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本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2024-10-01

浅谈生本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精选8篇)

浅谈生本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篇1

浅谈“生本”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小学 *** 时光飞逝,转眼一年的生本课堂教学改革过的真快,从效仿学习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从理论学习到运用理论,一路走来,有喜有忧,有得有失,在生本教育的道路上让我不断地收获着幸福和感动。下面,我就来谈谈我在生本课堂实践中所做的一些粗浅的尝试。

合作学习是生本课堂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高效的合作学习能唤醒学生的学习潜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全员参与、高效参与的最基本途径和基础性环节。学会尊重别人,倾听别人,是“合作学习”的本质。在“生本”课堂中,每天的学习任务必须要靠小组合作来完成。小组合作安排在学生独立研究后,班级汇报交流前。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学生间互帮互学,以优帮差,以差促优。

一、小组成员合理搭配,明确分工。

为了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动起来,在动脑的基础上动口动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我首先划分了学习小组。我对每个学生进行了认真分析,根据学生数学学科的成绩、思维水平、性格特点、语言表达能力、书写水平等不同,把学生分成了四人一组。然后,让他们自己选出最相信的人做组长,组长负责活动的组织。小组内的分工、发言次序、重点讨论的问题、组内评价要由组长依据具体情况灵活确定。组员分别承担一项或两项具体任务的完成。

在小组交流之前,我对小组合作提出明确的要求:组长要给小组同学分好工,谁汇报哪个问题,谁记录在交流时必须安排好。例如我在教学《平面图形的面积整理与复习》一课时,四人为一小组,一人整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人整理《三角形的面积》,一人整理《组合图形的面积》,组长汇总各部分内容并汇报,这样使得每个同学在独立思考的结果都得到了展示,而且在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借鉴,得到共同提高。

二、落实小组交流的有效指导,让学生在做中学。

小组交流是生本课堂中的一种常规化模式,目的是让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人人尝到成功的喜悦。小组交流有没有实效性,直接关系到课堂效果。如果合作不好,不但浪费时间,而且会加速学生两极分化。在刚开始实验时,我们班学生不会小组交流。在交流时总是那些优等生在说,中下等生只是被动地听,不知该做什么,怎么做。看到这种情况,我并没有一味地责怪学生,而是在努力寻找自身的问题。我通过调研分析,找到了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其一在于教师提出的要求不具体,学生对做什么、怎么做不十分清楚。其二,没有利用好小组长,致使大家的发言多次重复,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思维碰撞、相互启发。于是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小组长进行了培训。在课堂上耐心地引导他们这样操作:首先,让有问题的人发言,提出自己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其余人解答;如果没有问题,让小组同学按事先排好的顺序来汇报。遇到一组内四个人都不会的问题时,可以把问题记录下来,在班级交流时解决。别人发言的时候,要求其他人必须注意倾听,有不同意见先举手示意,经组长同意后再补充。别人列举的典型例子、解题的新思路、新方法,用得恰到好处的词语,都要吸收过来,为我所用。同一道题有几种方法或有几个不同的例子、几种不同的发现时,小组成员都要选取典型的在练习本上写明。

在学生小组交流时,我总是深入到小组中,细心地观察、倾听,了解小组交流进展,发现交流中的问题,不断地研究反思、总结提高。小组合作中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如听取发言随意插嘴,不善于为自己的观点寻找支撑理由,求助别人不礼貌,不会欣赏别人,相互间配合不默契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训练,小组交流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在交流时不仅有序,而且思维更加活跃。每个人都能够发表不同的见解,并能对同组的发言提出意见和建议。有时小组交流不能解决的问题,能够及时向老师与其他小组求助。因此在合作交流的学习中,学生学会了分工合作,共同去解决疑难,共同体验与分享学习的成功和快乐。与此同时,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精神,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了与他人友善相处,学会了乐于助人,学会了沟通,学会了理解。我们班的王雨新同学在《我的收获》中写到:“我在小组的合作学习中有了很大的进步,懂得了去关心帮助同学。当我看到我们小组的申洁同学学习进步了,我比自己考100分还要高兴。”因此,我班学生,现在已养成一个习惯,无论做什么事情,他们都会以团队的形式出现,团队中若有哪个同学在学习、行为上掉队了,其他人就立刻想办法去帮助他。实践表明,小组交流这一“兵教兵”的过程,无异于将原来的一个课堂一个老师变成了一个课堂几十个老师。由于同龄人之间交流,少了畏惧感、紧张感,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发挥了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鼓励学生大胆汇报交流,充分展示小组学习成果。

小组合作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的最大困难就是班级汇报交流。刚开始的时候,哪个组都不愿意上来,更不用说哪个组敢主动到前面来汇报。原因之一是怕说错了在大庭广众之下出丑,丢面子,伤自尊,弄不好还会挨老师批评。这时候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通过激励措施来“刺激”学生大胆走向讲台。上课伊始,我将好话说在前边:今天我们来比一比,哪位小组最勇敢。哪个小组敢到前台来汇报,就给哪个小组发个“智慧勋章”。孩子们都好胜。同时我也努力改变自己,让学生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无论学生发言的质量如何,都不批评、训斥学生。无论对与错,只要敢于到前面来,我就给这个小组发一颗“智慧勋章”。尤其是平时发言少的,说错了我也给予鼓励。在容错、纠错、用错中让学生收获知识,收获自信,收获快乐。学生胆怯不敢汇报的另一个原因是,不知怎么表述。开始的几节课,我就一句话一句话地教学生怎么说。比如:汇报小组到了讲台前,小组长可以说“大家好!今天这节课由我们小组来进行汇报”,然后成员依次说汇报的内容,汇报完之后,可以说“我们小组汇报完了,其他小组有不同的意见吗?”这样一节课一节课地坚持训练,时间长了,学生自己就知道如何来做了。学生在发言前先说:“我的发现是„„”,发言结束时告诉大家“发言完毕”,并恳请大家给自己提出意见和建议,加以评价。现在小组汇报时,学生的热情非常高涨,争先恐后,生怕老师不叫自己组。很多时候我让这个组学生发言了,另外组的学生就不高兴,埋怨我没有给他们汇报的机会。后来,我改变方法,让学生主动到前面来汇报,其他组有补充的,也主动站起来说,他们表现得非常好。前些天我们年级进行了期中测试,我把考后的测试卷交给了孩子们让孩子们在小组内先逐题讲解,然后到讲台上当小老师讲解,讲解后集体评价哪位小老师讲解的最优秀,这不但保证了小组内人人有发言表现机会,而且在全班发言的学生人数达到了90%左右,学生的参与度空前提高。在生本课堂上,学生的勇气增加了,对自己越来越有信心;学生的能力提高了,敢于向困难挑战。生本教育的课堂上,孩子们的羞涩、腼腆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主动、积极、自信,更有一种让人感动的热情。生本课堂中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一种有效手段。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目前的小组合作学习或多或少地还存在一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没主见,人云亦云。

一个学习小组内的成员的素质是不一样的,必然会有好中差之分。对于同一个问题,好的学生会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而差一点的学生则不会思考,或懒于思考,没有自己的观点,只能跟着别人走,别人说什么他就说什么。这一现象在目前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是很常见地,也正是这一现象的常见而导致了小组合作学习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二、欠主动,坐享其成。

小组合作学习要求每个组员都必须是主人翁,都要主动地参加。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强,活动欠主动,往往是坐在旁边听别人说、看别人做,最后做个无功之臣,坐享他人之成。这样的学生在整个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参与度不高,听、说、思维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同时也影响了整个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认为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品德教育。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教育学生学会尊重别人,要认真聆听别人的发言;要教育学生成功的合作学习既要有统一的学习目标,又要心中有他人,有自我牺牲的精神,多为他人、集体着想;要教育学生要对自己的表现有信心,不自卑,要主动参与学习。这些思想品德教育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很重要保证,也是合作学习的目标之一。

2、做到科学分组。在分组时,应尽量做到科学合理,可考虑两个方面:一是争取小组间的零差距,做到每个小组的实力相当;二是组内成员的异质互补,就是将有各种特长的学生放到一个组内,让他们取长补短,尽量做到最佳组合。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有效弥补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分别教学的不足,又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团队意识、集体观念。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改进,小组合作教学就会真正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科学习。

浅谈生本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篇2

一、生本课堂的概念与定义

生本课堂, 是一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 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教育理念。在生本课堂中, 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掌握学习主动权。教师务必要为学生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 让课堂充满生命力。

在中职课堂上开展学前儿童语言活动指导教学, 教师要充分贯彻生本课堂概念, 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二、合作学习在学前儿童语言活动指导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一) 确立学习小组

学习小组的确立是合作学习能否成功的前提和基础,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成绩水平选拔组员, 每6人 (左右) 一组。在小组成员的搭配过程中, 教师应在每小组内分别搭配优等生、中等生、及格生和学困生, 采取以强带弱的分层搭配, 力争小组合作学习的最优化。小组成员的选择, 应从学生具体情况、学前儿童语言活动指导课程教学实际出发, 全方位、多角度进行人员搭配。

每组一位组长, 负责组内学习情况的反馈, 担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桥梁。组长的推选, 要让学生自己选择。小组长的选择尽量要让小组成员满意, 中职学生个性都较强, 在小组成员的搭配和组长推选工作中失策的话, 不仅会让其他学生不服, 也不利于小组的顺利运转。一般情况下, 对小组长的要求是:有责任心, 人缘好, 有组织能力, 成绩不能太差。小组成立之后, 教师应当按照小组成员固定座位, 将相同小组的学生安排在一起。

(二) 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成立之初, 学生处于磨合期, 教师此时要发挥主导作用, 为学生布置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学习任务, 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熟悉彼此, 培养学生之间的默契。

例如,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教师可以组织一次“幼儿教师招聘会”的活动:每组成员自由推选教师、HR、幼儿学生, 在讲台前模拟一次招聘会, 扮演教师角色的学生要针对教学内容进行试讲, 扮演幼儿角色的学生要在试讲过程中配合“教师”工作, 并告诉大家, 从学生角度出发, 该“教师”有没有将知识点讲透;扮演HR角色的学生, 同样要对“教师”的试讲做出评价, 试想如果你是招聘人员, 是否愿意聘请这位“教师”?

学习学前儿童语言活动指导这门课程的学生, 大部分都是要走上讲台当老师的,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除了必要的理论知识讲解外, 还需要组织相关实践活动, 锻炼学生敢为人师、好为人师的能力。开展“幼儿教师招聘会”, 正符合了课程教学目标, 同时也能为学生毕业后的应聘积累经验, 一举两得。

在“幼儿教师招聘会”活动中, 教师要关注学生小组的角色分配情况, 并提出宝贵意见。以6人组为例, 组内需要1名教师、1位HR, 剩余4人扮演幼儿学生。扮演教师的学生要积极备课, 扮演HR的学生要上网搜索有关人力资源招聘的相关资料, 其余4人要帮助组员排练, 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小组需要反复排练, 不断沟通, 可以尝试换着角色排练, 使每个角色找到最适合扮演的成员。

(三) 小组教学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中, 教师要培养学生倾听评价的习惯。这一代中职学生, 大多是“90后”“00后”, 平时在家里是“小霸王”“小公主”, 来到学校也比较自我, 学生之间很容易发生摩擦。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 要组织学生针对小组成员的表现展开互评, 让每一位成员都学会倾听他人的评价, 有则改之, 无则加勉, 使合作学习朝着有序的方向发展, 减少摩擦的发生。

无论教师的评价还是小组成员的评价, 学生都要用心倾听, 认真思考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 才能取长补短, 互相进步。倾听是对小组成员的尊重, 只有小组成员互相尊重, 合作学习才有意义。对于教师来说, 如果学生连尊重组内成员的基本礼仪都做不到, 开展合作学习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 可以为课堂教学注入新鲜血液, 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 强化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中职课堂上要有策略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帮助每一位学生达到学会、会学、乐学的目标。

摘要:在学前儿童语言活动指导教学过程中贯彻生本课堂理念, 必须要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教师在确立小组、引导交流、小组评价等活动中要采取有效策略, 为学生创建最高效的课堂学习氛围。

关键词:生本课堂,合作学习,实践活动,教学评价

参考文献

[1][美]大卫·W·约翰逊, 罗格·T·约翰逊.合作学习[M].伍新春, 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7.

浅谈生本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 篇3

一、优化组合,团结协作

在学习中,小组成员的组合要怎样才能达到有凝聚力、才能共同促进呢?我觉得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就是小组成员要团结,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尽量使各组的成员在性别、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每小组一般由4人组成,每个小组中都有优等生1名、中等生2名和学困生1名组成,让他们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学习小组经过合理、优化组合,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

二、明确任务,各尽其能

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要安排组内各成员的学习任务,使各小组成员明确自己的任务,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在学习中,小组之间的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提出问题,“呈现问题”是合作学习的第一步。然后共同梳理、整合问题。大家都知道,对于我们老师们来说,最痛苦的是考试后看到学生错误百出的试卷了。尤其是课堂上再三强调的知识,而学生呢,转眼又还给你。接下来就是试卷的讲评了。以往我总是试卷发下来后,再一遍又一遍地讲解,但收效甚微。实行小组合作学习后,我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小组。

三、把握时机,体验成功

开展合作学习,要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不能泛用。因为并不是所有性质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的。因此,老师要把握小组合作的时机,让每个学生充分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成功。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潜藏着极大的智慧和才能,在教学时,能放手就得放手,要让学生有施展才华的机会。由于学生个人认识问题的局限性,有些问题仅靠一个人往往很难回答全面,这时如果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组内的每个成员相互讨论,相互补充,互相启发,可促进学生解题思路的快速生成。

四、评价激励,激发合作

积极的评价将不断增强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也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因此,合理运用小组与小组之间量化评比,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尤为有效。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组合作中行为表现、学习成果的展示、小组完成任务表现等。在我的小组合作的评价包括四个方面:(1)课堂合作学习表现。(2)作业完成情况。(3)早读任务过关情况。(4)学习成果情况。每个小组长都有一个评价本,每天负责登记评价得分。一星期一总结,看哪个小组得分最高,然后获得一定的奖励。通过奖励使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有价值的,是能得到认可的,激发学生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开发他们的潜能,乐意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技能。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它”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指导和长期地熏陶,并不断学习和探讨,不断改进、反思、校正。我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随着我们认识的不断提高,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会进一步深入。作为一名教师,我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身心去实践,迎接创新教育的明天!

浅谈生本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篇4

保康县两峪乡中心学校

毛承香

“生本课堂”教学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一直是困扰我们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生本课堂”教学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小组合作学习是本次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实现质疑、释疑、方案最优化的讨论等活动,通过学生在小组中开展学习活动,借助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有效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从而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一、目前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小组成员没有明确的问题意识和责任分工。部分学生尤其是基础差一点的学困生由于没有责任感和集体观念,始终是“旁观者”。在热热闹闹的小组活动中,一部分学生积极地发表意见,参与讨论,而另一部分学生,他们一直沉默不语,甚至无所事事,代表小组的发言、展示和汇报更是与他们毫不相干。自始至终,他们都没有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

2、教学内容的设计不合理。部分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无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碰见问题就小组合作学习(常见形式就是小组讨论),根本不顾问题的价值、重点、难点要讨论,显而易见的问题也要讨论,好像只有这样处理问题才算真正体现了新课改精神,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为了合作而合作”,完全是在走形式。实际上,有些问题更适合学生独立思考,完全没必要小组合作学习,尤其是教材中一些基础性的知识,学生意见基本一致,根本没必要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进行他们所谓的“合作学习”。

3、小组合作之前缺少让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老师提出问题就讨论,在学生对问题还没有形成独立见解之前,就急于展开交流、讨论、研究,由于学生的思维没有完全打开,容易被他人同化,造成合作时“人云亦云”的现象,同时思考问题的程度不会缜密、深刻,致使对问题的研究讨论难以深化,没有更深层次的思维逻辑方面能力的开发和锻炼。

4、小组合作学习有时候还处于 “一窝蜂”、“放任自流”的状态下。学生讨论时,教师往往是“冷眼旁观”,甚至站在讲台之上,独自欣赏学生讨论的“热闹”场面或干脆无所事事,生怕自己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生中去会妨碍了学生们讨论的热情。而事实上,学生们因为没有了教师的及时点拨引导,在小组学习中很可能会显得盲目、不知所措,甚至有些学生因逃离了教师视线而各行其是。片面的“热闹”取代了教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真实意愿,导致的直接后果是“课上一窝蜂,课下拼命补”。

5、评价方式单一,并以加分定优胜为主。小组汇报结束时,往往只有教师的评价,宣布某一组获胜或是表现最好。在这个小组欢呼雀跃时,只见其余各组一声叹息。这种评价方式给长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带来的消极作用由学生们的心理活动可见一斑:不服,“其实我们小组也做得很好!”;嫉妒,“不就因为谁谁谁(优生)在他们组嘛!有什么好得意的?”;埋怨,“都怪我们组的谁谁谁(差生),害了我们!”显然,这种评价方式在使少数学生获得鼓励,体验成功的同时,却让更多的学生成为失败者。尤其是对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的表现情况没有给予必要的评价反馈。

二、对于实现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1、建立合理的学习合作小组。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人人体验成功、探索与发现的乐趣。合作学习中的每个学习小组均为一个小集体。合作学习就是通过这样一个个小集体发挥“兵教兵、兵帮兵”的作用,完成探究任务。因此,小组内部人员的安排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认真考察学生个性差异、能力特征,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习惯、性格爱好、成绩差异等因素做详细了解,进行异质分组后,在组内对每个组员还须进行合理的分工,角色的调配。组长要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在自己完成好任务的前提下,组内其他不会的他应负责讲解。同时他还应该检查、督促组内成员的完成情况。在小组学习中,成员研究并讨论疑难问题,还相互评改作业、举行小测验或自我测试等等。

2、合理安排合作内容。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是一种好的学习方式,也并非所有的内容都可以采用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要根据教学内容要求适时而用,不可滥用。小组合作学习是学习方式之一,但不是唯一的。有的教学内容需要合作交流,有的教学内容不需要合作交流,只适合教师讲解、演示。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现状进行选择是否该进行合作交流。合作学习的内容要难易适度,如果所布置的问题太难,学生不知如何下手,不但耽误时间,而且会适得其反,让学生对合作失去兴趣;如果合作要完成的问题过于简单,不假思索、轻而易举就可得到答案,这样的合作只是流于形式。合作交流的内容要有一定的讨论价值、有一定的思维含量。问题要靠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吃,千万不要过于简单。否则,在没有合作价值的情况下,合作就是一种重复的、不起任何作用的劳动。

3、做好小组合作中的老师角色。有的老师认为,合作学习就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由合作,教师只是旁观者,只要在学生汇报时听听、在学生展示时看看就可以了,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需要经过一个由易到难,由“扶”到“放”的过程,循序渐进。学生的合作讨论自控能力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欠缺,教师要积极参与其中,既关注局部,又顾及全班;既把握讨论问题的讨论进度,又把握讨论问题的中心。对讨论有困难无序或偏离主题的要及时进行适当有效的引导,但又要放手让学生大胆讨论。合作学习不只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

浅谈高效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篇5

为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探索导学案的科学使用和学习小组的有效建立的方式方法,已成为全市许多学校推进高效课堂建设的重点。

1.导学案成了课堂改革的主抓手。在高效课堂组织实施的过程中,许多学校充分利用导学案的抓手功能,在复备上下功夫,在使用上做文章,在管理上创特色。一是以导学案提供范式,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导学案将预习及问题前置,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为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了蓝本。卸甲镇中心小学立足导学案,强化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预习方法的指导,切实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菱塘回民中心小学积极引导学生用足、用好导学案,他们注重学生课前预习提前学,课上讨论合作学,课后小组竞赛鼓励学。二是以导学案提供资源,实现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导学案是引导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课中探究学习、课后拓展伸延的学习方案。有了导学案,教师备课方式改变了,集体备课的必要性增强了,研讨的内容具体了,拓展的方向也明确了。司徒镇中心小学充分利用市局统一编写的导学案资源,精心组织教师开展集体复备、个人再备,因校制宜整合教学资源。

2.合作学习小组成了打造学习共同体的重要载体。组建学习小组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又一抓手,也是打造学习共同体的重要载体。一个优秀的学习小组,不仅可以从面上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机遇,而且在质的层面也可以让每一个学生的能力

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一是基于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科学建立合作学习小组。市城北实验小学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要求,科学安排学习小组,以优秀生带动后进生;课上实施重点关注,提供展示机会鼓励后进生;课后建立学生帮扶小组,全面提高了学习小组的合作实效。二是善于完善考核、评比、奖励机制优化合作学习小组。送桥镇中心小学以优化小组内部管理、完善激励评比机制为重点,积极开展合作小组活动的深入探究:在组内管理上,实行组内优先选配组长,组员角色动态流动,日常活动自主管理,合作探究捆绑学习;在评价激励上,实行每月一评,根据学生日常综合表现,评选优秀学习小组、优秀组长、优秀组员。实现了合作小组规范化、实效化建设,保障了高效课堂的深入推进。

(三)优化课堂结构,积极打造课堂模式

“高效课堂过关年”活动一年来,全市许多学校以教研与科研相结合的方法,在市局“预-学导航”模式的框架下,从试点班级、试点学科起步,通过上示范课,让教师看模式;上研究课,让教师悟模式;上常态课,让教师学模式;上对比课,让教师用模式。全市创生出了一系列校本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市实验小学着力体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评教”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科特点,明确学科探究重点,有计划地反复实验、集体攻关,初步提炼出适合校情的“五学五导五看”“三五”教学模式,发挥了窗口学校的引领示范作用。周巷镇中心小学的“目标导学、自主探学、小组助学、师生展学、反馈检学”“五学”课堂

教学模式,成为该校既是教师备课、编制、复备导学案的依据,又是课堂教学实施的蓝本,更是学校评价优秀课的标准。市第一小学坚持分层次、分步骤、分专题开展学科高效课堂实验探究,集思广益,步步深入,总结出了备学、自学、互学、助学、补学、固学的“六学”模式,并形成了基于导学案、体现学科特点的语数英课堂教学流程。城北小学以抓实集体备课、课堂教学、教后反思“三抓”为着力点,积极引领教师向课堂聚焦,在课堂尝试,初步探索出从课前预习到拓展延伸的五步教学法。城南新区中心小学,结合本校当前课堂教学现状,确立了“预习检查、问题呈现、学生活动、当堂监测”四个步骤,积极开展课堂模式建构,强势助推课改。这些学校的宝贵实践,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二、直面问题,深刻剖析,正确审视高效课堂建设的推进瓶颈

在高效课堂过关年活动已经开展一年多的今天,我们取得了初步成效,看到了许多喜人的变化。但高效课堂建设在有的学校是春风不度,有的学校已经进入了“高原期”,也暴露出来许多问题。

一是思想上:“以走进一种教学模式难以展示各自教学风格为借口,习惯于传统的教法,不热衷于改革课堂。”

教师的思想直接决定着课堂教与学的根本性变革。打造高效课堂必须从教育思想观念、教学方式方法、师生角色行为的改革入手。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些学校的教师还存在两种倾向:其一是

轻于学习,存在明显的“恋旧”倾向。“应试本位”的教学观、“知识本位”的课堂观、“分数本位”的评价观还一直左右着我市相当大的一部分教师,他们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固步自封,轻于对高效课堂教学理论的学习,疏于对学校各种实践活动的参与,他们习惯于传统的教法,观念上难以接纳以学定教的新模式,继续穿新鞋、走老路,因而教学视野开拓不够,教育观念转变不大,教学方式更新不快,阻碍了高效课堂改革的步伐;其二是懒于研究,存在明显的“应付”倾向。一些学校的教师虽然已经依照模式组织教学,按照程序使用导学案,但他们参而不研,用而不钻,向往课改但不研究课改,使用导学案但不研究导学案,只热衷于“依葫芦画瓢”,懒于做细致的实践和总结;他们对学生课前预习缺少必要的指导,对导学案的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导学案的使用缺少深入的探究,只热衷于“砍柴”和“打鱼”,懒于“磨刀”和“补网”;他们在尝试过程中遇到了问题,就一味归结于班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归结于导学案的使用有悖于学科特点,归结于导学案抑制了自我教学风格的展示,教学模式的探究始终处于“临帖”阶段,严重制约了高效课堂深入推进的进程。

二是方法上:“对导学案一直采取拿来主义,照搬照抄,甚至将之作为教案使用。”

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些学校对导学案的使用一直奉行“拿来主义”,不作取舍。以致导学案的使用,不符合校情、班情、学情,导致出现了学案容量过大,学生负担过重,教学生搬硬套过

死的现状,甚至不少教师干脆就把导学案当作教案使用。导学案的不科学、不规范使用问题成了课堂效益提高的制约瓶颈。究其原因,主要源于三个层面:其一是教学常规管理层面的弱化。当前,很多学校管理者的精力只是关注课堂,弱化了课堂以外的一些关键管理环节,尤其是对导学案的科学使用环节缺少必要的管理,以致出现了导学案“拿来”不经复备就印刷,只发给学生却不通过有效批改掌握具体学情、没有备课就带着导学案上课等一系列不正常的现象;其二是课堂模式层面的虚化。在基于导学案使用的课堂模式建构中,很多学校就停留在模式上,在怎样通过模式来改变课堂教学方面没有实质性的东西。在课堂教学结构上有假变的现象,虽然有一般的教学步骤和教学环节,但每一步还是原来的操作方法,没有实现导学案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没有真正发挥导学案对学生“导学”的功能,以至于课堂上自学就是看书,探究就是作业,展示就是对答案。导学案的真正功能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导致课堂效率仍然低下,教学效果仍不明显。其三是教学研究层面的淡化。基于导学案的高效课堂,研究教材、研究导学案、研究学情是上课的前提。不少学校在集体备课中弱化了教师对导学案的研究,过多关注课堂教学环节。试想如果不认真研究导学案,教师又如何能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和点拨呢?

三是行为上:“合作学习小组,只是一个摆设,未能发挥应有作用。”合作学习小组,作为高效课堂建设的重要载体。可以

说,学生合作学习的效率、效果高下直接决定着课堂效率的高效与否。不少学校,虽然已经建立了合作学习小组,但小组内的合作探究大部分流于形式,没有明确的组内分工,没有有效的激励机制,没有科学的后续管理。课堂之上,这些学习小组有的只是学习形式上的热热闹闹,是学习内容上的“蜻蜓点水”。究其原因是这些学校缺少对小组内合作对象的培训、管理、激励的持续给力;缺少对小组合作内容“是否需要合作”、“为什么合作”、“怎样进行合作”的深入探究;缺少对合作形式有效关注。合作学习小组,在一些学校成了推进高效课堂的“花瓶”,仅仅是一个形式上的摆设,未能发挥真正应有的作用。

三、突出重点,狠抓举措,确保高效课堂推进年活动深入开展

同志们,在推进课改的过程中,有这样那样的担心和顾虑,产生或多或少的问题和困惑,是发展的必然。但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我们的高效课堂推进年活动势必将受到严重影响。推进我市“预-学导航”高效课堂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给力的过程。今后一段时期,应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

浅谈高效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2011-4-15

浏览(1860)

【大 中 小】 223700 江苏省泗阳县众兴中学 蒋守雷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已经影响了教学有效性的发挥。我们应当以分组原则、团队建设原则和人人参与原则等作为改善小组合作教学的指导。在实际教学中必须注意优选

教学内容、及时指导学生以及注重形成性评价等。要达到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实现教师角色和任务的转变是关键。

关键词:小组合作

问题

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组合作学习逐渐走进了我们的课堂。由于它在改善课堂气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协作精神等方面实效显著,因此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被广泛地运用于日常教学中。但随着教学的深人,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

(一)合作探究贬值化

合作学习是在学生个体无法独立或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下而寻求的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它应立足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之上。然而,许多老师在不顾问题难易程度,不看学生能力如何,不去创设学习氛围,拈来便用,当成了“包装”课堂的一种手段,使合作探究贬值。

另外,在一节课中,小组合作探索的次数不应出现太多,有些合作学习的问题没有质量、难度。有的问题学生一看就懂,或者通过独立思考完全能自己解决的时候,如果再去小组合作,这样就会适得其反,时间长了还会使学生对这种学习形式产生厌倦,不利于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需要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亲自实践操作,开动自己的大脑,发表自己的见解,反思自己的方法,达成小组共识。小组合作也不是一两分钟就可完成的。那种蜻蜓点水式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值得质疑。

(二)小组讨论形式化

合作探究只是教学中的一种方法,并不是全部。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情况、已有的经验合理设置合作探究。有的问题很浅显,答案直白得一眼就能看出来,或者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略加思索就可以得出答案,就不需要合作探究了。合作探究有利于集思广益,优势互补,但如果合作过频,就会适得其反,且流于形式。小组成员间缺乏必要的人际交流和小组合作技能,不具备合作的心向和倾向性,有的小组一看就知是在公开课、研讨课时临时凑合而成,缺乏必要的训练。

(三)探究过程表面化

小组学习常常成为部分学生的一言堂,也有部分小组为了获取高分往往由优等生代替学困生完成任务。这样就造成一部分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掩护下,逃避学习责任。教师关注的是小组,学困生混在小组中感觉很安全,不会挨老师批评了,合作学习成了学困生的避风港,这对学困生是很不利的。优等生霸占话语权。这对学困生非常不利,而且,这样一来就又变成了一个“微缩课堂”,一人讲大家听,违背了合作学习的本义。

小组合作学习出现的上述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提高。如何避免或减少上述问题,促进小组成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组织形式是作为教师必须解决的实践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要注重实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也是实现高效课 堂的关键之一。

一、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几个因素

1.教师没有真正领会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 。

目前我们看到的所谓小组合作学习仍停留在传统的“小组讨论”的层面上大多是让学生以小组单位坐在一起教师布臵一个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汇报一下学习结

果就算完成任务这说明教师没有真正领会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和实质没有意识到仅让学生在距离上靠近不一定能形成一种合作学习的精神意识从而获得有效的合作学习2.教师缺乏指导小组合作学习的知识和技能

3.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程度不均衡,造成合作分工失衡现象。4.学生缺乏合作学习的技能技巧。 5.学生缺乏自制力不专心易受干扰 。

6.教师的评价不全面。

表现在只注重对小组学习结果的评价,而忽视

了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只注重对 小组中个人的评价,缺乏对小组捆绑式的长效评价机制。

三、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开展

高效课堂规定,课堂上老师讲课不准超过20分钟,课堂上学生自学、讨论、展示、练习的时间不少于20分钟,但必须保证课堂最后5分钟要让学生对当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巩固、落实、深化、提高。但是,从来没有一种模式能够解决一切问题,教师与教师不同,学科与学科不同,每一节课与每一节课不同,就决定了我们的教学模式也不能机械照搬,因此,高效课堂只提供基本的操作程序,不惟模式而模式,不惟模式惟高效。我们的基本操作程序为:明确学习目标一自主学习一合作探究一展示交流一点评拓展一反刍总结一检查测评。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是教学实践的概括化的形式和系统,具有多样性和可操作性。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中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一)优选教学内容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可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那么,如何使小组合作不流于形式,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呢?我认为教学内容和确定讨论的题目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深人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比如在学习棱锥时,让学生观察锥体的模型,在有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小组内讨论“如何定义棱锥?”。鼓励每个成员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讨、交流、补充,让他们自己总结归纳棱锥的定义和性质。

(二)及 时指导学生

“小组合作学习”还需要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在小组活动期间,教师要进行巡视,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如出现有的学生参与不够积极,有的学生合作不够友好,有的学生发言时声音太大影响到了其他组的同学,还有的学生遇到和自己不同的观点就和别人争吵等现象。教师就给以具体指导,教他们如何与别人沟通相处。在每次小组活动之前,教师必须明确提出本次活动的内容和要求,让学生知道要干什么,在明确要求之后才能开始活动,否则就会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

(三)注重形成性评价 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

八、健全评价机制,激发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

在课堂中常常出现:有的小组只有少数同学能主动发言,大多数同学还是被动接受,甚至提出问题后无人回答出现冷场现象。发扬民主、健全评价机制是鼓励合作学习最有效的办法。在上课结束时,对各小组的表现给以评价能激发各小组成员合作学习和展示的欲望。具体做法是:对小组成员的发言、质疑、展示、评价都设定一定的分值奖励,将小组和个人的荣誉放在一起。每节课可设置最佳小组、最佳组员、最佳合作、最佳点评人奖等奖项,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评价的内容包括下面四项:

1.小组成员参与活动的态度。小组成员参加活动的态度由组长记录和老师记录两部分组成。组长记录小组成员在参加每次活动时的情况,比如,是否乐意承担分工,是否积极讨论问题,是否圆满完成任务,为小组作贡献的次数等;老师则记录学生在课堂上是否积极思考问题,积极回答问题等。然后综合两份记录表,按优、良、中、差四个等次加以评价。

2.小组活动的方式方法。对于每次“小组学习”的活动,老师作好记录,看小组的活动方式是否切实可行,是否有创新意识来给与优、良、中、差四个等次的评价。

3.小组活动情况的汇报水平。对活动成果,老师根据每个小组在汇报时的情况来给与评分,根据表达是否清晰,结果是否让人信服等几方面来给出优、良、中、差四个等次的评价。

4.小组成员的学习效果包括回答问题、完成作业、竞赛或测验成绩以及与人相处的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情况。在评价小组活动情况的过程中,我实行奖励制度,也就是加分制度。加分制度可以提高各小组成员的学习积极性和加强合作精神,从而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至于每一次加多少分,要视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每次加一分,进步或是表现突出的每次加2一3分,到期末进行一次统计,分数高者为优秀奖。

四、小组合作学习教师的任务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和主导。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课堂中心的授受 模式。突出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动员学生,激发学生,促进学生成长。

(一)组织学生形成有益的竞争机制

(二)精心准备每一节内容,提出学生要讨论的能解决本节问题的有价值的几个问题形成学案,在预习时发下去,供学生参考,这是本节课的基本问题,必须解决,不会的形成新问题,留待讨论。

(三)准备每节课的验收题2——3个基本问题

(四)准备满分卷

(五)准备单元过关题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虽然还存在一些问题,但不管是在教师观念、师生关系上,还是在课堂组织形式、教学策略、教学管理上,都为学生科学思维品质的形成搭建了广阔的舞台。因此,它能够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有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小组合作学习内容上的操作

小组合作学习的落脚点和支撑点不是把学生分成小组就行了,而是分组后在课堂学习中,给学习小组以问题和任务,让学生觉得分组有必要,有好处,让各小组有事可做,让成员能合作,能交流,共同去做。

在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怎样操作?我认为从一下六步流程能较好促进小组合作学习。

1、提出问题。(学习目标、任务或习题)让学生知道要干什么。

2、分解任务。

这步是让学生知道本组或自己要干什么,任务要具体。

3、个人探究。

这步体现小组合作是个人探究基础上的合作。先个人,再小组,才能有效发挥个人才智和集中集体力量。当然,如果探究项目较大,内容较多,也可再分工或共同探究。

4、组内讨论。

这步就是体现先个人,再集体的措施,最终形成小组共识。

5、全班交流(或展示)

这步让全班学生共享学习成果,体验学习成功喜悦,交流不同的体会和感受。

6、教师点拨和评价。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学生展示后,能让学生质疑点拨评价的要让给学生,学生不能做的或者做不到位的,由老师进行评价。教师对学生的独到新颖之处和错误不足之处进行恰当的点拨评价总结,使学生学习再上一层次。

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

教师要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评分、积分。评价要以个人与小组相结合,以评价小组为主的原则。为了“知学情”、鼓励学生的积极性、倡导团队精神,鼓励、鞭笞学习小组整体过关,防止小组学习中出现的“边缘化”的倾向。教师要对学生自学、小组互查、小组交流合作后的导学案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打出每组的分值或等第。在大组讨论阶段要由教师依据评价原则对各个学习小组进行团队评价,包括展示导学案的答案、发现问题、提出新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小组合作的精神与水平,要打出分值或等第。由科代表或教师填入《小组学习积分表》。落后小组不得评为先进,小组合作学习对当今课堂教学改革而言,其意义是很大的。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是正常现象,这需要我们进一步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和扎实的实践研究,逐步解决这些问题,使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逐步完善,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更大的作用,使我校“1+1”高校课堂这朵奇葩盛开夺目。

如何实行评价,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1、建立小组、班级、年级和学校评价机制和体系。一级评一级,一层评一层。学生评学生,老师评学生,学生评老师等等。

2、建立小组合作学习奖惩制度

经常开展小组竞赛和评比活动,增强学生的小组意识,促进小组凝聚力的提升。

教师课后要采取措施督促优组帮落后组,组内优生帮落后生,促使每个小组都进行反思,保证全员达标、共同发展。这样慢慢自然会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

浅谈生本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篇6

王燕 英语本科专业

内容摘要: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语言是人与人交际的工具,语言的发展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和交流。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而实现这一目的的关键在于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作用,尤其是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生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的运用既能够顺应新课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也将对高效课堂的生成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正如一枚硬币有正面必然有背面一样,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中的运用既带有积极推动作用,同时也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那么笔者就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意义、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合理运用小组合作来提高课堂教学,做了进一步研究和总结。

关键词:小组合作 高效课堂 积极意义 负面影响 合理运用

高效课堂既是一种教学形态,也是一种教学理想。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是教学永恒的主题,也是教师永远的追求。这就要求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将课堂还给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呢?小组合作学习便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必然选择。

一、小组合作在小学英语高效课堂中的积极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两个或多个学生共同参与,通过相互合作而完成某个任务的过程,它是提高高效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有效而又十分可行的新的学习方式,在培养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相带动、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能力的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克服了以前教学的覆盖率不高、学生的实践机会不够多、训练不够充分的缺点,逐步改变了学生惰性较强、懒于开口、过分依赖教师的被动学习方式。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素质等方面相互沟通,相互认同,相互补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解决个别差异,缩小两极分化,有助于因材施教。

(二)小组合作学习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一个具有自觉能动性、自主性和独立性的人,是一个对事物有自己独创的思维与见解,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具有社会交往能力的开放型人才。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这类人才的有效途径,小组成员能够在小组内进行充分的语言、思维及胆量的训练。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他们能够大胆地将自己的见解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在交流中逐步培养学生能主动与别人交往,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

(三)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改变学生个体的差异 由于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学生学习缺乏语境,接触英语的主要途径便是英语课堂。然而,英语的课时少,如何使学生尽可能多地开口说英语,如何使学生主动地学,并有所创新呢?我认为,“合作学习”方式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由传统的课堂要求学生一本正经地端坐,转变为更侧重于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师从讲台上走了下来,不再“居高临下”,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学生也动了起来。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有小部分学生,因学习基础较差或者个性内向的关系,导致自卑心理,使得他们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只等到老师注意到他们,点到他们的名字时才愿意开口,给他们的英语学习带来了消极的作用。小组合作学习则避免了这种情况的发生,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能选择一个与自己能力水平适当的角色参加交流和探讨,在学习过程中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四)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小组合作有利于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气氛,创设多变的教学情境,充分提高每个学生参与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比如在学习牛津小学英语4B unit4<> PartA部分课文时,我想检阅学生朗读的情况,此次我不采用全班齐读或个别朗读的形式,而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分配好组内成员的角色。然后再以小组比赛的方式检查各个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配上有趣的背景音乐,摆好事先准备的道具。学生们积极地表演,连那些平时都不怎么发言的学困生也非常愿意表现,课堂气氛顿时变得很活跃,有些学生在这短短几分钟的配合演练的过程中,甚至能将课文完整的背诵下来,这也让我看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Every coin has two sides ”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通过自己近几年的教学反思以及听取其它同行教学的过程,我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在促进高效课堂形成的同时,依旧存在着一些不可轻视的问题。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英语高效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一)引导不深入,合作目的不明确。

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缺乏必要的讲述,由于一有问题马上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或任务布置过于简单,学生没有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步骤,问题本身也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不理解将学习什么,怎样学习;甚至不明白重点是什么。例如某教师在讲解牛津英3B<< Unit7 where>> 时,让学生分角色去朗读课文,本来教师用意是想让学生去熟读课文单词句型,但是就我观察的小组学生不是把重点放在操练上,而是纠结谁扮演爸爸,谁扮演妈妈,结果这一环节几乎没怎么操练,与教师的教学用意完全背道而驰。

(二)参与程度不均,学困生被忽略。

学生的参与程度不均衡是实施小学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时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部分学生由于性格等原因不能很好的与别人交流,有较强的胆怯或羞涩心理,所以往往学优生在小组中处于主宰地位,承担了主要的职责,学困生则处于从属或忽略地位。在合作学习时,学优生往往具备了合作交流的某些条件和要求,成为小组内最活跃的一分子,他们的潜能得到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而一些学困生因为基础薄弱,参与性主动性欠缺,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逊,往往总是落后优等生半步,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比如我在讲解三年级Unit5B Let’s talk《can I have some chicken?这段内容时,我像往常一样,在呈现完新知之后,让学生四人一组,创设情景,编演对话。当我在课堂中巡视时,发现有些组内的成员根本就是在做自己的事,老虎组的小组长A很委屈指着组内成员C对我说 “老师他不会,不跟我们配合”明显她显得很不开心,因为小组对话要参加全班比赛的,一个人的不会肯定会影响整组的得分,而C则脸红的低着头。A的委屈和C的尴尬让我很快的意识到了这种层次分组不均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三)合作规则不明,教学效果不明显。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合作学习不是个人的学习行为,而是一 3

种集体行为。我们往往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当教师呈现一个 任务之后,还没交代清楚注意事项,有些学生就开始七嘴八舌,听不清究竟谁的思维不严密,谁的思维缺少条理性。比如我在听某教师讲解Unit5A Let’s learn《I like hamburger》课文的单词cake,bread,hamburger,hot dog ,French fries, chicken后,她让学生用句型“What do you like?”去采访其他同学,被采访的同学则用“I like„„”回答,完成书上的表格。一声令下,教室里便炸开了锅,学生拿着书本穿梭于教室的各个角落,似乎没有意识到这是课堂。我巡视教室,尽管大部分同学都能用所学句子回答,但是我还是听到了几个不想听到的声音: “你喜欢什么?”“我喜欢这个、这个、这个。看似一片“热闹”的场面,但是稍加注意就会发现只是一种表面的“假热闹”,这就说明教师对小组学习缺乏必要的计划、调控等组织技能,使得课堂秩序混论,收效甚微!

(四)合作评价不合理,不易促进学生的发展

评价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导向,评价的形式和结果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的过程、学习质量和后续学习热情等。开展小组活动后,常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性的汇报交流,但是小组代表站起来发言就是“I”,往往不是代表本组意见,而是代表个人意见。教师对小组汇报的评价也常常是给予小组代表一人小红花或小贴纸奖励。显然,学生不正确的发言方式是由教师的不科学评价造成的。其主要问题表现在:一是偏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价;二是偏重于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忽略了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教师很少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参与程度以及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进行评价,缺少对那些平时少言寡语、性格内向的学生的关注。这种不公正、不全面的评价极易挫伤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不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三、加强小组合作在小学英语高效课堂中运用的有效途径

综观上述诸多问题,我认为症结在于合作学习的组织者——教师缺乏对合作学习的本质理解,是对合作学习表面化、形式化的理解而造成的。因此,在大力倡导学习方式转变的同时,我们更要合理的运用小组合作来提高课堂效率。

(一)在小组合作中,教师要做适当的讲述。

讲述的目的主要有三:

1、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告诉学生他们会学习什么,他们必须掌握什么;

3、将新信息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为学生尽快地 4

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口提供必要的帮助。为了保证讲述的有效性,教师应遵循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呈现信息,一般情况下教师的讲述的量要适当,不宜太多太少,抓住学生在学习中需要记住或使用的重要内容来讲。当然,课型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也可适当灵活调整。

(二)要正确处理异质学生间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小组合作学习采用异质性混合小组为多。在组成小组成员时,一些学优生出于小组荣誉的考虑,会拒绝或排斥学困生,此时教师要做耐心细致的工作,并要激发其相互帮助的学习动机。在学习过程中,学优生凭借其优良的素质,很有可能在小组中扮演着核心人物,主宰着整个小组。为了不使学困生变得更加胆小怯弱,避免学困生的被动性,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对其更多的关心和鼓励,建立起“能行”的积极期望,提高学生的自信度和自尊性。同时应尽量发现这些学生的长处,并加以发扬,以扬长避短,建立自信,从而能主动参与,积极发言,毫不胆怯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教师对学优生要进行适当的教育,鼓励他们对学困生提供帮助,与其他学生形成协作友谊的关系,从而使自己的举止更为得体,更能尊重他人,更具有分享精神,并在分享中体验自身的价值。

(三)建立有序的合作常规。

在小组合作学习活跃了课堂气氛的情况下,教师要控制好课堂秩序,杜绝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的局面。这就需要建立一套保证“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规,并通过训练使之逐渐形成习惯。

1.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小组内应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小组长由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较强的学生担任,负责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交流讨论、动手操作和探究活动。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教师应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2. 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一是独立思考的习惯,以避免小组交流人云亦云、盲目从众的现象;二是积极参与勇于发言的习惯;三是认真倾听的习惯;四是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的习切,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和争吵。五是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

作用。在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有意识地观察学生的表现,对合作学习的评价应以小组为主,不仅要注意小组学习结果的评价与小组学习过程的评价,还要关注在合作学习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评价引导学生达到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目的。对每个学生个人的评价,由各小组测评员进行,做到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

(四)合理评价,正确运用奖励

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的观察学生的表现,对合作学习的评价应以小组为主,不仅要注意小组学习结果的评价与小组学习过程的评价,还要关注在合作学习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评价引导学生达到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目的。俗话说:“罚其十,不如奖其一”。当学生的积极行为得到奖励后,这种行为将得到巩固与强化。我们可以给遵守纪律的学生一个赞许的目光、一个满意的微笑。它也可以是物质性的。活动中,哪组表现最积极尊重他人的,就四人小组集体加星星。孩子的好胜心强,不管是学优生还是学困生他们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总希望把最好的一面展示给老师看。作为老师眼睛要亮,一看到学生好的方面就要及时给予肯定,不管是谁,特别是学困生要多加认可和表扬,把他们跟学优生放在平等的地位,这样更能很好地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符合了我们教学的宗旨。

总而言之,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就好似一把双刃剑,既有优势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关键是看教师如何深层理解,如何用其得法,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这是一个漫长而又充满挑战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既有效又可行的新型学习方式,它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应运而生,也必将在新型课堂中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闫金华《新课程(下)》2011年02期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研究中心

[2].陆点民《佳术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杂志编辑部 [3].代蕊华 课堂设计与教学策略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12 [4].关文信 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施

浅谈生本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篇7

【关键词】自主;前置;情境;合作;分层;评价

以前在师本理念下教师思考的是如何教,而生本理念下教师思考的是学生如何学。教师少教,学生多学,教师不教,学生会学,那么课堂教学就充满生命力了。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因此,只有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需要,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一、前置作业——打开自主学习的大门

前置性作业是让学生打开自主学习大门的一把钥匙,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的储备合理布置前置性作业。作业既要抓住知识的重点,又要交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使学生能通过老师的提示来自己尝试解决问题。如苏教版第六册《练习三》“处处留心”一课,我设计了以下具有阶梯式的前置性作业,让学生由浅入深地自主学习。

1.读短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漂流、漂浮、长途旅行、重新安家

2.P59图中分别画的是哪些植物的种子?它们分别靠什么传播种子?

3.从以上选一种你最感兴趣的植物,说说其种子的样子(你能说得生动吗?),是如何传播种子的(你能说得具体吗?)。

4.你还知道其他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吗?(提醒:可以读一读同步探究上P32的内容。)

不管是根据已有的知识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还是学习例文的方法说说讲讲,或是自己去搜集阅读资料,总之,都是为了让孩子们通过主动学习,激发参与知识形成过程的兴趣。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兴趣点,只要在某一个方面深入研究,那么孩子就已经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二、情境创设——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而且能唤醒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拓展思维,成为学习的主人。如在教学《小露珠》一课时,我就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了一幅幅动态画面:夜幕降临,露珠闪烁,动物交谈,百花齐放,水汽蒸发……化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为学生感受小露珠的美丽和无私烘托了气氛,创设了想象的空间。学生在浓浓的情境中仿佛自己也变成了小露珠、小动物、小花儿,他们发言积极,想象丰富,表达有个性。合理的情境创设,既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又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从心里愿意和老师及同学一起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知识。

三、合作交流——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

孩子的个性中有“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他们迫切需要得到承认和赏识,希望充分地展现自己。因此,合作交流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首先,合作交流应该把以往一问一答的模式转变为让学生畅所欲言。学生可以上台指着图片或词句把自己体会到的告诉大家,可以根据同学的发言补充自己的见解。其次,合作交流的形式要多样。如:检查生字词可以采用自读和互读相结合;句式练习可以采用同桌互说;完成拓展想象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来解决。第三,合作交流前后要给学生留下自我思考或反思的时间。交流前的思考是为了学习新知做准备,交流后的思考是为了内化新知做巩固。第四,合作交流中出现偏差时,教师要及时引导纠正,把握住课堂教学的主流,调整好课堂教学的节奏。这样把个人思考、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指点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了学习热情,挖掘了学习的潜能,增大了信息量,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

四、分层引导——推动自主学习的动力

学生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应当考虑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分层训练和指导,尽可能地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使优秀生“吃”得好,让后进生“吃”得饱。例如:在教《登鹳雀楼》一诗时,我出了这道题目:(1)朗读诗文,把诗句读通顺,结合注释,想想诗文的意思。(2)读第一句,说说诗人在鹳雀楼上看到了什么?你从哪些词中发现的?(3)读第二句,思考诗人在鹳雀楼上想到了什么?你从中懂得了什么道理?这道题有3个问题,可采用分层练习:学困生做第1题;中等生做第2题;优等生做第3题。我鼓励相邻几个同学进行讨论,通过对问题的研究,使各层次学生互相启发,促进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随着进取意识的增强,鼓励大家不断的向上一个层次递进。

五、评价鼓励——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老师要鼓励学生自我反馈和评价,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1.老师引导性评价:如:“这位同学的回答正确吗?为什么不正确?”“那么应如何回答呢?”、“你最满意谁的回答?为什么?”2.学生自发性评价,如:只要学生听到觉得精彩的发言,就立即给这位同学鼓鼓掌或竖竖大拇指。3.反馈针对性评价:如利用“促进学生学习评价(课堂)评价表”,及时把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表现记录下来。学生通过评价和鼓励,就能学会评价别人,也更学会评价自己,从而在评价过程中由学会转化为会学。在这种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生的个性和特长都得到有效地发展,不但积极主动学习知识,还能举一反三,富有独立性。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是强烈的,学生主动发展的潜能是巨大的,只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看书、质疑、操作、观察、思考、讨论、练习、评价等,就能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

浅谈生本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篇8

薛屯乡中心小学 一年一班

我校进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自主高效课堂”已经有一年多了,作为年轻教师的我全程都在参与实践教学工作。随着这项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们也遇到过很多的问题,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其中之一。下面我仅就小学语文自主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谈一谈个人的粗知拙见。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意义 1.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

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明确地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还可以了解和借鉴他人的观点,并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共同提高。

2.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地学习语文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切实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教学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效果优于学生个体的独立探究发现,实现了兵教兵、兵练兵效果的最大化。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程序 1.创设学习情境

创设学习情境是指教师围绕课堂教学中的某一目标和任务,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内容的性质特点,设计一个有利于学生相互之间展开合作研讨的活动情境,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合作探究的机会;另一方面,让学生产生与同伴合作交流的心理需要。引导

学生学习《草坪青青》一课时,教师就出示了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更直观的观察,从图中找到关键字,这样的设计既揭示了本课的主题,又营造了欢快的氛围,有助于学生迅速入情,激发兴趣。2.明确合作学习任务

合作学习的任务要明确具体,符合学生和文本的特点,富有启发性、可操作性。设计这种自问自答式的题目的目的就在于引导学生对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寻求合作,引导合作、探究。3.合作探究

明确学习任务以后,小组成员之间展开积极的合作探究是小组合作实施过程中的核心步骤,它从根本上决定着合作学习的效果。这一步骤主要有以下几项任务:

(1)根据学习任务组内成员做好责任分工,让每个成员在组内都担当特定的角色。

(2)组内成员根据自己承担的责任,分工合作展开积极的探索,利用大家的智慧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3)集体对合作研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整理,从而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集体成果。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作为平等的参与者要深入学习小组当中,积极参与研讨,适时点拨,恰到好处地进行有效指导。4.评价反思

这一步主要是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其他师生在倾听的过程中对各小组的学习效果作出评价,对照他人的学习情况

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反思,并努力寻找改进的办法。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1.科学组建合作小组

教师应根据班内的实际情况,有意识地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其目的是为了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困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让学优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2.以小组集体的学习效果作为评价依据

小组合作学习注重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这样会让所有孩子都受到老师或同伴的鼓励,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并由此一步步迈向成功。

3.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

学生展开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袖手旁观”,而应到学生中间,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对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合作任务。

上一篇:物业接管验收国家标准下一篇:山东银行卡特约商户收单外包服务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