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设计评价的历史性标准艺术论文(通用9篇)
论设计评价的历史性标准艺术论文 篇1
论设计评价的历史性标准艺术论文
内容摘要:设计评价体系是一个复杂的动态体系,有理性的方面,也有感性的方面。本文从历史发展对设计评价标准的影响方面入手,论述了设计从最初的生存方式设计发展为现代的生活方式的历史进程中,设计评价的变化。好的设计就是创造一种健康的、善意的、和谐的生活方式。
关 键 词:设计评价 需求 设计理念
随着设计理念的不断成熟,设计的评价系统也日趋完善。但是要对产品做出客观合理的评价仍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同工业设计本身的概念一直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一样,设计的评价体系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在这一系统中,不仅要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量化的分析论证,同时也处处显现出耀眼的人文的光辉。
正因为在对设计的评价中,会有一些与人的情感有关的感性的东西存在,设计的评价标准就具有了一定的不确定性。设计评价系统的完善性也是相对的,它不仅受到国家、地域、民族、文化的影响,同时具有浓郁的历史性和时代性。
设计源于对人的需求的满足,在人学习造物的初始,设计仅仅是一种生存方式。这时的设计是朴素的,因为它只要满足人生存的最基本的`要求就足够了。但同时它又是最实用最有效率的设计,可能任何一点设计的失误都会导致使用者失去生命。实践的检验为设计提供了最简便合理的评价标准,即使时至今日,对许多这一时期的物品我们仍然是心存敬畏,越是简单就越是与设计的本质接近。
物质的丰富使人不再仅仅满足于生存的最基本需要。我们发现设计渐渐出离了原本的目的性。随着技术的发展变革,特别是现代工业生产的机械化规模不断提高,人的需要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满足。设计从一种生存方式转变为另一种生活方式。一方面,人们享受着高科技带来的便利和舒适,而另一方面,又无疑增加了人们的惰性和无休止的欲望。现在,在中国的大多数城市,私家车的拥有比例逐年都在增长。与生活的舒适和出行的方便同时到来的,还有环境的污染和城市交通的压力。经济的增长也刺激着人的消费,人似乎不是自己所制造出来的物的世界的主宰,而是它的奴隶。激烈的商战经常会想尽办法刺激人的种种欲望,而设计却在不经意的时候,成了商业化不良导向的帮凶。
在这样的状态下,设计的标准是混乱的,甚至是背离了设计的初衷。设计为人们提供了许多人们其实并不需要的东西,但人们却意识不到这样的产品对人的正常生活的侵蚀。人心迷失在过度丰富的物的世界中,这不由让我们想起了几千年前老子的一段话:“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当今我们所拥有的视听技术、数码技术、网络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感官的需求,可是人们仍然会觉得“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样的生活方式是不是就是设计所应该倡导的?能够满足人们无限增加的欲望和需求的设计是否就是好的设计?这的确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幸运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审视设计的内涵和其评价的标准。那么设计终究应该走向哪里?设计对于我们的时代,又该担负怎样的责任?一方面是极其丰富的物质供给,另一方面却是精神的不安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要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首先要把设计作为一种全面的素质来看待,它不是商业的附属品,也不只是一种职业,设计更应该是一种健康的、善意的、和谐的生活方式。
首先,设计作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它所倡导的就不应该是一种穷奢极欲的生活态度,而是在物质与人的心灵之间,寻找一个恰当的平衡点。为人的精神寻找一个家园是设计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任务,特别是在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互联网如此发达,人们更加容易陷入种种虚幻的感官刺激之中。设计需要找出一种方式,使人更为健康地生活。设计对人的需求的满足不是被动地迎合,而应该是一种积极的引导,通过产品的教育功能,把自我的设计理念与生活态度融于之中。
其次,设计作为一种职业,总是会带有一定的功利性。然而设计师也应具有的是关于设计的一种理念和道德,设计的善意有赖于设计师的良心。功利性和职业操守间的斗争是设计师们经常面临的极大挑战。商业活动必定追求利益与价值,设计应该扮演的角色是在个人利益与全体利益,短期效益与长远效益之间权衡轻重,并创造性地找寻出解决之道。在工业设计的发展过程中,曾经出现过“有计划废止”这样的纯商业化设计,通过不断地推出新产品而使原有产品失去其价值。这不仅是对人类资源的最大浪费,同时也使设计的评价标准发生了极大的误差。设计的本意是让人更好地生存与生活,而不是一种谋取利益的计谋。
最后,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创造一种和谐的生活方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体现在设计中,就是对设计中人的要素的重新考虑。设计的出发点与归宿都是人,而这里的“人”不是某个人,也不是某个国家的人,甚至也不是某个时代的人。它是指“人的全体”。试想一下,如果我们这一代人,为满足自我的需求,而过度地消耗资源,那么,后代人必然会面对更多的困难和压力,这就是所谓的“代际不平衡”。同时,设计中的“人”是自然的人,也是社会的人。和谐的生活方式也包含着人与自然、人与产品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合理关系。在设计实践中,倡导使用无污染、可降解、可回收的绿色材料,不仅保护人本身的健康,同时也保护了自然环境。还有通过组合设计、循环设计等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使资源的利用更加合理化,避免了对自然平衡的过度破坏。这些设计的方法,都可以使人能够与自然更加和谐地相处。更重要的是,使人的心灵与自然达到一种和谐,只有这样,人的满足感才会从过度的依赖物质中解脱出来,找到心灵的宁静和幸福。
当我们把创造一种健康的、善意的、和谐的生活方式作为设计的最终目的时,也为设计找寻到了一种评价的标准,那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下,对设计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全面反思。
参考文献:
[1]何人可编《工业设计史》,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1年
[2]尹定邦编《不断扩展的设计》,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论设计评价的历史性标准艺术论文 篇2
关键词:家具设计,评价标准
家具产品设计开发过程是一个复杂的、不完全确定的创造性的设计推理过程, 它表现为一连串的问题求解活动。在这些活动中, 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产品设计方案的评价选优问题。而产品设计方案的评价优选则需根据与当前实际相符合的、科学的、全面的评判尺度, 即设计评价标准来作出正确的评判。但据笔者了解, 现行家具企业在产品设计评价过程中基本缺乏评价的标准, 设计评价标准处于一种相对滞后的状态。这就致使家具企业具体评价优选产品时给自身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 如方案选择时因缺少科学的依据和合理的标准而多委诸感性的经验;在评价人员经验和信心缺乏的情况下也就导致产品的跟风和模仿, 更不用提产品的“附加值”, 这种情况下企业产品也自然显现不出明晰的品牌形象, 从而促使企业陷入“价格战”的泥潭等。因此, 评价标准的合理确定对设计评价质量的提升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
结合家具设计与家具企业自身的特点进行考虑, 现行家具企业评价一个设计作品的优劣时, 除了考虑优越的使用功能、优美的外观、良好的市场销售情况等传统的因素外, 还应当充分考虑到当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自然环境的特点, 不能只从技术角度、审美角度、经济角度及人机工程学等方面的综合效果来判定, 应该将目光转向更深层次上的探究, 使设计能够营造出一个人与社会、人与环境和谐健康发展的局面, 研究在设计中能够使人类获得更多满足的“非物质”因素。因此, 现行家具企业设计评价的标准应该从消费者、设计本身、环境和企业自身等综合方面考虑, 以满足设计评价的需求。
1 以消费者的满意度为标准
设计的核心是人而不是产品, 所有的设计其实都是围绕着人的需求展开的。设计应该以人为核心进行外延, 有什么样的需求, 就应设计什么样的产品。人类最初的设计, 也是针对人们最普通最基本的需要展开的。所以在设计评价的过程应该把“以人为本”做为评价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 评价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所设计的产品对于具体的某些使用者是否足够的安全、实用、方便, 并可根据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分析设计作品是否满足了使用者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的需求, 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等。同时还要考虑这个时代背景下消费者更加注重生活品质与情趣的心理特点让以往占主导地位、强调功能和实用主义的设计相对弱化的情况。因此, 产品的评价过程也要相应地注重产品的情感价值的体现, 以保证产品所折射出来的情感的感染力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求。
2 以设计的科学性为标准
设计应以科学性为前提所以在产品的设计评价过程中应该着重考虑产品结构的科学性、功能的科学性、材料使用的科学性、技术上的可行性等, 设计应从使用者的角度提高人、机、环境三者间的协调性, 提高产品使用的效率, 注重产品的高效性与实用性。如德国工业设计评议会为体现设计科学性的评价标准:“是否充分表明人机间的关系;造型和选用的材质是否合宜;与造型相配是否合宜;造型的目的及使操作者产生的感觉是否相符;如何保持造型概念的一致性等”。德国司图加特设计中心的主张:“产品设计是否考虑到人性的尺度;造型和其潜在的所表现的力量是否一致, 亦即产品是否便于操作或使用;操作时使用者是否受到免于受伤和危险的保护;产品的色彩是否与它所在的工业环境结合;产品功能是否通过简易的操作就能展现;在达到使用年限后产品的回收处理能否符合环保的要求;是否选用了满足产品自身要求且制作成本较低的材料等”。从这些评价标准中可发现国外的设计评价中注重设计科学性的程度。同样, 在家具产品的设计评价过程中, 也理应将设计的科学性提升出来, 充分考虑设计过程中各因素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从设计的多角度对产品进行科学地评价, 真正设计出具有较大产品附加值的优良产品。
3 以环境的友好性为标准
设计要注重人类社会与生存环境的和谐。家具产业的迅猛发展, 每年都消耗着大量的能源和资源, 再加上近年来如火如荼的房地产产业的带动和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 使得家具产品淘汰率大幅增长。在废气物的良好循环利用系统仍未形成的情况下, 日益增加的废弃家具也越来越成为政府、社会必须面对的负担。工业设计这种过度工业化及过度设计加速了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破坏, 全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当节约资源和能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还没有上升为伦理道德观念时, 传统的价值观念仍然被沿袭:人们盲目追求所谓社会富裕、消费至上的目标, 消费者刻意追求不断变化的需求刺激和离奇风格;企业则一味追求“提高利润”而不顾环境负荷, 不注重开发环保产品;有些设计师也为了追求新异风格, 不考虑产品的生命周期, 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最大的垃圾制造者;同时, 政府也没有通过宏观指导和颁布法令明确家具生产者、消费者的社会责任等等。这些不良现象的存在让现实的环境危机越发凸显, 环境保护由此也成为了人类迫在眉睫的任务, 任何人都是责无旁贷的。在家具生产使用的循环过程中, 真正做到有效并合理的利用现有资源、减少废弃物对整个社会环境的压力, 重中之重的就是进行首端预防, 也就是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就充分考虑环境因素, 从源头进行处理。由此环境因素也理所当然的成为了今天我们评价和衡量一个设计的好坏、一个设计师道德素质和能力水平的重要标准。正如美国设计理论家巴巴纳克认为:“设计的最大作用并不是创造商业价值, 也不是在包装及风格方面的竞争, 而是一种适当社会变革过程中的元素”。设计应认真考虑有限的地球资源的使用问题, 并为保护地球环境服务。
4 以企业的发展利益为标准
设计是企业的设计, 设计评价不能脱离企业而独立存在, 而应当把企业的发展利益做为评价过程中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任何企业进行新产品开发的目的都是为了满足现实的市场需求, 发掘潜在的市场需求和开拓未来的市场需求。而对于企业自身来说, 新产品的开发则意味着可能带来的成功与利益, 这也许正是企业开发新产品最原始的出发点, 因此一套没有任何价值与利益可言的产品企业是不可能涉足的。只有在保证满足企业自身发展的利益的情况下, 新产品的开发才可能落实。为了保证新产品开发给企业自身带来效益, 不破除新产品的开发给企业带来的厚望, 新产品的开发就不能带有盲目性与随意性, 只有这样才不会将企业自身的发展利益视为儿戏。为求得企业生存和长期稳定的发展, 为保证下一次产品开发的无限可能, 家具产品设计评价过程中应该考虑新产品开发的成本、市场、销售利润以及新产品为企业生产者和消费者等带来的利益、为企业发展带来的利益
5 结语
设计评价的过程中, 应充分把握设计评价标准的原则与特点, 在产品设计的各个阶段从不同层次上对产品设计进行及时的、多角度的评价, 对提高产品设计的整体综合效益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但值得提出的是:由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学水平等不断的发展变化, 不同时代对好的产品与设计会有不同的标准与原则, 也就是说设计评价的标准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和动态性, 它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设计评价的标准在其自然状态下, 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向前发展变化。因此, 我们应根据人们对家具设计新的需求、时代发展的特点和设计评价标准的历史继承性等全方面综合考虑不断发展和完善设计评价的标准
参考文献
[1]吴江.设计评审初探[J].
[2]王洪阁.当代工业设计评价标准的新变化[J].艺术教育, 2006.
[3]沈杰.从设计评价标准的发展看工业设计的发展[J].江南大学学报, 2002, (9) .
[4]王福云, 吴智慧.家具产品回收利用的思维与策略[J].林产工业, 2005, (5) .
论设计评价的历史性标准艺术论文 篇3
一、评价历史事件的标准
史论结合分析评价历史事件,既是初中历史教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法。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学生这种能力的培养,把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和标准传授给学生。一般说来,评价历史事件有三种方法:
1.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抓历史事件所处的历史阶段及当时的社会矛盾,看它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因为每个时代都有其主要特征和主旋律,大多数历史事件都能适应时代需要,但有的历史事件带有陈旧、落后的东西。只有把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并联系社会的主要矛盾进行分析,才能抓住其主流,对其作出公正客观的评价。
2.从阶级立场的角度,运用阶级分析法,观察分析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认清历史事件的阶级本质。在阶级社会里,一切历史事件都打上了阶级的烙印,或隐或现地维护着某一阶级的根本利益。只有用阶级分析法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动机和目的,才能认清历史事件的阶级本质。
3.从现实需要的角度,把历史事件分阶段并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着重强调历史事件的结果和影响。在历史长河中,有些历史事件不仅延续时间长,而且复杂多变。我们在分析历史事件时,应该将其分阶段并对各阶段的具体情况进行一分为二的考查,才能防止折中论,才能做出全面正确的评价。
根据以上方法,引导学生做专项练习,教师做适当的点拨、启发,让学生自己归纳出评价历史事件的标准。标准主要有两个:生产力的标准和社会进步的标准。如可这样评价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其资产阶级政权的性质决定了拿破仑所进行的战争具有侵略的一面(阶级分析法)。但可分两个阶段(划分阶段法),早期战争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并把大革命的思想和精神带到了法军所到之处,动摇了欧洲大陆的封建统治,一度解放了生产力,加速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早期战争具有进步性、正义性,是民族自卫战争;但后期战争的侵略性大为加强,因为法军在各国掠夺财富,奴役和压迫各国人们,破坏了经济的发展,导致各国人民的反抗,加速了帝国的灭亡。所以说拿破仑战争是“功过参半”(历史地、一分为二地看问题)。也就是说,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历史事件要肯定,反之要否定。同样,对新航路的开辟、“三角贸易”等都应客观、辩证地看待,不应该全盘肯定或者全盘否定。当然对阻碍社会进步、起破坏作用的历史事件要否定,如第一次世界大战、资产阶级革命中的封建王朝复辟等。
二、判断革命性质的标准
在世界近现代史上,提到了许多次革命,如17-18世纪的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等。学生对这些革命的性质不易分清、难以把握,所以引导学生分析判断革命性质的标准十分必要。
1.必须把握革命的定义和内涵。革命是指革命阶级用暴力手段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先进的社会制度代替腐朽的社会制度,造成社会形态的飞跃,推动社会历史向前发展。根据这一概念,我们可以认识到作为革命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它必须采用暴力手段;由代表先进社会制度的革命阶级来领导完成及推翻旧制度、建立新制度;使社会形态发生质的飞跃。
2.对课本中有关革命的历史事件进行归类。可大体分为三种形式:资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革命、民族民主革命(即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由于民族资产阶级尚未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革命往往由旧的阶级力量来领导;在帝国主义阶段,随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成为领导阶级;十月革命后,受苏俄的影响,中国等国进入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3.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如以英国与俄国为例,比较资产阶级革命与无产阶级革命的异同;以英国和法国为例,比较两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异同。在此基础上进行比较,学生自然能得出判断革命性质的标准。把这一标准、这一分析问题的方法教给学生,对学生掌握各次革命无疑是有帮助的。
三、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从不否认个人(重要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遵循中学历史课本的观点,以教材提供的人物活动和事迹为依据,对历史人物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也是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同样需要教给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和标准,对历史人物评价进行专门训练。如通过评价华盛顿、拿破仑、罗斯福等,让学生学会独立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其方法同样是教师做必要的引导、讲述,由学生自己得出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是否促进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是否符合当时人民的利益;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四、判断战争转折点的标准
一般说来,战争的转折点常常是一次决定性的战役。该战役的出现,往往意味着作战双方的战略态势发生变化,即一方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另一方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如果只有一个战场,就比较容易确定战争转折点,例如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战役萨拉托加大捷。但是如有多个战场,学生就不容易把握了。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几个战场几乎同时出现转折战役,但为什么只能以斯大林格勒战役作为这场战争的转折点呢?经过对这几次战役的比较分析,就会发现决定战争转折点的标准取决于战役所处战场的地位、作战结局引起双方实力对比的变化进而使双方的战略态势发生的变化。在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后,希特勒再也没有力量发动进攻了,德军被迫由战略进攻改为战略防御,所以只能是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
论设计评价的历史性标准艺术论文 篇4
作者:花洁
02期
推进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需要,更是当前深入推进小学阶段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然而它并不能一蹴而就,必须针对现实问题,寻找突破口,逐步推进实施。上海市嘉定区实验小学通过教学流程再造,迈出了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的第一步。
一、流程再造和教学流程再造
流程再造是指因目标方向的不同重新设计各个环节,并通过重组与创造产生新的效益。教学流程再造是指从原先以知识的掌握与达成为目标的教学流程设计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新流程。也就是说,将教学流程基于课程标准,用标准引导评价和教学,达成标准、评价、教学、学习的一致性。
以知识的掌握与达成为目标的教学流程基于教材、教师经验,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忽视了标准、评价在整个教学流程中的作用,通常是教完了一个单元之后做一次检测,以此来判断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结果。这既不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落实、课程标准的达成,也很难起到通过评价改进教与学的作用。再造的教学流程以学习者为中心,将课程标准的要求转换为教学目标及评价标准,在设计、实施教学活动前预先提出学习期望,评价标准具备精度和准度。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是相互关联的,并基于课程标准整合课程资源、设计教学活动。教学中按照事先设计好的具体化、操作化、可测化的标准来评价学生的成就水平,评价的策略和工具与内容标准中的领域水平和描述及其本质一致。评价基于学生在实际任务或学习中的表现,并且随时、频繁进行,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从而达成标准、评价、教学、学习的一致性。
二、基于课程标准实施教学流程再造的策略
基于课程标准实施教学流程再造有其必要性,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从更多地关注知识教学转为更加关注学生是如何学习的、学得怎样,是一种更加尊重人的发展规律的教学;其二,基于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每一个孩子是如何学习的”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眼前。课堂应该是师生的相互唤醒与共同发现,流程再造是教师关注人、关注学习的一种新改进,因此必将带来教学流程的再造。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的流程再造并不是要形成划一的再造流程模式,而是要激发教师的创造性,自下而上地根据学科特点从多个切入点创生多样性的策略应用。下面,笔者列举四个在学科教学中的策略应用。
(一)利用评价量表,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过程性评价
英语学科基于课程标准进行评价前移,利用评价量表,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过程性评价,让课堂有了一致的方向和差异的比照,达成标准、评价、教学、学习的一致性。
策略的核心是“评价前置,细化量表”,即把教学评价前置在教学活动进行前,将课程标准的要求转换为教学目标及评价标准,制订细化的可操作的量表,评价的意义在于让学生清楚知道自己与预期目标的距离以及如何达成目标。教师清晰的目标意识是帮助学生达成目标的关键。课前,教师研读课标,根据课程标准关于一级目标的描述以及研读课程标准的评价部分,设定单元教学目标和分课时教学目标,做到科学、合理、具体、准确。其包括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以及评价对象五大要素。例如,英语某单元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在相关语境下,学生能够借助动物图片正确说出pig、cow、duck、chick四个核心词汇。其中“在相关语境下,能够借助动物图片”是行为条件,“学生”是行为主体,“正确”是表现程度,“说出”是行为动词,“四个核心词汇”是评价对象。单元目标是通过两课时教学的推进最终达成的,并非是两个课时目标的叠加。目标撰写要注重整体性和递进性;接着,设定合理的教学评价预设,做到具体、明确、可操作,并且要有意识地融入教学过程,课内小组合作、课外口头作业的情况也进行分层评价预设;最后,根据评价预设制订合理的评价量表。评价量表分为三档,其中B档是标准档,要求70%~80%的学生能够达到。A档的学生能够出色达成本课时的教学目标,而C档的学生当堂达到教学目标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特别关注、个别辅导,通过一个阶段逐步达成。教师通过整堂课的观察与记录,结合课外口头作业的情况,确定学生的目标达成度。
那么,如何在课堂中根据评价量表实现过程性评价呢?教师采用口头评价、组内个人与集体过程性记录相结合的方法。每组的小组长根据教师给予的不同评价在相对应的组员名字下方敲上对应的章数,学生个体和集体的学习情况一目了然。课堂中,教师还会就观察到的学习习惯等给每个小组加星。
有了明晰的评价预设、评价量表以及过程性记录,教师、学生都对达成目标一目了然,整个教学与评价的过程都是基于课程标准的,这是一种基于客观标准的绝对评价。个体的`表现与标准要求进行比较,而不是与其所处群体的其他人进行比较,所有学生都可能是成功者。教师也能更好地帮助C档学生通过一个阶段的努力达到标准,由此有效达成标准、评价、教学、学习的一致性。
(二)实施任务驱动,捕捉学生思维差异
数学学科通过任务驱动,捕捉学生思维差异,根据学生的差异学习和累积的数据确立重难点,开展教学流程再造。课前,教师研读课标,分解教学目标,设计评价量表,并基于量表使用翼学院平台“发布课前学习挑战任务”。课前任务包括微视频学习、挑战练习和学习圈讨论等活动。当学生在平台完成课前任务后,教师可以通过直观的图表了解、分析学生个体和群体的情况。
基于学习过程的数据分析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单次完成情况的结果分析,包括完成情况、微课情况、练习情况和讨论情况四个方面。教师可以很清晰地知道哪些学生完成了、哪些学生在进行中、哪些学生尚未开始、完成挑战任务前教师的微课学生看了没有、各花了多少时间、练习花了多少时间、每道题用时多少、答案正确率分布情况如何、学生个体是否发表讨论或参与讨论。同时,红蓝两色可视化对比了全班整体完成情况和个体完成情况,教师可以迅速掌握学生个体情况,快速鉴别共性和个性的问题。学生隐性的思维过程在微课笔记中、学习圈讨论中得以显现,为教师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提供了依据。教师也能根据用时长短与正确率高低调整教学重难点,对于用时长且正确率低的部分予以重视。二是反映一段时间内的学习趋势、学习特征。教师可以更明晰重点需要关注的知识点与学生,也可以分析学生的线上学习特征,包括学习兴趣、学习深度、学习效度等,帮助教师在后续的学习上作出相应的改变。
学生持久的学习热情更多来源于同伴之间,来源于学生之间的学习气氛。因此,任务驱动中的任务更多的是各种形式的学习圈的互动。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参加班级圈与全班进行沟通交流,通过挑战圈围绕一个话题进行讨论;也可以由学生自行组成一个个学习小组,通过个人圈进行合作学习。
(三)找准衔接点,内化、整合新旧知
在数学学科新课教学时,教师通常会寻找一个旧知,建立与新知的链接,作为教学的引入。这个链接是基于教材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的,并且教师往往默认这个旧知是学生已经掌握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有些学生已经淡忘,有些尚未掌握或牢固掌握。课堂中,教师通过实际应用、解决问题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将旧知与新知频繁链接,进行整合。在旧知与新知的不断沟通中,学生内化新知,感悟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在学习新知的同时使旧知得以巩固,并促进迁移思维、归纳推理等能力的提升。
(四)应用开放的社交软件与教学、评价全过程融合
语文学科基于课程标准,应用开放的社交软件与教学、评价全过程融合,通过有效提升口头作业价值,打通学校内外无形的壁垒,实现非正式学习对正式学习的新贡献。在实际学习中,口头作业从布置到完成主要存在下列五个问题。
一是由于口头作业大多在课外完成,一年级的学生识字不多,运用书面方式很难记全作业内容与要求。二是大部分教师的口头作业形式,排在首位的是读,其次是背,再次是收集,更偏向于对字、词、文的巩固,但教师无法即时知晓学生的完成情况,学生需要到学校中重复读或背给教师听。三是为了知晓学生的完成情况,教师通常采用让家长在书或本子上签名的方式。而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在未了解孩子是否完成作业的情况下签名认可,签名成为流于形式的负担。四是日常教学中,口头作业的检查会有两类现象。一类是口头作业经常“夭折”,教师轰轰烈烈地布置,潦潦草草地收场,长久以往,学生认为书面作业是硬任务,口头作业不一定会检查,可以偷懒,甚至不完成。另一类是教师非常重视口头作业,利用一切时间进行检查,但检查每一个学生的完成情况(是否完成、完成得怎样)还存在难度。五是口头作业通常采用教师评价为主、学生互评为辅的方式,评价标准由教师制订,教师的权威性导致口头作业“只有压力,缺少魅力”。
上海市嘉定区实验小学语文教师通过工具应用,使口头作业全程记录,全息化,要求明确、完成便捷,过程更精细;教师引导、圈式关注,全体交互,学生主动参与,分享快乐,形式更精致;标准前置,自我管理、影响他人,超越自我,评价更精准。两年来,教师惊喜地发现口头作业贯通的不仅是时空和教学内容,更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从课内教师的板书到课外学生的智慧分享单,贯通的是知识以及知识管理的能力;从教师建立评价标准到学生学会自我认知与评价,从教师的教学流程再造到学生的学习流程再造,贯通的是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提升了人际交往与内省智能;从个性化辅导帮助到同伴相互影响,从教师家长看得见孩子的变化到养成了新的学习习惯,贯通的是师生情感、生生情感,贯通的是学习热情与持久力。
三、教学流程再造带来的转变
经过第一阶段的教学流程再造实践,嘉定区实验小学基于课程标准开展的教学与评价带来了两大转变。
(一)以学习者为中心,发现不一样的学生
通过ClassDojo①、翼学院等工具、平台,还原了学生在校内外学习生活的真实、完整的全部表现,既有课堂教学中、日常学习活动中表现出的学习习惯、表达能力、合作习惯等;也有通过在线学习个人化进度反映的学习兴趣、学习圈参与讨论的次数、发表的话题所反映的学习深度、完成挑战时间、正确率反映的学习效度;更有两年来群体、个体学生认知语言运动发展状况的分析。多种评价任务、多维度分析评价学生,使群体的共性问题和个体的个性化问题都得以关注。
(二)重塑教师的角色,成就不一样的教师
实施教学流程再造,基于课程标准开展教学与评价,不是一种标准化的流程,也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其要求教师用自己的专业性整体思考标准、教材、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并在自己的专业权力范围作出正确的决定。嘉定区实验小学教师中有61%的人通过了“翻转课堂”课程学习(全国通过率仅为20%)。学校教师通过“翼学院”教育平台创作、分享、传播课程以及组织翻转课堂的学习。截至底,教师共创作微课程219堂,练习318组,涉及小学各学科知识点547个。学生在平台学习微课程16827次,完成练习135080组,累计用时101784分钟,师生互动讨论48619次,日均讨论达405次,平台最高日访问量达到4万次。当然,教师还需要具备时刻关注学生一切表现的细心与耐心以及走进每一个学生的责任心,从而让教育更加充满智慧。
学校鼓励教师创生了流程再造的不同策略与应用。有的教师是从教学与评价某个环节的设计入手,进行重组与创造;有的教师从整体学习进程出发进行创造,迈出了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的第一步。下阶段,学校将从“学科滋养人的发展”的角度出发,通过“基于数据的教学流程再造”“基于研修共同体的教师专业发展”两大抓手,加强各学科流程再造策略的共通、共融,逐步实现多样性的统一,进一步形成整体推进的策略与行动,进一步完善翼学院平台,还原教师的行为改进轨迹。同时,学校会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构造游戏化的教与学情境,以知识网络、微课程、测试、评估为核心内容,配置每个知识节点的动态自适应练习,在知识原点的级别上对学生进行学习诊断和学习建议,动态往复循环形成的数据将帮助教师进行教室分区、学生分类、任务分层、课型分设、按“类”施教、循“个”促学,并逐步完善基于大数据的学习分析与教学评价功能。
①ClassDojo是一种服务工具。8月,Sam Chaudhary和Liam Don推出了ClassDojo。通过该服务,教师可以利用手机和电脑来跟踪学生表现并进行管理。
WEBQUEST设计评价标准 篇5
完整性(3分):是否包括了WEBQUEST的相关内容;
选择的主题(5分):选择的主题是否适合于应用WEBQUEST:导言(3分):是否起到了介绍了背景及意义,是否激起了学生学习兴趣;
任务(5分):任务布置是否清晰,学生是否明确具体要做什么; 过程+资源(9分):过程对学生的指导性是否明确,是否具有可操作性,过程中提供的资源是否是优化后的资源,是否能真正帮助学生完成主题学习。
他人的WEBQUEST设计评价(对别人设计的评价部分)
请大家把自己的设计发送到群邮件中,你可以任意选择一个同学的设计进行阅读。
论设计评价的历史性标准艺术论文 篇6
课题
观潮
时间
9月2日
课时安排
2课时
主备人
唐建伟
课型
阅读课
授课年级
四年级
授课教师
目标确立依据
课标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2012最新修订版)》中对四年级上学期阅读课文的相关要求是: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7.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9.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一单元“自然美景”的第一课,本单元最重要的语文要素是“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本文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的盛况,体现了祖国自然景观的壮美。教学时要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受自然景观的壮美,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操。
学情分析
这篇文章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生词较少,生僻的句子较少,因此不难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抓住这些词语、句子,让学生边读边展开丰富的想象,在头脑中展现文字所描述的景象。这样学生既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学习了阅读理解的方法,同时也品味了文字的魅力。学生们在此基础上进行朗读,体会大自然的魅力。
学习目标
1.学生(主体)能随文(条件)熟练(程度)认读(行为)“盐、屹”等12个生字,在田字格(条件)中正确(程度)读写(行为)“潮、据”等15个生字、正确(程度)读写(行为)“奇观、农历”等词语。
2.学生(主体)能够正确、流利(程度)地朗读(行为)课文,读出(行为)钱塘江大潮的壮美(程度),能流利(程度)背诵(行为)课文第3~4自然段。
3.学生(主体)能边读课文(条件)边想象(行为)画面,并能联系上下文(条件)或结合生活实际(条件)体会(行为)句子的含义。
4.学生(主体)能学习(行为)作者按照时间顺序,通过对钱塘江大潮的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突出大潮给人带来的震撼的写法;能体会(行为)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并且练习(行为)把这种方法运用到习作中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预期目标
学习单元导语,知悉单元主题、语文要素。
1.明确学习语文的要求:
2.了解第一单元:
单元主题:自然美景
语文要素: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推荐一个好地方,写清楚推荐理由。
学生明确单元主题、语文要素。
一、资料袋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课后资料袋,初步感知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2.课件出示:钱塘江大潮图片,并引导学生体会“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观”字各是什么意思。
3.学生交流看到这些资料、图片后自己的感受。
4.作者是怎样用文字把这种汹涌澎湃的景象表现出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观潮》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入课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整体把握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用笔画出文中带生字的词语,多读几遍。
课件出示本课生字。
潮
据
堤
阔
盼
滚
顿
逐
渐
堵
犹
崩
震
霎
余
学生认读生字,教师重点指导易读错的字、易写错的字,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引导学生注意:“阔”是半包围结构,里面的“活”字要写得略窄些;“盼”是左右结构,书写时左窄右宽,左右同高;“逐”是半包围结构,“豕”要写得略窄。
3.学生书写生字,教师投影学生书写的生字,同步指导。
4.词语学习。
(1)课件出示本课生词,学生读一读。
课件出示:
奇观
农历
据说
宽阔
人山人海
滚动
顿时
逐渐
犹如
齐头并进
山崩地裂
霎时
余波
依旧
(2)学生交流自己对这些词语的理解。
(3)教师引导学生使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
如在理解“山崩地裂”时,可以联系上下文去理解。上文提到“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想象画面,钱塘江大潮如同万马奔腾而来,其声势之浩大,有如天地崩裂一般,令人神往而敬畏。
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说一段话。
(4)通读课文,你可以用哪些成语来描述钱塘江大潮?
预设:气势磅礴、汹涌澎湃、排山倒海、惊涛骇浪、波澜壮阔等。
(板书:气势磅礴)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自由读文,读准字音,理解词语,读通句子。
三、再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理清写作顺序
1.学习一篇课文最好的办法就是多读。从读中弄懂文意,从读中感受作者的情感。下面就让我们再次用心地读读课文吧。
2.带着问题再读课文。
课件出示:
在读中思考:作者在描写钱塘江大潮的时候,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学生读课文,找关键词,并回答问题。
教师指导:本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通过下列词语可以看出来(课件出示):
这一天早上→午后一点左右→过了好久
学生从整体入手,了解课文内容和课文的写作顺序。
四、指导书写
1.教师提示;
书写时,坐直,保持身姿的正确,握笔姿势。
2.书写规范,注意字结构布局,观察,模仿,写美观。
提示学生规范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预期目标
一、复习回顾、引导探究主题
1.复习生字词,听写。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自查听写情况。
课件出示:
奇观
农历
据说
宽阔
人山人海
滚动
顿时
逐渐
犹如
齐头并进
山崩地裂
霎时
余波
依旧
2.思考课文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引出“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3.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描述这一“天下奇观”的?(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
4.找出体现这种顺序的词句。
昂首东望、等着,盼着,潮来了,潮头东奔西去等词句。
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为后面深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二、精读课文、品读重点句子、感受澎湃之美
1.上节课,我们通过图片了解了钱塘江大潮。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文字描述来了解这一“天下奇观”。请同学们朗读第1自然段,说说从第1自然段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学生根据自己获取的信息各抒己见。
预设1:从“自古以来”这个词语中,我知道了钱塘江大潮存在了许多年。
预设2:从“天下奇观”一词可以看出,钱塘江大潮是奇特的、世间少见的景观。
师总结:第1自然段,一句话就蕴含了丰富的信息,“自古以来”,从时间上告诉我们,钱塘江大潮由来已久;“天下奇观”则告诉我们钱塘江大潮的奇特世间少有。(板书:天下奇观)
2.赏析第2自然段,作者登上了大堤,看到了哪些景物?
(1)教师范读第2自然段。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2)学生自读这段文字,交流:观潮的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最佳地点在哪里?潮来前的情景是怎样的?
(3)学生自读,圈画相关景物。
(4)教师指名回答,其他学生认真听,并及时进行补充。
师总结:我们抓住描写景物的关键词句,展开丰富的想象,能够在脑海中浮现潮来前的景象。这段文字描写了潮来前的情景。具体交代了观潮的最佳时间——八月十八,最佳地点——海宁市的盐官镇,运用成语描写了潮来前的情景——若隐若现、人山人海。
3.赏析第3~4自然段。
(1)放录音,听范读第3~4自然段。
(2)品析第3~4自然段的朗读方法。
师总结:读第3自然段时,语速要略慢一些,声音要稍微平静一些,要把“平静”体现出来。读第4自然段时,语速要快,声音要高亢,要体现出紧张的气氛。
(3)学生自读第3~4自然段,指名读,全班同学进行评价。
(4)默读并思考:潮来时的过程是怎样的?圈画出关键词语。
学生读课文,思考问题,并在全班交流,教师及时补充、纠正。
课件出示:
第3自然段
潮的声音:“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响声越来越大”。(直接描写)
人的活动:“人声鼎沸”“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人群又沸腾起来”。(间接描写)
潮的样子:“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直接描写)
(5)细读第4自然段,找出重点语句,说说作者是怎样描写大潮的。
学生读第4自然段,找重点语句,并在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
第4自然段
潮由远及近的变化:“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潮水的气势:“白浪翻滚”“两丈多高的水墙”“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播放大潮视频,半分钟即可)
潮水的声音:“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师总结:作者详细描写了大潮的变化:从远处的白线到近处的白浪再到近前的“千万匹白色战马”;声音:“山崩地裂”。这样的直接描写让我们对大潮的认识更加清晰,对大潮的恢宏气势感受得更加深刻。
(6)边读边想象画面,说说你读了这两段文字,对钱塘江大潮有了怎样的新认识?
学生读第3~4自然段,想象画面,并描述头脑中想象的画面。
预设:读了文字,我能想象出大潮由远而近,逼近人们。一开始,大潮只是像一条白线,然后逐渐拉长、变粗,到后来白浪翻滚,浩浩荡荡,气势磅礴,震撼人心。
4.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潮过后,江面是什么样子的?试着找出重点词语并进行分析。
学生读课文,思考问题,并在全班交流。
预设:“霎时”表明时间很短,点明潮涌速度之快。“奔腾西去、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语体现出潮头汹涌,余威犹在。“依旧”写出了“潮前静→潮来动→潮过静”的变化。这段文字更加衬托出钱塘江大潮的壮丽,表达出作者对这一奇观的赞美之情。
5.我们再次通过朗读感受壮观的钱塘江大潮。
6.拓展刘禹锡的《浪淘沙》,练习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以读为主,以读促悟,边读边想。在读中感受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在读中感受祖国河山的壮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三、总结课文、学习写法
1.学习了这篇文章,你对景物描写方法有了怎样的认识?
学生各抒己见。
预设:在描写景物时,我们可以使用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我们可以运用直接描写来体现景物特点,用间接描写来进行烘托。这样双管齐下,会使景物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2.这篇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景物的?
学生找关键词,并在全班交流,教师及时引导。
预设:运用时间顺序描写了钱塘江大潮。从“早上”“午后”“过了好久”这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学生了解描写景物的方法,了解描写景物的顺序,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四、扮演导游,拓展延伸
教师:为让更多的天下人领略钱江潮的“天下奇观”,请大家做一次小导游,把钱塘江大潮介绍给更多的人。
小组讨论介绍的顺序、要点、组织语言的方法。组长汇报,教师相机点拨,适时评价学生。
小结:刚才介绍太精彩了,相信定会有更多的人去观潮。希望同学们下课以后,继续关注更多的天下奇观,认识大千世界,感受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提升拓展、运用
有效练
1.读句子,根据拼音写字词。
雾来了,它似一件巨大的天衣lǒng
zhào()着大地。不一会,太阳出来了,雾zhú
jiàn()散去,大地才显露出盎然的生机。
2.霎时,潮头奔腾西去。
(1)写出加点词语的两个近义词。
(2)请你照样子写一个句子,用上“霎时”。
3.《观潮》这篇课文是按照、和的顺序来写的,突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气势。
巩固所学
板书设计
观潮
潮来前——平静
钱塘江大潮
潮来时——声音
颜色
形状
气势
(天下奇观)
潮去时——余波汹涌
(赞美)
突出主题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评价 篇7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全方面的专业学科,在这个专业里包含了很多门得专业知识,这些专业知识在我们今后的工作当中必不可少。环境艺术专业可以分为:手绘制图、建筑结构分析、材料运用、建筑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制图软件学习等。
我作为一名环境艺术系的学生在工作后对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进行了自我学习的分析与评价:
手绘制图是环境艺术设计的重中之重,我们学校在这方面安排的课时是比较适中的,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基础知识大的很扎实。在手绘制图中有个手绘效果图,这个学科的课时设置相对较少,在学习过程中时间分配有些紧张,工作中发现手绘效果图也相当的重要也是自己手绘能力的一种表现,学校可以适当的增加学习的机会。
建筑结构分析我们当时遇到了很好的专业老师老师,每个结构分析的到位很细致,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画了很多结构图,让我们学的很轻松。
材料运用这门课程需要实践的地方比较多,我们上课时老师多次组织外出去材料市场调研,对调研材料举例一一讲解,回来后自己写调研报告。但是实践的次数不多,学生对材料了解只是皮毛,可以在学习的基础上增加调研次数,学校可以通过赞助的途径配备详细的学习材料供学生学习。
建筑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这学科,我们学习的太少了,学生并不了解什么是怎么回事,以后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增加课时量。
制图软件学习包含了三个软件:CAD、PHOTOSHOP、3D.其中CAD的学习算是三个之中最好的了,PHOTOSHOP、3D只是了解有这么个软件怎么样使用软件上的标志符号,过多的学习还要自己课后自主学习研究。我觉得作为专业专科学校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很重要。
以上是我对学校的环境艺术专业的评价与个人看法,希望学校越来越好。
环境艺术设计求职自我评价 篇8
2、学习能力强,善于分析总结,汲取经验教训
3、个性开朗,容易相处,团队荣誉感强
4、熟练使用PS,CAD,SU,office软件
5、异地求学四年,独立性强,能够很快适应奔波的生活
6、每周三天锻炼身体,每次3000米,身体素质,耐力,意志力强,能够适应各种压力
环境艺术设计求职自我评价
本人就读于艺术设计专业,能够熟练的操作CAD、SketchUp、3D Max、Photoshop、Illustrator、Lumion、CAD、SketchUp、3D Max、等设计软件对于CDR方正飞腾等排版软件也能够运用。
在校期间也多次参与策划校级、院级活动,具备很强的工作、沟通、组织、管理能力,能够与团队融洽相处工作,并能很快的融入集体。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个人简历自我评价
1.三年工作经验,有丰富的设计实践经验,熟练使用PS、AI、AE、像素大厨等常用设计软件,能独立完成UI原型设计及页面交互设计。
2.并熟练利用AE制作交互动效,准确的向程序员传达我的设计思路和想法,降低沟通成本。
3.熟练掌握IOS、Android的设计规范,能独立完成APP界面设计,并标注切图(包括点9切图)输出给IOS、Android工程师,有较强的理解与沟通能力。
4.了解Dreamweaver、HTML5、CSS3、javascript能够配合前端快速切图完成页面布局,可以独立编写静态页面及简单的动态页面。
5.熟练利用Axcure制作高保真原型图。
论设计评价的历史性标准艺术论文 篇9
一、情景设计大赛内容
在教学中,创设真实、具体、生动、富有启发性和感召力的教学情景。设计既蕴含了一定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又能充分激发、调动学生学习动机的教学情景,对于促进学生的探究学习、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着重要作用。
教学情景创新设计要求紧密结合本学科在发展学生心理机能和社会生活能力中的作用,实现学科知识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生产实际和科学最新进展相结合;要求将设计内容与学科教学目标和知识内容紧密联系;要求设计与学生的认知水平一致,最终达到启迪学生自主、积极进行思维探究建构知识的目的。教学情景创新设计的内容应包括以下三部分:
(1)情景创设的意图(目的);
(2)情景素材;
(3)由情景引发的问题(问题组)。
二情景设计大赛的评价标准
教学情境能对教学过程起导引、定向、调节和控制作用。教学情境设计实教学过程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教师出于教学目的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创造出某种认知情境和情感氛围,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生动活泼的教学。
情景设计的评价标准:
1、基本原则
(1)教学情境必须与教学目标和内容相匹配。
(2)教学情境必须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构。
(3)教学情境必须具有思维的张力。
(4)教学情景必须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心理需求。
2、情景创设的意图(目的)
(1)明确阐述本设计与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关系,以及本设计通过那些创新的方法手段来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应体现新知识不是教师单纯的给予,而是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进
行同化学习,即学生自主建构的教学活动。
(3)设计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准确确定学生新旧知识的切入点和接受的程度,让学生在一定的知识背景中逐步“同化”教学信息。
3、情景素材
(1)素材必须具有与学生生活经验、情感经验、社会知识、自然界知识、生产实际知识等内容相关的信息。
(2)素材应具有引导、启迪、科学、合理、详实和有创意的内容和形式。
(3)准确把握素材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与感情基调的关系。
(4)能把原来枯燥的、抽象的学科知识学习变得生动形象、饶有趣味的教学活动。
(5)情景素材不存在离题太远、牵强附会,甚至引入不科学、不健康的内容。
(6)能创造出师生情感、欲望、求知探索精神,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环境。
(7)能留给学生参与活动或思维想象的空间;保证学生有思考的余地和促进探究学习的内容。
4、由情景引发的问题(问题组)
(1)问题设置具有语言的趣味性,能调控好学生的情绪,促使学生学习情绪高涨。
(2)问题设置具有逻辑顺序,善于引导学生的学习思路,使其随教师的提问向前发展。
(3)问题设置要语言精练、简短明确、清晰易懂。
(4)问题设置要为发展学生的智力创造条件,给学生留有观察思考、想象、判断的空间。
(5)问题设置要具有引导启发的递进性,即要形成组合、递进,逐渐深入的问题组合,有利于学生形成思维循序渐进的知识脉络。
(6)问题设置要符合和把握学生心态变化,符合学生的“期望”和“满足”心理需求。
【论设计评价的历史性标准艺术论文】推荐阅读:
论辛亥革命的历史评价07-20
如何评价艺术设计作品07-07
教学设计评价标准免费10-13
中学教学设计评价标准11-29
历史教学的评价标准11-27
艺术应用设计专业学生是自我评价06-04
试论基于课程标准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07-25
浅论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评价论文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