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2024-10-10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效率(通用11篇)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篇1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是有效学习方式之一,然而实施时有的老师总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要想行之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准确把握好六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

1.建立长期合作小组。这是最基本的条件,小组成员一般控制在4—6人。经过长期的合作学习之后,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定时间举行学习方式专题讲座,给学生介绍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优点、操作策略等,使学生产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欲望。

3.开展形式多样的小组合作学习竞赛活动,定期进行评优树先,激发学生合作的积极性,逐步将合作学习内化为学生的学习品质。

二、教给学生合作技能

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要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合作技能。比如:在小组合作分工学习时,教给学生分工的方法,根据不同成员的能力承担不同难度的任务。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学习时,教给学生善于倾听对方的意见;有不同意见,也要等对方说完,自己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碰到分歧时,要做到心平气和,能够学会反思并建设性地解决问题。

三、发展学生自主能力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积极提倡的有效学习方式,其中自主是基础。合作必须建立在个人自主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如果小组成员没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那么合作也是虚无实效的。因此,要想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必须重视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

四、善察学生合作需要

学生在学习时,当个人确实无法解决的问题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合作才有价值,才有合作的热情。因此,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合作需要,有选择地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学生力所能及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力所难及的问题,则让学生合作解决,而那些力所不及的问题,则需教师引导解决。

五、共同锁定合作目标

一般情况下,合作学习的目标都是由教师锁定的,容易使一部分学生在高标准下束手无策。所以,目标让学生自己来锁定,学生合作的情绪会更加高涨,效率会更高。在目标锁定时,让班级中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都有确定目标的机会,从而使学生在真正合作的时候,都有符合他们自己能力水平和理想的目标。

六、注重教师自身参与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与学生合作共同解决学习中碰到的困难。合作学习时,教师应注重自身参与,一方面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另一方面给学生一种无形的期望,激励学习积极讨论、交流,提高合作的效率。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篇2

一、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现在的小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力, 所以学生必须具备社会人的主体性, 而主体性并非是游离于社会的, 它必须将个体融入群体之中, 并自觉地为这个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小组学习就是一个学生进入社会前的集体学习的尝试, 所以小组合作学习有以下好处:

第一,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而且能满足学生与人交往的心理需要, 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 使学生的个体差异在集体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 促进小组内所有学生的学习。

第二,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凝聚集体力量, 增进学生之间的认识与理解。班级内学生的背景不同, 经历不同, 对事物的看法也因人而异, 不同的学生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让小组内的每一名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分享彼此的观点, 从而促进个体的学习。

第三,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组内的每一名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而进行合作、交流, 必然使小组成员改变独断专行的做法, 从而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合作技能。

第四,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能促使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课堂上, 学生通过在小组内的表达与交流, 必然会促进主体的自我意识与自我反思。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交流与合作, 能够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各种观点的优越性与不足之处, 帮助学生对不同观点进行比较, 这样学生就会自觉选择与判断有效、正确、最佳的观点和方法。在班级内开展小组间的合作学习, 能够实现优势互补, 促进知识的建构优化。小组合作学习给每一位学生创造了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 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第一, 合理组建学习小组, 加强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要使小组学习真正达到和谐互助的目的, 就必须重视学习小组的组建。组建学习小组时, 教师要对所有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上课发言等情况进行认真分析, 使各个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 以保证各小组之间开展公平竞争, 做到“组内异质, 组间同质”, 每个小组的构建还必须满足另外一个条件, 那就是小组之内男女生人数要均衡。

对于班容量不太大的班级, 学习小组以4—6人为宜, 小组内的人数必须适宜,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充分调动组内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平等、全面参与但大容量班级则只能以8人为一小组, 否则教室座位排不开。确定小组后, 还要定时重新排号, 一般一学期大调一次, 期中考试或月考。小组内自行调整一次。

第二, 选拔培养组长, 提升交流质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组长扮演“小老师”的角色, 小组长是教师的得力助手, 其作用发挥得怎样直接影响着小组合作, 甚至整个课堂教学的氛围和质量。以我校为例, 一般1号2号为组长, 他们一般学习比较优秀, 责任心强, 能管住自己, 有能力担当组长这一重任, 个别的1号或2号成绩好但管不住自己, 不能成为全组的表率, 就要进行个别调整。所以在选择小组长时必须考虑以下素质: (1) 学习成绩比较优秀, 责任心要强。 (2) 在同学之间要具有较高的威信。 (3) 能管住自己, 有助人为乐的精神。 (4) 善于倾听小组成员的发言, 并交流进, 能对其他组成员的意见进行评价。 (5) 能有效组织自己小组成员进行学习, 鼓励小组成员多发言。但事实上, 这一类的学生在班里是少之又少, 因此, 我们不能太苛刻, 要求他们一下子符合组长的所有要求, 而是需要对组长进行培养, 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有序进行。

第三,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 要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与倾听习惯。叶圣陶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 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要想开展好小组合作学习, 就必须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认真读书的习惯、认真倾听的习惯、乐于思考的习惯、敢于提问的习惯等, 当学生形成了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就为顺利开展小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小组合作学习也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学习过程, 在小组内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学得生动活泼, 品尝成功的喜悦。而目前有些课堂上开展的合作学习中, 学生的参与度很不均匀, 一些表现欲强的学生不但抢着发言, 还嘲讽一些反应稍慢的学生, 也有你说你的, 我说我的, 各自为政的现象, 要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教师就要长期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与倾听习惯,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 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到听和说同样重要, 说是表达自己, 让别人明白;听是尊重别人, 弄懂别人的意思, 每一名学生都要做到“说要大胆、听要专心”, 当所有学生都能在专心倾听的基础上, 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时, 小组合作学习才会扎实高效。对小组内不积极发言的学生, 教师要抓住有利时机进行鼓励, 使这些孩子能大胆地发表自己地意见。

经过两年来的实践、总结、改进, 我们深刻认识到, 要想开展好小组合作学习,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要深入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打破传统的备课、上课形式, 在课堂教学中研究小组合作的方法、技巧, 培养学生小组内的学习能力、交往能力, 使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以充分的发挥, 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而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认识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必须明确的问题。只有打破传统的备课、上课形式, 研究学法,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才能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篇3

笔者认为,优化小组合作学习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科学地划分小组

小组的科学划分直接关系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分组要体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

首先,教师要深入了解和研究本班每个学生的状况,弄清他们的学习基础、兴趣爱好、个性品质等。根据平日观察、考试成绩,以及其他课任教师的意见,将班内学生均分为优、良、中、差四类,从每类中选一个学生组成四人学习小组(前后位)。一般地,由“优”生任组长,与“差”生同位;由“良”生任副组长,与“中”生同位。如果在划分小组时不仅考虑到学习成绩,还能兼顾学生的个性特点,例如,善于表达、善于操作、协调能力强、观察分析能力强等等都能照顾到,那小组的组成就很完美了。

然后,教师可以建议每个小组成员给自己的学习小组共同起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可以激发小组的凝聚力。

二、小组的分工要细化

建立学习小组后,要对学习小组内的各位成员做出具体的分工,让每一位成员都担当起合作角色。小组内可有组长、监督员、记录员、操作员、综合发言员、助理员、声控员和协调员。平时在我们的课堂中应用得最多的就是4人学习小组,一般要有组长,发言员,声控员,记录员。当然根据不同的合作任务或是不一样的教学内容,一个人还可以担任多种角色。

另外,小组内的角色可以适当地转换,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尝试不同的任务,都能在自己充当的角色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具体明确的合作要求是进行小组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 在每次小组活动之前,教师必须明确提出本次活动的内容和要求,让学生知道要干什么,并告诉学生一定认真听清楚要求之后才能开始活动,不然的话就会造成有的学生对教师的要求只听见了一部分,或者根本什么都没听清楚,就盲目地围坐在一起开始小组合作学习。合作之前,组长应该怎样组织,每个小组成员都需要做什么、怎样做,教师都要让学生明确。例如,对低年级的学生,简单的要求要让学生重复一遍,加深理解;复杂的要求可以用文字的形式出示;对于不容易理解的要求教师还要进行适当的解释。

四、教师要细致地指导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小组讨论时,教师要求成员做到这几点:

要求学习组长做到“以身作则、认真负责”,做小组的“表率”;告诉学生要做到“三个学会”:

一要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出问题。根据老师布置的学习要求,学生首先考虑好自己的见解,找出自己的疑难问题,做好笔记,以备交流。要敢于在小组内质疑,将自己的思想与同学交流。发言时要有条有理,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要学会耐心倾听,鉴赏同伴见解。要告诉学生,倾听别人发言,既是一种文明礼貌行为,是对发言者的尊重,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从别人的发言中会得到很多启发,收获更多的知识和方法。要真诚地对待同学的发言,认真听取,不随意打断或插嘴,要听完整,鉴赏同伴见解,博采众长,收集信息,完善自己的见解,为发言做准备。自己发言时,要说出自己不同的想法和自己的疑难问题。

三要学会表达情感,鼓励精彩发言。如:“你说得真好”、“你的意见是对的”,“我能够接受”;“对不起”,“没关系”,“你先来”,“慢慢说”,“请认真的听”“你的见解真棒!”“这种算法真好!”“你真聪明!”另外,别人在向你提意见的时候,请注意倾听,如果他说得对,请表示感谢,可以握手、拍手;如果不对 ,请笑一笑,或者说出自己的理由。低年级的,直接教学生,可以竖起大拇指表示赞扬,或者说一句真诚的表扬,投来一个赞许的目光。

五、小组学习时教师要发挥的自己的作用

教师在学生讨论时,眼里看到的不是几十个学生,而是几个学习小组;不是随意走动或是随时插话,干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活动,而要统领整个班级的小组学习。主要做到以下四点:

“看” 一旁静静观察小组活动状况及进展情况,有无弱势群体,是否相互关照等方面,使教师通过全局把握进度。

“听” 教师倾听一个或几个组学生交流情况,捕捉学生亮点和收集相关信息。

“想” 通过观察和倾听,将信息进行疏理,联系已设计的教案,考虑是否需要做调整或更动。因为实际课堂教学过程千变万化,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不断依据实际情况随机调整和修正已备好的课。

“导” 对学得快小组提出更高要求,让他们学得更好,不是让其在等待中无事可做。对学得慢的小组做适当辅导,让他们学有所获、学有所得,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抓两头促中间”。

“评” 每次小组活动之后教师都要及时进行总结评价。评价不是为了结果,而是引导学生调整自己的行为思路,强化积极学习的状态。对小组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合作的过程、方法、态度。主要从参与是否积极、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认真负责等方面进行。班级人数较多,很多时候教师并不能对每个小组进行全面有效的评价,这时可以发挥小组的作用,采用小组内的相互评价,可以评出“最佳发言奖”、“进步最大奖”等。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还要对表现好的小组和个人经常发给一些小奖励,如小红花、金苹果、小旗子等,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在评价时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观念,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

六、小组汇报要科学有效

合作学习结束后,全班交流时,教师是让一个小组充分说完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还是班级的每个小组分别说?小组发言时,是一个人说,还是4个人轮换着说?

笔者认为,如果想提高交流的效率,应该是指定一个小組把本组讨论结果全部说完,其他小组可以补充。这样,还可以训练学生的倾听能力。教师可以在全班汇报的时候及时进行恰当的引导:“要说和这个小组不一样的内容,或是补充新的内容。”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篇4

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作用

(一)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

就初中数学而言,因其本身的特点,在学生学习时就会感觉到知识枯燥、无趣,就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很好地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开展一些学习活动,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这样就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最终优化教学效果。例如,学习反比例函数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对比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进行讨论,区分这两个知识点。这样既能让学生掌握好知识点,又能避免混淆概念,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进行学习。

(二)提高课堂教学的平衡性

对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一些实践性较强的学习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为学生设计合理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并且鼓励学生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监督,促进学生自主进行合作学习。当然,合理的教学情境是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设计的,教师要明确知道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举个例子,教师在教导学生学习对称轴这一知识点时,可以让学生用纸片对折,然后画三角形的方式亲身体验轴对称的概念。并且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探索出对称点这一知识点,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三)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实践教学中,多数教师都把自己放在教学权威的位置上,认为只有在学生中间树立起自己的权威形象,才能教育好学生,但其实这恰恰是一个误区。教育是培养学生的,使学生全面发展,而非单一发展。教师只是教学的引导者而非主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必须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和谐、平等的平台上,帮助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不断思考、探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从整体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小组合作氛围

初中数学课堂比较枯燥无味,教师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小组合作氛围,调节课堂气氛,实现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最终目的。但是要想很好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首先,数学教师需要具备新型的教学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对于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探索能力,启发学生思维等效果要给予重视。

其次,在课堂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教学时,对于分组,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兴趣、知识掌握情况等因素进行小组的划分。一般以四人为一组,但同时要确保组员之间的内在差距不大,让小组之间既存在一定的竞争性,又能很好地进行合作学习。小组队长可以采取轮换制,根据学习的需要和相应的课堂教学情景进行调整,让每个学生都有能够展示自己和锻炼自己的机会。

最后,在学习完知识之余,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践,巩固并且检验知识的掌握程度。例如,学习完直角三角形这一知识点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测量教学楼,小组成员可以根据需要分工合作。完成了从课堂理论知识到实践教学的转变,让学生能立即学以致用,在整体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设计教学

(三)坚持做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教师要成为使学生得到教益和帮助的好老师与好朋友,用真情实感为学生创设有益的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制定一个目标,让学生体会到参与学习的快乐,并且知道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明白白学习活动是自己应该主动积极参与的。数学教师还要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平等、协作的小组合作关系,让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明白小组的学习任务就是自己的使命,确保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

结语

参考文献: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篇5

我们的课题《如何通过小组的合作与交流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主要研究的具体问题是以新课改为契机,学生由被动接受型向主动参与型转变,因此,通过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的合作、交流,培养他们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善于表述自己的观点,向新型学法的转变,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构建初中数学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学法的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进行初中新课程中学生学法的实验研究。

本课题的难点是:合作交流意识的培养与应用;数学课堂的驾驭;小组的凝聚力的培养。

合作交流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施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也出现了合作学习的研究和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由此可见国家决策部门对合作学习的重视。但值得注意的是合作学习在国外已有着几十年开发和研究的历史,但在我国仍属于新生事物。能否有效的在我国实施合作学习,关键在于我们能否能科学的理解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把握它的精神实质。

本课题的主要理论来源于“十五”国家课题中韩清林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研究与实验》。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当前我们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存在着种种弊端,但集中一点是在培养人的过程中轻视乃至忽视教育主体自主性发展,只重视知识的掌握,忽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个性的发展,造成学生被动学习,动手与实践能力差,参与意识与参与能力不强等。我们用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中的教育思想来改革现行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学生既是老师,老师又是学生,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合作关系。真正实施教育理论和教育观念的变化,处理好学生在学习中对知识的思考,参与探究的问题,要力求让学生了解并参与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

研究工作的具体步骤是:

一、准备阶段

时间:2004年4月至5月

1、组建培养合作学习研究课题;

2、查阅有关资料,学习有关理论知识;

3、到兄弟学校调研,了解有关情况,获取宝贵的经验知识;

4、讨论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内容、研究方法、初步目标;

5、明确课题成员的任务分工,制定研究日程表。

二、实验阶段

时间:2004年5月至2004年9月

1、精心选择多组实验对象,分为多个层次上的可比组(可以是同一任课老师的平行班,或一个班内成绩与智力相当的两部分学生);

2、在同一可对比组内,让一部分学生组成合作学习小组,定期对比检测学习效果,并进行量化,详细记录;

3、实验各种合作学习的方式,如多人小组、三人小组或互助对子,又如互相学习型或优生带差生型,定期检测并量化记录;

4、教师大胆探索培养合作学习的新方法,并在多个层次上的可对比组中实验各种培养方法的有效性。

三、总结阶段

时间:2004年9月至11月

1、整理实验数据,根据定期的效果检测记录,综合各种外部因素,准确判定各个实验的对比结果;

2、综合并分析各个实验的结果,给出一般性结论;

3、运用实验得出的一般性结论,提出一些关于培养合作学习的实用建议,以供广大教师参考;

4、撰写实验报告,发表理论性研究论文,并进行研究成果汇编。课题人员的组成:

主持人:陈娟老师。1997年毕业于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的数学教育专业,经过自身不懈地努力,她的教育教学经验丰富,具有很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头脑灵活,反应敏捷,数学知识丰富,曾多次获得区级学科标兵的称号,她的新课标教学案例曾获省级一等奖,她讲的课被评为市级新课改优质课,曾多次参加新课改实验交流活动及培训,连续三年获得区政府嘉奖,是我校、我区的一名骨干教师。相信这次课改实验在她的带动下一定会取得非常好的成绩。

课题组成员: 费锁成老师:大专学历,本科即将毕业,是一个年青有为、积极要求上进的教师。他的论文、教案曾获市、区级奖励,平日里严格要求自己,对待工作兢兢业业,能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并不断丰富和完善自身的数学知识和修养,因其工作勤劳肯干,曾两次在年终被评为区政府嘉奖。

郑艳秋老师:毕业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教育学院数学专业,具有20多年的教学经验,撰写的论文《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获得市教科所优秀论文一等奖。

曹莹莹老师:毕业于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数学教育专业,对数学专业知识掌握得较为深厚,作为年青教师积极进取,虚心请教,工作勤恳、敬业,新课标教案曾获省级一等奖,多次参加市、区举行的教学活动,且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我校现有教师电子备课室、多功能实验室、学生微机室,物资力量雄厚,数学组又承担着省级GXZ课题。数学组人才济济,有很多老师都参加了各项教学、教改活动。论文、实验报告等多篇文章曾在国家、省、市、区获奖或发表。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篇6

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太平小学田华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入实验推广阶段,课堂教学的改革就成为整个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等的改革已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为目的,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交流与合作,从而完成共同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形式。小组合作学习是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我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提高数学课堂中学生的参与程度,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深刻领悟到,我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形式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探求新知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学习小组中学生相互启发、相互帮助、共同解决问题的群体协作精神能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调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教师可以在新授内容中有所选择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所学的知识,有时可以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在广阔的、开发性的时空中,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果实,通过合作学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我在教三位数加法横算时,先出示情境图让学生列出算式347+256,再让他们用简图摆一摆、算一算,独立思考答案,然后在学习小组中交流自己是怎么算的,由于学生先是独立思考,所想的方法也就不一样,在学习小组中大家一起讨论、比较、判断,得出了好几种办法,①先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再把它们的和合起来;②把256分成200、50和6,再算347+200+50+6;③把347分成300、40和7,再算256+300+40+7。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自己解决了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在新授课中合理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能让学生拥有主动权,改变了单纯的教师教算法,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凡是通过学习小组能解决的问题,就放手让他们自己解决,这样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二、小组讨论互帮互学,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进行练习时,有些容易出错的题,孩子们各有各的说法,意见不能统一,教师如果马上公布答案,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学习效果不一定好,这时教师把问题放到学习小组中让大家一起思考,最后得出结论,学生在一起交流、争执的过程中更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所学的知识就能掌握得更牢固了。例如我在教学二年级的时、分、秒时出示了4时55分这一钟面,这时有的学生认为是5时55分,有的认为是4时55分,教室里一下子分成了“两派”,争论不休。我让学生安静下来在学习小组中说说自己的理由,学生在小组中讲了自己的想法后,再集体观察、讨论,最终达成共识:因为时针5时并没有走到,所以正确答案是4时55分。说错的学生也在小组中知道了原因。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让全体学生都有开动脑筋锻炼思维的机会,学生在互帮互学的氛围中主动地学习,这样不但解决了问题,而且培养了学生乐于寻找规律、思考问题全面的好习惯。

三、合作、探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知道的学习任务后,教师就应该立即引导学生开始合作、探究,这是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共同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同时,学生每个人都必须有一定的责任分工,都应该担任一定的角色。

也就是说,学习任务已经落实到每个人,小组的成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使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能尝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四、在整理归纳知识时组织小组合作

对于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在进行整理复习时,应该有别于新授课和复习课,如果教师像上新课一样,重新讲一遍,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不想听。所以,教学中教师要把握要领,进行生生、师生合作,引导学生采用表格、提纲或图等形式,把有关的知识、规律整理出来,以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在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的复习课上,通过这一单元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做题时哪些方面可以提醒大家注意的?这几个问题的提出,帮助学生回忆如:面积的意义面积单位的作用单位换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单位统一面积大小的比较周长和面积的区别组合图形的计算等,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把这些有联系的知识点整理成一张有关联的结构图。

并用这些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在知识的整理过程中,每个学生在小组内敢想、敢做、敢说,与同学一起交流、研讨,实现了信息在群体之间的多向交流,这样,学生既构建了新的知识结构,又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篇7

一、建构合理的小组结构

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 小组的结构应合理。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 一般情况下以4~6人为宜。人数太多, 不利于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和问题的深入探究;人数太少, 又不利于学生间的充分交流和相互帮助。二是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 组内异质, 优势互补”这一原则。可以根据学生的智力、能力、喜好、性格、心理素质、家庭背景、性别等情况给学生进行分组, 留意合理搭配, 将内向的学生与善谈外向的学生组合, 将成绩偏差的与成绩较好的学生组合, 并兼顾男女比例。三是小组成员可以是动态的。根据活动主题的需要, 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前临时组合。这不仅可以使学生有新鲜感, 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 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角色, 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二、制订合理规则, 规范合作秩序

小组合作学习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 同时也给教师控制课堂秩序带来了困难, 常使得课堂教学产生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的局面。这就需要建立一套小组合作的常规, 并通过训练使之形成习惯。

(一) 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 明确各自的职责

小组内可设小组长、记录员和汇报员各1名。小组长应选有较强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其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 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 掌握小组学习的进程, 确认每个成员所完成的学习任务, 安排发言顺序, 控制发言的时间, 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除了参与讨论外, 记录员的主要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及时记录下来。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选择书写认真的、速度快的学生做记录员。汇报员的职责, 是代表本组将合作学习、讨论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 我们往往选择善于表达的同学做汇报员。为了能够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教师可以让小组成员定期更换角色。

(二) 借鉴罗伯特议事规则, 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说到开会的规矩, 世界上恐怕没有人比得上美国人的规矩大了。他们有一本厚厚的开会规则———《罗伯特议事规则》 (Robert’s Rules of Order) 。该规则对会议进行了详细的规范。比如, 有关动议、附议、反对和表决的一些规则是为了避免争执。原则上, 现在美国的国会、法院和大大小小的会议上, 在规范的制约下, 是不允许争执的。如果一个人对某会议有不同意见, 怎么办呢?他首先必须想到的是, 按照规则是不是还有他的发言时间以及是什么时候。其次, 当他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时, 要向会议主持者说话, 而不能向意见不同的对手说话。在不同意见对手之间的你来我往的对话, 是规则所禁止的。我们也可以借鉴罗伯特议事规则, 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一是独立思维, 不要人云亦云;二是主动参与、踊跃发言, 小组长可以点名让那些不爱表达的成员发言, 不让小组讨论沦为优秀学生的表演秀;三是认真倾听, 不要任意插嘴;四是遵守课堂纪律, 不偏离讨论议题, 不作没必要的争论和争吵。如果出现插嘴、脱离议题和争吵, 小组长有权立即叫停。

(三) 控制学生音量

合作学习过程中, 如果音量控制不好就会带来一种菜市场的感觉, 让人反感。我们可以把音量大致分为三档。第一档:两人音量, 就是只让两个同学相互之间听到, 不要影响第三人。第二档:小组音量, 就是让组内听得到而不要影响其他组。第三档:全班音量, 是指一个学生面向全班交流时用的最大音量。我校在音量方面, 对学生进行了严格的控制和引导, 学生基本上形成了轻声讨论、大声发言的习惯。

(四) 在合作学习中,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热情的帮助

在小组巡回指导中, 我们应提供必要的启发、帮助和建议, 必要时参与其中, 形成一种师生互动的良好合作氛围, 而不能作为一个局外人, 造成“放羊式”的小组讨论交流。

三、营造宽松环境, 提高合作意识

学生只有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 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 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而在情绪低落时, 则思路狭窄、思维迟钝。同样, 学生也只有在宽松、和谐、民主的环境中学习, 才能敢想、敢说、敢操作、敢怀疑、敢标新立异。因此, 教师要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 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并对各小组及时进行鼓励、引导和帮助, 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提出恰当议题, 提高合作效率

教师是否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要考虑到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因素。一般来说, 较简单的学习内容或者很难的学习内容都不适宜小组合作学习, 难度适中的学习内容, 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 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 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对象或任务, 尽可能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一般来说, 教师提出的合作学习问题要遵循“难度大于个人能力, 小于小组合力”的原则。既要让学生能够达到, 又要有一定难度, 而不能轻易达到, 而且还要有一定的趣味性, 让学生觉得研讨这些问题有趣、有劲并有意义。也就是说, 学生能独立完成的, 没必要进行小组合作;学生独立完成有困难, 或依靠个人无法完成但借助集体的力量能探究的, 则需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五、给足合作时间, 提高合作实效

分组讨论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关键。没有一定的时间保证, 合作学习就会流于形式。因此, 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 让他们进行思考、操作、探究、讨论和交流。合作学习是需要花时间的, 不少教师想投入时间而又往往不太投入, 这使得目前有些小组合作学习犹如蜻蜓点水, 流于表面形式。笔者认为, 这个时间该花, 而且非常值得花, 因为那是属于孩子们自己的合作探究时间, 在这个时间里, 能培养孩子终身受益的合作意识, 与人共处、交流的能力, 何乐而不为呢?需给的时间一般包括:学生自主学习产生见解的时间、小组内交流见解的时间、小组内讨论争辩达成共识的时间、小组汇报和组与组之间质疑辩论的时间、教师引导达成共识的时间、各小组反馈修正的时间。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篇8

一、激发学生作文兴趣

作文教学难,首先难在学生没有原始的,基本的想它、爱它的欲望、冲动和兴趣;其次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觉得没有什么可写。所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显得尤为重要。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的形式方法多种多样。

心理学研究表明:活动是儿童的本能,好玩是儿童的天性。当我们顺应人的天性来做事的时候,一切将变得非常简单。”因此,作文教学要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将作文表达回归到有趣好玩的活动中,或让学生走进生活,去感受生活,让学生充分参与在活动和生活之中,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这样才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想写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因而我们要重视作文前的指导,极力反对那种作文前“无所作为”,而临到“写”时才唠叨什么命题、中心、选材、构思之类。

不要轻易规定作文命题,束缚儿童的个性。儿童是最富有个性的个体,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喜好,又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这就决定了学生会选择不同题材、不同的表达方式去反映自己眼中的世界,也就会形成学生写作能创造出他们眼中的缤纷的世界。作文是一种创造活动,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束缚太多,会产生语言贫乏,内容千人一面,思想僵化,缺乏趣味性。所以作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遵循儿童的学习心理特征,创新作文形式,让不同智力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自由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在抒写表达中体验作文的快乐。

紧密结合学生现实生活,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生活世界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如果把写作活动当做是多彩生活的一个延续,那么就会焕发出写作的无穷的动力。叶圣陶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燥,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学生写作的内容一定要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针对学生的经验和兴趣,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二、鼓励学生说真话,表真情

“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大自然是学生最好的教师。有源头才有活水,生活就是作文之源,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就需要学生的作文反映他们的真实生活,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体现童真童趣。

首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炼素材,捕捉生活中的感人情景,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让学生懂得作文就是用笔描绘生活,要引导学生勇于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去发现,去探究。真实的情感最能打动人心,真实的感受是学生写作的第一手材料,既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又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能使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尽情地释放出来。

例如,学生在劳动课上通过参加劳动,亲身经历了劳动的辛苦和劳动场面的热火朝天后,我安排了一篇写劳动课的作文,学生就能把在劳动中看到的、听到的、做到的、想到的、体会到的情景描写得十分真实、生动、感人,就能把劳动的激烈场面写得真实具体。

星期天学生参加了家里的收割麦子的劳动,有些学生就把他们的劳动经历和感受写进作文里,有写劳动辛苦的,有写生活不易,感恩父母的,那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情实感,着实让人感动。如果不是亲身经历了、感受了,写出真情实感是不切实际的。因此,要坚持作文与生活相结合,作文与做人相结合,防止无病呻吟,胡编乱造,假情假意,说空话,说大话。

其次,教师要赏识、尊重学生的习作,让学生敢于说真话。在作文中出现了说真话,表真情的内容,哪怕表现出了不积极的道德思想,或语言文字不规范的情况,教师都要指出表扬抒发真情实感的好苗头,在肯定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基础上,再对学生在其他方面存在的问题予以指导改正。

三、教给学生作文方法

(一)教师要指导学生细心观察

要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颗敏感的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对周围熟悉的人和事物要细致地观察,这些人和事有什么特征,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等。在观察中学生会突发奇想,产生表达的灵感,有了表达的欲望。

(二)要在教学中落实作文指导

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入编教材的课文都是经过细致推敲的优秀范文,作者巧妙的构思,有序的写作,独特的观察视角等都是学生学习的好材料,让学生模仿优秀课文的写法进行写作,琢磨并领悟出作文的真谛。

教师在教学每篇课文时都要充分利用教材这个形象直观的例子,让学生认真去读,自由地想,在此基础上,师生一起归纳、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要点,再提供适当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借鉴迁移,巩固习作知识,为写好作文提供一条快捷之路。

例如,在教学《飞夺泸定桥》一文时,课文着重写了时间紧迫、路途艰险和泸定桥的令人胆寒两部分内容,从中让学生明白对表现文章中心关系紧密的内容要详细,重点写,对表现课文中心关系不大的内容要一笔带过,要略写。

又如,教学《赤壁之战》一文,我们对赤壁之战之所以能有一个清楚的了解,是因为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把战役的起因、经过、结果写得很明白,从中要让学生懂得作文要按一定的顺序写,才能把内容写清楚,给别人留下清楚的印象。

(三)要在长期的课内外阅读中积累优美词句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在阅读中进行有效的语言积累,丰富自己的素材仓库,这样才能在写作时文如泉涌,下笔如神。没有语言积累,学生的作文将是“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内心有情而不能抒发。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多读书,读好书,不断获取间接经验,积累语言。

四、重视作文的修改讲评

学生作文虽不是作家的创作,也不能写一次就完事,要让学生明白无论作文水平有多高,一次性完成作文,肯定会有漏洞,会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必须要反复修改,要正所谓“文章不厌千回改,精雕细凿始成金”。

教师要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写生动”。结构是文章的骨架,具体生动则是文章的血肉,一副“骨架”加上“血肉”才能构成鲜活的生命体,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写生动。

教师对作文的批改讲评是作文教学中尤为重要的一环,教师既要注重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改讲评,肯定他们在作文中的优点和成功的地方,指出他们在作文中的不足与失误,还要强调师生合作评议,学生自主、合作修改,让学生养成勤于修改的好习惯。针对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优点、闪光点,一定要提出表扬,要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鼓足他们乐于作文的勇气。

教师只要在新教学理念的沐浴下,引导学生立足与生活实际,做生活的有心人,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再给予学生合理有效的作文指导,给他们表达的自由和空间,一定会改变学生不愿意写作文的局面,使每个学生都会乐于作文,乐于表达,让作文成为学生表达生活的、体验生活的一部分,再也不把作文当做负担去对待了。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篇9

所谓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群体研讨、协作交流的一种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呢?

一、改进课堂活动方式,明确数学学习目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这一单向的传输方式,而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的多维交流的过程。例如,在《从三个方向看》一课中,我们组织学生举生活中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实例,大家在活动中积极发表看法。生1:我们拍照时是从正面看。生2:盖房的图纸有很多也是从正面看的。生3:电视中经常播刘翔在奥运会上夺冠的镜头,那是从正面看的。通过激烈的发言,学生对学习《从三个方向看》的目的性十分明确,并对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三个概念有了清楚的认识。

二、调整课堂教学结构,发现数学内在规律

数学学科本身存在着许多有趣的规律和诱人的奥妙。当要概括学习内容、发现规律、提取思维精华时,引导学生讨论,使学生积极地去发现,主动地去探求,自觉地去运用,从而,不仅理解知识,更重要是学会了方法,锻炼了思维,培养了能力。如在研究《平方差公式》时,我与同学们一起回忆了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法则后,提出了如下问题供小组讨论。师:两个两项式相乘,合并同类项前结果应该是几项?生1:我认为两个两项式相乘,合并同类项前结果应该是四项。如(2a+3b)(a-2b)=2a2-4ab+3ab-6b2,(x+2y)(4a-3b)=4ax-3bx+8ay-6by。师:两个两项式相乘,合并同类项以后,积可能会是三项吗?积可能是二项吗?请举出例子并在黑板上写出来。生2:我们小组经过研究认为,两个两项式相乘,经过合并后结果可以是三项,也可以是两项,比如:(板书)

(4x+y)(3x-2y)=12x2-8xy+3xy-2y2=12x2-5xy-2y2,(1+2x)(1-2x)=12-2x+2x-(2x)2=1-4x2。(x+a)(x-a)=x2-ax+ax-a2=x2-a2,(a+3b)(a-3b)=a2-3ab+3ab-(3b)2=a2-9b

2师:非常好!请各小组根据黑板上的几个小题,思考两个二项式有何特征,合并后结果又有何特征?生3:两个二项式中一个式子相同,另一个互为相反数,合并后结果是两个数的平方差。生4:关于第一个问题我们小组是这样认为的,当乘式是两个数之和以及这两个数之差相乘时,积是二项式。生5:因为具备这样特点的两个二项式相乘,积的四项中,会出现互为相反数的两项,合并这两项的结果为零,于是就剩下两项了,而它们的积等于乘式中这两个数的平方差。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经过热烈的讨论,对平方差公式的理解十分透彻。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得到了自主解决问题的锻炼,让他们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愉悦。

三、挖掘数学课本素材,探索自主创新方案

怎样提高小组合作学习质量 篇10

在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有主动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得到发展,能够切实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实践能力。那么怎样提高小组合作学习质量呢?

一、重视合作学习小组的建设

认真组建“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小组,每小组的人数要适当,一个小组的人数最好是4~6人。实践表明,在数学课堂中,每当教师宣布开始小组合作时,由于数学活动的特点,学生们往往很自然地把头聚在一起,而四人组成的学习小组适应这种学习状况的需要。这样人数的小组既足够小,使得四个人可以围成一桌,保证每个成员都有积极参与的机会,并且也不特别需要小组中形成一个领导或对小组的组织结构过多费心。同时这样的小组又足够大,能较为充分地保证小组内产生各种有利于讨论的观点,提出解决富有挑战性问题的方法,不至于因为某一个人的缺席或暂时的不理解而受到遏制。四人小组还可以根据临时的任务需要,比如计算训练或简单的应用问题等,迅速地分成两个人为单位的小小组。

组建学习小组时,通常认为同类的人组成一组是不可取的,这样的小组不利于数学问题的讨论和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应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各组间应无明显差异,力求均衡,这样便于公平竞争。研究表明,“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小组编排方式能够保证不同数学成就水平、不同性别、不同兴趣爱好的人共同分享、取长补短。

二、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恰当时机

在一节数学课中,合作学习的形式并不是运用在整个系统当中,它常常和其他的教学组织形式比如教师的讲解、示范、提炼或概括以及学生的独立学习等相结合起来,因此,在什么情况下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只有根据这节课的数学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才能较好地发挥其作用。研究表明,数学教学中在满足下列情况之一时,小组合作学习将更有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

1.学生个人独立操作时间和条件不充足时。

数学的学习不仅要求学生的演绎思维,也要求学生的归纳思维。而归纳思维的培养是建立在学生对大量个别材料的感知和实验的基础之上。如果安排每个学生独立地完成大量的操作,获取每一个数据,课堂教学的时间就会明显不足。这是采取小组合作的一个很好的时机。通过小组合作既保证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又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合作的意义。

2.当学生独立思考出现困难时。

安排学生去独立解决的许多数学问题往往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在独立探索这些问题时出现困难是很正常的事。如果教师直接给出解法,学生即使当时明白了这道题该怎么解,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还可能会出现同样的障碍,而且记忆也不会太深刻。这时宜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展开讨论,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再给予指导,提供一些暗示、辅助工作或材料,使学生亲身经历“发现和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这样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真正理解。

3.当学生提出了解题策略,但彼此间有不同意见或有争议时。

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由于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时常会有不同的解题方式和策略,但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即同学们各抒己见,提出的解题策略极不统一,甚至有时还会出现因为彼此不同意对方的观点或认为自己的解法更好等问题而发生争执,这时也是一个很好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通过小组讨论,课堂散而不乱,但问题却越辩越明,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同时学生的个性也得到尊重和发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当学生对数学的认识仅靠个人的思考不全面时。

数学内容是较为抽象和深刻的,有时由于学生个人认识问题的局限性,单靠某一个学生往往回答不全面。这时也可以考虑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组内的几个成员发表意见,通过有意义的协商和共享,相互补充,并不断从别人的发言中受到启发,从而对数学问题的认识更加丰富和全面。同时,数学中也有不少开放题,答案不惟一,但学生往往从自己对该问题认识、理解的角度,形成对问题的不同见解,个人给出的答案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时也宜安排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从别的学生那里学到解决问题的另外一些角度,使学生能全面分析问题,扩展解题思路。

三、给出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数学问题

关心数学问题的很多学者都曾对构成一个好的数学问题的特征提出过论述,这些特征也同样是促进小组讨论和探索的问题所应该具有的。一个好的数学问题应包括的特征,概括起来有:以一个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呈现,并且表述的语气简单易懂,尽量用人们日常所习惯的语言。使人能明确意识到该问题的存在,虽然它可能不太容易解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进门容易,推进难”。

通过实物、图形、表格或其他方式使问题形象化、直观化,也就是说问题本身不应该是过于抽象的,虽然通过对该问题的研究将可能导致出一个更抽象的结论。

四、教师合作学习教学技能的培养

教师除了在理论上对小组合作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外,还要加强对合作技能的培养。教师的合作学习技能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合作学习的分组。教师对全班同学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最好按照异质分组,就是说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流制,如组长、纪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纪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纪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

2.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要体现哪些新理念。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等。如统计过程中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一般需要合作,简单的问题可由学生独立思考。

3.合作学习的课堂实施。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而言,他们合作学习的知识、能力、意识等都是有限的,开展有成效的合作学习有一定难度;但并不能因此而放弃小组合作学习在低年级教学中的运用,这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逐步培养。在小学数学每堂课的教学中,完全运用合作学习的情况比较少,大部分教学要把班级授课制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灵活运用。每堂课要根据课前的教学设计展开教学,在需要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每个小组的监督和指导,尤其关注困难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让他们多一些发言的机会。

4.合作学习的课后总结。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课后跟踪调查、取得反馈信息、反思成果与不足、对学习进行全面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有利于改进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批改作业、找学生谈话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导,如学习能力上,情感态度方面,学生的合作技能方面等等,然后每个小组进行反思,这样慢慢会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

五、教给学生分组学习的方法,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针对小学生自我表现欲强,缺乏合作能力的弱点,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训练。教师要教会学生在小组里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把别人的意见归纳起来,怎样把自己的意见讲清楚。可以提供一些表达句式,如:“对这句话我是这样理解的”“因为„„所以„„”“你的意思是说„„我的观点„„和你相同,但我认为„„”等。另外,教师在小组学习中可以随时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并及时归纳总结,使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能够得到锻炼和进步。另外,教师要告诉学生在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时,还要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并鼓励学生展开讨论。

学会与人合作是现代社会每个公民必备的素质。由于受传统班级授课制的影响,学生开始不能完全适应小组合作学习,缺乏与他人沟通、维持人际关系的技能,个人责任感不强;大部分学生只是表达自己的想法,小组内缺乏讨论和交流的意识和技能。学生的合作技能可以分为学习技能和社会技能,至少包括以下几点。

1.学会收集资料。一般来说,合作学习的课题有一定难度,有时需要收集一些资料。现在是信息社会,培养学生从大量的信息中收集对自己解决问题有用的部分这种意识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对学习和工作都很有帮助。

2.表达自己的观点。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和互动的基础,也是个人交际能力的重要指标。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

3.讨论问题。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可能有人已经解决了问题,也可能没有人完全解决问题。需要大家讨论,攻克难点,形成解决方案。

4.认识合作的重要性。由于人的个性的差异,有些学习好的学生不愿意合作学习,认为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也有一些学生不愿意与他人交往。教师要使学生明白一个道理: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需要合作,才能做成更多的事。

5.建立互相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成员之间只有建立相互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才能以诚相待、荣辱与共,不计较个人的利益得失,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目标努力,这对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也是有好处的。

6.个人责任感。小组里的每个成员都要为小组的学习任务承担一部分责任,不要有依赖思想,也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从而激励自己努力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7.以友好的方式对待争议。班级是一个小社会,小组成员间会因为学习或其他事情产生一些争议甚至矛盾,成员都要明确争论是为了达成共识、更好地解决问题,目标是一致的。大家要以小组利益为重,争议时对事不对人,始终保持团结。

8.对合作学习的反思。教师要经常指导学生如何与人交流、相处、合作探究问题,使学生逐步体验到通过合作学习可以解决很多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合作学习可以提高每个人的能力,使大家友好相处,从而对合作学习产生认同感。

小组合作,实现高效课堂,还得使用如下对策。对策一:建立一套有序的小组合作常规。

小组合作学习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同时也给教师控制课堂秩序带来了困难,很容易使课堂教学产生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的局面。这就需要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规,并通过训练使之形成习惯。具体来说,可以从两方面来操作:

(1)合理分工,各司其职。在教师在出示学习目标之后,合作小组组长分配给每一个成员一定的任务,在规定时间内尽力完成,也可以在其他组员的帮助下完成。同时每组都有自己的讨论记录,由专人负责记录。只要有了一定的规则,使每个学生都明确自己的任务,才能更好的避免消极组员的产生,真正让每个学生都投入到学习中去,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分组时,还应该考虑到这两个方面:一是争取小组间的零差距,做到每个小组的实力相当;二是组内成员的异质互补,就是将有各种特长的学生放到一个组内,让他们取长补短,尽量做到最佳组合。

(2)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一是独立思考的习惯,以避免小组交流“人云亦云”,盲目从众的现象;二是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三是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虚心向别人学习;四是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尊重他人,建立平等、民主的意识,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和争吵。

对策二:选择适合的合作内容,把握恰当的合作时机。

交流与合作并不是随时随刻都能进行的。交流与合作没有必要,也不能简单的进行规定。合作的形式要为内容服务,为学生对问题的研究服务。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一定要选择适合或需要合作的内容,把握好每一次合作的契机。结合数学教材确定“合作学习”内容是既注意有一定基础性,有要有具有不同的层次性,提出的问题要能够引起全体学生的主动思考,在学生愤悱时引导合作,让他们在交流、争辩中获得启迪,获得灵感;在学生需要帮助时引导合作,让他们又准确又迅速的完成一个人难以完成的任务,体会到集体的力量;在每节课的重要环节学生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小有收获时引导合作,让他们在交流中领略他人的思维策略与方法;出现了多种解题方法,需要交流共享时,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有利于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与灵活性,从中受到启发,学会理解他人,欣赏他人。如在学习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后,出示退位减法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速算比赛,比赛后让获胜每组派代表说说计算方法,有什么规律,获胜一组说出“竖着看后面的每一个算式的得数都比前一个算式的得数少一”,教师再适时引导“除了这个规律外,你还能找到藏在表中的其他规律吗?先自己想一想,再在小组中说说你的发现。”这样就把学生推到了发现者的位置上,让他们带着极大的好奇心进行探索与交流,在合作学习中扩大交流面,获得思维的碰撞,自己发现规律。

对策三:教师积极参与,切实进行课堂合作学习的调控。

新课程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教师的新角色,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也应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同学生一起交流,同学生一起讨论,为学生的合作学习起到榜样效应。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在参与合作学习时,要注意保护儿童文化,允许学生争辩,允许学生质疑,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意见,要牢记自己是在和学生一起学习,只是学习小组中的一员,不能以“传授者”或时刻以“首席”的身份自居,更多的是一个学习者的身份,使学生认为教师是在与我们一起学习。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比一比,想一想,让学生合作讨论一组图形的共同特点。教师也参与其中,有的小组活动开展的非常顺利,教师就及时表扬,有的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或讨论受阻时,教师就及时制止,及时点拨„„这样,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才得到了保证!

对策四: 合理评价,激励学生。

教师在参与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合理评价,并且注意评价的多样化和开放性。评价的方法很多,可以口头汇报,也可书面考查.小组合作评价还要考虑到“两个结合、两个侧重”。

1、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对过程的评价。每次,我都以充满期待的心里来评价学生,根据好、中、困三种学生的发展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对达标者同样给予优良评价,同时引导学生与自己比较,从中找出个人的进步,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2、合作小组集体评价与小组成员个人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小组集体评价。其中以“小组合作表现”为主要标志之一。因为,合作探究是依靠学生之间的互学、互帮、互补、互促达到提高学习效率,共同前进,共同进步的!为保护学困生的积极性,还可以根据学困生的进步情况给全组加分。这样有利于培养团体对个人以及个人对团体的责任感。以评价来激励学生的合作热情,对学生的发展将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运用合作学习,提高英语课堂效率 篇11

关键词:合作学习;中职英语;课堂效率

目前,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有以下几个特点:(1)英语基础普遍薄弱,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不高;或是对英语感兴趣,也想学好,却苦于找不到学习英语的良方;(2)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差,自我约束力不强,缺乏奋斗的目标和动力,经常是老师在上面讲得津津有味,下面却已经睡倒一大片;(3)个性鲜明,思想活跃,喜欢接触新鲜事物。针对学生的这几个特点,传统的那种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只顾自己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被动地在下面听、记,没有互动,没有交流的教学方式不适合这些“不善于”学习的学生。

一、合理分配角色,增强合作信心

根据不同的合作任务,让学生按个人兴趣进行组合(一般由2~6人组成),确保每位组员都能扮演一定的角色,并负起每个角色应该承担的责任。笔者在讲授What is a home?一课时,把每4位学生分成一个小组,让他们讨论“家是什么?”小组中分别有主持人、记录员、报告员、检查员。主持人负责掌管小组讨论的进程,给小组成员分配发言机会,并协调小组成员的学习进度,掌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讨论结果;报告员负责向全班汇报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检查员负责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为了便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在讨论不同的主题时规定组内成员定期互换角色,体验不同的学习责任。这样,既可激发他们合作学习的愿望,又可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信心。

二、发挥合作精神,激发学习欲望

学生的合作学习活动,有一个从被动到主动、从启发到自发的过程,而这个任务是由教师来完成的。因此教师要设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需要。例如,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材(江苏教育出版社)Unit 12 Films是一个谈论电影的单元。在教该单元时,我先播放一些电影小片段,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竞赛,回答“Whats the name of the film?”“What is it about?”等问题,然后呈现讨论的话题(1)How many kinds of films can you name?(2)What kind of film do you like best?How does it make you feel?各小組讨论之后,可以以个人自述、全组合作陈述甚至是角色表演等方式将讨论结果向全班汇报。由于在这个活动中有竞赛,每位组员都意识到自己的表现会影响小组的成绩,这促使他们都能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在汇报表演后,进行集体评价,将评价权完全交给学生,这样既给学生思考归纳的机会,锻炼学生的组织概括能力,又引导组内的合作与组际间的竞争,激发学生不同意见的争论和问题的深入研究。

三、发挥教师的作用,养成合作习惯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旨在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使学生与新知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首先,我安排好活动场所,让小组成员之间坐得很近,以便他们共用材料,并进行眼神与语言的交流。其次,兼顾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能力分配给各组员互补的或相互联系的任务,使他们形成积极的相互依赖的情感,激发学习热情和创造潜能。

实践证明,在英语课堂中采用小组合作式学习,促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能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人,成为真正在学习实践中学会学习的人。学生学会了合作学习后,从“要我学”的被动形式变成了“我要学”,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提高了他们学习的效率。合作学习的形式为学生之间相互作用提供了平台,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重视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和团体合作的互助互补性,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提高认知层次,促进个人认知发展。

问题教学法在高职语文教学应用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教师要在不断的教学探索中,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不断的创新。

参考文献:

[1]甘华.论中职英语合作学习[J].基础教学研究,2011(3).

[2]付秀丽.论小组讨论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06(12).

[3]马文英.合作学习: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学习策略[J].新校园,2010(3).

上一篇:校风建设月国旗下讲话稿下一篇:镇精心部署期间维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