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教学研究

2024-07-21

艺术设计教学研究(共12篇)

艺术设计教学研究 篇1

摘要:通过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研究和对社会需求的研究, 提出应建立一个合理的人才培养结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要突出“技艺并重”的双轨制度, 完善、提高设计实践教学体系, 注重学生的技术能力和职业能力培养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研究

师范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仍处于探索之中, 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目前, 师范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大多停留在课内外的手绘表现和计算机表现上, 主要侧重的还是造型教育, 设计作品更多停留在艺术感觉的审美层面, 与社会、行业的实际需求相差甚远。因此, 通过搭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平台, 有效实施实践教学来改变上述脱离实际、脱离生产、脱离社会的局面已成为目前师范院校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当务之急。面对师范院校 (非师范专业) 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 笔者就环艺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谈几点看法。

一、师范院校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1. 注重艺术表现, 轻视技能工艺

师范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人才模式的培养, 受传统造型艺术教育观念的影响, 侧重艺术感觉的审美层面, 画图案, 画设计, 对环境设计的工艺流程, 材料选择和技术统筹缺乏必备的知识。在师范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重艺轻技”的现象十分明显。然而依照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特点, 其实践性十分突出, 这种“实践”是与社会生活、生产加工相对应的实践体验, 是环境艺术设计观念的物化, 是设计实践中市场、材料流向的需求所决定的, 也是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属性。

2. 缺乏相应的实验、实习设施和场地

接触实际少, 缺乏相应的实验、实习设施和场地, 学生从未亲手制作过“环境艺术设计作品”, 从未接触过怎样用材料和施工工艺过程来实现环境设计的构思, 从未想过工程制作成本问题也是当今师范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普遍存在的现象。在设计过程中, 绘画性的效果图和制作图仅仅是完成了全部流程中的一道工序, 它需要相应的工艺和材料、生产流程和加工环节来实现, 不接触生产实际, 不熟悉生产环节和材料工艺过程, 只是“纸上谈兵”, 环境艺术设计只能成为一种绘画的、唯美的艺术形式。纸、电脑、教室、黑板仍然是教师与学生表现和交流的主要场所和媒介, 学习环境艺术设计的同学不懂施工过程, 很少考虑市场行情或社会需求。

3. 忽略实践课教学环节

我系实践课程共五门, 分别是:外出写生、建筑写生、艺术考察、毕业设计、毕业论文。严格来说这五门实践课程还不能称其为“实践”课程。还是一种绘画造型的艺术形式。我们没有完备的实践教学体系, 没有明确的实践教学环节, 没有明确的职业岗位能力需求标准, 使得实践教学无法保障, 教学质量难以提高也是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普遍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面对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种种现状, 我们怎样改变呢?

二、构建师范院校环境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环节的基本思路

1. 实践教学要与“产学研”相结合

实践教学要与“产学研”相结合。“产学研”不是一种简单的实践教学方法或教学活动, 而是一种符合现代设计艺术教育规律的社会现象。以用户群为服务对象, 以社会化生产经营为依托, 师生共同进行设计研发, 参加技术性操作等实际工作, 在市场中发现问题,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供了可能。

2. 实践教学要与就业、创业相结合

非师范专业的实践教学要与就业、创业相结合。如果培养的专门人才不能适应工作岗位, 没有达到职业岗位的标准要求, 没有在专业方面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这就证明教学与社会需求存在脱节和不适应。岗位能力教育必须贯穿实践教学的全过程, 加强技术能力的培养是学生通往社会、走上就业、创业之路的“绿卡”。

3. 实践教学要和育人相结合

学生在实践、实习和接触社会的过程中, 不仅要学习专业技术和生产工艺, 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人, 学会如何与人相处, 学会如何与人沟通, 而不是纯粹的学技术学工艺。学生的职业行为, 职业意识、职业道德、都是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书本上的理论性道理, 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体会和应用, 只有在实践中通过磨练才能形成自己特有的气质和品格。

三、完善、提高师范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1. 突出“技艺并重”的双轨制教学

包豪斯最早提出“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办学理念, 为全球的设计艺术教育筑起了一座丰碑。它对设计艺术的思考与定位、对教学体制的建立等方面至今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坚持双轨制的教学体制, 一轨是艺术理念的培养, 由艺术家来承担教学, 主要训练艺术表现的审美感悟和创造力的培养;另一轨是作坊工艺教学, 由技艺娴熟的工匠来承担。学生初步课程学习合格者才有资格进入作坊, 学习加工方法和制作工艺。学生设计制作的产品或样稿被厂商订购, 直接投入工业化生产, 取得了极大的经济回报。

“它山之石, 可以攻玉”。我国正处于经济高度发展时期, 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如何定位, 如何使人才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 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环境艺术设计教育要突出“技艺并重”的双轨制度, 注重学生的技术能力和职业能力培养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

2. 建立“实践教学模块”结构

整合课程体系, 建立“实践教学模块”结构, 是完善“技艺并重”教学体系的重要途径。将基础造型能力与工艺制作和材料技术相结合, 将设计课题与施工工艺技术应用进行综合训练, 注重知识的先进性与技术的应用性能力的培养, 形成按照职业化标准进行实践教学的模式, 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需求。运用整合能力设置课程, 建立既相互关联、衔接, 又有明确的区别和技术成份, 强调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为此, 我们在“实践教学模块”中增加了《装饰构造材料与施工》、《工程预决算》等课程, 建立了“技艺并重”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体系, 课程的综合化程度也得到了提高。

3. 实行“工作室教学”

目前高校师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缺少必要的实习条件, 缺少实验室和工作室, 普通的教室是艺术设计教学的主要场所, 电脑与纸则成为教学的主要媒介。很难想象, 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会适应社会和企业的实际需要。因此, “工作室教学”已势在必行。

笔者所在的太原师范学院就顺应改革潮流, 成立了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该工作室集教学、科研, 承接市场项目三种功能于一体, 设导师1人, 指导教师若干。工作室除承担环境设计类课程的实践教学任务外, 还担负了与环境设计类课程有关的科研任务, 积极承接市场设计项目, 主动沟通产学研的联系, 为环境艺木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和科研搭建了良好的实战平台。建立“工作室教学”是完善实践教学的途径。走进“工作室”, “项目课程”贯穿在教学之中, 在具体的实践性的学术过程中, 学生收获得到的“知识”远比他单纯读书、做笔记要大得多, 因为教学有了针对性和实用性, 而且, 学生收获的不仅是知识的本身, 还有实际运用知识的方法, 一举两得。

4. 与企业建立专业实习基地

与企业联合, 建立“设计实习基地”是完成实践教学、延伸设计项目和成果应用的重要途径。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之中, 解决实际问题, 这也是包豪斯提倡的教学形式。把师生的科研成果与社会实际项目相结合, 扩大教学资源的共享, 可以获得双赢。让设计艺术教育走向社会, 走进职业岗位, 真正实现“师范型”教育向“应用型”教育模式的转变。

5. 假期课外教学

假期课外教学指将大量实践性教学活动安排在假期完成。这种实习为学生提供了在职业环境中工作的机会, 使其在获得学分的同时也获得了第一手的实际经验。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接触社会、体验文化, 更深入地研究.体会和消化课堂救学的内容, 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 可以有更多时间参与工程施工, 社会调查和设计项目等实践性的工作, 较早地接触专业前沿, 感受专业与行业的差异, 扩大视野, 拓宽思路, 从而提高创新能力, 将课堂学习与整各社会学习结合起来。

四、结束语

师范院校环境设计艺术专业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设计艺术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仍处于探索之中, 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 我们不能总是沿袭传统的师范教学模式和套路, 应该通过对自身的研究和对社会需求的研究, 建立一个合理的人才培养结构。突出“技艺并重”的双轨教学制度, 完善和提高设计艺术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条件、设施是师范院校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张放平.强化实践教学, 推动创新型人才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 2007, 17

[2]顾湘东.用“系统方法”指导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J].装饰, 2006, 3

[3]兰青, 仇宏洲.萨凡纳艺术设计学院[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4]弗兰克·惠特福特.包豪斯[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1

艺术设计教学研究 篇2

1.提高对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认识要想进一步推动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我们必须首先提高对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认识。这就要求高校应当加大对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关注度,特别是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指导与研讨活动,来进一步加深对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认识。

2.改善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的环境改善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的环境,也是促进其进一步发展的有效措施。这主要是因为,目前我国的很多高校虽然设置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但是高校对于该专业基础课的教学环境却没有给予相应的支持与改善,导致很多搞笑的教学条件不足以满足现实的需求。特别是在相关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理念、技术不断创新发展的当今社会,教学环境条件的滞后严重阻碍了该专业的发展。因此,更新技术设备,保障教学环境的硬件条件,并实行严格的教学管理等改善教学环境的举措则显得更加意义重大。

3.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性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创造性较强的专业。因此,在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创新意识与发散性思维,对于促进该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也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正所谓基础是创新的前提,学生的创作力与其基础训练的结果息息相关。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设计思维与设计理念的过程。所以,我们要想首先新一步发展学好基础课改革,就应当在注重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方式。

4.提高学生的专业文化素养及技术水平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涉及建筑学、艺术学、素描等多领域的,综合性较强的专业。因此,它对学生的专业素养及要求也比较高。因此,我们要相深入推进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就必须做到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文化素养及技术水平。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开拓学生的文化知识与视野,并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绘画与制图技术等。这有这样,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5.促进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与实践的结合此外,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也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因此,在推进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还应当努力促进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结合。这就要求各高校应当建立相应的校内或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并鼓励学生到相关企业单位存于环境艺术设计的相关实践工作,在实践中理解、把握基础知识,努力提高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

结语

艺术设计教学研究 篇3

【关键词】支架;自主学习;艺术设计应用软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设计产业发展迅猛,产业的转型升级对人才提出新要求,需要更新知识能力强、学习能力高、有一定合作精神的创新型人才。因此高校自主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由技能培养向能力培养转变,培养技能实操类课程中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技术思维和技术整合能力。但是设计学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薄弱,缺乏问题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离教学国际化、信息化、学科交叉化的背景下复合型创新人才标准還有距离。

艺术设计应用软件是设计方案可视化表达的重要工具之一,主要包括辅助设计软件和多媒体编辑软件两大类。软件种类多且实操性强,软件知识更新快且技术细节多,对软件操作扩展应用能力和知识迁移学习能力的要求较高。但设计软件实验教学普遍采用教师集体面授示范,学生上机同步练习的教学模式和案例、任务或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实验过程中,教师提供一对多或一对一的面授指导,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难以提升。因此,设计学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体表现为:1.自主学习能力弱,知识探索的能动性不足,认知提升较大程度依赖老师;2.软件技术和设计知识的融合能力弱,设计思维与设计表达无法同步呈现。

以维果茨基为理论基础的支架教学模式通过教师引导学习并构建学习支架,帮助学生顺利穿越“最近发展区”,能使学生获得独立解决各类学习任务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学生全方位的主动发展。此次教改以支架教学模式为理论基础,按照支架模式流程,结合设计专业学生特点和艺术设计应用软件特性,以三维设计软件SketchUp为例,构建艺术设计应用软件的支架教学模型,旨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软件技术与设计知识的融合能力。

一、支架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与框架

(一)理论基础

欧共体“远距离教育与训练项目”文件把支架教学模式定义为“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该框架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逐步理解所需要,具体指通过“支架”(教师或同伴的帮助)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最后撤去支架,实现自主学习的目的。支架教学模式是建立在以下理论基础之上: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是受Piaget的认知发展心理学(Cognitive Devel2opmental Psychology)和Vygotsky的社会互动理论(Social Inter2actionism)的启发而发展起来的新兴的教育心理学流派。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所得,而是学生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在社会文化互动中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因此,建构主义指导下的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中,借助教师和同伴的帮助,在人际间协作交流互动中实现对知识的建构,其中情境、交流、协作和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四大要素,情境、交流、协作是学习的条件和过程,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终极目标。

2.“最近发展区”理论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于20世纪30年代初提出的认知发展理论,该理论是研究儿童发展与教育发展的关系问题。维果茨基的研究表明,教育对儿童发展能起到主导和促进作用,儿童发展存在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实际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可能达到的潜在发展水平,该水平表现为自己无法独立完成任务,却能通过模仿成人的帮助完成任务。这两种水平间的距离即为“最近发展区”,建立在“最近发展区”范围内的教学才是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

3.自主学习理论

自主學习理论是源于人本主义,随着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教学理论。对自主学习概念的理解大致有三种:第一种观点认为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模式或学习方式,以国内学者余文森、程晓堂为代表;第二种观点认为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建构性的学习,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监视、调控由目标和情境特征引导和约束的认知、动机和行为,以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齐默曼教授为代表;第三种观点认为自主学习可以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来定义,以华东师范大学庞维国博士为代表。传统自主学习理论的三个基本特征表现为学习的自立性、自为性和自律性。信息环境下的自主学习理论在延续传统理论特征的基础上,增添了信息环境的新特点,与合作学习、终身学习相结合,在“自”性基础上体现了“共”性,表现出共学性、共创性和共和性。

(二)理论框架

支架教学模式源于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是一种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和自主学习模式。该模式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该框架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逐步理解所需要的,具体指通过支架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最后撤去支架,实现自主学习的目的。

支架教学模式由五个流程构成:搭建支架、创设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图1)。支架搭建是关键,情境是学习背景,教师通过支架和情境给予学生帮助;小组协作是学习方式,学生在协作和独立探索中建立自己对意义的建构,并提升问题解决的能力;通过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教师给予学生反馈,并促进改进提升。

二、艺术设计应用软件支架教学模型构建与教学设计

(一)支架教学模型构建

我们按照支架教学模式实施流程,结合设计专业学生特点和艺术设计应用软件特性,构建艺术设计应用软件的支架教学模型的过程。我们将模型的整个过程分为支架搭建前期、支架搭建中期、支架搭建后期三个阶段,整个过程是教师逐渐把管理学习的任务转移给学生的过程(图2)。支架搭建的前期和中期部分,教师为主导,具体工作包括: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分析、教学目标设定、教学任务分解、软件支架搭建和项目情境创设;支架搭建后期部分,学生为主体,在独立探索和小组协作中建构意义,教师通过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给予反馈,形成一个评价和探究循环的过程,提升自主创新和探究能力。

nlc202309081928

(二)基于支架教学模型的教学设计

本文以环境设计软件SketchUp为例,阐述支架教学模式在设计软件应用课程中的的应用。SketchUp是一款专注设计过程的三维实景效果模拟软件,由于其绘图过程简化易操作,自主学习难度低,自主学习资源丰富,因此选择它作为设计应用软件自主学习对象。

1.支架搭建前期

本次授课对象为环艺系大二学生,已完成制图与透视原理、环境设计基础、二维软件等设计基础核心课程的学习,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在新旧知识间搭设关联。根据SketchUp设计数字化表达流程,在二维平行投影工程图和三维中心投影效果图之间搭设关联,在设计知识和技术表现之间搭设关联。

教师在SketchUp操作流程的多个环节设置“最近发展区”,分区分阶段灵活推进,保证学生对知识获取的循序渐进和由易到难,符合“最近发展区”设置的灵活性和成长性。随着学生能力的提高,“最近发展区”会随之变化并迁移,具体内容见表1。

2.支架搭建中期

(1)软件支架搭建

支架搭建前期工作完成后,进入软件支架搭建和项目情境创设环节,在设计方案确定后进入数字化表达阶段,按照该阶段的三维实景模拟制作流程,为设计学专业学生学SketchUp搭建知识概念框架。根据“最近发展区”分析,教师将支架细分为五个版块:建模支架、布光支架、材质支架、渲染支架和后期支架,每个支架版块由技术知识、关联知识和层级任务构成。

比如建模支架版块由建模技术知识、建模关联知识和建模层级任务构成。建模技术知识包括建模原理、建模流程、建模工具和建模资源;建模关联知识包括与平立面图样的关联、与风格形态元素知识的关联;建模层级任务包括验证性任务、应用性任务、创新性任务和设计性任务支架,见表2。

(2)项目情境创设

课堂上创设真实项目设计情境和问题情境,选取某复式住宅,以体现空间使用者的职业属性为设计主题进行空间设计与表达,提出问题:“如何设计出符合空间使用者职业属性的住宅空间?”

项目情境内容具体包括:以小组为合作单元,从职业旅行者、宇航员、航海厨师、丛林探险家、摇滚乐手五种职业中选取一种职业人为使用对象,分析其职业特征和使用需求,提取典型设计元素,在空间的形态、界面、光照、色彩、家具陈设等方面突显空间的职业特征,整合软件技术表现设计创意成果。在特定情境下设定并完成层级任务,循序渐进实现学生的整体水平提升。

3.支架搭建后期

支架搭建和情境创设工作完成后,进入支架搭建后期阶段的学生独立探索和异质小组协作环节。独立探索是个人建构知识的过程,小组协作总结规律,增加知识建构的社会交互性。

首先,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及方法,形成自主学习的动力,并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之后再开展独立探索,学生利用教师搭建的支架,以设定的各项层级任务、问题为驱动力,进行软件工具的熟悉、综合运用以及创新设计。

其次,学生带着教师设定的问题和任务进行小组协作环节。教师先以测试成绩为依据,将学生进行异质组合,3人一组,按不同能力层级进行配比。之后,学生进入到各自小组中,以教师设定的问题为讨论依据,在问题解决过程中顺利完成协作任务,并将协作成果进行课堂汇报,教师给予阶段性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自主学习效果、小组合作表现和最终成果呈现,学生根据反馈意见进行反思和总结,制定下一步自主学习计划。

三、教学验证

本次授课对象为大二学生,完成了主要设计基础课程的学习;班级人数为22人,每3-4人一组,共7个小组,保证教师能兼顾到各个小组的协作过程并给予个性化指导;学校具备基本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可以保证软件应用课程自主学习过程的实施和开展。

本次教学改革在15-16学年第二学期《设计软件应用》课程中实施,授课对象为14环境设计2班学生、20人,持续6周,共96学时。在授课过程中,第1-2周进行实际发展水平测试和主题空间设计方案细化,并给予每位同学以反馈建议和提升方案,第3-6周运用支架教学法进行SketchUp的自主学习。

授课结果表明,学生反馈良好,学习成果显著,能够熟练操作软件技术,并深入细化掌握設计知识;学生在完成课程作业之余,能积极参加设计竞赛,极好地验证了支架教学法的有效性,基本达到促进自主学习的目标。

小 结

综上所述,通过基于“最近发展区”分析的艺术设计应用软件学习支架,学生能独立高效地完成SketchUp的整个学习过程,并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本课题下一个阶段的研究目标将集中在支架搭建后期阶段的独立探索和小组协作环节,研究如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性需求和小组协作中的管理和分工问题以及针对性的评价标准等方面。

参考文献:

[1]丁革建.软件教学的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1(3).

[2]王颖.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其应用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3(12).

[3]王文静.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对我国教学改革的启示[J].心理学探新,2000(2).

[4]孔得伟.基于支架式教学的网络课程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5]李红美.基于支架式教学的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教学設计——以知识点“学习教育技术的意义”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09(11).

[6]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5).

[7]张洪洋.计算机应用软件教学的实践与探索——基于网络视频资源的小组合作教学模式[J].现代教育技术,2008(11).

[8]黄纯国.计算机应用软件教学的“双层情境”观[J].现代教育技术,2008(8).

[9]Janet McDonnell.Central Saint Martins,Scaffolding practices: A study of designpractitioner engagement in design education[J].Design Studies,2016 (45).

[10]SitiAinon Abdullah. Evaluating Students’ Need in Using Computer Aided Software inLandscape Design Course[J].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015 (195).

艺术设计专业软件课程教学研究 篇4

一、构建知识结构, 提高应用能力

通常情况下, 软件的操作方法在原理上是相通的。我们在软件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应安排一部分理论知识讲述, 其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图像基本知识和软件工具的内在逻辑结构。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计算机图形处理的基本知识架构, 掌握常用工具和其他同类软件工具的使用方法,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设计工作中计算机制图问题的能力。

例如, 无论是办公软件还是制图软件, 一般情况下图片的管理都有图层的概念;文本的编辑方式大致相同;诸如复制、粘贴、撤销等命令的方法相同。所以, 在学习过程中, 随着学生使用软件数量的增多和软件操作经验的积累, 慢慢会扩展到不同软件的学习和应用中。所以, 软件课程和其他理论课程一样, 也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性。我们在学习和讲授的过程中, 顺应这一认知习惯和记忆特点, 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二、软件课程内容因“课”制宜, 与专业紧密结合

软件课程的讲授应从专业特色出发, 对于艺术设计应用软件的教学要与专业内容联系起来, 让学生在软件学习的过程中活跃设计思维, 了解软件应用的目标实现, 缩小软件课程学习与设计创作的距离, 让学生更加了解制图软件对于设计创作的辅助作用。例如, 在对Photoshop的课程教学中, 对于环境艺术专业的学生可以采取环境艺术专业的案例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例如, 用Photoshop来对室内设计效果图的进行色彩效果、光影效果的处理, 或用Photoshop来对AutoCAD输出的景观平面图做道路铺装和绿化处理等。对于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可以采用一些实际案例作为专项课题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制作, 让学生真正了解一些实际操作规范, 体验工作需求, 明确学习目标, 提高学习效率。

三、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 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软件课程的教学方法通常采用工具教学和实例教学相结合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 先将软件的工作界面和常用工具作全面介绍, 然后倒入与专业实践性教学需要的案例, 在操作演示的过程中完成软件教学的任务, 从而达到教学目标。除此传统的教学形式外, 还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和目标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 注重方法与过程, 通过组逐层入的方法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完成设计任务, 在设计创作的过程中逐渐掌握软件知识和技能。例如, 以环境艺术专业的学生为例, 在AutoCAD课程的授课过程中, 要求对一家居平面布置图进行功能布置。首先, 要求学生对业主的家庭人员结构、生活习惯、个人修养及爱好习惯等进行了解, 然后运用设计软件将家居平面图进行合理的功能布置与设计, 在这个过程中对于方案的分析讨论以及教师点评, 让学生逐渐拥有了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运用AutoCAD软件进行设计表达的能力。

讨论式教学, 在对案例进行设计分析及图纸制作时, 教师以研讨的方式来分析方案的可行性。这种讨论式的教学方法, 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 产生互动, 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路和操作方法, 最终使学生形成一种可行性方案并进行实施。在方案形成以后, 还要进行作业作品展并进行作品点评, 让学生相互评价设计结果, 取长补短。这种讨论式教学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创造性和发散思维,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标式教学, 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给学生一份任务书, 要求根据项目总体要求完成一项具体的设计任务, 把教学内容隐藏在任务重, 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经过老师的点拨去解决问题。它将教学内容任务化, 并在模拟情景中学习、探索、归纳, 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步骤。目标是教学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环节组成:指导选题、制定工作计划、决策阶段、实施阶段、检查阶段, 评估阶段。

四、培养良好操作习惯, 提高制图速度

在软件课程的机房辅导过程中, 我们常发现多数学生右手持鼠标, 左手常常无处可放, 处于“不作为”的状态。对于专业设计人员来看, 这不是一个好习惯。

众所周知, 对于常用的制图软件来说一般会设置大量的快捷键。我们想要快捷操作制图软件, 需要两手并用, 左手键盘、右手鼠标才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左手一般来执行快捷键的辅助程序命令, 这需要长时间、大量的练习才能产生手指在键盘上的位置感, 和我们键盘打字的原理是一样的。良好的习惯不仅表现在软件的操作上, 同样也体现在学生实用软件完成设计任务的过程中。比如在AutoCAD的操作中, 图层的作用是把工程图纸中的各个不同类型的建筑构件或实体分成若干部分, 利用相互叠加的关系, 组合一副新的画面。在教学过程中, 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图层的特性, 就需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规范管理图层的习惯。在AutoCAD开始制图时就先根据需要建立若干图层, 然后先建筑框架, 后室外布置等, 依图层逐步设计, 有序完成方案。所以, 在使用制图软件时要熟悉行业标准, 养成步骤规范、思路清晰的良好习惯, 这也是作为设计师良好专业素养的表现。

五、扩大课外交流, 持续学习

除了课堂教学以外, 学生可以在网络上通过多种艺术设计网站对有关知识进行选择和决策, 从而加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思考与创新。同时, 我们应该鼓励学生把自己的作业在网络上发布, 和同学及行业前辈共享学习的快乐。这样在交流的过程中不仅技术得到了升华, 也是学生学会在交流中沟通, 在提高中成长, 在实践动手能力方面做好充分准备, 无形中也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

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 软件属于辅助工具, 软件课程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运用计算机软件实现自己的设计构想。所以软件课程应该更多地从专业实际需求出发, 有效地优化软件课程的教学内容, 全面服务于专业需求。软件课程教育是专业素质培养的重要环节, 随着技术的更新、时代的进步我们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当中多进行探索和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与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 软件课程已经成为艺术设计专业不可缺少的专业基础课程, 在软件课程教学中应该把工具教学与专业素质教学结合起来, 突出软件对于专业的辅助性和对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创新思维的培养起到相应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软件课程,艺术设计,专业素质,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李诚.谈现代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软件教学[J].时代教育, 2009.10

[2]应艳.对艺术设计应用软件教学的思考[J].职业技术, 2009.11

[3]郑彩虹.艺术设计软件教学的探讨[J].科技信息, 2008.32

[4]郑金洲.项目教学指南.[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5]贺平.项目教学法的时间探索[J].中国职业教育, 2006.22

艺术设计教学研究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前鼻韵母an in en和整体认读音节yin及其四声,能够读准音,认清形。

2.能准确拼读音节,读准三拼音节。

3.读准带有anenin的词语,认识4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an en in的正确发音。

教学准备:

情境图、字母卡片、课件

教学流程:

一、迁移知识,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的手里有一些拼音卡片,可是老师的记性不好,不知道该怎样读了,同学们愿意帮帮我吗?出示复韵母四声的卡片,请学生认读。

二、启发引导,发现规律。

1、课件动画跳出an  en  in(板书)

今天可爱的拼音家族又来了几位新朋友,仔细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生:(都有一个n)(每一个韵母前面都有一个单韵母)

教学-n的发音

这几位都有一个-n,不过他不是声母“n”,他跟在单韵母后面,我们叫他韵尾。但他   的   发音和声母“n”有关系。我们只发“n”的前半部分,用舌尖顶住上齿背(手势)让气流从鼻孔里出来。因为是韵尾,所以要读得轻一点。

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发音。

小结:an  en  in这三个韵母后面都有一个从鼻子出气的韵尾,所以我们叫他前鼻韵母。(板书:an en in)

三、 运用规律,自主学习

(一) 学习前鼻韵母an。

1、 我们现在会读单韵母a,又学会了韵尾-n,那将他们合起来该怎么读呢?

学生试着发音,老师相机引导。

2.师:谁能编一个顺口溜来记一记呢?

3.an来时还带来四顶帽子,你们知道这四顶帽子都是谁吗?

同学们真聪明,那么,这四顶帽子戴在谁的头上?相机板书ān  án  ǎn  àn

指名读,正音。

想一想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字带有这个音节呢?

(二)、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学的an?师引导总结:练读音  读四声  记韵母

(二)教学en in

1.引导学生用学习an的学习方法来自主合作学习en in

2.小组汇报。

请小老师到前面来讲。

(三)认读带调韵母

三个带调的前鼻韵母来到了一起做游戏,老师想看看你们是否还能认出他?好,请看大屏幕(出示各种声调的前鼻韵母,请学生认读)

课间小游戏。

(五)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in

师:看到小i,老师又想起它有一个时时刻刻总和它连在一起的大y爸爸,瞧,整体认读音节yin又出现了,它的读音和前鼻韵母in是一样的。

指名读。

它们也有四顶帽子,帽子戴在谁的头上呢?

出示:yīn  yín  yǐn  yìn  同桌读。

请用yin及其四声说话。

四、复习巩固

1.师:小朋友,今天老师还请来了四个好朋友。大家欢迎他们!(一名学生戴小熊的头饰,提着篮子上台 。 )小熊,怎么只来了你呀?

小熊自我介绍:

今天真不巧,我的三个朋友都生病了。我要到果园里去摘果子送给他们补补身子。(黑板上面贴有不同颜色和名字的水果,背面写有学过的声母、韵母、音节。)

啊!果园里这么多水果成熟了。 (摘不到)可是这么多水果怎么摘呢?(诱导学生帮他摘下来)

2.生摘水果。

师:小朋友真有爱心,都想帮助小熊。可是,每个果子背后都有一个小秘密,你得把它说给大家听,说对了,这个果子才能送给小熊。老师要请坐得最端正的小朋友上来摘果子。 (本课生母和前鼻韵母相拼的音节)

小熊:篮子里有这么多水果,这下,我的好朋友们一定很高兴。谢谢大家!再见

2.  小朋友的表现真是棒极了!老师想请大家帮个忙。好吗?刚才老师接到文具店阿姨的电话,她有一批新文具,可是这些文具缺少标签。想让我替他贴上去,我觉得小朋友这么能干,肯定能帮老师做好这件事情。

1)、我们来认识一下是些什么文具呢?(出示实物文具:转笔刀、字典、文具盒、铅笔、圆珠笔、写字本)

2、阿姨还准备好了标签呢,出示 卡片:zhuan bi dao ,zi dian ,wen ju he, qian bi ,xie zi ben 。

师:这些卡片谁愿意帮助贴一下?那么就仔细地读读这些,小朋友可以同桌之间一起读读找找。(学生自由读)

3、有小朋友找到了吗?请他走到前面说说。(对了鼓掌)

4、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家贴上去的的标签。读读

(三)学习纯句子。

师:为了感谢小朋友们,营业员阿姨给我们送来了一盒积木,老师把它们搭成了两件礼物。是什么呢?

1.(屏幕出现一只小鸟)

师:快看,有一只小鸟飞来了,这只小鸟的身上有6个小秘密,(小鸟由几块积木拼成,每块积木都有音节或音节词),小朋友,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吗?

2.大家仔细看哦,秘密马上就出来了。(媒体演示)点击小鸟,屏幕以横线为单位跳出音节。

wo de ji mu zhen hao wan,

da zhi xiao niao fei lan tian。

学生逐词拼读。

3.连词成句。

师:谁能把这些音节连起来读?

(1)试读 (2)范读(指导轻声的读法)(3)指名读 (4)加上动作齐读

4.拓展说话。

师:还有一件是什么呢?

屏幕出示: “火箭”学生练习说句。

小屋 Wo de ji mu zhen hao wan, da zuo huo jian zhen mei li .

(小鸟:我的积木真好玩,搭只小鸟飞蓝天。小屋:我的积木真好玩,搭只火箭飞蓝天。)

5、现在我们把两件礼物的秘密连起来读一读。看哪几位小朋友读得最好,表演得最好。

五、总结:小朋友们,在这节课上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请用你聪明的大脑来想一想。

艺术设计教学研究 篇6

【关键词】商业插图 插图设计 实践教学 教学研究

引言

插图在生活中很常见,是视觉传媒表达特殊含义的一种方式,商业插图能够传达出商业的信息及内涵。商业插图因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受到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的关注,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这一学科,如何良好的发展这一学科仍处于探索阶段。改进高职院校商业插图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研究对其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1 高职院校中商业插图艺术设计专业的现状

在许多高职院校中商业插图艺术设计专业与动漫设计以及新传媒艺术设计等艺术专业教育教学方式密切。尤此可以知道插图设计专业与这些新式学科进行交叉互相渗透着艺术气息。现在艺术设计领域的各个方面中都含有插图艺术这一方面,插图艺术的制作手法包含着绘画、作图、摄影、电脑等艺术方式,已经形成为当代最紧跟时代和科技步伐的艺术形式。因为插图设计元素具有多元性,所以插图设计能够表现出艺术的再现性和表现性,成为由多种艺术设计元素组成的有机整体。欧美发达国家很早就开展了插图设计艺术专业,并且把这一专业作为独立的专业课程进行教育教学,另外这一专业已经和实际市场紧密结合。国外很多高校都会把艺术家请到它们的插图设计课题中进行授课,把最有前沿性、最有实际性的商业插图意识带给学生。在我国,插图设计专业在很多高校中仍处于探索阶段,很多学校对这一专业的不够重视,只是在书籍装帧这一门课中简单的介绍了一下这一艺术专业。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的一些高校才开始开设插图设计这一专业。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市场对应用人的需求供不应求,为此高等艺术院校也陆续开设了插图设计这一艺术课程。虽然很多高职院校都相继开设了这一专业,但是在其教学过程中仍然停留在早期教学中涉及的书籍装帧的内容,还没有达到现代商业插图实际的需求。另外,早期的插图设计教育教学方法限制着学生的创新思维,使他们无法达到社会的快速发展。现在的在校学生多为“90”后成员,他们对网络、电脑游戏的接触更多,也热衷动漫、卡通及各种数码科技。我国的改革开放,也逐渐引进了外国的动漫、卡通产品进入校园。由外国动漫衍生出的影视作品、玩具、COSPLAY等延伸产业也受到在校大学生的青睐。现代插图设计以经不仅为传统的图书装帧,插图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如卡通、动漫、网页设计等出现在商业领域中,通过网络、媒体、广告等方式步入人们的生活当中。

2 插图设计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对学生缺乏工作实践及创新思维能力方面的培养

众所周知,艺术设计这一专业是实践性比较强的专业之一。同时社会中对这些应用型人才供不应求,因此在招聘时要求学生能够在实际的工作中能够独立完成或解决问题。由于插图设计受传统美术教学的影响,其在教学过程中沿袭着美术教学范畴的教学模式,即传统绘画教学思维模式,主要强调绘画在艺术设计的表现方式,忽略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很多院校也没能提供实习场所让学生进行实习学习,从而使学生不能够全面的理解和认识艺术设计行业,学生缺乏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这些因素都制约着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缺乏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缺乏合理的课程设计

受传统艺术教学的影响,现代插图设计都作为书籍装帧课程中的一部分来对其进行教学,误导学生认为只有图书装帧才有插图,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认为这两门课程为一门课程。另外,很多高职院校虽将把插图设计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但存在很多教学问题:课程安排不合理,课时太少严重影响着插图设计的教学质量。高职院校之间课程安排的顺序也不一样,影响着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如果学生没有学过Photoshop等电脑设计软件,那么他创作的作品将会缺少创意性表现力,学校对他们的教育教学将大打折扣。另外,我国插图设计专业长期受到前苏联美术教学方法的影响,插图设计仍依附于美术教育教学方法,教师也沿袭传统美术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绘画能力要求比较高,然而,对学生的插图设计创意思维、创新能力上的培养比较薄弱。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社会上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商业插图传达着时代艺术气息及商业价值。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创造出满足当代价值的商业插图,是很多高职院校商业插图设计专业教育与市场接轨的接触点。

3 对商业插图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

3.1 构件多层次的实践教学基地

最近几年,国家大力提倡“创新发展”的方式。这一创新发展模式就包含着商业插图艺术设计的创新。创新仅仅依赖企业员工的发展还不能满足发展,这就需要企业与设置商业插图设计专业的高校进行合作,使其成为高职院校学生实习的实践基地。这样企业就能获得来自高校的新鲜血液,提高了企业的产品竞争力和企业的知名度。为构件多层次的实践教学基地创造了条件。充分利用大型企业的资金优势、技术优势与项目优势,积极配合企业已有的人才实施实践教学计划。大多数中小企业都没有独立的设计部门。因此对高职院校的实践、实习抱很大的期望,尤其对小规模或小组形式的设计教学实践注以极大热情。这样增强高校实习、实践教学实施的可行性。

3.2 建立优良的授课方式

工作室导师负责制的教学模式在国外艺术设计专业已经相当普遍,在我国只有仅仅几所著名高校具有这一方式,而且处于刚起步阶段。深化“以学生为中心 ,以教师为主体”的观念,把课堂教学和工作室导师制结合起来是未来艺术设计专业特色教学的发展趋势。艺术设计专业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的专业,采用工作室教学的方式改变了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授课形式,它通过案例教学组织学生参与项目,将教学、科研、实践、产业融为一体。

3.3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是设计师的灵魂。对于任何一个设计作品的评价,创新意识是第一指标。如果一个新型产品造型设计没有创意,就不会有良好的市场竞争力。同样对于企业而言,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抢占市场份额,也必须要有优秀的设计创意团队作后盾。因此高职院校教学中要加强创新能力培养。高职院校要改革原有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针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多学科交叉的特点,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深入开展教学模式改革,大力发掘学生的潜能和创新意识。通过创新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认识当代艺术设计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掌握艺术与科学结合的探究、发现的方法,增强学生热爱设计、研究设计的兴趣和能力。

结语

商业插图因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受到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的关注,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这一学科,如何良好的发展这一学科仍处于探索阶段。构件多层次的实践教学基地、建立优良的授课方式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方式,改进高职院校商业插图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研究,对其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常虹,毕泗庆.高职商业插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3(16).

[2]伍建平.构筑高职插画艺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艺术探索,2009(04).

[3]顾晶.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下的课程改革思考——以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课程为例[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6).

[4]张晓宇,朱明伦.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环节教学研究[J].大众文艺,2010(16).

艺术设计教学研究 篇7

艺术设计主要是指在二维或三维空间内将各个元素组合布局, 其中包括图形创意、色彩编辑、文字设计等重要元素。这些设计内容的传达最终会通过现代印刷工艺技术来传递, 批量复制的印刷工艺属性同时也成为艺术设计传播中最为重要的手段, 两者紧密结合, 不可分割。印刷工艺的每一次改革创新都会对艺术设计作品的表现方法和形式产生重大影响。因此, 印刷工艺对于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印刷工艺理论

完整的印刷流程主要包括印前、印刷、印后三阶段。

(一) 印前

印前技术指的是印刷前的工艺流程, 主要包括传统手工设计稿和计算机辅助设计原稿, 特别是印前计算机图文处理, 伴随科技的高速发展, 融合着电子网络技术、激光技术、图文技术等, 迅速将艺术和技术结合进入现代数字制版时代, 成为先进印刷工艺的主流。

(二) 印刷

1.平版印刷

由早期的石板印刷演变命名, 又称胶刷。印刷图文和非印刷图文几乎在一个平面, 通过油水不相融的原理使需印刷的图文涂上油墨, 非印刷图文吸收适当水分。版面涂拭油墨后, 印刷图文部分便开始排斥水分吸收油墨, 而非印刷图文需要水分抗墨。此方法称为平版印刷。

2.凸版印刷、凹版印刷

凸版印刷是通过印刷机的给墨装置通过墨辊将油墨转印。凸版上的印刷图文部分远高于非印刷图文, 油墨只能转印到凸出的图文部分, 而非图文部分则没有油墨。在印刷压力作用下, 油墨转移到承印物上, 从而完成印刷。凹版印刷是与原稿图文相对应的凹坑与印版的表面所组成的印版, 方法是利用压力接触, 直接将凹坑中的油墨压印到承印物上, 油墨量的多少决定承印物上墨层厚度, 完成印制。

3.丝网印刷

丝网印刷是将布织物网绷在网框上, 传统方法是采用手工刻漆膜、光化学制版制作。现代方法则是利用感光材料照相制版, 使丝网印版上印刷图文的丝网孔为通孔, 非印刷图文的丝网孔堵住。通过刮板挤压, 油墨通过网孔转移到承印物。

4.热转印印刷

热转印是一种新兴的印刷工艺, 由国外传入, 通过热转印机加热加压将转印膜上的图文转印在承印物上, 油墨层与承印物表面融为一体, 视觉效果甚好。传统升华热转印是需要按照图片尺寸制作出网点式凹版电雕版, 将凹版安装到机械上印刷到PET聚酯薄膜上即印刷成热转印花膜, 转印花膜安装上热转印烫印机上进行印刷, 操作简单, 图案一次成型, 无需套色。数码热转印是当前比较先进的技术, 印刷图案打印在转印纸上, 用烫印机印制, 操作简单。

(三) 印后

印刷产品成型的最后阶段, 工序流程丰富繁多, 例如烫金、打孔装订、磨光、覆膜、涂胶等, 通过精修装潢, 提高印刷产品的档次。

三、印刷工艺实践实训

(一) 校内实践实训教学的主要内容

以数码热转印印刷方法为例。数码热转印的承印物主要针对T恤、布包、情侣服及个性化服饰定制。传统升华热转印制作成本高昂, 而数码热转印制版工艺简单, 周期缩短, 印刷图文从Photoshop软件内处理完毕, 直接将信号传输到打印设备打印, 效率快, 色彩还原度高, 是传统热转印无可比拟的。针对当下应用较多的数码热转印, 制定“动手绘稿, 独特定制”的布包小课题, 学生兴趣浓厚。前期的承印材料选择上, 学生多途径搜集购买各种承印物, 因为材料性能的不同直接关联到数码热转印时间的差异性, 也影响最终的印刷效果;原稿设计让学生手绘或软件制作, 制定独一无二的个性图案, 在此课程先前学生较为系统地学习图案基础、图形创意、字体设计编排等课程, 因此学生有基础绘制个性图案;图文完成后开始规范制作打印, 通过转印机将图案转印到布包上。

(二) 校外实践实训教学的主要内容

1.印刷企业参观学习

这个阶段的教学点主要是校外实训基地———隆泰印务, 授课教师带领学生去印刷企业了解印刷流程、设备、材料, 感受印刷流程的真实环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消化课堂中的理论知识, 培养实践与创新意识。

2.布置实际案例操作作业

以丝网印刷为例, 学生针对本土文化, 课下前期调研, 每组提炼出泰州代表性文化演变成图案, 将先前的图案专业基础很好地衔接;学生在企业内学习“绷网—脱脂—烘干—剥离片基—曝光—显影—烘干—修版—封网”的丝网操作, 在独立操作时, 教师和企业工人阶段性跟踪。整个过程完成下来, 教师监督、企业技术指导, 深入泰州文化并将传统手工丝网印刷技法吸收, 教学效果甚好。

四、结论

通过印刷工艺理论、校内印刷实训室实践教学、企业参股实训, 让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能够系统了解从“印前原稿设计—印前制版—材料运用—印刷流程—印后加工”的整套过程, 更大地发挥了印刷工艺课程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艺术设计教学研究 篇8

高等教育中国画课程的开设对于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来说,不仅是学习国画基本技法,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审美品味和生活情趣,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树立学生根深蒂固的爱国情怀。与专业院校相比,综合大学的艺术设计专业有其自身的优缺点。在这种情况下,对综合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国画教学研究就显得非常有意义了。

一、综合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国画教学安排

1、授课目的

对于设计专业学生来说,国画课程开设的目的有二:一是在国画课程中能学到基础技法,对设计专业学生提高手绘能力、丰富表现技法有很大帮助;二是提高审美素养,培养生活情趣和爱国情操,为设计灵感丰富思路。

2、传统授课形式

综合院校的设计专业国画授课形式,大多以画室培训为主。教学内容以临摹、写生为主。通过这样的重复练习来训练学生对国画常规材料的熟悉和对基本技法的掌握。

3、时间安排

国画课程在时间安排上与一般课程一致,以每周2个课时或4个课时为准。课堂效果更注重教学内容、板书以及理论、实践练习的划分。

二、综合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国画教学分析

1、从教学目的上分析

设计专业国画教学以基础技法的练习为主。专业学习国画的人都清楚,所谓的技法练习,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贵在持之以恒。所以单凭一段时间的练习是很难有实质性的改变。对于设计专业学生来说,最难的和最重要的是审美品味和格调的提升,这是国画教学在设计专业开设的最终目的。显然传统的国画教学模式无法达到国画教学的最终目的。

2、从教学内容上分析

传统教学比较看重基础技法的当堂练习,这样的课堂安排既充实,又能让老师及时发现学生练习中所出现的问题,以便集中讲解。简单的技法通过多次练习可以做到“熟能生巧”,然而技艺性的东西也有“一日不练手生”的说法。所以临时解决一些表面性的问题,对于学生的审美、情趣的提高还是没有本质性改变。

3、从课堂形式上分析

传统国画课堂以画室实训为主,练习基础技法,在练习中感受传统笔墨的魅力。由于学生国画基础有限,学习精力有限,对国画的学习如果只是局限于这样单纯的课堂练习,学生对中国传统审美哲学和国画精髓的认识和领悟是很难有大的提高的。

三、综合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国画教学改革

1)从教学目的上看,在了解基本技法的同时,能赏析更多历代经典名作,扩大眼界,提升传统文化素养,提高审美品味应该成为教学目的的重中之重,所以改革措施应该从教学目的的侧重点开始。

2)从教学内容上看,传统教学以技法临摹为主,这样的授课内容显得单一、死板,几节课下来学生难免厌倦、懈怠。那么在教学内容上可以做扩大教学内容的改革措施,如以图片赏析的形式向学生讲解历代名作故事以及一些名作流传的经历,像《富春山居图》;带领学生参观当代国画展览,欣赏原作,开阔视野;引导学生自己做一些国画材料,比如自己制作手工纸、颜料等;带学生参观人文景区,感受古人游历的生活情趣。这样的国画课堂内容丰富多彩,花样出新,学生会兴趣倍增。

3)从教学形式上看,改革中不仅局限于画室教学,可以利用多媒体、博物馆、展厅、人文景区等多重教学基地,把传统的单一的“平面”课堂变得丰富、立体、全面。

4)从教学时间安排上来看,国画由于其学科性质的特殊性,这样的时间安排往往会限制课堂教学质量的发挥。因而在国画教学改革的时间上,需要将国画课堂做连续性时间安排的调整。

四、综合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国画教学改革的可行性分析

综合院校学科分类齐全,在教学教具上也相对比较全面,如多媒体教室、投影仪等设备都比较齐全;当今的大多数画展及公益性艺术展览基本开放,免票进场,不会对教学造成额外的经济负担;博物馆、纪念馆以及自然景区等大多免票进入,即使收费,学生凭学生证也能享受半票优惠;在开设手工制作等课程时,所用材料大多是废物利用和平时生活收集的物品,简单易得。在普通综合院校完全有条件实现。这样的国画教学形式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更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练习。

五、结语

加强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大学生的爱国情怀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对于综合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来说,在国画课堂上能感受到强烈的传统文化气氛。由于种种原因,国画教学没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所以本次对综合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国画教学研究的思考是很有必要的,也希望这些文字能给国画教学带来一些帮助。

参考文献

[1]许文采.美术教育研究.2015年(1).

艺术设计教学研究 篇9

一、目前《平面构成》教学存在的不足

然而在当前的教学中, 却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误区, 在对它的认知上和教学方法上还存在着不足:

1、认为《平面构成》只是一种二维造型训练的方法, 而忽略了它在今后的专业课中的隐形作用。

学生对点、线、面这些抽象概念的认识比较肤浅, 看不到这些抽象概念背后蕴含的真正意义及其与应用设计的密切联系。

2、教学形式过于单一, 无法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相关的练习也较为枯燥和抽象, 特别是过多地强调做工, 使学生忽视了感觉的训练,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思维, 给学生在视觉审美和设计手法上造成一些负面影响。

针对这些问题, 我认为应该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对独立学院设计专业平面构成教学进行改革, 从而培养高素质人才, 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二、《平面构成》教学改革

1、注重与专业内容相结合

从教学实践来看, 往往因为同专业结合不好, 学生对平面构成这门课与本专业的关系没有足够认识, 因而对这门课也没有足够重视。平面构成作为基础训练, 与应用设计是有区别的, 但是掌握好基础理论可以使实际设计和应用拓宽思路。

2、教与学结合,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方法与手段是贯彻实施教育思想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 教学手法不能简单划一, 可以有计划、有选择地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 在这样一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是一个参与者, 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 要给学生一个讨论、思考的空间, 允许学生提出质疑, 加强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的能力, 从实验中获取灵感。对学生的一些想法要给予一定的鼓励与肯定而不是全盘否定, 从而抹杀其创作欲望。逐步引导学生的创作思维, 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平面构成》元素新解

在新的课程改革下, 将《平面构成》课程教学分解为三个步骤, 即视觉元素、关系元素、实用元素。

(1) 视觉元素, 就是通常意义上的点、线、面等基本要素, 也就是将点、线、面概念元素体现在实际设计中, 把概念元素通过某种形象化的东西视觉化、形象化。包括形象的大小、形状、色彩、肌理等。

本部分要求学生从生活中选择合适的物象, 包括建筑、风景、人物, 或者文字 (中英文) 等, 对其进行分析, 提炼一个或多个基本的单元形, 用点线面的元素进行重构, 以此锻炼学生的造型能力, 组织提炼几何形体的能力, 主题性的把握, 点线面的综合训练。

(2) 关系元素, 也就是视觉元素在画面上进行组织、排列的方式, 是形成一个画面的依据, 完成视觉传达的目的。包括方向、位置、空间、重心等。

要求学生根据视觉元素部分提炼出的基本形态, 对单元形进行深度刻画, 形式多变, 力求形成丰富的视觉语言符号, 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单元形的延展联系, 以及构成关系元素的学习和实践。

(3) 实用元素, 就是设计所表达的内容、目的和功能。

要求学生对第一周选定的单元形进行多角度视觉表现, 包括材质、肌理等, 培养学生对材质肌理的综合运用能力。表现形式多样, 表现材料不限。要求最终完成的作品具有一定的形式美感和表现力度。

理论联系实际, 重点突出构成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学生们在第一次作业中就选定一个形态, 进行三项专题训练, 从生活到视觉元素, 从视觉元素到设计符号, 从设计符号到实用;开启学生对于自然中美的形式的思维, 训练其对自然的形的选择与提炼能力,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选择和提炼, 发挥丰富想象力进行组合和衍生, 以此形成把握抽象的形的能力。

结合特定的专题训练, 在形成把握抽象能力的基础上, 与设计进行对接, 结合了实际应用案例加以剖析, 避免了传统教材中课程知识与实际应用和其他课程脱节的现象。通过类似的专题训练, 由具象到抽象, 由抽象到人文, 由人文到实际应用的手法, 结合案例剖析, 加强学生实际动手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使学生领悟到本课程是设计的核心和基础, 启发他们主动学习、思考、实践, 激发他们的创作思维和创作欲望, 强化学生的设计意识, 为今后的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结论

平面构成课程不应局限于现代派构成的以形式分析和数理逻辑为基础的“抽象构成”训练, 还应辅以传统的以自然形态写生变化为基础的图案“意象构成”训练, 使后者成为从传统素描过渡到现代构成的跳板。

结合特定的专题训练, 在形成把握抽象能力的基础上, 与设计进行对接, 结合了实际应用案例加以剖析, 避免了传统教材中课程知识与实际应用和其他课程脱节的现象。通过类似的专题训练, 由浅入深、由深入浅的讲解和应用案例剖析, 加强学生实际动手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使学生领悟到本课程是设计的核心和基础, 启发他们主动学习、思考、实践, 激发他们的创作思维和创作欲望, 强化学生的设计意识, 为今后的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对于艺术类专业来说, 《平面构成》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对学生从基础绘画到艺术设计二者间的过渡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特别是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来说, 普遍绘画基础比较薄弱, 在设计教学过程中, 如何打好基础, 将绘画基础和设计思维结合起来, 尽快使知识转化为在设计方面的技能就显得非常关键和迫切。平面构成就是造型基础的训练, 本课程要求将形态分解为各种要素, 从简单到复杂地研究这些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能按照一定的形式美的构成原则进行组合设计, 能通过抽象形态体现形式美的法则, 着重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

关键词:平面构成,形态,元素

参考文献

[1]、李楠, 《论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在平面构成教学中的作用》,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6月第9卷第3期。

[2]、刘亚平, 《高校平面构成课程的教育现状和反思》, 《河南教育》2010年9月。

艺术设计教学研究 篇10

第一, 通过有效的方式实现艺术专业课程教学资源的科学管理, 保证教学资源的不遗失、不混乱、分类归档, 有助于课程的纵向资源积累。

第二, 符合任课教师成长设计, 为教师经验积累提供辅助, 便于教师横向交流。

第三, 提供科学资源展示平台向学生传递信息, 并通过互动实时采集学生的课堂状况信息, 为教学效果提供辅助。

第四, 解决大文件在网络上传输的技术难题, 实现和应用缩略算法。

第五, 有效解决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资源传输问题, 通过有效规则控制资源的共享时机和接受传输时机。

二、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是结合艺术专业的特点开发一套资源管理软件, 从课程发展和教师成长的角度提供一个课程资源收集、共享和管理的平台;提供一个合适的课堂资源展示平台, 为师生互动提供教学辅助;方便作业管理和归档, 方便知识交流的FAQ系统。主要包括三大部分:课程资源管理、课程作业管理和FAQ管理。

第一, 课程作业管理 (见图1) 。课程资源指针对某门课程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数字化资料, 包括:电子教案、课件、图片、教学文本、音频、视频和课堂互动测试等。课程资源管理部分主要研究三个问题:单门课程的教学资源如何组织和统一管理;艺术专业的课程群如何组织和统一管理;课程资源与课程班级如何关联以及课程资源与纵向课程班级之间如何设定关系等。课程资源管理部分的主要功能介绍如下:

1、课程注册和课程审核。教师要在系统中开设一门课程需提交开课申请, 专业教务部门负责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对申请进行审核, 可与专业师资计划的课程负责人对应;只有经过审核的课程才能接受教学班级;一名教师可被允许承担多门课程;一门课程可接受多个教学班级。

2、课程资源管理。课程资源以讲次为单位进行组织, 一门课程被划分成若干个讲次, 每个讲次包含若干个教学环节, 每个环节包含一定的教学资源。教学环节按一定的逻辑和顺序排序, 所有教学环节按一定逻辑和顺序排列的资源集合构成了一个讲次的教学资源, 所有教学资源的集合构成了该门课程的教学资源。

3、教学资源共享。在系统中, 教师之间资源共享是以课程或讲次为单位, 在教师备课时通过课程搜索同类课程比较或历史积累共享;师生之间共享是授课支持的方式共享, 教师可以上传资源、设定资源被允许下载的时机和范围, 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教学过程查看教学环节中准备的资源和素材。

4、用户、权限、成员管理。教务管理部门负责维护教师、学生的账号信息;教师负责课程班级的成员管理, 设定班级成员可共享资源的时机和范围;系统根据课程、班级情况维护学生与课程的对应关系。

第二, 课程作业管理 (见图2) 。学生作业是课程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基于网络的课程作业管理便于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信息传递, 便于作业收集和归档。主要功能介绍如下:

1、布置作业。教师通常会给学生留有一定的课外作业, 布置作业和作业素材上传通常被安排在教学环节当中。

2、上传作业。学生在课后完成作业后, 通过网络上传。

3、批发作业。在规定的时间后, 教师对学生作业查收, 并批发作业;对完成的好的作业可以当素材收藏。

4、新建作业展。布置作业的时候, 教师可从自己收藏的素材库中选择部分素材向学生民展示, 开拓学生作业时的眼界和思路。

5、作业报告。课程结果后, 系统会根据教师每次的作业批改情况, 生成一份对所有学生的作业报告;学生结合自己的作业清单对作业成绩进行核对。

6、作业归档。课程结束后, 教师要对学生的作业资源进行归档;教务部门能针对课程调阅某学生的作业进行检查;当保存期过后, 教务部门能对过期作业资料进行清档。

第三, 课程FAQ是课程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课程的知识库。FAQ, 即在线问答, 有提问有回答。问题可以由学生发起, 也可以由教师发起, 由教师或学生提供解答 (见图3) 。

三、拟解决哪些关键问题

本课题使用面向对象的分析设计方法, 在NET平台上采用C#语言ASP。NET+SQLServ-er2000技术进行实现。在实现过程的预计的关键技术问题有:

第一, 利用面向对象方法, 使用UML建模。

第二, 数据库设计。该课题将对需求规格明确之后, 把概念模型转化为物理模型。

第三, 适合系统功能扩展的业务逻辑分析MVC三层架构。

除此之外, 系统将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关键技术实现:

第一, 大文件资源的共享问题。利用RFC1867标准处理文件上传的两种方式:一是一次性得到上传的数据, 然后分析处理;二是一边接收文件, 一边写硬盘。目前无组件程序和一些COM组件都是使用Request。BinaryRead方法一次性得到上传的数据, 然后分析处理, 因而导致上传大文件很慢而且超时。

第二, 图片、视频资源的缩略显示算法。艺术专业的特点, 上传的素材往往特别大, 为了加速网页显示的速度, 减少网络流量, 对大量图进行缩略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刘明, 陈治.ASP.NET中动态生成验证码图片的方法研究[J].信息技术, 2009 (2) .

[2]、刘军.网络教学辅助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研究[DB/OL].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08.

艺术设计教学研究 篇11

关键词: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模式

一、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现状

我国艺术设计教育在近10年来,因为市场化的影响,形成了艺术院校、艺术专业数量暴增,招生数量暴涨,师资资源紧缺,学科建设泡沫化,教育质量令人担忧的状况。经济发展快,设计需求量就大,因此各个院校都意识到艺术设计教育是高校的大专业,高等艺术设计教育迅速扩张,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与困难。比如,艺术设计教育一直落后于现代制造业的实践,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到了工作单位动不了手、顶不了用、“重艺轻技”等等。

中国的现代制造业迅速崛起,高等设计教育产出与中国制造业需求错位的现象非常严重。目前,我们培养出的学生质量与经济生产实践的要求差距很大,学校教育的水平每况愈下,而社会与产业对高等教育的要求却越来越高。艺术设计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是,在现行教育体制的制约下与产业发展基本脱节,发展远远滞后于产业,而且还存在着另外一些实质性的问题。

二、实践育人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实践教学是艺术类专业实现培养人才目标的重要环节之一,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具有课堂教学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和效果。因此,我们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正确认识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摆正理论知识、课堂专业教学与艺术实践的关系,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的运行模式和管理方法,构建相对完整的适合于开放教育特色的艺术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将实践教学贯穿到本科阶段的始终,对于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艺术设计专业实践育人教学模式

(一)工作室教学模式

工作室教学可以让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了解社会,并与实际工作建立一种纽带。校园工作室教学模式是通过一系列的模拟工作训练与创作,使学生对社会对现实工作,逐步熟悉、明确,是一种较为便利的学习方式。通过实践教学为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打基础和铺垫。工作室的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增强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有利于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和社会发展力。

实践教学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艺术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主要以实践教学为目的,根据具体的实际案例与具体设计任务的实践活动来完成的。在教学的工程中可以及时有效地搭建起课堂教学与实际应用之间的桥梁。在实践育人模式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带领下,通过参加特定题目拓展性学习和专业实践,参与实际工程设计和课题研究等活动,以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并取得相应的技能。通过对具体专业知识在不同实践中灵活应用达到学习与锻炼目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专业设计能力。艺术工作室教学模式与课堂理论教学不同,工作室以实际动手为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需要每一位工作成员动脑、动手参与到实际工作之中。采用小组式合作的形式进行,在统一的要求与条件下锻炼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以及任务分配能力,单人设计能力。

(二)实验室教学模式

传统的艺术实验教学可溯源到德国“包豪斯”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师父带徒弟的形式进行的艺术实践。科学地规划艺术设计实验室,建设有助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和分工明确、特色鲜明的艺术设计实验室是符合时代要求的,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实验室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灵感,培养实践他们的动手能力。实验课程应结合社会实践、结合教师的科研、结合相近学科的交叉进行选题,采取真题真做的办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把握设计原理,激发学生的创新设计思维,使他们真正从科学和审美两方面实现教学目标。

实验室的设置应根据学科和专业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去建设和规划,应避免教学资源分配不平衡的现象。可建立动画实验室、装饰实验室、陶艺实验室、装裱实验室、雕塑实验室、材料实验室等。以材料实验室为例,设计应围绕某一目的而展开计划方案或设计方案,艺术设计创作要注意把握材料与功能、工艺、造型等三者的关系。在三者中材料是设计的物质基础,物质是设计过程中的重要手段。还要让学生了解各种材料及施工工艺,着重了解材料的基本性质,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处理材料与艺术设计形态的关系,把握材料的色彩、纹理、质感的装饰本性,进行合乎使用功能需要的造型设计,从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校内外联合培养教学模式

目前,学校与设计公司合作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委托培训。实行委托培训是校企合作制的一种有效方式,它依据教学计划先让大学生到公司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大学生实践技能,以增加就业机会为目的。二是以“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产学研式”是指高校和设计公司在教育资源、技术资源、环境资源等方面各自发挥优势,即高校把知识优势、科研优势与设计公司的技术力量优势、资金优势有机地结合于大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重点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科研水平,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为设计公司培养技术骨干力量,实现高校与设计公司共赢。

教学模式应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加强学校与社会和企业的联系。在知识更新换代如此之快的今天,教师不可能对所有新材料、新技能、新知识进行全面地掌握和了解,为了与市场接轨,应多与设计公司联系,在教学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课时。另外,聘请相关人士来校讲学,这是非常必要的,不仅可以使学生领略著名设计师的风范,而且也能加深企业对学校的了解和认可,为学生就业拓宽渠道。

(四)写生和艺术考察基地的建设

写生和艺术考察实践教学是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扩大和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学习研究校外写生表现的基本方法,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磨练学生的意志,并且对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于写生基地和艺术考察基地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校内课程和校外写生课程的设置应采取互为补充的教学模式,学生普遍存在艺术认知较弱的情况,对校外写生课等基础课程应采取扶持、加强的态度,有的放矢,以此来加大基础训练的力度,同时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避免在执行教学的过程中产生盲目性,在课程时间的安排上要尽量合理,保证学生达到一种较好的作画状态。切忌“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的校外写生和考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写生和考察课,不能把校外写生课程和考察课程当成旅游课,这样教学效果才能明显。

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采取相对固定的以及和专业课程设置相关联的校外写生点和考察点进行教学,在基地建设与选择上充分结合自身专业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在软硬件上才能够充分满足教学的要求。

(五)健全艺术创作和艺术展示机制

为达到学生之间彼此在实时的学习与互动,系部可根据条件设置多处展示空间,如利用建筑物大型挑空、视线穿透的优势。除常态性彼此观摩学习外,还可以透过各学科频繁定期的展览与演出,促进异领域间的切磋与交流。良好的创作环境有助于创作的启发,硬件与设备更能落实设计教育的实验与实践。

提出“以赛促学、以展促学”的学风建设方针,鼓励和引导学生多参加各级各类专业竞赛、多参与各级各类专业展览。制定创新综合考评分,设立创新奖学金,鼓励学生参与创新。近年来,学生参加专业竞赛展览的热情不断高涨,由过去的被动组织参加,到现在的主动寻找相关专业竞赛展览信息,自发参加、参与。

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拓宽学生的思维、强化其理论基础,充分利用周边实际中的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了解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和状况。利用校内及校外资源为学生建立实践基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实践平台,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好地理解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教学的目的是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好地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将“灌输式教育”逐步过渡到“学生自学式、教师引导式”教育。

参考文献:

[1] 盛群力.现代教学设计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2] 孙立仁.教学设计:实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3] 许征程.高校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1).

[4] 潘志琪.试论文化创意产业化背景下的艺术设计教育发展方向[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艺术设计教学研究 篇12

我国的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体系基础来源于西方设计教育,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 在美术教育课程体系基础上增加了“包豪斯”三大构成进而演变成我国的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体系。促进了我国的艺术教育由“工艺美术”向“现代艺术设计”的转变。随着艺术设计专业的蓬勃发展以及设计理念的不断深化以往的专业基础课程体系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 这些问题不是偶然现象而是基本存在于每一所艺术设计院校并且渐渐成为设计教育以及学生能力发展的壁垒。

1 设计类基础课面临的问题

问题一:设计的本质在于解决问题, 拥有专业技能则是解决问题的必要前提, 但是在目前的本科教育中两者相互脱离, 大量设计类课程在授课过程中过分强调专业技能培养, 而对于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涉及不深, 渐渐地让学生的思考变得狭窄。基础课程还停留在以往的内容上, 是否应该变革显而易见。

问题二:设计基础课程体系不明朗, 造成课程定位缺失。目前高校设计基础课程大致包含设计素描、设计色彩、三大构成、图形创意等。这些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造型与创意思维能力。在课程体系设计中并未强化课程定位, 对课程属性未作明确规范, 造成教学执行与教学效果的不明朗。

问题三:学生在专业基础课程中暴露出的“散、浅、懒”现象。由于教学体系与课程定位的不完善缺乏设计核心本质的思考, 对很多课题的理解不够深入, 体现在作业上就显得非常的肤浅。在学习后续课程时, 学生对于构成学的知识并不能主动调出来运用。应该让学生明白所学内容“来自何方, 去向何处”调动起学生的主观积极性, 并与后续课程做好衔接。

2 艺术设计基础课教学方法探索

2.1 明确定位

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设计是什么”和“为什么要学习专业基础课程”。时代在发展设计的概念也在发生变化, 对于设计的要求很高。明确设计基础课程的定位:拓展思维、熟悉工具、掌握方法。设计基础课应该培养学生的思考、延展、创造能力, 让学生通过相关课程了解设计的语言与方法为今后的专业学习打好基础。设计学科的兴起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 人们的衣食住行获得很大的改观, 对于很多的事物有了新的认识与要求。设计体现的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 设计教会人们如何更好地生活更有效的解决问题。设计专业教育需要通过设计基础课程将这些理念与方法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艺术性的丰富感官认识、理性思考的方法并能够寻找到最合适最能够体现设计价值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2.2 搭建平台

根据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定位, 搭建相应的课程学习平台。将设计的过程进行梳理明确学生需要掌握哪些能力。从“感性审美”与“理性创作”两个方面入手让学生能够了解专业基础课学习的目的, 主动学习。针对我国高校艺术设计类教学现状笔者将现有的专业基础课程学习目的划分为四类:造型、创意、技能、材质。主要课程包括:素描、色彩、图形、三大构成、创意等。这些课程中有许多在授课过程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并不清晰。在搭建新的课程架构时应该将培养学生何种能力、如何培养、如何体现表述清楚, 或是按照培养能力的方式进行重新划分。例如造型课主要培养学生观察、转化能力。如何培养?需要认真说明。学生在基础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是否能够形成一个有效的学习方法至关重要,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问题的能力, 并从身边和专业案例中获得灵感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然后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综合训练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而非简单的写写画画, 将学习成果停留在简单的结课作业上。

2.3 创新方法

基础课程教学目的不仅仅为了专业训练, 而是要在设计学习初期淡化专业培养学生创造与思考的能力。设计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能够有效解决问题的设计人才, 让学生回到生活中去思考“学习与解决问题”之间的距离以及它们的关系。在构成课上所画的圆圈、三角还原到生活中代表什么, 从而让学生更了解设计的本质。

(1) 发现———培养五感、虚实结合。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用感性和理性两种方式理解设计中的元素。在以往的教学中对于图形、空间、色彩的教授都有明显的界限, 针对图形有平面构成课、图形创意课等。但如果让学生深入贯彻生活会发现生活中的图形、空间、色彩表现的方式多种多样, 学生能够看到很多不同的风景、情境和感受。但是由于教学要求过于具体让学生表达的方式变得单一。本文所讲的“发现”是要求学生细心观察生活, 然后培养五感, 调动五感即视觉、嗅觉、听觉、味觉、触觉去观察和思考, 然后针对一个命题去进行表达。例如以一年四季为题目, 在往常的构成教学中如果让学生去表达四季, 学生往往会将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分开去理解题目, 然后分别用图形、色彩、材质去体现四季。这样的作品往往零散且没头没尾。因此, 应该采用虚实结合的方式, 用虚题引导学生观察, 用实题展示作品。在发现阶段用“四季”启发学生观察, 在创作阶段将题目具体化“如果是百货商场的季节展示需要提供设计元素”或者“为学校新生展示校园四季”。这样同样是构成图形练习, 学生就会思考这样的图形是否适合。

(2) 借鉴———“感性审美”与“理性创作”。

设计基础课程一般设置在本科一年级, 在这个阶段需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审美与专业自学能力。这两种能力都是未来设计师不可或缺的专业素养。在一年级大量的收集分析专业作品, 并进行分析学习非常重要。有利于学生理解专业基础课程学习的目的, 并且帮助学生进行基础课程创作。“借鉴”是要求学生收集整理设计作品, 并且与课程教授内容联系, 去分拆设计作品的元素理解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学习与专业创作的关系。在收集过程中要让学生自主提炼收集分析设计作品的思路。例如在平面构成的课程中要求学生收集与平面构成相关的海报招贴作品, 然后让学生自己梳理收集的作品, 按照不同的维度去给作品分类。通过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对构成的学习内容与海报招贴的创作都有了解。不仅能够给学生的平构作业提供素材也能够让他们了解进行这些练习的目的。通过手机作品认识“工具”, 创作手法、表现技巧与表现形态。并且培养学生严谨、逻辑强的思维能力。

(3) 创造———转换题材, 成果多样性。

让学生多角度观察发现生活, 借鉴学习好的设计作品, 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设计出好的作业体现基础课程学习的目标。那么对于创造的内容与表达的形式应该有全新的定义。应该从“设计是解决问题”入手思考设计基础课程的创作结果如何体现?素描课、色彩课的教学往往是创作一幅美术作品, 能不能变换下创作的方式或者展示的结果?比如让学生用树枝作画或者将绘画作品用画展的形式呈现?构成课的课程作品能不能有一个主题, 这一学期的构成课练习全以“童年”为题, 不论平构、色构、立构还是综合练习作业都已这样的形式, 最后以一本题为“童年”的手册结束?专业基础课程的成果未必都是以A3白卡纸提交, 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学的过程灵活掌握。转变方式体现多样性能够充分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并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让学生能够将感性与理性进行灵活的转变, 理解“解决问题”的多种方式。

3 设计基础课程前景展望

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研究是一个复杂庞大的课题。学生在本科教育中需要花一到两年的时间完成这一部分的学习, 在进行专业教学方法改革的过程中问题很多, 如何打破原有的模式让学生的思路充分拓宽, 让学生的思维与专业学习接轨理解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关键。在研究的过程中如何“打破基础构成课三段体系的界限”、“打破学生专业课界限”、“寻找创新的方法与工具”是需要继续研究的内容。只要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将视野放大与社会的需求接轨、时刻探讨设计的本质那么对于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探索就会有不断的突破。

摘要:通过对专业基础课程体系与课程定位的重新构架为学生梳理出清晰的学习与思考路径, 搭建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宽平台”, 提出“发现、借鉴、创造”的理念, 通过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的新思考解决设计基础课的相关问题, 培养学生“感性审美”“理性创作”的专业能力。

关键词:艺术设计,基础课,教学创新

参考文献

[1]洪兴宇.新编平面构成[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 2000.

[2] (英) 朱迪思.卡梅尔-亚瑟.颜芳译.包豪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2.

[3]张越.艺术设计基础核心课程的重构———二维、三维设计基础链状教学理念与方法探索[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09, (1) .

上一篇: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研究下一篇:提高学生阅读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