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夼中学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2024-05-14

大夼中学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精选13篇)

大夼中学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篇1

大夼中学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自主学习--集体讲授--小组合作活动--交流反馈--学习评价

(1)自主学习:提前下达学习任务,以《伴你学》为载体,让学生分工查找有关资料,解决有关问题,做好课前相关预习工作。

(2)集体讲授:在导入阶段,一般采用创设情境、多媒体课件、模拟情境教学的方法进行全班授课,教师的精心设计、精彩导入是教与学成功的前奏。

(3)小组合作活动:在每次小组活动之前,教师明确提出本次活动的内容和要求。分组合作学习期间,小组同学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明确主攻方向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组员特点,分工合作,探索交流,完成任务。

(4)交流反馈:各小组展示合作学习结果,学生和教师分享成果,及时反馈,确保学习结果的正确性。

(5)学习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及时给与肯定和鼓励学生的努力。

大夼中学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篇2

一、中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用的重要意义

一个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往往有很多不同的解决方法,多种解决方法,单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想到的,因此,小组合作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找到一个数学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扩大学生的思维模式。中学数学教学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是非常有意义的一项举措,以下总结中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用的重要意义。

(一)以人为镜,可以正衣冠。

中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增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俗话说,以人为镜,可以正衣冠,只有通过与同学交流,才会发现自己的不足,同时也能看到同学的优点,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学生的自我能力可以得到提高。

(二)众人拾柴火焰高。

中学数学中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可以集思广益,提高解题效率,利用众人的力量解决问题,能够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不断探索发现新的数学问题。

(三)举一反三。

在数学教学中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当学生在其他学科或生活中遇到问题时,能够有团队合作意识,结合他人的力量,一起克服困难。

(四)激发创造力。

中学数学教学中实行小组合作学习,其实也是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相互竞争,有了竞争,学生的兴趣更加浓烈了,在竞争中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不断尝试各种办法去解决问题。

二、中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用的注意事项

中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对于学生是非常有帮助的,但要想使这种学习模式的应用达到最佳效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每一种教学方法都需要一个合适的环境,那么,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时,需要注意以下一些事项。

(一)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选择。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来选择是否可以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不是所有的数学课都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有的数学问题是需要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的,则不宜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一般一些相对较难的数学问题,可以考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

(二)教师要掌控住课堂。

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时,要能够掌控住课堂,因为分小组合作学习,必然会有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但不排除有的学生利用小组讨论的机会上课开小差,因此,教师要能够维持好课堂纪律,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效果。

(三)小组成员分配要均衡。

小组成员的分配要得当,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是希望学生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所以在分组时,每个小组成员要平衡。不同水平学生的搭配要得当,不能让数学基础好的学生在一个组,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在一个组,这样会造成小组与小组之间严重失衡,基础较差的小组在课堂上表现会明显逊色于基础好的小组,这样就无法达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在分配小组成员时,要考虑到学生的性格,比如,有的学生天性内向,不喜欢跟其他同学一起交流讨论,这时候,需要老师鼓励学生,帮助学生卸下性格的包袱,积极参与到讨论中。还有一种学生,数学基础非常好,脑袋也很灵活,有点高傲,也不愿意和其他同学一起合作交流,老师同样需要引导这样的学生,鼓励学生帮助其他同学解决问题,提高数学水平。

(四)教师要进行课后点评。

学生往往都希望可以得到老师的肯定,每次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要对每个小组的表现给出公正客观的评价,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多多鼓励表现优秀的学生,真诚地提出不足之处,并给出一些改进意见。

三、结语

中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锻炼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一个小小训练场,老师要给学生正确引导,让学生不断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会结合其他力量来解决数学问题,甚至是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只有多与其他人交流,才能更加了解别人,了解自己,时刻反省自己,发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学习他人的优点与长处,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掌握更多更好解决数学问题及其他问题的能力。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新教学理念下的产物,要利用好这一工具,努力提升中学数学教学水平。

摘要:中学数学一直是教育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数学对其他学科都有着一定影响。现代教育也不断为中学数学教学研究新的教学方法,数学不仅要给学生一种思考问题的思维模式,同时,也需要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大夼中学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篇3

【关键词】小组合作;提高;初中;语文

【课题研究】甘肃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课题“中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教学方法的实践研究”课题论文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优势

合作学习(又称小组合作学习),它是将班级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成学习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参与的任务式学习活动。以学习目标和任务为导向,以设疑、引导、比较、探究为基本方式,讲求教师引导与学生主体的有机结合,将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通过小组学习,减轻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成效,促进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新策略。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小组合作学习表现出与传统班级教学更具优势的特性。小组合作学习是同伴间的互助合作活动。它通过创设“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小组形式来改变班级教学结构,其目的就在于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与合作,从而达到更高的学习目标。同时也改变了传统班级教学中以个人成绩及评价为中心,以竞争为主的学习交往模式,强调个人在小组活动中尽已所能,同时又带动小组整体发展的合作学习模式。

二、合理引导,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明显,初中语文课堂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得不到体现也非常明显。如何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是一个紧迫的课题。笔者尝试从以下方面进行阐述。

(一)科学建组,合理分工

为使小组合作学习收到实效,教师在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一般的学习小组以4-6人为宜,遵循“以优带差,以优促差,组际竞争”的原则。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小组,并通过训练使之形成习惯。比如在小组合作学习时,为了确保教学程序有效的展开,小组内必须对组员进行明确的的分工。一般我们先选出一名工作能力强的同学担任小组长,以安排任务,监督进程。其他成员或是记录员,或是汇报员,或是其他的角色,小组长再根据本组组员的能力情况,选用相对有较强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探究、讨论、交流活动。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教师应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在小组内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例如在教授《石壕吏》一课时,在初步感知诗歌内容后,我要求小组合作,用课本剧的形式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表达出来,同时要做好给别的小组打分和点评的准备。接到这个任务,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一下被调动起来了,小组内的同学明确分工,相互协商、交流,认真准备,场面热闹而有序。表演时,因每一组同学对诗歌的理解程度不同。看别组的表演时,尽量对照原文给对手找“漏洞”,同时也吸收别的小组表演的优点,第一轮表演完毕,学生点评时都非常活跃,把对文本的理解当作点评的依据。如大部分学生一下了找到了某组表演的失误:老翁没有翻过墙逃走,因为“逾”就是“越”的意思;有学生找到某组老妇哭诉的失误:我三个儿子都死光了,因为“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有的小组则找到表演者的感情失误:官差不够凶狠,老妇不够悲戚……所有的小组对自己第一轮的表演不满意,极力要求重新表演。第二轮下来,表演较第一轮进步了很多,无论是情节的编排还是情感的投入,对诗歌本身已有了较全面深入地理解。人物从出场的老翁老妇官差杜甫到侧面提到的媳妇和孙儿。通过课本剧的表演和点评,学生对诗歌的内涵,诗人情感的理解就基本到位了,这也为第二课时故事的改写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甚至下课时同学们仍意犹未尽,还在互相交流表演的得失。而这样的课堂,这样的体验一定会在学生心中留下美好的记忆。小组合作演课本剧既理解了课文内容,培养了想象力与创造力,又激发了兴趣,增强了合作意识。

(二)参与合作,抓住时机,强化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一定要破除小组学习是学生单方面学习的误区,更要明白教师不仅是一个组织者、旁观者,而且还应是一个参与者。不过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承担的不再是单纯传授知识技能的角色,而应注重对学生思维的激发,除了前面所说要帮助建立学习小组,明确学习任务之处,更要扮演好调控者的角色,关注每个小组的活动状况,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及时发现并引导学生思考瓶颈的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学会合作的技能和品质,当小组合作出现观点冲突时,要注意协调与指导,真正做好消除课堂“无政府状态”的调控者角色。 因此,在课堂组织小组学习时,就应是在学生产生需要的时机下进行。当学生在自主学习时产生了需要合作的愿望时;当学生一个人无法独立解决问题,一定数量学生有共同问题时;当学生学习出现分歧,需要通过讨论加以明确时,小组合作学习才变得有现实意义,学生也才能在集体智慧下感受合作的意义,享受合作的成功快感。

合作学习在语文高效课堂中是一种有效而又十分可行的学习方式。学生由被动服从向配合、协同转化,学生的自主程度得以提高,师、生之间形成平等、合作、民主的关系。学生在一种非常和谐的环境中大胆阐述自己的见解,慢慢的,学生逐渐学会了倾听,学会了评价,学会了合作。只要我们正确运用,合理组织,恰当评价。我相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诚实守信,竞争意识,团队精神,共事能力,交往艺术等现代人的合作品质都能得到长足的展示,学生的语文能力与语文素养也会得到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王文彦,蔡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钟启泉,崔允漷.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大夼中学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篇4

摘要: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实践性,它不仅要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开展课堂合作学习,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合作,怎样合作,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合作的意识,同时在合作中,使自己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本文通过对中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的了解,简单地阐述了中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中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步骤并提出了几点建议。在课堂中开展合作学习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进而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

关键字:中学

信息技术

合作学习

在新课标、新理念的环境下,将小组合作学习应用到信息技术课堂中,我们不难发现对实现教学目标、改进学习方式都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率的新策略。

一、中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

自新课改以来,合作学习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方式已广泛运用于信息技术教学中。但是在课堂上的合作学习效果并不理想,比如我们在上《电子报刊的制作》这一节课时,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首先老师布置了学习任务,让各个小组讨论开始制作电子报刊,老师一宣布,同学们立刻就忙开了,可仔细一看,基础好的同学,成了“包干户”,什么都给找好了。基础差点的有了“靠山”。基本是随意找了几副图后,就找自己的认为好看的图片,或是玩玩在线小游戏,做的根本和本节课的主题无关,最后老师教师机上就是几个同学的“战迹”,更不用说小组合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特别是中差生)根本不知道要干嘛,可以说是没事可干,很容易造成组内优生全包干,差生闲的只可以玩游戏,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更严重的后果就是导致

课堂秩序混乱,最终沦为一堂失败的课例。还有在一些课堂上实施合作学习时信息技术教师采用“放羊式”教学,以小组的形式布置任务后,就在讲台上干自己的事去了,把引导的任务全交给了小组成员,把自己的责任完全弱化了。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小组合作没有一个很好的引导者,也必定不能成功,因此教师在给出任务后不是坐在那儿高枕无忧了,而是要深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了解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分析他们的操作方法和容易出现的误操作及小组合作的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以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

二、中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我们设计了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合作学习研究问卷调查一份,全卷共设计了十个单项选择题,本次问卷共发出30份,收回27份,收回率90%,由此看出学生对调查问卷还是比较重视的。从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比较感兴趣,在课堂中认为与别人合作能够解决一点自己的疑难问题,开展合作学习还是有一定的认识,绝大部分学生还是希望能够在课堂中开展合作学习,并在合作中能够发挥自己的一些特长或潜能,掌握一定的技巧。由此看来在课堂中开展合作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课堂上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小组的各个成员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小组之间通过竞争就会对那些学习不积极,能力较弱的学生产生学习压力,从而促进他们积极地参与进来,在合作中不断产生学习动力,从整体上提高学习的效率。在新课程教学理论中也提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主导,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理论,在小组合作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自己的引导,充分的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互相学习、互相竞争的兴趣,进而不断地提高教学效果。

三、中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步骤

为了使合作学习顺利进行,首先,加强学生的引导,对学生进行了相关的培训,让学生了解合作学习的概念、合作学习的模式以及如何建立合作学习小组,使师生达成共识。第二步建立合作学习小组,先由学生自由组合,然后由教师进行调整,每小组4人,人数太少不利于组员之间的交流,人数太多则不利于个人才能的发挥。各个小组的组合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即一个小组内的学生的学习成绩、创造意识、动手操作能力、个性等有一定的差别,但各小组之间水平相当。第三步安排座位,一直以来,学生在微机室上课都是按学号对应机子入座,这样安排的好处是利于老师考勤,哪个学生迟到或旷课就会看的一清二楚,对应机号很容易查出学生的学号,很利于课堂管理。但是合作学习小组的学生必须坐在一起,便于交流与合作,所以我们是这样安排的,我们机房有5列机子,每列安排两组,这样便于小组更好地交流沟通,并且对学生的座位重新进行的编号,既方便了小组合作教学,又保证了教师课堂上的考勤管理。最后就是教师设计教学设计在课堂中正式实施,在课堂上教师先明确学习任务,要求小组长明确每个组员的任务,进行人员分工,这样每个学生才会有事干,不会盲从,同时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在做完自己分工任务的同时,要为了自己团队的荣誉,能积极地帮助组内其他成员,要学生明白,只有小组共同目标的完成,才是真正的成功,个人的成功不算成功,这样把小组成员紧紧凝聚起来,增强了团队意识,相应的课堂教学效果也会好。

四、信息技术课堂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建议

“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进而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但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施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着一些的问题。这些问题更要求我们通过学习和不断的实践来找到解决方法,切实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实质效果。

1.小组合作学习课前的准备要充分

为了能够在课堂中顺利的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前,应该进行充分的准备。①对学生

进行简单的辅导。辅导内容是指导小组成员之间如何分工、如何交流、如何评价、如何倾听等方面。能够让学生学会相互交流,并能协调小组成员之间的分歧和矛盾。②做好相关素材资源的提供。教师应在课前准备好所上内容相关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或网络共享资源。有助于从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发现学生对同样资源进行不同处理时的创新能力,同时也避免了学生为了查找资料所花费的时间。

2.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调控要有效

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的作用已经超出了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对教师在综合能力上有了很高的要求。①教师的课前必要检查。包括教学设计、共享资源、网络维护等方面。这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前提。②教师的课堂组织监控要到位。包括说明学习任务、制定评价小组作品的标准、监督学生的行为、及时给予学生帮助、社交技巧的介绍等方面。这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保障。③教师评价和总结要及时准确。包括评价学生的操作技能、评价小组合作和交流意识、归纳和整理知识点。这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最终目标。

当然,要想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作为教师还需要在很多方面努力做好工作,例如:学生分组的技巧;依据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课堂上组织语言的使用;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营造和谐师生关系等方面还需进一步的探讨。

总之,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去探索、去思考、去总结,就能让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成效,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网络资源

1、《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

李小霞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运用体会 篇5

一、小组活动过分注重形式。学习过程中,组员间还可以互相合作,但是小组间的交流很少,甚至不交流。还有的课上,教师为了体现学生之间的合作,没有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二、评价机制不够健全。教师在教学时往往把评价和奖赏过多地放在小组整体上,从而忽略个体的发展。怎样才能恰当地评价小组成员,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热情,这个问题还有待解决。

大夼中学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篇6

关于构建"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的反思

任何一种教学形式、方法都是由内容决定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对传统学习方式的革新,教师需根据班级规模与教室空间大小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同质"或"异质"的学习小组,原本秧田式的座位编排形式也随之变成"马蹄型"、"半圆型"等,以增加生生之间的目光交流,便于言语交流,这为更好地进行合作创造了条件。但是,仅仅做到这些对于"合作学习"而言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不仅仅是座位编排形式的改变,它更依赖于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方式的转变。如果仍沿用以前习以为常、得心应手的一套教学程序,而不为学生更好地合作创造条件,那形式再变也是徒劳。可以说,构建科学的、与之匹配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首先,教师应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将学生分组,并阐明"小组"的特殊意义,让学生明晰自己在小组内的职责--为整个小组的成功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是一个神圣的使命、伟大的任务。反之,如果小组内有一人落伍、掉队,将会影响整个小组的成绩。第二,教师要给每个小组下达"任务"、分配"工作"。这要建立在学生自主的基础之上,强调组员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合作,也可适当引进组际间的竞争。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就是"沉下去",深入到每一个学习小组,参与其中的学习、合作、交流,做个平等的参与者,耐心的引导者,热情的帮助者。并适时对各种情况进行调控。第三,大组汇报、交流学习成果时,教师要积极引导每位组员站在小组的立场上,个人的发言将代表小组,个人的成败将与小组息息相关,以增强集体荣誉感,促使其在今后的小组合作中全力以赴。特别是一些有争议的结论,教师要作出妥善的处理,切不可凭个人感觉"决定一切",要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的与讨论与探索。

值得一提的是,"模式"不能走向僵化,如果把模式纯粹地"模式"化,那是与学生的心理特征不符的。因此,教师对小组的管理要做到动态化,进行教学时也不能一味地使用相同的教学方式,要不断创新,这样才能保证其有旺盛的生命力。

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篇7

一、现状分析

(一)合作流于形式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形式,它是以“小组合作”为突破口,以改革课堂教学形式带动各个教学层面的变革,实现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而当今的数学课堂,合作大多数仅为“合坐”,无法从真正意义上体现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才思敏捷的学生成为小组学习中的“霸王”,教师提出的需要合作探究的问题成了“落地桃子”。内向的孩子即使有自己的想法也没有发表的机会,后进生更是成了“墙头草”,哪边有风哪边倒。合作中各成员对于共同任务的分工不明确,个人责任的模糊致使合作小组“名存实亡”。追求外在形式而不注重实质的小组合作热热闹闹一番后收效甚微。如何完成任务,提高其实效性,迫切需要我们的关注。

(二)内容缺乏价值

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但学习方式与所学内容往往不互相适应,没有合作意义的问题应尽量避免提出。例如整数指数幂这节课上,组织学生针对0°是多少展开讨论是没有必要的。教材中定义0°是没有意义的,这是数学上的规定。这样的问题没有探讨价值,更谈不上发展学生的思维。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提出怎样的问题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值得探讨。

(三)合作急于收场

教师对于合作学习安排的时间应有个总体的把握,过多或过少都无法达到预想的学习效果。有些教师看到一两个小组有结果就匆匆收场,说出预定答案,对学生的“异端”结果往往采取回避的方法。有些教师为了突出“合作学习”这个环节,强加时间于一些简单问题上,致使学生注意力分散,继而造成“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尴尬。

二、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一)优化合作小组配置

合作小组一般采取“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配原则,“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内部互相帮助提供可能,而“组间同质”则为全班各小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小组成员存在着性格、爱好、特长的差异,另外还要考虑家庭经济、社会背景、学习成绩的差异,这种组内异质更能让学生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人的才干、智能是体现在多方面的,明白只有学会欣赏别人,善待自己,才能知己知彼,发挥出团体的合作成效。有人认为同质分组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学习效率。不可否认优生归优生,中下生归中下生,处于同一层次,心理上没有负担,“最近发展区”相近,也容易交流交往,这种组合可能让优生有竞争的对手,彼此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并激励对方,但中下生就可能在合作讨论中没有头绪,加之“玩性”过重,往往无法完成合作任务。长此以往,中下生的成绩会出现大幅度的滑坡。当然,“优中差”组合也存在弊端,“一言堂”或“闹市场”的现象显然存在。因此,管好三个层次学生的嘴巴尤为重要。教师可通过个别谈话或亲自参与等方法尽量管住优生的嘴巴,减少直接言中问题要害的发言,使别人有时间进行思考探索。鼓励中等生放开嘴巴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一般来说,他们的发言能给学困生启示,但又不会非常准确具体。学困生在学习中缺乏自信,受到挫折较多,教师应有意识地安排他们在组内优先发言,并将在全班交流的机会留给他们,以此“撬开”他们的嘴巴。

为全面提高小组学习的效率,发展全体学生的数学能力,应进行组内分工,让每一位学生都指定担任一种角色,(如记录员、测量员、计算员,可根据学习内容需要临时进行分工)并轮流担任,实现小组角色的相互依赖,增进互动的实效性。国外合作小组的人数一般在4—6人,我国大多是大班化教学,小组人数可适当增加,也可考虑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及场地的许可对人数进行适时调整。

(二)精选合作学习内容

1. 知识性内容

数学学习重视知识的内化过程,在活跃民主的课堂中,学习一些规律性知识时,可运用前面类似知识的思维方法,安排合作讨论,以引导学生利用知识迁移的方法获取知识。

在科学记数法这节课中,可以让学生先计算比较大小。

通过计算比较下列数的大小:

10-1与0.1;10-2与0.01;10-5与0.0001;2.35×10-4与0.000235。

通过计算,你有什么发现?

生:通过计算,它们都是相等的。

教师此时给出科学记数的定义,然后布置合作学习内容:填一填,把下列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并把你的发现在组内交流

生反馈:把一个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在保证前一个数大于等于1小于10的前提下,关键是确定10的指数,而10的指数是负数且绝对值正好等于左边第一个非0数字前0的个数。

此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第二次合作学习:

“利用刚才的发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并比一比哪一组做得又快有好:0.10101;-0.000005;-0.002002;0.012345。”

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中,适时指导10的指数的确定方法。组内交流后组织全班交流讨论,归纳出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小于1的数的方法。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想想做做,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利用知识规律逐步发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小于1的数的方法,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自然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

2. 技能性知识

培养数学技能是数学教学的一大目标。数学教学,除了使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外,还要使学生学会一些日常生活必需的数学技能。技能的获取源自大量合理的动手实践活动,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形成技能。小组合作学习为获取知识、培养技能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有这样一个案例,在《三角形的稳定性》这节课中,教师是这样设计的:每个小组领取一些硬纸板条和一些图钉,小组内合作制作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并通过拉拽观察该图形是否发生改变,从而体验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继而以现实生活中的事例组织学生进行第二次合作学习。这次要求学生组内找出生活中与三角形稳定性和四边形不稳定性相关的实例,从而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与社会,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形成合作学习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无数的教学改革实践告诉我们,如果连基本的学习习惯都没养成,那么种种改革只是形同虚设,更不可能有进展和突破,因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刻不容缓。

1. 学会思考

由于长期受“教知识”习惯的影响,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不习惯也不会主动思考,更难以用语言表达。教师要耐心教育,除教给他们思考方法外,还要尽可能创设情境,激发他们的动脑热情,使他们养成动脑动口的习惯。

2. 学会倾听

学生除了要学会独立思考、勇于发言外,还应倾听别人的发言,学会尊重别人,重视采纳他人意见。在倾听过程中学会分析,勇于质疑,取长补短,敢于创新。教师应让学生明确听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参与。

3. 学会参与

合作意味若干个体的共同协作,在发挥集体作用的同时,力求发挥自己的作用。学生在教师的要求下,认真参加小组活动,听从组长安排。在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的同时,学生须注意纪律,避免不必要的吵闹、争论,真正做到“活而不乱”。

(四)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

1. 引导作用

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新颖的学习方式将教师从传统的一包到底的角色中解脱出来,但并非将学习完全扔给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教师的组织、指导是否恰当关系到能否达到合作学习预期目的。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是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去求知,给学生以点拨。

教师应深入小组,了解合作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进程,灵活调节教学环节,对于小组活动出的问题给予恰当的引导、分析。例如:“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一课上,让学生利用学具小组内演示找出圆与圆有几种位置关系。他们由于没有找到恰当的演示方法和以分类思想来寻找,无法找出圆与圆的所有可能的位置关系。此时教师应适时引导学生通过平移其中一圆且观察两圆交点个数的变化来进行寻找,进而整理出圆和圆的五种位置关系。

2. 评价作用

每一个孩子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除了要重视学生的合作结果,更要注重对合作过程的评价。教师应表扬有成果的小组,适时肯定其他小组的优势所在,以此促进学生的互助互补。另外教师应根据年级不同建立相应的奖励制度,如在低年级可以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及成员加分,20分换一颗“五角星”,学期末五角星获得多的学生授予“小小数学家”的称号。此举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获得合作快乐的情感体验,并加深师生间的感情。

摘要:合作学习是当前数学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教学形式, 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合作学习往往流于形式。本文通过分析这些现状, 从小组配置、合作内容、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及教师作用的发挥等方面提出改进办法。

大夼中学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篇8

关键词:高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自主学习

在高中课堂学习中,借助小组合作模式进行自主学习,能够有效激发自身学习兴趣,有助于我们解决一些日常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达到提高自身自主创新能力和全面综合能力的目的。可以说,小组合作学习以其特有的优越性已经逐渐成为了我们日常学习中的一种重要方式。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概念

根据国内外学者所做的各种界定,可以将小组合作学习的概念归纳概括为:合作学习是指在高中课堂中老师在遵循相应分组原则情况下,结合教学中具体教学目标和教学问题,对学生进行分组,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以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在学习上都提升一个层次。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特征

1、自主性。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大特征是能够在最大程度还原我们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主体地位为主,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特点之一,它既关注教师的教法,同时更加关注我们的学法。让我们能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进行自我计划、自我调整,行使自我支配的权利,从而提高我们的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

2、平等性 。追求成员间的平等性,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最能体现[1]。因为,在这种学习中,没有权利高低差异,也没有优等生与后进生之分。每位同学处在同一起点,拥有平等的参与权和发言权,成员之间民主平等地交流互动,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并且组内各成员的分工明确且根据实际情况经常变换,让每位同学都有机会得到不同的锻炼和发展。

3、互赖协同性。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每一位小组成员都有着共同的目标定向。个人的目标同小组的目标是彼此依赖的,小组目标的实现依靠我们每位组员的努力。个人的努力为他人的成功创造条件,他人的成功同样也为个人目标的达成提供支持。小组成员之间的利益没有根本的冲突,旨在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从而形成学习整体。

三、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生自主学习中的必要性

1、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借助小组合作进行自主学习,能够进一步提升我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探索思考解题的方式方法。这样,我们便可以主动将知识进行转化,从而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加以理解和学习。这样,能够在最大程度体现了我们的主体地位,体现我们对高效学习模式的追求,充分贯彻实施了“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更加符合新课程改革标准要求。

2、符合高中生心理特点 。高中阶段正是我们处于青春发育期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对我们来说存在很多诱惑,因此注意力的稳定性往往较低。同时,高中生还有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而小组合作学习则能够帮助我们克服这些弊端,这是因为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是通过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合作,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激发我们产生浓厚学习兴趣,从而积极讨论、主动探求,学习效率也得到了大大提高。获得未解知识答案能够满足我们的心理需求,从而增加知识在记忆中的牢固程度。

3、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是能够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促使我们小组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促使我们能够实现全面自由发展。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还可以克服传统自主学习的弊端,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促进我们主动获得知识技能以及积极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念。因此,在高中课堂学习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显著提升课堂学习效率。

四、小组合作学习中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1、自主构建科学完善的学习小组。学习小组构建是否科学合理是小组合作学习能否取得成功的首要因素[2]。因此,我们在进行小组构建时一定要注意以下两方面:一是小组的规模要合理。在确定小组规模时,要综合考虑自己和同伴学习特点、学习内容、学习性质以及每位成员的学习效率等因素;二是组员的选择要恰当。在选择小组合作学习成员时,应该根据每位同伴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充分考虑学习伙伴各个方面的差异,做到能够与同伴之间优势互补,获得共同发展。

2、树立主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意识。要想在高中课堂学习中开展高效课堂小组学习,首先需要我们自身树立主动进行合作学习的意识,在学习过程中碰到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能够主动与同伴之间进行交流学习。除此之外,高效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建立还需要教师进行正确领导,对小组合作学习有一个科学、合理、准确的认识,从而引导我们开展科学、合理、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3 、正确认识自身与成员间的个体差异。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多种多样,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我们除了要注意选择正确方式进行合作学习外,还需重点注意的一项便是正确认识到自己与其它成员之间的存在的个体差异[3]。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明确自己在小组中的定位,认识到自己与其它成员在学习方法、学习效果、学习角度的不同,并学会从同伴身上汲取优点、总结缺点,以此来促使自身不断完善,进而实现全面发展。

五、结语

总之,实践结果显示,在繁重复杂的高中学习中,我们要想实现高效学习可以借助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来进行自主学习,这样不仅能够最大程度上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帮助我们在日常学习中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与新课标提倡的“自主、合作”的理念相吻合。并且,借助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自主学习还可以显著提升学习成绩,对发展自身自主探究能力有着积极作用,这一学习方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马柯.教学方法改革应用探讨[J].理论探索,2015,(05):68-72.

[2] 孟飞.论合作型学习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2015,(06):80-89.

[3] 吕嘉琳.新课改课堂合作学习中的偏差及其纠正策略[J].新课程研究,2015,(07):105-108.

大夼中学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篇9

吉林省图们市一小 刘翠玲

合作学习是新课标中提出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主的理想,小组合作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经过一个学期的探索,我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面得到了一些认识。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能力

新课改伊始,许多学生尚未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他们习惯了独立思考,一问一答的学习方式,突然间要他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解决问题,都有些措手不及。但是合作将个人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从而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高密度的交互作用和积极的自我概念,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还是一个交往和审美的过程。

2、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标》中所提的“语文素养”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文化品位等内容,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进行热烈讨论,对于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作用,与传统教学中比,无疑是巨大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有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苏赫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小组合作学习,就可以为每个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以满足其展示自己的愿望,让他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4、有利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

现在我校实行小班制,一个班级二三十人,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老师教浅显的,语文素养好的不满足,老师传授难度大的,语文素养差的,又不能接受,如何处理一堂课的难易度,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都有积极性,让老师很难把握,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这个难题就迎刃而解了。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就会做到互教互学,互相切磋,形成“一人教大家,大家教一人”的氛围。

二、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误区

目前,我已经有意识地把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引入课堂。但是,我仔细观察发现,在部分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合作,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误区。

误区之一:分组即合作

现在,有些老师上课,出几道思考题,划分下小组,前后桌,或邻近几桌为小组,让他们合作学习,结果有的小组,根本没有人讨论,有的小组说一些与题目无关的话,等几分钟后,请小组汇报,结果问题没有解决,老师把答案说出来,其实这不是小组合作人,导致耽误了时间,学习效率低下。

误区之二:参与即合作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参与,同时应注意两种现象:其一:无效参与。在轰轰烈烈的讨论争辩中,很多学生由于达不到教师设想的高度,在参与过程中并未真实获得,而以一种虚假表象掩饰自己内心的无助。其二,小组“一言堂”。合作小组中由于学生层次的参差不齐,能力强的学生往往成为了小组长,他的表达也决定小组整体学习的方向和过程,这就形成了小组的“一言堂”的局面。

无论是无效参与者还是小组的“一言堂”,出现如此现象,其中暗含着合作学习缺乏教师的有效监管,或者为了求全求美,让合作学习走向一种形式化。

误区之三:结论即合作

一堂课学生讨论的时间不过十分钟,其余时间被无情地分割成学生回答,教师点评。这并不是新课标提倡的合作学习,这是一种披着合作外衣的教师的“一言堂”。

合作学习应在于对问题的合作探索,合作不回避结论,但合作学习应着眼于在结论的追求中所获得的方法与乐趣。合作学习不应仅是教室内热闹,更应将语文教学范围扩展到更广阔的天地。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1、科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活动的,构建合作学习进行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前提。合作学习小组在构成上要根据每组成员的性别、性格、成绩、智力等方面的比例进行组向平行微调,使同号的组员实力相当,组与组之间的综合水平基本平衡。这样构建的合作小组“但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开竞争创造条件。合作小组的人数,国外研究一般建设4人。4人相邻合作学习,2人同桌,对空间场地的变化要求不是很高,较容易实现。

要使合作学习小组能够正常运行,合作富有成效,则必须做好以下三件事:

①确立一个小组长。实践告诉我们,选取一名成绩好,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全面负责的组织,分工,协调,合作等工作至关重要。

②拟定一个核心目标。让每组成员集思广益,共同蹉商为小组取一个积极向上,富有新意的,响亮的名字,作为一个核心目标,这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

③制定一个合作方案。使学生人人参与,须制定一个合作方案,确定小组成员的角色,分工明确。如,小组长负责主持组内的交流,协调成员间的关系,调动成员参与的积极性,记录员负责记录发言的内容。第一发言人综合本组的发言内容,代表小组长在全班交流;第二发言人作补充完善。监督员对成员的表现作以评定并记载,作为以后评优的依据,每个角色要定期轮换。

2、教师的引导和组织策略

张志公先生曾说过:“成功的语文教学,是导演和演员良好配合的结晶”。如果没有教师有效的组织,没有教师渐入佳境的引导和因势而发的促进,学生囿于自身的水平,就不能在较高层面上把握文本,这样的合作必然是无序和低效的。

(1)要有明确的合作学习的目标和任务

合作学习目标应包括两类,即学术性上目标和合作技能目标。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十分重视学术性目标,而往往忽视学生交往技能的训练和培养。而在合作课堂中,对学生合作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否则学生因缺乏合作意识和技能,从而影响学习的顺利进行。合作学习中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倾听、质疑,坚持自我,互相帮助,加强整体意识,交流,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

案例:教师在教学《爬天都峰》时的一个环节

分小组,分角色朗读全文,提出学习目标是:能有感情朗读全文。合作技能目标是:同学们在听同组同学朗读时,要注意听出朗读同学的感情。读完后,小组内同学要交流,这样的话小组内的同学读得更认真,听的也会认真。从而完成学习任务。

(2)合作学习的形式和流程

问题讨论是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它通常由教师提出一个讨论的问题,然后由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巡视,讨论完后让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教师给予一定的评价和补充。合作学习过程的基本流程可以这样设计:确定合作目标和任务——独立思考、个体学习——小组交流、形成共识——呈现小组学习活动成果——总结和评价。

(3)要创设情境——合作学习的前提

所谓创设情境,就是创设学生欲知、欲究、欲得、欲进的良好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和探索欲望,为合作学习创造一个良好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更多选择,思考余地,为探究提供了思维空间,为合作探究提供了条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a、用音乐创设情境。如教《我们的祖国多么广大》一课时,用《我们的祖国是花园》的歌曲,学生都熟悉,使学生容易进入到的故事情节中来。b、用故事创设情境。如教《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播放《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动画故事,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c、用图画创设情境。《富饶的西沙群岛》可用西沙群岛的图片,促进他们研讨西沙群岛特点的激情。

大夼中学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篇10

猴石小学

孙晓玲

随着新课程改革过程的加快,新课程理念逐渐的深入人心,陈旧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已经被时代所淘汰,而且现今全国各地都已经进行了教材的改革,通过一年的实践,我认为新课程最为实质的改变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教师角色的转变,即学生不再只是单纯的学,而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的学,独立的学,合作的学,教学方式上再不是老师的一味灌输,而是学生内在意识的我要学,我会学,我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也由原来的一言堂转变成带领学生领悟新知的引路人,引导学生去发现,去研究问题的实质,最终解决它。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应该适应时代的要求,及时用课程改革中的新理念和新教法来武装自己,及时地赶上新课改的步伐,才能真正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是: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在讨论中要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协作(用不同形式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享(让每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从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小组合作学习一般以4-6人为一组,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成绩、能力、性格诸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

在教学中,我觉得小组的合作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运用恰当的话毋庸置疑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大面积提高学生成绩帮助都很大。小组的合作学习是在教师精心组织和指导下的学习,它能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让学生自觉做到耳到、口到、眼到、手到、心到,全面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并通过小组的互助,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尝到合作成功的喜悦,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所以结合一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我觉得小组合作学习的理念是“合作高效,超越自我”。具体做法如下:

一、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在组建合作小组时,要尊重学生自己的意愿,我以4—6人为一组,按学习成绩优、中、差搭配,合作,在这基础上,再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能力等因素,进行适当的调配,从而将一个班级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合作学习小组。小组里每个成员都有明确的分工,每个小组都有组名,口号。这样既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有利于组内成员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又便于开展组与组之间的竞赛,公平竞争,发掘小组的群体智慧,实现优势互补。学习小组的建立,是合作学习的基础。首先,我注重了要选择让学生分组讨论所需提的问题,而不是盲目地提,也不在于多,而是在于少而精。往往一节研讨课首先在组里先进行研究,特别注重问题的选择,一般每次让学生分小组讨论都只提一个问题,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讨论的方向很明确,焦点很集中,所以能够比较快速而准确地讨论出结果;另一方面,我也注重设计一些开放性的讨论题,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不可否认的是,学生的思维常常超出我的想象,有几次在讨论的过程中均出现了我意料之外的方法,这也使每个小组之间互相启发、共同进步,老师也受益匪浅、教学相长。

二、培养合作组长

在建立小组之前,先提出当小组长的要求、职责,然后实行民主竞选,或毛遂自荐,或我来试试看等办法产生小组长。培养小组长关键在于培养他组织小组活动的能力,如怎样进行预习检查,怎样组织讨论,怎样提问同学,怎样指挥操作等领导小组协作互助和掌握小组的秩序等,尤其要关心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向老师汇报情况要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同时,要树立小组长的威信,并教育他们在偶尔犯错时,要勇于自我批评改过,消除同学间的意见隔阂,这样更有利于小组合作,有效地调动团队精神力量。有一个得力的小组长,是开展合作学习的重要保证。这样小组长的作用明显体现出来了。大多数小组长工作十分认真负责,他们负责收本小组每天的家庭作业,组织本小组的每个组员在讨论时都要发言,课堂练习也由小组长组织批改、订正。同时小组长还负责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的评比,认真负责的组长多加分,这样就有效地激励了每个小组长的上进心,也增强了每个组员的集体荣誉感,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纪律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三、科学有效的组织学生参与课堂合作

首先,在学习新课时,问题的设计要具有目标性、问题性。“目标性”指教师设计的问题要准确而适度,使知识的难度恰好落在学生通过努力学习可以达到的潜在接受能力上,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种“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成功的愉悦感,从而不断构建新的知识结构。“问题性”是指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能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激情。

其次,在新的知识、技能形成时,小组讨论要给每个学生创造一个想一想、说一说,试一试的组建锻炼机会,使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提问,敢于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在“质疑”和“辩论”的过程中,及时暴露学生知识、技能的缺陷,再借助集体的智慧,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思考、交流,充分展示自己和集体的力量,发挥个性特征,从而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实践者,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经过这一学期的实验,已经初见成效。在前一阶段实验过程中,使我认识到: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创设让学生产生合作需要的情境,使学生体会到不合作就解决不了问题,合作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这需要通过长期有意识的反复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使学生真正做到合作学习。现在有95%的学生都能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因此,我觉得我的实验是成功的。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初探 篇11

一、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优点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

二、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施要点

1.处理好学习与合作的关系。

教师要将合作学习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坚持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原则,处理好学习与合作的关系。

2.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3.积极参与合作学习。

教师不能将自己视为学生合作学习的监督者,而应将自己视为学生合作学习的引导者,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合作学习中,合理调控,以使合作学习取得最佳效果。

4.注意合作学习的效率。

教师不能过于注重合作学习的过程,而忽视合作学习的结果,这样不但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会大大浪费课堂学习时间。

三、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施措施

1.增进师生交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要注重学生的综合发展,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通过小组学习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在学习中,学生的心理压力、情绪波动都比较大,因此教师要增进师生交流,拉近师生距离,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政治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政治知识来源于生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将政治知识生活化,联系实际生活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2.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不断探索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组建政治学习兴趣小组,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探究,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在教学中,教师可适当设置一些合作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为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施奠定基础。

例如,在讲解“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先提供材料:航天工程是极为复杂且难度极大的工程,我国航天事业的每一次跨越都克服了无数的困难和挫折,每一次试验都获得了质的飞跃和突破。然后提出问题:“联系材料说明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过程是如何体现发展的观点的。”在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得出结论后,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给予鼓励,并对学生得出的结论进行总结。

3.合理设置问题,促进小组合作交流。

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合理设置问题,促进小组合作交流。在提问时,教师要把握问题难度,如果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就会不屑回答,而如果问题过于复杂,学生就会放弃回答。因此,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投入到对问题的探讨之中,从而实现高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4.转变教师观念,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逐步转变传统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自主思考、自主创新,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在新课改下,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学生只有有了学习兴趣,才会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对此,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低碳经济”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消费者、企业、国家三个角度对低碳经济的发展进行分析,然后提出问题:“我们应如何发展低碳经济?”这样学生就能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教学是一门艺术,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不断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和总结,积极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理应受到教师的关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妥善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以提高高中政治教学的效果。

大夼中学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篇12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计算教学应避免枯燥、单一的教学方式。计算教学在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性, 因此在教学中第一步应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 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初步感知计算的应用功能。

如: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教学 (三年级) 。

今天请同学们去刘老师的家乡参观。旅游之前, 我们一起去超市为我们的旅游采购吧。 (投影相关图片,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口算练习:汽水每箱10瓶, 8箱多少瓶?

每袋40块巧克力, 12袋共有多少块?

每袋200克花生, 7袋共有多少克?

每盒20片海苔, 15盒有多少片苔?

【设计思路】创设大家喜好的旅游购物情境, 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时找准学生生活经验、数学经验与新知的连接点, 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二、感悟算法, 抽象算理

此环节是计算教学中的灵魂所在。在教学环节中, 我们应深入挖掘教材, 读懂教材, 吃透教材, 将教学重点内容作为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契机, 有效地调控课堂节奏, 高效利用课堂时间。教学中应抓准计算教学中本知识点的重点, 创立完整的计算法则, 将口算、估算、笔算统一起来, 同时养成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算式的良好习惯。在计算类教学中, 我们以往可能会纠结于算法的多样化, 为了合作而小组交流不同算法, 为了展示而全班分享不同算法, 于是, 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分享……孰不知, 这样下来, 原本一课时的学习内容变成了三节课:算法多样化+优化抽象+感悟运用, 谈何高效?我们在什么时候应该“快节奏”, 什么时候该“慢镜头”, 我想, 这不仅仅需要智慧……

1. 出示图片, 并介绍老师的家乡有奶牛场、果园、稻田等, 为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2. 我们先去奶牛场看看。出示例题。

奶牛场平均每月产奶约28吨, 你知道这个奶牛场一年产多少吨奶吗?

分析, 列式:28×12。

师:大家可以先估一估这个奶牛场一年大约产多少吨奶?

生1:300吨左右……

生2:比280吨要多, 比360吨要少……

师:请学生用自己学过的方式尝试计算。

同学们的方法多样可行, 如先算半年的再算全年的, 即28×6×2;或先算一个季度的再算全年的, 即28×4×3;或先算10个月的, 再算2个月的, 最后算全年的, 即28×10+28×2……这个环节是学生思考活跃、思维碰撞的焦点, 但是算法多样化并非本课时教学重点, 教师在保护学生思想的前提下, 宜采用“快节奏”的处理方式, 把焦点放在第三种计算方法上:先算10个月的, 再算2个月的, 最后算全年的, 即28×10+28×2, 同时引发重点问题思考:你能用竖式表达这种算法的计算过程吗? (小组合作交流3分钟, 不会的可以打开课本学习再讨论。) 接下来的“展示分享”中宜采用“慢镜头”, 让学生用较为规范的数学语言, 在本题的数学情境中表达竖式计算的每一步的意思 (即算理) 。教师结合学生汇报并板书相应的算法。

【设计思路】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估算, 再尝试用笔算, 这样就能使估算、笔算有机结合。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到优化, 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策略去思考、探索计算的方法, 通过比较认识到笔算方法的重要性, 从而一起探索竖式计算的方法。同时, 在重点地方“慢镜头”,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 展开分享交流, 突出重点, 让孩子在情境中抽象算理, 并初步感悟算法。

三、掌握方法, 熟练计算

练习是计算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 应建立在学生掌握算法、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进行, 力求通过合理、巧妙的强化训练使学生能够熟练准确地计算。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下, 我们可以通过小组PK、代表板演等各种形式进行展示汇报式的学习。计算教学不仅仅要在次要环节“快节奏”、重点内容“慢镜头”, 还必须在计算运用上“大容量”, 熟能生巧, 实践感悟, 实现对知识与技能的内化。

四、灵活应用, 创意计算

本环节意图在于让学生灵活应用算法算理, 变式练习。练习中依据算法但又不拘泥算法, 发散学生的思维, 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体验计算的乐趣。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层次练习、思维提升, 是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与提高的重要里程。

如本节课练习, 选择题:

(让学生去观察, 通过估算、观察个位数字就能确定答案。)

(这一小题, 是要让学生体会到当估算结果和个位数字都无法判断出哪个是正确答案的时候, 就要笔算, 从而体现笔算的必要性。)

(让学生通过计算PK赛, 感悟不同算法的简便。)

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我想, 不仅仅对于计算教学, 对于所有科目所有类型的课, 我们作为学习的引导者和参与者, 应该蹲下来, 把握教学的起点, 掌握教材的重心;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 应该慢下来, 关注学习的过程, 该出手时就出手;在小组展示汇报过程中, 应该静下来, 聆听花开的声音, 让成功与自信油然而生。

大夼中学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篇13

城东小学 谭杭飞 *** 摘要:本文立足于小班化教学模式的优势,对小组合作学习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应用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论证了在小班化背景下体育教学推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关键词:小班化教学模式 体育课堂 小组合作学习

前言:小班化教学模式由于时空因素的重组,教育资源的优化,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的频度大大加强,练习器械可以充分的提供,这些为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但是在实际体育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手段在体育教学中也有一系列问题,如小组活动重视形式,缺乏实质的合作,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没有很好地完成学习目标。1.当前体育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进入新一轮课改以来,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了合作这一教学策略。但是,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和合作学习方式的逐渐推广,新的问题有浮出水面,是不是所有体育课堂中的合作学习都是有效合作呢?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也随之突显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教师引导不力,没有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推进小组合作学习,教师的初衷是想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上,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自主获取知识。初衷虽好,但日常教学中往往只是简单的分组学习,而这会使大部分学生面对合作时无所适从,一团混乱,使课堂出现了另类的“放羊课”。例如:在篮球行进间快速运球教学课堂,教师:“同学们,接下去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去感受行进间运球时球击地点在哪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速运球,大家按小组展开讨论并练习。”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后,让学生分组展开讨论练习,结果“哗”的一下整个球场都是学生,有运球的,又投篮的,有自顾玩耍的。没有规则的小组合作学习有点像“自由市场”了。教师没有给以任何有效的指导和监控,学生根本而没有互帮互学、共同解决问题。1.2、生生关系难以调和。

1.2.1课堂上不同层次的学生共同交流合作的时间不多或者没有。

在教学中我们常发现这样的情况:大多数的教师往往会指定组长,而且长期不变。这样的安排,势必造成组长的“独断专行”,而其他学生的学习活动由组长“控制”,成为“多余人”,游离于学习过程之外。久而久之,小组活动就成了这几个人的学习活动。例如:在在过障碍跑的教学中要求各小组运用小垫子、呼啦圈的器材,通过小组讨论来设置障碍,看哪一组设置的巧妙,具有创造性。说完后,各组成绩好、性格外向、表现欲强的个别扮演小组的主角,他设置的障碍难度很高,而另一些身体素质相对较差学生过障碍的难度很高。这样,从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实际上却总是那几个少数的学生在学练。长此以往,合作学习就成了个别学生表演的舞台了。学生没有掌握合作的技巧。1.2.2学生缺少合作与交流的技能与体验。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但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有一位教师在体育课上让学生利用呼啦圈进行合作创编游戏,教师把各种颜色的呼啦圈分给学生,让学生两人一组合作创编游戏,比一比哪一组创编游戏比较新颖;个别学生把所有呼啦圈放在自己身边,不让另外一个同学摆,另外一个同学争辩道:“老师让我们俩一起摆。”然后两个人才一起创编。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其中一部分学生的性格自私、独立,这是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1.3小组合作学习问题深浅不宜,没有太大的探讨价值。

有些教师为了追求体育课堂气氛的热烈,或为公开课装饰门面,不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问题大小、动作难易,盲目地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并把一些没有一定的探讨价值的问题进行小组合作讨论。由于没有思维含量和常用这种单一的方式,学生会逐渐感到厌倦,失去参与讨论的兴趣,教学效率低下。如在立定跳远的教学中“在立定跳远中起跳时手臂的摆动方向怎么样的?”此类学问题过于简单,没有讨论价值,属于无价值练习任务,根本无须通过合作方式教学。无效问题所进行的小组讨论学习只会拖延课堂进度,减少练习时间。

1.4合作的时空安排不当。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些教师为了体现所谓的合作学习环节,往往是教师呈现问题后未留给学生片刻独立思考的时间就宣布“合作学习开始”,不到两三分钟就叫“停止”,便草草地收兵。这时,有的小组还未真正进入合作学习主题,有的小组才刚刚开始。结果是讨论如蜻蜓点水似的走过场而已,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1.5合作学习缺乏科学的评价。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的教师往往把评价和奖赏过多地放在学习结果、“领导者”上,例如:在安排学生“通过障碍”接力跑教学中,先让小组进行讨论,并用规定的器材布置障碍,然后教师发令小组进行比赛。同学们奋力拼搏,不怕困难,最先通过终点的小组欢呼雀跃,兴高采烈,得第一名的小组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在比赛中我们发现,有几个同学在碰倒了障碍后又返回摆好障碍,结果落在后面,还有的同学主动跑过去帮忙放置障碍„„ 对这一幕幕情景老师似乎没看见。另外,教师对小组汇报的评价也仅仅还停留在 “你说得真好!”、“你真棒”等简单的鼓励语言上。评价方式单一,缺乏全面的评价体系。2.解决上述问题的策略。

2.1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及时指导。

教师是小组合作探究的组织者、引导者,同时又是合作者、参与者和亲密伙伴。在小组活动期间,教师必须深入到每个小组,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当有的学生参与不够积极,有的学生合作不够友好,还有的学生遇到和自己不同的观点就和别人争吵。这时我们就给以具体指导,教他们如何与别人沟通,充分调动在课堂中表现优秀的小组力量,说一说他们是怎样做的,从小培养学生与他人友好合作的品质。当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时,教师应给及时给予表扬。在合作学习小组练习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地发现问题,并教授完成练习的技巧,而不是提供一个标准答案。2.2优选内容------给学生合作的时机

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呢?我们认为合作学习内容的选取是最关键的一步。有些教师为了合作而合作,对合作学习的内容不加慎重考虑,这是不足取的。教师必须科学设计适宜合作学习的内容,给学生提供一个合作交流的平台,让学生体会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如果所选的内容不需要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多数成员个体就可以完成的话,那么小组合作学习就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例如:在小学跳绳教学中,准备单跳技术的教学内容过易,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尝试练习就可以了,不值得合作讨论。而多人合作跳绳的内容适合运用合作学习。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有价值的、个体难以完成的内容,组织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换意见,为学生提供“合作”的契机。2.3留有充分的小组合作的时间。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时间至关重要,教师要保证学生合作的时间。我们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合作学习,不要受我们自己预设的时间影响,以教师为中心,有的小组合作学习三五分钟还没有成功就草草收场。我们教师应该在合作交流一开始,就要走下讲台,参与到学生的活动当中去,随时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根据实际需要,时间不够的要敢于再放,多余的要及时调控,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机智,相时而动。

2.4合理组建合作学习小组,责任明确化。

在合作的过程中,组员之间既是竞争对手,更是合作伙伴。合作学习把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他们共同学习,一起发现问题、讨论问题,一起寻求方法解决疑点,从而达到共同进步。首先,配置合理化。合作学习小组以每组以4—6人为宜,男女生人数搭配均衡,性格内向的和性格外向的分到一起。其次,能力全面化。即一个小组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层次比较全面,低、中、高都有,这样有利于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再次,职责明确化。在一个合作阶段里每人都应有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合作的组织人(小组长)、发言人、展示员等,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

2.5善于激励------给学生合作的动力。

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中我们的评价对象评不是某一同学,而是某一组同学。所以必须建立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当然,一些在合作中表现较为突出的学生也应受到适当的表扬。这样,不管是能力较强的学生还是能力较弱的学生,都能从教师评价中受到鼓励,使他们更加满意,也更加喜欢参与到今后的合作学习中去。2.5.1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首先:评价应重过程、重学生主体的参与度即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参与交流、对话的程度,看学生是否发挥了主体作用。评价中不完全以活动成果为重点,应挖掘活动环节中内含的因素作为个性教育素材去启发和引导学生。其次:注意个体与整体兼融。为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注重对小组群体的评价,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在注重对小组群体评价的同时,教师也应注意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可根据学生在小组里的表现评出“最佳表现奖”、“合作标兵奖”„„,这样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也为“合作学习”步入成功注入了新的催化剂。2.5.2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评价策略主要指对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一系列情感、态度、价值判断的行为。(1)妙用语言,巧激励。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需要用一种欣赏的眼光来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尽量用科学、规范、赏识、激励性的语言做出评价。充分利用评价语言的魅力,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兴趣。(2)巧用小组成长记录,倡合作。在评价小组合作学习过程时,可以采取建立成长记录袋的方式,反映小组成员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历程,帮助他们总结合作学习的方法,体验合作的快乐,激发与他人合作的兴趣。同时也为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改进教学,实施因材施教提供了重要依据。3.结语:

合作学习作为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形式之一,经过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好的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尝试成功的喜悦,能培养团体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我们还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和研究,使之更加完善,更加切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更加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要求。参考文献:

上一篇:科学发展创新载体 流动服务便民利民下一篇:荔枝图序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