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课堂的感悟

2024-07-03

生本课堂的感悟(精选9篇)

生本课堂的感悟 篇1

生 本 高 效 课 堂 的 感 悟

郧西县店子镇中心小学吴公义

“生本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形态。就是一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其教学模式的构建必须重视学生学习的体验与感悟,把体验与感悟作为学习的基础。认知心理学明确指出,知识的学习过程是学生情感体验的过程,只有让学生参与到特定的数学活动中,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数学结论形成的动态过程,获得丰富、深刻的认知体验,在体验中建构富有个性特色的知识体系,只有学生自己构建的知识才能得到迁移并在实际中应用。如何让学生从学数学变为在体验中做数学,让学生在生活中、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呢?现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在这方面的尝试。

一、重视体验数学知识的生活原型。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大多数学知识与生活有密切联系。只有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生活背景和现实意义,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知识的“生长源”,才能感悟到知识的来龙去脉,深刻地领会知识本质,这样的知识才有可能灵活运用,才有其迁移的生命力。如学习《时、分的认识》时,初步建立学生的时间观念是教学的难点。为了体验时刻概念,在教学中,可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请学生设计一张“星期天一日作息时间表”,早晨6:30起床,7:00吃早餐,上午7:30背古诗„„晚上8:30分睡觉;为了体验1分和1小时的观念,设计“1分钟你能做哪些事?”的数学活动,通过活动,学生亲身体会到,1分钟能跳绳120下,拍皮球80下,脉搏跳了61次,能做25道口算题„„1小时大约是一节课加两个课间休息的时间。通过与学生生活现实的紧密联系,内心初步构建了的时刻、时间参照标准,在以后的思考中就有“型”可依。就不会估计出早上1点起床、放学回家需15小时等与现实相去甚远的结果。再如学生对长度、面积的估算能力很差,对这三种单位经常混为一谈。在学习中,我较重视给这些知识配上一个合适的生活原型,数学书的厚度约1厘米,1拃约15厘米,数学书的长约20厘米,宽约13厘米,教室的长为8米,宽为6米,学校田径场跑道跑5圈的长度是1千米,学生大拇指指甲面的面积约1平方厘米,爸爸的手掌面积约1平方分米,教室占地约48平方米„„这样巧妙地把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沟通起来,亲身体验知识的来源,有亲切感、真实感,学习兴趣高,体验感悟深。在知识运用中,学生就可大大避免不着

边际,就不会出现桌面20平方米、教室面积48平方分米、一支铅笔长20分米、校门口到教室约5千米等毫无感觉的估计了。

二、重视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亲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对于动作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可能就忘记;看过了,可能会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所有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化活动,让学生在“做”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在体验中获取新知,从而体验“做数学”的快乐。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新知学习一开始就花了大量时间让学生去画圆,先是不给任何工具,点一名学生在黑板上画圆,在画不圆的情况下,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给每个组提供了图钉、细绳和一支铅笔,让学生分组画圆,结果有的画得很圆,有的仍然没画规范,我就让画得较圆的组介绍自己是怎样画的,注意了哪几点才画好,又让那些没画好的组说说自己哪一点没做到或没做好,通过一番反思,再引导学生小结,要想把圆画得标准,得注意两点,一是先固定一点,二是得把线拉直,水到渠成之时老师就告诉学生(如果有学生知道这些概念,也可让学生替代老师提出):这固定的一点就叫圆心,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这教学片断没有直接提出圆心、半径等枯燥的概念让学生去记去画,而是先让学生动手“做”,在“做”中真切地体验了圆心、半径等概念的本质意义及作用,而概念的出现只是给已理解的意义赋以名称的标签,是学生亲身研究结果的展示,他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在整个过程中,由于是学生亲力亲为,他们会有种成功的内心体验,亦会更加用心投入学习。由于是“做”在导之前,学生在“做”中亲自体验了诸概念的形成过程,感悟到概念的真正内涵,从而有效地实现自身的知识建构。

三、重视适时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第斯多惠认为,教学艺术的本领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每个人都希望成功,每个人都需要成功,求知的学生更需要成功的体验。没有什么比强烈的成功更能激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成功的体验可以给学生带来愉悦和信心,带来启迪和智慧,带来热情和友善,带来执着和坚毅。因此,课堂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善于用价值的问题,去引导学生多方位的体验,发掘其闪光点,及时给予热情洋溢的鼓励和真诚的赞赏,让学生在激励和赏识中经历美好的学习生活,感受学习生活的快乐。在数学学习中,教师如果对学生能及时恰当地给予评价,并引导学生自主评价,无疑会对学生学习数学带来乐趣。如平时在作业评价时我尝试用了以下方法:对于错题,我在下面画一条线,并针对错因在旁边写上“再想一想”、“再检查一遍”、“请看清楚题目”等批语,让学生主动按评语的提示去改正。对于有创意、做得好的题目,在题目旁边我会在旁边画上笑脸、大苹果,卡通形象,或根据特点,写上“好”、“肯动脑筋”、“你很聪明”“你真棒”等评语,肯定他们成绩,鼓励继续努力。这一个个苹果、一颗颗五角星、一张张笑脸、一句句富有期待、鼓励的话语,把老师的关爱、期待蕴含在批语中,让学生感到自己想法存在的价值,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使学生得到主动的发展。

总之知识的形成过程是学生情感体验、精神震撼的过程,只有让学生以舒坦愉悦的心境参与到特定的数学活动中,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数学结论形成的动态过程,获得丰富、深刻的认知体验,在体验中建构富有个性特色的知识体系,教育才算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精神世界,在学生的心灵与人生中留下有意义的痕迹,才能实现其精神建构和个性形成。

生本课堂的感悟 篇2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 笔者在“生本教育”的理念指导下, 对教学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自信、合作和创造性较以前有了一定的改变和提高。在生本课堂上, 教师将不再是传统课堂上的那种主角, 而是积极调动学生, 让学生有充足的机会进行学习交流和成果展示, 课堂上焕发出积极、欢乐、高效的活力 (唐蜜2005) 。

【案例1】

5B第一单元就迎来了关于“the new term”的话题, 这样的教材内容安排在整个苏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教材中简直是可遇不可求。所以, 笔者没有按部就班带领学生直接学习教材上的内容, 而是思考了这样一个问题:就目前五年级学生英语语言能力、英语思维能力以及感悟能力, 他们可以交流些什么?以怎样的方式进行交流更为妥帖?

T:Welcome back to school, boys and girls.Nice to see you again.This is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new term.Everything is new. (说完最后一句话, 教师出示句式___is new.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切身感悟, 再组织口头说话交流)

Ss:The classroom is new... (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自主交流)

T: (教师引导学生写实交流) These books are new, too.

T: (接学生交流内容) The English/Chinese/Maths/Science book is new.

Ss:学生拿出本学期所有学科的教科书, 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相关学科类的英文单词, 再一起朗读交流。

T: (总结) We have six subjects.Look, they are...

T: (追问) What else do we have?

Ss: (在教师出示的班级课程表中圈划其他没有下发教科书的学科)

T: (接话) We have PE...

T: (接话) We have eight subjects this term.They are...

B部分的这些学科类单词, 在如此的语言情景中不知不觉被师生逐一揭示并“攻破”了。在以往的英语课堂中, 也许不会用这样的单词教学方式, 甚至很不赞成教师用同一种方法进行教学。可这一次的尝试, 感觉很真切, 对于学生来说, 自主性的讨论、研究、学习远比教师所谓“灌输”式的教学开心得多。教师的作用更多的体现为挖掘和引领。

同样, 在教学“星期类”单词的时候, 方法类同。只是在对于“What is the first day of a week?”这一问题的时候, 笔者没有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 而是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道家庭作业, 要求他们自主进行研究性学习。结果, 在第二天的课堂交流活动中, 大家都一致得到了明确的答案, 而且每一个学生看起来都很开心, 尤其在交流关于怎样获取答案时, 大家兴致更高。这不就是教师想要的学习过程及学习效果吗?

通过参与、体验、感悟的学习过程, 我们的学生能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乃至于自己学习的主人。

【案例2】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构建一个自主参与的课堂, 唤醒学生的知识储备、激发学生的切身体验、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与能力是很重要的。以5B第一单元为例:

T: (出示“学科类”单词, 组织学生进行得体的头脑风暴活动)

Ss: (提问)

How many lessons do you have on Monday?What are they?

How many lessons are there on Tuesday morning?What are they?

Do you like English?Why?

How many subjects do we have this term?What are they?

How many English lessons do we have a week?

What subject do you like?

...

T: (出示“星期类”单词, 并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符合实际的得体提问)

Ss:...

以上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创造性地进行对相关主题的提问, 而组织这一环节的首要基础是学生有着这方面内容的感悟。“学科类”和“星期类”的单词都是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接触的内容, 有着深刻的经验与体悟, 所以, 这样的问题设计是比较合情合理的。而在平日的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 几乎很少会进行如此的训练。一般情况下, 教师提问学生作答是常规练习, 学生的“被动”已是根深蒂固, 如果想真正有所改变, 最需要的是教师观念意识的自我“突围”, 慢慢地让学生接受这样的课堂、这样的学习方式。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逐渐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

所以, “生本”的课堂, 首先挑战的是教师的意识与教学行动, 其次才是改变课堂上的学生。而在重“双基”的教学中, 更要凸显学生的课堂精神与生命状态, 情感与悟感必须合着节拍同行于课堂, 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真正的主人, 不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使其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研究者。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 真正理解和掌握语言知识与技能, 体验到合作学习的快乐。在教学中, 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 设计符合学生的本能与天性的教学活动, 营造生动有趣的人性化的教学环境, 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教学效果, 而且有利于学生身心、情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高翔.2005.语言输入理论的认知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 (6) .

学习生本教育 感悟生本课堂 篇3

我们看到录像上,孩子是在快乐的状态下去主动学习的,课堂是充满活力,充满灵动的。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40分钟的课堂上,或合作学习,或观点交锋,或书写,发言的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向上,他们有时讲述自己的做法,有时纠正别人的错误……。而老师只是在适当的时候为他们做个指引者、服务者。特别是课堂中的小组学习活动真正起到了小组学习的目的,实效性特别强。充分体现出了生本课堂就是“自主学习、自信汇报、快乐成长”的课堂。为什么在原來的课堂有那么多学困生打瞌睡,而现在竟然变成完全不同的一种自信、竞技的状态呢,一下子变得那么有激情呢?

回想自己的课堂,为了激发学困生的激情,把最基础的留给他们,他们会很自信地展示已经学会的知识。这样一来,不仅自己有自信有成就感了,老师也更欣喜地看到了学生的进步。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生本的理念下慢慢树立起自信心,而且他们的自信心一旦建立起来就可以释放出无法估量的学习能量。

通过生本的实施,自己也有了一定的收获:

一是感到生本给学生带来了自信、勇气,最重要的是带来了兴趣。信心是最好的动力,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二是感到生本中互相讨论,互相研究,互相鼓励,互相指正、互相监督的活动给师生、生生之间搭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使得师生,生生之间和谐共处,共同进步。

三是生本给老师带来了课堂上的轻松,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积极展示,使得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老师不再一味的在课堂上讲授,而是真正的起到导演的角色了,实在是轻松。

刚开始时,凭着自己去听的几节示范课,感觉生本不过如此:教师布置前置作业——学生讨论——学生展示——吸收知识。后来,我发现情况并不如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开始的时候,我按部就班提问题,要求学生举手回答,举手到讲台前展示。但连续几节课只有那么几个学生参与活动,而且音量很小。老师不断的强调学生声音大一点,不断重复学生的话,不断的鼓励。最终一节课下来,内容没有完成,效果又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根本没有一点生本的气息,这种情况使得自己一下子心情也开始烦恼了。课后问学生,他们都有完成作业,都有进行讨论,那为什么学生不能按自己的要求做到呢?后来我发现自己的做法有点急进。要想小组成员能积极的参与,声音响亮的回答问题,先要设置一个让他们感到充满信心的环境。于是我就要求他们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展示前先进行3分钟的讨论,然后四人分工,四人参与,这种做法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举手争答的同学很多,效果明显。

生本教育的实践与感悟 篇4

以生为本 精彩绽放

----生本教育的实践与感悟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找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人生的各个阶段都有其不可取代的价值,不能把前面的阶段仅仅当做下一个阶段的准备。小学教育所能成就的最大功德,应该是给孩子幸福而有意义的童年,以此为他们幸福而有意义的一生创造良好的基础。我校将广东省教科所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作为促成孩子幸福成长、推进学校科学发展的助推器,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和实践,我们对生本教育有了进一步的思考和认识。

一、头脑风暴,让“生本”扎下深根

新一轮中小学课程改革实验,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改革传统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为我们的课堂、我们的校园带来了全新的气息。创建于1912年的弥阳一小作为我县新课程改革的试点学校,深知自己所肩负的使命和重任,如何当好教育改革的尖兵,将先进教育理念转化为操作性强的方法措施,泽惠万千孩童,如何当好兄弟学校的标兵,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成为他山之石,推动均衡发展,是新时期全体一小人必须面对的新课题。

2010年4月,作为红河州教育考察团的成员,我荣幸随团深入广东、福建等考察学习。郭思乐教授和他的团队,十年磨一剑实验成功的生本教育深深打动了我,于是坚定了我们引进生本教育理念、模式,并推广创新的决心,更立志以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模式来成就一小新的跨越式发展。2011年3月,红河州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打造高效课堂,提升教学质量”的具体任务和目标后,在怎样从实际出发,深入贯彻州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上,我们认为,要打造高效课堂,实施生本教育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我的职责、我的阅历、我的思考让我深知生本教育以生命为本的教育理念;“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核心的教育模式,直接对症当代教育发展弊病,广东、福建、山东的成功范例,让我坚信生本教育的蓬勃开展,将给学校注入的无限生机与活力。

1、强化>培训,将生本教育理论植入教师思想深处,成为指导教师教学实践的理论基础。推广生本教育,缘于学校内部改革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确立了“广泛知晓、以点带面、积极实践、深入推进”的策略。2010年5月,我校召开教职工大会,对教师实践了“生本教育”进行思想动员和理论培训,我结合自己到广东、福建考察学习的感受,解读了生本教育的内涵,向教师们印发了有关生本教育研究的资料,为教师介绍了广东等地推进生本教育的现状和成果。学校还就生本教育的学习实践作了要求:一是加强学习,深刻领会生本教育的内涵,积极撰写学习心得;二是关注全国生本教育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并作为学校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开展好研究工作;三是努力转变思想,大胆进行实践,勇于挑战和创新,学校将为生本教育创设最优的实践空间和土壤。通过大量真诚务实的学习,教师们对“生本教育”这一陌生而新鲜的理念和方法渐渐充满着向往和实践的冲动,从他们好奇而又追寻的目光中,我们坚定了学校教育创新实践的一个目标和方向,就是在今后三年内,以生本教育实践为学校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建设快乐、和谐、高效的课堂和学生自主管理的幸福校园。

生本教育,其核心理念,就是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老师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学。而教师则要退后,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这不仅仅是教育方法的转变,更是教育观念的深刻变革。为加快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加速教育改革的步伐。2011年4月我校再次派出12位骨干教师赴生本教育发源地--广州,参加“第46期全国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研习班”。通过与大师零距离的交流,与同仁感同身受的探讨,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生本教育的理论体系,通过观摩专家名师的作课,亲身感受生本课堂的魅力。此外,在远程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在省州县组织的专家讲座和名师示范等活动中,我们号召参学教师随时留心生本理念的贯彻,生本思想的渗透。

2、开展生本教研活动,使全体教师充分认识、挖掘生本教育的内涵,寻找课堂改革的最佳切入点。对学生潜能的认可,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精神。认真审视近年来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已初步蕴含生本教育的一些理念,如我校开展的班级自主管理课题研究,其效果使不少班级和教师倍感欣喜。班级自主管理,以学生为管理主体和参与者,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分担管理职责和班级事务,并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评价、自我完善的方式,减轻教师负担,促进学生个体主动发展。当然,实践生本教育的核心目的,是改变我们的课堂教学方式,依靠学生的内部自然发展学生的学习天性,释放学生的能量,寻找教材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联系的最佳纽带。并在教学授导、组织形式上做了大胆的改革,改变学生的角色参与,使他们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要成为教育的最重要资源和推进自我发展的动力之源、能量之库。

我校教研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对生本教育理论的学习、研究,揣摩生本课堂的基本流程,实践“先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不教而教”的教学方式。各年级教研组通过资料研习、观看视频、集体备课、课堂教学等多种方式,继而形成了有一定实践借鉴价值的生本教学课堂模式。经历凤凰涅槃的阵痛,方能浴火而新生。如今,头脑风暴,让一小的教师对生本教育耳熟能详,对生本教育的内涵、核心、第一要义基本原则有了系统的认识,生本教育不仅占据了大家的工作空间,还洋溢在生活中的饭后茶余。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总是在自身查找失败的原因已成为一小教师自觉的行动。

二、殚精竭虑 摧“生本”焕发新芽

1、加大对实验班级家长的培训,为生本教育的组织实施提供有力的支持。人最容易被最表面、最明显的的东西吸引和迷惑。如今的家长重视教育、关注子女未来的意识普遍较强,担心子女输在起跑线上心理和优质资源分配不均的社会现实,让分数一度成为衡量小学“名”与“不名”的唯一标准。生本教育,首先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课前必须进行大量的学习活动,包括预习、查阅资料、独立思考,课堂上必须有展示的空间,相反,教师的讲授空间被压缩。这一违反“常规”的教学组织形式会不会降低教学质量,无疑会遭到家长的质疑。

不能怪我们的家长,他们对教育教学的传统认知,对教育发展趋势的不甚了解,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关注与担心,以及生本教育还缺乏眼见为实的有说服力的实践范例,对教师知识能力的半信半疑等等,都是阻碍生本教育实践的诸多实际问题。

学校充分考虑了以上因素,挑选教学能力强、专业知识扎实的教师在相应班级进行生本教育实验;采用小步子逐渐迈进的办法,使学生熟悉生本课堂的学习方式和参与要求,并乐于参与和展现自我,由学生将这一信息传递给家长;同时,对广大家长进行培训,阐述生本课堂对学生成长的积极意义,介绍生本教育的研究成果和成功案例,提出学生参与生本教育的训练要求和技能要点,动员家长支持并帮助孩子参与学习;其四,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听取反馈意见,耐心给予释疑,家校齐心,为生本教学的实践、管理探寻更好的措施。

从我校一年多的生本教育实践来看,家长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学生的前置性学习主动而有效,在自主学习的习惯、搜集使用资料的能力、合作分享的良好习惯等方面都有长足发展,课堂上尽情绽放自我,实验班级的优异表现,更博得了家长的广泛认同和支持。

2、生本课堂,快乐无穷。生本课堂必须给了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这个舞台是那样的广阔,总能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与众不同。也正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和选择优质教育的心理,我校的很多班级超过了60人,个别班级甚至超过了70人,这无疑是实践生本教育的又一重大障碍。为使40分钟容量效益最大化,学校多次专门召开会议,集体攻关,最后终于形成“前置性作业延展”和“小组汇报提纯”指导性意见,确保每一堂课成为更多孩子的舞台。在我校的生本教育课堂上,学生能够互相讨论,互相学习,即使有时候由于个人观点不同,会引起争议,但最后得出答案时,如果学生知道自己错了,便会将正确答案铭记于心。有趣的生本课堂让学生学会了主动,学会了自已求知,而不再单纯地接受老师的讲授,学习过程一下子变得更加充实、更有意义了,学习的收获也十分丰厚。“学习着,快乐着”这是我校生本实验班学生共同的体验和感受。

3、建立高效的生本班级管理评价体系。千人千面,多一把尺子就多出一批人才,评价是“泵”而不是“筛子”。而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评价的方法比较单一,评价的观念比较落后,往往都是由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而忽视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

我校的生本教育的评价体系由三个维度构成,即:全息性评价、动态性评价、激励性评价,倡导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个方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智能发展和特长发展;教师、学生和家长都是评价的参与者,评价的工具也要多样;让学生从评价中获益,而不是受罚;让评价贯穿于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的整个过程,既重过程,也重结果;让评价真正为发现学生优缺点、确定改进措施、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服务。

在我校,各班班级依据《文明班级考核办法》,民主制订《班级公约》,包括学习、纪律、卫生、礼仪等几大块,均是对学生的操行评定作出具体的规定。之后,利用每周一次的班队会,及时反馈公布学生遵规守纪情况,并实施相应的奖惩,营造严谨、向上的班风和学风。若在实施过程中发现不足或不合理的地方,又在每学期开学时召开“班级听证会”,对《班级公约》进行必要的改进或补充,尽可能体现出管理的人性化。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为班级出谋划策:看谁有“火眼金睛”,“处处细留心”,能努力查找班级的不足之处;征集“金点子”,集思广益,有的放矢地对班级管理进行整改。

我校有的班级采用“个人积分制”、“小组积分制”,按“班级公约”中的评定办法,全班同学齐心协力填写各种“积分统计表”,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反馈,让人对每个学生一周中、一学期中在校各方面的表现一目了然,成为学期末操行评定的重要依据。评价的各项指标能得到贯彻、落实,而且能很好地解决许多老师担心的“自主变自流”,班级管理就能既轻松又高效。

三、天道酬勤,看“生本”精彩绽放

1、学生开心,家长满意。如何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救出来,让孩子们学的开心、学的高效,这是所以教育人梦寐以求的教改愿景。在学校推广、实践生本教育之初,我们通过多次家长座谈会,潜移默化的向家长宣讲实施生本教育的好处,让家长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心甘情愿的配合学校实践这一卓有成效的教学模式。而老师,虽然不再是课堂的主角,但为了课堂的精彩,台前幕后的工作量空前增大。“你准备好了吗?”“你回头看的感觉如何?”常常成为老师自问和相互关切的话语。经过实践的考验,实施生本教育的班级、学生在综合能力方面呈现出明显的优势,许多实验班级的学生家长都非常感谢学校实施了生本教育改革。随着学段的提升和年龄的变化,这些学生给家长的惊喜越来越多:首先最明显的是爱看书了,阅读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第二是喜欢写作了,能够把自己观察到的、经历过的、开心的、伤心的、喜欢的、讨厌的事情,看书的感受及时的写出来;第三是语言表达能力有了进步,能够灵活运用学过的成语、名言、格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第四是知识面比较广,经常查阅资料,丰富了各方面的知识;最主要的是学生养成了主动学习、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我们的生本教育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时时刻刻体验到学习带来的成功与喜悦,在无忧无虑的欢笑中掌握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拥有了一个快乐的童年。这样的教育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是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让学生主动去学,愿意去学,开放去学。

我们的生本作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尽其所能让孩子们自主寻找答案,查阅资料,并有许多社会实践的过程。例如:>调查报告“德克士为什么受欢迎?”;“孩子一定要挨打,才能长大吗?”;“年夜饭中的合作”;“生活中如何感恩”„„等主题作业不仅让学生觉得有趣、有意,更能敦促家长主动反思,且在不知不觉的践行中修正自身行为。数学方面有意让孩子自己出题、编试卷,使孩子有更多的思维空间和自主平台,特别是为此体验搜集生产生活中的素材。而师生间、同学间不同形式的英语听读、讲演等,则能有效强化孩子们自我学习的能力和运用英语的能力。孩子在做的过程中,愿意开放并积极的参与,同时能够对自我进行管理。如有效启发、诱导学生学会时间管理,家长同时也有收获,会更用心关注孩子的成长并提升自己的教育方式、思维模式及情绪的控制等等。

2、社会认同、各方支持生本实践。生本教育的实质是:以学生为本,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引导学生,在培养学生智商的同时,注重情商的熏陶,让学生成长为身心健康的、合格的社会人才。学校还充分利用儿童节的“亲子活动”,让学生及家长自编、自导、自演节目,孩子和家长们匠心独运的创意展演,使家校、师生关系更贴近、更融洽。同时,学校积极倡导并鼓励学校自主设计、规划不同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如:走进红河烟厂,体验现代化企业的生产、工作情况,有效激发了学生们努力学习,热爱科学的热情;深入美丽的湖泉生态园,观察、了解生态环保的相关知识,让环保理念牢牢扎根于学生心中。我校实践的生本教研,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得到了各相关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生本教育校长专题年会在我校的隆重召开就是最好的例证。

在生本教育理念影响下,家长、社会越来越尊重学生,相信学生,重视学生的置疑,尊重学生建议。让学生感到自己的想法得到认同,他们就更乐意参与社会实践,愿意更早地体验社会,融入社会,产生社会责任感,以社会小主人的意识去关心家人、关注学校、感恩社会。

生本课堂的体会(杨黎) 篇5

二年级组杨黎

生本教育 教学 已经 开展一 年多了,这 一 年多我不仅在思想上有了巨大的改变,课堂也有了很大的改变。以前我对生本教育理念持怀疑的态度,所以在课堂上还是忍不住用以前的教学方法带领学生去 学习,通过一段时间的实施,现在我认为生本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是教给学生怎样学习的教育,是引导学生怎样学 好数学 的教育。现在就自己感受谈以下几点:

(1)认真备课,设计好前置作业。同学们对这项作业非常感兴趣,也非常认真,每次我都把作业收起来检查和批阅。由于前课做了预习,解决了上课中的绊脚石,课堂教学中,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发言,思维活跃。甚至还能够联想到我也想不到的知识。原来一节课都讲不完的教学内容,现在都能够提前完成。前置作业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小组合作的作用不可忽略。关注所有学生在学习中的参与度。我在学生学习小组讨论的时候,时常走到不爱发言学生的身旁,多鼓励他们在小组中勇敢发言。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合作精神,学生通过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可以解决80%左右的问题,这个数字对我们来讲。已经提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证明。学生通过自己与合作就能够解决问题。可以让学生获得一种自己探究获得成功的体验。能过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及时鼓励,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在共同的全班性学习交流中,我更关注不发表自己独到见解学生的参与度,如果哪个小组中的这些学生发言了,无论对与错,我都让全班同学用热情的、鼓励的掌声激励,使他们体会到被关注的快乐。

我眼中的生本高效课堂 篇6

(一)、生本高效课堂的内涵

说实话,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的接触“生本高效课堂”,“生本高效课堂”是一种境界,一种追求,一种思想,它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生活经验,遵循学生生长需要,遵循语文学习和语文教育规律,师生共建的生态的,一定时间内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的语文课堂。这样的高效课堂,学生乐于参与,生命得到更大的尊重,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得到了提高,教师也变喋喋不休的说教为自主开放,民主平等,互利双赢的高效课堂,这样做起来何乐而不为呢?比如我在教学二年级下册的《蚕姑娘》这课时,我把学习的主动权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充分的朗读,在美美的读的基础上,提出我的问题“你能从你刚才读的课文里发现什么吗?”,“你最喜欢读哪个自然段?”“告诉老师你为什么喜欢读这一句好吗?”孩子就会把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告诉你,每一个孩子都会把自己的真实感受用他所能表达的方式和全班同学一起分享,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就会美美的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学会随文识字,达到双赢的效果。

(二)、既要面向全体也要关注个性差异

生本课堂的感悟 篇7

一、课堂导入趣味化, 调动学生注意力和学习兴趣

常言道:好的开头便是成功的一半。一节有效的劳技课应从导入开始, 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调动他们积极思维, 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在《月季花的制作》一课中, 笔者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 请学生猜谜。

师:今天这节课, 请大家猜几个谜语, 猜对的奖品是这几枝老师做的纸花!

师:谜语一, 三十一号称霸王;谜语二, 百花争艳广寒宫;谜语三, 芳亘四时, 终年披秀, 寒暑不改, 常沐春风。

生:……

师:这三个谜语的谜底都是月季花, 月季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花卉, 今天我们就尝试用各种纸张来制作月季花。

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可以根据教学过程的实际需要采用多种方法来导入, 如故事导入法、情境导入法、案例导入法、音乐导入法等, 最终目的只有一个,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课堂任务具体化, 激发学生实践操作的主观能动性

劳技课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动手操作, 学生的操作任务决定着我们课堂的教学目标, 因此学生操作任务的设计至关重要。教师在研究教学目标时必须要制定一个总任务, 再把总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具体的小任务, 通过让学生完成这些小任务来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

在《月季花的制作》一课中, 教师首先奖励给每个合作小组一朵上一届学生完成的纸质月季花, 告诉他们:这些都是上一届的同学完成的作品, 你们想不想学做?有没有信心完成?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了。接着教师布置本节课的任务:制作纸质月季花。同时与学生一起分解任务, 月季花的制作可以分为:1.月季花的结构是怎么样的?2.制作纸质月季花需要哪些材料?3.制作纸质月季花可以分为几个步骤?4.制作纸质月季花要用到哪些技法?

三、开发教具学具, 协助学生突破学习瓶颈

纸上得来终觉浅, 须知此事要躬行。劳技课是一门知行合一的学科, 它更多的是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做到知行结合, 利用不同的教具学具给学生直观的体验, 同时给学生更多的展示平台。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阿莫纳维利说:“儿童单靠动脑, 只能理解和领会知识;如果加上动手, 他就会明白知识的实际意义;如果再加上心灵的力量, 那么知识的所有大门都将在他面前敞开, 知识将成为他改进事物和进行创造的工具。”

在课堂导入后, 教师可以奖励给每组学生不同的月季花, 调动他们装点教室、学习制作月季花的兴趣。纸质月季花制作的重点难点集中在花朵的制作上。在实践中, 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做的花朵能形神具备, 大多数学生做花都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花蕊、花瓣、花萼大小的比例不协调;二是花瓣过于整齐, 没有做到错落有致;三是花萼和花瓣主次不分。这些问题主要暴露出了学生观察不够仔细, 他们缺乏亲身的体验和感受, 在做花的时候不能做到“心中有花”。因此, 教师在课堂上光给学生讲解花的结构是远远不够。我们可以制作一些各种花的花蕊、花瓣、花萼作为学具,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贯彻思考, 看看其他花的花蕊、花瓣、花萼与月季花的有什么不一样, 月季花的花蕊、花瓣、花萼分别有什么特点, 只有做到“心中有花”才能做出完美的月季花。

四、巧用评价与激励, 推动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恰当地运用评价与激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激发潜能。在劳技课教学中, 教师适时地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运用评价与激励, 能够达到以评促教的效果。在评价与激励的过程中, 我们应注意要有情感、有针对性, 防止评价与激励语言苍白乏力, 只会说“好”或“很棒”。教师要学会用简短、恰当、言之有物的语言给予学生褒扬, 如“你这个花做得层次分明, 很好”“你做的叶子经脉清晰, 大小恰当, 真不错”等, 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生本教育感悟及尝试 篇8

关键词:自主交流 展示 质疑

很荣幸我接触到了“生本教育”这一理念,我听了一场专家报告和一节生本语文示范课,初步感受了生本教育,后来通过看示范课、个人阅读生本教育的书籍,结合自己的实践,简单谈一下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生本课堂感触

“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地讨论,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学生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他们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强,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学生很放松,他们得到了释放,在课堂上很放得开,对学习更加有兴趣了。

其中,我们班的王天祥、苏永帅同学的变化就很明显,原来的时候他们俩在课堂上属于不主动积极回答问题的那类学生,对学习的参与积极性不高,但自从我们开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探究并走向讲台当小老师为大家讲题之后,他们俩像换了一个人似的,积极性特别高,课下还动不动就问我问题,看到他们的变化,我特别高兴、特别激动,甚至都不敢相信。通过看他们两个的变化使我更加坚信“生本教育”能拯救每个学生解放每个教师。

学生都是带着自己的研究成果走进学校,走入课堂。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地学习,课堂是学生交流展示的舞台,在这里不是教师在教,而是学生自己把自主学习的成果和小组成员共享后在班级里展示交流,再由学生补充,一堂课中,看到的是学生的活动一个接一个,教师的语言少之又少。桥东小学一节语文中,我们看到上台交流的学生讲得头头是道,就是一位位小老师,一堂课的重点、难点,全由学生讲清了,讲透了。这在我们常见的课堂中由教师扮演的角色给了学生,学生完全成了学习的主体,他们在这样自由的天地中自然地成长着。

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的成长,那一个个讲解,一段段表达分明让我们感到了学生的自主成长,他们不再是知识的容器,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学生是那样的投入,充满激情。我们看到学生正如郭教授说的:“满载着不完美不满意地蓬勃地成长。”那是一种生命的活力,令人感动。

粗浅的学习让我认识到教学最大的资源是学生本身,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对我的学生多一些理解、宽容和耐心。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在反复验证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快乐成长。

二、我想尝试的课堂

(一)别样的课前三分钟

别样的课前三分钟让学生兴奋不已。课前活动,由一位学生登台发表三分钟的演说。其内容广泛,可以是与本课有关的内容,也可以是校内外新闻事件,还可以是自己所选的美文选段等。学生是脱稿,口齿清晰,语句流畅,接着是下面的学生进行二分钟识记,最后由学生自己写在积累本上,作为九年级总复习时的资料。一个月以后,学生还要对所选的内容进行赏析,也可以谈自己的感悟或仿写。

(二)别样的教学流程

让学生充分展示。大致流程是:

1.组合作在课间完成所要展示的内容,要说明的是,前一天教师必须布置预习题,让学生前置性学习。课前学生要将展示的内容书写在前黑板和后黑板上。

2.课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这里主要是进行补充和质疑的。组长带领组员解疑,共同完成交流任务。

3.展示,小组轮流展示,先本组补充质疑,再其他小组补充质疑。补充这一环节是最精彩的,是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时机,看到学生个个出乎意料的表现,作为教师的我真是无以言表!每一节课都会让我得到意外的惊喜。说真心话,这是我们无法用金钱或其他物品所衡量的!

4.教师适时适当点拨评价。这个过程教师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学生展示结束了再补充,补充内容要精、要简。

由此得出生本课堂的教学流程是:预习(前置性内容)——小组合作学习——全班交流展示——教师适时适当点拨。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学习生本教育理念,将生本教育深入开展下去。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在反复验证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快乐成长。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己也要学着做一个魅力教师,从而让自己的课堂更加有魅力!

关于生本课堂的教学论文 篇9

摘要:在惠山区教研室的统一领导下,各个学校进行了“行生本,追求有效课堂”的研讨活动,本文针对当下的试卷讲评所存在的讲评内容不“科学”、讲评时机不“科学”、讲评方法不“科学”、讲评心态不“科学”等一些问题,结合本学校开展的“科学讲评”活动,进行了相关的思考,提出了有效建议。

关键词: 生本课堂 科学讲评

“生本”推动了课堂教学的一次大改革,在惠山区教研室的统一领导下,各个学校掀起了“践行生本,追求有效课堂”的热潮,校内、校际教研氛围浓厚,互相研讨借鉴,展现了一堂堂精彩纷呈的“生本”课。“生本”课堂是一片广袤的大地,我们在原有的基础上还需要不断地开疆辟土,在惠山区教研室的组织下,天一实小举行了有关“以生为本 科学讲评 有效课堂”的研讨活动,针对阅读分析进行了科学讲评,展现了两堂别具一格的生本课。此次活动,在原有阅读教学的基础上,另辟新径,采用科学讲评的方式让“生本课堂”的范畴更广阔,令人耳目一新。

看着这两堂精彩的讲评课,不禁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科学习题讲评的重要。习题讲评是学生巩固新知识,教师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渠道。通过习题讲评,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解题技巧,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通过习题讲评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发散性、灵活性、全面性和独创性等。可是尽管习题讲评课占很重要的位置,但并没有引起太多教师的足够重视。反思当下的试卷讲评,不是教师“教师恨得快崩溃,学生觉得无所谓”就是“教师讲得津津有味,而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所以结果往往是教师一卷讲到底,包打天下,而学生订正之后类似题目仍然不会。追溯以上现象,我教研组做了简单的小结——

一、原因的梳理——

(一)、讲评内容不“科学”

声音一:“网上有没有现成的试卷,拉一份让他们练习练习吧!”教师练习选择的随意性、盲目性、缺乏层次性,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很少去反思哪些练习对学生的学习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甚至带有负面影响的,只是以大量的习题充斥课堂,以学生在习题演练过程中的频繁失败体验,换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不经意间,使学生陷于题海,课业负担加重,甚至可能使一部分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与信心。

(二)讲评时机不“科学”

声音二:“忙得批试卷的时间都没有了,过段时间再去给他们讲讲吧!”教师讲评拖三拉四导致学生“盲学”。如测试结束后,大部分学生都急于知道自己的成绩,情绪比较高,而且对试题及自己的解题思路印象还比较深刻,此时讲评能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的老师往往每天的作业不能及时批改,试卷有时要延迟一个星期。批完以后,统计分析工作又不及时,等到讲评时,学生早已把试题忘得差不多了,而且情绪懈怠,讲评课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

(三)、讲评方法不“科学”

声音三:“试卷不难,简单讲讲就可以了,讲到哪算哪吧!”教师准备不充分,随意讲解,导致学生“散学”。很多教师如果下一堂课是习题讲评或试卷分析,最多把答案做好,更有甚者连答案也不做。这样课前不做准备,上课拿起习题就讲,无的放矢,讲到哪儿算哪儿。结果一节课下来,没有目标与重点,学生的收获颇微。关于生本课堂的教学论文

声音四:“这道题我把正确答案报一下,错的同学认认真真记下来。” 一味追求答案的统一导致学生“跟学”。习题讲评课一般是以教师的分析讲解为主,然后统一答案,但教师包打天下、一讲到底,在整个课堂独揽试卷讲评大权,很少展开互动,缺少学生参与。会使整个课堂气氛沉闷,枯燥乏味,学生无精打采。会做的学生听得想睡觉,学困生又听不懂,整节课只听教师唱独角戏,然后机械地完成指定任务。

声音五:“基础知识很重要,要好好强调一下,阅读理解十分太多要好好分析一下,作文是重点,要好好指导一下。”教师没有重点的讲解导致学生“难学”。有很多教师怕有遗漏,每一道题都面面俱到地讲,没有进行作针对性地分析,没有进行总结归纳,其实这没有多大意义,对学生起不到启示和点拨的作用。教师讲得疲惫不堪,学生也会产生厌倦情绪。试卷练习的编排有一定的层次性,基础性的习题在前,开放性的在后,有时往往因为教师的难“舍”,而导致教学冗长拖沓,有时最后较深层的恰恰没时间可以讲,弄得整堂课没有效率可言,学生更加难“得”。

(四)、讲评心态不“科学”

声音六:“这种题目我讲过多少遍,你们是怎么听课的?”“讲评课”变成“批评课”导致学生“惧学”。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比较高,当学生不能满足于教师的要求时,部分教师往往不能够冷静、客观地去分析原因,而是把怒气全部发泄在学生身上。很多时候会这么说“这题我已经讲过这么遍,怎么还是会错,哪怕背也背熟了。”每将一题就火冒三丈,结果弄得大批学生精神紧张,哪有心思在听课,使学生对试卷分析课产生畏惧心理,从而也对考试产生畏惧心理。

针对目前讲评课普遍存在的问题,区教研室组织的这次“以生为本 科学讲评 有效课堂”的研讨活动,无疑带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鉴于课程改革的形式与我区实际,我校教研组意图从“练习的有效设计与科学讲评”这个环节进行深入研究,寻找高效的练习方式和科学讲评的有效方法,来促进有效课堂的形成。

经过区进行的研讨活动之后,科学讲评成了教学中的热点问题,学校也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关于“试卷科学讲评”的活动,在校教研组的引领下,各年级组结合我们平时的讲评课,进行了沙龙式的研讨,在研讨过程中,我们也沿用了“生本”课堂的学习方式,采用了“先学后交再教”的方法,每位老师都参与到此次研讨的活动中来,亲身体验到了科学讲评带来的新希望。

二、研讨过程的呈现——

(一)、学在先,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在认真分析、梳理各班级在练习设计与讲评中的问题的基础上,深入学习生本课堂、科学讲评的相关内容,转变对练习的认识,做到有目的地精讲精练,真正培养学生的思维和答题解题的能力;借鉴优秀学校的经验,我们就天一实小的两堂课进行了研讨和学习,他们的课堂有许多好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如:邵晓静、蒋庆两位将“生本”理念贯穿于整个讲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情科学制定教学目标,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将学生的答题进行归纳整理,对错误原因、类型进行分析和反思,找出代表性的答题在课堂中引导学生互评互改,再鼓励学生对自己的问题答案进行阅读比较,询问错误学生的思考过程,重组比对后的答案,这样一个形成性的过程,扎扎实实地让学生掌握了阅读理解的方法。他们以生为本,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真真切切地教给学生阅读理解的方法,正如他们所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二)、交随后,促进科学讲评的完善。在交流之前光有理论的储备还是远远不够的,避免纸上谈兵偏离实际,在交流之前,我以年级为单位先就学习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一次科学讲评课的试行。

1、精选习题。我们相互协作,精选试题,一方面自主选题另一方面共享资源,重组练习内容,使得试题更能反映学生的思维过程,考察学生阅读分析的能力。

2、然后到各班级进行练习。

3、拿到答卷后进行批阅、备课。(1)调查、统计:在批阅的过程中,做好学生作答统计表,从中了解学生知识上和方法上存在的问题,作到心中有数。(2)分析:对错误原因、类型进行分析和反思。找出学生在理解基本概念、基本规律上存在的问题,在思维方式上存在的缺陷,便于讲评才会击中要害。(3)反思:对由于自己的教学而导致学生产生的错误进行反思,是教师钻研教材不深,驾驭教材能力不强,还是教学方法不当或者是工作态度不好,责任感欠强等,以便在评讲课上或今后的教学中及时弥补,还有吸取教训,努力完善自己的教学。

4、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推选一位老师进行讲评课堂的呈现。其他教师全程参与,进行听课、评课,不断修整形成基本操作的方式。

5、各年级初步形成具有各自特点的相关资料与到位的讲评方式。

(三)、教紧跟,追求讲评的时效性。理论与实践是一个回环反复的过程,此次教研活动,让我们站在了一个新的高度,在以后的习题讲评中,我们将联系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坚持不懈地探求新的讲评之路。

经过一系列活动的学习与实践,针对以前试卷讲评的弊端,我个人也进行了如下的反思:

三、方法的改进——

(一)、如何确定讲评的内容?

(1)抓住要点。如果一堂课眉毛胡子一把抓,既无质量又无效益。可以根据习题本身的难易程度确定讲评时间、精力的侧重,可以改变习题本身的顺序,把同一种类型同一种方法的习题加以归类整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系统化。我们每一次分析试卷时的重点应各不相同,各有侧重。比如这一次侧重讲解基础题,下一次可侧重讲解实验题或探究题等。这样我们在上一堂试卷分析课时就不会散乱,不会漫无头绪,不会面面俱到了。

(2)抓易错点。我们分析试卷的目的,是揭示出学生掌握学习知识时所存在的问题,是为了让他们能够避免在以后的考试中重犯这些毛病,使他们懂得怎么去克服这些毛病。可把各种正确的答案都展示出来,然后比较一下优劣。这样学生就会明白,怎样答题才是最完美的。也可以多展示一些错误的题例,和学生一起归纳一下错误的类型有哪些。这样学生在以后的考试中就会少犯类似的错误。通过试卷的分析,会使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3)抓难点。上课过程中要还要注意在以往的教学中已多次接触,多次矫正,但学生仍未掌握的难点;关系到后继学习的重点知识,重点技能;平时教学中疏忽的“教学盲区”;学生卷面上独到见解的题。

(二)、如何选择有效时机?尊重学生每一次的练习体验,认真对待学生的每一份答卷,用最快的速度完成试卷的批改,在学生强烈的期待中给学生最适时的评点,考试时的苦恼,答题时的粗心历历在目,学生更易自我反思、总结,对知识的习得也会事半功倍。

(三)、如何选择有效方法?

1.对解题思路发散──“一题多解”。语文的理解性问题往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探析、思考和求解。在教学中在习题讲解中,引导学生考虑从多角度阅读、联想,启发学生找出更多的思维途径,获得最佳的解题方法,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如:站在文中主人公的立场上、站在文中旁人的角度、站在作者的立场上、站在命题者的立场上、站在学生自我的立场上……对于同一句句子的含义进行思维的发散,形成语言的合力,达成答语的正确与完整!

2.对情景发散──“一题多联”。在习题讲解中,我们发现各部分知识间往往有很多的重复或类似。某些习题貌似不同而实质一样。我们应善于引导学生通过某题的练习,把其它方面知识中类似的题目相联系,抓住其相同的本质问题,寻找出解题中相同的处理方法和关键。这样把知识化多为少,化生为熟,化难为易,使学生进行类比模拟,于异中求同,培养锻炼其知识迁移的能力。

当然,一题多联,也包括从一题联想到那些貌似相同而实质却异的题目,要发现分析其区别,找出其本质的不同处。总之,要让各方面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体系,并抓住其基本特点和关键,打破局部知识的定势和束缚,让各种解题方法“对症下药”,以迅速、简捷地解出正确答案来。

3.对问题发散──“一题多变”。语文考试题中,很多题目猛一看似曾相识,但细细分析比较,又顿觉耳目一新。它往往是课本中内容的巧妙变形,因此我们在习题讲解中应当让学生学会审题,针对不同问题寻求新的解题思路,此训练宜由浅入深、步步推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所收获。

当然,在课后教师还要精心布置好课后的学习任务,做到精炼,这样通过“举一反三”达到“九九归一”的目标。使学生掌握这一类问题的处理方法与手段,又不至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势而使问题解决陷入困境。让学生在错误的同化中异化出来,达到类化巩固的效果,使学生的思维上升到知性的层面上,并转化为技巧技能。所以讲评课不仅要讲到妙处,还必须练到实处,才会做到切切实实的效果。

(四)、如何摆正复习评讲的心态?

对于复习讲评,教师要清晰地认识到讲评的目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理性地进行自我反思,针对自己习题教学存在的问题,在习题的内容和形式上,精心设计;习题的讲评中,精讲精练;氛围的创设上,宽松和谐;激发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自觉、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进而提高习题教学的有效性,同时让复习变得“有味儿”,为实现目标而努力探索。

上一篇:咨询师下半年工作计划下一篇:麻柳初中学校安全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