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音乐教学评价(精选8篇)
浅谈中学音乐教学评价 篇1
浅谈中学音乐教学评价
作者:何卫东所属班级:丰润初中音乐一班地区:/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创建时间:2009-11-18
一堂好课具有示范作用,能为教师备课、上课、评课提供依据,并带动整个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什么样的音乐课才是一堂好的音乐课?什么样的音乐课才是符合新课改理念的音乐课?以什么标准来评价一堂音乐课?这是许多音乐教师关心的问题,也直接影响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验证的效果问题。
过去评课首先是评教师,评教师讲课的水平,其次是评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如何,侧重对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新课程改革要求贯彻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因此,在推进课程改革的进程中,评价一堂音乐课必须考虑以下因素。
首先,应注意对教学过程的真实记录。学生与教师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教师做了多少次?教师在不同教学环节花了多长时间?教师和学生应该怎样做?收集课堂教学的事实,为客观评价提供依据。
其次,注重课堂上学生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和学习达成状态。如学生参与状态方面:学生上课情绪如何,能否在音乐课上积极体验和模仿。学生交往状态方面:对教师提问和要求反应是否积极,与同学合作是否友好。学生思维状态方面:对音乐现象有没有独立见解,能不能在已有的音乐基础上自由、即兴地创造,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学习达成状态方面:能不能自觉、自信地学习和掌握课堂教学内容,音乐知识和技能等;能不能按教师要求把学到的相关音乐知识、内容与个人情感表达联系起来,有表情地演唱、演奏等。
再次,注重教师是否将自身专业知识、文化知识、道德品质进行转换,外化为学生能接受的形式,并运用音乐自身的魅力感染、影响学生。教师不同于学者,不但能自己唱得好、弹得好、跳得好、表演得好,自己学得好,还必须以自身的行为和能力影响学生、感染学生、成为学生效仿、学习的楷模。
第四,看课堂是否具有由课内学习向课外学习延伸的发展性特征。好课能让学生受益终生,直接影响学生的情感、情操,影响他们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即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他们的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即价值观和人生观。素质教育下的课堂教学,需要的是完整的人的教育,不仅是让学生获得一种知识,还要让学生拥有一种精神、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不懈追求的精神。
综上所述:一堂好的音乐课应该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步,教师与学生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美好的课堂气氛,情境交融,共同享受课堂教学,享受音乐。
下面,我就怎样具体评价一堂音乐课谈谈我的看法。
一、常规的评课要点
1、评课原则:包括实话实说原则、心理零距离原则、突出重点原则、激励性原则、因人而异原则、艺术性原则等等。
2、评课目的:通过评课,使参与活动的全体教师,从一个课堂教学实例中吸取教益,学习教学方法,改进不足,以达到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3、评课的内容:
(1)、评教学目标的确定
科学、准确而合理,体现新课程理念。(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评教学过程 A:课堂结构;
B:教材重难点的把握与突破;
C:教学方法:科学化、艺术化、最优化、个性化等。
(3)、评教学效果:学生课堂表现、(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目标达成情况等。
(4)、评教师素质:态度、语言、板书、教态、教学组织能力、学科专业技能、应变能力、多媒体技术等。
4、评课的形式:个别谈话式、小组评议式、师生评议式、专家会诊式……
二、新课改理念下的音乐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1、“美”
(1)、教态美:教师课堂上的教态应该是自然、亲切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学生,师生情感交融。
(2)、语言美: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准确清楚,精当简练,生动形象有启发性。教学语言的语调要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3)、示范美:看教师的范唱、舞蹈、伴奏是否到位。
(4)、情境美: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和教学音响资源要有助于培养学生较强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2、“活”
(1)、处理教材活
评析老师一节课上的好与坏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还要看执教者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评析教师一节课时,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看教师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2)、思路设计活
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怎样衔接过渡,怎样安排详略,怎样安排讲练等。
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思路设计是多种多样的。为此,评课者评教学思路,一要看教学思路设计符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不符合学生实际;二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性,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三看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是不是清晰;四看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效果。
(3)、教学方法活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不可能有一种固定不变的万能方法。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总是相对而言的,它总是因课程,因学生,因教师自身特点而相应变化的。也就是说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量体裁衣,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最忌单调死板,所以评课既要看教师是否能够面向实际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同时还要看教师能否在教学方法多样性上下一番功夫。
(4)、学生思维活
教师是否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让他们自发地组织、设计、分工、讨论,并参与音乐活动,使学生走进了音乐,参与音乐活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享受音乐的乐趣,表达个人的情智。获得了音乐审美体验。
(5)、课堂气氛“活”
象合唱、合奏、身势伴奏、歌舞表演等这些相互配合的小组群体音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以音乐为纽带进行的人际交流,它有助于养成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音乐表现的活动中,既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又使学生的表现能力得到了有效锻炼。这种让全体学生都参与的师生间和谐互动,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使学生的表现力在轻松、民主、欢乐的氛围中得到了提高。
3、“情”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以自己对音乐、对音乐教育、对学生的真情来感染学生,要以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深入理解和动情表现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并体验音乐的美感。正说谓:“老师都没有情,学生何来情”。作为一门情感艺术,其教育效应主要体现在熏陶、感染、净化、震惊、顿悟等情感层面上,音乐的本质是审美,音乐最根本的价值是审美价值,所以在评价音乐课堂教学是要把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位于首位。具体地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2)浓厚的音乐兴趣和学习音乐的愿望;(3)较强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4)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宽容理解、共同合作的集体思想;(5)良好的欣赏习惯和尊重、理解多元文化的态度。
4、“新”(1)、教学选材新: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学生实际看教案中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否适切,在情感、方法、知识技能等方面有所体现。
(2)、教学思路设计新: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性,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
(3)、教学方法新:评析教师的教学方法既要评常规,还要看改革与创新。要看课堂上音乐训练活动的设计,要看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要看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等。
(4)、教学手段新:看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现代化教学呼唤现代教育手段,教师要适时、适当运用投影仪、录音机、计算机、电视、电影、电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5、“创”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音乐创造能力应作为音乐学科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音乐创造主要包括:探索音响与音乐、即兴创造、创作实践等,对音乐创造能力的评价可参照《音乐课程标准》的相关内容采用量化测评。需要注意的是,音乐创造能力的评价应着眼于创造性活动的过程,应有助于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造的积极性。
评课不是教研员的专利,评课是每位音乐教师应有的业务素质!在新课改的春风下,让音乐还给音乐,让音乐还给学生,让音乐还给课堂!
浅谈中学音乐教学评价 篇2
关键词:成绩,考评,办法,实践
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 运用可操作性的手段, 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教学信息, 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做出价值上的判断, 从而为学生的自我完善和教师教学提供依据的过程。
一、评价体系全面、多样化
课堂中教师的讲与学生的学都把考查放在课堂之外, 使考查学生的过程脱离教学实际, 造成学生紧张的应试气氛。在课堂中考查学生, 不仅让学生能够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加深认识, 巩固记忆, 集中精力听课, 而且能够使教师及时得到教学反馈, 从而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及时改变自己的教学策略, 从而使学生在课堂45分钟内掌握更多的知识, 提高教学效率。课堂考查的方式有很多, 常用的有以下几种:课堂提问、课堂作业、课堂讨论等。在这样的考查方式中,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合理地给予成绩, 并且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赞扬。这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的数学课堂模式是学生在课堂上“鸦雀无声”“一片肃静”, 而数学教学只凭一张考卷是无法考查学生的动口能力。因此数学教学应从“封闭型”变为“开放型”, 课堂因由“一片肃静”变为学生的探讨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选取一些内容浅显的章节或者教材中的一些课后思考题, 让学生到讲台上做“小老师”。在学生讲课之前, 教师可引导他们在课前确定好教学目标、教学手段, 找到讲课的重点和难点, 编写教案。在“小老师”讲课的时候, 教师和其余的学生在讲台下要认真听讲、记录, 在课下做好评价。这种方法使学生在快乐中掌握了知识, 改变了过去学生口述表达能力差的现状。
此外, 还要重视对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考查。在一些大型的考试之前, 例如期末考试, 教师可以事先编纂一套试题, 对学生进行预考。考题的量不要过大, 而且要有一定的层次性, 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题型。然后规定一定的时间, 让学生作答。如此考查, 学生都有得分的可能, 因此学生会认真地准备, 主动地参与, 减轻了“统考”中的心理压力, 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进行正式考试之前, 教师可以事先向学生说明此次考试的大概范围、考题的类型、难易程度等, 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要求自由命题。这样学生的兴趣大增, 都会主动查阅相关资料, 认真研读教材内容和习题, 然后和同学再仔细讨论、研究, 最后请教于教师。等学生初步拟好题后, 教师再经过严格合理的筛选、综合, 最后形成一份完整的试卷, 再进行考试。这样的试题内容完全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而且因为学生积极参与了命题过程, 所以他们在答题的过程中就会认真, 积极性也高, 成绩自然不错。这样学生在自己命题考查自己的过程中调动了积极性, 培养了兴趣, 掌握了知识, 洞察到了数学试题的编写和解答各种题型的方法、思路, 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考试之后, 组织学生写好数学考查小论文, 就考查的重点和难点、批阅的思路、应试的心理、试题的类型等让学生自己选题。写好后由教师批阅, 挑选好的小论文班上进行交流, 学习, 然后打分, 再由教师修改后推荐发表和评奖。这样, 促使学生在考试后主动地对试题和一段时期的学习内容进行分析、小结, 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用标准分数衡量学生成绩
依靠主观印象和单纯打分来衡量学生是否努力学习, 往往有很大的片面性。有的学生比较努力, 但因评分不够高而说他没有用功, 实在是冤枉;有的学生评分较高, 教师说他很努力, 其实他的潜能远未发挥出来, 教师的评价实是“过奖”。因此要打破沿袭的“百分制”, 评定学生成绩的依据采用统计法得到标准数据, 对学生进行全面衡量。如用n表示考查的次数;S表示标准差, 由公式求出学生各项得分的平均分和标准差, S的大小表明某个学生成绩的稳定状态。通过公式计算, 教师可参考两个数据及平时学生的表现给每位学生合理地打出考查内容中的等级, 记入学生的成绩报告单。这种方法能准确地评价每位学生成绩结果的真正优劣。
三、改进现有成绩报告单形式, 全面评价学生
打破家长用一次性成绩报告单衡量子女学习的习惯, 让改进办法得到家长的认同。就目前而言, 没有学生成绩的报告单家长难以认同;另外只写考分的成绩报告单有很大的片面性, 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全过程。为此需对原有的成绩报告单进行修改, 使之成为一份既能保留原来的优点, 又能体现素质教育特点和要求的报告单。
浅谈中学美术教学评价 篇3
关键词:美术教学;评价机制;人性化
评价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中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的标准要能适应学生现有的能力和水平,并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和潜能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也就是标注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
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完善的、重过程、重创新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结果会产生重要的作用。这也符合《新课程标准》“为学生全面发展而评价”的理念。但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事与愿违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个性的张扬和潜能的开发。主要表现的问题有:无视学生的能力差异,以技能评价为唯一标准;无视学生的个体需求和个性差异,评价方式单调统一;无视教学民主,只有教师评价,没有学生发言权;无视学生的自主体验,只重结果评价,不重过程评价。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改变传统的以作业的最后完成情况为评价的标准,而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重视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和思索。在课堂教学中,将教师的评价和学生的评价相结合,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即时表现,也充分体现对学生创作成果的尊重。
教学评价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学习实际制定适宜的评价方法,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式。
一、评价标准多元化因人而异,尊重个体差异,体现评价标准的多元化
学生因为智力或者是家庭背景的不同,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结果肯定是有差异的,但教师不能因此而对一些学生“另眼相看”,而是要对所有的学生都给予正面的积极的引导。这才是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实现学生的个性化教育。
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学习实际和生活经验,而不是单独地从艺术性进行考虑,更不能制定过高的标准度量学生。评价的标准不能是求统一,而是要侧重于独创性,如内容或者表现形式是否具有一定的情趣性,是否对周围的生活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是否有丰富的想象或者自己的个性成分。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多次多角度的尝试,并对作业进行讲评和修改,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灵活采用各种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心理学家盖慈说:“没有什么东西更能增加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成功的努力。”课堂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在教学中,那些成绩较差,得不到教师鼓励和表扬的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就会逐渐消失,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自然也会降低。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各类学生的具体情况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有学习的兴趣,对美术学习有良好的自信心。
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格等进行,例如,对待初一、初二年级的学生要主要使用激励表扬的手段,这一阶段的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强,对教师的做法和说法都比较支持,也对教师的评价很关注,因此,当教师鼓励他们的时候,就能够较为容易地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而对于毕业班的学生,教师就要谨慎地对他们进行评价,这些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鉴别和判断能力,他们对教师的评价往往会有自己的看法,而且比较敏感,如果教师的评价过于空泛,或者模棱两可,就会让他们对教师产生失望感,从而丧失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要采用实事求是的方法,该奖励就奖励,该批评就批评,让他们认清自己。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的评价要细而微,起点低,目标小。评价要全面,要包括学生的学习成绩、情感、生活状况等。
三、采用多种评价形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传统的教学中,评价者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基于教师自己的审美观。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分,学生只是看一眼自己得的分数,很快就抛之脑后,对怎样改进并没有深入体会。因为这是教师的主观评价,所以难免存在疏漏或片面性,如果教师对学生了解不多,更会只以成绩定位一个学生,这当然无法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造成教师走过场,学生不重视的尴尬局面。
新课改提倡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自评、互评和小组互评的多元评价方式。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多元的评价方式更具有全面性,能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明确学生需要克服的弱点与不足。人与人之间的思维方式存在着差异性,不同的人对同一个问题的理解不同,当然采取的解决方法也各不相同。教师是成年人,往往用成年人的眼光看问题,与学生的思维方式有很大差异。其他学生的意见,常常正是教师疏忽的。学生提出的建议,往往会使教师耳目一新,与教师的建议互补。这样,学生既为他人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又加深了对作业的理解,更能提高自身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
从师生共评、生生共评中,教师也会得到很大的收获。师生共评是指教师让学生先评价对方的作品,将自己的审美与认知表现出来,然后教师在一旁因势利导:“你觉得他画得好吗?好在哪里?这样有没有创意?怎样会更好?”然后教师再发表自己的见解,综合评价。学生互评能够让学生客观地看到对方的优缺点,在反思的过程中自觉地“见贤思齐”,或者“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从而实现教学评价的民主、公平。
多元评价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为学生提供全面的信息,评价较为科学、宽松、现实,可以使学生清楚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通过比较、反思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
四、构建期末成绩的综合性评定体系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美术教学大纲》明确说明学校美术教学目的是“通过美术教学,向学生传授浅显的美术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造型技巧,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良好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形象记忆力、想象力与创造力”。
根据上面所述内容,在具体教学中,我们教师应改变以自己的主观印象或者是期末成绩而定学生最终成绩的评定方式,因为这对学生是不公平的,也是不合适的。因此,我们应在教学中建立综合性的评价方式。
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构建以平时成绩为主,期末测试为辅的评价方法,按基础知识(20%)、欣赏评述(20%)、平时作业(40%)、学习态度(10%)、课堂纪律(10%)的累计分综合评价学生的整体美术素质。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适当降低基础知识的教学难度,使学生不再对枯燥难懂的知识有畏惧心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评价学生时,我们应认识到,评价的形式是多样的,但是评价的目标一定要明确,应以得出客观、恰当的结论为目的。此外,我们还应知道,教师的评价不是为了评价而评价,而是要让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真正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认识和反省的能力,从而为今后的进一步积极主动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浅谈中学音乐教学评价 篇4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才的综合素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高素质的人才,是时代的需要、形势的需求。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教育评价体系也应不断完善,我们教育工作者也应当适应时代和形式的需求,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师生不仅要进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变革,同时也必须以综合素质评价取代以往的片面的、终结性的评价方式。对初中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是深化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达到新课程改革目标的重要措施。这一评价方法对中学教育教学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对课程改革的发展发挥重要意义。通过综合素质评价,能全面反映初中生的身、心、能力发展状况,其评价结果还能作为衡量学生是否达到中学教育标准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作为多年的班主任,我在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现与大家一同探讨学习。
一、充分认识实施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义综合素质评价的含义
综合素质评价是依据教育部和各地区制定的,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能力发展情况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判断的过程。在新课程改革前,学生评价强调甄别与选拔,忽视了评价对学生的促进与激励的作用;注重学业成绩,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体化特点;强调智力因素,忽视非智力因素;注重量化评价,忽视量化积累对质的作用。而新课程理念下的综合素质评价正如潘永庆在《多元评价创新教育的有效机制》中所表述的:“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各种潜能的辨认、开发和激励。各种潜能只有领域的不同,而没有优劣之分,轻重之别,每个人都是具有多种智能组合的个体,对学生的评价不应是关注哪一个学生更聪明,而是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在哪些方面更聪明。评价内容应当是多元的;评价方式应当是多维的。要通过评价,发现、促进学生强势智慧,借以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是只用单一的、用纸和笔可以测出的解答习题能力的个体。”即综合素质评价就是从学生的思想品德、知识技能、体质、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劳动技能等各个方面的实际发展水平和可教育性进行判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新课程改革的有机整体,是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反映,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最大亮点,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综合素质评价的意义
传统的以甄别与选拔为目的,忽视发展与激励的功能的教学评价方式过分注重学生终结性考试成绩,忽视学生在过程中的努力以及其独有的个性特点;注重智力因素,忽视非智力因素;注重量化标准,忽视质的评价。它将教育教学活动禁锢于思想的樊笼之中,没有将教育看成一个多因素、多变量、多层次并且有序列的动态系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随着新课程改革步伐的加大和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的教育理念的提出,构建符合初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综合素质评价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还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要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传统教体育方式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看学习成绩,成绩决定一切。这种评价忽视了学生具备的发展性和多元性,严重束缚了学生个性特征的发
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也严重阻碍了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把“促进学生发展”作为根本目的,把综合素质作为评价内容。这有利于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开展。因此,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必须。
(1)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评价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使评价即能够客观公正的反映学生的学业成绩,又有助于挖掘和促进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即通过评价了解学生在自身发展中的需求,又有助于促进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最终落脚点在于对学生的作用影响。综合素质评价在客观评价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运用能力的同时,也同样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新课程增设了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等课程,就是要全面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并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在实践活动中进行的综合素质评价能得出更精确的分析,从而帮助学生在活动中正确自我认识、实现自我发展、完善和提高,使学生的素质获得全方位的综合的强化。综合素质评价能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推进。
(2)转变教师评价观念,提高业务水平的需要
传统的以甄别和选拔为目的的教育和评价方式,将考试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惟一标准教学评价方式,使教师的培养思路也以考试的指挥棒为向导,不注重业务能力提高和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行要求教师根据学生身心特点,以新课程背景下的人才观、质量观为指导,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发展性评价理论等现代教育理念作为评价的理论基础,多角度的审视学生,注重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的评价观念,进一步明确了教育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相统一的价值取向,强调通过教育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创造能力以及生存能力,加深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促使教师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变,运用评价的诊断功能,通过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3)培养和选拔人才的需要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社会的发展对人才提出了了更高的要求,即重视人才的专业化知识水平,也重视人才的创造能力;即重视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也重视人才的多元化素质。实施素质教育是迎接时代挑战,增强综合国力,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能够客观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招生学校要求的重要依据。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中考录取的参考,加强了对学生全面综合发展培养目标的导向作用,有利于国家选拔适应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实现人才强国战略。
(4)学校整体工作优化,发挥学校特色的需要
以往的评价方式下,校际间的比较更多的是关注升学率的多少,其实也是片面强调终结性评价结果的恶果之一。新课程背景下的综合素质评价要求学校从整体的办学思路上进行根本的转变,即对学生整体培养方式从应试教育转为重视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测定转变片面追求升学率、把学科成绩当作惟一目标的状况。对学生实行多元的全面评价,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可以根据地区和学校特色,开发符合本校初中学生发展特点的校本评价,形成和发挥学校独有特色,从整体上优化办学效率,提高学校办学质量,促进校际间良性竞争环境的形成。
二、指导思想
班主任在对中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时,要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要有利于引导家长、社会逐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要有利于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行为,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健康发展,要有利于引导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发展,从而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评价原则
综合素质评价既要注意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统一要求,也关注个体差异以及对其发展的不同需求,为学生成长、教师和学校有个性有特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空间。
(1)发展性原则
综合素质评价改变了传统评价方式中以统一的标准来评价每个学生的错误做法。将每名学生看成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能够得到发展独特个体,在关注学生多元智能全面发展的同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独特性。以发展的性原则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重视学生的潜能和个性特长,因此在评价标准上并不强求划一。
(2)主体性原则
综合素质评价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不再是被动的被评价者,在新课程背景下。在任务型教学法下,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成为了评价的主体。主体性原则要求,综合素质评价的评价者由教师、学生与家长共同承担,并使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教师发挥指导者作用协助评价。通过使学生参与评价,帮助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评价内容方面,不仅要评价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评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把两者之间有机地融合为统一的整体。
(3)导向性原则
传统的终结性评价将学生导向对书本知识的片面追求。综合素质评价也注重方向性和导向性,但是不同之处是,其提出的标准是对学生发展的期望,即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因势利导,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与不足,确立适合自己情况的合理的近期和远期发展目标。进而强化学生自觉学习的愿望。通过引导中学实施素质教育,体现中学新课程改革理念,反映中学新课程方案的要求,通过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结果的使用,给中学教育与中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以正确的导向。
(4)差异性原则
综合素质评价符合美国教育家与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中“人的智力构成成分之间存在差异,每个人不可能在每种智力中都得到均衡发展,而只可能在某方面显得较为突出”的理论。差异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具有不同特长的学生以机会,综合素质评价能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多元性、多视角的综合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使自己的特长得到表现,保护了学生的独特各性与创造性。
(5)操作性原则
评价方案的指标体系制定要合理,有较强的可评性;方案的实施要有多元主体的参与,要取得学生、教师、家长和社会各界理解和支持;要实现信息化,简便易行,要、且直观、易于使教学组织、考试考查组织、中考录取等方面的操作。
四、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办法
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成为新课程评价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这,对于我们来说还是一项崭新的工作,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更需要我们敢于承担责任,为培养新型合格建设人才而努力工作。
(1)评价的方法
学校建立成长记录袋(内容有:学生考试考查成绩登记表、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体检表、社会实践活动登记表、常年评估表,参加各类活动获奖证书复印件、探究实践考试试卷、学生自评互评记载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学生结合实际制定的系列表册等),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和表现,注重对学生原始资料的积累和保存。成长记录袋由学校建立,其内容包括学生在三年学习中在六个基础性发展目标上的日常表现,以文字定性描述。评价以学生自评互评为主,通过学生对照20个评价要素以班为单位进行自我小结的基础上进行自评与互评。评价小组要尊重学生自我评价,并在学生互评和学生成长记录的基础上,经集体讨论,给予学生客观、公正的评价。评价时应参考学期学年评价结果,注重对原始资料的分析与概括,避免以偏概全[3]。
(2)评价的内容
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包括《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中列出的六个方面基础性发展目标及学科学习发展性目标。这六个方面依次为道德品质、公民素质、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根据六个方面的要求,以全面性和可操作性、科学性和公正性为原则细化为20个要素,每项要素下设多项关键表现,即要能体现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要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将具体内容体现在各地制定的《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中,以其作为学校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依据[1]。
(3)评价的结果陈述
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综合性评语,根据学生实际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给以整体性评价,运用文字加以定性描述,展示学生的个人潜能和特长。综合性评语由评价小组成员集体研究,形成共识,由专人认真填写,并注意语言表述准确、言简意明,关注个体差异,避免千篇一律的套话。第二部分为三年综合评价等级,等级分为A、B、C、D四级(即: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级)。A级指标控制在所评总人数35%以内,其他等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4)结果的公布
评价结果的公布包括过程评价结果和综合素质终结评价结果两种,过程评价结果在每学年结束前的适当时候向全体学生进行公布。综合素质终结评价结果通常在当年4月底以前完成,评价结果在学生参加初中学业考试前的适当时候书面通知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在学生所在班级公布综合素质为A级学生名单[2]。学年评价结果经公示无异议后,记入学生档案并交由学校专人保管,作为综合素质终结评价的参考依据,也可作为学生中途转学证明材料,随学生档案进入就读学校。终结评价结果经公示无异议后,提交学校评价委员会备案,学校评价工作委员会负责对评价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如有重大分歧,需提交校评价委员会裁决。评价结果需上报教育局,作为初中毕业和高中段学校招生依据。
五、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的策略
(1)建立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体系
在新课程背景下,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体系的建立注意将现代素质教育观、教育评价观和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价值观和教育质量观渗透到评价体系之中
多方听取和采纳不同层次群体对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在形成的基本框架后,对其合理性、完整性进行研究,经过反复沟通与讨论、增、删、改,取得一致意见,形成递阶层次结构,即总目标→子目标→具体指标。即重视评价内容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结合,又重视在评价时间、空间上的多角度与多层次,静态与动态、过程与结果的结合。
(2)形成良好的评价制度环境
加大先进教育评价理念的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形成素质教育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和评价观,完善综合素质评价的公示、诚信、监督、申诉等制度,使教育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使综合素质评价成为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和评价学校办学质量的参考指标。
(3)完善综合素质的评价技术
以信息技术为辅助条件,规范收集、管理和保存综合素质评价的各项数据,注重日常的观察、积累和实证资料的收集保存。注意评价信息的获取要多角度、多渠道。还应加强参与评价人员关于评价内容、评价方法的培训。
结语: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于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能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能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
新的时代呼唤新的教育观念。我们正确看待和评价当代中学应当摆正自己的位置,用新的视角观察当代中学生的时代特征。歌德说:“你要我指点四周的风景吗?首先你要爬上屋顶。”不论是爬上屋顶还是蹲下身来,都是突破以往的局限。有了这样的勇气,就能开辟出综合素质教育和综合素质评价的新天地。
燕山中学阅读教学评价方案 篇5
一、指导思想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众所周知,不读课外书,难有读书兴趣;书读得越多,读书的兴趣就越浓。本方案的设立有助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动机,创造成功阅读的机会,强化阅读的愉悦体验,使“乐读书、多读书、读好书”逐渐成为学生的日常行为。
2.提高学生的整体文化素养。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绝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只有在大量的阅读中,获取知识和信息、认识世界和自我、发展情感和思维、得到审美体验和享受。
3.培养学生进行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
新课程要求开设语文实践活动,旨在打破课内课外的界限,课外阅读活动能使学生自主参与语文实践活动,用语文,长才干,学做人。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培养创新精神,是推进素质教育、培育创新人才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的职责,而大量读写实践能丰富学生视野,开拓思路,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内容及措施
1、定内容
推荐各年级的必读书目,开展“大阅读”活动 《一千零一夜》《列那狐的故事》、《汤姆叔叔的小屋》、《金瓜汤,银瓜汤》、《八十天环游地球》、《木偶奇遇记》
《稻草人》、《名家经典童话——严文井》、《成语故事》、《十万个为什么》、《格列佛游记》、《女生贾梅全传》、《小桔灯》、《上下五千年》、《史记故事》、《西游记》、《三国演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智慧背囊》、《雾都孤儿》等
2、定时间 每周在语文课中抽出一节课作为课外阅读指导课或进行阅读交流活动、每周二中午或课外活动为课外阅读时间,保证学生在校的课外阅读时间;要求语文教师每天的语文家庭作业必须有课外阅读任务,每节语文课前五分钟为阅读交流时间,形成家校合力,让学生每天课外阅读时间不少于1小时,共同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
3、定活动
我们把五月份定为“读书月”,结合“读书月”展开系列活动。开展一次课外阅读研讨活动,举办一次读书班会活动、图书跳蚤市场活动、经典诵读活动、读书笔记展览、阅读考级等活动,举办各类小比赛,如:讲故事比赛、背诵古诗比赛、读书演讲比赛、读书小报评比等,评选出在读书方面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和优秀指导老师。
4、定指导
课外阅读是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自主阅读,老师可在学生情趣性萌发,情感性熏陶的前提下,恰当地渐进地交给学生若干方法。如:在七年级,让学生掌握记住故事梗概,并加以复述的方法;还可以学习课外读物部分词汇,加以领悟和解说。在八年级教学生在阅读中注意用得比较好的语句和语段,学习语言美的鉴赏方法;此外,还可以学习就书中令读者感到有疑
义的内容或语言提出自己的疑问与看法。在九年级,应该深入一步领会精美的语言与各种写作方法的运用及浓缩一本书内容的方法。还可指导学生主动学习做读书笔记与读书卡片。同时,在各个年级,还可以激发学生适当联系语文教材,学习在课外书籍中寻找相关的知识和材料,扩大知识面,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学会思维的发散。
5、定评价
以学生的借书量和读书笔记为参照,结合学生阅读课的展示,评选出“读书之星”、“读书能手”、“书香班级”等。
三、具体安排
二月份:
1、制定学校阅读计划、2、开展集体备课,确定各年级必读书目、年级指导方案、评价方案
3、各班制定班级读书行动计划
4、组建班级图书角
三月份:
1、继续进行“课前5分钟经典诵读或读书交流”的教学模式的研究
2、指导读书方法:读书做笔记
3、定期检查学生阅读情况,评选班级阅读小能手。
四月份:
1、开展一次课外阅读指导课研讨活动
2、组织一次优秀读书笔记展览
五月份:
1、“读书月”系列活动
六月份:
1、各年级进行必读书目读书情况检测
2、评选校阅读之星、书香班级
燕山中学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小议 篇6
外沟门中学郑树超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评价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促进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对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既要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能力、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我认为应有以下几种评价:
一、评价标准应该多维
在人一生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知水平,在各个时期每个人在不同程度上都会有所发展,因此评价一个人,我们要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他,从多方面去了解他这个人。世界上不从在谁聪明谁不聪明,而是在某一方面有过人之处。因此在学校里没有所谓的差生,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也是出色的。教师应在教学中重在寻找和发现每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
二、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习惯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每位学生,用同一个目标去要求每一位学生,只注重学生在学习知识方面的成绩,忽视了学生在其他方面的成绩。比如成绩差的学生喜欢劳动,动手能力强,或者富有同情心,如果老
师的评价恰当的用在这些学生身上,那么学生一定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做好不足的地方,发扬长处,弥补不足。
三、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从研究和测验表明,95%以上的差生的智力都是正常的,只不过由于他们经受了反复失败的打击而失去了自信心,丧失了学习的兴趣,积极性和自觉性变得越来越差,学习成绩一天不如一天。如何去转变他们,一位教育家说过:“教育的全部奥秘,就在于使受教育者对自己充满信心,对前途充满希望。”在自己的单元测试中,我都会考第二次,甚至更多次,只要比上一次有所提高,我都会及时表扬他们。这样,学生从重新答卷中获得了心理和情感的满足,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让学生在成功中获得学习的自信。
四、教师要从学生课上的表现来评价自己的不足
浅谈中学音乐教学评价 篇7
关键词:英语新课标,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情感因素,激励
传统的评价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因此, 新《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广大教师在教学中充分重视形成性评价, 这对学生的发展和教学效果的反馈有促进作用。
1 如何为形成性评价注入艺术元素
(1) 形成性评价的艺术体现——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教师的工作应富于创造性, 教师的评价语言应无处不在, 教师要像一把扇子, 扇起学生的创造热情, 扇起学生的智慧火花。在课堂上, 笔者努力运用实用的评价语言, 把Bingo、Beat Ducks、Crazy Roller Coaster等丰富多彩的英语游戏代入课堂, 让他们边说边玩, 边玩边学。评价语会自然而然地脱口而出, “You can do that!”“So easy for you!”“Aha!Please show!”, 就连平时贪玩, 基础较差的同学也大胆地说出:“Look!Do it like this.”有的甚至还会反问, “Can you do it?What's your opinion?”
(2) 形成性评价的艺术体现——沟通师生情感的特殊桥梁。在教学中常常使用“Good try!Try again!You're clever!”等激励性评语, 并通过大量的示范、表演和提示来帮助学生, 用爱心去呵护、启迪每一个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每一个孩子在学校里能抬起头来走路”。所以,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不失时机地体现评价的魅力, 尤其是学困生, 要保护他们的自尊, 尊重他们的人格, 多发现他们的优点, 及时地给予积极性评价, 记得班里有一位女生, 对英语特别反感, 上课从来不听讲, 而且还无法沟通, 等期末阶段她要求笔者在她的成长手册上写一份“教师对我说”, 笔者觉得她能主动找到老师是一个不容失去的好机会, 于是就用心写了许多表扬、激励之类的话, 等第二学期开学时她就跑过来问:老师, 从现在开始我想学习英语, 还来得及吗?当时笔者真是又欣慰, 又感动。欣慰的是评语起作用了;感动的是终于感受到了评价的魅力, 教师的真心付出换来了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
(3) 形成性评价的艺术体现——激发并维持学生学习兴趣的营养液。学生的成就感来源于老师和同学对其的鼓励和支持, 在老师的认同声之中找到自信, 同时教师也需要细心发现学生的发光和闪光点, 使学生在学习中找到自我。学生自身也应该全方面的看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正确客观的来评价自己。
2 形成性评价过程中需注意的几个方面
(1) 多元评价原则。学生学习英语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需要多元化的评价。因为要形成一定的英语学习能力是需要经过多方面的努力的, 不能因为单一的一个结果来对学生进行一个评定。这个也是推广素质教育的一个标准。教师应该多关注学生的一个学习过程。在教学之中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而不是一种单纯的学习成果, 让学生达到一个很客观的硬性的标准。我们需要的是每个学生能够综合的掌握英语能力。教师要积极地调整学生的学习目标。
(2)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在英语的教学之中, 学生的基础是不一致的。我们需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不能一刀切。用一个标准来衡量所有学生的成绩标准。对于不同基础的学生教师需要用不同的标准来衡量。这样才能让学生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教师在对于学生的评价之中来找到一种学习过程的满足感。
(3) 教师评价的针对性。初中生已经进入青春期, 自尊心很强。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注意学生的个性特点。即使是学生有负面的表现也应该估计学生的心理特点来进行组织教学, 通过教师的细心呵护让学生找到自己的发展模式。
(4) 教师评价的委婉性。学生由于认知能力的差异, 他们对于自己在英语学习中所出现的问题不可能自觉自悟、需要外部的启发。
3 结束语
总之, 形成性评价的运用, 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帮助学生增强语言学习的内在动力。这样的评价模式, 不仅能够为构建和谐课堂教学奠定坚实基础, 更能够增强学生的语言学习主观能动性和潜能, 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健康发展。相信, 老师们一定能为形成性评价增添更多的艺术因素!
参考文献
[1]Aromold, Jane.情感与语言学习[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2]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1.
[3]侯光文.教育评价概论[M].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6.
[4]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S].
浅谈中学音乐教学评价 篇8
在美术欣赏活动中,欣赏主体与客体是一种审美关系。由于客体具有审美价值,主体对其的感知与体验必定表现为评价性。虽说评价本身不能创造价值,但其具有主体的评价标准和情感态度,审美价值也必须经过评价才能被认识和掌握。笔者认为通过艺术形式的直接感知和审美体验是欣赏教学的主要特征。
一、艺术的审美价值与评价
艺术的审美价值是建立在实践价值基础上的,具有客观性。在欣赏中,由于地区和民族等文化差别,会出现价值观的差异,甚至会有完全不同的的价值标准。但这不意味审美价值无客观性,价值不等于评价,它们之间可以统一,也可以对立。由于文化习惯的差异,一幅山水国画也难以被一个西方人所接受,主体的评价与价值客观性符合与否,还要看主体所操持的欣赏媒介是否符合主体的欣赏习惯。一个不会下围棋的人,无论其有多少美学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也很难感知到棋盘中形式之美。同时,还要看主体能否在理智的作用下将普通情感升华至审美情感。一个具有欣赏水平的人,能感知和体验各种媒介的审美现象,甚至能将日常信息转换成审美信息进行体验。所以在教学中,欣赏材料的选择和教师的讲评是极为重要的。在学生鉴赏力尚处于低水平时,需要教师在课前查阅多方面的史论资料和作品分析的文章,从中抽绎出普遍性的规范和准则,这样才能使评价标准更符合审美价值的客观性。
二、审美评价的功利性
在美术欣赏中,对作品的审美感知具有社会功利性。一方面,审美意象和信息在激发主体审美经验的同时,也可能激发其个人的现实意识,即审美判断中潜伏着利害判断。另一方面,美感中包含着人类社会有益的内容,如果将壮观的战争场面看成是一种总体艺术,那么人们是不会向往那种艺术的。因为审美价值的判断要受认识价值和伦理价值的制约,即对人类社会有益的内容制约着审美价值的判断。
在欣赏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之间存在着知识和经验的差异,这些都会影响审美判断和评价,故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修养和丰富的知识,理解作品形式和内容最普遍的审美意义,以宽容的态度容纳学生的感受和评价,引导学生以审美意识去感知作品,将日常情感升华至审美的判断。
三、审美评价是主客观的统一
审美价值的客观性并不排斥主体感受在审美现象上的多样性。欣赏是在主体参与下进行的,个人的视野和知识经验决定了评价具有主观成分,这些成分造成欣赏活动的复杂性,也造成评价难于统一。教师在讲解作品前,首先应对自己的判断作内省的理性分析,理清情感中审美的和非审美的成分。在教学中,以推测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去感知和评价作品。如“我体验到……”和“我感觉到……”等非定性的语气,使学生觉得教师的评价也并非是权威的和终极的。这样,学生就会进行自我分析,将自己的判断和他人的判断进行对照,看到自己的评价哪些方面符合多数人的意见,慢慢地就会减少盲目冲动的评价,养成自觉验证判断的习惯,最终使评价达到主客观的统一。
【浅谈中学音乐教学评价】推荐阅读:
浅谈音乐教学中学生实践范文07-26
浅谈音乐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06-01
茶棚学区初级中学音乐课程评价总结05-27
中学音乐教学管窥08-24
中学音乐教学模块09-17
搞好中学音乐教学09-17
中学音乐教学方式11-01
中学音乐教学方法05-24
中学音乐教学设计08-08
中学音乐教学法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