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音乐教学计划

2024-10-02

公共艺术音乐教学计划(共8篇)

公共艺术音乐教学计划 篇1

公共艺术(音乐篇)教学反思

《公共艺术(音乐篇)》教学的基础,是音乐艺术教育的出发点。其次,教材内容注重系统性,忽视了学生的可接受性。尽管学生音乐知识基础比较差,教学只有16课时,但教材内容并没有减少,要求并没有降低。古典音乐、现代音乐、中国音乐、欧洲音乐、名曲、戏剧、舞蹈无所不至。缺乏必要的整合,结果事与愿违,严重地影响了音乐艺术教学效果。第三单元第五节《协奏曲》,本堂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巧妙地结合专业特点,孩子们在观看欣赏、对比交流、互动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热情与活跃、积极与投入,让我明白,只要选对适合的方法,我们中职生非常优秀!虽然这一次协奏曲欣赏不足以彻底取代流行歌曲在他们心中的地位,也不能一步就提高自身的音乐赏析能力,但只要给他们足够的音乐发展和表现空间,他们会从高雅的音乐中感悟到生活的美好,逐步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和艺术鉴赏水平。

德力格尔桑

2018年3月16日

公共艺术音乐教学计划 篇2

一、渗透情感, 让学生心灵与作品旋律 共振

新课标指出, 初中的音乐教育, 是以传递最基础的音乐知识与音乐技能为宗旨, 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培养其审美能力, 教学工作以学生在积极、愉悦的环境中学习为出发点。要达到这一教学目的, 就需要教师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内容, 从教学情感与作品情感出发, 教化启迪, 感染激励, 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全面渗透情感教育, 逐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凸显音乐课堂的人格教育魅力。

在讲授《校园多美好》这一课时, 笔者通过欣赏歌曲、了解作者、吹奏练习、创编动作等多种形式来渗透情感教育。首先, 是欣赏合唱曲《校园多美好》, 在欢快的节奏、明朗的旋律中, 师生一起感受着生机勃勃的校园景象, 呼吸着春天美好的气息。其次, 笔者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伟大的馈赠, 当今社会的繁荣与稳定, 教育同学们要珍惜这个美好的时代, 好好学习,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关于这首曲子的作者———施光南, 更是不可多得的情感教育的有效素材, 笔者从他的《瑞丽江边》《洁白的羽毛寄深情》《打起手鼓唱起歌》等作品谈起, 感受他所传递给我们的生动活泼、热情瑰丽的生命活力, 深切缅怀这位从人民中来、到生活中去的“人民艺术家”在传播民族音乐方面的丰功伟绩。最后, 笔者组织学生以刚才教学环节中所体验到的课堂情感为基础, 注意歌曲节奏, 进行竖笛吹奏练习, 跟琴学唱, 进行动作创编。由于有了充分的情感铺垫,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非常投入, 驾轻就熟, 让自己的心灵体验与音乐作品产生了美妙的情感共振, 达到了“知识教人, 情感育人”的课堂效果。

二、运用电教设备, 营造唯美的课堂气氛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 可以有效地结合明丽的画面、逼真的形象, 兼以美妙的音响效果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 营造唯美的课堂氛围。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化手段, 能够燃起学生的音乐兴趣, 增强学习体验, 激发学生的共鸣, 开拓学生的审美视野, 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龙的传人》时, 笔者并没有直接开始学唱活动, 而是运用电教设备展示了自己精心制作的Flash课件。首先是一个电子版的中国地图, 随之而来的是以气势恢宏的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为背景的壶口瀑布画面, 一泻千里、奔腾呼啸的场景带给了学生强烈的震撼, 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紧接着, 展示了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间的万里长城, 地形险峻、风光绮丽的长江三峡, 还有三山五岳、巍巍昆仑, 江南稻米、江北小麦, 高炉耸立、石油滚滚, 珠穆朗玛, 北京奥运等画面, 使得学生很好地理解了这首歌的历史背景, 深化了学生的爱国情操, 为有效开展课堂活动、构建高效课堂奠定了情感基础。音乐学科的知识特点非常适于使用多媒体电教设备, 除了烘托课堂气氛之外, 它还有助于将抽象的乐理知识形象化, 有效突破课堂重点与难点, 协助教师优化课堂教法, 组织实践活动, 提升教学效率, 是传统课堂教学手段的有效补充与延伸。

三、师生互动,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具体的音乐课堂中, 很多学生对于教师的教学安排反应漠然, 这与初中生爱唱爱演的天性差之千里。究其原因, 第一, 教材安排的歌曲过于死板, 学术性强, 学生味弱。第二, 教师的教法过于陈旧, 以教参为“纲”, 不能给予学生充分的表演空间, 学生学习起来自然兴味索然。新课程背景下, 课改理念要求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服务, 教师要在构建师生间的有效互动方面做出努力, 根据初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审美特征安排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 辅之以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 为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构建高效的课堂模式奠定基础。

讲授“奥林匹克风”这一单元的内容时, 笔者一改往日教师领唱、学生学唱、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方式, 将小组竞赛活动方式引入到课堂, 以“奥林匹克”为主题, 结合初中生风华正茂、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展开班级竞赛。并邀请了几位音乐教师担当评委, 试图在点评环节将课堂知识渗透其中。这一随意之举竟然引发了学生的强烈反响, 他们或合唱, 或独唱, 或重唱, 在融入一定的表演成分的基础上, 学生们将脍炙人口的《奥林匹克风》《拥抱明天》《北京欢迎你》《超越梦想》《我和你》等奥运主题曲演绎得灵动活泼、别致个性, 极具初中生的解读风格与表演特点。在学生们炽热的情感熏陶中, 教师评委都不禁跟着他们的旋律哼唱、扭动, 将课堂的学习氛围推向了高潮。点评中, 教师给学生们所讲授的切分节奏也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较好地达成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诸方面的教学目标。

总之,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情感艺术, 更是一种审美艺术。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 我们需要遵循课程标准理念, 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 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艺术, 在极具时代课堂特色的氛围中, 让学生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课堂, 保持着愉悦的心情走出课堂, 接受美的熏陶, 培养美的人格与创造力。

参考文献

[1]张雪梅.浅谈初中音乐教学的艺术[J].新课程, 2012 (2) .

公共艺术音乐教学计划 篇3

关键词: 体验教学;教学策略;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6-0091-02

《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指出“公共艺术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美育、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并要求要“加强中等职业学校艺术教育工作,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与艺术鉴赏水平,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由此可见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值得注意的是公共艺术课程不同于其他公共课程,它有着明显的自身特点。因此,研究中职学校艺术教育规律,探究艺术课程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就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

一、问题提出及分析

(一) 教学现状分析

2013年教育部颁发《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我校从2014年开设《公共艺术·音乐》课程,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按大纲要求的“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与艺术鉴赏水平,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还有很大距离。下面我们从学生、教材和教法三个方面分析艺术教学现状。

首先,学生音乐基础比较差,但比较喜欢音乐。一方面,中职学生几乎都是农村孩子,农村中学音乐教学质量比较差,很多学校没有专业的音乐教师,所以学生音乐知识比较贫乏。另一方面,中职学生天真活泼,喜欢艺术活动,特别是流行歌曲、街舞,具有天然的艺术学习动机。这就是《公共艺术·音乐》教学的基础,也是音乐艺术教育的出发点。

其次,教材内容注重系统性,忽视了学生的可接受性。尽管学生音乐知识基础比较差,教学只有36课时,但教材内容并没有减少,要求并没有降低。古典音乐、现代音乐、中国音乐、欧洲音乐、名曲、戏剧、舞蹈无所不至。缺乏必要的整合,结果事与愿违,严重地影响了音乐艺术教学效果。

再次,教学方法枯燥单一,忽视了学生的感受体验。很多教师注重知识的传授,教学以讲授法为主,把生动活泼的音乐艺术课变成了枯燥单调的知识讲授课,致使很多学生爱好音乐,但不愿上音乐课。在教学目标上关注知识,忽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教学方法上关注知识的讲授,忽视学生的体验;在教学模式上仍然是传统模式,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这是音乐教学缺乏有效性的重要原因。

(二) 教学基本要求

研究《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可以发现艺术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第一,在教学目标上首先强调培养学生艺术鉴赏兴趣。“使学生了解不同艺术类型的表现形式、审美特征和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培养学生艺术鉴赏兴趣”。其次才是鉴赏能力和理解与分析评判的能力。

第二,在教学内容上强调选择名曲佳作,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音乐教学应通过中外不同体裁、特点、风格和表现手法的音乐作品,使学生在情感体验中进一步学习音乐基础知识、技能与原理,掌握音乐欣赏的正确方法与音乐表现的基本技能,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素养”。

第三,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公共艺术教学要遵循艺术规律,注重感知体验。“要遵循艺术感知规律与学生认知特点,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其情感体验。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与方法,积极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营造浓郁的艺术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艺术实践,开展合作学习,感受艺术魅力,愉悦身心”。

由此可见,无论是《公共艺术·音乐》教学实际,还是《大纲》的基本要求,都需要摒弃知识传授式的教学方法,研究突出感受体验的教学方法。

二、体验教学及其教学策略

体验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体验为基本特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或重复经历的情景和机会,呈现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的活动。音乐艺术体验教学可以突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体验音乐情感。在教师创设的音乐情境中,学生会随着音乐感知而自然产生的情绪体验,甚至会结合自身的经历,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音乐体验教学通过创设音乐情境,给学生以感受,让学生在进行音乐对话过程中,体验、感悟音乐语言与情绪,实现与音乐的融合,获得美的享受。因此,在音乐体验教学中,要研究体验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 教材整合策略

为了有效开展《公共艺术·音乐》学科的体验教学,我们需要对音乐课程进行整合,包括相关学科课程资源、课程内容及方法的整合,已达到创设情景,开展活动的目的。教材整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把生活中鲜活的题材引入课堂,重组富有生活气息的音乐教学内容。要注意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更加生动有趣,化陌生为熟悉。教材内容整合要注意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以直观、形象、生动的形式让学生感受音乐、欣赏音乐和创造音乐,丰富音乐知识。如,以地域划分、音乐体裁为专题的形式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把《经典交响》和《乐海泛舟》整合在一起,把《祭献之舞》与《婆娑舞姿》整合在一起,提高教学效益。

(二) 情境创设策略

音乐体验教学要创设情境,使学生在特定的审美情境中,感受美、体验美、理解美和欣赏美,引起情绪和情感变化,促进学生的审美活动。正如夸美纽斯所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知识的形成。创设音乐作品的情境,并以此为线索设计音乐欣赏环境,引导学生投入音乐的欣赏氛围。音乐教室是学生欣赏音乐的殿堂,音乐教室环境将影响学生的欣赏效果,优美的音乐氛围会带给学生美好的享受。

(三) 主体活动策略

学生是艺术活动的主体。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活动反映了作为主体的人在社会生活所有领域中的积极行为。活动教学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亲身操作、感受体验、主动探究,解决实际问题、获得知识、提高素质与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活动教学的意义在于把知识、能力和行为溶于一体,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提高。体验教学可以通过学生的艺术实践活动,如倾听、合唱、舞台剧等形式来进行。

三、体验教学模式的构建

《公共艺术·音乐》是以聆听、欣赏和表现音乐为主的审美活动。学生通过音乐、舞蹈和戏剧等活动,感受、体验和认识音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根据中职学生学习规律和音乐教学特点,笔者构建了中职《公共艺术·音乐》教学模式,即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感受欣赏,体验感悟—实践活动,拓展延伸”。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只有“好之”、“乐之”,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创设情境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创设情景一是要创设自由、民主、平等、富于情感的学习氛围。恰如贝尔纳说“没有情感的教育不会成为成功的教育;没有情感的课堂不是成功的课堂。”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学生才会愉快地、主动地学习。二是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鉴赏情趣。在音乐课堂上我们应当创造性的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大胆质疑。

(二)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小组学习的前提是有效的个体学习。在创设好的艺术情景下,在每个学生都进行了自主学习、欣赏后,就可以进行小组学习。小组学习要注意组内分工合作,组间公平竞争。组内合作,解决问题,每一位学生都要被指定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而且轮流担任,实现角色互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组间竞争,互动交流,组与组之间水平比较均衡,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和竞争热情。通过多项互动交流,使学生有了音乐实践和自我表现的机会,既让每一位学生都发表自己的见解,又养成注意听取别人意见的良好习惯,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三) 感受欣赏,体验感悟

情感是人心理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伴随着认知过程而产生的,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音乐是最善于表现情感、最容易引起情感共鸣的艺术形式。在《黄河》协奏曲第三乐章《黄河愤》的音乐欣赏中,此乐章以《黄水谣》的曲调为骨干,中间插入《黄河怨》的素材,全曲规模宏大,情绪变化剧烈,钢琴在乐队的呼应和交织下,从愤恨的高潮滑落,在带有无奈伤痛的渐弱和弦中结束。其间,我们结合播放南京大屠杀的一些画面片段,使学生了解战争的残酷现实,在作品聆听中引起强烈共鸣,并且对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有所感悟,体会到和平的价值。

(四) 实践活动,拓展延伸

音乐欣赏活动可以延展到歌唱、朗诵、演奏、舞蹈等其它形式的音乐实践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可以让学生经历更丰富的审美过程,获得更深刻情感体验,把课堂上的知识拓展、延伸更广泛的领域。如在《黄河》钢琴协奏曲的鉴赏中,可以组织学生观摩铜管乐队、交响乐队的训练和演出,了解交响曲队的编制以及各种乐器在乐队中扮演的角色,使学生对乐队的弦乐组、木管组、铜管组、打击乐组中各种乐器的特点有所了解。增加学生接触高雅音乐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总之,开展《公共艺术·音乐》教学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积累审美经验,掌握审美方法,提高审美能力。通过独立思考、合作学习、讨论分享等多种形式,培育学生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与职业素质。

公共艺术音乐教学计划 篇4

摘要:音乐教材是教师对学生实施艺术教育的重要资源,而教材的内容又是教材的依据,是使学生获得音乐审美感受和体验的客观条件。因此,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必须吃透教材的编写思想和意图,学会分析和利用教材,善于发现和挖掘音乐教材中的审美、文化、知识等艺术特点,学会将自己的音乐审美体验、表现能力、学科综合能力以及对音乐文化的理解,积极地融入到音乐教材的分析处理中,形成浓郁的音乐审美动力和审美渴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笔者结合实践经验,就如何挖掘初中音乐教材中音乐艺术的特点提出自己的几点见解。

关键词:音乐教材;初中;音乐艺术;特点

一、挖掘音乐的感受性和直观性

音乐的表现具有多样性和抽象性,我们不能用一句话把它描述清楚。初中学生由于受年龄和知识水平的限制,对音乐的认识也比较肤浅,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听、唱、看、动、划等形式,全面调动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置身于音乐的意境当中,体验音乐所表达和描绘的各种情感。

如在上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欣赏《长江之歌》时,为了让学生感受那雄壮的旋律、感受长江那宏伟的气势,我找来歌唱家万山红演唱的《长江之歌》MTV放给他们欣赏,然后再让学生把这首歌的旋律线划出来。

1=F4/4 4| 5315|6― ―23| 45 54 ? 3|3 ― ― ― ||

通过旋律线的走向,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到歌曲《长江之歌》高亢雄壮的旋律,这种身临其境的教育方法能奇妙的把学生的感知过程和体验过程紧密结合,深入浅出地让学生获得了音乐的审美体验。

二、挖掘音乐的人文因素和审美因素

基础音乐教育作为广义的音乐教育的基础部分,有其特定的涵义和界定。这首先表现为:它比任何一种形式的音乐教育都更能体现音乐教育的本质。它坚定不移地把自己的目标投向对“人”的塑造方面,“育人”而不是单纯“育才”是其最为显著的特征。苏霍姆林斯基多次表明了这样的观念:“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这种表述明确的提出,基础音乐教育不是专业教育或职业教育,不以造就音乐家为己任(但尊重每个孩子都有成为音乐家的这种可能),它的基本目标是育人。这种教育思想,不仅揭示了基础音乐教育的本质,同时也间接地阐明了基础音乐教育与其他形式音乐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

基础音乐教育要实现“育人”的目的,需要解决一个重要的观念问题:真正把美育作为目标,体现以审美为核心。音乐教育的“育人”目的是通过美育的方式实现的,因此,音乐教育的全部过程应是一种自觉的审美过程,应贯穿着所有的审美因素,并应以美感的发生为根本内容。这样,在长期的、多次的美感发生和发展中,音乐教育才会影响学生的情感状态和意向,形成审美情操,从而完善了人格发展。对于音乐教师来说,最重要的工作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帮助学生发现美感。对于中小学生来说,音乐教育的魅力并不在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表现在启迪、激励、唤醒、感染和净化等效应上。所以我们说,基础教育阶段的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

三、挖掘音乐的表现性和活动性

一首好的作品能打动自己也能感动别人,是因为它优美的旋律。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不要过分去强调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训练,要提供学生参与和表现的机会,提高他们创造音乐享受音乐的兴趣。为此,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抓住教材中着眼点,让学生陶醉于音乐之中,激发他们音乐表现的欲望和兴趣。

四、挖掘音乐教材中的情趣性

挖掘音乐教材中的情趣性,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动力。简谱教学是每一个音乐教师最头疼的教学内容,学生对学习简谱很乏味,不积极参与。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种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简谱学习变得生动有情趣。

首先,我采用“轮唱”的形式,把学生分成两组,我教第一组唱第二组在轻声的学,唱一句学一句然后再交换,这样学生就学了四遍,然后一组唱曲谱一组加歌词,再互相交换。整个学习过程教师始终处于引导地位而学生则处于主导地位,学习热情很高,学习起来也不感觉乏味,简谱也容易掌握了。最后,为了巩固歌曲还可以一组创编节奏为另一组伴奏,这样学习起来就很轻松了。

以上是本人的几点感受,我想,音乐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如何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这就需要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多思考、多动脑、多挖掘,挖掘音乐教材中的音乐艺术特点,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

关于初中音乐教学艺术的思考 篇5

摘要:随着时代的变迁,音乐浪潮的狂热发展指引着音乐教学的改革,改革活动也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虽然在初中教学活动中,音乐教学并不是主要的教学内容,但是进行音乐教学却可以极大程度的对初中生产生影响。进行音乐学习,在提高音乐素养与欣赏能力的同时,也能放松学生的心情,让他们了解音乐的魅力所在,是一种利用耳朵了解世界的极佳方式。本文将针对现今初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探讨初中音乐教学的艺术性。

关键词:初中音乐;音乐教学;艺术

一、中国初中音乐教学的现状

现今中国初中音乐教学存在较大的城乡差异,管理机制尚不完善,没有健全的管理机构,多数教育机构并不注重初中生的音乐教育。在这些教育机构看来,家长让若是希望学生在音乐方面有所发展必然会选择专门有利于学生音乐能力增长的课外课程,在学校教师仅仅需要进行学业教学。同时,多数学校的音乐老师可能也是业余的老师,学校没有专业音乐教师进行音乐教学,教师将音乐教学作为一种课余课程,在课堂上甚至没有完整的评价标准。音乐课受重视程度低,使得音乐教学形同虚设,教学内容多枯燥乏味,学生不能体会到音乐真正的魅力所在,没有达到音乐课程开设的目的。

二、初中音乐教学的艺术性

2.1 音乐本身的艺术性

由于初中音乐教学的核心是审美教育,因此,我们也可以将审美教学称之为美感教学,借由音乐教学传递美感,培养学生对美感的感知情趣。音乐极具韵律感,其中充斥着丰富的文化艺术气息,饱含作曲者的思想感情。中国最早先有歌,再有诗,衍生出的音乐形式是诗歌。最早的诗歌是人们利用劳动中产生的声音形成了诗歌。《诗经》最早也是作为歌传唱的,但是随着时代的推移,曲谱的遗失,慢慢变化为一种仅表现为诗无歌的艺术形式。在进行音乐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抓住音乐中的韵律、节奏,吸引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体会到音乐独具的美感。音乐对于学生情操、性格的培养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利用音乐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美好品德。音乐中蕴含的丰富情感是要通过耳朵认真聆听的,从中感悟音乐创作者的思想,对学生的艺术审美情趣有着重要意义。

2.2 音乐的艺术教学

2.2.1 音乐课堂中的语言艺术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语言艺术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音乐自身的艺术性,音乐本身体现出的是生活中的画卷艺术。音乐教学中的音乐不是对简单音乐的教学,而是要通过教师的言语,对学生进行引导,解答学生的问题贯穿课堂的整体思想。因此,要求音乐教学时教师言语要富有趣味性,同时语气应该轻松自然,使得学生通过言语的艺术性来体会音乐深层次的情感艺术。

2.2.2 音乐课堂中的发声训练艺术培养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发声训练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初中一月教育不是简单对音乐基础知识的认知、学习,还应该包括发声训练。进行发声训练可以让学生领略不同人的嗓音与优美音乐的不同之处。学生在进行发声训练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比较自己与其他人嗓音的不同,体会到音乐的发声艺术,对发声节奏以及发声部位有自己的感受。在初中时期,初中生的声带正处于变化状态,进行发声训练时,教师要教导学生保护好自己的声带,正确的发声,了解音乐与身体的共鸣,这样在保护学生声带健康的同时,还可以利用课堂比对、实践的方式,让学生领略到音乐不同的美感。音乐教学既是对学生乐曲的教育,也是让学生体会声音艺术的教育。好的歌曲都是结合了生活、艺术,发声、乐器的最终作品。

2.2.3 音乐课堂中多媒体教学艺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学校也加强了信息化建设,增建了许多先进的教学设备,其中更是不乏音乐教学设备。由于音乐是一种声音教学,锻炼的是初中生的耳朵世界,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多媒体设备多加利用,通过不同的音乐设备使得学生了解不同乐器的魅力所在。同时,多媒体设备可以巧妙的将图像与音乐完美结合,视觉与听觉互相融合更有利于音乐学习。例如教师在进行《我心永恒》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观看《泰坦尼克号》,通过电影展现出的情感,体会歌曲中真正蕴含的音乐之美,对爱的诠释。利用多媒体音乐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听觉、视觉感知歌曲包含作曲者的丰富情感,深入了解歌曲的意义,体会音乐的艺术魅力。

2.2.4 音乐课堂中的文化背景

情感是音乐产生的一大重要因素,同时音乐也是生活的一种表现形式。不同的地区有着不一样的音乐表现,但是音乐中蕴含的情感却是无国界的,其中包含着不同地区的文化底蕴,历史艺术特点。进行音乐教学时,教师应该把握音乐所处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使得学生学习时更加深入的了解音乐的多元性。在《七子之歌》中,饱含着闻一多先生对国家深厚的热爱之情。世界有许多国家,国家的不同决定了文化的迥异,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迥异的民族乐器与民乐,虽然存在差异,但是音乐中蕴含的情感却是共通的,通过学习不同特色的音乐乐器及创作风格对于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以及音乐历史的了解是极为必要的。

结论:在初中音乐教学中,遵循音乐本身艺术性的同时,还应该加强音乐艺术性教学的多元性。初中音乐教学活动中利用发声训练以及多媒体音乐教学的运用,音乐课堂将更加富有艺术性与趣味性,不仅学生可以体会到音乐真正的魅力,也会使得音乐课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参考文献:

[1] 吴淑丽.在音乐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初中生的心理素质[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8年07期

[2] 李方琴.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几点做法[J].山东教育 2002年Z2期

公共艺术音乐教学计划 篇6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1.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是学前教育学专业(专科)的一门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学前儿童的音乐学习特点、学前儿童音乐作品的本体特性与实践特性,理解音乐经验的类型、学前儿童获得音乐经验的机制、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的编制原理,从而掌握引导学前儿童音乐体验的有效途径。

2.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分工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是音乐学科与教育学科的有机结合,是一门具有边缘性质的学科,也是一门具有极强的实践性的学科。操作一件乐器、学习一定的发声技能、鉴赏一定量的音乐作品与开设《音乐基础理论》、《基本乐理》等课程是学习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这门课程在音乐方面的要求;《学前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等课程是学习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这门课程在教育学方面的前置课程。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主要思考如何将以上各门课程的知识与技能具体化与行动化的问题。

3.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同时与幼儿园音乐教育实践密切结合。教学中应全面具体地向学生介绍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结合幼儿园的教育实践进行教育问题的研究与设计,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

4.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本课程是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在教学方法上宜采取讲述、讨论、案例分析与现场教育见习与实践等方式。基本原理以教师讲述为主,理论问题以讨论的方式为主,教育实践问题以案例分析的为主,教育教学能力的训练以教育见习和实习为主。

5.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本课程基本内容的要求按“识记、理解、掌握”三个层次要求。具体要求在第三部分中规定。

第二部分 媒体使用与教学过程建议

1.学时分配

本课程4学分,总课时为72学时。根据电视大学的学习特点,建议安排20学时的讲授,20学时的网络课程、音像教材自学或集中辅导学习,其余学时多数为到幼儿园见习与实习的时间。具体各部分内容的学时分配可由辅导老师针对学习者个人情况分别制定适宜的学习计划来作出规定。

2.媒体教材的总体说明

本课程以文字教材为主要学习媒体。合一型的文字教材总篇幅在35万字以内。与文字教材配合使用的录像教材10学时,主要满足对于课程重点内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结合教育实践进行案例分析等方面的学习要求。本课程配备了网络课程,其主要内容为课程学习重点的系统辅导和专业知识领域的适度拓展。此处,配备网络教学资料包括:IP课件10学时、文本辅导材料及案例资料若干。所有媒体教材的设计和使用要以方便学习者学习使用为原则,突出发掘其现时实用价值方面的指导作用。

3.教学环节

本课程的教学坚持以学生自学为主,利用中央电大教学力量和学习资源,严格认真组织课程学习支持服务,可采用面授辅导、网络教学活动、学习小组活动和个别咨询辅导等方式保证平时教学过程的正常进行。提倡联系幼儿园的教育实践学习本课程的内容。要求完成以作业与评价手册等形式所确定的平时作业,制定切实可行的课程实践性环节的实施意见,并进行严格的形成性考核。

第三部分

课程考核的有关说明

1.考核对象

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学生。2.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采用平时作业等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考核总分为100分,其中平时形成性考核占考核总分40%,期末考试成绩占考核成绩总分的60%。

期末考试是课程学习成果的总检验,以闭卷笔试的方式,要求在90分钟时限内完成。

二、课程考核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

学前儿童音乐心理的发展特征 第一节

儿童音乐发展的系统与阶段

一、考核内容

1.加德纳生命过程中的三大系统 2.儿童音乐发展三阶段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制作系统、知觉系统、感受系统(2)儿童艺术发展三阶段名称与年龄 2.理解

(1)我国音乐教育中分离三大系统的情况(2)前符号阶段儿童的艺术感知特征(3)符号运用阶段儿童的艺术感知特征

(4)在八岁前已经获得全面而基础的音乐经验的儿童,其音乐发展的前景(5)接受早期音乐教育的儿童在八岁前没有获得全面而基础的音乐经验原因

第二节

学前儿童音乐心理的发展特征

一、考核内容

1.舒特-戴森归纳的学前儿童音乐发展的一般年龄特征 2.学前儿童音乐知觉与制作发展的特征 3.学前儿童的音乐趣味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舒特-戴森归纳的学前儿童音乐发展的一般年龄特征(2)低幼儿童在音高歌唱方面的发展特征(3)低幼儿童在音高辨别方面的发展特征(4)低幼儿童在旋律轮廓线方面的辨别特征(5)低幼儿童节奏型发展特征(6)幼儿节奏感发展特征

(7)幼儿对音色知觉与感受的年龄特征(8)幼儿力度知觉的年龄特征(9)幼儿速度知觉的年龄特征 2.理解

(1)幼儿歌曲学习的四个阶段 3.掌握

(1)学前儿童的三大音乐趣味

(2)学前儿童的音量趣味给学前音乐教育的启示

第三节

学前儿童音乐学习的意义与制约条件

一、考核内容

1.学前儿童音乐学习的意义

2.学前儿童音乐学习的制约条件

二、考核要求 理解

(1)大脑神经系统发展领域对音乐学习关键期的二种解释(2)能获得音乐经验的音乐学习是儿童的感知、感受、制作系统交互作用形成合力的一种学习。

第二章

学前儿童音乐特性

(一):学前儿童音乐作品特性

第一节

学前儿童音乐作品的本体特性

一、考核内容

1.学前儿童音乐作品的形式特性 2.学前儿童音乐作品的再现特性 3.学前儿童音乐作品的表现特性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音乐作品的形式性(2)音乐的句法因素(3)音乐的非句法因素(4)节奏的两个方面(5)幼儿拍感的两个方面(6)音符单一的节奏型

(7)要求幼儿理解的句子结构内容与段落结构内容(8)音乐作品的再现性(9)音乐作品的表现性

(10)用肌肉感引导幼儿辨认先紧后松节奏型的方法 2.理解

(1)培养幼儿拍感的二个规定性

(2)幼儿园音乐教学中所指的音乐风格(3)符合幼儿趣味的歌曲特点

(4)学前儿童再现性音乐作品的类型(5)“未出壳雏鸡的舞蹈”的再现主题内容(6)“喜洋洋”的再现主题内容

(7)艺术心理学对音乐音响能引起人的情感反映的解释(8)音乐所能表现的两种情感状态

(9)幼儿园音乐作品表现性的二种依附性 3.掌握

(1)学前儿童音乐作品再现性的挖掘步骤(2)幼儿园音乐作品再现性的形式规限

第二节

学前儿童音乐作品的历史-文化特性

一、考核内容

1.学前儿童音乐作品的文化特性 2.学前儿童音乐作品的实用特性

二、考核要求 识记

(1)从我国学校音乐教育产生的渊源来看,我国传统的音乐教育内容(2)我国幼儿园音乐作品文化特性把握的实质(3)幼儿园音乐的四种实用性

第三章

学前儿童音乐特性

(二):学前儿童音乐的实践特性

第一节

幼儿的音乐制作

一、考核内容

1.幼儿的身体动作表演 2.幼儿的演唱 3.幼儿的演奏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幼儿的身体动作类型(2)非移动动作的四方面探究(3)移动动作的八方面探究

(4)3-4岁幼儿嗓音能达到的音区(5)4-5岁幼儿嗓音能达到的音区(6)5-6岁幼儿嗓音能达到的音区(7)故事性歌曲

(8)幼儿打击乐演奏的三种主要方式(9)幼儿打击乐演奏的目的 2.理解

(1)体态律动学的二个主要内容(2)柯达伊歌唱教学的主要方法(3)按照准确音调歌唱的三个条件(4)幼儿歌唱音调不准的可能的原因(5)幼儿歌唱能力发展的步骤

(6)幼儿对歌曲与器乐曲节奏型提炼的四种方式(7)奥尔夫音乐教学中除乐器演奏外的其它方法 3.掌握

(1)柯达伊幼儿歌唱教学的三个要点

第二节

幼儿的音乐即兴

一、考核内容 1.身体动作即兴 2.歌曲即兴 3.演奏即兴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音乐即兴

(2)歌曲即兴的两种类型(3)创编歌词活动(4)自发咏唱

(5)音色探究活动展开的内容(6)幼儿的音乐创作形式 2.理解

(1)歌曲再现内容身体动作表达的四种类型(2)歌词创编活动可能存在的两种偏差(3)适合幼儿进行歌词创编活动的歌曲特征(4)引发幼儿自发咏唱的策略(5)演奏即兴的几种契机(6)进入音乐思维的几种迁移

(7)几种进行即兴表演的两个条件

第四章

学前儿童的音乐经验 第一节

学前儿童音乐经验的类型

一、考核内容

1.音乐制作的关键经验 2.音乐形式的关键经验

二、考核要求 识记

(1)音乐制作的关键经验(2)音乐形式的关键经验

第二节

学前儿童音乐经验获得机制

一、考核内容

1.在听音乐的同时让幼儿“见”着音乐的再现内容

2.用一种制作方式让幼儿去感知与其音乐经验相符的音乐形式样式 3.用其它类型的制作方式让幼儿去解释对音乐形式样式的理解 4.幼儿音乐经验获得机制应用的注意事项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学前儿童音乐经验获得的三个条件(2)幼儿音乐学习中的原有知识(3)音乐再现性最重要特征

(4)幼儿音乐感知有效性的两个制约条件 2.理解

(1)再现音乐内容的三项标准(2)“水族馆”的音乐再现内容(3)一个经验的二个特征

(4)音乐制作能力迁移的两种情况 3.掌握

(1)对幼儿音乐经验来说,一个经验二个特征的含义

第五章

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编制原理

(一)目标、内容与评价

第一节

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目标的确定

一、考核内容

1.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目标的涵义 2.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 3.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目标体系 4.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目标的表述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

(2)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的主要取向

(3)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目标两类体系的名称(4)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目标的四个层次(5)课程目标表述角度的转换

(6)课程目标表述性质指目标取向的确定 2.理解

(1)以音乐教育内容为结构框架的目标体系中组成体系的四部分内容结构与三个目标纬度

(2)以学前儿童音乐经验为结构框架的目标体系中组成体系的二类音乐经验(3)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目标表述需要关注的三个问题 3.掌握

(1)幼儿年龄阶段音乐关键经验目标中二个层次的音乐形式经验目标(2)行为目标准确表述的要求(3)表现性目标准确表述的要求

第二节

学前儿童音乐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一、考核内容

1.学前儿童音乐课程内容的选择 2.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的内容组织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学前儿童音乐课程内容选择涉及的二个问题

(2)幼儿园音乐作品选择的形式性、再现性、表现性的要求

(3)幼儿园音乐作品选择范围有不同区域的选择与不同音乐种类的选择(4)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的内容组织

(5)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的内容组织讨论三个问题

(6)学前儿童音乐课程内容组织的连续性、顺序性与整合性 2.理解

(1)学前儿童音乐课程内容的形式要素(2)学前儿童音乐课程内容组织的三种形式

第三节

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的评价

一、考核内容 1.评什么 2.谁来评 3.为什么评 4.怎么评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幼儿园音乐课程评价的四个基本问题

(2)学前儿童音乐课程评价的主体主要是教师与幼儿(3)学前儿童音乐课程评价的目的是进行课程研究(4)等级量表评价、表现性评价、档案夹评价(5)表现性评价的二种评价方式 2.理解

(1)学前儿童音乐课程评价的对象

(2)作为音乐课程评价重要评价“对象”的幼儿,其作为评价主体的体现方式(3)音乐表现性评价设计的三个步骤

(4)学前儿童音乐课程中比较合适使用的二种档案夹评价

第六章

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编制原理

(二)幼儿园音乐教学原理

第一节

学前儿童音乐学习所需的技能

一、考核内容

1.学前儿童音乐技能的含义

2.学前儿童音乐技能的类型与内涵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音乐技能与技能

(2)学前儿童音乐技能类型 2.理解

(1)技能的出场方式

第二节

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经验铺垫策略

一、考核内容

1.音乐铺垫教学的理论基础

2.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运用铺垫手法的目的 3.幼儿园音乐教学的铺垫方式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运用铺垫手法的两种目的(2)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两种铺垫方式(3)以综合为视角进行铺垫的四种方式 2.理解

(1)在音乐教学中需要把音乐经验先还原到幼儿的经验的二层意思(2)教育心理学的学习理论观

第三节

幼儿园歌曲教学的一般过程与目标

一、考核内容

1.重述幼儿歌曲学习的一般过程

2.根据音乐经验目标选择歌曲与学习方式

二、考核要求 理解

(1)幼儿歌曲学习的四个阶段

(2)指向拍感目标的歌曲所具有的特点与开始学习这类歌曲时所用的方式

(3)指向先密后疏节奏型经验目标的歌曲所具有的特点与开始学习这类歌曲时所用的方式(4)指向分辨大跨度音高目标的歌曲所具有的特点与开始学习这类歌曲时所用的方式(5)指向旋律轮廓分辨目标歌曲选择的二种情况与这类歌曲的学习方法

(6)指向力度经验目标的歌曲所具有的特点与开始学习这类歌曲时所用的方式(7)指向速度经验目标的歌曲所具有的特点与开始学习这类歌曲时所用的方式(8)指向句子结构经验目标的两类歌曲与学习这两类歌曲时所用的方法(9)选择主副歌歌曲的标准与学习主副歌歌曲的方式

第四节

幼儿园器乐曲教学的准备与一般步骤

一、考核内容

1.器乐曲教学的准备 2.器乐曲教学的一般步骤

二、考核要求 1.理解

(1)器乐曲动作意象的三种方式(2)器乐曲教学的一般步骤 2.掌握(1)“水族馆”的曲式结构与音乐内容主题

第五节

幼儿园集体舞类型与教学一般步骤

一、考核内容 1.集体舞类型

2.幼儿园集体舞教学的一般步骤

二、考核要求 1.识记(1)邀请舞(2)单圈舞(3)双圈舞(4)直列舞 2.理解

(1)集体舞教学的三阶段 3.掌握

(1)单圈舞“彩带”的动作

(2)具体描述单圈舞“彩带”的教学步骤。

第七章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美学与教育性原理

第一节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美学原理

一、考核内容 1.意象的内涵

2.对音乐作品进行动作意象的要义

二、考核要求 1.识记(1)意象 2.理解(1)“妈妈用梳子,梳着我的头发;风是树的梳子,梳着树的头发。”这句儿歌的原有形象与意象。

(2)动作意象的原则(3)动作意象的方式 3.掌握(1)“瑞典狂想曲”音乐内容主题

第二节

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教育性原理

一、考核内容

1.音乐性与自我的和合 2.音乐性与社会的和合

二、考核要求 理解

(1)能与自我、社会、自然和谐的人所能表现出来的特性

第八章

学前儿童音乐经验

(一)节奏

一、考核内容 1.稳定的节拍 2.节奏型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节奏经验年龄目标

(2)用不移动与移动动作合拍的五种音乐材料类型(3)节奏与节拍分离的二种音乐材料类型 2.理解

(1)节拍音乐经验获得机制

(2)在语言节奏中感知节拍的二个条件(1)节奏型音乐经验获得机制

(2)“雨落在草地上,雨落在树上,雨落在房顶上,就不落在我身上。”这首童谣的节奏与节拍。3.掌握

(1)幼儿提炼乐曲节奏型可能使用的四种方法

第九章

学前儿童音乐经验

(二)旋律

一、考核内容 1.声音的高与低 2.旋律的轮廓线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旋律经验年龄目标

(2)进行声音的高低感知的三类音乐材料类型 2.理解

(1)声音高低经验获得机制(2)旋律轮廓线经验获得机制 3.掌握

(1)幼儿对声音高低进行感知与歌唱的特点

第十章

学前儿童音乐经验

(三)音色

一、考核内容 1.日常音色 2.打击乐器音色 3.人声 4.乐器音色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音色经验年龄目标(2)四类日常音色

(3)学习打击乐器音色所用的三类音乐材料(4)学习人声音色所用的四类音乐材料 2.理解

(1)日常音色经验的获得机制(2)打击乐器音色经验的获得机制(3)人声音色经验获得的机制(4)乐器音色经验的获得机制

第十一章

学前儿童音乐经验

(四)速度

一、考核内容 1.快与慢 2.渐快与渐慢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速度经验年龄目标 2.理解

速度经验的获得机制

第十二章

学前儿童音乐经验

(五)织体

一、考核内容

1.打击乐的多声部 2.音层厚与薄的比较

3.多声部歌唱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织体经验的年龄目标

(2)四种多声部歌唱的音乐材料类型 2.理解

(1)打击乐多声部经验获得机制(2)音层厚薄经验的获得机制(3)多声部歌唱经验的获得机制

第十三章

学前儿童音乐经验

(六)力度

一、考核内容

1.用身体动作表达轻与重 2.用打击乐器表达轻与重 3.用嗓音表达轻与重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力度经验年龄目标 2.理解

(1)音量表现性的特点

(2)用身体动作与嗓音表达轻重的区别

第十四章

学前儿童音乐经验

(七)结构

一、考核内容 1.句子结构 2.主副歌 3.曲式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结构经验年龄目标

(2)句子结构学习的三种音乐材料类型 2.理解

(1)句子结构经验的获得机制(2)副歌的音乐特征(3)曲式经验的获得机制

(4)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涉及的曲式

第十五章

学前儿童音乐经验

(八)风格

一、考核内容 1.摇篮曲 2.舞曲 3.进行曲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风格经验年龄目标(2)进行曲的音乐特点(3)进行曲的二种类型 2.理解

(1)摇篮曲风格经验的获得机制

(2)舞曲风格经验的获得机制

三、试题类型与规范解答举例

一、试题类型 1.填空题

(1)儿童艺术发展三阶段是:

、、。(2)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目标两类体系的名称是

、。2.名词解释

(1)音符单一的节奏型(2)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 3.简答题

(1)进入音乐思维迁移环节有哪四种情况?(2)“雨落在草地上,雨落在树上,雨落在房顶上,就不落在我身上。”写出这首童谣的节奏型与节拍。

4.论述题

(1)阐述幼儿年龄阶段音乐关键经验目标中第一、二个层次的音乐形式经验目标。(2)学前儿童音乐经验获得的三个条件是什么? 5.音乐材料分析题

(1)分析“喜洋洋”的曲式结构与再现主题内容。(2)写出单圈舞“彩带”的动作说明。

二、规范解答 1.填空题(1)答:(0-1岁)前符号阶段、(2-7岁)符号运用阶段、(8岁后)继续进步与可能的退步阶段。

(2)答:以音乐教育内容为结构框架的目标体系;以学前儿童音乐经验为结构框架的目标体系。2.名词解释

(1)答:只有一到二种音符组成的节奏型。

(2)答: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音乐经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各种音乐教育活动的总和。

3.简答题

(1)答:歌曲的动作表演与歌唱活动完成后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舞曲的动作表演完成后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器乐曲的动作表演完成后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身体打击乐完成后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

(2)答: 节奏型:

A xAxcA xAxcA A’A xAxcA A A’A xAxcA xAxcA A’xAxcA xAxcA A xAxcA/ 节拍:

A A A A’A A A A’A A A A’A A A A/ 4.论述题

(1)答:①节奏:稳定的节拍;疏密节奏型。②旋律:声音的高低;旋律的上行与下行;旋律的跳进与级进。③音色:日常音色、打击乐音色、人声、乐器音色。④速度:快与慢;渐快与渐慢。⑤织体:打击乐、舞蹈中声音的多层次;有伴奏无伴奏比较;声音厚薄比较;多声部歌唱。⑥力度:轻与重;渐强与渐弱。⑦结构:模仿句;重复句;喊答句;主副歌;三段体、回旋曲;引子。⑧风格:摇篮曲、舞曲、进行曲。

(2)答:①在听音乐的同时让幼儿“见”到音乐的再现内容;②用一种制作方式让幼儿去感知与其音乐经验相符的音乐形式样式;③用其它类型的制作方式让幼儿去解释他们对音乐形式样式的理解。

5.音乐材料分析题(1)答: 曲式结构:

A ,B

.A’

/

a a’b c 过渡

a b c d

a a’b c

再现主题内容:

在粮食丰收后的一个晚上,农村男女青年喜气洋洋地敲锣打鼓、跳舞欢庆。有几个男青年敲起了鼓(第一段ab两句),有几个男青年敲起了钹(第一段c句),有几个男青年敲起了吊钗(第一段d句);然后所有的女青年拿着绸带跳起了绸带舞,先是把绸带往头顶甩(第二段ab句),然后把绸带往身旁甩(第二段cd句);最后男青年又出来了(第三段重复第一段)。

(2)答:

全体围成圈,手拉手。A段:

第1-4小节、第9-12小节,第17-20小节,右脚起步逆时针方向走四步,特别关照第四步身体转向圈心,脚步调节,准备左脚的起步。

第5-8小节、第13-16小节,第21-24小节,左脚起步顺时针方向走四步,特别关照第四步身体转向圈心,脚步调节,准备右脚的起步。

B段:

公共艺术音乐教学计划 篇7

一、音乐传播与艺术管理专业发展现状概述

音乐传播与艺术管理专业是我国新提出来的专业之一,此专业已经在一小部分学校中落实到位,比如,上海音乐学院以及中国传媒大学等,与此同时,为了加快此专业的发展速度,还开设了关于此专业教学的论坛会,但从论坛探讨中可以发现,因为并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所以每个学术研究的人员想法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此情况的出现并不意外,因为每一项新事物的出现以及发展都会经历这样的过程。同时,就艺术院校开设此专业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后可以得知,教学体系以及课程设置等都不完善,其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所以说,从音乐传播与艺术管理专业教学整体发展现状来看,发展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但发展前景是良好的。

二、艺术学校做好音乐传播与艺术管理专业教学应采取的措施

每一个新事物的发展都必然要经历一段曲折的过程,而且即使度过了曲折的部分,那么在后面的发展若是不能与时俱进同样会被淘汰,这充分体现了“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这一句话的含义。所以说,音乐传播与艺术管理专业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是正常的,只要相关人员能够坚持不懈地研究下去,从其坎坷的发展历程中摸索经验,那么总有成功的一天。本文针对此专业教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具体内容如下。

(一)以专业教学目标为基础制订教学计划

音乐传播与艺术管理专业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必须要对此专业有所了解,掌握此专业教学开设的目标。国家之所以要开设这一新专业,主要是为了培养音乐方面的复合型人才,音乐市场中的管理型人才,经过此专业培养的学生可以胜任音乐项目策划、音乐编辑以及艺术演出经纪管理等岗位工作,所以当教师摸清了此专业的教学目标之后,就应该以教学目标为中心来制订教学计划,这样教学计划才不会是无的放矢的,而是有根据、有条理的。

(二)构建完善的教学课程体系

艺术院校在开设音乐传播与艺术管理专业教学之前,先要进行教学课程体系构建工作,在构建工作中,不能脱离实际,要以当前市场对此方面人才的需求为出发点,有针对性地培养复合型岗位人才。在构建课程体系中,工作人员需要对此专业的岗位需求进行分析,分析后可以发现,相关的岗位要求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音乐艺术鉴赏等能力,同时还要懂得音乐艺术的市场价值,并能对两者价值实现转换。针对这样的岗位要求,在设置课程体系的时候不仅要将音乐基础知识等包含在内,同时还需要设置和管理学有关的课程,比如说音乐产业管理以及音乐社会学等,这些专业课程和音乐学课程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进而为音乐传播与艺术管理专业教学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学团队

想要将音乐传播与艺术管理专业教学落实到位,就离不开教师的帮助,而教师作为此教学工作的执行者,其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有着密切的联系,鉴于此种情况,艺术学校必须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学团队,以此来确保教学效果。艺术学校应该对现有的教师进行此专业知识的培训,让教师了解自己要开展的教学内容,同时掌握此专业的教学重点、目标等,当教师对此专业教学有了基础的认识之后,应聘请此方面的专家来进行知识讲座,传授更多更实用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还应该为教师提供交流学习平台,让教师能够走出校门更多地了解这一专业的教学。

综上所述,音乐传播与艺术管理专业作为一门新兴的专业教学课程,其教学开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鉴于这样的情况,艺术学校必须要根据院校的实际情况,对音乐传播与艺术管理专业进行分析,针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问题,落实这一专业的教学,从而实现开展此专业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高丽娟.谈艺术管理在艺术的发展和传播中的作用及其影响[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134-135.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艺术 篇8

一、重视培养小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

1.从感性认识入手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认为:“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乐理知识比较抽象,对低年级学生而言,不容易理解,于是,我在教乐理知识二分、四分音符时,首先让学生学会分辨声音的长短,如辨别猫与狗的叫声,哪个声音长,哪个声音短;上课的铃声,分大预备和小预备,哪个铃声长些,哪个声音短些等。通过对声音长短的辨别,形成感性的认识,然后,我要求学生把眼睛闭起来,聆听老师发出的节拍不同的走步声和跑步声,并且用拍手、跺脚的方式模仿出听到的声音,之后再来学习音乐知识,学生就容易理解和接受了。

2.以故事为载体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小学生的知识面比较狭窄,联想能力还不够丰富,音乐欣赏能力不强。在课堂上,老师如果单纯地让学生聆听音乐,学生们往往兴趣不高,容易走神。此时,针对少年儿童都喜欢听故事的特点,结合故事欣赏音乐,或结合音乐编讲故事,都能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深化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如欣赏乐曲《老虎磨牙》时,一位老师绘声绘色地讲述了《老虎磨牙》的故事,故事结束后,老师问道:小朋友们,你听过老虎磨牙的声音吗?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由演奏家们用很多种打击乐器一起合奏的乐曲《老虎磨牙》。学生们被有趣的故事情节、鲜明的音乐形象所吸引,既欣赏了音乐,又陶冶了情操。

3.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由于多媒体课件具有集声音、图像、色彩、动画于一体的优点,因此,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可适当运用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例如:在“玩具进行曲”的教学活动中,我运用课件,使音画有机结合,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含义,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4.结合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低年级学生爱玩、好动,因此,在低年级音乐教学中,可针对这些特点,适度增加一些游戏、竞赛活动,如在一年级第三单元教唱《跳绳》一节时,可让学生跟着音乐节奏跳绳,感受乐曲快乐、活泼的气氛,既可增强课堂的愉悦性,又能增强师生的互动性,有利于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重视培养小学生学习音乐的能力

1.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音乐感知能力包括听觉能力、视唱能力等。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基本乐理教学,从音乐的基本要素(节奏、旋律、调式、音色、和声、力度和速度)上做出分析。让学生学会感知声音、听辨声音。在视唱能力培养中,教师要把识谱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歌唱教学的始终。在教唱新歌时,要通过富有感情的范唱,激发学生学唱的兴趣,指导学生先唱准、唱好曲谱。然后,再从曲谱中选出难唱的乐句或乐段,予以重点指导,逐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引导学生把对歌曲的情感理解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

2.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音乐艺术的主要特征是它的审美性。音乐是表现人们情感,引起情感共鸣的最好艺术形式。音乐的特征就是通过情感的抒发、宣泄、交流,而感染人、激励人,教育人。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要注重情感体验,可以用想象、创编、表演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细心体会音乐作品中的思想内涵。让学生在聆听与想象中,丰富情感体验,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能力

发挥音乐审美想象力,既能让学生产生审美享受,又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结合作品背景或内容,充分发挥审美想象力。例如:在欣赏《玩具兵进行曲》时,教师可让学生都随着音乐的节律,选择合适的玩具,展开想象的翅膀,设计恰当的动作、进行情境化的表演等。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很好的发挥。

上一篇: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报告下一篇:追求完美、拒绝失误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