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阅读效率

2024-07-21

提高学生阅读效率(精选12篇)

提高学生阅读效率 篇1

语文教学的关键在课堂。如何构建高效的阅读教学课堂?教师在思考怎样精心备课、怎样提高课堂教学艺术的同时, 还应思考怎样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阅读教学过程中去, 开启学生的学习思维。只有充分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 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阅读过程中, 才能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一、注重课前预习, 熟知课文内容

阅读教学中, 学生主动性不够、参与度不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对课文不熟悉。要解决这一问题, 以下三点应充分重视。

1. 熟知课文。

课前预习, 要让学生反复读课文, 最大限度地熟知课文内容, 让文中优美的语言在学生头脑中打下深深烙印。在熟读课文的同时, 还要教会学生如何读单元提示、课前导读、课后练习, 为课堂学习储备更多的知识。

2. 思考领悟。

“不动笔墨不读书”。课前, 老师应要求学生圈出文中的生字新词, 划出课文中优美的、不理解的句、段, 写下自己阅读后的独特领悟。使学生能在预习过程中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做好学习的准备。

3. 资料收集。

在读文、思考的基础上, 让学生多收集一些与文章相关的课外资料。既有助于课文的理解, 又能提高学习的兴趣。

二、重视诵读, 丰富语言材料

重视诵读是有效地提高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 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

1. 重视“朗读”。

读的方式有多种。在中学阶段, 最重要的是朗读。朗读是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 它能让学生眼到、口到、手到、心到, 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中。课堂上, 教师可根据语文课的内容特点, 采用齐读、比赛读、引读等多种方式, 让学生在朗读中去把握文章内容, 去体会和表达文中的思想感情, 去感受文字的韵律美、节奏美, 去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2. 加强背诵。

丰富的语言材料储备, 是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力的必要条件, 也是提高思维能力和智能活动水平的基础。中学阶段是学生最好的时期, 教材中要求学生背诵的课文必须背诵, 让学生更多地积累语言材料, 了解语言的表达方式, 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抒发自己的感情, 从而达到提高语言学习的目的。

三、启迪思维, 突破教学难点

1. 融合生活经验, 让学生与文本共鸣。

叶圣陶先生认为:“要求语感的敏锐, 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 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在阅读教学中, 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 是开启学生思维, 引导学生深刻解读文本的好方法。教学中, 引导学生回忆成长过程中让自己感到快乐的片断, 如一个眼神、一张奖状, 交流给自己带来的积极影响, 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信心和勇气。

2. 进行知识链接, 帮助学生理解。

阅读教学中, 在疑难处进行文本拓展, 可以丰厚文本的内涵, 有利于学生理解。对于学生来说, 如果缺乏人生体验, 很难有深入心扉的体会。要让学生懂得珍惜学习时间, 勤奋进取的重要意义。

3. 着眼细节处理, 层层开启思维。

好的教学设计, 不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有清晰的教学流程, 更有精雕细刻的细节处理。

四、激发情感, 领悟语文课的基本内涵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 多是感情色彩浓重的文章。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 就是要使学生一次又一次地体验课文中对各种美好情感的赞扬和对丑恶情感的批判, 形成美好的情感世界。

一是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情感。只有激发了学生对课文描写的人物或事件的真切了解, 饱含情感才能深刻理解文章的内容。

二是展开想象, 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中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感人的场景和语言, 教学中让学生设身处地去想象文中描写的场景, 再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学生会更深刻地理解文中的内涵, 掌握更加精彩的闪光点。

五、读写结合, 提高感悟能力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这句名言形象地体现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从阅读中学习写作, 是习作的一条重要途径。同样, 在写作过程中, 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 去观察、去思索、去表达, 又能提高阅读感悟能力。

1. 写感受。

在学完一篇文章后, 让学生及时进写下阅读过程中的感受, 不仅能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还能让学生用心去写出感人的文章。写一写自己对生命的感悟, 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

2. 仿写。

阅读教学有两大任务, 一是理解文章内容, 二是学习语言表达。学习优秀的作品以后, 让学生进行仿写, 能有效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这既是对写作能力的训练, 也是对阅读教学的一种深化。

3. 编写。

学生学完语文课本后, 老师要进想像化的分析比较, 教学生把习作进行比较, 分析哪种更合理, 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认识, 也是对课堂教学的一个有力补充。

总之, 学生充分参与的课堂才是鲜活的课堂, 才是高效的课堂。语文教师必须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不断地研究创新,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以艺术的课堂追求语文教学的高效性, 让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的同时, 享受语文教学习的快乐, 感悟人生成长的幸福!

摘要: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是搞好语文教学的关键。课堂上, 要加强诵读, 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要开启学生思维, 突破教学难点;要激发学生带着情感走进文本的精神世界, 深刻领悟文本内涵, 促进阅读教学更加高效。

关键词:开启思维,阅读教学,高效

提高学生阅读效率 篇2

提高大学生英语阅读效率的研究与实践

本文试图在“图式理论”及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勾画出对我国大学生进行英语教学的框架,并提出了一些为提高学生英语阅读效率所采用的方法及几种类型的练习.经实验证明,如果学生掌握了一些阅读技巧,就会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成为独立、高效的读者.

作 者:夏丽华 作者单位:鸡西煤炭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黑龙江,鸡西,158100刊 名: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QIQIHAR UNIVERSITY(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 EDITION)年,卷(期):“”(5)分类号:A319.9关键词:图式理论 阅读效率 阅读技巧 实验研究

怎样提高学生阅读名著的效率 篇3

一、激发兴趣,激活思维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推进剂。古今中外,凡学有成就者无不对自己所学的内容或所研究的对象有着浓厚的兴趣,兴趣推动着他们孜孜不倦的追求,契而不舍的钻研。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才能把心理活动和思维方向集中在学习的对象上,使注意力集中,感知觉活跃,思维得以激活,从而记忆准确而持久,思维敏捷而丰富,学习的内在动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和强化,提高学习效果。要提高名著的阅读效果,首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会抓住点滴时间去阅读;有了兴趣,阅读时就会身心兴奋,思维活跃,记忆力强;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主动想方设法去获得良好的阅读效果。名著阅读兴趣的激发与培养要得法。笔者的做法,一是推介名著。对名著中的主要人物、精彩情节、艺术特色、以及作者情况、相关轶闻趣事等,凡能激发学生对名著阅读兴趣的内容,先予以推荐介绍,吊起学生阅读的胃口;二是提出问题。对具体名著,从内容、情节、艺术特色等方面设计问题,用问题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当学生为解答一个问题而去读书时,他的学习就有了目的性,通过阅读解决了一个问题,获得了成就感,也就自然产生了兴趣;三是目标推进。为完成一部名著阅读,可为学生制定若干个小目标,这些目标,让学生只要阅读就可达成。通过一个个小目标的推进,最终实现阅读完一部名著的大目标。用这样的方式激励学生坚持不懈读下去,最终读完新课标规定的名著篇目。

二、订立计划,统筹安排

中学生要读和可读的名著并不少,单是《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的初中生必读的名著就有十多部,再加上它推荐的和作为人的此阶段发展可以阅读的名著就更多了。学生本来就有繁重的课业任务,时间紧,任务重,可自我支配利用阅读的时间不多。如果读书没有计划,就会出现抓不住重点、重复无效的现象。我们要根据初中语文新课标的要求和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参照初中语文课本中“名著阅读与推荐”的书目,遵循经典阅读、循序渐进的原则,按照课内外兼顾、校内外结合的原则,按年级、分学期选定课外名著必读书目,订立好具体详细的阅读计划,指导学生分步骤小目标推进式的阅读,从而完成中学生适宜的名著的系统阅读。只有订立计划,统筹安排,才能实现对繁多的名著的高效阅读。

三、讲究读法,做到三到

读书得法,方能事半功倍。名著阅读更要讲究方法,才能提高阅读效果。有的同学一味地追求阅读量而走马观花,有的同学为了猎奇而只沉溺于扣人心弦的情节之中,有的同学时时注重效果而精品细读却忽略了阅读量。凡此种种,都不是很得当的阅读方法。在名著的阅读方法上,要讲究精读与粗读相结合,既要对精华内容细赏慢品,又要对一般内容粗放快读。阅读注意力既要放在精彩的情节内容上,又不能忽视值得效仿的艺术特色上。为保证阅读效果,尤其要强调做到“三到”读书法,即眼到、手到、心到。眼到,就是要加强阅读,扩大阅读量,展拓阅读面,开阔知识视野,“一心读尽圣贤书”;手到,就是读书的同时要动笔,“不动笔者不读书”。动笔的方式有很多,可以在书上圈点勾画出重点词句,可以随文作点评批注(当然书必须是自己的),可以做读书笔记,可以对文中精彩情节作改写、仿写,可以对人物、事件或整本书作评论,写读后感;心到,就是要对备考或人生发展很有用的内容用心去记忆,把这些知识信息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可以随时从记忆库中调用。“三到”读书法,正确处理好阅读中的点和面的关系、一般与重难点的关系,既有量的追求,又有质的保证,同时在阅读中还能多感官的参与,因而阅读效果好。阅读名著一定要注意方法,不能一本书读完,什么收获也没有,那就费时劳神而不值得了。

四、一查二奖,督查到位

针对中学生争强好胜心理,而自觉性还有待提高的特点,老师要对他们按计划而读的内容进行及时督查。督查的方式很多,可随时监督阅读过程,按时查问阅读进度;可以检查读书笔记、阅读心得、书评等阅读任务;可以通过读书报告会、读书心得交流会、名著知识竞赛等各种活动形式来检查阅读效果。检查可与适当奖惩相结合,对阅读态度端正、精神到位、效果表现突出者,要采用多种形式予以奖励,以榜样力量辐射其他同学,以点带面,带动所有同学投入热情的名著阅读中。督查到位,辅以适当的奖励,阅读效果也就显著。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率 篇4

1. 良好的读书环境能够激发同学们的读书欲望。

把班级布置成一个小型图书室, 开展“自给自足”式的补充图书方式, 进一步规范了图书角的建设, 这样学生的课外书籍就实现了资源共享。还有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展出名人名言、经典诗文, 以及优秀学生的读书自创“小名言”。如:“一本好书就是一位好老师。”“书犹药也, 善读之可以医愚。”“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让每一面墙壁, 都浸润着文化气息, 飘溢着浓浓书香。

2. 明确课外阅读的要求。

针对小学生的实际, 他们往往对于阅读只是出于一时好奇, 不能持之以恒。因此要明确目标和任务, 规定一定的时间和阅读量, 是必不可少的。在平时除了学生自己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外, 我还在每天放晚学前安排二十分钟的阅读时间, 和学生一起读书, 引导学生在书的海洋里遨游, 养成每天读一点的习惯。

3. 教给学生有效的读书方法。

有效的课外阅读, 除了要让学生明确阅读的任务外, 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因为阅读方法的优劣直接影响阅读质量和阅读习惯。首先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我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文章中的格言和精彩之处摘抄下来。其次读书时做一些批注, 用不同的符号画出重要内容, 整理阅读提纲, 把书越读越薄。同时, 在读到有感而发时, 可以进行分析, 评价, 写写心得体会, 这样就可以把书越读越厚。

4. 选读。

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 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 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古今中外的名著, 课本中的范文, 门类众多的报刊都是学生阅读的材料, 教师要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读, 可以结合教材选读, 还可以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选读。

5.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喜好读书的教师和家长对学生阅读兴趣的维持和习惯的养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能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教师和家长参与其中, 不仅能够推荐优秀的阅读材料, 还能和孩子进行充分的交流, 激起学生对书的渴望, 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愿望。同时教师和家长还可以经常提醒和督促孩子坚持课外阅读, 使之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提升阅读质量。

如何提高中考英语阅读效率 篇5

那末,到底若何在温习中提高阅读效力,并正确解题呢?归纳综合起来,需求注意以下几点:

1、稳固、扩展并活用词汇(包括词组、短语和构词法),夯实语法知识。

跟着社会请求和教授教养要求的提高,生词和结构较为庞大的长句、难句在漫笔中和题目中常常涌现,没有过关的言语常识,先生很难体会文章,审清题意。因而,扎实的根蒂根基学问、擅长处置惩罚辞汇、固定把握讲授考纲中要求的各个语法项目、通过火析句子结构区分意群及正确理解布局复杂的长句均是做好阅读理解的要素。

2、弄清原文、题干、精确答案项和滋扰项之间的关系,切实提高现实解决问题的才能。

正确处置原文、题干、正确答案项和干扰项之间的关系,能使本身的思绪和文章作者思路相分歧,才干较容易地掌控文章的大旨粗心、结构脉络、作者的语气立场,人物的性格特点、工作的前因后果,使顺遂解题瓜熟蒂落。

3、注意积聚生活素材及英语国度的文化靠山、情面民俗、生活体式格局知识。

当前的阅读理解选材越来越注重古代化、多样化、知识化和生活化,内容切近生活,蕴涵着丰厚的世界列国文明配景知识,具有激烈的期间感和外交性,经常从差别正面反映了当后人们的思惟意识、糊口情味和对人、对天然的态度及与世界的交流,就文体而言,也触及到记叙文、应用文、说明文等多种体裁。只要通过大量阅读不同题材和体裁的短文,才能不时加强快速捕获、掌握信息的正确度,也能提高面临较长篇幅阅读质料的生理接受能力。

4、注重造就正确的阅读习气,增强熬炼跳读、略读、扫读等阅读技巧。

比拟好的阅读了解要领是:初读文章――看问题――查读文章找依据――初定答案――三看文章找细节――斟酌答案――四读文章――终定谜底,个中综合了略读、跳读和查读等浏览技能。

在第一遍阅读时,可用略读或跳读的方式阅读全文一分钟趣味学习法,不用注意细节或详细事实,只求对文章有一个整体印象,理解中间思想和作者的根基观念,记住文中的信息方位。

接着,阅读题目再读文章,能够带着标题对症下药地在文中圈圈划划、做符号,查找解答题目的依据,防止毫无目的地通读文章,很多局部性题目都可以经由过程原文中的一两句话直接找到答案。第3、第四次阅读重要是定度答案。

5、若是做答复问题时,先须掌握全文全体意义,弄清文中的人物、产生的事宜、时间、所在、缘由、前后逻辑关系及历程,然后再落笔定答案,有些文章的最初一题是开放性标题问题,只需言之有理,都能得分。

别的,在书写答案时,还要注意题目要求的限定(如:最多不超越5个词),也须正确书写单词的巨细写、名词的单单数、动词的人称、时态、语态等。

此类题目要求越来越高,难度愈来愈大。一方面文章要整体理解,另外一方面问题和答句中已给的词语要领会。问题一般不会过于机械简略,答题的已给词语也一般不会和短文相干词语沟通,这是为了考察学生对词语、句子的组织、文章的理解及多种表达方式的掌握水平。

提高中学生英语阅读教学效率策略 篇6

【关键词】阅读兴趣 阅读数量 词汇 阅读技巧

新课标提出要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强调要重视学生的自学能力,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很难完成阅读量。就我自己的教学经验分析,有以下原因:1、教师本人对阅读不够重视。主要是教师对修订后的教材的教学思想吃不透,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也不敢放开胆子让学生独立学习,害怕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影响升学成绩,于是,还是按传统的教学方法实施。因而学生也就只对语法、单词的考题感兴趣,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能力越来越差。2,学生对阅读不重视,他们往往把课外时间用来做数理化。3、学生的单词量少,在阅读时遇到的生词多了,猜不透文章的意思,慢慢地就失去了阅读的信心。因此,我们作为英语教师,认为我们应该转变教学观念,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另一方面也积极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建立英语语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也就是教会学生自己学习。结合我自己的教学实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一开始就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因此要多选有关科普、历史、地理、政治新闻、文化以及英美背景知识的文章。教师要重视跨文化交际的传授,鼓励学生阅读书本《跨文化交际》。让学生多关心国内外大事,努力扩大知识面,那么学生在进行阅读时就能做到又快又准。鼓励学生要多看报而且要认真。报纸内容新颖,富有时代感是中学生喜闻乐见的。这样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且在不知不觉中增加了词汇量学到了许多地道的表达法。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

(一)快读。有的学生认为细嚼慢咽的读法,有利于理解文章,其实不然。实践观察,那些快速阅读的学生把握文章的大意优于读速慢的学生。因此,我就采用限时阅读训练,根据文章的长短,给出有限的时间,要求学生结合后面的问题,并在文章中做记号,学生一旦掌握这个好习惯,阅读速度就会提高,做题的能力自然增强。

(二)默读。实践证明,默读比声读快两倍。我在训练时,一定强调课堂的安静,要求学生紧闭双唇。还可以用奖励的方法,看看哪一个小组的学生阅读又快又不出声。

(三)养成纵式阅读习惯。要尽量鼓励学生,提高学生自信心,让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一遍就看完短文,减少“复视”现象,逐步养成阅读某个段落或者整篇文章的习惯,阅读时不允许用手或笔指着文字。

(四)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从一开始,我就逐步培养学生用“|”线划分意群,先是某个句子,然后逐步到段落文章,训练学生逐步从两三个词提高到四五个词的意群。

三、掌握阅读技巧,采用灵活的阅读方法

在阅读过程中,要有良好的习惯。阅读时一定要专心致志、聚精会神,不能边聊天边阅读,也不能边阅读边干别的事。这样,阅读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在一定的时间内收到最大的功效。

(一)带着问题阅读文章。阅读模式:看问题----阅读文章----并寻找答案----- 选择正确答案--- 检查--- 复述。

(二)找出关键句子和主题句。英语短文通常都会有一个主题句(Topic Sentence)用以说明文章的主旨,同时也是学生做阅读练习的答案依据,它可以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或文中,或隐于字行之间,需要学生结合上下文来仔细琢磨和推敲。所以,我要求学生要给每个段落找一个主题句,并做上记号,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很快的弄懂每个段落的大概意思以及段落之间的联系,轻松的完成阅读练习。

(三)克服词汇障碍。阅读理解的材料量大,内容广,生词多、学会猜测生词。

在阅读过程中常常会碰到一些生词。那么,碰到生词该怎么办呢?可以采用下列三种办法来处理:1.如果是专有名词,一般可以根据上下文来判断它是人名还是地名,或是其它组织的名称。对于这些词不认识关系不大,只要知道它代表什么就行了。2.通过构词法来分析判断。如有些词的词干是学过并且掌握了的,只不过是加了前缀或后缀转换了一下词性或词义而已;又如有的是两个单词合在一起的合成词,等等。对于这些词只要有些构词法的知识就能够猜测判断出它们的词性或词义了。

(四)改写文章。对于一些短小精悍的小文章,我要求学生先复述,然后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原文里的关键句结合起来,写上8 — 12 句话。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对文章形成概括意识,阅读时就容易抓住文章重点。不仅提高了阅读速度,也提高了写作能力。这种方法看似笨拙,但对于那些不喜欢开口的学生和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却非常有效。

四、组织阅读小组,互通阅读书籍,经常交流体会,坚持天天阅读。

充分利用各自手头上的资料和报纸互相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共同学习、互相帮助。这是“省钱、书多、比学赶帮、共同进步”的一种好方法。我的具体做法是:一般六人组成一个阅读兴趣小组,各组员必须积极准备阅读资料,组长负责调整阅读资料。每周组员集中一次互相介绍阅读体会和交流阅读笔记(已查好的生词和词组),组长和教师每周一定要及时过问和关心。一般两周进行一次这样的讨论、推广和介绍。这样慢慢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利用零碎的时间,每天至少读两篇短文,每月读一本课外简易读本,好作品最好再读一遍。长期这样才能扩大阅读量,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

提高学生阅读效率 篇7

1. 课外读物的藏书量

全校只有2本或没有课外读物的学生占15%,有3~5本的占40%;有5~10本的占21%,10本以上的占24%。

2.课外阅读的内容

在调查中发现最多的是这样几本书:《脑筋急转弯》《乌龙院》《淘气包马小跳》《小学生必读古诗100首》《作文大全》。从学生选择课外读物的类型来看,书籍集中度较高的还是在非智力开发的书上。

3.课外阅读的时间

大部分班级没有在学校中抽出固定时间来让学生阅读课外读物,都将这个阅读时间安排在放学后或节假日。据统计,25%的学生书包里带有课外书,但在学校里看课外读物的学生只占其中的1/6,而每天看课外书的人数为17%,时间基本集中在晚上睡觉前。

4.课外阅读的环境

这里的“环境”是指课外阅读的氛围和家长的支持率。家庭中有阅读氛围的只占9%,这里面还包括看报。学生在家做作业或看书时,家长主要有这几种活动:做家务,看电视,外出活动。

5.课外阅读的青睐度

据统计,每月到图书馆借书的仅为5%;主动到书店购书的为8%;主动要求看课外书的占12%。这几个数据不是孤立的,有些学生在三个数据中都涉及,且比例不小。调查后发现,没有一个学生有系统的阅读计划。

调查结果反映的问题

1.与要完成教育大纲规定的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的要求之间还有一定的距离。特别是农村学校的学生与大纲要求差距较大,家庭藏书量不足。

2. 在读物的选择上,学生自主选择的能力不够,不知道自己所处年龄阶段应该选择怎么样的书籍,家长和教师也没有对学生作专门的指导。

3. 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的时间不充裕。有30%的学生带来了课外书,可没有时间或兴致去阅读。

4. 课外阅读的氛围不够浓重,特别是家庭中没有学习的氛围,家长除了给予舒适的书房和阅读设备、设施等,自己从不学习。

5.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不够强。

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成效

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我校总结了这些经验:

1.罗列合适的书籍推荐给学生。

在中低年级,主要以教师和家长的选择为主,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选择能力。在高年级,以学生的自主选择为主,辅以教师的推荐和家长的参考。根据调查与分析,对中低高年级学生对课外读物的内容作了归类。

低年级儿童能阅读和听较长的故事,但对故事内容仍然只能以自己的观念去理解,不能把握和分析故事中所蕴涵的真正意义。低年级儿童阅读倾向可以归纳为以下五项:(1)短篇,内容连续、完整的故事。(2)喜欢科幻性题材的故事。(3)喜欢用问答的方式来探讨故事的内容以及人物活动的细节。(4)期待故事情节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报应。喜欢字句活泼、内容变化大,充满热闹、愉快气氛的读物。(5)喜欢高声朗读。

中年级孩子已经认识和掌握大部分常用汉字,他们能看懂短篇和中篇童话故事。注意力更持久,因此可以独立阅读较长的一段时间。但由于孩子的兴趣广泛,思想容易开小差,较易受到外界干扰的影响,因此,节奏感强、富有变化的儿童读物尤其受到孩子的欢迎。中年级儿童的阅读倾向可以归纳为以下六项:(1)儿童开始发现阅读是一种享受,希望阅读时不受外界干扰。(2)喜欢童话类儿童读物。(3)喜欢科学类儿童读物。(4)读完后,喜欢和他人讨论读物内容。(5)喜欢“如何做”“为什么”之类的儿童读物。(6)喜欢收集或与人交换儿童读物。

高年级儿童对世界的认识更广泛,基本概念大致掌握,对自己的发育长相感到好奇和注意,开始有了崇拜的偶像,并且喜欢想像自己未来的职业。这阶段儿童抽象思维进一步发展,有了较明确的时空概念,对神秘、玄奥、超自然的事物和现象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高年级儿童阅读倾向如下:(1)喜欢阅读专门性的儿童读物。(2)喜欢阅读传记、游记类的读物。(3)喜欢科幻小说。(4)喜欢优美短小的散文和言情小说。(5)对不同人种、民族和国家文化的读物开始感兴趣。(6)喜欢从百科全书、参考书中吸取知识以补充从课内所得知识的不足。(7)希望有属于的自己阅读场所。

2.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地寻找课外读物,并能自觉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得到教益。激发课外阅读兴趣的方法有:

(1)情意感召法。

经常创设一种浓厚的“书香”氛围和激动人心的“书林”境界,让学生产生一种置身于精神文明宝库的神圣感。我校的做法有:收集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说评、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组织参观新华书店和图书馆,让学生感受到书海之浩瀚和读书之乐趣。

(2)交流展示法。

当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后,为了稳定和保持这种兴趣,我们采用了交流展示的方法,比如“一人一条新闻”“一人一个故事”“一人一篇演讲”等,让学生将课外阅读中所见的大事要闻、奇事怪事、民情风俗、自然风光等说出来;每学期不定期地搞一二次书面交流活动,比如优美片断摘记汇展、读书笔记结集等。这些做法大大激发了全体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3)课堂延伸法。

在平时教学中,学校要求教师经常利用一切适当的机会点燃学生对读书的渴望之火。如在教学《少年闰土》时,找来鲁迅的肖像,拿着一本厚厚的鲁迅著作走进教室,为学生饶有兴趣地朗读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老师高超的叙事本领和俏皮的语言深深打动了孩子,第二天就有好多孩子买来了鲁迅的著作。这样,崇尚书、热爱书的“火苗”逐渐在孩子的心田中燃起熊熊大火。

3.制定课外阅读规划。

学校根据本校的具体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外阅读规划,从课外阅读的目标、阅读内容、阅读总量、阅读活动、阅读评价等几方面拿出明确而具体的计划和措施。

4.教授课外阅读方法。

要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教师的课外阅读的指导也是很有必要的。笔者认为指导的方法有以下这些:

(1)教师可根据读物的不同题材,因材施教。

教学古诗时可采用:知诗人解题意———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教学童话时可采用:一读童话读准字音,二读童话了解大意,三读童话提出问题,四读童话懂得道理;教学寓言时可采用:一读寓言知大意,二读寓言解疑问,三读寓言悟寓意,四读寓言善联想。

(2)指导积累词语。

学生如果不断努力增加自己的词汇量,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就会越来越少。增加学生词汇量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大量阅读。在教学中,我校让每个学生准备一本佳词妙语本,把自己阅读到的佳词妙句摘录下来,以便学以致用。这一点相信很多学校教师都在做,但笔者认为更重要的是用好这些佳词妙句。要经常性的,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练笔的机会,让他们把从课外阅读中得到的知识迁移到小练笔中来,哪怕只用到一个精彩的词或一句生动的话,对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都很有帮助。

(3)多种读法的指导。

叶圣陶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有这么几种读法可以运用:一是精读法,二是略读法,三是速度法,四是跳读法,五是批注阅读法。这五种读法可以交替使用,但不管是哪种读法,都必须对这本书有个整体的了解,所以首先应该看看这本书的前言、后记、目录、内容提要等,这样才便于下一步的阅读。

5. 建立课外阅读基地。

学生要有丰富的书刊可读,这是完成课外阅读量的基本条件。我校已经建立了四级阅读基地。一是阅读中心,由学校的图书馆和阅览室组成,应当书籍丰富,资料众多,供学生自由选择,进行“自主性”阅读。二是班级图书架,图书可以由学校提供,也可以由学生自带,相互交流阅读。三是在教室走廊上开设开放式的图书架,旁边配备小凳子,每个学生都可以在那里阅读。四是家庭图书角,我们要求学生每月由家长陪同逛书店一次,每月选购自己所需图书2本左右,按时阅读。

6. 充实课外阅读形式。

阅读不能只限于“看书本”的固定模式,还应该有更多的形式来加以充实。阅读除了“看书本”的形式外,还有几种形式不能忽视。一是互联网的阅读载体。随着网络的普及,网上学习和找资料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接受。互联网还可提供“声、像、文”有机结合的感性材料,对小学生来讲,不但可以扩大阅读范围,还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是“听”。听也是课外阅读的一部分。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存在着一定的阅读障碍,一是有些字不认识,二是阅读技巧并未很好地掌握,教师应多让学生“听”书。据我校某班的实验,发现“听”故事对学生的知识积累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很有帮助。这位老师利用中午的时间让一年级的学生听童话故事,二年级学生听评书,到三年级时,学生已经会写400字左右的优秀作文了,学语文也变成了一件很轻松的事了。

7. 建立长效的评价制度。

提高学生阅读效率 篇8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我们常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 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凡是英语成绩好的学生, 他们大多数都对英语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 教师要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理特征, 激发他们英语课外阅读的兴趣。课堂上利用学生猎奇的心理, 经常设置悬念, 让学生自己有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欲望, 培养他们的兴趣。只有这样才会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主动去思考问题并提出新的质疑、新的观点, 自觉地解决问题、积极主动地创新。教师在课堂上要多利用英语语言的美, 培养学生的兴趣。实际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英语语言, 教师都要尽量把它们联系到课堂教学中, 让学生觉得用英语表达发生在生活中的事, 同样也能听懂。从而让他们产生自信, 自信是兴趣的开端, 也是成功的法宝。此外, 教师还可利用英语幽默小故事、小笑话等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一般喜欢听轶闻趣事,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接受新知, 既可以了解英语文化, 丰富知识, 又可以增加学生对英语的兴趣, 培养其创新精神。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我国古代就有教育家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不同的学生, 接受能力不一样, 各自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也不同, 因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尤为重要。在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对学生阅读技巧的指导。 (1) 快读。快读就是所谓的略读, 很多学生认为细嚼慢咽的读法, 有利于理解文章的细节, 其实不然。实践证明, 快速阅读有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大概内容。因此, 我在课堂上经常采用限时阅读训练, 根据文章的长短, 给出有限的时间, 要求学生结合后面的问题进行快速阅读, 并在文章中做记号, 尤其遇到生词量大的阅读文章。学生一旦掌握这个好习惯, 阅读速度就会提高, 做题的能力自然增强。 (2) 默读。默读是不出声的朗读, 它是人们阅读中最重要、最常用的一种方式, 这种读书方式有利于对文章内容的整体理解和把握, 速度较快, 又不影响他人学习, 所以默读是每个学生应具备的一种技能。对学生默读的要求应包括以下几方面:默读的时候, 要用眼睛看, 用脑子想和记, 不许用手指字, 嘴唇不动, 不出声音, 做到认真读书, 注意力集中。可用笔画出重点、难点, 用笔作批注;能按阅读要求读文章, 理解主要内容, 体会思想感情, 记住文章内容;要有一定的速度。

其实我们在平时的阅读和训练中, 只以在大脑中反映出所读英文的意思为唯一目的。什么时候发现自己完全消除了在阅读过程中的在大脑中的中文释意和语法分析过程, 目的即算达到。

三、掌握阅读技巧, 采用灵活的阅读方法

(1) 找出关键句和主题句。英语和汉语一样, 大多数英语短文通常都会有一个主题句 (Topic Sentence) 用以说明文章的主旨, 或采用总分总的叙述方法, 这些主题句同时也是学生做阅读练习的答案依据, 它可以藏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或文中。从初一开始, 我就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寻找关键句或主题句。现在学生已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拿到一篇文章, 他们能迅速画出重点, 为解题节省大量时间。有些任务型阅读, 我往往要求他们直接在文中寻找答案;需要自己总结思考的、或隐藏于字里行间的, 我就要求学生结合上下文来仔细琢磨和推敲, 同时注重一些细节如从语法结构考虑、从词性变化考虑。这样长期训练, 学生就能很快弄懂每个段落的大意以及段落之间的联系, 轻松完成阅读练习。

(2) 带着问题阅读文章。这种方法适合于考试, 可以采用这种阅读模式:看问题—阅读文章—寻找答案—选择正确答案—检查。

(3) 改写文章。对于课本上用对话形式出现的文章, 我往往要求学生先复述课文, 然后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原文里的关键句结合起来, 写出80~100字的小文章。经过这样的训练, 学生就会对文章形成概括意识, 阅读时就容易抓住文章重点, 不仅提高了他们阅读的速度, 也提高了写作能力。

四、多给学生关爱、鼓励和赞美, 鼓励其创造思维的发展

现在的学生由于接触面广, 与以前的学生相比他们要成熟许多, 我们不能采取老方法、老教条来束缚他们, 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学生毕竟是未成年人, 在学习中犯点错误是正常的。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 要引导他们由错误走向正确。课堂上, 学生只有处于和谐、宽松的环境中, 才能激发求知的欲望。教师应培养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 千万不要打击他们, 不要挫伤他们的自尊心。

提高学生阅读效率 篇9

关键词:组块效应,信息加工,英语阅读

一、记忆的组块及组块效应

(一) 记忆的组块效应概说

1956年, 米勒 (Miller) 在他《神奇的数字7:我们记忆的某些局限性》一文中指出, 人类能够清楚知觉并即时回忆和加工的不关联的刺激项目数只是7+/-2。他还提出了组块 (chunk) 这个概念作为刺激项目的计量单位。这个组块是个变量, 它随个体对信息的理解程度、加工深度及知识经验的丰富程度而变化。所以, 如果单位信息所含信息量小, 则短时记忆加工的信息总量就小, 加工效率也低;反之, 如果单位组块所含信息量大, 则短时记忆加工的信息总量就大, 加工效率也高。这种信息总量大小和信息加工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单个组块所含信息量大小的效应就叫组块效应[1]。

(二) 记忆组块效应在语言信息加工过程中的作用

人的记忆按照记忆保持时间长短分为瞬时记忆、工作记忆和永久记忆。在加工信息时, 不同类型的记忆参与不同的信息加工操作[2]。第一阶段, 个体受外界环境刺激时, 瞬间记忆开始工作, 它将各种刺激信息进行筛选, 然后把筛选出的信息以非常简洁、概括的形式保存起来, 送入工作记忆进行进一步加工。进入工作记忆加工的信息项目数即组块数就为7+/-2个。使用第二语言加工的数量会更少。第二阶段, 进入工作记忆的输入信息接着又不断以高度概括的形式从工作记忆中消失, 与永久记忆中被调出的信息一起参与信息更深层次的加工。整个流程中每一步的加工过程都受个体的计划、策略所调控。

研究信息加工过程可以发现, 信息最后加工效率的高低程度与受到个体注意的瞬时记忆信息的内容、进入工作记忆加工的信息容量以及个体永久记忆中的信息量有密切关系。要促进信息加工的深度和效率, 扩大进入工作记忆的信息容量很重要。工作记忆的容量越大, 工作记忆和永久记忆的信息融合速度越快, 信息加工效率就越高。而扩大工作记忆容量的有效途径就是扩大单位组块的容量, 也就是利用组块效应来扩大工作记忆容量。个体在加工听觉语言刺激和视觉语言刺激时都遵循这个规律。阅读属于视觉语言刺激, 完全可以利用组块记忆效应提高阅读效率。

二、目前大学生英语阅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阅读速度慢、效率低仍然是困扰很多大学生学习外语、应用外语的难题, 原因之一便是没有利用好组块效应。

(一) 对词汇、固定结构、句型等语言知识熟悉程度不够

首先, 词语是最基础的信息组块。词语的发展包括自动识别词意、识别词的前后缀及词干、辨别词类、辨别词类与词意关系的能力及利用上下文中的线索推断词意的能力。其次, 固定短语、成语、套话等“固定结构”虽包含多个词语, 但其形式固定、意义固定、内部结构和其意义相互制约, 也可以作为较大的信息组块来进行加工。最后, 句型是抽象的组块形式。它为个体既提供辨识语言信息的心理模具, 也提供帮助记忆的框架。阅读时, 个体通过语境和联想来对这个框架进行填充。因此, 句型是特殊的组块。如果学生对词汇、固定表达、句型等语言知识熟悉程度不够, 阅读时便需要为认知系统腾出空间先加工语言的字面意义, 而不是快速自动地组合其意义, 这样势必会减少单位组块信息含量以至于影响信息加工效率。

(二) 背景知识贫乏

学生若缺少英美国家的文化知识或者与阅读内容相关的其他背景知识, 也很可能造成意义上的误解或者完全理解不了。这些背景知识也是一种信息组块, 它以潜在模块的形式存在于个体经验当中。当个体遇到阅读任务时, 就在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寻找并检索与需处理的信息有关的模块, 加以分析、对照、推理, 达成知识的沟通与运用, 从而完成阅读。因此, 即便学生拥有足够的语言知识, 但如果其背景知识掌握不够, 信息检索与处理时就会碰到困难, 无法达到流畅、快速阅读。

(三) 口语不流畅

说话速度快的人加工信息速度也快[3]。运用外语的各种能力是相辅相成的, 语音能力在阅读中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一个人不能很快地说某种语言, 那么他的工作记忆容量就会受到限制, 从而在阅读时用该语言加工信息时就会碰到困难。调查显示, 中国大学生英语口语的学习情况不容乐观[4]。由于受中小学教育方式的影响, 学生口语训练较少, 即使有, 也多侧重于单个语音的准确性, 而忽略口语的速度和流畅性, 多侧重于日常生活程式化的表达, 而忽略了训练学生如何用英语流畅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时, 这种专门的口语训练将语言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割裂, 不注重各种能力互相促进。因此, 口语速度和流畅性的欠缺也成为阅读效率低的因素之一。

(四) 不能有效提取、组合信息

阅读效率高的学生能快速定位自己需要的信息, 而不是每一个词都要读, 并且对文中语言信息能够迅速组合以获得所读意义, 也就是说他们在加工语言信息时会自动从高于书面单个词汇的角度建立组块信息, 而忽略或者用很少的认知空间去加工无用信息。他们工作记忆单位组块信息量大, 阅读效率自然很高。阅读效率低的学生在阅读时恰恰相反, 他们总是在每个词上花费同样的时间, 只是形成单词层面的信息组块, 遇到不懂的词不敢跳过且不会或者很少利用上下文去理解其意义, 其工作记忆中单位组块信息量小, 阅读效率必然有所制约。

三、如何利用组块效应提高大学生英语阅读效率

(一) 自动识别语言符号及其组合方式

要达到自动识别语言符号及其组合方式的水平, 学生就需要掌握丰富的词汇、固定结构, 并熟悉它们的组合方式, 也就是句型结构, 要注意积累词汇在不同语境中的相关意义, 熟悉和掌握词项的典型搭配以及词项的可能搭配。这样, 学生在读到某一话题或某一词项时, 就会自然而然地期待与该话题或该词项有关的词项出现, 从而达到自动识别语言符号并进行高层次加工该符号所传递的信息的水平, 而不是停留在辨认和处理单个词语的低层次的阅读水平上。

(二) 拓展背景知识, 构建思维组块

阅读理解过程是一个读者已有的知识与背景共同参与的过程。对背景知识的掌握能促进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并且背景知识越接近阅读材料的背景, 那么阅读理解得越准确, 阅读效率越高。因此, 学生要在课外广泛阅读, 涉猎不同题材、不同体裁的阅读材料, 广闻博志, 才能扩展自己的背景知识, 构建背景知识的思维组块, 促进高效阅读。教师应在课堂外引导学生多阅读有关英语国家的历史、经济、政治及文化等知识的书籍, 扩大其知识面, 促进其阅读英语文章的速度及理解力。

(三) 快速大声朗读, 提高口语流畅度

要达到这样一个水平, 需要坚持不断的练习。学生可以每天都进行朗读训练, 这对增加语料输入量、促进语料储备、培养语感、形成用意群加工语言信息的习惯都很有裨益。须注意的是, 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先做到大声和慢速两点。大声, 是为了培养开口说英语的自信和勇气;慢速, 是为了确保每个单词的每个音节都发音到位, 做到不增删音节。在做到口音纯正之后, 就要在此基础上加快朗读的速度, 并且努力达到自己最快的速度, 而且最好是能大声快速背诵, 而不只是停留在朗读的层面, 这样有助于提高口语的流畅性。

(四) 用意群加工信息, 有效提取信息

意群, 顾名思义即个体能感知到的能表达某一逻辑意义的一组语言符号, 它不是专业术语,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经常提及。意群是个变量, 可以是单个词语, 可以是某个固定结构, 也可以是个句子, 其大小随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熟悉程度变化。一个意群便可看做是一个组块。比如:If we cannot expand our working memory span, our efficiency of processing information will be limited and consequently we will face difficulties with the processing of language.阅读这句话时, 如果每个词都被看做一个意群即一个组块加工, 那么就需要加工25个组块;如果按照意义将其进行如下意群切分, 就只需加工六七个信息组块:If we cannot/expand our working memory span/, our efficiency of processing information/will be limited/and consequently/we will face difficulties/with the processing of language. (斜线表示意群的切分) 如此, 单位组块的信息含量加大, 效率会明显提高。同时, 采用意群阅读时, 由于加工组块信息量大, 学生容易把握重要信息, 所以有助于学生有效运用略读、跳读、竖读等方法快速定位获取有效信息。因此, 学生可以刻意训练自己用意群加工信息, 加大组块信息含量, 有效提取信息, 从而提高阅读效率。

参考文献

[1]邵志芳.认知心理学——理论、实验和应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6:15-22.

[2]David W.Carroll.Psychology of Language[M].Shanghai: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46-49.

[3]Vivian Cook.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Lan guage Teaching[M].Shanghai: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Edward Arnold Lim ited, 2000:67-71.

提高学生阅读效率 篇10

一、教材说明

《只有一个地球》是北师大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十单元的第一篇科学说明文。课文共有8个自然段, 开头第一自然段以宇航员在太空看到地球来赞美地球, 接着用6个自然段分别写了地球的渺小、地球资源的有限、地球人移居其他星球的不可能性, 最后又以宇航员的感叹结束, 倡议全人类保护地球。借此课文应该让学生通过学习, 读熟课文, 知道课文写了关于地球哪些方面的知识, 了解作者采用的说明方法, 明白“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 产生保护地球的想法。

二、教学预设说明

我设计了两课时, 第一课时的学习目标是熟读课文,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通过学习课文1-4自然段理解几个关联词包含的意思, 为理解“只有一个地球”奠定基础, 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 明白课文开头为什么称赞地球为“人类的母亲, 生命的摇篮”。第二课时的学习目标是学习5-8自然段, 了解移居别的星球是不可能的, 进而更深地理解“只有一个地球”, 懂得学会保护地球。

我预设的教学方法是“洋思教学法”, 出示学习目标之后, 在自学提示的引导下学生自学, 然后全班交流学习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修改下一个学习内容, 确定自己应该怎样去引导学生。在大的教学思路引导下,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和重新确定下一步的学习内容和方法, 课堂教学既有固定的模式, 又有灵活性。

三、教学实况说明

1. 阅读速度限制了学习效率。

通过实际教学, 我发现学生学习的兴趣挺高, 学习的效果也可以, 但学习的效率不高, 速度不够。虽然我在自学提示中明确限定了学习时间, 但是由于学生阅读时有很多不认识的字词, 并且连词成句、连句成篇的能力不够, 所以要用差不多比预设时间多一倍的时间去读熟课文。这样课堂实际学习的内容就与预设的内容有很大的出入, 学生思维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大的训练。

2. 阅读时的理解能力限制了学生理解自学提示的准确程度。

当我出示自学提示后, 要求学生按照自学提示一步一步向下学, 结果有一部分学生两三分钟过去了还在按照自己一贯的想法找参考资料上的答案。自学提示分明让学生读2-8自然段, 可部分学生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这说明学生对提示的要求和提示中给他们的学习方法不理解, 抓不住中心, 因此影响了学习的进度和学习的效率。

3. 学生对自己阅读的结果不能很好地与其他学生去交流, 导致思维不够开阔。

一个人的思想加上另一个人的思想就是一种新的思想, 可是学生不能将自己的想法通过准确的语言和其他同学交流, 这样各自是一种封闭状态, 产生不了创新的思想, 所以学习非常单一。这与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关, 阅读能力好了, 他们积累的语言就丰富了, 通过语言的运用就会变成自己的语言, 这样与同伴交流就有话可说, 也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4. 学生对自己阅读的结果不能准确汇总, 思维的条理性不好。

由于阅读习惯和阅读品质的影响, 学生读完后不会按照自学提示的方法和问题汇总自己的所得, 而是很凌乱的一些阅读结果。这样在全班汇总的时候就影响和学习进度, 教师要通过几个学生的回答归纳出所有学生的学习结果。

四、迅速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最关键的一步

在这次课堂教学实践中, 我感觉首先得想办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当然阅读能力包含阅读速度、阅读时理解的准确度, 是否能抓住中心, 阅读的成果是否能流畅地与同学去交流等。这就要求教师有意识地去培养, 列出训练计划, 一步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1. 从读准每一个字词开始。

或许有人会说五年级的学生读字词应该没问题。学生读单个的词没问题, 读一句话也可能没问题, 可是读一段话就有问题了。我想在阅读课上, 教师拿每一篇课文开始, 不急于求成, 尽量让学生一段一段先读准再读流利, 最后读出感情, 进而用最快的速度去表达。这样训练一段时间后, 学生的阅读速度可能会有所提高。

2. 从课内到课外拓展学生的阅读面。

当学生在课内学到阅读的方法, 体验到阅读的乐趣, 我们就要慢慢展开, 扩展到课外, 一方面推荐读物, 另一方面尽量借助班级图书角和学校图书室的资源给学生提供阅读资料, 让学生从读书实践中得到更全面的发展。比如积累语言、拓展知识面、学会运用语言等, 从而提高阅读的理解能力。

3. 开展一些阅读趣味活动。

当学生对某项学习感兴趣时他们会想方设法地去钻研, 找时间去琢磨, 所以我们要想办法让学生喜欢上读书。开展一些趣味活动,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比如, 成语大连串、笑话大比武、语言百宝箱比赛、故事演讲会……学生在一系列活动中体验到只有多读书才能获得快乐, 才能懂得更多的知识, 才能在活动中大显身手, 才能提高其他学科的学习效率, 他们就会主动找书去读, 并且读书时会带着问题去读, 天长日久, 学生的综合素质自然会提高。

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很多, 只要我们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 利用各种学习机会, 迅速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这样就不会担心学生的学习效率赶不上教学的需要。

当然, 在本次课堂教学实践中还出现了很多方面的问题, 比如教师预设教学时对学生知识水平、思维水平、认知能力等方面的了解不够。在改变教学策略, 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同时, 优化教学预设, 优化课堂结构是充分、有效地实践“洋思教学”模式的必备条件。

摘要: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能够充分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因为阅读能力是其他学习能力的前提。阅读的准确性、阅读的速度和阅读时的分析总结能力都影响着学习效率和效果。所以训练学生迅速而准确地阅读, 能有力地促进课堂学习效率。

提高学生阅读效率 篇11

【关键词】网络环境;图书馆工作;工作效率;大学生阅读;阅读引导

计算机网络的运用给现阶段图书馆运行的各项工作以及现代学生的日常学习模式都有带来了十分巨大的影响,在这样的环境驱动下,将网络环境在图书馆与现代学生之间进行比较全面的规划,做到趋利避害,是最关键的一项内容。想要将这种结果进行阶段性的实现,就应该在网络环境模式下,将图书馆的管理模式与大学生阅读方式的引导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以从整体性的要求下进行网络技术的落实,以保证网络技术对于这两项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升。

一.图书馆工作与网络环境的结合

针对图书馆工作与网络环境融合的问题来说,可以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分析:

1.完善网络模式的构建

现代网络环境就是按照现代通信技术与电子计算机相互结合的基础,再进行不断完善与构建的宽带、综合、高速和广域性数字式的网络模式。这种网络模式的构成就是通过中设网、网际互联的方式以此来覆盖一国甚至多国的效果。在现有的互联网技术运用中,信息网络的形势正在不断地趋于国际化和全球化,信息的提供以及获取方式也在不断地进行改进。

当前网络环境对于图书馆的服务模式造成了十分重大的影响效果,这种网络模式的产生也为图书馆的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图书馆传统的服务形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社会需求状况,将图书馆进行馆藏图书和馆舍阅读服务的图书馆管理内容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人员需求。传统的服务形势就是按照图书馆为中心,等客上门为前提,在图书馆服务管理的过程中没有主动服务的意识,在图书馆使用的过程中,提供的服务项目也比较简单,一味进行原始资料的填充,缺少对于文献的现代化渗透,这种信息传播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读者需求状况,图书馆的知识构建也不能顺应时代的潮流。并且,图书馆在运行的过程中,藏书的整理以及藏书的维护工作十分复杂,这种问题会导致图书馆人力物力浪费情况十分严重。

网络环境的逐步渗透,不仅仅改进着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还是的图书馆的服务进行了全面的优化。在网络内容渗透的过程中,首先图书馆应该试试开放性的服务发展方向,将图书馆之前坐等读者的模式进行有效改进,图书馆应该顺应现实社会的发展趋势,主动接触社会,将图书馆的知识结构进行最大限度的扩充,找到突破现状的缺口,逐渐摆脱传统文献处理的方式。图书馆在运行的过程中,不断地结合现实的网络技术,对于信息资源进行针对性的采集、加工、组织以及服务,建立健全的开放式服务体系。

2.图书馆应该以读者为中心,开展多样性的服务方向

传统的图书馆服务就是工作人员进行重复繁琐高强度的采编、加工、图书入库以及流通的工作,为读者提供信息资源以及阅读的空间。在现有的社会需求模式下,使用传统的服务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于图书馆的需求状况,同时也不能满足人们对于信息资源的需求程度。图书馆应该从之前传统单一的服务型向经营型模式进行转变,将服务内容与市场经济进行进一步的结合,对图书馆的信息进行深层次的加工,以方便图书馆服务的工作效率进行全面的提升。

3.图书馆应该将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进行规范融合

想要将图书馆进行长远的发展与服务规划,就应该就现在的公益性服务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与推进,在该基础下,提供各种类型的有偿信息服务,这种信息服务的实现可以为图书馆今后的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减少国家的财政负担,弥补图书馆在今后建造中的资金不足,提升图书馆在现实的市场压力下自我生存能力的展现。

4.图书馆应该发展和完善产业型服务的延伸

城市的市场经济状况在进行不断地延伸,市场经济模式正在进行不断地规划,各种各样的图书馆模式都在进行进一步的构建与完善,不管是公共图书馆还是学校的图书馆都应该将公益性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灌输,并在该基础上,将经营性的理念进行逐步的规划。在市场经济模式的推动下,图书馆的经营形式逐渐以生产和经营信息产品为主的经营性信息服务机构迈进,这种全新的信息服务模式,将不断地推动图书馆的产业升级与发展。

图书馆在建设过程中,还应该加强导读服务的工作内容,按照图书馆自身的存在状态进行针对性的完善,图书馆的运行模式应该将读者的需求进行逐步的确定,以此来将图书馆的网络技术运用得到更加广泛的推广。

二.网络环境下对现代学生的影响程度

由于互联网的使用具有实时性与高效性的自身优势,这种信息传播的方式就是一种全新的资源传播技术,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发展与传播,在这种使用环境下,极大程度的改变了学生的思想模式以及学习方法。但是网络的使用具有十分明显的利弊性,对于现代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具有十分严重的影响,对于现代学生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如何进行趋利避害的问题具有很大的研究意义。

网络环境对于现代学生的消极影响来说,由于互联网信息资源的传播具有广泛性的特点,全球各地的人都可以使用网路进行交流,但是出于每个国家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都有具有比较明显的差异性。西方国家的思想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学生的思想教育趋向。现代学生在网络使用的过程中,不能将利弊有效分离,常常因为盲目崇拜或者社会消极因素的产生导致学生在生活上存在不良的心理状态,缺乏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在網络环境下,学生可以按照自身对于信息的需求程度进行各类信息的收集,在信息收集的广泛性上会大大超过书本上的知识,学生在信息资料的选择以及应用上也会更加的方便与随意,这种现象的产生就会导致教育工作者在教学的过程中产生比较明显的劣势,严重影响了教育工作者的主导地位,但假如在该过程中进行图书馆内容的灌输,就可以将学生的阅读方向进行针对性的引导,以此来进一步提升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

网络环境对于现代学生的积极促进来说,网络信息的传播方式更加的方便快捷,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使用专门性的网页构建,将信息与资料传递到网络平台的模式中,方便学生们进行课程的浏览和学习。

并且,在网络平台的构建上,学生们的学习和交流都具有主观性的特点,在这种平台的使用过程中,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言论以及建议,平台在构建的过程中,也可以根据这些意见以及建议进行针对性的规划,以这种优化的形式不断完善。这样的平台运行模式可以让教育工作者充分的了解学生的思想,及时的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从而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与教学目的,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

网络环境自身存在着多样性的特点,这种网络的使用模式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增添了生命与活力,在网络学习的过程中,现代学生可以使用多种网络内容将学习的知识进行充分的构建,这种内容的学习方式可以逐步提升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眼、耳、口、手、脑进行充分的运用,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能力。

对于网络环境的运用来说,这种全新的环境模式会逐渐影响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状态,图书馆的构建与学生的使用都应该进行针对性的调整,以此来充分展现网络环境运用的优势。

在网络环境中,学生应该调整好自己的态度,坚决抵制网络中的不良诱惑,对于网络信息的传播进行有效的分类与选择。互联网的使用虽然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但是也应该就自身的时间进行进一步的掌控,对于时间进行全面性的规划,合理的分配阅读学习以及娱乐的时间,充分的使用网络进行知识学习的巩固。学生在使用过程中,应该严于律己,提升对于自身的要求,由于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容易沉迷于网络游戏中,所以对于网络的运用应该有比较充分的认识,了解沉迷网络的危害,提升自身对于网络使用的自控能力。

学生在进行网络阅读的过程中,应该端正自己的学习阅读态度,明确自己的学习阅读目标,及时进行自身学习方法的规划与调整,构建一种开放性的阅读学习模式,这种阅读学习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注意力,避免在阅读的过程中受到其他无关信息的干扰,从而提升学生自身的阅读效果。

结语:

网络环境在运行的过程中应该将其自身的优势进行充分的展现,对于图书馆以及现代学生的影响都应该进行优势化的推动,我们在使用过程中,应该认识到网络带给人们生活的改变,趋利避害,将网络的优点进行最大化的实现,以此来为网络环境的发展奠定比较扎实的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刘轶林.网络环境下对图书馆工作效率提高及大学生阅读引导工作的探究[J].中外企业家,2015,35:197-198.

[2]张凤娥.高校图书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对大学生开展知识服务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

[3]吴丽坤.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德育教育创新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

[4].《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5年第25卷总目次(总第394期~417期)[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5,24:142-160.

[5]钱小荣.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读者阅读方式的变化及图书馆的应对策略[J].现代情报,2010,09:147-150.

[6]曹小琴.面向“两化融合”的工业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

[7]杨伟.数字图书馆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与教育引导对策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

[8]趙圆圆.传播学视角下的高校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4.

[9]AkakandelwaAkakandelwa,PritiJain.Acomparativestudyofperceivedworkrelatedstressamonglibrarystaffintwo academiclibrariesinSouthernAfrica[J].LibraryManagement,2013,348:.

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效率 篇12

一、倡导“不动笔墨不读书”

读书动笔墨是一种良好的读书方法, 更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革命老人徐特立在湖南第一师范教书的时候, 要求学生读书不要贪多图快, 囫囵吞枣。他向学生介绍了一条读书的好经验:不动笔墨不读书。意思是说读书要想有收获, 不仅要眼看、口念、心想, 还要动手写笔记。许多人的读书经验证明这样读书能积少成多, 集腋成裘, 结合实践应用, 提高自己。

在教学中, 我积极倡导学生无论读什么书, 笔不离手, 可“划” (划出亮点、悟点、疑点) 、可“标” (标出生字读音、难点) 、可“注” (自己独特的读书感悟) 、可“抄”可“写” (读书笔记) 。当这种习惯养成之后, 书一拿起, 手中无笔反而不习惯了。而且, 我也一直身体力行, 不时也把自己的读书笔记拿来与学生共享, 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潜移默化下渐渐被激发出来, 早读课、晚自修, 握着一根笔杆子看书的同学越来越多了。

其实, 不论采取哪种“动笔墨”的形式, 只要长期坚持下去, 就必会受益。因为“动笔墨”的过程, 既是反复咀嚼加深理解的过程, 又是帮助记忆的过程, 还是建立资料库的一个好方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遇到有心得或查到什么资料时, 就及时写下来, 时间长了, 可以积累不少东西, 到用的时候, 就可以左右逢源, 方便快捷, 做到“胸有成竹”。

二、重视课外阅读的质与量

人才源自知识, 而知识的获得跟广泛的阅读积累是密不可分的。古人有“书中自有颜如玉”之说;杜甫提倡的“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等, 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在指导学生如何阅读的问题上, 我认为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借鉴:

浏览式。在学习之余, 鼓励学生多翻翻, 或看一遍序目, 或读一章节。这样有利于开阔视野、丰富知识。

精读式。在“泛览”的基础上, 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 进行精读, 研读作品的写作方法、语言、人物等。

跳读式。读书遇到难点时, 可以先记下来跳过去阅读。待文章读完以后, 再回头思考解决。

问题式。学习某一篇教材后, 设下一悬念, 让学生带着这一问题阅读相关文学作品, 查阅相关资料, 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

剪报式。阅读报刊时, 遇到优秀的作品, 将作品剪下来, 贴在笔记本上, 分类整理。

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方法因人而异, 因知识水平而异。除平常的阅读之外, 我还结合初中生应阅读名著书目, 每学期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一至两本名著导读。

如导读《西游记》、《水浒传》等章回小说时, 我要求学生每星期做两章回读书笔记, 必须包含章回故事情节概括、精彩摘抄、精彩赏析、心得感悟。情节概括:把文章的提要写出来, 力求抓住重点, 概括出基本内容, 文字须简明扼要。精彩摘抄, 文中的精彩语段、词句可摘录在本子上, 也可摘录在卡片上。摘录时引导学生注意不要断章取义, 不要改动原文的字句和标点。精彩赏析、心得感悟不必拘泥于某一固定形式, 有感而发。比如, 可以分析作品的写作特点, 分析人物性格、故事情节, 赏析语言特色、写写心得体会等。这样, 学生阅读时由浏览———摘抄———思考———笔记, 一轮下来, 不仅读了, 而且懂得整合、思考、积累、提升, 阅读效率大大提高。

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 提高阅读质量, 我每周利用一堂正课时间进行名著读书笔记检查或评比。其形式或是举行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辩论会, 或是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 老师及时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或进步明显者, 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同学们很期待每周一节的名著导读课, 争相效仿先进, 畅谈感言, 亮出观点, 这样班级逐渐形成了较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 学生文学欣赏的能力逐步提升。

三、坚持课前三分钟交流

课前三分钟背 (写) 诗词、讲故事一直是我的课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全班同学按号数轮流上台, 每节课一个人, 每个人所背的诗词、讲的故事绝不雷同, 从背诵、默写诗词, 到讲成语故事、童话故事、歇后语故事。通过活动, 同学们既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 又有了广泛的阅读积累。有时恰逢某一学生讲到一个有趣生动的故事, 就顺势让学生玩玩故事接龙的游戏, 情节接龙、结尾新编、题目另撰, 学生忙得不亦乐乎, 而我也乐于坐享其成。

当有学生说日记无话可写时, 我就让他们改编、扩写、续写课前三分钟的故事, 想怎么写任其在“自留地”里天马行空, 学生也很乐于接受。长此以往, 日记成了学生的又一个材料充实的资源库。如此这般, 写起作文来, 学生何愁肚中无货呢?

四、经典因为诵读而精彩

经典文学著作以其经久不衰的魅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如果就这样让它沉淀在历史的河床底, 那真的是为人师的在暴殄天物。虽然, 对于浩瀚的经典著作来说, 我们能做的不够九牛一毛, 但至少我们可以帮孩子搭一座桥, 让他们到河中间看看。于是, 每一个学期, 我必定组织本班的孩子, 按六个小组进行一次经典诵读比赛。

三个学年, 六个学期, 我会循序渐进地安排六节有关经典诵读常识和技巧的课程, 在开完课程之后, 让各小组自行选材进行编排、组织诵读训练, 然后全班和议定出评分标准, 并且让每一小组派出一位评委, 最后选定日期进行比赛。比如, 我以《乡愁》为范本, 讲授诵读的基本技巧, 随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经典诗歌诵读比赛。再如, 我结合《春》的教学活动, 讲授集体诵读的方法,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现代经典散文诵读比赛。在一次次的小组合作中, 在一次次的抑扬顿挫中, 在一次次的声情并茂里, 我一次次地被他们感动, 经典就这样慢慢地种在孩子的心里, 生根, 发芽……

上一篇:艺术设计教学研究下一篇:容量优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