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教学中学生实践范文

2024-07-26

浅谈音乐教学中学生实践范文(通用11篇)

浅谈音乐教学中学生实践范文 篇1

浅谈音乐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摘要:在音乐教学的各个环节及课外活动中,不失时机地培养同学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启发学生思维,努力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领悟能力,使学生学得更轻松、更有趣。关键字:音乐 教学 能力 培养

音乐课是一门极具创新性、实践性的学科,因此,教时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启发学生思维,努力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力、领悟力,着重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一、在音乐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渗透。

在音乐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不断发展自身的主体意识,在创新的空间自由翱翔。唱歌教学是吸引学生的关键环节。教师要拓展教学思路,让学生以主人公的姿态参与课堂教学全过程。如将歌曲加上对白编成有情节的音乐小品;为歌曲创编舞蹈动作;用乐器把歌曲演奏出来;依据歌曲内容进行绘画以及配乐朗诵歌词等。这样,学生在愉悦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学习任务,想象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也可得到提高。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我在教学《保卫黄河》时为使学生的歌唱达到慷慨激昂的 效果,先让学生观看抗战时期中国人民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录像,使其受到感染,引起情感共鸣,这样,演唱时其爱国激情就易于融入每一个音符。

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欣赏音乐与创新实践结合起来,能使欣赏课上得形象活泼,能使学生对音乐内容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如在〈〈京剧简介与选听〉〉欣赏课中,我把京剧脸谱生、旦、净、丑挂在黑板上让学生辨认,并通过观看录像,讲解扮演京剧的四个行当各自的表演特点。当我把印有张飞等脸谱的衣服穿在一个学生身上时,其他学生跃跃欲试。另外,还可通过直观教学,创造机会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活动。如根据听到的锣鼓点,让学生做挥鞭走马、舞旗作浪、摇桨行舟、抬头开门、走步、跑圆场等动作,这些最常见最简单的动作,学生也能从中得到最丰富的体验,而且其主体性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展现无遗,这样,既培养了创造实践能力,又增进了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乐理教学是提高学生理论素养的基本环节。音乐理论知识必须在实践活动中才能得到掌握和巩固,而音乐 技巧与技能又必须在一定的理论知识

指导下通过实践才能得到提高。如在讲中华民族五声调式时,我对学生进行了创作训练,并把创造性思维训练和听音练耳结合起来进行,以让学生了解五声调式音阶结构和风格。首先我把键盘与五声音阶1、2、3、5、6(宫、商、角、徵、羽)对照图展示出来,让学生在钢琴上试奏,找出“1”音的位置,然后我在钢琴的黑键上弹出“53|65|”这样的 动机,鼓励学生再创造两小节来构成一个完整的 乐句。通过启发,学生创作出许多丰富多变的旋律,如“2 3|5-||”`“3 23|1-||”`“5 6 5|3-||”等。同样,利用这种方法也可进行节奏创作的训练。如根据要求创编节奏、根据节奏创编旋律、根据旋律填上歌词等,都能发挥学生创造力,展示出学生颇具个性魅力的 旋律、节奏,表现出大胆奇特的创新思想,同时也掌握了 理论知识。

器乐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不可替代的环节。这个环节要求以学生为主,鼓励创新,使学生感受自我价值。就电子琴教学而言,弹奏时要根据不同乐曲的 风格选择不同特性的 音乐和节奏来刻画音乐形象,演奏的 创造性极强。如教学《军队进行曲》,学生通过对比,选用雄壮嘹亮的小号或铜管来弹奏,选用进行曲节奏来伴奏,以表现军人坚定刚强的形象。教学《春节序曲》时,我让学生首先欣赏弦乐《春节序曲》,理解乐曲表现的是人民群众在传统节日里热闹欢腾的场面。学生在对乐曲明快的节奏和富有民族特色的旋律有了初步印象后,根据对音乐形象的理解,有选择的按自己的意愿进行创造,选择双簧管、小提琴、长笛等音色,并随旋律加入打击乐,表现出大胆探索的创新精神。

二、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对于弥补课堂教学不足,开阔学生眼界,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开辟音乐园地。其内容是校园歌曲、音乐家小故事和名言、音乐知识讲座、音乐漫画以及手抄报、剪报等,供学生阅览和切磋。

2、组建音乐兴趣小组。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组建器乐队、舞蹈队、合唱队及创作小组等。在活动中他们互教互学,他们的个性和特长得到充分发展。

3、创设校园音乐环境。多渠道进行歌曲的播放和多举办各种音乐专题讲座,以营造一种校园音乐氛围。如在校园广播中播放“每周一歌”,并请学生参与点歌评曲,以及介绍欣赏内容和指南等,由各班轮流完成,以此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4、就地取材自制简易乐器。充分利用废旧物品,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打击乐器,如毛竹管、钢管(或钢片)、三角铁(废钢棒制)、碰铃(废铁铃制)、沙锤(葫芦或易拉罐装石子制)、小快板(竹板制)、梆子(硬木制)等将这些打击乐器分类成若干个声部进行训练,为歌曲伴奏。这将有利于锻炼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想象力。

5、举办音乐会和比赛。可组织音乐欣赏会,开展群众性的歌咏活动、器乐比赛等,以之拓宽学生知识视野,提高竞争意识。

6、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到社会中去锻炼,加强与社会的沟通与联系,如组织学生参加赈灾慰问演出、节日庆祝活动,与武警官兵联欢,等等。学生在走向社会的过程中,能进一步认识社会,了解英雄模范人物,并培养主人翁精神。

总之,树立创新精神和培养实践能力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在教学过程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用创造性的教引导学生创造地学,才能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才能使学生学得更轻松、更有趣。

参考文献:

1、《音乐教师培训》

2、《河南教研》

浅谈音乐教学中学生实践范文 篇2

教学实践证明, 为引导学生进入文学评论之门, 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教师应在精讲理论的基础上, 采用范文示导、树立目标、多角度设计定题进行评论的方法,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笔者是从以下两个步骤着手进行的:

一、多角度定题立意

首先让学生阅读范文、提出问题。如作品选择了什么材料、塑造了什么形象、故事情节, 与环境描写对塑造形象起什么作用, 人物之间有什么关系、作者对他们寄寓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什么主旨, 炼意有何匠心, 艺术构思有何独到之处, 表现方法有何特色, 体现了作者的什么风格, 作品的出现有何意义, 社会效果如何, 等等。然后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理论进行定向重点思考, 带着问题剖析作品, 以达到对作品有一定认识的目的, 再引导学生多角度定题立意。如《百合花》可以从以下角度定题立意:

1. 一曲纯洁的感情颂歌

———评《百合花》取材和提炼的匠心

2. 反复渲染, 突出形象

———谈《百合花》特写镜头的艺术魅力

3. 细腻的描写, 巧妙的叙述

———浅议《百合花》表达方式与人物塑造之关系

4. 生动的细节, 传神的笔调

———试评《百合花》的细节描写

5. 相形互见, 相得益彰

———试谈《百合花》的对比衬托手法

6. 战地黄花分外香

———略议《百合花》的环境描写

7. 真善美的颂歌

———简析《百合花》的思想内容

8. 百花园中的奇葩, 艺术海洋的珍珠

———漫谈《百合花》的艺术特色

9. 内容和形式的和谐统一

———琐议《百合花》的思想性与艺术性

1 0. 细腻的心理描写, 丰富的精神世界

———评析《百合花》中的通讯员形象

1 1. 温柔的笑容, 纯朴的感情

———简议《百合花》中的新媳妇形象

1 2. 清新俊逸, 百谈不厌

———充分体现茹志娟艺术风格的《百合花》

1 3.《百合花》语言艺术之我见

1 4. 探究《百合花》的现实意义

这样多角度定题立意、剖析引导, 对学生具有较大的启发作用:一是把他们望而生畏的抽象理论化为具体生动的意象, 消除他们对文学评论的神秘感和畏难情绪。二是使他们初步学会阅读和剖析作品的方法, 明白该抓哪些要素, 为什么抓这些要素, 如何抓。三是使他们懂得如何定题, 从哪些方面考虑定题。只要这样结合两三篇范文进行多角度定题立意, 学生就能基本掌握具体方法, 领悟其中奥秘。

二、多角度剖析示范

仅仅完成了第一步骤还不够, 要使学生真正学会写作文学评论, 教师还需要对每个角度的论题加以适当解释, 通过示范开拓学生的思路, 使学生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做到心中有谱、思路清晰、笔下井然。笔者以对《孔乙己》的评论为例说明这个问题:

论题之一:

封建社会的缩影, 世态炎凉的折光

———浅议《孔乙己》的环境描写

剖析示范:恩格斯在评论《城市姑娘》时强调小说要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鲁迅先生为塑造孔乙己这个典型形象, 独具匠心地安排了一个典型环境———咸亨酒店。它实际上是当时整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缩影。冷酷的人际关系、尖锐的阶级对立、尔虞我诈的虚伪作风、畏强凌弱的势利观念等, 无一不在这小小的酒店得到充分的反映。作者把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穷困潦倒的孔乙己放到这个典型环境中, 使人物的典型性格得到了充分的反映和突出的表现。这个环境之所以典型, 一是便于表现孔乙己好吃懒做的不良习惯, 虽然穷困潦倒到濒于乞讨的地步, 但一旦有了几个可怜的钱, 就要到酒店来喝酒, 甚至有时身无分文赊帐也要喝。可以说, 只有酒店才能更好地表现人物的不良习惯。二是酒店作为各阶层人士的云集地, 可以充分展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风貌, 反映当时的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三是由于酒店乃四海聚会之处, 信息量大, 信息传播迅速, 孔乙己一生的情况, 只有通过酒客的谈论才能表现出来, 这就是便于多侧面、立体化地塑造人物形象。四是通过酒店表现人物悲剧结局, 既省去了许多更换场面的笔墨, 使作品紧紧凝炼, 又使人物性格得到集中表现。

论题之二:

生动的细节, 传神的语言

———评孔乙己个性化的言行

剖析示范:文学作品主要是通过人物形象来反映生活、表达主旨的。分析人物形象时, 要特别注意通过人物言行的剖析来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思想性格。作品中人物的言行, 无一不是他整个性格的具体表现。孔乙己的一言一行, 都是“孔乙己”式的, 都涂着浓厚的孔乙己个性色彩。如到酒店买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排出九文大钱的那种装摸作样的炫耀行为;山穷水尽时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的动作;给赶热闹的孩子茴香豆吃, 又着慌地伸开五指罩住碟子的动作, 以及“多乎哉?不多也”的语言等, 真是活灵活现。还有争辩“窃书不算偷”、“君子固穷”等也都是个性化的, 只有孔乙己才能说出这样的话, 做出这样的事。像小孩子吃茴香豆的细节, 既表现了孔乙己的迂腐, 又表现了他的善良、热情和天真可笑, 从而丰富了人物的个性内涵, 增加了人物形象的色彩层次。孔乙己之所以是个与众不同的人物形象, 正是得力于这些生动传神的语言和细节。

分析人物形象, 学生还应兼顾其他几个方面:要了解作品产生的历史条件, 不能仅仅就事论事, 失之片面;要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作品的创作动机和整体艺术构思;要抓住形象特点, 哪方面突出就分析哪一方面;要注意把握人物形象的意义, 分析其思想内涵及其审美价值, 等等。

教师还可以从其他角度进行深入浅出的解释或写成示范文章, 让学生有所依傍, 有所仿效, 不至于歧路彷徨, 无所适从。

教师在解释示范时, 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第一, 要强调理论的指导意义, 以马列文论等经典为指导, 正确引用各流派、各名家的观点, 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写作实践。

第二, 要解释清楚基本概念, 包括它的内涵与外延。如对《独具匠心的高超艺术———试论〈孔乙己〉的艺术构思》这个题中的“构思”这一概念, 学生就不一定完全理解, 教师就要加以解释, 使学生对此有清楚的认识。分析评论作品的艺术构思, 是指分析评论作者如何从题材中提炼主旨, 怎样寻求完美地表现主旨的最恰当的形式、艺术构思涉及各个方面, 不但包括故事情节、人物和环境及结构的安排, 而且包括采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 以及运用联想、象征、衬托、夸张、比喻、讽刺等塑造形象的手法等。这样的解释, 才能使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基本概念。

第三, 解释时要叙述与议论相结合, 既要紧扣作品, 用叙述来介绍作品的有关内容, 又要通过议论就论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叙述是议论的基础, 离开叙述的议论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水;议论是叙述的开掘, 缺少议论的叙述, 必然流于平庸肤浅。只有二者有机结合, 解释才能有内容、有深度, 从而真正对学生写作有启发示范作用。

教师在解释中还要讲清楚内容与形式、人物与主旨、肖像描写与人物性格等要素之间的关系, 讲清为什么要这样定题立意、选取那些论据、怎样去论证自己的见解等。

总之, 学生的文学评论写作训练, 要在讲清讲深写作理论基础上, 与实践密切结合, 抓住两大步骤中三个紧密相连的环节, 由感性到理性、由理论到实践, 逐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整个训练过程中, 教师要反复向学生强调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 要强调反复阅读和研究范文, 这是评论的基础。俗话说:“书读百遍, 其义自现。”正因为恩格斯对拉萨尔剧作《弗兰茨·冯·济金根》曾先后读了至少四遍, 作了深入研究, 所以才能够“提出详细的评价, 明确的意见”;[1]列宁在谈他评论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小说《怎么办》时说:“我在一个夏天把《怎么办》读了五遍, 每次都在作品里发现一些新的令人激动的思想。”[2]由此可见阅读作品的重要作用。

阅读作品要从整体到部分, 再从部分到整体。重点部分要细读、精读、反复读, 潜心领会, 从中发现问题, 把握特点, 用心体验。

第二, 要强调把自己的感情推上去, 用心灵去感应。文章不是无情物, 不仅写文章需要激情, 写山“情满于山”、绘海“意溢于海”, 读文学作品也需要激情, 需要心灵的参与, 才能进入角色, 进入意境, 才能有深刻的体会和独到的发现。因此要写好文学评论, 必须有激情, 让激情贯穿于阅读、研究、构思、行文的整个过程之中。

第三, 要强调找准立论的角度。一篇作品可以从十几个角度乃至几十个角度立论。但是对每一个文学评论写作者来说, 最佳角度只有一两个, 因为这是由评论者的知识储备、资料积累、个人情趣、独特的感受等方面所决定的。所以每个人都要善于发挥自己的特长, 从自己最拿手、最能展开的角度去立论。

列宁在谈到文学事业的特点时曾说:“最不能作机械的平均、划一, 少数服从多数。无可争论, 在这个事业中, 绝对必须保证有个人的创造性和个人爱好的广阔天地。”[3]文学评论的写作, 同样不能人云亦云, 而需要有个人的爱好与创见。“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这就要求每个文学评论者都要善于写出自己眼中的“这一个”, 善于根据自己的独特感受, 找出属于自己的立论角度。

第四, 要强调文学评论结构的安排。结构不仅是层次与段落、过渡与照应、开头与结尾的安排问题, 而且是主观认识反映客观事物的思维过程问题。因此文学评论要注意结构的安排, 要服从主旨需求, 做到写作者主观认识过程与客观事物内在联系的统一。安排结构还要注意基本观点与从属观点之间的联系、各从属观点之间的联系、材料与现点及各材料之间的联系等。只有综合思考这些问题并加以统筹安排, 才能加强文学评论文章的逻辑性。

第五, 要强调文学评论文章中有必要的理论升华。文学评论不是对作品进行的简单肢解、注释或零散材料、肤浅认识的堆积, 而应以马列文论为指导, 将丰富的感性材料进行归纳提炼, 从而达到一定的理论高度。

文学评论中理论的升华并非像有些学生所认识的那样, 只是引用一些名家名言, 而是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首先要对具体的感性材料进行归纳提炼, 使之既有效地证实自己的观点, 又能揭示问题的实质和意义, 揭示事物的内外联系;其次要恰当引用马列文论中有关理论为依据来深化论题, 增强力度;最后是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以事实材料为基础, 以理论材料为指导, 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和严密的论证, 揭示出“隐藏在艺术家创作内部的意义”[4]。如果学生能有意识地从以上几个方面加以努力, 就一定能写出既不流于平庸肤浅, 又具有一定理论性和美学价值的评论文章。

摘要:文学评论是高校文科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文体之一, 也是写作教学的难点。本文作者通过多角度定题立意、多角度示范剖析两个步骤进行, 引导学生进入文学评论之门, 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文学评论,定题立意,剖析示范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4卷下) .人民出版社, 1972.

[2]回忆列宁.人民出版社, 1982.

[3]列宁全集 (第10卷) .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情境教学的实践 篇3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情境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3

语文在我们学习过程中的一门不可缺失的重要课程。我国传统文化与先进知识都在其中有所体现。其涉及知识的方面有很多。与其他课程不同的是,语文是尽可能运用美的语言与一些修辞手法来描述其所要表达的内容。中学语文一直是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教学的难点。每个人对语文的理解不同,其进行教学的方案也会有区别。但是,由于中学语文增加了大量的文言文与古诗词方面的文章,使得学生在接受知识方面呈现了很大的差别,很多学生反映课堂内容枯燥,听不懂。在平时自己阅读时也很难理解其含义与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因而,应该将情境教学纳入到语文教学中来。所谓情境教学,就是根据所要教学的内容来以不同的方法来导入,能够引导学生进入教学,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与易懂性。

一、情境教学的必要性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通过一些有趣的情境设置来讲解课堂知识,会使得课堂教学变得很有乐趣,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学生也可以参与要情境中来,一方面会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特别是针对一些文言文,可以让学生在课堂扮演其中角色,然后把文中的故事情节还原。这样就会使得拗口难懂的文言文变得很生动,同时也利于学生掌握其中的含义。这种情境教学对于学生自学与复习所学知识都具有重要作用。此外,学生会很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2.提高学生交流的意识

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一味地给学生讲解大量的知识,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同时还会使学生对语文失去兴趣。从而导致他们不能将语文学习好。因此,教师应该转变教学的方式,应该努力使自己所传授的知识能够很容易地被学生接受,并且学生乐意接受的方向来转变。其中情境教学就具有这种作用。教师通过设置一种有效地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交流活动[1-2]。语文是一门激发语言学习的课程。

3.营造课堂气氛

语言学家认为,语言学习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的,离开了特定的环境,就无法实现用语言进行交际的目的,语文学习也不例外[3-4]。因此,语文教师在备课时,应该营造出一种语境,能够让学生在语境中感受到汉语的魅力,同时能够将这种具有美感的语言能够运用。通过情境教学,来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气氛,能够使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熟练掌握知识,同时能够运用知识。

二、情境教学的实际应用

1.以故事形式来教学

古人很喜欢把自己的故事写在自己的文章或者诗词歌赋中,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与志向。因此,针对这些故事情节很强的古文与诗词,教师可以把这个故事情节完全排列出来,然后让学生扮演其中不同的角色,然后在课堂上把整个故事表演出来。学生在扮演自己的角色时,为了能够把角色扮演好,必定就会进行反复研究课文及有关的知识背景。从而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去学习,同时,使得学生所学知识变得有趣生动,使得学生很快就能够掌握课文知识。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方面也会变得相应轻松。以《卖炭翁》这首诗来作为例子说明, 教师可以把这首诗中两个关键人物卖炭翁和宫使的主要特点首先简要说明,然后可以把学生分成几组,让大家来竞演,最后让大家来点评哪一组所扮演的故事情节与诗中所描写的更为符合。参与故事扮演的学生能够深入其中诗的意境中去,更为细致的把握这首诗所要表达的内容。同时点评的同学通过观看故事重现,能够更直观把握其中的含义,并且能够在愉悦中学习。增加学习的乐趣性。从而达到教师教学的目的。

2.以图片方式来教学

课本中所描述的很多东西,都是学生没有见过的东西。特别很多著名的作者都是经历了很多事情之后所写出的东西,對于中学生这个年纪来说很难懂与体会。同时其描写的很多东西与地方都是学生没有见过与到过的。如果教师能够借助于多媒体教学,将课本中所描述的地方与美景,教师可以用PPT以图片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很直观的看到课本中描述的东西确切的样子。从而更好的感受其中所描述的美。以课文中《巴东三峡 》这篇文章为例子来说明。很多学生没有去过三峡,没有亲看见证过三峡的美景。尽管作者用多么华丽的词与多么优美的语句来描述三峡的美景,学生都不能理解三峡到底是什么样的,甚至还会怀疑其描述的真实性。如果教师能够把三峡的美景用图片来展示给学生看,把作者描绘的每一处美景都一一与图片对应起来。学生就能够真正体会到文中所描绘的那种美,同时能够加深对文章的印象,能够运用文中优美的语句来赞美三峡美景。

3.以探讨问题来教学

教师可以在开始讲课前,把文中所表达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然后让学生相互谈论,然后在课文中去寻找答案。一方面,问题提出后会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能够主动去课本中寻找。另一方面,问题提出后,会引发同学们对答案进行探讨。这样能够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增加课堂的互动性。

三、结语

情境教学是一种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和激情的教学模式,将这种教学方法用于中学语文的教学,更是能够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能够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下潜移默化的完成对语文知识的学习[5]。教师应该熟练掌握情境教学的方法,能够准确地运用于课堂中来,针对不同的知识内容,能够运用其更为贴切的情境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同时让语文学习变得更加容易与轻松有趣。

参考文献:

[1]周志欣. 中学语文情境教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

[2]张冬梅.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情境创设的途径与策略[J]. 学周刊,2014,15:152-153.

[3]徐丽军. 中学语文情境教学及情境创设路径研究[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08:8-9.

[4]冯学渊,李怀军. 中学语文教学中情境创设的途径[J]. 学周刊,2013,36:128-129.

浅谈音乐教学中学生实践范文 篇4

张妍

摘要:中学生的自信心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有助于学生的地理学习,加强学生应对挫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及综合素质的发展。在长期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坚定成功信念,帮助培养正确归因能力,加强榜样学习,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情绪。关键词: 中学生 自信心 地理教学

自信心是展现人格魅力的基石,中学生对于自信心的需要非常迫切,况且,中学生处于性格塑造阶段,特别是初中生,自信心的培养对初中生便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中学生的培养,不能完全依赖于班主任,而应该渗透到每个学科当中,每位老师都有义务对学生的培养做出应有的贡献。在本文中,主要从地理教学这一个角度对中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做一些探讨,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中学生自信心的定义

关于自信心的定义很多,自信作为一种人格品质,是非智力因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我选取几个较适合用于描述中学生特点的定义进行论述:

自信心是自我意识的重要部分,是个体对自己能力、品格和力量等的肯定评价和信任自己的情感 [1]。一个自信的中学生具备以下特征:第一,正确的自我评价。第二,完全的自我接纳。第三,良好的社会适应 [2]。新的时代,我们更加需要的是综合性人才,而中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则是综合创造新人才的培养的一个重要基石。在赵艳君的一篇《浅谈地理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开发与培养》一文中也提到了“创造往往受多种因素制约,但创造障碍主要来自创造者本身,创造者缺少自信心,害怕失败是妨碍创造的主要心理因素”[3]。而现代的中学生要么就是自我膨胀式的,要么就是自我贬低式,对自我认识没有一个稳定的状态,极易出现自我认识混乱,根据埃里克森的八个人格发展理论,出于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好是处在12~20岁,经历着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的冲突,自我认同是一种自我同化与自我统合方法连续性的真实察觉,以及对他人意义的连续性;或者说是对内在一致性和连续性有信心。然而角色混乱是设想自己成为一个自我社群的生产力成员之无力感。在中学生的这个年龄段,对生活充满憧憬但是角色混乱,没有固定的标准,培养学生的自信感显得尤为重要。

二、中学地理学科的特点

古语常常通过描述一个“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突出一个人的博学多才,可见地理内容只庞杂多样。地理学习内容具有综合性、区域性、空间性、动态性的特点。偏向文科性质的人文地理内容庞杂多样,需要有适当的方法持久的关注才能够掌握;另一方面,偏向理科性质的自然地理内容深奥难以理解,需要学生具有较好的空间感知能力才能够把握。在东北师范大学的一篇研究生论文中对此有详尽的描述。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构成地理环境的综合性;地理综合体千差万别,任何区域都有自己的特征,区域和区域之间存在着地理环境及经济结构的地域差异表现出无可替代的区域特征;地理所研究的对象和现象都具有一定的存在空间,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从空间位置、空间分布、空间联系三个不同纬度而又有联系的概念进行探讨;随时得留心它的空间和时间的变化,如:华北被称作干渴的大地,到 2010 年,这里需要多少水?从何而来?都需要做出预测 [4]。

中学生的地理难以得到足够的重视,中学生的地理学习往往学习效果甚微。学生要么对这个大的知识体系没有兴趣,要么有兴趣专研得不到想要的效果,难以坚持,只有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才能够顺利学好地理学科。

三、培养中学生地理学习自信心的重要性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需要较强的综合思维能力,同时要集聚空间感,时代性。这对于中学生来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所以,从自信心开始培养,一点一滴积聚起来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给学生足够的信心,激发足够的兴趣,才能更多去关注身边的地理事物,培养良好的地理素养。培养中学生地理学习自信心的重要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有利于学生实现预设的学习目标,提高成功的可能性

地理学科的学习既然如此复杂,那么学生在这个学科当中,能够完成预设的学习目标,将有助于学生的自信心的提高;同时,地理学习自信心的提高,将提高对本学科的兴趣,从而有助于完成预设学习目标。如此良性循环,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也提高了学生的地理成绩,对成功更加具有信心。

2、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地理,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

学习必然不是一帆风顺的,地理学习同样如此。当学生在地理学习的过程当中,由于各种客观因素,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此时,地理学习的自信心将会引领学生更多地尝试,更多地努力攻克难题。这样,亦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耐挫力。

3、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高综合能力

前面提到自信心是中学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智力因素,自信心的提高将有助于其心理素质的提高。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理论,中学这一阶段自信心的培养是一项重大任务,在地理学科上依然有所体现。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提高了自信心,便有助于其在其他领域自信的程度,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高综合能力。

四、如何培养地理学习的自信心

在地理教学中,结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地理学科的特点,总结出了一下几条地理学习自信心培养的方法:

1、教师适当的期待,提高学生地理学习自信心。

在平日的教学当中,教师作为主导者,首先要具备一定成功的信念,教师首先要相信对学生学习地理自信心的培养将有助于学生的地理学习。教师成功信念的培养和确立,对教育教学的成功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5]。教师的成功信念转化为教师对学生的期许,具有潜移默化的效果,对学生地理学习信心有很大的帮助。只要教师充分利用现有的一切有利因素,重视和加强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就一定能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信心 [6]。

2、帮助学生正确归因,提高学生地理学习自信心。

根据班杜拉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的描述,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这个效能信息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最大,极易影响学生地理学习自信心。教会学生学习正确归因方式,帮助学生形成较为稳定的自我认知,将有助于地理学习以及其他方面能力的提升。由于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尚不能确切地评价和认识自己的智力潜能以及性格特征,很难对自己做出一个全面而恰当的评价,而是凭一时感觉对自己轻下结论。这样导致他们对自己的自信程度把握不当 [7]。当学生在地理学习遇到困难时,尽可能帮助学生把失败归因于试卷难度等外部机遇,将有可能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当学生在地理学习当中有所收获的时候,尽可能帮助学生把成功归因于自我能力的提升等内部可控因素,将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自信心。当然每个学生归因方式有所不同,在一般的情况下,成功经验会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反复的失败会降低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学生的水平层次,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归因方式,加强学生对个人内在原因的修养,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3、替代性学习经验,提高学生地理学习自信心。

根据班杜拉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的描述,替代经验或模仿有利于提高自信,提高自我效能感。人的许多效能期望是来源于观察他人的替代经验。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应该注重榜样学习,加强赞扬学生的正确回答;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在遇到学生回答不上来的问题的时候,尽可能地给学生一些提示,并在回答之后赞扬学生的领悟能力、语言表达等优点。调查显示:学生阶段得到教师赞扬最多的学生,将来成功的几率也很大 [8]。故而,加强学生的替代性学习经验展示,让学生能够推人及己,提高自己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中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4、积极情绪引导,提高学生地理学习自信心。

不同的环境提供给人们的信息是大不一样的,根据班杜拉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的描述,情境条件也是影响自我效能感的一个因素。在地理课堂上,教师可以尽可能地营造一种积极情绪的课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有限,尚未形成完全的价值观、世界观,有许多期望不能实现,从而导致挫折感[9]。课堂氛围较为欢快、情绪向上,在其遇到学习困难的情况下帮助其直面挫折感。

五、结语

总之, 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取决于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 本文在此,仅从地理教学这一角度进行探讨。学习不是一蹴而就,自信心的培养也同样如此。对于学生的培养,教师要有一定的方法,融入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去,才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浅谈音乐教学中学生实践范文 篇5

[论文摘要]:结合课题研究和自己的教学实践,本才子毕业论文阐述:对中学实验教学与学生能力培养的四点体会。

一、变演示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采用多种实验方法,活跃学生思维。

三、创设实验问题,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四、应用多媒体进行实验教学,促进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

[论文关键词]:实验教学 实验方法 探究 能力培养

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通过实验教学可培养学生观察物理实验现象和分析物理问题的能力,掌握用实验来探究物理规律的基本方法,提高思维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

著名物家杨振宁教授特别强调了“理论物理必须回归现实”这一“厚实的物理”(即与实践不可分割的理论物理)的精神。一个物理的理论,最终必须回归现实,这样的物理才是有前途的物理。物理学担负着培养下世纪科技人材的重任,要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必须有许多发明创造,因此必须让同学们养成动手动脑,手脑并用的习惯,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及高度的创造能力。实验作为一种探究和发现的学习,在物理教学中应当有其相当独立的成份。

而实验是高中物理教学的薄弱环节,改革实验教学以适应素质和创新教育的需求是物理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那么如何改进实验教学呢?2009年5月我主持开展的厦门市海沧区的重点课题“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成功结题,下面结合课题研究和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对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能力培养的四点体会。

一、变演示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以前,课堂演示实验一般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仅仅是旁观者,没有直接参与,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将演示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充分的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

比如在“牛顿第二定律”的教学中,先给出器材:课桌上放四根同一型号的试管,二根同一型号的条形磁铁,两支同一型号的弹簧秤。不给学生讲解仪器的使用、实验步骤以及如何观察实验得出结论,而是仅告诉学生利用桌面上的器材(可选用)用你所做的实验回答:(1)力的作用是否是相互的?(2)相互作用力存在什么样的关系?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多角度多途径地再现定律的形成过程:有的学生将两根磁棒握在手中,同名极相对或异名极相对;或将两根磁棒都放在试管上或者一根放在桌面上另一极放在两试管上;弹簧秤对拉或手拉弹簧秤等多种实验得出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是一个普遍的规律。

如有的学生用两弹簧秤对拉发现两弹簧秤的读数不相等,原因是实验前没有调零或对拉的方式不对引起的。有的学生提出了较好的实验方法,将两根条形磁铁分别放在两根试管上同名极相对看后退的距离是否相等。

可见学生在自己“探索”物理规律的实验过程中既动手又动脑,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培养了自己的创新能力。

我们不仅要变演示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同时不断探索变叙述性实验为操作性实验,变家庭小实验为课堂操作性实验。在实验中抓住现象,揭示本质。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探索功能。学生通过自行设计方案、动手操作、探索体验,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再作适当点拨,学习效率会明显提高,从而促进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

二、采用多种实验方法,活跃学生思维

我们在帮助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只要能够达到实验目的,不管用什么方法、选用不同的器材、设定不同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都可以。在实验中,学生需要在各种因素中进行取舍,对所得信息进行筛选。这就要求学生在即定目标的过程中,要有全局观点,在不同情况下善于应变,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使学生分析抽象概括综合表达能力都得到训练和发展。

比如:在讲完用伏安法测未知电阻实验后,课后留下一个题目“要测一个末知的电阻,可以有几种方法呢?器材不限,要求设计的方案要简单准确高”。之后我收到了学生很多很好的设计方案;有替代法是用已知电阻来代替未知电阻,其电路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是有一个电阻箱;有利用串联电路的分压关系,利用并联电路的分流关系;有惠更斯电桥法;有半偏法等,我发现只要给学生一个表现的舞台,学生就可以表演得很出色,我们老师要不断学习当好一名好导演。

三、创设实验问题,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教实验”转变为“用实验教”,充分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尝试用探究的方法进行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实验中创造性地应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用“创造性的教”为学生“创造性的学”创造和条件。

比如讲到超重和失重时,取一只废矿泉水瓶装满水,在瓶底部侧面用铁钉戳穿一个孔,问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现象?学生答“水从孔中流了下来”,“请同学们再认真观察,当矿泉水瓶从手中自由落下的过程中还能看到水从孔中流下来吗?”学生答“没有水从孔中流出来”从而引出失重和完全失重的概念。“当装满水的矿泉水瓶从低处向上加速运动时,同学们又看到了什么现象?”学生答“水从孔中流了出来,而且流速更大了。”于是引出了超重的概念。

如能在教学各环节中不断提供大量的、生动的物理事例作为感性,“用实验教”,以感知具体的物理事实,通过分析、综合、抽象等思维加工来积极调节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实现从“不理解”“想不通”到“懂了”“想通了”的同化、顺应过程,达到形成概念、掌握规律,并让学生利用物理知识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完成思维从抽象到具体,促使知识内化,实现向能力的最终迁移。逐渐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四、应用多媒体进行实验教学,促进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

信息化时代的实验教学,我们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在重视传统的实验手段的基础上大胆创新,逐步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物理实验教学中,物理课程中有些实验如理想实验,在中学环境下很难完成,而利用模拟理想状态,可以很好地展示。比如在做探究单摆的周期与摆长关系的实验时,同学们采集到大量数据后,利用excel软件的函数功能很容易在T-L坐标系中描出曲线。节省了数据处理时间的同时提高了精度。又如,在高中课本的《运动和力》这一章中的伽利略的著名实验——对接斜面实验,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基础,依靠现有的仪器无法表现那种无磨擦的理想状态,而利用计算机可以达到理想境界。物理中还有一些实验在常规中学实验室根本无法做,在学习原子物理中的小粒子散射实验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电脑制作这类实验的动画,这为物理实验教学和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提供了崭新的平台,促进了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的发展。

在实验教学中我认为还要尽可能地做到以下几点:①突破教材、课堂的限制,尽一切可能地开发与设计新的实验。②改变实验的评价机制,关注学生的实验过程,从人的一生是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出发,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将实验评价变为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有力促进者。实验,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逐步了解科学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学会合作、与人共事的能力,巩固已学过的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掌握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课程改革呼唤创新,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由课程规范的复制者变为新课程的创造者,而我们物理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开发与设计方面有着广阔的创新天地。

参考文献:

留学生语言实践活动范文 篇6

5月8日,我校留学生继走进社区、海大联谊,再次将汉语言课外实践活动引入高新区第一中学。在高新区第一中学领导、老师和同学们的热烈欢迎中,我校留学生与高新区第一中学就“异域文化比较”“未来职业展望”“民族文化传统”三大主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交流,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文化在小小的校园里和孩子们的心中碰撞出火花,同时伴随着下午孩子们趣味运动会的展开,留学生与孩子们在心灵与身体的距离更加紧密,他们成为了一个整体,在趣味竞技中,留学生与孩子们组成了一个幸福的国际大家庭。

在异域文化比较中,留学生就自己国家与中国的不同之处做了PPT展示,并用简短的汉语做了说明,孩子们就这些不同进行了提问,他们在彼此不同的文化差异中体会着乐趣,感受着人类生命与智慧的伟大与深邃。中国学生从留学生的介绍中了解了他们的国家地理、人文、信仰等文化,同时就彼此国家的名人、名花、民族贡献做了简要说明。中国学生就中国的文房四宝和四大发明做了PPt展示和现场表演,民族舞蹈与现代拉丁舞、中国传统乐器古筝和琵琶、中国的书法艺术等等。在彼此的交流中,留学生切身体会和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叹中国孩子们的勤奋、聪颖、努力好学的民族精神。

在职业生涯的交流中,留学生谈到了职业精神和职业操守的话题,引起了孩子们的极大兴趣,他们各抒己见,将语言实践活动推向了另一个高潮,留学生从孩子们对医生所应具备的高尚无私、救死扶伤等等行为的表述中,深深体会到成为一名合格的国际医生任重而道远,并表示一定要实现孩子们寄予医生这个职业的期望。孩子们谈到了白求恩医生,并希望留学生们像白求恩一样,成为一个伟大的具有国际主义精神的医生,为全人类服务。最后中国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礼仪”做了一个介绍,说“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礼仪之邦”“中国人注重礼上往来”,对中国的礼仪的形式和内容做了简要的介绍,并就尊师重教做了详细的说明,留学生在孩子们讲述中,插入了他们国家的礼仪文化,进行对比,在彼此的交流比较中,他们认为,礼仪在不同的国度的表达方式和理念存在着较大差异,并且认为礼仪文化要“入乡随俗”(Do in Rome as Rome does),认同彼此的礼仪文化也是对对方的尊重。

浅谈音乐教学中学生实践范文 篇7

一、中职英语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现状分析

中职院校学生实践能力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第一, 英语基础薄弱。中职院校的学生与普通院校的学生相比英语基础普遍较差, 存在着发音不准、不敢大声朗读、不能清楚准确表达语句意思等问题。第二, 缺乏自信心和学习主动性。中职院校的学生与普通院校的学生相比, 学习态度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还有待加强。中职院校的学生大都对教师存在依赖心理, 教师让学什么就学什么, 教师让看什么就看什么, 教师未涉及的, 极少有学生主动去探究学习。此外, 学生在课堂上还缺乏自信心, 当教师提问时, 极少有学生主动举手回答问题, 大都是被动地等着教师自己叫同学起来回答。第三, 教学力度重视不够。中职院校与普通院校相比具有较强的专业性, 重视技能的学习和发展。中职院校重视教师技能教学方面的提升, 而往往忽视教师文化方面的提升, 教师的教学质量水平不达标, 自然影响学生的学习水平, 影响中职院校学生英语的实践能力。

二、中职英语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措施

1.创设情境, 提高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中职院校英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创设情境,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今, 信息技术快速发展, 多媒体技术也随之发展,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如教师在教授关于韩国一单元时, 应课前在网上查找韩国的风景图片和有关其风土文化的短视频制作成精美的幻灯片, 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教师创设这一情境, 学生定会被韩国的秀美风光和异国文化吸引, 激发学生对该单元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对该单元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

2.因材施教, 采取分层教学。矛盾具有特殊性, 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生基础不同、能力不同, 要求中职英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做到因材施教, 采取分层教学。如:教师可将班上的同学分为A、B、C三类, A类同学英语基础和学习能力较好, B类同学英语基础和学习能力中等, C类同学英语基础和学习能力都较差。教师在课堂上授课自然还是全班一起, 但是在布置学习任务时可差别化地布置。关于背单词, 可A类同学布置每天30个, B类同学每天布置20个, 而C类同学则每天10个。关于写作, 可A类同学要求150词, B类同学要求120词, 而C类同学要求100词。还有记语法知识点、背精美句子等, 也可采用这种分层的方法。采取分层教学, 使每个学生在自己的能力之内进行学习, 学得轻松, 学得愉快, 有付出自然会有收获, 最终所有学生都能在已有的基础上实现进一步的提升。

3.与实训结合,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中职英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将教学与实训结合,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可在班上组织轮流英语演讲。英语演讲自然要求学生上台面对全班同学, 能够锻炼学生的胆量和英语实践能力, 上台自然需要底气, 而底气来自准备的充足, 学生为使自己有底气, 定会事先进行充足的准备, 会努力查找资料写演讲稿, 会努力记背演讲稿, 会努力纠正自己的读音, 会不断请教教师或同学寻求建议等。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全靠自主, 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为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还锻炼提高了英语口语实践能力, 提高了学生今后在英语口语实践中的信心, 使学生敢开口、愿开口。教师除自己在班上组织活动外, 还可鼓励学生参加校级或社会比赛, 如: 英语故事会、英语周、笔友通信等。学生通过一系列活动使自己走出课堂、走出书本, 锻炼自己的英语实践能力, 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

4.主动质疑,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会思考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只有善于思考、敢于质疑, 才能取得进步和成功, 因此中职英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主动质疑的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在讲解英国文化一章时, 教师可先向学生提问如:是什么决定了英国文化, 英国文化与我国文化有哪些不同之处等问题。教师提问引起学生思考, 学生在思考一段时间后, 教师可给出参考答案, 如什么决定了英国文化, 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 因此英国文化是由英国的经济、政治状况决定的。学生在接收教师给出参考答案的基础上可再进行延伸提问, 如英国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历史及现状是怎样的, 学生可向教师提出质疑, 让教师做出解答, 胆大的学生会在课堂上提出质疑, 有些胆小的学生教师也可让他们写在纸条上放在教师的办公桌上, 教师在下一堂课时向全班同学讲解。学生还可对自己质疑, 然后自己通过各种渠道找寻答案, 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结束语

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中职英语教师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首先应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水平, 然后紧抓学生在英语口语方面的训练和实践,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最后还要对学生英语的实践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奠定基础, 从而使学生的实践能力不仅在学习中运用, 更能够运用到生活中。

摘要: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深, 英语作为国际之间进行交流的官方语言, 其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而中职院校的学生英语基础薄弱, 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英语实践能力有待提高。本文将分析中职英语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现状, 以及提出一些中职英语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措施。

关键词:中职院校,中职学生,英语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陈颖.中职学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 2012.

[2]王芹.中职英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 2010.

[3]刘世芝.中职学生英语学习障碍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 2006.

浅谈音乐教学中学生实践范文 篇8

一、注重课本知识的拓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有想象力才会有创造力。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必须让学生敢于“异想天开”。

小学语文第六册《纸奶奶的生日》一课是一篇科学童话故事,课文主要介绍了六种新型纸的特点和作用,让学生体会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连纸也在发生这样大的变化。学生从这篇极富情趣的科学童话中,不仅了解到了有关纸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人类的智慧、科技的发达。在教学中,笔者没有满足于只和学生分析理解课文内容,而是进行知识的拓展训练,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布置学生搜集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种纸,剪成各种自己喜欢的图形,并采用查找书籍、上网查询等多种途径搜集有关纸的发明、造纸的过程、造纸的原料以及现代造纸技术和发展情况等文字资料,并举办一个展示会,让学生把自己搜集到的各种纸展示给同学们,并介绍自己搜集的有关纸的文字资料。经过展示交流,同学们对纸有了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展示会后,笔者又组织学生以“纸的世界”为主题办一期墙报。同学们沉浸在纸的世界里,惊叹科学技术之先进时,笔者又进行了思维的进一步拓展,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讨论:随着科技的进步,你还能造出什么样的纸?学生顿时兴趣高涨,任凭想象驰骋。小组讨论后,每组都有令人惊叹的成果,有的同学想象设计一种夜光纸,如果停电,晚上做作业就不用愁了;有的同学想象设计了一种高弹力纸,用在军事战场上,敌人的炮弹射到这种纸上可以反弹回去,击中敌人……孩子们的想象力令人折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两次由浅入深地进行知识能力拓展,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动手制作能力、想象创造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和提高,更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也正是课程改革所期望达到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课文内容的挖掘利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传统的语文教学只注重课堂上单纯的知识传授,忽视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和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培养,以至于出现“高分低能”的人才现象。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但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更要注重学生动手实践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万能胶水发明记》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的一篇阅读课文,本文讲述了一位名叫聪聪的小朋友搞创造发明的事。教完本课,学生知道了到生活中去,找到生活中的缺陷和不方便的地方,想法加以弥补,或发明一种新的东西,或对原来的东西加以改进,这就是发明创造,同时也知道了发明创造的基本方法。借此良机,笔者让学生走进生活,开展一次小发明、小创作活动。这下子,大家都成了生活中的有心人,有的同学发现卫生间的梳妆镜挂得太高,自己个子小,梳洗不方便,既而发明了一种能上下活动的梳妆镜;有的同学见妈妈工作忙,没时间参加锻炼,就把健身器材“搬”到办公椅上,发明了一种多功能办公椅,让妈妈工作、健身两不误;有的同学由于挑食影响了身体健康,想发明一种“变味器”,镶在牙齿里,这样,不管什么食物吃在嘴里都是自己喜欢的味道,解决了挑食的问题……同学们在家长的帮助下,动手制作实物模型,并把自己制作的过程写成了科技小论文,《活动梳妆镜》和《多功能办公椅》这两篇小论文在市科技小发明评比中还荣获了二等奖。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笔者充分利用了课本资源,引导学生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大胆去动手实践,大胆创新,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抓住契机开展调查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是学生待以培养的诸多能力之一。进行社会调查、考察活动,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良好途径。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的习作,要求学生写一种蔬菜或水果,除了介绍其外形、颜色、味道外,还可以介绍有关产地、栽培、生长情况。这可是让学生走人社会去开展调查活动的绝好机会。笔者趁机布置学生利用双休日,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去蔬菜大棚、果园亲眼看看蔬菜、水果的生长情况,向菜农(果农)询问其栽培技术。同学们高兴地接受了任务,如一个个农业考察专家一样,认真地去观察、询问、做记录。通过这次实地考察,学生不仅生动地写出了这些蔬菜、水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等方面的特点,而且有根有据地介绍了其生长过程中的变化及科学的栽培方法。这次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学生在活动中亦学会了合作及与人交往等多项语文能力。

大学生社会实践感想[范文] 篇9

经历了将近一周的社会实践,我感慨颇多,我们见到了社会的真实一面,实践生活中每一天遇到的情况还在我脑海里回旋,它给我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社会实践活动给生活在都市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们提供了广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短暂而又充实的实习,我认为对我走向社会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过渡的作用,是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经历,也是一个重要步骤,对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有着很大帮助。向他人虚心求教,与人文明交往等一些做人处世的基本原则都要在实际生活中认真的贯彻,好的习惯也要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培养。这一段时间所学到 的经验和知识是我一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这次实习也让我深刻了解到,和团体保持良好的关系是很重要的。做事首先要学做人,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如何与人相处是现代社会的做人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对于自己这样一个即将步入社会的人来说,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他们就是最好的老师,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可以向他们学习很多知识、道理。实践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运用所学知识实践自我的最好途径。亲身实践,而不是闭门造车。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飞跃。增强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步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还需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用知识武装自己,用书本充实自己,为以后服务社会打下更坚固的基础!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

通过这次的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

才干,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评价。这在无形中使我们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增强了自身努力学习知识并将之与社会相结合的信心和毅力。对于即将走上社会的大学生们,更应该提早走进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磨练品格、增长才干、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舞台。在这里我们真正的锻炼了自己,为以后踏入社会做了更好的铺垫,以后如果有机会,我会更加积极的参加这样的活动。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在本次的社会实践中我们还同诸多群众谈心交流,思想碰撞出了新的火花。从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汲取了丰富的营养,理解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真正涵义,认识到只有到实践中去、到基层去,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的发展联系起来,才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

这次实践活动,丰富了我们的实践经验,提高了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使我们通过这次实践更加了解社会,这次实践活动意义深远,对我们的帮助享用一生。作为一个21世纪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并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我们要抓住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机会;提升我们的修身,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与意识。同时,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明确自己的目标,为祖国的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令人兴奋的莫过于走出校园,以好奇心感触社会的形形色色。踏在社会这个学习的大舞台上,我们付出,我们收获。不知不觉中,假期社会实践已在今天已经画上了句号,有些遗憾,有点不舍,曾经那种酸甜苦辣,一起苦过、累过、笑过的日子……

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学习必须用心,虚心,细心,热心。乍入社会的新鲜感足以刺激我们的学习细胞。路旁的一草一木,我们可能悟出些什么;别人的

一言一行,我们可能总结出什么

;计划中的变化和变化中的计划及由此带来的思维尴尬,我们更可能深有感触,从而使自己有一个震撼性的提高。当我们想用语言描述眼前的事物却感到脑子一片空白的时候,当我们想对一件事情定位,却无从思索的时候,当我们想通过活动做出点什么,却感到捉襟见肘的时候,我们会强烈地感觉到自己在各方面还欠缺很多。从另一个角度考虑,我们的学习空间和潜力都很大,由此也赐给了我们在校园里学习的动力和激情。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不要忽略了向你身边的人——一起参加活动的队员学习。针对同一件事,你是这样想的,这样做的;他们是那样想的,那样做的。这那之间思维和行动的差异就是我们学习的点,不论结果证明谁的做法是正确的。

当然,可能会因为活动时间相对较短,参与者难以深入活动体验社会,严重影响学习的深度;也可能会因为活动主体重宣传轻实效,一旦宣传效果达到了,就忽略了对活动真正意义的追求甚至中止活动,导致参与者的自身学习环境遭到破坏;还有可能因为活动参与者组成结构单一,其年龄、学识等方面的梯度较小,使学习的交流互补性相对较弱,学习效率较低。针对这些负面因素,一方面,在活动的准备阶段就要尽量避免。另一方面,只要大家都具备了学习型心态,这些是可以削弱的。

大学生社会实践心得范文 篇10

再来看看工厂排放的污水吧,按理说每个工厂应该都有污水处理系统而且在网上可以查到相关部门检查的结果均为合格,可是我们看到的却是黄褐色或者说红褐色般的水,而且还泛着刺鼻的气味。这样的水却日日夜夜的通到了黄河中。难道xx就没有环保局吗?当地居民说,一听说有人检查,工厂就启用设备处理污水,但由于成本问题,工厂一般都不用的,这里的水中谋些元素严重超标,空气质量中也经常有酸臭味,不能起风,否则真的要戴防毒面具了,因此这里的脑血栓等疾病的发病率极高,政府部门虽承诺搬迁都好多年了,但迟迟不见动静,有条件的人能搬走的都走了,剩下的只好在这住下去。我在网上也看到很多关于xx市污染的报道,但都没有引起政府部门的重视,人们群众的反馈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再来说说居民生活产生的污染,一般也就是垃圾和污水。垃圾堆到处可见,有的堆的有二层小楼那么高,但没人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处理,有的人是直接把它点了,但因为有塑料等物品,产生了难闻的烟。居民污水与工业污水相比真的算不了什么,但也需要引起人们的注意啊。xx市其他各镇因少有工厂,倒也有大面积的田地,葱郁的树林,成群的鸟儿。而xx镇虽然离黄河最近,却由于大肆修建工厂,占据了大量土地,这里没有大面积的田地,只有披了一层灰的树,很难看到成群的鸟儿,工厂与居民村庄也仅仅是一步之遥。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调查,锻炼了我们团队合作的精神,还让我们看到了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保护环境刻不容缓,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可以引起人们的深思,引起相关部门的反思,引起政府的重视。总之,希望大家可以一起参与到保护环境的队伍中来,保护环境,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浅谈音乐教学中学生实践范文 篇11

关键词:创新教育;中学物理

通过新课程一段时间的实施和推广,通过学习和实践新课程,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不难发现,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将以前的传统教学的灌输式教育逐渐转变成以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为辅助的教学方式。新课改的这一目的旨在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势必也要发生相应的改变。在新课改的形式下,教师要找准自己的角色位置,时时刻刻充实自己,完善课堂教学。下面是笔者结合近几年的学习和实践在这方面的一些思考,仅供同行参考交流。

一、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1.要彻底按照新课改要求进行教学,那就要从根本上改变“灌输式”学习的传统教学模式。新的课堂教学下,我们要充分执行教师为辅助,学生是学习主体的作用,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中学物理,而不是教师如何来教物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负责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做合理安排和协调,从而能够使学生处理紧张而有序的学习。同时,教师一定要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便提供更加有效的支持和帮助,从而可以使各类学生都能按照自己的特点进行学习。

如果课堂教学还是传统模式,依旧是满堂灌,那就谈不上创新。但是如果学生是通过自己探索研究来获得知识,那么这个获得知识的过程必定包含着创新,虽然学生的这种创新不是发明了一件东西或得出了一个很伟大的结论,但是学生们获得知识的过程对他自身而言是新颖独特的,而且是非常有意义的,这本身就是学生自身的创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只要能把学生应该完成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以各种形式给学生呈现出来,那教师的教学任务也就得以完成了。只要教师能够组织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哪怕只是让学生理解某个物理概念或是记住某个计算公式等,都可以让学生自己动起手,动起脑子来。

2.多给学生留一些自由空间,让学生在课外时间多开展一些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自己充当主角,让他们自己策划、组织并亲自去实施操作自己的想法,包括负责人也由他们自己来定。总之,在这些活动中,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教师也只是起一个辅助指导的作用,教师也只有在学生遇到一定的困难或是活动中出现一些问题需要必要的指导和协助时才帮助一下。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他们的创新精神才有可能充分展示出来。

3.学生的考试工作一定要做好,考试题目出地不能太理论化、太教条化。考试的内容要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适当与实际生活联系也能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考试题目也应适当出一些开放性的题目,鼓励学生创新和探索,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物理能力的运用,而且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让学生能够大胆想象,用于创新。

二、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鼓励创新思维。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想象是一种难得的心理品质,创新思维也源于此,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在中学物理的课堂上,教师可以借用物理实验、物理模型等等去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在物理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多加练习,动手操作。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可以很好地培养他们开动大脑、积极解决问题的习惯,发挥了中学生的想象力,也增加了他们的物理知识含量。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求新求变,深挖教材,教会学生举一反三引导学生把知识串联起来,总结出规律。

2.鼓励学习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发散性思维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让学生在同一材料中寻求不同的答案,是培养学生发展思维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在实际的物理教学中,要注重发散性思维的流畅性,能够让学生的智力活动反映迅速,思路畅通,联想丰富,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联系到与之有关的概念、公式和定理。

物理教师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够在不受外界因素干扰的前提下解决遇到的难题,充分发挥创新思维的变通性,全方位、全角度地进行求解。教师如能做到长期坚持把简洁的解题思路交给学生,那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会有着莫大的好处。

3.鼓励学生发展自身的独特型。每个孩子都有不一样的特点,教师要允许在班级内出现差异。物理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突破相关知知识的局限,敢于提出新的解决思路和方法,不落俗套,以此来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4.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逆向思维。所谓逆向思维就是指从问题的终端来逆向思考,从而发现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比如我们以前都是在动物园看笼子里的动物,现在我们是在动物园看圈在一定居住环境中的动物,或者说我们坐在汽车里看外面的动物,其实是一样的道理。

在中学物理教学的过程中,物理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意义。针对物理教学中的疑点、难点,物理教师要设计适当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来了解彼此的不同的解决思路。这样既给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同时又给了学生一个表现、展示自己创新能力的空间,只有这样长期坚持下去,我们才能实现对学生创新教育的培养。

上一篇:电脑教育网络营销策划下一篇:临床科室质控员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