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小组提高培训效率

2024-10-01

qc小组提高培训效率(精选8篇)

qc小组提高培训效率 篇1

QC小组提高班培训的几点收获

10月13日至10月16日,我们一行4人代表黑山分公司5大QC小组参加了自治区质量协会组织的QC小组提高班。现在借此机会,与各位同仁、领导一起分享我们培训后的几点收获。

一、从面包店销量下降说起

QC小组提高班的主讲人是秦刚老师,他是浙江质量协会的副秘书长,这位短小精悍的小个子全身焕发着强大的人格魅力和人生智慧。

秦刚老师首先要我们“拯救”销量直线下降的面包店。这是一家普通的面包店,第一个月生意火爆,第二个月生意一般,第三个月生意惨淡。

培训学员们各抒己见,可都是根据一些自己的人生经历、习惯来寻找解决方法。很显然,这些都远远不够。

秦刚老师告诉我们,这家面包店没有等着关门。他们首先做了很充分的顾客调查,找到口感不好是销量下降的症结。第二步,根据症结从人、机、法、料、环这五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原因分析,最终找到了主要原因:烤箱温度低了4度。很显然,怀着勤奋、不放弃的精神,运用科学的QC小组方法,这家面包店已经反亏为盈了。

二、质量文化发展阶段到个人、企业发展

质量文化发展主要分为3个阶段:(1)质量检验阶段;(2)统计质量控制阶段;(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其实,对个人而言,从能力、成熟度来划分也大概是这三个层次。处于第一阶段的人只知道接受上级任务,完成任务;处于第二阶段的人会针对自己的任务进行统计工作,这一层次的可以算是人才,也是很厉害的企业员工;处于第三阶段的人,比如说马云、马化腾,他们会全面管理自己的人生,会使用目标进行引领。

目前,很大一部分的私营企业处于第一阶段,很大一部分的国营企业处于第二阶段,处于第三阶段的企业很少,如果你想知道哪些些企业是处于第三阶段,那么就看看身边有哪些是百年企业。

秦刚老师给我们讲了两个例子,林彪和毛泽东。

林彪和廖耀湘是两大军事奇才,打仗都非常厉害。林彪在辽沈战役的时候,要求前方统计战斗后缴获装备的情况:手枪和长枪的数量、大车和小车的数量、士兵和军官的数量,长而久之,林彪得到了比较可靠的数据。在那个时候,林彪和廖耀湘各自领导的部队百团混战、旗鼓相当,胜利的天平随时都可能倒向其中一端。有一次战斗结束后,前方反馈了这样的信息:手枪与长枪4:6(原先5比5)、大车和小车4:6(原先5比5)、士兵和军官2:8(3比7)。经过林彪长期的统计和当下的战斗分析,他得出结论:刚与我们交战的是敌方的指挥部。于是,他命令所有部队围住那个交战的地方,要求士兵追捕廖耀湘,并喊着口号:矮冬瓜、金丝镜、廖耀湘。如大家所料,廖耀湘很快就被抓住了,事后廖耀湘说:输给这样的对手,我很服气!

毛泽东写了一首《沁园春ˑ雪》,里面有句“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何等的雄伟壮志!蒋介石听到这首词后,聚集国民党几乎所有才能不凡的人花了3个月的时间,只为写出一首文学成就能超过《沁园春ˑ雪》的词来。可惜的是,3个月过去,没有写出一首这样的词,这个时候,蒋介石知道了,在文学方面,他是无论如何也赶不上毛泽东。

有兴趣的人可以了解一下毛泽东是如何学习的。

从上面这两个例子,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知道,林彪是处于第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的人才,而毛泽东是处于第三阶段全面质量管理阶段的顶级人才。

三、除了QC小组活动,还有六西格玛

首先我们来分享一下“质量杠杆”的概念。在产品设计上的1份努力,会有100份产品质量的提升;在工作流程上1份努力,会有10份的产品质量的提升;在现场改进方面上的1份努力,会有1份产品质量的提升。

企业各个阶层,工作的侧重点也是不同的。高层在创新上需付出更多努力,在改进上则付出的很少;基层在创新上付出很少,主要是在改进上付出最多。

如果从运用质量管理方法来看,高层更多的是运用六西格玛,中层则开展QC小组活动,基层则提出合理化建议。

秦刚老师给我讲了一个真实的女企业家的故事。这位女企业家给员工发三种车子,高层领导发奔驰,中层干部发宝马,基层则发2000的起亚(应该没记错,也没有进行考证)。她在企业年会上讲出了令人大吃一惊的话来:将来我们要给员工发飞机!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有的企业对提出一个合理化建议的员工就奖励20万元,反观我们,企业只用了你的手和脚,却没有用你的脑袋!

四、质量管理应该从娃娃抓起

秦刚老师给我们分享了他前往印度参加国际QC小组成果发布会的经历。第一天:所有的成员都很高兴,因为会场有很多可爱的、漂亮的、盛装的小孩,他们可以拉着小孩子拍照留念;第二天:成员们都不太高兴了,因为昨天的小孩和他们一起发布QC小组成果;第三天,他们一车人坐在车上一句话也不说,都沉默了,因为这天结果出来了,印度小孩获得了一等奖,而全部由有大学学历背景的成员组成的中国代表队获得二等奖。

听了这个例子后,我在我的笔记本上写下四个字“重视印度”,因为他们的质量管理从娃娃就开始抓起了。

五、帕累托原理

帕累托原理:80%的问题是由20%的因素引起或决定的。这个世界百分之八十的财富是掌握在百分之二十的人手里的,百分之八十的权利是掌握在百分之二十的人手里。

这个原理简单来说就是:解决主要的、关键的问题,次要的就不要管了。运用到QC小组活动里就是,分析出主要的原因,根据主要的原因制定实施对策。

有的人喜欢一整天都打麻将,其实我们应该找有钱人打,比如说马云,一不小心就赚了个千把万。马云赚钱也会找目标,他赚的是谁的钱呢?他赚的是女人的钱!在场的各位领到工资后,都会把钱交给老婆对吧。

六、关于QC

(一)选择课题:数据说话、简洁明了

1、如何选择课题?

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企业会花20万甚至更多的钱奖励提出合理化建议的员工。秦刚老师和我们分享了另外一位企业家的话:坐在办公室里的管理者产生不了效益。我们的管理者要主动到现场去,了解最真实的基层情况,以便能够做出迅速的反应。

2、从七大浪费上寻找课题

七大浪费:过度库存的浪费、过度生产的浪费、搬运的浪费、不良的浪费、过度加工的浪费、动作的浪费、等待的浪费。

3、课题名称

课题组成:如何对待

问题对象

解决什么

课听到这里,我就明白了了,我们的QC小组活动从课题选择就开始出错了。

4、选题理由

“三段论”:a、上级要求;b、数据说话;c、选择课题。

(二)现状调查: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分层分析、交叉分析

1、流程

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找到问题的症结。

2、注意事项

(1)用数据说话:客观性、可比性、时效性(最近的);(2)对现状数据要进行整理、分类、分层分析;(3)现场观察、测量、跟踪。

3、方法

(1)直线调查法。

(2)两线交叉调查法,比如:抓罪犯。

(3)多线交叉法,比如:看病,比如:林彪找廖耀湘也是运用的这种方法。美国的误诊率大概为30%左右,其他国家(落后一点的)50%以上,中国的在40%左右。所以我们需要去多家医院看病。

(三)目标设定

1、如何设定?

(1)水平对比,目标行业能达到什么程度,确定赶超目标。(2)顾客的需求,满足顾客的需要。(3)等等。秦刚老师提醒我们:最好的QC小组(参加国家、国际比赛的)会选择两个目标:1和2。

2、注意事项

(1)目标和问题要相对应;

(2)目标要明确,用数据说话,必须量化。我们的QC存在哪些问题呢? 人生也需要设定目标!设定目标→目标分解→改变生活习惯→保持生活习惯。

(四)原因分析(课题的重点,也是难点):分析到可以采取对策 头脑风暴法,不是一个人拍脑袋;原因要分析全面。

(五)确定主要原因:帕累托原理(二八原理)

(六)制定对策

按照5W1H原则,制定出对策表。

什么对策、目标、措施、地点、时间、负责人。

(七)对策实施

(八)效果检查

(九)制定巩固措施

(十)总结回顾及打算

雷达图:一定要说明是如何而来,即需要对各个分数的标准进行描述。

汇报者:雪山飞狐成员卢翟

2015年10月19日

qc小组提高培训效率 篇2

1 QC小组活动诊断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1 系统接受过省部级或国家级诊断师培训,取得“资格证”

作为一名QC小组活动诊断师,除了具备一定的学历职称,具备较高的质量管理水平和丰富的质量管理经验以外,还要系统地参加一次或多次质量管理小组的基础知识培训。如果是初次参加入门培训,那么通过培训将对QC小组活动产生基本的认识,能够明白QC小组是什么,了解QC小组的基本概念、性质、特点及其活动宗旨和作用,学习掌握QC小组的组建与推进方法、小组活动程序、成果评审标准、常用统计方法基础知识及其在QC小组活动中的应用等。如果是参加提高班培训,则有机会聆听到国内权威质量管理专家讲授的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提高诊断师的质量管理水平。

1.2 熟练掌握QC小组活动的基本程序

QC小组诊断师首先必须明确PDCA循环在质量管理活动中的重要性,认识到PDCA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根本,是QC小组活动的基础。其次对QC小组程序“四个阶段、十个步骤”的内容应该捻熟于心,评审时才能游刃有余。当然,一项好的QC成果,决不是简单套用程序步骤,因为每一个步骤之间都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而且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如果只是生搬硬套,则会出现程序不贯通,内容前后不对应的问题。

1.3 能够准确区分不同类型QC小组活动之间的程序差异

QC小组根据课题类型分为5种:现场型、攻关型、管理型、服务型和创新型,按照活动程序5种类型又归类为“问题解决型”(现场、攻关、管理、服务)和“创新型”。“创新型”课题与“问题解决型”课题存在着本质上的不同。

两者的主要差异有以下4个方面:

(1)立意不同:“创新型”立足于原来没有的产品、项目、软件、方法以及材料等,而“问题解决型”是在原有基础上的进行改进或提高。

(2)程序不同:“问题解决型”课题的现状存在着问题,与标准相比有差距,为此要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分析造成问题的原因,并找出主要原因,然后制定对策并加以实施,把问题解决,从而达到目标。而“创新型”课题的现状没有问题,所以就不需要分析造成问题的原因,但为了追求卓越,谋求更加理想的状态,寻找突破点,研究、确定最佳实施方案就成为其主要内容,因此在活动程序上就有一定的差距。

(3)结果不同:“创新型”经过活动可以取得新技术、新产品、新工具、新材料等;“问题解决型”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的。

(4)参与人员不同:“问题解决型”通常是以生产和服务一线领导、管理技术人员、员工为主体开展活动,“创新型”课题常为科研人员、设计开发人员、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共同合作。

问题解决型根据课题来源不同又可分为“自选型”和“指令型(或指导型)”。如果诊断师对“自选目标”和“指令性目标”界定不清、活动步骤或内容颠倒;程序内容描述与步骤的标题不符,步骤之间逻辑关系不清,就不能做出判断,找不出问题的症结,评审时也就不能切中要害,达不到诊断的效果了。

1.4 掌握统计工具用途和绘制方法

选择适宜的统计工具,可以有效地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以提高判断问题的准确性,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作为一名QC小组活动诊断师,不仅自身要明确新老7种工具及常用的柱状图、饼分图、折线图、正交试验等统计方法的用途和绘制要求,而且能够举一反三,指导小组成员正确运用统计方法有效的解决问题。目前,由于诊断师水平的参差不齐,有些申报省部级及国优的QC成果仍然存在统计方法应用不当或错误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如下:

(1)有的QC小组成果只应用传统的统计方法,如两图一表(柱状图、因果图、对策表),排列图、正交试验、箭条图、PDPC法等质量工具用的比较少。

(2)有的成果盲目追求新颖、复杂的统计方法,失去应用统计方法的意义。有些小组对统计方法不理解,用后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画蛇添足,甚至导致结果错误。

(3)对常用的工具方法也存在选择和使用不正确情况。如树图、因果图、关联图选用不当,排列图绘制错误,正交试验没有对选出的最佳因素组合进行试验等问题。

(4)由于对QC活动中统计方法不了解或不掌握,有些QC小组活动中可以选用统计方法而没有选用。如在实施对策环节,小组活动进入了质量改进的实质性操作阶段,各种改进过程及活动效果都需用数据表达,因此,可用的工具及方法也很多。如:调查表、直方图、控制图、矩阵图、PDPC法、头脑风暴法、流程图、正交试验设计法等,很多小组活动人员由于对统计方法不熟悉,没有根据自己处理数据的实际需要恰当的使用,而是采用一些非数据性的统计方法,如用文字描述,不能生动、直观展现成果的对策实施过程,降低了QC小组成果质量。

2 QC成果诊断和评审的侧重点

2.1 注重程序评审

在日常评审中发现不少成果报告有明显的倒装,套用痕迹,思路不清晰,程序不正确,有些成果是按照科技论文、技术方案的格式编写的。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小组成员对PDCA程序不熟悉,各阶段之间的内在关系不清楚,简单地照搬照抄,导致成果逻辑混乱。作为QC小组活动诊断师,必须思路清晰,迅速理清QC成果的程序结构和存在问题,从方法步骤上给予正确的指导和评价。

2.2 注重事实评审

(1)判断小组选题是否能够围绕现场存在的问题进行,通过开展QC小组活动,是否解决了生产现场的工艺、设备、仪表等问题,并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2)小组是否以事实为依据,用数据说话。QC小组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建立在事实和数据的基础之上。为什么选这个课题?为什么制定这个目标?问题的症结在哪儿?为什么确定这几条主要原因?所制定的每一条对策是否包含相应的措施,是否已完成,有没有达到预定的效果等,都需要用证据来说明,而这些证据应是客观的而不是主观的。收集的数据要能反映客观事实、要具有可比性和时效性。有些成果要因确认环节没有到现场验证、测试、测量,只是理论分析;有些定性描述的多,定量分析的少,没有体现以事实为依据,用数据说话的原则。诊断师在成果评审时要能够炼出火眼金睛,根据成果材料中提供的数据、图片和录像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确定成果活动的真实性,解决问题的成效性。

2.3 注重专业评审,但避免在专业技术上钻牛角尖

QC小组成果是质量管理理论与专业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这也是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与其它成果的主要不同之处。很多初次参与QC成果评审的诊断师,由于在某些专业技术领域造诣深厚,遇见专业问题就抓住不放,剖根问底,使成果发布会成了专业分析会,偏离了QC小组是质量管理小组,主要是运用PDCA循环程序和多样化的方法来解决身边的各种技术、质量问题的原则。因此,QC小组诊断师在评审现场攻关型或创新型的成果时,应注重专业评审,但是避免在专业技术上钻牛角尖。

2.4 注重效果评审

(1)课题是否具备时效性。评审QC小组课题时一般应从以下3个方面来考虑:(1)课题是否在专业技术方面具备先进性;(2)是否从现场或小组本身存在的问题方面选题;(3)是否以前申报过此类课题。以前申报过的课题如果重复申报,不仅浪费了时间、精力,而且成果在管理和技术上都已经落后,不具备时效性。

(2)是否体现了改进和创新。评审一个QC成果是否优秀,不仅判断其是否符合程序,逻辑是否清楚,其核心和亮点部分是在“对策实施”环节中,要考察QC小组成员是否全部参与,改进、创新成分是否显著,统计方法是否具有启发性。这样的成果才具有推荐价值,才能在行业内进行学习和推广。

(3)巩固措施是否可行。(1)把对策表中通过实施已证明了的有效措施(如改进的工作方法、工艺参数等)初步纳入有关标准,报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技术含量高的技术创新可申请国家专利或者企业工法,以体现成果转化情况;(2)是否再到现场检查确认,是否按新的标准、方法、制度操作(工作)和执行;(3)在取得效果后的巩固期内是否做好记录,进行统计,用数据说明成果的巩固状况。巩固期的长短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只要有足够的时间说明在实际运行中效果是稳定的就可以。

3 成果诊断和评审应关注的问题

3.1 善于发现成果评审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QC小组活动诊断师,不仅具备诊断QC成果常见问题的基本能力,如QC小组活动选题太大、口号式、手段加目的;选题理由太多、不直接;现状调查未给目标值设定提供依据;目标值太多、不定量;原因分析选用工具错误或工具运用存在问题;要因确认采用0、1法或举手表决、只挑出部分末端因素进行确认;对策表项目不全、目标不可查;对策实施文字多图表少;效果检查没有巩固期、没有有关部门确认、计算经济效益用假定年度;巩固措施没有将对策表中有效的措施纳入具体标准等。而且,对于QC成果呈现出的各种“疑难杂症”,更需要诊断师的真功夫,诊断师要能在成果发布过程中迅速对成果进行全面深入的解读,号准脉,找准问题,为小组成员提出高水平的建议和意见,利于成果质量进一步提升。

3.2 提高QC成果评审的权威性

如果QC诊断师内功不够,对QC小组活动程序、专业技术及多媒体新技术不熟悉,现场评审时不能准确地分析问题、找出问题根源,只凭印象、感觉来判断,对专业技术问题没有提到点子上,甚至出现“外行话”,降低QC成果评审的权威性,起不到抛砖引玉、相互交流、学习和提高的目的。

评审时应注重提高人员素质,以人为本,对相关单位和人员的活动成效应予以肯定和鼓励。指出不足之处时,要实事求是,抓住重点,具体指出每一个问题,并说明依据。针对不足,还要指出应该采取的正确做法,以便下次活动加以改进。

4 结论和建议

目前,QC小组活动已经拓展到节能、安全、环保等多个领域,为进一步提高小组活动成效,改进企业管理水平,QC小组诊断师只有与时俱进,不断掌握新知识,新方法、质量管理新理论,力争在QC小组活动程序上成为专家,在专业技术上成为行家、通家,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进本企业和同行业的QC小组活动,促进员工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创造出更多的社会价值。

摘要:一名合格的QC小组诊断师作为QC小组的引领者,应接受过系统正规的诊断师培训,熟练掌握QC小组的活动程序,熟悉统计工具的用途和绘制方法,能够准确区分“问题解决型”与“创新型”小组活动程序之间的差异,善于发现质量工具应用不到位的问题。在成果评审时能够抓住主要症结,提出让人信服的意见和建议,进而达到帮助小组提高活动水平和成果交流、提高、推广的目的。

关键词:QC小组活动,诊断师,成果评审

参考文献

小组合作,提高效率 篇3

一、缘由:小组合作好处多

(一)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改善人际关系。外语课堂是一个负责的交际环境,可视为社会环境的一个缩影。学生与学生之间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相互支持的人际关系对于外语学习的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学生在解决某一个问题时必须要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这种语言的交流无疑能促进相互了解和成员间亲密关系的建立。从而使同一个小组中的各个成员之间更愿意互相信任。互相帮助,并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二)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可以表现出较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首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建立起了一种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小组成功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每个学生的个人价值和重要性都在小组取得的成绩中得以充分体现,因此每个人的自尊心都受到了保护。其次,为了使小组取得更好的成绩,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会显著增强,小组成员愿意付出更大的努力。在小组取得成果之后,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三)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完成任务更加轻松。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产生的焦虑明显降低。比如我要求小组合作针对暑期生活完成一个采访任务,参考句型:What did yousee or do in the summer holiday?由一个同学做记录。最后每个同学都要将采访结果复述一遍。同学们自己任务分工。结果都是基础较弱的当记者,基础比较好的做记录,最后由基础最好的先复述。基础差的做最后的复述,每组都能顺利完成任务。在合作过程中,有了优秀学生的协助和示范。再加上小组成员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学生的焦虑感会随之下降。

二、策略:合理分组是前提,适当任务是关键

(一)高效合作的前提——合理分组

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多会临时对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虽然表面热闹但是这种方式对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没有多大的作用。要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最重要的前提就是对全体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一般我们可以采用就近分组和任务分组这两种分组形式。

(1)根据座位就近组合

根据座位就近分组。就是将座位相邻的若干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每组4-6人左右。这种小组组合形式,避免了学生重新调整座位的麻烦,不需要考虑学生的层次,可操作性较强。但需要注意的是,采用这种分组形式的前提是。任课教师必须在学期之初就应与班主任进行协商讨论,依据全体学生的个性特征、身高、学业水平、能力倾向、性别等方面的差异以4人为一组来安排学生的座位。这种就近组合的合作学习方式有别于传统教学中随机、分散的分组讨论,而异质就近组合的分组合作学习则是在共同学习目标下进行的有一定聚合力的学习活动。

(2)围绕任务合理组合

以任务为中心的小组组合是一种同质组合方式。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或一项具体的学习任务),让全体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组合成一个学习小组。以这种方式组合而成的学习小组,由于成员之间一般差异较小。更有利于有效地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这种以任务为载体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教师为学生创设了开放的学习环境,并为每个小组制定了柔性的学习目标,很好地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例如在教学Food一课时,可以布置以下任务:(1)搜集有关于food(食物),vegetable(蔬菜),and drink(饮料)的英语单词。(2)根据是否可数来进行分类。(3)搜集有关food or drink的广告。小组成员一起研究感兴趣的问题,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既形成了自主学习。又能相互促进。

(二)有效合作的关键——恰当的任务

(1)以恰当的语言情景进行合作学习

在现行教材中,语言知识和生活实际已经紧密结合,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交际活动,我们可以把对话操练放到小组活动中。从简单的对话操练,逐步发展到在模拟情景中用英语进行对话。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完成不同的任务,并且要保证所有人都参与。学生对本组任务的分工一般是这种结果:基础较差的当记者,基础较好的做记录,最后先由基础最好的进行复述。基础差的做最后的复述,每组都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在整个合作过程中,优秀的学生通常会主动帮助辅导后进生,收效明显。

(2)选择教学重点开展合作学习

qc小组提高培训效率 篇4

论文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市场竞争的加剧、顾客需求的提高,有效地提高企业竞争力,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已成为当今企业的燃眉之急。QC小组活动作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基本手段,能够提高员工的素质,激发士气,提升质量与效率,提高顾客满意度,从而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QC小组活动又称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是员工参与全面质量管理及质量改进活动的一种有效而又普及的团队活动形式。1962年它首创于日本,1978年开始,被我国引入。随着QC小组活动的推进及推广,它在大部分企业中已成为提高企业竞争的一种手段。

一、提高企业整体素质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QC小组活动逐步向多行业及全社会扩展,企业也不例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得到生存和发展、实现目标,必须得依靠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一个企业的产品、服务质量如何,则关系到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关系到企业的兴衰,同时也是一个企业整体素质的体现。提高企业整体素质的方法有很多种,开展QC小组活动是其中之一。QC小组活动是全员参与的群众性活动,不管是高层领导,还是一般管理者、技术人员、工人、服务人员等,都可以组织QC小组。QC小组实际上是员工相互分工协作的群体,分工不分家,一个整体、一个利益。小组成员只是群体中的一员,无论哪一员掉了队、一分子出了问题,都会影响整体,影响全局。员工是企业之本,QC小组活动是一个能够给每位员工提供施展才华的良好舞台,他们在活动中学技术、学原理,群策群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无形中增强了员工们的团队精神,并在潜意识中对企业产生出一种强烈的向心力,从而强化了员工的整体意识、集体观念和共同的行为准则。开展QC小组活动,可以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提高员工素质,激发员工的智慧、挖掘员工的内在潜力、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企业员工主人翁责任感,使其能够自觉地为企业奋斗、做贡献,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实现企业的进步。显而易见,只有员工个人素质得到提高,才会对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企业目标有深刻的理解,自觉地调节个人行为,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与企业整体相联系。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不断更新企业产品,使企业的整体素质得到质的飞跃,进而增强企业的实力,达到推动企业进一步向前发展的目的。

二、激发新活力

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现今的企业员工对工作的需求更多的是看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我们在开展QC小组活动中应当重视与员工的个人发展相结合,使得QC小组更具有时代特征和新的活力。QC小组的精髓是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通过开展QC小组活动可以进一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目前,许多企业在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方面,开始关注员工的职业发展,为员工在本企业中的发展设置了多种职业发展通道,帮助员工实现个人的愿望。而QC小组活动就是一个可以帮助员工实现个人愿望的平台,它能让在平凡工作岗位上的员工有一个自我表现、自我创造的机会,使其在寻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自身的价值和工作的意义。同时,在QC小组活动中也应当注重每个组员个人能力的提高,使得员工通过参加QC小组活动,在个人的知识和技能方面得到提高,从而有助于小组成员个人的职业发展。如:在小组活动中及时提供与课题有关的培训,并适时组织技术交流等。在小组内做到知识共享,使得员工在参加QC小组活动中除了能为企业创造成果外,还能感受到自身的受益。从而能大大地提高员工参加QC小组活动的积极性,为QC小组带来新的活力,使个人与企业同步发展和共同进步。

三、提高质量,改进质量

解决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能耗是QC小组活动的特点之

一。QC小组活动的程序是经过现状调查,把握事实,判断问题的症结所在,查找原因,确定要因,再采取改进措施。通过活动的开展,应用PDCA循环的科学程序,以数据说明事实,运用统计方法和其他科学方法来步步深入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进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物质和文化生活的要求日新月异,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因此,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要适应市场的竞争和顾客的需求,就必须要有持续改进、不断创新的超前意识,克服本能的惰性,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行技术革新和工艺改进,这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QC小组活动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与时俱进,强调创新。就是应用新理念、新思维、新方法开展创新型QC小组活动。“创新型”QC小组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质量时代的必然产物。随着社会对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创新型”QC小组的生命力必将越来越旺盛。

四、提高顾客满意度

“顾客是上帝”,服务于顾客并满足于顾客,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QC小组的活动宗旨是为了满足顾客的要求。在企业中不但有内部顾客,还有外部顾客。顾客内部顾客是基础,外部顾客是保障。服务好内部 顾客的前提是企业员工必须把本职工作干好。作为企业员工,他们必须要找准顾客,以积极、热情、认真、真诚的态度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即以全心全意的态度服务顾客、赢得顾客、赢得市场,确保各个环节、各个过程的内部顾客满意,从而提高产品质量、服务质量,提高企业外部顾客的满意度,最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五、领导作用

“领导作用” 作为ISO9001 2000标准的八项管理原则中至关重要的原则之一,可见企业的生产经营、质量管理等各方面工作都离不开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同样,在QC小组活动中,领导的参与和支持也十分重要。作为企业领导,应当为QC小组创造适宜的成长环境,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员工的才干,把QC小组活动摆在一个培养人才、提高效率、增加企业凝聚力、创造良好工作氛围的位置,给予支持、指导和关心。领导对QC小组活动的态度较大程度上决定和影响了QC小组文化的热情。如:在活动的开始组织和发布颁奖上,领导参与与否对QC小组活动者精神层面起着很大的激励作用;参加培训、研讨乃至整个活动,对了解QC小组活动的意义和运作,激励小组成员的干劲和责任心是非常有利的;在活动过程中为促进项目的有效实施为小组提供培训机会、配备设备资源,解决资金问题等。这些都直接体现了企业领导对QC小组活动的关心和支持。相反,企业领导若对此视而不见,便会挫伤QC小组活动的积极性,企业将失去许多

质量改进的机会。实践证明,凡是领导重视、支持的企业,QC小组活动就能与时俱进,健康发展。否则,即使原来开展QC小组活动有基础的企业,也会停滞不前,逐渐萎缩,成为无源之水而枯竭。

结束语:

发展的市场经济导致竞争日趋激烈,竞争的核心是质量的竞争。质量问题是赢得市场的主要问题,质量已成为市场竞争的第一要素,QC小组活动是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保持企业先进性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活动。我国引进开展QC小组活动已20余年,实践证明,凡是兴旺发达、经济效益显著的企业都是QC小组活动深入的企业,企业借助QC小组这个载体,能有效地提高工作质量、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实现技术进步,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中国质量》

qc小组提高培训效率 篇5

摘要: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悄然间在课堂教学中被积极倡导并广泛采用,尤其对于化学这门兼具着很强的科学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学科而言,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更为广大教师所推崇。本文就化学课堂中实施小组合作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任务明确 责任到人 合作技巧 评价体制

美国著名的教育评论家埃里斯和福茨曾经说过:“如果让我举出一项真正符合改革这个术语的教育改革的话,那就是合作学习。”美国教育学家沃麦特也认为:“合作学习是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习者以小组的形式,在共同的学习目标和教师的指导下,为获取最大的个人、小组学习成果而进行合作互助的学习形式。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高效课堂。其实,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偶尔也会利用一下小组合作学习,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是简单地让同桌之间或是前后桌之间结成简单的小组,按教师布置的讨论题讨论。或合作做一些验证性的实验来配合课堂中的知识讲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不指导也不监控,结果学生在小组内要么是好学生的“一言堂”,要么就是学生自己埋头钻研,要么就是趁此机会说话,发呆,学生各自为政。这种形势下的小组合作学习只是形式化的合作学习,根本没有抓住合作学习的精髓,也没有实际的学习效果。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通过化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公民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把师生合作作为走向成功的起点,把生生合作作为尚待开发的总要教育资源。生生合作是学生群体智慧的互补,智慧常常在相互交流、撞击中产生,在相互启发、补充中完善。在相互交流中促进学生不断发挥主体作用,成为课堂的主人。可见,只有小组合作的活动有效、高效,才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那么,怎样才能使小组合作的活动有效、高效、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呢?作为一名常年工作在教学一线的化学教师,我结合我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经验和教训,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任务明确,责任到人

在分配学习任务时,每个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员都必须承担一定的任务和责任。否则,有的成员没有明确的任务,容易出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懒惰心态,从而表现为学习不积极主动,进而失去培养学习兴趣和锻炼自我的机会。为了鼓励每个小组成员参与学习活动,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合理安排小组成员

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基础、学习态度能力、兴趣爱好、特长等差异,有意识地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兴趣相同),组内异质(能力不同)”的原则进行分组。切忌采用自由组合和随机组合。小组人数应当以4―5人为宜,小组的人数越少个人的任务责任也就越多。小组成员的选择要各个层次学生都有,这样才能保证以先进带动后进,小组成员集体进步。最后,在以上两点的基础上我们还应当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合理的安排。

(二)学习任务“包干到人”,成员之间“相互依存”

当学习的总任务被分配下来,被分解成若干小任务,每人负责一个,每个成员都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分子,这样他们都能体验到个人的价值,就避免了个别小组成员在活动中无所事事的情况出现。比如,一个小组要为大家讲解一个典型例题,他们可以有不同成员分别完成写题,读题,讲解,归纳,题目变形延伸等不同任务。

(三)成员表现量化积分,奖惩得当

学习效果的检测,可以是随机提问某个小组成员,可以是个别测试、组长测试、互相检测,可以利用其中一个组员做检查者(可轮流担当),可以是每周以小组为单位的抽测。学生平时的学习表现,以及对小组的贡献,以分数形式时时体现在小组黑板上。分别进行日、周、月的汇总和评比,进行适当的奖励和惩戒。任何一个组员不好好学习,不积极表现都会使小组得到不良评价,进而影响到小组的排名。这种群体压力可以促使每个小组成员认真投入到小组活动中。

二、教师帮助学生培养合作技巧

绝大部分学生往往是乐于合作学习的,但是他们往往是漫无目的地各自为战,为了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懂得合作对各个小组成员之间的帮助,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培养合作技巧。

(一)培养良好的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是基础。在小组合作中,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表达自己的见解,如何质疑不同的问题,如何接受别人的建议,如何与人沟通而不引起矛盾,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我们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我们可以在每节课让不同的学生在讲台上进行“一分钟发言”,主题不限。这些活动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参加,并不只是局限在几位学生之间。这些活动在潜移默化间增强了整体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大胆表现的学风。

(二)利用化学学科特点,为学生提供合作空间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在教学活动中进行了以下实践。

1.在讲到碳元素周期表时,我给学生布置的任务是将这些元素拟人化编成故事并加入它的各自的性质和用途,进行表演。这样小组的每位学生都要参加进来,一起构思情节,一起设计表演方法,最后分工合作完成表演。在每个学习小组都表演完后,我们还可以根据各组小评委的评价,对表演进行打分并计入量化积分。

2.在学习利用化学方程反应式的计算时,每组内的中等生在小组内进行演示讲解,主要针对差生进行讲解并辅导,而优等生则负责进行检查,纠正,规范,鼓励。

3.利用化学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分工合作意识。比如,限制实验时间,再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打分计入量化。那么想在有限时间内很好地完成实验。组长必须合理分配任务,组员之间通力合作。

三、建立及时健全的评价体制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及时进行评价,评价的方式可以分为自评和互评;组员之间组长点评,教师总评等。其中学生的自我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只有让学生能自己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们的学生才能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成功经验,存在问题及原因,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几个方面作出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作一中肯的评价。评价要以激励为主,强化学生有效的合作学习行为,促进学生今后更加有效地合作学习。有益的经验可以形成书面文字,以供以后小组间交流学习。评价结果也要转化为分数计入量化。从而让学生把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参加,能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总之,合作学习是适应各学科的一种学习方法,也是一种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一种既流行,又有效的方法。但是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万能的钥匙,不是我们把他人的方法借来就可以使用的,不同学科,不同班级,都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不断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才能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QC小组管理细则 篇6

QC(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提高公司的质量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广大职工在日常工作中对质 量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企业以质量求生存的经营管理工作不断深化和发 展,特制定《工程有限公司 QC(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管理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公司 QC 小组活动开展、活动指导、现场评审、成果发 表、推荐评选、表彰奖励等各项活动。

第三条 公司工程部是 QC 小组活动归口管理部门,负责 QC 小组活动的推进、评 审、推荐工作。

各单位质量管理部门负责本单位的 QC 小组活动的指导、审查课题、组织现场评审等日常管理工作。

第二章 组织和管理 第四条 QC 小组应围绕公司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各种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 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

第五条 QC 小组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严密的科学性。QC 小组活动应与企业 的方针、目标管理,贯彻 ISO9000 系列标准,技术革新和合理化建议等活动相结合。第六条 各单位需从实际出发,以工作中薄弱环节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为出发 点,遵循“自愿参加,上下结合、实事求是、灵活多样”的原则,组建 QC 小组。

为 了便于自主开展活动,小组人数一般以 5~10 人为宜。第七条 为了便于管理,组建的 QC 小组应该做好注册登记工作,QC 小组的注册 登记工作由公司工程部统一编号备案,各单位质量管理部门负责登记表的保管。

QC 小组注册登记不是终身制,每年都要进行重新登记和检查验收,没有进行重新登记 的小组,以前的注册登记自行失效。第八条 QC 小组组建并确立课题后,应填写《工程有限公司 QC 小组申请注册登 记表》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QC 小组课题申请登记表》,报各单位质量管理部门,以便统一管理。

各单位质量管理部门应及时整理、汇总,报公司工程部备案。在活 动过程中,如遇人员变动、跨或再选新课题时,应及时上报质量管理部门或重 新登记。

第九条 QC 小组注册登记后应及时开展活动,活动应注重实效,防止形式主义,集体活动一般每月不少于一次,半年以上没有开展活动的小组将予以注销。

第十条 各单位领导要重视、支持、引导和推动 QC 小组活动,爱护职工参加质 量管理的积极性,关心 QC 小组的建设,鼓励大型、重点施工项目积极开展 QC 小组 活动。第十一条 质量管理教育工作是 QC 小组活动的基础和重要内容,为保证活动的 顺利进行,要切实抓好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其成员的质量意识、问题意识、改进意 识、参与意识,帮助其了解、掌握 QC 小组活动的程序、方法、常用的数理统计工具 和其他的科学方法。

第十二条 QC 小组活动要求真务实、生动活泼,不断学习、借鉴、吸取先进的 管理经验和科学方法,将专业技术、管理技术与统计技术相结合,促进 QC 小组活动 成果的实现。

第十三条 QC 小组每次活动时,组员应充分发表意见,集思广益,并作好 QC 小 组活动记录。

活动记录必须客观、真实,应有专人负责收集、整理和保管。第十四条 QC 小组活动课题完成后,应及时整理成果报告。成果报告按照 “PDCA” 活动程序进行总结,要求文字简练、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通俗易懂。

第三章 优秀 QC 小组活动成果的申报和评审 第十五条 QC 小组活动取得成果后 2 个月左右,各单位要组织熟悉 QC 活动的有 关人员组成评审组,评审组成员不少于 5 人,应至少有 1 名全国工程建设 QC 小组活 动诊断师参加,严格按照 QC 小组活动成果现场评表的内容进行现场评审,以确保成 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公司每年召开一次 QC 小组活动成果发表评审会,有条件或必 要时可进行现场评审抽查,评定出公司的优秀 QC 小组活动成果,并择优向局及地方 协会推荐。第十六条 QC 小组活动成果逐级申报和推荐除了走局、总公司系统渠道外,还 应积极参与各省市地方行业协会组织的 QC 发布评审活动,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和竞争 力。

第十七条 公司优秀 QC 小组活动成果申报条件: 1.按规定组建,注册登记,坚持有效开展活动; 2.小组成果是近两年取得的活动成果;

3.小组活动成果显著,有一定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4.已进行现场评审,并以确定成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第十八条 公司优秀 QC 小组活动成果申报资料: 1.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优秀 QC 小组活动成果申报表; 2.小组成果文字资料; 3.小组发表用的成果资料(PowerPoint 格式); 4.现场评审相关资料。

QC 小组活动成果的经济效益评价应符合实际,并相关证明材料。另外,还 应准备一定数量的成果文字资料,供相互交流学习。第十九条 QC 小组活动成果评审采取活动材料评审与发布评审相结合,活动材 料评审为主,发布评审为辅。材料评审占总分的 80%,发表评审占总分的 20%。

评委 不少于 7 人,其中具有全国工程建设 QC 小组活动诊断师资格的评委不少于 5 人。

第二十条 QC 小组活动成果发表评审时,要求发布人声音宏亮,吐字清楚,语 速适宜,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成果发表限时 15 分钟,发表到 14 分钟响铃提示,15 分钟再次响铃,每超过 30 秒扣平均分 0.5 分,发表时间最多不能超过 17 分钟,非小组成员发表扣平均分 2 分。成果发布后有 1~2 分钟的提问,由发布人解答。

在 每个或者某个成果发布、答辩之后,由担任评委的专家当场讲评。

第四章 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一条 公司优秀 QC 小组活动成果的评审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公 司将推荐获一等奖的小组参加局、地方协会优秀 QC 小组活动成果的发表活动。

第二十二条 公司对获奖的 QC 小组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含 QC 小组主管领导者 和直接推进者奖励),国家级奖励 10000 元,省、中建股份一等奖奖励 5000 元,中建股份二等奖奖励 4000 元、三等奖 3000,市级、局优秀 QC 小组成果奖励一等奖 1500 元、二等奖 1000 元,公司一等奖奖励 800 元,二等奖 600 元。同一个成果各 级别奖金不累计,以最高额度奖励。奖金由公司工程部审核后下发,从企业管理费 用中支出。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公司工程部负责解释。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实行。附件 1:中建四局第六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QC 小组申请注册登记表; 附件 2:中建四局第六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QC 小组活动课题申请登记表; 附件 3:中建四局第六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QC 小组活动记录表; 附件 4:中建四局第六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优秀 QC 小组活动成果申报表; 附件 5:QC 小组活动现场评审表; 附件 6:问题解决型 QC 小组活动成果发表评审表; 附件 7:创新型 QC 小组活动成果发表评审表。

附件 1: 中建四局第六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QC 小组申请注册登记表 QC 小组名称 登记日期 QC 小组组长 序号 姓名 性别 所在单位 注册号 联系电话 QC 小组人员情况 年龄 职务 职称 文化程度 组内分工 小组成员掌握 TQC 知识情况:一般 小组获奖情况 年 份 QC 小组活动成果名称 人,熟悉 人。

级 别 项目经理部意见:(公章)年 所在单位意见: 月 日(公章)年 月 日

qc小组提高培训效率 篇7

1 工程现状分析及目标设定

1.1 问题描述

由于此标段岩溶发育强烈, 溶洞稳定性差, 对施工及后期运营存在重大安全隐患。需要对该标段地基进行溶 (土) 洞注浆加固。在进行施工组织设计后进行加固工程施工, 施工进行一段时间后, 按照施工质量的相关要求, 对加固后的效果进行检查。注浆加固效果检查方法是在灌浆固结体内钻孔取芯, 取芯数量不少于溶洞处理钻孔个数的1%。注浆填充后, 要检验注浆饱满率 (抽芯检验饱满钻孔数与钻孔总数量的比值为注浆饱满率) 。按照设计要求当检验点合格率不大于80%, 检验点平均值达不到强度和抗渗性设计要求时, 对不合格注浆区实施重复注浆[2]。已经进行检验的01号溶 (土) 洞和57号溶 (土) 洞注浆合格率情况见表1。

检查结果显示, 已施工地段的溶 (土) 洞加固效果一般, 注浆合格率较低, 需要重复注浆的地段较多。这一方面会影响工程质量, 造成后期隐患。另一方面, 反复的注浆施工也会延误工期, 增加工程造价。对注浆加固工程出现的问题, 项目部组织人员进行初步调查。并对调查结果分析, 发现没有达到合格的原因主要是注浆饱满率低 (即:抽芯检验饱满钻孔数与钻孔总数量的比值低) 、取芯检验的强度不够、浆液的不均匀等等, 统计情况见表2。

由表2可知:注浆饱满率低为影响溶土洞填充检验合格率的主要原因, 是首要解决的问题。

1.2 原因分析及要因确认

针对上述情况, 项目部成立专门负责注浆加固工程的QC组, 加强对该工程的管理。根据初步调查情况, QC小组首先从人、机、料、法4个方面进行饱满率低的原因分析, 并绘制因果图 (见图1) 。共找出10个末端原因[3,4], QC小组针对上述饱满率低的10个末端原因, 运用方法和标准进行比对, 找出10个末端原因中的4个主要原因, 见表3。

1.3 目标设定

根据广东省《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及设计文件要求, 溶 (土) 洞注浆加固的合格率不小于80%。考虑地铁为重大的人民公共基础建设项目, 为保证工程质量安全可靠, 经与业主部门协商, 将合格率标准提高为85%以上。QC小组针对原因调查和要因分析结果, 按照实际工程中末端原因可控程度, 结合规范中的参照标准, 科学确认相关工作内容, QC小组认为注浆饱满率低的解决度为75%。故溶 (土) 洞注浆的合格率应可以提升至:77.3%+ (1-77.3%) ×73.3%×75%=89.8%, 初步设定目标为88%。

2 对策与结果

2.1 对策制定

根据要因分析和初步确定的目标, QC小组针对4个要因分别制定分支目标, 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见表4。

2.2 对策执行

为更好的执行上述制定的措施, 在对策执行之前, QC小组对上述制定的措施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操作进行了说明。其中包括对4个要因对策的详细解释, 阐述制定分支目标如何实现、措施如何实施等。

1) 加强质量控制[5]。首先, QC小组召开了全体参与施工人员的质量会议, 对现场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了通报, 对质量意识淡薄的人员进行批评教育。其次, 在技术方面要求技术人员对溶洞处理再次进行了详尽的技术交底, 并要求现场施工严格按照交底实施。特别强调了施工中水灰比控制的重要性, 凡是检查到浆液比重不符合要求, 对相应负责人处以罚款500元, 以增强工人的质量意识。使水灰比等影响工程质量的人为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同时重新绘制了可以清晰记录注浆机型, 浆液比重, 注浆压力, 注浆时间的施工记录表。实施后工人的质量意识提升明显, 随机抽查水泥浆比重满足设计要求。

2) 提高注浆泵的有效功率。针对要因表中指出的第二个要因, 在QC小组建议下, 项目部新购买5台BW-150注浆泵, 同时将KZY-50/70注浆机清退出场, 解决了注浆机械功率不足的问题。在确定注浆池位置时, 保证注浆泵与注浆孔的间距不超过30 m, 有效的降低了注浆压力的损失, 提高了注浆泵的功率。在比较压力表与流量计的数据时发现注浆机的功率能够满足施工要求, 终孔压力均能达到1.0 MPa以上。

3) 控制水泥浆收缩特性。QC小组组织专门人员对水泥浆固化收缩时间进行掌握, 小组每隔0.5 h测算一次收缩情况, 发现前8 h, 收缩量达到28%, 占到了收缩总量的93%。因此要求注浆间隔不得少于8 h, 间歇、反复压浆不少于4次。水泥浆的饱满率得到显著提高。

4) 规范注浆顺序。为了达到规范注浆, 重新对施工班组进行了技术交底, 明确周边止浆帷幕的重要性, 严格按设计图纸要求, 先进行周边双液浆的施工, 待周边孔止浆帷幕完成后, 再进行中央孔单液注浆。单液浆注浆顺序分一序孔、二序孔跳段、间隔、反复注浆[6,7] (见图2) 。在进行排查时发现浆液流失现象改善, 冒浆、串浆、浆液流失现象得到有效控制。

2.3 执行结果

通过对策措施的贯彻实施和全体施工人员的共同努力, 由QC小组牵头负责对实施的效果进行了全面检查, 其检查结果见表5。

2.4 结果分析

通过实施的效果看, 注浆质量明显提高, 合格率达到设定目标值, 超过规范要求, 达到了课题目标88%的合格率, 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施工工艺和方法。开展QC活动前, 溶洞注浆检测不合格后多次重新吊机返工, 重新钻孔下注浆管, 开展QC活动后, 处理的溶洞都一次检测合格, 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 减少了对不合格区域的重复注浆, 缩短了工期, 同时避免了大面积的串浆、冒浆, 文明施工得到改善, 提高了社会和经济效益。

3 结语

通过QC小组活动在注浆施工过程的全面实施, 从人、机、料、法几个方面找出影响注浆合格率的主要原因, 针对主因, 详细的制定对策, 并结合规范的参照标准制定目标值, 通过对策的贯彻实施达到目标值, 使施工的质量得到了有效保证, 缩短了工期且节约了成本, 带来了社会和经济的双重价值。从项目部的管理角度分析, 此QC小组活动不仅仅增强了公司技术人员的质量意识、改进意识、团结协作意识, 而且培养了专业的施工技术人员, 使他们掌握了正确使用质量管理的手段和方法, 在现场组织和管理水平方面都有了大幅提高。对于此类工程要能够形成较完整的施工工艺, 在其施工方法和管理措施的积累方面, QC小组活动的实施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曲强.溶土洞对地铁施工、运营的影响及治理措施[J].铁道标准设计, 2009 (10) :68-71.

[2]梅志华, 习小华, 智广.压力注浆在高速公路路基塌陷治理中的应用[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07, 24 (4) :18-20.

[3]吴全科, 黄希中, 卢玉荣.QC小组在隧道光面爆破施工中的技术作用[J].路基工程, 2010 (4) :236-238.

[4]蔡意达, 盛雅蓉.QC小组活动中的PDCA循环[J].电子质量, 2009 (1) :35-36.

[5]吴全科, 黄健汉.浅谈广州黄埔隧道施工质量管理[J].建筑管理现代化, 2007 (2) :24-27.

[6]徐成进, 王木群.隧道底部溶洞的处理及溶洞对隧道围岩稳定性影响的研究[J].公路工程, 2011, 36 (1) :102-105.

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 篇8

有一个研究合作学习的专家指出:仅仅把学生分到小组,并让他们进行合作,这本身并不能保证一定就能产生合作。换句话说,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需要众多因素的协调配合,才能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因而在合作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小组合作活动要明确任务,指导自学,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握好开展合作学习的时机。当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需要时,再开展合作学习,才会使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的面更广;否则,会导致少数优等生当“小老师”,多数学生当“听众”或“陪衬”。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图案设计》这一课时,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组含有数学规律的图案。学生每人设计一副图案后,小组间的交流很少,基本上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没有真正地讨论和合作,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其学习结果不能完全代表本小组水平。究其原因是学生没有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及时提醒和指导每个小组的学生进行相互讨论和交流,共同提升学习的结论。在“组内合作,组间竞赛”的阶段,应坚持开展学习竞赛,经常变换竞赛形式,以满足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促进学生大面积主动、 积极地参与学习。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应是旁观者,更不要做局外人,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中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必须深入到每个小组,认真倾听他们的发言,适时地与他们进行交流,对他们的合作学习进行必要的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两方面的互动。

二、加强课堂管理,参与合作学习,教会学生合作的方法和技能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必须教会学生一些合作的方法、技能,以保证高质量的合作。比如:小组合作前要向学生提出明确要求,制定学习目标,确保分工到个人;要求学生学会彼此认可,互相信任,当同伴出现错误时应帮助纠正,教会学生进行交流时,要有条理的、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接纳不同的意见,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和他人,从而形成民主和谐的合作氛围,使合作学习取得实效。在开展小组活动时,常会表现一些问题,有时会发现小组活动中出现学优生一统天下,几乎包揽所有的任务,学困生很难真正参与到合作交往中,性格外向的学生抢着发言争着表现,而性格内向的学生只能当听众,有时也会发现小组讨论看起来似乎非常热闹,但实质有些在讨论与学习无关的话题,为避免这样局面的产生,教师一定要将学习任务分到个人,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此外,合作学习中教师应以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的姿态出现于课堂教学,“低下身”来和学生交流,形成师生之间、小组之间的多向互动,提高了课堂的交流效度。

三、及时反馈总结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对某些学习内容难免会达不到老师的要求,在理解上存在偏差,有时在应用上也不够准确,在“归纳总结,交流探讨”的阶段中,教师应先让学生进行点评,老师再进行总结,及时针对学生讨论中提出了问题进行反馈、补救,及时排除学习上的障碍,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然后在各组合作学习结束后,各组派代表进行全班交流,教师作适当点评,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自身在合作中的优点与不足,更透彻地了解和掌握知识,使得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合作技能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种方式让学生在归纳总结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和情感体验,从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与掌握。它改变了过去学生以单纯接受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促使其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

总之,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绝不是一种简单的形式,不应该成为一种外部强加的过程,而应该是一个内部需要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是在教师精心组织和指导下的学习,它能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让学生自觉做到耳到、口到、眼到、手到、心到,全面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并通过小组的互助,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尝到合作成功的喜悦,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提高,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实践、不断研究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努力研究。

参考文献:

[1]余慧娟,赖配根.开展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J].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32-33.

上一篇:年林业局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下一篇:年超声医生年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