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学设计评价标准

2024-11-29

中学教学设计评价标准(通用11篇)

中学教学设计评价标准 篇1

中学教学设计评价标准

为加强教学设计管理,完善教学设计评价,提高教学设计质量,结合县教育局《关于推进中小学课堂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评价内容

(一)教学目标

1.目标难度。教学目标是否合理,是否符合课标(或考纲)要求; 2.目标内容。目标内容是否全面,能否涵盖三维目标;

3.目标描述。描述是否规范,行为条件是否明确,行为动词是否准确,行为对象是否具体。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重点是否准确,是否符合课标(或考纲)的要求,是否符合教材实际,重点有没有遗漏;

2.难点。难点是否明确,能否依据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进行预设,预设的难点是否是知识的衔接结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三)教学过程 1.自学学习⑴自学任务

能否依据学习内容设计学习任务,学习任务是否明确,能否说明做什么、如何做、做到什么程度(目标)的要求,能否体现学习方法的指导。

⑵自学内容

①认知前提。即学习本节内容所用到的旧知识。能否依据本节内容设计认知前提,认知前提是否是本节的基础,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是否密切,能否帮助学生做好学习铺垫;内容编排是否符合新旧知识的递进关系,衔接过度是否自然,有没有存在较大的跨度。

②新知认知。即本节学习的新内容。按照“把目标转化为问题,把问题转化为活动”的思路,能否依据课标(或考纲)的要求设计学习问题,学习问题能否涵盖所有基础知识,能否揭示知识要点;学习问题排列是否合理,能否符合知识间的逻辑关系或递进关系;能否依据学习问题整合感知素材,丰富学生感知的内容,以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与方法。

③学习诊断。即学习效果检测。能否依据学习任务设计学习诊断,诊断内容能否涵盖学习知识,诊断难度是否符合学习任务的要求,诊断题型是否合理。

2.讨论展示

能否设计自学交流、展示活动,有没有设计组织方式、组织程序以及实施的明确要求。自学交流可以采取集中组织或按学习任务分块组织,学习展示可以采取板演、实物投影、口头解说、演示等,展示人员可以是小组代表,也可以是小组集体。

3.精讲点拨

能否针对预设的难点设计讲解内容,讲解内容是否具体、细致;能否针对重点设计探究活动,探究程序设计是否清晰、具体,教学手段是否科学、合理。

4.反思拓展

能否围绕重点、难点设计反思拓展活动,有没有针对知识内涵、研究历程、研究方法等设计反思问题,有没有拓展前后知识以及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能否体现提升学生应用能力或情感态度的设计;反思拓展难度是否适当,是否符合课标(或考纲)要求。

1.自主学习(35 分)⑴自学任务(5 分)

自学任务明确,有做什么、如何做、做到什么程度(目标)的要求,能体现学习方法的指导,评定等级为“优秀”;自学任务有做什么、如何做的要求,能体现学习方法指导,但做到什么程度(目标)要求不明确,评定等级为“良好”;自学任务有做什么的要求,学习方法和预习目标不明确,评定等级为“合 格”;自学任务不明确,仅仅是目标的描述,或仅仅是笼统的学习要求,评定等级为“不合格”。

⑵自学内容(30 分)

①认知前提(5 分)。认知前提符合本节的基础,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密切;内容编排符合新旧知识的递进关系,衔接过度自然,能达到以旧引新的作用,评价等级为“优秀”。认知前提符合本节的基础,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密切;内容编排符合新旧知识的递进关系,但衔接过度存在一定的跨度,评价等级为“良好”。认知前提符合本节的基础,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密切,内容单一,仅仅是为了回顾,新旧知识之间过度没体现,评价等级为“合格”。认知前提与本节内容没有联系,评定等级为“不合格”。

②新知认知(20 分)。能依据课标(或考纲)的要求设计学习问题,学习问题能涵盖所有基础知识,问题之间的排列符合知识的逻辑关系;能合理设计或整合预习素材,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与方法,评定等级为“优秀”。能依据课标(或考纲)的基础要求设计学习问题,学习问题能涵盖所有基础知识,问题 之间的排列符合知识的逻辑关系;能合理设计或整合预习素材,丰富学生的认知内容,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现不明显,评定等级为“良好”。能依据课标(或考纲)的要求设计学习问题,学习问题能涵盖所有基础知识,但问题排列与知

能针对重点、难点设计反思拓展活动,反思全面,能针对知识内涵、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等设计反思问题;拓展到位,能针对前后知识以及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设计拓展内容,体现了提升学生应用能力和情感态度的设计;反思和拓展难度适当,符合课标(或考纲)要求,评定等级为“优秀”。能针对 重点、难点设计反思拓展活动,能针对知识内涵进行反思,注重了前后知识之间以及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但反思欠全面,忽视了研究过程或方法的回顾,评定等级为“良好”。能针对重点知识设计反思问题或训练题组,难度符合课标(或考纲)要求,评定等级为“合格”。没有设计反思拓展活动,或反思拓 展内容不符合课标(考纲)要求,评定为“不合格”。

5.系统总结(5 分)

能设计系统总结活动,活动要求明确,能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总结要求,评定等级为“优秀”。有系统总结活动的设计,有对知识和方法的总结要求,但缺少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总结要求,评定等级为“良好”。有系统总结活动的设计,仅有对知识的总结要求,评定等级为“合格”。没有系统总结活动的设计,或仅有条目没有总结 要求,评定等级为“不合格”。

6.达标检测(15 分)

难度符合课标(或考纲)要求,内容能涵盖所有知识点,题型合理,具有层次性,基础性和拓展性内容比例符合 4:1 的要求,评定等级为“优秀”;难度符合课标(或考纲)要求,内容能涵盖所有知识点,基础性和拓展性内容比例符合 4:1 的要求,但考查层次性欠缺,评定等级为“良好”;难度符合课标 要求,内容能涵盖重要知识点,评定等级为“合格”;没有设计限时作业,或难度不符合课标要求,评定等级为“不合格”。

中学教学设计评价标准 篇2

一、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发展性评价标准

1. 制定评价标准的依据

1) 国家相关教育政策和法规。

我们在制定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发展性评价标准时, 主要以《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为依据。

(2) 科学理论。

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既是一种身体活动, 又是一种心理活动, 因此制定评价标准时要有心理活动方面的评价指标。另外, 课外体育锻炼评价还应关注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要想有效地落实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评价工作, 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都很重要, 缺一不可。

(3) 评价对象和条件。

上海市金陵中学是黄埔区有声望的一所完全中学, 上海市凌桥中学是上海市一所公办农村初级中学。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 我们发现这两所学校的学生对课外体育锻炼的态度有较好的认识, 但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还有待提高。

2. 评价标准

根据上述依据, 我们通过提出初拟指标体系和评定标准, 运用调查统计法进行筛选和整理, 随后经过理论论证、专家评判和实验修订[1]三个环节, 制定出供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家长评价用的三个标准。

(1) 供教师评价用的标准。

教师评价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标准, 具体情况见表1。

填表说明:如果做到“评定标准”栏等级内容中的4项, 相对应的指标获得的“评定等级”为A;如果做到“评定标准”栏等级内容中的3项, 相对应的指标获得的“评定等级”为B;如果做到“评定标准”栏等级内容中的2项, 相对应的指标获得的“评定等级”为C;如果只做到“评定标准”栏等级内容中的1项或1项都没做到, 相对应的指标获得的“评定等级”为D, 并且在做到的等级内容上打“√”。

(2) 供学生自评用的标准。

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自评标准, 具体情况见表2。

填表说明:同表1。

(3) 供家长评价用的标准。

家长评价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标准, 具体情况见表3。

填表说明:同表1。

二、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发展性评价的操作方法

1. 组织实施

由学校体育教研部门主持, 在班主任和体育老师的配合下, 组织学生、教师、家长在期中和期末进行评价, 并根据发展性目标评价模式, 制定若干制度来规范评价过程, 确保评价结果的高信度和高效度。

2. 搜集评价信息

一般情况下采用发放问卷的形式搜集评价信息,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计算机, 做到评价无纸化, 这样既可以降低评价的成本, 又可缩短评价周期, 能提高评价工作的效率。

3. 处理评价信息

对于定量指标, 我们运用加权平均法和累积分数法以及计算机自编软件处理评价信息, 然后根据常模, 确定每个评价对象的等第。再根据定性指标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有针对性地提出评价对象今后发展的建议。

4. 评价结论反馈

评价结论反馈给学生, 可以让他们了解自己的课外体育锻炼情况, 自觉地加强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和质量;评价结果反馈给老师和家长, 能让他们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评价结论反馈给学校领导, 一方面可为体育教学的改进提供信息, 另一方面可作为学生档案保存起来, 为以后全面评价学生提供资料。

5. 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发展性评价的再评价

每次评价工作完成和评价结论反馈以后, 都要对所做的工作进行评价, 以便及时纠正偏差, 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或者为以后开展评价工作提供有效信息, 如修订评价标准等, 使评价工作趋于科学和完善。

参考文献

中学教学设计评价标准 篇3

[关键词]体育教学;学习评价;探究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正在全面实施新课程标准理念,其核心思想是“以生为本”,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性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新课程在教学目标上,更关心个体认知发展的高级目标-思维、问题解决、创新与实践能力、直觉、灵感等,更强调教学的情感目标。新课标指出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再也不是被动的承受学习中的艰苦,而是通过各种方式激发他们的兴趣,引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探索。在教学内容上突出了生活化、情景性与趣味性;在教学的方式上,强调改变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和对话,强调积极体验和探索,倡导探索式学习和合作学习。这些改变必然带来教学评价上的重大变革。鉴于此,本文欲通过对教学评价问题的研究,制定出适应新课程标准的可行性教学评价方案。

一、目前学习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分数评价是现行教育考试制度和学生评价体系的敏感核心,也是当前我们体育学习评价体制的“软肋”。众所周知,学生的运动能力受先天素质和遗传的因素影响很大,有的学生可能不用练习就能得到高分,有的学生即使刻苦联系也达不到及格。用统一的评分标准评价全体学生的体育学习,必然会挫伤大部分学生对体育的热情。

以往的体育课学习成绩评价形式只是采用单一的教师对学生的外部评价,即教师对照一系列的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测试和打分。教师居于主导地位,决定一切;而学生则处于被审视与被选拔的地位,往往产生恐惧、消极、应付、反抗、逃避等心理和行为,使评价失去了真实性,成为学生发展的障碍。我们的体育教师在学习评价中却习惯以能否跑的快,跳得高,投得远来给学生分高低,而跑得快,跳得高,投得远是先天素质就具备,还是学习锻炼获得,根本不加以评别。学生努力的程度,进步的幅度教师视而不见。教育现象纷繁芜杂,只用一种评价方式衡量,显然不科学。

二、新课程标准下学习评价的实施方案

1.学习评价内容应多元化

学习评价内容应包括:(1)身体健康评定:对身体形态的评定,主要从身体的姿势、体型等身体外部表现,并结合体格检查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志》的相关内容对学生做出全面科学的评定;对体能的评定,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协调性等;对生活习惯的评定,主要从生活规律是否健康,是否形成良好的身体保健意识习惯来进行评价。(2)对学生体育与健康知识学习的评定,主要包括:对于体育健康的认识、体育与健康对于人、社会的价值和重要性;掌握体育与健康的相关知识并能运用于实践的情况;能掌握符合一定学习水平目标要求的运动技能以及运用于实践的情况。(3)学习态度的评定:包括能否主动、自觉地参与体育活动?在体育活动过程中能否全身心投入?能否积极主动思考,为达到目标反复练习?能否认真接受老师的指导?(4)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的评定:能否善于运用体育活动等手段,较好的调控自己的情绪;能否战胜胆怯、自卑,充满自信的学习与练习;能否敢于和善于克服各种主观、客观的困难与障碍,挑战自我、战胜自我、坚持不懈的进行学习和练习;能否对他人理解和尊重,能否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能否努力承担在小组学习与练习中的责任等等。

2.学习评价方法应多样化

学习评价方法多样化,包括:(1)定性评价结合定量评价。在体能与运动技能的评定中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更准确全面地了解自己的体能状况,使评价更具有指导性,改进性。而对学生学习态度与行为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的评定则以定性评价为主。(2)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其方法有:口头评价,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进步和闪光点及时地进行激励性的口头性评价,使学生得到鼓励和肯定,从而增强了学生自尊心和学习的自信心;单元评价,主要是以课程目标完成情况的评价重点,围绕单元教学计划所预设的目标进行评价,如技能、学习态度、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合作意识以及保护能力、自练能力等便于与学生及时发现问题找出原因,确定下一单元的学习目标;建立成长记录袋,主要记录学生各个时间段身体形态、机能、体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发展情况,以及学习态度和行为等方面发展情况,以及学习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的有关资料,从而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在新课标下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将有利于学生随时发现各方面问题,并及时加以改进,既能使评价结果更加充实、客观、全面、科学,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差异性评价。这种评价,由于是通过学生对自身体育学习现状和发展趋势的评价,是一种自我认识的过程,从而尊重了学生的个性,激发了学习动力,有利于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培养,使学生获得与其他同学同样的成功与发展的机会,真正体现了教育的平等。

3.学习评价的主体应多元化

新课标下对学生学习评价除了教师对学生的外部评价,还应有学生的自评和学生之间的互评。学生的自评和互评是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通过对自身(或同伴)的体育学习现状及发展趋势的亲身评价体验,产生正确的认识并获得尊重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体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评价是由教师参照学生自我评价与学生互评的情况,对学生的学习目标完成情况,行为表现和进步幅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使得这项工作更加民主、客观、公正、合理,更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有助于激励学生更有效的学习。

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 篇4

一、公民道德素养

1、遵纪守法 ①学法、守法、用法、在社会生活中用各种规范约束自己的言行。②按时到校,不早退、不旷课;遵守课堂纪律。③遵守通行规则,通过楼梯等过道时靠右行、不争抢。

2、明礼诚信①与他人平等、友好相处、懂礼貌,不欺侮同学。②待人诚恳守信、不说谎、不作弊。

3、自尊乐群 ①能够采取恰当措施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权益。②能够自我反省,有错即改。③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学会料理个人生活,自己的事自己做。④关心集体,乐于参加集体活动。⑤善于与他人交流,善于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4、遵守公德 ①爱护文物古迹,爱护公共设施,爱护庄稼。②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主动按顺序排队。③遇有侵害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学会自救自护。

5、爱护环境 ①爱护环境卫生。②爱惜粮食,节约水电。不攀比消费,不乱花钱。③积极参加环境教育和环保活动。

二、学习态度与能力

1、学习兴趣 ①学习主动,对知识有好奇心,努力克服学习中的困难。②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集中,上课专心听讲,勤于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回答问题。③认真预习、复习,按时独立完成作业。

2、学习方法 ①制定并落实有效的学习计划。②使用多种有效的学习方法。③善于总结与反思。

3、学业表现 ①课堂表现优秀、板演、回答问题等质量高。②作业质量高。③阶段性考试成绩良好。

三、实践与创新

1、实践能力 ①绘图、实验操作等学习环节表现良好。②积极参加各类实践、创新活动,且成效显著。③自己设计并实施创造与发现活动。

2、创新表现 ①在作文、模型制作等方面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②善于收集、整理、运用信息。③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研究性学习等探究活动。④见解独到,能够创造性解决问题。

四、运动与健康

1、身体健康 ①良好的身体素质。②精力充沛。

2、心理健康 ①活泼开朗,能够自我调控情绪。②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

3、生活健康①坚持锻炼身体与参加体育活动。②讲卫生、生活习惯良好,生活有秩序,作息有规律。③无不良嗜好,不吸烟、不喝酒、不赌博、远离毒品。

五、审美与表现

1、审美情趣 ①发现并欣赏自然、文学、艺术作品等的美。②在语言、衣着等方面具有正确的爱美观念,穿戴整洁得体、朴素大方;仪表庄重,和谐文雅。③情趣健康,不看***、暴力书刊音像制品。

教学设计评价标准 篇5

一、教学目标设计

1、明确(目标明确,具体,便于师生操作),2、恰当(符合大纲、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

3、全面(体现知识、能力、思想等几个方面)。

二、教学方法设计

4、教法选择得当(结合教材特点,学生,教师实际,一法为主,多法配合,优化组合)。

5、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恰当(根据实际需要,教具、软硬件并举)。

三、教学程序设计

6、教学环节设计合理(有层次、结构合理,过渡自然)。

7、教学环节中小步骤设计具体(根据实际需要有些教学环节 中有小步骤设计。教学环节或小步骤分配合理)。

8、教学程序设计巧妙(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和方法运用上新颖独特,有艺术性)。

四、教材处理设计

9、教学思路清(有主线,内容系统,逻辑性强)。

10、以旧引新(寻找新旧知识的关联和生长点,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11、突出重点(体现在目标制定和教学过程设计之中)。

12、突破难点(体现在教材处理从具体到抽象,化难为易,以简驾繁等方面),13、抓住关键(能找到教材特点及本课的疑点,并恰当处理)。

五、师生活动设计

14、精讲巧练(体现以思维训练为核心,落实双基)。

15、教为学服务(体现在教师课堂上那股设疑问难,引导点拨, 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16、体现知识形成过程(通过暴露思维过程,学生自悟与发展,总结出规律和体会)。

17、学法指导得当(学生课堂上各种学习活动设计具体、充分,教师指导有方)。

18、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的六种意识(目标意识、主体意识、训练意识、情感意识、创新意识、效率意识)。

六、板书设计

19、紧扣教材,突出重点,主次分明、有启发性。20、言简意赅,文图并用,有美感。

21、设计巧妙,有艺术性。

七、教案创新与个性特点。

22、遵循常规但不拘泥,根据个人诧异和特点,有创新,写出有个性特点的教案。

八、书写要求

23、祥略得当。

24、字迹清楚、文通词达。

九、教学思路设计说明。

25、教材分析与处理说明。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篇6

一、教学设计(1)【1】、教学目标(11):

1:教学目标明确具体,符合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要求,切合学生实际

2:各知识点的学习目标层次合理,分类准确,描述语句具有可测量性 3:密切结合学科特点,注重情感目标的确立 【2】、教学内容(12):

1:教学内容的选择符合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要求

2:按照科学的分类,对教学内容正确分析。重点、难点的确立符合学生的当前水平,解决措施有力,切实可行。

3:根据学科的知识能力结构确定知识点;各知识点布局合理,衔接自然

4:根据学科特点,注重到思想教育的内容 【3】、教学媒体(13):

1:教学媒体的选择符合程序,具有较高的功效化;注重到多媒体的组合运用

2:所选媒体适合表现各自知识点的教学内容,对教学能起到深化作用

3:教学媒体的使用目标(在教学中的作用)明确,使用方式有助于学生的学习

4:板书设计规范合理,能紧密结合学科的特点,有一定的艺术性。【4】教学策略(14):

1:根据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和学生特征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 2:遵照认知规律选择教学方法,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3:各知识点的教学过程结构类型与所选择的教学方法配套;整节课的教学过程结构自然流畅,组织合理。【5】形成性测验(15): 1:形成性练习题覆盖了本节课各知识点的所有学习目标层次 2:形成性练习题数量简洁,文字精炼,表达准确,便于检测。

二、教学过程(2)【1】目标实施(21)

1:整节课围绕目标进行教学

2:在教学过程中,对各知识点的学习目标是否达到并能及时进行检测

【2】内容处理(22)

1:在课堂教学中,对各个环节,各知识点占用的时间分配合理,总体掌握准确 2:分清主次,重点突出;抓住关键,突破重点。【3】结构流程(23)

1:按照设计好的流程方案进行教学,做到照搬而不呆板,机械,灵活而不打乱安排

2: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诱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 【4】媒体运用(24)

1:演示实验,应用媒体时,操作熟练,规范准确,视听效果好 2:媒体出示时机合适,使用方法得当,取得预期效果 3:板书整齐,字迹清晰,书写规范,无错别字。【5】能力培养(25)

1:注意对学生的智力,技能和创造力的培养

2: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6】课堂调节(26)

1:注重师生的交流,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

2:组织能力强,课堂教学秩序好

3:实践掌握准确,教学效率高;能够妥善处理突发事件 【7】教师素养(27)

1:仪表整洁、大方,教态端庄、自然、亲切

2:讲普通话。口齿清楚,发音准确,表达形象生动,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

3:治学严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4: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和信息处理能力,能为学生介绍本学科最新成果及发展前沿,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三、教学效果(3)【1】课堂反应(31)

1: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得以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

2: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积极主动,与老师配合默契 【2】达标程度(32)

1:形成性测试中,大多数同学反应积极,回答问题踊跃 2:回答问题正确率高达90%以上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解读 篇7

那么, 一堂语文课完成下来, 对这堂课的课堂教学评价是优秀、良好, 还是合格、不合格?应该有一套评价标准。下面就优秀课的标准, 稍作解读。

一. 教学理念

教师要熟悉新课程教学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 以学生为主体, 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让学生主动、生动地学习,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新课程的最新理念强调, 教学过程是一个双主体互动的过程, 教师和学生都要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 并尊重彼此的主体性。师生之间和学生彼此之间是一种主体性关系。因此, 高中语文课堂要充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是学习的主体, 有积极学习的情感。教师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 而不做教材和教参的传声筒。教师在课堂上不能一人唱主角, 要走出话语霸权, 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对话关系, 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

二. 教学目标

1、目标明确、具体;2、定位准确, 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3、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安排;4、体现三维目标 (在设置知识、技能目标的同时, 也能够设置相关学生思想方法、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发展的目标) 。

语文教学目标的制定, 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情感态度;认真研究教学大纲 (课程标准) , 明确其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深入细致地分析教材, 确定重点目标和难点目标, 把握住目标间的隶属关系。语文教学目标一般分为三个领域: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传统的语文教学把目标定位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上, 视学生为接受知识的“容器”, 向学生灌输知识。现代语文教学则把学生看成是能动的主体, 语文教学目标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 定位上趋于全面性:既重视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 也重视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的培养、高尚完善人格的养成、全面素质的提高。

体现在教案所确定的目标中没有空话套话。知识和技能, 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领域的教学目标融合。如:在设计《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目标时, 可分为: (一) 知识教学点:1、学习本文在选材、布局和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特点;2、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 (二) 能力训练点:领会史传作品在选材、布局和揭示人物性格方面的特点, 提高阅读欣赏史传文学作品的能力。 (三) 德育渗透点:学习廉颇、蔺相如的为人, 培养学生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学内容与教材处理

1、教与学内容科学 (深度、广度合适, 容量适当) , 教材处理适宜;2、教学重点突出, 难点处理得当;达成目标的过程分析能够紧扣重难点进行;3、重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落实和培养;4、内容符合学科特点, 符合学生认知水平。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重要的是要考虑到如何启发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实际生活中的各方面去。”因此,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要建立学习语文教材就是为了要超越语文教材的理念。尤其是现今的新课标教材, 必修课程五个模块, 选修课程五个系列, 如果语文教师机械地“教教材”, 那要教到猴年马月?语文教师要能够根据目标需要对教材进行删减、重组、整合、扩展或延伸, 作出合理、适度的加工与改造, “用教材去教”, 以达到开启学生思维, 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目的。

教师对教学内容及重点进行浓缩, 不求面面俱到;对于一些复杂深刻、学生难于理解和掌握的内容, 教师要能抓住关键, 选准突破口, 化难为易, 使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如:《寡人之于国也》一文的教学, 比喻论证方法的运用是个难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可从“五十步笑百步”的喻义理解入手, 设计出一个个问题:1、这篇课文记载了孟子和梁惠王的一次对话, 这次对话是围绕什么问题展开讨论的?2、孟子对梁惠王“民不加多”的疑问是如何分析的?3、孟子是怎样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并无本质区别的?学生通过小组讨论, 很容易回答出第一个问题, 然后, 教师作如下引导:孟子不直接回答“民不加多”的疑问, 而是用梁惠王熟悉的事例设喻——举出战场上两个逃兵“弃甲曳兵而走”的情况。根据逃走距离的远近, 提出“以五十步笑百步”的反问——“以五十步笑百步, 则何如?”进一步诱使梁惠王在不知不觉中说出否定自己观点的话:“不可, 直不百步耳, 是亦走也。”这正好走进孟子早已设好的“圈套”, 所以, 孟子说, “王知如此,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回答了“民不加多”的原因。这时, 教师再抛出关键的一问:4、对“五十步笑百步”的喻义如何理解?这时学生小组讨论后有如下答案: (1) 说明梁惠王认为自己对待百姓的政策比邻国都好, 但孟子却指出魏国的政策虽然好一些, 但与邻国相比, 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 本质上都是相同的; (2) 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来打比方, 说明梁惠王比别的国王好不了多少; (3) 梁惠王的移民移粟的措施跟邻国统治者的治国不尽心, 实质上没有区别, 只是形式数量上不同。

这样, 《寡人之于国也》一文善用比喻论证的教学难点得以突破, 学习孟子善用比喻说理的教学目标也得以实现。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

1、教学过程安排科学合理, 层次清楚, 环节紧凑, 活动转换自然、妥当, 及时反馈教学信息, 注意调整和控制教学过程;2、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3、建立积极的师生交往, 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创设师生对话的氛围;4、教与学方法的选用符合内容需要, 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能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必须要随时随地了解学生的心态和需要, 不断改进教学计划, 在师生的互动中即兴创造, 超越预定的目标要求。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是在民主、信任、合作的气氛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自主精神。

高中语文教学要以研究性学习为载体, 倡导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 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 在课堂上, 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多样的学习组织形式, 如与同桌组成的二人小组、四人小组、自愿组合的学习小组、优劣互补的学习小组等。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在不同的组织形式下完成讨论与交流。

不同的语文教学目的和任务, 要求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此, 语文教师在选用教学方法时, 首先要把握语文教学目的和任务, 要选择和运用与语文教学目的和任务相适应的能够实现语文教学目的和任务的教学方法。例如:传授新的语文知识时, 要充分发挥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的效用。其次, 语文教学方法的选择还要把握好不同语文教学内容的不同的性质和特点, 把握好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例如:议论文多采用讲授法, 而重在过程探索性的知识内容则采用多媒体演示与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而“名著导读”《论语》则可以采用百家讲坛式的专题讲座法。

五.教师素质

1、教学语言规范, 教学内容表述准确、生动有感染力, 民主平等;2、善于引导全体学生参与思维活动, 开放性和感染力强。

语言是语文教师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启迪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进行思想教育的最重要的工具, 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讲求形象、生动, 精练、准确, 幽默、富有启发性, 这样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 教师在课堂上要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质疑的教学气氛。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有利于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提出问题, 发表见解。教师是否有意识地自觉引导全体学生参与思维的活动, 这是课堂评价的重要方面。

总之,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 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感体验, 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主体作用的发挥, 强调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 鼓励发现、探究与质疑, 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3].《课堂教学评价标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探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篇8

一、“一个都不少”——面向全体学生

班级授课制的课堂教学,以统一化的集体教学为特点,强调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检测等方面的一致性。它以假设的全班学生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的一致性为前提,教学中就容易“一刀切”。一堂好课,首先应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制约着学习的结果,由此而产生的差异将导致不同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数学学习倾向。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并不意味着搞“填平补齐”,而是在致力于绝大多数中等水平学生发展的同时,还要使那些在数学方面学有余力的优生脱颖而出,学有困难的学生学有所得,达到基本要求。

二、“在活动中学数学”——关注学习过程

“数学是人们在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的基础上,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应用的过程,这一过程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引自《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只是接受现成的数学知识,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许多东西是教师难以教会的,要靠学生在活动中去领会。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学习。一堂好的数学课,教师应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向学生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参与概念、法则的形成过程,暴露学生学习知识的思维过程。具体说,教学时应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帮助学生获得新知学习的必要经验和预备知识(奥苏贝尔称之为“先行组织者”),从而为新知学习提供认知固定点,提高学习者认知结构中适当观念的可利用性;应启发学生从原有认知结构中找准新知的生长点,不仅要考虑学生学习新知识所需要的基础,而且充分考虑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已了解多少,从而确定新知学习的起点(维果茨基称之为“最近发展区”);应突出新旧知识的不同点,在比较中发现矛盾,引发认知冲突,使学生达到“愤悱”的状态,为学习新知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保持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三、“数学的生命在于应用”——注重学用结合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数学的应用业已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不少专家指出,数学教学不能“掐头去尾烧中段”,要重视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一堂好课,不仅要让学生建构知识的意义,还应使他们懂得知识的来源和实际应用,“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一方面,数学课本中有许多知识的教学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特别是几何初步知识、统计知识及一些应用题的学习,都是从实际出发,经过分析整理编成数学问题的;另一方面,由于课本的容量有限,使得许多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生活事例未能进入课本。因此,教师应处理好数学的学与用的关系,注重学用结合,进一步认识和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注重学用结合,应在课堂上充分挖掘教材中蕴涵的数学应用性因素,坚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出发;应尽可能地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情景和数据编制数学问题,体现数学与生活相伴;应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上,改变封闭式的单向结构为开放性的多向结构;应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探索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和应用中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四、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着眼全面发展

在数学课上,学生们除了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智能,还带着自身的情感、动机、需要等一并投入课堂;学生们除了与教师交往外还与同伴之间进行相互交往;学生们除了认知、情意方面的发展,还包含群体合作能力、行为习惯及交往意识与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诚然,这一系列目标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但却必须通过每节课来实现,渗透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在每一节数学课上,每个学生都是把整个生命投入课堂的,我们所进行的都应是“完整的人的教育”。

着眼学生的全面发展,应在数学课上营造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无论是课堂的引入、新知的展开、结论的获得、技能的形成、情意的发展、个性的展现……课堂的每一分钟都能像磁石一样紧紧地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应创设一些具有一定思考性、探索性、思想性、趣味性的问题情景与任务目标,让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效地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助互动;应充分挖掘数学的形式美与内在美,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和育人功能,使学生在学数学的过程中经常伴有轻松感、快乐感和成功感,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快乐。

华阳学校教学设计评价标准2 篇9

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取决于备课时对备课规范意识自动调空的程度,既备课要有深入的理性思考。教师必须熟悉教学课标要求,在教学全过程中,用新课标精神,确定一条自己清楚的教学行为运作线。对教学目标知识能力要求等均有准确的把握。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为达到确定的教学目标服务的。这样教师确立了备课的目标,即可写出相应的指导教学的教学设计。为促使教师教案的指导教学,自身业务水平不断提高,能适应新课改一切要求,以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结构的编排,教学方式的选择,板书的设想,课后的反思等几方面进行检查、考核、评价。对教学设计检查制定出具体的评价及考核成绩。

具体考核评价内容:

一、教学目标

1、目标明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要求明确、恰当。

2、目标准确: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符合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实际。

二、教学过程

1、理解、把握教材编写意图,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教材内容理解准确,年段特点把握正确。

2、教学内容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

3、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有效组织合作交流。

4、课堂容量适当合理。

三、教学结构

1、教学结构严谨,层次清楚,教学密度合理。

2、摆正教与学的关系,体现学生的主动地位,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强化教学过程的互动性。

四、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适合学生特点,灵活多样,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3、能通过学生参与活动,增强学生学科能力。

4、突出重点难点,教学信息多项交流反馈及时,矫正奏效。

五、板书

1、板书工整、美观、言简意 层次清楚。

六、课后反思

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进行回顾,将经验、教训和自我体会记录在案

镇教师教学水平评价标准 篇10

全面、发展、客观地评价教师的工作,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作用,对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方位、多角度、多渠道评价教师的教学,采取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他评与自评相结合的方法,既重视教学成绩,又重视获取成绩的过程与方法,通过评价促使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通过建立教师业务发展目标,引导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方向发展,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根据《教育法》、《教师法》和市区有关文件精神,特制定本评价标准。

一、评价的目的教师工作质量的综合评价是以教师个体的工作质量为评价对象。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评价主要是用客观的评价标准,科学的方法技术,公开合理的规范程序对教师的工作进行价值判断,评价结果是职评、晋级、提升、评优、评奖的主要依据。

二、评价的原则

教师工作质量的综合评价,要坚持方向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公开性原则、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原则,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形成 性评价与 综结 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三、评价的内容、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

四、评价对象

全镇在职教师

五、评价内容及基本权重

1、教学0.62、师德修养0.13、科研(含教研)成果0.14、学校工作0.15、其它(特色加分等)0.1六、评价组织机构

(一)成立“教师教学水平评价领导小组”,由学校校长兼任组长,全面部署、指导、检查、监督全校的评价工作。

(二)学校成教师教学水平评价小组,小组成员,可以是在职教师和管理人员,也可以是有高级职称的离退休教师。

(三)学校在教导处负责评价工作的组织以及各种评价信息的采集、整理、统计、归档等评价工作行政事务,对各评价工作进行指导,并负责学生评价的信息采集工作。

七、评价方法和信息采集

(一)教学质量评价方法和信息采集

1、每学期评价一次,一学年为一周期

2、统考学科和非统考学科两个系列进行评价。(注:统考学科的介定——凡市参加市区统一考试或升学考试的学科)

3、采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评价方法。自评有利于增强教师的主人翁意识,促使教师自我反省、自我调控,激发内在动机,主动改进完善,提高教学水平;他评可以加深相互间的了解与交往,促进教师间的互相学习和提高。

(1)教师自评(占10%)

每位任课教师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教学质量自评。自评方式一是填写自评表;二是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素质(含态度)教学文件、教学效果、课程指导、作业和考核等方面写出自评报告。自评表和自评报告于每学期第17至18周交教师教学水平评价小组。

(2)他评包括学生评价、组内互评、学校评价三个部分。

①学生评价(占20%)

学生既是教学活动的直接对象,又是教育资源的消费者,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对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学的总体质量具有最直接、最全面的体验,对教学质量的评价最有发言权,应作为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来源。

学生评价每学期进行一次,安排在期末考试前进行,以班级为单位,由教导处组织对每一位任课教师进行评价,参加评价的班级由教导处随机决定(担任班主任的任课教师采取回避制),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必须对单个教师进行评价,不准同时、集中评价多位教师;实际参评学生数不得少于该班级人数的90%,否则评价结果无效;学生评教表要当场发放当场收回,不准将评教表发给学生离场评价;参加评价的学生要认真、公正、准确地填涂评教表,评价结束后将评教表当场密封,并由评价主持人、班长签字,汇总到教导处。

②组内互评(占30%)

以教研组长评价为主,结合听课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定。

学校规定随堂听课,要注意记录被听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并填写评价表,交教研组长。

教研组长要制定教学质量评价工作计划,通过随堂听课、教学资料检查、教学质量问卷调查或学生座谈会等方式,在全面了解每门课程教学情况的基础上对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

③学校评价(占40%)

学校评价由校评价小组成员组成。

评价组成员要通过随堂听课、注意各方面的信息积垒,以保证评价的公正性。

(3)教学资料检查的说明

教学资料是指备课文本(教学设计书、教案、课件等)、授课计划(进度表)、作业批阅记录、学生成绩分析(或试卷分析)等,教学资料检查是检测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评价人员每学期都要对教师的教学资料进行全面检查评价。

(4)教学特色评价

鼓励教学中的改革与创新。教学工作是经常性、复杂性的劳动,具有一定的艺术性,需要教师创造性的工作。为了引导和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胆探索和尝试教学改革,充分挖掘并逐步沉淀教师个人专长,形成特色,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对学生发展的感染力,推动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对于不断探索研究教学改革,在教学工作中有新意、有特色或有所创造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以加权方式把教学特色评价作为教学质量评价的依据之一。

①教师自认为在教学上有特色或创新项目的,应向教导处提出确认申请,由教导处组织学校领导和有关教师进行现场确认;或在评价结束前向教导处递交教学特色或创新项目自评报告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由教导处组织评价领导小组、评价组成员和有关教师进行事后确认。②评价小组在进行教学质量评价过程中,若认为教师有教学特色或创新项目,应向教研室提出书报告并提供有关证明材料,由教研室、教师工作评价领导小组、督导组成员和有关教师予以确认。

③教学特色或创新项目的确认必须经参加确认的人员集体评议并有三分之二及以上的多数人员同意,方为有效。

(二)师德修养

1、政治品格(20分)

教师应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高尚的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热爱教育事业,追求事业的发展。

2、工作态度(30分)

教师工作态度端正,工作量能达到规定标准,工作效率高。

3、遵章守纪(20分)

教师能遵守党纪、政纪、国法和职业道德规范及我校各项规章制度,能按照我校有关规定严格要求自己。

4、为人师表(30分)

教师要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对待同事、对待学生、对待家长都要做到为人师表。师生关系融洽,对学生充满爱心。

(三)科研(含教研)成果评价

1、以每学年内的成果进行评价。

2、刊物类别由教师教学水平评价领导小组认定。

3、由教师教学水平评价领导小组负责统计评价,成果材料由教师本人提供。

4、评价标准分A、B、C、D、E五档

(1)A档(100分)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①公开出版(具有书号)的学术专著者。

②参与编写国家或地区规划教材。

③在市级以上有公开刊号的刊物上发表论文或者在有较大影响的全国性刊物或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篇,且本人是第一作者。

④参与市级以上课题者。

(2)B档(80分)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①参与编写校本教材者。

②有或参与校级课题者。

③在区级有公开刊号的刊物上发表论文者且本人是第一作者。

④参与区级课题者。

(3)C档(60分)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①有论文在校级论文评比中获奖者。

②开设区级教学研究课有完整案例及分析者。

(4)D档(40分)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①有交学校教导处论文者。

②有教育教学案例且质量较高者。

(5)E档(0分)

不符合以上任何一项条件者

(四)学校工作

1、每学期评价一次,每学年为一个周期。

2、由教导处负责评价,每学期评价后把评价结果连同工作记录交教导处存档,以两个学期的平均值计算结果。

3、以教导处工作记录为依据,评价标准分A、B、C、D、E五档

(1)A档(100分)

全勤、政治学习、业务学习(科研、教研活动)、学校要求参加的公益劳动及各种会议每次

都按时参加,积极、主动接受并认真完成学校分配的工作任务。

(2)B档(80分)

政治学习、业务学习(科研、教研活动)、学校要求参加的公益劳动及各种会议有1次无故不按时参加或有病事假一次,服从工作安排并能完成学校分配的工作任务。

(3)C档(60分)

政治学习、业务学习(科研、教研活动)、学校要求参加的公益劳动及各种会议有2次无故不按时参加,或有病事假2次,或者有1次无故不接受或不完成学校分配的工作任务。

(4)D档(40分)

政治学习、业务学习(科研、教研活动)、学校要求参加的公益劳动及各种会议有3次无故不按时参加,或有病事假3次以上10次以下,或者有2次无故不接受或不完成学校分配的工作任务。

(5)E档(0分)

政治学习、业务学习(科研、教研活动)、学校要求参加的公益劳动及各种会议有4次及以上无故不按时参加,或都有或者有3次及以上无故不接受或不完成学校分配的工作任务。

(五)其他加权项目

1、确认有教学特色的加5分

2、获奖的(1)国家级奖:一等奖15分,二等奖13分,三等奖12分

(2)市级奖:一等奖11分,二等奖9分,三等奖8分

(3)区级奖:一等奖7分,二等奖5分,三等奖4分

(4)本校奖:一等奖3分,二等奖2分,三等奖1分

教研室负责收集提供该项数据并根据实际情况认定奖级。

3、兼班主任工作满一年且无学生事故的加1分。此项数据由学生处提供。

(五)评价结果的计算方法

1、教学质量评价得分计算方法

(1)评价(教)表中各项因素的得分=权重×等级系数

(2)各个表的总分=各项因素的得分之和

(3)学生评教得分=各学生评教总分之和÷评教学生数

(4)教学质量评价最后得分= 学生评教得分×0.2 + 学校评价得分×0.4 +组内评价得分×0.3 + 教师自评得分×0.102、教师工作评价综合得分=教学质量评价最后得分×0.6 + 师德师养得分×0.1 + 科研(教研)成果评价得分×0.1 + 学校工作评价得分×0.1 + 其它×0.13、评价等级认定

(1)优秀(A):按教师工作评价综合得分由高到低排序,排序在被评教师总数的前10%。

(2)合格(B):处于优秀(A)与及格(C)之间。

(3)基本合格(C):教师工作评价综合得分≥60,按教师工作评价综合得分由高到低排序,排序在被评教师总数的后15%。

(4)不合格(D):教师工作评价综合得分<60。

八、评价结果的使用

(一)评价结果经学校“评价领导小组”审议确定后生效,评价结果纳入教师业务档案。

(二)教导处必须妥善存储所有原始评价资料,接受教师咨询,并将评价结果分别通知每个教师。通知教师本人的主要信息有:各项评价指标得分,全校平均状况对比,本人所在位次和等级等。各次评价结果将根据需要向有关部门提供。

(三)评价是对教师工作的考核与承认。考核、评比“优秀教师”、晋升职称及岗位聘任实行“评价结果”一票否决制。

1、专职教师,要评为“优秀教师”、考核要定为优秀,其当年评价等级必须为优秀;当年评价等级为差等的,其考核直接确定为不称职。

2、申报晋升职称的教师,其评价等级必须为良好以上(含良好)。

3、评价等级为优秀者,奖励200元,连续二年评价等级为优秀者,奖励300元,连续三年评价等级为优秀者,奖励400元;评价等级为不合格者,扣年终奖金系数的0.3,连续二年评价等级为不合格者,扣年终奖金系数的0.5,连续三年评价等级为不合格者,学校将有权解除聘用合同。

九、评价的组织实施

(一)组织领导

评估领导小组一每学期召开一次例会,并把教师评价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作为学校经常性工作的组成部分,把任务落实到各工作部门。

初探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标准 篇11

一、对于优生,评价应该侧重激励他们创新、挑战

优等生所需要的是超越课本难度的新知,追求学识上超越一般学生的快感,他们追崇着获得更高水平知识的乐趣。所以,对于这些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评价,不能停留在仅仅肯定学生对课本知识已经掌握的层次上,而是要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他们选择独特视角,开阔他们視野,进一步激发他们深入思考、探究的欲望,使他们的学习进入更深层次。同时,对于这些优生的表现,教师不能简单地给予直接的肯定,也要让其他同学以优生为榜样,向他们学习,进而从他们富有个性的学习方法中有所感触和收获。这样的评价,不仅给其他学生指出学习的目标,还能激发优生继续奋斗,避免使其满于现状。

师:刚才我们感受了滔滔黄河的雄姿,领略了沉稳艄公的风采。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那些乘客,老师就是那位老艄公,即将上岸了,你们有话跟老师说吗?

(生思考后各自练说)

生1:艄公,你在惊涛骇浪中如履平地,不愧为黄河的主人!

师:谢谢你的高度评价!

生2:艄公,下次我再来这里的话,还要坐你的羊皮筏子!

师:谢谢你的信任。咱们有缘,会再见的!

师:你们都那么艄公长艄公短地叫我,我好像觉得不太顺耳。

(自言自语地) 生 1:爷爷,我真想在黄河边搭个帐篷,天天坐你的羊皮筏子!

师:你真是个有礼貌的孩子! 看来,你们都爱坐我的羊皮筏子,这是为什么呀?

生3:因为在浊浪排空的黄河中乘风破浪,惊险刺激但又有惊无险。

师:你们坐我的筏子只感受到惊险刺激吗?

生4:不,我还感受到了你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还有对他人的责任心。

师:你真是我的知音啊! 这么多年,我就是凭这些闯过来的!能跟你握握手吗?(师真诚地走向学生与之握手)。

二、对成绩中等的学生,评价要侧重激励他们进步、争先

对班上中等生,作为教学者就应该给予真诚的关爱。这些中等的学生的心理上是有向优生靠近愿望的,只是因为他们要么学习习惯不够好,要么毅力不够强,但他们是最有学习的潜力的。评价时,就要用丰富、生动的语言让这些孩子处于一种积极亢奋的状态。这样,他们就会努力向优生靠拢,老师的评价所激发出的热情和潜能就能使他们努力向上进取。同时他们也需要听到恰如其分的评价,通过老师的评价,了解自己的长处、短处,从而取长补短,完善自我。课堂评价就应侧重对他们学习态度的鼓励与欣赏,对知识正误及学习方法的点评。等待时机在他们表现好的时候给予最大限度的表扬。“这句子你读得多好呀!请你再给大家读一遍吧!”、“很欣赏你读书时专注、入神的样子”、“老师都被你读得感动了,你念得比老师还要棒!”、“到目前为止,你是念得最出色的一个!”、“你在等待机会发言,老师帮你一把,你就站起来了!”……通过激励性的语言,让学生充满信心,从而自信愉快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这样,学生的创造力就会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

三、对学习较差的学生,评价要侧重鼓励他们、使其正视自己

在教学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学生学习比较困难,成绩较差,对于这些学生也不能放弃,不能抱怨学生“启而不发”、“屡教不改”,而是要深入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要反思眼中所谓“无可救药”的学生是不是自己评价下的产物呢?一次我到外校借班上课,课前检查学生读书情况,我让学生按顺序每人读一段课文,当进行到中间时突然停住了,一个孩子涨红了脸,坐在位子上,大家都在看他,一些同学用眼神示意他别站起来,我走到他跟前,微笑着说:“该你了。”他很无助的看着我,他的同位站了起来:“老师,他不能读书,他结巴。”他的脸更红了,“没关系”我略微沉吟了一下“结巴是小毛病,自己注意克制一下就好了,著名的演员周迅据说也有一点结巴,可她说台词的时候一点也不结巴,老师看你刚才练读课文的时候表情非常投入,我相信你一定能读好。你愿意试试吗?”他站了起来,用响亮的声音读了起来,那段话不长,不知是因为他练读得很充分,还是我刚才那段话的作用,他真的没有出错,当他的话音落下的时候,我带头鼓起了掌,同学们也都鼓起掌来,掌声里我大声说:“你克服了困难,战胜了自己,老师为你骄傲,同学们为你自豪。”他的眼睛里似乎有泪光闪动。后来我曾联系过他的班主任,了解到他从那以后结巴的毛病好了许多,尤其是上课读书,因为课前练读充分竟很少出错了,他的老师对我说:“你那次跟他说的话,尤其是最后的掌声和鼓励他的评价对他影响很大,他会受益终生。”我欣慰,我庆幸自己当时没有放弃。

上一篇:妈妈,我爱您作文800字下一篇:俄语专业个人求职信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