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塔大课堂第十三课心得体会感悟(通用8篇)
灯塔大课堂第十三课心得体会感悟 篇1
中国梦,从习总书记提出以来,已伴我们走过了近八个春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从十九大召开以来也已从我们口中传递了两年时光。中国人的“梦”是什么,中国人的“初心”又是什么?或许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但仔细想来,中国人的初心其实就是实现中国梦,就是为了实现梦想的那份执念,甚至可以说“梦”即是“初心”,梦与初心相辅相成,完全统一。
中国人的梦与初心是始终并存的。梦若不存,初心焉在;梦若长存,初心永在。梦就是心底最渴望的诉求与目标,便是初心所在。初心因梦而生,也因梦而永存,梦灭则心亦碎。中国人的梦一直在,所以初心亦在!从小米加步枪,从罗布泊那声巨响,从大庆,从大寨,从五四的抗争,从十一的宣告,从飘荡的五星红旗,从悠扬的东方红歌声中……我们见证了中国人的初心是始终都在的,更见证了这初心是鲜红的,是坚定地,是不可动摇的,这初心是信心,是决心,是恒心,是爱国心,更是万众一心!
中国人的梦与初心是与时俱进的。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再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人始终未停下脚步,也绝不停下脚步……我们见证着无数伟大的中国人和伟大的中国人民群众的初心是鲜活的,是澎湃的!我们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也绝不是最终目标。相信在实现“双百目标”后,我们的中国梦又由将是一个新的梦,一个新的升华。我们的新一代,新一代的中国人的初心将获得新生。从古至今,从今往后,我们将依旧初心不忘,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中国人的梦与初心是善良友好的。从仁义礼智信,从温良恭俭让,从忠孝廉耻勇,从求同存异,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丝绸之路,从天下大同……我们见证了中国人的初心是赤诚的,是慷慨的,是没有敌意的,是渴望和谐的。中国梦追求的不仅仅是强大,同时也追求着人与人的和谐,人与大自然的和谐。中国人的初心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凝聚成的伟大的民族精神,是团结统一,是爱好和平,是勤劳勇敢,是自强不息!
中国人,因为中国梦而自豪。中国梦,因为中国初心而成真。
灯塔大课堂第十三课心得体会感悟 篇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十个专题《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文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文中提到,“近代以后,面对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各族人民共御外侮、同赴国难,抛头颅、洒热血,共同书写了中华民族艰苦卓绝、气壮山河的伟大史诗……在百年抗争中,各族人民血流到了一起、心聚在了一起,共同体意识空前增强,中华民族实现了从自在到自觉的伟大转变”。如今,中华民族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要汲取抗战历史中呈现的伟大民族力量,振奋民族精神,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民族英雄挺立脊梁,为民族奋进延续文明圣火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为抗战英雄颁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时指出,“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无论是直接参战还是后方支援,所有投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人们,都是抗战英雄,都是民族英雄。”民族英雄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英雄事迹为民族奋进延续文明圣火。在那段波澜壮阔的烽火岁月里,无数抗战英雄抛头颅、洒热血,为战争胜利作出巨大牺牲和贡献,他们身上铭刻着不朽的战争史诗,他们挺起了中华民族的不屈脊梁。今天我们铭记英雄、尊崇英雄,就是要牢记这些英雄名字背后镌刻着的民族记忆,传承红色基因,向英雄看齐、向先进学习,厚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在爱党爱国、服务人民中建功立业;传承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在艰苦奋斗、不屈不挠中奋勇拼搏;弘扬前赴后继、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在担当作为、赤诚报国中彰显初心使命稳固如磐。
民族团结空前一致,为民族共同体意识建构筑牢根基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一部全民族的觉醒史和团结史,是各民族同胞紧密团结、同仇敌忾、并肩奋战的历史壮举,生动诠释了团结一致、共御外侮才有民族未来的民族共同体理念内涵。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国共产党团结全国各民族人民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回望那段悲壮激越的历史画卷,各族同胞主动投入抗日战争,掀起了一场势不可挡的全民抗战巨澜,少数民族人民和汉族人民共同铸就了一座宏伟的民族团结丰碑,全民族抗战史为民族共同体意识建构筑牢了根基,也是当代民族团结教育的生动教材。从《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号召“实行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为民族团结建立前提和基础,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战争的胜利离不开抗战时期党的各项民族团结政策的贯彻落实与实践。铭记历史,就是要从中挖掘、汲取精神营养和前进力量,抗日战争中民族团结空前一致,展现出全国各民族同胞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历史一再证明,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之福、国家兴旺之源。
灯塔大课堂第十三课心得体会感悟 篇3
灯塔大课堂第十三课心得体会观后感1
“书记”很忙!从行程表感受一位“第一书记”真实而一般的一天
一个流动的中国,充满了繁荣发展的活力。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
2019新年伊始,__新闻网精心策划推出独家原创栏目——[12小时],用影像真实记录各行各业一般人最寻常的一天,聚焦这些鲜活个体12小时的工作与生活,用一张张在“他”看来司空见惯,而“你我”看来或感动或共鸣或惊叹的“行程表”,感受彼此的艰辛与快乐,记录你我的梦想与光荣,折射这个伟大新时代的伟大光芒。
“这一年,脱贫攻坚传来很多好消息。全国又有125个贫困县通过验收脱贫,1000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我时常牵挂着奋战在脱贫一线的同志们,280多万驻村干部第一书记,工作很投入很给力,一定要保重身体。”——新年前夕,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了二〇一九年新年贺词。在贺词中,给包括第一书记在内奋战在脱贫一线的同志们点赞,嘱咐大家保重身体。这让__的“第一书记”们非常感动,倍感振奋。
自2012年以来,自治区先后选派4个批次近2000名优秀干部深入到基层单位任“第一书记”,深入贫困村,“抓党建促脱贫”,“第一书记”活动在全区从此轰轰烈烈地展开,活动像一缕和煦的春风吹绿了八桂大地,似一场春雨滋润着贫瘠的土地。
在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中,__市扶贫队伍里涌现出了许多勇于奉献 肩挑担当的好干部,他们一路付出心血和汗水,收获快乐和真情。
80后田轶是__市隆安县南圩镇銮正村的“第一书记”,也是__市扶贫队伍中的一个缩影。
“不除穷根,誓不离任!銮正村的扶贫产业刚‘开花结果’,我怎么舍得离开?”……2017年2月,__市隆安县南圩镇銮正村第一书记田轶的任期到了,但他主动请缨继续留任。2017年11月,田轶被组织留任隆安县銮正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继续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
请尾随记者的镜头看“第一书记”如何度过平庸的一天。
山路弯弯,延伸着期望,青山绿水,孕育着梦想。小小的村庄,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驻村“第一书记”们与村民携手奋战,红红火火的日子就在前方。
2018年12月27日晚,__新闻网采访小组一行人从市区驱车2个多小时的路程,于当晚十一点钟到达__市隆安县,在县城住了一晚后,12月28日清晨天没亮一行人又辗转踏上了去南圩镇銮正村的征程。
从隆安县县城开了将近20分钟的陡峭山路,记者一行人最终来到了位于大山深处的南圩镇銮正村村委驻地。早上七点整,天刚蒙蒙亮,悦耳的蟋蟀声余音缭绕,銮正村第一书记田轶的房间亮
到达隆安县城的当晚,记者与田轶通过一次电话,得知他当晚十一点钟才从县里开完会回到村委住处,第二天却早早起床。“山里没有朝九晚五,也没有双休的概念。乡亲们来办事,我们得在。”田轶刷着牙对记者说道。
七点十五分,穿好衣服,仔细佩戴好党徽之后,田轶来到村委的食堂吃起了早餐。一碗面条“唰唰唰”不到2分钟吃完。
七点三十五分,銮正村党支部副书记 村委主任覃小松也来到了村委办公室,田轶与她商讨村集体经济收入等问题 讨论早上召开的村干部集体会议事宜等。
“田书记把村民的事当自己的事,他来了,路通了,戏台建成了,屯里都有篮球场了,产业发展起来了,村里的变化可大了。”覃小松告诉记者,2年来,村里新建了村级公共服务场所台等公共服务设施,修建了11条道路,其中5条巷道,6条生产路,每个屯都修建了篮球场,危房改造26户,移民搬迁80户。村里还修建饮水设施,缓解全村季节性缺水问题。并引进企业成立10万元銮正村助学基金,到目前为止共资助了3名儿童1名高中生 2名大学生完成学业。
上午八点三十分,在等待村干部来到村委开会的空暇时间里,田轶和记者聊起了他与这辆破旧摩托车的故事。田轶告诉记者,由于銮正村地处山区,修建的山路都比较窄,为了方便工作的开展田轶花在网上淘了一辆二手摩托车作为交通工具。“这辆摩托车是我花了400块钱在网上淘的,买回来没开几次就坏了,又花了我230元的维修费,所以我对人说这辆车是我花了630元买的。”田轶打趣地说道。
上午九点整,田轶召集村干部在村委召开会议。传达前一晚在县城里开会的内容以及布置当天的工作安排等。
隆安县南圩镇的銮正村,四面环山,土地贫瘠,石漠化严重,常年干旱缺水。在开展精准脱贫前,銮正村是一个名副其实“看天吃饭”的深度贫困村。村民用石头把泥土围起来,在这个巴掌大的地里仅能种玉米木薯 红薯之类等抗旱植物,怎么算一亩地一年都惟独不到1000元的收入。这样的村情该如何发展,当初没少让田轶心里犯难。
要精准拔出“穷根”,田轶认为,还得在“输血”过程中学会“造血”。在走访调研了解村里经济情况后,田轶发明村民们喜爱养马,善于养牛。村里人畜混居,农户家里两层的房屋,下面一层搞养殖,上面一层住人,既不卫生也不能规模养殖。
功夫不负有心人,田轶没有让村民失望!在向上级争取扶贫资金的同时,他和后盾单位联系爱心企业捐助,最终在2016年10月,投资61.5万元,占地2500平方米,一共70间可养育肥牛300头的集中式牛舍建成使用。既解决“人畜分离”的问题,又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带动了全村育肥牛产业的发展。
“去年我家靠养牛纯收入就有2万多,这个收入和在外打工差不多,而且在家门口干活开支小又能照顾家里,年底时候还能存住钱。”去年实现脱贫摘帽的村民赵世东告诉记者,今年他们家养了30头牛,预计春节前能卖一批15头,收入也得有近4万。”在第一书记的努力下,村民们纷纷脱贫摘帽,日子过得有盼头。
事实上,养牛产业只是田轶为銮正村办的诸多实事之一。在上级部门和当地政府的帮助支持下,此刻銮正村已经形成了以育肥牛 养猪 养鸡为主,和种植中药材大豆等为辅的特色扶贫产业。两年多的时间里,銮正村变化显著。2016年初銮正村建档贫困人口341户1277人,截至2018年底全村贫困人口降低到13户35人,贫困发生率降低到1.64%,成为__市56个深度贫困村里率先实现脱贫摘帽的几个深度贫困村之一。
上午九点四十五分,开完村干部集体会议后的田轶马不停蹄的领着2位驻村工作队员,前往离村委5公里远的都正村中草药种植基地视察中草药的种植情况。途中田轶招呼司机停下了车,顺路考察村里路面硬化的情况。“致富路”修通了这让田轶很是欣慰。
记者尾随田轶走在銮正村里,路过的每一位村民都会热情地向他打招,叫他去自己家中做客,而田轶总会迎上前去把他的那句口头禅挂嘴边:“有艰难,找书记!”
上午十点五十七分,田轶来到都正屯中草药种植基地,跟村民了解种植情况,并与群众种植中草药“扶芳藤”。
“每个月的28日,是我们銮正村的党员活动日。”上午,十一点五十分,田轶召集村里的党员开展党员活动日活动。
之后,田轶一行人又于中午十二点十四分来到上礼屯脱贫户农保耀家收生猪。田轶介绍,今年34岁的农保耀至今未娶妻,在去年脱了贫,家中有一位70岁的老母亲,俩人相依为命。为了增加农保耀一家的收入,村里免费发放2条小猪养,并联系爱心收购公司以一斤15元的价格收购。当天,2头生猪就给农保耀一家带来6000多元的收入
耀一家的生猪回到村委已经是中午一点十五分。田轶饿着肚子在他的宿舍里淘米煮起了午饭
吃午饭后,田轶在村委的宿舍里歇息了半个小时后。田轶于下午两点二十分来到了銮正村都正屯肉猪养殖基地考察猪场的建设情况。
銮正村上礼屯育肥牛养殖基地于今年的8月份刚建成投入使用,但配套设施还不完善,这让田轶一直“牵肠挂肚”。下午三点十五分,田轶来到了銮正村上礼屯育肥牛养殖基地了解村民们的养殖情况。
下午四点十一分,田轶来到銮正村隆安县銮正育肥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基地了解农户的养牛情况。
都正屯贫困户梁玲家,是全村没有脱贫的贫困户之一。五年前,梁玲丈夫由于与他人斗殴导致残疾生活无法自理。梁玲家里还有两个小孩要上学,家庭经济条件不堪重负。为了维持生计,梁玲八十多岁的婆婆到处打零工补贴家用。梁玲为了照顾家里的丈夫和两个上学的孩子,在今年辞掉了远在广东的工作回到了村里,至今仍然没有一份固定的工作。对于梁玲一家的状况田轶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下午五点二十分,田轶和两位驻村工作队员来到了梁玲家了解她们家最近的情况,并给她带来一台崭新的电视机
梁玲的两个小孩在隆安县城的小学读书,学校当天举行校园活动,孩子之前与母亲约好了当天要去学校里看他们。由于在村里交通不便利,傍晚六点十分田轶开车送贫困户梁玲到离村9公里外的隆安县小学看望小孩。
田轶开车送贫困户梁玲去县城回到村委驻地在村委食堂吃了个晚饭后,此时已经是晚八点三十六分。忙碌了一天的田轶不知疲乏,回到宿舍后他立即动笔开始撰写当天工作日志和第二天工作计划。而贫困户梁玲去县里参加孩子学校组织的活动于晚上十点钟才结束,十点前田轶还得开车到县城把她接回村里……
记者手记:
行程爆表!“第一书记”很忙!一天到晚都在扶贫路上!当记者采访完这位驻村第一书记平平经常的一天后,突然感到汗颜。他一天的工作时间不是“8小时工作制”,而是超过了“12小时”,甚至更长。
两年一任期的扶贫工作转瞬即逝,“第一书记”们在村里的日夜忙碌换来了丰硕的成果,他们不但走遍了乡村的每一个角落,更深深地走进了每一个老百姓的心里,交上了一份又一份令人满足的成绩单。而对于选择留任的第一书记田轶来说,他还将继续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阔步迈进。
灯塔大课堂第十三课心得体会观后感2
“戴着眼镜 瘦瘦弱弱,但干事风风火火精明干练。”这就是方宗福给贫困村群众的印象。两年时间里,作为灵山县委组织部派驻佛子镇元眼村原第一书记,方宗福跑熟了全村6个自然村77户贫困户,与群众谈生产谈发展,为村子找项目 拉赞助等,最终助推贫困村脱贫摘帽并进入富裕村行列。
实干,是方宗福开展工作的真实写照。“假如不是方书记一心扑在村子里,我们村变化没这么快。”元眼村的群众纷纷说。
为激励元眼村象田坝贫困户马仲英发展产业,方宗福为其量身定制“稻谷种植+禾花鱼养殖”项目,还请来技术人员进行一对一养殖技术指导。丰收后,马仲英快乐地说:“稻谷和禾花鱼都得钱,政府还给产业奖补,这下脱贫有期望了。”
2016年前的元眼村,路是坑坑洼洼的水泥路,桥是濒临坍塌的危桥,沿江的土地均是一片荒芜。两年多来,在方宗福的协调努力下,元眼村先后落实项目33个整合资金1330多万元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全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明显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被自治区评为“美丽村屯”。
完善基础设施,还需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方宗福带领元眼村走出一条以发展租赁乡村旅游和光伏发电产业的多元化发展道路。全村争取扶贫资金40万元,建成__市第一家村级集体经济光伏发电站;投入自治区扶持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100万元,建设花海烧烤场等旅游设施……元眼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从2015年前不足万元,增加到2017年的16.43万元,2016年摘掉贫困村的帽子。
忠诚 干净担当,是新时代党员干部的标尺。2016年5月,在筹备建设元眼村文体中心时,一名建筑老板找到方宗福,期望能承建这个中心,并表示可以先垫资,事成后有回扣。方宗福当场严词拒绝。
从严律己的同时,方宗福还坚持把廉政建设摆在支部班子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位置,每季度为党员上一次廉政党课,增强支部班子防腐拒变的定力。在2016-2017年,元眼村持续两年被评为自治区“五星级党组织”称号。
灯塔大课堂第十三课心得体会观后感3
驻村一年来,她吃住在一线,引资为村里架起太阳能路灯,引导村民搞起生态养殖,还为村里小学建好运动场,逢年过节组织村民举办联欢会,让整村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她就是自治区检察院驻凤山县松仁村党组织第一书记韦思。
凤山县凤城镇松仁村是个贫困村。2018年初,全村人均耕地不足0.5亩,村民们只能养些家禽来维持生计。
2018年2月底,韦思与自治区检察院机关的工作队员来到了凤山县。一到凤山县的当天晚上,韦思第一时间驻村:“惟独住在村里,才干更快吃透村情民意,对症下药开出‘扶贫’良方。”
“一个女同志能住多久?”面对韦思的驻村要求,一开始,村民们并不看好她。直到她在村里一连住了十多天,大家才真正信服了。
安顿好住处后,韦思就立即开始走访,很快走完全村的18个自然屯所有贫困户,为群众解决各类大大小小的问题共50多件。在她带动下,村委村干齐发力。去年以来,先后3次共筹集到善款50多万元,为松仁村23多个屯架起了186盏太阳能路灯。
作为第一书记,韦思深知脱贫需要有“造血”的能力。在她引导下,松仁村因地制宜地推进生态养殖项目,目前,已争取到各级支持投入170多万元,正式启动林下养殖核桃鸡产业。项目建成后,可养殖核桃鸡4万羽,覆盖贫困户80户,每年为每户贫困户增加收入6000余元,为村级集体经济增加收入近16万元。
扶贫工作,扶智是基础。村里有两所小学,分别是松仁小学和仁里小学,共有70多名小学生就读,但仁里小学办学条件简陋,基础建设较差。韦思争取__云天慈善基金会6万元爱心款,协助学校修好了平坦宽敞的球场,孩子们可以快乐运动,晚上这里又成为周边的群众开展文娱活动的场地。
既重视农村教育硬件建设,也重视思想文化环境的营造。在韦思的积极配合下,自治区检察院在松仁村已举办多场联欢文化活动,检察官还进村送戏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村民们也打算了多个节目,表达脱贫致富的信心和爱党爱国爱家的决心。
“她是我们心中的最美第一书记。”如今,一提到韦思,松仁村群众都赞不绝口。
灯塔大课堂第十三课心得体会观后感4
“新年在家过得挺好吧,过几天开学了,要记得按时回校上课哦,有什么艰难可以随时联系我。”2月11日晚,春节假期后上班第一天,__市港北区大圩镇永福村驻村第一书记蒙胜南到贫困户杨文珍家中了解劝返学生近况。
“蒙书记经常来我家了解情况,及时伸出援手帮助我们,很贴心。”永福村贫困户温立胜说,他女儿在蒙胜南悉心帮助下,如今很乐意去学校继续读书。在扶贫工作队帮扶下,水泥路通到家门口,户户通了自来水,村民通过发展产业腰包也鼓起来了。自家新房子也建好了,日子过得不错。
永福村是港北区“十三五”时期贫困村,共有贫困户88户381人。2018年3月,__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管所教导员蒙胜南到永福村任党组织第一书记,在他带领下,永福村有了新变化。
蒙胜南刚到永福村时,为尽快熟悉情况,他针对每个贫困户家庭位置绘画了一张手工地图,在地图的导航下入户走访,了解村情民意。他了解到,基础设施建设是该村老百姓最关怀的问题。为此,蒙胜南跑部门争取项目,开展基础设施建设。2018年,永福村共修建了5条水泥路1.3公里1项排污工程 1个灯光球场,加固了林屋屯 赖屋屯2项人饮工程。目前全村水泥硬化道路总里程达16.07公里,有文体服务中心 戏台 农家书院以及8个篮球场。
基础设施逐步改善了,如何让村民腰包鼓起来?蒙胜南积极培育扶贫产业。经认真调研,他利用第一书记帮扶经费5万元建立绿色有机茶树菇种植示范点。目前,茶树菇为村集体增加收入1.5万多元,使永福村去年集体经济收入达9.4万多元。“下一步,我们将通过以点带面带动贫困户发展茶树菇种植。”他说。
蒙胜南还充分利用该村自然条件,通过“村民合作社+公司+贫困户”模式发展光伏产业,增加村集体和贫困户收入,目前已有45户贫困户参与该项目。项目建成后,每年可为每户贫困户增收2800多元,为村集体增收14万多元。目前该项目施工已收尾,已有30多户并网发电。
针对大多数贫困户缺乏农产品销售渠道的情况,蒙胜南积极联系学校 饭店 单位 企业,并通过朋友圈为贫困户销售农产品,2个多月便将覃玉琼温有健等25户贫困户滞销的农产品销售一空,还激发了他们发展生产的热情。他还通过“个人捐助+企业资助+政府补助”的方式,帮助贫困户建新房。2018年,危房改造户温立胜黄立忠 赖富兴 陈福添等贫困户喜迁新居。
在控辍保学方面,蒙胜南暗下决心“一个都不能少”。为此,他走村串巷,深入细致地入户做思想工作,2018年成功劝返了7名辍学儿童。
目前永福村贫困发生率已降至1.2%,2019年计划脱贫12户50人。“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蒙胜南以此为信念投身到脱贫攻坚工作中,努力做贫困户的贴心人。
灯塔大课堂第十三课心得体会观后感5
一年多来,无论阴晴雨雪,总有一个年轻的身影行走在浦北县福旺镇大垌村的田间地头 村头巷尾,乡亲们见了他都会热情地上前打声招呼唠上几句家常,这成为了村里大家最常见 最熟悉的场景。他就是去年3月份__市浦北县金浦中学选派到福旺镇大垌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邓雪强。
浦北县福旺镇大垌村委位于福旺镇的西南面,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等原因,社会经济发展一度缓慢,村集体经济发展薄弱,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劳务输出收入为辅。到村担任第一书记后,邓雪强带着村委会工作队深入农户调查摸底,摸清贫困原因,通过精准识别,建立了“贫困档案”,一个多月的时间备足了脱贫攻坚的“教学方案”。
“何哥啊,你家的100多只鸡可以卖了吧?此刻小孩读书怎样啊?”“张婶啊,你家的蔬菜基地都种了些什么菜?可要注重防虫防害,增加收成喔。”
邓雪强书记走到哪里,温暖贴心的话语就在哪里。一说起投入60多万元建设的400多米的两个自然村屯硬化水泥道路 45杆路灯 1000多人饮用水工程村委篮球场建设以及留守儿童家园的建设,大垌村村民就乐得合不拢嘴。道路修起来了,村民的出行方便了;人饮用水工程接通了,群众饮水安全了;村委篮球场建设以及留守儿童家园建设了,村民儿童课余饭后有了好去处。村支书何胜说:“自从来了邓书记,村里干群关系变得和谐了,帮我们村里争取到很多的项目和资金,理清了发展思路,此刻我们村里一天一个样!”
“住进了大垌村,我就是大垌村人,有一分热,就要发一分光。”邓雪强说。2018年初,浦北县委 县政府大力推广特色种养及农业产业化项目。邓雪强认为,百香果黑猪无公害优质水稻等项目很适合在大垌村发展,村两委干部也支持他的想法,但村民却心中怀疑,都不愿报名参与。邓雪强组织村两委干部划片区走村入户,为村民讲解补贴政策,耐心宣传动员。在邓雪强积极引导热心帮扶下,30多户贫困户加入了产业扶贫项目,共种植蔬菜100多亩 养牛300多头 养鸡3000多羽。
为使产业扶贫项目出效果,邓雪强认真研读有关扶贫政策,找来种植和养殖专业书籍认真学习,为产业扶贫项目户进行跟踪服务。为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发展种养业,邓雪强多次前往县 镇农业部门学习请教种植栽培技术,并组织召开了种养专题座谈会,为贫困户分析市场前景,传授种植栽培和养殖知识,真正做到了想在前面 记在心里帮在点上。“邓书记不仅给我们带来扶贫基金项目,还经常到田间地头来指导我们,带领我们全村人脱贫致富。”福旺镇立权蔬菜基地负责人何立权说道。
据统计,驻村的一年里,邓雪强共为14户贫困户申报“量化到户·带资入股”项目,实现了创增收 有就业有产业;协助20名贫困学子申报雨露计划补助;完成了5户贫困户危房改造项目。全村9户51人达到脱贫标准,2018年底顺利通过脱贫“双认定”,实现了稳定脱贫。
灯塔大课堂第十三课心得体会感悟 篇4
去年12月,我市向56个深度贫困村发起脱贫攻坚“总攻”,选派了63位砺炼干部到深度贫困村主战场工作,朱泓静正是其中之一。在十个月的时间里,朱泓静与村委干部群众日夜奋战,逐条破难题,逐户拔穷根,吃住在村,像钉子一样,用脚步丈量脱贫路,勇当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尖兵”,带动深度贫困村加快了脱贫的步伐。
“钉”在一线 挂图作战找短板
绕村流淌的清水河,世世代代滋养着新联村。但这里地势低洼,每年雨季,雨水不断灌入易造成洪涝灾害,大部分农田被淹,村民生产生活受到极大影响。
新联村是深度贫困村,地理环境不适宜种植生长周期长的作物,基础设施建设又相对落后,要怎么带领村民脱贫,发展出路在哪里?
一道道难题摆正朱泓静面前,但她并没有气馁,决心先做好最基础的调研工作。
走村入户 摸清家底,不知不觉就到了傍晚,晚上回到村里还得整理材料和数据,疲劳而充实的一天就这样开启了朱泓静驻村工作的序幕。
“既然要到深度贫困村一线砺炼,就做好打仗的打算,既然组织选派为第一书记到村任职,我就不能辜负组织的信任和群众的期盼。”这是朱泓静入村时的承诺,她也朝着这个目标努力。
虽是一名女干部,但朱泓静不柔弱,她按要求吃住在村里,像一颗钉子扎在扶贫工作的第一线。“要帮助深度贫困村脱贫,首先要了解村情,找出发展短板,才干有的放矢。”朱泓静说,在推进深度贫困村精准扶贫工作中,上林县砺炼干部队伍率先在14个深度贫困村挂上精准扶贫系列专题图,实施挂图作战。
朱泓静结合自己测绘专业所长及地籍管理工作经验,绘制了一幅新联村行政区域范围内的正射影像图,并套用土地利用现状图,将两者相结合,找到了新联村可发展的区域。
“你看,我们可以修一条环村路,将这些村庄连起来,不仅方便村民出行,农作物运输也便捷。”朱泓静和村委班子商议着,期望建设一条环村路,打通村庄之间的交通死结。很快,朱泓静的建议得到村委班子的认可,并在9月全面开工建设,预计今年年底可以投入使用。此外,朱泓静还将横跨内安 外安 塘峨等庄的300亩旱地改为水田,修建了沟渠,方便灌溉。
“一图在手,胸怀全局,村子的优势劣势,一眼就能了解,心中有数。”朱泓静说。
因地制宜 攻坚克难拔穷根
“我们将在村里发展紫米种植 小龙虾养殖,使这些脱贫产业成为村里新的致富引擎。”对新联村今后的发展,朱泓静早已有了打算。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要害,我们必须要把产业发展起来才干帮助群众增收致富。”为了发展产业,朱泓静和村委干部挨家挨户做动员,利用村委里“贫困户变脱贫户 脱贫户变村干”的身边事例,改变贫困户“等 靠 要”思想,理清村子产业发展的脉络。
因地制宜发展致富产业,是解决贫困问题的根本途径。
朱泓静算过一笔账,按照紫米目前每公斤6元的价格,每亩地产350—400公斤,一年收两造,村民每亩地可增收4000多元,这要比种植玉米 一般水稻等传统作物经济效益要好得多。朱泓静说,村里地势低洼的地方,不适宜种植,那就因地制宜发展养殖业。
说干就干,新联村利用50亩丢荒地来养殖小龙虾,并成立合作社,带领村民抱团发展。
为了让村民“看得见 摸得着”扶贫实效,朱泓静通过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发挥党员 村干和致富带头人的作用,动员致富带头人 村委会副主任覃武军发展紫米种植产业,示范带头,增强村民信心;激励计生专干潘济海成立豚狸合作社,带领村民共同养殖;发动博艺合作社致富带头人黄一晨开发养牛下游产业,“牛粪+稻草”种植双孢菇,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在朱泓静的带领下,新联村正慢慢发生着变化:爱心企业来了,为新联村小学建设午休室,解决了老师和孩子的午休问题;厨师等职业培训办起来了,村民长了知识,增强了技能……
“朱书记到我们村以后,村子一天天在变化,有她在,我们有信心。”新联村村支书覃振光说。
真帮实助 已把他乡当家乡
“此刻,村民看到我都会亲切地打招呼,还经常与我拉家常,大家就像亲人一般。”朱泓静笑着说。
这位来自__市国土资源局的女干部,从宽敞舒适的办公室走到田间地头 百姓身边,让村民打消了疑虑,坚定了发展信心。
面对156户639名贫困户的脱贫致富梦,朱泓静不敢有丝毫懈怠。拉家常 夜访入户,在一次次沟通交流中,朱泓静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逐渐搭建起与群众沟通的“连心桥”。
在走访芭墓庄时,朱泓静了解到,塘红乡一个商人从新联村收购了一批玉米种,并与村民达成了口头协议,但余款尚未结清。因为该商人未与村民签订合同,有的村民手上有收条,有的村民手上连收条都没有。据估算,牵涉村民100多户,涉及金额40多万元。在公安机关的帮助下,今年4月联系上了这名商人,朱泓静带领村干与村民代表连夜找到该商人并要求他写下承诺书,明确了须还款的事项。
“村民的血汗钱不能亏,作为第一书记,我就应当为他们排忧解难。”朱泓静说。
“别小看这朱书记,她可是做群众工作的好手哩。”覃武军说,朱书记不仅帮助村民解决问题,算经济账,动员宣讲也有一套。
今年8月,朱泓静利用新时代讲习所组织村里开展了一场脱贫攻坚的主题讲习,邀请村里的致富带头人来给大家分享脱贫致富的心得和经验。
村支书覃振光过去是村里的贫困户,前两年,他通过发展养牛产业,靠着自己的敏锐头脑和勤劳的双手,去年已经脱贫。“贫困户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肯改变 肯动手,脱贫就不是梦。”这句话也是覃振光脱贫的动力来源。在新一轮的换届选举中,覃振光当选为新联村支书。
“贫困户变脱贫户,脱贫户变村干”的正能量在新联村传播,如今,村委班子中有5名村干从贫困户中来。
利用身边模范,改变村民“等 靠 要”的思想,激发他们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朱泓静巧用示范带动 现身说法,为新联村营造了和谐乡风 文明乡风。
“这些群众就是我的亲人,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就是我的责任!”简单的几句话,道出了朱泓静扎根基层一线的为民服务情怀。
观灯塔大课堂第十三课有感 篇5
加强党的建设
把党的形象树起来
阳泉一监离退科党总支始终以党建工作为引领,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全体老党员的重大政治任务,坚持以“三会一课”制度为着力点,每周一组织开展政治理论学习,雷打不动坚持了30年。紧紧抓住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好契机,用红色精神加强政治引领,组织老干部参加“十项活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展示阳光心态、体验美好生活、畅谈发展变化”主题党建活动、“我与共和国一起成长”征文活动、“争做文明一监人”合理化建议活动、庆祝建党99周年书画摄影作品展以及省局举办的“祖国颂”大合唱比赛、“维护核心、见诸行动”党课教育、赴革命圣地——延安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等。同时,常年为老干部每人订阅《先锋队》《山西老年》《老友报》各一份。老年大学图书室藏书上万册,供老干部览读和借阅。
至今的三年间,阳泉一监离退科党总支共组织集中学习80多次,参加学习的老干部有0余人次。离退科党总支还不断创新党建工作形式,充分利用手机微信开展工作,加强互联网党建工作,专门设立了“阳泉一监老党员微信群”,为党员提供网上学习信息、知识营养,让居住在外地的老党员享受远程教育,保证每个老同志退休不褪色、退岗不退党。在离退科党总支的组织指导下,离退休老党员真正做到了政治上拥护核心、思想上拥戴核心、行动上紧跟核心,永葆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显著增强。
加强组织建设
把党的旗帜举起来
阳泉一监党委始终把老干部组织建设工作放在突出重要位置,通过开展重温入党誓词、举行“政治生日”、举办升国旗仪式、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等,深入推进“传播正能量”活动。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离退科党总支建立3个微信群,把650名老干部全部纳入群成员统一管理;主动为慢性病老干部集体购药,为从武汉、北京、新疆等地归来、在家隔离的老干部买菜送饭;为在疫情期间去世的老干部举行简单告别,特事特办,3天送葬。同时,特别注重创新工作方式,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启动“云思维”管理和服务老干部;通过“云宣传”对老干部进行心理疏导;开辟“云课堂”传播正能量,采取“云行动”稳定老干部队伍。在监狱全面进行疫情防控总体战、阻击战的关键时期,60名老党员把党的旗帜高高地举起来,主动请缨、主动作为,组成志愿者巡逻队,围绕主要出入口进行设卡巡逻,有效阻断了疫情流入和传播风险,为监狱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全体在职的党员民警树立了模范榜样,彰显了老干部党建工作的巨大威力。
加强思想建设
让党的声音响起来
阳泉一监离退科党总支充分利用老干部活动中心和老年大学这两大阵地,让党支部思想文化建设创品牌、造精品、显特色、出成果。太极拳队获得阳泉市老干部拳、剑、武展演优秀奖;健身秧歌获得司法行政系统健身秧歌比赛一等奖;百人合唱队的《长征组歌》《不忘初心》《保卫黄河》等经典作品获历年大合唱比赛的特别奖;舞蹈《桃花红杏花白》、小合唱《红米饭南瓜汤》、柔力球《梦想的旗帜》、旗袍秀《梨花颂》以及现代京剧《打虎上山》、太极拳+书画展《刚柔相济》、快板《说说咱们的好光景》、表演唱《老两口学毛选》等节目都是老党员排练的精品佳作。
加强作风建设
把党的温暖传下来
每年的春节、“七一”、重阳节,监狱党委都要对老干部、老党员进行全员慰问,发放慰问金、慰问品等。在重大节日里,监狱领导都要分组到老干部家里,对有困难、有疾病、年龄大的老干部、老党员、老领导进行重点慰问。今年以来,离退科党总支对31名60年以上党龄的老党员进行了家访;为9名离休老干部上门巡诊服务;与5名生活困难老党员结对子,进行帮扶;对80余名生病住院的老干部进行了上门慰问;上门为18名80岁、90岁、100岁的老干部举行生日庆典;每年为老干部组织一次身体健康检查……离退科党总支用实际行动密切了和老党员的联系,把党的温暖传递到老党员、老干部的心里。
珍惜奋斗成果
为金色党徽添光彩
近年来,阳泉一监离退科党总支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多次被省监狱管理局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至今,历年都被阳泉市委组织部授予“五星级党支部”称号;被省监狱管理局授予“五星支部”荣誉称号;20被省委组织部、省委老干部局、省人社厅授予“全省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今年8月,省委老干局副局长岳卫东一行到阳泉一监检查指导离退科党建工作,认为阳泉一监老干部党建工作有创新、有特色、有成效,并给予高度评价。
灯塔大课堂第十三课个人观后感 篇6
唐成是__旅游学院的老师。如今,他还有一个新身份——资源县中峰镇中峰村第一书记。
今年3月份上任的唐成,在第一书记岗前培训中,他代表新一轮选派第一书记作承诺发言:“第一书记一要转变态度
思想和角色,以党建为抓手促扶贫;二要熟悉村史村情和村民,以精准为重点抓落实;三要掌握新的工作方式方法,用科学思维指导工作;四要发扬敢于担当的作风,用纪律意识守住底线。”这番发言,感染在座的每个人。
唐成认真践行诺言。在了解因残致贫的贫困户曾庆美家的轮椅损坏已久,唐成及时想办法为曾庆美购买新轮椅;贫困户黄裕良家养了蜜蜂,唐成多方联系,在__旅游学院工会支持下,积极发动教师购买;唐成还利用该学院开发的[乐享田园]电商平台,为贫困群众打通销售渠道。
唐成认真分析村里的集体经济情况后,因地制宜制定壮大发展村集体经济三年规划。其中,该村入股金紫山风电
猕猴桃项目,每年能实现持续稳定收益。在“3+1”产业中,他邀请红提专家为贫困户进行技术指导,提升红提品质。
唐成发挥后盾单位__旅游学院的旅游扶贫培训基地的优势,成功组织中峰
官洞
大坨
胡家田金江等村党员干部参加__旅游学院结对帮扶村党员干部综合素养培训班。以__旅游学院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为契机,唐成帮争取“微商城助力中峰村特色农产品销售”“闲农业+红色旅游:资源县中峰村扶贫行动实施方案”“英才益教,E人筑梦”“‘驿站一体化’平台式旅游休闲模式—以资源县中峰村为例”“知识扶贫平台”五个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落户中峰,为该村旅游休闲产业发展
教育扶智起到推动作用。
努力了,就有收获。唐成展现出一名优秀“第一书记”的风采,今年中峰村将实现整村脱贫摘帽。而中峰村127户贫困户513名贫困群众,今年将达到脱贫摘帽标准。
灯塔大课堂第十三课个人观后感
“要是价格跌得厉害,这些红薯至少还可以卖给村里的养殖场……”
横县峦城镇方村一片正在平坦的荒地上,驻村第一书记叶伟向记者介绍村里主导发展的几项扶贫产业。叶伟的表达有些“与众不同”:他不是一上来就畅谈某项产业会带来多大效益能帮助多少贫困户脱贫致富,而是先考虑“假如失败了怎么办”。
两年前,叶伟刚到方村摸底的时候,别说是贫困户,就连一些村干部都对发展扶贫产业有些疑问。“贫困村
贫困户底子薄经不起折腾,一旦产业失败,经济损失当然心痛,打击贫困户的信心影响更大。”摸清情况后,叶伟很快与村“两委”干部定下选择产业的标准:投资不能太大技术含量不能过高,最重要的是得有“兜底”。
世上真有这样“光赚钱不赔本”的买卖?叶伟与大家思虑再三,决定在红薯上做文章——峦城红薯在当地小有名气,村民又熟悉种植技术;只要解决种苗,投入就不会太高;最重要的还能“兜底”:就近卖给养殖场,始终也能赚回本钱。
有了“谋败”的底线,叶伟开始“谋胜”,“质量
加工
市场品牌,一个都不能少”——农科院经济作物钻研所的专家到方村建立试验基地,种植技术和产品质量有了保障;合作社注册的“方村淳茹”商标走上电商平台,产品颇受市场欢迎;依托扶贫专项资金建设的红薯加工房,立即投入使用……
在10月底举办的__工业和信息产品展示会上,方村红薯一亮相就“走红”,40多箱产品被抢购一空。村民陈洁莲不禁感叹:“种了大半辈子的红薯,没想到还能卖到会展中心。”
依托红薯
养猪
养鸭等多种产业,两年来,方村先后有34户147人顺利脱贫,预计今年全村可如期脱贫。叶伟也因此赢得了大家的信任,继续留任第一书记。
近期,叶伟正在组织村民在荒地上种植香樟树,“合作企业保价收购,万一香樟油不好卖,木材也能值不少钱。”
他又开始“谋败”了:“‘谋败’是为了防止失败,大家的信心足了,脱贫就更有期望了。”
灯塔大课堂第十三课个人观后感
搬石头拌泥浆……尽管是微凉初秋,但上林县澄泰乡新联村仍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工作景象。“今年9月开工建设的环村路,年底就能完工,村民进村出村更方便了。”看着正在建设的环村道路,驻新联村第一书记朱泓静激动地说。
去年12月,我市向56个深度贫困村发起脱贫攻坚“总攻”,选派了63位砺炼干部到深度贫困村主战场工作,朱泓静正是其中之一。在十个月的时间里,朱泓静与村委干部群众日夜奋战,逐条破难题,逐户拔穷根,吃住在村,像钉子一样,用脚步丈量脱贫路,勇当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尖兵”,带动深度贫困村加快了脱贫的步伐。
“钉”在一线 挂图作战找短板
绕村流淌的清水河,世世代代滋养着新联村。但这里地势低洼,每年雨季,雨水不断灌入易造成洪涝灾害,大部分农田被淹,村民生产生活受到极大影响。
新联村是深度贫困村,地理环境不适宜种植生长周期长的作物,基础设施建设又相对落后,要怎么带领村民脱贫,发展出路在哪里?
一道道难题摆正朱泓静面前,但她并没有气馁,决心先做好最基础的调研工作。
走村入户
摸清家底,不知不觉就到了傍晚,晚上回到村里还得整理材料和数据,疲劳而充实的一天就这样开启了朱泓静驻村工作的序幕。
“既然要到深度贫困村一线砺炼,就做好打仗的打算,既然组织选派为第一书记到村任职,我就不能辜负组织的信任和群众的期盼。”这是朱泓静入村时的承诺,她也朝着这个目标努力。
虽是一名女干部,但朱泓静不柔弱,她按要求吃住在村里,像一颗钉子扎在扶贫工作的第一线。“要帮助深度贫困村脱贫,首先要了解村情,找出发展短板,才干有的放矢。”朱泓静说,在推进深度贫困村精准扶贫工作中,上林县砺炼干部队伍率先在14个深度贫困村挂上精准扶贫系列专题图,实施挂图作战。
朱泓静结合自己测绘专业所长及地籍管理工作经验,绘制了一幅新联村行政区域范围内的正射影像图,并套用土地利用现状图,将两者相结合,找到了新联村可发展的区域。
“你看,我们可以修一条环村路,将这些村庄连起来,不仅方便村民出行,农作物运输也便捷。”朱泓静和村委班子商议着,期望建设一条环村路,打通村庄之间的交通死结。很快,朱泓静的建议得到村委班子的认可,并在9月全面开工建设,预计今年年底可以投入使用。此外,朱泓静还将横跨内安外安
塘峨等庄的300亩旱地改为水田,修建了沟渠,方便灌溉。
“一图在手,胸怀全局,村子的优势劣势,一眼就能了解,心中有数。”朱泓静说。
因地制宜
攻坚克难拔穷根
“我们将在村里发展紫米种植
小龙虾养殖,使这些脱贫产业成为村里新的致富引擎。”对新联村今后的发展,朱泓静早已有了打算。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要害,我们必须要把产业发展起来才干帮助群众增收致富。”为了发展产业,朱泓静和村委干部挨家挨户做动员,利用村委里“贫困户变脱贫户脱贫户变村干”的身边事例,改变贫困户“等
靠
要”思想,理清村子产业发展的脉络。
因地制宜发展致富产业,是解决贫困问题的根本途径。
朱泓静算过一笔账,按照紫米目前每公斤6元的价格,每亩地产350—400公斤,一年收两造,村民每亩地可增收4000多元,这要比种植玉米一般水稻等传统作物经济效益要好得多。朱泓静说,村里地势低洼的地方,不适宜种植,那就因地制宜发展养殖业。
说干就干,新联村利用50亩丢荒地来养殖小龙虾,并成立合作社,带领村民抱团发展。
为了让村民“看得见
摸得着”扶贫实效,朱泓静通过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发挥党员
村干和致富带头人的作用,动员致富带头人村委会副主任覃武军发展紫米种植产业,示范带头,增强村民信心;激励计生专干潘济海成立豚狸合作社,带领村民共同养殖;发动博艺合作社致富带头人黄一晨开发养牛下游产业,“牛粪+稻草”种植双孢菇,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在朱泓静的带领下,新联村正慢慢发生着变化:爱心企业来了,为新联村小学建设午休室,解决了老师和孩子的午休问题;厨师等职业培训办起来了,村民长了知识,增强了技能……
“朱书记到我们村以后,村子一天天在变化,有她在,我们有信心。”新联村村支书覃振光说。
真帮实助
已把他乡当家乡
“此刻,村民看到我都会亲切地打招呼,还经常与我拉家常,大家就像亲人一般。”朱泓静笑着说。
这位来自__市国土资源局的女干部,从宽敞舒适的办公室走到田间地头
百姓身边,让村民打消了疑虑,坚定了发展信心。
面对156户639名贫困户的脱贫致富梦,朱泓静不敢有丝毫懈怠。拉家常夜访入户,在一次次沟通交流中,朱泓静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逐渐搭建起与群众沟通的“连心桥”。
在走访芭墓庄时,朱泓静了解到,塘红乡一个商人从新联村收购了一批玉米种,并与村民达成了口头协议,但余款尚未结清。因为该商人未与村民签订合同,有的村民手上有收条,有的村民手上连收条都没有。据估算,牵涉村民100多户,涉及金额40多万元。在公安机关的帮助下,今年4月联系上了这名商人,朱泓静带领村干与村民代表连夜找到该商人并要求他写下承诺书,明确了须还款的事项。
“村民的血汗钱不能亏,作为第一书记,我就应当为他们排忧解难。”朱泓静说。
“别小看这朱书记,她可是做群众工作的好手哩。”覃武军说,朱书记不仅帮助村民解决问题,算经济账,动员宣讲也有一套。
今年8月,朱泓静利用新时代讲习所组织村里开展了一场脱贫攻坚的主题讲习,邀请村里的致富带头人来给大家分享脱贫致富的心得和经验。
村支书覃振光过去是村里的贫困户,前两年,他通过发展养牛产业,靠着自己的敏锐头脑和勤劳的双手,去年已经脱贫。“贫困户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肯改变肯动手,脱贫就不是梦。”这句话也是覃振光脱贫的动力来源。在新一轮的换届选举中,覃振光当选为新联村支书。
“贫困户变脱贫户,脱贫户变村干”的正能量在新联村传播,如今,村委班子中有5名村干从贫困户中来。
利用身边模范,改变村民“等
靠
要”的思想,激发他们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朱泓静巧用示范带动
现身说法,为新联村营造了和谐乡风
文明乡风。
“这些群众就是我的亲人,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就是我的责任!”简单的几句话,道出了朱泓静扎根基层一线的为民服务情怀。
“朱泓静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沉得下身子,耐得住寂寞,抓得住重点,工作有思路,措施有创新,能够团结当地干部和群众,肯干事,干成事,是非常优秀的一位干部,可谓巾帼不让须眉。”上林县深度贫困村脱贫攻坚工作队队长县委常委
县深度办主任尹平高度评价这位第一书记。
灯塔大课堂第十三课个人观后感
“黄主任真了不起,夫妻两地分居,还带着孩子来扶贫。”“村里的‘双高’基地能建起来,多亏了他。”宁明县寨安乡那练村村民对“第一主任”黄军河赞不绝口。
黄军河是自治区民宗委今年3月下派到寨安乡那练村开展扶贫的“第一主任”,到任后积极动员村民开展特色养殖,顺利进行“双高”基地建设,脱贫攻坚扎实有效。
见到黄军河时,他刚从县里的扶贫工作会议回来。“听说你和爱人都在扶贫一线工作,孩子跟着你。”记者问道。“我妻子在桂平县做扶贫工作,平时工作很忙,孩子还小,只能随我在这边读幼儿园。”黄军河说。
2017年底,经过精准识别后,那练村有15户42人未脱贫。如何让村民尽快脱贫一直萦绕在黄军河心间。那练村地广林多,十分适合发展种养产业,然而村民顾虑多,种养业一直发展不起来。
经过市场调研,他发明养鸡有广阔的市场,于是他积极向村民宣传养鸡的好处和优惠政策,还为村里的养殖户解决销路问题,激发村民的养鸡热情。
“养一只鸡有几十元的利润,市场前景不错。假如贫困户进行规模化养殖,并做好管理工作的话,脱贫致富根本不是问题。”在黄军河的带动下,不少贫困户买了鸡苗。
那练村有不少丢荒地,村民对原先种植的速生桉意见很大,如何变废为宝?黄军河与扶贫工作队员村干商议后,决定将这些丢荒地和速生桉林地共110多亩通过承包流转土地的形式进行经营,按“双高”基地建设要求种植甘蔗,预计能实现甘蔗年产量600吨,为村集体经济创收7万元。
不仅如此,黄军河与驻村第一书记一起向后盾单位申请了12万多元扶贫资金,用于那练村扶贫养殖基地建设。“通过基地,带动贫困户养鱼
养鸭种辣木,大家的生活会慢慢好起来。”黄军河说。
那练村还有较为丰富的红色资源,包括革命历史文物
口传史料等。“下一步,我们打算搜集和保护那练村的红色资源,特殊是革命文物
革命文献资料口传历史资料等,在那练屯革命旧址上修建一座那练革命历史纪念馆,修复部分堡楼等革命历史遗迹。”黄军河说,这既是对历史的纪念和尊重,也是发展那练村红色旅游,带动村民增收的好办法。
灯塔大课堂第十三课个人观后感
王鹰鹏,先后担任__市平桂区沙田镇金竹村狮东村第一书记,骑着摩托车穿越乡村扶贫路超3万公里,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摩托车上的‘第一书记’”。驻村三年来,他从建强基层组织
推进精准脱贫发展产业入手,带领群众克难奋进,两个贫困村的产业发展初见成效,民生大为改善,逐步形成和谐稳定新局面。2018年,他被自治区评为“优秀驻村第一书记”。
作为平桂区民宗局下派的第一书记,王鹰鹏于2016年3月进驻沙田镇金竹村。该村地处海拔800米以上的大桂山脉腹地,人均耕地不到0.07亩,285户村民中贫困户就有183户。
王鹰鹏天天骑着摩托车奔忙在乡村道路上,村里贫困户的生产生活艰难时常记挂在心。仅在金竹村,他就帮助28户贫困户办理好农村低保和12户危房改造,为群众办理惠民实事超60件。
“以项目建设带动产业发展,提高土瑶群众生活质量。”驻金竹村两年来,他带领村干部到上级单位争项目争资金,硬化村道9公里,拓宽村道1.5公里;筹资290多万元对金竹片78户农户进行风貌改造,建设3座人饮工程
2间村民议事室
1个文化广场,以及2个道路大涵洞200米防洪河堤等。
创新开展“支部+合作社+贫困户”产业发展新模式,在产业发展中做好前
中
后服务,帮助贫困户完成土地流转
产业投入
贴息贷款
技术培训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去年,成立金竹村农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种植茶叶538亩,建成年出栏100头山羊养殖基地1个,超30户贫困户实现产业持续增收。邀请市区种养专家到村举办茶叶种植等农业农村实用技术培训6期,受训群众320人次。
今年3月27日,王鹰鹏骑着摩托车依依不舍地离开金竹村到狮东村担任第一书记。经过半个月的进村入户调查摸底,他认为精准落实基础设施扶贫
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扶贫
就业扶贫
教育医疗扶贫,是狮东村决胜脱贫攻坚的利剑。
驻狮东村5个月来,他引进__市天洲茶业有限公司在该村大冲屯建设“公司+合作社+贫困户”产业发展模式的扶贫车间。通过发展竹编织
收茶加工包装,就使全村贫困户增收50万元以上,解决贫困户劳动力100多人就业,村集体增长收入8万元。此外,该村新种杉树1000亩
大肉姜500亩茶叶和油茶2000亩。大冲片整屯搬迁在加快推进,小冷水片小学建成立即投入使用。乡村旅游项目在加快推进……
如今,王鹰鹏仍天天骑着摩托车穿越在狮东村的村村寨寨。“只要贫困村
灯塔大课堂第十三课心得体会感悟 篇7
二是要牢记宗旨。我们党全部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美好。只有坚持群众第一,民生优先,时刻关注群众疾苦,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难,同群众同甘苦,与群众保持最密切的联系,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三是要牢记学习。以“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拜一切能者为师,做到想学、善学、恒学;要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坚定理想信念,武装思想头脑,要努力学习好各项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科学技术知识和工作业务知识,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做到学以增智、学以致用,不断提升工作能力水平,真正成为一名学习型、专家型的领导干部。
四是要牢记身份。我们的岗位来自于组织的信任和人民的重托,既是政治待遇,更是工作责任,要始终牢记自己共产党员、领导干部、人民公仆的身份,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好干部标准来要求自己,真正把“坚定信念”作为第一标准,把“为民服务”作为根本使命,把“勤政务实”作为一贯作风,把“敢于担当”作为可贵品质,把“清正廉洁”作为底线要求,以上率下,当好表率。
五是要牢记责任。牢记工作之责、党风党建之责,坚持问题导向,着眼群众需求,牢固树立“有为才有位”的思想,本着民生工作没有、只有更好的思路,主动谋事、认真干事、努力成事,用知责之心、担责之能、履责之行推动全办经济社会发展,通过一系列举措,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打实拉近同人民群众的距离。为建成小康社会添砖加瓦。
六是要牢记纪律。我们要时刻牢记纪律“红线”和法律“底线”,严格按照党规党纪、国法约束自己,自觉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培养良好家风,努力在群众心中树立良好形象。
看灯塔大课堂第十五课感悟心得 篇8
是“十三五”规划收官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启动之年。20中国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在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以后,“十四五”将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转型提升期。从现在起再奋斗十五年,到2035年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中央政治局会议用三个“仍然”对“十四五”时期发展大势作出精准判断:“我国发展仍然处于战略机遇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
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也是第13个五年计划的最后一年。但是从今年的年初开始,从我国到全球在不同程度上的遭受了新冠肺炎的影响,各国的经济都有所损失。
在今年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当中,我们制定了第14个五年计划,并且对2035年的远景目标有了一些规划。
随着十四五时期的到来,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有了更加清晰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我们要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到发展的全过程和各个领域。实现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加可持续,和更加安全的发展。
2035年的远景目标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我们要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作为引领。从经济中国,和谐中国,开放中国,创新中国四个维度当中,提出了22个第一阶指标和14个第二节指标,全面的描述了,现代化经济的体系,并且指出需要弥补的短板和弱点,同时仔细的研发十四五分阶段目标落实。这些指标不仅仅对中国的经济发展结果的衡量,也是对中国整个的发展路径和改革路径的整个衡量。
发展经济向来是一个持久战,我国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再到现在开启的第14个五年计划,一步一步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并且在这个过程当中,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勇于改革,善于创新,就是为了让我国能有更好的发展。
#灯塔大课堂第十五课心得体会2
一、知史才能论今
镜头回转,70年风雨兼程,五年规划(计划)留下了十三个坚实的脚印。从“一五”到“五五”,我们奠定了工业化、现代化的基础,基本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积累了经验;从“六五”到“九五”,我们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基本解决了人民生活的温饱问题,实现了总体小康的战略目标;从“十五”到“十三五”,我们将胜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71年的实践经验表明:五年规划能有力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能不断提升我国综合国力,能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制定五年规划,是我们必须去做而且必须做好的硬任务。
二、明时才能论事
拉长镜头,展望新时代华章,犹需五年规划提步拉弦。从国内形势看,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开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新征程,开篇怎么布局,第一步如何落脚,尤为重要;从国内矛盾看,面对新时代新形势下的新矛盾,需要解决什么问题,该如何解决问题,都需要一个科学具体的指导;从国际环境看,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演进,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想在变局中开新局,于危机中育新机,离不开一个科学具体的指导;从国际需求看,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作为疫情下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世界需要中国智慧,需要中国方案。
三、知行才能振兴
“知者行之始也,行者知之成也”,以“不怕事”的精气神,推进“十四五”规划各项任务落地开花。王阳明提倡“知行合一”,有一点就是“事上练”,意思就是在事情上磨练自己,对于我们来说,就是要把困难当成炼金石,迎难而上,磨好杀敌剑;“众人拾柴火焰高”,以“星星之火”的气势,推进“十四五”规划各项任务结出硕果。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一项伟大事业的成功,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为我国发展贡献力量不是一个人的“特权”,而是我们大家的义务,这是光荣而伟大的事业。
#灯塔大课堂第十五课心得体会3#
党的十九大在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两步走”战略安排时,对两个阶段发展目标分别进行了展望和提出了要求。在即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历史时刻,《建议》展望2035年,进一步从九个方面明确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丰富了目标内涵,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制定这些目标,既充分考虑了我国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有利条件,也充分考虑了各种风险和挑战,因而实现这些目标是有基础、有条件、有把握的。
(一)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建议》重申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同时强调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从2020年到2035年,我国经济将保持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经济总量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实现经济发展从数量和规模扩张向质量和效益提升的根本转变,加快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也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居于核心地位。我们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在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把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经过未来的奋斗,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社会生产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
(二)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四化”的同步发展是基本路径,也是重要目标。我们将持续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四化”。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形成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领域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也将大幅提升。以城市群为主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格局基本形成,城市品质明显提升,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新水平,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基本实现。补齐“新四化”同步发展的短板,将使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实现重大突破,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实体经济与金融、房地产均衡发展,全要素生产率明显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
#灯塔大课堂第十五课心得体#会4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主要议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要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把握发展规律,发扬斗争精神,善于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
推动“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灯塔大课堂第十五课心得体会5#
推动“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必须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必须坚定不移推进改革,继续扩大开放,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必须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实现发展规模、速度、质量、结构、效益、安全相统一。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我们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加大宏观政策应对力度,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重大成果。经济稳步恢复,复工复产逐月好转,二季度经济增长明显好于预期,三大攻坚战扎实推进,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明显加快,改革开放继续深化,人民生活得到有力保障。这充分表明,党中央决策部署是正确的,党的领导是坚强有力的,我国经济韧性是强劲的,中国人民是拥有伟大创造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
当前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建立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长期协调机制,坚持结构调整的战略方向,更多依靠科技创新,完善宏观调控跨周期设计和调节,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
【灯塔大课堂第十三课心得体会感悟】推荐阅读:
观看灯塔大课堂第十三课有感作文800字09-09
看灯塔大课堂第十五课感悟心得11-13
学习灯塔大课堂第十二课个人心得感悟05-19
灯塔大课堂第十六课观看感悟09-12
灯塔大课堂第十四课心得感想08-31
观看灯塔大课堂第十课心得体会06-05
学习灯塔大课堂第十四课心得体会08-29
“灯塔大课堂”第十二课榜样学习心得感想06-30
党员学习灯塔大课堂第十四课心得体会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