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设计教学

2024-08-24

公共艺术设计教学(精选12篇)

公共艺术设计教学 篇1

摘要:当代教育的发展, 促进了艺术设计教育模式的不断改进。在教学方式日渐多样化的环境下, 如何让学生真正从中获得知识, 创造出好的设计作品, 如何改进研究生公共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学, 是多年来作者一直在探讨的课题。本文从课程教学现状分析入手, 对公共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目标与内容进行梳理, 并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探讨, 最后研究探讨公共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的形式, 意在总结出更好的培养艺术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措施和途径, 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专业素质, 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 顺应时代发展需要。

关键词:公共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创新能力

一、引言

公共艺术设计课程是一门综合类的学科, 它是面向公众融入与社会和生活的艺术, 将艺术创作与公共场所中的使用要求相互结合, 形成现代设计中的“视觉, 环境, 产品”三位一体的造型。同时, 其内容形式特别丰富, 包括壁画、雕塑、水景、绿化、公共设施等。由于公共艺术涉及面广, 要想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设计水平, 需要涉及许多学科, 如建筑、历史、文学、绘画、雕塑等, 对于此课程来说,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方面, 朝着面宽的方向发展。在教学过程中, 对专业课程进行不同程度和形式内容上的改革, 在教学中宽知识、厚基础、强技能, 从各个层面、各个环节上进行革新, 积极改善教学条件, 坚持科学发展观, 全面育人, 全方位育人, 为学生们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提高教学质量, 提供为培养本专业学生科研、社会实践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创新能力的培养, 对不适合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创新和改革。陈旧的教学模式和内容不可能培养出面向社会的具有高素质能力的设计人才, 所以对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课程教学现状分析与研究

国内的公共艺术设计课程教育, 长期以来存在重技艺轻实践, 导致了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了对设计技巧的掌握, 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开发和利用。

从对高校研究生的教育分析看, 除了强调学生的实践教学, 还应强调教师自身的实践和经验的积累, 在对实践的教学中, 不能仅停留在思想观念上, 应多方面地研究实践教学, 做到设计实践与课程理论教学相结合。

另外, 要从多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比如对教学大纲的修订, 教材的更新, 教学内容的丰富化、时代化、国际化, 教学成果的公开化, 对授课模式及教学方法进行革新, 全力打造公共艺术课程在学习中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打破传统的、单调的对专业课程的学习方式、授课形式, 改变学生学习专业课的被动现象,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学习的观念和创新能力, 以及提升团队的合作精神和工作效率。

三、公共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目标与内容

(一) 教学改革目标。

以提高培养学生创作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为教学改革的目的, 遵循课程教学规律, 大胆加以改革, 加强在公共艺术设计课程中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形成独具特色的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二) 课程模式方面的改革与创新。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课程的实践来完成, 对于未来公共艺术的教育, 课程的安排也要更加合理化、科学化。

1. 结合本校地域特点, 规划与实施“产、学、研”一体化模式。

针对设计市场的需求, 系统的规范设置专业课程, 使之能适应社会市场的需求, 还要结合本地域的实际情况, 如结合陶瓷文化、陶瓷元素进行创作设计, 培养出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实践能力, 既能够适应社会需求又具有超强竞争力的学生。

2. 加强公共艺术理论课在整体课程中的比重设置。

当代公共艺术设计是时尚与文化、艺术与科学密切结合的设计, 它要求设计师除了必备一定的设计专业技能以外, 还需要有丰厚的理论知识作为后盾。这就要求在教学课程设置上, 加强美学、文学等理论的学习, 只有这样才能够使他们站在历史、文化的角度上, 设计出符合大众心理和融合本地域文化的优秀公共艺术作品。

3. 对教学大纲进行调整, 突出创新能力和工作技能的培养。

教学大纲及其具体的课程内容都是培养目标的体现, 不仅要体现其应用性, 更应加强创新能力和工作技能的培养, 教学大纲是各种教学的依据, 每门课程都应规范化、系统化, 尤其在实践教学环节, 一定要服务于教学培养目标。

四、实践教学体系与教学方法的改革

设计实践的教学是立足于市场公众需求, 培养实践者从事创造性思维的设计活动, 它不仅是教学的重要环节, 而且是检验理论课程教学效果的方法。由于设计的技能性特点, 要求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能在实践的过程中进行消化和吸收。在实践过程中使学生形成自己的设计思想, 以及对公共艺术设施在其区域内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在课程体制设置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 模拟课外实践教学, 包括对公共艺术设计的实际项目进行介绍、分析和设计等教学内容。

第二, 专业课程采用双方客户案例进行教学, 在分析案例的时候, 结合将要进行的项目阐述设计的一般流程、规律和方法。

第三, 在课程设置中, 要实地进行考察勘测, 熟悉设计地域的环境情况、文化特色, 熟知设计的制作流程, 对设计思路进行分析, 并制作效果图等。

第四, 现代科技的发展为多媒体教学提供了丰厚的条件, 要鼓励教师制作各种多媒体教学课件, 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形象、直观,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五、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形式

为了能够培养出适应社会市场需求、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强的学生, 在教学环节中一定要营造一个与市场相联系的教学氛围, 将教学与设计市场需求相结合, 有目的地组织学生了解市场、分析市场, 使学生通过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 使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设计理念, 使学生所设计的产品更适应市场需求, 通过市场检验设计效果, 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形式上进行改革。

(一) 建立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

工作室教学模式就是“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为主体”, 实行导师负责制。现在研究生教学也普遍实施了这样的教学模式, 工作室以个体实际案例教学, 既要注重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 又要注重教学的实践。它是综合化的教学模式, 它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提供了空间, 为设计的成功打下基础, 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实践中可以了解社会的需求。这种教学模式顺应了时代发展, 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 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

这种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同时也有助于教师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的提高。面对学生的自主学习, 老师也有一定的压力, 这也促进教师加强自身专业能力, 更新教学观念, 增强教学的竞争力。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 使教师更加专注深入地研究本领域的课题, 使教学与课题研究结合在一起。最后它还更好地把课堂与实践融为一体, 不断提升了学生的创业意识, 增强了

WENJIAOZILIAO

学生的团队精神。总的来说, 这种教学模式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 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设计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校外实践给学生提供了走出去的机会, 提供了实践的场地, 并将学校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通过实践检验在校的学习。实践是创新的源泉, 通过实践可以让学生面对具体问题, 并解决和分析问题, 从而使他们的专业素质和设计理念都有所提高。通过实践学生能够接近社会, 了解市场需求。在建设教学基地时, 我们应该与当地的设计产业紧密联系起来, 为当地经济发展、设计进步提供有利条件, 同时培养出应用型设计人才, 可根据不同的地域特色选择不同的教学点。

(三) 加强师资建设, 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技能。

综合化的教育模式除了在教学方面的改革之外, 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加强教师素质的综合提高。教师不仅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 还要具备多学科和跨专业的知识。尤其是在设计实践方面, 很多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就造成了对设计实际问题的解决, 导致在对学生作品指导时没有从实际应用方面评价, 而只停留在审美层次上, 缺乏对市场定位的考虑使得设计方案在实施上造成偏差。

公共艺术是一门快速发展的学科,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 作品设计受到材料、工艺等客观因素的多方面影响。如果教师不走在设计实践的一线, 就会对设计理念产生滞后感。所以, 要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学生也需要有创新思维的教师, 教师的创新能力同样也需要在设计实践中获得。

六、结语

通过教学, 我们应当让学生认识到公共艺术设计不仅仅是艺术家的创作, 更要密切联系实际生活, 增加人们的公共参与性。一件好的公共艺术作品, 它赋予生命和语言, 传递给世人心灵的共鸣和愉悦。对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的思考, 总结出更好的培养艺术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措施和途径的教学方法, 对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专业素质, 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 以及指导教学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君.论设计实践在教学中的作用.北京:中国装饰杂志社, 2006.1.

[2]林家阳.设计创新与教育.北京:三联书店, 2002.

[3]潘鲁生.设计艺术教育笔谈.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5.

[4]翁剑青.城市公共艺术.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4.3.

公共艺术设计教学 篇2

河北远洋希望学校:贾金荣

指导思想及设计思路:

为了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了进一步做好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健康素养,促进学生养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针对现在的学生近视程度低龄化,且人数变多,学生眼病发病率日益提高的这一现象,有必要让学生明白保护眼睛的重要性,了解近视的危害和造成近视的原因,教育并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及时纠正不正确的读、写姿势。通过此活动,进一步做好保护眼睛,预防近视的工作,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学活动背景分析:

1.通过调查近视人群,知道近视是当今世界范围内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眼病,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2.学生在经历调查、搜集、整理信息、汇报交流、参与小组共同的活动中,了解近视的危害和造成近视的成因,合作探究出预防近视的方法。培养学生珍爱眼睛,保护视力。掌握预防近视眼的方法并养成科学用眼卫生习惯。教学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体会眼睛在自己和他人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使学生了解正确的读写姿势对身体健康的好处;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写字姿势,预防近视。

3、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并且持之以恒。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珍爱眼睛,保护视力。掌握预防近视的方法并养成科学用眼卫生习惯。

教学重难点: 掌握近视的预防措施,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教学准备:

1、课前了解眼睛的结构,调查家人、邻居、同学等近视的原因以及近视带来的不便。

2、多媒体课件、眼罩、调查报告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课题:

1、热身

同学们,我们知道生命在于运动,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动起来吧!(意图:学生自由活动,做出各种运动方式,活跃课堂气氛。)

猜谜语: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猜一个谜语,愿意吗?“白天开门,晚上关门,仔细看看,里面有人,是什么呀?”(眼睛)(真聪明)

2、游戏——《盲人摸像》。

师:接下来,我们就来做一个与跟眼睛有关的游戏。谁来?(请几位学生上台表演)

听老师讲规则:在做游戏前戴好眼罩蒙住眼睛,猜对方同学的名字,猜对的给与鼓励,对于猜错的同学老师会问你为什么会猜错,学生回答的原因是因为蒙上了眼睛,这时教师出示课件引出“盲人摸象”的故事。

(意图:让学生现在更能体会到盲人的困扰,通过这个众人皆知的故事让同学们懂得眼睛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出示课件,提问:这些同学的眼睛怎么了,他们为什么戴上了眼镜? 生:他们得了近视眼。

师:近视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困扰,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预防近视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生近视眼的预防。揭示课题并板书:近视眼的预防

师:首先请同学们想一想说一说,有了一双美好的眼睛,它能为我们做什么呢?

生:明亮的眼睛能让我们看到美丽的风景,生: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我们能更顺利地做实验,生:有了眼睛,我们能看很多很多的书,生:有了眼睛,我们就能画出五彩斑斓的图画 生:有了眼睛,我们吃饭、出行都更方便。

最后老师补充:同学们,你们知道工人叔叔的眼睛能为他们做什么吗?(课件展示工人制作精密零件的图,让学生说出答案。)接着展示医生和战士的图让学生说,接着引出我们的眼睛能帮我们做什么。师:眼睛的作用可真大呀!

3、眼睛的作用

眼睛能使我们看到这美丽的世界。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眼睛是人体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如果保护不好,让眼睛害了病、受了伤,就会妨碍视力甚至失明,也会影响工作和学习。

师:是啊,我们正常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眼睛。没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我们就不会感受到世界的美好。即使有了眼睛,不注意保护,近视了也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麻烦和不便,所以我们要保护眼睛,预防近视。

二、引导探究,合作学习

(一)近视的原因

1、观看视频,谈感想

下面,请同学们先来看段视频,了解一下近视的人群,然后你又想说什么? 师:通过视频中的这组数据,你看出了什么?(生自由回答)

师:对,通过这些数据统计,现在近视眼的人群日益渐增,那么他们的主要诱因是什么呢?下面老师请把你们课前收集到调查结果说一下。(生说出调查结果。)师:同学们真棒,今天老师也进行了归纳总结。(出示课件)

师:为了能有一双漂亮健康的眼睛,我们应从小做起养成爱护眼睛的好习惯,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预防近视呢?

首先课件出示眼球结构图,说一说眼睛主要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瞳孔:就是眼睛里的黑眼仁,角膜,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

然后课件演示“正常眼睛视觉形成示意图”和“近视眼视觉形成示意图”,明确近视的定义。

接着从正常眼变为近视眼的过程。(看课件,听解释)

(二)近视会给你带来哪些危害及烦恼呢?

1、小记者采访,请近视的学生回答。

2、师总结近视给人带来的危害及烦恼。(出示课件)

师:是的,近视会给人带来很多危害及烦恼。老师做了一下总结,请看大屏幕。(指名读)①视力低下,眼睛经常干涩和疲劳,影响学习、生活和工作质量。长期戴眼镜,会导致生活、工作的不便。

②中高度近视,会导致眼球突出,眼睑松弛,影响容貌。③升学、参军、考公务员和找工作会受到限制。

④最主要的危害是,中高度近视,特别是高度近视容易引发玻璃体混浊、视网膜出血和脱离而致盲。

师:因此,得了近视不能忽视,要积极预防。预防近视都有哪些方法呢?请同学们回答下面的问题。

(三)探讨预防近视的方法(出示课件)

1、看电视时要注意些什么?(人距离电视屏幕对角线的5倍,电视与人的眼睛保持30度的夹角,看电视一次一般不能超过一小时等)

2、写字时要注意些什么?学生做出动作。(眼睛距离本子一尺,胸离桌子一拳,手离笔尖一寸。光线要从左上角照射下来,写字的姿势要正确等)

3、看书时要注意些什么?(不躺卧看书,不走着时看书,不在直射的阳光下看书,也不在光线暗淡的地方看书等)

4、读书、写字一段时间后要注意些什么?(半小时后要休息一段时间,最好能看一看远处的景物)

5、学生联系实际谈体会。

师:谁还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是怎么做的?(学生回答)(1)注意眼睛清洁卫生(学生结合具体事情去谈)(2)防止意外伤害(学生结合具体事情去谈)

(3)良好的用眼习惯,合理饮食(学生结合具体事情去谈)

(4)睡眠充足,保证眼睛得到充分休息,小学生每天睡眠10小时,对于预防近视十分重要。(5)定期检查。(6)认真做好眼保健操。课件出示:

1、几幅用眼习惯图片。

2、下面我想请一位同学当老师给大家出题,其他同学做手势。认为下面的行为正确的举手;错误的双手在胸前比个叉。谁愿意当老师?

师:你们的手势给了我正确的答案,可以看出,很多同学懂得了应怎样爱护自己的眼睛,那就让我们一起改正不良的用眼习惯,让明亮的眼睛一直和我们在一起吧。

(意图:学生的参与调动了课堂的气氛,学生踊跃谈体会,达到了预防近视,引起全体学生重视的目的。)

三、巩固新知

1、学生齐诵《眼睛保健歌》(出示课件)看书写字姿势正,相距一尺要保证; 光线强弱要适当,眼保健操常进行。观看电视应注意,屏幕高低要适宜; 夜间室内开小灯,距离不能少两米。勤剪指甲勤洗手,不用脏手把眼揉; 脸盆毛巾要专用,防止沙眼少忧愁。

2、师生齐做眼保健操。(出示课件,播放背景音乐,让学生放松。)

四、总结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你想对你的眼睛说什么?(学生谈收获和感受)

五、拓展延伸

论高职公共英语课堂教学设计 篇3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设计原则

[中图分类号]G42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3-0131-02

教学设计是对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进行整体设计,它遵循教学过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教学目的,采用比较系统的方式方法对教学进行规划。使课堂教学最优化,进而提高教学效果是教学设计的根本要求。课堂教学设计是高效教学的关键,教师做好教学设计,就能使学生用较少的学习时间取得较大的学习效益。

一、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必要性

(一)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现状

高职高专英语课堂教学具体表现在教学对象层次复杂。学生来源既有普通高中毕业生,也有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包括职业高中、中专和技校毕业生。学生基础较薄弱,大部分学生英语学习缺乏积极性,英语知识掌握不扎实;听、说、读、写、译技能中“听说能力”更为薄弱。我们曾经对100名新生进行入学英语能力测试,测试试题为高考的基本题型及难度,结果发现70分以上者不到20%(满分150);最高分有5名学生在90分左右;其余学生绝大多数为50-60分。在这样的英语基础上开展教学,其难度可想而知。

在教学上存在有这些问题:教学计划缺乏针对性、系统性和科学性,指导思想不够明确;英语教学模式落后,教材单一,与专业结合不明显,使学生不能学以致用;在英语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还需加大力度:许多英语教师缺乏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对高职英语教学的特殊性认识不充分;在教学模式上,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讲授英语基础知识和语法结构仍然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点,课堂教学缺乏师生间的有效互动,教学设计及实际教学没有把重心放在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上。课堂教学设计不够系统合理,不够重视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这些目前还是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最突出的问题。

(二)影响课堂教学设计的两个重要因素

1.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依据和载体,为提高学生的听课效果和实现教师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难易度尤为重要。太难的教材会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甚至使学生产生严重的挫折感和排斥心理,有的学生会因此有畏难情绪,失去继续学习的信心和勇气。过于容易的教材,会使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要求不具体,也满足不了未来岗位、就业对学生英语水平和技能的需求。因此,要考虑到学生的英语基础,并要结合目前社会和专业对高职人才英语知识、技能的要求选用适合学生的教材。目前正规的高职高专英语教材很多,在设计理念上基本都遵循实用、有用和够用的原则,基本能满足职业类院校学生的英语学习,但如何对教材进行系统科学的把握,结合学生专业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还需一线英语教师探索和研究。

2. 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影响课堂教学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目前高职院校教师的课堂设计不够合理,教学模式比较单一。绝大多数英语教师都能胜任基础英语教学,但对所教学生专业、学科知识、背景等了解相对较少,没能把英语和学生所学专业有机结合。许多课堂教学没有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方法上主要还是传统的讲授法,没有充分体现教师在课堂的主导性。因此英语教师必须确立起全新的课堂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和理念,确立“实用、够用”的课程观和“基于实践”的教学理念,构建“真实的”课堂教学环境。

二、高职公共英语课堂教学设计原则

(一)实用原则

2000年《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明确提出了“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为目的”的教学思想,英语教学首先要注重基础知识,这是英语更深入学习的前提。同时为了切实贯彻英语实用性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时,需要根据学生学习需求,全面了解学生,根据学生学习阶段的侧重点不同,根据专业及社会需求,与时俱进地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教材内容。“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根据其将来就业岗位差异和行业规则,对教材的实际授课内容进行适度的增加或者删减,按照专业的差异性增加专业词汇量”。拓展学生的专业词汇,让学生多了解专业方面的英文知识,能阅读一般难度的专业文章,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改革英语课的教学内容,使其真正满足职业教育的要求,要充分研究社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评价。例如,要了解一个在生产第一线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到底要学什么内容的英语,这就需要到有代表性的职业岗位上,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认真听取用人单位、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的意见,适度扩展、补充教学内容。

(二)交际性原则

英语是一门交际工具,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使用这种交际工具的能力。学生掌握语言不等于仅仅掌握语音、语法、词汇等结构知识。在语言教学中语言交际性原则的基本特征主要指:语言是表达意义的体系,语言的主要功能是交际功能,语言的主要单位不仅是语法、结构特征,还包括功能范畴。1971年美国人类学家Hymes在《论交际能力》一文中提出了著名的交际能力概念。他认为在语言教学中一般语言理论还应包括交际和文化这两个方面,即应强调语言知识又应强调语言使用能力;应强调结构的准确性,也要强调使用的恰当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需考虑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具备交际性特征,设置较真实的语言使用环境;在课堂活动设计环节应充分体现语言交际特点。培养交际能力应该是听、说、读、写、译五种语言技能训练的根本目的。

(三)能力培养原则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指出:“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是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英语课程不仅应打好语言基础,更要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高职高专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这是英语课的教学目标,也是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教学设计的各个要素要符合科学性原则,不仅要符合教学目的,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生学习实际,符合教育教学理论,从而为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能力服务。

(四)主体性原则

教学设计的结果是教案,教学设计的过程是备课,教材内容不一定完全是教学内容。通过备课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合并、裁剪甚至补充,使教学内容系统、完整,具有实效。教学目标的设计就是要全面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现状和学习动机等因素,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是学生主体性的具体体现。要想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要让学生自己主动地探索和发现知识。“以学生为本”是主体性原则的主要特征。因此,教学设计要设立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让学生产生学习知识的欲望,从而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教学环境与课堂气氛还要轻松和谐,让学生在愉快的没有压力的环境下通过主动探索和实践操作来寻找答案,掌握所学。由于英语具有实践性特点,可以让学生学会在实践中通过讨论和分析来解决问题,进而体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原则。

(五)互动性原则

教学是以知识为载体,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交流过程,这个交流过程离不开课堂活动。因此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参与课堂。近几年来广大一线英语教师针对如何使学生有效参与教学提出许多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例如:“互动”式、“任务型”、“分层”教学、“合作学习” 等模式,并在课堂上通过各种有针对性的活动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为学生操练语言、提高英语表达能力创造了机会。当然,根据教学内容及特点,教师可以采取多种课堂授课模式,完成规定教学任务,使教学过程优化,最终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教无定法”。教学设计要求教师不断创新,不断探索新的教法和模式,在创新中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教师应该从分利用好这一舞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课堂实训;以应用为原则,立足课堂,不断为学生创造实实在在的教学环境,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自然地掌握知识技能,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赵丹.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回顾与英语课堂设计[J].双语学习,2007(4).

[2]李莉.英语交际功能的重要性[J].企业导报,2009(10).

[3]孙蕊.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原则[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1(2).

[4]徐笛佳.谈交际性原则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 (12).

[责任编辑:钟岚]

中职公共艺术教学的迷津与探路 篇4

潮流驱动, “加强中等职业学校艺术教育工作, 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与艺术鉴赏水平, 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中职公共艺术大纲作为教育部教职成厅[2013]2号文件附件, 特别强调“公共艺术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美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 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诚然, 全国范围内中职公共艺术教学才刚刚起步, 就连教育文化大省江苏省, 也仅仅是启动公共艺术课程教师培训与计划落实。

一、现实迷津

1.公共艺术课程与艺术公共课程两个不同概念, 在教学实践中容易混淆轻重。

公共艺术课程 (美术·音乐) 与艺术公共课程的含义一旦混淆, 势必引发教学目标的迷茫、引起教学活动的困惑。

第一, 中职公共艺术课程 (美术篇) 所涉及的内容包括:基础模块 (绘画、雕塑与建筑、书法与篆刻、艺术设计、摄影艺术) 和拓展模块 (环境设计、动漫艺术、中国民间美术) 。而公共艺术 (美术篇·音乐篇) 在学科地位上等同于德育、体育、计算机教育, 是中职的四大必修课。

第二, 艺术公共课程则狭隘一些, 它的子课程具体到艺术专业所涉及的学科基础与技术技能方面, 如美术学科包括素描、色彩等;音乐学科则包括视唱、练耳等。

第三, 公共艺术课程面对的是全体中职学生, 又可理解为大众艺术课程, 而艺术公共课程则专门针对艺术专业学生而设, 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与方向的差异。

现实教学中的迷津为:将公共艺术课程看作一般副科, 放羊式教学;太过看重艺术学科的专业知识, 专业化教学。

2.中职公共艺术教材与大学公共艺术教材跨界, 在教学目标上造成左右不定。

大学公共艺术课程是根据2006年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开设的, 之后《美术报》刊登过张道森的文章《值得关注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 引发行业内部认真反思, 起到较好引领效果。目前人教社和高教社分头编出两套涵义一样的中职公共艺术教材, 高教版本更加容易出现跨界现象。

(1) 相对而言, 大学生文化层次较高, 公共艺术课程研修的层级较高, 内容安排除了大众艺术欣赏基础之外, 有时指向城市公共艺术欣赏范畴, 甚至独立成为大学一门正式专业。中等专业学校的公共艺术课程研究、探讨、深入的层级不会像高校版本那样, 它处于比较级的层面而已。

(2) 高等学校公共艺术涵盖更多文、史、哲方面的知识以及更多专业理性知识, 中专学校公共艺术则涵盖更多艺术现象、德育内容、文化知识, 更强调文艺的普及感性认识。

(3) 中专公共艺术大纲明确该课程任务:“通过艺术作品赏析和艺术实践活动, 使学生了解或掌握不同艺术门类的基本知识、技能和原理,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丰富学生人文素养与精神世界, 培养学生艺术欣赏能力, 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素质, 培育学生职业素养、创新能力与合作意识。”

现实教学中的迷津是:错把中职学生当成低能儿, 幼稚化教学;误将中职学生当万精通, 高深化教学。

3.普高艺术欣赏与中职艺术必修教材外观相似, 在教学适用对象上认识不清。

观察普高公共艺术教材和新版中职公共艺术教本, 两者貌似一样。但是我们必须明确两份教材不可互换、转注, 毕竟适用对象有异, 教学范畴有别。

深入研究发现, 普高与中专在公共艺术大纲方面是有明显区别的, 普高更注重文艺欣赏成分。中职公共艺术教学除了基础理论之外, 更加突出三维目标的实现: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拓展模块实施中还可根据中职学校不同专业, 适当举办不同的艺术创造和实践活动。

现实教学中的迷津有:普职公共艺术教材十分相似, 通用式教学;过于强调中职某些专业特点, 断章化教学。

二、教学探路

笔者参加过南通市、江苏省两级公共艺术课程培训, 两次教研主办方都拿出实际行动, 南通市举办了一节实践教学研讨、江苏省在培训基地举办了一节谋课说课示范, 两位参与者的投入与口才让人没齿难忘, 专家组的及时评课也让我们获益匪浅。但是, 超大容量的弊端、平淡无奇的遗憾、众说纷纭的困扰, 还是让人苦恼不已。究竟如何才能上好中职的公共艺术课程?

1.大纲引领与两套教材选用相融合, 充分利用团队资源, 认真谋课、上课、评课。

《公共艺术大纲》执笔者刘五华说得非常直白, “教材非学材”。仔细回想, 道理清楚, 观点新鲜, 具有时代性、引领性, 让人拍案叫绝。为此, 国家规划教材在组织编写的时候, 就搞了“一纲两本”, 即人教社一套教材 (《公共艺术·美术篇》《公共艺术·音乐篇》) , 高教社一套教材 (《公共艺术·美术篇》《公共艺术·音乐篇》刘五华编) 。我们可以依据一份大纲和两套课本, 做出合理抉择, 实施因材施教。集体备课, 认真谋课、上课、评课, 这是集思广益的最好措施。

2.落实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环境并举的措施, 是取得公共艺术有效教学的有力保障。

功夫在诗外——最好的艺术教育课堂不应局限在固定场所, 美术馆、展览厅、博物馆、音乐厅全部可以作为教学环境。乡村条件有限的学校, 放在青少年宫或者专门陈设的公共艺术教室也未尝不可, 但我们在教学中要告诫学生尽可能地到公共艺术场所真切体会, 或者运用多媒体网络平台, 身临其境地体验、实践、升华, 这样才能最大化地实现中职公共艺术大纲目标, 最大化地促进未来劳动者艺术素养的提高。

3.基础模块教学与拓展模块教学共存, 积极拓展中职专业模块, 彰显职校教学优势。

作为中职公共艺术必修课程, 最大的特点就是呈现了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人教社《公共艺术·美术篇》出版说明第三段明确写道:“考虑到公共艺术课程的特点, 我们在每一个门类中, 以美术欣赏为主, 并适当地安排了实践练习。”据此, 我们可以理解到编书者在理解大纲时的困惑与办法。具体应用中, 我们可以在完成基础模块教学的塔基上, 构筑拓展模块的理想大厦。

公共艺术设计教学 篇5

黄岗中心小学

教学内容:

《小学安全教育读本——我的安全我知道》三年级第四章饮食安全 教材分析:

《饮食安全》是围绕三年级的饮食卫生安全而设计的内容,本课从学生的身边生活出发,从生活中寻找素材,精心设计,注重引导学生认识到垃圾食品的危害性和安全饮食的重要性,从而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遵循公共课的特点,本课通过四个环节活动设计,“谜语导入,激发兴趣;案例揭发,探索深入;活学活用,表演巩固;回顾主题,延伸拓展”,这样有学习,有交流,有评议,有改进,源于生活,应用生活,解决生活的问题的宗旨就清晰的体现出来。

学情分析:

学生年龄小,成长中学习模仿的成分比较大,辨别是非能力不强,在面对各种食品时,很快就抵不住诱惑,所以应该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垃圾食品,什么是健康食品。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认识垃圾食品,了解安全食品的鉴别方法。能力目标:掌握所学知识,养成好的饮食习惯。

情感目标:提高饮食安全意识,体验知识来源于生活有服务于生活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垃圾食品的危害性和安全饮食的重要性,及安全食品的鉴别方法。

教学难点:在实际生活中运用鉴别技巧,养成好的饮食习惯。

教学策略:

本课教学,我认真阅读分析教材内容,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本着“学习生活化”这一基本教学理念,从学生熟悉的事情开始,利用多

媒体直观出示小摊食品的危害性,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内容是从生活中来的,由学生本人在学习生活中自己去发现,体会,感悟,掌握,再去反思、养成,在我的构思理念中始终遵循着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生自身的观察、发现、与讨论的过程,并不是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这一教学理念,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体验、享受到探究的乐趣,学习的丰富多彩和快乐。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健康证、食品包装袋 教学形式:

讲授法、表演法、讨论法、游戏法等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课件展示谜语)(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揭示答案)

教师: 那么,今天我将带领大家进入食品的世界,一起来聊一聊我们平时爱吃的那些食物。(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谜语激发学生兴趣,拉近距离,直接引入新课教学。)

二、案例揭发,探讨深入

1、教师播放视频《校园周边游商小食品》

师:大家仔细看,你们是不是和视频里的同学一样呢? 生:(自由回答)

师:路边的小吃味道怎么样呢?那么你们有没有仔细看过小摊是否卫生呢? 生:(自由回答)

2、教师出示健康证

师:你们知道这个是什么吗?

生:上面写了健康证?但是那是做什么用的呢?

师:这是饮食行业从业人员的证件,只有拥有这个证件的人员才能从事饮食行业。但是你们在路边的看到的小摊上的游商是没有这些规定证件的,也就是说他们的卫生安全根本没有做到位。

3、教师提出第二个问题:“是不是在卫生环境下做出的食品就一定安全呢?”(学生思考)

4、教师播放垃圾食品的图片,引出垃圾食品的概念和类别,学生总结,回答该问题。

5、教师将垃圾食品与健康食品进行对比,引出安全食品的鉴别方法,并同时展示食物包装袋和安全食品标志,学生直观感受,总结”三无食品“概念。

6、教师总结,并思考:我们还应该注意哪些饮食卫生? 引导学生制定饮食规则(学生可以参考课本说)

教师展示饮食规则:(2要8不)

(1)每次饭前要洗手(2)生吃瓜果要洗净(3)饭中细嚼不打闹(4)饭后不要剧运动(5)不吃腐败毒食物(6)不喝生冷烧透水(7)不用报纸包食物(8)不用塑料装食物(9)不要吃饭看电视(10)行走不要吃东西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学生自主观察,发现问题,总结规律,加深印象。)

三、活学活用,表演巩固

教师创设情境:模拟一个购物环节,学生即兴表演一个情景剧,通过劝说他人不吃不安全食品,亲身感受饮食安全的重要性,巩固深化知识和技巧。

(设计意图:表演环节活跃气氛,将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去。)

四、回顾主题,延伸拓展

教师总结知识点,板书重难点,设计主题墙,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和创意,以“饮食安全——我的健康我做主”为主题,写上健康标语,倡导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教师对好的标语进行奖励)

(设计意图:检验学生对本课知识点的掌握,对学生的意识提高进行启发。)

五、教师总结

公共艺术设计教学 篇6

《室内公共环境设计》课程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是我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就业能力培养的核心课程。该课程开设于二年级的下半学期,总学时128,贯穿整个学期。该课程的基本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室内公共空间的设计能力。

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13-2014-2学期,对本课程的课程大纲进行了探索式的修订,将该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划分重组。重点探索了项目引领的教学模式。并希望以本课程的改革来推动本专业其它课程改革与建设。

改革前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改革前,课程仍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在将课程进行项目化改革前,无论教学方式还是教学手段都延用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课程中实践操作内容很少,理论与实践脱节,课堂培训的能力与实践职业能力脱节。比如,课程提交的作业仍然是A1的手绘图纸,注重作业效果的精美。但其实目前市场对环艺专业的人才要求是通过cad、3d等应用软件设计绘制施工图纸,为企业直接创造效益。这样不利于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实用型高端人才。

2.授课内容过于枯燥乏味,没有特色

之前,课程选取的教学内容多为纯理论,学生普遍反映所学知识十分抽象枯燥,无法将理论知识融入后期的设计中,甚至刚刚学完的课程不久就会遗忘。此外,由于任课老师本身就没有过多的实际经验,在讲授过程中也只能就理论讲理论,一些设计案例甚至多年不变,无法跟上当前室内公共环境设计发展的主流。

3.课程的评价体系过于单一,不能提供学习动力

以往,学生成绩来源分两部分,一为平时成绩,占30%,包括上课表现及平时作业;二为期末大作业,占70%。这样的评价方式过多的注重了终期考核,造成了学生平时不努力的坏习惯。并且,在对作业的评价中,老师的主观意识占据了大部分,客观评价大大降低。

课程改革方案

改革后的课程,引入项目化教学,合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邀请了泰州803天驰设计公司主任设计师融入到了改革与教学工作中。从企业工程中选择适合学生课程学习的项目,实现课堂市场的有机结合,多种途径共同作用,致力于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1.课程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改革后的课程通过三个项目来实现,由浅入深的规划知识、技能要求。学生通过典型的三个项目,能够具备基本的工作能力,适应相应的工作岗位。

室内公共空间设计所涉及到的范围非常广,主要有商业空间、办公空间、文教空间、餐饮娱乐空间、展示空间等等。在选择典型的项目时,主要立足于我校培养的学生的工作地区与领域。我校毕业生大多工作于苏中、苏北类的中小城市。通过对这些地区的设计公司进行调研,选取确定三种公共空间进行设计教学:餐饮空间、展示空间及娱乐会所空间。

经过筛选,将803天驰设计公司的三个项目引入到了课程中,分别为:南京过锅瘾时尚火锅餐厅设计;上海复兴公园展馆设计;泰州华容国际会所空间设计。

2.课程内容与过程设计

具体的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真题真做、任务驱动。每一个教学情境都是一个真实的工作任务,每个任务都按照公司的工作过程进行,即分析项目内容——提炼设计要素——构思空间效果——实现设计图纸——检查与评价工作成果。在整个过程中,企业导师的全程参与是最为难得的。

3.课程任务要求

(1)南京过锅瘾时尚火锅餐厅设计

通过完成第一个项目,学生需掌握企业内系统的图纸规范,能够熟悉制图工具(CAD、SkechUp,等)。

作业要求:一套完整的CAD图纸,制作简单的空间效果。

(2)项目二:上海复兴公园展馆设计

本项目需要学生在制图的基础上,注重公共空间的设计,要求着重解决公共空间的分区、人流导向等问题,并具备制作汇报文本的能力。作业要求:一套完整的CAD图纸,A3汇报文本(彩平图、分析图、效果图,等)。

(3)项目三:泰州华容国际会所空间设计

该项目在上两个项目的基础上,加深了工作任务的质与量,要求2至3人一组,完成会所中的四个空间的设计(红酒会所、咖啡厅、VIP奢侈品店、美甲店),该项目重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要求一组的设计风格统一,分工明确最终提交高质量的项目成果。作业要求:每组3-4张80*120的展示海报。

4.课程评价方式

整个课程采取开放的过程性考核,摒弃平时单看学生设计作品打分的一贯做法,根据学生工作过程中的设计成果质量和工作态度情感以及综合评价报告进行综合评分,对各个工作过程的分阶段考核。每个工作过程都附有相应的任务书和考核表,使成绩更加客观准确。

总结

通过改革,最直观的收获就是学生的变化很大。和前几届相比,学生对《室内公共环境设计》课程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学生在理论积累以及实际操作方面有了很大提升,作业质量明显提高。这些都增加了我们深入改革的信心。当然,改革刚刚起步,需要探索的地方还很多,我们今后还会不断的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从而为社会培养输送更加合格的室内设计人才。

论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导入设计 篇7

在英语教学中, 知识方面的导入包括语言知识和相关背景知识两方面。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对象和教材特点, 融入英语学科的特点, 兼顾能力锻炼的需要, 引导学生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

成功实施英语教学导入, 可以创造英语学习气氛, 激发学生兴趣, 增强学生再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优化教师课堂教学效果。

就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而言, 为满足就业市场的实际需求, 培养高素质的英语应用型人才是其理想和目标。高职的英语课不仅要能帮助学生通过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 (A级或B级) , 而且要培养学生必要的英语交际能力。而如果导入环节设计到位, 就能做到不但涉及的内容广泛, 而且实用性、可操作性和可复制性也很强。重视和加强这个环节的教学力度, 有助于培养高素质的实用人才。

对于有相当明确的教学目标并且需要鼓励教育的高职学生, 英语教学导入要适度有效。为避免大多数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挫折感和不自信, 英语教学导入要加强趣味性, 尽量选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导入新课;在情绪和思维方面要灌输实践性和参与性意识;在知识方面要注意选材的实用性和广泛性。

一、英语教学的导入设计

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起点大学基础英语教程》是一套专供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使用的英语教材。“读写”系列教材每书10个单元, 第一部分的教学内容围绕两篇主题相同的阅读文章展开, 其主题的导入非常关键。笔者以《新起点大学基础英语教程———读写教程2》为例, 总结出以下几种导入设计方法:

(一) 小组讨论导入

小组讨论主要锻炼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它包括两种方式:课堂讨论和课外小组讨论。

1. 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是指教师在课堂上直接布置讨论任务, 并指导小组当堂讨论完成。

例如导入Unit1 The Study of Word, 词汇学习这个话题相对来说趣味性低。教师在讲课前可以先引导学生深入讨论英语学习的难点。

Teacher:In English learning, 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most difficult part (grammar or vocabulary and so on) 芽And why芽

教师要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最后由每组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发言, 提炼要点进行总结, 并导入课文:

Teacher:No matter what is the most difficult part in English learning, we all admit that vocabulary, or we say words, may be a big obstacle for us.Let’s read the text to get the author’s idea about the study of words.

2. 课外小组讨论

课外小组讨论是指教师通过任务布置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讨论, 一般需要学生搜集相关信息, 形成统一的观点, 最后由小组代表在课堂上以演讲、辩论等形式进行。

例如导入Unit3 Home Schooling, 本课主题比较陌生, 教师如果全凭自己在课上导入该主题, 无法兼顾导入程度、信息量和时间三方面的因素, 因此, 教师可以提前布置小组讨论任务, 使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去搜索相关信息。譬如,

上课前, 全班学生按照每组4—5人为一组分为若干个小组, 具体小组任务如下:

Read the text fluently to find out the famous people in the text benefited from home schooling芽

To search:Is there any famous people in China who benefited from home schooling芽

课堂上, 小组代表陈述小组讨论结果。教师可以补充, 如:童话大王郑渊洁和他的儿子也是在家上学的, 然后导入课文。

这种导入方法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和说、读、写能力。

(二) 表演导入

表演导入是指采用教师或学生表演某种场景的方法, 引入语境, 引发学生思考, 自然导入课堂学习的主题和内容。例如导入Unit5 Jogging, 教师可以请几个同学分别上台表演他们所认为的Jogging, 表演的学生会很认真地做, 台下的学生也会很仔细地观察, 课堂反应较好。这位同学做得对不对呢?到底什么是Jogging?在引起学生兴趣后, 教师再以展示慢跑图片、介绍慢跑规则导入课文。

(三) 多媒体导入

多媒体导入时是指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方式, 通过声音、图像等视、听、说多感官刺激,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从而导入课堂学习的主题和内容。多媒体导入的方式有:音乐、视频、广告、图像等。

例如导入Unit6 Mom’s Approach to Meal May Need a Second Look, 就可以通过电视广告, 常见的如某品牌的葡萄糖口服液广告, 主要是有关刺激儿童食欲的画面内容。广告播放完毕, 教师就可以通过一句话导入文章。

Teacher:You see, just like the ad, mothers always want their children to“clean the plate”.They pay too much attention on their children’s meals.Is that really good芽The author has a different view on it.

多媒体在视听说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兴趣, 是学生比较喜欢的方式。

(四) 借用导入

教师根据对学生的理解, 利用班中发生真人真事, 巧妙借用来实现自然导入。在导入Unti7 Can You Speak Technology in a Wired Word时, 可以专门针对电脑迷设计问题, 如:

Are you a fan of the computers芽

Do you often surf on the net芽What can you do on the net芽

Do you understand some words like newbie, lurk and post芽

Can you raise some other words like them芽

(五) 词汇导入

针对上文提到的Unti7 Can You Speak Technology in a Wired Word, 我们也可以采取词汇导入的方法。因为很多学生对于网络词汇了解得不多, 对于这样的主题, 教师要多介绍背景知识, 而词汇学习是最基础和最直观的。笔者一般会在课前准备大量网络词汇, 并筛选出一些常见的, 设计成词汇匹配和词汇补充介绍的题目帮助学生获得新知。

Teacher:There are several small stories in the text about it.Let read the text.

词汇材料题如:

菜鸟 (newbie) :形容一个人上网很“菜”, 用来比喻网络新手;

大虾 (knowbie) :谐音自大侠, 形容网络高手;

顶 (bump[up]) :表示“同意”、“支持”;

潜水 (lurk) :指在论坛、聊天室等只浏览不发言的行为, 这样的人好似“潜水员”, 永远不浮出水面;

玉米 (domainer) :靠注册和销售域名赚钱的人。

教师在选用导入词汇时要注意课堂当时的情景和实用性。大量的词汇可以用讲义的形式进行补充。

(六) 悬疑导入

教师先提出问题, 引起学生的好奇和思考, 再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导入课文主题。如Unit9 Some People Are Born With Confidence, 教师准备以下问题:

Are you a confident person芽

In what aspects you are confident about yourself芽

In what aspects you are not confident about yourself芽

Can you explain the reasons why you are or are not confident about yourself芽

教师简要补充如何成为一个自信的人, 然后导入:

Teacher:Believe or not, there are some people who are born with confidence.The text is something about it.Let’s…

二、导入设计要注意的问题

(一) 相关性原则, 避免南辕北辙

生动有趣的导入, 如果设置了错误的场景或者氛围, 反而生起到反作用, 不利于教学进程。

(二) 创新原则, 避免“老调重弹”

再新奇的内容经不起重复, 如果总是“老调重弹”就会使学生感到乏味。心理学家研究表明, 令学生耳目一新的“新异刺激”可以有效地强化学生的感知能力, 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所以教师在导入的角度和方法上都要不断推陈出新。

(三) 简洁原则, 注意时间控制

从整堂英语课系统而言, 导入不是也不能成为主体, 它只是一个前奏, 不可喧宾夺主。研究表明, 学生的注意力分布是有规律:往往在课堂的前十分钟最集中, 然后就会渐渐分散。冗长的导入会影响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贯彻和落实。

(四) 灵活原则, 多种方法的综合、转化

教学的导入方法往往不会拘泥于一种, 教师可以结合多种方法来丰富导入的内容, 加强导入的效果。在上文表演导入的举例当中, 教师不仅可以结合表演、图示的方法, 而且还可以采用阅读材料的方法, 通过介绍慢跑规则复习从句的语法知识等。

为了导入Unit5 Jogging, 笔者主要采用词汇导入法和讨论法导入主题。实践证明, 教学气氛和效果非常好, 师生互动也能达到理想的程度。具体设计如下:

(1) 首先请两名同学在黑板上用英语写出他们所知道的运动项目。

(2) 要求其他同学小组讨论, 每组至少补充1—2个不同于黑板上列举的项目。

(3) 小组讨论:What is your favorite sport芽Why芽

(4) 教师请1—2组的代表回答问题。

(5) 教师在黑板上指出“jog”, 提出问题:“Is there any jogger in our class芽”

(6) 如果班级里有慢跑者, 可以请他谈谈为什么喜欢慢跑, 然后导入课文。如果没有, 直接导入课文。

值得一提的是, 不同导入方法之间也可以相互转化, 如悬疑导入也可以扩展成为讨论导入, 这要依据教学实际而定。如果通过设置悬疑, 学生们开始不自觉地讨论起来, 教师就可顺势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组讨论, 最后请几个小组代表发言, 并根据发言总结学生的观点, 导入课文内容。

三、结论

导入设计的方法还有很多, 如:复习导入法、直观实物导入法、故事与笑话导入法、值日报告导入法以及故错导入法 (即教师故意作出错误的表达并要求学生纠错的导入方法) , 等等。教师应根据教材、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实际需要精心选择, 灵活运用。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 教师有效的教学导入更有利于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学习的效率。因此, 教师在把握住语篇教学重点的前提下, 不仅不能忽视导入环节, 而且还要重视研究导入的方法和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治中, 王海啸.新起点大学基础英语教程——读写教程2[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8.

[2]郝玲.职业英语教学方法浅析[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 (3) .

高等院校公共服装艺术教学探讨 篇8

1 高等院校开设公共服装艺术欣赏教学的意义

服饰艺术包含丰富的想象力、创作力, 是一种软雕塑艺术、一种流动的艺术, 学生通过公共服装艺术学习, 可以开阔自己的视野, 增强个人的审美能力和美学修养。学生在领悟国内外服装艺术魅力的同时, 了解服装艺术的创造性, 创意思维得到培养, 想象能力得以拓展。对服装艺术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有所提高, 提升了自身的美学修养。这些能力在培养中潜移默化, 提高学生自身的着装打扮品味, 为学生将来步入社会打下了重要的基础。非艺术类大学生在校期间, 不仅在学习自己专业技能, 同时也对服装艺术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了解了服装设计审美心理过程, 服装艺术的美学特征和要素, 对服装设计的样式风格有所分析。在了解国内外各个民族的服装文化和世界著名服装设计师的设计风格以及服装品牌文化等内容的同时, 提高了自己穿衣搭配的能力, 增强了自身的自信心和就业的竞争能力。因此在高等院校中探讨如何开展公共服装艺术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2 高等院校大学生对服饰艺术认知水平的概述

大学生刚进入高校学习, 他们还保留着高中生阶段的活泼、好奇和冲动。大学生对自我认识还未成熟, 对自身的定位非常困惑,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 喜欢追赶时尚潮流, 关注服饰的流行趋势, 他们希望通过美丽的外观, 赢得自信与肯定[3]。但由于对自身身份和服饰环境的认识不足, 导致他们的服饰衍生出许多与他们的身份不相适宜的打扮。对于高校非服装专业的同学来说, 很多杂志、电视、明星的着装让他们感到非常羡慕, 但对服饰的流行文化了解得非常少, 大学生只是针对当下流行的简单复制。在各种媒体日益发达的今天, 电视、网络、报刊杂志对流行的造势, 最先接受时尚变化的是青年学生, 在对流行变迁的追逐过程中, 更替一个又一个流行[4]。但他们不懂得什么样的流行适合自己, 不能把自己最美好的一面表现出来。大学生在高中阶段更多精力投入文化课的学习, 对服装艺术的了解也是非常片面, 如对国内外服装发展的历史, 世界各个民族服饰的艺术魅力, 服装风格艺术等都了解甚微, 大学生现有的服饰素养, 普遍不适宜将来步入社会工作、生活、社交礼仪等需要。

3 高等院校如何开展服装艺术教学

提高学生服饰审美能力是公共服装艺术教学的灵魂与核心。审美能力是指人们认识与评价美、美的事物与各种审美特征的能力, 也就是说, 人们在对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各种事物和现象作出审美分析和评价时所必须具备的感受力、判断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服装艺术欣赏的课堂应是一个个性化的课堂, 一个理论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课堂。使学生领会服装艺术之美, 懂得以自己独到的审美品位和修养, 以宽广的胸襟和艺术视野正视众多的地区、民族和不同时代的服饰文化。可通过以下教学内容达到上述教学目的。

3.1 服装概论

许多高校学生对与其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之首的衣的起源、各种形式服装的分类、中西服装发展的主要脉络、服装色彩、材质和流行趋势等服饰相关内容了解都是缺乏的, 使大学生对服装艺术产生一种神秘感。在公共服装艺术课程中, 开设服装概论章节的内容, 使学生对服装的基本知识有所认识, 从文化、人类学、美学、人体工程学和社会心理学等角度, 全方位分析服装学的概念、属性、范畴、服装与人体的机能、时空关系与服装演变, 服装的造型美与色彩美, 为他们揭开服装艺术神秘的面纱, 让学生领悟服饰的文化内涵, 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 为日后深入学习公共服装艺术奠定基础。

3.2 服装风格分析

大学生对服装认识是主观的, 非理性的, 他们对自己服装搭配也是盲目的, 对服装各种风格搭配知识也是缺乏理性认识的, 常出现各种不合审美习惯的服饰搭配, 穿出不得体的衣装, 让人啼笑皆非。大学生通过对服装八大基本风格 (古典派、优雅派、柔美派、民族派、现代时髦派、先锋派、男士派和运动派) 了解, 使他们对不同服装风格的面料、材质、色彩、廓形、细节等表现有了理性的认识, 提高了他们服装审美能力, 并指导其穿衣搭配能力和自我个性形象塑造。

3.3 中国民族服饰赏析

让高校学生了解多姿多彩的国内民族服饰特征, 领略各个民族的服饰文化。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共存的国家, 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 创造了优秀的民族文化, 其中绚丽多姿的服饰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高校大学生对中国民族服饰认识是肤浅的, 通过此环节内容的讲解, 使他们初步掌握民族服饰的特征和内涵。通过介绍部分中国民装的典型外部特征以及文化内涵, 使他们在赏析民族服饰的同时, 激发爱国主义热情。此块内容的教学, 在实现公共艺术教育的同时, 也实现了爱国主义教育。

3.4 服装设计美学

从现代时尚潮流的文化背景入手, 以艺术形态的自然美和艺术构成的形式美到现在流行的个性美、另类美和休闲美的文化解析为专题进行探讨, 提出服装设计美学发展的文化指向, 以设计实例解析流行时尚艺术风格美的文化内涵, 提出美学理念, 分析心理和文化背景, 解剖哲学和美学内涵, 结合设计案例, 使得这些具有浓郁文化艺术内涵的设计美学理念深深印入大学生的脑子里, 从本质上让他们了解服饰美学真正内涵。

3.5 国内外著名设计师品牌赏析

琳琅满目的服饰品牌让大学生眼花缭乱, 他们缺乏对服饰品牌正确的认识和对服饰品牌文化理解, 通过此部分内容的讲解, 使他们了解国内外知名服装品牌的概况, 在讲授服饰品牌文化特征的同时, 讲述设计师的成长经历, 设计风格和品牌的发展历程, 剖析设计师的设计思想, 分析他们的作品, 使学生对服装艺术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领悟。设计师励志创业故事也激发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的斗志。

3.6 大学生服饰搭配技巧

讲解大学生服饰搭配技巧, 有助于学生理解服饰美的内涵和服饰美对人物整体形象美发挥的作用。通过妥善运用服饰装扮的技巧更好地进行形象设计中服饰形象的设计与创意, 从而提升整体形象设计的效果与层次。以案例分析的方式, 让大学生逐一领会, 循序渐进穿衣搭配的三个不同层次, 即得体、美观和风格。重点介绍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常遇到一些场合, 不同的穿衣要求和搭配技巧, 并介绍几种表现大学生青春气息的常用形象搭配。此块内容讲解, 可大大提高大学生的穿衣品味, 表现其内在的美, 引导学生不迷信潮流趋势, 利用所学的知识, 根据自身的条件, 进行自我形象的塑造。在此环节运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安排, 现场抽取学生, 纠正其穿衣搭配误区, 并引导学生开展讨论, 调整搭配效果。此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大学生学习服装艺术的兴趣, 学以致用的学习热情高涨。

3.7 服饰礼仪认识

服饰礼仪讲解使大学生能够运用服饰礼仪原则、着装技巧, 对不同场合、不同对象选择不同的着装, 并进行合理的搭配, 使他们掌握服饰礼仪的TPO原则和着装技巧, 形成正确的服饰审美观, 让大学生在今后的生活、学习、工作中, 能够表现出优雅得体的礼仪。

4 结语

高校教师应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转变教育思想观念, 积极探索有效的艺术教育教学方法, 投入到教学创新中去, 大胆实践与探索, 去寻求一种全新的适合自身及学生特点的教学之路。公共服装艺术教学是高校实现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手段, 该课程开设拓展了高校大学生的艺术视野, 让学生了解服饰美的内涵, 并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服饰穿着观, 提高穿衣品味, 启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1]康尔.论公共艺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J].素质教育, 2006, (1) :113.

[2]成文光.艺术教育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探索[J].科教文汇, 2009, (8) :60.

[3]乔素娟.论大学生的服饰环境[J].赤峰学院学报, 2011, (5) :249.

微信辅助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的设计 篇9

一、课堂中大学生玩手机问题分析

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不足,学生学习过程中受到多方因素影响导致其学习效率过低,教学互动性不能满足实际教学需求等[1]。尤其大学生上课玩手机现象越来越严重,他们在课堂上进行微信聊天、QQ聊天、看小说、看视频、打游戏等,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光。许多学生上课玩手机已成习惯,不管有没有电话短信,上课不看手机就会感觉不舒服或者有牵绊之类的,由于玩手机而不能认真听课。因此,如何调动大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学习积极性成了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很多学校倡导“无手机日”、“课堂无手机”等活动,把学生的手机收上来,阻止学生上课玩手机,旨在消除手机对课堂学习的影响,但是这种做法治标不治本,不能从根本上制止这种现象,我们何不转变思维,把这种玩手机变为有效利用手机,利用手机来更好地进行学习。

二、微信的概念与功能

1.微信的概念

微信是腾讯公司2011年初正式推出的一款完全免费的即时通讯服务的应用程序,综合了QQ即时交流通讯平台,能通过微信与好友进行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传送,支持多人群聊、视频聊天和实时对讲等功能,而且微信软件本身完全免费,使用任何功能都不会收取费用,这就非常适合在学校教学中使用,微信的出现给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开放教育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学习平台。

2.微信的功能

(1)独特的信息传播功能。微信可以用来传送文字、声音、图片和视频,并且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不同的组合,然后再进行传播。(2)群组论坛功能。利用微信建立讨论群组,针对组内共同感兴趣的话题,组织群组里的用户发起文字与语音讨论,等等,可以随时随地地交流分享信息。(3)关注公众平台功能。用户根据需要关注一些具有实用性的公众平台,有的公众平台每天都会更新信息,这样不仅可以学到新知识,还可以扩充用户的知识面,同时,微信可以将用户看到的精彩内容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微信的这些功能符合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听、说、读、写学习的几项要求。可以更好地辅助大学生学习英语。

微信在大学生中得到了广泛地普及和应用,据一项调查资料显示[2],180名被调查学生中,手机拥有率达到100%,其中,智能手机占到95%,使用智能手机的学生中使用微信的占90%。据此可以推算出使用微信的学生占调查对象总数的百分比为85.5%,可见,利用微信辅助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已经具备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微信以其简单易用、即时性、互动性等特点可以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突破课堂学习时间、地点的限制还可增强师生的交流、互动[3]。

三、微信辅助公共英语教学的设计

教学班成立之后,教师建立一个课程的微信群,把全班学生加入该群,并且把学生每5—6人编成一个小组,每组选出1名小组长,必要时可以实行组长轮流制。建好微信群分好组后,教学设计分为课前预习设计、课堂学习设计、课后练习设计、知识分享四个部分。

1.课前预习设计

首先,教学内容上传,即教师把每一节课要讲的内容提前1-2天发送到群里,如将要讲解的单词上传到微信群。其次,学生自主预习,学生收到教师的内容后可以根据个人的时间安排进行自主学习,如看书或者上网查资料,查找单词的词义和用法,练习用单词造句。第三,预习成果分享与讨论,学生把查到的内容及造句练习等成果分享到微信群里,并且可以在群里进行讨论和交流,每位学生都可以各抒己见,这一过程最好约定统一的时间。第四,总结,由小组长对各组情况进行总结,发送给教师。教师提供教学支持,学生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进行碎片化的移动学习。最后,对预习的评估,教师观测评估学生的预习表现,并根据小组长的总结记载预习成绩,对表现积极、成效好的小组及时提出表扬,通过记载成绩和表扬的办法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

2.课堂学习设计

根据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教师找到学生对单词含义不清楚的地方重点讲解。并在课上把单选题的随堂练习发在微信群里,实行小组抢答,有答案的学生可以把答案发到微信上,如果学生抢答答对了,教师给予鼓励,如果答错了,教师给以纠正,并且最后把正确的答案发布到群里。学生回答问题的结果作为课堂成绩予以记载。学生若不懂单词的含义,或者记忆单词有困难,可以在群里进行提问,可以进行生生的交流与探讨,也可以进行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课后练习设计

教师把课后作业发布到群里,并且规定上交作业的时间,学生完成后发送到群里,每个小组轮换着批改作业,最后由批改作业的小组上报作业完成情况,教师根据作业完成情况,找到学生的缺点与不足,并给最后的答案,或者进行个别辅导,学生有不懂的单词或者句意也可以通过微信寻求教师给以解答。教师可以随时随地查看、引导学生学习,并且可以实时查看学生的学习情况。

4.知识分享

一方面是教师知识的分享,即教师把自己觉得有重要价值的知识通过微信群分享给学生,如单词学习的方法、课程内容视频、英语歌曲等,既能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又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英语知识。另一方面是学生知识的分享,即要求学生平时多关注一些学习英语的公共账号和知识,大家把看到的有价值的内容在群里进行分享,也可以发在朋友圈上,鼓励学生用英语进行评论交流,这样有利于大家提高英语水平。

四、微信辅助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的局限性

第一,学生缺乏对英语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若不采取有效措施,学生不能主动进行课前预习以及课后作业的完成。

第二,我们在课上利用微信进行学习时,有可能会收到QQ信息、微信消息、短信等外界干扰,学生的注意力就很有可能分散,不能完全集中精力进行英语的学习,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习效果。

第三,有的学校还不能实现无线网的全面覆盖,学生每个月的上网流量有限,可能会出现到月中或者月末没有流量的现象。无法运用微信进行英语的学习。

第四,根据上面使用微信的调查情况分析,微信的使用在学生中还不能全面的覆盖,有一小部分学生不使用微信。

五、微信辅助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的对策

1.采取适当的强制措施

教师在不违背某些原则的情况下,开始的时候可以强制要求每个人必须都完成预习任务和作业,例如:每个学生都要在群里发送英语日志,并且在规定的时间内发送,慢慢的学生就会形成良好的习惯,这时再改为鼓励学生发送英语日志。

2.动员学生关闭干扰源

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求每位学生尽量都关闭无关程序,只开微信程序,由组长监督,并对表现情况进行成绩记载,或实行组内加分制,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开通校园无线网络

应该加强学校的数字化建设,让无线网络覆盖整个校园,这样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可以在课上进行更好地交流。

4.鼓励学生使用微信

鼓励学生使用微信,让学生了解微信的功能,充分利用微信这些功能来进行学习。

通过微信平台营造英语学习环境,可以增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相互交流与辅导,共同分享学习经验和学习内容,有效地提高和巩固大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和英语的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4]。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还能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学中有玩,学中有乐。微信辅助课堂教学,扩展了大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是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可以有效提高公共英语的教学质量。

摘要:本文分析了大学生课堂玩手机问题,讨论了手机微信软件的教育功能,对教师利用微信平台辅助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练习以及知识分享等环节进行了设计,并探讨了微信辅助大学公共英语学习中的几个问题及对策。

公共艺术设计教学 篇10

关键词:教学改革,公共建筑设计,教学研究

1 课程概况

西南科技大学《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课选用的主教材是全国高校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统编教材《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第三版) (张文忠主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该教材是高校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规划推荐教材, 其内容从公共建筑设计的总体环境布局, 功能关系特性, 建筑造型艺术, 技术经济问题, 空间综合分析等五个方面进行综合讲解和阐述。

2 教学改革

注意了以教学为主, 重点突出, 结合实际, 体现了先进性和现实性的有机结合。以系统论思维为思想先导, 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如下重构。

2.1 对建筑的本体构成进行概括和抽象

将提出的若干要素通过不同的形式集合成各种模块, 每个模块都要突出对要素不同的侧重点, 并且强调各个模块之间循序渐进的层次关系。学生在系统的从“单一”到“复合”再到“综合”的系列模块训练中, 逐渐意识到建筑创作的实质, 系统化建筑创作的整体规律。

2.2 借助系统概论, 形成单元化的理论教学体系

该课程在内容上试图使学生系统建立对建筑整体的、多方面的、多层次的认识, 帮学生逐步深入的寻找复杂知识问题的突破点。整理设计课理论课和实践课之间的关系, 将传统教学模式的“重实践, 轻理论”观点转变为理论与实践“双向”齐头并进, 使理论授课更系统化, 同时联系相对应模块的实践设计课。

2.3 建立模块化教学组织体系

以系统论思维为思想先导, 设计教学对建筑的本体构成进行概括和抽象, 提炼出若干要素, 再将要素进行不同方式的集结形成模块, 强调每个模块对要素的不同侧重以及模块间递进的层次关系。通过一系列由“单一”、“复合”到“综合”的模块化训练, 帮助学生系统地、循序渐进地认识建筑创作的实质, 廓清建筑创作的整体规律。

2.4 构建设计课过程分阶段控制体系

将复合性的建筑设计过程还原为前后相继的五个环节的模块组合, 通过分阶段的控制方式和相关的反馈机制, 建立设计课实施过程的“模块化控制体系”。每个阶段设定关键的设计问题, 引导学生逐层深化, 使之面对复合、综合问题时, 能够借助一种系统的、循序渐进的方法, 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以此来增强建筑设计课的系统性和可操控性, 避免设计实施过程的随机性和任意性。

(1) 设计准备阶段的调查分析——以组为单位, 对面对的建筑类型及现状中所涉及的建筑问题进行认识、比较、分析, 形成图文相间的调研报告, 在班级上展开讨论, 使设计贴近具体的行为, 使形而上的理论借助实际的问题分化为现实可操控的设计原则和理念。

(2) 设计前期的快题式总体构思——对于较为综合化的设计课题, 我们把设计前期的总体构思作为一个阶段性的快题设计, 将此前调研、资料分析所涉及的问题及具体的课题任务要求、环境要素综合地加以构想, 形成建筑的总体框形。如在小学校设计中, 总体构思阶段设定为两周时间, 要求对方案的功能布局、空间形态及其与外部环境的关系进行整体构思。重点考虑的问题有, 校园总体布局与外部环境的空间关系、流线关系的组织, 校园建筑空间及整体环境的设定, 基本教学单元的组合等, 着重强调环境场所要素对建筑空间设定的重要价值。该阶段最后要完成一份校园总体设计图及工作模型, 并展开以班级为单位的介绍—评价—讨论。

(3) 设计过程的功能组织与空间限定——依据整体的构思框形, 进行空间布局、功能组织, 并对其前所形成的总体框形进行调整、深化, 转而站在空间限定与组合的角度对由此所形成的功能布局进行整合。在此阶段, 前期的总体构思的框形常常会获得不同程度的调整, 使总体构思及空间布局不断趋向与各方条件的对应。通过这一阶段内容的实施, 使学生意识到, 功能组织与空间限定是一个完整设计中诸多要素的两个方面, 它们相互促动, 互为条件, 而非线性的制约关联。

(4) 方案深化过程的整合与建构模块——要求学生结合所掌握的结构、材料、构造知识, 扩展深化建筑空间表达的途径, 对先期所形成的建筑形态特征进行进一步调整和深入研究, 并对方案实施的具体技术措施进行探讨, 使建筑设计意图与材质表达、技术特征有机地统一为一个整体。

(5) 设计后期的表达、评价与反馈——建筑设计课期终成绩的确定, 不同于试卷型考试课, 而是以一学期各课程设计成绩的平均值形成本课程最终考试成绩。对此, 本课程在每个课程设计作业完成后都分组进行课程设计答辩。由设计者先行介绍设计主旨及各环节构思特点, 再由本班及其他班的任课教师提出问题, 并当堂对设计及表达进行点评。在此, 各阶段的成果评价、总结是作为课程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加以强调的。

建筑设计课过程的各模块在时间的划分上、教学组织上是相对独立的, 但相互间在内容上又是前后相继、内在统一的, 都是一个完整建筑设计过程不可或缺的基本组成。

2.5 构建基于多元媒介的教学方法体系

结合建筑学设计课特点, 在建筑设计授课中, 注重不断改进和充实多媒体教学课件, 健全基于多媒体技术的专业课件库;课程设计过程中, 注重引导学生有计划、分阶段地使用徒手草图、实体模型、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手段。强调徒手草图、实体模型和计算机模型在方案构思及推敲中的重要价值, 培养学生具备基于多元媒介形式的创作能力。

3 结语

通过对建筑设计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的讲授, 结合具体设计题目的训练, 使学生了解公共建筑设计的基本理论, 掌握建筑设计从题目分析、调查研究、总体布局、方案设计到成果表达、表述全过程的基本方法, 为后续设计课程的学习、设计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突出了课程建设的优势, 形成了课程特色, 对于对其他设计类课程的建设同样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和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参考文献

[1]仲德崑.走向多元化与系统的中国当代建筑教育[J].时代建筑, 2007 (3) :33-35.

[2]丁沃沃.重新思考中国的建筑教育[J].建筑学报, 2004 (2) :14-16.

公共艺术设计教学 篇11

【关键词】高校公共艺术选修课程 网络教学 不足 应用

一、引言

公共艺术选修课程是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构成部分,艺术教师通过创新教学方式,提升公共艺术选修课程的教学效果,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伴随着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完善发展,各大高校纷纷引进了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展开了网络教学。网络教学可以有效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散发自身的思维;能够丰富教师的教学内容,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

二、当前高校公共艺术选修课程的不足之处

(一)开课条件不满足

在当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发展过程中,由于部分高校未能充分认识到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在公共艺术教育上的投资力度偏小,导致高校师资严重缺乏,高校所涉及的艺术类专业偏少,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也偏少,这样也就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1],降低了他们的学习热情。高校未能引进优秀的艺术类教师,公共艺术选修课程通常使用的是传统大班授课方式,这样无法培养出创新型的艺术类综合人才。与此同时,艺术教师教育观念较为落后,太过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影响了艺术课程教学质量。高校实际开设的课程不能够达到国家的标准,无法将艺术导论、美术鉴赏、音乐鉴赏、影视鉴赏、舞蹈鉴赏、戏剧鉴赏、戏曲鉴赏以及书法鉴赏这八大类课程全部纳入到学校公共艺术选修课程当中去[2],也就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各种需求。

(二)部分学生缺乏选课动力

众所周知,高校理科专业生往往会喜欢一些实用性的教育课程,而排斥各种偏文化类的艺术课程,他们的兴趣决定了他们的最终选择。这些学生在选择公共艺术选修课程过程中,通常只是走一个形式,由于学校硬性规定必须选择一门或几门艺术课程,所以他们不得不选修一些很容易就能够拿到学分的艺术课程。一旦艺术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乏味,他们就会失去兴趣,从而变成了“选而不修”。与此同时,部分高校的艺术类公选课的考核形式太过单一,普遍是通过写大作业的方式考核学生学习情况,这样会削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管理制度不健全

理工科高校有效开设的艺术类课程较少,为了达到课程标准相应的要求,它们会随意聘请一些业余的艺术教师开展艺术类课程教学。高校缺乏对这方面的严格监督和管理,未能积极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艺术类选修课程。艺术类选修课程的教学时间通常被设在晚上或者周末,这样不利于教学管理和学生时间安排。总之,高校未能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实现艺术教学的规范化管理。

三、网络教学在公共艺术选修课程中的开展应用

(一)丰富网络教学资源

各大高校要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有效结合本校公共艺术课程体系的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引进网络教学资源,这样才能最大限度上满足学生的需求。例如,高校可以展开对本校学生的艺术兴趣爱好调查分析,根据学生日常的艺术爱好和学习习惯,不断优化艺术网络教学,调整课程教学实践。高校要保障网络教学资源的丰富性,要加强对艺术课程内容的严格监督和管理,引进先进的艺术课本教材,让师生根据自身需求进行参考选择。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艺术类知识。

(二)组建专业的教师团队

高校要积极打破传统艺术类教学方式的弊端,要引导艺术教师有效应用网络教学,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让教师和学生进行亲密的交流和沟通。高校要不断加大对艺术类教师团队建设的投资力度,要定期组织各类艺术课程教师参加专业的培训教育,既要让他们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又要不断提高他们对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力。例如,教师要掌握如何运用网络视频进行有趣丰富的艺术教学,如何运用网络后台管理系统加强对学生的学习管理和评价。由于网络教学不受时空限制,高校也可以聘请校外优秀的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视频讲课,解答学生的各种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3]。

(三)构建和谐的网络教学环境

各大高校要想提高网络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就必须建立起和谐的网络教学环境,这样有利于学生自由方便地进行网上学习,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拉近彼此的距离。例如,高校可以搭建一个校园网络平台,艺术类教师组织学生在平台上自由发言,提出问题,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这样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高校要建立起完善的视频网络教学平台,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在教学实施系统上,要引进先进的艺术教学内容视频,提供在线答疑交流等功能,实现学生的个性化自由学习。后台管理系统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日常交流讨论记录的了解掌握,从而有针对性地展开网上教学。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下,各大高校在公共艺术选修课程上要大力发展网络化教学,要积极引入先进的网络设备和教学资源,加强公选课教学的创新改革,打破传统教学的弊端,不断提高艺术类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祖维.高校公共艺术选修课视频网络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13(23):173-175.

[2]杨江平.M00dle在高校公共选修课网络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0,31(03):80-83.

公共艺术设计教学 篇12

一、目前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学存在的不足

虽然在实行课程改革之后高职院校的公共艺术教学工作质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但依旧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具体如下:

1. 缺乏重视公共艺术教学的意识

前面提到了现代社会存在着大量的高职院校, 部分高职院校没有明确的自身定位, 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政策要求进行公共艺术教学, 最终就会导致许多学校只是开设了公共艺术的课程, 没有实际的进行教学的现象。或者很多学校进行公共艺术教学的课程时间非常短, 不能起到实际教育的作用, 这些现象都是由于不重视公共艺术教学而引起的。

2. 课程的安排、管理不够实际

据相关调查显示, 80% 的高职院校将公共艺术课程设置为选修课, 而且课程时间大多数安排在晚上。学院没有合理的安排公共艺术课程的相关工作, 管理得相当散漫, 这也是造成学生不愿意学习公共艺术课程的原因之一。

3. 教师没有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

这个问题也可以看成是由于学院不重视公共艺术教学课程而引起的。现阶段的公共艺术课程一般都是由教师选题进行授课, 选择的内容杂乱无章, 缺少一定的指导性, 甚至存在缺少讲义、缺少教案的情况。目前, 很多的公共艺术课程都是教师随便选择电影让学生们观看, 这种教学模式完全违背了设置公共艺术教学课程的意义。

4. 缺少师资力量

公共艺术课程相对来说需要大量专业的教师, 可是许多高职院校缺少艺术类的教师, 所以现阶段许多的公共艺术教师都是外聘的。总的来看, 高职院校的公共艺术教学面临着缺少师资力量的问题, 严重影响着公共艺术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5. 缺少教学设备

许多高职院校连自身专业性的设备都支付不起, 更不可能更新公共艺术相关的教学设备了, 很多时候学生连上课的地方都没有。例如表演之类的艺术教学需要现场实习, 进行现场表演教学, 可是很多学校都缺少礼堂、剧场之类的场所, 这也是制约公共艺术教学质量的原因之一。以上几点都是目前公共艺术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也是公共意识教学的现状, 只有重视这些问题、切实解决这些问题, 公共艺术教学工作才能做好。

二、如何做好高职院校的公共艺术教学工作

高职院校的公共艺术教学工作十分重要, 作者根据自身的理解以及经验提出了以下几点做好公共艺术教学工作的措施:

1. 全面地了解公共艺术教育的意义

艺术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整个教育的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从公共艺术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 公共艺术教育不仅仅可以教会学生如何欣赏美, 还对于学生审美观念、道德素质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高职院校必须认识到公共艺术的教育意义, 组织学习公共艺术教学相关的内容, 为接下来的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只有重视、了解公共艺术教学之后, 才能切实的做好教学工作。例如, 在了解的基础上适当的增加公共艺术课程的课程量、提供专业的学习场所、调整公共艺术课程的授课时间等, 通过重视公共艺术教学工作这些都能实现。

2. 制定切实的公共艺术教学方案, 实际的提高公共艺术教学质量

学院应意识到公共艺术教学的对象是非艺术专业的学生, 必须弄清教育的对象, 这与专业的艺术类学生是不一样的。因为是非艺术专业的学生, 所以教师必须提前做好调查工作, 调查应实际传授什么样的知识, 哪些知识是学生实际所需要的。例如, 艺术专业的学生通过了长时间系统的学习, 拥有一定的艺术鉴赏能力, 但是非艺术专业的学生可能相对缺少这种能力, 所以在选取教材的时候, 就不能选择专业性太强的教材, 那样学生可能不能迅速的理解教材的意义。同时, 在教学方法上也应采取创新的教学方法, 比如增加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开展大量的讨论课题, 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课程中来等。除此之外, 教师最终给出的评价也应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公共艺术教学本身灵活的特点使之最终的评价也应灵活多变, 不能采取考试、论文等传统的方法来决定学生的成绩, 教师应尽量建立多元化的评价系统, 比如举办电影鉴赏会, 让学生谈谈自身的看法; 举办美术赏析大会, 让学生谈谈对于美术的体会等, 只有通过这类办法才能了解学生学到的真实的知识。高职院校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订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公共艺术学习计划, 这样才能学得更好, 才能学有所得。

3. 做好长期进行公共艺术教学的准备, 制订长期的学习计划

公共艺术课程的学习不是今天完成了明天就可以放弃的, 这是一个长远的过程。高职学院应意识到公共艺术教学对于学生巨大的指导意义, 从长远出发制定长期的公共艺术学习企划书。学院可以适当的调整公共艺术课程的设置情况, 将公共艺术教学作为长期的教学内容, 设置为必修课。同时为了学院以及公共艺术教学的长期发展, 高职学院必须招聘艺术专业的教师, 形成一支师资力量优秀的教师队伍, 保证教师的质量以及教学的质量。另外, 学校应积极发展与学院专业相关的艺术类型, 将艺术与学院的专业相结合, 建立独特的学院特色。例如, 语言类的高职院校可以积极发展表演类的艺术教学, 将语言学习与表演艺术相结合, 充分地展示语言与表演的魅力。将艺术教学与学院的专业教学相结合, 做好公共艺术教学的长期准备, 是高职院校必须做到的。以上几点都是做好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学工作的具体措施, 切实的做好了这几点公共艺术教学的质量必定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三、结语

如何做好高职院校的公共艺术教学工作一直是高职院校谈论的热点。公共艺术教学工作不是短期内就能做好的, 它需要政府、高职院校、学生共同的努力以及长期的探索。

摘要:目前, 我国高职院校数量较多。高职院校中的公共艺术教育是整体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 对于学生们的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 做好高职院校的公共艺术教学工作势在必行。

关键词: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学,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参考文献

[1]卫欣.艺术的教育陶养的事业——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的现状与方式[J].艺术与设计, 2008, (5) .

[2]王巍, 钟天娥, 池阿海, 李敏.公共艺术教育在普通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 2010, (4) .

[3]葛春先.让高校公共艺术之花开放的更加绚丽——河南省第四届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工作检查评估综述[J].河南教育, 2011, (5) .

上一篇:当代园林下一篇:电子书代理制的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