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高效课堂

2024-10-14

生本高效课堂(共12篇)

生本高效课堂 篇1

一、生本理念, 专业基础

生本教育是郭思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式。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被不同地区的越来越多的学校尝试和认可, 它倡导“以生为本”理念, 以尊重学生为前提, 主张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组织下的自主学习, 从而实现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健康的发展。生本课堂首先是营造了浸润着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 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 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 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 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参与的深度与广度, 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 教师要转换角色, 从 “知识的神坛” 上走下来, 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 组建起 “学习共同体”, 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和探讨, 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奇特的想法, 暂缓批评, 激励善待学生, 创设一种 “心理自由和安全” 课堂教学环境, 让学生的心智和心灵能自由自在的放飞。

生本课堂不同于传统课堂, 它具有四个 “突出” 的特点:突出学生, 突出学习, 突出合作, 突出探究。既关注教师教的方式, 又强调学生学的过程。它倡导 “全面依靠学生”, 教师应是“无为而为”, 处于 “帮学”地位。先做后学, 先学后教, 少教多学, 以学定教。教学的出发点及归宿点都应是在学生的发展上。

二、探究提升, 生本生成

1. 合理利用教材, 创设导入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数学来源于生活, 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因此在课堂中要选取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内容辅助教学, 导入新课环节的情境创设就是能否调动起学习兴趣, 决定教学效果的关键一步。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 “发现法” 理论, 提出创设情境的教学方式, 经过数十年的实践与发展, 已被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成功地运用于课堂。创设有效的导入情境能第一时间调动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让课堂教学成为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的关键环节。

2. 鼓励质疑和思考, 开展有效的合作探究式学习。 《课标》要求数学学习活动要采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有效的学习活动的开展能大大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对学” “群学”是 “生本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 适用于学生探究新知识的过程。在 《执教分数的基本性质》 这一课中, 孩子们通过小组动手操作表示出分数, 学生们在自主观察、归纳总结出二分之一、四分之二、八分之四, 这几个分数有什么特点、你有哪些发现? 能用语言表述出来吗? 让学生小组研讨、学习、交流。最后全班汇报, 在全过程中充分体现出了合作探究的生本课堂的快乐。在整个过冲中展现了生本课堂的特点。生本课堂强调让学生自己主动的进行学习, 低入口、大感受、深探究。让每个学生都有话说、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 老师在认真倾听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进行 “点火”, 让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让智慧之火熊熊燃烧、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发挥与拓展。教师应给学生提供交流与合作的机会、情境、条件, 让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通过互动和沟通学会表达数学、交流数学、理解数学、掌握数学。生本理念的指引下, 只要我们教师在课堂中真正地关注学生的需要, 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 努力营造动态生成的课堂氛围, 用心去感受学生身上的每一点变化, 就会不断地找到灵感, 课堂会不断地焕发出新的 “活”力。

3. 方法引领, 自主生本。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生本课堂教学每一分钟都在孕育着创造, 都将可能诞生一种新的方法、新的思想和新的创意, 已由完全地预设不断地走向动态生成, 时时在彰显着课改的多彩魅力, 演绎着课改的新理念。

生本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课堂。那么学生怎样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体, 怎样才能自主学习, 这需要数学教师在每一节数学课堂中给学生一个学习方法的引领, 让学生将学习方法运用到以后的数学学习中。在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总结出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时候, 一般老师是开始做习题了, 而我却认为学生对性质的认识还是粗浅的, 在这里又体现了一种方法的引领。我让学生拿出笔和小组同学圈一圈、画一画性质中与哪些重点词语。你能举例说明吗? 孩子们抓住了 “同时” “相同的”“0 除外”这三个词语, 通过举例子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为运用打下坚实基础。这时教师总结: 抓住重点词语的方法不仅是语文课中的方法, 在数学课中一样可用, 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数学性质、概念、定义、法则等, 同学们在以后的数学学生中要广泛运用呦!

生本课堂的出发点及归宿点都应放在学生的学上, “教”只是实现 “学”的一种服务手段, 因而主张 “先做后学”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最后实现 “不教而教”的目标。

因此, 高效的生本课堂应该是我们的学生学习有热情, 上课有思考, 探究有方法, 参与有经验。

作为教师, 理性地看待生成, 有效地应对生成, 是我们的追求。面对课堂, 我们教师要有弹性地预设, 更要关注动态的生成, 要用我们的智慧引领生成, 开放地接纳生成, 科学、艺术、有效地应对生成, 我们课堂才能让人看到令人叫绝的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豁然开朗, 才能让人聆听到生命成长的声音, 才能捕捉到生命绽放中最精彩的音符。

总之, 生本课堂的探索还在继续, 一线教师的实践还在进行, 相信在转变教育观念, 实施新的教学模式的过程中, 成长的不仅仅是教师, 受益更多的将是学生。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

[2]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

生本高效课堂 篇2

2006年,山东省小语会依据语文学习以及语文教育的规律提出了“阅读中外经典,享受读书乐趣”这一课题进行研究,旨在推动校园读书,带动社会读书,促进学生、教师、以及学校的发展。课题一提出,立刻得到省内许多学校和语文教育教研专家的响应。研究工作开展以来,课题实验学校发生了很大变化。走进实验学校,处处弥漫书香,处处是师生读书的身影。但从面上来看,学生读书并不乐观。一次,跟教师座谈,他们很真诚地说,我们也知道让学生读书重要,可学习语文课本的时间都紧张,哪有时间让学生读其它书呀!老师的话触动了我。是呀,不改革课堂教学,怎么让所有学校的孩子都能多读书呢!为此,我深入课堂、召开学生及老师座谈会,研究梳理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如下:

问题一,教师考虑自己如何教多,研究学生应该学什么,需要学什么,如何学的少。

问题二,教教材的多,用教材教的少。

问题三,研读教材不到位,只了解了课文的表层内容,没有深度和新意。确定的知识学习目标是一些无序的死的知识;方法、能力方面的目标不具体,表述模糊笼统,没有操作性;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概念化,不够准确。问题四,教学面面俱到,预设的浅层次问题多,能够激发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少,不能引导学生学习语文规律,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以及习惯也得不到的培养。

问题五,忽视学生认知水平、年龄特点、学习需求、认知规律等学情方面的研究,致使教学目标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教学活动学生兴趣低,学习收获少。

问题六,安排学生课前预习,泛泛的预习活动多,研究学生预习,有针对性地、精心设计的预习活动少,课内教学活动与预习紧密联系的更少。

问题七,教师教学走教案、关心自己预设的多,关注学情,积极利用生成性资源的少。

问题八,单调枯燥以教师为主的没有效益的教学活动多,丰富有兴趣的以学生为主的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教学活动少。

以上这些问题,我在省教研室召开的“生本高效语文课堂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展示研讨会”上和与会代表做了交流。为促进问题研究的深化,推动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请大家谈谈你对上述问题的认识及解决的策略。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他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儿童已有的认知结构(也称图式)中,即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顺应是指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儿童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即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可见,同化是认知结构数量的扩充(图式扩充),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性质的改变(图式改变)。认知个体(儿童)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当儿童能用现有图式去同化新信息时,他是处于一种平衡的认知状态;而当现有图式不能同化新信息时,平衡即被破坏,而修改或创造新图式(即顺应)的过程就是寻找新的平衡的过程。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

在皮亚杰的上述理论的基础上,斯腾伯格和卡茨等人强调了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并对认知过程中如何发挥个体的主动性作了认真的探索;维果斯基创立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则强调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以维果斯基为首的维列鲁学派深入地研究了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所有这些研究都使建构主义理论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为实际应用于教学过程创造了条件。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这就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说,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协作: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最终建构均有重要作用。

会话:会话是协作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环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计划;此外,协作学习过程也是会话过程,在此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智慧)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因此会话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

意义建构: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所要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这种理解在大脑中的长期存储形式就是前面提到的图式,也就是关于当前所学内容的认知结构。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二)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学说——非指导性 启发:教师相信、尊重学生。

(三)“生命教育”理论

为学生一生、生命质量负责

(四)莱宾斯坦X效率理论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生本高效语文课堂理论体系建构。

2、生本高效语文课堂的形态。

3、生本高效语文课堂的构成要素。

4、生本高效语文课堂的教学策略。

5、生本高效语文课堂的评价。

6、生本高效语文课堂教师素养的要求。

四、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明确了生本高效语文课堂的内涵。

以促进学生生命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生活经验,尊重学生生长需要,遵循语文学习与语文教育的规律,师生共建的生态,一定时间内实现教学效率最大化的语文课堂。

(二)形成了生本高效语文课堂的若干理念。

1、全面了解学生:了解所有学生,了解学生的各个方面。

①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

②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

③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

④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

⑤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

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⑦了解学生的学习效率。

2、充分尊重学生。

①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②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独特个性。

③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

④尊重学生的内在需求。

⑤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

⑥珍视学生个性的见解和独特的感受。

3、学课文是为了学语文。

教材是例子,把课文作为例子来教,以获得有价值的语文知识和语文经验。用心研读教材,做到与文本真正对话,与作者情感共鸣。明确语文学习内容和要求,并作出价值高低的区分。

4、教学内容=预设内容+生产资源

5、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能学不教、多学少教。

(三)生本高效语文课堂的形态已基本形成 ·生命、生长、生活、生态课堂

师生双主体和谐共存。·彼此分享精彩语文生活 ·学生的生命得到充分尊重 ·学生学习的热情充分激发 ·学生学习语文、自主实践

主动预习、读书、思考、表达、延伸 ·学生的学习享受优质的指导 ·学生能真切感受到语文的成长

(四)生本高效语文课堂的基本要素已经明确

1、尝试自学

2、合作交流

3、探究解疑

4、拓展补充

5、评价反馈

(五)总结出若干生本高效的策略。

(六)总结出若干生本高效的评价。

(七)总结出若干生本高效的教师素养。

生本化美术高效课堂的探索 篇3

一、关注学生的兴趣点

兴趣永远是打开“灵感”和“智慧”大门的金钥匙。只要感兴趣,学生们就热情高涨。“听故事”、“猜谜语”、“玩游戏”、“变魔术”等,对于小学生而言,永远是兴趣盎然的。比如我在一年级《我心中的太阳》一课中,用谜语“有位老公公,一副圆面孔;有朝一日不见它, 不是下雨就刮风”顺利引入课题,并激发学生对太阳的大胆想象;三年级《肚子里的故事》一课,我通过引述“孙悟空大闹公主肚,智取芭蕉扇”的故事,让孩子们的思维一下就被带进“肚子里”了。

二、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认知水平

从学生熟悉的现象中发现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如在一年级下册《大鱼与小鱼》一课中,为了让学生顺利理解“大与小”是比较而言的,我问学生:“你和爸爸站在一起,谁大谁小?”学生很快得出正确答案,我又问:“你和蚂蚁站在一起,谁大?”学生开心地说:“当然是我大了,我都成巨人了!”为了检验学生对“大小”的比较认知并引出鱼的认知,我在黑板上画出一条大小适中的简笔鱼,请学生来变一变:在不修改老师所画鱼的基础上,将老师的这条鱼变成小鱼。学生很快在鱼的旁边画了一条更大的鱼。由此可见,学生对“大小是相对比较的”这个知识点印象深刻了,而这个认知过程也是快速而实用的。

三、密切的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前置性学习

“生本教育”理论指出:儿童是先行后知的行知律;他们对人类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活动去获得;先做后学反映了儿童的合理的脑神经活动过程,也反映了儿童的整体意义认识规律。所以,生本化高效美术课堂要特别重视“前置性学习”。郭思乐教授认为:生本教育是通过学生的力量来显示教师的力量;教师要从组织教学转向组织学生的学习;从设计教学转到设计学习;教师更大的作用在于“帮学”。教师的“帮学”,很大程度体现在“前置性学习”的设计和规划上。如在四年级《如意吉祥的民间美术》一课中,为了让学生深刻了解民间美术、自主发掘身边的美,我让学生课前利用各种方式(咨询、参观、网上查找等)和各种方法(影像、文字记录、实物收集等)来收集身边的民间美术资料,再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整理、分析民间美术作品的含义及表现形式,最终在老师的帮助下策划、形成小型民间美术调查报告展。在这项内容的学习过程中,老师更多的是协调者、被咨询者和共同参与者。其实,最后的报告展开始并没有预设,而是在学生收集、整理、分析过程中随机而来的。这也正是生本教育所提倡的:教育者是学生生命的“牧者”,要“以学定教”,前置性作业不仅是解决课上45分钟的问题,而且是给学生极大的学习空间。

四、关注全体发展, 注重分层学习与作业

孔子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作为老师,“知人”,就是要认真分析学生个性,充分了解学生之“材”,只有这样,才能因其“材”而施教,也才能真正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关注全体,也提醒老师要注重分层教学与作业。这里的分层教学与作业,包含两重含义:一是针对不同“材质”之学生,学习要求和作业要求要区别对待。如一年级《大鱼与小鱼》一课中,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引导他们尝试用点、线、面组合的方式构成鱼身上的图案,作业时添加背景;而对于表现能力稍弱的同学,则只需在点、线、面中选择一种方式构成图案,作业只需完成大、小鱼的造型即可。二是针对不同内容之教“材”,采取分步学习和操作的方法。还是《大鱼与小鱼》这课,我在讲解归纳了鱼的外形特点(如三角形、圆形、方形等)后,学生们就先依喜好在纸上画出2-3条大小不同的鱼的外形,初步形成构图。然后,我再通过图片展示,引领学生一起欣赏鱼身上的纹样特点,通过学生观察,归纳出点、线、面的图案构成方法。这时,学生再在前面所画鱼的身上添加图案。

基于生本理念构建历史高效课堂 篇4

一、生本理念下高中历史课堂的特点

1.自主性。

谈到生本理念, 其最基本的内涵就是以学生为主, 以学生为主的基本方法就是通过历史课堂的教学来激发学生的自主性。 自主性有两层含义:其一, 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 充分发挥其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 以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其二, 要让学生主动地去参与到历史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去, 教师寓教于乐, 学生寓学于乐。 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合作性。

教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教师跟学生相互配合的过程。 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止于传道授业, 更主要的是能在历史课堂上让学生体会到与人合作的乐趣。 如此以往, 生本理念下的高中历史课堂应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与人合作。

3.平等性。

高中历史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和老师, 如何正确地处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是生本理念下高中历史课堂中的重中之重, 只有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跟老师的关系是平等和谐的, 才能对接下来的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展开。

4.开放性。

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 高中历史课堂应该是开放的, 这种开放更集中体现在集体学习过程中的讨论和交流上。 学习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交流、 思维碰撞的过程, 只有在高中历史课堂上充分地开放教学氛围, 才能让学生体会到对历史的学习不应该千篇一律, 而应该在思维上达到一种百家争鸣的状态。

二、基于生本理念构建历史高效课堂的具体方法

1 .打破以往固定的教学方法。

(1) 建立学习兴趣小组。 首先, 应从教师的角度来看。 教师乃教学之根本, 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教师之“ 教”大过于学生之“ 学”。 从而导致教学中的主体往往是老师而并非学生, 学生的主要任务便是听。 所以很多学生便会因此而逐渐被降低了学习兴趣, 学习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 而如果创立一些学习兴趣小组, 老师提供一些话题和范围, 由同学们自行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 可以根据电视剧, 可以根据历史书籍或人物传记, 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 然后再在课堂上通过老师组织, 小组讨论各抒己见, 互相吸收, 汲取一些自己知识之外的文化, 便可以大大加深同学们的印象。 而后老师再做最后的总结, 统一一个最后的答案。 这样同学们便可以对已有知识再做一次巩固。 但这种方法不能每节课都用, 应随时机而定。

(2) 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 历史本是一个显得比较枯燥无聊课堂, 如果有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的话, 可能会对课堂效果加以改善。 那么课堂效率便可大大提高。 老师可以在课堂中多讲一些名人的趣事乐事, 来加深同学们对该人物的兴趣以及了解程度。

2.提高历史老师的教学素养。

老师的责任便是“ 传道、授业、解惑”, 因此老师应该加强自身的知识素养, 扩大自己的知识储备。 基于生本理念的教学方式虽然是以学生为主体, 但当学生的创新思维被打开之后, 老师便要有面对学生各种问题的能力, 解决学生的疑惑, 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课外知识, 教学不仅仅只限制于课堂教材, 如若能扩充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 学生们的自信、兴趣等便会加深, 学生的学习便也会变被动为主动。 另外, 老师应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在课堂上增加同学们的爱国情怀, 不忘前事, 对学生的人生观加以摆正。 并寻找机会私下增加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 了解到学生的所思所想, 才能更好地对症下药, 征服人心。

简而言之, 生本理念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更多的是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感, 课堂教学从老师的主体地位到学生主体地位的转变必定能让学生通过发挥其自主性来提升学习的兴趣。 兴趣使然, 兴趣才是激发一个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最佳老师。 只有学生充分参与了才能得到更切实的体会, 才能更好地明白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的得与失,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因此, 老师在课堂教育中应该更多地注重一些课堂教育的形式, 进行开放式教育, 不应拘泥于传统的特定形式。

摘要:随着当下我国经济的发展, 教育事业的水平也直线升高。传统的教育理念已经不能适应我国的教育发展。因此, 我们应该尽快地创新教育方式以及教育途经方法, 以保证教育事业的快速前进。而生本理念是一直为大家所提倡的一种教育理念, 对于教育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作用。这里我们主要从生本理念的主要特点, 以及如何基于生本理念构建历史高效课堂来提出一些建议和方法。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生本理念,历史课堂,高效

参考文献

[1]孙小军.以生本理念打造高中历史高校课堂[J]. (成功:教育版) .2012.5 (23) :164

生本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篇5

夏官营美丰实验学校

张菊芳

夏官营学区自2009年开始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已有五个年头了。回顾课改历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14年12月10日,按照学区的安排,我参加了五年级语文“生本高效课堂”成果展示评比活动,聆听了高雪花、魏长翠、范琼芳、李白芳四位老师的课,感触颇深,收获颇多。通过这次活动,我发现目前我们的课堂改革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生本高效课堂模式”的构建已有模有样,四位老师的课堂已比较充分地体现出“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思想,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活起来了,教师从主宰课堂的地位中退下来了。但是我觉得我们的老师们对生本高效课堂的理论层面的理解以及实际操作层面都还欠火候。总的来说,我觉得还存在以下不足。

一、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参与性不够。

“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生本教育合作学习的过程主要是以学生的讨论为主,学习中的诸多问题是让学生在讨论、合作、探究中解决的,学习的讨论是以小组的形式完成的,在讨论中不难发现,多数学生都显得非常活跃和积极,而少数学生似乎是一个旁观者、听众,参与意识差,他们极少发表个人见解,甚至不发表任何意见,在交流时不发言。如李白芳老师的《毛主席在花山》这节课中,小组合作学习时,总有一部分学生默默地坐在那里,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

二、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实效性不够。

四位老师的课堂上都对学生进行了分组,并且都有小组合作学习的环节,但从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小组代表发言的次数等方面看来,小组的1号、2号同学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锻炼,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小组的4号同学,甚至是五号同学,仍然是被动的接受新的教学内容,比较起来,还有一定的差距。总体来看,小组合作学习时效性不够。

三、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评价策略性不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无论是教学还是评价都应以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出发点。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首先关注学生的学习,强调教学内容和科技发展建立联系;其次倡导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第三使学生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第四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所以课堂教学评价的策略应该是课堂上的评价语言不应只拘泥于一种形式,应该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因时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教师要有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使被评学生都能得到学习成功的满足,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四位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提出的与之不同或与之相近的答案给予肯定,而直接否定了学生错误的观点,没有让学生说明其中的理由,有的时候也没有问一些补充性的问题:如你为什么那么想等等。我觉得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生动的评价语言会使学生兴奋不已、情绪高涨,同时课堂气氛也会异常活跃。即使学生的回答出现了错误,只要教师运用巧妙的评价语言加以引导、帮助,不但避免了学生的尴尬,还维护了他们的自尊,学生在纠正了学习中错误的同时,还会更有信心地投入学习。

四、在课文朗读上,教师指导方法性不够。

“语文教育是审美的、诗意的、充满情趣的。”课文的朗读作为语文教学的永恒主题,它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从读正确,到读通顺,再到美读,最后熟读成诵,让学生在读中融入情境,在丰富的情感活动中产生独特的体验,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朗读的快乐,这是最终目的。四位老师所讲内容都是爱国教育的主题,让孩子感受语言文字中所反映的爱国情怀。但纵观四位老师的四节课的教学,她们虽然努力引导学生美美地读,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但因为缺乏方法上的指导,训练并未到位。有人说“语言是存在的家”、“情动而辞发”。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寄寓在文字中的,感情朗读是情感熏陶的主要手段,这是一个过程,课文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字里行间作者所倾注的情感,与学生的情感世界是相互作用的,学生的情感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变化。由此可见,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学生阅读的一种高峰体验,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都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浅谈如何打造生本高效课堂 篇6

高效课堂就是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基本特征是“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也就是说真正的高效课堂,要看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增长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程度;还要看教学效果是通过怎样的投入获得的,是否实现了少教多学;最后要看师生是否经历了一段双向激发的愉悦交往过程。因此,我认为打造生本高效课堂,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课前准备,把握节奏。通常说的课前准备,都是在指老师。但是我觉得,学生的准备也很重要,因为学生的知识情况直接影响着课堂上教学的效果。

学生做好课前准备,才能在课堂上突出的主体地位,真正成学习的主人。有了充足的准备,老师才敢于放手,多给时间让他们去展现自我,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的课前准备主要体现在预习上,预习是最能体现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环节,所以,对学生的预习习惯的培养一定要具体化,分层设计。

学生在课前学习时,除了自主学习,还可以和同学共同探讨学习,对于同一问题提出不同见解,然后对比得出最佳答案,这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教师如何才能做好引导学生,就得做好课前准备。教师的课前准备集中体现在备课上。每次上课前,对于所学内容都要熟知,绝对不打无准备之仗。上好一节课,学生和教师都要重视做好课前准备。

(2)要“整合学生的问题”进入课堂,而不能零散破碎,一一作答。这样的课堂能包容大量的共同问题,能引起学生的群体探索,针对性强、效率高。

(3)掌握方法,新旧互补。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采用适当、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不同内容、不同阶段的教学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新旧教学方法互补、相辅相成,能使课堂熠熠生辉,但重要的是要合理、适当,如果只是照搬、模仿,就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实效。

(4)巧设活动,落到实处。巧设教学活动,精心设计每一项任务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保障。教师既要考虑到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又要考虑到实效性。教学活动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来制订,要遵循教学规律,本着从易到难,从简到繁,难易渐进,变化激趣的原则,使设置的活动目标明确,形式多样,形成梯度。这样才能确保每一项教学活动都落到实处,不流于形式。

(5)优化时间,加快节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另一个关键是合理地安排课堂教学中单位时间的使用率,有效地处理好课堂教学节奏。这要求教师最大限度地减少课堂教学中单位时间的使用率,减少那些不必要的教学环节,不必要的说明解释,这就等于增加了有限的时间,解决了课堂教学时间不够的问题;同时要正确、合理地调控课堂教学节奏的变化,有效掌握教学过程中信息的传递密度。争取以最少的教学时间和精力,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高效的课堂教学提倡的是“快节奏、大容量、高密度”的教学方式。通过优化教学时间,使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大了,活动密度增强了,课堂节奏加快了,学生参与活动的时间增多了,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解决教学时间不够的问题。

(6)结构严谨,环节紧凑。保证教学结构的严谨性和学环节的紧凑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学结构严谨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学环节的连接要符合教学规律,教学活动与活动之间的转换要恰当合理。在转换之间,教师的指令要清楚、明确。课堂教学过程要充满变化,教学环节层层紧扣,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引起他们不断的期待。如果教学中各个环节的处理缺少有效的方法,尤其是难点的处理缺少层次,就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7)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最大限度的促进所有学生的发展。我认为“诊断性评价”更适合于课前和课尾,它能帮助我们诊断教与学存在的问题,并有的放矢的及时弥补,“过程性评价”更多的是应用于教学过程中,旨在督促和鼓励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终结性评价”是过关性甚至是选拔性的,多用在一章或一个模块结束时,是更高级的评价形式。因为三种评价的要求不同,我们命制题目的难度和评价尺度就应该不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评价的功能,进而使我们的教学真正更有效。要真正提高生本高效课堂的实效性,就要使课堂教学的目标明确、方法新颖、手段丰富、结构严谨、讲解精炼、时间紧凑。

打造生本高效物理课堂之我见 篇7

一、建立生本“小教师”团队

杜威曾说过:“如果他不能筹划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自己寻找出路, 他就学不到什么。”因此, 教师要改变观念, 大胆放手, 尽量让学生组织活动。让学生引导学生, 让学生教育学生, 让学生帮助学生,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的平台, 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教师, 这也正是生本教育的精髓。

我在班级里面选择团结同学、集体荣誉感强并且喜欢物理、善于钻研、口齿伶俐的同学, 组成物理“小教师”团队, 并在预习这一环节, 给他们比其他同学更深层次的问题。我在班上事先讲清楚, 谁预习得好, 这节课就由谁担任“教师”, 当上“教师”的同学可以在千分制考评中得到一定的分数, 组织得好还可以得到勋章。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为了体验这种当“小教师”的感觉, 更好地为本组服务, 他们预习的效果越来越好。我认为生本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学生, 主要组织是小组, 主要内容要前置, 主形过程是预习, 是一种课内课外开放式合作学习模式。这种教育模式, 实现了教会学习, 学会学习, “教为不教”的教育主张, 阐释了教育的最高境界。因此, 学生“小教师”必须领先实践, 主动学习, 科学学习, 以自己榜样的力量, 带领和帮助全体同学学习。

二、不断学习, 增加个人魅力, 建立友好平等的师生关系

现在的学生中存在一个很普遍的现象———逆反心理严重。学生开始在意教师对自己的伤害, 尤其是在自尊心方面。教师对学生的打击、冷漠、体罚或变相体罚等都会伤害学生的自尊, 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 致使师生关系紧张, 课堂教学无法组织。反之, 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些许的鼓励, 必然会引起学生爱的反馈。当学生感受到了教师的关怀和爱护, 他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 对老师就会更热爱、更信赖, 从而对课堂产生兴趣。学生就会把老师当成知心朋友, 愿意向老师敞开心扉。正所谓是“亲其师, 信其道”。师生间只有心灵相通了, 彼此之间才能架起一座无形的桥梁, 思想的交流、知识的传递才会畅通无阻。

记得有这样的一些话:“教会孩子微笑, 微笑面对生活的一切, 微笑面对人生。”“效率高的场所是在十分钟内爆发一次笑声或掌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多一些微笑, 多几句鼓励的话语, 多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这样, 课堂上必然会出现积极举手、各抒己见的场面, 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必将会被激发出来。

三、保持好学生的兴趣

兴趣的保持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方面格外重要。课堂教学是日久天长的, 保持兴趣不是一节课的事。我们的目标是要学生天天想着上物理课, 盼着上物理课。这样才能为学生学习物理提供强有力的动力。为了保持学生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我是这样做的: (1) 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 让他们感觉每节课学到的知识都生动有趣。 (2) 让学生们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诸多问题, 使他们觉得物理知识有用、好用, 是值得他们学习的。 (3) 适当调节每堂课所授知识的难易程度, 对于难度大的知识要讲解得深入浅出, 对于较容易的知识, 可补充难一些但仍可解决的题目, 吊起学生的胃口, 让他们喜欢学习、乐于学习。

四、注重课后反思

教学活动是由一组没有底片的照片组成的。及时的反思能让我们在失败中前进, 使我们的教学锦上添花。反思的内容包括:反思教学目标是否科学合理, 课题的引入是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概念形成过程的讲解与分析是否准确、透彻并方便学生理解, 定律、公式的讲解与推证是否能做到简明、严谨和具有启发性, 实验操作是否能做到清晰可信, 例题的选取对于本章的知识内容是否具有代表性、突出本课重点, 练习题的份量、难度是否能够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 课后总结是否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等。课后反思要综合学生理解和掌握的程度, 对原有的教学设计方案进行审视和修改, 使之更科学、完善, 更加适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

生本高效课堂 篇8

一、生本理念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特点

1. 创新性

不断提高高中生的创新能力是打造高效历史课堂的重要一环。近些年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并致使学生成了做题工具,严重欠缺应有的思考能力及创新能力。生本理念下的高中历史课堂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帮助他们重新认识自己。

2. 主动性

传统的高中历史课堂重视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而生本理念之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更加重视学生的“学”,尤其是学习的自主性。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转变为学习方法的引导者,而学生应该是学习活动的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性,确保学生的核心地位。

3. 合作性

传统的高中历史课堂并未对学生的学习形式进行规定,而生本理念下的高中历史课堂强调学生的合作学习。教师可以以兴趣爱好为标准将不同的学生组合在一个团体,鼓励他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讨论以及交流。

二、以生本理念打造高效的高中历史课堂

1. 更新教学方法

( 1) 组建学习小组。传统的高中历史课堂重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使得学生很难积极主动地融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生本理念之下的高中历史课堂倡导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性格、学习能力组建成不同的 学习小组,并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开展学习活动。

( 2) 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设计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教师必须熟练掌握教学内容,并在这一基础上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对历史的学习兴趣。

( 3) 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轻松的学习氛围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方法之一。良好的氛围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因此,教师要积极打造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开心地学习新知识。

2. 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

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承担的是“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责任,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这就使得许多教师认为他们只需要讲好理论知识,帮助学生记住这些知识点即可,而忽视了学生个性及能力的发展, 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以及综合发展。因此,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树立学生为主体的理念,逐渐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及参与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3. 提升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素养

( 1) 扩充教师的知识储备、提高教学技能。以生本理念打造高效的高中历史课堂,对于教师的教学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不断扩充自身的知识储备并提高教学技能,这就要求学校应该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教师则要认真对待每次研修机会,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

( 2) 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思想情感的教育。教师在教授知识之余还要重视对学生思想情感的教育,要创造机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理论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生本高效课堂 篇9

一更新观念, 转变师生角色

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是一个综合性的教学活动, 需要用到学生的视觉感官、思维活动等。教师的“教”必须要配合学生的“学”才能起到作用。因此, 要以“生本教育思想”指导教学。教师要抛弃传统思想、更新教学观念、转变自身的角色, 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 而是成为学生的朋友, 成为其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首先, 教师要与学生平等交流, 学会倾听学生的想法和见解,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想象, 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的大舞台。其次, 教师要改变课堂上一揽大局、专制独裁的局面, 学会在课堂留白, 放手让学生去思考、探究和创造。最后, 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学习活动, 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学习状态、精神面貌、兴趣态度等, 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并加以表扬和鼓励。这样, 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都会被调动起来, 课堂气氛也会变得生机勃勃。

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 凡事也有了自己的想法。在美术教学时, 将课堂交给学生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自主性。例如, 在教学“外国肖像画赏析”时, 教师应少讲, 重点让学生去阅读教材, 琢磨肖像画的绘画技巧, 比较分析外国肖像画与中国肖像画的异同等。因为若教师一味地灌输和讲解, 只是将教师的观点和看法强加到学生的身上, 这样就等于扼杀了学生的思想。相反, 教师将更多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 让学生去欣赏、体会这些外国肖像画的特征、绘画技巧、所表达的深意等;学生们就会大胆地发挥自我想象, 发表自我观点。一千个学生眼里, 有一千幅美术作品。到时候, 学生的见解一定会让教师大吃一惊。这样, 课堂模式从以前的“以教为主”转变成“以学为主”, 教师不再感到任务繁重, 学生也不会再觉得听课枯燥。

二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自学

生本教育思想要求教育工作者能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提倡让学生们通过相互交流、合作与探讨进行自主学习。初中美术课堂也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初中美术教材中有着丰富的课题, 教师要善于把握这些资源, 创设出有趣的教学情境, 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真正做到“以生为本”。

例如, 教学“线的韵律与表情”时, 教师要结合一些情境去教学, 情境中有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有悬疑扣人心弦、激发学生的好奇。为什么说美术中的线条是有生命力、有韵律、有表情的呢?小小问题情境的设置, 给本堂课增添了许多神秘感, 学生们都会好奇地思考。教师再通过多媒体展示出一些经典的、由线条组合而成的美术作品, 如城市中的雕塑、人物剪纸、国画、素描、写意风景图等, 让学生们欣赏并讨论分析。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探讨, 会惊奇地发现这些图画中的线条果然是有生命的, 它们有着各种韵律和表情, 有的在笑、有的在哭, 有的表现出庄严、有的表现出生趣。

这样, 小小的教学情境给学生留下了充足的思考和自主空间, 让学生可以自主思考、学习和探究。“以生为本”取代了“以师为主”的教学模式, 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取代了教师简单的灌输说教, 教学效果也会有质的突破。在此过程中, 教师只需适当点拨和指导, 就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发现, 促进学生探索。课堂氛围活跃了, 美术课堂变成了一个快乐的艺术殿堂。

三联系生活, 鼓励学生创作

美术是一门艺术, 美术作品主要是用线条、结构、色彩、造型等艺术语言来表现的。美术创作的源泉来自于我们熟知的生活, 生活中的人、物、景、事件都可能成为作品的原型。为此, 初中美术教学离不开与生活的连接, 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就可能会激起学生内心的潜能, 撞开学生智慧的大门, 带来无限的创作灵感。在生本教育理念下, 美术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多观察生活、大胆发挥想象、勇敢尝试创作。只有这样, 我们的学生才不会受到教材或前辈作品创作思维的禁锢, 我们的美术作品才会不断推陈出新, 长江后浪推前浪。

如“最亲切的家具——座椅设计”一课, 为了激发学生的设计兴趣、欲望和设计灵感, 就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座椅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学生们首先要结合生活经验了解不同类型座椅的外观、特点, 然后选择几款自己喜欢的座椅图片, 先进行详细的比较分析, 归纳其设计优点, 产生强烈的设计和创作愿望。教师再一边讲解座椅的发展历史, 一边了解座椅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和功能, 一边引导学生总结出座椅设计的基本原则, 即舒适、美观且实用。最后, 教师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 大胆进行创作设计。此外, 还可以鼓励学生多观察生活, 设计出有新意的日用品, 生本教育思想要求教学要联系生活, 鼓励学生善于利用生活中的美去创作更多、更新的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叶志宏.浅谈生本教育理念下中学美术教学观念的更新[J].现代教育论丛, 2012 (6)

生本高效课堂 篇10

一. 深入研读拓展设计文本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

新课标要求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 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这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研读文本, 精心设计文本, 不要人云亦云。文本不厌千回读, 千读都有千回新。读文本要有耐心, 著名教育家韩军说:“慢慢打开课本, 读十遍课文, 我们下过这个功夫吗?”是的, 读文本不是水平问题, 而是心静与不静的问题。要从文本的平淡中看到浓郁, 从变化中揣摩深意, 从细节中体味匠心, 从经典中读出新意。

语文必修4第一单元为戏剧单元, 很多老师对这个单元不重视, 其原因有二, 一是尽管戏剧与小说、散文、诗歌并称为文学作品四大体裁, 但纵观历年高考, 没有考过戏剧这种文本类型;二是大多数师生不喜欢看戏剧和阅读剧本。这三篇剧本分别为元杂剧《窦娥冤》、现代话剧《雷雨》、外国话剧《哈姆莱特》, 三篇文章可以说很有代表性, 这是语文教材中唯一的一个戏剧专题单元, 笔者认为作为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 有必要了解戏剧这一传统文化, 如何利用好这三篇教材, 值得每一位教师深思。

用传统的阅读文本的方法 (理清剧情、分析剧中人物形象、探究剧本主题、赏析剧本语言) 去学习这三篇剧本, 学生不愿意听, 教师也不愿意讲。如何让学生乐意去学习这类文本, 上课前我思虑甚久。一天, 看到网上一则刑事案件, 我灵光一闪, 于是我这样设计, 我问同学们喜不喜欢看侦探剧啊?学生都说喜欢, 我趁机说这节课老师让大家来当回“福尔摩斯”, 现在张驴儿父亲突然死了, 警察要侦破命案;张驴儿起诉窦娥谋害他父亲, 法院要审判;生活中发生这种事, 新闻媒体在关注报道。现在我们成立案件侦破、刑事审判、新闻报道三个小组, 以这种方式学习《窦娥冤》剧本, 随后我具体指导各小组如何去操作。

二.以学生为本, 打造快乐学习的高效课堂。

各组有了任务, 学生们迅速围坐在一起, 开始了热烈的讨论。共同的目标促使他们与同学探究、交流、解决问题, 将课堂上被动的听讲变为动脑、动手、动口, 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课堂成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的“生本课堂”, 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舞台上体验学习的乐趣。此外, 学生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 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 这样做也给不爱动脑思考或学困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 对提高这部分人的学习是有帮助的, 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在小组学习同时, 我深入各小组, 了解他们学习的进度, 动态地进行具体指导, 鼓励他们用不同的形式汇报学习结果。如新闻报道小组除了报道新闻事件外, 还可以进行采访, 假设某人是窦娥的朋友、邻居, 主持人可对其进行采访;案件侦破小组在描述死亡现场时可采用现场再现等形式。

三.展示点评, 为学生打造自我素质展示的平台。

“生本课堂”的精髓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课堂展示中, 学生完成任务后, 教师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 展示点评重点在于利用学生的“表现欲”,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在展示自我的过程中, 不但展现合作学习的成果, 更在于展示个人的风采, 既让学生体验到成功, 又能让学生获得多方面的信息。在展示时,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评价者。学生展示时, 教师要积极地参与其中, 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当学生提不出质疑问题时, 教师要追问, 及时引导;当学生点评不到位时, 要做重点点评, 防止学生走弯路, 使学生展示的问题向深度和广度方向拓展延伸。对于重难点问题要进行点拨讲解, 讲解语言简练, 直奔问题, 点深点透。要及时评价学生的展示成果, 让学生体会到参与展示的快乐,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使教室成为学生学习的舞台, 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标要求“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 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启迪学生智慧,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教师在文本研读的基础上, 针对学生实际设计出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精当设计教学, 要有精妙的角度, 唯有角度选择正确, 有了恰当的突破口, 课堂教学就会看是简单确很有效。

摘要:语文课堂要高效, 教师应深入研读文本, 精心设计, 选择好切入角度, 找准课堂教学的突破口, 以生为本, 给学生充分展示的舞台, 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语文课堂才会真正高效。

如何构建基于生本的高效英语课堂 篇11

一、 对传统英语教学的透视

传统师生关系是教师的表演占据了舞台,学生是机械、被动地接受教师倾囊而出的知识,师生、生生之间缺乏互动。教师上课以书本知识为本位,造成重理论、轻实践,重理性、轻感性,重结论、轻过程的结果,形成封闭性的教学。学生不能参与课堂活动之中,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

传统英语教学以教师、教案、教材为主体,往往是严肃、严谨、按部就班地讲授枯燥的单词、无味的课文、死板教条的语法,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发挥其主观能动创造性,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学生完全被忽略,学生的能力得不到锻炼,自信心一再受到挫伤,成绩也一再退步。透视传统英语教学,深感学生苦学的痛楚,深感教师苦教的疲倦和悲哀。

二、 生本教育的基本理念

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价值观、伦理观和行为观为宗旨的教育,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

一方面,生本教育中教师要因材施教,差异教学。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计划的制定是为了学生更好地接受与学习,而不是为了教师方便执行。因此,教师要运用新的教学方式推动角色转变的顺利完成。教学计划的设置要体现差异性、分层性。

另一方面,生本教育必须依靠学生,体现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探究。在学生自主学习基础上,教师根据差异教学设置问题,放手给学生,学生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探究达到进一步的提升。传统的“满堂灌”一定会被这种合作探究,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课堂所取代。

三、 如何依托生本,构建高效英语课堂

1. 小组的创建与严明的奖惩制度

生本教育离不开小组的创建。小组的合作、探究是高效英语课堂的前提条件。结合生本教育,充分利用小组积分制,搞好小组和个人评价,积极创设学习共同体,从而形成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格局。小组成果的交流和展示,是生本模式中的亮点,小组活动中要让学生重视小组与个人的关系,小组评价中奖励加分制度的激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奋点,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当然,活动原则的遵守,是高效小组活动的前提。

英语课堂的小组活动是多样的,但是,小组活动无论形式如何,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互助合作,让学生在参与中收获。

2. 充分相信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

生本理念下,首先需要重新定位学生。学生一出生就带着知识和力量,本身具有极大的潜能,教师应该成为最好的引导者,最好的活动情境设计者;最相信学生的人,最为慷慨的人,要充分相信学生,调动学生的潜能。

给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你会发现他们的潜能是无限,他们的智慧是无穷的。生本理念下的习题课,不再是枯燥的讲解,而是学生通过激烈讨论,交流思想,碰撞火花,拓展升华的交流课。生本理念下的阅读课,不再是听录音回答问题那么无聊,而是紧扣高考,设置情境活动,并展示活动的展示课。生本理念下的词汇课,不再是脱离句子、段落和文章的个体单词记忆,而是在语境语篇中把握相应的单词用法,设置活动,巩固用法的活动课。生本课堂上,看不到学生倦怠的眼神,浓浓的睡意,而是学生无限的潜能和无尽的精彩。把时间还给学生,这样做会带给你无尽的精彩。

3. 前置性作业的设置

前置性作业是应“生本教育”而生的,它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学情特点,给学生布置的有针对性的任务,它让每个孩子都有所准备地进入课堂,是“生本教育”有效实现的基础。前置性作业包含预习、复习归纳、调查研究、实践操作等各种活动。在我平时的教学中,每节课课前都有talk show, 学生可以谈论对近期新闻时事的关注,我也常常设置各种情景以巩固所学内容。因此,学生的词汇或语言点就有系统、有条理地被巩固了。

我们该如何来设置前置性作业呢?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能力去创设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乐意学。我在设计北师大版Module 8 Lesson 1 Global Warming时,给学生创设的前置任务是:根据课后重点词汇,以小组为单位,以global warming为主题设置一个活动。这是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在预习期间,学生也通过自主互助了解课文,并且对英语语境和预感把握有了提升。通过第二节课的展示,学生在班级团体中又得以互助和提升。

前置性作业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教师应该重视并把握好前置性作业的设置。

生本高效课堂 篇12

关键词:生本课堂,高效课堂,课堂评价,晒教案

在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淘宝、微信等媒介工具变革人们生活方式的泛在学习时代,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新的学习方式开始进入校园,这对于西夏区第二小学的全体老师来说,让他们开始面对教育信息化的困惑,面对教育生本化、高效化的困惑,加之教育教学对象90%为务工人员子女,他们该如何当好一个云时代的人民教师,如何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学习状态?从程岗校长这个思考诞生之始,银川市西夏区第二小学便开启了全新的课堂教学改革之路。

一、案例的主要内容

(一)“一晒”———教案作业晒评制度大大提升了教师的备课质量

西夏二小分别在2014年和2015年两次对教案备写和作业批改进行了制度创新,每学期举办一次“人人晒教案,人人晒作业,人人当评委”的晒评活动,评出一二等奖,在全校学生面前隆重表彰,此举迫使每一位教师都开始更加用心地备课,因为谁都不希望自己在学生面前“丢面”。2015年11月,在学校第二届教案作业晒评活动之后,学校重新修订了各项要求,提出了“488”备课模式,即整本教案要有4项主体内容,课时教案要有8个部分,教学设计要落实“八备”。在学生作业管理上,学校做了详细的要求,如对学生的书写用笔、对课堂作业的格式和教师批改的约束性和自由度都进行了严格规范。

(二)“二引”———“生本教育”和“高效课堂”的先进课改理念为教师日常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校长和骨干教师赴广州参加了全国“生本教育”培训,全体教师都关注了“生本教育”和“高效课堂技术操作”的微信公众号,定期组织学习和论坛活动,老教师和中青年教师都从不同程度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实践着“充分相信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教学理念。目前,有三分之一的教师已经开始了“先学后教、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汇报展示”的教学实践研究,全校教师的课堂教学更加灵动、高效、快乐,语文课开始重视阅读推进和单元整体教学,数学课重视发展学生思维和错题学生讲解,英语课重视课堂活动与激趣。

(三)“三研”———研修网络教研、研修小组合作学习、研修单元整体备课,逼迫教师向教学专业纵深发展

一是学校特别重视网络教研管理工作,每一天,学校录播教室里都会有老师在里面上课,录好的课都会及时上传到学校教学云平台,供大家观课、议课和打分评价。每一次网络集体备课过程中,主备课人和其他教师都能在网络上互动交流,留下了思想碰撞的文字记载。每一次“网络教研专题点评会”上,都会播放出云平台上录像课的典型镜头,组织教师进行讨论交流,宣扬闪光点,告诫教学低效情节,现身说课,效果非常好。二是为解决“生本高效课堂”的难题,学校开展了“基于导学简案的小组合作学习专题研究”,分语、数、英三个学科组集体备课,共同商讨导学简案的制定,共同争论小组合作学习的分工、操控、学生汇报发言培养和评价机制,有4名骨干教师的课堂效果显著,其他教师的课堂在学习方式上也有了较大的转变。三是为了让课堂“简单、高效、快乐”,学校开展了“单元整体备课专题研究”,引导各科教师找到单元教学的“根本”,整合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课堂变得更加轻松、灵动、高效、快乐。

(四)“五评”———原创的“水墨丹青”课堂评价激励机制与《“3+X生态阅读”评价记录手册》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

一是西夏二小原创出一套学生评价体系,“若水、墨竹、丹鲲、青风”四个少年形象分别代表德、美、智、体四个方面表现最优秀的少年,学校给每名学生配发了《西夏二小“水墨丹青”美丽学生能量卡晋级评价手册》,给每一位老师配了“若水、墨竹、丹鲲、青风”四枚能量印章,其中的“丹鲲”印章主要用于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听课、思考、作业等进步表现,目前全校已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拿到了“丹鲲”铜卡的奖励,学生努力在每一堂课上有所进步的学习状态非常好。二是全校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原创的《西夏二小“3+X生态阅读”评价记录手册》也免费给每一名学生发放,手册中向学生推荐了1-6年级每学期的3本必读书目和X本推荐书目,保证了学生读书下有保底,上不封顶,全校学生的读书积极性显著增强,大语文的学习观已经建立。三是学校开发出“书法课”和“经典诵读课”的校本教材,坚持每学期对全校学生进行这两项评价测试,颁发书法和经典诵读的优胜班级和特色班级奖状。四是学校认真分析了近五年本校各科检测结果,给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制定了合格率和优秀率的奖励标准,经教代会表决通过使用10%奖励性绩效工资兑现,对合格率为100%的教师进行重奖,引导教师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截至目前,合格率与优秀率突破奖励标准的教师人数已从寥寥无几变为全面开花。五是学校每学期对全体学生的跳绳、踢毽子、仰卧起坐体育技能进行统一测试。

(五)“一游戏”——“水墨丹青”学科知识对战游戏牌让学生在课间游戏中温习巩固学科教学知识

2013年开始,学校就倡导各科教师在课堂上设计教学游戏,以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快乐感,尤其是低年级,必须在每堂课上实施游戏教学法。2015年,学校原创的“西夏二小‘水墨丹青’学科知识游戏牌”诞生,免费给中高年级各班配发,学生课间通过玩游戏牌,逐步强化了“问字牌”上的100个各门学科的基础知识,且“问字牌”的内容还在不断更新,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让学科知识活跃在学生日常生活中。

二、案例的实践成效

从2013年初对生本理念的疑惑到《云环境下小学语文生本课堂模式的实践和探究》课题的深入研究,再到“一晒二引三研五评一游戏”的课程改革推进模式,西夏二小老师的“生本高效课堂”教学思想历经先感知、边学习、边实践而感悟的洗礼过程,这一路走来,虽然跌跌撞撞,但生本实践的大道越走越宽阔。老师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发现无论是老师自己还是学生,无论是课堂还是课后都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这给了老师继续生本课堂研究的信心。

首先是最具说服力的成绩的变化。实验班在这几年的语文期末检测中,比平行班的成绩都要高,以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为例,二年级实验班比非实验班语文成绩的优秀率高出5.3%,四年级高出8.2%,六年级高出8.5%。成绩是最有说服力的。这让学校的老师看到“生本高效课堂”的优势所在,也纷纷行动起来,课题组老师也毫不吝啬,将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大家,每个课题组成员带2-3个老师,带动所有老师,所有学科进行“生本高效课堂”的实践。这也促使程校长下定决心,在全校12个班级全面展开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的方式是以子课题的实践展开,老师人人有课题,人人有研究,这样,老师教研能力的提升就有了基础和发展平台。

其次是课堂变得更富有吸引力。我们现在的课堂遵循“个体先学—小组合作探究—学生上台展示—评价激励”这样的“生本高效课堂模式”,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定教,教少学多,让“教的课堂”变为“学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是积极、欢乐、开放、高效的。再加上多媒体新技术的助力,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舞台,牢牢吸引学生。课堂上,老师把学生看做一种资源,是被依靠的生命,话语权和评价权是属于学生的。老师的放手,让学生就拥有了展示空间,老师的信任,让学生就拥有了创造平台,老师深切感受到“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带来的惊喜。在老师的精心设计和引导下,学生敢说、会说,乐于去表达。尤其是和谐竞争让每一个小组的成员“相亲相爱”,自觉性、自我管理约束的能力大为增强。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的火苗被点燃,变得乐学、会学。面对新的一课,先自己学习,自己去体验发现、探索、收获的快乐,体验自己思考、努力带来的成就感,体验自己在小组中的被认同感和责任感,每天都有新发现,每天都有收获,每天都有进步,这样学生把学习看做是一件快乐的事、简单的事,怎能不更加热爱学习呢?

进行“生本高效课堂”改革的三年来,西夏二小以“一晒二引三研五评一游戏”为主要工作思路,以《云环境下小学语文生本课堂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为排头兵,逐步推进西夏二小教育教学改革,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激发每个人创新的热情,聚焦课堂,追求高效课堂,卯足劲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质量,让西夏二小师生面貌一新。尽管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但老师坚定信念,边实践边摸索边改进边完善,因为生本课堂不是急功近利的课堂,要有耐心,要静待花开。

李嘉诚说过一句话:“一个鸡蛋,从外部打破它是食物,从内部打破它是生命。”只有打破自己才能前进,才能破茧成蝶,虽然这个过程往往是痛苦的。“生本高效课堂”让西夏二小的课堂延续新生命、经历再成长,西夏二小的老师为了学生学得更轻松,学得更快乐,一定会坚持走在专业发展的大道上,而且越走越坚定,越走越有力!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郭思乐.教育激扬生命[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上一篇:培养学生挑战的精神下一篇:体育教学与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