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设计

2024-10-08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设计(精选12篇)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设计 篇1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反思

小组合作学习早已成为新课改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它给了学生自主合作交流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能力。但如果不能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便会在教学中经常有这样的场面:讨论时,学生各说各的,学生不善于思考,不善于互相配合,也有的当旁观者。这样的合作学习,只能流于形式,不能有实质性的效果。为了更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如何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反思如下:

在新课改课堂上,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学生要“动”。学生动用各种器官去学习,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从主演变成导演,更多起组织、协调、引导、帮助的作用,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合作学习要保持一定的安静,一定的秩序,一定的氛围,相互讨论、研究,在别人说明自己的见解时,其他同学能倾听,并阐明自己的观点,然后通过小组的意见综合,归结出这个小组的最完善的见解,这才是合作学习的最终目的,通过合作学习后,学生们对问题的理解加深了,明确了对问题的理解是需要多角度、多层次思考的,自己的见解只是集体中的一部分,想要集思广益,必须在和多数同学的交流中才能获得。使学生渴望在合作中去学习、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出现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在小组合作分工学习时,不但要求每个学生担任相应的角色而且每个角色应该轮流担任,实现小组角色的互赖,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根据不同成员的能力,让他们承担不同难度的任务,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学习时,教给学生要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对方的意见;有不同意见,也要等对方说完,自己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在平常的教学中,学生在学习时,不是任何内容都需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只有当内容在学生个人的能力确实无法解决的情况下而让学生进行的小组合作学习,那样的合作才有价值,学生才有合作的热情。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合作需要,有选择地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在实践中共同探讨,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方式。我们还需要不断探索,努力研究,使这种学习形式更完整、更合理、更有效。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设计 篇2

有效实施教学案教学, 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关键是教师要找准角色位置, 注意角色位置的转换, 成为学生合作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一、建立合理的学习小组, 有效组织分组学习

合作学习有同伴之间的互助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和教学活动过程中全员性的合作学习, 而小组合作学习是其中最基本、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中最深受教师的青睐。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中, 教师要有“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 组织引导调控好学生的分组合作学习, 选择分组合作学习的时机, 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 适时调控教学策略, 为学生合作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 培养学生的合作品质, 教育学生学会倾听, 学会交流, 学会协作, 学会分享。教师必须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认真设计, 克服随意性和盲目性。每次合作都要有一定的内涵, 要明确对学生理解课文、培养能力有帮助, 要根据学生在学习能力、组织能力及性别、个性、兴趣特长等方面的特点分组, 以此来保证成员间的差异性、互补性和组间竞争的公平性。小组内成员的搭配要让每一个小组成员都有事干, 而且都干“正事”, 如组长、副组长、书写员、组织员、表达员、检查记录员、补充发言人等, 防止有的学生心不在焉与词不达意, 还要防止有的学生一言不发, 有的滔滔不绝, 说个不停, 你说你的, 我说我的, 互不相干, 或者两个人一起随便谈谈, 说的内容与讨论的问题并无关联。要做到这些, 不能完全依赖学生, 教师的首席作用必须要有体现。

二、教师的首席作用体现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提供充裕的时间让学生阅读文本, 思考问题, 合作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 没有独立学习做基础的合作学习是华而不实的。通过独立思考, 学生会对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再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到新的境界。教师要舍得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阅读文本, 思考问题、合作学习。课堂上, 要有充裕的时间让学生沉下来阅读, 沉下心来思考;让学生静思默想, 默默读书、默默品味, 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 加深体验和理解, 产生创造性思维与真挚的情感体验, 使阅读教学真正成为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有时上公开课, 为了眩目、热闹, 经过一段时间的充分准备, 收集相关的资料, 运用光、电、声、色等高科技手段, 让学生说、学、板、画, 耳目一新, 平时则涛声依旧。这种教学流程是“规范”化的, 时间安排“规定”化的教学是没有多大效果的。另外, 教师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合作讨论交流的时间, 不能刚刚进入到合作学习的情境就匆匆收场, 这样的合作学习也达不到合作的目的。

三、发挥教师首席作用时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 教师的首席作用还体现在教师既是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又是引领者、参与者。

合作学习不仅是学生与学生的合作, 教师也是合作学习中的参与者, 教师可以走下讲台, 走到学生当中, 俯下身子与学生一起探讨, 以一种相互接纳、相互理解的民主平等和相互融合的和谐关系, 参与到学生的合作学习中, 有时还可以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 与作者对话等, 在相互学习、平等对话中实现锁定的教学目标, 共同体验学习过程成功的快乐。

以上是我在教学案教学中小组合作教学上的一点浅薄的认识, 不当之处愿与大家交流。

摘要:有效实施教学案教学, 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关键是教师要找准角色位置, 注意角色位置的转换, 成为学生合作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探究 篇3

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初率先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笔者结合数字电路中“555集成电路应用” 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探究。

《555集成电路应用》以合作学习的现代教学思想和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为指导,以学生所熟悉的555集成电路基本功能相关知识为背景,结合学生已掌握555集成电路组成的单稳态触发器及多谐振荡器的工作原理,要求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设计制作一个实用的555定时器电路。

一、布置任务

一周前,当讲解完555集成电路的基本功能和由555集成电路组成的单稳态触发器及多谐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后,笔者就向全班同学布置了一个作业,即课后请同学们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设计制作一个实用的555定时器电路。

为了促进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笔者首先根据全班学生的学业水平、兴趣、性别、家庭背景、住校与否等几个方面的因素将全班分为4个小组,以六人为一小组进行合作学习。

其次,分别向四个小组布置任务:第一组设计制作电压监视器(单稳态触发器的应用),第二组设计制作门灯延时电路(单稳态触发器的应用),第三组设计制作报警电路(多谐振荡器的应用),第四组设计制作转向闪光电路(多谐振荡器的应用)。

二、活动过程

在接下来一周时间了四个小组分别进行了活动:

一是到图书馆查找有关电压监视器的资料、到学校各个场所实地观察哪些地方使用了门灯延时电路、找出现实生活中使用了报警电路的场所、到校外某摩托车、电动车修理店,向修理师傅请教摩托车、电动车转向灯工作过程。

二是上网查找、下载有关资料,请教老师。

三是小组讨论,设计电路,和指导老师一起分析电路的工作原理,验证电路的可行性。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分别完成绘制电原理图、设计装配图、准备好要使用的仪器设备、购买元器件、安装、焊接、调试,完成各自电路的制作。

四是分别撰写制作电路的小组合作学习工作报告。

三、最后各小组汇报与交流合作学习成果

1.第一组:制作好电压监视器

(1)两位小组成员将制作好的电压监视器现场操作。

(2)一位小组成员介绍设计电路的思路、分析电路的工作过程以及电路设计制作中的困难,解决的方法。

(3)教师对第一小组的汇报进行评价,指出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采用像万用表的档位开关那样,通过换档就可以测量不同的电压值。要求该合作小组课后完善和改进此电路:通过增加换档开关转换,制作成多档电压监视器。

2.第二组:制作好门灯延时电路

(1)两位小组成员将制作好的门灯延时电路安装好。

(2)小组汇报,介绍设计电路的思路、分析电路的工作过程。

(3)教师对第二小组的汇报进行评价,提出课后对电路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地方:①合并双电源,②用可控硅取代继电器。

3.第三组:制作好报警电路

(1)两位小组成员将制作好报警电路安装在教室的窗台上并演示操作。

(2)一位小组成员将本组同学进行课外学习活动的录像片在投影仪上播放。

(3)一位小组成员展示学生制作的多媒体动画,讲解电路工作原理,演示工作过程。

(4)教师对第三小组的汇报进行评价,指出若将细铜丝转换成磁铁块,可以增加报警电路的可靠性,课后考虑如何改进?

4.第四组:制作好转向闪光电路

(1)用泡沫贴片在黑板上贴出转向闪光电路原理图。

(2)一位小组成员将制作好的转向闪光电路安装在一辆玩具电动车上,进行转向闪光操作。

(3)一位小组成员充当情景解说员。

(4)演示完毕后,一位小组成员介绍设计电路的思路:汽车、摩托车、电瓶车等转向灯的亮暗是按一定频率闪烁的,原电路是通过簧片的变形来实现转向灯闪烁的,受温度影响较大,闪烁频率变化也较大,而用555多谐振荡器设计的转向闪光电路受温度影响较小,振荡频率也较稳定。

(5)教师对第四小组的汇报进行评价,指出:此电路可以做到左右灯闪烁时间完全相等,只要改变一下输出电路的接法(拼图移动)。

本次小组合作学习是成功的,它符合“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合作学习,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教师真正成为了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中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为指导,以“动手做一做”为主题,以学生能力发展为根本,以制作实用的555定时器应用电路为主线,采用了多种形式的学生课外学习活动和课堂学习成果展示汇报,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了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实现了在合作学习中人人参与学习,个个互动补充,尝试了共同成功的喜悦。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反思 篇4

通过这一轮的听课,我个人感觉小组合作学习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我也从这几位老师的授课中学到了不少的东西,比如要相信学生,敢于把课堂放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先把六个学习任务写出来,让小组合作讨论得到答案,然后让小组成员抽任务,然后针对某一个任务集中讨论,并试着讲出来,并且得保证该组的每一个同学都会讲,这样的话,就算是最后一名同学也会把知识点掌握好;在学生讲解时,其他同学可以针对其所讲的内容提出质疑,或者是不同的解法,这样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并且能把知识学得更牢固一些,因为学生在思考;对学生讲不到的地方,老师给讲解出来,或者是一些重要的地方老师强调出来,这些都有利于知识的掌握。这些是我学到的一点东西。

听课学习反思

在本次听课活动中听了2节课,(1)尹纪暖的政治课,(2)李树果的物理课,从他们的课中我学到了很多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东西,受益匪浅。下面是我的一点见解:

(1)尹老师先放了一首《雾里看花》,然后由此提出问题,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然后将问题下发至小组,让同学们自己讨论解决,并到黑板上加以讲解(充当教师的角色),让其他的同学进行点评,从现场来看很活跃,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并且教师引导到位,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锻炼了学生的能力,而且还增长了知识。

(2)李老师先回顾了以前所学的知识,通过课本插图引出所学的知识,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总结新内容,在此期间,不同难度的问题进行了分层次提问,让每组相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回答,好的给予鼓励,分层教学明显,能让所有学生学到自己能力范围内的知识,最后讨论一道综合题,基础好的同学先讲解,然后差点的进行挑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数学教学小组合作学习 篇5

《数学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建立合作学习机制,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存发展的需要。在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加强合作,善于交流,能充分地展示他们或正确或错误的思维过程,体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我下面就数学教学中怎样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只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多种学习方式中的一种,并没有固定的操作模式。我在教学中,常常是这样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

1、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教材编辑了大量的情境教学内容,图画精美、生动细腻,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为我们创设情境提供了生动有趣的素材。三年级的学生才8岁左右,天真、爱幻想、是他们的天性。因此,我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的办法就是描述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或贴近儿童生活的事件,要解决的问题就包含在这个故事或事件之中,实际上就是为学生设置了解决身边数学问题的情境,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例如:我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采用分吃一个西瓜的情景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我先让班上34个学生自己5个人一个组,然后出现剩下4个人不够一组的情况就这样引入课题……象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很多。总之,创设情境,可以将数学知识融入孩子们的生活,学生乐于接受。

2、明确学习的任务

为了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有效,学生一定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也就是教师向学生说明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方法,评价的标准等等。这些任务除了具有一定的合作价值外还可以分解,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共同参与,人人都有事可做!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的任务,可以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例如:在教学《数学广角》这一内容时,我向学生提出了学习任务:让小组的学生2个人将自己的外衣和其他3个人裤子进行搭配穿,然后记录下来有几种穿法。孩子们明确了学习任务,便在组长的带领下分工完成自己的任务去了。

3、合作与探究

学生明确了学习任务后,教师就应立即引导学生开始合作、探究,这是小组合作学习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并且学生每个人都必须有一定的责任分工,都应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也就是说,学习任务已经落实到个人,小组的成员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新课程改革要求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营造一种探究的氛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讨论、共同探究,尝试合作学习知识的乐趣。例如:在学习量长度时,我让孩子们分组测量,于是孩子们有的指挥,有的手拿粉笔做记号,有的充当标杆,有的用尺子量……每个人都兴高采烈,洋溢着主人翁的自豪感。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如何测量,也锻炼了动手能力,更尝到了合作的乐趣!

4、交流与评价

交流、评价也就是学生间总结学习成果、教师接受信息反馈并做出判断的过程。在学生交流时,我要求学生尽量清楚表达个人或小组的意见,同时还要求学生学会真诚的征求其他组的意见或评价其他组的见解,以博采众长,积极总结。记得我在教学第三册《乘加、乘减》时,课堂上出现了这样一幕:一个四人小组在组内讨论的基础上,4人一起大步走上讲台,按他们自己的分工,四个学生都有事做,即一个说题意,一个说确定算法的依据,一个板书算式,最后一个向大家征求意见请问同学们还有什么意见吗?这时,只见台下举起了一双双小手,这个说:还有一种算法:12-1=11,你们怎么没发现呢?那个问:都学习了乘法了,你们为什么还要用加法算呢?还有的问:为什么你们的算式和第三小组的不一样呢?你们能再解释一下4×3-1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吗?等等。面对这每一个问题,台上的小组均派出代表作了认真的回答和补充。我抓住时机,对这个小组的交流进行了简短的评价,并在这个小组的组号后面贴上了一个红红的五星,在其它组的掌声里,这个小组的成员带着自信、带着微笑回到了座位。当时,我真的为孩子们所表现出来的高昂的合作热情和超常的合作能力所折服,我意识到:孩子们在合作中成长了!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措施

小组合作学习既是实际操作,又有理论探索,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讨、去研究。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几条比较重要的策略。

1、合理的安排小组合作

在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中,座位的形式改变以往的“秧田式”的排列,采取“分层异步”的方式重新组合。就是将同一班内的学生按学习基础与能力动态分成两种不同类型的学习小组,一般4至6人为一组。根据班内的实际,有意识的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其目的是为了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让学习优良的学生也能获得自信。此外,在合作中,小组的成员还应有一定的分工,即每一位学生都应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如激励者、检查者、记录者、报告者、操作者等等,而且小组角色应该互相轮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例如:我在让孩子分小组学习认识钟表时,小组内有教师,有学生,有记录,还有裁判,学生的分工非常明确。又如:在开展数学活动课小小商店时,孩子们相约带来了玩具、书、文具等物品,教室里开张了近十个小商店,有经理、营业员、收银员、顾客……教室里热火朝天秩序井然。开展这样的学习活动,如果不分组,如果不分角色,全班一起做这样的游戏,局面真不可想象。

2、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教学这样一道应用题:“王老师带80元钱,买26本笔记本,每本3元,还剩多少元?”学生做起来枯燥无味,但如果将这道题改为:“王老师带80元钱去文具店买‘六一’礼品,她准备买3元一本的笔记本26本,她带的钱够买吗?”这样一来,所提的问题具有现实意义,又不套用哪一类问题的解题规律,学生学起来觉得很贴近生活又有趣,学习积极性一下子调动起来了,这样的教学,既培养了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应与自主探索有机结合

自主探索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和重要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离开了自主探索这个前提,就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又要为学生创造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与人合作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例如:我在教学《9加几》时,当“还有多少盒饮料?”这个问题提出来后,我没有急于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去解决问题,而是让学生先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学生举起了一双双小手,急于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我说:孩子们,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交流!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学生出现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如点数法、接数法、凑十法……象这样建立在学生自主探索基础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我认为非常必要!教师有意识为学生提供探索空间,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使学生体会到了合作创新的乐趣,学生学得积极、学得主动、学得快乐。

4、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并做出指导

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与指导是分不开的。因此,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袖手旁观,更不能做下一环节的准备工作,而应当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对不清楚任务的小组说明操作程序;对开展得很顺利的小组予以及时的表扬;对合作交流中偏离主题或遇到困难的小组提供及时的点拨;对完成任务的小组进行检查;对小组成员的各司其职进行监督等等。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教师的参与与指导,就能避免短暂热闹却华而不实的无效合作场面的出现,就能使学生的合作更得法,交流才更有效!

5、培养团体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工作小结) 篇6

小组合作的学习,有人说“小组合作学习”很耽误时间,也有人说小组讨论得不出所以然来,但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课堂是很有用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关键是我们老师怎样让“小组合作”更有实效,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在课堂中可以起到如下作用。

一、“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出带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让他们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己去探讨、去表现,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力争解决问题,当通过讨论和争议问题得到解决后,他们的好胜心理充分得到满足,使得以一种胜利者的心态来对待学习,这样会增加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也会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二、“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带挑战探索性的问题,让学生讨论,这就使学生为了解决问题而从不同角度来采取不同的方法来探索、来争论,来寻求解决问题的路径、办法。比如我在讲解一个几何证明题的时候,我让学生讨论可以有哪些方法证明结论?哪种方法最简单?小组成员各抒己见,激烈讨论,扩大了学生的思维,也掌握了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教学相长,共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教学重点难点处加强合作学习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之中,在针对问题分组讨论时学生会动脑、动手,往往会提出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如果教师在备课时准备不充分则很可能被问倒,一时反应不过来。这就使得教师在课前要作充分准备,认真备课,除备教材外,必须备学生,备学法,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二次备课,针对教学内容,吃透教材,了解相关知识,应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促使学生和教师相学相长,互相激励,共同提高。

四、“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理念中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小组合作学习”即在建立发挥学生主体性、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主动性是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首要特征,学生们在讨论活动中,学习明显主动了,下课后学生们围着教师久久不愿离去。

在教学多边形及其内角和一节时,让学生总结出多边形内角和公式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学中,首先出示四边形,求内角和,让学生通过讨论得出四边形内角和,并且说出证明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讨论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深入到每个小组,针对不同情况加以引导,然后各组中心发言人代表本组与全班同学交流,最终得出多边形内角和公式。这样,教师让学生独立思考,待时机成熟后再合作探究,然后组间交流,较好地发挥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效果。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篇7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 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这种学习方法的最大特点是: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控制者、管理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 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参与者。政治课堂运用小组合作学习, 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和信心,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造性思维, 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 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 能够使每个学生都达到发展的目标。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助和合作, 使个体差异在集体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为使合作学习取得理想的效果, 必须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合理分组, 加强学生合作

在日常教学中, 一些所谓的小组合作学习, 大多只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坐在一起学习, 有的唱“独角戏”, 有的一声不吭, 缺少合作氛围, 充其量只能算是传统教学中的“小组讨论”。究其原因是教师没有真正领会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 仅仅在学生之间的距离上做了变动, 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要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首先必须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 这是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小组合作学习有多种分组形式, 结合中学生和政治学科的特点, 小组合作学习采取就近异质组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所谓就近异质组合, 就是按班级正常的座位将前后两排学生组成学习小组, 每组一般4~6人, 选择一名能力强、有威望、肯负责的学生做组长。这种合作小组的形式, 无需将学生重新调整座次, 操作起来比较方便。同时, 分组要依据学生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等方面的差异, 突出“组内异质, 组间同质”的特征, 注重优势互补, 开展小组间的竞赛, 从而更好地开展课堂小组合作学习。

例如, 在教学“市场配置资源”一课时, 笔者采用6人面对面就座的小组形式, 每组“好中困”三类学生按1∶3∶2的比例搭配, 使合作学习小组达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合理配置。这样, 在优等生带动下, 既有利于中等生的“拔高”学习, 又有助于学困生的“达标”学习, 同时对优等生也是一种锻炼, 小组内充满着互帮互促的学习气氛。这样编排既可以利用组内成员的差异性、互补性促进学生互助合作, 又可以利用组间水平的大体平衡展开公平竞争。分组结束后, 再给每个小组布置一项具体的学习任务。合作小组的学习任务可以由教师指定, 也可以由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后自主设定, 允许各小组的学习任务在难度上有所差异、在学习时间上灵活安排。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利用现有教材中丰富的题材, 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载体, 开展灵活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例如, 课堂上笔者在播放视频《火爆的房地产市场》的同时, 给出问题情境, 让学生带着疑问仔细观看。然后把班上的学生分为8个小组, 分别布置不同的任务:第一、二组概括视频材料反映的信息;第三、四组思考福利分房和住房市场化的共同本质;第五、六组分析必须对住房进行合理配置的原因;第七组调查住房调节方式和过程;第八组讨论两种调节方式的利弊。各小组成员结合教材知识一起收集资料和相互讨论, 加深对市场和计划这两种资源配置方式的理解。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达成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二、转变角色, 发挥教师作用

笔者曾听过几节市级公开课, 都是教师预先布置好专题, 课前学生分组调查研究, 做一些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 然后课堂上小组交流展示。在整个操作过程中, 无论是学生提出问题还是回答问题, 教师都只站在旁边观看, 没有给予及时、适度的点拨, 缺少了教师应有的指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无论是实行昔日的“满堂灌”, 还是改为现在的“壁上观”, 都不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新课程提倡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促使教师重新定位角色, 由原来的传授者、训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者、激励者、合作者和评价者, 这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关键。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 教师是一个促进者, 当学生讨论的声音不够响亮的时候, 教师应及时观察分析小组活动的情况, 采取措施活跃气氛。教师是一个帮助者, 当学生讨论的思维受到阻碍, 或对看法有错误、分析不全面时, 教师要及时提供必要的提示予以纠正。教师是一个激励者, 当个别学生或个别小组有独到见解或出现创造性思维火花的时候, 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教师是一个合作者, 当学生由于现有的认知水平有限而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时, 教师就要和学生共同研究, 一起解决问题。教师还是一个评价者, 当学生在汇报或展示完成果之后, 教师要及时给出评价以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如在进行《经济生活》第一单元课题“正确对待金钱”综合探究时, 笔者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组织全班学生进行了场辩论赛, 辩题是“金钱是天使还是魔鬼”。班里的8个小组被分成正、反方两个阵营。正方的观点是:金钱是天使;反方的观点是:金钱是魔鬼。课前, 笔者指导学生对书本所阐述的“如何看待金钱”“如何获取金钱”以及“如何使用金钱”的有关知识进行预习, 花费一定时间搜集材料, 包括了解辩论赛的相关规则等。由于笔者组织充分, 学生都积极地参加了课堂辩论会, 过程十分精彩。最后, 笔者作了点评、总结。在整个合作学习过程中, 笔者始终发挥着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者、激励者、合作者和评价者的作用, 从而切实锻炼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科学评价, 构建和谐课堂

评价, 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及时反馈的重要途径, 它的作用并不限于让学生了解自己与目标要求的距离, 还要通过评价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坚定学生的自信心。

在政治课的小组合作学习中, 我们常看到, 个别政治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用的是“目标取向评价”, 即根据预定的目标, 对每个小组的总结发言或作业 (调查报告、活动方案等) , 打上一个团体分数。目标取向评价最大的毛病, 就在于忽略了个人行为的主体性、创造性和不可预测性, 忽略了过程本身的价值。在新课程背景下, 小组合作学习强调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互助合作来完成学习任务, 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实现知识、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因此, 合作学习的评价内容不仅仅包括任务达成情况, 更应包括学生的参与态度、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等。因此, 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应该与时俱进, 建立一种合理的、能激发每个小组成员学习积极性的评价机制, 既达成整体目标又实现个人目标, 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习, 这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保障之一。而小组合作学习采取个体评价和小组评价相结合的办法, 就能有效地保证学生个体与学习小组成员的共同发展。合作学习的评价具体可采用多种形式:从评价的主体来看, 主要有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从评价的手段来看, 有质性评价和量性评价;从评价的方式来看, 有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这几种评价方式既可以单独使用, 也可以结合起来使用, 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灵活运用。

在教学中, 为了鼓励学生善思多问, 笔者有时特地设立了“爱动脑筋的好学生”奖项, 奖品是一本课堂作业本。学生发言后, 对其中有新意、有独特见解的予以及时评价, 课后颁发奖品。这样做不仅营造了和谐的课堂气氛, 而且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如笔者在高三组织的一次对“神舟七号”成功发射认识的探讨小组合作学习中, 就引入了科学评价机制。首先, 把评价的主要权力还给学生, 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他评、小组互评三种形式, 主要是评价自己和同伴对团体作出的贡献, 并反思合作过程中的得失。如在探讨对“神舟七号”成功发射的认识时, 笔者让学生评价:“你关注到哪些有价值的信息?忽视了哪些?”“对信息与课本知识间的结合点, 你找到了哪些?忽略了哪些?”“你们合作的质量如何?”其次, 坚持以质性评价为主、量性评价为辅。如对“神舟七号”成功发射认识的探讨中, 有的小组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科技进步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科技力是综合国力的主要因素;有的小组认识到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还有的小组认识到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这种情况下, 要给每个小组一个公允的团体分数是很难的。事实上, 上述情形在政治课教学中是经常碰到的,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尊重个体差异, 注重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 给予积极的评价, 以发挥学生多方面潜能, 帮助学生愉悦体验、拥有自信。最后, 要坚持重视过程评价, 而不是仅仅关注结果。政治课堂评价体系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 要坚持课堂教学评价的人本化理念。人本化就是要把学生当做学习的真正主人,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即“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可见, 小组合作学习中实施科学的评价机制, 既有利于促进教与学的提高, 又体现“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反思 篇8

自新课标颁布实施以来,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正以其特定的形式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青睐。因此,我在教学中也进行了尝试与思考。 

在学习小小音乐剧《蜗牛与黄鹂鸟》时,我让学生按学习小组准备头饰、台词,稍后各小组开始交流展示,但学生不能像老师期望的那样比较完整地展示及表演。这引起我对这样的合作的有效思考。原因有二:1学生的能力参差不齐,合作学习成为各别尖子生的舞台,一批学困生将成为袖手旁观的局外人。2我对合作学习这一学习方式研究不深入,理解不透彻,以致步入流行的误区,使它成为"彩色的泡沫"。后来的教学活动中,我边进行深刻的反思,边修改"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对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分配做头饰等任务。对需要扶一把的学生,采用不露痕迹的"優惠政策":让他们分担不太复杂又不可缺少的表演角色,让他们融于小组,逐步感受尊重,体验成功。当各小组展示时,不仅丰富多彩,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创作思路让老师刮目相看,如葡萄树的头饰,树上有几个小洞,我很好奇,每串葡萄上有小铁丝勾,挂在葡萄树上,看着他们的创作,真是身临其境。

第一组表演开始了,只见这组的一位同学双手平举站在中间,小鹿,小猴,小狗来到大树前,举手等着蜗牛摘葡萄,奇迹出现了,蜗牛果真把一串,二串,三串...成熟的葡萄摘下来了,其余的孩子哄堂大笑,"葡萄怎么摘下来啦""树怎么还会 跳舞啊!"我连忙充当临时解说:"动画城里的树不是有灵气 

葡萄树也一样啊。"孩子们拉着手跳的更欢了。 

第二组开始表演了,小狗,小猴子,小鹿轮番上场,一位平时受冷落的学生,一本正经地站在那里,笑吟吟地等着小动物们一个个经过他的面前,双手在头上随音乐轻轻舞动,别组的孩子都叫起来:"他在干吗呀?"他们组表演结束,组长很郑重地告诉大家,这位同时扮演的是小狗家门口的小花,他在欢迎我们呢?再看这位同学一脸的骄傲。表演结束,我给这两 个小组的孩子每人奖一个金色的小音符。 

我从心里感谢他们,从他们身上,我真正领会了"小组合作" 

真正含义。这一课的课后反思我这样写到: 

你可以当一棵树,也可以当一朵花,但你更可以感到成功。感到被别人尊重。当我把能力差的孩子分配一对一给各组后,孩子们的安排使我更深地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同时也体会到教学反思是一个教育工作者自我提升的捷径。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与思考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

如下几点体会: 

1 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有关 

教师必须设计合作学习的活动和作业,小组中的每个人都有事可干,有的分角色表演,担任演员,有的创编故事情节,担任解说的,充分体现小组集体的力量,且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 

2 与合作能力有关 

教师必须提供有效的帮助,引导学生制定小组活动规则,探索小组学习的方法。如:如何在小组表达自己的观点,应该怎 聆听他人发言,教给小组长的组织管理方法等。 

3与合作的时间有关 

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首向学生提出时间的要求,这个要求不是硬性的,主要是告学生速度的重要性。过短的时间•学生刚刚进入角色•思维刚刚展开,所研究的问题刚刚有所深入,教师就偃旗息鼓,终止了合作学习。时间的充裕直接制约小组 

4合作学习的效果。 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反思 篇9

职教中心高三年级

孟昶

合作学习是一种共同的,开放的,包容的学习。它要求学习小组成员共享目标和资源,共同参与任务,直接交流,相互依。在教学中,教师常常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要求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某一设定目标,它不仅可以使教学民主化,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机会,而且也能增加学生的信息交流量,使传统的信息传播网络化,扩展学生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及创新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小组合作学习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运用到教学中。我们教师也应对这一“课堂模式”做更深入的研究与反思。那么“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如何?怎样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呢?

我在教学中尝试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发现“热闹”的场面背后,只有41%的同学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具有积极效果,51%的同学小组合作学习收效甚微,只是流于形式,8%的同学小组合作学习则是在浪费时间,毫无功效。例如,在教学中有下面一个片断:

我身边的一个小组在认真地研究着,讨论着,由于意见不一,争得面红耳赤;离我视线较远的地方的一组,四个女同学在认真地讨论着,两个男生在嬉闹,还有一个女同学坐着闷声不响;其他的小组表

面看来很认真,但不知合作的结果如何。

十分钟后,小组学习结束。各小组开始交流展示,但效果不理想。有的小组有形式但无内容,有的有内容但形式单一,由此可见,刚才学生的合作学习是失败的。那么,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因素到底有哪些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即合作内容、合作态度、合作时间等。如何提高和改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合作价值

形式为内容服务。为了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积极主动,使学习富有成效,教师必须设计适合多人合作学习的活动和作业。首先,必须有合作价值,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这些活动和作业或是引人入胜的场景,或是令人兴奋的刺激,或是让人困惑的问题,或是可以预见的成就。其次,我们在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时,应该注意内容含量不宜过小,如果单个人力量就能解决的问题,就没有大家合作的必要;内容难度要大众化,过难容易冷场,或者导致只有少数人的真正参与,而且,创作活动不宜出效果,过易会使学生无须作深入的思考,缺少思维价值的合作,没有什么意义。

2、合作学习的态度要诚恳,要有集体协作的意识

合作学习是一种集体的学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发现他人的优势,学习他人,悦纳他人,完善自己,学会与他人合作,形成一种情感同化的态度,为达到共同目标而努力。但是,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却发现,有些小组的学生虽然面对面地坐在一起,却各忙

各的事,无法交流,不会合作,小组学习如同虚设。那是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未成年的学生,其主体性受其身心尚未成熟的状态制约,认识水平、交往水平、自律水平是逐渐发展提高的过程,学习行为需要监护、引导和规范。因此,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富有成效,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制定选择小组活动规则,探索小组学习的方法。如:如何在小组中表达自己的观点;明白聆听别人的发言是尊重他人的表现;指导小组长的工作方法,提高其组织管理能力等。譬如,改变以往的小组合作方式,在请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谈谈对学习的感受时,让学生采用“任务分割,结果整合”的方式,做到人人参与。有的可以从情绪上谈,有的可以从速度、力度上谈,有的可以从节奏、旋律上谈,指派一名学生记录大家的发言,然后代表小组在全班进行交流。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遇到困难时互相帮助、协同作战、共同成功。

另外,在每次交流结束时,教师在评价学习结果的同时,还要有意识地评价小组合作的能力。以此经常提示、强化,使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合作,使他们真正懂得,不是聪明的人能成功,往往是能吸取别人的意见,与他人合作的人能成功,进而不断提高“小组合作”的质量。

3、合作学习的时间要充分

现在,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遗憾:学生刚刚进入角色,学生的思维刚刚展开,所研究的问题刚刚有所深入,教师便偃旗息鼓,终止大家的讨论,“小组合作学习”因时间的不充裕直接制约了其深入展开。

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小组合作学习方法使用得当,在教学中确实能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设计 篇10

【课文简介】

《乌塔》是人教版语文第7册第7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写的是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表现了这个少年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以及她对生活的热爱。文章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先写“我”在罗马的一个旅馆里结识了德国小姑娘乌塔,写她“睡得正香”以及起身后收拾好行装、外出游览;接着写晚上回到旅馆后“我”和乌塔的谈话,主要谈的是乌塔这次旅游的行程之长、安排之细、准备之久,以及她要在亲身经历中认识世界的想法;最后写乌塔与“我”道别,继续她未完的旅程。

【段落原文】

乌塔说,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再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她还说,自己用了三年的时间准备这次旅行,阅读了很多与这些国家有关的籍,;为了挣旅费,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然后,她问我,中国的孩子们是不是也这样旅游。我一时语塞,想了一会儿才说:“在中国,像你们这样年纪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很爱他们,会带他们一起出去玩,但一般不放心让他们一个人出远门。”

【学习任务】

通过本段中乌塔的所作所为,你们认为乌塔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小组在A4纸上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

【活动步骤及意图】

1.自己默读段落,思考:通过乌塔的一系列做法能看出她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姑娘?可以进行批注。

(设计意图:对于略读课文要有充分的自读自悟的时间。在小组合作学习前,学生自己要对乌塔的行为有所认识和判断,树立自己的观点,为交流做好准备。)2.四人小组进行交流,统一观点后选择一种方式进行呈现。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内的交流,对本段中乌塔所反应出来的各种能力有了一个统一的认识。小组成员经过商议可以用喜欢的方式,提炼关键词语,对乌塔的行为进行梳理,并用词语概括出乌塔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姑娘。)

3.小组代表进行交流汇报。(设计意图:根据各小组所呈现的内容和形式,选择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全班交流。小组代表通过大屏幕和大家进行汇报,说一说他们眼中的乌塔。同时,也是对其他小组有所启发,怎样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快速统一小组成员意见,用一种清晰、简洁的方式呈现小组学习成果。)

【设计反思】

本片段的小组合作学习设计任务并不难,孩子们通过自读自悟基本能感受到乌塔是一个独立性强,计划性强,做事有条理、有责任感的小姑娘。关键是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小组成员间统一一种方式,呈现自己的学习成果。因为平时本班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大多是口头交流,口头汇报,落实在笔头上的次数并不多。每个小组一张A4纸,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等同于小白板的作用。有的小组能够迅速统一意见进行分工,落实表达;有的小组则把时间都花费在了讨论上;还有的小组把重点放在了如何让呈现内容的装饰上,甚至有的小组无从下手,不知道该怎样呈现小组交流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也在不断巡视,发现一些问题及时提醒。最后的小组汇报环节,只选择了几个比较有代表性、成熟的小组,由小组代表进行发言。其他小组进行学习和评价,老师进行点评和总结,说优点说不足。在交流学习中相互启发,知道如何在课堂上快速、清晰地呈现小组的学习成果。

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篇11

教师应努力构建学生乐学、会学的课堂模式,让学生进入主动性“攻击”的态势,开展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并注重多元互动评价的科学、有效使用,音乐课堂定会成为孩子们的乐园、合作的舞台、展示自我的平台,定会绽放“以人为本”的魅力,体现“全面发展”的教学宗旨。

一、小组合作中的普遍性问题

1.盲目使用

小组合作学习在使用时,盲目使用者居多。有时,稍微思考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也让小组讨论、交流,就有“走形式”之嫌。

如小学一年级的音乐教学《月儿弯弯》时,在导入环节可以使用图片和谈话导入法。如展示一张中国地图,简单介绍中国宝岛台湾,通过《我爱我的台湾岛》的欣赏而提出问题:这首歌曲描写的家乡是哪儿?毋庸置疑,这个问题,只要听一遍,就可以听出来,答案就会浮出水面。而如果教师为了课堂的互动,而以讨论的方式,提出这个问题后,让学生小组讨论,就有画蛇添足之感,就不乏走形式、走过场之嫌。

而对于这首歌曲的欣赏,是高兴还是悲伤的问题,可以给学生们交流、讨论、发表看法的时间,让他们自己根据歌曲的欣赏而感悟歌曲的主题。对于《月儿弯弯》这首歌曲教学后,教师在教学的结课部分的拓展延伸类问题:台湾是我们的宝岛,台湾有许多丰富的历史文化,有许多动人的传说和故事,那么,你对台湾了解多少,你能给大家讲一讲吗?这个任务的给出,小组合作就更见必要性。

2.时间仓促

在小组合作中,多见教师提出问题、设计任务后,简单说出“自由讨论”而轰轰烈烈,之后“停”而戛然而止,这样的讨论不给学生充分发表观点的时间,而难免不流露出形式主义色彩。小组合作时,不给学生充分讨论的时间,无法使学生才能得到最大的发挥,这样的学习也是低效的。

3.课堂混乱

小学生爱表现,争强好胜,讨论时,发言有时无序,没有倾听的习惯,课堂秩序容易混乱,往往小组合作活动的开展,易放难收。

二、小学音乐课合作的有效方法

1.培养合作的习惯

叶老先生说过,教育教学简单说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合作学习是新课改下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孩子们不可能与生俱来,不可能天生就会合作。为此,教师应该在开始阶段逐步教会学生如何合作,让学生知道合作并不是互相询问答案,而是互相贡献智慧,共同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

先自主再合作,学生对于知识前期的把握将直接决定后续合作的成功与否、时机恰当与否、问题设计合理与否。对即将要学习的内容充分掌握,这样,课堂上合作学习、讨论时,每一个学生才可能有自信、主动投入到活动中,否则,学生对问题一无所知,合作中出现冷场现象也在情理之中。

如上文介绍的关于台湾的历史文化、动人的故事等的交流,如果课前学生不主动了解,对于一年级小朋友来说,这个问题的确让他们无所适从,一个陌生的领域,让他们交流谈何容易。

再者,对于小学生而言,怎么合作,也是问题,教师应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和学生一起探讨、交流,给他们以榜样、示范的作用。并引导学生,组员发表看法时,应学会倾听,以取长补短。

2.注重合作的实效性

为了力避合作的形式化,合作学习不能为了用而用,也不能随意性太强,或者多多益善。合作学习应“有用才用,有用则用”,追求实效,宁缺毋滥。

如学习《月儿弯弯》时,对于教学的导入环节,如果以故事、古诗词等导入的话,教师可以以“哪位小朋友能讲一讲有关月亮的一个故事,背诵一首关于月亮为主题的诗歌,或者演唱一首关于月亮的歌曲,包括儿歌。”这时,只需要学生主动或演唱、或背诵、或讲故事,如果再给讨论、合作、探究的时间,就不乏形式主义色彩,合作将意义全无。

如学习《顽皮的杜鹃》的顿音部分,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对于这个重点、难点的突破,可以采用合作的方式,如听范唱的第一段,小杜鹃欢快地唱了几次?请谈一谈,怎样像小杜鹃一样,将歌声唱得欢快、流畅、生动?通过讨论和交流,使学生从中有所悟。这样,从合作的内容、形式和方法等几个方面,密切关注,小组合作才会有效、高效。

3.评价的激励作用

小组合作后的评价更不容忽视。评价的目的不是对学生的合作简单的“好”“坏”的判断,而是为了关注学生,激励学生,小组合作的有效、高效,再辅之以教学评价的有效、高效,音乐教学才会逐渐走向高效。否则,教师漫无边际的评价,或者是简单的结论式评价,都会挫伤学生的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评价也可以采用多元互动的评价方式,引导学生相互评价,并引导学生多发现优点和长处,提出善意的忠告,发现自己的不足,通过互评,形成相互竞争的机制。

如在学习《月儿弯弯》时,对于小组合作演唱的环节,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小组唱得如何,其他小组又唱得怎样,好在哪里,缺点又是什么等,这样,通过自评、互评,可以互相借鉴,互相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同时,在自评、互评中,学会正确、科学的评价的方法,在评价中也学会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更从评价这一层面上体现“学生为主体”的课改理念。

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坚持“全面的发展观”,真正领会和深思新课改理念,并付诸实践,在实践中有效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品尝到共赢的欣喜,让合作学习在音乐课堂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小组合作学习与初中英语教学 篇12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优点

(1) 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英语的时候, 他们的自主空间得以拓宽, 他们敢想、敢做、敢说, 学生的自主程度得以提高。小组合作容易使学生之间形成平等、合作和民主的关系, 这对于培养学生思维习惯、创新意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 在实施大班教学情况下构建合作学习小组虽人数不多但相对稳定, 小组中的每个人都彼此熟悉, 组内成员互相合作, 组际之间相互竞争, 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又挖掘了个体的学习潜能, 在小组遇到问题的过程中能相互交往、相互配合, 小组成员能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 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组织才能和协调能力。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

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的独立活动。每个学生都是活动的主人, 积极主动的协调者和创造者。相互合作的小组合作学习, 是英语课堂教学的手段之一。它可以在每节课的一定阶段进行, 也可以在一个单元的某个阶段进行。每个小组规模不要太大, 4~6人为宜, 每组要选一名成绩较好、性格外向、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任组长。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是确定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的主导者。小组长是小组的负责人, 按要求组织本组的讨论和学习活动, 检查学习情况, 向教师反馈本组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

维持有效的课堂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应是活动内容、方式的吸引和高质量, 而不是靠规定学生的行为。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包括如下几个内容:

(1) 开展小组演示, 设置情境, 让组员扮演角色。通过这些活动, 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 开阔学生思路, 活跃课堂气氛,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开展小组阅读训练, 保持兴趣。牛津英语教材中Reading是每个单元的核心内容, 所选的阅读材料内容丰富, 且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有一定的联系。在课堂教学中, 小组阅读训练是让小组成员在一起共同钻研书本及有关阅读材料, 强化巩固知识和阅读技能, 让信息反馈来得更及时、更详细、更确切。

总之, 建立有效的英语小组合作学习十分有必要, 小组成员之间可通过面对面的互动交流来运用语言, 求得知识提高技能, 学生通过竞争与合作学习能及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集体荣誉感, 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

摘要:本文从教学中的优点、形式和内容三个方面, 对小组合作学习与初中英语教学进行了论述。

上一篇:成品油经营批准证书变更登记表下一篇:电力系统通信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