情况反馈给教师, 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使学生逐步成为主动求知者。二是师生互动能够调动起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互动将自己的情感、态度、观念等信息传达给对方, 有利于促使教学活动协调一致地开展。三是师生互动能够创建相对宽松的教学环境, 改善课堂教学沉闷、刻板、枯燥的现状, 将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讨, 从而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二、小学体育合作学习中融入师生互动行为的策略

( 一) 转变教学观念

当前, 小学体育教学倡导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教师也应当转变教学观念, 努力构建平等、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 多与学生进行情感、肢体、语言、思维等方面的交流, 引导学生有效开展合作学习, 达到预期的合作学习效果。如, 教师要在合作学习中用真诚的目光注视学生, 认真听取学生提出的想法。当学生表现优秀时要向学生投以微笑, 或与学生击掌, 给予赞赏。当学生表现不佳时, 教师可以轻拍学生的肩膀, 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 鼓励学生向组内其他同学学习, 改进自己的不足。

( 二) 组织丰富的教学活动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 教师要选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为加强合作学习中的师生互动创建条件。教师可根据教学任务, 增加一些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对抗、竞争意识的活动, 包括小组研讨、小组辩论、小组竞技等, 活跃学习氛围, 加强师生交流, 为体育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和活力。如, 在投掷教学中, 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共同探讨将旧报纸折成什么样的形状, 才能使其掷得更远。教师先让学生进行组内讨论, 并将讨论好的想法付诸实践, 教师要深入到小组内部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而后再让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比赛, 看哪个小组的方法最好, 教师再根据比赛结果进行总结。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不仅培养了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 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 三) 创设教学情境

在体育合作学习中, 教师应当创设教学情境来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调动起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并且构建起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如, 在教学立定跳远内容时, 教师可将其作为室内教学任务, 利用多媒体演示立定跳远的标准动作, 而后提出一些问题, 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讨并作答, 并由每一小组选出代表对立定跳远的动作进行示范。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要给予适当指导, 尤其当学生进行动作示范时, 要指导学生掌握手臂摆动、膝盖弯曲等关键动作要领。通过创设师生互动的教学情境, 使学生在活跃的教学氛围中不断提高自身能力素质。

( 四)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在体育合作学习中, 体育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从更加全面的角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并在评价环节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首先, 兼顾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教师既要对合作学习的最终结果进行考察, 又要对合作过程、学生参与度、合作交流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价。其次, 兼顾能力评价与情感评价。教学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交流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发展, 又要关注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意志品质等情感方面的形成, 从而了解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再次, 兼顾个体评价与整体评价。教师要对合作学习小组群体进行整体评价, 将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依据, 鼓励小组之间形成竞争关系, 组内成员之间形成合作关系, 从而促使组内成员均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

三、结论

总而言之, 小学体育教学要积极倡导合作学习模式, 增加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 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这一过程中, 体育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 融入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从而创建活跃、宽松、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实现体育教学目标。

摘要:体育课程是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和运动技能的重要课程, 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倡导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课程改革背景下, 体育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 重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促进学生合作学习有效开展。本文对小学体育合作学习中的课堂师生互动作用以及融入师生互动行为的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体育,合作学习,师生互动

参考文献

[1]马艳红, 何敏学.基于研究范式整合的体育课堂互动行为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3 (01) :98-99.

[2]唐炎, 虞重干.体育课堂互动的特征、影响因素及存在问题[J].体育学刊, 2009 (10) :81-82.

体育课堂中的合作学习 篇10

小团体自主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兴的学习方式, 在许多体育课堂中有了一些推广, 在一些示范课和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我发现小团体自主合作学习在中学体育教学实践中还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 仍存在需要改进地方。针对当前中学体育课堂中小团体自主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我认为解决的方法就是实施更加合理、有效的教学策略, 使小团体自主合作学习发挥更好的作用。

一、注重“小团体自主合作学习”课堂氛围的创设

“小团体自主合作学习”课堂氛围的创设首先要注重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合作意识是个人的意愿、情感等的总和, 如果学生意识到个人的成败与团体的成败同等重要, 那么他就会自觉的投入到合作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全面观察每位学生, 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因此, 个人要积极参到团体活动中, 学生如果没有全面参与, 将很难体现教学的本质意义。《新课标》把“运动参与”作为十分重要的学习领域, 明确要求学生要有积极态度和行为, 要注重兴趣、习惯和意识的培养, 用科学的方法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因此,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还要部分同学带动其他同学参与学习, 逐步培养小团体合作意识。

当然, 教师要做好充足的准备, 比如根据教材要求、学生情况等制定出可行的教学目标, 让学生容易明确。上课时, 教师应积极参与到学生练习中去, 发现有的学生出现偏离教学内容, 教师要加以启发引导, 或让同学示范、师生之间切磋等等, 让同学的注意力及时转回课堂。这样, 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会更加充分、自然, 而学生也会因感受到教师的亲切激励, 对教师会产生一种即尊敬又喜欢的情感。在这样和谐的课堂氛围中, 学生则会自主投入到合作学习中。

二、重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小团体合作学习是一种新方式, 学生开始可能会不能完全适应这种学习方式, 缺乏与他人沟通, 缺乏讨论和交流的意识和技能。因此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要引导学生做到:1.学会收集资料, 学生在收集对自己解决问题有用部分信息资料过程中, 培养了学生意识和能力, 这对将来的学习和工作都是很有帮助。2.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小团体合作学习需要每位学生去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样才能相互了解自己的想法, 进而相互讨论,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3.培养学生善于总结、反思, 学会总结和反思有利于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 有利于学生完善对自我的认识。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或课后用几句简短的话谈谈对课的感受、想法, 或者让学生周末写写小结, 下周在各自的小团体内交流自己的一些体会等等。

三、要合理组合好各个小团体

在体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 有多种合作方式。第一, 两人一组是便是最简便的合作学习, 这种合作学习形式易于组织, 可以按照队形配对, 也可以自由配对, 同伴之间互相学习、纠错, 最后还可以两人展示。第二是小团体合作, 俗称小组合作方式, 它可以直接有效地解决班级人数多而带来的一些问题。这样分组关键是怎样选择小组长, 及如何引导小组长组织好本小组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我一般采用稳定分组、阶段分组两种方式。1.稳定分组, 即按照学生的队形、身体素质、性别、爱好等因素, 分为较稳定的小团体, 长时间不变, 各小团体有一定的自主学练空间。其特点便于不同小组采用不同的内容和计划, 区别对待各个小团体之间的差异, 有利于更好的教学。2.阶段分组, 阶段性分组持续的时间较短, 可按照不同的教学内容组合, 教学任务完成, 小组也随之解散, 例如在篮球教学单元中, 学生可以技术水平的高低选择小组, 水平高的小组可以选择直接进行教学比赛的练习方式, 而水平较低的只能从运球等一些基本动作练习, 假如让篮球技术水平较高的同学也练习运球, 他会觉得枯燥无味的, 只有合理的区分, 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激发他们的运动兴趣, 这也是《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 确保每一位学生受益的真正体现。当然, 也可以按技能水平高低搭配分组, 让技术好的同学帮助技术差的同学, 发挥同学之间的帮带作用,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 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

四、小团体自主合作学习中须注意的问题

小团体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 它的发展适应了课改的要求, 但从当前中小学课堂所采用的一些小团体合作学习方式来看, 还多少存在一些问题:1.不能将教材与课程资源很好地结合。因此, 课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 选定好教材, 设定时间、人数, 小团体合作方式, 场地设施要求等, 只有选择科学合理的合作学习模式, 才能发挥优势。2.教师发挥的作用不够, 有些教师对其在小团体合作学习中的作用不明确, 有些教师甚至认为不应对学生进行指导, 提出分组要求和任务后, 把学生分好小组就可以袖手旁观。其实, 运用合作学习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好引导者、指导者和参与者。3.学生之间讨论的有效性不高, 体育与健康课的合作形式是丰富多采的, 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是合作的前提, 因此, 要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与人相处、形成良好的合作精神品质。

总之, 小团体自主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还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优良的个性品质。在教学实践过程中, 教师之间要经常地开展小团体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的探讨, 不断反思、改进, 并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挖掘小团体合作学习的有效形式, 只有这样才能使合作学习有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论》.北京科学出版社.

体育课堂中的合作学习 篇11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学生拥有了兴趣,便会对学习的内容产生强烈的需求,就会主动去参与,不再讨厌学习。为此,教师应该结合教材,设计学生喜欢的体育游戏,激发学生兴趣,让有趣的内容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从而达到愉快教学的目的。

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是完成体育任务的前提。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条件,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来满足学生。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动机,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兴趣的目的。如在“跑”的教学中,我设计了“抢板凳”“踩气球”“占空位”等游戏,给学生提供了游乐竞技的天地,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学生不再感到枯燥无味,反而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我又在练习中提出相应要求,让学生自己去练习,这样“跑”的一套完整动作的掌握就水到渠成了。

二、沟通情感,促进合作交流

师生间的关系是新课程实施的亮点。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应建立起师生间良好的合作关系,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小学生喜欢游戏,喜欢动手制作器材,喜欢创造活动内容。教师应尊重学生的选择,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和谐、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学习。

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也是师生之间交往合作的过程。课堂上传统的合作方式主要是师生之间的单向合作,这种方法剥夺了学生探究知识的机会,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也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此,在教学中我们除了师生合作,更要倡导学生间的小组合作学习,这样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才能更有利于开展教学活动。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敢想、敢说、敢做,这就为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情绪酝酿。小组合作学习还可以为学习提供舞台,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交往,有效地发展他们的合作交流意识,使他们在成功的喜悦中获取知识,提升探究知识的能力。

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是师生间情感的互动关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尊重学生,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位置,要信任学生,善待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闪光点”要给予赞赏,对学生不正确的做法也决不讽刺,教师要讲道理,提要求,要有感情地与学生交流。教师要深入学生当中,和他们交流,去体验学生的感受,参与他们的活动,沟通师生情感。这样,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连不爱活动的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就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引导发现,探究学习

1.先学后教。即根据学习的内容,教师简要讲解动作内容,学生先自主学习,探究技术动作,然后教师再对学生练习过程中对技术动作或技术要领的体会进行归纳、总结,最后得出正确的技术动作或技术要领。特别应注意的是,容易对学生身体造成伤害或有安全隐患的技术动作,一般是先分解动作,降低练习的难度,再循序渐进练习,最后完成动作技术教学。另外,对于不能分解的技术动作,可采用先教授正确动作和要领的方法,防止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

2.自主学习。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讲深、讲透的教学观念,在体育教学中针对教学内容开展探究、讨论,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大胆设疑,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鼓励、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动手、去实践,寻求问题的答案,最后师生共同评价。整堂课应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亲身体验展示自我,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体育项目不仅需要学生的技术和学生的体能,还需要学生智力的结合,需要通过动脑、动手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地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及灵活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不能把学生看成知识的储存容器,应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教师要精心投入,焕发火热的热情,以引起学生共鸣,使师生融汇到一起,营造出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大课堂,驱动每个学生去获得求知的满足、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我们要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成为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让每一堂课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责编 刘宇帆)

体育课堂中的合作学习 篇12

1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开展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的关键要素

1.1 学生要树立集体精神, 有荣辱与共的责任感

体育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开展小组自主学习模式的时候, 要先给小学生强调集体利益的重要性, 要使他们树立集体精神, 有荣辱与共的责任感。每一个小组都是一个利益共同体, 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要为了实现集体的利益而做出最大的努力, 使小组获得成功, 这样也就代表了每一个人的成功。小组每个成员为了不给集体丢脸拖后腿, 都会积极主动地努力学习, 这对于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在进行30m内通过3~10个障碍物游戏的时候, 对于每个障碍物的摆放位置和顺序可以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商讨, 让小组中的每个人都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 有的同学还可以从其他同学的想法中得到启发想出更有创意的想法, 在小组内部对这些想法进行总结分析, 拿出一个最好的方案来, 这样可以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设计活动中来, 得出大家共同意识的结果, 并和其它小组方案进行比较来争取第一, 这是小组每个成员的光荣也是小组集体的光荣。

1.2 小组成员间相互帮助支持

小组合作教学可以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最大的调动, 可以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模式可以创造出更轻松活跃的氛围, 使每一个学生都以一种活跃的心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 大胆的指出同伴动作的不规范, 并指导其进行改正, 还可以将自己练习的感受与小组其他成员进行交流。这种体育教学场景, 对于一些体制不好, 身体运动能力差的同学来说可以减轻他们的压力, 他们还可以获得同学的帮助, 一起分享小组成功的喜悦, 这可以使他们的自信心得到增强。对于那些运动能力强的同学来说, 这可以使他们能够成分的展示出自己的才能, 使其得到大家的认可, 领导小组成员一起获得成功。

例如:在练习投篮动作时, 学生做完基本动作时, 老师分小组让同学们自由练习, 是同学们通过互相帮助最快的掌握投篮技巧, 这时候篮球基本功好的同学就积极的起到带头作用, 对于动作不标准的同学进行指导改进, 使他们能够尽快的掌握动作要领。这能够使每个同学都可以感受到小组的共同进步, 一起获得成功。

1.3 老师对合作过程进行调控并进行评价激励

老师对合作过程进行调控可以使小组合作取得最大的成功, 老师调控的方式可以包括提示、点拨、设疑、答疑、引导和组织等。首先老师在进行分组之前要明确合作的任务和目标。其次要适当的对于小组合作过程进行合理的把控, 要注重对于学生个体差异的不同对待, 不仅要注重培养体育尖子, 还要帮助体育素质低的同学尽快提高体育技能, 对体育素质不好的同学取得的进步要进行鼓励和表扬, 使他对学好体育更有信心, 能够用更积极的态度投入到体育活动中来。再次要对于某些难掌握的动作要领老师要进行充分的示范工作, 对于做动作不标准的同学进行指导改进。最后老师要控制时间, 在进行合作的时候要注意对合作时间松紧度的把控, 不可以抓时间太紧, 这样易形成假合作, 也不要使合作时间太长, 这样容易造成课堂宝贵时间的浪费。

例如:在进行乒乓球教学活动时, 老师首先要明确动作要领并进行示范, 然后分好小组安排同学进行乒乓球训练, 老师要注意每个同学的动作是否标准, 对于做动作不标准的同学及时作出指导, 这样才有利于小组同学的集体进步。

2 合作教学的分类

2.1 自主合作学习模式

在体育教学中, 有很多体育项目可以让学生自主合作来共同学习, 在平时的相处中同学之间相互的了解比较深刻, 感情基础比较好, 这样让他们自主合作会取得更好地合作效果。自主合作的形式与体育传统的分组形式区别不大, 但是却有着本质的不同, 指导思想、组成原则和方法都不相同, 自主合作模式更多的体现出学生性格方面的相似性、交流的接近性、帮助的互补性。这样更有利于志趣相投的学生走到一起, 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交往动机。因为很多自主结合的同学都是平时关系很好地同学走到了一起, 这可以使他们交流更轻松, 更直接的指出对方动作的不足之处, 可以使小组成员之间进步速度更快。

2.2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非常符合新课程学习方式的要求, 它对于老师合理的解决大班班级授课课制的问题也很有作用, 所以, 这种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被应用的最为广泛。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最重要的是如何分组及选择小组长, 然后合理的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并指导小组长开展小组活动。分组的方法主要有稳定分组和阶段分组。

2.2.1 稳定分组

进行稳定分组的目的是为了使分组后能够保持相当长的时间, 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实际情况进行分组, 比如综合考虑学生性别、体能、体育成绩等因素进行分组, 这样形成的分组具有体能基本相同, 但是爱好和技能会有差别的特点。这种特点对于同组内执行同一个计划是很有利的, 也可以方便老师对不同的小组采用不同的计划。

2.2.2 阶段分组

阶段分组方式持续的时间较短, 一般都是在单一个教学单元中使用。

(1) 按照技能水平进行分组可以使技能相同的同学分在一组, 但是小组成员的爱好可能不同。

(2) 按照爱好相同进行分组可以使有共同爱好的人在一起, 这样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使其兴趣得到最大的激发, 最大程度的挖掘他们的潜力。

(3) 按好技能水平的好坏进行搭配分组, 这种分组的目的是为了使小组内出现差别, 有运动技能好的同学也有不太好的同学, 这样可以使技能不好的同学得到技能好的同学的帮助, 可以让兴趣比较淡的受到兴趣浓的同学的感染, 热爱上这项活动, 这种小组内同学间的帮带作用, 充分的展示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可以使同学之间的交流更密切, 有利于同学间人际关系的改善和合作精神的培养。

2.3 灵活分组学习模式

其实灵活分组就是阶段分组的缩短版, 其效果都是一样的, 不过其比阶段分组持续的时间更短, 一般就是在某一节体育教学中使用。

(1) 按照技能水平分组有利于学生竞争性、积极性的提高。比如在进行跳高教学中, 可以设置四个不同的高度:85cm、95cm、105cm、115cm。老师安排学生先跳85cm的, 只有跳过85cm的同学才可以去跳95cm的, 以此类推, 如果某个同学跳过了105cm, 但在试跳3次后还不能跳过115cm, 就必须返回105cm进行跳高。这中按照技能水平高低划分的临时分组可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 向更高级别的分组同学看齐并努力超越他们, 还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但是老师用这种方式进行分组要注意学生之间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2) 老师还可以根据技能水平高低进行搭配分组, 这样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比如在小学生学习广播体操的时候, 因为人的学习能力是不同的, 就会有学的好的、快的出现和学的慢的出现, 老师可以安排学习快的和学习慢的分在一组, 这样可以通过熟练的带不熟练的, 使他们能够尽快提高, 这样可以使教学时间缩短, 也利于学生间合作精神的培养。

(3) 随机分组, 老师可以采用报数的方式进行随机分组, 报数字1的在一组, 报数字2的在一组, 报数字3的在一组, 这样有利于平衡各组之间的实力, 不会使实力悬殊的状况出现, 这种分组方式一般都在开展教学比赛或者竞争游戏的时候使用。比如足球活动、篮球活动等。在进行足球活动的时候, 老师按照1、2、3报数方式将学生分为三组, 设定规则, 先安排一、二组进行比赛, 如果一方先进3个球, 那么另一方则淘汰出局, 由第三组上场比赛, 这样可以激发同学的好胜心以及团队合作意识, 使小组内有更强的凝聚力去争取胜利。

2.4 全员合作教学模式

全员合作教学强调的是整体合作, 包括老师和学生, 让老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一种良好的合作关系, 这样有利于教学班在老师的带领下共同取得进步与胜利。

例如:在一个体育场上有二三个班一起上体育课是经常有的事, 这种时候, 如果老师之间商讨进行班级之间的对抗比赛, 那么这时候每个班之间就是一个合作小组, 一个班的全体成员组成了一个集体去和别的班组成的集体进行比赛, 并在老师的带领下取得胜利。这种全员合作教学模式有利于拉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 他们在一起为集体胜利而努力拼搏, 可以使学生集体主义精神更加强烈。

3 结语

在对小学生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 通过一系列方法来增强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 主要是小组自主学习, 这样有利于他们集体感的增强, 有利于他们体育技能更好地发展。在进行体育小组合作模式的时候, 要注意把握学生要树立集体精神, 有荣辱与共的责任感、小组成员间相互帮助支持、老师对合作过程进行调控并进行评价激励这三个关键要素, 并通过自主合作学习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灵活分组学习模式、全员合作教学模式这四种合作教学手段来开展小学生小组自主学习模式的培养工作。老师在开展小组自主学习模式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 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运用不同的合作教学模式, 这样才可以使小组自主学习得到最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朱亚荣.浅析小学生体育课的“自主学习”[J].新校园 (学习) , 2012 (1) .

[2]王志刚.“自主学习”在体育课堂上的应用与研究[J].考试周刊, 2013 (31) .

上一篇:质量监控体系思考研究下一篇:沙夫茨伯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