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活动学习中学体育(精选10篇)
合作活动学习中学体育 篇1
一、合作学习
1. 合作学习的定义。
合作学习 (cooperative learning) 是20世纪七十年代初兴起于美国, 并在七十年代中期至八十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 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 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 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 被美国教育学者沃迈特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关于合作学习代表性的观点:合作学习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斯莱文教授认为:“合作学习是指使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 并依据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合作学习中心 (Cooperative Learning Center) 的约翰逊兄弟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上运用小组, 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著名教育心理学家, 合作学习的重要代表人物,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沙伦 (Sharan, S.) 博士对合作学习进行了这样的界定:“合作学习是组织和促进课堂教学的一系列方法的总称。学生之间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则是所有这些方法的基本特征。在课堂上, 同伴之间的合作是通过组织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实现的, 小组通常由3~5人组成。小组充当社会组织单位, 学生们在这里通过同伴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交流展开学习, 同样也通过个人研究进行学习。”美国肯塔基大学教授、合作掌握学习 (Cooperative Mastery Learning) 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嘎斯基 (Guskey, T.R) 对合作学习作了比较具体的阐述:“从本质上讲, 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形式, 它要求学生在一些由2~6人组成的异质小组 (heterogeneous group) 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 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在每个小组中, 学生们通常从事于各种需要合作和互助的学习活动。”英国著名教育学者赖特 (Light, P.H.) 和以色列著名教育学者, 合作学习的另一位重要代表人物梅瓦里克 (Mevarech, Z.R.) 女士根据斯莱文的定义, 提出了他们对于合作学习的定义:“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在小组中共同学习的学习环境。”
我国教育学者王红宇认为:“所谓合作学习, 就是指课堂教学以小组学习为主要组织形式, 根据一定的合作性程序和方法促使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共同学习, 从而利用合作性人际交往促成学生认知、情感的教学策略体系。”王坦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 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 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
2. 合作学习的内涵及要素。
合作学习属于以生生互动为主要特征的合作学习, 它的内涵涉及以下几个层面, 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学习小组为主体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是一种同伴之间的合作互助活动;是以各小组在达成目标过程中的总成绩为奖励的依据;是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而展开的;是由教师分配学习任务和制定教学进程的。根据上述认识, “合作学习”的概念可以表述为:“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异质小组为主要组织形式, 旨在促进学生在小组中互助合作, 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 并以小组的总成绩为奖励依据, 促成学生认知、情感的教学策略体系。”
二、中学体育合作学习的实验研究
吴凯民等采用实验观察、问卷调查、文献资料等方法。选取初三114人为实验对象, 运用“自主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上课, 对照组模式授课, 每周2课时, 为期两年。所采用的“自主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就是在对体育课内容进行整体设计的基础上, 向学生提出教学目标, 介绍相关学习方法和实现途径, 然后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确定练习手段, 结果表明, 这种教学模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质。田健康等运用实验法和问卷调查法, 对初中男女生的仰卧起坐练习进行合作学习教学实验。结果表明, 采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验班级成绩显著优于一般常规教学的班级, 实验班学生更喜欢体育课, 态度更加积极, 在合作性、社会互动和自尊等方面发展更好。赵华将合作学习模式运用到健美操教学中, 发现合作学习模式能够更好地实现技能目标;能够更好地体现情感目标的实现;能够更好地实现认知目标;能体现出合作技能的目标。姬保华等依据现代教学理论的成果, 结合游泳技术课教学的特点, 进行“自主—合作”学习方法的教学实验。问卷调查和教学效果显示:此学习方法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能力;教学效果具有显著性差异。结果说明, “自主—合作”学习的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方法。
三、中学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研究现状
传统中学体育教学以教师传授为中心, 合作学习模式以学生的交往与合作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此模式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大班额的教学与关注学生发展的矛盾。教师很难时常对其给予关注, 从而使这部分学生感受不到合作的乐趣, 无法养成合作意识。
2. 学生自觉意识和自主意识不成熟, 而教师无法进行有效监控, 一些学生在合作过程中产生了依赖思想, 不仅没有养成合作、参与的学习态度, 反而失去了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3. 由于各种因素干扰合作者并非都能达成活动目标。
4. 合作内容和形式还比较单一。
四、小结
1. 尽管合作学习还存在各方面的问题, 但是大量的理论和实验研究表明, 合作学习运用到中学体育课中能够明显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能够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2. 加强对合作学习在理论和实验方面更深入细致的研究, 对不同人群的合作学习的研究, 提供可行性、可操作性的方法和手段, 为学校体育教学提供依据。
3. 可操作性的合作形式和方法, 给教师提供清晰的思路和方法, 以便在实验研究中具有可比性, 使实验更具有说服力。
4. 研究方法要多样, 以弥补研究的片面性。
摘要: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 是中学体育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现采用文献资料法, 收集、查阅有关合作学习观点的理论文献与实验研究, 总结合作学习在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提出今后发展方向和建议。
关键词:体育合作学习,中学体育,综述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M].北京:学苑出版社, 2001.
[2]Johnson, D.W., Johnson, R.T.&Holubec, E.J.circles of learning:Coopeation in the Classroom (4th ed.) .Edina, MN:interaction Book, 1993.
[3]T.R.嘎斯基.合作掌握学习策略[J].王坦译.山东教育科研, 1993, (5) :20-21.
[4]王红宇.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 1993.
[5]王坦.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简析[J].课程·教材·教法, 2005, (1) :30-35.
[6]郭传省.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03.
[7]田健康.中学体育实施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11 (5) .
[8]姬保华, 裴蓓.“自主—合作”学习在游泳教学中的应用[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08, 24 (3) :84-86.
[9]孙建刚, 王殿春.合作学习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湖北体育科技, 2010, 29 (2) .
小学体育课中学生合作学习的培养 篇2
对于体育教学来说,进行合作学习的机会非常多,它也是我们平时进行体育教育教学所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形式。下面,我就如何进行学生的合作学习,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与教学组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同样合作学习也必须先创设一种民主化、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前应根据教材、教学目标并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案,合理组织,灵活运用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设法把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乐于参与,乐意接受的过程,真正做到愿意学习、乐于学习,学有所好,学有所得。
通常我会根据教学目标及要求和学生的不同情况,把课设计为情景教学,通过设置一些教学情景,让学生在“动物世界”、“冒险之旅” 等等情境中流连忘返,通过简单的语言和一些器械,把教学目标分为若干小目标具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看的见,练的实,也容易成功。
随着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运用,多媒体课件、音乐渗透教学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体育课堂,给了学生一种新异、真切的感觉。只有在课前精心的组织,充分运用各种教学的形式,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激励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强调学生个体的能动性,凸显学生个体在课堂上的地位、作用就能使课堂变的更具有人文关怀,更具有效性。
二、把握住合与分的尺度
合作学习并不等同于教师撒手不管。应该清楚的认识到,有了合作的形式并不等于就是合作学习,决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学习和锻炼就可以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同样的道理,若教师教师一步一随,满场包办,就和过去的教学没两样。在这里就有一个“合”与“分”的尺度问题?
“合”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统一、集中的一种教学形式,“分”即是化为小的团体,是“合作”学习的表现。
1.分与合的应用。在实际教学中,“分”与“合”是两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宣布本课学习内容、确定目标、讲解示范、保护与帮助,组织分工、整理恢复等需要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的,最好运用“合”的形式。这样,才能有效地保证学生学习的效率。而在学生自主协作探究过程中,则需要教师将主动权交给学生,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和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学自己发现问题,和同伴合作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2.把握分与合的尺度。“分”与“和”是互相矛盾的,但又是相辅相成的。在教学中既要多给学生“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但若是完全放弃“合”的时间,就容易形成“放羊式”的教学,从而背离我们的初衷。所以,在合作教学中,教师应该明确一个主题,课堂是学生的。我们教师的话要讲,示范要做。重要的是应该强调对学生的引导。教师应该到学生中去,通过个别辅导来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自己的努力下,通过小群体的协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练、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的目标之一:学会学习。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1.首先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交流欲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全面观察分析每个学生,善于发现和利用学生的潜在优势和特点,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使他们的思维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挥。并允许学生在发展程度和素质结构上存在差别,让学生感到自我价值的体现与发展。在教学中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用丰富多采的集体活动来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
2.重视学生情感意识。情感态度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内容之一,积极的情感态度能促使人奋发,调整人的内在动力系统,促进人的成功。我们应善于发现和利用学生潜在的优势、特点,多用正面鼓励和表扬,使学生在体育课上感到成功。只有学生有了兴趣,才有进一步开展活动的可能。“教学的本质是信息交互,是认识交换,是学生人际交往”。这些都与个体的参与息息相关,如果没有学生的参与,就难以体现教学的本质。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的“情感意识”上下功夫,让学生有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并带动别人参与学习,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精神。
3.重视学生合作精神。合作是手段,对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才是价值所在,它是民主精神、团队精神和力量的表现,是成功的重要条件。在教学中,一是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合作,让学生在合作中感到自己的成功与小组分不开,小组的成功离不开个人的努力,具有荣辱与共之感;二是要把合作精神渗透到整个学校体育中,课间操、课外活动、竞赛活动等应是教学的延伸与验证,这样,学生的自主与合作意识和行为习惯、团队精神、民主精神、科学精神才能在更大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得到发展。
中学体育课堂的合作性学习探究 篇3
1 合作性学习简述
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并被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所采用,它的提出来源于美国,起于20世纪70年代初,并在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它因为能很好的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氛围,大面积的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所以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世界各国对于合作学习的称谓和实践的具体形式上是各不相同,如前苏联国家称之为“合作的教育学”,欧美国家称之为“合作授课”“合作学习”等,在我国通常称之为“合作教学”,虽然称谓不同,但是却拥有很多共同的教学理念[1]。
实践证明,合作学习有着传统教学没有的优势,对于学生的作用也是巨大的,通过合作性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长期前面发展。但是,目前对于合作学习的理论并不是很完善,研究者一般更偏好应用型研究,较多地把合作学习视为手段,以探讨它的有效性,期望能够由此更好的指导实践。这就忽视了提高教师看待教育问题的敏感度,合作学习是具体的、情景化的,而研究者只把运用方法交给教师,并不能满足具体课堂的要求。这就需要研究者不断的对合作学习进行理论上的研究,以便对以后的合作学习提供较好的指导作用。
2 合作性学习的重要性
体育教学大多都是户外进行的,多以身体运动为主,这是和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有很大差别的。合作性学习在体育教学中必不可少,如在足球教学过程中,传球,接球和射门以及守门等,只有学生之间配合得当,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体育课堂教学是通过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中让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但受传统教学的影响,目前还有很多学校的体育教学是教师讲授和学生练习的模式, 往往忽视合作学习,在这样模式下的体育课堂效率非常的低,而合作性学习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它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让学生在与小组同学的探讨合作中勇于思考,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2]。例如,在篮球的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分小组的讨论传球的方法,并且选择适合自己的传球方法。然后老师再根据小组的讨论成果进行讲解和补充,对于学生的方法给予指导,但没必要过分的追求动作的完美性更不应该规定必须使用某一种传球动作。这些方法都是学生在合作中讨论出来的,有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成果,这样学生对方法、结论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3 合作性学习的意义
3 . 1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大,学生的竞争意识越来越强,经常把课堂当成对学习成绩竞争的场所,这样的结果就使得所谓的优等生和差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如在学习单杠单足蹬地翻身上时,有些同学的协调性不好,或者上肢力量不够,所以不能单独的完成学习动作,而通过合作性学习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小组内的成员可以扶着那个同学的肩和腿帮助他完成动作。合作学习能够使学生间相互鼓励,增强学生间的沟通交流。合作是要给每一位学生分配具体的任务并相互联系依靠,使整个小组都离不开任何一位学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小组内的重要性和与其他小组学生的关联性,想要在整个班级中取得优异成绩,小组内就必须相互合作。这样学生就不会个体行动也不会产生懒惰情绪,而是会将个人融入到这个小组中,努力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以便取自己的小组取得优异的成绩。经过长期的培养,就会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
3 . 2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当对学生进行分组学习时, 小组内的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 和知识面 宽度都有 所差异, 因此在学 习过程中, 学生可以相互讨论、相互启发, 这样就会使学生的思维发散, 出现一些新的值得讨论的问题, 这样的学习过程肯定比传统的教授性教学效果要好很多[3]。比如在接力教学中,让同学们分组讨论递棒、接棒的姿 势, 可以使学 生们思考 哪种方式 更为迅速 以及为什么更加迅速, 这些思考 就把学生 的思维扩 展到了物 理等方面上 。
3 . 3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
在每个班级中都会存在歧视现象,其中包括长相的美与丑,家庭的贫穷和富裕,最为重要的是学习成绩的好坏,从而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尤为重要。而通过合作性学习,将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性别、不同学习成绩的学生分在一个组内,这样大家都是这个小组内的成员,就不存在谁更优秀、谁更聪明的问题,从而可以协调同学关系,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
3 . 4 有利于加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随着由于 计划生育 政策的实 施 , 现在的中 学生大多 为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缺乏能够交流的同龄人,家庭的环境使得学生比较独立, 学生与同龄人的交流一般只局限于和学校的好朋友之间。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际交往的能力也越发重要。而通过合作性学习,在相关探讨相互讨论中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强了学生间的交往, 对于加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4 中学体育课堂合作性学习的现状
虽然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对于改革中学教育起到了较大的帮助作用,但不可否认,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现状仍是令人担忧,合作性学习策略的实施也差强人意,具体的现状表现如下。
4.1 学生方面的问题
学生缺乏合作观念。学生竞争意识的增强使得他们更注重自己的成绩和课堂表现而缺乏合作观念。合作性学习增加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但是这只是针对部分学习优异的学生来说,而对于那些学习有些困难的学生而言,他们就仅仅是观众,很少会参与到学习中去。比如在篮球投篮练习中,每组只有两三个学生掌握篮球的使用权在不断地练习,一些胆小害羞的同学畏缩不敢练习而成为配角[4]。从表面看来这样的学习很热闹,氛围很好,实际上只有少数同学得到锻炼,大多数的同学都没有参与进去。
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当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一些问题或者让学生分组练习某个动作时,教师既不在旁边监督又指导学生的学习交流,在这种情形下,很多学生会借此聊天打闹,或是只是小组内的体育骨干发表意见,别的学生只是听着,这样的教学并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性学习。
4.2 传统教学模式
很多学校的体育教学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一切听从教师的指挥,课堂教学内容沿用固定的模式:开始是热身,如跑步、做广播体操,然后是某种练习,通常是教师讲解、示范,接下来就让学生练习、纠正错误,然后就解散让学生自由活动,最后是全体结合、下课。这种刻板的教学模式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完全的是被动学习,极大的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
另一方面,即使有的学校开始把合作性学习运用到体育教学中,但教师对于合作性学习一般采取分组的形式,事前并没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运动能力和性格特点等,而通常是根据队伍中的一排或者一列进行分组,队伍的排列仅仅是按照高矮次序而来的。但是合作性学习要求的是小组成员间友好相处、默契的配合,这就要求学生之间要相互的了解信任,但是这种分组模式完全忽视了这一点,无法对小组内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有效的整合,不利于合作性学习的开展。
4.3 教师方面的问题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很多体育老师的教学观念较为陈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把自己当成教学的主体,认为只要通过讲解让学生简单的掌握教师教授的技能,学习任务就算是达到了。
有的教师虽然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合作性学习的方法,但是并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在合作性学习中的角色,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教师把自己作为评判小组成绩的仲裁者。在中学体育课堂合作性学习中,当小组练习完毕或者讨论完毕后,通常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般习惯用唯一的标准来评定小组的成绩以及学生表现的好坏,这都是基于教师的主管判读,缺乏一定的说服力,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2)教师把自己作为合作性学习的旁观者。在中学体育课堂合作性学习中,教师一般会给小组分配任务,让小组自由讨论或者练习时,教师就像是解脱了,只是在一旁观看而不去指导监督学生的学习,教师的这种角色定位使自己失去了在合作性学习中作为指导者参与者的作用。
4.4 学校方面的问题
虽然新课改对中学体育课堂的合作性学习提出了新要求。但是学校方面只是简单的要求教师把合作性学习落实到教学过程中,但是却忽视了对教师的培训,使很多教师缺乏理念上的学习,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合作性学习教育而缺乏科学性。还有的学校虽然对教师进行培训了,但培训内容大多停留在对课程标准和课堂纲要的解读上,缺乏合作性学习在实际课堂结合的例子,所以只是进行理论上的学习,教师很难把理论和实际教学相结合,还是不利于合作性学习的开展。
5 提高中学体育课堂合作性学习的对策
5 . 1 转变教师观念, 明确教师自身的角色
中学体育课堂的合作性学习是通过教师来实现的,所以教师要加深对合作性学习的理解,当然,这种理解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理论上的理解,也不是对国外合作性学习简单的移植,而是要在真正理解理论的基础上,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应用[5]。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能完全的运用到所有的体育教学中去,体育教学不可控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说天气,所以这就需要教师的教学思维要灵活,要根据教学内容,天气等实际状况对合作性学习进行合理的选择与应用。
教师在进行合作性学习教学中, 应该首先明确自己的角色。(1)教师是合作性学习的策划者和组织者。在学习中,学生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培养。任何的课堂教学学习都离不开教师。对于合作性学习而言,教师首先就是策划者和组织者,在中学体育课堂合作性教学中,教师应先明确教学目标,并对合作性学习进行精心的设计,可以事先让学生进行思考或者搜集资料,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2)教师是合作性学习的执行者和协调者。教师在把合作性学习运用到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式练习等。例如,在进行足球射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学生人数把学生分为6人左右一组的合作小组,并设立组长、裁判、监督员、统计员等职位,并且这些职位都要有明确的责任,学生可以在;练习过程中分别担任这几个职位并适当的进行轮换。可以先由一位学生进行射门练习,一名学生捡球,一名学生记录,组长在旁边指导,这样练习6~8次后,学生在进行角色互换。在所有的小组以及小组成员都练习完时,教师要根据各小组练习的记录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对表现优异的小组进行奖励。(3)教师是合作学习的监督者。比如在上面讲到的足球射门的合作性学习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作为监督者的责任,要认真监督每个小组,以及各个小组每位成员的情况,在发现学生对小组任务不明确时,教师要耐心的进行讲解,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明白小组任务以及操作程序等等,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当发现小组成员的动作有问题时,教师要及时的给予改正,并教授学生完成练习的技巧等。当然,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肯定不止提到的这几点,而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必须加强监督,在发现问题时能及时的给予解决,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合作性学习的作用。
5 . 2 改革教育方式, 完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对课堂的教学效果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它是教学过程的灵魂更是课堂教学的指南针[6]。所以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实施合作性学习就要在教学设计中强调合作学习的因素。在对合作性学习活动进行设计时,要进行全面的考虑,比如:小组合作性学习的时机选择、小组的分配、活动的步骤、教师的参与度等等,并且要注意在活动中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来说出自己的想法,更要使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能环环相扣。
5 . 3 合作性学习要保证积极互赖的原则
积极互赖是中学体育合作性学习的重要因素,指的是让学生意识到自己与小组成员是相互信任、相互依赖的关系。要保证积极互赖的原则就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制定合理的目标,并且保证目标的相互依赖。教师在制定目标时,必须要保证目标是明确的,比如,在篮球投篮教学中,要求每位学生必须投篮10次。还要保证目标是小组成员共有的,例如要求每个小组必须合作完成一个武术创编等。因为总体目标是一样的,承担的责任也是一样的,并且小组成员之间没有竞争,只有每位成员都努力,才能使自己的小组获得优异的成绩,这就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2)任务合理分配,保证任务相互依赖。小组成员的任务要有特异性和依赖性,必须要保证各成员的任务是相互联系并且相互依赖的,每一位成员的任务都必不可少[7]。这样能够增强每一位学生的重要性,使每一位学生都不可替代,这样会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与小组成员的相互配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3)以小组为单位作为奖励依据。当教师对小组进行评估时,要保证每位成员的表现都会影响到小组的奖励情况。比如在仰卧起坐教学中,要求每位同学一分钟至少做25个,无论其他成员表现的多么优异,只要有一位成员没有达到要求,那么整个小组的成绩就会降低。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小组内的成员可以相互帮助,而不会忽视某一个成员。
5 . 4 合作性学习分组模式的运用
合作性学习的方法不是固定的,教师要全面的了解教材内容,根据教材来合理的安排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我国现在对于合作学习采取的方法一般是分组模式,但是体育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所以分组模式也应该根据体育教学的内容而改变。(1)配对模式。所谓的配对模式指的是把学生两个一组进行划分,相互讨论学习,然后再把讨论的结果或结论与全班同学进行分享。比如在仰卧起坐教学中,就需要这种模式来进行分组。(2)调查模式。这种模式需要一些准备工作,需要调查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学习能力等,然后根据这些资料搭配分组,然后教师把学习的内容给学生做介绍,每个小组根据学习内容划分为几个小的部分并分配给小组内的每一位成员,然后再把结果总结出来与全班同学进行分享[8]。比如在篮球教学中,小组内的成员可以分别就前锋、中锋、后卫等进行分配,并分析每个不同位置的特点或应掌握的技巧等,然后再把这些结果整合在一起与全班同学分享。当然,分组模式还有很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分组,对合作性学习有重要意义[9]。
5 . 5 合作性学习的合作方式
因为合作性学习的理论还不是很成熟,所以合作方式也没有很多。但这个方式的合理运用能够很好的促进合作性学习的开展。普遍的合作方式有以下几点:(1)问题式合作方式[10]。所谓的问题式合作方式就是教师和学生相互提问解答,学生和学生之间相互提问解答的一种合作学习形式,又可分为师问生答、生问师答、生问生答或者抢答等形式。这种合作方式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学科式合作学习。这种方式就是把几门学科联系在一起进行合作学习[11]。比如在拔河教学中,可以先让物理老师对学生讲授关于力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把力的知识充分运用到体育教学拔河中。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加大了学科间的关联度[12]。(3)表演式合作学习。顾名思义,表演式合作学习就是通过表演的形式来进行教学。比如在武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教授一些常见的武术动作,然后划分小组让每个小组必须合作完成一个武术创编,并在全体同学面前进行表演。这种合作方式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13]。
6 结语
合作活动学习中学体育 篇4
关键词:体育教学;合作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1-0061
传统的体育课程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注重的是不厌其烦地示范和讲解将运动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过分强调“跟我学”、跟我“做”、跟我“练”,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课堂教学大多停留在认知层面上,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和社会适应性,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难以体现,学生在一种很大压力下练习,学生的意向、差异、情感态度不能得到应用的尊重,失败的体验多于成功,痛苦多于快乐。新课标则要求改变单一的灌输——接受的课堂教学方式,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以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一、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的创设
合作学习是指由能力各异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以合作和互助的方式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小组的学习目标。教师应首先根据体育教学计划、任务采用相应的方案,创设一种学生需要的学习情境,以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合作学习任务。“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同样体育教学的合作也必须先创设一种民主化、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这就要求做教师的在课前应根据教材特点、教学目标并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案,合理组织,灵活运用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设法把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乐于参与、乐于接受的过程,真正做到我愿意学、我要学,想学习,学有所获。例如:技巧教学中,学生完成基本动作后,教师布置组合练习,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让学生想办法将动作连贯起来。学生听到教师布置后,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热情高涨,大家纷纷“交头接耳”发表意见,设计串连动作,伙伴之间争得面红耳赤, 互不相让,彼此启发分析,提炼最佳方案。结果,各小组的展示动作组合各不相同,一个个完美的组合动作在学生的合作中诞生了,每个学生都获得了成功的喜悦,感受到了合作的力量,借助情境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技能,也得到了快乐,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的培养与应用
合作学习是教育者与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之间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或任务,其合作者之间具有相互认同、接纳、独立平等和信任的合作。1. 合作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是学会交流、交际、与人相处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发现,学生组成合作小组后合作不顺,合作解体,或难以与他人合作相处,组与组之间争吵,貌合神离,导致合作失败。再者在合作学习之初就不知如何着手,合作的第一步就卡住了。为此,这就要求我们做教师的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基础性社交语音的引导和要求,让学生学会沟通和交流。例如:“你好,合作愉快”“很高兴我与你同组合作”等,打招呼相互问候,自我介绍、微笑、握手、击掌等,创造一种合作氛围,这些常见的语音和动作是合作体的重要开端,也是学生学会共同生活、学会与人相处的教学活动必要。2. 正确处理好“收”与“放”的关系。所谓的“收”就是统一、集中的教学;所谓的“放”就是学生学习的自主空间。合作学习就是要进行“开放式”“互动式”的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空间和自由分配的时间,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同伴合作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一节新授课掷实心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先“收”组织学生集中,介绍了本节课的目标和要求,技术动作要领、要点,并给学生交代了投掷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再“放”让学生分成小组到指定的地点,自主合作练习。同时,教师还应下到学生中去,参与学生合作,通过个别辅导来引导学习活动,通过群体的协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练、自主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培养其创新精神,从而达到学会学习。事后证明,整节课次序清楚,教学任务得到了较好的完成。所以在教学中要做到“严而不死,活而不乱”“统而有法,放而有序”。收得及时,放得灵活,收放自如。3. 合作学习是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也有助于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具体到体育教学中,一是充分给予学生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合作,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合作,让学生在合作中感到自己的成功与小组分不开,小组的成功离不开个人的努力,具有荣辱与共之感,二是要把合作精神渗透到整个学校体育中,课间操、课外活动、竞赛活动等应是教学的延伸与验证,这样,学生的自主与合作精神才能在更大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得到发展。
三、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的价值体现
促进学生认知发展,合作教学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有机会在无压力、轻松的气氛中学习,通过对伙伴的动作进行评价,表达自己的观点,同伙伴交流自己的感受,形成一种立体的练习氛围。这种教学情景,对于体质较差的学生来说,可以感受到伙伴的帮助,分享合作成功的喜悦,认识到只要积极主动,大胆尝试就会成功,从而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增强了信心。对于学习成绩优异者,这种学习策略给他们创造了更广阔的舞台,发挥其特长,充分表现其认知的能力,同时也帮助同伴从中找到乐趣,对学生完美人格的塑造极有帮助。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生与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小组练习以合作为主,小组间以竞争为主,竞争与合作并进,使课堂气氛紧张而又愉快。何况,体育本身就是竞争,为小组而奋斗,大家紧密配合,出主意、想办法,没有了埋怨和责怪,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和集体荣誉感,并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增进了友谊,大家彼此帮助,取长补短,建立了平等、和谐的关系,为教师的教学创造了有利条件,给每位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
总之,合作学习是新课标下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它充分挖掘学生潜能,使学生由被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体,它不仅仅局限于身体锻炼,同时合作学习还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和成功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锻炼的积极性。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使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合作活动学习中学体育 篇5
合作学习是近几年才提起的一个概念, 合作学习中有人际交流, 也有人与人的互动, 这是基本特征。特别是在分组教学之后, 合作学习是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最主要的学习方法。在合作学习中, 不同的人应承担不种的任务, 他们齐心协力, 共同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各自完成任务的同时, 小组的任务通过整合, 也就完成了。合作学习时, 是教师分配各小组任务, 并进行分工, 或者学生小组内部分工, 教师进行协调, 共同达到一个目标, 这个目标是全方位的, 小组组合可以按照学习要求来分。比如, 有的小组需要一好带后进。这个时候, 每个小组内就不能少了优秀的学习作为支撑。当然, 也可以根据教学教学, 把能力强的学生放在一组, 较弱的放在一组, 然后分给他们不同的任务。强的一组目标高一点, 较弱的一组难度低一点。这是同质分质, 主要目的是为了实施分层教学, 让学生个学生能在一节课上都有所收获, 而且提高他们的信心, 他们都能通过合作学习达成相应的目标,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运用策略
现行的体育教学, 普遍存在着一个问题, 那就是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 学生在学习知识时也是东一块西一块。这样, 学生的知识就不完整。这个情况下, 如果教师还是一味地按原来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只是靠教师的讲解、示范、演示。这样的教学方式, 不会解决每一位学生的学习, 只能是大家一起来, 谁学多少算多少。但是, 为了改变这种不足, 教师就可以在体育教学中把全体学生分成几组, 进行合作学习。比如, 在篮球的教学中, 当授完传球技术之后, 个体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传球技术。这时就可以进行合作学习了, 学生在合作时, 可以是原地的, 也可以是行进间的。当然, 为了增加传球技术的难度, 可以增加远度、可以增加速度, 也可以增加人数之间的互传, 也可以在比赛中完成传球的学习, 学生在练习中, 通过合作, 体验到了真正的传球, 并能运动在实际比赛当。在篮球传球小组合作学习时, 可以按照以下的步骤进行。第一步, 先是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然后小组内每位同学回忆, 然后个人的技术练习, 复习运动中传球的几种方法, 正确体现动作要领, 体会各种传球之间有什么不同。第二步, 练习的方法有很多, 各小组可自行安排, 练习的队形是什么样的, 练习的顺序是什么样的, 练习多少次等都由本小组内决定。第三步,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 学生有了一定的体会, 这时, 招集学生进行讨论, 交流学生心得。第四步, 对各小组与单个学生进行评价。在评价时, 每个小组都给找出优点与需要努力的方向, 评价要务实, 而不是只用什么“你们这一组很好”“真棒”之类的没有实质性的话, 而是具体到好在哪里, 哪里还需要做什么样的调整等, 只有这样的评价, 才能真正起到指导学习的作用。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注意事项
1. 正确认识小组合作学习所应用课型
体育教学中课型有多种, 有新授型、有复习课型。并不是说小组合作学习在哪种课型上都能用。比如, 小组合作学习就不适合用在新授课上, 而更适合用在复习课上。接受经验一般靠的是间接经验, 而直接经验的获得个体的努力才会更有效果。所以, 合作学习就是实用于间接经验的获得。在新授课时, 需要自己用意志去学习, 是个体的行为, 如果用合作学习几乎不可能实现。例如, 篮球技战术的学习, 就是在掌握了技术之后的一种学习, 简单的一个进攻传切配合战术就需要多名同学一起合作才能完成, 他们学的是意识, 技术学习已经不明显, 一系列的动作带动多名队员或者学生, 体现的是队员的配合。
2. 以学生为本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要具有科学性, 而不是乱用一气的合作。合作学习的主体是学生, 所以要突出学生的主体, 以人为本, 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 学会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创新。合作学习是一种互动行为, 互动不仅是学生之间的互动, 还应包括师生互动, 而且要重视师生互动, 教师与学生之间要互相尊重, 共同关心、共同进步, 体现出民主。合作学习的“分组”应在同一组内有各个层次的学生, 他们之间相互帮助, 发挥自己的特点, 共同提高, 而不是所说的分层
3. 合作学习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合作学习是几个同学有着共同的爱好, 他们共同合作学习, 学习时要表现出积极的兴趣, 而不是相互推卸责任, 如果没有兴趣的合作就不算是真正的合作, 他们能在合作中发现同伴的优点, 自己也能主动的为同一个小组贡献出自己的才华。比如, 合作学习时, 可以运动游戏、竞赛等形式进行, 这样就会最大限度地增强体育教学的趣味性。
4. 合作学习要做到学习的有效性
体育学习需要有效来为课堂提高质量, 如果是无效的学习, 那么, 不但增加了自己的学习负担, 而且会一无所获。所以有效教学的生命就是有效。合作学习也具有一定的风险, 那就是无效的合作, 如果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没有处理好之间的关系。有的小组可能在同样的时间内一无所获, 这就是无效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重要的是学生要有主人翁精神, 他们愿意为本小组出谋划策, 愿意把自己的学习成果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教师发挥自己的领导作用, 在合作学习时, 为学生指导方法与方向, 让他们少走弯路, 以更便捷的方法解决问题。所以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他们乐于参与, 态度要端正。教师要注重对弱学生的帮助, 鼓励好学生对弱学生进行帮助。此外, 各个小组的任务的设计不要过难, 也不要过易, 还要有一定的挑战性, 只能学生努力了, 就能完成学习目标, 只有这样, 才能给学生树立信心。
三、结语
综上所述, 合作学习的主体是学生, 而引导者与组织者是教师, 教师与学生一道努力, 才能有效的利用合作学习的优点, 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
摘要:合作学习是体育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的主体是学生, 而引导者与组织者是教师, 教师与学生一起努力, 才能有效的利用合作学习的优点, 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
关键词:中学体育,合作学习,新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熊文, 耿雷, 李荣芝.对体育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反思[J].体育学刊, 2008, (1) .
[2]朱应明.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03, (4) .
[3]朱应明.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探讨[J].四川体育科学, 2004, (2) .
[4]王永青.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体育成人教育, 2004, (4) .
合作活动学习中学体育 篇6
一、中学体育健康教学中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1.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化
日常体育健康教学实践活动中,亦或是竞赛活动中,虽然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强调学生间要加强沟通交流,实现相互的提高。但实际上,真正参与体育教学或竞赛活动的学生是事先安排好的。可能就会出现有的学生因为基础不好或是性格内向,不敢大胆展示自己,而有的乘机开小差、捣乱现象,这对课堂教学而言都是消极影响,不仅会失去合作学习的本意,还会造成一个个不利于教学的小团体形成。其实,这种现状主要是因为教师对学生实际情况不了解,没有合理科学的安排小组。同时, 小组分工不明确也会导致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合作分工是为更好合作,只有明确分工才有利于合作学习顺利开展。
2.小组合作缺乏明确目标引导
在体育健康教学中常有体育教师因为不正确理解合作学习的内涵,误以为合作学习等同小组讨论,其主要体现在教学体育运动技能时,某些体育教师为展现出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精神。于是,利用体育挂图,要求学生完成某技术动作学习时通过“小组讨论”或是“合作学习”来完成。通常在这时学生们虽然按教师要求发表见解,但却无持己见众说纷纭,在其中更多学生是在利用机会玩耍聊天等,这种小组讨论没有明确的团队目标引导,教师只是为合作学习而采用,其完全是为了迎合新课改的精神任务,教学设计的中心依旧是教师,小组合作学习并非真正意义的小组合作学习。
二、中学体育健康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具体步骤
1.科学合理地进行分组
科学分组的方式呈多样化,如随机、合作、异质、同质、帮教型、友伴型等分组。但无论那种分组形式,只有有效地提高体育健康教学的效率,突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才能算是有效的分组。部分教师认为分组可根据各种学习内容灵活进行,通过随机变换加强学生的流动性,以此来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但实,践教学证明,分组的相对稳定反而能提高学生集体荣誉感和学生间的默契程度,实现学生团队和合作的提高。只有学生对彼此都熟悉到一定程度,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彼此的长处,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以笔者自身教学中对学生的分组而言,笔者是根据班级内男女生人数,将其分为大约每组5 ~ 6人的若干组。同时,分组之前笔者都是请学生自己选出本组组长,组长的选择标准主要是看该名同学是否有极强的运动能力,是否具备组织能力和奉献精神,能否带来组员在之后的学习中共同提高、学习。
2.适度地提倡小组间的竞争
有机结合整体合作和适度竞争,在激发小组合作个体积极性的同时, 也能够建立起小组合作学习的共同体。由于中学学生学习不具备自主自觉的能力和意识,如果体育健康教学课堂上的小组合作过分强调合作,而忽视强调竞争,会促使部分学生产生依赖思想,缺乏积极参与的意识,不利于学生全面能力的提高。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倡导良性的竞争,能有效地联系学生学习环境和社会环境,让学生了解在社会现实环境中时刻充满着竞争,进而促进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进一步加强。其实,总体来说,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是组员间的相互合作,提倡适度的竞争却能有利于学生合作效率的提高,全面地发展其综合能力,进而在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
3.有效的教学评价
传统体育教学评价以侧重成绩的考试为主,新课改却指出侧重内在发展性的评价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因此,评价要针对学生发展过程,不能仅限于学业性的内容,要多元化的进行教学评价,注重评价激励功能的发挥和学生的合作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但同时学业成绩也是评价的一部分,所以,评价必须做到整体性、 多元性、过程性,遵循发展性、全面性、主体性、可持续性的原则。在评价学生时要严格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理念,用发展性的观点去评价,包括对学生学习表现、教师体育教学行为、教师基本素质这三方面进行评价。 此外,根据新课程标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评价要关注个体、人格、尊严,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通过有效的教学评价,挖掘学生潜在的潜能,服务学生的终身发展。
4.合作学习的案例分析
以中学立定跳远教学为例,在授课之初笔者采用的是传统集体练习模式,但还没练到几组,同学们就开始大发牢骚,有的学生甚至说“太累了,没意思! ”“这种练习太单调”……基于此,笔者立马反应过来,学生不比运动员,没必要采取运动员训练方法来要求学生。于是,笔者告诉学生换一种练习方法进行继续练习,同学们一听都跃跃欲试,表示赞成。由此,笔者不分水平高低将学生分成5 ~ 6人的若干小组,并由组员推荐水平较高的学生为组长,要求各组长带领小组尝试“练习→讨论→练习”的合作学习方法,以便小组团结协作精神的发挥。然后,设置小组跳远接龙比赛。通过合作学习的练习方法,效果明显大幅度提高,课堂氛围也更活跃热烈,学生也持有高度的学习热情和浓烈的学习兴趣。在之后的测试中,许多基础差的学生都能有6 ~ 10cm的不同层次提高。另外,学生的技术水平也显著性地得以提高。
三、总结
自主合作学习是新课改倡导的新型学习方法,能有效地突破传统学习方法的制约,提供给学生全新的一条学习路径。但自主合作学习法并非其他学习法那么好掌握,师生间必须共同努力才能实现预期学习效果。在开展自主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许多问题,只有避免出现影响合作学习有效性的问题,学生的学习才会更有效率。因此,合作学习必须合理分组,建立相应的小组竞争机制,完善教学评价,以此促进学生更好地合作学习,全面提升自身的能力。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合作学习作为体育健康教育的新型教学方法,备受广大师生的关注。实践教学证明,合作学习不但能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促进师生的关系融洽,还能有助于学生团队精神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促使学生成长为有益于社会和国家的高素质人才。
合作活动学习中学体育 篇7
合作学习作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 其着眼点在于改变学生传统的、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为积极的、主动的、开放式的学习方式, 并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合作的学习氛围, 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 在合作学习中, 教师对合作学习的各个要素的把握以及对合作学习的整体设计能力等因素、对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有着最直接的影响。教师应根据当前体育健康课的教学实际和学科特点, 在体育健康课教学中有效地实施合作学习。
一、教师在实施合作学习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合理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合理组建学习小组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应该以师生、生生之间能够进行有效的交流互动作为组建学习小组的出发点和归宿, 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了解, 依据“组内异质, 组间同质”的基本原则将性格、运动能力和交往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学生组成合作学习小组。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合作小组的优势, 最好是4~6人组成一个合作小组, 并确定思想品德好、具有特长和一定组织能力的同学担任组长, 同时明确小组成员的责任分工和小组学习规则。
2加强对学生合作的意识、技能和技巧的培养。
在合作学习的实施过程中, 学生的合作意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果学生缺乏合作意识, 就会缺少参与的主动性, 而缺少了学生的主动参与, 必将导致合作学习无法得到有效的实施。但即使学生有了合作的意识, 如果缺乏合作的技能与技巧, 同样无法进行有效的合作。因此, 在体育健康教学中, 应帮助学生认识到合作意识、技能和技巧的重要性, 训练学生“接受他人见解”的意识和技能, 创造运用合作技能与技巧的情境,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技能与技巧, 并及时提供反馈信息。
3有效地组织和引导。
教师是学生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 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合作学习, 引导学生建立以“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 交流与合作”为特征的新的学习方式。学生只有在主动学习过程中, 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的意识才会提高, 德育和美育等非认知因素才会进一步发展, 有了主动性, 学生才能形成对自己本人学习活动的批判精神和负责任的态度, 并把有创造性的、系统的、有明确目的的学习活动作为生活所必需的活动。因此, 教师要引导学生最终形成自主而不是被动的合作学习, 只有这样, 主动合作意识才能形成, 合作学习也才能由课堂延伸到课外, 由学校走向生活, 为日后主动与别人合作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4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 受家庭的保护太多, 自我中心膨胀, 学生只对自己的学习任务负责, 对小组学习效果、其他同伴或其他的学习内容漠不关心, 缺乏合作意识, 甚至互相推诿, 造成集体责任无人负责的情况。针对这个问题, 在明确个人责任的同时, 还要强调每个成员的责任与小组成绩的结合, 提出成员间互相交往与帮助的要求, 以及明确小组学习效果的评价, 即小组内每个成员完成任务的质量都影响到小组的成绩, 而小组的成绩也就是小组各成员的成绩。这种共同的利益取向, 会加强小组成员间的合作意识, 调动每个成员的积极性, 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5要灵活运用合作学习策略。
在体育健康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时, 因为体育活动是一个完全动态的认识过程, 不可控因素随时可能出现, 应根据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有策略地运用合作学习。学生按课堂教学目标的要求, 在小组内开展互帮互学, 具体的学习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可由小组的某个成员示范;也可由小组成员各自练习交流感受, 发现错误, 提出纠正的办法, 共同设法掌握运动技巧或提高运动能力;甚至教师提出学习目的和要求, 让学生自己创造设计一些活动内容。任何一种学习方式都不可能解决体育活动中的一切问题, 所以要灵活运用。
6. 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
首先教师要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 正确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活动, 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优点, 互帮互学, 共同提高。另外教师对活动成绩的评价要切实结合个体的评价和小组的评价, 而且对同一小组的成员必须做到一视同仁, 使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小组中的一员, 自己的努力与小组集体的成绩和荣誉密切相关, 这是开展小组合作活动的内在激励机制。
7. 建立合理的合作学习评价奖励机制。
在体育与健康合作学习中, 具有不同身材、性格和运动能力的学生围绕共同的目标和奖励而相互依赖合作, 进行实质性的交往和练习。因此, 合作学习的评价, 应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 重点放在学生不同程度的进步与提高上、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心理需求上、学生技术和技能掌握的公平合理的基础上。在奖励活动中, 合作学习要强调合作性奖励, 教师按每个小组成员的表现给小组以奖励, 使每个学生的努力都得到相应的奖励, 并把这种奖励视为合作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这不仅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合作, 同时能培养每个学生的锻炼习惯。
二、教师在实施合作学习的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几对关系
1. 处理好合作学习形式与目标的关系。
目前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 合作学习停留在形式层面的较多, 即学生的确被分到了各个小组, 教师也留出时间让学生合作练习, 但这种形式背后, 到底学生是否进行了有效的合作, 促进了学习, 并使得合作技能得到了发展, 这些往往因教师的催促而不得而知, 给许多人留下“走过场”, “为合作而合作”的感觉。其实, 任何一种学习方式都是为了使学生更有效地进行体育学习。合作学习, 首先, 是要调动多方面的互动积极性, 尤其是生生互动来推动体育学习, 加快对运动技能的掌握和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其次, 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们决不能只看到了表面上的“合作”, 而脱离了这一重要目标的实现。否则, 再好的形式, 也不会有实质的收效。
2. 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竞争与合作是教学过程中学生交往的两种基本方式。合作学习虽然以“合作”为其基本特征, 但它却不排除竞争, 并把竞争与合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整个的教与学过程中, 合作是主线, 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 对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指导, 使得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 能够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模式, 提高学习效率;在提倡组内交流的同时, 教师要善于用激励机制, 积极开展组际之间的比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竞争是体育比赛的永恒, 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 必须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 强化体育精神,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平等竞争的理念, 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增强组内合作的凝聚力, 培养团队精神, 使合作和竞争相互促进。
3. 处理好合作学习与其他学习方式的结合。
教学理论的发展表明, 教学中不存在一种适合于所有教学情境的万能学习方式, 任何一种学习方式都是与特定的教学目标相联系的, 没有一种学习方式能够同时达到所有的教学目标。合作学习对学生来说只是一种学习方法, 有其自身的局限与不足, 因此, 在教学中, 应视具体的情境, 与其他学习方式进行有机结合, 互相配合使用, 方可达到最佳效果。
三、结束语
中学体育健康课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师生角色, 实现了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维教学目标的均衡达成, 特别是对实现体育课程的心理和社会适应等领域的目标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要为教师提供合作学习的理论及实践培训, 提高教师合作学习教学的能力与技巧, 使合作学习在体育健康教学中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同时, 合作学习并不是惟一的教学模式, 教师在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时, 要灵活、策略地加以运用, 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使用, 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佳化。
参考文献
[1]李京诚, 孙伟.合作学习理论与体育合作学习实践.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1 (6) .
[2]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2.
[3]季浏, 汪晓赞.初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7) .
[4]万景龙.浅析体育与健康课中的合作学习.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5 (5) .
[5]张立新.试论体育教学中的合作学习.中国科技信息, 2005 (16) .
[6]龚旭东.小学体育课中有效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中国学校体育, 2005 (5) .
合作活动学习中学体育 篇8
合作学习是在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师与生、生与生之间民主的、协调的,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是合作者之间具有相互认同、接纳、独立平等和诚信的合作。这种教学模式在对学生个性培养的同时, 又通过教与学的整体作用, 通过学生互帮互学来提高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 对其体育技能进行培养、促进其学习质量的提高。
对于体育教学来说, 进行合作学习的机会非常多, 它也是我们平时进行体育教育教学所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形式。下面, 我就如何进行学生的合作学习, 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看法。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
1. 教学目标的确定与教学组织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同样合作学习也必须先创设一种民主化、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前应根据教材、教学目标并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精心设计教案, 合理组织, 灵活运用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设法把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乐于参与, 乐意接受的过程, 真正做到愿意学习、乐于学习, 学有所好, 学有所得。
通常我会根据教学目标及要求和学生的不同情况, 把课设计为情景教学, 通过设置一些教学情景, 让学生在“动物世界”、“冒险之旅”等等情境中流连忘返, 通过简单的语言和一些器械, 把教学目标分为若干小目标具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让学生看的见, 练的实, 也容易成功。
随着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运用, 多媒体课件、音乐渗透教学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体育课堂, 给了学生一种新异、真切的感觉。例如在《快乐的足球》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多种玩球方法的课件, 让聪明的“乐乐”和可爱的“球球”带领学生认识多种玩球方法, 有普通的传球、顶球也有好玩的颠球等等, 在优美音乐伴奏下, 机灵的“乐乐”出场了。学生在小组合作的情况下, 集思广义创编出了更多的玩法, 有夹球跑、绕球等等, 整节课学生的创作欲望, 愈演愈烈, 直到下课铃声响起, 学生才停下他们的演出。课后学生还问我说:“刘老师, 下节课我们还这样上吗?”
可见, 只有在课前精心的组织, 充分运用各种教学的形式, 抓住学生的兴奋点, 激励学生参与学习过程, 强调学生个体的能动性, 凸显学生个体在课堂上的地位、作用就能使课堂变的更具有人文关怀, 更具有效性。
2. 把握住合与分的尺度
合作学习并不等同于教师撒手不管。应该清楚的认识到, 有了合作的形式并不等于就是合作学习, 决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学习和锻炼就可以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同样的道理, 若教师教师一步一随, 满场包办, 就和过去的教学没两样。在这里就有一个“合”与“分”的尺度问题?
“合”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 统一、集中的一种教学形式, “分”即是化为小的团体, 是“合作”学习的表现。
(1) 分与合的应用
在实际教学中, “分”与“合”是两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宣布本课学习内容、确定目标、讲解示范、保护与帮助, 组织分工、整理恢复等需要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的, 最好运用“合”的形式。这样, 才能有效地保证学生学习的效率。而在学生自主协作探究过程中, 则需要教师将主动权交给学生, 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让学生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和学习的空间, 让学生学自己发现问题, 和同伴合作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2) 把握分与合的尺度
“分”与“和”是互相矛盾的, 但又是相辅相成的。在教学中既要多给学生“分”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但若是完全放弃“合”的时间, 就容易形成“放羊式”的教学, 从而背离我们的初衷, 把“分”的意义和目的变相抛弃。所以, 在这里我提出一个我自己的方法:精讲多引。在合作教学中, 教师应该明确一个主题, 课堂是学生的。我们教师的话要讲, 示范要做, 不然还要我们体育教师干吗?让学生自己练就好了。重要的是应该强调对学生的引导, “精讲多引”。我认为教师应该下到学生中去, 通过个别辅导来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自己的努力下, 通过小群体的协作学习,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练、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达到教学的目标之一:学会学习。
有了好的措施和方法, 这只是成功的第一步。我们还需要学生的热情参与。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 很多学习小组合作不顺或者貌合神离, 无话可说, 甚至相互埋怨, 导致合作学习的失败。因此, 教师应善于发现、研究问题, 正确引导。
(1) 首先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交流欲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全面观察分析每个学生, 善于发现和利用学生的潜在优势和特点, 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 使他们的思维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挥。并允许学生在发展程度和素质结构上存在差别, 让学生感到自我价值的体现与发展。在教学中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用丰富多采的集体活动来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 如:组织一些集体的小游戏、让学生到前面来发言, 请学生示范。
(2) 重视学生情感意识
情感态度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内容之一, 积极的情感态度能促使人奋发, 调整人的内在动力系统, 促进人的成功。我们应善于发现和利用学生潜在的优势、特点, 多用正面鼓励和表扬, 使学生在体育课上感到成功。只有学生有了兴趣, 才有进一步开展活动的可能。“教学的本质是信息交互, 是认识交换, 是学生人际交往”。这些都与个体的参与息息相关, 如果没有学生的参与, 就难以体现教学的本质。
(3) 重视学生合作精神
合作是手段, 对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才是价值所在, 它是民主精神、团队精神和力量的表现, 是成功的重要条件。在教学中, 一是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合作, 让学生在合作中感到自己的成功与小组分不开, 小组的成功离不开个人的努力, 具有荣辱与共之感;二是要把合作精神渗透到整个学校体育中, 课间操、课外活动、竞赛活动等应是教学的延伸与验证, 这样, 学生的自主与合作意识和行为习惯、团队精神、民主精神、科学精神才能在更大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得到发展。
合作活动学习中学体育 篇9
关键词:体育教学;合作学习;对策
G633.96
1 前言
在中学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合理引导学生间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的学习模式,可以加强相互间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相互配合能力。在运用合作学习模式时,应培养学生正确了解团体合作的重要性及其意义,逐步使学生从个人竞争意识向集体竞争意识的转变,以不断地提高学生间的协作能力、适应能力以及体育技能的应用能力,从而达到愉悦身心的目的,最终良好的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质量。
2 合作教学模式的释义
现代意义上的合作教学模式,于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兴起, 80 年代介绍到我国,在本世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后便引起了部分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并广泛应用于当前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笔者研究发现,合作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参与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情感、技能和行为的体现与运用,以进一步满足其个体学生的内部需求以及学生们对归属感和影响力的需要,为了较好的完成共同的学习内容及任务, 有各自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模式,使其感到学习的乐趣和意义。合作学习强调团体协作、人际交往和实现共同发展为最大的目标。体育合作教学模式就是在体育课中创设一个只有小团体成功,每个团体成员才能获得成功的情境与喜悦。也就要求小组的每个成员不仅要认真、努力的完成个人的目标任务,同时也要帮助小组的其他同学来完成学习内容和任务,通过相互的帮助和协作,共同努力,全体成员才能达到最终学习的目标。
3 中学体育教育运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意义
3.1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了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当某位同学遇到问题时,鼓励和引导小组成员积极的进行探索,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小组内的讨论,互补长短。学生从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特征出发, 按照教师活动前所提的具体要求出发,与教师进行有效的互动活动, 充分的把“听”和“做”进行了较为合理和系统的分工。这时应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充分的自由发挥其聪明才智,在一种互相尊重、互相支持的情境下进行体育学习, 从而形成良好、默契的课堂氛围。
3.2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众所周知,传统的中学体育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的教授为主,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以及要求下完成各种练习,这种学生相对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缺乏相应的学习兴趣。但是,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通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组,运用合作学习,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来,同学间的相互协助、相互交流、相互交往和相互促进,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情景下进行学习,能更容易及更快的获得更多新的知识和技术技能,同时也更有利于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与外人不同的观点和意见,通过同学间相互商议后达成了一种共识,既满足了个人需要的同时也充分发挥了集体的作用,为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中学生的适应能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4 当前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4.1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的形式化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采用分组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所谓的合作学习,过一段时间练习一次,练习时学生各做各的,教师在队列前站立,或做着自己的事,这时的合作学习就单纯的成为一种摆设,一个花架子。有的学生不善于发现自己的错误动作,有些学生则不善于在小组间进行相互帮助。当练习结束时,教师会依次让学生进行结果的展示练习,展示结束后便宣告本次课顺利完成。不管学习内容有无合作学习的必要,都要经过相同的步骤来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这就是合作学习。此时的合作学习完全就是形式主义的表现, 这样的教学不仅不利于学生合作的探究, 还会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4.2 学生缺少独立的思考过程
合作学习时,不仅不能带动全体学生的思考,同时还忽略了学生对求异思维的培养, 导致合作学习中总是出现优等生“包办”、“垄断”学习活动的现象。在合作学习中,有的学生由于基本技术技能很扎实,体育成绩很突出,在小组活动时潜能得到發挥,个性得到了张扬,而有些学生则由于各种原因不参与到活动中来,或因基础差,不愿意去思考某个技术动作的技巧,看不出错误动作到底错在哪里,提不出自己的观点,失去了发言、表现的机会,出现群体间的不合、孤立和两极分化现象。
5 运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对策
5.1 处理好“合作”与“实际”的关系
体育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应该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上,在合作学习时, 教师要处理好“合作”与“实际”的关系, 不能单单为了形式而进行合作。课堂上, 教师应选择“难度大于个人能力却小于小组合力”的内容, 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以了解、理解合作学习的意义和内涵。在进行体育课堂教学时,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以及当代中学生对体育的实际需要,合理选择一些适合进行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内容。围绕教学内容中的重点与难点来制定科学、有效的课程教学实施方案,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不断地提高中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和运动能力。
5.2 明确分工并进行有任务的合作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主要目的是学生成立小组的形式,通过小组一系列的讨论、相互启发等方法,来共同解决一些个人目前还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作者认为,这种方式的采用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结能力。应该注意的是,在进行合作学习时应确保是建立在学生的独立学习基础上。也就是说,所有学生均应平等对待,无论他们的运动成绩优劣,都应该对所有同学进行一定的分工,但最好是按学生个人情况进行合理的分配,使其积极的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合作分工是有效合作学习的重要途径,只有分工明确学生才能明白在小组内应该干什么,应该怎么干,通过全体成员的讨论、探究,找到所要了解的重点或是某一动作的关键技巧。因此,我们体育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或探索一些问题前,应给学生保留合适的独立思考时间,使学生有更多的独立思考问题的机会,以不断的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合作活动学习中学体育 篇10
在我国的教学实践中提倡互助方式主要是指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 而对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助却不被重视。因此如何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学习, 并让学生学会锻炼的方法和终身体育的习惯是合作学习中的重要任务。合作学习于20世纪7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 90年代初传入我国。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 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相性学习。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 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 同时还是一个交往的过程。体育学科是学校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 它不仅与其他课程在很多方面具有一致性, 更具有自身的鲜明特性。体育学科为学生提供了独有的、开阔的合作学习的环境, 以及充分的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的表现机会, 对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体育课作为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重要课堂, 是其他课程无法代替的。因此, 通过体育课教会学生如何与他人合作学习是现在教学中应解决的问题。
本文就是通过对海淀区部分中学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所进行学生合作学习的培养手段的调查, 以促使体育教师采用更好的方法增强学生合作学习意识, 迎合素质教育使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同时也符合新课标的核心理念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和“以学生为主”的“健康第一”的学习方式。本文研究的结果将对体育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有着积极的参考价值。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中学、科大附中、北航附中等师生220人, 其中学生200人, 体育教师20人。
2.2 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的需要, 查询多部相关书籍并从中国期刊网上收集, 整理有关体育课中培养学生合作教学方面的文献资料, 为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2) 调查法
①问卷调查法。
为了解北京市海淀区部分高中的学生在体育课中合作教学的现状, 对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中学、科大附中、北航附中等学校进行问卷调查, 随机发放问卷200份, 收回196份, 其中有效问卷196份, 回收率为98%, 有效率为98%。
②访谈法。
通过与有经验的中学体育教师进行座谈, 了解他们的亲身体会, 探讨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方式方法。
③观察法。
观察上述中学体育课中教师的组织形式和学生互助合作意识的行为体现。
(3) 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收集的有效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3 分析与讨论
3.1 目前中学体育课中学生合作学习的基本现状
(1) 目前学生对体育课中合作学习的认识不够明确。
通过对海淀区部分中学的体育课中学生合作学习的调查, 约1/5的学生知道并了解合作学习, 约1/2的学生只是略知合作学习, 约1/3的学生完全不知道合作学习。由此可见, 学生对合作学习意识不强, 概念不清楚, 当前中学体育课中学生合作学习的状况令人担忧。具体情况见表1。
当今, 合作学习更加符合现代社会对学生的要求, 面对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与困难, 学生只有通过相互合作才能相对容易的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中学的体育课就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一个重要场所。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宽松的学习环境的前提, 也是体育课中学生合作学习的前提。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在于师生相互尊重, 在宽松的课堂环境中, 学生就会产生一种愉快、积极的情绪, 就会以饱满的热情, 百倍的信心, 主动地投入到体育课中来。另外, 由于师生的和谐, 更能使学生从老师的热情、自信的言语和行为中寻找到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体育课的合作学习中同学之间要有意识的多进行交流, 充分利用自己和同伴的聪明才智, 通过积极的思考, 合力解决技术动作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而且同伴之间的相互鼓励也能减少学生对失败的恐惧。但是基于中学体育课当前状况, 学生对合作学习的意识还有待提高。
(2) 学生在体育课中合作学习的参与情况不乐观。
通过问卷调查大部分学生认为在体育课中开展合作学习的内容较多, 主要是球类项目。但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发现学生在体育课中合作学习的参与意识不强, 不够主动。由于种种原因, 在体育课中有的学生不愿意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活动中去, 女生因为其本身的生理条件以及怕苦怕脏的思想, 男生则是认为体育课枯燥乏味。另外, 还有的学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 只在一边观看, 并不行动。甚至一些注重学习成绩的学生甚至回到教室看书, 结果只有部分学生真正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使体育课中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大打折扣。可见学生在体育课中的参与情况不是很乐观, 这种情况应该引起体育教师的重视, 采用各种措施使学生参与到体育课的合作学习当中。具体情况见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 虽然学生认为在体育课中开展合作学习的内容较多, 但是根据调查发现, 在体育课中真正的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去的学生很少, 应该引起注意。
(3) 教师在体育课中培养学生合作能力方面意识相对薄弱。
通过座谈法了解到大多数体育教师都很注重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培养, 也很注重学生在体育课中的实际表现, 但是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方面, 有相当一部分的体育教师没有注意, 也没有真正实施, 有的教师在体育课的时候甚至“放羊”。有一部分体育教师只是在有合作性的体育项目 (篮球) 上顺其自然的对学生合作学习培养。仅有一部分的体育教师对学生合作学习有意识的进行培养, 提高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由此可见, 在体育课中大部分教师没有通过语言和教学方法对学生合作学习有意识的进行培养。
学生更好地进行合作学习要靠体育教师利用合理的教学手段去培养。教师在思想上重视, 并选择一定的组织形式陪同学生一起锻炼和学习, 对于学生之间更好地进行合作学习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4) 体育活动的合理组织形式有利于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
通过与体育教师的座谈、了解发现:对于采用何种有效的组织形式对学生进行合作能力的培养。只有少数体育教师比较重视, 相当一部分体育教师在这方面有所欠缺, 有的甚至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使得中学体育课中合作学习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体育教师在体育活动中运用的组织形式要生动活泼, 多样化, 教学手段灵活, 不断改变作业条件, 允许学生个性发展和爱好的选择。凡是优秀的体育教师都善于利用风趣、幽默的课堂语言和各种教法手段 (对比法、比赛、游戏法等) 来提高学生学习的情绪。如在快速跑的教学中, 教师可采用十字接力跑比赛、追逐跑比赛、迎面接力跑比赛, 使教学气氛变得轻松愉快,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只要课中出现新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学生就会精神振奋, 跃跃欲试, 利用青少年学生的这种心理能有效的诱发学生兴趣。正确的教学组织形式, 改变学生对待体育活动的认识是体育课所要发挥的作用。然而, 在体育活动的形式中对于一些新型组织形式的采用还是比较少。具体情况见表3。
从表3中可以看出, 目前中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还是以学校所要求的早操与课间操为主, 而在早操中主要就是让学生舒展筋骨, 呼吸新鲜空气, 培养学生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但是在早操中开展合作学习的时间短、内容也比较少;在课间操中主要以广播体操为主, 根本没有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内容和机会;在课外活动中学生可以自由的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 也有的学生组织班内其他的同学做集体游戏等, 这其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内容相对于早操来说还是多一点的;在竞赛中尤其是一些球类比赛和团体比赛还是对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有一定的帮助的;体育课中有关学生合作的内容和可采用的组织形式是最多的, 它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最主要途径。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对体育锻炼认识的程度都足以调动学生对合作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因此采用恰当的组织形式调动学生的兴趣, 这对进行合作学习是非常必要的。
3.2 当前中学体育课的内容与合作学习的相互关系
在我国学校体育课中更多的重视学生的体育成绩的增长以及学生在体育课中是否得到娱乐, 但是并没有更多的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致使学生之间在意识和行为上, 不能主动积极地相互配合, 共同解决学习上所遇到的问题;另外我国学校在体育活动的项目上也比较保守、单一。具体情况见表4。
注*包括如:跳绳、踢毽、跳皮筋等
根据调查, 一些传统项目中对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起着一定的作用, 在田径项目中接力可以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 以团体总分的形式记名次进行的田径项目的比赛也可以促进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和意识, 但其他单项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关系不大, 只有球类项目对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从表4中可以看出中学生在参与体育课主要项目的选择面还是比较守旧, 对于一些新型体育项目的采用还是比较少, 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机会也就相对比较少, 没有真正的使学生互相融合。由于场地器材多方面的原因, 绝大部分学校仅开展足球、篮球、排球和田径项目, 对于小球、武术、体操这些项目基本不开展, 所以本文仅对三大球和田径项目进行分析。
要想让学生积极投入到体育教学过程中, 那就要求体育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启发学生的聪明才智, 使学生能与教师配合默契, 主动学习, 与他人合作共同学习, 掌握学习方法, 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为学生将来的终生体育意识与习惯奠定良好的基础。
(1) 球类等集体项目与合作意识的关联度较大。
在中学体育课中球类等集体项目是受学生欢迎的项目之一。其本身也是一项合作性项目, 而这个项目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在进行球类等集体项目的体育教学中进行小型比赛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信任, 增强团队意识, 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机会和条件。但是现在有些中学体育教师还不是很重视学生的团队意识的培养。具体情况见表5。
从表5中可以看出球类等集体项目, 在中学体育课中篮球项目相对于排球和足球还是有一定的优势, 篮球场地比较充裕, 大部分女生也比较喜欢篮球运动, 而且篮球项目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技能要求不是很严格。而足球项目需要充足的场地以及学生的良好身体素质, 况且大部分的女生不喜欢足球运动。排球项目对学生的基本技能有较高的要求, 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技术基础。所以, 要加强篮球项目在体育课中的开展, 进行适当的合作性体育项目的比赛,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促进学生更好的进行合作学习。
(2) 田径等个人项目与合作能力有一定的关联度。
田径是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主要项目, 在提高学生素质、技术、能力方面有一定的作用。田径项目中的跑、跳、投等, 都属于单独项目, 主要是以自身的素质、技术、能力为主的运动项目。它本身是技术性较高的项目, 只能使学生在自身能力、健康水平以及基本素质等方面有所提高。但是, 田径比赛是以团体总分决定名次, 不需要所有学生都投入到比赛中去, 没有比赛项目的学生帮助有比赛的同学加油助威以及赛后的放松等, 那么就需要学生团结协作、互帮互助才能取得好成绩。所以体育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田径比赛以团体总分决定名次来引导学生互相配合, 团结协作, 共同努力的精神, 一起去争取比赛最后的胜利。田径比赛中的接力项目是一项团体比赛项目, 也是集体荣誉感很强并且很吸引观众的一项体育运动, 它的成功需要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团结协作来完成, 同时, 也需要靠与同伴之间的技术性配合来争取比赛的最终胜利, 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促进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3) 在体育课合作学习中处理解决技术动作问题的状况。
在体育教学中会经常出现技术上的问题, 有些学生不能得到及时地纠正致使不能形成正确的技术动作, 有的学生甚至导致运动损伤。通过观察法, 观察学生在一节新授课中的学习情况, 发现分成小组的班级解决学习时产生的错误技术动作的时间短, 效率高, 即使有积极性不高的学生, 在其余同学的带领下也会比较认真地去学习、讨论以及改正错误动作。而没有分组的班级在解决相同问题上所用的时间较长, 效率较低, 有的学生学不会, 积极性下降, 就索性不学了。
由此可见, 学生在体育课中合作学习时解决错误技术动作要比学生单独的解决错误技术动作时间短、效率高。体育教师是学生在体育课中合作学习的原动力, 因此, 体育教师应该加强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这就要求教师本身要有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氛围。
3.3 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合作学习的促进
(1) 使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 促进合作学习。
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 如果学生对自己学习的意义不明确, 自然不可能对合作学习产生求知欲。因此要使他们知道并了解合作学习的目的, 以及合作学习对学生自身及社会的意义, 唤起他们的对合作学习的欲望。
(2) 采用有效的学习方法, 促进合作学习。
运用榜样激励法来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利用本班及周围同学的典型事例和人物作为榜样, 对学生进行教育。因为榜样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吸引力和鼓动力, 而青少年又富有模仿性, 爱学习有威望的同学, 尤其崇拜成功的体育人物, 所以体育教师应善于发现、培养和宣传体育先进个人与先进集体。
(3) 重视反馈作用, 促进合作学习。
重视反馈作用, 学生在学习小组中, 通过其他同学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 了解自己所学知识的应用成效, 纠正错误技术动作以及完成质量好坏等, 都可以强化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因为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 会激起进一步努力学习的愿望, 看到自己的不足, 则可以激起克服缺点的决心。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 目前中学体育课中学生合作学习的情况令人担忧, 体育教师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方面意识还不够强。学生本身对合作学习意识不强, 概念不清楚。由于场地器材的原因, 学校在对体育课项目的安排不够多。
(2) 在体育课中球类等集体项目尤其是篮球项目对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田径等个人项目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够提高学生合作意识和能力, 促进学生合作学习。在体育活动中运用合理组织形式有利于学生合作能力培养, 也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
(3) 体育教师要使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 并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重视学生学习后的反馈作用, 促进合作学习。在体育课中体育教师对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重视程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4.2 建议
(1) 在中学体育课中应该大力加强体育教师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方面的意识, 通过不断学习, 不断提高, 增强相关的素质和能力。
(2) 在中学体育课中鼓励体育教师在课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 多变换组织形式, 使体育课的组织完善、内容新颖, 大力激发学生对合作学习的学习兴趣。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 对北京市的学校体育课中学生合作学习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一些学校的体育教师并不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只是强调学生的自身运动能力的提高, 对于学生在体育课中互相合作和协作精神的培养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偏差。竞争与合作是现在社会的一大特征, 具备积极的合作精神和有效的人际交往技能, 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关键词:学校体育课,合作学习,学生
参考文献
[1]何慧丽.教与学.合作式互动关系[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1999 (4) .
[2]王坦.论合作学习的教学论贡献[J].课程·教材·教法, 2003 (8) .
[3]任保国.对体育课堂教学中互动与沟通模式的研究[J].体育学刊, 1996 (3) .
[4]潘明, 朱为民, 王建, 等.初中体育教学主体参与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体育与科学, 1999 (6) .
[5]封晓慧.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辽宁师专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6 (3) .
[6]苏勤玉.在体育教学中切实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J].体育师友, 1999 (6) .
【合作活动学习中学体育】推荐阅读:
大班体育活动合作真快乐教案11-11
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活动06-23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07-04
浅谈中班“做中学”活动中幼儿的合作07-13
体育合作学习07-14
体育合作学习教案07-25
中学小组合作学习08-17
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11-01
中学合作学习地理教学05-08
中学数学互助合作学习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