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音乐教学设计教学论文

2024-10-29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设计教学论文(通用11篇)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设计教学论文 篇1

浅谈小学音乐创编教学 《音乐课程标准》把“鼓励音乐创造”作为一项基本理念,就是因为在音乐学习领域,创造教学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发掘创造性思维潜能的途径之一,也是引导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的主要方法。新课标赋予了我们的音乐教学新的活力。它要求我们的教学是创新的教学、灵性的教学,它鼓励音乐创造,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许多老师在歌唱、唱游、欣赏、演奏等教学中都会设计、安排创编表演这个环节。创编表演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创、演、趣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设计合理的创编表演可以全方位的培养学生编、创、演的能力,激发学生音乐审美的主动性;对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有着积极的作用。

在小学低年级就已经接触到了创编,也是创编教学中的基础性活动------创编歌词。学生首先记忆歌曲不是它的旋律,而是琅琅上口的歌词。在学生熟悉的歌曲中增添新的段落或改变歌词内容,这样做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儿童在高兴的时候嘴巴里会“咿咿呀呀”哼着小曲,那些调调你乍一听似曾相识,可里面的歌词内容就五花八门,在大人眼中这是“自娱自乐”,但这可能就是最初的音乐创作萌芽。当他们将自己喜欢的歌曲记在脑海里时,简单的模仿和单一的歌词已经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他们要将自己的感受带入到旋律中,通过歌唱的方式表达出来。儿童喜欢创编儿歌,是因为他们有好奇心和创造力而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孩子们正处于这最佳时期。

一二年级使用的音乐教材,歌曲短小,旋律简单,歌词内容充满童趣,比较适合个别词汇的改编。例如人音版教材的第一册第一课

《你的名字叫什么》,这是一年级的第一首儿歌。在教学中用替换姓名的方法,让学生轮流用歌唱的方式来问好,在这种创编活动中,学生感受到音乐带来的快乐,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再如第一册第四单元“可爱的动物”《动物说话》,歌曲中已经呈现了四段歌词,教学中我们可以抓住学生爱表演的特点设计情景表演,但是这样还是满足不了学生的创作欲望,所以在歌曲拓展环节中还可以让学生分组编创情境儿歌,这样就出现了小猪说话、小狗说话等十几种不同版本的歌曲。还有很多歌曲中都有涉及,如二年级上册中的《小麻雀》、《快乐的音乐会》都可以以创编歌词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作激情。

但如果创编教学设计不当或盲目实施表演,不但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演能力,还会让学生对原本很有热情的创编表演活动失去兴趣,使得音乐课堂失去活力。

有的老师的要求过高,过分注重创编表演的技能常常以专业或成人的标准来衡量小学生在课堂创编表演中的表演动作、表演神态、创编能力等。使学生望而生畏,失去了创和演的自信,因而参与创编表演活动不够主动。

有的老师常常在指导时替代学生设计,甚至插手学生的角色分工或完全参与包办创编,让学生的即兴创作表演,跟着老师的意图走。老师的指导过多,学生缺乏自主创新,也就体会不到那种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和喜悦。

在创编表演的教学中有的老师比较关注创编表演的结果,如在观摩课中,担心学生在表演时出差错,影响整节课的预设,采用课前先给学生确定表演角色,预先排练加工,才几分钟时间,一段整齐到位的表演就出炉了,课内表演只是展示一番,走过场。还有采用一些的

简单评价。这使得许多学生在创编表演的讨论、准备过程中,失去了自我创造的机会。

总之,在小学音乐课堂创编表演的教学中,我们应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理念,遵循小学生的年龄和音乐审美心理特征,把活动主权还给学生。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的积极性、探究精神、创造性的发挥程度,才是评价创造教学是否获得成效的主要依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创编表演的价值,达到创编表演教学的效果。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设计教学论文 篇2

一、认清教学误区, 避免“专业教学”

(一) 小学音乐课不等于音乐专业课

目前, 小学的音乐课堂上, 仍然存在着把注意力集中在传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巧的教学上, 给学生进行纯粹的音乐专业知识灌输式教学, 要求学生背记来开展专业技能训练, 禁锢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也人为地增加了学生学习音乐的难度与负担。久而久之, 学生对音乐课堂就产生了厌倦和害怕的心理。

(二) 简单地成立几个音乐专业队 (组)

为了参加各级各类音乐方面的比赛、会演, 有的学校挑选少数学生成立几个音乐专业队 (组) 进行强化训练, 排练几个文艺节目参演, 投入的人力、物力较少, 又能出效果。但这种只重视少数学生的训练, 会将大部分学生拒之音乐教育的大门之外, 淡化了音乐教育的普及, 音乐教育活动容易走向极端。

二、更新观念意识, 承载教育重任

(一) 树立大局意识

小学音乐教育是校园美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是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也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要充分发挥音乐教学特有的育人功能, 形成学校整体美育的教育合力,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发展。

(二) 强调发展理念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 学校音乐教育不断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确定和调整中小学音乐教育目标与内容, 改进教育方法, 开辟各种途径, 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进而影响和促进学生的素质形成及个性发展。

三、改革音乐教学, 强化创新能力

(一) 提升音乐教学课堂

音乐是生活不是学科, 让音乐充满生活, 让生活充满快乐, 这不仅仅是学生的愿望, 也是我们所有人的美好愿望, 这恰恰是音乐学科和其他学科的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只有切合学生实际需要与实际可能的知识与要求, 才能被学生所接受、所理解。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 为学生提供宽松的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环境,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

1. 用激趣的手段。

众所周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了兴趣, 学生才有动力。紧扣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 运用多种教学媒体恰到好处地播放与内容相关的课件、录像等, 甚至光洁的教学用琴, 配套的音像设备, 生动活泼的教学挂图等, 都使音乐教室充满艺术氛围, 刺激学生的视觉, 激发学生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

2. 用游戏的手段。为他们营造一种自由、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不仅能使他们掌握知识, 又能发挥他们的创新主动性。

3. 用舞蹈的手段。舞蹈教学可以吸引少儿的注意力, 增强少儿记忆力, 促进少儿智力的发展。

(二) 激发学生的新潜能

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 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在教学设计时, 尽量减少学生在创作中的技术负担和练习中的畏惧心理, 使他们感到力所能及,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尝试, 增强大胆创新的信心。

1. 从创编节奏着手。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 它赋予音乐以活力,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创编节奏, 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会音乐美, 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2. 从创编歌词着手。

创编歌词是学生创造性表达心中的情感及对音乐的理解的思维方式之一。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发挥丰富的想象来创作歌词, 也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手段。

在教学中, 选择一些学生熟悉的歌曲, 让他们来创作自己的歌词。既然学生已经对歌曲比较熟悉, 那么让他们来填上词或改词, 学生同样会很开心, 并且也不会浪费时间。

(三) 拓展学生视野

1. 培养想象能力。

音乐的魅力不仅在于音乐本身韵律的和谐完美, 同时还在于它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有这样一句话:“没有想象的人生是苍白的人生, 而没有想象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由此可见想象力的重要性。一是了解歌 (乐) 曲创作的背景是“音乐想象”的铺垫。小学音乐教材中的一些歌 (乐) 曲常有特殊的创作背景, 有些还具有创作的故事或创作花絮。如果在学唱、欣赏前把它们简要地介绍给学生, 便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 一步一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音乐想象”的空间里。

2. 培养审美能力。

音乐的时代风格总是体现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一定历史时期的精神风貌, 音乐的民族风格是由民族的文化、生活、语言、劳动、情感、地理、民情等所决定的, 音乐的个人风格, 总是体现出音乐家独特的对客观现实的观察力和对人生的感悟, 并给我们以启迪。能不能从教材中挖掘出生动活泼且能扩展学生艺术视野, 丰富学生艺术情感, 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内容, 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率、质量。音乐作为艺术, 有其自身内在的规律, 我便尝试各种能够符合音乐表现特征的方法进行教学,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浅谈小学音乐趣味教学 篇3

一、联系生活导趣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的教育作用更多的是体现在“寓教于乐”上,音乐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艺术形式,既不像电影艺术那样有生动的画面,也不像文学作品那样明确具体,所以把抽象的乐理知识变成可感知的生活经验来加以体现,使儿童的思维,想象建立在具体、形象、生动、活泼的基础上,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如:音符的时值是抽象的,如何让学生理解呢?我联系生活的火车汽笛声长,汽车喇叭声短,猫叫的声音长,狗叫的声音短等进行讲解。又通过钟声、电子钟秒针跳动声和机械快摆表秒针跳动声分别代表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在学生初步理解几种音符的时值比例情况下,我再借用各种打击乐器模拟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让学生“猜一猜”听到的声音属于哪一种音符的时值,使学生得到直观的感性认识。这样音符的时值通过以上教学,抽象的问题迎刃而解,学生对此又印象深刻。例如:在节奏教学中我常用挂钟“铛、铛”的敲打声;小闹钟的“嘀哒 嘀哒”的走动声;青蛙“呱呱呱呱”的歌唱声;母鸡下蛋后“咯咯嗒”的欢叫声;蝉“知了 知了”的叫声;鸟儿的鸣唱、青蛙的欢唱、机器的隆隆声、打锤的叮当声、雨点的滴嗒声、钟表的滴嗒声,等作启发,教师可选择优秀的儿童乐曲结合孩子熟悉的声音,巧妙地进行节奏训练。让学生通过生活现象中的各种声响节奏来熟悉音乐中的各种节奏型。

二、利用游戏入趣

音乐课要针对小学生求知欲强、可塑性强、理解力差、坚持性差的特点。依据大纲要求,由浅入深,化繁为简地制定教学计划,除了借助具体形象的生活经验外,还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音乐游戏中,使学生与音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融为一体,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提高音乐表现力。如人音版小学一年级第二课的《跳绳》

2/4 ××× | ××× | ×××× | ×× × |

小绳 细, 小绳 长, 小绳 两头 拴铃 铛,

× × × × | ××× |×× ×× | ×××||

走起 路来叮当响,跳起 舞来 响叮当。

教师把节奏和词从歌曲中提出来,让学生跟着节奏念词,还可以加入跳绳的游戏,让学生边跳边学,在把音乐的“骨架”掌握住的同时,还能把歌词记住,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三、利用律动激趣

爱动是儿童的天性,教师应该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在音乐课上动起来,激发学生的学生学习兴趣。如在认识音的高低时,我弹奏一段旋律,让学生用动作来表示旋律的高低,旋律高时,学生双手在头顶左右摆动,双脚做跑跳步动作;旋律低时,学生双手在身体下方摆动,双脚踏步。在认识1-1八个唱名后,我又根据唱名的音高,设计了一些比较形象趣味的动作,帮助幼儿了解音阶中音的高低,练习音准:“do”双手放膝上,“re”双手放腹部,“mi”双手叉腰上,“fa”双手放胸前,“sol”双手放双肩,“la”双手摸耳垂,“ si”双手放头上。“do”双手上举,学生们边唱边演,兴趣十足。

四、借助用多媒体促趣

在现代教学中,多媒体的出现及利用大大提高了音乐教学的效率。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教学情景、营造良好的氛围,也是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如四年级欣赏《阿细跳月》时,教师可编辑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录像内容,用丰富多彩的画面来展示彝族人民那种积极向上、能歌善舞的生活习俗,而且还通过录像学会了几个典型的彝族舞蹈动作,加深了对乐曲的理解。 幻灯的运用同音乐课堂教学结合更加紧密,选择有艺术感染力的图画绘出特定意境,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在欣赏《彼得与狼》的课堂教学中,我充分的利用了多媒体的直观性,将这个交响童话故事中:猫的馋嘴与狡猾;小鸟的机灵与活泼;鸭子的愚蠢笨拙;狼的阴险、毒辣;彼得的机智勇敢;老爷爷的善良、可亲等音乐形象,通过丰富的画面表现的淋漓尽致,使学生马上进入了音乐情境,通过画面和音乐,让学生如身临其境一般,真正感受到交响童话音乐的魅力。

五、运用汉语拓趣

节奏教学,如果只从理论上给他们讲解,枯燥无味,难以接受,这时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一些 特色语言进行教学,效果又快又好, 如二分音符的节奏(×—)用赞美的语气词(啊一);四分音符的节奏(× ×)用两个字的词(火车);八分音符的节奏(×× ××)用钟表的走动声(嘀嗒嘀嗒)。中高年级的音乐教学,也可适当的用一些特色语言。如切分音节奏(× × ×)用(好爸爸;三连音节奏(× × ×)用敲门的象声词(笃 笃 笃);十六分音符的节奏(× ×××)用 (叽哩咕噜)等。这种做法在教学中,不但起到了强化作用,加深了孩子的印象。而且反过来学生可以从特色语言中联想起这些抽象的节奏,悟出其中的道理,使教学变得直观、具体。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篇4

专业论文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全面营造一个良好的音乐课堂情景,是实现良好课堂教学的关键。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能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让学生参与一切课堂活动,为互动交流作保证;良好的课堂氛围还能提高教学效益,使课堂教学目标得以顺利达成。如何营造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是值得我们高度关注与深入探讨的话题。就此问题,本人提出几点粗浅的思考,以抛砖引玉。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情景

情境是音乐课中“情感渗透”的前提。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心理和教学的目标,创设出一个属于他们的情境,在聆听歌曲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进入这种情景,才能激发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给学生一个自我想象的空间,让他们获得情感的体验,从而提高自身的欣赏能力。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是基础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情感因素的重要。把情感投入到教学中,其中作用是无法估量的。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如果教师只是对教学内容和具体作品的情感投入,而缺少对教学对象的热爱之情,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在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课堂上教师要是能用生动的形式将所要学的知识技能装扮起来,制造轻松的氛围、创设富有情趣的音乐情境,就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带着浓郁的求知欲走进课堂。《让我们荡起双桨》这一旋律优美、意境深邃的乐曲时,怎样让学生全身心地融入到乐曲所描绘的意境之中,不知不觉的掌握歌曲,从而用心的去感受与体验音乐的情感。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共同活动。教师与学生之间教与学的积极定势,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是朋友、合作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伙伴的关系,需要有一种愉悦、和谐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每位学生都参与到音乐课堂之中,增强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结精神,使学生在动中学、玩中学、乐中学,在生动有趣的音乐课堂中体会音乐的美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要怀着对学生的爱和对知识的爱的感情向学生传授知识,应用知识。学生需要知识,更需要积极的热情。教师的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真诚的话语,都能深深地打动学生,感触学生,瞬间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在轻松、愉悦、充满爱的空间里学习,他们的情感思维才能得到释放,他们才能更好地展开自己的双翅,到知识的世界里自由地翱翔。

例如在教唱《青春》这一歌曲时,根据新疆舞,设计了几个简单又形象的动作。课堂中共同起舞,一个乐句一个动作,动作旋律结合在一起,这不仅帮助学生感觉了音乐的节奏、曲调的结构,还能从粗矿的动作中感受歌曲的意境,用优美、欢快的歌声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但当前的小学音乐教师常常把小学音乐目标理解为单纯的唱歌课,一些教师对音乐课的理解也是“音乐课”等于“唱歌课”,这样单纯的课型不利于学生良好音乐修养的培养,小学音乐课的教学以中外优秀音乐作品为载体,其中包涵了唱歌、唱游、器乐、识谱知识和视唱听音等内容。音乐课型可以分为单一型课和综合型课。我们在音乐课中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唱一首歌,还应该在唱歌教学中融入其它内容的教学。经常变换内容,变换形式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产生新异感,使学生能持久保持对音乐课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对音乐课产生一种期待的心理状态。如从认识音符,数所唱歌曲中音符数目的练习到书写音符、临摹四小节歌谱;从拍节拍到边拍手边唱歌,从读节奏谱到边唱旋律边拍节奏。这样丰富的方法不单纯是为了让学生掌握音乐的知识和技能,还着眼于今后音乐的学习上,又如通过识别所学歌曲的曲调,不仅有助于学习识别歌曲中的反复乐句,降低了唱歌的难度,还有助于理解表现歌曲,培养学生从小养成分析的习惯,逐步发展思维能力。

我们要善于借用其它学科知识和方法来使音乐课的教学方法得以最优化,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课外,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我们可以利用组建合唱团、军乐队等音乐团体来引导学生学习音乐,还可以利用儿童好胜的心理特点组织进行各种形式的音乐比赛来激励学生学习音乐,使学生乐此不疲。这样,使得音乐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永远新鲜的“佳肴”,浓郁了学生学习音乐的氛围。

四、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的合理性是实现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任何一堂成功的音乐课都有它吸引学生的教学环节。如在花城版第四册《有个洋娃娃》一课中,教师在处理歌曲环节中,让学生表演歌词“哎呀,哎呀,价钱太贵了”。同学们积极的分组讨论,大胆的上台表演,参与兴趣浓厚,课堂气氛也推向了高潮。这一环节不仅完成可歌曲处理这一目标,而且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还包括教师能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合理的调整教学环节。由于音乐教师教授的班级比较多,针对不同班级学生接受能力和性格特点,音乐教师应具备灵活调整教学环节的良好素质。如在不同的几个班上花城版第四册《美丽的朝霞》一课时,教师就对每个班的教学环节和侧重点做了不同的调整。对乐感较好、表现力的较强的班加强了学生对歌曲情感的处理;对于好动、学习兴趣浓的班级增加了画旋律线的游戏环节;对于乐感稍弱、接受较慢的班级则采取了“三拍子组词”、“红星评比”等的游戏激励环节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音乐活动的主动性。总之,任何教学环节的设计都必须从学生出发,从教学目标入手,这样才能为实现音乐课堂的有效教学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

四、充分的利用课堂评价

任何的评价都不是随意的,从课改之前的吝啬赞美到课改之后到处泛滥的“你真棒!”教师们对课堂评价产生了许多误区,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也发现课堂的评价体系也越来越完善了,教师对如何使用好课堂评价也有了自己的妙招。但其中都遵循着几点原则:

1、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评价,根据学生的心理成长进行评价。如低年级的学生的自律性不太好,好奇心比较重,上课时容易做小动作或没跟上教师的课堂节奏,这时我们可以通过奖励其他表现好的同学来引导表现不好的同学,并通过游戏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高年级的学生虽然他们处于青春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但他们同样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希望得到好的评价,善意的批评、用心的引导他们是能感受到的。

2、课堂评价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准确的学到知识,更好的开展课堂教学工作,所以评价的前提是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怪异、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创新成果。

3、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课堂评价有教师评价、师生评价和生生评价,而在以往的课堂中运用最多的是教师评价,压抑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体现,所以在还课堂给学生的同时也应该还评价权给学生,他们更了解课堂评价与学生之间的重要关系。通过在课堂上运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使学生更积极的投入课堂,参与课堂,更好的实现课堂的有效性。

总之,要创设出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实现的。经验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要积累自己的经验,借鉴别人的经验,为良好的课堂气氛的成功创设而坚持不懈的努力。同时提高自身的素质以及教学水平,正确耐心地对待教与学。持之以恒,一定能创设出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的有效教学 篇5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对学校的要求就更高了,所谓“质量求生存,质量求发展”。而学校质量提高的关键是如何构建有效课堂。那么教师应如何发挥能动作用,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使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高呢,下面就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备好课

备好课是上好每一节课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切合实际的准备工作。课前要认真研读学科课程标准,领悟音乐课标的要旨,研究教材。弄清所授课的重点、难点。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考虑清楚如何讲,用什么样的语言讲,用什么教法教,学生才会容易明白,容易学唱歌曲。如何启发引导,如何指导学生理解歌曲,设计什么样的练习加以巩固提高,研究可能出现的课堂问题等。备课时,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化身,站在学生角色地位上,用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法去洞察学生的学习心理,理解他们的情感、愿望,设计最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兴趣、情感去听课。教师还应广泛阅读书籍,积累相关资料,及时了解所教学科的发展新动向。对教材内容作必要的拓展延伸。才能构建有效的音乐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重视课前有效预习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准备。做好课前预习,既是顺利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准备,又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我发现真正能得到思考的只是一小部分学生,很多学生是还没来得及有自己的想法,就被别人的答案替代了。久而久之,他们就形成了一种惰性,上课只是坐着等结果,从不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是他们课前没有预习。因此,无论哪门学科,我们必须重视和抓好课前预习,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熟悉课堂内容,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答案。但是,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未必就能让学生喜欢预习;积极参与预习,更不等于有效的预习,为了提高他们的预习效果,必须做到:一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二要有针对性的设计适合于不同层次学生的预习项目,三要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并给予适当的激励。不然学生就会觉得课堂教学与自己课前预习不预习无关,从而降低了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就好比是点燃火药的导火索。为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方式,一开始上课就把学生的兴趣给调动起来。如:“设疑引趣”、“悬念引趣”、“谜语引趣”、“故事引趣”、“创设情境引趣”、“小品引趣”等很好的开端引趣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引导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如:比一比谁学得快、记谱记得牢,谁唱得有感情,谁发言最积极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还可以采用分组讨论、分角色表演、做游戏等活动等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四、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在教学中,要多注意学困生的表现,教师要用心去帮助和感动他们,要善于发现其优点,并及时给予表扬。上课回答问题时,不能只局限于好的学生,要使人人都有回答和练习的机会。学困生回答问题时,只要比原来有所进步,都要及时给予鼓励,让他们随时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爱护,使他们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

五、合理利用多媒体

音乐是学校的一门基础课程,有益于改善校园气氛及提高社会生活质量。音乐课的内容仅凭老师的嘴来讲和唱是难以让学生理解和感受到更好的演唱和表演的。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吸取更多的音乐知识与信息。尤其是一些欣赏课,这时采用欣赏视频教学,学生就可以一目了然,直观的感知教学内容,帮助其理解音乐,从而提高了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六、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师生的交往互动才能充分展开,各种智力和非智力创新因素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学生自主创新的潜能才会得以开发。也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设计教学论文 篇6

摘要:近年来,随着小学音乐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竖笛逐渐被引入到小学音乐教学中,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不但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音乐素养,而且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竖笛教学活动时,合理设置教学内容,综合应用各种教学方法,以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音乐;竖笛教学;策略;有效性

当前,现代教育事业不断发展进步,小学音乐教师逐渐把乐器引入小学音乐课堂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竖笛具有简单易学、携带方便、声乐优美等优点,深受小学生的喜爱。把竖笛引入到小学音乐课堂中,并积极采取措施,提高竖笛教学的有效性,既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技能,又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小学生能够更加全面的发展。

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竖笛教学的重要作用

竖笛又有牧童笛、直吹笛的别称,具有固定的音准,相较于其他乐器,竖笛有以下优点:首先,竖笛音域比较宽,转调较为容易,学习竖笛有利于锻炼学生手指的灵活性,从而让小脑更加灵活。其次,竖笛吹奏方法较为简单,有利于把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激发出来。最后,竖笛容易配乐,能够实现“奏唱同步”。把竖笛引入到小学音乐教学中,是当前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竖笛教学,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作用:其一,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好奇心强是小学生的主要特点,用竖笛对小学生进行教学,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而且竖笛简单易学,小学生比较容易学会,从而获得成就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师组织的各项音乐教学活动中,提高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学生参与度;其二,有利于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在对竖笛进行学习时,小学生需要把眼睛、鼻子、手、口等多个器官调动起来,不但能够使小学生的协调能力得到提高,而且能够把竖笛与歌唱结合起来教学,提高小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能力;其三,有利于实现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目标,在竖笛的教学中,合奏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此环节中,小学生需要与教师、同学相互合作、配合,久而久之,不但能够让小学生养成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而且能够提高小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从而提高小学生的总是素质。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竖笛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合理设置教学内容

在对小学生进行竖笛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等为依据,设置出合理的教学内容,以实现良好的教学目标。在竖笛教学之初,教师设置的`教学内容应该以《小星星》之类旋律简单、节奏欢快的儿歌为主,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掌握了部分竖笛吹奏技巧后,教师可以逐渐提高教学内容的难度,选择《雪绒花》《彩云追月》等节奏感较强的歌曲作为教学内容,逐步提高小学生的音乐技能。总之,在竖笛教学过程中,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应该与学生的接受能力相符合,不宜心急,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此外,应该合理设置教学方案,通常情况下,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竖笛教学有三个阶段:首先,给学生介绍竖笛,让学生了解竖笛的基本知识;其次,让学生初步接触、练习吹奏竖笛;最后,让学生练习竖笛吹奏技巧,提高学生演奏竖笛的技能和水平。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灵活设置教学方案,科学把握教学的进度,以实现理想的教学目标,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

(二)充分应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音乐教学的竖笛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地给学生灌输竖笛知识和演奏技巧,也不能让学生单独进行教学,否则,不但难以提高学生的竖笛演奏技能,而且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应该把小组合作教学方法引入到竖笛教学中,让学生相互合作,共同进步,从整体上提高小学音乐的教学质量。例如:在教学生吹奏《彩云追月时》,讲解相关知识及吹奏技巧之后,笔者把本班学生分为四个小组,让每个小组各自练习完成后,让四个小组合在一起,练习合奏,如图一所示。这样一来,无论是单独的小组合作练习,还是全班一起练习,为了实现良好的演奏效果,学生都会积极调整自己的状态,积极与其他同学讨论,研究每个同学的吹奏方式及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相互指正,不但能够有效提高全班学生的竖笛演奏技能,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从而让小学生能够更加全面的发展。此外,在学生讨论、练习的过程中,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而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亲切地与学生交流,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指正,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小学生练习竖笛的效率和质量,而且能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保证接下来的音乐教学活动能够顺利开展。

(三)把竖笛与其他教学活动结合在一起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天性,在竖笛教学过程中,单一的教学形式不但难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会让小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对学习音乐提不起兴趣。因此,在开展竖笛教学活动时,教师应该把竖笛与其他形式的音乐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教学,例如:《可爱的布谷鸟》的竖笛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竖笛吹奏出布谷鸟的叫声,看哪个同学吹出来的声音最动听,并让吹得最动听的学生把吹奏方法分享给同学们,以提高全班学生的竖笛水平。除此之外,在竖笛的练习中,教师也应该把竖笛与歌唱结合在一起,比如:在《美丽的黄昏》《两只老虎》等歌曲的练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竖笛多声部的伴奏下练习合唱,这样,能够让学生的音准更加准确,音色更加和谐、统一,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引入竖笛教学既是小学音乐教学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培养小学生音乐素养的需要。但在把竖笛融入到小学音乐教学中时,教师不能盲目追求娴熟的演奏技巧,而要以学生的接受能力、兴趣爱好、音乐水平等为依据,合理设置教学内容、科学制定教学计划,并注重小组合作教学法的应用,调动学生学习竖笛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这样,才能够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小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让小学生能够更加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岩.论竖笛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意义[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06).

[2]李丝雨.中小学音乐课堂竖笛教学研究现状问题及展望[J].北方音乐,,(17).

浅谈如何进行小学音乐教学 篇7

作为小学音乐教师, 我结合自身的多年的教学经验, 认为应该从下面几点开展小学音乐教学, 保证小学音乐的教学质量。

一、重视音乐教学素材的选择

小学音乐教材要顺应时代的变化, 要适合小学生的要求, 能够适合小学生的学习和理解。具体的在内容方面:由过去更多的红色经典歌曲到现在适当增加新时代的儿歌的内容。当然, 由于科技的进步和发展, 音乐教材的选择不再单单局限于上课时所使用的教材, 互联网、电视、广播等新媒体也可以为音乐的教育所使用, 音乐课堂也可以说不在仅仅局限于课堂的教学。在通过这些音乐媒体选择小学生音乐素材时, 一定要符合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 在宏观上应该遵循由浅入深, 由具体到抽象, 由简单到复杂和由熟悉到生疏的原则。通过在教材上的合理选择, 做到音乐教材的选择发挥应有的功效, 使教学内容适合小学生的发展, 为提高小学生音乐欣赏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重视音乐教材的选择时开展小学音乐教学的切入点。

二、丰富教学形式, 激发学习的兴趣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做到“以学生为主, 教师为辅”是新课程改革的新的要求, 所以,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 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发挥充分的积极主动性, 发挥他们最大的潜能, 开拓思维, 积极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 这样必定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氛围。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 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欣赏水平也是各不相同的, 但是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欣赏水平和理解能力水平是差不多的, 特别突出和特别低的也是极少数, 教师应该以学生的理解能力为依据来制定教学计划, 从而选定相应的教学方式。具体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 增强教学内容故事性

对小学生年龄阶段的学生来说, 故事往往是具有很的吸引性的。因此, 在课堂上, 教师可以多将一些和教学中音乐作品相关的故事结合到音乐教学过程中, 比如在音乐中与小动物有关的内容进行教学时, 可以编一个与教材中相关的小故事, 这样能够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又能够使得学生的兴趣的到提高, 可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加深小学生对这些音乐作品的理解。

(二) 适当的适合可以游戏教学

音乐的教学过程并不是一个兴趣所无的过程, 恰恰相反却是一个充满乐趣的过程, 因此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增加它的互动性, 使小学生参与其中。教师可以将课堂教学任务与游戏模式相结合, 让学生能够在玩游戏的状态中进行学习, 在学习中又得到了玩游戏带来的乐趣, 必定能够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教学效率也能够显著提高。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学习, 设置相应的问题, 回答对问题则加相应的分数, 分数最高的可以获得一些小奖品, 通过这种协同学习的模式, 学生的积极性就有的保证。使学生有更多参与的模式, 让学生更加乐于参与音乐教学, 将学习音乐变成一个获得快乐的过程, 保证小学生音乐课堂的效率。

三、鼓励学生表演

小学生都是活泼爱动的, 不受拘束, 热爱生活, 喜欢朗读、唱歌甚至于表演的方式。因此, 作为教师, 我们可以多多利用小学生的这些特点, 运用到小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 培养小学生的感受节奏、记忆旋律的能力。表演的形式可以使各种各样的, 可以随着音乐来进行伴舞, 也可以独立地完成一首歌曲的演奏, 甚至与扮演各种音乐作品中的小角色, 通过这种表演的形式, 调动学生参与的强烈意识。比如在进行《蜗牛与黄鹂鸟》的主题曲教学中, 该作品相关的角色有蜗牛和黄鹂鸟, 蜗牛在葡萄树刚发芽的时候就背着重重的壳往上爬, 而黄鹂鸟在一旁讥笑它。在实际的教学中, 我们可以让学生来扮演不同的角色。这样, 学生学习起来更加生动, 通过实际的参与感受到音乐节奏的变化, 领略到歌曲中歌颂蜗牛坚持不懈的精神。这样的教学效果往往会更加生动, 学生留下的印象也会更深刻。通过在类似适合的教材进行编排, 让小学生通过表演活动、唱歌等多种艺术形式展开教学活动, 理解并感受音乐作品的内在魅力, 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 体验不同音乐带给人们的不同情绪。

四、运用多媒体

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技术, 可以让教学更加生动形象, 让音乐的表现变得立体起来。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一些与主题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来加深学生对这些歌词的理解和感受, 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开发学生感知力, 体验音乐美感, 进而培养学生热爱音乐的生活态度。因为多媒体能够播放出这些画面和视频, 让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接受知识, 课堂的良好气氛也能够保持住, 通过音画结合,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作为小学音乐教师, 我们应该尽可能地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向上, 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 改善传统教学方式, 用多种新的教学方式的运用, 提高课堂的教学环境, 使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能够得到最大限度地激发, 才能有效地保证小学音乐的教学质量。

五、对作品进行分析, 增进学生对音乐的理解

在对学生进行音乐教学时, 也应该更多地解析音乐的内在含义, 让音乐散发出音乐的魅力, 从而激励学生更加积极地主动体会音乐含有的魅力。在对自然景色歌唱的歌曲进行教学时, 多介绍一下我国的美好河山, 帮助学生建立热爱祖国的情怀;在对辛勤的劳动歌颂的曲目教学的时候, 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不易, 建立对劳动者崇高的敬意之情。在学习不同的歌曲的时候对于作品进行恰当的分析, 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真实的含义。通过长期的积累, 学生对于音乐的感知能力就能够得到提高, 音乐水平也会达到一定的水平, 理解水平和欣赏水平提高到新的高度。

浅谈小学音乐视唱教学 篇8

【关键词】视唱 识谱 音准 节奏 强弱

中国分类号:G613.5

针对现今农村中小学视唱教学存在的问题,以视唱教学的识谱、音准、节奏、强弱四个重要环节为基础,从教师备课、教学结构、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来改进教学,以诱发学生的音乐审美感受,从而达到以美育人的目的。

视唱教学教学模式音乐聆听“视唱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单纯让学生学会视唱的技能,而是要通过学习技能的过程和学会的技能去感知音乐、鉴赏音乐、理解音乐,去审美。让学生受到美的陶冶,以健康其身心,完善其人格,提高其素质。这个目的和美育乃至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完全一致的。也就是‘中学音乐教学大纲中提出的:“突出音乐学科特点、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意识,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视唱教学简而言之就是培养学生看谱即能唱,也就是排除听唱法和教唱法的那种对音调的直接模拟,独立地把乐谱转化成有声的歌唱的能力。“视唱能力是学习音乐不可或缺的一项基本技能。无论是学习声乐、器乐,还是单纯的欣赏音乐,都必须具有一定的视唱基础,否则就不能更深入地理解音乐、感悟音乐。视唱教学贯穿中小学音乐教育始终,包括近年来新开设的高中音乐欣赏课也离不开视唱,对欣赏曲目的主题、主旋律的视唱无疑会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完善欣赏的过程。”正因为视唱如此之重要,近年来,教师们对它予以了极大的关注,也都在想方设法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应该说这些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不能否认的是这些尝试和努力的成效并不显着,步伐还很缓慢,视唱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

那怎样才能使视唱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前提是要教学得法,即有赖于正确的科学的方法,具体来说,应抓住以下四个环节:

一、识谱

要做到视谱即唱,首先必须识谱。识谱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学习音乐,它是学习音乐的必备工具。识谱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全面掌握乐理,能识别各种音乐符号、标记,并了解它们的确切含义。只有这样,看到一份乐谱,才能根据记谱法准确辨认出乐谱中的调与拍子、音高与时值、节奏与强弱等,也才能把无声的谱转化为有声的唱。当然了,识谱也是要讲方法技巧的,首先应从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发育的特征入手,“学生的认知规律不是‘先理性后感性,即‘先教识谱后听音乐或唱奏音乐,不是‘先发展视觉后发展听觉,而是‘听觉先于视觉”。如教歌之前先将要学的歌曲录音放给学生听,进行歌曲的“整体输入”,经过几遍这样的听,虽然歌曲还没学,学生们却能轻声跟唱了,达到了“似曾相识”而还不十分“熟悉掌握”的状态。心理学家称之为“引起进一步探索的最佳状态”。乐谱只是音乐信息输入的载体,还不是音乐本身,机械地练习识谱、唱歌所学到的是死板的歌曲,很难让人感受到音乐的美,也不会激发人们内在的情感,应让学生通过听、唱、奏、拍、跳等大量的音乐实践活动,在感受、理解音乐的过程中自然地去熟悉乐谱。

二、音准

音准是一种基本的音乐素质,我们要想把一首歌曲唱好,把音高唱准是最根本,也是最基礎的内容。没有这个东西作为保障,其他的什么都会逊色。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是艺术就会有天赋和悟性。由于大家对音乐的敏感程度和感受能力不一样,所以会形成大家对音高感觉和节奏韵律认知把握的差异,这是客观存在的。因此辨别音高能力和节奏能力的不足会导致演唱时候无法分辨和感受出音高节奏。在教学时我们可以试着一边开着原唱一边让学生看着谱来边听边模唱。这样即可以练到音准,也可以练到节拍,而且声音的位置跟着原唱也可以找到唱曲的感觉、声音的位置。鼓励学生多听多唱歌谱,逐渐积累就会形成一种音乐记忆,以后再看到谱子时,看谱速度就会提高,歌曲旋律也就学的越快,而且不容易走调。

三、节奏

节奏是长短相同或不同的若干音符按一定规律组织起来的总概念。人们常常把节奏比作是音乐的脉搏,也就是说,节奏是音乐的生命。德国音乐家奥尔夫曾提出“节奏第一”的口号。节奏在音乐中具有特殊的功能和作用。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对常用的单纯音符、附点音符、切分音符及休止音符的时值有准确的认识,并通过练拍或练唱,让学生体会各种时值及长短的搭配,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同效果,从而增强节奏感。我们还要让学生养成数拍子,打拍子的习惯,需要的时候也可以借助一下节拍器来帮助没有数拍子习惯的学生。当然了,节拍器的使用只是借助一下外力,从根本上来说,我们自己有拍子准确的概念和感觉才是关键。有的学生在练习时并不去感觉节拍的分组、节奏的特性等,而是机械地数着拍子,我们要把这种被动变为主动,从内心去感受节奏。通过不断的练习,长期的积累,从而更好地表达音乐。

四、强弱

强弱的训练应先从拍号入手,先让学生掌握几种常见的拍号(四二拍是强、弱,四三拍是强、弱、弱,四四拍是强、弱、次强、弱,八六拍依次是强、弱、弱、次强、弱、弱等)不同的重音关系及其特点和强弱规律,再分析曲谱中有没有改变节拍原来强弱规律的切分节奏、三连音节奏等,从而通过对特殊部分和典型部分的单独反复练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整首乐曲的强弱感。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课堂的评价 篇9

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课程评价被置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枢纽位置,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课程改进的评价体系。新课程标准全面贯彻了这一理念,指出:“音乐学习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通过科学的音乐学习课程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有民主、有互动、就会有评价。可以说评价是动力器,它将教学引向深入。音乐不同于语文、数学,不能仅通过期末一张试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评价,如何做好学生学习音乐的评价呢?它将关系着学生素质的发展!对此,我从以下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利用评价激发学习兴趣:

美国教育家克莱·贝德福德说:“你一天可以为学生上一课,但是,如果你用激发好奇心来教他学习,他终生都会不断地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心理中最活跃的因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也是评价的主体,怎样发挥好他们的主体作用呢?还应归结在教师的引导上,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关键。是孩子都希望得到表扬,都希望自己的行为得到别人中肯的评价,尤其是老师的评价。让孩子感受到温暖与得到关注是每位音乐教师首先应拥有的一剂良方,作为音乐教师面对的一般都是多个年级且每班都几乎在六十人左右的学生,怎样使他们在每周的两节音乐课上感受到你在关注他呢?教师一定要做个“有心人”!

当我第一次走进四年级一班的音乐课堂时,学生对老师的来去 毫不在意,都在各自做自己想做的事,学生哪有上音乐课的意识呢? 面对这一情况,我几乎想转身就走,但我冷静2分钟后想,不能让第 一堂课就这样失败,我一定要让他们喜欢我,喜欢音乐课。于是我用快速的节奏从10倒计时,这时全班孩子都莫名的望着我,我便坚定地说:“今天我要在我们班级里的百花评价栏中,增加音乐课的百花评价,每一种花代表一种特色,老师会在课堂中发现每个同学的优点哦(结合我校的百花齐放的评价体系,关注每个孩子的特长或进步,用迎春花、牡丹花、桂花、腊梅花、菊花表示)”,这时教室里每个小组都端坐着,一双双欣喜的眼睛都注视着我,一节课下来,孩子们的神情、举动,始终都在为争得百花而努力着。课后,我真诚的对全班孩子说:“今天我太高兴了,我为全班孩子有这样的表现而高兴,你们都是音乐学习的优秀学生,都是我心中最棒的孩子!孩子们,恭喜你们每人收获一朵芬芳的花朵!可别忘了贵在坚持哦!”顿时教室里耶!耶!那欢呼劲儿让我感到了评价的魅力所在,以后的课堂再没有“自由工作”的一幕了,孩子们都在关心着“老师,哪天又有音乐课呢?”

二、利用评价激发学生的创作思维:

音乐教材在安排上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每个单元融演唱、表演、欣赏、实践、创造等为一体,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展示自己 的机会。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 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 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

当学生对音乐课充满兴趣时,我再鼓励他们挑战自我,探究音乐。每一次课都是一项挑战内容,如在欣赏贺绿汀的《摇篮曲》时,我允许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音乐,他们有的律动、有的模仿声音、有的模拟情境、有的画图形谱等形式,孩子们几乎人人参与到活动中,我便向孩子们翘起拇指:“你们也都将成小音乐家了!”

在二年级的节奏听记中,孩子们对枯燥的学习不太感兴趣,我便为他们设立了逐轮争分(10分、20分、50分„„)比赛项目,为了 个人的百花齐放及小组的集体荣誉,孩子们激情高涨,对节奏听记、改写节奏、用音名字头创作旋律短句更为投入。针对音乐中的“学困生”我采用了“挑战勇气”的比赛,如二年级一班的杨XX、郑XX同学,音乐课基本都能听到他们“独特”的声音,在学习歌曲《我也骑马巡逻去》时,我逐次提高要求,达到激发他们“挑战自我”的目的,结果,课堂上他们都独立的演唱了歌曲。一句“孩子,瞧你多棒呀!你就像寒冬里迎风而立的腊梅花,老师喜欢你们!”(向他们翘起拇指)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对音乐的理解没有固定的答案,张扬学生的个性是老师应关注 的,师生乏间成了朋友关系是应提倡的。让“学困生”得到信任与关 怀,让老师的微笑与眼神投向教室的每一个角落,孩子们的创作也许 就会更独特,有效的评价哪怕仅仅是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 都将带给学生参与实践、探索音乐无穷的动力。

三、利用评价让学生充分的享受音乐: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心灵的艺术„„当学生能对音乐持独特的理 解时,他已经聆听了音乐,享受了音乐。我在教学舒伯特的《摇篮曲》 时,孩子们通过聆听,选出了符合歌曲的词语,有的选择亲切、慢; 有的选择温柔、深情;有的选择稍慢等,他们都能体会歌曲的速度与 情绪。这时一个学生站了起来:“老师,我的答案和他们不一样,我 还选了有力。”同学们都“啊?”惊奇的望着他,但我始终做他忠实 的听众,尊重他,并对他说:“你能大胆表述自己观点是老师最欣赏 的,那让我们带着你的答案再听听怎样?”当他再次回答时便省去了 “有力”这词,并说明了他先选择的原因„„我不由自主的为他鼓掌,并把支持与信任的目光投向他,孩子们也为他的表现送上掌声。

浅谈小学音乐吟唱古诗词教学的 篇10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蕴涵着丰富的民族人文情怀和民族文化精神。我校开展吟唱古诗词教学对于抵御社会不良文化的影响,对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吟唱古诗词是中国古代儿童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但随着我国音乐教育的全盘西化,诗词吟唱和传统的“读经”教育一样逐渐被国人淡忘。以“吟唱诗词”的形式来学习古诗词,既可以提升音乐听赏和歌唱学习的文化内涵,又可以深化、美化对中国经典诗歌的学习,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对儿童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唐诗、宋词、是我国古代诗词的巅峰,当中不少的诗词无论是文字内容还是诗歌形式都极为适合儿童吟唱。这一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这种形式简单易行,容易为孩子所模仿和接受,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吟唱古诗词”既古色古香又现代时尚。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我们主张不论在感受音乐、鉴赏音乐,还是在演唱、演奏、音乐律动的过程中,都要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运用学过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以自己独特的感受来理解音乐、表现音乐,赋予音乐以个人情感的审美个性和生命力。“创新”,可以“创”新的歌词;可以“创”新的律动动作;可以“创”新的节奏;也可以“创”新的乐曲;还可以通过音乐形象自己编“创”音乐故事。音乐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从多方面多角度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孩子们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把自己心中的音乐表现出来,以表达他们对生活、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感知。

一、聆听音乐,在“听”中创新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是感知和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听,是音乐艺术实践中重要的过程。音乐是经过强弱、快慢、升降、混合等等艺术加工过的声音,是有节奏、旋律或和声的人声或声器、音响器材等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文学通过语言文字,美术通过色彩线条,音乐就是运用优美的、悦耳的声音,传达人类的各种情感。虽然乐音稍纵即逝,但优美的音乐不会随时间而消失,而是有着永恒的生命。美妙的音乐能引发学生无尽的想象。小学古诗配乐欣赏过程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创造过程,由于每个学生的经历不同、文化素质不同,对古诗音乐的理解也有所不同,教师要给学生自由思维的空间,让学生认真聆听古诗音乐,展开想象的翅膀,在音乐天空中翱翔。通过音乐形象,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阅历、平常的见闻、以及老师在课前给予他们的提示,他们自己通过上网、看书所获取的一切的资料慢慢地展开想象。如:在教学古诗歌曲《七步诗》(〔三国·魏〕曹植诗)时,课堂上教师只提示乐曲名称,不作其他任何暗示,让学生反复倾听,鼓励学生说出对他所听到的音乐说些什么或描写什么,学生们能根据音乐情绪,结合自己掌握的部分知识描绘出了不同的古诗画面,有的说:“在雄伟的皇宫里,聚集着满朝文武官员,和曹丕商议如何处置曹植。”有的说:“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曹植面对哥哥曹丕对他的处理,正在慢步思考,编出一首诗来,让他哥哥满意,不杀他(曹植)。”也有的说:“曹植不满他哥哥曹丕的领导,写出诗来反抗他。”有的说:“曹植眼看要被曹丕杀,在屋子里踱来踱去,准备写出一首诗来,结果在七步之内写出了一首世间绝妙的诗篇,曹丕不得不免死曹植。”还有同学说出了他听到或想到的各种场面,在曹丕的大殿上,各大臣虎视眈眈,曹丕紧紧相逼,而曹植成竹在胸,悠然自得。有的同学甚至还用动作把自己的所听、所想、所“见”表演出来。学生们所说的各种各样的意境,可见他们的想象力是多么的丰富,虽然只是简单的《七步诗》但是通过“听”中的创新,在他们心灵深处不断迸发出新的火花。

二、提出问题,在“议”中创新

问题是创新之源。教师提出问题目的,不仅仅在于考学生,而是通过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引起学生们的好奇心,激活他们的思维。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就应当注意到“备问题”的重要性。在课堂上由老师提出一些有利于引起学生好奇心、激发想象力、激活思维的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积极议论、积极想象、积极创新,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如教学《悯农》一课时,先由学生自由学习这首歌曲,待学会歌曲后,教师有目的地提出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积极讨论、积极想象,整个课堂气氛活跃,从而达到在“议”中创新的教学目的。师:“农”指的是谁?你能谈谈吗?

生:(先小组讨论再集中回答)“农”指的是农民伯伯;指辛勤耕种的人;指广大的农民,并不是指哪一个人。(这里学生根据在语文课上学到的知识做了积极的回应。)

师:在“日当午”的时候辛勤劳作多么不容易啊,你们想对辛勤的农民伯伯说些什么? 生甲:农民伯伯您辛苦了,请喝口水吧!

生乙:中午的时候太阳很大,您以后就早点起来工作吧,不要等中午了时候才耕种。生丙:农民伯伯从早上一直辛苦耕种到中午还没有耕完田,真累啊!我们每天吃到的白米饭来的多不容易啊?!

生丁:那我们要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爱惜粮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啊!„„

师:我们还学过有关于爱惜粮食的哪一首诗?能不能把这首诗的词带到我们今天所学的歌曲中?

生:关于李绅的另外一首《悯农》学生们也是能够背诵的,在这里做为一个学习的拓展,通过个小组的“议”,把新词带到歌曲中重新演唱,先议再演。通过吟唱这些脍炙人口的诗歌,学生们不由地感叹,这些诗篇,太美丽了,太有意义了,我们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真是博大精深啊。

师:有哪位同学能模仿一下辛勤耕作的农民伯伯,体会一下劳动的艰辛?

生:(同学们热情高涨,经过各小组讨论、表演后,再一一地展示)他们有的小组用早就准备好的毛巾挂在脖子上,一边用动作来表现耕作的艰辛,一边还有同学演那火辣辣的太阳。有的小组则比较侧重于这首诗歌的后两句,用妈妈教育正在吃饭的孩子要吃光碗里剩下的米粒来进行表演。总之,大家都在老师问题的带动下,通过积极的思考和议论,形象、生动地把《悯农》这首诗的意境表达地淋漓尽致。

三、表情歌唱,在“唱”中创新

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说过“你的小提琴在哪里?你的声音就是你的小提琴。”每个孩子的歌声都是天籁之音。“唱”这一教学手段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都是必不可少的。为了更好地表现音乐情感,于是我们要求孩子们有感情地演唱,在正确理解歌曲的歌词内容、音乐特征、歌曲意境等后,引导孩子们用恰当的速度、力度、音色、表情去表现歌曲的情感。然而,表情歌唱是音乐教学最突出的人文本质,那歌唱教学的人文本质在哪里呢?就在于唱出山、唱出水、唱出景、唱出情、唱出神。就是让歌唱者进入角色,以情感来歌唱,所谓的“歌以咏志”指的就是这个。同时伴以极具表现力的、具个性的体态语言、表情语言,唱出人的一种精神,唱出风景的一种美丽,唱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繁荣兴旺。

如我在教授古诗词歌曲《石灰吟》时,(〔明〕于谦诗)这是一首借咏石灰,表现自己(作者)不畏艰难,坚贞不屈,甘为民众的利益作一切牺牲的高尚精神。作者的高风亮节,让我们每个人都很感动。我在学生学会这首歌曲的旋律后,让同学们演唱了一次,但是学生们的演唱很平淡。为了更好地表现这首歌曲的音乐情感,于是我启发引导学生以刚强的气质,坚韧不拔的精神,气贯山河的热情来演唱这首歌,当他们正确理解歌曲的歌词内容、音乐特征、歌曲意境等后,由学生自己用他们认为的恰当的速度、力度、音色、表情去表现歌曲的情感。再加以具个性的体态语言、动作、表情,其效果令人满意。这样一首展现作者铮铮铁骨、高风亮节的《石灰吟》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创设情境,在“演”中创新

众所周知,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往往不满足于仅用歌声来表达情感,也不满足于安静地听音乐,更喜欢手舞足蹈用动作表现,动作是他们认识音乐和从音乐中获得快乐的最有效途径。正因为这样,我们教师就更要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情境,让他们的想象力得到最大程度地激发;并且给予他们用自己的思想、见地表现出古诗词音乐、歌曲和创新音乐的时间、空间。

正如在教《宿建德江》这首诗歌时,这首诗是同学们已经在语文课上学过的了,所以他们对诗歌意境可以说是了如指掌,教师在课堂上只须营造出与诗歌相符的气氛即可。首先播放这首歌曲的旋律部分,让同学们静静地听,然后提问:“音乐把你带到了什么地方?”学生:“音乐把我带到了江边。”然后教师出示事前准备好的关于江河的各种景色的幻灯片。接着说道:“江边的景色十分迷人,同学们到过长江边吗?如果你在长江边,你最想干什么?如果没有去过,那就想象一下我们的珠江吧。”这时学生们一下子乐开了花,积极性空前地高涨起来,纷纷答道:“我想在长江边游泳;我想在长江边划船;我想在长江边做游戏,我想在长江边钩鱼„„”在这个时候,教师再次播放歌曲旋律,轻轻道:“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就要到江边了!”在这里,由教师做适当的引导,让同学们随着音乐,按音乐节奏尽情地表演:有的在游泳,有的在划船,有的手拉着手模仿波浪翻滚,有的模仿小鱼游泳,还有的坐在地上做拍手游戏„„一下子把江边的热闹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在经过了这样几次的旋律熟悉之后,学生们表现出无比快乐的心情。当他们玩得正兴,达到高潮时,这首歌曲他们已会唱了,并且能根据歌曲的歌词内容、音乐特征有感情地演唱,真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发挥才能,在“创”中创新

我们主张不论在感受音乐、鉴赏音乐,还是在演唱、演奏、音乐律动的过程中,都要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运用学过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以自己独特的感受来理解音乐、表现音乐,赋予音乐以个人情感的审美个性和生命力。“创”,可以“创”新的歌词;可以“创”新的律动动作;可以“创”新的节奏;也可以“创”新的乐曲;还可以通过音乐形象自己编“创”音乐故事;这个创作是不受任何拘束的,孩子们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把自己心中的音乐表现出来,以表达他们对生活、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感知。

在这里,有人一定会问,怎样“创”?“创”什么呢?其实很简单,让学生自己选取他们最喜欢的一首诗词,先自己把歌曲谱出来,经过同学们的商议和老师给予的一些意见,选出其中最好的几首,以小组为单位,自己选取配乐的乐器,什么口风琴、竖笛、铝板琴等等,还要自选打击乐器伴奏,碰铃、双响筒、响板、沙锤、铃鼓„„然后以自由的形式把他们自己“创作”的歌曲,并通过自己的打击乐器配乐,当然也少不了绘声绘色、惟妙惟肖的“自

创”表演。一一地展现在同学老师的面前,这样如同一场文艺汇演一般,个个同学争相表演,使出浑身解数,力求最佳的效果。老师再通过自评、他评、师评等各种手段选出一、二、三等奖。

浅谈小学音乐欣赏教学 篇11

一、视听结合法

音乐课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它不如美术课那样的直观,如果只是一味的听,学生们很难理解音乐艺术本身的个性,也很难记住,这时我们需要运用视听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借助视觉的直观性协助听觉来感知音乐,使学生对音乐形象加深印象,从而更好的理解音乐,在具体操作中,开始我们尽可能使用直观的手段,如图片、录象、幻灯片等,这样做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帮助其感知音乐,将学生带到音乐作品中去,在欣赏《数鸭子》时,我采用了幻灯片教学,随音乐旋律节奏力度的不断变化,在大屏幕上打出小鸭子游过桥下的情景,接着打出小朋友数鸭子的画面,这样有效的将视听结合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对作品的印象,提升他们对主旋律的记忆。让学生边看动画边欣赏,有利于学生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又如,我们在欣赏《小天鹅舞曲》的时候,可先播放芭蕾舞剧《天鹅湖》让学生边听边看,这样的视听结合法,对学生感受和认识舞曲中的形象和情绪大有好处。

二、动听结合法

音乐旋律和节奏都体现了一定的流动性,让学生跟随音乐动起来,有利于他们对音乐情绪的感受,例如我们在欣赏唢呐独奏曲《百鸟朝凤》时,应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的律动,并随乐曲情绪变化而变化,使他们不知不觉中加深对乐曲的理解。

有些音乐作片具有很强的叙事性,让学生进入音乐故事的角色显得非常重要,这样欣赏作品,对学生理解音乐作品的主题有很大的帮助,如在学习《保护小羊》一课中,让学生分别扮演“小羊”、“狼”、“大象”、“狗熊”、“刺猬”等角色,让学生在表演中,感受团结就是力量,从而进一步加深对团结互助的理解。音乐可以用舞蹈来表现,音乐与舞蹈紧密相关,没有音乐的舞蹈索然无趣,教材中许多的曲子都能创编成舞蹈,来表现作品的内容和情绪。例如,《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一课中,学生可以模仿骑马、甩鞭的动作,表现草原人民的特点,还可以跳蒙古舞蹈,把欢腾的草原表现出来,学生在开心的舞蹈中感受了音乐作品的内涵,使他们不再感到欣赏课的乏味,从而爱上音乐欣赏课。

三、想象创编法

“当我作曲时,总是心理描着一幅图画,顺着那个轮廓前行。”伟大的作曲家贝多芬这样说过,可见,音乐作品是与现实形态联系在一起的,在音乐欣赏课中让学生全身心投入,诱导他们设身处地的构想,体验音乐作品的感情,体会作曲家作曲时心理的画面。例如,欣赏《春之声》一课,这是一首赞美春天的圆舞曲,乐曲带给我们充满春意的大自然鸟语花香的感觉,学生展开想象,脑海里呈现出各中春天的情景,有温暖的阳光,有嫩绿的草地,花儿在微笑,小鸟在歌唱,他们把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未来的憧憬一一表达出来,学生们想的不一样,但都符合作品的含义,在不断的想象中创编出新的故事,从而丰富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例如,欣赏《国歌》一课时,在听音乐时要求学生把听到的音乐感受和想象到的画面用文字写出来,可以是简单的一句话,也可以是一段短文,只要能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就可以,初听乐曲后,学生初步感受了进行曲的铿锵有力,一遍又一遍的听过之后,学生脑海里闪现了天安门广场升旗的场面以及革命胜利的喜悦场面等,这样学生就充分的感受到音乐情感。

以上几点是我对音乐教学的一点小体会,有待进一步实践改善,使之更加符合音乐欣赏教学的要求,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更能使学生在素质教育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上一篇:读致良知有感下一篇:高一政治必修2试题