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研究论文

2024-10-16

艺术设计研究论文(精选12篇)

艺术设计研究论文 篇1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环境艺术设计研究院是在原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室内设计研究所及景观所的基础上, 重新整合成立的。从事建筑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设计研究院。下设室内设计研究所及景观设计研究所, 现有专业设计人员百余人, 其中高级建筑师、一级注册建筑师、注册城市规划师等占总设计人员的30%以上。具有承接大型建筑室内外装饰及景观规划设计的综合实力。原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室内设计研究所是在中国成立最早的从事室内设计的专业设计单位之一。设计项目遍布全国各地, 其中较有影响的项目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办公大楼;全国政协办公楼;北京国际饭店;西安凯悦酒店;深圳南海酒店;新首都博物馆 (与AREP合作) ;北京图书馆;中国移动通讯办公大楼;北京金融街富凯大厦;北京外研社大楼;北京大学100周年纪念讲堂;北京鑫贸大厦 (与SOM合作) ;北京现代城;北京金融街利兹酒店 (与HBA合作) 。新组建的环境艺术设计研究院, 将秉承守信、创新的执业宗旨, 充分利用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的科研、设计、技术人才, 资产结构等方面的优势, 在稳步发展的同时, 积极探索、努力创新, 为“生活环境品质的提升付出我们不懈的努力”。

室内设计研究所是我国成立最早的建筑室内专业设计机构之一。

2004年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评选的50名全国有成就的资深室内建筑师活动中, 饶良修 (顾问总建筑师) 等3名同志获得“有成就的资深室内建筑师荣誉称号”。

2004年及2006年,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评选的百名全国杰出中青年室内建筑师活动中, 室内所共有13名同志获得“百名全国杰出中青年室内建筑师”的荣誉。

2005年中国建筑装饰协会评选室内所9名同志荣获“IAID最具影响力中青年室内设计师”称号。2006年,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授予室内所“全国十佳室内设计企业”的荣誉称号。

2009年, 作为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的协办单位, 参加了中国十大优秀室内设计机构邀请展, 被授予“优秀设计机构”和“学会之友突出贡献奖”。

2010年5月, 多人被第五届中国国际设计艺术博览会授予“2009年度资深设计师”和“2009年度杰出的设计师”荣誉称号。

2011年, 被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授予“最佳设计企业奖”, 赢得了国内室内设计行业的最高荣誉。

2012年, 室内设计研究所荣获行业最权威奖项——筑巢奖, 并取得三金一银三个优秀作品奖的佳绩, 赢得了国内室内设计行业的最高荣誉。

60多年来, 完成室内设计项目400余项, 足迹遍布全国。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学术委员会和中国室内设计年刊编辑委员会常设机构的所在单位。

寄语室内

我重视室内设计, 因为我认为它是完整的建筑创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是建筑设计的必要延伸。

我愿意参与室内设计, 不仅仅是在建筑设计之后对空间情景的重新思考, 而是从建筑方案开始就将建筑内外空间和实虚体量作为整体推敲考虑。

我依赖室内设计, 因为对建筑细部的推敲, 对空间界面的把握, 以及对最终使用状态的设定都要在这个过程中落实。

我尊重室内设计师, 他 (她) 们为建筑设计“收关”, 通过辛勤的劳动完善和弥补了建筑设计的错、漏、碰、缺。我要向室内设计师学习, 学习你们对细节的把握, 对色彩的判断, 对材料的运用, 对品位的追求, 对质量的控制力。

我理解室内设计师们, 比起建筑师们你们往往面对更激烈的竞争, 在更短的设计周期, 出更多的效果图, 画更多的细部图纸, 有更多的现场服务, 然而并非收获更好的效益, 更恰当的名分。

我感谢室内设计所的伙伴们, 大家一起合作这许多年, 共同成就了一批好的建筑, 优秀的作品。也希望你们不断总结经验, 不断开拓眼界, 不断提高水平, 不断地推陈出新, 再创佳作!

而今迈步从头越

建工部北京工业建筑设计院是我国建筑设计界的旗舰, 他不只在新中国每个建筑历史时期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留下了无数经典。而且培养了一大批人材, 我们先撇开建筑设计不说, 室内设计教育的开拓者奚小朋、罗无逸就是从这是走出来的。1961年曾坚先生在这里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室内设计专业机构, 从这里走出室内环境设计领军人物教育家张绮曼、成绩卓著的女室内设计师黄德龄、知名建筑师黄建才、明式家具协会会长陈增弼、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重要领导人劳智权等。随着政府机构改革, 部院几番易帜。1983年在建设部建筑设计研究院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室内设计研究所, 这是现今环境艺术设计院的前身, 我们有幸见证和参与了中国现代室内设计的诞生、成长和发展。“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我们始终在默默前行, 我们坚守着文化价值的追寻、沿袭传统, 一代代新人在茁壮成长, 我们不曾忘记设计师的社会责任, 设计使生活更美好、设计使我们的城市更美好、设计使世界更美好!

2004年至今所获主要奖项

2004年中国室内设计大奖赛佳作奖北京金融街F10东

2005年中国室内设计大奖赛“办公工程类优秀奖”大连软件园

2006年中国室内设计大奖赛“办公方案类优秀奖”中国石化总部

2009年中国室内设计大奖赛“办公方案类佳作奖”上海浦发银行济南分行

2009年中国室内设计大奖赛“文教、医疗方案类佳作奖”伊金霍洛旗影剧院

2009年中国室内设计大奖赛“办公工程类优秀奖”孔子学院总部

年中国室内设计大奖赛“文教、医疗工程类银奖”无锡新区科技交流中心

2011年中国室内设计大奖赛“文教、医疗方案类入选奖”天津蓟县盘龙谷会展演艺中心

“中国营造”——2011年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赛获提名奖天津蓟县盘龙谷会展演艺中心

2012年第三届筑巢奖办公空间工程类金奖中国光大银行F3大厦

2012年第三届筑巢奖酒店空间工程类优秀奖中国国家画院盘龙谷创作基地

2012年第三届筑巢奖娱乐空间工程类优秀奖天津盘龙谷演艺中心

设计主持的主要项目包括

中国民生银行5个支行、北京控股有限公司办公层装修设计、北京金台饭店室内装修改造、北京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教学楼改造、北京大学理科四号楼室内精装修工程、中冶集团北京冶金设备研究设计总院科研楼装修工程、北京同仁医院新院区精装修工程、金融街鑫茂大厦、中国海洋石油办公楼室内装修工程、中国驻欧盟使团办公楼改造工程、天津海泰集团办公楼、宁波BOBO国际、中石化办公楼室内精装修工程、中国光大银行F3大厦室内装修工程、苏州火车站北站房、北京地铁8#线二期车站公共区装修、北川羌族文化中心、天津蓟县盘龙谷会展演艺中心、盘龙谷商业街E区酒店、中国国家画院盘龙谷创作基地、中国移动信息港、北京市第35中学新校区。

设计审核的主要项目包括

援坦桑尼亚尼雷尔国际会议中心、上海浦发银行济南分行办公楼精装修工程、东岸国际B区室内精装修设计、无锡市新区科技交流中心、伊金霍洛旗影剧院、东胜体育场贵宾区、常州万达广场步行街公共空间、凤阳政务新区综合办公楼、居然之家丽泽店、大同机场、大同云中商贸物流园区

即使角色不同, 工作重点不同, 只要去做了就不难, 而不去做永远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 我觉得把这些角色想明白就好。

多重角色的设计者

《中装》:绝大多数北京人都不会选择去外地读书, 当年是什么样的原因促使您远去上海完成学业?大学期间有怎样的感受?

郭晓明:看到这个问题时我觉得挺有意思的, 因为上大学后的确和当时的想法有一点点不同。我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 在北京待了十九年, 小学、初中、高中几乎都是在家门口上的, 五分钟的路程, 我走了十二年, 所以我需要更多地到外面看看。在北京上学不够远, 而那个时候出国又不像现在这么普及, 所以我决定去南方, 呼吸一下南方的空气是什么样的。

上大学时的感受很多。“吃在同济”这个说法大家都知道, 到了那里两三个月我就适应了上海的饮食, 第一次回来体重长了将近20斤, 家里人都快不认识我了……在文化差异方面, 毕竟是南方, 大环境和北京不同, 人的观念也不一样, 学生对学习的渴求似乎也不大一样。我们班有一半同学是上海人, 思想活泼, 比较爱玩, 当然不爱玩的人也不会选择这个专业, 他们除了画画以外, 各种各样的事物都有所涉猎, 所以那种活跃的氛围和之前十几年在皇城根底下上学的感受可是截然不同的。

《中装》:您毕业就选择留在中国院工作, 在中国院至今的这些年, 您觉得自己各方面有了怎样的变化?您个人的付出与努力是否是中国院大部分设计师的一种缩影?

郭晓明:首先, 我毕业后必须回到北京, 这是家里人的要求。当时设计院还是建设部的设计院, 一方面我们同济大学属于建设部的学校之一, 并且当年我的很多师兄、师姐都在这里, 在我毕业之前, 导师就收到部院给学校发的一封感谢信, 表扬我的一位师姐在部院的工作十分优秀, 我相信这也是这个单位对我们学校一种充分的肯定和认可, 所以我也就跃跃欲试了……虽然那时分配相对现在要容易得多, 但要进一个好的单位也并不容易。到部院后, 我依然庆幸自己选对了地方, 氛围很好, 人也很少, 而人少本身也是一种优势, 这里也很快接纳了我。这一来就是小二十年了……不过现在我的师兄师姐都已经不在这里工作了, 我成了唯一一个同济大学毕业的学生。

《中装》:去年您成为了民盟盟员, 这是您一直以来的理想吗?您是怎么看待这种身份的, 这个全新的身份对您来说又意味着什么?

郭晓明:大概在去年五月, 我加入了民盟。其实准确地说, 以前我并不了解民盟。我的父母都是党员, 但我的几个兄弟姐妹全都是群众, 我觉得作一个老百姓挺好, 对党没有足够深刻的认识和意识, 也没有过多的追求, 所以没有迫切的入党的愿望。但自从我2007年通过民主选举成为室内所所长后, 基于央企一贯的要求, 入党这件事似乎势在必行了。入党代表着一种觉悟上的先进性, 从我个人的角度讲, 我并没这么高的政治觉悟, 所以经过再三考虑我还是没有入党。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 受一位邻居的启发, 我开始了对民盟的了解和认识。他是民盟盟员, 同时也是我的一位同事, 从他那里, 我了解到关于民盟的背景, 成员的身份、职业等等很多信息, 民盟是中国大陆民主党派中人员最多的一个组织, 而且对国家的贡献非常大, 最重要的是它也并不偏离爱国情节, 我开始觉得这样的组织更适合我, 就拜托他介绍我加入了。

其实加入民盟的经历很有意思, 我参加了很多培训和交流活动, 很多盟员都是从事教育行业的, 有老师, 还有一些来自事业单位。盟员彼此之间有着一种天然的信任, 这样的氛围非常纯粹, 交流上也轻松, 我觉得我终于找到组织了……有了归属感, 也算是对自己人生的一个交代吧!

《中装》:生活中您有特别欣赏的设计师或艺术家吗?您欣赏他们的哪些方面?

郭晓明:我欣赏的人其实有很多, 不同时期的偏重不同, 而且所接触的密切程度也会决定这个阶段自己更欣赏什么人。我今天拿的这本书是总院最新的一本书——《设计与研究》。我之所以拿它来, 是为了印证我对崔恺老师的崇拜。崔恺老师人很和蔼, 94年我刚来的时候, 他虽然很年轻, 也已经做了一些重点项目, 后来室内所有很多项目和崔总配合完成, 我们也因此获得了更多的接触机会, 慢慢的, 受到崔总的影响越来越多。再到后来, 崔总也发表了很多理论方面的文章和演说, 我都亲自去看去听了, 内容里方方面面都体现着他对建筑的价值观。师从崔总的这些年, 从每一个项目中都能学到新的东西, 每一个项目的指导方向都不一样, 他在与时俱进的同时, 我们也在获得着同样的进步, 而不仅仅拘泥于一种方向, 一种设计语言。对我来说, 这着实难得, 他是我一直以来崇拜和敬重的恩师、前辈。

《中装》:您见过各种形形色色的业主, 可能有些业主的想法和您不谋而合, 有些会差异重重, 您是怎样做到既满足甲方需求又遵循专业设计的要求, 在不同立场上解决同样的问题的?

郭晓明:这也和不同的时期有关。在我刚毕业的那个年代, 毕业前, 几乎所有的学生就已经被“抢”光了。那时候, 业主和设计师相处的模式有点像计划经济, 矛盾不多, 业主对设计师也十分尊重。但是到后来, 全国范围内双甲级资质的企业数量剧增, 设计行业的竞争变得日益激烈, 业主的认识度也在不断提高, 同时, 很多情况下业主不止一个, 比如开发商、使用方, 有时还有政府监管等等。面对不同的业主, 每个都不能疏忽。以无锡科技交流中心为例, 这个项目是由无锡新区政府开发的, 代建方和项目管理方分别找了两家公司, 所以项目有三个业主。对于我们设计人员来讲, 所做的工作和需要汇报的方面要更多, 但好在业主比较简单、务实, 因此沟通的过程也容易许多。

毕竟设计院有着多年的品牌基础, 大多数业主与我们还是相互尊重和认可的。

《中装》:现阶段您最喜欢的是哪个作品?有什么设计的精彩之处可以和我们分享?

郭晓明:应该说, 我记得最清楚的一个项目是天津盘龙谷的项目群, 它包括一个演艺中心、中国画院创作基地和一个小酒店。项目的实现度很高, 最后完成的实景图和效果图几乎一模一样。如果除去家具的影响, 应该说实现度已经达到了100%。这三个项目的主要目的是想做得“有意思”, 除我以外, 还有三个团队在做, 虽然地方并不远, 但来回跑了很多次, 付出了相当多的努力, 业主尊重并且信任我们, 即使有出现纰漏的地方, 也都最大程度地给予了包容。

《中装》:您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什么?对未来工作期望是怎么样的?

郭晓明:近期的目标是把我们的小团队建设好, 能让年轻人快速成长, 出一些作品。因为要达到一定的产值指标, 所以如果要求所有的项目都是“作品”, 也不太现实。但我们的设计院既然命名为“设计研究院”, 既有研究, 那么仅仅是复制过去的东西, 不出新作, 是不行的, 作品不在大与小, 哪怕是一个很小的室内作品, 也可以是件好的作品。比如二月份和崔总做的玉树康巴艺术中心, 崔总所定的基调就是“尊重”, 我们最终呈现的方案完全尊重了当地的文化和地域风情, 获得了认可。虽然这个室内项目很小, 只有三个厅, 但也充分实现了它的核心价值, 这也不失为一个好的作品。

目前总工办的项目类型比较多, 虽然我没有刻意为之, 但我认为, 各种类型的项目都有所涉及才更全面, 更充实。

《中装》:您现在是中国院室内所的所长, 要兼顾设计师与管理者的双重身份是件不易的事情, 您是怎样去平衡这两种身份的?又是怎样定位和管理您的团队的?

郭晓明:其实后来我又多了一个职务——总工办主任。不过有句俗话说得好:“债多了不愁, 虱子多了不痒”。即使角色不同, 工作重点不同, 只要去做了, 就不难, 而不去做, 永远都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我觉得把这些角色想明白就好, 比如环艺院院长助理, 我需要协助院长处理一些行政方面的事务;室内所所长最关键的任务是保证一定的项目量, 让整体产值保持住上升的趋势;至于总工办主任, 会涉及到具体的管理设计室的职能, 在这个职位上, 我希望能更多地从事设计这件事本身, 当然, 也不会像以前那么密集了, 亲力亲为的项目较以前有所减少, 我自身也不一定再以设计者的角色出现。

总的来说, 我的主要职责包括两方面:首要的职责是项目量;第二个职责就是总工办的团队建设, 让新人得到迅速的进步和成长, 能够更快地融入到整个室内所里去, 同时让他们个人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认清自己的定位。做到以上这些, 我觉得我的职责价值也就实现了。

中国国家画院盘龙谷创作基地

地处天津蓟县盘龙谷文化城, 总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 主要包括七个院落和四个大画室。庭院幽静迎宾至, 笑问客从何处来?从未来使用功能入手, 考虑“隐”与“市”的关系。水墨自与诗争妍, 淡妆浓抹总相宜。从运笔、用墨和设色的中国传统绘画手法, 讲究平和、优雅、温润、不夸张;同时用光雕刻形体, 弄影突出变化。在七个院落中的7号院 (最大) 中, 以“融合”的手法体现自然为底、建筑为画;室内空间为底、建筑构件为画。另外几个院子的主题有“落日平台上, 春风啜茗时”;光为笔、影为墨, “宣纸走笔搁一半, 静等圣贤泼墨还”等设计内涵。

天津盘龙谷演艺中心

演艺中心地处天津盘山谷地, 总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在尊重当地自然生态景观的基础上, 力争做到本土化和国际化的完美结合。主要空间包括:共享大厅、颁奖酒会厅、大展览厅、空中餐厅等。室内采用自然生长形式、同时增加一些更有几何雕塑感的配饰;材料上以整块纹理的石材和木材体现主题;照明设计方面提供了不同效果的场景模式。共享大厅考虑礼仪性、服务性和形象性;颁奖酒会厅要考虑酒会、演出、餐饮、发布等综合性, 其空间的表情丰富。耐磨混凝土、清水混凝土、灰色条绒石材、硅藻泥、水滴型灯具等让空间更加回归自然的环境。

主要获奖情况

清华创新中心

——获2003年度建设部部级城乡建设优秀勘察设计“二等奖”、获北京市第十一届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

北京博城科贸中心综合业务楼 (中规院办公楼)

——北京市第十一届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

北京世界金融中心

——获北京市第十一届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

青藏铁路拉萨站站房室内设计

——2006年华耐杯中国室内设计大奖赛“文教卫生类工程二等奖”、北京市第十三届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2009“蓝星杯”第五届中国威海国际建筑设计大奖赛优秀奖、2008年度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金奖

凉山州演艺中心室内设计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颁发的2009年度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建筑工程一等奖

首都博物馆新馆室内设计

——获2007年全国建筑工程装饰奖 (设计类) 、2008年度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银奖

福建大剧院

——2009年尚高杯中国室内设计大奖赛佳作奖、“中国营造”2009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赛铜奖

昆山艺术中心室内设计

——获2011年中国室内设计“年会奖”铜奖

大同博物馆室内设计

——获2012中装协“筑巢奖”金奖、获2012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学会奖”银奖 (金奖空缺)

奥运公园景观塔室内设计

——获2012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学会奖”银奖 (金奖空缺)

国泰艺术中心室内设计

——获2012中装协“筑巢奖”金奖

龙岩国宾馆室内设计

——获2012年亚太酒店设计协会奖项“金艺奖”金奖

208所专家公寓楼室内设计

——获2012“第二届国际环艺创新设计设计大赛”酒店方案一等奖

工程业绩

外研社办公楼一期室内设计、外研社印厂改造室内设计、建设部设计院办公楼室内设计、天津泰达学院室内设计、泰达开发区建设工程及房地产交易中心、清华创新大厦室内设计、中规院办公楼室内设计、天津理工学院室内设计、约旦使馆室内设计、外研社大兴基地室内精装设计、中国驻挪威使馆改造工程、首都博物馆新馆公共部分、大庆市文化教育中心室内设计、西环广场室内设计、青藏铁路拉萨站室内设计、山东广电大厦室内设计、中国驻南非使馆室内设计、中国驻开普敦总领馆室内设计、重庆国泰大剧院、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公共空间、北京外国语大学行政办公楼、人大图书馆、无锡市新区科技交流中心、昆山文化艺术中心

事实上, 文化是所有建筑创作的核心, 无论是哪一个门类, 文化无处不在。建筑作为文化的载体, 总是传达着不同层次的文化内涵。

寻找建筑文化性的表达

《中装》:女性选择建筑设计行业时都会慎重考虑, 相比男设计师, 女设计师通常牺牲会更多, 这也是设计行业女少男多的原因之一。您站在现在的位置回头看, 这些年是否付出了很多精力和代价?

张晔:我没有特别关注过室内设计行业的男女比例, 一直以来都觉得室内设计貌似还比较适合女孩子从事的职业, 去院校带学生的时候, 满眼都是女孩子, 而且多是美女呢。女性设计师的从业, 给设计界带来了女性特有的智慧和活力, 我们工作室的女设计师数量和男设计师一样多, 而且以她们的细腻、敏感、韧性等等特质, 在有些事情上反而有更突出的发挥。在社会观念中性别差异逐渐缩小的今天, 女性在设计行业面临的纯职业压力和男性其实差别不大, 至少在我成长的环境下没有明显的感受, 只是当作为妻子和母亲被需要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时, 就会需要有所取舍。无论是取业舍家多点还是取家舍业多点, 都是自己的选择, 所以谈不上什么牺牲, 乐在其中才好。之所以会感到牺牲, 其实是失去了欲望中认定自己本该得到的东西, 所以, 只要克制一下欲望, 就不会觉得那么惨烈。

《中装》:师从崔愷老师多年, 您一定感触颇深。崔老师给予了您怎样的指导和影响?张晔:崔总是我职业生涯中曾有的几个师傅中最重要的一个, 他对我的职业成长和为人态度应该说都有很大的影响。职业方面是显而易见的, 从设计观念到设计方法, 我从崔总那里获益非浅。我是建筑院校毕业、修工科, 本科的教育让我对坚持建筑的完整性充满激情和期待, 经历了崔总主持的外研社、首都博物馆、拉萨火车站等项目的全过程, 从建筑空间的形成到概念的衍生, 从内部功能的组织到空间的整合, 从光对空间的切削到对情致的渲染, 从设备对空间的成全到设施系统的有序组织, 从材质色彩的梳理到细部工法的贯彻……所有的这些积累渐渐的完善了我对建筑完整性的理解, 特别是对于我们团队逐渐形成的从建筑宏观角度入手的室内设计思维方式和整体空间系统化、局部个性线索化的设计方法有着启蒙的意义。而随着岁月的推移, 我越来越认识到崔总的为人智慧才是更加值得我敬重和珍惜的。虽然和崔总相处时间十分有限, 但是他谦和的人格魅力一直是我所仰慕的。

《中装》:您的职业生涯到现在为止获奖众多, 很多得奖项目都是您作为设计主持人或副设计主持人完成的。获奖是每个设计师的期待, 这意味着荣誉, 意味着被认同感。这些荣誉在您的职业生涯中对您产生着怎样的影响?

张晔:荣誉是我不大愿意提及的, 特别是近段时期, 但在现实中又的确有些功用的东西……我个人认为, 获奖并不是每个设计师的最终期待, 被业主认可, 被业界认同才是每个设计师所期待的, 而获奖可能只是从一定程度上的验证。当然, 获奖对于我的从业还是有不小的影响, 它分几个方面, 一方面, 它可以让业内业外了解到有这样一个团队在做着和建筑完整性有关的事, 在尽力不断的出精品, 从而更愿意结识我们、信赖我们, 有不少朋友是在交流活动上相识, 有不少项目与合作是慕名而来;一方面, 它让我感到被认同, 让我越来越对我们的设计态度有信心, 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可能产生的问题, 积极地去发掘更有益的有关设计的一切;还有一方面, 它让我更加自省和谨慎, 毕竟这些荣誉是多个团队、多方合作的结晶, 我个人要做的就是尽力修行, 不负我心。

《中装》:浏览媒体以往对您的专访, 您提到过希望“为用而设计”, 如何理解“实用、好用, 用得充分巧妙不浪费, 用得舒心”?张晔:我觉着这样的说法比较简单、实在, 设计总是强调经济性、实用性、精神性三者的统一的。不少设计师喜欢把自己往艺术家的方向靠, 事实上我们和艺术家之间还是有不小的区别, 设计师的工作是为了满足人的使用而做的设计, 而不是个性化的艺术创作, 我们产生的成品是为了让人来用, 这才是关键点。

实用、好用是根本, 要设计更高层次的用, 就需要长期的修行了。我觉着设计师首先是需要热爱生活的, 关注生活, 保持在对生活的极大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生活的积累, 才能真正的了解什么形式的“用”是便利、什么层次的“用”是品位, 才有可能做出让人用得更心仪的设计。我们常说设计创造生活, 引导人的行为, 事实上如果不了解行为, 何谈引导行为呢, 甚至没有办法提出一个更好用的方式来解决人们的生活问题。

设计师在做设计的过程中, 经常会扮演不同的角色, 最初级的是把自己当成要经历空间的人, 在空间中游走、体验;稍高是把自己当成使用者;更高是当成经营者和管理者;再高则是当成策划者。比如设计一个商业空间, 这个空间到底能不能引来商机, 能不能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跟设计师是有一定关系的。设计师需要把自己放在多种位置上, 从功用、品质、投资、环境、规划、维护、运营、审美、艺术、哲学等方面, 多角度全方位地去思考设计问题。

道理当然人人都懂得说, 虽然有意识, 但是不是能做到很高层次的“为用而设计”, 至少我觉着自己还需要努力。

《中装》:您的工作室在大型文化建筑室内设计方面上经验十分丰富, 您认为设计一座文化建筑, 最关键、最核心的部分是什么?张晔:从建筑的物质性角度讲, 最关键的是功能, 分区明确、流程合理、技术到位才能适用;从建筑的精神性角度讲, 最核心的是文化, 文化建筑大多是以收藏、展示、传播、交流文化为功能的建筑, 自然需要文化主题和人文思想的表达, 无论是历史的、民族的、地域的、时代的、还是有关所有者的, 因此, 设计过程中文化主题、文化内涵的塑造往往是文化建筑设计的重点;从设计特点来说, 它需要比其它门类更强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单纯性, 一般文化建筑的功能相对单一, 建筑具有开放性和公共性, 要求建筑空间和室内空间的统一性连贯性比较强, 所以, 室内设计各空间情境气质需要和整个建筑统一起来, 保持足够的完整性和单纯性, 这样才能使它的文化主题更鲜明。

《中装》:一般的商业建筑重点是实现它最基本的功能性和满足业主的需求, 但文化建筑有很多的人文思想在里面, 需要建筑师自己的理解、思考和沉淀, 您在生活里是一个惯于思考, 沉淀自我的人吗?有种说法:能做文化建筑的建筑师才真正称得上是大师, 您是否认同它?

张晔:首先, 我们在强调文化建筑所包含的精神性的同时, 不会忽略它的功能性和经济性, 文化建筑一样十分需要实现它最基本的功能性并且满足业主的需求, 功能分布、流程组织、技术设施、投资管理往往是决定一个博物馆、图书馆或是剧院设计成败的关键, 这是建筑最基本的物质性, 而且文化建筑也是需要经营的, 比如演艺类、博览类等等。

相比于其它门类的建筑, 文化建筑的特殊功能需求, 使我们更注重它的精神性层面, 特别是更愿意去寻找它的文化性的表达。但是, 事实上文化是所有建筑创作的核心, 无论是哪一个门类, 文化无处不在。建筑作为文化的载体, 总是传达着不同层次的文化内涵, 比如商业建筑侧重表述并且引导着消费文化, 办公建筑着重体现着企业文化, 酒店建筑更是以强调各种文化的体验作为它的核心价值。所以说, 文化是建筑设计的武器, 如何理解、利用, 如何掌握其中的度, 的确需要设计师对文化有更广博的涉猎、更深入的思考、更扎实的沉淀, 这确实十分挑战设计师的经历积累、个人修为和头脑智慧。我个人认为, 善于在建筑设计中运用文化武器、举重若轻的建筑师, 才称得上大师。

《中装》:在您众多的作品中我们看到很多浓厚的鲜明的地域色彩, 比如重庆国泰艺术中去的?

张晔:我们的项目中, 确实以政府投资的文化建筑、重点建筑居多, 这些建筑归属于地域, 是各地的重点项目, 有地标性, 在空间中反映当地的地域和文化特点往往是众望所归。每个项目的特性不同, 设计的手段也各不相同, 基本的过程包括调查、解读、匹配——就是把解读的地域文化信息和建筑功能、环境特点相比较, 选择契合的。弱水三千, 只饮一瓢, 这一环节往往是关键, 有时候能直击要害, 有时候却是雾里看花。在建筑空间里转载文化、地域信息的方法中, 最直接、最富于感染力和认同感的的是色彩、纹饰、符号, 然后是当地的建筑形式和工法, 是当地的材料、工艺, 而空间的尺度、形制这种不那么直观的空间组织, 往往也会产生富于影响力的气场。重庆国泰艺术中心用的是鲜明的红、黑对比, 和象征立体山城的巨大空间体量的跌凑;凉山文化艺术中心是把从当地彝族纹样中提取的构成机理在空间中进行演绎铺展。

我们承接的项目建筑设计本身的地域特色就很鲜明。前面提到的两个项目就是如此。再比如青藏铁路拉萨站, 建筑设计对当地的典型色彩、形制、构造、材质就有强烈并且精炼的表达, 外观采用两种颜色, 白色、红色, 材质肌理上也是仿当地的一种边玛草做的外墙, 窗上面的木构造是当地民居窗的做法的简化。室内设计时, 我们把建筑设计的色彩系统和构造系统在室内做一定的渗透, 比如把构造系统在室内做精致的发挥, 利用色彩系统把室内空间界面进行分类整合, 以吉祥八宝作为文化元素在端景中加以强调, 材质尽量采用当地传统材料, 当传统材料施工工艺不能满足大规模高速的现代施工要求而需要用现代材料替代的时侯, 材质的质感也追求还原传统材料的味道。拉萨站当时在民族性和时代感的设计度上还和业主进行了多次的磨合, 经过几轮方案的调整, 最初的浓郁、神秘、有强烈民族情节的深红色主调, 逐渐蜕变成高调、明亮、强调现代交通效率的白色主调, 慢慢的, 代表民族性的红色的面积一点一点缩小隐退, 代表现代性的白色的面积一点一点放大铺展, 最后终于找到了平衡点, 形成了如今这个无论是色彩和形体都还明晰, 又含有鲜明的民族地域感的样子。那时候, 在改变颜色比例的同时, 如何保持形体穿插的尺度感和逻辑合理性上, 我们着实花了不少功夫。

《中装》:团队近期的工作重心是什么?

张晔:一是团队建设, 管理结构明晰化。二是修炼内功, 使我们自己越来越职业。三是放慢脚步, 精心面对每一个项目的同时, 边学习、边研究, 用一个更系统更严谨的方式从事设计, 推动设计, 形成设计导则, 期待在提高生产力的同时贡献于行业;边感受、边感动, 用一种更活泼更积极的心态面对设计、享受设计, 期待在感受生活美好的同时, 逐渐能用这份美好去感动他人。

山东广电中心

建筑设计单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室内设计单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环艺院室内所

建筑设计主持人:崔恺

室内设计主创:张晔李晨晨

室内设计人:胡玉静冀勉丁哲郭林

项目地址:山东济南

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

室内设计面积:4万平方米

设计时间:2006年1月-2007年6月

山东广电中心建筑与室内是一个完整的空间设计作品。室内设计延续建筑界面, 完成建筑内部空间, 在浑然一体的空间背景下设计反映山东当地文化、地域特点又带有媒体特征的主题节点, 如天书长卷、大屏幕、地下展厅等;在空间中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营造“媒体之城”空间氛围;大堂内部高十九米, 两侧超尺度的封闭墙面, 置身在其中感受到一种震撼, 山东文化的豪迈气质;在大厅中抬头仰望, 一卷长约百米的天书漂浮在空中, 似一片浮云, 在大山间飘忽而来。书文正是王羲之著名的“兰亭序”。“永和九年, 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这卷“天书”不仅内部很巧妙的暗藏了大厅的屋面排水, 同时也减少了整个大厅的玻璃屋顶面积, 在节能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夜晚时“天书”可以为大厅提供舒适的照明光线, 以满足整个大厅最基本的照明需要;大堂的一层设一方水池, 叠水缓缓漫入地下一层展厅, 池中蚀刻遒劲豪放的书法文字, 源于泰山的“经石峪”它显示出一种令人肃然起敬、超乎寻常的威势, 它所蕴含的内在气魄与精神与该空间相得益彰。文字被流水冲刷着, 隐喻齐鲁文化的源远流长。山东广电从建筑到室内空间的设计根植于本土文化的基础上, 发掘地域文化的精髓, 寻找与现代文化的嫁接点, 寻找现代设计和地域文化的相融共生。

拉萨火车站

项目地点:西藏拉萨

设计面积:12, 000平方米

设计时间:2005年

竣工时间:2006年

建筑设计: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设计指导:崔恺

设计人:张晔顾建英张明杰冀勉

摄影:张广源

拉萨站既是一个现代交通建筑, 又是拉萨迎接世界的一扇窗, 因此它的室内设计是一个寻找地域传统和现代高效之间的平衡的过程。设计之前, 到拉萨采风, 初春的拉萨就像陈年的佳酿, 在我们离开后很长时间的日子里, 脑海里还一直萦绕着她的郁郁弥香, 寺院墙垛上鞭马草深红的调子, 落日下大昭寺金顶赤金的圆光, 街头巷尾若有若无的藏香味, 姑娘大婶儿们打阿嘎时的欢快的歌声, 似乎一直伴随着我们设计的始末, 在这么神秘、深厚、质朴的净土上, 我们的设计应当表达出对藏域文化的崇敬和膜拜。经过探讨、磨合、调整、多次的反复, 方案终于在“地域性”和“通用性”, “民族化”和“现代感”之间, 找到了最终的平衡。

整套实施方案中, 不同的功能分区在风格上有着不同的侧重。中央大厅、交通展廊模仿藏式建筑构建方式和材质, 分别以重层叠摞的木质构架和红白相衬的灯芯绒粗糙肌理, 突出神圣的浓郁的藏域气息。而候机大厅则着重营造简洁、明亮、高效、舒适的候车环境, 白色占据了候车厅的主要区域, 深红色芯绒GRC墙面在阳光充足的通廊内提饰着藏域文化的吉祥祝福;候车厅照明采用节能日光灯带, 创造明亮的光环境;由于阿嘎土的工艺复杂, 施工难度大, 地面最终采用了纹色近似阿嘎土的人造石;几乎所有的家具都经过精心的设计挑选, 与整个空间和谐融为一体。使得整个车站内部空间保持了建筑风格的整体性、地域性, 又满足了交通建筑的功能性、实用性和老百姓眼中的现代感的要求。

无锡新区科技交流中心

项目地点:无锡新区

项目规模:2万平米

设计人员:张晔, 盛燕, 纪岩, 刘烨, 饶劢, 郭林、陈曦, 马萌雪

投标时间:2009年3月

设计时间:2009年5月至2009年8月

施工时间:2009年12月至2011年

无锡新区科技交流中心是一个提供行政服务、文艺演出、会议、展示、培训、交流的平台。

整合空间——设计以“水上梅园”为主题, 充分整合建筑内部空间形成清晰的逻辑秩序, 构建出具有“园林”层次的室内空间。

营造意境——白色、木色、彩色的不同节奏的条栅交错掩映, 形成林木层叠、交相辉映的“梅园”空间;地面环形纹饰和中庭环形围栏如水中涟漪层层荡开, 白色的花瓣由空中片片飘落, 整个中庭如倏然凝固的瞬间, 宁静安然;每个功能空间就像梅园一偶, 有的林木挺拔静沐阳光, 有的枝繁叶茂层层掩映, 有的花团锦簇莺鸣燕语, 有的落英点水木朗星稀。

便于实施——使用铝质、木质条栅为装饰面, 大大降低回避了曲面加工的难度, 又形成独特的完整的林木掩映的空间效果。

工程业绩

首发集团综合服务中心、天桥艺术中心、天津北塘古镇ā虚佛学研究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总院2#楼图文中心、天津北塘古镇凤凰街11区剧场、首都公路发展集团办公楼改造、大同云中商贸物流园区、常州新北万达广场室内步行街、万达学院、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训练中心、泰山桃花峪游人服务中心、中国文字资料博物馆、昆山文化艺术中心影视中心、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C座、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0#楼、大同机场新航站楼、金融街F3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首发大厦、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A/B座、北京怀柔雁栖经济技术开发区附楼、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办公楼、北京市律师协会办公楼、北京怀柔雁栖经济技术开发区主楼、宁波BOBO国际办公楼、国典大厦、青藏铁路拉萨站扩初项目、万商酒店、中国网通办公楼、中国银监会办公楼、北京市最高检察院

主要获奖情况

国典大厦

——2006年华耐杯中国室内设计大奖赛方案类佳作奖

青藏铁路拉萨站扩初项目

——2006年华耐杯中国室内设计大奖赛工程类二等奖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A座/B座

——2008年中国室内设计大奖赛方案类三等奖

泰山桃花峪游人服务中心

——2009年中国室内设计大奖赛文教方案类三等奖、2010年首届中国国际空间环境艺术设计

大赛方案类优秀奖

中国文字资料博物馆

——2009“中国营造“环境艺术大赛银奖、2009年中国室内设计大奖赛文教方案类优秀奖

昆山文化艺术中心影视中心

——2010年中国室内设计大奖赛文教方案类优秀奖

常州新北万达广场室内步行街

——2012年第15届中国室内设计大奖赛, 办公工程类优秀奖

首发大厦

——年第届中国室内设计大奖赛办公工程类金奖、年第二届中国国际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大奖赛筑巢奖银奖、2011年蓝星杯第六届中国威海国际建筑设计大奖赛优秀奖、2011年中国营造大赛--奖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0#楼

——2012年第15届中国室内设计大奖赛办公工程类优秀奖、2012年第三届中国国际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大奖赛筑巢奖优秀奖

设计有时像打太极, 想达到一个目的, 不一定要直捣黄龙, 它可以像蜿蜒的水流一样曲径通幽。

真正的设计高手能从容应对各种局面

《中装》:年轻有为的人士通常都喜欢挑战自己, 您也是个喜欢迎接挑战的人吧?通常遇到突发的状况或是逆境, 是不是会更容易被激起斗志?

张明杰:年轻有为我不敢当, 但是我确实是喜欢挑战的。在设计行业里, 挑战就意味着尝试新的东西, 创新是设计的灵魂, 设计师应该都是喜欢挑战的, 它无处不在, 无论在整体上还是细节上, 或是日常的任何一件小事, 只要今天做得比昨天好一点, 挑战就是成功的。它并不是一个多么宏大的概念, 哪怕再小的事, 每一次都比前一次提出更高的要求, 这也是一种挑战。点滴的进步积少成多, 整体就会有大的飞跃。

而逆境或是突发状况在我看来, 其实从某种角度上是自己的控制力不够所致, 虽然我觉得我具备一定的抗压能力, 但我还是喜欢在自己可控的范围内, 主动地承受和尝试一些挑战和创新, 而不是被动地接受。

《中装》:我想您应该是很多年轻设计师的职业发展的一个目标, 在您的职业生涯规划中会为自己设立短期或是中长期的目标吗?张明杰:原来的我是个有具体计划的人, 现在具体的计划变得少了。随着行业经验的积累, 体验的增多, 会发现有些东西是计划赶不上变化的。现在的方向很明确, 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在有了大方向之后, 把眼前的每件事做好即可。以前我比较关注个人的发展和喜好, 这也是每个设计从业者最初的状态, 但现在, 我更关注行业的发展和团队的打造, 乃至对周边人和事物的感受, 逐渐从小我扩展到了行业相关的外延部分, 因此针对个人的计划和目标渐渐变得比较模糊。我们的设计团队有自己明确的方向, 那就是建立自己的设计语言和设计手段, 做每一个项目时, 有了这个大方向的指引, 想的就会比较简单一些。

《中装》:您的团队平时的工作习惯是怎样的?

张明杰:我觉得是理性与互动。我们讲究一种理性的设计方法, 还有一种交流、互动的设计模式, 我觉得一个好的作品并不是从一个灵感中诞生的, 而应该是所有人智慧碰撞的结果, 在相互博弈, 有破有立的状态下逐步建立起来的成熟的结果。所以我们非常推崇交流和互动的方式。

《中装》:作为设计师, 灵感是靠不住的, 必须依靠扎实的专业基础和想法, 您是否认同?

张明杰:对, 其实所谓的灵感也并不是凭空产生的, 设计行业的灵感, 和绘画、音乐等纯粹的艺术领域不太一样, 设计行业的灵感更多是后天习得的, 比如研读大师的设计作品, 从中得到启发, 还有自己工作中的体验, 通过总结和整理, 都为下一步提供一个灵感产生的可能, 它不是视觉上的, 它可能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模式, 或者是在不同的视角上看同样的问题, 这都是灵感的体现。

《中装》:我们看了您写的东西, 文字随性自如, 您本身的性格是怎样的?有人说一个设计师是什么样的性格就会设计出什么样的作品, 您认同吗?

张明杰:其实我不也太了解自己的性格……但有一点我知道, 就是我追求简单, 追求自由和随性的状态。在设计上, 我同样喜欢简单的、不繁复的作品。我觉得作品如其人这个说法理论上是对的, 但是作为设计师, 如果想达到这个状态必须有个前提, 那就是具备足够的设计语言和设计把控力, 具备能真实地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能力。这样才能做到将自己的语言准确地表达在设计里, 才能真正做到表达出设计师自身的个性。

《中装》:但是设计师是个服务行业, 有时即使有足够的能力表达设计语言, 是否也会因甲方的需求做出一些取舍?

张明杰:一方面, 这取决于设计师对业主需求的态度, 这也是每个设计师不同的设计理念的组成部分, 并不是设计师就要撇开甲方和业主, 独立地表达自己。我认为设计师和甲方是一种共赢的关系, 而不是相互驳斥的;另一方面, 如果一个设计师具备十种以上的设计语言, 局面就会大不一样, 而如果只具备两、三种设计手法能满足业主的策略, 那很容易就没有出路了。

设计有时像打太极, 想达到一个目的, 不一定要直捣黄龙, 它可以像蜿蜒的水流一样曲径通幽。要做到自然而然地将自己的设计语言表达在作品里, 而不是强加进去, 这才是高手。

《中装》:您关注城市环境和城市空间, 在生活和工作中是否也是个理性并讲求秩序的人?

张明杰:感性理性这两方面其实我都喜欢, 我喜欢理性和秩序的高效, 但是如果每天按部就班地按照秩序生活也过于死板, 所以感性和自由的状态是对理性很好的补充。这两点看似比较矛盾, 但我觉得它们是生活里共赢的两个因素, 所以我通常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 我喜欢先完成理性和秩序的部分, 比如有一部分东西是不需要创造性的, 是程序化的, 我会先把这些部分做完, 之后我再沉浸在感性、休闲的状态里。

《中装》:在您主持的众多项目中, 哪一个是印象最深刻的?

张明杰: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首发大厦。最直观的的原因是因为它给我们的设计团队带来了很多的荣誉, 并且我们倾注了很多的心血, 它也是我自己全面掌控一个项目的开始, 对我自己也有着特别的意义。

这个项目的完成度很高, 序列感也很强, 但实际上我们最开始并没有特别强势的设计概念, 也没有相对特别明确的主线, 所有的感觉和线索都是在后来施工的过程中逐渐修正、完善的, 包括和技术人员的交流。也正是因为这样, 施工结束的那天我们的设计也才算完成, 甲方的需求也经常变更, 所以我们的设计一直伴随着施工的过程。过程很艰苦, 但特殊的过程也早就了我们设计完成度很高, 因为过程中甲方会提出一些材料和造价上的问题, 所以我们一直是立足于现有条件和造价来做设计的, 而不是浮在空中的设计空想。最后我们再看细部和整体的关系时, 发现设计做得还是比较扎实的, 构造都是合理的, 整体是有力量的。一个简单的作品, 如果兼顾到一切细节因素, 也会成为一个有杀伤力的作品, 并不一定要追求形象上的震撼。

《中装》:您的职业生涯的发展轨迹和内心的变化是怎样的?

张明杰:最重要的是我喜欢设计行业, 对于做设计和构建团队都比较感兴趣。最开始还是沉浸在设计理念和设计本身, 但随着行业经验的丰富, 打造一个设计团队和独特的设计理念的重要性也显得日渐重要起来, 后来我急切地希望建立自己的设计团队, 现在到了团队的平台上, 我也发现建设自己的设计语言的重要性, 再下一步就要培养适合我们自己设计语言的潜在市场了, 建立一种吸引力, 吸引客户, 让自己变得越来越主动。这每一步的发展和变化并不是我所能预计到的, 它是种内心的召唤, 一个强烈的愿望。

昆山文化艺术中心影视中心

功能:公共空间:大堂、新片预告、电影广告处、售票、小卖部、存衣处、检票、候场休息、电影纪念品专卖、水吧、咖啡厅、卫生间/电影院空间:IMAX电影厅

材料设想:透、不透、半透、 (纱、绸缎) 反射

形态肌理设想:细腻、优雅、

光的设想:泛光、透光、发光墙、反光

第一部分:设计理念

1) 表达电影院线商业业态、反映电影艺术特质、切合国际化院线标准

2) 遵循建筑整体逻辑, 延续“水袖捧花”的空间组织意向

3) 于细微处体味昆山地域特色, 展现江南温婉性情

其中1和2为显性线索, 3为隐性线索

提炼出设计关键词:现代、时尚、多元、奇幻、动态、商业

第二部分:设计总括

1) 空间形态组成意向。水珠 (动态、时尚、温婉) +陨石 (奇幻、神秘)

2) 平面流线分析

3) 视觉景观分析

4) 形态及形式分析:像素化的形式语言

5) 照明分析:通过照明设计达成空间表情的多变、动感、灵逸

大堂 (白天与夜间的表情切换)

电影厅 (观影与清扫模式的切换)

6) 材料分析:材料表情, 轻、薄、飘、透

蜂窝铝板表面木纹转印 (唯一表达建筑感的材料)

黑色特级亚克力表面镜面效果 (轻、绸缎)

钢化夹胶玻璃 (透、半透、纱)

立体编织金属网 (纱)

首发大厦

项目名称:首都高速公路发展集团办公楼

项目地点:北京市丰台区六里桥南里甲6号

项目业主:首都高速公路发展集团

面积:30, 000平凡米

设计机构: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设计团队:张明杰、邸士武、江鹏、张然

竣工时间:年月

前缘

生活在北京的人都知道六里桥客运枢纽这个地方。以其高效能和大运力著名, 也因其嘈杂而拥堵的环境而闻名。作为一名关注城市空间、城市环境的室内设计师, 我对此类环境的忍耐力要大大低于常人。

命运是一件很奇妙的事。2008年9月, 一个新案子让我和这个地段彻底结缘。首发集团的办公楼, 项目紧邻枢纽, 并与枢纽共用一条最为拥堵、嘈杂和肮脏的马路。

斗志

对项目特殊的情愫反而使我产生了斗志。在一个紧张、压抑的外部环境中我将为我的业主营建一个全新的内部办公环境。它应该是诗意的、优雅的、安静的和明晰的, 总之, 与外面一定是相反的。这是一件挺有挑战性的事, 我喜欢。框架

大厦是一个大型自用办公楼, 大堂、下沉庭院、监控大厅、多功能厅、各种会议室、办公室等一应俱全, 就像一个小城市。这里将是北京高速公路系统的中枢神经, 首都交通的大脑。

十字街大堂是整栋楼的主体空间, 它南北纵深110m, 东西横跨50m。空间净高为17m。东、西、南侧均为通顶的玻璃幕墙, 室外的阳光、雨雪等自然因素随时反映到室内, 室内空间淡化了同室外空间的界限, 成为城市空间的一部分。大堂设计为明确的两端, 第一端为采用米白罗马洞石结合仿木格栅的主体墙面----白山, 设计的极为整体简约、体现空间的超尺度的震撼力, 木纹格栅采用铝方通仿木喷涂的处理形成大尺度墙面的肌理。第二端为山西黑石材铺地的水景庭院空间----黑水, 南北两个下沉庭院的周围是员工餐厅, 形成良好的用餐景观。一层一直贯穿流到地下一层的水体叮咚响, 奏出清新的乐章。从水中“生长”出来的小树摇曳的倒影。这些构成大空间里的别样景观----细腻、亲切、自然。白山黑水这一大一小、一粗一细、一黑一白构成了空间中极具张力的框架。

结束

竣工验收那天, 我惊奇地发现原来那条糟糕的马路改观不少, 整洁多了, 真是双喜临门。

获奖情况

北京大学100周年纪念讲堂

——获北京市第二届建筑装饰成就展优秀建筑设计奖

鑫茂大厦

——2004获:“华耐杯中国室内设计大奖赛”优秀奖

拉萨火车站

——2007北京市第十三届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2008第五届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优秀奖

浦发银行济南分行

——2009年中国室内设计大奖赛佳作奖

苏州火车站

——2009“中国营造”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赛银奖

天津蓟县盘龙谷会展演艺中心

——娱乐空间工程类优秀奖

敦煌研究院莫高窟游客中心

——第三届中国国际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大赛 (筑巢奖) 展陈空间方案类银奖

工程业绩

北京大学100周年纪念讲堂、北京金融街F10东精装修工程、万寿路活动中心室内精装修工程、中冶集团办公楼装修工程、鑫茂大厦内装修工程、北大科技发展中心二期、中国海洋石油办公楼室内装修工程、南非大使馆室内设计、拉萨火车站室内设计、中石化办公楼室内设计、坦桑尼亚雷尔国际会议中心项目、浦发银行济南分行办公楼改造工程、苏州火车站北站房室内设计21000m2、拉萨饭店改扩建工程室内设计、敦煌研究院莫高窟游客中心

设计的核心必然是创意和创造力, 但并不是所有的空间都需要创作, 设计师就像个“杂家”, 作为一个统筹者, 把有效的东西有机地组织起来, 它本身需要智慧和知识, 但更重要的是服务意识。这是必须要坚守的职责, 可以思维上天马行空, 但手头上必须要脚踏实地。

“杂家”是设计行业的特性

《中装》:在看了您的作品后, 我们十分想用建筑界的“杂家”这样的称谓来形容您, 您主持完成的项目囊括各种领域, 从商业空间到文化空间, 从交通空间到教育空间……您是怎样定位自己的?

顾建英:一方面, 这个称谓对我来说非常荣幸, 因为我一直将“杂家”的定位看得很高, 这也是我一直向往的一种身份, 第一次被这么称呼, 我很开心。另一方面, 涉猎领域广泛我应该感谢设计院多年来所提供的机会, 也正因为设计院在国内的认可度非常高, 在这种环境里, 可以说我们有了先天的优势和条件, 才有幸得以接触各种领域的项目, 这很难得。其实涉猎广泛大概是整个设计行业的一个特点, 并不是我一个人的, 设计一座建筑, 本身就需要掌握方方面面的知识和拥有丰富的生活体验。

《中装》:那么生活中的您是个爱好广泛的人吗?平时有些怎样的爱好?

顾建英:在我看来, 生活和工作也是密不可分的。最初进入这个行业时, 有个从不了解到了解的过程, 很快我就发现从事这个行业必须要涉猎广泛, 因为这个行业本身就具有“杂家”的特性。

在生活中, 我喜欢旅游, 看看各地建筑和体验风土人情, 我还喜欢看各种类型的演出, 艺术的, 体育的, 因为要设计剧院、体育场等公共建筑, 必须要亲临现场去体验, 如果做与民俗相关的项目, 就还要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特色, 旅行的过程本身就是吸纳知识的过程。我还喜欢摄影, 也会去做一些公益事业, 比如太阳村孤儿院, 我们有时间就会去看看。

《中装》:在丰厚的设计经验背后, 必定也遇到过各种各样不同类型的甲方, 您是怎么去把握各种甲方的脉搏的?跟我们分享一些商业运作方面的经验吧。

顾建英:设计本身就是个服务行业, 这是行业的定位, 所有的从业者都必须认清这一点。所以我们的任务就是满足甲方的需求, 而不是表现自己。设计师要自己权衡好什么时候该创作, 什么时候该服务, 并不是服务就没有创作。这就好像是命题作文, 去按照既定的题目写作就可以了。

我们在商业运作方面其实会相对淡一些, 设计人员最重要的工作是吃透业主的精神, 理解他们的需求, 根据这些需求有的放矢, 在解决业主最基本的需求的前提下, 再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 而不要一开始就把所有的想法都灌输给业主, 对方是否能接受很难说, 这是一个渗透的过程, 需要循序渐进地沟通, 并且提出建议之前要有一个自我判断, 这个想法是否能给业主带来好处, 对项目的品质有没有提升, 对造价有没有控制, 这是需要我们全方位去考虑的。

《中装》:通常, 事情需要考虑的方面多了就不容易做到十全十美, 您是如何在这众多业务领域之间做到广种“博”收, 在保证广度的同时又能将专度和精度把控得当的?

顾建英:广而全是我们设计院的一大特点和优势, 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且不说十全十美, 就是把每件事都顾及到, 依靠个人的力量也是不行的, 设计不是个人行为, 它需要一个强大的团队, 因此遇到不同类型的项目时, 我们会组织不同专业的成员形成一个项目团队, 群策群力, 发挥团队精神。

《中装》:您平日都会怎样去体验各地不同类型的文化?

顾建英:简单来说, 这和旅游是一样的, 不可能买张票就出发了, 通常都会通过网络和书刊提前做很多攻略, 这个过程其实就是获得信息量最大的过程, 虽然没有亲身体验到, 也有了初步的了解, 等亲临当地时, 就会更加深刻地体会到那种风土人情带来的感受。所以我觉得做功课的过程才是最受益、最关键的过程。当然, 当你亲身经历时一定还会发现一些之前不知道的事情, 这是猎奇心突然爆发的时刻, 甚至设计灵感也会从中获得。

《中装》:有这样的事例可以分享吗?

顾建英:比如06年在拉萨做拉萨火车站的项目, 贵宾接待厅是以当地藏族文化的纹样为主题来绘制凿井。去到拉萨之后, 我们走访了当地的一些建筑, 发现当地的彩绘和壁画十分特别, 但具体由谁来绘制呢?这是我们需要考察的工作, 通过当地的关系, 最终一个特别偶然的机会我们结识了一位六代彩绘世家的子弟, 从清朝就传下了这门手艺, 一直在寺庙里做彩绘的绘制和维修, 他也很感兴趣, 希望为青藏铁路通车做出一份贡献。这种新的、偶然的发现对我们来说也是很难得的, 同时这对我们自己的认识又有了新的提升。这个项目结束后, 我们的宣传力度很大, 这位彩绘师也接受了一系列的采访, 获得了更多的机会, 现在也已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了。

《中装》:无论是什么样的空间, 您认为最终体现设计价值的核心的东西是什么?

顾建英: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所谓设计的核心, 必然是创意和创造力, 但并不是所有的空间都需要创作, 就像刚才提到的“杂家”, 他是一个广收薄取的角色, 把有效的东西有机地组织起来, 作为一个统筹者, 把一些元素进行串联和汇总, 达到既定的设计要求, 这等同于在原始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 并不是每次都要标新立异。设计是个服务行业, 它本身需要智慧和知识, 但更重要的是服务意识, 针对不同的要求做不同的事情, 这是必须要坚守的职责, 可以思维上天马行空, 但手头上必须要脚踏实地。

《中装》:和我们分享一下您在部院一路走来的历程和感受吧。

顾建英:从01年到现在, 我到部院已经有12年了。我始终觉得在这里工作是件很幸福的事。部院有相当高的知名度, 有优秀的设计团队、环境和企业文化。在毕业之前选择工作单位时我就慎重考虑过, 这里是有文化基础和沉淀的, 能够毕业就到这里, 在这里完成职业化的过程, 对我来说是件终身受益的事, 这里又有太多的机会能去实现别人可能一生都实现不了的职业目标, 这对我来说也是最有价值的, 不是金钱上的价值, 而是作为一个设计从业者心中一直追寻的理想。

苏州火车站

项目地点:苏州

设计面积:工程站房建筑面积 (不包括地铁) 约8.7万平方米

建筑主体高度:31.25米

设计时间:2008年

竣工时间:2010年

设计指导:崔恺

建筑设计: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设计人:顾建英、郭晓明、李晨晨、张明晓

苏州火车站室内设计秉承建筑语言, 采用苏州园林造园元素及色彩:灰檐、栗色木作、白粉墙等。按照舒宜的建筑尺度、色彩;调和稳定, 使之与自然相融, 营造清雅、宁静的氛围。白粉墙本身高洁, 与灰色基调地面色彩对比, 破除可能出现的沉闷感。在公共建筑的大气中用写意的手法诠释出清幽雅致的江南文化气息。

北京体育大学国家队训练基地综合馆

设计负责人:谈星火

方案参加人员:谈星火, 张垒, 冀勉, 张然, 李晨晨

施工图参加人员:谈星火, 饶劢, 张然

摄影:江波, 张广源

建设地点位于北京体育大学校园内.其中田径综合训练馆建筑面积29, 900平方米, 设计力求达到与比赛条件相同的“实战”环境, 同时对体能训练、恢复治疗、安全防护设施等要求更高于比赛场馆。建筑总长291米, 宽72米, 主体结构为钢结构, 其中田径馆室内200米跑道, 是国内第一条木质基底塑胶跑道, 馆内各项设施符合国际田联规定, 除满足训练要求, 还可举行国际室内田径大赛.是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室内田径训练场馆.艺术体操, 蹦床训练馆是目前国内标准最高的场馆。室内设计风格简约, 色彩明快, 采光照明充足, 材料新颖科技含量高.以人为本, 满足训练要求。新材料的使用及新颖的组合构成是此项目的设计特点。

运动员公寓、餐厅和辅助训练馆的装修面积15, 000平方米设计构思以贴心关怀, 创造舒适环境为主, 运用智能化管理等科学技术提高使用效率、便于管理为辅。公寓房间的总体设计简洁大方, 强调功能性和舒适性。根据对运动员的各种特殊生活指标的认真分析与研究, 公寓标准间和套间的设计与一般酒店客房有很大不同, 设计了多种平面布置.标准双人间设置了学习空间, 为运动员的休息和学习创造舒适的环境。针对一些特型的运动员设计了加长加宽单人床等符合特殊人体工学的家具。套间的使用对象主要是教练员和少数带家属的金牌运动员, 设计规划出起居及会客空间, 便于教练与运动员的深入讨论。公寓的走廊使用橡胶地面, 弹性好、耐磨性强、降噪性能优越、易于清理保洁, 醒目的房间号设计具有明确的提示作用。教育楼装修面积10, 000平方米设计包括教学会议室、公共空间、专家和学员公寓.

连接教学区和公寓区的门厅开敞通透, 为了能够眺望庭院的绿地, 感受温暖的阳光, 室内精心设计了舒适的休息区。

教学区的空间素雅、简约, 温和的灰白色调宁静、庄重, 多功能会议室突出空间的特色, 简洁造型和朴素的材料运用的恰到好处, 贵宾室庄重大方。

公寓区入口的电梯厅用灯光作为引导, 舒适的地毯和木材的使用, 带来温暖的情怀, 走廊墙面的干净、整洁、顶面设计平稳、柔和, 一切疲劳、紧张都在这里消除。双人间和套间的设计采用暖色的木饰面, 温馨的环境舒适亲切。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环境艺术设计研究院建院十周年

艺术设计研究论文 篇2

〔摘要〕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科技的发展呈现多元化趋势,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导致现代设计的方法和步骤都发生着里程碑式的变革,传统的有形的设计方法和理念正在受到无形的设计理念的冲击,设计逐渐倾向于数字化设计和虚拟化设计,这是设计行业的方法的拓展,使人们的设计理念发生了变化。

〔关键词〕科技;艺术;设计;关系

一、科技、艺术与设计的含义概述

科技,是科学与技术的简称。广义上认为,科学是所有知识的总称;而技术指的是生产工具和生产方面的知识,属于生产力的范畴。两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未来发展的趋势是科学与技术相互融合,科学成果转化为技术的过程加快,通常合称为科技。艺术是人们看待世界的特殊方式和角度,融入了人们的情感倾注和丰富的想象力。它是一种社会意识的表现,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审美需求,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代意义上的设计理念,源于工艺美术行业中,是由英国人威廉莫里斯等人发起的。设计可以从动态和静态两方面来理解,在动态方面,设计是要素的排列组合和重塑的过程;在静态方面,设计的表现结果可以是一张图纸或模型,也可以是新的产品外观或者是计划报告等。

二、设计的本质和目的

设计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所在,它来源于自然界,又和自然界的其他部分有着本质的不同。设计的创造物体的过程,看起来是产生或创造物的活动,但是,从哲学关于世界的定义来看,世界包括自然,也包括人类社会,设计也是创造人与具体物质具体关系的过程。设计不论是从动态还是从静态角度来理解,设计的主体都是人类,设计的成果是和人相关的,设计是为人而创造的艺术表现,这是设计的本质所在。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的生活或生产的需要。自然界的普通动物,其基本需求是满足生存,如食物和栖息之地,就连高等动物大猩猩也不过如此。但是对于人类来说,简单的生存所需要的物质不是人类活动的最终目的,人类的生活更需要一种心理上满足,或者说是精神上的满足和需求。

三、设计与科技、艺术的关系

设计要满足人的物质需求,物质方面的功用是设计中占首位的特性,即设计要具有某种实用性。设计的实用性是由科学技术为其提供基础和支持的;而设计精神方面的作用表现在设计要满足人的精神层面的需求,要给人以某种精神方面的享受,给人以美的感受,达到某种审美愉悦。而这一方面的功能则主要是借助于艺术来实现的。设计是一种造物的艺术,它既不属于艺术又不属于科学,而是两者统合的产物。设计与科技、艺术的关系密切,它介于科学与艺术之间,兼具二者的特点而又自成体系。设计是为人造物的艺术,它在艺术与技术、再现与表现、实用和审美之间独树一帜。设计具有不可否认的艺术性,但又与实用性不可分离。对于设计而言,科技和艺术缺一不可。

1、科学技术是设计的框架。

科学技术为设计提供基础和支持,是设计的框架,二者在动态平衡中共同发展。设计的本质存在因而具有其物质、精神两大方面的作用。而设计要满足人的物质需求,最基本的是设计产品要具有实用性,这是设计的第一本质属性。设计的实用性的保证,正是依赖于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

2、艺术是设计的灵魂。

如果说科技是设计的骨架,那么艺术就是设计的灵魂。艺术与设计渊源已久,二者就如两株互相缠绕交错、蔓延渗透的藤蔓。设计作为一种造物活动,最终必然表现为器、物,要以物化的形式体现,也就是所谓的设计产品。而一旦物化,则必然在视觉上是可见的,也就是它要诉诸于视觉的表现形式,正是艺术这一审美活动为其提供了视觉形式上的指导。设计的欣赏、审美评价也都离不开艺术的指引。所以,任何设计都是在遵循艺术的审美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符合审美规律时评判设计合理的标准。设计的次本质属性是精神性,设计的结果既要满足使用的需求,又要满足人的精神需求,设计的产品要给人以美的感觉,由视觉感官传导到神经感官上的快感。科学技术让设计的产品使用功能更丰富,体现在设计的产品上是内在的;而艺术给设计的产品以美感,体现在设计的产品上是外在的。科技和艺术在设计的产品上体现的是外在和内在的统一。舒适的使用性能加上美的外观,内容和形式可以说达到了比较完美的统一,此乃优良的设计。

四、科技浪潮下的现代设计

英国工业革命爆发以后,人类历史又经历了两次科技革命,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和生活观,科技的进步影响到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以及政治生活。但是,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科技的快速发展会影响到设计的理念,这是不可避免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生产方式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从手工作坊到机器大生产,再到信息化自动化,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挑战。首先,大机器生产的特点就是流水作业,产品的设计在生产之前就被固定化,生产出来的产品外形千篇 一律,很多的产品在流水作业机器的作用下被“复制”了出来,这是所谓速食文化的代表,其结果是生产出来的产品在设计方面毫无特点,设计的品质过于庸俗化。这种粗俗不堪的产品设计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设计的产品本身就是一种原材料的耗费,如很多食品的外包装过于复杂,造成了木材资源的大量消耗;同时,产品的设计还会造成环境的污染,例如,塑料袋使用过多会造成白色污染,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一种巨大的挑战。其次,新技术的应用和新材料的`开发,导致生产这种材料的机器相继问世,这些机器和工具在不断改进的过程中,促进新的设计不断产生和完善,使艺术语言通过设计的媒介展示在人们面前。设计就是在人类意识的能动作用下,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借助现成的原材料,依托现实的科学技术进行的创造性活动,设计其实是科技和艺术的融合与表现。新的科技的发展还会造成设计理念的变化。英国工业革命爆发后,新的材料相继问世,如塑料制品的出现,人造纤维用于生产当中,还有合成橡胶和半导体材料的产生等。人们对于这些新材料的看法随着这些材料的问世而有所变化,看到的和感受到的出现了不一致的情况。21世纪以后,又出现了纳米材料、转基因工程以及碳纤维材料等,人们对材料的认识更加深入了,那些看似厚重的材料,用起来却很轻巧,看起来很坚硬的材料,摸起来却很柔软。现代艺术的表现主义大师保罗克利对艺术概念做了这样的界定:艺术是把看不见的东西设计并创造出来。新的材料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设计者们探索新的设计的推动力,设计师在解决设计的造型上,可以作出更多的材料的选择,而新的材料又能够帮助设计师设计出更为新颖的作品和产品来,使艺术的语言有了更多的表现载体。计算机的运用和普及,互联网的发展使得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科技的发展呈现多元化趋势,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导致现代设计的方法和步骤都发生着里程碑式的变革,传统的有形的设计方法和理念正在受到无形的设计理念的冲击,设计逐渐倾向于数字化设计和虚拟化设计,这是设计行业的方法的拓展,使人们的设计理念发生了变化。设计不仅仅限于有形的产品的设计,而且逐步涉足基于物质的但又脱离了物质的层面的设计。设计所展示的舞台更加宽广,就会决定了传统的审美标准发生的颠覆性的变化,形成了全新的审美观的出现。

总之,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人类必须要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设计也要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设计师,要抓住当前设计的新理念和前沿趋势,力求绿色设计和生态设计,那种只看重产品的外观设计和包装品位的设计理念是一种狭隘和没有远见的观念。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设计所耗费的材料消耗和有害物质的排放,从生态和环保的角度去设计和创造,做到材料的循环利用。即从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运输、使用以及回收的整个过程周期来考虑如何合理利用资源,如何将对自然资源的利用降低到最小限度,如何最大限度的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同时,设计不能仅仅局限于物质方面的设计,我们要亲近自然,用心灵去感受,从奇妙的大自然中汲取艺术灵感,追求科技与艺术、自然的完美融合,这是优秀设计师所必须具备的素质。

参考文献:

[1]诸葛铠.设计艺术学十讲[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

[2]李砚祖.设计:在艺术与科学之间[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

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研究 篇3

[关键词]艺术设计 课程结构 教育 改革 实践

[作者简介]陈琛(1973- ),女,河南开封人,河南大学艺术学院装潢设计系,讲师,硕士,从事装饰艺术和平面设计教学及研究工作。(河南 开封 475001)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02-0103-02

高等教育是培养社会人才、建立专业理论体系的特殊教育阶段。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也不例外,艺术设计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课程建设及教学手段反映了时代对高等艺术设计教育提出的要求。而课程结构设置、教学内容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艺术设计教育课程体系能否顺利进行。因而,优化课程结构,从创新思维的角度改革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是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和探讨的课题。

一、艺术设计课程现状分析

当前,艺术设计课程结构的布局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还存在以下问题:

1.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课程设置结构单一,没有稳定性,停留在摸索阶段,不能形成具有适应本校和地方特色的课程结构。对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等课程漠视而导致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局限,影响了人才培养的整体素质和质量。某些学校和教师“重功利、轻理论”“重技能、轻理论”,对设计史论课程以及人体工程学、市场心理学、消费心理学、营销心理学等课程的忽略,造成学生在艺术设计观念上的薄弱,进而限制了学生对艺术思维的空间认识和发展创造的空间开拓。

2.课程结构缺乏更新性。在信息时代,新技术、新材料不断出现,艺术表现的传媒和形式出现新的内容,文化与审美观念也一直在更新。现代课程的设置既要能体现人类知识的精华,又要能反映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信息。在艺术设计教育四年的课程安排计划中,每门课程之间的比重关系,课与课之间的逻辑性和连续性,技能课与理论课的有机结合与应用等问题,制约了艺术设计课程内容与现代科技发展的有机结合。

3.课程缺乏实践过程。现代艺术设计精神提倡艺术与技术相结合。在艺术设计教育中也应遵循这一指导思想,并在课程结构中充分体现出来。然而,很多院校在实践课程方面还无法满足课程设置的需要,有些院校对实践课还没有充分的认识;有些院校开设了实践环节课,却没有实习基地。

二、优化艺术设计课程,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

1.优化课程体系,突出专业与地方特色。就艺术设计学科当前的教育情况看,规范艺术设计教学内容,是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还没有建立统一规范的教学内容和相应的教学评定标准,尤其是新兴的、科技含量较高的课程。这些问题直接造成艺术设计教育课程结构的混乱。因此,各学科在保留原有课程内容中有价值的知识的同时,应强调从当代科学的最新成果中汲取新知识,应结合本专业特色优化本专业课程体系。另外,还应注重与市场的互动关系,面向市场、面向经济与生活,使课程内容与社会实践形成良性关系。

2.打破课程单一式结构,增加课程的多样性。艺术设计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学生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和创新能力。因此,打破课程单一式结构、增加多样性课程类型是全面实现课程价值的一种重要方式,多种课程类型的有机结合将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艺术设计教育课程设置中必修课程占主导地位,这不利于高素质复合型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是亟须改进的。我们应该在学生接受全面、完整的艺术设计必修课程的基础上,由学生根据各自的喜好选择不同的课程,进行专业知识的补充和延伸。例如,开设相近专业(学科)的相关课程,以拓展学生的就业面;开设综合性课程,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加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的文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化功底;介绍实用新技术、新工艺,弥补必修课程的不足等。

3.增加实践课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艺术设计学科的特色,就是实践性、实用性强,而现在有些艺术设计院校过于强调课堂讲授,忽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事实上,实践课程对艺术设计这门具有较强应用性的学科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应确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目标,打破传统封闭式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走出校门。增加学生市场调研课程的时间及内容,改变传统的操作方式,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对设计的各个环节进行调研和实践,让学生有针对性地研究企业或机构的实际个案。教师要带学生到设计企业或机构进行现场授课和设计分析,学生作业的成品就是市场中的产品,通过实践、体会来掌握知识。另外,可以建立院系的设计实践工作室,如毕业设计等大设计课程可以在工作室中进行,结合实际课题和生产实践,在取得效益的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积累社会经验。

4.建立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理论教学体系。我们以现代社会需求为中心、以强调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原则建立理论教学体系。第一,在学时分配上,强调理论知识的应用,按照“学以致用”这一宗旨来构建教学内容和理论体系;第二,建立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开设现代平面设计史、消费心理学等课程,促使学生专业素质的全面提高;第三,推荐课余学习教材和介绍相关专业的优秀范作欣赏以及实用个案分析,提供最新行业信息等;第四,应结合社会及行业发展的需要来开设专业理论课,使学生能贴近社会、走向市场。

5.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推动教改深入发展。艺术设计教育要立足于教学、科研、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形式,学生和教师要通过教学、科研和实践的综合信息进行沟通,建立一种不断更新的适应社会发展的知识结构,形成良好的教育信息网络,使学生能够成为具有国际文化视野、中国文化特色、符合知识经济时代需求的设计师。在当前艺术设计教育改革深入进行的背景下,我们的教学改革不能停留在教学、科研本身,而是要深入到社会设计实践中,有意识地加强学生的实践意识与能力,用实践来推动教学改革深入进行。组织学生进行设计实践,促使老师和学生在实践中良性互动、共同成长。

三、加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建设

教学改革的关键在教师,教师是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当前,多媒体技术、通信、网络等信息交流技术的迅速发展,渗透到艺术设计教育的各个方面,改变了传统的学习和传播的方式。信息获取渠道多样化,学术交流便捷化,为学生提供了更广泛的获取专业知识的手段,教与学将逐渐转变为一种新型的合作关系,教师的知识权威性面临着挑战。在现阶段,我国艺术设计教师缺乏优秀人才,因此,加快师资队伍建设的任务十分紧迫。我们应及时建立具有现代化设施和能进行多学科培训的综合性师资研修中心,定时定期进行师资培训。同时,开展定时讲座与论坛,把继续教育作为新型专业教学的重要方面来考虑。促使教师更新观念,贯彻可持续教育思想,不断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提高课题设计和组织能力,完成由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方式向现代的启发、引导型的个性化教学方式的转变,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教学需要。教师应尽快掌握运用现代的教学技术手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科书为参考,以最新的案例为补充,以现代科技手段为辅,重新设计教案,主要专业课程都需要设计、制作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建立教师与学生的网络交流平台,每门课程都要求有扩充学习内容的参考书、推荐的专业杂志、专业网站、作业思考题等。

综上所述,艺术设计教育改革涉及诸多的问题,重点应放在课程结构、教学模式的调整上。其实质就是重新认识和确立各种课程类型以及具体科目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价值、地位、作用和相互关系。由此形成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和谐一致的艺术设计教育课程。教育是设计的基础,艺术设计教育决定着我国视觉设计现状、设计水平和设计的未来发展。高等设计院校要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复合能力为目标,坚持不懈地弘扬人文精神,创造新知,为推动我国21世纪艺术设计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董占军.欧洲设计院校教学模式对中国设计教育的启示[J].设计艺术,2004(4).

[2]姚建平.艺术设计教育课程结构的优化艺术教育[J].艺术教育,2006(7).

艺术设计的发展特征研究 篇4

一艺术设计综述

1. 含义

艺术设计在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时期, 但是艺术设计一词在中国出现是从1998年开始的, 将工艺美术等各个学科用艺术设计代替。所谓艺术设计, 就是从经济、文化、社会等不同的角度出发, 运用一些艺术方法和手段, 将物质材料进行美学构想, 满足人们的功用或欣赏的目的, 使其成为具有功能效用和审美价值的艺术创造活动。艺术设计的外延十分广泛, 涉及人们生活的不同领域和层面, 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怡人的色彩。

2. 范畴

艺术设计具有实用性, 在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设计在发展过程中内容不断丰富, 范畴也不断变化, 目前中国艺术设计的范畴主要包括六大学科, 分别是视觉传达设计、工业产品设计、传统手工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设计教育、服装染织设计, 这六个学科构成了中国现代艺术设计的基本框架体系。中国艺术设计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不断的融合, 与各个不同的学科进行结合, 培养出越来越多的高素质设计人才。

二改革开放以来设计艺术的发展

1.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中国的视觉传达艺术受到众多西方文化和艺术的影响, 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具有本土化特征, 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 逐渐加入了数字网络化元素, 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视觉传达设计。新中国建立之初, 视觉传达艺术在特殊的社会环境下, 形式统一, 刻板教条, “文化大革命”时期更是举步维艰, 进入了最低谷, 直到改革开放之后, 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视觉传达艺术才又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20世纪90年代后, 中国的视觉传达艺术进入了多元化发展的时期, 由于商业的发展, 人们对于视觉传达艺术的需求也在急剧增加, 并且需求的样式呈现多样化趋势。中国的艺术设计要想在世界的广阔舞台中占有一席之地, 必须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气息。中国的历史悠久, 精神文明成果卓越, 改革开放为视觉传达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随着时代的发展, 信息化和数字化被逐渐引入视觉传达设计, 使视觉传达艺术的表现方式更加丰富多样。

2.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环境艺术设计是十分复杂的艺术学科, 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 包括建筑学、心理学、社会学、土木工程等各种不同的学科, 环境艺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建设之中。在环境艺术设计的初期, 是以工艺装饰为代表的发展阶段, 20世纪80年代后开始进入以室内装饰为代表的发展阶段,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室内装潢设计越来越大众化, 对室内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与国际的交流加强, 中国的室内设计也出现了许多新鲜元素, 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而室外景观设计也越来越多地得到了人们的关注。进入21世纪, 经济发展的全球化, 以及计算机网络的发达, 使中国的环境设计艺术越来越国际化, 与国际接轨的同时具有中国本土化的特征。

三中国艺术设计的基本发展特征

1. 阶段性特征

艺术设计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由于每个阶段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不同, 艺术设计所表现的方式和风格也不一致, 所以艺术设计具有十分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中国艺术设计主要可以分为工艺美术阶段、美术设计阶段和艺术设计阶段。

2. 宜人性特征

艺术设计具有宜人性特征,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 使人们更多地生活在封闭的环境中, 人们之间的关系变得疏远和陌生, 甚至到了冷漠的地步, 而艺术设计可以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 使人们寻求到心灵和情感的慰藉。艺术设计中经常被融入人性化的设计理念, 体现出对人性的尊重, 在艺术作品中可以感受到浓厚的人文关怀。

3. 法规性特征

随着设计艺术的发展, 设计法规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保护设计者的合法权益, 促进设计行业健康、快速地发展, 所以设计艺术在发展的过程中具有法规性的特征。由于设计艺术的复杂性和特殊性, 设计行业中的法规也涉及诸多方面, 如商标法、版权法、建筑法、专利法等, 为设计的各个层面提供法律上的保护。设计艺术是十分具有创造性的活动, 设计出的作品通常以知识产品的形式进行表现, 对设计艺术进行法律保护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设计艺术与相关法律之间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4. 增益性特征

人们可以通过设计艺术创造潮流品牌, 使艺术作品具有丰厚的产品附加值, 艺术设计可以使大量的商品具有艺术价值, 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从而产生十分可观的经济价值, 这就是设计艺术的增益性特征。中国工业设计的年产值不断升高, 动漫和游戏等新兴的设计行业也为中国创造了尤为可观的经济价值, 文化创意产业的经济效益也在逐年增长。

5. 双重性特征

艺术设计本身具有复杂的双重性, 艺术设计与艺术不同, 黑格尔认为艺术就是美, 但在艺术设计中体现出明显的美学特征。在艺术设计的不同阶段和领域, 如构思、策划、设计和创造环节, 都离不开审美观念的渗透, 而且对艺术设计的美学研究从未停止过。艺术设计不但可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还能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 这是艺术设计和美学的有机结合。与此同时, 艺术设计还同时具有实用性和审美性特征, 体现了艺术作品的观赏价值和实用功能。

6. 多元性特征

设计艺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 融合了各个不同时期的不同元素, 具有多元性的特征, 设计艺术是科学技术与美术的完美结合, 也是设计与艺术的相互融合, 在材料运用上、设计手法和技术的使用上、艺术形式的表现上等各个方面都具有多元化的特征。科学技术和信息化等多种元素在设计艺术中的应用, 使中国的设计艺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 能够与国际接轨, 并且以其独特的东方文明的魅力影响着世界。

艺术设计在纷繁变化的当今社会一定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并且与今后的社会发展相联系, 也将会具有许多新的特征。生态环保的理念在现代社会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 并且被应用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设计师们更应该将这一理念融入设计作品当中, 使设计艺术具有生态性特征, 而且随着设计艺术的规模不断扩大, 今后还会具有数字化和产业化的特征。

四结束语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的社会环境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设计艺术在中国也不断发展和繁荣, 并且具有自己的艺术特征。通过对中国设计艺术在改革开放后的新发展的回顾, 我们可以掌握设计艺术具有阶段性、宜人性、法规性、增益性、双重性和多元性的特征, 并且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 中国的设计艺术还会具有新的发展特征, 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将中国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在世人面前。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 艺术设计在中国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在曲折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壮大, 引起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艺术设计在中国的发展具有复杂性, 经过不断的磨炼, 艺术设计得到了较深层次的提高,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本文回顾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艺术发展历程, 分析艺术设计的发展特征。

关键词:改革开放,艺术设计,发展特征

参考文献

[1]关红.基于新经济时代背景下的艺术设计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006

[2]匡双艳.论我国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的多元化发展趋势[D].广西师范大学, 2007

[3]纪春.艺术设计教育探索[D].南京林业大学, 2007

[4]梁伟、沈雷鸣.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标志设计的发展[J].大众文艺, 2013 (18) :83~84

艺术设计研究生教育问题分析论文 篇5

我们现以湖南工业大学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为例,重点分析艺术设计类研究生的心理状况、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中较常见的问题,研究加强高校艺术设计类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措施和办法,积极探索解决不同心理问题的对策。

一、设计类研究生生活学习中存在问题及特点

1、人员结构相对复杂造成人际关系隔阂。研究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的人员结构相对复杂,艺术设计类研究生更是如此:包括已婚的、未婚的、工作后继续学习的、大学本科之后直升读研的,年龄参差不齐,跨专业者更甚。以湖南工业大学06级的设计艺术学为例,全班人数30人,来自其他专业的占到30%左右。这些人在带来别的专业踏实务实、新鲜活力的同时,也有对艺术专业人士的不认同,产生了新的矛盾因素。因此在人际交往上有着“代沟”。

2、与导师之间的关系生疏。多数高校研究生制度为“导师负责制度”,湖南工业大学也是如此。因此与导师之间的互动交往成为研究生生活学习中的重要一环。随着近年来研究生逐渐扩招,导师所带学生过多,因此无论在学术还是生活方面,导师对学生的注意力减少,加上少数研究生在平常自视清高,在学业上或生活上碰到这样那样问题的时候不愿意同导师沟通,而自己又缺乏解决这方面问题的经验和能力,导致思想压力很难得到缓解。

3、学业、经济的双重压力。研究生作为高学历群体,社会和家庭对他们的期望值都很高。艺术设计类研究生学习周期较长,需要进行扎实的实地考察活动,且对毕业生获得学位的要求较高,无形中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来自于个人和社会的双重压力使他们对未来的事业和前途不可避免地产生担忧。一些研究生来自农村,部分研究生已婚或将要结婚,上有老,下有小要靠他们养活,研究所提供的助学金和奖学金不能满足家庭生活需要。这些学习上的压力导致强迫症状、恐怖、精神性等问题随之产生。

4、婚姻压力。随着学历的增高,据有关调查女生的性别比例占到75%以上,大多数女生到了适婚年龄。但是由于社交圈的狭小,社会上某些人士对“高知识分子”,尤其是女士的不理解,造成了很多研究生的“恐惧心理”,容易产生孤独感、无助感,导致心理障碍。

5、就业压力。研究生面临着较为严重的就业压力。虽然从总体上来讲,艺术设计类研究生的相对数量不算多,就业状况也比较乐观,社会回报率也比较高,但是,由于目前研究生的教育成本的加大,研究生在就业时普遍有较高的期望。他们倾向于选择较为稳定的、高社会回报的职业,他们对就业的高期望值与现实的强烈反差,无疑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6、艺术天性与纪律的矛盾。大部分研究生的思想和心态是表现为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能够保持愉快、开朗、自信的情绪状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乐趣,善于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对生活充满希望。但是也有少数研究生天性散漫。因此当个性与纪律发生矛盾的时候,焦虑、烦乱、忧愁、无聊、空虚、压抑、失落、不知所措等心理现象产生了。

二、提高设计类研究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具体对策

1、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正确地对待他人。针对艺术设计类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应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师生交流、同学会、对外交流等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中。针对学生自我评价有偏差的情况,想办法帮助他们通过自我开放,或者与别人相比较等方式,达到正确的自我认识并通过感受体验努力与成功、失败与挫折,增加对自我的认识和对自己的信心。正视自我,接受自我,并且,在理想中不断创造新的自我,避免心理失衡。校方、社会也应拿出心理健康教育具体措施,如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程、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成立心理咨询室、成立心理咨询爱心组织、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创办杂志并开辟心理健康专栏。

2、进一步完善“导师负责制度”。加强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彼此联系,导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切实的安排学术生活要求。尽可能的为学生心理健康长期提供各种便利条件。例如,通过实施长期辅导,减轻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生活压力,降低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避免不良后果的出现。及时发现学生中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情况,以便及时对他们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3、加强职业规划理念的教育。帮助、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第一,帮助毕业生对职业理想要有一个合理的定位。使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理想,帮助学生从看单位性质转变为看单位需求,从看单位大小转变为看单位发展的就业观念;第二,帮助毕业生树立自主创业的理念精神,支持学生创业计划;第三,将教育、课题、专业技能与市场经济、文化产业需要相结合的基本原则有机地渗透到教育管理、教学活动、课程体系建设等所有环节。

4、开展多样性的课余文化活动,增加彼此之间的交流合作。学校应加强校园文化和园区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充分发挥设计类大学生的专业特色,积极组织开展健康活泼、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科技、艺术和娱乐活动,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生活氛围,鼓励和促进研究生会、研究生社团和研究生志愿者活动等的健康发展。在学校有关部门领导下,可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包括心理健康主题在内的各类社团活动,促进研究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倡导研究生自我教育。

5、建立和完善研究生的心理咨询体系和预防体系。第一,要强化新生入学后的心理普查工作,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并实施动态管理,加强对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的研究生的辅导、治疗和跟踪。第二,通过为研究生开办心理卫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在讲座中帮助研究生了解和把握一些适用的自我调适压力的方法和技巧,以及现实社会中人际关系的处理和协调等研究生相对较缺乏的社会知识,为研究生搭建心理卫生、人际交往等应用性常识的平台,以丰富研究生的知识层面,增强自我调控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6、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对贫困研究生的资助和补贴。可以通过导师课堂助教、科研项目等手段为家境贫寒的学生提供学习、生活的最低经济保证,从而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为他们全面健康地成长成才提供良好的就学环境。

艺术设计项目校内实践模式研究 篇6

关键词:资源共享;供需匹配;规范可控

“无法实践到实物产品的设计只能称之为构思而不能作为设计,不能到市场的设计只能成为作品而不能作为产品!”艺术设计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必须具备将设计价值转化为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能力,所以高等教育的实践环节的合理科学安排至关重要。本文针对目前艺术设计高等教育实践环节的现状,结合国内外艺术设计院校成功案例,探讨建立艺术设计项目校内实践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艺术设计项目校内实践模式最核心的问题在于项目的承接和学生的就业。通过科学合理的模式设计管理,可以将两者一体化,将项目的需求转化为人才的需求,实现产学研的最终目的。

一、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实践之困境

目前艺术设计实践的重要性是得到各方面的高度认同的,高等教育院校及企业均有实践环节的安排与需求,各类产学研形式也层出不穷,但是常常流于形式而无法真正实现。究其原因,可以归结如下:

1.时间错位问题

由于艺术设计实践环节课程时间通常集中安排于寒暑假期,而企业的正常项目运行具备阶段性和淡旺季,所以常态的实践课程很难与企业对接。以服装设计为例,每年的春夏产品开发阶段为9、10月份,秋冬产品开发阶段为5、6月份,而在这些时间点,学校的实践课程根本无法安排。

2.岗位设置问题

对于常态企业而言,设计人员的岗位需求十分有限,无法同时安排多于5人的实习岗位。另外,在寸土寸金的企业内部配备一个不定期岗位有一定难度。目前由学生辅导员为学生推荐实践企业的模式也导致岗位不匹配的问题。一方面,企业仅凭面试很难确认学生的专业优势,另一方面,学生仅凭企业书面介绍也很难评估自己是否适合该岗位工作。

3.内容时效问题

由于高校的艺术设计教学安排与企业运作未有前期沟通,所以随机派遣的实习学生也很难融入企业项目,最终造成学生在项目实践中成为打杂人员,甚至有些企业只盖实习章而不给予真正实习机会。

4.师资力量问题

虽然许多高校教师具备双师资格,但是在实践指导方面相比企业中的设计主管还是略有欠缺。而企业具备实践能力的带教人员由于体制问题又无法进入教学体系进行有效指导,这就造成校内实践环节课题因非真实项目而不具实操性,校外实践环节则因无法远程管理而评分不严谨。

二、项目校内实践模式构想

1.项目模式

在校内设置系列项目实践平台,以项目发布方式招募毕业班学生参与项目并配套相应实践学分。联合相关企业提供项目需求和设计材料,指派设计总监指导评审,学校指派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完成项目设计。项目设计稿件将无偿提供给企业参考或使用,企业在项目中挑选2名成绩最好的学生在毕业后到企业实习,企业给予3个月实习机会及相应福利,实习期结束后双方自由选择。

2.项目内容

作为艺术设计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实践的项目内容设置必须具备规范性和科学性。在选择企业和项目的时候,需要根据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规律循序渐进地设置项目内容。以服装设计为例,项目必须从流行趋势项目开始,到单体设计项目,再到系列设计项目进行设置。同时,项目规划必须提前为学生公布以供选择,且项目的委托企业必须有提供正式实习岗位的能力。企业除了提供项目的设计需求之外,还要提供设计中使用到的原材料。以鞋靴设计项目为例,企业需要提供该企业的楦型、最新皮料样品和最新工艺技术信息等。

3.评分模式

项目成绩由企业指派的设计总监在设计过程中评分,占80~90%;专业教师给予态度成绩,占10~20%。由于项目委托公司的设计总监对自己企业的设计需求十分清晰,并带着为企业寻找合适设计师的目的,所以指导的方向和给予的成绩具备有效性。

4.人员构成

本模式先期针对毕业班学生,学校安排就业指导教师配合承接项目,并全程跟踪到实合同签署,项目内学生将得到优先推荐机会。专业指导教师及就业指导教师工作业绩和实习合同挂钩,企业指派的设计总监给出有效的指导意见,同时有绝对优势的评分权。

三、项目校内实践模式优势

1.资源共享

项目校内实践一方面利用了学校配套齐全的教学设备和教学场地,可以帮助企业在企业外筛选实习生的同时无偿完成项目的初期设计,而不需要预先支付不匹配人员的实习费用和福利。学校的学生则可以得到无偿的高级实践师资指导、行业里最新资讯、设计原材料和实际项目的设计机会。

2.供需匹配

企业使用实习生的最大困难是,通过内容不切合企业实际的设计作品和短时间的面试招收的实习生,很难符合岗位要求,导致在培训新人方面浪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企业通过委托设计符合自身需求的项目,可以找到符合企业相应岗位的设计人员,而无需支付任何费用。同时,学校是针对有人才招聘需求的企业提供项目设计实践服务,学生则是通过项目招募而来,有较明确的就业意向。

3.规范可控

设置在校内的实践项目教学内容可以规范地按照高等教育模式完成,避免了传统的实践环节方式导致的学生仅完成其中一个项目片段的问题。系列项目一般根据设计规律规划成组,学生即使没有在此实践环节中得到合适的就业机会,也可以系统地了解到行业中各个环节的企业要求和评判标准,这对于他们毕业后进入工作岗位也有较大指导意义。

4.时机契合

该环节设置在毕业年度第二学期。目前大部分艺术设计高校的毕业设计内容在四年级第一学期基本完成,第二学期安排学生撰写论文并实习。将毕业实习模块设置成艺术设计项目校内实践,有助于优化教学管理,提高实习就业率。事实上,就是就业指导课程中的“专业课”,学生可以凭借该实践环节中完成的3~5项实际项目作品寻找到合适的岗位。

四、結论

设计实践是设计教育中的关键环节。本项目拟建立典型模型进行研究,通过实际项目教学培训学生,为企业提供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的原创设计人才,为形成艺术设计与市场品牌融合型的产业链服务,通过新的产学研途径与高等教育共同培养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赵锦.高职院校服装专题设计课程项目式教学初探[J].辽宁丝绸,2011(3).

[2]张文,王中任.项目式教学法案例设计[J].考试周刊,2013(64).

[3]郑家春.项目式教学评价设计的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12(12).

注:该研究论文受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校课程建设项A-2600-12

-01130-K201212001资助。

艺术设计研究论文 篇7

关键词:公共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创新能力

一、引言

公共艺术设计课程是一门综合类的学科, 它是面向公众融入与社会和生活的艺术, 将艺术创作与公共场所中的使用要求相互结合, 形成现代设计中的“视觉, 环境, 产品”三位一体的造型。同时, 其内容形式特别丰富, 包括壁画、雕塑、水景、绿化、公共设施等。由于公共艺术涉及面广, 要想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设计水平, 需要涉及许多学科, 如建筑、历史、文学、绘画、雕塑等, 对于此课程来说,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方面, 朝着面宽的方向发展。在教学过程中, 对专业课程进行不同程度和形式内容上的改革, 在教学中宽知识、厚基础、强技能, 从各个层面、各个环节上进行革新, 积极改善教学条件, 坚持科学发展观, 全面育人, 全方位育人, 为学生们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提高教学质量, 提供为培养本专业学生科研、社会实践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创新能力的培养, 对不适合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创新和改革。陈旧的教学模式和内容不可能培养出面向社会的具有高素质能力的设计人才, 所以对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课程教学现状分析与研究

国内的公共艺术设计课程教育, 长期以来存在重技艺轻实践, 导致了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了对设计技巧的掌握, 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开发和利用。

从对高校研究生的教育分析看, 除了强调学生的实践教学, 还应强调教师自身的实践和经验的积累, 在对实践的教学中, 不能仅停留在思想观念上, 应多方面地研究实践教学, 做到设计实践与课程理论教学相结合。

另外, 要从多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比如对教学大纲的修订, 教材的更新, 教学内容的丰富化、时代化、国际化, 教学成果的公开化, 对授课模式及教学方法进行革新, 全力打造公共艺术课程在学习中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打破传统的、单调的对专业课程的学习方式、授课形式, 改变学生学习专业课的被动现象,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学习的观念和创新能力, 以及提升团队的合作精神和工作效率。

三、公共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目标与内容

(一) 教学改革目标。

以提高培养学生创作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为教学改革的目的, 遵循课程教学规律, 大胆加以改革, 加强在公共艺术设计课程中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形成独具特色的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二) 课程模式方面的改革与创新。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课程的实践来完成, 对于未来公共艺术的教育, 课程的安排也要更加合理化、科学化。

1. 结合本校地域特点, 规划与实施“产、学、研”一体化模式。

针对设计市场的需求, 系统的规范设置专业课程, 使之能适应社会市场的需求, 还要结合本地域的实际情况, 如结合陶瓷文化、陶瓷元素进行创作设计, 培养出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实践能力, 既能够适应社会需求又具有超强竞争力的学生。

2. 加强公共艺术理论课在整体课程中的比重设置。

当代公共艺术设计是时尚与文化、艺术与科学密切结合的设计, 它要求设计师除了必备一定的设计专业技能以外, 还需要有丰厚的理论知识作为后盾。这就要求在教学课程设置上, 加强美学、文学等理论的学习, 只有这样才能够使他们站在历史、文化的角度上, 设计出符合大众心理和融合本地域文化的优秀公共艺术作品。

3. 对教学大纲进行调整, 突出创新能力和工作技能的培养。

教学大纲及其具体的课程内容都是培养目标的体现, 不仅要体现其应用性, 更应加强创新能力和工作技能的培养, 教学大纲是各种教学的依据, 每门课程都应规范化、系统化, 尤其在实践教学环节, 一定要服务于教学培养目标。

四、实践教学体系与教学方法的改革

设计实践的教学是立足于市场公众需求, 培养实践者从事创造性思维的设计活动, 它不仅是教学的重要环节, 而且是检验理论课程教学效果的方法。由于设计的技能性特点, 要求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能在实践的过程中进行消化和吸收。在实践过程中使学生形成自己的设计思想, 以及对公共艺术设施在其区域内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在课程体制设置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 模拟课外实践教学, 包括对公共艺术设计的实际项目进行介绍、分析和设计等教学内容。

第二, 专业课程采用双方客户案例进行教学, 在分析案例的时候, 结合将要进行的项目阐述设计的一般流程、规律和方法。

第三, 在课程设置中, 要实地进行考察勘测, 熟悉设计地域的环境情况、文化特色, 熟知设计的制作流程, 对设计思路进行分析, 并制作效果图等。

第四, 现代科技的发展为多媒体教学提供了丰厚的条件, 要鼓励教师制作各种多媒体教学课件, 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形象、直观,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五、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形式

为了能够培养出适应社会市场需求、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强的学生, 在教学环节中一定要营造一个与市场相联系的教学氛围, 将教学与设计市场需求相结合, 有目的地组织学生了解市场、分析市场, 使学生通过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 使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设计理念, 使学生所设计的产品更适应市场需求, 通过市场检验设计效果, 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形式上进行改革。

(一) 建立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

工作室教学模式就是“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为主体”, 实行导师负责制。现在研究生教学也普遍实施了这样的教学模式, 工作室以个体实际案例教学, 既要注重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 又要注重教学的实践。它是综合化的教学模式, 它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提供了空间, 为设计的成功打下基础, 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实践中可以了解社会的需求。这种教学模式顺应了时代发展, 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 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

这种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同时也有助于教师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的提高。面对学生的自主学习, 老师也有一定的压力, 这也促进教师加强自身专业能力, 更新教学观念, 增强教学的竞争力。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 使教师更加专注深入地研究本领域的课题, 使教学与课题研究结合在一起。最后它还更好地把课堂与实践融为一体, 不断提升了学生的创业意识, 增强了

WENJIAOZILIAO

学生的团队精神。总的来说, 这种教学模式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 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设计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校外实践给学生提供了走出去的机会, 提供了实践的场地, 并将学校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通过实践检验在校的学习。实践是创新的源泉, 通过实践可以让学生面对具体问题, 并解决和分析问题, 从而使他们的专业素质和设计理念都有所提高。通过实践学生能够接近社会, 了解市场需求。在建设教学基地时, 我们应该与当地的设计产业紧密联系起来, 为当地经济发展、设计进步提供有利条件, 同时培养出应用型设计人才, 可根据不同的地域特色选择不同的教学点。

(三) 加强师资建设, 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技能。

综合化的教育模式除了在教学方面的改革之外, 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加强教师素质的综合提高。教师不仅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 还要具备多学科和跨专业的知识。尤其是在设计实践方面, 很多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就造成了对设计实际问题的解决, 导致在对学生作品指导时没有从实际应用方面评价, 而只停留在审美层次上, 缺乏对市场定位的考虑使得设计方案在实施上造成偏差。

公共艺术是一门快速发展的学科,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 作品设计受到材料、工艺等客观因素的多方面影响。如果教师不走在设计实践的一线, 就会对设计理念产生滞后感。所以, 要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学生也需要有创新思维的教师, 教师的创新能力同样也需要在设计实践中获得。

六、结语

通过教学, 我们应当让学生认识到公共艺术设计不仅仅是艺术家的创作, 更要密切联系实际生活, 增加人们的公共参与性。一件好的公共艺术作品, 它赋予生命和语言, 传递给世人心灵的共鸣和愉悦。对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的思考, 总结出更好的培养艺术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措施和途径的教学方法, 对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专业素质, 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 以及指导教学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君.论设计实践在教学中的作用.北京:中国装饰杂志社, 2006.1.

[2]林家阳.设计创新与教育.北京:三联书店, 2002.

[3]潘鲁生.设计艺术教育笔谈.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5.

艺术设计与环保项目研究 篇8

一、环保设计之包装设计

1. 创造使用新型纸制品包装

纸质包装种类多, 可回收, 能承担多类产品包装, 价格合理, 质地较好, 易印刷和密封, 对人体无害, 干净卫生, 适合手工包装, 而且包装不易变形, 可再利用, 成为垃圾后, 自动降解变质并能改良土壤。在一些发达国家, 多用纸制品, 少用塑料及塑料衍生品的包装。曾被广泛应用的“利东砖无菌纸盒”, 它可以使饮用食品在常温情况下保鲜半年, 所以这种材料被应用于多类饮用食品的包装, 在完成包装任务后, 经过回收处理被制成了用来制作家具, 玩具原材料——彩板。

2. 运用可降解包装

可降解是指在自然条件下, 转化为对环境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水或其它小分子物质, 再次成为自然界生态循环的一部分。因此大家都认为这种可降解材料最具有发展前景。类似材料如可降解快餐盒、药物胶囊, 这些被应用于食品类包装和药用类包装等领域。如德国人发明出具有快速降解性质的食品专用杯子, 主要是用“聚乳酸”作原料, 它具有快速降解性质, 为绿色包装开辟了新方法, 使原来一次性的塑料材质的包装物难以降解的问题被解决了。

3. 运用绿色包装材料

所谓的“绿色包装材料”是指天然生物包装材料, 如天然的麻类棉织品、稻草, 竹编材料、木材等等。绿色包装不仅本身具有独具特色的民族包装风格, 也带有亲近大自然的内涵, 经过后期加工处理使用。绿色包装通过对废弃物的二次循环利用, 不仅可以减轻包装对环境的污染, 还可以节省木材进而减少对森林资源的滥用和破坏, 并且还可创造经济利益。

二、环保设计之建筑设计

当今时代发展快速, 由于新时代观念的更新和转变, 建筑物原有的一些功能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人的需求, 我们应在建筑设计的领域里开发和应用新型多功能材料。同时还应重视创造和应用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比如可以将建筑中的应用材料与纳米技术找合适的方式进行结合, 尝试开发出具有抗菌、除臭等多种功能的生态环保建筑材料, 其根本的目的就是通过运用新型的环保材料试图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 提高人们的居住、生活质量。

三、环保设计之服装设计

“绿色天然”“原生态”“可持续”等逐渐成为了时尚界的常用这些词汇。在很多时装周上, 曾举办过关于生态性可持续的时装的展览。绿色的时装展览——“热爱可持续时装”, 是一个用于展出大学生们设计制作的生态环保服装的时装展览。服装设计里有举办“可持续时装发布会”, 此发布会要求设计师制作出具有自然纤维的时尚衣物并且服装是以“可持续发展的方式”。

四、环保设计之家居装饰设计

当今的室内家居装饰也不断将绿色环保的元素开始考虑进去, 具有工业气息的过于冰冷的家居产品已经不是现在室内设计的常用物品。室内设计师们通过运用经过处理的天然生物的包装材料如藤、竹、与原木材质等绿色材质, 将亲近自然的美感也加入到了生活中的家居设计, 营造出了更加自然亲切的氛围。由此可以看出, 绿色环保设计为低碳环保的家居设计做出的设计是科学、环保、可持续的, 并且为人们营造出了更加优质舒适的生活。

五、总结

伴随新时代科技的发展, 我们应该在科技的基础之上, 不断的改变设计思维与设计方案, 改良设计用材, 实现艺术设计与环境保护的完美融合, 并通过绿色环保设计产品, 更加全面的完善人们的生活观念, 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从而实现艺术设计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有序结合, 让生活因为好的设计更低碳环保、生活更健康美好。

参考文献

[1]王琼.《产品包装设计与环境保护》.人民论坛, 2014.06.

[2]刘佩.《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豆丁网, 2014.05.

艺术设计专业实习模式的探索研究 篇9

一、艺术设计专业实习的现状

从1999年全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开始,艺术设计专业不仅在招生规模,而且在专业设置上都有了明显的改变。大规模的扩招将大学生们由天之骄子变成了普通人群,其就业形势也随之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就业方式越来越市场化的情况下,艺术设计专业的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地开始从事专业技术的操作工作。因此, 高校应该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来调整专业实习的模式和内容。

(一)目前的专业实习重视形式忽略内容。

由于诸多条件的制约,目前许多高校的专业实习都流于形式或根本达不到目的。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为例,校内实习还主要是以教学的形式完成的,教师选定一个或几个题目让学生根据选题进行草图的设计、软件的制作与排版,然后输出喷绘或打印制作出成品。学生在整个实习过程中,没有在真实工作环境中的各个环节的配合,没有真正深入市场对同类平面广告的设计做出调研。其中最遗憾的就是学生最后的作品没有客户方的采用,没有经过市场的检验,学生无法验证自己的作品与市场实际需求的距离到底还有多远。由此可见,这样的实习教学与市场是脱节的,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二)专业实习的两种传统模式。

目前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习大多采用两种模式(如下表):

当今社会对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个受用人单位青睐的毕业生不仅应该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需要一定的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等。目前的专业实习方式和内容都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研究当代大学生如何有效地进行专业实习,已是刻不容缓的任务。如何改善原有的实习模式,培养出专业技能符合社会需求的毕业生,从而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初次就业成功率,是目前我们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另外,众多高校都开设有艺术设计专业,如何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和条件进行创新,培育出更多的优秀毕业生,为学校创出良好的声誉和口碑也是我们目前的关键任务。

二、创新艺术设计专业实习模式

社会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企业对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相关工作经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艺术设计专业来说,探索出一个新型的专业实习模式,使实践教学环节真正地发挥作用,是目前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在专业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问题。高校应该及时创新实习模式,完善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开发校外实习的途径。

(一)创建校内毕业实习专业工作室模式

校内毕业实习专业工作室是为适应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与社会实际需求相对接而创建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学生接近毕业的时候进入专业工作室实习,不仅可以检测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可以提前让学生进入工作状态,为未来就业做好准备。专业工作室的设置应模拟现代设计公司运营模式,工作环境基于企业岗位的具体实际情况,让学生真正明白他们未来的工作是什么,应该如何做好,以及现在还需要再补充哪些方面的知识等等。进行校内专业工作室的顶岗实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在专业工作室中,专业教师负责整个工作室的运行,教师以设计师或公司老板的身份参与管理,而学生则以员工的身份参与实际的设计、制作、生产过程。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对学生要调换不同的工作岗位,目的是使其可以了解并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要求。教师在工作室中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到每个学生的能力,同时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在工作室里需要完成教师布置的不同任务,在规定的时间之内完成指定任务。这样的实践可以极大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还可以有选择地聘请社会上比较著名的设计公司中的设计师或企业的老板来担任学校的技术导师,具体指导学生在专业实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艺术设计教育一定要适应市场的需求,在教学内容和市场实际之间把握好尺度,而这个尺度是随着社会进步而不断发生变化的,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才会知道。因此,根据已经毕业的学生的工作实际来调整教学内容是相当必要的。此外,工作室还可以邀请一些在具体工作中比较优秀的毕业生回校做一些交流,使即将毕业的学生更加准确、更加真实地了解当下的社会工作内容以及在未来职场中应该具备的一些能力等。

(二)建立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就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模式,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的过程。

深层次地开展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充分利用学校与校外实习单位的优势,形成优势互补和共进双赢的机制。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和科研优势与企业开展充分的合作。如在一些重大设计项目的投标或设计过程中,学校可以挑选一些优秀的教师和能力较强的学生参与到企业的实际工作中,充分利用高校设计研究领域的优势,为企业提供设计保障和技术支持,从而增强企业的社会竞争力。首先,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专业与某些相关企业签订合作培养人才的协议,将学校的专业设备投入到合作企业,或者是给予企业专业理论上的支持。而企业作为回报,则需要接收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实习。这种实习不仅可以保证学生毕业后在工具的使用上与社会的更新换代保持同步, 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及时地接触并了解到最先进的工作模式。其次,学校可以根据企业技术的更新来建设新专业的教学基地,积极利用学校的先进理论和深厚的人才底蕴,为企业赢得宝贵的人才资源和技术的更新。与企业合作的模式可以有效地补充学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不足,显著地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同时也能够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与社会岗位的需求实现无缝对接,这样,学生迈出校门即可上岗。

(三)增设实习与就业对接的模式

改变以前单纯由学校推荐实习生的情况,改由学校推荐和企业面试相结合的方式挑选实习生,对于一些优秀的实习生,企业可以与之签订就业意向书,使实习企业获得挑选优秀毕业生的优先权。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实习的积极性,使实习生主动地寻求学习的机会,而且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在实习单位遇到的技术性问题,给予及时的、耐心的指导,使学生能够更快地适应实习单位的需求。同时教师还应该给予学生心理上的疏导,帮助某些在实习过程中遇到挫折的同学,鼓励其树立正确的、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这对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起到重要作用。

实习与就业对接最明显的好处就是使学生的专业实习更加有的放矢,针对性更加明确,实习生的实习过程更加有效地为日后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扩招带来的巨大生源和社会有限需求之间的矛盾,迫使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考虑如何提高就业率,如何培养社会认可的设计人才。探索和改进艺术设计实习模式或许可以给艺术设计教育带来本质上的变化。总之,传统的专业实习方式和内容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研究适合当下大学生的专业实习模式是目前刻不容缓的任务。

摘要: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包括多种教育内容及教育手段, 这些内容与手段均应当紧随时代的变革而不断地发展和创新。艺术设计专业实习在整个艺术设计教育过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应对学生的学习内容以及具体形式的实施方法进行深度调研, 不断完善其内容与形式, 对普通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邸小松、李国娟.对艺术设计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 , 2008 (04)

[2]邱波、陈丽霞.浅议全球化时代艺术设计人才的职业素质培养[J].职业圈, 2007 (17)

[3]杨俊.高校多元化专业实习模式的探索研究——以艺术设计专业为例[J].艺术与设计, 2010 (04)

[4]王京菊、王健.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实习教学模式探析[J].教育与职业, 2010 (32)

艺术设计研究论文 篇10

我国的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体系基础来源于西方设计教育,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 在美术教育课程体系基础上增加了“包豪斯”三大构成进而演变成我国的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体系。促进了我国的艺术教育由“工艺美术”向“现代艺术设计”的转变。随着艺术设计专业的蓬勃发展以及设计理念的不断深化以往的专业基础课程体系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 这些问题不是偶然现象而是基本存在于每一所艺术设计院校并且渐渐成为设计教育以及学生能力发展的壁垒。

1 设计类基础课面临的问题

问题一:设计的本质在于解决问题, 拥有专业技能则是解决问题的必要前提, 但是在目前的本科教育中两者相互脱离, 大量设计类课程在授课过程中过分强调专业技能培养, 而对于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涉及不深, 渐渐地让学生的思考变得狭窄。基础课程还停留在以往的内容上, 是否应该变革显而易见。

问题二:设计基础课程体系不明朗, 造成课程定位缺失。目前高校设计基础课程大致包含设计素描、设计色彩、三大构成、图形创意等。这些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造型与创意思维能力。在课程体系设计中并未强化课程定位, 对课程属性未作明确规范, 造成教学执行与教学效果的不明朗。

问题三:学生在专业基础课程中暴露出的“散、浅、懒”现象。由于教学体系与课程定位的不完善缺乏设计核心本质的思考, 对很多课题的理解不够深入, 体现在作业上就显得非常的肤浅。在学习后续课程时, 学生对于构成学的知识并不能主动调出来运用。应该让学生明白所学内容“来自何方, 去向何处”调动起学生的主观积极性, 并与后续课程做好衔接。

2 艺术设计基础课教学方法探索

2.1 明确定位

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设计是什么”和“为什么要学习专业基础课程”。时代在发展设计的概念也在发生变化, 对于设计的要求很高。明确设计基础课程的定位:拓展思维、熟悉工具、掌握方法。设计基础课应该培养学生的思考、延展、创造能力, 让学生通过相关课程了解设计的语言与方法为今后的专业学习打好基础。设计学科的兴起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 人们的衣食住行获得很大的改观, 对于很多的事物有了新的认识与要求。设计体现的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 设计教会人们如何更好地生活更有效的解决问题。设计专业教育需要通过设计基础课程将这些理念与方法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艺术性的丰富感官认识、理性思考的方法并能够寻找到最合适最能够体现设计价值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2.2 搭建平台

根据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定位, 搭建相应的课程学习平台。将设计的过程进行梳理明确学生需要掌握哪些能力。从“感性审美”与“理性创作”两个方面入手让学生能够了解专业基础课学习的目的, 主动学习。针对我国高校艺术设计类教学现状笔者将现有的专业基础课程学习目的划分为四类:造型、创意、技能、材质。主要课程包括:素描、色彩、图形、三大构成、创意等。这些课程中有许多在授课过程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并不清晰。在搭建新的课程架构时应该将培养学生何种能力、如何培养、如何体现表述清楚, 或是按照培养能力的方式进行重新划分。例如造型课主要培养学生观察、转化能力。如何培养?需要认真说明。学生在基础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是否能够形成一个有效的学习方法至关重要,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问题的能力, 并从身边和专业案例中获得灵感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然后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综合训练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而非简单的写写画画, 将学习成果停留在简单的结课作业上。

2.3 创新方法

基础课程教学目的不仅仅为了专业训练, 而是要在设计学习初期淡化专业培养学生创造与思考的能力。设计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能够有效解决问题的设计人才, 让学生回到生活中去思考“学习与解决问题”之间的距离以及它们的关系。在构成课上所画的圆圈、三角还原到生活中代表什么, 从而让学生更了解设计的本质。

(1) 发现———培养五感、虚实结合。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用感性和理性两种方式理解设计中的元素。在以往的教学中对于图形、空间、色彩的教授都有明显的界限, 针对图形有平面构成课、图形创意课等。但如果让学生深入贯彻生活会发现生活中的图形、空间、色彩表现的方式多种多样, 学生能够看到很多不同的风景、情境和感受。但是由于教学要求过于具体让学生表达的方式变得单一。本文所讲的“发现”是要求学生细心观察生活, 然后培养五感, 调动五感即视觉、嗅觉、听觉、味觉、触觉去观察和思考, 然后针对一个命题去进行表达。例如以一年四季为题目, 在往常的构成教学中如果让学生去表达四季, 学生往往会将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分开去理解题目, 然后分别用图形、色彩、材质去体现四季。这样的作品往往零散且没头没尾。因此, 应该采用虚实结合的方式, 用虚题引导学生观察, 用实题展示作品。在发现阶段用“四季”启发学生观察, 在创作阶段将题目具体化“如果是百货商场的季节展示需要提供设计元素”或者“为学校新生展示校园四季”。这样同样是构成图形练习, 学生就会思考这样的图形是否适合。

(2) 借鉴———“感性审美”与“理性创作”。

设计基础课程一般设置在本科一年级, 在这个阶段需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审美与专业自学能力。这两种能力都是未来设计师不可或缺的专业素养。在一年级大量的收集分析专业作品, 并进行分析学习非常重要。有利于学生理解专业基础课程学习的目的, 并且帮助学生进行基础课程创作。“借鉴”是要求学生收集整理设计作品, 并且与课程教授内容联系, 去分拆设计作品的元素理解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学习与专业创作的关系。在收集过程中要让学生自主提炼收集分析设计作品的思路。例如在平面构成的课程中要求学生收集与平面构成相关的海报招贴作品, 然后让学生自己梳理收集的作品, 按照不同的维度去给作品分类。通过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对构成的学习内容与海报招贴的创作都有了解。不仅能够给学生的平构作业提供素材也能够让他们了解进行这些练习的目的。通过手机作品认识“工具”, 创作手法、表现技巧与表现形态。并且培养学生严谨、逻辑强的思维能力。

(3) 创造———转换题材, 成果多样性。

让学生多角度观察发现生活, 借鉴学习好的设计作品, 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设计出好的作业体现基础课程学习的目标。那么对于创造的内容与表达的形式应该有全新的定义。应该从“设计是解决问题”入手思考设计基础课程的创作结果如何体现?素描课、色彩课的教学往往是创作一幅美术作品, 能不能变换下创作的方式或者展示的结果?比如让学生用树枝作画或者将绘画作品用画展的形式呈现?构成课的课程作品能不能有一个主题, 这一学期的构成课练习全以“童年”为题, 不论平构、色构、立构还是综合练习作业都已这样的形式, 最后以一本题为“童年”的手册结束?专业基础课程的成果未必都是以A3白卡纸提交, 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学的过程灵活掌握。转变方式体现多样性能够充分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并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让学生能够将感性与理性进行灵活的转变, 理解“解决问题”的多种方式。

3 设计基础课程前景展望

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研究是一个复杂庞大的课题。学生在本科教育中需要花一到两年的时间完成这一部分的学习, 在进行专业教学方法改革的过程中问题很多, 如何打破原有的模式让学生的思路充分拓宽, 让学生的思维与专业学习接轨理解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关键。在研究的过程中如何“打破基础构成课三段体系的界限”、“打破学生专业课界限”、“寻找创新的方法与工具”是需要继续研究的内容。只要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将视野放大与社会的需求接轨、时刻探讨设计的本质那么对于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探索就会有不断的突破。

摘要:通过对专业基础课程体系与课程定位的重新构架为学生梳理出清晰的学习与思考路径, 搭建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宽平台”, 提出“发现、借鉴、创造”的理念, 通过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的新思考解决设计基础课的相关问题, 培养学生“感性审美”“理性创作”的专业能力。

关键词:艺术设计,基础课,教学创新

参考文献

[1]洪兴宇.新编平面构成[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 2000.

[2] (英) 朱迪思.卡梅尔-亚瑟.颜芳译.包豪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2.

[3]张越.艺术设计基础核心课程的重构———二维、三维设计基础链状教学理念与方法探索[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09, (1) .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表达方式研究 篇11

随着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表达方式的迅猛发展,使得艺术设计无论从设计理念、手段上,还是从设计表现的方式上都有长足的进步。人类渴望通过设计改善自身的生存条件,给后代留下个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环境艺术设计行业不但要重视发展的速度,更重要的是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环境艺术设计是以美学原理为依据,它体现了人们为了适应周围环境到改善周围环境,从满足基本需要到精神层次的更高需求以及寻求更优化生活方式的迫切需要。

环境艺术设计的内涵和属性

很多人都将环境艺术设计过于笼统的看为一门专业。其实不然,追随它的本质可以称为一个“系”,小到一间屋子,大到整个宇宙,都属于环境之列,而身处环境中的人,便是直接受环境影响。

环境艺术是一种“形态语言”,又是一种非确定性的感性语言方式,此种语言的非确定性特质决定了环境艺术表现的含蓄性与多义性。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表达

形态是造型要素的基础,它是指城市及建筑环境空间中形态要素的表现形式。从构成形态的要素点、线、面、平面、立体、空间形态等方面提出设计的构思创意。

1.环境艺术设计中平面构成的应用

平面构成是视觉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美的视觉效果,力学的原理,进行编排和组合,其构成要素为表现为点,线,面。

(1)点;与几何学中的点不同,在平面构成中是可视的不单纯指点以面的形式表现点.点有大小、疏密、强弱之分,点与点的关系。

(2)线;几何学中线有位置、长短,没有宽度和厚度.构成设计中,不仅有位置长短而且有粗细、空间、方向的变化,形成各种装饰线形。

(3)面;几何学中面是线移动所形成的轨迹.不同的长短、粗细、方向、距离的线移动,可以形成不同的面.面的形态体现了整体、厚重、充实、稳定的视觉效果.

2.环境艺术设计中立体构成的应用

立体构成是现代艺术设计的基础构成之一。立体构成的过程是从分割到组合或组合到分割的过程。

首先,在室内空间结构和空间造型方面,要有机地运用立体构成的基本元素。例如矩形体空间及造型、圆球体空间及造型、圆台体空间及造型、圆锥体空间及造型、多棱体空间及造型和不规则形体的空间及造型等。

其次,在室内家具和家电造型设计中立体构成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根据家具和家电种类及功能的需要可设计出规则和不规则的

造型。

此外,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的装饰性造型也是立体构成的设计范畴。例如柱体及装饰柱体、墙体及装饰墙体、隔断、屏风、装饰小品等造型均是在立体构成的基础上而诞生的。有关造型的材质、肌理、表面光滑度等因素也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且这些要素直接影响到造型的外观美。

3.环境艺术设计中色彩构成的应用

色彩构成直接决定着室内环境中的空间和造型的色彩。色彩除对视觉环境产生影响外,还影响人们的情绪和心理。色彩处理得当既能符合功能要求又能获得美的效果。色彩讲究组合和搭配,互补色造成强烈的对比,往往会产生十分有趣的戏剧性效果。只要配置得当同样可以达到不同凡响的效果。

风格形成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

风格虽然表现于形式,但风格具有艺术、文化、社会发展等深刻的内涵。我们经常把区分艺术的最精微细致的差别的那些特征称作风格。受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表达方式的影响主要形成了现代中式,现代简约,现代简欧等等。

1.现代中式风格

现代中式风格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基本内容,一是中国传统风格文化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的演绎;二是对中国当代文化充分理解基础上的当代设计。 现代中式风格在色调上,以红、黑、黄等最具中国传统的招牌色营造家居氛围,再衬以中国结、字画、青花瓷瓶、铜饰、屏风等传统元素。建材往往取材于自然,如木材、石头,尤其是木材,从古至今便是中式风格朴实的象征。

2.现代简约风格

简约主义源于20世纪初期的西方现代主义。现代简约风格表达环境艺术空间的设计主要是通过以下几方面来体现的:

(1)空间构成。现代设计追求的是空间的实用性和灵活性。通过家具,吊顶,地面材料,陈列品甚至光线的变化来表达不同功能空间。如休憩空间和餐饮空间通过一个钢结构的夹层来分割,阁楼上的垂幔吊顶又限定了床的范围,这是典型的现代空间设计手法。

(2)装饰材料与色彩设计。首先,选材上不再局限于石材,木材,面砖等天然材料,而是将选择范围扩大到金属,涂料,玻璃,塑料以及合成材料,并且夸大材料之间的结构关系,甚至把空调管道,结构构件都暴露出来,力求表现出区别于传统风格的高度技术的室内空间气氛。

(3)家具,灯具和陈列品。现代家具,灯具和陈列品的选型要服从整体空间的设计主题灯光设计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两大特点:一是根据功能细分为照明灯光,背景灯光和艺术灯光三类。二是灯光控制的智能化,模式化。

(4)个性空间设计。现代风格的居室重视个性和创造性的表现,即不主张追求高档豪华,而着力表现区别于其他住宅的东西。

3.现代简欧。简欧风格是对传统古典欧式风格特点的传承,摒弃了古典风格过于复杂的肌理和装饰,吸收现代风格的优点,体现尊贵又不失高雅的居家情调。特点如下:

(1)灯具陈设

房间可采用反射式灯光照明或局部灯光照明,置身其中,舒适、温馨的感觉袭人,为尘嚣所困的心灵找到了归宿。

(2)家具陈设

一方面保留了材质、色彩的大致感受,可以领悟到欧洲传统的历史痕迹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又摒弃了过于复杂的肌理和装饰,简化了线条。

(3)艺术品陈设

在欧式风格的家居空间里,最好能在墙上挂金属框抽象画或摄影作品,欧式风格装修的房间应选用线条繁琐,看上去比较厚重的画框,也不排斥描金、雕花甚至看起来较为隆重的样子。

(4)地面铺装

复式的房子,一楼大厅的地板可采用石材进行铺设,普通居室,客厅与餐厅最好还是铺设木质地板。地毯的舒适脚感和典雅的独特质地与西式家具的搭配相得益彰。

环境艺术设计表达方式的未来发展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以及政治文化的不断进步,文化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尤为重要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1.吸取传统文化哲学与现代观念文化的融合。

我国是有丰富文化传统的文明古国。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集儒、道、佛之大成,并对周围国家和地区的思想观念影响极大。我国的文化注重人与人的关系,崇尚“仁义” 和“礼乐”,注重家庭伦理,注重人和环境的关系,崇尚“天人合一”的自然和谐观。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除了考虑设计师个人审美理想外,还必须要考虑人们的审美特点,有意识地从传统审美韵味中吸取其精华,合理应用在现代设计的思维之中,这样才能设计出具有浓郁民族精神的、意境深远的设计,才能形成独特审美情趣的艺术

风格。

2.培植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和谐共生的文化土壤。

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处在文化国际化时代,在设计中自然运用到传统的因素,这就需要培植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和谐共生的文化土壤,才能促进具有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的形成。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长,人们向往自然,渴望住在天然绿色环境中。高度民族化,只强调高度现代化,人们虽然提高了生活质量,却又感到失去了传统、失去了过去。因此,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表达方式势必朝向既讲现代化又讲传统的方向发展。

艺术设计院校教学秘书工作研究 篇12

一、艺术设计院校教学秘书的工作特点分析

1. 专业课程的特点。

艺术设计院校专业的特殊性使其课程设置有别于一般的工科院校。如大部分专业课程不能像工科院校那样采取每周1—2次,每次2—3节的上课形式,一般需要用一个上午或下午4课时的时间。这给教学秘书的工作带来一定的复杂性,尤其是实际的排课工作和教学监督工作。大多数专业教师在一个学期至少有2—3门专业课,一般需要6—8周的时间,有时几门课程同时交叉进行。教学秘书在排课时不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而且必须做到非常细致,要做好教学的协调管理,保障正常教学工作的顺利运行。此外,大多数艺术设计专业课程非常注重实践性,在完成理论教学后,学生需要在写生、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性的学习,这就给教学管理、教学秩序的监督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艺术设计院校的教学秘书工作普遍存在头绪多、事务杂、协调难等问题。

2. 教师的特点。

艺术设计院校专业教师的学术背景多和艺术有关,大多数专业教师都具有情感丰富、思想活跃、个性鲜明的特点,相比于一般的工科或文教背景的教师,存在理性思维和逻辑性思维欠缺、组织纪律性不强等问题。如部分教师会出现因为时间观念不强导致成绩单提交延误,每学期专业课程开始时少数教师常会搞错开课时间,平常专业课程教学中对学生管理不严格等现象。这就需要教学秘书更有务实、爱岗尽业的精神,勤学好问,勤动多做,多与教师及时联系,多为教师服务。同时,因为艺术设计专业教师普遍较有个性,也较为感性,教学秘书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必须注意具体工作的方式和方法,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因素,正确处理好与专业教师的人际关系,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地保障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3. 学生的特点。

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思维敏锐活跃,对生活充满热情,创造性强。相对于工科院校的学生,其考虑问题较为简单和感性,同时随意性比较大,“加上艺术专业的教学组织形式与其他专业有许多不同,从教学形式上讲,很多专业课程是在自由度较大的画室,或是空间小、很封闭的工作室中进行,因而容易造成学生‘散’的错觉,养成学生‘散漫’的习惯。从学习方式上讲,艺术类学生学习更多的是个体行为,讲究标新立异,追求个性,崇尚自由,因此容易养成一切从个人实际出发,追求个人利益,实现个人价值等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2]由此,教学秘书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必须针对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的这些性格特征,采取更为科学与人性化的管理方式,以保障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艺术设计院校教学秘书工作的完善策略

1. 因地制宜,科学管理。

现代高校教学管理面临的问题日趋复杂,艺术设计院校教学秘书工作中头绪多、事务杂、涉及广、协调难等问题仅仅靠教学秘书的个体思维和个人努力是很难改变的。因此,必须结合艺术设计院校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科学地开展工作。一方面,每个艺术设计院校的实际教学环境有所不同,有的是独立的艺术设计学院,在开展教学管理工作时系统性比较强,协调起来也较为便利,有的是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需要与其他院校相协调,如排课中公共课程的设置时间等协调起来较为复杂。教学秘书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根据自己所处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扬长避短,集思广益,更为有效地开展工作。另一方面,由于当前艺术设计院校招生规模的急剧增加,学分制改革的普遍实施,教学管理具有前所未有的复杂性。传统的单向式、分断式的管理思维模式已无法应对繁杂的、系统性较强的教学管理工作,教学秘书应把教学管理工作当作一个系统来对待,“运用系统思想,统筹安排全局工作,提前安排各项工作,尽量做到有备而行,忙而不乱,井然有序。追求教务管理的准确性、时效性,备案资料的完整性”。[3]教学秘书通过系统化的思维能使整个教学管理系统得以优化,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

2. 以人为本,和谐管理。

艺术设计院校的老师和学生大多较为感性,思维敏锐,教学秘书在实际的教学管理工作中应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增强服务意识,充分调动师生教学和学习的积极性,多与他们进行精神与情感的沟通,本着和谐管理的原则开展工作。具体而言,就是要结合艺术设计院校的教学环境和师生的性格特征,突出人性化管理、民主性管理、弹性化管理。人性化管理是指以人为中心,尊重理解人,一切围绕人实行管理以营造“人和”的氛围。[4]教学秘书在实际工作中应把服务于教学、教师和学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以全心全意、热情细心的服务为教学活动营造和谐稳定的工作氛围。民主性管理是指在教学管理工作中以尊重师生的尊严、个性为前提,倡导民主性与平等性的观念,对于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沟通和解决,保持客观、公正、务实的工作作风。此外,教学管理系统较为繁杂,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突发情况,不能教条主义、机械死板地进行管理工作,弹性化管理是指科学客观与“权宜应变”相结合,使教学管理制度在严格规范的基础上体现一定的弹性,凡事都以是否有利于师生的利益、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为主要衡量指标。

3. 与时俱进,创新管理。

随着艺术设计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艺术设计院校的办学思路也在不断改革创新,由狭窄型转向开放型,教学模式由单一化转向多元化,教务管理工作的内容和方式也发生了诸多变化。教务秘书要增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责任意识,加强自身的学习,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质量,以适应新的教学改革形势的需求。一方面,教学秘书要在吸收国内外艺术设计教育优秀管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现代教育学、管理学、计算机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增强计算机与网络实践应用的能力,更新教务管理的理念,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和创新教学管理的模式。如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开通教务短信平台,充分利用短信群发系统,快捷有效地把教务信息发送给老师,这将在极大程度上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率。另一方面,教学秘书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艺术修养,尤其要补充与艺术设计教育相关的专业知识,加深对艺术设计教育的理解。同时,对学校与教学有关的方针政策、计划、规范细则要作深入了解和掌握,通过不断学习,使教务管理工作的服务更细致化、指导更具体化、工作更高效化。

综上所述,艺术设计院校的教学秘书工作有着自身的特殊性与复杂性。为适应当前艺术设计教育的改革发展,教学秘书作为高校教学管理和教学运行的直接参与者和具体执行者,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工作热情,不断地在教学管理工作实践中总结经验、研究方法,通过科学管理、和谐管理、创新管理,促进教务管理工作更为科学有序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学敏.新形势下的高校教务秘书[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1, (1) :148.

[2]刘凯.艺术专业学生发展特点及对策研究[J].时代文学, 2009, (5) :156-157.

[3]王镇.对提升高校教学秘书教务管理水平的几点建议[J].中国人才, 2010, (11) :76-77.

上一篇:燃煤发电节能技术下一篇:中美学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